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845|回复: 565

[学佛交流] 基础知识,聊聊“辟支佛”与“辟支佛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6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先说,诸佛出现于世,以一音说法教 化众生,听者以自身根性,而行三种道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证得解脱生死之涅般。
例如:

1,《十诵律。卷36》
“佛知众生深信柔软。随其所应为说道法。
是众中。有人得暖法者。顶法者。顺道忍法者。三毒薄者。离欲者。世间第一法者。有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者。
有种声闻乘因缘者。
有种辟支佛乘因缘者。
有种佛乘因缘者。
如是利益无量众生。"
2,《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9》   尔时世尊。观察大众意乐烦恼根性差别。随其所宜而为说法。既闻法已。有得暖,顶,忍,世间第一法。或得预流,一来,不还果者。或有出家,尽诸有漏,获阿罗汉。或于声闻菩提。
或于独觉菩提。
或于无上菩提心生希愿。
复令大众于三宝所生极信心。
尔时世尊。为大利益。广调伏已舍之而去。
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八》(佛弟子说法,听众闻法也因发心成三乘)  于舍利子处皆发信心。作如是语。圣者舍利子。破大论议师调伏外道。大众一心合掌瞻仰舍利子。是时具寿舍利子。知彼大众意乐烦恼。六界自性了知说法。此是证四谛。彼大众闻已。无量百千有情得大殊胜。
有发声闻心。
有发辟支佛心。
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有发三归心受五戒。有证须陀洹果。有得斯陀含。有证阿那含。有得出家,断一切烦恼,得阿罗汉果。是时大众。于佛法僧所深生敬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4,《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似毗沙门天。德信贤善。体性调顺。自利利他。慈愍众生。如母爱子。于异学所。施设大会种种肴膳。常恒供养百千诸外道等。悕望欲求生梵天上。时彼满贤有一亲友。从王舍城来诣彼国。到满贤所。叹佛法僧所有功德。名声远彻。三达遐鉴。名婆伽婆。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为诸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国王长者。及诸民众。皆共供养尊重赞叹。彼所修习。其味精妙。遍于世界。无不钦仰。时婆罗门闻彼亲友叹佛功德。深生信敬。寻上高楼。手执香花。长跪合掌。遥请世尊。作如是言。如来今者实有功德。使我所烧香气。馚馥遍王舍城。并所散花。当佛顶上于虚空中变成花盖。作是誓已。香花寻至。当佛顶上。变成花盖。香烟垂布遍王舍城。尔时阿难见斯变已。前白佛言。如此香云。为从何来。佛告阿难。南方有国。名曰金地。彼有长者。字曰满贤。遥请于我及比丘僧。吾当往彼受其供养。汝等各自皆乘神通。往受彼请。时诸比丘。受佛敕已。乘虚往彼。去祠不远。佛以神力。隐千比丘。唯现单己。执持应器。至满贤所。尔时长者。闻佛来至。将五百徒众。各各赍持百味饮食。奉迎如来。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安详雅步。威仪可观。前礼佛足。善来世尊。慈哀怜愍。今见纳受我等施食。佛告长者。设欲施者。投此钵中。及五百徒众。所赍饮食。各各手自投佛钵中。不能使满。奇哉世尊。有是神力心即调伏。千比丘僧。钵亦皆满。忽然现前。绕佛世尊。

时彼长者叹未曾有。即便以身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施食善根功德。未来世中。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未解脱者。为作解脱。未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入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种种色。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颇见富那长者供养我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具菩萨行。修大悲心。满足六波罗蜜。当得成佛。号曰满贤。过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佛说是满贤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既然是辟支佛乘,又叫缘觉乘,那么,该如何修行呢?


【佛告阿难曰。
若如来不出时。然善男子不乐在家。自剃须发。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即于彼处。尽诸有漏。成无漏行。
是时。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恒说三乘之行。过去.将来三世诸佛。尽当说三乘之法。……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声闻部。辟支部。为佛部耶。
佛告阿难。彼人当名正在辟支部。】
《增一阿含经·45.马王品第四十五·第5经》
===============

也就是说,辟支佛乘的人,有的是在佛法之世种下解脱因缘,到了无佛之世,出家修行,无师自悟,证得解脱 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回帖被 审。。。。

点评

4,《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似毗沙门天。德信贤善。体性调顺。自利利他。慈愍众生。如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19:4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19:40
呵呵,回帖被 审。。。。

