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戒律]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12: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个真正发心度生的苦萨,应常安住在慈悲心上,隐念众生的痛苦,可怜众生的无知,时刻要为众生解示困恼,怎可反而对诸众生瞋恚以增其苦? 菩萨为了生死中度化众生,宁可牺牲寂灭涅繁不证,怎么可以向诸众生发大脾气?假定菩萨对诸众生生起瞋志,自然就会对众生做出不应做的事、那能修学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况且菩萨应以忍辱为怀,不说众生没有来恼乱到自己,就是众生来恼乱到自己亦不应该对他生起瞋恚!当知来恼乱的众生,不论是来打自己,骂自己,恐怖自己,杀害自己,系缚自己都是自己过去罪业的现前,才有这种种不如意等的生,只应责怪自己,不应瞋责他人!再就因果律说他人所以这样的对待我,是由我过去曾经恼害他,以致现在感受这样的苦恼,如我现在不忍受这种种打击只有种下未来的更大苦因,是则不是对他过不去,而是为自己找麻烦,亦即是在系缚自己,所以每当要发胖气时,即使不为对方设想,亦当要为自己想想。这么来,脾气自然发不起来!还有、众生之所以对我作种种无理取闹,这不是众生本身的过失,而是烦恼使他不得不这样的,在他自己亦是做不得主的。我今发菩提心,勤求无上菩提,就是为了医治众生烦恼大角的,当众生瞋烦恼病发作,正好针对他的,予以最上悲法药,使他这个烦恼病,得以永远的痊愈,才是道理,菩萨怎可跟众生一般见识,以瞋报瞋的大发雷建 严格说来,在生死中的众生,不论是自是他,其体都是苦的,一般众生不知,糊里糊涂的,来增加我22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苦,实不能怪他,可是我发心后,已知性体是苦,怎名可以像他那样的来增加其苦?不特不应如此,而且应我的力量所及,令他离诸痛苦才是对的。因为我初发菩提心,就是要为一切众生荷负重担的,不说这些小苦,不应违我本誓,不去忍受于它,就是地狱大苦,我亦应为他受。对此如不能忍,自己尚且不能调伏,怎能令他舍诸烦恼?这么一想,自然不瞋!且菩萨在秽土中受生,浊恶世界就是有种种不如意事的,当诸不如意事现前时,唯有自己调伏自己,以求脱离不如意事,怎么可以大发脾气?如人进入荆棘丛林中,必然会要受到荆棘所刺的,当其时也,只有设法赶快离开荆棘丛林,对刺生瞋是不合道理的。同时还应该想到的,就是众生的生命,不是永恒的,念念是都在向死亡谷进军的,从来没有一刹那的时间停留在某个据点上的,个有智慧的菩萨,怎可忍心对这无常的生命生起瞋志?更怎可因瞋恚而对众生加以迫害?甚至进一步的永断众生的生命?所以菩萨行者,对于任何一个来恼害自己的众生,总是从多方面设想,总觉众生是可怜可愍的,总认为众生是值得原谅的,因而能够忍受众生的怨害不起瞋志。 菩萨所实践的六波罗密,特别是忍辱波罗密,都是众生之所助成的,假定没有众生,六波罗密的功德不能圆成,且以忍辱来说,定要有人来恼害菩萨,菩萨才能成就忍辱,假定没有人来恼害菩萨,菩萨的忍辱行怎能修成?净土之所以无法修行忍辱,就是因为净上中,都是诸上善人的俱会,根本没有谁恼害谁的 :22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为!在此秽土之中,谁来恼乱菩薩,成就菩簪忍谁就是善萨的善知识,应该对他谢谢都来不一还可对他瞋志?假定不致谢意,已是大大不对,。对之生气,那里还像菩萨?所以菩萨对于来恼众生只应感思,不应瞋恼。 菩萨对于万有诸法的观察,都是从因缘出发的众生瞋打菩萨,亦是由于因缘,即外由众生的手及等,内由自己的生命自体,如是内外因缘和合方成骂,所以不应单独恨于他,如果对他瞋恨,亦应乙瞋真恨,因有自己的生命体,才成他来杖打于我。枚打既是因繚所成,缘成必然无实自性,既无能打的他,无所打的我,这么一来,忍尚不立,又那里有什么法?法句经说:“知瞋等阳炎,忍亦无所忍”。