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有礼缺貌

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念,念即始觉,佛即本觉,始本相合,始本不二,名为念佛。】

  「理念」,实在讲就是底下一条,四种念佛里面「实相念佛」,这是属於理念。「理念」,对凡夫初学的人来讲很困难,换句话说,我们还是从事念上下手。事念,念到一定的功夫,事念就变成理念了。到什么时候变成理念?我们从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得理一心以后,事跟理就圆融了。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所以从事念就变成理念。
这一开头就从理念,那是圆教初住以上的事情,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始本合不了。不晓得什么叫始觉,什么叫本觉,怎么合也合不上,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换句话说,圆教初住以上,四十二个位次的菩萨,他们念佛都是理念。十信位以下的,统统属於事念


补充内容 (2016-10-26 16:22):
理念,是明心才能做到的!
发表于 2016-10-27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有四。】

  这是四大类,念佛的方法很多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大类。第一:

  【实相,念自性佛。】

  这是念佛方法里面最高的,我们初学的人学不到的。旁边有个小注,「谛了自心真性」,「谛」是真实,「了」是明了,是真真实实明心见性。这是「念自性佛」,这是属於实相念佛。从第二种以下的,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为什么?「实相」,不用心意识,所以我们做不到。十六观以下是用心识意,那我们就都能做到。我们现在是心意识当家,真如本性不晓得在哪里,心意识当家,意识心来念佛


补充内容 (2016-10-27 09:49):
「谛了自心真性」,「谛」是真实,「了」是明了,是真真实实明心见性。这是「念自性佛」,这是属於实相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相,念自性佛。】

「谛了自心真性」,「谛」是真实,「了」是明了,是真真实实明心见性。这是「念自性佛」,这是属於实相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持名,一心执持名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这三句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相继就是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对我们开示非常详细明白。我们上一次讲的「上品上生章」,诸位要记住,不能忘记。大师苦口婆心的教我们要信佛语,佛的话(经上讲的话),特别是往生经,今天专讲往生的经,除三经之外,祖师大德们将《普贤行愿品》、《大势至圆通章》合称为五经。即使是等觉菩萨,甚至於是诸佛再来,他给我们说的与这个经上不一样的,我们都不要听。我们的信心要这样的清净、坚定,你才决定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念佛,名正定心,若他念者,即名邪思惟也。】

  古大德这几句话说得非常之好。我们要晓得,「一心念佛」就是修念佛三昧。念到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妄念不生,那你就证得念佛三昧,你就成功了。当然,念佛三昧这个境界有浅深不同,换句话说,这是因为你念佛三昧功夫不一样。不管功夫浅深,再浅显的功夫,你刚刚得念佛三昧,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自在了,只要一得三昧就自在了。这个自在就是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三昧,亦名一行三昧,亦名诸佛现前三昧,般若三昧,普等三昧。】