4,《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似毗沙门天。德信贤善。体性调顺。自利利他。慈愍众生。如母爱子。于异学所。施设大会种种肴膳。常恒供养百千诸外道等。悕望欲求生梵天上。时彼满贤有一亲友。从王舍城来诣彼国。到满贤所。叹佛法僧所有功德。名声远彻。三达遐鉴。名婆伽婆。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为诸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国王长者。及诸民众。皆共供养尊重赞叹。彼所修习。其味精妙。遍于世界。无不钦仰。时婆罗门闻彼亲友叹佛功德。深生信敬。寻上高楼。手执香花。长跪合掌。遥请世尊。作如是言。如来今者实有功德。使我所烧香气。馚馥遍王舍城。并所散花。当佛顶上于虚空中变成花盖。作是誓已。香花寻至。当佛顶上。变成花盖。香烟垂布遍王舍城。尔时阿难见斯变已。前白佛言。如此香云。为从何来。佛告阿难。南方有国。名曰金地。彼有长者。字曰满贤。遥请于我及比丘僧。吾当往彼受其供养。汝等各自皆乘神通。往受彼请。时诸比丘。受佛敕已。乘虚往彼。去祠不远。佛以神力。隐千比丘。唯现单己。执持应器。至满贤所。尔时长者。闻佛来至。将五百徒众。各各赍持百味饮食。奉迎如来。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安详雅步。威仪可观。前礼佛足。善来世尊。慈哀怜愍。今见纳受我等施食。佛告长者。设欲施者。投此钵中。及五百徒众。所赍饮食。各各手自投佛钵中。不能使满。奇哉世尊。有是神力心即调伏。千比丘僧。钵亦皆满。忽然现前。绕佛世尊。

时彼长者叹未曾有。即便以身五体投地。发大誓愿。持此施食善根功德。未来世中。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未解脱者。为作解脱。未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令入涅槃。
发是愿已。佛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种种色。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颇见富那长者供养我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具菩萨行。修大悲心。满足六波罗蜜。当得成佛。号曰满贤。过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佛说是满贤缘时。
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
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点评

(二) 辟支佛乘的行者,如何修行,证果呢? 经文 : 【佛告阿难曰。 若如来不出时。然善男子不乐在家。自剃须发。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即于彼处。尽诸有漏。成无漏行。 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19:4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19:42
4,《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二)

辟支佛乘的行者,如何修行,证果呢?

经文 :

【佛告阿难曰。
若如来不出时。然善男子不乐在家。自剃须发。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即于彼处。尽诸有漏。成无漏行。
是时。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恒说三乘之行。过去.将来三世诸佛。尽当说三乘之法。……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声闻部。辟支部。为佛部耶。
佛告阿难。彼人当名正在辟支部。】
《增一阿含经•45.马王品第四十五•第5经》

点评

也就是说,辟支佛乘人,有的是在有佛之世,或曾听闻佛法,发缘觉心修行。 直到无佛法之世,出家而修,无师证道 ,解脱生死,此时,他就是辟支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19:5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19:45
(二)

辟支佛乘的行者,如何修行,证果呢?

也就是说,辟支佛乘人,有的是在有佛之世,或曾听闻佛法,发缘觉心修行。
直到无佛法之世,出家而修,无师证道 ,解脱生死,此时,他就是辟支佛。

点评

缘觉乘的人,在佛法中证果呢?那只能是声闻果位的阿罗汉。 因为依佛法修行,就是佛弟子,在此中证果,就是声闻四果。 比如大迦叶: “世尊告曰。迦叶。汝今年高长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诸头陀行。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19: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19:50
也就是说,辟支佛乘人,有的是在有佛之世,或曾听闻佛法,发缘觉心修行。
直到无佛法之世,出家而修,无 ...

缘觉乘的人,在佛法中证果呢?那只能是声闻果位的阿罗汉。
因为依佛法修行,就是佛弟子,在此中证果,就是声闻四果。
比如大迦叶:

“世尊告曰。迦叶。汝今年高长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诸头陀行。亦可受诸长者请。并受衣裳。
迦叶对曰。我今不从如来教。所以然者。
若当如来不成无上正真道者。我则成辟支佛。
然彼辟支佛尽行阿练若。到时乞食。不择贫富……如今不敢舍本所习。”
(《增一阿含经》)


补充内容 (2018-12-16 19:56):
《增一阿含经 · 一入道品》

补充内容 (2018-12-16 19:59):
《增一阿含经 ·卷五 一入道品》

点评

(3) 辟支佛是证得什么,才解脱生死呢?是四圣谛。 经文 : 【一时,佛住波罗柰国仙人往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0:0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19:54
缘觉乘的人,在佛法中证果呢?那只能是声闻果位的阿罗汉。
因为依佛法修行,就是佛弟子,在此中证果,就 ...