思益经亦说:“身怨及刀杖,皆从四大起,于地水火风,未有损伤,设节节解身,其心常不动。知心不在内,复不在外,诸法念念灭,其性常不立。于中无骂辱,无有恭敬”。一切是如幻如化的、菩萨对于辱骂,不但不生瞋恚,反而更增加了自己的忍辱力;菩萨对于敬,不但不起染著,反而更加不把它当着是一回事而忍受之 菩萨不但不应无缘无故的瞋恼众生,就是众生有意的来恼害菩萨,菩萨亦当从多方面设想而忍受之这在经中说有三思以忍他人的恼害:一、责业牵殃思即菩萨遭遇到他人迫害时,立刻应该作这样想:这不是由于其他什么原因,使我受到这样的苦难,而是由于过去业力的来追,使我受到对方的迫害不论从那22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扩讲,我都应该忍受,假定现在不忍无异更增苦因,自己示自己,这决不是自己爱惜自己的办法,唯有忍受才能避免未来大苦,所以须忍。二、性皆行苦思:就是来迫害的他与受迫害的我,其生命体的自性,原来亦是苦的,照理不应谁再迫害谁,以增加对方的痛苦,可是现在由于他的无知,莫明其妙的加害我身,使我增加不少的痛苦,固然是他的不对,但我既然明白这八道理,怎可如他一般见识的去增加他的痛苦?所以见我不论受到怎样痛苦,都应忍受,绝对不再去恼他三、引劣况胜思:如二乘行者,以求自利为唯一目的,尚且不随便的使众生受苦,我是大乘行者,即以利他为唯一本愿,众生有苦,我去为之拔除,都来不及,那里还可去增加众生的痛苦?这么一想,自然思于诸苦。中国儒家常说:人与人之间,不免有怨恨,但决不能以怨报怨,而应以直报怨,甚至以德报怨。如人给与我的大苦,我却报给他的大乐,这就是以德报怨如人使我受种种苦,我却作还债想,这就是以直报怨。如果人人都能抱持这个态度,世间那里还有什么暴戾之气?可是放眼观察今日人类社会,谁还具有这个良好观念?到处所呈现的,都是暴力运动,而且暴力越强烈的,越被人们视为英雄,无怪整个世界,处处扰壤不安,致使人们好像处在火山上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恐慌中!因此,我们认为佛法的忍辱行,实有提倡和切实实践的必要。 不论疋别人来触犯自己,或是自己去触犯别人对方知道恐怕你的内心不安,为了不使你生烦恼,特 22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心意的来向你悔谢、这个时候、做答诗的、天应接受对方的悔谢、使得双方的关系和起来歌法效方的系紧张下去、才是道理、可是当时苦的小心、怀着较为高度的意、外表现出不接受对方善的较小、这就不是对方的不是、而是菩的不了、所这个叫做心不受悔。能防止这个过失的产、所以名之为臧。 此或、七众佛弟子间、是都可能违犯的、的的过关轻重、由于大小行人不同、也就显出很大别、大苦萨以接取众生为唯一任务、不论什么时每众来往、都应表现出一股亲切之感、和颜悦色的每众相、假定经常的对众生发脾气,不时的面怒容而向众、那就不竞有乖接他之道,与众生的关系隔着一层、所以其罪是很重的。小乘声闻以速得己到为唯一目的、根水不怎样与众生接触,有时纵然国他好碍自己修道、对于他人动起一念瞋意、虽说亦是不心要的、但其所得的过失很微,只不过是犯第七聚突言罗罪而已! 众生所最不善欢见到的、就是人们发牌气的样子所以经说:“众生不喜见、无过頭志”。因当一个人如雷大发牌气时、那个样子实在令人可怕!在自己也许不觉得、在别人看得很清楚。女人发牌气时,人们称她为母夜又、男人发牌气时,人们称他为恶罗刹就因夜又与罗刹都是很难看,而为人们所不乐意见的且镇心不起则已、一旦生起,必然是三业兼而有之面带怒容以及现出凶神恶神的样子,就是身业;口头22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发出种种听不入耳的粗言恶语、就是口业、从心地中发出的瞋志、就是意业。所以一念眼动、三业齐彰法行者不得不特别注意! 佛又对大众说:若)做一个大乘菩萨的佛子、不论是自瞋,或者‘教人、是都要不得的。因为的功的题志,既伤自己的慈心、又损自己的道念既无益于人,更无益于已、何必妄生志、乱发牌气?