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佛教经藏] 《楞伽经》: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经文713:【以凡愚计常,外道妄想,长养恶见,生死无穷;欲令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故,为彼说言:“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息方便求。有时复观诸受化者,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优昙钵华无已见、今见、当见;如来者,世间悉见。不以建立自通故,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如是种种易见,或者是难见,都是鼓励众生要珍惜佛法,要精进佛道,不可以放弃。

【以凡愚计常,外道妄想,长养恶见,生死无穷;欲令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故,为彼说言:“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息方便求。有时复观诸受化者,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优昙钵华无已见、今见、当见;如来者,世间悉见。不以建立自通故,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

    14-1 大慧!如来自证建立法身自通者,是超过一切世间心量的企望,不是见闻觉知,它是超过一切见闻觉知的。彼诸凡愚所不能信。凡夫他但说眼前见闻觉知之事,但著于人间的生灭论、世论,他怎么会了解说超越的思想的是什么?

以凡愚计常,这个凡愚之人计诸法为常,这是常见,落入常见,

那么外道依于自心的妄想,有时候会堕入常见,或者是无常见。这前面都讲过了,

这些都是长养,无论是凡夫见,或者是外道的常见无常见,这个都是长养恶见,这些都是妄想,所以它是生死无穷。

欲令还没有受化的人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胜进就是求圣果,精勤圣道叫做精勤胜进故,就是精勤求于圣果。

为彼说言,就对他讲说: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那么昙花一现就是这样三千年才一次嘛,但是诸佛易见。为什么呢?

这些欲令还没有受化的厌离生死趣轮,所以精勤圣道能够得到圣果这样子胜进。为彼而说言,告诉他们:诸佛是易见,不是像优昙钵华难得见,大家要努力哟。

然后息方便求,息就是止息外道这种邪方便地求,转求圣道。息就是息止,那么方便,就是邪方便,息止外道这种邪方便而求,转求圣道。所以,佛在世的时候,也感化了无量无边的外道。

前面是讲还没有受化的人,现在是讲已经受化。有时复观诸受化者,就是已经受化了,就是进入佛门,当然就是这些比较利根的啦。

但是这些利根的人,因为精进的时候很苦,有时候冒着生命的危险,所以修行进入佛门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懒惰,懒惰。

他在家里看看电视,在家里喝喝好茶,当然这不是为过,我今天不错,有用功,他已经有因缘契入佛法了。

可是呢?感染这世俗还是很强,有时候吃吃好吃的东西,有时候看看电视,看看偶像剧,看看韩剧。哇!看看放烟火,看整天看整天,他会懈怠,

佛就又劝他,作是说言:哎呀!你这样子已经受化,已经相当是利根的人,却这么懒惰,把懒惰当作解脱,要鼓励几句话,

说:佛值难遇,要碰到佛法是很难的,就像优昙钵华三千年来一现,无量劫你才得到、碰到佛法的因缘。受化以后还这么地懒惰。为什么?

没有善知识在旁边。然后呢?没有好的因缘、道场在旁边,久了以后,他就会自己说自己对,自己讲,自己想,就是这样子啊,到最后讲出来的佛法不是佛法,(是)自己的法,佛也没有这样讲,他会介绍佛怎么说佛怎么说,都是他自己讲的,

叫佛难值难遇就像优昙钵华。你不要这样懈怠懒惰,已经听到佛法要地地要升进。

优昙钵华无人,没有人已见、今见、当见,优昙钵华根本没有人能看得到啊。为什么?三千年才一现,你怎么看得到?没有人已见、没有今见,也无当见。过去未来统统没有人看过。

但是如来呢?世间悉见,当然如来世间悉见意思就是:如来也实在不是像优昙钵华那么难见,所以这是一种鼓励的话。

不以建立自通,那么我所说的法,不是依如来建立自通而说法,是站在众生的角度,非以如来所自证自通而说法,不从这个角度讲。

不以建立自通,因为那个境界太深太难了,而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说如来出世,就像优昙钵华很难碰到的,大家要珍惜。

大慧!如来自证建立法身自通者,是超过一切世间心量的企望,不是见闻觉知,它是超过一切见闻觉知的。

彼诸凡愚所不能信。凡夫他但说眼前见闻觉知之事,但著于人间的生灭论、世论,他怎么会了解说超越的思想的是什么?

自觉圣智的境界,在世间法中是无以为喻,是没有办法譬喻,如来的法身根本没有办法,是无以为喻的,无以为譬喻的。

   14-2 真实的如来法身是超过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所现、所见之相,不可为喻,完全是绝对。这绝对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绝对,一种是绝对的绝对。

真实的如来法身是超过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所现、所见之相,不可为喻,完全是绝对。

这绝对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绝对,一种是绝对的绝对。

注意听!如果虚空跟差别的相比较,那个叫做差别,叫做相对的绝对,因为它是建立在比较之下。

譬如说我们这个世间这个假相千差万别,但是虚空同一相,虚空是绝对相,

所以这个在差别相里面所建立的绝对相,这个叫做相对当中的绝对。

另外一种真如,佛的真如,不是相对里面的绝对,它是绝对里面的绝对,它是当下就是绝对,然后的绝对没有办法言说,绝对里面的绝对,也就是当下就是绝对,同时不能说它是一种绝对,叫做绝对中的绝对。

所以万法一般世间人都是由比较之下,那个就是相对的绝对;

那么我们现在契入一真法界,那是绝对中的绝对,当下就是绝对,就是绝对!

而这个绝对没有任何的语言可以表达的绝对,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符号,统统没有。

所以不管世间人多行,一样不能契入绝对中的绝对,没有办法,由于世间所创立出来的语言、文字、数目、观念、符号,同时捆死自己。

    14-3 科学家叫做伟人,佛陀叫做圣人,那完全不一样。

一切的科学家、物理学家……所有统统在观念、符号里面,化学就是一本观念、符号,物理也是一样,动物也许一本书,植物也是,矿物也是,

我们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说它能解决我们生命的某一种层次,当然食衣住行,我们有认知的权利嘛,那我们赞叹也随喜。

但是佛教讲的是解脱,这个又不一样的层次。

我们不是否定这一些世间的科学、物理、化学家,不是,一点都不否定,由于他们带给人生很多的幸福进步,从野蛮变成文明,我们随喜赞叹;

而佛讲的不是这个,佛讲的是彻底的解脱,即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不能说你活在只有见闻觉知,这些剖析的东西都是意识心,生灭的东西。

我们说一加一等于二,一如果不存在呢?佛说一即非是一,就是叫做一,方便说叫做一。

佛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既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这么范围,这么大的范围,既非三千大千世界,因为自性本来就空,人类的妄想的产物,能所不断的产物,主观跟客观意识所建立出来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方便说三千大千世界。

那科学家讲,那么那就是太阳系、银河系、超星群系,现在就要讲了,所有的科学家都说有银河系,

从佛的角度不是这样讲,佛说银河系,既非银河系,是名银河系;

佛说银河系这个两千亿个太阳,太阳系加起来叫银河系,两千亿的太阳系加起来叫做银河系,

佛说银河系,既非银河系,因为银河系毕竟来自于宇宙的灰尘——颗粒微尘所形成的重力不一样而已,相不一样重力不一样而已,而是空性,

佛说银河系既非银河系,可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有银河系,这个就叫做妄执。

所以有科学的领域,如果能够再回光返照空性的道理,科学家就不得了,可是就是转不出来,转不出来。

那么科学家有他的伟大,比如说英国的科学家也是物理学家霍金他说:这个宇宙当中的运作,有一定的程序,人其实是不需要上帝的。

他这一句就破除上帝的存在,意思就是我们这个太阳系,或者是这个银河系,有一定自己运作的程序轨则,不需要上帝的,

可是他一样认同有太阳系,一样认同有银河系,然后最后又说太阳系会毁灭,银河系也是会毁灭,超星群系会毁灭。

科学家说我们到现在为止,宇宙当中是膨胀放射出去还是收缩回来,还是在争论当中,

无论是扩大出去,这是所有的科学家认同,我们这个宇宙是爆炸的、扩散出去的,在佛来讲这还是妄想;或者是收摄回来的,佛说这个还是妄想。

因此研究世间任何高科技的东西,只要你用分别心,分析的东西,掉进去观念,意识形态一二三四,观念符号把它整合一下,他能用在某一种时空,

但是没有办法用在彻底的解脱,完全没有办法。所以科学家叫做伟人,佛陀叫做圣人,那完全不一样。

   14-4 如是种种易见,或者是难见,都是鼓励众生要珍惜佛法,要精进佛道,不可以放弃。

接下来把它解释一下:以凡愚计常,意思就是以凡夫愚痴会妄计诸法为常,

而外道依于自心的妄想,堕入常无常的观念,这前面都讲过了,

这些都是长养种种的恶见,生死无穷,

那么欲令未受化的人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圣果,为彼说言:诸佛易见不是像优昙钵华难得见故,因此就息止外道这些邪方便而求,转求于圣道。佛陀最主要转邪为正。

有时复观已经受化利根的人,但是久了以后变成懒惰,把懒惰懈怠变成洒脱。

作是说言:佛难值遇,佛法很难碰到喔,三千年、无量劫来你今生今世才碰到喔,如优昙钵华那么难遇喔。这个也是鼓励你要珍惜佛法的今天。

优昙钵华也没有人已见,也没有人今见,也没有人当见,统统没有人见过,但是如来世间悉见,如来并不是实非优昙钵华那么难见。

如是种种易见,或者是难见,都是鼓励众生要珍惜佛法,要精进佛道,不可以放弃。

不以建立自通故,这不是依如来所自证自通法而说,不从这个角度来讲,而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不从这个角度。

大慧!如来自证建立法身自通者,是超过世间心量的企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因为凡夫根本没有那种心境、自觉圣智境界,世间法中无以为譬,

真实的法身如来过于生灭,超越一切,过就是超越,超越一切生灭的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14-5 【“不以建立自通故,说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谓如是之譬喻,非依如来所自证之自通法而说。亦即恒沙及优昙华二喻,为言易见及难见,此皆是如来化用边事,非如来自证之境界。】只是说叫众生要珍惜,不论是难见易见,统统叫你要珍惜正法。

【注释】

【“优昙钵华”:梵文具名为优昙钵罗(Udumbara),义为灵瑞、瑞应,三千年始一现,其华现时则金轮王出。又,《南史》曰:“优昙华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出世”所谓昙华一现,即本于此。】

【“息方便求”:令其息止依种种邪方便之追求,而转求于圣道。】

【“观诸受化者”:此指已受化之利根人。】

【“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以利根人堪能修学,恐其废懈,故作是言:“佛难值遇”,以策其把握时机,加功精进,速证妙果。】所以大家听到了佛法以后,千万不要退转。

【“优昙钵华,无已见、今见、当见”:此句魏译作:“而优昙华于世间中无人曾见,当亦不见。”】

【“如来者,世间悉见”:然而如来则世间一切众生,或已见、或今见、或当见,是故如来实非如优昙钵华。】

【“不以建立自通故,说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谓如是之譬喻,非依如来所自证之自通法而说。亦即恒沙及优昙华二喻,为言易见及难见,此皆是如来化用边事,非如来自证之境界。】只是说叫众生要珍惜,不论是难见易见,统统叫你要珍惜正法。

   14-6 【真实”法身“如来”乃超“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以世间譬喻“为”之“譬”喻而能了知。】说不出所以然。

【义贯】

【“以凡愚”之人妄“计”诸法为“常”,而一切“外道”则依自心“妄想”,堕于常、无常见,因而“长养”种种“恶见”,故堕于“生死”海,轮转“无穷”;

如来为“欲令”此等未受化之诸凡愚人,速能“厌离生死”六“趣”之“轮”转,而“精勤”求“胜进”之圣果“故,

为彼说言:‘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

以此而令其“息”止种种邪“方便”,而“求”于圣道,速离生死苦海,得涅槃乐。

如来“有时复观诸受化者”为属于利根之人,然时懈废,为欲令其发大勇猛,速证妙果,

而“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令其起难遭想,精勤佛道。

然而“优昙钵华”者,世间之人“无已见、今见、当见”;而“如来者”,则是“世间”一切众生“悉”皆得“见”:或已见、或今见、或当见,是故如来实亦非如优昙钵华。

如是难见、易见二喻,】这【“不”是如来“以建立自通”之自证境界“故”,而“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

站在哪一个角度呢?【“大慧,”如来“自”证“建立”法身“自通者”,乃】是【超“过世间”心量所能企“望”者,】所以不是站在这个角度,【故为“彼诸凡愚”之人,“所不能信”。

如来“自觉圣智”之“境界”,世间法中实“无以为譬,】因为它是绝对的绝对,没有任何一种相,没有一种言语可以比喻如来真正的境界。

【真实”法身“如来”乃超“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以世间譬喻“为”之“譬”喻而能了知。】说不出所以然。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15 经文714:【大慧,然我说譬佛如恒河沙,无有过咎。】此为接上节而言佛所说之譬喻无有过咎。佛意谓若以自通之法体言之,则法体本离言说譬喻,无有言说而能企及,何况譬喻。今则因报化佛,化现摄生,聊以显示如来七德,故譬如恒沙,亦无过咎。

【大慧,然我说譬佛如恒河沙,无有过咎。】

大慧!但是我所说的譬喻,譬如说像诸佛如恒河沙,那么这种比喻也没有任何的过失,因为恒河沙含有种种多义。

后边就是继续讲,佛为什么用恒河沙来比喻,它有种种的含意。

【义贯】

【“大慧,”虽然如来之法身,实非世间之譬喻所能喻者,“然我”所“说”之“譬”喻:诸“佛如恒河沙”者,则亦“无有”任何“过咎”。】意思就是说那是一种比喻,也没有什么过错。

【诠论】

【此为接上节而言佛所说之譬喻无有过咎。佛意谓若以自通之法体言之,则法体本离言说譬喻,无有言说而能企及,何况譬喻。今则因报化佛,化现摄生,聊以显示如来七德,故譬如恒沙,亦无过咎。】

   16 经文715:【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鱼、鳖、输收摩罗、师子、象、马、人、兽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自性清净,无诸垢污: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生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沙,等无有异;又断贪恚故。】这一段看完了,你就会向佛陀五体投地地顶礼,看佛陀那一种功夫是谁做得到。

【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鱼、鳖、输收摩罗、师子、象、马、人、兽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自性清净,无诸垢污: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生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沙,等无有异;又断贪恚故。】

   16-1 这一句的涵义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来谩骂佛陀,佛陀的心如如不动,不生妄想。它这意思是这样子。何以故呢?自性清净,无诸垢污,所以不是外境的问题,是看你自己有没有功夫。

这一段看完了,你就会向佛陀五体投地地顶礼,看佛陀那一种功夫是谁做得到。

大慧!譬如恒河沙,一切鱼或者鳖,输收魔罗是一种鱼,叫做杀子鱼,还有师子、象、马、人兽,上面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

这一句的涵义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来谩骂佛陀,佛陀的心如如不动,不生妄想。它这意思是这样子。

何以故呢?自性清净,无诸垢污,

所以不是外境的问题,是看你自己有没有功夫。

你今天没有功夫,人家随便念你两句,你就绝对自己就倒下来;

今天如果你有自性清净,无诸垢污,再大的侮辱,你都觉得那是一种增上缘,就像佛陀一样,何以故?自性清净,无诸垢污。

那如果你自性不清净,有种种的烦恼,那么骂了,就绝对生妄想烦恼,就一定认为彼恼乱我。

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就像恒河沙,佛的大力神通自在,也有如恒河沙,那么无量无边的神通妙用。

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如来不念就是如来不与众生计较,而生妄想。

那么如来(心中)就是天下无不可原谅的众生,因为不记恨。

所以师父就说:你们每天因为还没有到圣人,每天早上睡醒,把你们的爱跟恨请归零,归零,一定这样练习一定这样练习。

哎呀!你十几年来恨一个人,一直割舍不下:那个人实在是太可恶了!你一定痛恨,那割舍不下。有时候又死得很冤枉。

师父!你没有碰到那种情形,那种情形没有几个放得下的,就像一个孩子,去当兵剩下几天就要退伍了,结果被操(训练)死了,关禁闭,带个手机就被关禁闭,关了就操(训练)死了,剩下几天就要退伍了。

所以他的家人很生气,没有真相决不下葬,没有真相,现在连坐法包括总司令,统统七八个高官统统记大过,记过申诫,现在还在查。

说实在话的,说这样的爸爸妈妈一个好好的孩子,还是高材生,结果剩下几天,下来被操(训练)死了,怎么个操(训练)法呢?

