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微尘众

今日忏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轻戒──不随他戒第三十八

  ‘随他’,即随顺众生,亦即四摄法中,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利行。前曾说到同事,上面又说过财施(即布施)。此云随他,即是利行,亦即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第九恒顺众生。

  若菩萨,以嫌恨心,不随他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懒惰懈怠,犯非染污起。

  此菩萨亦包含在家、出家。菩萨要下化众生,应当尽量做到随顺众生,若不随顺众生,众生将不易接受教化。故‘不随他’,他指众生,不随顺众生,即已违犯,何况再以‘嫌恨心’呢?右嫌弃众坐之心。对众生有恨意。不肯随顺众生,则犯众多犯。犯染污起。若非嫌恨心,只因懒惰懈怠而不肯随顺众生。则犯非染污起。罪过较轻。

  随他——随顺众生即是利行。前云同事,两者有何不同?蕅益大师笺要云:‘众生有事。我往助之,名为同事’。‘众生求愿,我应许之。名为利行’,关于此点。经文说是随顺众生梦且说得很简单。应当参考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第九——恒顺众生,而依教奉行。此为下化众生之根本办法。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第九——恒顺众生,是说众生处在尖死的长夜中,菩萨要给他光明,作其明灯。他若贫穷,要使他舍离贫穷得到富足他若有病,菩萨要做良医,布施良药,使离病苦……。若能做到如上所说,即能随顺众生,不会违犯此戒。

  此戒开缘。共七条:

  不犯者:

  如何不犯呢?

  若彼欲为不如法事,

  彼指众生,若众生想做不如法之事,则不能随顺做。如六台彩、求明牌等。对他而言似很需要,实为不合法之事。故不能给他。凡是不合法,不如法之事。菩萨不能随顺他,应当好好劝导他。

  若病、若无力,

  此为第二、第三条开缘。虽为合法之事,而菩萨有病,或是病刚愈没有气力,无力随顺他,如此亦不违犯。

  若护僧制,

  此对出家菩萨言。若僧团中有规定,不允许随顺一般在家人所做之事,如前云,种田等等,在家人所做的不能去随顺他,为护持僧制之故,亦不违犯。此乃专对出家人讲,在家人无此开缘。

  若彼虽如法,能令多人起非法事;

  彼指众生。众生做事虽如法,但做了之后,会影响到其他人生起非法之念,做出不合法之事,以他个人言是合法,若帮助他,将使其他众生生起不合法之事,如此,不随顺他,亦不违犯。

  若伏外道,

  为了降伏外道,不去随顺外道,是不违犯。不能为了‘随顺众生’,连外道众生所作所为亦随顺他,等于是帮助外道,则使众生无法趣向正法。故对外道不必随顺,免得众生跟著学习,不走正路。不随顺外道是不违犯。

  若以方便令彼调伏。

  若不随顺他,可使众生由忱而改恶向善,修习善法。如此则不随顺亦不违犯。

  不随他戒第三十八至此讲竟。四十一条轻戒至此只剩三条,讲到此,可知菩萨道不简单 、不容易行,别的不说,光是与众生‘同事’,‘随顺众生’,这两种,就够菩萨忙的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只为与众生同事,随顺众生都不够用,何况自己还要修行,可见还是要等到自己戒定慧功德有所成就,不退转了,那时再行菩萨道,才能圆满。才能如法成就。像我们还须要人度,处处都是凡夫习气,个个都是博地凡夫,只是稍为懂得一些佛法,一点修持都没有,想要做一个大菩萨,谈何容易啊!因此,慈航菩萨从前常说要努力自修,随缘化他,自修最重要,先充实自己,至于度众生,行菩萨道不能不做,但是要随分随力,随因缘能做多少算多少,先充实自己,努力修行,求戒定慧圆满,这是最重要的。今天讲到此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轻戒──不随喜功德戒第三十九

  若菩萨,知他众生有实功德,以嫌恨心,不向人说,亦不赞叹,有赞叹者,不唱善哉,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懒惰懈怠放逸,犯非染污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尘众 于 2015-11-25 16:30 编辑