自瞋,就是自己“内怀念患、含毒在心、外发身口、而起暴恶”,使得他人、感到校大的不安。教人瞋、就是教他对人大发牌气!在此或有人说:自己发牌气这是天然的,要发就发,国然没有问题;教人发牌气别人怎么容易听你的话、你叫他发脾气他就发脾气?当知人各有其凶暴的本性,你救他发牌气、他很乐意的接受,只要你用几向话去挑动一下、他的脾气就会发起来,可是你要他忍,他却不一定听你的、甚至对你很不开心,认为做人为什么这样软弱?为什么要事事思让?忍本是美德,教人忍很困难、瞋水是罪恶,教人却很易、可见人性多凶暴而少仁慈!人之所以教人瞋约有三个动机:一、由于某人对我有意见、我直接的却恨他,是就显不出我的风度,于是教人去瞋恨他让他受到这个人的瞋怒,以雪我自已对他的增恨。教人去瞋恨他、自己反假装好人,去为他们调解、而其从中得益。三、教人去瞋恨他、因所瞋恨的他、本是这个人的仇敌,让他们双方互相忿恨、进而我谋害你你害我,自己从旁看他们相斗,内心感到有说不出的快乐!这样的教人瞋,存心很恶毒的、不论是自瞋或 22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人瞋。都有违于菩萨悲心,所以过失是很重的!构成瞋心不受悔的过失,亦具因、缘、法、业的四者才行。如无始含恨熏习所成的真志种子,由志种子现在初起一念瞋心,名为“瞋因'。这念真心生起以后,继续不断的等流下去,再加真的对象现在于前 以助成对 他的真志,名为1真嫁。计划如何使他受 乃至用种种打骂的方则、名为‘瞋法'。三事和合,志事成,而且使得对方领解,名为1瞋业。古德说业成则殃堕沉沧,怨结万代,世世莫解,可不慎哉”然而‘菩萨’不应生嗔,是则应当怎样?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依常法说,一切众生的心地,本来是和善的,由于无始无明烦恼的覆蔽,致令众生有时生起瞋恚,发生不必要的诤论,甚至引起流血的斗争,不能不说是众生的痛事!事实的确是这样的:世间一切的诤论,都由瞋而来的,瞋心不起,即是无诤之法,无诤之法,便是生善之根!发心菩萨,明白这个道理,就应常’常的生’起‘总悲心’,发起众生的本有善根、一旦善根发起而行善事,自然就不会有斗争之事,大家过着和乐的生活,到处充满和乐的气氛,世间岂不成为人闻净土?如果不是这样,自己对人发瞋恨,别人对己发瞋恨,引起彼此间的互相诤论,世间未有不变成斗争的修罗场的。同时,菩萨更应常起‘孝顺心’,以观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的父母,终日事奉父母都来不及,那里还敢对双亲忤逆,以致对双亲发脾气?就站在世法的立场说:一个常对双亲发脾气的人,必然被人目为不22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孝之子,何况是个菩萨?怎可对如双亲的众生不事奉孝於?可忍心的违逆双亲的慈意?再换一个观点来说菩萨亦可视诸众生犹妇赤子,应经常的生起慈悲心好好的养育自己的子女,让他长大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那里还会忍心的瞋恨自己的子女,甚至对于子女鞭挞骂辱?就站在世俗的立场说,一个常常打骂子女的人,心然被人目为没有慈爱,何况是个菩萨?怎可对如赤子般的众生不慈悲爱护?怎可忍心的伤害自己的子女?所以一个真正菩萨行者,如果一味的纵放自己的瞋心,动不动的就发雷霆般的脾气,那是不能摄化众生而修圣道的。智度论第十说:“瞋恚者,失诸善法之本,堕诸恶道之因,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因为瞋心一起,必然就舍悲心,悲心如果一舍,是就断佛慧命,又那里还有资格称为菩萨? 发心度生的菩萨,不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应劝诸众生生起无瞋善根,更应对诸众生起慈悲心及孝顺心,假定不是这样,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那就不像个菩萨了。