他就叫这个体育学院的,体育学院专门在打棒球的,那个体能非常好的就照他们军中这样操(训练),上下跳起来,上下跳起来,然后再来伏地挺身,仰卧起坐,

这样操操操(训练),操(训练)到一半,那些体育学院,专门是体育学院的,那两个人说受不了,连体育学院那个皮肤晒得很黑的那种,连整天在太阳底下晒的那种棒球选手,体育学院的都受不了,把他的儿子操(训练)死。

当然我们讲到这个也很难过,很难过。所以说你要众生,是说要放下这种妄想,说实在话,其实很难,真的很难。

如来寂然,如来寂然意思就是一切恼乱,这些外道来恼乱,人、兽来恼乱如来,如来不念,不与众生计较而生妄想,

如来心性寂然无念,意思就是寂然什么意思,就是如来自始至终如如不动,无有念想,他从来没有妄念。

   16-2 如来自觉圣智,安住在无上的大般涅槃,所以如来无有恼乱,如来的心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动摇,更不可能去恼坏任何一个人。如来的性德,犹如恒河沙,等无有异,为什么呢?又因为如来已经断贪心和嗔恚之心。

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三昧乐,因为如来自觉圣智,安住在无上的大般涅槃,所以如来无有恼乱,无有恼乱就是没有一件事情能动摇如来。

在戒律学有一句话,提出来大家做参考。说: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师父一再强调,这出家众跟在家居士能够保持一个距离,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如果一个出家人常常接近在家居士,或者是恼乱在家居士,这个就不像是一个出家人,这个会恼坏人家的。

那么如来无有恼坏,如来的心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动摇,更不可能去恼坏任何一个人。

如来的性德,犹如恒河沙,等无有异,为什么呢?又因为如来已经断贪心和嗔恚之心。

   16-3 【“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如来之本愿,为欲以三昧乐,普安一切众生故。】所以这一点你要学佛,不记恨众生,就是要救众生,要记住这一句话,你这一辈子过的日子就会时时刻刻与佛相应,那么这样你往生极乐世界也就很容易、很容易。

【注释】

【“输收魔罗”:译为杀子鱼。】

【“自觉圣智恒河”:自觉圣智如彼恒河。】

【“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佛之大力神通自在,有如恒沙。】

【“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如来之本愿,为欲以三昧乐,普安一切众生故。】

所以这一点你要学佛,不记恨众生,就是要救众生,

要记住这一句话,你这一辈子过的日子就会时时刻刻与佛相应,那么这样你往生极乐世界也就很容易、很容易。

为什么?你的心跟如来的愿力是一样,对不对?

如来用三昧力、三昧的乐,普安一切众生,自己得三昧,也教众生安抚众生,

所以如来绝对不恼害众生,这是如来的性德,那么我们比丘要学习如来,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16-4 “一切外道、诸人、兽等”,虽作“一切恼乱”,而“如来”亦从“不”起一“念”言:彼恼乱我,“而生”烦恼“妄想”。以“如来”圣智心体“寂然,无有”染净之“念想”。

【义贯】

【“大慧,譬如恒”河“沙”,虽为“一切鱼、鳖、输收摩罗、师子、象、马、人、兽”等之所“践踏”,

而“沙”从“不”自“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分别,以恒沙“自性清净,无诸”妄想烦恼之“垢污:

如来应供等正觉”之“自觉圣智”如彼“恒河”,】因为他自性清净,也没有任何的污垢。

【而如来之“大力神通自在”满足,其量“等”如恒“沙】无量无边的妙用【;

”是故“一切外道、诸人、兽等”,虽作“一切恼乱”,而“如来”亦从“不”起一“念”言:彼恼乱我,“而生”烦恼“妄想”。

以“如来”圣智心体“寂然,无有”染净之“念想”。

又,以“如来”之“本愿”,为欲“以三昧乐”普“安”一切“众生故”,是故“无有恼乱”能动摇之,如是性德“犹如恒沙,等无有异;

又”如来已“断贪”爱嗔“恚故”,是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河沙,为恒河水之所冲洗,无诸杂质垢染;是故我立譬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16-5 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看你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别人的恼害,就看你的功夫了。如果你的心本来寂静,谁也拿你没办法,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外面的境界呢?

【诠论】

【此为以恒河沙喻如来悲愿利生,而无恼乱。

谓如来自觉法身如恒河,神通妙用如恒沙。沙虽被鱼鳖等践踏,亦不生恼乱之心,以沙之自性无染故,

此用以比喻如来之神用,虽为外道恼乱,亦不生厌舍之心,

以法身本来寂静故,且以利生本愿,三昧之力所持故,】

这两句要是背得起来,一辈子你的心就快乐无穷,以法身本来寂静故,

那么简单讲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看你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别人的恼害,就看你的功夫了。

如果你的心本来寂静,谁也拿你没办法,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外面的境界呢?

且以利生本愿,三昧之力所持故,【又已断法中之贪恚故,所以法体离念如恒河沙无有杂质。】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经文716:【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其余愚夫作地烧想,而地不烧,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终“不坏”灭,是故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其余愚夫作地烧想,而地不烧,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

   17-1 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无论你怎么烧恒沙一样存在,譬喻如来的法身不究竟涅槃,就是不入涅槃。

譬如恒沙,是地自性,这地自性,地水火风的自性,

劫尽烧的时候,烧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地大还是地大,与火大俱生故。

意思就是有火就有地,譬如说岩浆喷出来,见到火,岩浆喷出来,喷了很多,那么就是造地的开始。

所以火,火生地就生,叫做与火大俱生故。

其余愚夫作地烧想,其他愚痴的凡夫作地烧想,而地不烧,而地大实不烧,不被烧灭,以火因故,以火为地之生因,意思就是说火能生土啦。

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无论你怎么烧恒沙一样存在,譬喻如来的法身不究竟涅槃,就是不入涅槃。

   17-2 这一点稍微比较一下:佛陀讲的是真常,而众生讲的四大,意指那个是妄想的常,执于常见的那个“常”。

在这里再交代一下,外道所执著的四大地水火风,以为四大是亘古以来常存于世间,一切外道差不多都是这样子的执著。

而佛陀的四大缘自于如来藏性,完全不一样。

外道说的常恒,那是一种妄想,而如来所谓的常恒那不一样,

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七大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显现出来的,

所以那一种真常跟外道的那一种执著地水火风的常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

外道执著地水火风,亘古以来常存,那是一种妄想,因为没有会归到真如的本心本性,

而如来不一样,如来讲的四大常,是指藏性所显露出来的妙常,

不同于外道那一种执四大亘古常存,因为外道只有妄想没有真如,没有会归妙真如性,

所以这一点稍微比较一下:佛陀讲的是真常,而众生讲的四大,意指那个是妄想的常,执于常见的那个“常”。

外道为什么执于常见呢?因为他们四大认为永远存在;而佛陀是把四大融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喔!那这样子“常”就跟(外道)这个“常”是完全不同。

   17-3 如来的法身绝对不入涅槃,也不出涅槃,何以故?本自涅槃故,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而彼地大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地大虽为火烧,然地大之性亦不断灭,以地大恒与火大俱时而生故;

又若有火大生起,即表示地大非究竟灭尽,因为四大之性是相融摄的缘故。】

【“而地不烧”:而地大实不被烧尽,以比喻如来法身不究竟涅槃。】

不究竟涅槃就是如来法身不入涅槃,意思就是它亘古以来常存的意思,所以叫做不究竟涅槃,

一般通常看不懂,以譬喻如来的法身不究竟涅槃,也就是不入于涅槃,

不是像二乘人说于生外找无生,不是像二乘人说“灰身泯智,醉寂灭酒,卧无为床,而有涅槃可得”。

如来的法身绝对不入涅槃,也不出涅槃,何以故?本自涅槃故,就是这个意思。

   17-4 “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终“不坏”灭,是故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义贯】

【“譬如恒”河“沙,是地”大之“自性,劫尽”火起欲“烧”之“时”,即“烧一切地,

而彼地大”亦“不”曾“舍”其“自性”,以地大性恒“与火大俱”时而“生故”。

其性相融摄,故灭而不灭,相灭而性存,

然“其余愚夫”却“作地”被“烧”尽“想,而地”实“不烧”尽,“以火”为地之生“因故”(火能生土)。

“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终“不坏”灭,是故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18 经文717:【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是,无有限量,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大众。】此为比喻如来之光明无尽。瑞相光明,彰乎自性,因如来已证自体大智真光,故所现众色亦无量无边。

【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是,无有限量,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大众。】

文字很简单,看注释。

【注释】

【“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大众”:如法华会上,佛欲为三根之人授记,即先放白毫相光等,便是。】

【义贯】

【“大慧,譬如恒”河“沙”,其数“无有限量,如来”之“光明亦复如是,无有限量,为”欲“成熟”无量“众生故”,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诸佛大众”之会,为令彼觉知故。是故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诠论】

【此为比喻如来之光明无尽。瑞相光明,彰乎自性,因如来已证自体大智真光,故所现众色亦无量无边。

如《大智度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故,所现之色无有分齐,】“无有分齐”就是没有差别。

【能示十方无量报身菩萨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不相妨碍。”所以说:如来光明无量。】

   19 经文718:【大慧,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无生死、生灭,有因缘断故。】大慧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沙安住自己的自性,不被改变,所以安住自己不作余物;如来也是,同一妙觉如如之性不可改变。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无生死”或“生灭”之相,常一如如不动,以诸“有”之生死“因缘”皆已“断故”。是故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大慧,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无生死、生灭,有因缘断故。】

佛说:大慧!譬如恒河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

意思就是说恒河沙安住于自己的自性,不更改变而变成余物,

如来也是安住在自己的妙觉、如如不动之性,别无妙觉也别无如如之性。

所以大慧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沙安住自己的自性,不被改变,所以安住自己不作余物;如来也是,同一妙觉如如之性不可改变。

如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无分段生死,也没有变异生死,生灭就是变异生死,也没有分段生死,也没有变异的生死,

那么这个分段生死呢?就是粗糙的生死,二乘人所断的,

那么这个生灭变异生死呢?是大菩萨摩诃萨所断的,

所以你要成就无上的法身,必须要断微细的生灭,

有就是诸有之生死因缘断故,就是三界,有就是三有,诸三有的生死因缘断故。

【注释】

【“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此比喻如来已离分段、变异二种生死,以有漏、无漏因缘皆断故,是故如来法身常住。唐译作:“譬如恒沙住沙自性,不更改变而作余物。”】

【“无生死、生灭,有因缘断故”:如来已无生死及生灭之相,以诸有之生死因缘皆已断故。

盖分段与变异二种生死系以五住地无明为因;】那这讲了无数次了。

【今如来五住地无明已尽,则二死俱忘,本来平等,同一妙觉如如之性,故别求异沙,永不可得。

“生死”,指分段生死。“生灭”,指变异生死。】简单讲分段生死是二乘人所断,生灭的变异生死是大菩萨所断,那不一样。

【义贯】

【“大慧,譬如恒”河“沙”,若欲“别求异”于此“沙”之性,“永不可得。

如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无生死”或“生灭”之相,常一如如不动,以诸“有”之生死“因缘”皆已“断故”。是故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 经文719:【大慧,譬如恒沙,增减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坏;如来法身非是身法。】此为比喻如来以方便智成熟众生,然虽度脱无量,而于法体并无增减,不同于色身之有生有灭。所以令心无所增减,是大悟真正的大修行人。诸位这个是如何的洒脱,如何的洒脱!

【大慧,譬如恒沙,增减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坏;如来法身非是身法。】

    20-1 如是大慧,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的意思就是非有为的色身,因为这个有为的色身,身法就是有为的色身,有坏,它会坏灭的,意思就是人死了,这个五蕴身就没有了,可是我们的法身、我们的智慧身,一直是亘古以来存在的。

大慧!譬如恒沙,就像恒河沙,增减不可得知,不可得知。

如是大慧,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的意思就是非有为的色身,

因为这个有为的色身,身法就是有为的色身,有坏,它会坏灭的,意思就是人死了,这个五蕴身就没有了,

可是我们的法身、我们的智慧身,一直是亘古以来存在的。

如来的法身,非是有为的有为身,因为如来的法身是无坏灭,无增减的。

   20-2 令心无所增减,是大悟真正的大修行人。所以做什么大功德,千万也不要执著,布施再多钱,千万令心无所增减,但还是要尽力去做,以如来法身非有为身法故。

【注释】

【“身法”:】就是【有为身,】亦【即】是【色身。】

【义贯】

【“大慧,譬如恒”河“沙”,其“增减不可得知。

如是大慧,如来”以大“智慧”方便“成熟众生”,亦“不增不减”,以如来法身“非”有为“身法故。”】

所以经典里面讲了,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为什么?这方便成熟众生,也不增不减,

所以令心无所增减,是大悟真正的大修行人。

所以做什么大功德,千万也不要执著,布施再多钱,千万令心无所增减,但还是要尽力去做,以如来法身非有为身法故。

【有为色“身”之“法者”,则“有坏”灭,而“如来法身非是”有为“身法”,故无坏灭增减。是故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20-3 此为比喻如来以方便智成熟众生,然虽度脱无量,而于法体并无增减,不同于色身之有生有灭。

【诠论】

【此为比喻如来以方便智成熟众生,然虽度脱无量,而于法体并无增减,不同于色身之有生有灭。

再者,恒沙无数,取之而不知减,投之而不知增,以喻法身起权智,成熟众生,而其体则无增无减。

    20-4 有,也不觉得是有,就算无他也很丰盛,你看这佛的心拥有很多,佛没有增减,就是没有一个人理他,佛也很丰盛,何以故?自性本来就很丰富啊,福慧具足啊。

又,如来以智慧利益众生,若众生能妙契佛心,如来之智亦不为之而增,】

诸位!有增有减是凡夫心,譬如说你今天布施了很多钱,

六祖讲的:布施了很多钱,以为这个是了生死,是错的,错把福德当作法身,是不对的。

布施金钱是增加你的福德,跟了生死是两码事,了生死要开采不生不灭那个如来之智,

但是话讲回来,不布施我们没有福报,连吃三餐都有问题,连想要做一点功德,身上一点钱都没有,那就苦恼无量。

哎呀!看到师父在印《楞严经》、《楞伽经》,有的讲真的是想做,可是没钱。

所以,以福培福福中福,所以你生生世世衣食无忧,好向道。也不能说布施不重要,还是很重要。

【若】(如果)【众生拒化】“拒化”就是拒绝度化,【而迷】于【真】如本心【,如来之智亦不为之而有所减,】

就是说你不让我度,我的心也没有增减,那你让我来度,我的心也没有增减,

诸位这个是如何的洒脱,如何的洒脱!

有,也不觉得是有,就算无他也很丰盛,你看这佛的心拥有很多,佛没有增减,就是没有一个人理他,佛也很丰盛,何以故?自性本来就很丰富啊,福慧具足啊。

有的人讲:一个人下大雨台风天,好无聊喔!看看有什么可以吃的,冰箱的泡面全部吃光了,还是觉得很无聊。

那他玩什么呢?有一个妹妹她爸爸妈妈把她禁足,结果从五楼跳到二楼来,结果摔断腿了,在那边做什么?在那边玩那个智慧型手机,

腿摔断了,还在玩那个智慧型手机,你看这个小朋友现在怎么得了?那支手机好像她的命一样。

摔断腿了还没关系喔,还玩智慧型手机到那种程度,玩到实在是不像话了。

所以如来之智亦不为之而有所减,【故喻如恒河沙。】

   21 经文720:【如压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乃至众生未得涅槃,不舍法界,自三昧愿乐,以大悲故。】这里一定要在座诸位警惕自己,没有大悲心,这个人就永远不能成佛。两种心绝对不能退转:一、不可退转大菩提心,二、不能退转大悲心。也就是记得:一辈子都不能跟众生计较。你要过的是这种日子。

【如压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乃至众生未得涅槃,不舍法界,自三昧愿乐,以大悲故。】

   21-1 你看看极苦的众生逼迫如来,如来不在意不计较。相反的,乃至蠢动的众生未得涅槃,如来绝对不舍法界众生。

就像压,压就是压榨、榨取,就像压这个恒河沙,沙非油源,压沙怎么会出油呢?如压恒河沙油不可得,

简单讲你逼迫如来,嗔恨心不可得,比喻,油就比喻如来的嗔恨心。

你想要给如来很大的压力,压榨逼迫如来,如来不生一念嗔恨之心。

这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想要害如来,想要残害如来、逼迫如来,

乃至蠢动,任何的众生未得涅槃,如来也不舍法界众生。

你看看极苦的众生逼迫如来,如来不在意不计较。

相反的,乃至蠢动的众生未得涅槃,如来绝对不舍法界众生。

所以这些e-mail过来,只要众生,众生虽然有时候闹得很严重,或者是有的程度好一点,有的是真的来挑战的,

我都在上面批示:菩萨不舍一个众生,只要他(她)有心向着佛道,乃至少许的善根就支持他(她)。

而自住三昧愿乐,相反的菩萨非常愿意、非常地乐意来度脱众生,为什么?以具足成就大悲心故。

   21-2 这里一定要在座诸位警惕自己,没有大悲心,这个人就永远不能成佛。两种心绝对不能退转:一、不可退转大菩提心,二、不能退转大悲心。

这里一定要在座诸位警惕自己,没有大悲心,这个人就永远不能成佛。

两种心绝对不能退转:一、不可退转大菩提心,二、不能退转大悲心。

也就是记得:一辈子都不能跟众生计较。你要过的是这种日子。

众生讲什么,有听到当作没听到;众生带给你苦恼,你就学佛,因为这个是往生的根本条件嘛,

    21-3 你调整你的心,慢慢地跟佛一样,一样,那临命终你的频率跟佛一样,佛来接引,一下子就转入净土了。

你调整你的心,慢慢地跟佛一样,一样,那临命终你的频率跟佛一样,佛来接引,一下子就转入净土了。

现在的人不一样,你不转化,你不提升这个心境,不学佛的大菩提心,不学佛的大悲心,每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希望佛来接引,你不调整频率跟佛一样,怎么接引。

我用个比喻,诸位这个杯子,我如果用一个磁铁,能够吸得起来吗?吸不起来。

这是磁铁,这是杯子,能不能吸得起来?不行。为什么?不一样,频率不一样,因为它(杯子)是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

每天念佛都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呢?心不够慈悲,每天生气,每天百般计较,他想了生死没有错,但是阿弥陀佛接引得去吗?没办法,走不了,(频率)不一样。

我们把这里大慈、大悲、大喜、大舍,频率调得跟佛一样,这个大磁铁怎么样?啪!一下子(吸起来),你不是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吗?对呀,一下子就接引走了,怎么走不了?

