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32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没有妄语。不妄语在今天不是要吃亏上当吗?这个世间吃什么亏、上什么当都是假的,极乐世界我得到了,那是真的。这个假的当不肯上,真的得不到!再大的亏我都愿意吃,再大的当我也愿意上,我到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这就是吃亏上当这个代价换来的。不肯吃亏上当的人纵然往生,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那才叫真的上当、真的吃亏了。所以我们要晓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不跟任何人打妄语,我们要做真正实实在在的人,心真实,行为真实,言语真实,表面看起来上当吃亏,实际上占大便宜。
「今作相求」,这用妄心,用妄心求,「不当理实」,跟理不相应。「故名人远也」,这个人距离菩提很遥远,他得不到。「是故经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心是什么?妄念,妄念是决定得不到。「不可以身得」,我们这个身也是假的,身得不到,妄心也得不到,你要把身心放下就得到了。得到之后,你的妄心跟妄身都很快乐,它享受,它沾光,妄身跟妄心都得到了。这是佛法微妙之处,跟世间法不一样,其味无穷,利益无边际。这个东西不学,你学什么?我们真的这一生非常感激方东美先生,不是他老人家介绍,我们这一生都遇不到,这一生就错过了。遇到之后能够契入,天天感恩,这一生没空过,这一年没空过,这一天没空过。一天不读经,一天不念佛,空过了。我们生活当中踏实,就在读经、学习、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的路是愈来愈近。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九集) 2012/5/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3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四十三页,从第五行看起:
「菩提正体,理求无相。今作相求,不当理实,故名人远也。是故经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接着我们看下面。下面解释,「释曰:菩提真正之本体,契理,则无一切相。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这一句在本经里面常常看到,常常看到就是多次重复;换句话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不能够没有。这所说的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人人本有,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个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可是我们六根接触不到,我们的心念也想象不到。它没有离开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它都在。什么人能见到?明心见性的人能见到。为什么?明心见性的人,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完全用的是真心。真心见到真心,妄心见不到真心,起心动念是妄心,见不到真心,原因就在此地。所以这解释前面说,菩提真正的本体,就是平常所说的契理,契入理性,理性就是真性,则无一切相,这个里头所有一切相都没有。心地清净确实是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没有一个妄念,这是真心,这是理体。理,实际理体,即真如实相,都是真心、本性的名称。
所以「行人」,修行人,「若作相以求」,就是你着了相,着相就是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真心就不见了,你所用的全是妄心。妄心里面有什么?妄心里头有记忆,就是你阿赖耶识资料库里头所有的东西它都会现行。你用的这种东西,不是用的自性,自性里头,这些东西统统没有,干干净净。我们要常常记住惠能大师开悟对五祖的报告,只有五句话。第一句话,是自性「本自清净」,就是一尘不染;第二句话,「本不生灭」。宇宙之间所有的现象都是波动现象,波动现象就是生灭现象。本无生灭,它没有波动现象,所以波动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第三个「本自具足」,这是性德,不可思议。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现,什么都能变。这是自性里头不可思议的,无法想象的,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的德能,具足无量相好。就好像我们作梦,我们从梦中可以体验到一些。我们知道作梦的意识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能够现梦中境界,梦中境界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
我们从这个道理,慢慢就能够想象得到极乐世界不思议的境界。为什么极乐世界一切现象都随心所欲?心念什么它就现什么。梦中可以现这个相,在极乐世界为什么不能现?实际上这些奥秘,佛法里头甚深的奥秘,也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只要细心的话能体会得到。但是我们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我今天想做个什么梦,没有办法,梦,自己做不了主。但是极乐世界是自己可以做得了主的。我们在极乐世界,想想我们从地球过去的,现在地球什么样子?这个念头一动,地球就现前,你就看得很清楚。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现象都是随心能现,所谓心现识变。所以对于自性,修行人不能够起心动念,不能够分别执著,菩提你就见到了,智慧就现前。你看「意存菩提之果」,我心里有个念头,想求菩提,错了,求不到。我想个方法来求菩提,这个方法求不到。为什么?把这个念头打断,菩提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底下这句话说,说得好,起心动念都是法执,「即是作相」,作相就是一般《般若经》上讲的着了相。这一着相,「自离于理体之实际」,于理体实际,就是自性,也就是菩提,跟它距离愈来愈远,「故云不当理实」,理是自性,自性是真实的。「此人则远离于菩提」。菩提真有,不能有心去求,也不能无心去求,有无二边都不着,它就现前,你就能见到。
「今谓行者虽知修行往求,了了识知理体无求」,在理上一定要如如不动,菩提就现前了。清净心现前,菩提现前;如如不动,菩提现前。说「仍不坏假名,是故备修万行,故能感也」。修行,无论修哪种行门,只要不着相,跟菩提就相应;修行要着相,跟菩提就相远了,这个东西就是不能执著。前面说得很清楚,佛对这桩事情讲了几十个名相,为什么说这么多?用意教我们不要着相。不要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不是真的,着相就错了;不着相,了解名词里头的意思,这就对了。佛说这些名相,最重要的意思是让我们了解这个名相的含义,不执著名相。名相随便怎么说都可以,理不变、性不变。所以名是假名,性则是真实。
「是故《大智度论》云:若人见般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