于中所成为问题的,就是非众生,究是指的什么?有说这是指的木石等。如有人大发脾气时,不但见到人打骂,就是对桌椅等,亦会漫骂与乱打。有说这是指的变化人等,虽则他是属于无情,可是把它当作有情来想,因而对之行瞋辱骂。有说这是指的诸锦圣人,就是人们不知他是具有功德的圣者,而对圣者加以辱骂鞭打!虽对这些对象会得生起瞋心,但所得的过失有轻重不同。如对木石等生瞋,由于木石等2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的无知,不论你对他生起怎样大的瞋恚、可是对他一点损害亦没有,不过徒然显示你的没有修养、自对你是有相当的不利,不过不是重罪。至于对变化人等生瞋,亦只是轻罪而已。假定是对诸佛圣人生眼、那就要结为重罪。诸佛圣人所以称为非众生,显示他们不如一般众生的处处受生,所以得非众生名。于中,口骂辱,是属口业,刀杖手打,是属身业,意犹不息是属意业。以这样的三业,加恼于众生及非众生,猛甚于虎狼,所以结为重罪! 或菩萨以猛利的瞋恨心损恼有情,或有情以猛的忿恨心触犯菩萨,后来有情想想,这是自己不对,于是前人’就特别来到菩萨面前,请‘求悔’过,善言忏谢',照理菩萨是应该接受他的忏悔的,假定菩萨拒绝不接受他的忏悔,而且‘犹瞋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于中、前人求悔,具有身意的二业,善言忏谢,是就属于口业,“如是三业虔诚,求悔不解者上违佛教,中失本心,下乖接引,恶业增而不损、圣道隔而不行,故曰是菩萨波罗夷罪”!菩萨生瞋所以会有这样的重罪,因为这末一来,众生不但不接近你而且会离佛法而去。佛法是要摄受众生的、现在你将众生推出佛法的门外去,这不是你的过失是什么?所成菩萨对众生生瞋,是不可恕的罪恶。华严经说:“宁染无瞋”,就是这个道理。佛为什么这样讲?当知爱頭也是不好的,但能与众生结接近的繚,进而以佛法教导他,使他信受佛法,成为佛法中人!对众生发脾气只有与之结远离的恶緣,不论佛法是怎样的好,他也22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接受你的劝而信佛法。 在这戒中,具有三聚净戒:不自瞋、不教人瞋,是摄律仪戒;常生慈悲心,是摄善法戒;常生孝顺心,是授众生戒。如有违犯,三聚尽毁,则失去菩萨的资格从性遮二业来看此戒,亦可说是性遮二业都具有的自内在的心中,生起瞋恚心来,不但会劫去行者的所有功德法财,而且会伤害行者的法身慧命,所以属于性业;佛陀遮止不得违犯此戒,如果有所违犯,是即属于遮业。 不过毁犯此戒,要具五个条件,方成极重罪业,现在顺其次第,略为分别如下: 一、是众生:众生有三品,如对上、中二品的众生生瞋,就犯重罪;如对下品众生生瞋,则犯轻垢。若下品众生中具有菩萨戒者,你如向他生瞋,同样是犯重,不过不失戒体,这是我们所要分别清楚的。 众生想:实是众生对之作实众生想;实是众 生对之作实众生疑;实非众生对之作是众生想:对之生大瞋恚,则犯重罪。实非众生对之作非众生想;实非众生对之作非众生疑;实是众生对之作非众生想对之生大瞋恚,则犯轻罪,这是当、疑、僻各二句的罪之轻重分别。 三、瞋隔心:就是心中怀着高度的忿恨,不说别人不来向他表示谢意,始终怀恨着他,就是别人诚心诚意的来向他忏谢,他还是对之瞋恨不已,决不向来者协与和解,这正是构成重业的业主。 四、示不受相:对方来忏谢,受不受他忏谢,从 229
 楼主| 发表于 2020-6-23 11: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如对方来向他忏谢,他立走到房子里去,把门关闭起来,使得双方隔开,任怎样说法,都不加以理睬。或者不客气的当面对说:我们没有和解的可能,我终身恨透了你,我见你就讨厌,我不愿同你说话,你离开我远一点 这老 是表示不接受的意思。 五、前人领解:不论你以语言坚决的拒绝,不你以行动肯定的表示,对方确实知道你不肯接受饱的忏谢,随你身口二业的表现多少,为你结成多少重罪瑜伽菩萨戒本,对这亦有说明,就是住戒菩蒈,假定为其他的有情之所侵犯,当其正在侵犯菩萨的时候,不知这是错误的行动,可是后来想想,觉得是不对的于是来到菩萨面前,诚意的如法的向菩萨承认锚误,恳切悔谢其罪。