这个就是观念的问题,也就是修行人要有正知正见,那么我们就知道时时刻刻我们调整我们心的频率,要跟佛一模一样。

众生的愚痴跟无知,千万不要跟他计较,也不要跟他在意,说他对我们不好,这样子。

你时时刻刻都了悟佛的这一颗心,诸位一定要发菩提心,发大悲心,一定要推广正法,要推广正法,要让众生能够分享到正法。

所以在经典里面讲,十方诸佛都以赞叹正法、推广正法这功德最大,何以故?这跟法身慧命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法布施胜过财布施,不是说财布施不好,因为没有财布施也没法。

如果我们今天没钱,我们怎么做法宝呢?当然要有钱。

上个礼拜讲的,人家有的人就发心,《楞严经》、《楞伽经》就有开始,发大心,我很感动,非常地感动,师父的理念由大家来完成跟支持,感谢大家,多谢支持,非常好。

    21-4 没有一个众生过快乐的日子,只要这一辈子没听到佛法没学佛,他就休想过快乐的日子,因为他从来不解脱自我,他怎么过快乐的日子呢?

【义贯】

【“如压恒”河“沙”,欲取油,而“油”实“不可”能于恒沙中“得”。

如来亦“如是,一切极苦众生”,】“苦”就是苦恼的众生,一切极苦,他本身就苦恼无量,然后用那个苦恼的心,逼迫如来。

简单讲没有一个众生过快乐的日子,只要这一辈子没听到佛法没学佛,他就休想过快乐的日子,因为他从来不解脱自我,他怎么过快乐的日子呢?

一切极苦的众生,【虽“逼迫如来,乃至”一蠢动“众生未得涅槃”,则如来亦“不舍法界”,而“自”住“三昧”,

相反的,如来“愿乐”度生,“以”具足成就“大悲”心“故”,是故如来不究竟入于涅槃。因此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1-5 此为比喻如来运悲度生而无嗔;油比喻嗔,沙比喻如来法身;谓如来不论如何受逼迫,亦无嗔恚之油得从法身沙中出。

【诠论】

【此为比喻如来运悲度生而无嗔;油比喻嗔,沙比喻如来法身;谓如来不论如何受逼迫,亦无嗔恚之油得从法身沙中出。

魏译作:“诸佛如来为诸众生苦恼所压,嗔不可得。”以沙非油本,佛非嗔恚之源,】

佛断尽了贪嗔痴,怎么会有贪嗔痴恚呢?换句话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你今天发脾气,就表示你是凡夫,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故压沙毕竟无油可得;同样,骂佛,佛终无嗔恨】之心【。

   21-6 不过你太过分了,喔!汝是未来佛,我还是要报警察捉你,报警,我还是会报警来捉你的。汝是未来佛,那是你的事情。师父,你这样有忍耐心吗?你错了,怎么会没有忍耐,我这个叫做有智慧的忍耐啊,你一直让他欺负,一直让他造业,那怎么行呢?不可以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用智慧在处理。

又,所言“逼迫如来”者,】从理上来讲,【乃谓众生善恶业之性即是佛性,故众生为众苦所逼迫,】那么【即是逼迫如来。】

意思就是众生不是掉入善,要不然就是掉入恶的观念,业从善恶的心而来的嘛,所以善恶的念头等同逼迫如来。

【因此众生若未得究竟涅槃,如来即不舍法界,而愿乐行度生三昧之事业,今普得涅槃,何以故?】为什么呢?【以受同体三昧所任持之故。”】

意思就是众生是未来佛,就像那个常不轻菩萨,那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在《法华经》讲的:如果有人打他骂他,他跑得远远的合掌,就跟他讲:汝是未来佛,我不敢轻慢你。如果有人打他,他也是合掌,

常不轻菩萨永远不敢轻视众生,叫做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汝是未来佛,我不敢轻视你,看到一些精神病的:喔!汝是未来佛,我不敢轻视你,是不是?这精神病的也搞不清楚状态,没办法,也要原谅他啦,对不对?要不然怎么办呢?

那有的人跑来讲堂搞破坏,唉哟!汝是未来佛,我也不敢轻视你,

不过你太过分了,喔!汝是未来佛,我还是要报警察捉你,报警,我还是会报警来捉你的。汝是未来佛,那是你的事情。

师父,你这样有忍耐心吗?你错了,怎么会没有忍耐,我这个叫做有智慧的忍耐啊,你一直让他欺负,一直让他造业,那怎么行呢?不可以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用智慧在处理。

    21-7 虽四大五蕴种种逼迫,然众身自身心中之此如来自性,亦实不嗔不恼,不著不染,究竟清净。所以在这里你要记住,一定要把四大五蕴要照顾好,简单讲你要懂得照顾你的色身。

【又,“逼迫如来”尚有一层意义:】理上来说,【以众生身言之,则众生自身心中,亦皆各有如来清净自性,即所谓如来藏;

因此,虽四大五蕴种种逼迫,然众身自身心中之此如来自性,亦实不嗔不恼,不著不染,究竟清净。】

所以在这里你要记住,一定要把四大五蕴要照顾好,简单讲你要懂得照顾你的色身,

诸位!以下讲一个报导,两种对身心健康的:一、说吃素的人,你煮多少算多少,你尽量不要剩下,

因为这个毒物专家说,你煮完饭菜放两个钟头,就算没吃完放在冰箱,每烫一次热过一次,它就会出现一次的毒,热越多次,那么那个毒就会越释放出来,由硝酸胺变成亚硝酸胺。

第二种,前几天,新闻报导的很大版面,诸位千万不要用有色的眼光来看底下师父讲的,这也是为大家的健康。

他说一个女孩子如果她为了瘦身穿马甲,或者是束胸的,一天只要穿超过十二小时,她得到乳癌的机率有一般(人)的二十倍。

在饮食方面或者穿着方面,简单讲不要违背大自然,太违背大自然的,会伤害到你的身体。这个无关于色情,就是真的为大家好,为大家好。

   21-8 下个礼拜,我们就结束《楞伽经》。在座诸位,讲完你们要做什么呢?就是把旧有的一定要拿出来,以前看不懂的再重新看,再作笔记,不要说师父没有讲课,你就忘了听课,不可以的。

好了,那么我们下个礼拜,我们就结束《楞伽经》,剩下两堂课。每一堂课讲三十页,讲完。

在座诸位,讲完你们要做什么呢?就是把旧有的一定要拿出来,以前看不懂的再重新看,再作笔记,不要说师父没有讲课,你就忘了听课,不可以的。

把《六祖坛经》、《大珠和尚》、《十四讲表》重新再听,那么你那个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好!诸位,请合掌。因为明天八关斋戒,明天不上课。请合掌。

(大众合掌随师父念:)愿以此功德,

(大众合掌,由师父合掌单独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

(大众合掌随师父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下课。(引磬响起,师父面向大众把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大众起立合掌向师父问讯。)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讲座第六套(共8讲)
第七讲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启动整个佛教的灵魂
修行以无相者胜
着相为三界之因

宣讲日期: 2013.06.23-2013.07.21

    (大众座前合掌恭立。上人走上讲台,在佛像前将法宝举至眉心行问讯礼后,至狮子座就座。引磬声起二声,大众向上人行问讯礼就座。)

    (大众随师父合掌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剩下两天的课。

    1 经文721:【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随涅槃流,是故说言如恒河沙。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去是坏义故。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不知故,云何说去。大慧,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如来所说一切诸法”亦皆“随”顺真如的“涅槃”之“流”而流,终不逆流,“是故说言”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随涅槃流,是故说言如恒河沙。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去是坏义故。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不知故,云何说去。大慧,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

   1-1 大慧!就像恒河的沙,比喻如来的法身,随水而流,这个“水”是指涅槃,真如涅槃的妙性,随水而流,才能出现如来的法身。意思就是说,这个如来的法身,必须随着真如不生灭的心性涅槃,涅槃的水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

意思就是不能用生灭的心修行,要用真如不生不灭的心来修行,才能流出、才能产生如来的清净法身。

这一段文字少,涵义却很多、很深。

大慧!譬如恒沙,就像恒河的沙,比喻如来的法身,随水而流,这个“水”是指涅槃,真如涅槃的妙性,随水而流,“流”就是出现,才能出现如来的法身。

意思就是说,譬如如来的法身,恒河沙就像如来的法身,而这个如来的法身,必须随着真如不生灭的心性涅槃,涅槃的水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

意思就是不能用生灭的心修行,要用真如不生不灭的心来修行,才能流出、才能产生如来的清净法身。

非无水,非无水也,意思就是并不是没有涅槃的水,而能自己流出如来的法身,必须用涅槃的妙心妙性,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叫做非无水也。非无水,非无涅槃的水,而能流出如来法身。

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随涅槃流,如来所说的一切诸法也都是这样子,水也都是随着不生灭的第一义真如涅槃之流,而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

终不逆流,不能用生灭心,用生灭心、著相的心,生灭心著于生灭见的世俗见,或者是世俗的外道是不能出生如来的法身,

所以叫做亦皆随着真如第一义涅槃之流,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

    1-2 如来的法身因为契入究竟涅槃——不生不灭的涅槃,所以如来的法身不随着诸去(诸六道)而流转,也就是轮转。

终不逆流,“逆流”就是生灭见、生灭心,要顺着不生不灭的真如涅槃之流,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不可逆流,“逆流”就是指生灭,著于生灭见。

是故说言如恒河沙,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如来的法身因为契入究竟涅槃——不生不灭的涅槃,所以如来的法身不随着诸去(诸趣),

这个“去”有两种涵义:一、就是指六道,第二、是指断。

如来的法身不随着诸去(诸六道)而流转,也就是轮转。如来的清净法身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不随着诸六道之去(趣)而流转。

去是坏灭义,意思就是这个真正的去,另外一层意思是:生死变坏义,也就是断生死的意思,去是坏义,如来的法身实在是不坏,去就是生死,又变了,变来变去,生了又死,死了又死,叫做坏。那么如来的法身它是不坏,所以,去是坏义。

“去”有两种,意思就是,如果站在生死的角度,就随着六道而变坏,这个叫做“去”。

那么这个“去”还有一层的意思就是断惑,断惑就证得如来的法身,实在是不坏。

   1-3 佛陀,我们的生死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咧?我们的涅槃又是从什么时候变成生死的终点?就是涅槃。所以说,生死本际,当下就是涅槃际,涅槃的本际。

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悟道的人生死本际,这个“际”,本际,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叫做“开始”的意思,生死总有一个开始,

但是如来后面讲,生死本来空无自性,它是无相,当下就是涅槃,所以叫做生死际,就是涅槃际,也就是生死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际,这个“际”就是有一个开始。大家比较听得懂。

佛陀,我们的生死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咧?我们的涅槃又是从什么时候变成生死的终点?就是涅槃。

所以说,生死本际,当下就是涅槃际,涅槃的本际,

而这个义理太深了,不可知就是凡夫的智慧很难去理解这一层的道理,唯证相应。

不知故,如果我真的不知道生死本际,当下就是涅槃的本际,假设我不知道,云何说去,为何我还常说诸去(趣)?同时,如来也不随诸去(趣)而去,

所以这个“去”变成有两种含义了。云何说去,为什么我说无明的众生他会堕入六趣?这个“去”也可以变成六道那个“趣”的涵义,但是也可以有“断惑”的意思。

如果我不知道,如果我如来——释迦牟尼真的不知道生死际本空就是涅槃际,那么我还常,我为什么会常常说种种的去?

“去”就是如来不随诸趣而去,意思就是生死当下就是涅槃的意思,所以这个“去”有两种涵义。

大慧!去者断义,断义就是断惑、断无明的意思,但是这个义理太深了,义理太深了,得到无差别的心性平等。

断惑的圣人是不著凡、也不著圣的,所以凡圣皆泯的,但是这个义理太深,去惑,证真的义理太深,而愚夫很难去理解,所以愚夫不知。

   1-4 如来的法身是顺着不生不灭的心,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你必须证得不生不灭的涅槃,才能够见如来的法身。

这一段的意思再贯串一下:

大慧!譬如恒沙,这恒沙,例如如来的法身,那么如来的法身随着涅槃,不生不灭的真如心的涅槃的水,而流出如来的法身,

如来的法身是顺着不生不灭的心,才能流出如来的法身,

所以绝对不能逆流,“逆流”就是著生灭见,

非无水也,非无涅槃的水,而能流出如来的法身,没有涅槃的水是流不出如来的法身。

意思就是:你必须证得不生不灭的涅槃,才能够见如来的法身,

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也都是随着真如涅槃之流,而流出如来法身,绝对不可逆流,著生灭见。

是故说言如恒河沙,如来的法身不随诸去,“去”就是指六道轮回而流转,

去是坏灭义,第一种意思,“去”就是生死,变来变去,坏灭,它会变化的,人死了以后变猪,猪死了以后变狗,狗死了以后变马,马死了以后,有时候生天。

“去”是生死变坏义,这是第一种意思;那么如来的法身实在是不坏。

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生死际,当下就是空性,也就是真心本如的涅槃际,这个义理很深,所以说生死本际不可知。

生死,当下就是真心本如的涅槃际,这种义理太深了,不可以凡夫的智能够了解,唯证相应故。

不知故,如果我真的不知道。生死际当体即空,就是涅槃际的话,如果我不知道这一层甚深的道理,

那我为什么常说,诸去(趣),而不随趣而去,云何说去,就是我为什么还常说,这种种的诸去(趣)当体即空,如来法身是不随诸去而去,

在这里。大慧!去者断义,在这里的“去”,又是指断惑义、断无明的意思,进入无差别的心性。

凡圣皆泯,不著一物,但是这个义理太深了,而愚夫不能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1-5 【佛恐大慧闻佛说法只随涅槃流,】然后呢?【不随生死,便以为涅槃在生死之外,因此举生死本际以开示之,所以告大慧云:“生死本际不可知”,以生死际即涅槃际。此唯证】得无生,一切法无生才能【相应,故说不可知。】不可知,凡夫没有办法去理解。

【注释】

【“譬如恒沙,随水而流”:“沙”】比【喻法身;“水”】比【喻】作【涅槃。】

【“非无水也”:并非河中无水,而沙能自流。以喻并非无涅槃而有法身,以法身即】(就)【是涅槃故。】

【“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去”,】就是【趣也。】那么“去”也就是六道轮回的意思。

【“生死本际不可知”:“本际”,本身之边缘。】边缘就是界限,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叫做生死,我们的六道轮回这个生死,到底,本来到底,本际就是,它到底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生死的呢?

【佛恐大慧闻佛说法只随涅槃流,】然后呢?【不随生死,便以为涅槃在生死之外,因此举生死本际以开示之,所以告大慧云:“生死本际不可知”,以生死际即涅槃际。

此唯证】得无生,一切法无生才能【相应,】因为生死际,其实就是生灭法,涅槃际,其实就是不生灭法,所以唯证得一切法无生相应,

【故说不可知。】不可知,凡夫没有办法去理解。【“不可知”者,不可以智知也。】注意!那个不可以凡夫的智慧理解的。

【“不知故,云何说去”:谓如果我】是【真不知】道【生死际即】(就是)【涅槃际,为何我还常说诸去?

