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皈依佛;
释迦牟尼佛,即如来佛祖,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意为“一切义成就者”,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如来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是释迦族人,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的鼻祖释迦摩尼诞辰日。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释迦」,是他的姓。「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
为破诸苦,断除烦恼。佛从不以神灵或神使自居,“我今亦是人数”。佛教不是神教那样说为神的启示;乃以人间觉者的教化而达安乐和清净。“诸佛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151]
他曾说,弟子接受他的教导,却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婆罗门,对此我能做什么呢?婆罗门,我如来只是指路的人。”[152】
佛与众生的区别,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在奴隶社会时期,佛,就指出人与人是平等的,我们是佛心里头的众生,佛是我们众生心里头的佛,佛和众生是同体的,没有分别,这叫同体大悲。【供佛方法很多但是根据自古传承,供佛不需要任何供品,只要做善事、行善事,就是最大的供佛。(来源;百度文库)
】
佛开示:即使你没有财富,也可以给人七种布施!一、为和颜施:对于别人给予和颜悦色的布施。二、为言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人切实力行。三、为心施:为对方设想的心,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四、为眼施:用慈爱和气的眼神看人。五、为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六、为座施:让座给需要的人的布施。七、为察施:不用问对方就能察觉对方的心,并给予相对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
佛法;无所不包。佛法;虽不是科学,但也不违背科学。虽不是哲学,但却超乎哲学。虽不是文学,但却有文学。虽不是美学,但已创化了美学。虽不是宗教,但也不缺宗教的素质。佛法,只有浅深,偏圆,之别,而没有好坏,是非之分。
佛法,为佛与法的结合词。法是梵语达磨的义译,精确的定义是轨持,《即不变的轨律》。某种因必然会产生某种后果,中间都有一个不变的轨律。佛认为,一切合理的,具有永恒不变得道理都是佛法,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指众生本来具有的理体觉性【佛性】,都具有来日可成佛的潜能。佛所说的真理,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因为,佛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
我们供奉佛菩萨的形象,每天给他上供,这能不能报答佛恩?净空大法师说;'不能报答’真正能报答的是我们要如何把佛的愿望实现。以佛心为己心,才是真正报佛恩。 拜佛的真正意义是佛法是佛理,而不在于佛像的本身。'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教所重视的,与其说是佛,倒不如说是佛法,佛理。因为佛不能代人解脱,佛法能够使人自行解脱。
在字典上,我们看到;和尚,原来是从印度梵文而来,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依照邬波驮耶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佛教的教是教育的教,不是教会的教,静波法师说:佛教本身就是教育,佛陀说法,目的是以其言教导引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当然教育是要收费的,佛教是不收任何费用的教育。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僧?
僧人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办道,修行无我,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僧人苦口婆心地,日日夜夜地,开导启发众生,让我们从事于善良而正当的职业。僧人告诉我们,1】不杀生,不残害生灵。2】不偷盗,不偷,不抢,别人的财物。3】不邪淫,男女关系要正当,不沾花惹草。不红杏出墙。4】不妄语,说话句句真实,不虚伪,不说谎。5】不饮酒,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僧人依照佛陀戒律终身不摸钱,不储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尊敬僧人?没有理由不为他们祈祷,因为他们一直在为我们祈祷!
皈依三宝的好处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七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香华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譬喻言辞所不能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