在道理上讲,这时菩萨,应该欢欢喜喜的,接受他的悔谢,并以好言安慰,使他不致为这不安。可是现在这位菩萨,由于内在怀慊恨心,要想藉这机会,好好的打击他一下,让他名誉破产,使他烦恼增长,不接受他的忏谢,这是有违于菩萨戒的,而且是染污违犯!退一步说,即使菩萨对于未悔谢者没有怀嫌恶忿恨心,亦不欲损恼未悔谢者、可是由于自己的禀性狭隘,不能容忍对方对于自己原来的侵犯所以现在不管他是怎样的悔谢,不愿接受。当知这是有违菩萨利生本愿的,所以亦是属于染污违犯,不能获得人的谅解的 不但如此,一个住戒菩萨,不论是有心,或者是无意,如果侵犯违害到其他有情,或你虽没有违害某23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6: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有情,但在别人看来以为你去违害他,照理你都应走向他的面前,向他表示深切的悔谢、以免误会而结成怨敌。可是这位菩萨、由于心怀嫌恨嫉妒,或是由于贡高我慢、即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又不愿向对方表示悔谢、或者由于特殊的因缘、勉强的向对方道,但在内心仍对该有情怀有轻视之感,这同样是不大像菩萨的,所以是属染污违犯。 然则应要怎样才是?如果菩萨是要运用一种方便调伏那个众生,使他出不善处,安立善处、你不接受他的悔谢是不犯罪的。或者对方来向你悔谢时,内中仍存有一种高做的观念,根本不是如法的来向你悔谢的,你不接受他的悔谢,是不犯罪的。至于你向对方悔谢,如果发现对方性好斗讼,你不向他悔谢还比较好,向他悔谢,反而増加他的气焰,脾气发得更大你不向他悔谢,是不犯过失的,或你知道他的个性很和思,对于什么事情,不存计较之心,你不向他悔谢还好,你一向他悔谢,反増他的惭愧、这时你不向他悔谢,是不犯罪恶的。 菩萨对诸众生,不应大发脾气,这是决定了的,没有还价余地,可是,众生根性不一,所以救导方法,自然不能一致。换向话说:应该慈悲的时候,当然行慈悲,应该折伏的时候,亦可示现瞋恚如性情暴恶的众生,如恶性邪见的徒众,为了使他们进入佛法的正途,不得不现出金刚怒目来!古德说:“外观成而心买慈,口诃斥而念至愍,正是大士调伏刚强众生之大用岂与具三毒者而比耶”?所以佛法向有“金刚怒目,菩23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6: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萨心肠”之说。 举最明显的例说:如有的众生,性少差》、不破如来的禁成,就是违犯僧团的规制,负有为们责任的菩萨,觉得他们确有应该诃责的地方,不客气的予以订责,绝对不容有留情的地方;其气成犯规的,或有应该子以治罚的,就当老实的子罚;设或其中还有应该驱摈的,同样的要把他郭去。诸如此类,不可姑息放任,纵其作恶下去。假菩萨怀有染污心:对于有情的过分怜爱,亦即的温慈悲,应该诃责的不去诃责,应该治罚的不去治该驱摈的不去驱摈,让破戒犯规者,一直这样的堕下去,这不但不是菩萨的慈悲,而是菩萨的染污违戒行。所以做菩萨的,不是一味的慈悲就行,有时要拿出一点威力来,引导众生走上佛法的正途。不过在特殊的情况下,菩萨不诃责、治罚、驱学佛的行人,是也不违犯的。如知某个众生,有一恶势力,不论怎样责罚,总是没有用的;或知某个众生,性情特别乖戾话都不能对他说,即使对他说什么他也不会接受的;或知某个众生,没有什么惭愧心,你如对他依法行事,他不但不接受,反而拿出粗言,你下不了台;或知某个众生,瞋恚心特别重,你如对责罚,不但不认为你是对他好,而且会对你永远的报。诸如此类,你可放任他们,不去诃责、治罚、至摈,是不违犯菩萨的。因为不论什么教诫,一定要作用才行,否则,不如不予教诫。 。