亦即】(也就是)【佛已自知生死际即】(就是)【涅槃际,故说不随诸去而去,亦即是】(也就是)【:随其不去。

也就是说如来不流转,】因为如来证得不生灭,不流转,【亦】(也就是)【不落断灭。】

【“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断”,为】(就是)【障惑尽忘,凡圣皆泯,称之为断,亦即】(也就是)【证得生死际即】(就是)【涅槃际。

此实诸佛如来安身立命之大安乐乡,惟佛能知,非凡愚得会也。】凡夫很难去理解体会。

   1-6 如来”法身“不随诸去”(诸趣)就是六道轮回“流转”。生死本”身之“际”限就是涅槃际,故“不可”以智“知”,唯证相应故。

【义贯】

【“大慧,譬如恒”河“沙,随水而流,”终不逆流,】著生灭见叫做逆流。

随水而流,随真如不生灭涅槃的水,才能流出法身。如果是逆流,就著生灭见。

【“非无水”而沙能自流“也”。】意思就是,非无涅槃之水,而沙能自流出如来的法身,如来的法身必须从涅槃妙性而流露出来。

【如来法亦“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亦皆“随”顺】真如的【“涅槃”之“流”而流,终不逆流,“是故说言”诸佛如来“如恒河沙。

如来”法身“不随诸去”(诸趣)】就是六道轮回【“流转”,】佛不是像凡夫一样,一直流转、一直轮回,【以“去是”生死变“坏义故”,而如来法身实不坏。

“大慧,生死本”身之“际”限即】(就是)【涅槃际,故“不可”以智“知”,唯证相应】故【;

然如来若真】的【“不知”生死际】当下【即】(就是)【涅槃际“故,云何”又频“说”诸“去?大慧,去者”乃诸惑“断义,而愚夫”不觉“不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2 经文722:【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解脱可知?佛告大慧: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因灭,自心现,知外义,妄想身转解脱不灭,是故无边,非都无所有。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观察内外,离于妄想,无异众生,智及尔焰,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如果能够识得自心现量境界本身就是涅槃,这样子一切妄想就灭,所以修学佛道妄想不可得,你便找到了涅槃妙性。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解脱可知?佛告大慧: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因灭,自心现,知外义,妄想身转解脱不灭,是故无边,非都无所有。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观察内外,离于妄想,无异众生,智及尔焰,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

   2-1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这个解脱指的是什么?这一段很重要,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那个心——生灭的心的因灭掉,灭了生灭心,妄想习气的生灭心为因,灭了,那么如实知一切法唯自心所现,自心现就是唯自心所现。


大慧白佛言,说:世尊!若众生,众生就是无智的,如果这个无智的众生,于三界六道轮回的生死、去来,这个本际不可知者,不可知者,

这是大慧白佛是根据前面所讲的,说:世尊!如果无知的众生,在三界的生死、去来的本际,他完全不知道,那么又怎么会有解脱际可知呢?云何有解脱际可知呢?

他生死本际都不知道,如何有解脱之际可知呢?而能够超出这个生死便得到解脱。

佛告大慧:我所说的这个解脱指的是什么?这一段很重要,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那个心——生灭的心的因灭掉,灭了生灭心,妄想习气的生灭心为因,灭了,那么如实知一切法唯自心所现,自心现就是唯自心所现。

    2-2 由种种妄想转变为解脱的心,但是又不能落入断灭见,他存在涅槃妙心、妙性,是故生死实在是没有边际,没有边际并不是落入断灭见,并非都无所有,因为妄想从因缘所妄现的,也不可以去否定它。

知外义,了知一切外境。妄想身,这个“身”是指很多、种种的意思,“妄想身”就是指种种的妄想,“转”就是转变成解脱的心,转解脱就是转变成解脱的心。

“不灭”,也不落入断灭见,意思就是妄想尽就是涅槃。不能说妄想断尽了,变成落入空无所有的断灭见。

意思就是,妄想尽了,还存在有一个涅槃的妙性,那是人人本来的妙心、妙性。

“种种身”就是种种的妄想,转变成为涅槃的解脱心,同时不可以落入断灭见。为什么呢?妄想尽,还存在一个真如的涅槃妙心。

是故生死际,实在是无有边际,是故无边。何以故?空相如幻故,如幻岂有边呢?有相才有边,无相岂有边?

是故无边,无有边际,“无边”就是无有边际,

意思就是生死实在是没有边际,从什么时候开始说不出所以然!如幻故,不能讲一个开始,

但也并非著断灭见的都无所有,为什么呢?妄想从内外的缘,缘起妄现,不能说没有,没有就是断灭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种种妄想转变为解脱的心,但是又不能落入断灭见,他存在涅槃妙心、妙性,是故生死实在是没有边际,没有边际并不是落入断灭见,并非都无所有,因为妄想从因缘所妄现的,也不可以去否定它。

   2-3 为彼,“彼”是指愚夫,愚痴的凡夫,为彼愚痴的凡夫妄想,如来才做要解脱种种的无边际等异名。这样子观察内跟外离于妄想,离于妄想就是唯一真如,唯一真如就是契入平等的心性。

为彼,“彼”是指愚夫,愚痴的凡夫,为彼愚痴的凡夫妄想,如来才做要解脱种种的无边际等异名,

而解脱也实在是没有边际,因为无边,为什么呢?以唯心所现量故,本身就是无相,有相才叫做有边,无相岂有边?

所以生死边际当体即空,就是涅槃的边际,

所以生死实在无有边,是因为生死如幻,涅槃也无有边际,因为涅槃本身无相,

所以为彼愚夫妄想,因为有妄想,注意听!因为有妄想,才设立解脱种种的名、名相,

因为有妄想,所以才叫设说大圆镜智、如如、般若、实相、无相、空,才设立这些种种不同解脱的名字,

所以这个解脱非有边、无边。为什么呢?哪有边呢?以唯心现故。你什么时候看到我们的心有边际呢?

这样子观察内跟外离于妄想,离于妄想就是唯一真如,唯一真如就是契入平等的心性,

那么平等的心性就无异众生,“异”就是异相,“异相”就是差别相,

所有的差别相体性本空,无异相众生可得,并没有种种的差别相,这个异相的众生可得。

何以故?差别相当体即空,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这个时候就证得到能证之智与所知之境,完全平等,一切诸法毕竟空寂不可得,悉皆寂静,

    2-4 学佛的人,不管看到一切境界的变化,都告诉自己:我们那个真如心,是不受外境变化而影响的,叫做“守本真心”,守住那个不生不灭的寂静妙心,修行的这个关键找到了。

所以心不净,就是著生灭,心若寂静就证得空性的真如,

因此学佛的人,不管看到一切境界的变化,都告诉自己:我们那个真如心,是不受外境变化而影响的,叫做“守本真心”,守住那个不生不灭的寂静妙心,修行的这个关键找到了。

那么我们看禅宗的任何公案或者是开示,都听得懂。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不识这个本来寂静的涅槃妙心,学法无益,因为你一直在找,“找”就是著生灭,一直在不离相,不离相就是失去寂静,

所以真正悟道的人,他顺逆二境皆菩提,顺境是菩提,逆境还是菩提。

人的一辈子总不能绕着外围的赞叹跟毁谤打转啊,你要找到本心、本性,就是那个是你的主人啊,

找到了主人,你不会在意别人多么地赞叹你,因为你的心性没有增减,你也不会在意别人对你的微词,

因为我们凭着良心做事,用真如心性,那么这些都是幻化的事情、幻化的世间,

所以真正的寂灭是证得空性的真如,那么这个心就是本心。

若不识自心所现的妄想,如果你不能识知、认识你这一颗(心),

(如果你不能识知、认识)万法都是自心所现的妄想,跟你(的)心都有关系,你是用妄心还是用真心,

若不识知自心所现的妄想,故妄想生,便见有种种的缘起著于种种的假相,就会引发种种的妄想,所以一切众生著境以为实,妄想就不可能断灭。为什么?歇即是菩提故。

若识则灭,如果了悟了万法唯心的现量境界,那么我们要过快乐的日子,就轻轻松松把它放下。

所以真会修行的人,生擒活捉不费吹灰之力;

不懂本心的人,每天拜佛、念佛、打七,磕得头破血流,烦恼一样断不了,

他就认为念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事实不然,你不了解这一颗心,不了解这一颗真心本性,

你用体力来修行,是比不上智慧之力的,体力比不上智慧之力,智慧之力要借重于体力,但是用体力修行,是比不上智慧之力的,

所以禅宗里面讲“生擒活捉不费吹灰之力”,他懂得放下,生擒烦恼、活捉无明不费吹灰之力,

因为他了诸法都是唯心的现量境界,与境无关,那么与境无关就轻轻松松地放下。

所以你也不要去管别人演哪一出戏,别人演的什么烦恼戏、执著的戏跟我们无关,

如是生擒活捉不费吹灰之力。为什么不费吹灰之力呢?万法都是空无自性,都是真如,对不对?

无明不断,你怎么用功,叫做重复的累积生灭而已。

如果你识知本心,这个生灭当体即空,那么就是无量的智慧,念念般若智慧。

若识则灭,如果能够了悟,若识得自心现量的境界,那么则一切妄想就会灭,则灭,就会灭掉一切妄想。

   2-5 妄想尽即是涅槃。这一句话很重要,妄想尽就是涅槃,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叫做很重要?你不是要找涅槃吗?很简单,心没有妄想,那个心就是涅槃,所以妄想尽就是涅槃。

这一段的意思把它贯串一下:

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果无知的众生,在三界的生死、去来的本际不可知的话,那么怎么会有,云何就是怎么会有。(怎么会有)解脱际可知呢?而(怎么会)有办法去超越生死得解脱呢?

因为生死本际都不知道,怎么会有解脱际可知,而且超越这个生死变成大解脱的圣人呢?

佛告大慧:我所讲的解脱不离当下,众生因为无始虚伪的过恶妄想习气心的生灭为因,

这个因如果灭了,那么如实知一切法为自心所现的境界,了一切外境,外义就是外境,了一切外境不可得、空无自性,

这个时候妄想身转解脱不灭,这个时候种种的妄想,身是指众多的意思,那么这个妄想身是指众多的种种妄想便转变成解脱心,而不落入断灭见。

意思就是:妄想尽即是涅槃。这一句话很重要,妄想尽就是涅槃,这一句话非常重要,

为什么叫做很重要?你不是要找涅槃吗?很简单,心没有妄想,那个心就是涅槃,所以妄想尽就是涅槃。

是故无边,是故生死实在是无有边际,生死无有边际并非都无所有,离不开业力,离不开缘起如幻,所以并非著于断灭见的空无所有,因为妄想是从因缘妄想所现故。

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为彼愚夫的妄想,如来才作解脱的无边际的种种不同的名相而显现,

而解脱实在是非有边,为什么解脱“无有边”?以唯心现量境界故。

观察内心的妄想、外面的一切境界都空无自性,这个时候离于心,一切所变现出来的妄想,那么唯一真如,那么唯一真如进入无差别平等的心性,无种种差别的异相众生可得,

这个时候能证的智与所知的境的“尔焰(智境)”、一切诸法毕竟空寂不可得,悉皆寂静,寂静就是涅槃,

所以你必须要认识这一颗真心本性。若不识知自心所现的种种妄想当体即空就是涅槃的心性,

那么便会有执著种种缘起的假相,便会引发著于种种缘起的假相,就会引发种种的妄想一直生起,便成生灭,堕入轮回见。

若识则灭,如果能够了悟,则妄想就灭,如果能够识得自心现量境界本身就是涅槃,这样子一切妄想就灭,所以修学佛道妄想不可得,你便找到了涅槃妙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2-6 佛答说生死际即】(就是)【涅槃际,但众生迷于本际,而成无始来之妄想恶习,因此妄见心外实有境界。今若灭彼妄心,了知心外无法,即此妄想便是涅槃,并非离于妄外,别有涅槃,因此说“妄想身转解脱不灭”。

【注释】

【“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解脱可知”:此为疑解脱在生死之外,谓过生死边际,方达解脱境;而不知生死际即】(就是)【解脱际。】

【“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因灭”至“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

佛答说生死际即】(就是)【涅槃际,但众生迷于本际,而成无始来之妄想恶习,因此妄见心外实有境界。

今若灭彼妄心,了知心外无法,即此妄想便是涅槃,并非离于妄外,别有涅槃,因此说“妄想身转解脱不灭”。

“身”,即】(就是)【多数义。“妄想身”,即】(就是)【种种妄想。

以但妄想身转而得解脱,是以无边解脱触目现前,非都无所有。盖彼妄想乃无边解脱之异名而已。】

意思就是有种种的妄想,就有种种的解脱的不同的名称而已。

【所谓“妄想尽而涅槃现”者,即是】(就是)【此义。

   2-7 人人心中有个贼,此贼名为妄想,妄想贼。所以当你情绪很激动的时候,起贪嗔痴的时候,那么你的主人丢掉了,贼就让你的心显露出来;如果你如如不动,贼无所现行。

【“观察内外,离于妄想”至“若识则灭”:

此谓】(这个是说)【“本际”即是】(就是)【妄想,

妄想即是】(就是)【众生,离】开【众生】以【外,更无妄想;离】开【妄想】以【外,更无众生。

而妄想自性即是】(就是)【涅槃,众生自性亦】(也)【是涅槃,何以故?以一切法本自涅槃故。

是故若能观察内身外境一切诸法,以及能知之智与所知之尔焰,悉皆寂灭不生,即见一切本来涅槃。

只是众生不识】本心,所以禅宗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识【自】己不生灭的本【心所现】的【妄想,故说有妄想生,若识得自心,则一切妄想自灭无余。】

禅宗里面讲,有一个比喻,说:外贼易防,外面来的贼易防,家贼难除,家贼就是指妄心。

外贼易防,外面的这个种种财色名食睡,你还比较容易控制得住,

可是你里面的无始劫来习气妄想,家贼难除,家贼就是指妄想,不小心就是自己跑出来,

喔!原来你的妄心,你心中有一个贼,这个贼会盗你的功德法财,这个贼就是妄想。

人人心中有个贼,此贼名为妄想,妄想贼。

所以当你情绪很激动的时候,起贪嗔痴的时候,那么你的主人丢掉了,贼就让你的心显露出来;如果你如如不动,贼无所现行。

【然则生死涅槃实同一贯,唯我自心迷悟转变之殊而已。】

   2-8 只要你见到“凡所有相,都是平等的心性相”,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佛教的伟大,超越一切政治立场,超越一切种族,超越一切国界,只要你肯修行,那么你就能成佛,以众生皆一如相故。

【义贯】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于三界“生死”去来之“本际”为“不可知者,云何解脱”际为“可知”,而能超出生死得解脱乎?

“佛告大慧”:所言解脱者,】是什么意思呢?

【为“无始”世】以【来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之【心“因灭”,

从而如实见一切法唯“自心】所【现”,了“知”一切“外义”(外境)唯心】现量境界【,

故】(所以)【“妄想身转”变而得“解脱”自心,

然却“不”落断“灭,】意思就是:非无业力所成的如幻的妄想境界,

【是故”生死实“无”有“边”际可得,】为什么?唯心现量,怎么会有边际呢?无相嘛。【以生死际乃在于自心妄想。

然并“非都无所有”,以妄想皆从因缘】业力【而妄现故。

然“为彼”愚夫“妄想”分别,故】(所以)【如来“作”解脱“无”有“边”际“等异名”,】

这句话的涵义就是:没有妄想也没有解脱种种边际之名,没有妄想就没有什么涅槃解脱这个名字,没有这种东西,妄想是对涅槃讲的,涅槃是对妄想讲的,如果著一个涅槃,又变成妄想,

【而解脱实非有边、无边,以唯心现故。

若能“观察内”身“外”境一切诸法,本“离于妄想”,唯一真如,故实“无”种种“异”相“众生”可得,】

“异相”就是差别相。佛教的伟大超越一切种族,为什么?非洲的黑人好好修行也可以成佛,黄种人、汉人好好修行也可以成佛,白俄罗斯(人)也可以成佛,美国人还是可以成佛,

只要你见到“凡所有相,都是平等的心性相”,人人都可以成佛。

所以佛教的伟大,超越一切政治立场,超越一切种族,超越一切国界,只要你肯修行,那么你就能成佛,【以众生皆一如相故;

如是则能了知之“智】以【及”所知之“尔焰,一切诸法”、能所内外,“悉皆”本来“寂静”;

而愚夫以“不识”知“自心现妄想,故”而见有种种“妄想生;若识”得自心现量,“则”一切妄想“灭”。】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2-6 佛答说生死际即】(就是)【涅槃际,但众生迷于本际,而成无始来之妄想恶习,因此妄见心外实有境界。今若灭彼妄心,了知心外无法,即此妄想便是涅槃,并非离于妄外,别有涅槃,因此说“妄想身转解脱不灭”。

【注释】

【“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解脱可知”:此为疑解脱在生死之外,谓过生死边际,方达解脱境;而不知生死际即】(就是)【解脱际。】

【“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因灭”至“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

佛答说生死际即】(就是)【涅槃际,但众生迷于本际,而成无始来之妄想恶习,因此妄见心外实有境界。

今若灭彼妄心,了知心外无法,即此妄想便是涅槃,并非离于妄外,别有涅槃,因此说“妄想身转解脱不灭”。

“身”,即】(就是)【多数义。“妄想身”,即】(就是)【种种妄想。

以但妄想身转而得解脱,是以无边解脱触目现前,非都无所有。盖彼妄想乃无边解脱之异名而已。】

意思就是有种种的妄想,就有种种的解脱的不同的名称而已。

【所谓“妄想尽而涅槃现”者,即是】(就是)【此义。

   2-7 人人心中有个贼,此贼名为妄想,妄想贼。所以当你情绪很激动的时候,起贪嗔痴的时候,那么你的主人丢掉了,贼就让你的心显露出来;如果你如如不动,贼无所现行。

【“观察内外,离于妄想”至“若识则灭”:

此谓】(这个是说)【“本际”即是】(就是)【妄想,

妄想即是】(就是)【众生,离】开【众生】以【外,更无妄想;离】开【妄想】以【外,更无众生。

而妄想自性即是】(就是)【涅槃,众生自性亦】(也)【是涅槃,何以故?以一切法本自涅槃故。

是故若能观察内身外境一切诸法,以及能知之智与所知之尔焰,悉皆寂灭不生,即见一切本来涅槃。

只是众生不识】本心,所以禅宗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不识【自】己不生灭的本【心所现】的【妄想,故说有妄想生,若识得自心,则一切妄想自灭无余。】

禅宗里面讲,有一个比喻,说:外贼易防,外面来的贼易防,家贼难除,家贼就是指妄心。

外贼易防,外面的这个种种财色名食睡,你还比较容易控制得住,

可是你里面的无始劫来习气妄想,家贼难除,家贼就是指妄想,不小心就是自己跑出来,

喔!原来你的妄心,你心中有一个贼,这个贼会盗你的功德法财,这个贼就是妄想。

人人心中有个贼,此贼名为妄想,妄想贼。

所以当你情绪很激动的时候,起贪嗔痴的时候,那么你的主人丢掉了,贼就让你的心显露出来;如果你如如不动,贼无所现行。

【然则生死涅槃实同一贯,唯我自心迷悟转变之殊而已。】

   2-8 只要你见到“凡所有相,都是平等的心性相”,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佛教的伟大,超越一切政治立场,超越一切种族,超越一切国界,只要你肯修行,那么你就能成佛,以众生皆一如相故。

【义贯】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于三界“生死”去来之“本际”为“不可知者,云何解脱”际为“可知”,而能超出生死得解脱乎?

