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有礼缺貌

圆瑛大师《楞严经讲义》第三大科:“妙禅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以心境皆属行阴,皆有生灭;然生灭正是无常,而彼但见劫内,生灭灭生,咸皆循环,相续不断,不曾散失。遂计心境二性,以为遍常,不计劫外无因,以为断灭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六根之中,所具之六识,并及末那之七识,恒审思量故,执受之八识,执持根身、器界、种子故。

此由行人,乘己见解,穷心八识意七识识第六识中,根本元由,生起之处。殊不知是乃行阴,相续之由,而反妄计识性恒常之故

依此修习,能观八万劫中,一切众生,死此生彼,展转循环,不曾散失。遂谓从本以来,周遍常住;即以穷此循环不失之性,计以为周遍常住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人计想尽为常,以其既尽想阴根元,谓根本想阴,即第八识中动相。

今想破动相已尽,露出行阴,生灭根元。
生理:即生灭根元,犹如野马,熠熠清扰,非是无流,彼谬谓更无流止,运转施为,意以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一种不生灭。

殊不知行阴,正是第七种子,微细流注,实非真不生灭;不过因心路筹度,计为周遍常住。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由此之故,非是遍常,妄计遍常
亡正遍知者: 不达行阴迁流,则亡正知;
                      不悟万法生灭,则亡遍知。
堕落外道,执此为常;不知别有真常,菩提正觉之性

是则名为第二常见外道,立圆常论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外道:

1、计心、境二性,以为遍常;(海仁法师解释为生类常,更易理解)
2、计四大(地水火风)本来常住(计众生之体为四大,体常)
3、计识性恒常(计意识心恒常)
4、计行阴成不生灭!(计行阴为常)

括号里是海仁法师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阴第三种外道:

第二种外道,于“圆常起计度”
第三种外道,于“自、他”起计度,起四种颠倒邪见!每种颠倒各起一分常、一分无常义:

1、于我计常,于他计无常:
      以第八识中,所含第七识种子为“神我”;神我为常,众生为无常;
2、于国土计一半常、一半无常;
      处于坏劫、空劫之国土,名无常
      处于住劫、成劫之国土,名究竟常;
    《指掌疏》云:要知界性无二,成坏随缘,若因有坏,而执无常,则菩萨灰严土之心;若
     因不坏,而执真常,则凡夫增恋世之志。邪见误人,不可不知
3、于心计常,身计无常;
      行阴迁流,也是无常而计常;
4、于色、受、想计无常,于行阴计常;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由此计度,自他依正,及阴等。各执不同,总不出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以此双计,故成颠倒。所以堕落外道,如僧佉论师等。

《智论》云
诸法不应执常。常即无罪无福,无所伤杀,亦无施命,无缚无解,则无涅槃;
若执无常,即是断灭,亦无罪福,亦无增损功业,因缘果报亦失;

是皆足以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阴第四种外道:
于分位中,计有边无边;


分位有四:

谓三际分位,见闻分位,彼我分位,生灭分位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

于三世分位,妄计有边无边

生元即行阴,因行阴为十二类生之根元故,行阴生灭迁流不息,

若计过去,过去已不可得,若计未来,未来未至,亦不可见,故名之为有边
若计现在,行阴生灭,相续不断,目前可见,无穷无尽,名为无边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

于见闻分位,妄计有边无边

是人为智力所限,但知八万劫内事,八万劫以前之事,则无见闻。
今于无见闻处,名为无边,
于八万劫内,见有众生之处,名为有边。

此中有无二边,与前第一种不同。前以无限际为无边,以有限际为有边,今是以有见闻故为有之一边,

以无见闻故,为无之一边。仅凭个人能见闻否,以定众生之有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种

于自他分位,妄计有边无边。

既能遍知八万劫中,小千界内,三世迁流,遂计我能遍知。于诸法中,得无边之性
而彼一切众生,皆现于我之知见中。因彼等众生,未得无边心,所见有限,但名有边之性

海公谓‘我曾不知彼之知性’是倒置,应云:‘彼不曾知,我之知性’意谓我能遍知彼等众生,而彼众生,不能遍知于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种