又关于治罚,要看什么时候,可以治罚时,固应23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6: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治罚,不是治罚时,就当等待适当的时机,再行治那。或者看到当时的实际情形,不治罚,问题还不至于慝化,一治罚,反而兴起更大斗民或者发现妇果因为何责,不但不能令他改恶向善,且将使今僧团吵闹起,不能相安,甚至因此令到僧团破裂。或者知道那个破我犯规的有情,原本是个很本分的人,由于一时的错误,做出不如法的事,后来反省过来,知道自己不对,会得自己责罚,并迅速的悔过,誓不再犯错诸如此类,菩萨不去责罚,是不违犯菩萨戒的。☆p人瞋恚的罪业,将来同样是要堕落三恶道中去受苦报的。如智度论说:“由瞋故,入八大地狱”。华严经亦说:“瞋志罪,上者地狱因,中者高生,下者鬼”。若从三恶趣中受报出来,先到现实的人间,还得两种不理想的果报: 常被他人寻求你的长短,不 是说你这样不对,就是说你那样不对,好像你是一无 是处的 恒被他人来恼害你的生活,不是在这方 面令你受点苦恼,就是在那方面令你受点苦恼,让你永远不能得到安宁。不唯是这样的,凡是脾气大的,由于发脾气时,面色极为难看,所以转生再为人时,相貌一定是长得很丑陋的,不管什么人见了是都不喜的。不特所得的果报是如此,就是所得的依报,也是极不理想的,甚至所吃的果品,其味都是很苦的。依佛法说:欲界天虽还有瞋恚,但色无色界天,是没有瞋恚的,所以俱舍颂说:“上二不行瞋”。现在行人既常常的委生瞋恚,则上二界的禅定之乐,自然就失去,不能为你所得。不但世间的禅定之乐。没有你的份,二乘的解 23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7: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脱乐,自更不是你所有的。菩萨,谁都知道、是以利利他为唯一的本愿,但这一定要从慈悲出发,大长深成自利利他的愿行,如果常发脾气,则菩萨的二料行、就为瞋志所害。所以不论怎么说,脾气是发不得的 戊十谤三宝戒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像,请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这是十重戒中的最后谤三宝戒,瑜伽菩萨戒本叫做谤乱正法戒,或名谤菩萨法,亦有称为邪见邪说戒的。三宝,出邪的大津,入道的要门,初信的胜境,归终的极地,苦海的舟航,黑暗的明灯,火宅的雨泽,不论从那方面说,都应加以承事奉顺,亲近供养,以期绍隆三宝,假定不是这样,反而加以毁谤,以致深深的自害,而又害了其他人,断绝了一切三宝的种子,这过失多大?所以成为根本重罪!所谓谤,是乖背的意思,即在自己方面,对于道理既不怎样明白,而又没有正确知见,对于三宝,妄加非议,毫不合乎事实,名之为谤! 三宝,是一切众生的良佑福田,照理是不应该有所毁谤的,而众生中所以还有人毁谤三宝,这完全是由于邪见作祟!邪见,就是思想的错误,一个人有了错误的思想,对什么都会加以诽拨而不承认的。所以佛法认为思想错误所产生的过失,比什么都来得重大邪见虽然说是很多 ,古德将之归纳起来,大约23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7: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下的四种,现者略为 说明 一、上品邪见:这是否定一切的道德行为,亦即是根本推翻善恶业的因果律,不承认什么善因善果,感因恶果之说。如阐提等,就是属于这类邪见者流。二、中品邪见:这是不承认三宝有胜于外道的地方,甚至说三宝是不及外道的。若这样的错乱计执,在心中酝酿成熟,而对三宝加以毁谤,是就犯根本重罪而失去戒体。若内心中仍然承认三宝是比较殊胜,只不过在口头上说说三宝不如外道,因为没有翻正归邪,虽亦可说犯根本重罪,但并不失去戒体,不过在你每说一次三宝不如外道时,就为你结一次重罪,所以这是不可随便说的。 三、下品邪见:就是修学大乘的菩萨,本来是以趣向大乘为其唯一的目的,可是后来忽然改变自己的意趣,放弃自己所应学习的大乘本业不去修习,反而专心一意的学习小乘,这是不合菩萨精神的。