“佛告大慧”:所言解脱者,】是什么意思呢?

【为“无始”世】以【来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之【心“因灭”,

从而如实见一切法唯“自心】所【现”,了“知”一切“外义”(外境)唯心】现量境界【,

故】(所以)【“妄想身转”变而得“解脱”自心,

然却“不”落断“灭,】意思就是:非无业力所成的如幻的妄想境界,

【是故”生死实“无”有“边”际可得,】为什么?唯心现量,怎么会有边际呢?无相嘛。【以生死际乃在于自心妄想。

然并“非都无所有”,以妄想皆从因缘】业力【而妄现故。

然“为彼”愚夫“妄想”分别,故】(所以)【如来“作”解脱“无”有“边”际“等异名”,】

这句话的涵义就是:没有妄想也没有解脱种种边际之名,没有妄想就没有什么涅槃解脱这个名字,没有这种东西,妄想是对涅槃讲的,涅槃是对妄想讲的,如果著一个涅槃,又变成妄想,

【而解脱实非有边、无边,以唯心现故。

若能“观察内”身“外”境一切诸法,本“离于妄想”,唯一真如,故实“无”种种“异”相“众生”可得,】

“异相”就是差别相。佛教的伟大超越一切种族,为什么?非洲的黑人好好修行也可以成佛,黄种人、汉人好好修行也可以成佛,白俄罗斯(人)也可以成佛,美国人还是可以成佛,

只要你见到“凡所有相,都是平等的心性相”,人人都可以成佛。

所以佛教的伟大,超越一切政治立场,超越一切种族,超越一切国界,只要你肯修行,那么你就能成佛,【以众生皆一如相故;

如是则能了知之“智】以【及”所知之“尔焰,一切诸法”、能所内外,“悉皆”本来“寂静”;

而愚夫以“不识”知“自心现妄想,故”而见有种种“妄想生;若识”得自心现量,“则”一切妄想“灭”。】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3 经文723:【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观察诸导师,犹如恒河沙,不坏亦不去,亦复不究竟,是则为平等。观察诸如来,犹如恒沙等,悉离一切过,随流而性常,是则佛正觉。】观察诸”佛“导师,犹如恒河沙”,其法身“不坏、亦不”随诸“去”而入流转,“亦复不究竟”涅槃,“是则为”究竟“平等”一相。“观察诸如来,犹如恒沙等,悉离”世间“一切”生死“过”患,“随”顺涅槃之“流而”法身之“性常”住,“是则”为“佛”之“正”遍知“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观察诸导师,犹如恒河沙,不坏亦不去,亦复不究竟,是则为平等。
观察诸如来,犹如恒沙等,悉离一切过,随流而性常,是则佛正觉。】

解释一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观察诸导师,诸导师当然就是指佛,观察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的导师,就像恒河沙,这个恒河沙比喻如来的法身,如来的法身是不坏的,也不随诸去(趣)而去。而诸趣是指流转六道的意思,

亦不复究竟,不究竟就是也不入于究竟的涅槃,为什么?他证得本来就是涅槃,所以也不入涅槃,为了度众生故,常于十方法界,普度无量的众生,是则为究竟平等一相。

观察诸如来,犹如恒河沙,悉离一切过,一切过,有过,当然是著于生灭见的世间,悉离世间一切的生死过患,

随着涅槃之流,随着真如不生灭的涅槃之流,而法身之性常住,意思就是有涅槃妙性,才有如来的法身流出。是则佛正觉,正遍知觉叫做正觉。

【注释】

【“亦复不究竟”:“究竟”指究竟涅槃。】

【义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观察诸”佛“导师,犹如恒河沙”,

其法身“不坏、亦不”随诸“去”而入流转,“亦复不究竟”涅槃,“是则为”究竟“平等”一相。

“观察诸如来,犹如恒沙等,悉离”世间“一切”生死“过”患,“随”顺涅槃之“流而”法身之“性常”住,“是则”为“佛”之“正”遍知“觉”。】

    4 经文724:【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刹那?】从这一段很清楚的,就是佛对声闻、缘觉讲的法,叫你观无常是不究竟的,本无刹那。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刹那?】

    4-1 无常怎么来的?“无常”就是无量众生的无明,由第六意识熏成种子,变成刹那义:刹那生,刹那灭。实无刹那,所以佛讲的刹那实非刹那,也就是所谓无常其实是不可得,是真正的无常,真正的空无自性,是真正大般涅槃。

诸位啊,从这一段“刹那”就是所谓的生灭无常的意思。

从这一段就可以看出来:刹那,体性本空,实非有刹那。

那么从这一段很清楚的,就是佛对声闻、缘觉讲的法,叫你观无常是不究竟的,本无刹那,后面就会讲了,

那么你现在就了解无常怎么来的呢?无常怎么来的?

“无常”就是无量众生的无明,由第六意识熏成种子,变成刹那义:刹那生,刹那灭,

因为第七意识对内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那么往外执著第六意识为我所,所以第七意识它空无自性,空无自性。

所以刹那怎么来的?就是第六意识著于境界所熏成的刹那生灭的种子,这个种子甚深、甚微细,所以叫做刹那义,

实无刹那,所以佛讲的刹那实非刹那,也就是所谓无常其实是不可得,是真正的无常,真正的空无自性,是真正大般涅槃。

因此我们见到这个世间何以是刹那?刹那生灭无常,那是共业所感的、业力变现的这个世间。

所以如果一个人成佛,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地球,也没有办法改变整个宇宙的。何以故?

因为整个宇宙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把真如化作坚执的刹那义、生灭义,

所以佛了悟一切法无生。这个道理太深了,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著于色、声、香、味、触、法,佛才告诉你观无常,佛叫你观无常,是叫你放下,不要执著于五欲六尘,

但是你千万不要说:我观无常就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连这个“无常”都不可得。

   4-2 三弹指的意思就是怕去伤害到鬼神。

【注释】

【“刹那坏相”:“刹那”,】就是【译为一念,极言时间之短暂。】一刹,有的人念刹那(nuó)。

【一弹指顷有九十刹那,】一弹指这样子(附下图),啪!啪!啪!一弹指,对不对?

像比丘要上厕所都要这样子(弹指)三弹指。为什么?以前的厕所不像我们现在的化粪池。

有一个比丘上这个大号、小号的,他在这个山林树下,随便就放出去了,结果很多的饿鬼他的果报在吃这个大便。

哎呀!他没有三弹指,欸!没有三弹指,这个比丘就把它撒下去了,大便,哇!~搞得满脸都是,臭秽不堪,

那么后来这个事情就传到佛的耳朵,佛陀说:比丘上大小号当三弹指,有的弹不出声音的,沾点口水,就跟在点钞票一样,沾点口水。

三弹指的意思就是怕去伤害到鬼神。

有的人讲说,那么如果我们弹指没有声音那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到森林、山林里面没有人的地方,那个都是鬼神村,

所以上厕所的时候,就小声地跟他讲:我某某人要在这里方便一下,麻烦这些好兄弟,请避开来一下。

那么你没有办法三弹指,也可以这样子(击掌三声。见附图),啪!啪!啪!

师父!那如果没有双手怎么办?没有双手用脚(踏地),咚!咚!咚!也可以。只要出声警告一下。要是说没有办法两手。

师父,那没有两手,也没有两脚怎么办?那就用舌头:叩!叩!叩!也可以,是不是啊。

一弹指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坏”,】就是【变坏,即】(也就是)【生灭之义。】

【义贯】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为”我解“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灭之“相。世尊,云何一切法”有“刹那”坏灭之相?】

    5 经文725:【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大慧,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是心意意识习气长养,凡愚善不善妄想。大慧,修三昧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名为贤圣善无漏。】所以一个修行人,心一定要有“定”,没有“定”,没有“三昧”,你的乐因生不起来,“三昧”是一切菩提的乐因,“三昧”是成佛的桥梁,从正知正见达到自觉圣智,中间用什么?一座桥梁,就是“三昧”的桥梁。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大慧,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是心意意识习气长养,凡愚善不善妄想。大慧,修三昧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名为贤圣善无漏。】

   5-1 大慧!大略而说,心意意识就是八识的生灭,以及习气这个种子,这个是五受阴之生因,就是:人怎么来的?生从何来?生从八识田中种子、业力、习气转变而来;死往哪里去?死跟着你的习气、造的善恶业,继续去六道轮回、投胎转世,只要你没有证得无漏的空性,就继续去六道轮回。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佛告大慧:一切法者,一切法,那么底下都是简略地说,“一切法”包括了“善法”,“不善法”就是恶,“无记”就是非善非恶。

非善非恶,譬如说你看个电视,也不是什么坏事,或者是你拿起筷子这个动作也不是什么坏事,那么这个“无记”。所以“无记”就是非善非恶。

杀人放火当然就是恶;那么造桥铺路、那么念佛拜佛、行菩萨道当然就是“善”。

“有为法”还有“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

“有罪”,“有罪”就是染法,“无罪”就是净法,清净法;“有漏法”还有“无漏法”;

“受”,意思就是心取著叫做执受,“不受”,心不取著叫不执受。所以“受”就是心取著,“不受”就是心不取著,这个也是法。

大慧!大略而说,心意意识就是八识的生灭,以及习气这个种子,这个是五受阴之生因,

就是:人怎么来的?生从何来?生从八识田中种子、业力、习气转变而来;死往哪里去?死跟着你的习气、造的善恶业,继续去六道轮回、投胎转世,只要你没有证得无漏的空性,就继续去六道轮回。

   5-2 生从何来?生从无明来、种子习气来;死往哪里去?死往六道轮回去。如果是证圣果的,生从何来?生无所从来;死往哪里去?死无所去。

所以生从何来?生从无明来、种子习气来;死往哪里去?死往六道轮回去。

如果是证圣果的,生从何来?生无所从来,如果证得真如、证得如来的法身,生从何来?生无所从来;死往哪里去?死无所去。

所以佛住在哪里?佛住在唯心净土,法身常住,方便说法身土。佛住哪里?佛住唯心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5-3 这个色身怎么来的?就是贪婪财色名食睡,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同时做了善事,老是执著那一件善事,老是执著他那一件善事,这样子叫做“是五受阴之生因”。

大慧!大略而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阴、五受阴之生因,生因就是五蕴身。

这个色身怎么来的?就是贪婪财色名食睡,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同时做了善事,老是执著那一件善事,老是执著他那一件善事,这样子叫做“是五受阴之生因”,

那么“五受阴”是什么呢?是心意意识、习气而得长养,

“长养”就是滋润的意思,就是你今天生灭的意识心,执著那个妄心还有妄境,这个就是长养五蕴身,你就是会转识,

“长养”就是增加它的五蕴身的存在,长养类似我们现在成气候,

比如说,低气压从太平洋的东边来,因为温度越高蒸发了水汽,因为这个水汽,包括地球的旋转,那么造成全球的暖化,水汽越多,卷起来海面的水汽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因为地球的旋转,由东边逆时针转到这个西边来,就形成所谓这个台风,所以台风从地球的赤道穿过去画一条线,

所以北半球的台风是逆时针,南半球的台风是顺时针的。南半球跟北半球(台风)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台湾所产生的台风一定是逆时针的。

那么这个有心意意识的习气,而得长养这个五蕴身。

所以形成气候,它就变成了台风;我们的业力具足就转化成人,

转变成人还不错,因为前世有受五戒,还持五戒持得住。

凡愚,凡夫,不了一切唯心建立的道理,于此生善不善,善是唯心,不善是恶,还是你的心,那是种种的妄想。

简单讲,善是心,不善还是心,可是呢?众生不懂唯心,因此念念起不善的心:这个钱不是我的,我想要贪;这个女人不是我的,我想要贪。

那么这个名不是我的,我想要去执著,因此践踏着别人的尊严,自己爬得越来越高,但是终究有一天会倒。

凡是践踏别人的尊严,或者践踏别人的荣耀而成就了,这个不是真正的成就,

真正的成就是德行的感化,而大家来认同你,这么这叫金字塔的顶端,做任何事业都是这样子,用德行来感化别人,当然也必须用原则,用原则是治理坏人,有的人不讲道理的,

那么用德行来感化好的人,所以孔子讲“德不孤,必有邻”,所以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德行,才能有办法路走得很长远,做任何事业都是这样子的,不是一蹴即成的。

而凡愚就生善念、不善之妄想分别。

   5-4 注意听,这里从一开始,统统用“三昧”贯串,修三昧为乐,得三昧正受,于现前三昧乐住为果,你看,从头到尾,一句话,没有“三昧”,你就不是佛的弟子,真实的佛的弟子,这个“三昧”有多么地重要。

大慧!修三昧乐,“三昧为因”这种乐,得三昧的正受,

“正受”也就是一切法不受,不著于苦受、乐受、忧受、喜受,一些舍受,统统都不可得。

简单讲“正受”就是证得空性,一切法不受叫做正受。那如果一切法有受,那么这个就是偏激的受,

所以修“三昧为因”这种乐,而得到三昧的正受,于现,就是现前的法乐住为果,

注意听,这里从一开始,统统用“三昧”贯串,修三昧为乐,得三昧正受,于现前三昧乐住为果,

你看,从头到尾,一句话,没有“三昧”,你就不是佛的弟子,真实的佛的弟子,这个“三昧”有多么地重要,

所以师父讲啦,入佛正见难,入佛三昧难,自觉圣智难,

所以一个修行人,心一定要有“定”,没有“定”,没有“三昧”,你的乐因生不起来,

“三昧”是一切菩提的乐因,“三昧”是成佛的桥梁,从正知正见达到自觉圣智,中间用什么?一座桥梁,就是“三昧”的桥梁。

没有“三昧”,是永远不可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三昧”是桥梁。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培养这个“三昧”呢?离一切相,即得真如,你越著相你越得不到“三昧”,越得不到真如。

所以诸位,这一段含意是什么?

大慧!修三昧为因乐,得三昧正受,于现前法乐,安住于三昧为果,也就是成就纯善无漏的法,

所以说没有“三昧”是成不了佛果,也根本就得不到涅槃,

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学佛的人,心要有“定”,千万不要受人、事、时、地、物的影响,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名为贤圣纯善之无漏。

   5-5 修学佛道,大小乘有一个共通的原则,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哪一句话是大小乘共通的原则?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如幻如化。简单讲,就是不要为这个色身太忙,搞得太忙,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受,不受”:受法,无受法。“受”即取之义,】“受”就是取。【若心生取著,即是】(就是)【受法,若心不生取著,即是】(就是)【非受法。】

【“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是心意意识习气长养”:“略说”,为对下面广说而言。

心意意识及习气是生死之因,五阴为生死之果,由于不了心意意识习气长养,故】(所以)【有三界六凡有漏之妄想刹那生灭。】

这几个字很重要。由于有意识,心意意识习气长养,长养就是增增加加,增增减减,使它形成气候。

这个长养,就是我们讲的氛围,有那种氛围,将来会形成一种气候,叫做长养。

所以有三界六道,六凡有漏之妄想刹那生灭,所以刹那生灭,实无生灭。

【又,此为摄一切法为五阴,来显示诸法生起之因,亦即】(也就是)【诸法以五阴为因,五阴以心意意识习气为因,方得增长,故】(所以)【称“长养”。】

【“凡愚善不善妄想”:“不善”,即】(就是)【恶。】也就是说,

【谓凡愚于此由心意意识及习气为因所起之一切法,生善与不善之妄想分别。

因为一切法既由心意意识为因,则一切诸法即不离自心之所建立。】所以说万法因心成体,就是这个道理,不离心。

【而凡愚不了自心建立,故妄起分别,而执五阴为实有,并依之计有实我,而造世间种种有漏善恶之业。】

【“修三昧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名为贤圣善无漏”:“三昧”为因,“法乐住”为果,此为三乘贤圣所共修之无漏法。

以诸贤圣人,修三昧力,了一切唯心现量】境界【,故】(所以)【观此五阴如幻如化,而得现住法乐,成就纯善之无漏法。】

修学佛道,大小乘有一个共通的原则,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哪一句话是大小乘共通的原则?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如幻如化。简单讲,就是不要为这个色身太忙,搞得太忙,就是这个意思。

   5-6 生从哪里来?我们这一辈子怎么会变成跑出这个人的色身来呢?就是无量劫来的心意意识、种子加上习气变化出来的,借着父母的因、父母的缘而变化,真正的因来自于自己的无明、习气、种子。

【义贯】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解“说。

佛告大慧:”所谓“一切法者,谓善”法、“不善”法、“无记”法,“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罪”法、“无罪”法(染法、净法),“有漏”法、“无漏”法,有“受”法、“不受”法。

“大慧”,大“略”】大略就是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太多了,只能简略地说叫做大略。

大略【而“说”即】(就是)【“心意意识】这个是指八识,这八识,由于著境化作一念的生灭,【及】(还有)那个【习气,】习气就是指种子,无量劫来囤积的种子,这个就【是五受阴”之生“因”,】

意思就是生从哪里来?我们这一辈子怎么会变成跑出这个人的色身来呢?

