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5|回复: 2

[祖师大德] 祖师禅---上 三元宗超尘老人开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说到禅,这个名字是人们所熟知的,也是人们没有完全理解了的。什么是禅?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探讨,更值得人们深究明了。禅的内容里面有坐禅、禅定、禅思、禅观、禅力、禅念等诸多分类,各有含义。比如坐禅是学佛打坐的名称、禅定是打坐内在静止的名称、禅思是在禅坐中的解疑名称、禅观是在修为中对自己内心观照的名称、禅力是对修为禅定进行衡量的名称、禅念是在打坐修为中使用法度的名称。根据修为,各自有自己的理解,其中多有不同也是大同小异的。在这里我们提及的禅,与上述的名称没有关系。我们要说的,是佛心禅和佛教禅。
一,什么是祖师
在佛教的禅而言有两种,就是佛心禅和佛教禅。佛心禅既是祖师禅,佛教禅就是如来禅,下面我们就称之为祖师禅和如来禅。
自从释迦牟尼佛开启古往今来无有之大智慧,就有了无上佛法。以后就有了佛教,也有了佛教的僧侣生活,以及十二部经流传后人。在这里,人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既然有佛教了那么教主是谁呢?对于最开始的教主,所有学佛的人都没有异议,都认同释迦牟尼佛。在释迦牟尼佛之后呢?佛教徒们开始不提教主,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要提高他们自己的地位,恐怕受到压制。不言而寓,这些人学的是方便法门,不是教主所持行的佛法。
作为佛教徒,可以忽略教主的存在和传承。但是,真正的修为人不可以忽略,因为教主所持行的佛法是修为人应该学习、研习的佛法,也就是祖师禅。从释迦牟尼佛开始,拈花一笑把衣钵传给了大迦叶尊者,也开始了祖师禅的传承。在这方面有文字记载是一传摩诃迦叶祖师;二传阿难陀祖师;三传商那和修祖师;四传优婆鞠多祖师;五传提多迦祖师;六传弥遮迦祖师;七传婆须蜜祖师;八传佛陀难提祖师;九传伏驮蜜多祖师;十传波栗湿缚祖师;十一传富那夜奢祖师;十二传马鸣大士祖师;十三传迦毗摩罗祖师;十四传龙树大士祖师;十五传迦那提婆祖师;十六传罗侯罗多祖师;十七传僧迦难提祖师;十八迦耶舍多祖师;十九传鸠摩罗多祖师;二十传奢夜多祖师;二十一传婆修盘头祖师;二十二传摩孥罗祖师;二十三传鹤勒那祖师;二十四传狮子尊者祖师;二十五传婆舍斯多祖师;二十六传不如蜜多祖师;二十七传般若多罗祖师;二十八传菩提达摩祖师。至此,就是佛教在西方的二十八代祖师,主传佛教的核心教义。从达摩祖师开始,在中国传承,形成了佛学史上威名赫赫的中华六祖。
中华六祖是从菩提达摩开始的,达摩的禅法,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师,自达摩二传给慧可祖师,三传给僧璨祖师,四传就是道信祖师,五传是弘忍祖师,六传慧能祖师是每个学佛者都知晓的。这样衣钵相传六代,是一脉相承的。到六传慧能祖师的时候,佛教面临了一个特殊的时期,祖师衣钵不再后传。但是,佛法的最上乘心法仍然传播。它的形式就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一超直入的。这种最上乘的禅法,在慧能祖师以前是在历代祖师手中传承;在慧能祖师以后仍然是在宗派祖师手中传承,我们称之为祖师禅
二、祖师禅中的般若作用
可以说祖师禅不属于宗教,是超宗教的修为;如来禅是属于宗教的,佛学的核心。自古相传如来禅是循序渐进的,祖师禅则是一超直入的。循序渐进的进至何处呢?是进至般若。一超直入的入至何处呢?是入至般若。这两个途径虽然同是证入般若,但方法却完全不同。现在所流传的禅宗就是不藉言教,可以直入般若的。
佛法的根本在般若,般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智慧,也是成就佛法的有力保证。佛教各宗各派,无论教义、修持都离不开般若。祖师禅不但也不例外,更是处处体现着般若智慧,是以般若智慧为主流的修为方法。若从达摩祖师而上,推求其授受由来,则在印土凡有二十八传。最初的一传,就是继承佛祖衣钵的大迦叶。在释迦牟尼佛拈花的时候,大迦叶尊者的会心一笑,可知达摩祖师传的实在是佛陀的心印。
祖师禅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离言绝思,是般若的最高境界。所以在五祖的时候劝人读《金刚般若》,这样才有六祖闻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而大悟。因为佛的心印就是般若,更无别法;祖师禅所以能超出传统的禅法,也就是般若的作用,更无别法。