                  (3)

辟支佛是证得什么,才解脱生死呢?是四圣谛。

经文 :

【一时,佛住波罗柰国仙人往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法。
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修无间等。如此章句,一切四圣谛经,应当具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悉应当说。又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五下分结尽,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何等为四?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彼一切悉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若得无上等正觉,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卷十五》

点评

四圣谛又是如何证得的? 顺逆观察 十二缘起。诸佛成无上正觉之路: 《长阿含 。大本缘经》 (毗婆尸菩萨)复作是念:‘众生可愍,常处暗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众苦所集,死此生彼,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0:0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0:04
(3)

辟支佛是证得什么,才解脱生死呢?是四圣谛。

四圣谛又是如何证得的?
顺逆观察 十二缘起。诸佛成无上正觉之路:

《长阿含 。大本缘经》


   (毗婆尸菩萨)复作是念:‘众生可愍,常处暗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众苦所集,死此生彼,从彼生此。缘此苦阴,流转无穷,我当何时晓了苦阴,灭生、老、死?’
        “复作是念:‘生死何从?何缘而有?’即以智慧观察所由,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缘;有从取起,取是有缘;取从爱起,爱是取缘;爱从受起,受是爱缘;受从触起,触是受缘;触从六入起,六入是触缘;六入从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缘;名色从识起,识是名色缘;识从行起,行是识缘;行从痴起,痴是行缘。是为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此苦盛阴,缘生而有,是为苦集。菩萨思惟:‘苦集阴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
        “于时,菩萨复自思惟:‘何等无故老死无?何等灭故老死灭?’即以智慧观察所由,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取无故有无,取灭故有灭;爱无故取无,爱灭故取灭;受无故爱无,受灭故爱灭;触无故受无,触灭故受灭;六入无故触无,六入灭故触灭;名色无故六入无,名色灭故六入灭;识无故名色无,识灭故名色灭;行无故识无,行灭故识灭;痴无故行无,痴灭故行灭。是为痴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菩萨思惟:‘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实见已,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时颂曰:      
  “此言众中说,汝等当善听,
         过去菩萨观,本所未闻法。
         老死从何缘?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观已,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缘?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知生从有起。
         取彼取彼已,展转更增有,
         是故如来说,取是有因缘。
         如众秽恶聚,风吹恶流演,
         如是取相因,因爱而广普。
         爱由于受生,起苦罗网本,
         以染著因缘,苦乐共相应。
         受本由何缘?因何而有受?
         如是思惟已,知受由触生。
         触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触?
         如是思惟已,触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缘?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缘?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名色从识生。
         识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识?
         如是思惟已,知识从行生。
         行本由何缘?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知行从痴生。
         如是因缘者,名为实义因,
         智慧方便观,能见因缘根。
         苦非贤圣造,亦非无缘有,
         是故变易苦,智者所断除。
         若无明灭尽,是时则无行;
         若无有行者,则亦无有识;
         若识永灭者,亦无有名色;
         名色既已灭,即无有诸入;
         若诸入永灭,则亦无有触;
         若触永灭者,则亦无有受;
         若受永灭者,则亦无有爱;
         若爱永灭者,则亦无有取;
         若取永灭者,则亦无有有;
         若有永灭者,则亦无有生;
         若生永灭者,无老病苦阴;
         一切都永尽,智者之所说。
         十二缘甚深,难见难识知,
         唯佛能善觉,因是有是无。
         若能自观察,则无有诸入,
         深见因缘者,更不外求师。
         能于阴、界、入,离欲无染者,
         堪受一切施,净报施者恩。
         若得四辩才,获得决定证,
         能解众结缚,断除无放逸。
         色受想行识,犹如朽故车,
         能谛观此法,则成等正觉。
         如鸟游虚空,东西随风游,
         菩萨断众结,如风靡轻衣。
         毗婆尸闲静,观察于诸法,
         老死何缘有?从何而得灭?
         彼作是观已,生清净智慧,
         知老死由生,生灭老死灭。