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多,也讲得很详细。六祖所传的禅,是顿悟的。禅宗里面所说的「禅」,不是六度里面的禅定,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而是六度里面的「般若波罗蜜」,是智慧。虽然说的是禅宗,实际上他修的是智慧,所以《坛经》一开端,六祖大师就教人「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指示出来,禅宗所修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个法门就叫做一行三昧。「一行」就是专注,一是专一。净宗这个法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从事念就能入理念,所以这个法门也是属於一行三昧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行三昧是顿教法门,是顿悟的
虽然能顿悟,悟后起修,不见得人人能够顿证。
念佛法门虽然比不上禅宗的顿悟,但是它在顿证上超过了禅宗
一个是在悟上超胜,一个是在证上超胜。
诸位一定要晓得,证比悟要紧!悟了不见得能证得,证得之后必定悟入。
古德曾经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就是这个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经》本来的经题,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本来经题是这个题目;
换句话说,一切诸佛都为众生讲这部经,其他的经一切诸佛不一定讲的。为什么?佛讲经说法是应机而说法的。你问佛:你要讲什么经?佛不知道。众生需要什么,他就讲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要问佛,佛的意思要为众生说什么经?
1、说实在话,就是讲《阿弥陀经》,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讲往生经,劝导一切众生往生西方净土,这是一切诸佛自己愿意讲的,
2、其他的经典是要契机才讲。你向佛求,请求、要求,他会跟你讲,你不求,他就不跟你讲。
3、《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没人求,佛自己说的,这叫往生经。为什么佛一定要讲这个经?不但释迦牟尼佛要讲这个经,一切诸佛在一切不同的世界,为一切众生都说这部经
4、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也明白这个事实,因为这个法门,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从等觉菩萨,像文殊、普贤、弥勒菩萨,像这些,下至地狱众生,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统统得度。不但统统得度,是平等得度,这个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善导大师才给我们说出一句真实话,他老人家讲「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来为什么出现在这个世间。他之所以出现在这个世间只为一桩事情,为我们宣说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世界。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是为这桩事情而来的,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其他许许多多经论?是佛给你说这个法门,你不相信,你不肯听,你不愿意学,那佛就给你讲其他的法门。你如果真正肯接受,能听,佛就不给你说其他法门,只给你说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的经文我们不谈,你看看菩萨他的条件是什么?
1、《金刚经》前半部讲「若菩萨」,这就是始教的菩萨,大乘始教的菩萨,「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菩萨。
2、你们看过哪个菩萨不离四相的?离了四相,这刚刚入门
3、《金刚经》后半部境界比前半部高,前半部是「离相」,后半部是「离见」,那个境界就高了
4、后半部讲「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见」是什么?见是意念(念头)。念头都没有了,
5、前半部是不著相,后半部是不起心、不动念。大乘始教,般若智慧才真正现前。
6、我们这一句佛号,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当下就契入这个境界,四相、四见都了不可得,我们从事念就入理念了。功夫纯熟,方法简单,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它也等於是始教。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法门就殊胜在此地,将阿弥陀佛无量劫所修的圆满功德,我们一念心就把它接受过来了。我们「念佛」的这个心,跟阿弥陀佛「念我」的这个心,这个观念诸位一定要知道、要建立。我念是念「我心中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念「佛心中的众生」。众生心跟佛心是一个心,一心无二心,所以立刻就将诸佛圆满功德,在一念心当中跟自己融成一片,这是「普等三昧」。由此可知,一句名号是圆圆满满具足五教,小、始、终、顿、圆。由此可知,念佛三昧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三昧,古称径路。】

  「径路」就是最近的一条道路。诸位想想看,聪明人都抄近路,都知道走近路,谁愿意迂回绕圈子?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就是「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持名一法,径而又径。】

  念佛,前面跟诸位说过,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有这四大类。这四大类当中,又以「持名念佛」是径路当中的径路。「持名」最容易、最殊胜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像」或者是「观想」,那很费劲,一定要把这个印象深深印在自己脑海里头。要怎么样才算成就?《十六观经》告诉我们,譬如你第一观观「日落悬鼓」,观黄昏太阳下山的时候,你看这个,你张开眼睛太阳在你面前;眼睛闭著,太阳还在面前,这才叫观成。我们观什么?看到太阳的时候,太阳在;闭眼睛就没有了,太阳一落下去也没有了。你就晓得观成功是多难!纵然观成功了,这叫著相。著相不究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相拿掉。观成不容易,将来你要拿掉也困难。你不能拿掉,你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你就不能提升你的品位。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要把这个虚妄相去掉。可见得那个很麻烦,成功麻烦,以后还是有麻烦,后遗症很严重。这一句名号就太容易了,因为名号我们都晓得是假名,改个名字,换个名字,这个觉得无所谓,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名号观成功之后,到西方极乐世界名号拿掉很容易,比去那个相要容易太多了。所以,这个法门是径路当中的径路

补充内容 (2016-10-27 10:04):
这一段开示还是很重要的!值得注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持名一法,径而又径。】

【易行疾至。】

【称其名号,本愿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方人心杂乱,必令专心一境,乃得往生。】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异。】

【初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

【生佛念同,双忆不离也。】

【如是一心念佛,心同佛也。】

【心同形亦同。】

【不唯此世,乃至生生世世,形影皆同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1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