阿弥陀佛  断除旧习气,不随旧习气虚妄攀援。
阿弥陀佛  除五欲,离六尘,护六根,避绝犯缘;清心寡欲、勤俭持家、廉洁自重。
阿弥陀佛  戒为根本,根坏,枝叶花果皆不生。
阿弥陀佛  对一切众生,长起慈悲爱护心。
阿弥陀佛  多念佛
阿弥陀佛  戒酒
阿弥陀佛  防患未然 守持清净  不可有一点违犯。

       依戒修行,看经念佛,洁身自好,自净其意,敬事三宝,孝养父母,亲近良师,远离恶友,深信因果,广种福田,学修正法,断除邪见,自行化他,同成佛道,是为梵行。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守持五戒的同时,还要积极奉行十善。

  第一、不杀生而行放生、救生、护生。对人类应常行救死扶伤,敬老怜贫,保育幼儿,帮助残废,救人急难,调解纠纷,以及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维护和平等公共事业,都要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对众生也要学古人“水中救蚂蚁,行路不伤虫,卷帘归乳燕,怜峨不点灯”。随时随地常行慈悲,广修方便,见生即放,见难即救,等观音之慈心,行普贤之愿海。

  第二、不偷盗而行施舍。如缺衣施衣,缺食施食,求财送财,求法说法;又如看到盲人搀一手,看到腿脚不方便的人扶一把,人在急难帮一下,人在迷途送一程,思想不通的加以劝导,吵嘴打架的给予劝解,老人跌倒扶他起来,见到寻短见的设法挽救,需要帮助的人为他出点力,做点事,如此等等,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出钱出力,舍己利人,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第三、不邪淫而修梵(清净)行。出家人应全断淫欲,在家居士除正式夫妻外,不乱搞男女关系。依戒修行,看经念佛,洁身自好,自净其意,敬事三宝,孝养父母,亲近良师,远离恶友,深信因果,广种福田,学修正法,断除邪见,自行化他,同成佛道,是为梵行。

  第四、不妄言而说老实话。《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是佛弟子也就要不打妄语,不混淆是非,不颠倒真理。

  第五、不绮语而说质直语。《法华经》云:“若欲说此经,当舍嫉恚慢,诌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学佛人,直心是道场,应当存直心,说直话,修直行,这是佛教徒本色,花言巧语,哄人骗人,非佛弟子所应为。

  第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成实论》说:“善心劝化,虽使别离,亦不得罪。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得罪最深,堕三恶道。若得为人,世世得敝恶眷属。”因此,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在遇矛盾争吵,都应善意调解,排难解纷,解怨释结,息事宁人。

  第七、不恶口而说柔软语。《法华经》云:“是人口清净,终不受恶味,以深净妙声,闻者皆欢喜。”我们学佛人,要慈悲忍辱,出言吐语,自当“柔和顺善,而不卒暴”。别人听来,也就欢喜接受,假设口出粗言,疾声厉色,辱骂诽谤,别人固然痛如刀刺,自己也难免招受苦报。

  第八、不贪而修不净观。对治贪欲。贪欲有五种,即财、色、名、食、睡。使人造业受苦,是障碍修行成道的主要因素。

  一、贪财:对于财物我们应不悭贪而慈心施舍——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严重的人,他为不择手段去猎取财物。根本不考虑法律、正义、良心、和他人受损害等等。既得之后,又防恐散失,千方百计,保持安全,市场变动,提心吊胆,患得患失,惶惶不安,心为财累,不得安宁,这种人怎能修行圣道呢?所以我们学佛人要慈心舍施,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合理谋生得来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师长,教育子女,帮助亲友急难,救济病困孤苦的社会福利事业,此是佛法的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的方法。什么事都有因缘,因缘成熟时,财物就聚集,因缘分离时,财物就散失。聚得多的,失得也快,你不舍财,财将舍你,这是一定规律,不是人力所能挽回,悭贪有什么用呢?佛曾经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二、贪色:是指男女之间的淫欲,淫欲是从爱念生起的,因为爱他(她)身上的这样那样美好优点,就发生追求的念头,为了达到目的,就不惜财力、功夫,不辞赴汤蹈火,不顾性命地位,甚至皇帝也不愿做,不爱江山爱美人。战场上咤叱风云的将军,在女人前面俯首贴耳,唯命是从。历史上才志过人的俊杰,他们很多失败在女人身上,所以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之句。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迷惑力呢?原来这是我们众生的生死根本,(从淫欲生)《圆觉经》上说:“欲从爱生,命因欲有,爱欲为因,爱命为果。”所以佛制,比丘必须断淫欲,才可了生死,如不断爱欲,比如煮沙想成饭,任他坚苦修行无量世,终不能成佛,因此出家人以断欲为第一戒(主要戒)。