点评

如果辟支佛遇到如来出世,就会提前入灭、 经文 : “尔时此山中有此五百辟支佛。居此仙人山中。如来在兜术天上欲来生时。净居天子自来在此相告。普敕世间。当净佛土。却后二岁。如来当出现于世。是诸辟支佛闻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0:4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0:09
四圣谛又是如何证得的?
顺逆观察 十二缘起。诸佛成无上正觉之路:

如果辟支佛遇到如来出世,就会提前入灭、

经文 :
尔时此山中有此五百辟支佛。居此仙人山中。如来在兜术天上欲来生时。净居天子自来在此相告。普敕世间。当净佛土。却后二岁。如来当出现于世。是诸辟支佛闻天人语已。皆腾在虚空……诸辟支佛即于空中烧身取般涅盘。所以然者。世无二佛之号。故取灭度耳。一商客中终无二导师。一国之中亦无二王。一佛境界无二尊号。
(《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力品第三十八之二》》)

点评

来看看你以前发的帖子的原文吧。 实修一级积分988听众15收听1 [*]收听TA [*]发消息 [/td][/tr] [/table] [/td][/tr] [/table] 请问你: 1、你所举的这段经文,说的是【此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8 16:00
律中说得更明白:《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1, 卷4 时菩萨须袈裟。于无比城中有一居士。财宝富盛仓库盈溢多诸眷属。如薜室罗末拏天王。时彼居士。于其同类种族中取女为妻。既得为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0:4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0:45
如果辟支佛遇到如来出世,就会提前入灭、

经文 :

律中说得更明白: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1,    卷4
     时菩萨须袈裟。于无比城中有一居士。财宝富盛仓库盈溢多诸眷属。如薜室罗末拏天王。时彼居士。于其同类种族中取女为妻。既得为妇共相娱乐。俗礼和合因生一子。如是乃至生于十子。皆悉出家证辟支佛道。尔时其母。与此十子疏布衣服。时彼十子共白母曰。我今便入涅槃不须此物。尔时十辟支佛白母言。净饭王子释迦牟尼。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母将此衣服可施与彼。必当获得无量果报。作是语已。即于宫中现十八变,火化而灭,入无余涅槃。
              2,  卷九
        城中有一摩纳婆。名曰端正。。。。 重前启曰。王若许者我欲出家。愿王放许。王曰。先共立契我当放去。若出家后有所证悟。复来报者我当听去。彼白王言。不敢违王命。遂便辞拜往静林中。无亲教师,及轨范者。便自策励,证独觉菩提。
              3,   卷十
     于时世尊告诸苾刍。汝等应知。提婆达多善根已续。于一大劫生于无隙大地狱中。其罪毕已后得人身。展转修习。终得证悟钵剌底迦佛陀(辟支佛)。名为具骨。(此事又见《增一阿含》)
               4,    卷十二
    佛告诸苾刍。若佛如来未出世时。当有辟支佛出现于世,利益苍生。
    因行而过。彼贫人见威仪庠序。便自念云。由我先世,不知戒施,不能供养此人。致令此身贫穷孤露。若彼德人受我施者。我当施与。时辟支佛观知其念。为利益故。持钵向前,乞其饼食。
              5,  卷十三  
     1,乃往古昔。于一边国。名鸡罗吒。有王治化。当时无佛。唯有独觉出现世间。时有独觉圣者。为乞食故。至此城中诣国王宅。王见生嗔。便以弹丸打其脊背。时彼尊者降自贡高。知彼非器舍之而去。诸苾刍。昔时王者。即欢喜是。。。。
      2,世间常法。若佛不出于世。当有辟支佛现教化。时有一辟支佛巡门乞食。至长者家入其门内。长者见彼威仪端正言辞柔软。心生欢喜。便将新粳米饭及炙雉二头并苷蔗一枚。以施独觉。
     3,时日曜太子。既至山中,系念思惟。证独觉果。。。。。尔时佛告诸苾刍曰。时辟支弟。今阿难陀是。缘过去世供养辟支迦。当发愿言。未来世中与佛作弟。亲承供养,多闻总持。所以今时,为我昆季,聪明第一。
              6, 卷十八  
      佛告诸苾刍。汝等谛听。乃往昔时,无佛出世。只有辟支佛。时时怜念贫乏。自资少于卧具饮食。时世唯有辟支佛。此时辟支佛游行。往至波罗痆斯城。居至一陶家轮舍所。亦有自余商人等。同共止息。

================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律》中,把佛及弟子们的事与前生因果相连,这样,提及辟支佛的地方还有很多,均是在无佛之世。
一方面,可以为证,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文章的搜索量。

点评

论中,如何解释什么是辟支佛? 一,《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二》诸佛独觉,出现世间。为劫增时,为劫减位。 颂曰。   减八万至百  诸佛现世间   独觉增减时  麟角喻百劫   论曰。从此洲人寿八万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0:5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0:48
律中说得更明白:《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1,    卷4
     时菩萨须袈裟。于无 ...