就是无量劫来的心意意识、种子加上习气变化出来的,借着父母的因、父母的缘而变化,

真正的因来自于自己的无明、习气、种子,

所以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来出生,由于跟父母亲的因缘,那个就是共业,共业,所以有时候儿女出生,有一点像爸爸妈妈,

但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带业力来的,所以有时候这个一出生的时候,好像不是我生的,面相也不像我,个性也不像我,

这个孩子怎么来的,看起来像那个送瓦斯的,哎呀!这个真糟糕了,我出国的时候,还有叫人家来油漆,越看越像那个油漆的,这很糟糕,

所以每一个人跟父母有一点共业,但是他有别业,所以做父母的人,你只能生他的身体,你没有办法生他的业力,没有办法。

【以五受阴为由“是心意意识”及“习气”,而得“长养;

凡愚”不了此一切唯心建立之义,于此而生“善”与“不善”之“妄想”分别。

   5-7 在座诸位,说法,一定要记住佛陀那一句话: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意思就是,修学佛道的人,要抓住关键,要有志气,守志奉道,你就这样子一直契入,一直契入……

“大慧”,若“修三昧乐”,得“三昧正受”,于“现”前“法乐”中“住”,是“名为贤圣”纯“善”之“无漏”法。】

所以在座诸位,说法,一定要记住佛陀那一句话: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这一句话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就是我们的听法,不用听很多,了解一句法,而这句法单刀直入的,就一直深入地去观照,观照到没有能所,法,这样才能受用。

所以在座诸位,如果我们不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是为什么?

意思就是,修学佛道的人,要抓住关键,要有志气,守志奉道,你就这样子一直契入,一直契入……

有的人听了很多,然后用表层意识听一听,右边来听,左边忘了,左边的时候来听,右边也忘了。听一听,这是结缘。

师父!您继续再说法。没有错,我已经讲了《楞严经》、《楞伽经》,本身怎么样?他都是用肤浅的学习态度。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笨笨的,然后……我们《弥陀经》都讲过了,佛陀叫他扫地,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扫地或者扫帚,扫帚,扫来扫去,扫来扫去,后来证阿罗汉果,

原来佛陀叫他们扫地是扫心地,不是扫外面的垃圾,是扫里面的垃圾。人家集中火力就证阿罗汉果。

修行就是这样子,不是听了很多法就一定受益,是有志、守这个志,奉道,其道甚大,你不奉道,那你有什么用?契不入,契不进嘛,无法契入嘛。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6 经文726:【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外道没有能力建立这个八识,如果没有佛来建立这个八识,凡夫哪里认识这个八识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八识,唯佛有能力建立。唯佛能建立戒律,唯佛能建立八识。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

    6-1 如来藏是真心所显露的,如来藏叫做真心有体,有体性的真心叫做如来藏,或者是叫做开悟,大悟见性后所阐发出来的不生不灭的本心、本性,叫做如来藏。识藏是妄心——就是八识所显露出来的,是生灭的。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识藏是生灭的。如来藏如水,识藏如浪。所以识藏但有其名而无实体,而如来藏是真心而有本体的,而有体性的,两者是不一不异的。悟到生灭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心。

大慧!善还有不善,谓八识,从八识里面就包含了善、不善,当然这里面分析还颇多的,颇详细的,非常的繁琐。

何等为八?哪里是八识呢?谓如来藏名识藏,

在这里要稍微注意一下,如来藏叫做真心有体,有体性的真心叫做如来藏,或者是叫做开悟,大悟见性后所阐发出来的不生不灭的本心、本性,叫做如来藏。

什么叫做名为识藏呢?识藏就是妄,但有其名而无实体,

意思就是如来藏是真心所显露的,识藏是妄心——就是八识所显露出来的,是生灭的。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识藏是生灭的。

好!再来要注意听!如来藏如水,识藏如浪,简单讲,生灭心就像起大浪、小浪、微波、涟漪,统统叫做识藏。

大浪还有小浪,还有涟漪,你拿一块石头投入湖中,起这个微波、涟漪,名为识藏。

所以识藏但有其名而无实体,而如来藏是真心而有本体的,而有体性的,两者是不一不异的。

如来藏体性,然后生灭,但是悟到生灭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心。

所以心意意识及五识身,心,第八意识;意,第七意识;意识指第六意识,

以及五识身,身,意思就是因为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加起来一起讨论,叫做五识身,

身就是多,干脆不要一一讲,叫做五识身,众多的意思,众多的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一起讲,

为什么叫做眼耳鼻舌身一起讲呢?因为都是对境攀缘啊,它的功能都是对外境的攀缘,功能一样,所以列为一起谈,眼耳鼻舌身。

非外道所说,意思就是外道没有能力建立这个八识,如果没有佛来建立这个八识,凡夫哪里认识这个八识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八识,唯佛有能力建立。

    6-2 有两种力道唯佛能说:一、戒律。二、八识也唯佛能够建立,这八识,没有佛,没有任何一个人体悟到这么深的道理。唯佛能建立戒律,唯佛能建立八识。

有两种力道唯佛能说:一、戒律。十方三世一切佛,连大菩萨都不能制戒。说我们等觉菩萨不行,戒律只有佛能够制戒的,

所以,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在正法在,戒灭了正法就灭了,

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才能够资格制戒,因此,这些阿罗汉、声闻、缘觉、菩萨都不够资格,任何一个比丘都不够资格制戒,唯佛能够制戒。

二、同样的道理,八识也唯佛能够建立,这八识,没有佛,没有任何一个人体悟到这么深的道理,没有办法建立这个八识,没有办法了悟这么深、这么微细的东西,唯佛能够建立八识。

唯佛能建立戒律,唯佛能建立八识。

    6-3 【此为明释善恶本如来藏,通显八识皆不生灭。上面说生灭不出善恶等法,现在解释说,所谓善恶即在八识,以造善恶,皆是八识。】统统在八识,所以你牢牢记住,八识就像一个仓库,好的种子放进去,坏的种子也放进去,这样就容易理解八识,八识就是仓库。

【义贯】

【“大慧,”所言“善”法与“不善”法“者”,即“谓八识。

何等为八?谓如来藏”,亦“名”为“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此“非外道所”能知、能“说”。】

【诠论】

【此为明释善恶本如来藏,通显八识皆不生灭。上面说生灭不出善恶等法,现在解释说,所谓善恶即在八识,以造善恶,皆是八识。】统统在八识,

所以你牢牢记住,八识就像一个仓库,好的种子放进去,坏的种子也放进去,这样就容易理解八识,八识就是仓库。

   6-4 你用生灭心,去追求这个生灭的假相,你所得到的一定是落寞痛苦,不会有快乐的。幸福如果建立在生灭心,执著于生灭境,这个幸福建立不起来,不可能得到永远的幸福。

【如来藏名为识藏,义为:其体为如来藏,转名为识藏;】“转名”什么意思呢?因为妄动,

【亦即】(也就是)【识藏但有其名,其体不动,元是一如来之藏,是故于佛果位上,但转其名,不转其体。】

诸位!“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体无生灭。”记得这一句话。

无论你今天你在地狱,我们的“体”并没有生灭;无论你今天转化成人,也没有生灭。

但是问题是,不能觉悟,不能去领悟,不能领悟就好像在生灭,而生灭当体即空,其实就是不生不灭。

所以“大梦谁先觉”,谁能够理解我们在这个世间是追求错误的东西?

因为你用生灭心,去追求这个生灭的假相,你所得到的一定是落寞痛苦,不会有快乐的。

幸福如果建立在生灭心,执著于生灭境,这个幸福建立不起来,不可能得到永远的幸福。

比如说唐玄宗、杨贵妃,到最后安禄山叛变,他跟杨贵妃逃、逃……逃离开。

最后一个,皇帝还要赐死,就是说:你不把杨贵妃赐死,我们所有的战场上的战将统统不动,我们绝对不出兵,也不替你打天下。那唐玄宗没办法了,用了缎带,白色的缎带上吊啊。杨贵妃就被赐死了,

但是呢?唐玄宗也很糟糕,他流亡以后呢?他的儿子就在后面就起来了,就自立为皇帝了,自立为皇帝了,

所以这个命也很坎坷,华清池里面那个海棠,我在电视上有看到,海棠就是海棠花,那个杨贵妃沐浴的,喔!那个算是一个,现在来讲叫做按摩浴缸,按摩浴缸,哇!那个洗个澡就搞得那么大。我们现在洗个澡那么简单,水龙头一冲,肥皂,两分钟就OK了。

杨贵妃洗澡怎么洗的?我看那个大陆那个节目,他说:杨贵妃洗澡的那个华清池,里面放很多的花,然后花很香喷喷的,香喷喷的。

欸!所以啊,后宫佳丽有三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就是指杨贵妃,也是死,没用,也没有用啊,是不是?所以,很不幸才会投胎成皇帝,很不幸。

所以,诸位啊,学佛应当求生净土,成道。千万不要说:我下辈子要成为什么皇帝啊,国王啊,或者是我变成皇后,

那皇后就很麻烦,后宫《甄嬛传》看一下就不敢当皇后了,稍微有一个身孕,想尽办法搞掉你,对不对?什么麝香、什么夹竹桃、什么毒药统统来,是不是?当皇后不好当啦,是不是啊?

我看那个戏曲上的,哇!那个杨贵妃穿那个,那一身、那个头顶戴了那么多的花冠,唐朝的衣服看起来很重啊,那个我来穿的话,昏倒了,闷死人了,也不方便。所以,看起来也没什么快乐可说。

当你得大悟解脱以后,站在高处看:这个凡夫众生很累、很辛苦,真的很累。哎呀!他们怎么会活得那么累呢?而且乐此不疲呢?

如蝇逐臭,就像苍蝇离不开那一坨大便,众生也离不开那个欲望——财色名食睡的欲望。

【言识藏者,以其由最初一念妄动,而成为一切妄识之藏(妄识之体,妄识之源),】识称为妄,就表示不是真,就表示妄心的意思,【故】(所以)【称为识藏。】

诸位!认识识藏,就表示你有清净的如来藏,所以认识坏的,就是好的,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是优点。

【既然八识但有其名,其体本如来藏,而如来藏本不生灭,故彼八识之生灭,亦但有其名,而成不生灭。

然而如来藏为无明所染,而其性恒不变,此随缘而不变之义甚深,唯佛能知,所以说:“非外道所说”。】

   7 经文727:【大慧,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不觉自心现,次第灭,余识生,形相差别摄受。】这种形相差别摄受,就是第六意识的功能,就是根与尘的种种形相所攀缘的种种差别的法尘,被第六意识所执取,而第六意识认为那个是实在的东西,所以在座诸位,生命如果没有觉悟,你追求这个生命就像在追求影子一样,因为你没有拥有真实的生命。

【大慧,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不觉自心现,次第灭,余识生,形相差别摄受。】

    7-1 前五识要怎么生呢?他必须依靠于第八识的心、第七意识的意与六识俱,“俱”就是一起起来。而且随着善念恶(念)之相展转。

大慧!五识就是指前五识,前五识身生起,

前五识要怎么生呢?他必须依靠于第八识的心、第七意识的意与六识俱,

“俱”就是说,前五识一定要有后面做后盾,第八意识、第七意识还有第六意识,“俱”就是一定要依靠这三个:第八、第七、第六。“俱”就是一起起来。

而且随着善念恶(念)之相展转,“展转”就是种种差异的变坏,

“变坏”的意思就是说:这一念起来又消失,另一念起来又消失,叫做展转差异变坏。变坏,差异变坏就是生灭的意思。

   7-2 这个八识呢?从表面看起来是相续流注的,好像没有断灭,也不会去坏那个不生不灭的体性。凡愚之人从来不觉悟自心所现的生生灭灭的假相。

这个八识呢?从表面看起来是相续流注的,好像没有断灭,好像是相续流注的,

那么这个生灭的相续流注呢?但是它不坏体性,虽现有生灭相续流注,但是它不会坏这个本体身,坏这个本体。

不坏身,这个“身”就是体的意思,意思就是:也不会去坏那个不生不灭的体性,

现种种的生灭假相,生灭,那么亦生亦灭,如果是指前五识,前五识来讲,生已即灭,所以亦生亦灭,生生灭灭的意思。

凡愚之人不觉自心所现的,凡愚之人从来不觉悟自心所现的生生灭灭的假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7-3 当前五识离境次第灭的时候,意思就是没有境界现前的时候,这个时候换第六意识起现前。前境已经失去了,哎呀!这个第六意识思惟了过去现在未来,然后那个恨意或者是爱意断不了,断不了。

当前五识离开境界的时候,简单讲,前五识离境的时候,次第灭,次第灭的时候,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生了又灭,次第灭的时候,

意思就是当前五识离境次第灭的时候,意思就是没有境界现前的时候,这个时候换第六意识起现前,

第六意识有两种功能:一、可以与前五识俱起,二、也可以单独,因为习气种子一直在,可以单独叫独头意识。

那么余识生,余识生呢?就是指第六意识。“余识”就是剩下的,意思就是前五识剩下的,当然就是指第六意识,前五识之余,所以这个“余识”是指第六意识,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就生。

这什么意思呢?当前五识离境的时候,次第灭的时候,这个前五识呢?灭,怎么样?