祖师禅的秘义,是依着般若;祖师禅的行证,也是依着般若,所以说可以顿悟成佛,一超直入。至于修行方法,或看话头,或专默照,但令疑情真切,却不许于文字言说上求,不许于见闻觉知上求,乃至不许于心缘知解上求。若果工夫精纯,疑情不断,一旦磕着撞着地发出一声响,犹如打破漆桶,心花发明。由是而破初参,由是而透重关,由是而透末后一关,一经彻悟,天下太平。这种修法,是使人契合般若的实相,以求证入实相般若,这就是深解般若理趣的参禅。
由于祖师禅是直实证相般若,所以在禅门这条修行的途径上,本来秘密处就不可以言说表示。正所谓不许开口,开口便错,不许动念,动念即乖。因为一切的言语思念,都不能离诸吾人的情见。实相的理体,是超出情见以外的,人们的言语思念不能表显实相上的行证,而与般若实相有格格不入之势。因此禅门历来祖师度人的教法,便是实修实证,不立文字,也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
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又谓言虑泯绝,不立阶位。这样的修行,乃是一超直入,而不经一切行为的。历来大德在分别教的时候,称此宗为顿教。意思是因为此法的修行顿捷,而直接显示诸法实相的缘故。在佛教各宗里面,唯三论宗与禅宗,独标真谛,直显般若的理体。这两宗之内,三论宗的教法,尚可藉诸经论说示,而禅宗的行证,则必须于实际上体会,所以三论宗又称为观照般若之教,禅宗又称为实相般若之教。
祖师禅重在实证,但是对于一切经教,未尝背道而驰,如先德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还同魔说’。又如圭峰禅师说:‘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祖相承,根本是佛亲咐。菩萨造论,始末惟弘佛经。’后来不善学者,只讲顿悟,不讲渐修,经也不看,定也不修,私心自用,自说开悟,甚至打着禅的旗号来反对经教,抹煞一切,如此传承,佛教岂有不衰之理。究其根源,从法义上说,就是把北宗神秀的‘时时勤拂拭’的法门丢了,而只讲‘本来无一物’。试问没有‘时时勤拂拭’,哪来‘何处惹尘埃’呢?
自古以来一切祖师大德,都是相机施治,以便方便接引的。到唐朝的时候,分出渐修、顿悟二门。北宗的神秀所持方法循序渐进,被称为渐修之法门;南宗慧能所持方法主一超直入,被称为顿悟之法门。修祖师禅者,在具备上善根器,也要要调息、调身、调心,先修一段如来禅。参禅中必用坐禅,先息心凝思,然后才能以心观心,此亦即先要渐修,而后方能顿悟之。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住嵩山少林寺时,面壁凝坐,终日默然,如是九年,可见禅宗对坐禅之重视。
三、祖师禅的性质
禅定修法,总不外息法、色法、心法三门。如来禅从安般(数出入息以镇心之观法)入手,都摄六根,较侧重于息法,其目的在破惑证真。祖师禅以观心为本体,较侧重于心法,其目的在明心见性。秘密禅以六大四曼三密为体相用,较侧重于色法,其目的在即身成佛。故如来禅为三学六度之禅,祖师禅为明心见性之禅,也是所说的秘密禅实为即身成佛之禅。人体有三大要素构成,法门有三大体系分别,禅定亦因三大法系展开。
佛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学,是学佛唯一途径。大乘菩萨六度,由三学开出。三学六度莫不是释尊所说正法之如来禅,小乘俱舍、成实二宗,大乘法相、三论、天台、华严诸宗,虽然观法各自不同,也莫不以如来禅定为体。所以此三学六度之禅定,实际是遍及于大小乘诸宗,而为诸宗禅定之共体,而唯禅宗独自不然。禅宗由达摩祖师东来而开,但禅宗所名之禅,非三学六度之禅,即非如来禅,而是明心见性之禅,即教外别传之祖师禅。如来禅是渐修法门,必须循序渐进,祖师禅是顿悟法门,却能一超直入。如来禅是对治烦恼,断惑证真;祖师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是,祖师禅不是轻易得来的,是秘密相传的,分别掌握在那些祖师手中。从这一点上看,没有真正的师承,是得不到如许禅法的,哪怕是如来禅也一样。
别种禅之修法,不是观色,便是观息,不是观息,便是观心。而祖师禅之修法,却只在观心本身上做功夫。持一极明朗极猛利之‘观心’,却并不观色,也不观息,也不观心,乃至一切不观,从一切不观之中,却要使出‘观心’,仍极明朗仍极猛利,功夫到了,如桶脱底,自然大彻大悟。此种‘观而不观’、‘不观而观’之境界,纵无可名之,便强名之曰‘疑情’。别种禅是从‘观’上以求明朗猛利而成正遍智,祖师禅是从‘观而不观’、‘不观而观’上以求观心明朗猛利而成正遍智。别种禅是从‘用’上用功,祖师禅是从‘体’上用功。因此,别种禅所得之智是转识而成,祖师禅所得之智是即心而成。故祖师禅有别于如来禅,因法系不同而于如来禅外独立成为祖师禅系。