  那末怎样断淫呢?断淫应该先从断爱上着手,就是说从思想上开始。

  第一、尊重他们,视一切女人如姐妹母女一样,不起邪心。

  第二、不净观。我们认为可爱的对方身体,实际上是很不清净,可爱的只不过外表一层表皮使你迷惑罢了,剥去外皮,只是一堆脓、血、痰、唾、屎、尿、筋、骨……等等腥臭之物,哪一样使你留恋可爱呢?在显微镜下是各种虫类成堆蠕动,互相吞食,剩余分泌物,通过各个孔道及全身毛孔排出体外,即屎、尿、汗、垢不净之物,在X光下是可怕的骷髅一具,骨架一堆。在红外线仪器下所见的是红、黄、绿三种色彩旋转不停所构成的人体。经过透视分析,不见得有什么可爱的东西在里面吧!

  人的身体是息息在变化的,难免有种种疾病。想到生病时的涕唾屎尿,吐呕抽搐,疮烂脓流呻吟悲泣、乃至癫狂愁苦种种情形,你还爱得起来么。

  还有睡熟时身体僵直形同死人,及流涎鼾声,蓬头磨齿,梦言惊呼你还有爱心么?青春不常驻、转眼已老年,那时发白面皱,耳聋眼花,腰佝背驼,行动蹒跚,那时还有爱欲否?直到最后死时:昔是浅颦轻笑,已成僵尸一具,逐渐发青发胀,流水流血,皮脱肉落,面目具非,最后只剩枯骨一具(详见九想观)昔日所迷恋的原来本质如此。

  上面所说的身体上种种不净事实,是要使我们从理智上清醒过来,减轻爱念,割断淫欲。一个人抱住一个满盛屎便臭秽的皮袋睡觉,总不是滋味吧?

  三、贪名:名誉是好事,它是工作后自然产生的,得了名誉骄傲自满,便不会进步了。念念不忘于名誉就是贪名。不是你的功劳,硬拉在你身上更不应该,有人为了要名,宁愿化了很多钱去活动,也有为了胜过他人,要面子赌气不赌财,也有的人做种种好事情,目的是为了一个好名声,学佛的人为求名闻利养都是不对的,名声越大,攀缘越多,就不能清净修行了。

  名、实际上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质,但却比财、色更细微深入,难放难改。同事二人,一同工作,成绩一样,表扬了他,没提到你,心中终有些不平,受到几句诽谤就寻死寻活。偶然和大人物讲几句话,拍个照,或获得了世界性奖状,就终身念念不忘,这不都是为了名?有一些人说:大丈夫不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贪名到入地狱也不怕,可见得贪名的危害性多么严重。佛经上说:“比如焚香,烟出香尽”可为贪名者戒。

  四、贪食:食欲是与生命同来的。目的是治疗饥饿,维持生命,标准应该是一个饱字,但是贪食的人吃饱了还不算,要吃好吃多,讲鲜味,讲营养,讲阔气,讲排场,讲调味。考究色、香、味等等。原来山珍海味,人参鹿茸还不够,甚至蜗牛、蚂蚁之类亦列为上品,为了贪吃,杀害大量生命,化费无数钱财,浪费宝贵时光,消耗有用精神,反而使身体造成种种疾病,因为高蛋白、重补品不是每个人吸收得了,而动物尸上各种毒菌所繁殖的病毒,也被吞入肚内,还有被杀时一股怨气,在血液中产生毒素,附在肉上,即是尸毒,尸毒虽经蒸煮毒性难以消灭。种种荤腥油腻吃得多了,慢性疾病中毒、死亡必定相继发生,所以平常人的疾病和死亡从过量饱食中来,占绝大多数,饥饿致死者极少(灾荒除外)。佛教是提倡素食的,第一为了慈悲心,不忍食其肉。第二清洁卫生,保证健康。第三经济节约。还可减少市场压力。第四简单省时,多余时间可看经用功、所以信佛人以素食节约为宜,用功的人经常过午不食。佛时印度名医耆婆说:“比丘患病,减食为宜”。可见贪食不可取。