如果心中的这个计执成功,不但是犯重罪,且失菩萨戒体假定这个计执在心中没有成就,那就属于轻戒中的心背大乘戒摄。 四、杂类邪见:有的执大谤小,说学大乘法的菩萨,只要老实的学习大乘法就行,对与声闻乘相应的教法,菩萨是没有学习必要的。如瑜伽菩萨戒本说菩萨何用于声闻乘相应法教,听闻受持,精勤修学”这样,是犯染污起轻垢罪的。要知小乘佛法,毕竟是出世佛法的根本,而且出现于世的三世诸佛,无不宣说三乘教法的。所以发心的菩萨,应该学习声闻乘法23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7: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自己度生的方便,怎么可说我是大乘不要学习小乘?耽著小乘法不得出来固然不对,诽拨小乘法而不学习亦是错误。有的偏谤一部。就是于诸大乘经中乎自己思想的,就承认是佛说,不合自己思想的否定是佛说,认为那不是佛法,是属外道的说,这同样是犯轻垢罪的。如戒本经说:“若菩萨闻菩簪法諷甚深义,真实义,诸佛菩萨无量神力,诽谤不受,飞非利益,非如来说,是亦不能安乐众生,是犯染污起有的信不纯洁,就是他们对于三宝的威德,大来的法义,善恶的因果,都是深信而不违背的,认为经中说都是对的,可是他们同时亦觉得,外道鬼神亦有他们的成力,我们同样可以信奉他们的,甚至以符牒表章,奏解鬼神,不但自己这样的信解而行,亦劝他人这样的信解而行,这在今日可说很多的。依菩萨戒说这同样是要不得而犯轻垢的,当知信仰最要的是不复杂,如果认为什么都对,神佛不分的杂信,是就有违正信!亦即知见的颠倒,不得称为止信佛弟子的。又有的人,由于自己智慧力的不够,对任何问题的不能善为抉择,釆取几家不同的解说,认为这也是对的,那也是对的,不敢擅己拔他,这自是不犯什么过失的,如果自己知解不够,对于他说根本没有透沏了解,任自己所有的浅薄智慧,于中随意的加以去取,这不能不说犯有忽略罪!还有明明知道他人所说是对的,但为了欲彰自己见解的高超,强欲建立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理论,并且竭力排斥他人的思想理论,以为他人所说是不对的,这就不免犯了娇慢的过失。另有说23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7: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似法的,亦即颠倒说菩萨法的。如有住戒答萨,这样的对人说:行菩萨道的菩萨,是要在生死中度化众生的,所以不应积极的去欣求乐趣涅集,如果一味的去求趣证涅槃,那就会如小乘那样的沉空滞寂,安住在涅槃宫中,享受涅槃的快乐,那里还会在生死中度生?为了避免放弃度生的任务,为了积极推动度生的工作,做答萨的,无论怎样,对于架,不应欣趣运应加以厌背。既然要在生死中度生,对于滋润生死的种种烦恼,也就不应对它生起怖畏,惶惶不可终日那样的去要求断除烦恼,因为烦恼一断,就会证得涅,不可能再在生死中逗留,这与菩萨道的精神是不相应的,所以菩萨对于扰乱身心的烦恼,不应像声闻那样的一向心生厌离。为什么?当知所有发心行菩萨道的菩萨,都是有三大阿僧祇劫这么久的时间内受生死以求无上大菩提的。且如在生死中度生的弥勒菩萨,就是“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最好榜样,何必定要厌离生死,求断烦恼,欣乐涅槃呢?不知这说法是错误的,是违背大乘佛法的精神的,于菩萨戒亦是有所违化的,为什么?当知作为身心界捣乱份子的烦恼,不特声闻行者于深心中热切厌离,在菩萨的深心中同样是对之热切厌离的,而且深心厌离的程度,超过声闻行者百千万亿倍!对于烦恼的厌离固然是如此,对于生死的厌背,对于涅槃的欣求,声闻人同样是不及苦萨的。