但是它会反过来,第六意识会攀缘前五识落下来的影子——妄想分别令第六意识生起来,所以这个是很可怕的。

我们说心猿意马指的就是第六意识,如草原上的奔腾,也是指第六意识,心神不宁也是指第六意识,能缘过去现在未来还是指第六意识。

有时候落入八识田中那一种种子,第六意识要拿起来,再把它执著,

前境,前境已经失去了,哎呀!这个第六意识思惟了过去现在未来,然后那个恨意或者是爱意断不了,断不了。

形相差别摄受,形相就是六根对六尘,对于种种外在的形相、种种的差别,落下来这个影子执著,

简单讲就是:第六意识执法尘为实有,落下来的影像,它误认为那个影子是实在的,

简单讲,就是执著于现在的影像、观念,认为那是实在的,

我们第六意识就是这样,可以去造作——种种的学习,把这个学习的观念、符号搬来放着,每天都用这个工具,执著那个是实在的东西,

而不晓得那个是后人所创造出来的语言文字,那么假相,因缘所生的假相,又安立了名词,第六意识拼了老命要去执著它,

所以生灭化作业力,执著于生灭的假相,化作一股业力,而这个业力不离心,怎么样?因为执法尘为实有,

所以只要一掉进去那个观念,掉进去那种习气,那个人就没有办法。

所以你看看新闻报导的,譬如说一个女孩子单恋,单恋那个男的,喔!那个就很辛苦了,爱上那个男的,那个意识里面没有任何的空间容纳别的,

一天到晚站得远远的,看一眼也没关系,她可以一个月很辛苦地等待、等待,就是想要去看他一眼。

男孩子也是一样,掉进去单恋的时候,也是很辛苦、很累,很累啊。又不敢表白,自己条件又不够,闷在心里,人家也不晓得你爱人家,那种痛苦啊,没有办法解决,你也没有办法劝,劝也没有用,那个要等,要等待机会啊,因缘,机会跟因缘慢慢地教化,慢慢地教化。

所以这种形相差别,掉进去意识里面的法尘,摄受就是执取,取以为实,第六意识与五识攀缘境界后,落下来的法尘为实有,形相差别执取摄受,认为是实有的。

    7-4 大悟见性的人拥有真实的智慧生命。如果没有大悟见性开采出这一颗本心本性、不生灭的真如涅槃妙性,你一辈子都在追求心中所显现的影子,万法就是你心中所显露的影子而已。

整段把它贯串一下,说:

大慧!前五识身之生起,必须与第八识的心、第七意识的意、第六意识的意识俱起,一定要他们为依靠才能生起,

而且随着善念恶念之相展转差异种种地变坏,相续流注,

这个八识看起来相续流注,前六识执取,变成八识的生灭,

但是这个八识不坏体性而有生灭幻化,幻化的生灭,虽然有幻化的生灭相,但是不坏八识的体性。

前五识亦生亦灭,生已即灭,凡愚、凡夫之人,凡夫愚痴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心所现的当前、当下的五识离境的时候,次第灭的时候,这个时候换第六意识生起。

余识生,为什么?前五识离境的时候,次第灭的时候,次第灭就是五识,前五识离境的时候,叫做次第灭的时候,这个时候余识生,这个时候第六意识生起来,

第六意识会反过来,去执著前五识落下来的影子,妄想分别令第六意识生,

简单讲,第六意识是专门执著现有的境界,还有执著影像的境界,

这种形相差别摄受,就是第六意识的功能,就是根与尘的种种形相所攀缘的种种差别的法尘,被第六意识所执取,而第六意识认为那个是实在的东西,

所以在座诸位,生命如果没有觉悟,你追求这个生命就像在追求影子一样,因为你没有拥有真实的生命。

大悟见性的人拥有真实的智慧生命。如果没有大悟见性开采出这一颗本心本性、不生灭的真如涅槃妙性,你一辈子都在追求心中所显现的影子,万法就是你心中所显露的影子而已。

   7-5 【凡愚之人,以不能觉知自心】所【现,故于前五识离境而次第灭】的【时】候【,返攀缘前五识落谢】落谢就是落下的【影子,妄想分别,而令第六识生。

【注释】

【“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心”,即】(就是指)【第八识;“意”,即】(就是指)【第七识;“意识”,即】(就是指)【第六识。

此谓】(这个是说)【前五识生起,必】须【与第八、第七、第六识同时生起。】

【“善不善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谓五识随善恶境】界【之相,】因为善、不善相【展转差别变坏,相续流注不断;

虽然生灭不断,然亦】(也)【不坏八识之】(的)【本体。“身”,即】(就是)【体,指八识之体。】

【“亦生亦灭”:生已即灭之义。因为前五识对境而生,离境则灭,而外境迁流不住,故】(所以)【前五识亦生已即灭,然此生与灭,其性本空,故实无生灭,此即】(这个就是)【前五识生灭】当【中之】(的)【不生灭。】

【“不自觉心现,次第灭,余识生”:此谓】(这个是说)【凡愚之人,以不能觉知自心】所【现,

故于前五识离境而次第灭】的【时】候【,返攀缘前五识落谢】落谢就是落下的【影子,妄想分别,而令第六识生。

“余识”,即】(也就是指)【第六】意【识,以其为前五识之余,故】(所以)【称】为【余识。】

    7-6 【“形相差别摄受”:谓第六识分别前五识所了别之根尘之种种形相差别,而摄受执】取、执【著,以为实有,】诸位!这个就是所有的问题的所在,所有生死的关键,化真如化作生灭的关键。

【“形相差别摄受”:谓第六识分别前五识所了别之根尘之种种形相差别,而摄受执】取、执【著,以为实有,】

诸位!这个就是所有的问题的所在,所有生死的关键,化真如化作生灭的关键,

就是摄受、执取变成种子,变成一种熏习,这个就是我们生死,

就是摄受,执取以为实有,化作一念生灭,就是摄受,执取以为实有,好像有人生跟宇宙,就是摄受、执取、执著为实有。

人生宇宙怎么来的?就是无明业力变现出来的,执著就有,而不执著其实如幻,

【此即】(这个就是)【一转而执意识法尘为实有。】

     7-7 我们的本心本性,如鸟一样被关在五蕴身里面,被关在十二因缘里面,被关在六入里面、十八界里面,完全关得死死的。大悟见性如鸟出笼,所以你什么时候那一只鸟——心中那个真如本性,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鸟,能够遨游于虚空呢?简单讲就是“离相”,“相”就是你的牢笼。那么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今天放下一点,那个牢笼渐渐化作无形,渐渐化作无形。

所以悟道的圣人,注意听!悟道的圣人能善待自己的清净心,没有清净心,活得很累,

一切众生一定活得很累,为什么?作师父的人就很清楚了,我们在教界里面稍微有一点微微、微小、微小、微不足道的一点名气,

所以很多的众生都会写信来问,他的苦啊是可以理解,他是很辛苦的,因为他没有清净心,他把清净心变成煎熬,他把清净心变成负担,没有智慧的生命。

两种就是负担的生命,没有智慧的人生,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没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

也就是一个人没有钱不算贫穷,在佛教的角度来讲,没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他比没有钱更贫穷,因为他没智慧,挣脱不了那一种烦恼的桎梏,挣脱不了的。

所以柏拉图说: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讲得多有道理啊,是不是?

我们的本心本性,如鸟一样被关在五蕴身里面,被关在十二因缘里面,被关在六入里面、十八界里面,完全关得死死的。

大悟见性如鸟出笼,所以你什么时候那一只鸟——心中那个真如本性,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鸟,能够遨游于虚空呢?

简单讲就是“离相”,“相”就是你的牢笼。现在我知道这个牢笼是“相”,那这个牢笼……离相。

那么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今天放下一点,那个牢笼渐渐化作无形,渐渐化作无形。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7-8 请问师父,我要怎么样能够在白天也没有妄想,能够在晚上,也知道那个是妄想,能够在睡梦当中也知道不会受妄想所影响。我说:很简单,但是你做不到。

南京有个居士提出一个问题:请问师父,我要怎么样能够在白天也没有妄想,能够在晚上,也知道那个是妄想,能够在睡梦当中也知道不会受妄想所影响。

我说:很简单,但是你做不到,一天定功课念十万声“南无阿弥陀佛”,就像祖师定的一样,那个祖师是出家众,他统统放下,一天定十万声,

从早上,南无阿弥陀佛……这一辈子誓死要成就,阿弥陀佛……其他事情不做,经教通达、悟明心性了,阿弥陀佛……

你能这样白天不打妄想,你一天念十万声有时间打妄想吗?

那个祖师念到什么程度呢?那个祖师晚上累的时候,躺在禅椅上:阿弥陀佛……结果已经睡着了,人家看他的嘴巴(微动在念佛),晚上睡梦的时候跟他……。

他的徒弟啊在旁边的时候,早上要起来,请师父要起来洗净或者是洗刷啊,这个早上起来要上早殿,来恭请上人啊,看到他的师父在那边躺着的时候,(嘴巴微动:念佛)阿弥陀佛……一天念十万声,没有时间打妄想,对不对?

所以这个是功夫的问题,你要肯自己定功课,就有办法。但是问题:你(的)健康受得了吗?要有那个健康的身体啊,是不是?

     7-9 五识有“亦生亦灭”(有生有灭),生已即灭之相。然凡愚以“不”能“觉”知“自心现”量,故于前五识离境而“次第灭”】的【时】候【,返攀缘前五识落谢之影子!妄想分别,而令“余识”(其他的识——第六识)“生”起。

【义贯】

【“大慧,”彼“五识身者”,为与第八识“心”、第七“意”识、及第六“意识俱”时而生起,

且随着“善”或】者是【“不善”境“相”而“展转、”差异、“变坏,”

然而此五识身所依之本体(亦即】(也就是)【八识之本体)实在是“相续流注”不断,

是故五识虽现有生灭之相,然其生灭,实“不坏”八识之本“身”(本体)而能对境显出“生”灭,

因此五识有“亦生亦灭”(有生有灭),生已即灭之相。

然凡愚以“不”能“觉”知“自心现”量,故于前五识离境而“次第灭”】的【时】候【,返攀缘前五识落谢之影子!妄想分别,而令“余识”(其他的识——第六识)“生”起;

第六识因此分别前五识所了别之根尘“形相差别”,而“摄受”执著,以为实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8 经文728:【意识、五识,俱相应生,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喔!现在就告诉你,我们万法之所以刹那怎么来的。就是无明、就是妄动,着境以为实,然后熏成种子,变成习气,就变成万法都是刹那,而刹那本空,实在是没有刹那。

【意识、五识,俱相应生,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

    8-1 刹那时不住,这一句话重点就是:所有的刹那,都是第六意识心熏习,着境熏习而来,落入八识田中化作一念的无明,变成习气,而且深层的习气,变成无量劫来生死的动力,生死的动力,所以叫做“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无法达到永恒存在的不生灭的真如自性。

喔!现在就告诉你,我们万法之所以刹那怎么来的。这一段就在告诉你:是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心跟前五识。

因为前五识是缘外境,这个第六意识等待前五识在缘境,这个时候,“俱”就是同时,俱时相应而生,同时生起种种的思惟、种种的善念、恶念,这个时候无记念也是俱时相应而生。

刹那时不住,这一句话重点就是:所有的刹那,都是第六意识心熏习,着境熏习而来,落入八识田中化作一念的无明,变成习气,而且深层的习气,变成无量劫来生死的动力,生死的动力,所以叫做“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无法达到永恒存在的不生灭的真如自性。

所以生灭怎么来的?生灭就是第六意识待前五识缘境之际,俱时相应而生,刹那时不住,不住就是刹那,刹那就是不住,就是无常,名为刹那生灭之法。

喔!那我们就知道了刹那生灭怎么来——就是无明、就是妄动,着境以为实,然后熏成种子,变成习气,就变成万法都是刹那,而刹那本空,实在是没有刹那。后面那一段会讲。

   8-2 第六意识因为攀缘,缘就是攀缘前五识,【而前五识念念迁流,故】(所以)【第六识亦刹那时不住。

【注释】

【“刹那时不住”:此谓第六识因缘前五识,】因为攀缘前五识,

说:第六意识因为攀缘,缘就是攀缘前五识,【而前五识念念迁流,故】(所以)【第六识亦刹那时不住。】

【义贯】

【第六“意识”为待前“五识”缘境之际,“俱”时“相应”而“生”,生已,则“刹那时不住”,是“名为刹那”生灭法。】

    8-3 妄心,第六意识是贼;但是真心的第六意识是妙智,妙智唷,欸!妙智唷。

【诠论】

【此处之所以独言第六识为刹那法者,为显前五】识【、第八、第七】意【识,皆无别刹那相,乃】是由第六意识,【由六识故有刹那。】

简单讲,直截了当讲,第六意识就是最强大的熏习力,直截了当讲,就是这样,

无论善、无论恶、无论无记,都是由强烈的第六意识所熏习而成。

但是如果,这有两个角度:妄心,第六意识是贼;

但是真心的第六意识是妙智,妙智唷,欸!妙智唷,

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意识为平等性智,对不对?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

     9 经文729:【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此节之重点,也就是这一章讨论刹那的要旨为:有漏习气为刹那,无漏习气则非刹那。

【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

     9-1 大慧!六识之刹那者,其所依之本体名识藏,就是如来藏。识藏是但有其名无体性,如来藏就是有真心的体性,两个不一不异。

说:大慧!现在讲到第六意识那种刹那,刹那,它所依的那个本体叫做识藏,名识藏。

虽然是讲识藏,它的体不生不灭,即如来藏,所以名识藏,“名识藏”后面再补一个“即”字,那么就看得懂。

大慧!六识之刹那者,其所依之本体名识藏,就是如来藏。识藏是但有其名无体性,如来藏就是有真心的体性,两个不一不异。

   9-2 接下来说到第七意识。由第六意识的习气所熏习,所以变成有漏、有生灭、有刹那,但是第八意识的体性当中是不生不灭的。

接下来说到第七意识。这个“意”就是说到第七意识,俱生,它一定跟第八意识一起生。

简单讲,第七意识不能单独起来,所以第七识的“意”俱生,一定跟第八意识俱生。

由第六意识的习气所熏习,所以变成有漏、有生灭、有刹那,但是第八意识的体性当中是不生不灭的。

    9-3 无漏习气非刹那,注意听!我们前面所讲的种子、习气,都是讲生生灭灭,这里可不是喔,无漏的习气非刹那,实在是不生灭的。非凡愚所觉。

无漏习气非刹那,注意听!我们前面所讲的种子、习气,都是讲生生灭灭,这里可不是喔,

这里讲的那个“习气”是指善根的习气,福德、因缘具足大善根、大福德,简单讲就是无量亿劫来所熏成的大智慧的习气、大善根的习气、大福德的习气。

这里指的习气,是指可以熏习的意思,可以存在这些善、无漏的。

简单讲你无量亿劫来,所熏习的统统功不唐捐,而非刹那,简单讲实不生灭。

所以这个习气不是对妄想、不是对执著、不是对种子来说的,

意思是说我们的法身慧命是可以慢慢存在的、可以累积、可以熏习的,

无漏的习气非刹那,实在是不生灭的。非凡愚所觉,这个不是凡夫、愚痴的人所觉悟、计著刹那论故。

不觉一切法刹那实非刹那,这里要补一个字,“刹那”中间再补一个“实”。这样整句就看得懂。

不觉一切法刹那实非非刹那,补那个字——“实”字,实非刹那。

以断见,彼外道以执著这个断灭见,执著这个断灭见,就糟糕了,就坏了涅槃的无为法——无为正法。

万法都是断灭,他是认为万法都会败坏,断灭见就是看到万法会败坏嘛,认为连那个涅槃也不存在,无为法也不存在,所以就是彼外道以执断灭见而坏了无为的正法。

    9-4 了悟刹那实非刹那,即见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而彼外道以持断灭见,而坏乱了佛陀所讲的正法,拨无因果,以无涅槃自性可得。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

大慧!六识的刹那熏习义,它所依据的本体名为识藏,其实识藏就是如来藏。

这第七意识,说到第七意识,它必须与第八意识与时俱生,而由第六意识的习气所熏,所以故成为有漏的刹那。

简单讲第六意识那个熏习,就是最强大的熏习力,能执著善、恶、无记。

然第八意识的识体当中,这种无漏的习气是无量劫来所熏成的,无量劫来所修的大福德、大善根、大智慧等等累积而来的,

这里的习气不是指妄想,不是指妄执,也不是指种子。

非刹那,实在是不刹那,实在是不生灭的意思,

由于此义很深,这种义理很深,“非刹那”的义理很深,非凡夫所能觉悟、计著刹那论故,

因为所有的凡夫都执著刹那论、刹那无常,不觉“一切法刹那,实非刹那”,

所以佛说,说到无常,其体性本不可得,那只是妄想所执著的一个假相、假的妄念而已,空无自性,所以说到刹那,其体性本空,实在是不可得,

实非刹那,那么了悟刹那实非刹那,即见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

而彼外道以持断灭见,而坏乱了佛陀所讲的正法,拨无因果,以无涅槃自性可得。

   9-5 【“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由于识藏非刹那之深义,唯八地菩萨能知】。

【注释】

【“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六识之刹那者,其体名为识藏,然此识藏即如来藏。】

【“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意”,指第七识。谓八识与第七识俱生,由第六识之善恶习气所熏,故成】为【有漏刹那。】

【“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由于识藏非刹那之深义,唯八地菩萨能知,】

八地菩萨因为证得无生法忍,而无生就是无灭,

“无生”其实是包括八个字:无生、无住、无异、无灭,但是讲了那么八个字是太繁琐了,证得“无生、无住、无异、无灭”,那个太繁琐了,直截了当讲八地菩萨证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就是没有生灭,生、住、异、灭统统停止了,对不对?唯八地菩萨能知,

【非凡愚所能觉,何以故】呢【?以凡愚之人唯计著生灭,不知生灭】当【中有】不生不灭,【不生灭;

且八地菩萨已离生住灭见,得无生法忍,故】(所以)【彻见识藏实不生灭。】

【“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愚夫计著刹那邪论为实,故不觉一切法所现之刹那,实非刹那,以此等刹那中为有非刹那故也。】

【“以断见坏无为法”:彼以执断见而破坏无为正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9-6 简单讲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是第六意识熏习善恶习气所成长的,变成了一种氛围跟气候,形成六道生死的主因,就是这样长养生死,就是由意识熏习而来的。

【义贯】

【“大慧,”六识之“刹那者”,其所依之本体“名”为“识藏”,然此识藏即“如来藏”。

第八识藏与第七末那“意”识“俱”时而“生”,由第六“识”之善恶“习气”所熏,故】(所以)【成】为【有漏“刹那”,】

所以简单讲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是第六意识熏习善恶习气所成长的,变成了一种氛围跟气候,形成六道生死的主因,就是这样长养生死,就是由意识熏习而来的。

【然第八识藏体中之“无漏习气”则“非刹那”法,此义甚深,“非凡愚所”能“觉”知,以愚夫“计著刹那”邪“论”为实“故,】

众生就是认为一切法都是无常,都是刹那生灭,从来没有去理解不生灭的真如本性、涅槃妙性,没有!

所以二乘人教你观无常,从这个角度讲,它不究竟。单刀直入就契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

但是也不能说(“观无常”)他不对,至少他可以离一切的苦恼——世间的苦恼。

【不觉一切法”所现】的【“刹那”中有“非刹那”存在,然彼愚夫“以”执“断见”而“坏无为”正“法”。】

   9-7 【此节之重点,亦即】(也就是)【这一章讨论刹那的要旨为:有漏习气为刹那,无漏习气则非刹那。

【诠论】

【此节之重点,亦即】(也就是)【这一章讨论刹那的要旨为:有漏习气为刹那,无漏习气则非刹那。何以故?