禅宗所修的禅,便是祖师禅。此宗在一切经教以外,别树一帜,不藉文字的方便以显说一切的教法,而用实修实证的方法以趣入实相的理体,所以此宗称为教外别传的一宗。此宗直指心性,不立文字,与其它各宗的教法蹊径,迥然不同,因之此宗别于教下各宗,而独称为宗下。又此宗与各宗修行的方法,虽有差别,而所趣求的究竟,则皆不外乎诸法实相,而同契于大乘的一实相印,亦即般若。此宗不依经教,从上以来的祖师,亦未尝以文字教人,因为此宗所修行的,就只是禅,所以被称为禅宗。
本来诸法的实相,非空非有,非色非心,顿绝百非,横超四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所以若用言语文字,以显示实相的理体,实在是格格不入。大乘各宗的一切方教,无非为对治妄而说,使一切迷去妄除,然后真理显现。但是这只是一种间接的趣入实相的方便,非若禅宗不假言虑,一超顿入,当体透露,而直趣于诸法的实相,这便是禅宗独特之处。禅宗不立文字,直指心源,顿同佛体,言虑无寄,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若非已于实相有所证悟,便于此宗的真相不能明了。又虽或证入于诸法的实相,而此实相无相,离言绝虑,尤不能假诸言说文字,开示众生,所以此宗自从达摩西来以至历代诸祖,皆未以经论言教为正宗的教法,惟有以心传心,实修实证。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祖师禅的传授
祖师禅是超出佛教体系之外的,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真正禅法。不似一般的禅法,比较容易得到,即使得不到也可以在经文的启迪下有所得。不过,有所得不等于是可以成就,也不等于是得到了真正的佛法。佛法不轻传,佛法不轻得,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可以说,如果没有真正的传授,是不可能在佛学修为上有成绩的。
在佛法学习和修为过程中,有一个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九段。第一段的时候,是感觉红尘中的苦,不应该沉迷在里面,想寻找一条可以自救的路径。这条路径不仅是超越现有生活的另外一种方式,还可以使自己解除苦恼,获得自在和快乐。第二阶段的时候,时开始接触佛教,认识佛教。通过佛教的书籍、法事等内容,自己的身心得到了调解,精神上得到了解脱。甚或有的人心灵上受到了感应,或者欣喜之极,或者悲从中来。这样,就产生一种动力,想进一步的了解佛学修为。第三阶段的时候,就是已经充分的了解佛法,甚至说是充分的理解了佛法,明白的认识到这个佛法可以学习和修为。这样开始皈依在佛弟子门下,初步的称之为入教。同时可以受戒,如五戒、八戒、十戒等,最常见的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第四段的时候,是在皈依之后更加了解佛学修为了,充分的熟悉和操行佛教仪轨后,知道自己还不是一个修为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宗派归宗。归宗比入教更深入一步,可以得到修为的方法,还不能得到真正的法诀。第五个阶段的时候,要在第四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在佛学修为的宗派中经受住了考验,培养出了真正的修为素质,就可以拜师了。这个时候也叫做入门。但凡已经有了宗门的人,就会得到真正的修为心法,开始真正的佛学修为。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因缘不重的人,必须通过这些过程,一步步走来最终得到修为的方法。如果因缘巧合人,可以免除许多不必要的程序和过程,直接人门得法。到第六阶段的时候,就是已经开始了真正法诀的修为。由于自己的方法得当,可以从经书里面有所醒悟,见到文字以外的禅学秘理。这个时候,学习修为佛法的人会感觉到日新月异,每每都有不同,处处可以得见佛理。第七个阶段的时候,通过学习和修为佛法,自心中已经得到洗涤,思想意识和心理逐渐清静下来,从而出现了平常人所没有的定机。这个定,就是自心不动,减少了繁复的思绪、六欲的纷争和不尽的尘劳妄念。第八个阶段,是定后有内在的智慧产生,不断丰富你的学知和修为。许多事物恍然明白原来如此,居然还有这样的意思在内。这时候要充分的利用这种内生的智慧,否则过后难逢,灵机失去不再来。第九个阶段的时候,是由于时时的智慧内生,逐渐连续起来,形成大的变化。一朝醒来天高地阔,这时候就有了你自己的新天地了。
发表于 2016-11-17 19: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我的看法,祖师禅其实就是四念处中的法念处。念佛、念经、念咒都属于四念处中的法念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