所以然者,由于声闻行者只是为求个己的解脱,只要本身的问题解决就行,可是菩萨不是这样的,菩萨是为一切有情证得义利而努力的,这那里可以同日而 23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7: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语?善萨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生死中不为生死所转逐渐的摆脱生死,在烦恼中滚来滚去,而能逐渐远离 且 烦恼。如弥救菩萨的“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却能得到佛陀的授记、将来在这世界成佛,这种工夫,岂是声闻行者所能做得到的?如上种种分析看来,可见菩等不是不欣求涅槃,不是不厌背生死,不是不断除烦恼亦可看出作这种说法的根本是颠倒错乱的妄说。此戒、在七众佛弟子间,虽不一定会犯,但亦不能保证不犯。因为众生的烦恼很重,有时烦恼冲动起来,忘了自己是个三宝弟子,对自已所信奉的三宝,竟然无知的毁诱起来,以致为自己造下深重的罪业!佛家知这一可能的犯罪,所以在大小乘的戒律中,特别制定了这一条戒,以防非理的谤毁。不过,由于大小乘的立场不同、所犯的过失也就有轻重之别。菩萨以度生为己任,对于众生应说纯正的佛法,不应说相似的佛法,对于三宝应多方称扬赞叹,不应稍有不敬的毁谤、如果毁谤三宝而说相似法以乱如来的正法,其过失是很大的,所以犯根本重罪。声闻人以自修为课,假定说相似法,不致毒害众生,至于毁谤三宝,自亦大逆不道。但同道间,发现这种情形,应该对之劝、告诉他这是要不得的,对自己是不利的,如果一再动,到了三谏还是不止,就知他已邪毒穿心,有办法可以挽救,就可为他判罪,但亦不过是犯五篇中第三篇波逸提罪,与菩萨的重罪,是还有着相当距离的。其实,三宝体如日月,日月之明,不是一指可以障蔽得了的、三宝之德,不是一言可以毁谤得了的23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17: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有人拋抛掷斧头,要去斩凿虚空,结果,虚空没有斩到,而反伤害自己。当知毁谤三宝也是如此,徒然为自己增加罪恶而已。 佛对大众说:若’做一个利益众生的菩萨‘佛子’,不论是“自谤三宝’,或者是‘教人谤三宝,其过失都是极为重大的,不但能将自己所有的善根烧灭无余,而且破坏众生对于三宝的信心及灭众生的法眼,成为切众生的大恶知识,使令自他成就阿鼻地狱的罪业。所以无论为自为他的善根增长,都不应当毁诱三宝。 样叫做自谤三宝?分开来说:如世间有类外道这样说:佛教常说他们的教主是一切智者,可是在我们看来,这世间根本没有一个一切智者可得的,他们说一切智者就是佛,是我们所不能承认的,因为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佛的,像这就是毁谤三宝。至于如来所说的法,通常说有教理行果的四种,不论是谤那种,都是叫做谤法。且以毁谤教法来说:如有为魔所惑而对佛法没有正确信解者,对于如来的甚深经典加以毁诱说:这不是佛说的,佛不会讲这样的话,像这样的说法,敢以断定非法非律,像这就是毁谤法宝!大般若经第五百卷亦说:“善现白佛言,彼愚痴人业因缘故,谤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密多。佛告善现:由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为诸邪魔所诳惑故二者于甚深法不信解故;三者不勤精进深著五蕴,诸恶知识所摄受故;四者多怀嗔恚乐行恶法,喜自高举轻蔑他故。彼愚痴人由具如是四缘,谤毁如是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讲到佛法向来说有声闻僧与菩萨僧的两类,前者是以 23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6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