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32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3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二集) 2012/5/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四十九页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由是可知发菩提心,持佛名号,虽兼修余法,亦得名为一向专念,亦得往生。但多门兼修,总未若一门深入。一心专至,称念弥陀,则易使熟处变生,生处变熟。盖爱染贪着,是众生之熟处。菩提正念,是众生之生处。生处转熟,方有可能于临终苦迫之际,提得起这一句佛号,感佛接引,而得往生也」。这一段话说得非常之好,无论从理、从事,幽溪大师跟我们表演的,他也属于一向专念。但是他一生喜欢拜忏,法华忏、大悲忏、光明忏、弥陀忏、楞严忏,都是他经常修行的。他的目标,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临命终之前,预知时至。所以说由此可知,发菩提心,持佛名号,像幽溪大师这样的人,虽然兼修余法,他修的法很多,也能够称为一向专念,他也得往生。这是说广义的一心专念。
但是后面念老在此地提醒我们,一心专至。前面还有一句,但多门兼修,总未若一门深入,这句话我们换两个字就更好懂,总不如一门深入。为什么?一门深入,他心专注。所以一心专至,称念弥陀,则容易使熟处变生,生处变熟,这两句话古来祖师大德们常说的。什么是众生熟处?很熟,不必要作意,随时你会想起来,那是什么?爱染贪着,这是众生的熟处。爱名爱利、贪财贪色,那是熟处,不必要人教的,自然这个念头就起来。念佛是生处,不熟,常常把念佛忘掉,紧要的关头提不起来,生处!如果把它颠倒一下,熟处变成生处,生处变成熟处,我们道业就成功。把贪瞋痴慢变成生处,把一心专念变成熟处,重要是在此地。
菩提正念是众生生处,生疏,不熟,常常忘掉。调转过来,这才有可能在临终最后这一念,临终,神识离开身体是最痛苦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把不住。人断气了,神识没离开,神识得慢慢离开,离开的时候非常痛苦。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譬喻活的乌龟,把它的壳拔下来,生龟脱壳,你就想到那种痛苦。灵魂离开身体,痛苦就像生龟脱壳。这个时候如果提起正念想到念佛,一声佛号他都能往生净土。这个话什么意思?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一声佛号都想不起来,都难得,他太苦了。所以弥陀慈悲,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跟他都有感应,他都来接引。他不来接引,没有人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怎么去法,没人知道。一定要来接引,接引才是究竟圆满的慈悲。
平常我们对于财色名食睡就要淡化,不能够贪恋。断说得容易,做不容易,但是渐渐的要淡薄,这就是功夫,这就是古人所讲的踏实之处,这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真去做。在功夫不够深的时候,这些境界远离有好处,不要接触,接触容易引起烦恼,这个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远离比较好。有相当的功夫,那个接触就没有关系,接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时候可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接引众生、教化众生,不能不接触,这里头的分寸必须自己去拿捏。如果接触还会起心动念,就赶紧远离,自己功夫不够,决定不容许自己再堕落下去,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临终,灵魂离开身体这个时候,这一句佛号感佛接引,而得往生。这是临命终时,佛必定来接引。所以助念就有功德、有好处。
「是故善导大师示曰:大圣悲怜」,这个大圣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慈悲,阿弥陀佛怜悯六道里面苦难众生。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乃至于天地神明,比我们现在人有德行、有智慧,我们冷静观察,无论是顺境善缘、逆境恶缘,统统是慈悲。不能说给你逆境恶缘这是不慈悲,那你完全不懂得圣贤的意思。连孟子都晓得、都说过,上天保佑你,希望成就你,首先要磨炼你。没有经过磨炼,你怎么能成就?磨炼才能把一个人炼出来,那是大慈大悲。愈是担当重大使命的人,他必须要能够忍人之所不能忍,要吃人不能吃的苦头,他才会有成就。不经过磨炼,怎么可能成就!顺境磨炼人,断贪瞋痴;逆境磨炼人,也是教你断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无贪、无瞋、无痴是三善根;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是从无贪、无瞋、无痴生出来的,世出世间一切恶法是从贪瞋痴流出来的。怎样把贪瞋痴磨掉,你要认识清楚、认识明白,你才能体会到大圣大贤、诸佛神灵他们的用心,这叫真正慈悲。
遇到人作恶要惩罚他,这是慈悲心,希望他改过,希望他自新,希望他以后再不作恶。父母教育儿女,爱心,老师教导学生是爱心,不是怨恨。重大的过失,怎么样让他回头,怎么样让他记住以后不可以再犯?那就是严重的惩罚。所以严重惩罚对造作罪业的人是大慈大悲,你要不教他,过失愈犯愈多,到最后必堕地狱,那是慈悲吗?不是慈悲,那是害他。把他从地狱里头救出来,这叫大慈大悲。地狱苦,现在让他受一点苦,比地狱苦轻得多!所以你要是很细心、很谨慎的去观察,你才看到诸佛菩萨、诸天神明一片慈悲,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凡夫有溺爱子女,做错了也不忍心处罚他,以后长大变成个无恶不作的人,害自己、害众生,最后到地狱。这个父母爱不爱子女?爱,爱错了,虽爱,没有智慧,这叫溺爱,把儿女给埋葬了。中国传统文化、大乘佛法把智慧摆在第一,只有智慧才能够明辨是非,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利害,能成就自己,能成就别人。
善导大师说,大圣慈悲怜悯,「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直截了当劝你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称名容易,别的法门难,这个法门容易。「相续即生」。如果能够「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我活一天就念一天,念到死。「十即十生」,十个人念,十个人生;一百个人念,一百个人生,万修万人去。「何以故」,这何以故是问为什么。「无杂缘得正念故」,第一个没有杂缘、没有杂念,第二个,他得的纯粹是正念,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经教里这么教你的。「顺佛语故」,随顺释迦牟尼佛的教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