论中,如何解释什么是辟支佛?

一,《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二》
诸佛独觉,出现世间。为劫增时,为劫减位。
颂曰。
  减八万至百  诸佛现世间
  独觉增减时  麟角喻百劫
  论曰。从此洲人寿八万岁。渐减乃至寿极百年。于此中间诸佛出现。
    何缘增位无佛出耶。有情乐增难教厌故。何缘减百无佛出耶。五浊极增难可化故。
    言五浊者。一寿浊。二劫浊。三烦恼浊。四见浊。五有情浊。劫减将末。寿等鄙下如滓秽故。说名为浊。由前二浊。如其次第。寿命资具极被衰损。由次二浊。善品衰损。以耽欲乐自苦行故。或损在家出家善故。由后一浊衰损自身。谓坏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无病故。

    独觉出现,通劫增减。然诸独觉有二种殊。一者部行。二麟角喻。
     部行独觉,先是声闻,得胜果时,转名独胜。
    有余说。彼先是异生。曾修声闻顺决择分。今自证道得独胜名。
    由本事中说。一山处总有五百苦行外仙。有一猕猴曾与独觉相近而住。见彼威仪。展转游行至外仙所。现先所见独觉威仪。诸仙睹之咸生敬慕。须臾皆证独觉菩提。若先是圣人不应修苦行。
    麟角喻者。谓必独居。二独觉中麟角喻者。要百大劫修菩提资粮。然后方成麟角喻独觉。


     言独觉者。谓现身中,离禀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调,不调他故。

    何缘独觉言不调他。非彼无能演说正法。以彼亦得无碍解故。又能忆念过去所闻诸佛所宣圣教理故。又不可说彼无慈悲。为摄有情现神通故。又不可说无受法机。尔时有情,亦有能起世间离欲对治道故。
    虽有此理。由彼宿习,少欣乐胜解,无说希望故。又知有情,难受深法。以顺流既久,难令逆流故。又避摄众故。不为他宣说正法。怖諠杂故。

点评

这是无佛法之世证得,才叫独 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0: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0:55
论中,如何解释什么是辟支佛?

一,《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二》诸佛独觉,出现世间。为劫增时,为劫减 ...

这是无佛法之世证得,才叫独 觉。

点评

2,《大智度论》卷十八: 问曰: 若辟支佛道亦如是者,云何分别声闻、辟支佛? 答曰: 道虽一种,而用智有异。若诸佛不出、佛法已灭,是人先世因缘故,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0:5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0:56
这是无佛法之世证得,才叫独 觉。

2,《大智度论》卷十八:
     问曰:
    辟支佛道亦如是者,云何分别声闻、辟支佛  
     答曰:
   道虽一种,而用智有异。若诸佛不出、佛法已灭,是人先世因缘故,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
    如一国王,出在园中游戏。清朝见林树华果蔚茂,什可爱乐。王食已而卧,王诸夫人婇女皆共取华,毁折林树。王觉已,见林毁坏,而自觉悟:一切世间无常变坏,皆亦如是。思惟是已,无漏道心生,断诸结使,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即飞到闲静林间。如是等因缘,先世福德、愿行、果报,今世见少因缘,成辟支佛道,如是为异。
   复次,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因缘觉如上说。

    独觉者,是人今世成道,自觉不从他闻,是名独觉辟支迦佛。
    独觉辟支迦佛有二种:
    一、本是学人,在人中生;是时无佛,佛法灭。是须陀洹已满七生,不应第八生,自得成道。是人不名佛,不名阿罗汉,名为小辟支迦佛,与阿罗汉无异;或有不如舍利弗等大阿罗汉者。
    辟支佛,亦于一百劫中作功德,增长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二十九相,乃至一相。于九种阿罗汉中,智慧利胜,于诸深法中总相、别相能入;久修习定,常乐独处。如是相,名为大辟支迦佛,以是为异。

点评

这也在说:无佛之世,才有独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1:0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0:59
2,《大智度论》卷十八:
     问曰:
    若辟支佛道亦如是者,云何分别声闻、辟支佛?  