若有漏习气非刹那,则成为常住不坏之法,】那么有漏习气,如果非刹那就变成常住了,就没办法破坏它。

【若如是者则众生云何能断有漏习气而得解脱?】意思就是有漏习气是假相,所以我们能断。如果有漏习气是常住不坏,那谁能断它呢?是不是?

若如是有漏习气非刹那,则成为常住不坏之法,若如是众生云何能断有漏习气而得解脱?

正因为有漏习气它是如幻如梦的、不实在的,所以我们能断能得解脱,所以叫做空无自性嘛,

所以万法空无自性你才能转,如果有漏习气那个有其自性,你怎么转得了啊!

【若无漏习气是刹那,则三乘贤圣一切断证,乃至等妙佛位之果觉,无量功德,岂不皆成空无,】因为它是刹那嘛(故皆成空无)。正因为它不是刹那是真实义,

【则无始旷大劫来,当无人能成佛;】妙佛位之果觉无量功德,岂不皆成空无?

因为无漏习气是把它当作刹那,那么刹那就是空无所有,则无始旷大劫来,当无人能成佛;

【莫说成佛,乃至无人能得须陀洹等任何】的【果证,以无漏刹那坏故。是故当知有漏习气为刹那,而无漏习气则非刹那。】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经文730:【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大慧,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见妄想熏心。】因此修学佛道,就一定要在真正的妄想里面下功夫,去契入不生不灭的、没有妄想的境界。

【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大慧,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见妄想熏心。】

   10-1 只有第八意识生灭化作不生灭才是涅槃的因。因为第七意识没有办法储存善恶的种子,无漏的种子它也没办法储存,所以它不是涅槃的因。

大慧!说到第七意识本身,它并不流转,不流转三界,因为它不是仓库,不能储存善恶的种子,因为它无体性,它没有体性。

所以人死了以后,前七识都灭,唯剩下第八意识。

所以第七意识不受,就是不承受这个苦或者乐,不承受苦果,也不承受乐果。

要承受苦果、乐果,必须要有能够储存种子啊,才能发芽,苦有苦的种子,乐有乐的种子,

第七意识它只是附着于第八意识的见分,执第八意识见分为自我,它毫无体性,所以它不承受苦乐,

而且也不是涅槃之因,因为它不是第八意识,它没有如来藏不生灭的因。所以,而且非为涅槃的因。

为什么不是涅槃因呢?因为第七意识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但是它所执著的并非是不空的佛性,不空佛性它是真我嘛,所以它不是涅槃的因。

只有第八意识生灭化作不生灭才是涅槃的因。

因为第七意识没有办法储存善恶的种子,无漏的种子它也没办法储存,所以它不是涅槃的因。

    10-2 凡愚从来就不觉悟前五住无明,无明就是惑,惑就是烦恼。刹那生灭、邪见的妄想所熏心,而说一切法都是刹那不住。悟道的圣人一切法刹那,实非刹那;一切法刹那本自不生不灭。

大慧!如来藏者则摄受苦跟乐,

如来藏就像在这里,在座诸位!他这里如来藏跟识藏一起谈、一起讲,所以并没有刻意地划开一个真、一个妄,

在这里稍微提醒一下。说:如来藏则摄受苦的种子还有乐的种子,而与因俱,

生死也是第八意识如来藏,然后涅槃因也是乐因,就是涅槃的因。

所以生死的六道轮回因,就是如来藏;涅槃,那么不生不灭的因,还是如来藏,为如来藏所摄受。

所以这个如来藏具有善恶种子,还有无漏的种子。

所以现在现出了生生灭灭、若生若灭是怎么来的呢?若生若灭之相是怎么来的呢?

是因为受到枝末无明、四住地的无明所熏习,还有那个根本无明叫做无明住地所醉,醉就是迷,

因为迷惑了,内心本身没智慧,也迷惑了一切的境界,一直重复地熏习,醉了,

我们被境界所迷惑了,所以就受到两种生死,

凡愚从来就不觉悟前五住无明,无明就是惑,惑就是烦恼。刹那生灭、邪见的妄想所熏心,而说一切法都是刹那不住。

悟道的圣人一切法刹那,实非刹那;一切法刹那本自不生不灭。

   10-3 在座诸位,不能离开妄想而求得涅槃,没有!离开妄想,你就绝对得不到涅槃的真心。诸位!离开了波浪,你就找不到真正的水。因此修学佛道,就一定要在真正的妄想里面下功夫,去契入不生不灭的、没有妄想的境界。

所以在座诸位,不能离开妄想而求得涅槃,没有!离开妄想,你就绝对得不到涅槃的真心。诸位!离开了波浪,你就找不到真正的水。

好!在座诸位,我举个例子看你能体会出来吗?好,如果有一艘船承载了很多人,这个船出去刚好碰到大风大浪,大家在船上呕吐啊,很痛苦。

啊!这个船上面的人都呕吐,很痛苦。吐得啊,哎呀!五脏六腑都快吐出来了,

就跟船长讲:我们能不能找一个没有风浪的地方行驶?

船长说:好。诸位!我们把这条船搬到撒哈拉沙漠,请问离开这个大浪,它没有浪啊。这样你体会得出来吗?

离开浪,你就找不到水。离开了妄心,你就找不到真心。

所以简单讲万法你要回归当下,换句话说,修行不怕妄想,不怕痛苦、不怕错误,从妄想里面契入不生灭的无妄想,从烦恼里面契入清凉地,

简单讲,佛法善用心的,所以离开浪,离开波浪找不到水,

在座诸位!离开烦恼心,你也找不到真心,因此修学佛道,就一定要在真正的妄想里面下功夫,去契入不生不灭的、没有妄想的境界。

    10-4 凡愚从来不觉悟,不觉悟这个前五住烦恼,所以刹那生灭的邪见、妄想所熏习,而误认为一切法有刹那不住。所以人家问:无常怎么来的?你会回答吗?现在会回答了。无常怎么来的?无常,其实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我再把它贯串一下,说:

大慧!第七识本身并不流转三界,也不流转六道轮回,因为它不承受苦乐,因为它不是第八意识的不受,没有承受苦跟乐的种子,没有这个;

而且非为涅槃的因,因为第七意识执著第八意识的见分为我,它是所执著的并不说不空的佛性的真我,所以它不是涅槃的因。

大慧!如来藏者,它是摄受苦跟乐的,而与生死跟涅槃的因共俱,共俱,

这个因有生死的因还有涅槃的因统统存在,如来藏因为具善恶的种子,所以现有生灭有六道轮回。

这个若生若灭之相怎么来的呢?因为受到四住的枝末无明所熏习、所执持,同时也受到无明住地,就是根本无明所迷醉,所以受到两种生死,

而凡愚从来不觉悟,不觉悟这个前五住烦恼,所以刹那生灭的邪见、妄想所熏习,而误认为一切法有刹那不住。

所以人家问:无常怎么来的?你会回答吗?现在会回答了。无常怎么来的?无常,其实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10-5 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种子又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这样子一直重复,所以根深蒂固的无明,厚厚的一层无明。

无常怎么来的?无常因为我们内心的深处无明妄动、执取一切境界,由第六意识彻底地熏习,善恶种子和无记这样又反过来,

在座诸位,注意听!种子,种子第八意识,善恶种子、无记,种子起现行,就是第六意识,现行前五识、第六意识,现行回过头来熏种子,

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种子又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这样子一直重复,所以根深蒂固的无明,厚厚的一层无明。

我现在举个例子,诸位,如果这是一棵树,如果一棵树,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

诸位!那个树今年落下一层的树叶,如果没有风吹开的话,明年这个树叶继续堆了又一层,第三年又堆了一层,是不是?

这个树叶——落下来的树叶,是不是越堆越多、越堆越多?越堆越多嘛,没错!

那我们现在也是,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10-6 为什么每一个人想修行而觉得修行它很难,为什么?因为它无量亿劫来的熏习,那个观念执著改不了,改不了,没有办法改变。所以远离财、色、名、食、睡,远比你测试自己的定力更重要。

为什么每一个人想修行而觉得修行它很难,为什么?因为它无量亿劫来的熏习,那个观念执著改不了,改不了,没有办法改变。

所以你不是说你修了三年五年,你就有办法突破无量亿劫来那一种就像黄河一样滔天大浪或者长江一直推,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一下子有办法把它挡得住的;没有办法的。

所以比丘们,远离财、色、名、食、睡,远比你测试自己的定力更重要。

测试,远离就包括测试,你千万不要说我要去测试看看:我对男女的感情或者是欲望,不要!

你远离,就是遵佛的戒律,你不要去测试,因为那个无量劫来的不是能测试的东西,没有办法测试的,无量劫来力道太大,挡不住了,像排山倒海,

业力跟习气排山倒海一来,你修了三年五年你算什么呢?因为没有证圣果,

所以我一直再三地劝导比丘一定要远离居士,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两个都没证圣果,在居士没有看到你的优点以前,他就会先看到你的缺点,这样对吗?

为什么比丘一定要远离居士?为什么尤其要远离女众?大家都是无明的凡夫,是不是?

为什么要这样保持一个尊重、远离?这样叫雾里看花、若有若无,我尊重你,你也尊重我。

比丘如果说有一些习气或者缺点,他毕竟在僧团,可以慢慢地处理,给他忏悔的机会嘛,是不是?

你一下子跟居士接触太多了,他那个烙印在心中里面:哎呀!你看,这个出家人也不过如此。他是失去恭敬心。

如果有个女居士,她穿得比较暴露一点的,比较Sexy,比较性感一点的,来的话,她也不怕遮遮掩掩的。

有一天我在101室看到有一个女众穿那个吊带的,哇!那糟糕了,这还好当时只有我在,其他法师刚好不在,该怎么办呢?

我是要说她呢?说你穿这个吊带掉到这个地方来,应该怎么样来劝她呢?是不是?唉哟!可是又怕人家不来缴钱,那该怎么办呢?这麻烦啊,很麻烦喔。

我们这个老船长不会晕船,要是这个初生之犊就麻烦了。所以在座诸位,法师为什么我们坐这如此地说。

还有这个居士,有个居士她穿得比较不节制,结果那个比丘因为出家没多久,那个眼睛始终这样瞟、瞟、瞟……一下子就瞟到圣母峰,一下瞟到阿里山,怎么瞟都是那个方向,这个很麻烦的。

然后那个女居士回去就说:啊!出家人差不多而已,就是这样子嘛,你看这个……你看,

所以这个我告诉你,这个女居士要是没有正信的时候,你这个比丘的眼睛随便瞟、随便瞟,是不是?那回去就有话说了,那还好我得到近视眼又散光,那很好。

有一次,隔了几根柱子,我在讲堂外面,一个女居士她就:师父!阿弥陀佛。哎呀!我实在是看不到,又不能讲说我看不到,装作我认识她:喔!阿弥陀佛。

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她是谁,雾雾、雾雾的,因为实在是看不清楚啊,人家在打招呼,也不能不回应,对不对?没办法啰。

所以说为什么要遵守如来的戒律,为什么?大家都是凡夫啰。

所以如来制戒欲来须避,如避火坑。为什么如来制这个戒呢?因为那个不能测试的东西,那个没有办法,你无量劫来的习气太重了,太重了,那不能用测试的,远离就包括测试,一切都OK嘛。

来!大家聚一聚,共修,大家来念佛、诵经,下课,各人走各人的。

你来,我们如此的,出家、在家合作,把那个法会搞好,很圆满。法会结束了,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僧是僧,俗是俗。为什么?因为在家居士也没有几个证阿罗汉果的,怎么会不去看出家人的缺点呢?

所以,在座诸位!这在家居士对你很好,一转眼,她就会毁谤你,你要牢牢记住师父的话,你不要以为她现在对你非常非常好,

人是善变的,除非这个居士她守戒律,皈依,有正信,五戒,受菩萨戒,她来听经闻法,她打死不敢说三宝一句过失。

你要是一个信心不具足的,他从来不听经闻法的,你试试看,表面对你非常好,真的。

人性的弱点就是这样,双重人格的。说:哎呀!师父,您怎么会看得这么透呢?哼~哼~哼~当然很透彻啦。

    10-7 第七识虽然依彼缘彼,然其思量却无有恒常,以前念灭,不至后念,所以是不流转。非涅槃因。

【注释】

【“七识不流转”:“七识”,第七识。“不流转”,不流转三界六道。

此为解释第七识体空,即是】(也就是)【无生灭:

以第七识为内依第八识,外依第六识,双依于内外二识,因此即是依他起;

以依他起,故无自体性;无自体性,故】(所以)【是体空;体空,故】(所以)【无】(没有)【生灭。

因此第七识虽然依彼缘彼,然其思量却无有恒常,以前念灭,不至后念,所以是不流转。】

【“非涅槃因”:以第七识执第八识之见分为】自【我,然其所计执者,并非“不空佛性”之真我,所以不是涅槃】的【因。】

好,在这举一个例子,诸位!你看过这手帕吗?

第八意识就像手帕,第七意识就像染料,我这个手帕把它染成红的,这手帕就是红的;

我把这个手帕染成黑的,这个手帕就是黑的;我要把这个手帕染成纯白的,这个手帕就是纯白的,手帕指第八意识。

好!在座诸位,第八意识指手帕,第七意识指染料,

我请问你:如果魔术师只有拿那个染料,能够变现兔子吗?不行!答对了,没有错。

第八意识的手帕,虽然可以被染料所染污,可以变现成兔子,可以变现成鸽子,可以变现……就是那条手帕变来变去,知道吗?变来变去,染料能不能变?不行。答对了。欸!就是,

所以第七意识不是涅槃因,只有第八意识那个手帕,可以变这个,可以变那个,可以变这个出来,就像魔术师一样,能够容易理解吧。

    10-8 【“若生若灭”:以如来藏具善恶种子,故】(所以)【现有生有灭,而于诸趣循环往复,无有穷尽,藏性则于其中遍受,然其体性则未尝去来,】【因此《楞严经》云】(说)【:“生死去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就)【是此义。】

【“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因”,指生死及涅槃因。“俱”,】就是【共俱。

以如来藏转名阿赖耶,乃真妄和合,故】(所以)【生死与涅槃因一体共俱。

此谓以如来藏随染净缘,而造善恶因;若随善缘,则受乐性便在其中;

若随恶缘,则受苦性亦在其中,故是与生死、涅槃的苦乐之因共俱。】

【“若生若灭”:以如来藏具善恶种子,故】(所以)【现有生有灭,而于诸趣循环往复,无有穷尽,藏性则于其中遍受,然其体性则未尝去来,】

诸位!刚刚举的那个手帕,诸位,手帕,那个手帕,诸位,染成黑的,那个手帕有没有增减,没有。请问染成红色的,那个手帕有没有增减?也没有。还是手帕嘛,只是被染色而已嘛。

如果有一天把这个色泽全部除掉,这个手帕是不是纯洁的手帕?

对,真如自性就是这样,手帕永远存在,真如自性永远存在。染黑的,染红的,都不能让这一条手帕增减,知道吗?

好,【因此《楞严经》云】(说)【:“生死去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就)【是此义。】

   10-9 为什么“破无明见法身”?因为他见到真如,没有真如就没有法身。为什么破无明见法身呢?这个就是天台宗讲的“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显”,就是这个道理。

【“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无明住地”即】(就)【是根本无明。

“四住地”即】(就)【是枝末无明;此四住地包括:

一、见一处住地——此为三界之见惑,因于见道位上断于一处,故】(所以)【称见一处住地。

二、欲爱住地——此为欲界思惑。

三、色爱住地——此为色界思惑。

四、有爱住地——此为无色界思惑。

此四住地(枝末无明)与无明住地(根本无明)合称五住地无明。】

在这里提醒一下。为什么“破无明见法身”?因为他见到真如,没有真如就没有法身。

为什么破无明见法身呢?这个就是天台宗讲的“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显”,就是这个道理。

与无明住地(根本无明)合称五住地无明。所以这个根本无明就是微细的无明,破无明,见法身。

【凡夫即为此五住地无明之所迷醉,故枉受二种生死。】

   10-10 大慧,如来藏者”,则摄“受苦乐”,而“与”生死及涅槃“因”共“俱”,有“若生若灭”之相,以受“四住地”无明(枝末无明)及“无明住地”(根本无明)之“所”迷“醉”,故受二种生死。

【义贯】

【“大慧”,第“七识”本身并“不流转”六道,亦“不”承“受苦乐”,且“非”为“涅槃”之“因。

大慧,如来藏者”,则摄“受苦乐”,而“与”生死及涅槃“因”共“俱”,有“若生若灭”之相,

以受“四住地”无明(枝末无明)及“无明住地”(根本无明)之“所”迷“醉”,故受二种生死。

然“凡愚”以“不”能“觉”知此,而为“刹那”邪“见”之“妄想”所“熏心”,而言一切法皆是刹那不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