于行阴生灭分位,妄计有边无边

是人于定中,见行阴灭相,及出定后,又见行阴生住二相。因此以其在定非定中所见,便用妄想,心路筹度,谓一切众生,一身之中,咸有一半生、一半灭;正报如此,依报亦然。故世界中,一切所有,皆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由此妄心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成其伴侣,以其边则非中,故迷惑中道,菩提正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阴第五种外道:

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1、四矫论中之第一种,于行阴生灭相,分别而成八种邪见
     行阴为一切变化之根元;故观变化元,即观行阴,
      1、此人观行阴迁流不住之异相时,名之为变;
      2、见行阴生生灭灭,相续不断,便妄计为恒;
      3、见八万劫内,有能见之众生,及所见之世界,便执为生;
      4、于八万劫外,不见有能见之众生,及所见之世界,即名为灭。
     相续之因,谓前行阴已灭,后行阴未起,中间必有相续之因,此即第八阿赖耶识,去后来
     先作主翁,舍生趣生之间,另有中阴身。
      5、行者不知,但见其性不断之处,名之为增;
      6、行阴正在生灭相续中,中间所离之处,名之为减;
      7、又于行阴生住二相中,见诸众生,各各生处妄计为有;
      8、行相生住异灭,各各灭时,妄计为无。

       以上变恒,生灭、增减、有无之计执,虽以行阴之生住异灭而观,但行者用心不正,致
       有前后差别之见。

        设或有来求法之人,问其有关修证之义,皆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亦变亦恒。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来,问法之人,遗失章句,以其所答模陵两可之间,无以受持,故曰遗失章句义理。

补充内容 (2016-12-1 11:27):
如上八种,虽则以行阴之理,统而观之,而行人用心,差别而见,前后不一,无有正知正见。有求法人来问修证之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盖亦者,两可之词,显其不堕偏执。殊不知,中无主宰,于一切时,皆乱其语。正堕矫乱论议,文少亦变亦恒一对。令彼前人,遗失章句者:指前来问话之人;答者既两可莫决,而听者自然遗失章句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四种矫论中之二

于行阴生住二相,妄计一切都无。

互互无处,即行阴生住二相灭时,是人谛观第七识心,生住已灭,一切都无。既无所见,亦无所证。遂以为悟得一切法皆无之理,妄计为无

有人问法,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四种矫论之三,于行阴生灭相,而妄计一切有

因是人谛观其第七末那识心,于行阴四相中之生相有所见,因有所见,亦有所证得,以为悟一切皆有。故有人来问,唯答一字,唯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此中答是,而非答有,其意以为自己所见,既遍一切法,一切法无不皆有。则前人有所答莫不皆是,故作是答。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此四种矫论之四,于行阴生灭相而妄计亦有亦无

有无俱见:有谓生相,无是灭相,谓其既见行阴之生相,亦见行阴之灭相,以其所观之境,既已开枝,能观之心,亦复昏乱。

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以其见生相必归于灭故。
                           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以其灭相不一定更生故。
                 执拗违理,言无一定,一切时处,言皆两可,故曰一切矫乱。
                 若有人诘询其详,则谓彼境界,高深莫测,非人所能知,无容再问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镜疏》云:

此中第一、第四,言皆两可,乱义为多,而终非顺理,亦兼于矫也。第二、第三,言惟一偏,矫义为多,而终非主正,同归于乱也。故总结云:一切矫乱,无容穷究诘问者也。

补充内容 (2016-12-1 11:28):
若有人诘询其详,则谓彼境界,高深莫测,非人所能知,无容再问。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虚无者:虚妄邪计,无有实义。堕落外道,迷惑菩提真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迷正知见,立邪知见,故曰四颠倒性。结名遍计虚论者:此人周遍计度,如执绳为蛇,皆至虚至妄之论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阴第六种外道:

于无尽流,起计度者!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于无尽流者:行阴相续无尽,迁流不息。
生计度者:即计此行阴,为诸动之元,将来能生诸动,遂计色、受、想三,即现前已灭,将来必生,故曰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正脉》云:真悟无生,了知初生即有灭,是知生尚空洞无相,何说死后,岂可妄计有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7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