这也在说:无佛之世,才有独觉。

点评

3,《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云何独觉地? 当知此地,有五种相:一者种姓。二者道,三者习。四者住。五者行。 云何独觉种姓? 谓由三相,应正了知。 一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尘种姓。由此因缘于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1:0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1:00
这也在说:无佛之世,才有独觉。

3,《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云何独觉地?
当知此地,有五种相:一者种姓。二者道,三者习。四者住。五者行。
云何独觉种姓?
谓由三相,应正了知。
一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尘种姓。由此因缘于愦闹处心不爱乐。于寂静处深心爱乐。
二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薄悲种姓。由是因缘于说正法利有情事心不爱乐。于少思务寂静住中深心爱乐。
三者本性独觉先未证得彼菩提时有中根种姓。是慢行类。由是因缘深心希愿无师无敌而证菩提。

云何独觉道?
谓由三相应正了知。
谓有一类安住独觉种姓。经于百劫值佛出世。亲近承事成熟相续。专心求证独觉菩提。于蕴善巧于处善巧。于界善巧于缘起善巧。于处非处善巧于谛善巧。勤修学故。于当来世速能证得独觉菩提。如是名为初独觉道。
复有一类。值佛出世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于先所未起顺决择分善根引发令起。谓暖顶忍而无力能即于此生证法现观得沙门果。复修蕴善巧修处善巧。修界善巧修缘起善巧。修处非处善巧修谛善巧故。于当来世能证法现观得沙门果。是名第二独觉道。
复有一类。值佛出世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证法现观得沙门果。而无力能于一切种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阿罗汉果。复修蕴善巧修处善巧。修界善巧修缘起善巧。修处非处善巧修谛善巧故。依出世道于当来世。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阿罗汉果。是名第三独觉道。

云何独觉习?
谓有一类依初独觉道。满足百劫修集资粮。过百劫已,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永断一切烦恼成阿罗汉。
复有一类或依第二或依第三独觉道。由彼因缘,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或证法现观乃至得阿罗汉果。或得沙门果。至极究竟毕竟离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证得最上阿罗汉果。
当知此中由初习故成独觉者名麟角喻。
由第二第三习故成独胜者名部行喻。

云何独觉住?
谓初所习鳞角喻独觉。乐处孤林乐独居住。乐甚深胜解。乐观察甚深缘起道理。乐安住最极空无愿无相作意。
若第二第三所习部行喻独胜。不必一向乐处孤林乐独居住。亦乐部众共相杂住。所余住相如麟角喻。

云何独觉行?
谓一切独觉,随依彼彼村邑,聚落而住。善护其身,善守诸根,善住正念。随入彼彼村邑聚落,或为乞食。或济度他下劣愚昧,以身济度。不以语言。
何以故?唯现身相为彼说法不发言故,示现种种神通境界。乃至为令心诽谤者生归向故。又彼一切应知本来一向趣寂。


点评

这里,也说无佛之世,才能有独 觉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21:0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2-16 21:02
3,《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云何独觉地?
当知此地,有五种相:一者种姓。二者道,三者习。四者住 ...

这里,也说无佛之世,才能有独 觉佛。
发表于 2018-12-1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摩诃萨。临命终时。于右掌中出大光明。名净境界。悉能严净三千大千世界。此世界中若有无漏诸辟支佛。觉斯光者即舍寿命。若不觉者。光明力故。徙置他方余世界中。一切诸魔及众外道。有见众生悉皆徙置他方世界。除如来住持所化众生。是为第三所示现事。--<六十华严>


1。山兄所说辟支佛不能和如来同处一个世界教化众生,这个论点成立。

2。但不能说,如来住世,没有辟支佛。

点评

愿兄不也证明: 若佛将出世(一生补处菩萨欲从兜率天下),必先净国土,令此地无辟支佛。 原来的辟支佛,则 1,入无余涅槃。 2,去他方无佛国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7 08:53
: () 1 2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7 08:5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08: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12-17 07:25
г硣硣 ...

:

()

1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08: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7 07:25
菩萨摩诃萨。临命终时。于右掌中出大光明。名净境界。悉能严净三千大千世界。此世界中若有无漏诸辟支佛。觉 ...

愿兄不也证明:

若佛将出世(一生补处菩萨欲从兜率天下),必先净国土,令此地无辟支佛。

原来的辟支佛,则
1,入无余涅槃。
2,去他方无佛国土。

点评

是的。不在此佛土教化,不等于不存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7 08: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