  五、贪睡:睡眠能调节身体疲劳,醒后精神充沛,可继续工作,睡过了头,就是贪睡,反而使头脑昏沉提不起精神来,养成贪睡习惯的人,越睡越想睡,多睡的人肌肉松驰发胖,精神萎糜不振,工作没有干劲,事业没有信心,念佛修定时坐下来就睡着了,这种人做不好任何一种工作,何况学佛是节眠用功的事,贪睡虽不是什么罪恶事,佛教认为它是一种过失,一生中大好辰光都在昏睡中浪费了,所以佛说:“咄咄为何睡,螺师蛤蚌类,一睡一千年,佛法不闻知”。可为警惕。

  上列五种贪欲,略说一些,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贪的根本是身体,身体是罪恶的聚集点,(八大人觉经:形为罪薮)。我们为爱护身体而造罪,现在知道这个身体是不净的,无常的,就不为它做种种恶事了,这是治贪欲的方法。

  第九,不嗔而修慈悲观。《法华经》云:“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大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行菩萨道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们佛弟子应当学佛菩萨的慈悲喜舍,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六亲眷属,常思与乐拔苦,不应怀?恨恼怒之心,让他离苦得乐才对。

  第十,不痴而修因缘观。《缘起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看到一切事物都是缘生缘灭,因果相续,在空间上是无量无边,相互依存,错综复杂的联系着,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相续不断,循环往复的流转着,形成“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因果关系,一切聚散成败,还有什么事情想不通呢?

  以上十善法,要从身口意三业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着力去修,务使三业清净,六根纯和,远离五欲,不染六尘,做一个清净的佛弟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尘众 于 2015-11-27 16:00 编辑

   阿弥陀佛 弟子如是忏悔:赞叹一人,即使他人起嗔嫉;礼敬一人,即使此人起骄慢。当知弟子听此人赞彼人,弟子亦起嗔嫉;他人礼敬于弟子,弟子亦起骄慢之心,乃至轻贱、嗔恚此人。弟子忏悔,乃至礼敬口赞心不相应者。
    阿弥陀佛 弟子如是忏悔:憎爱分别,都是众生心。但觉他人过,不觉自己非。弟子当谨记,是中无实义,我执起现行。于人做此想,于己做彼想;此时做彼想,彼时做此想。于一一相中,长起颠倒想,此即妄执心,此即非直心。阿弥陀佛 弟子忏悔 不应住相生心。
    阿弥陀佛,弟子如是忏悔:弟子欲离苦得乐,发愿修行。弟子已知,是中实无苦乐,无苦可离,无乐可趋。忏悔得心安,离恶即得乐,持戒得清净,随顺得自在。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愿佛菩萨慈悲加被,令弟子方便忏悔,持戒清净,得大安乐、大自在。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深信因果 一切因缘和合生、和合灭,是中如何起执著。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一切一切不执著 一丝一毫无耽著,放下执著 即得安乐、即得自在、即得解脱。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尘众 于 2015-11-27 16:44 编辑

《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云“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7: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11-25 00:50
另外师兄常忏悔是好事,但忏悔要细要具体,具体到每一件事情甚至到念,违十善中那几条,是上中下三品那一品 ...

阿弥陀佛,师兄好,末学见忏悔有诸多敷设与仪规,末学于家中修习,甚多不便,亦不能念念忏悔,时时忏悔。不知师兄有何方便法门? 请师兄教我  阿弥陀佛  师兄慈悲

点评

每日睡前回想一日所行,可有违戒。有几事几处,是几品违犯,心生聚集。观佛相在前,一一于佛忏悔。念佛或念咒(师兄持楞严咒念咒心即可)随宜,然后观佛言,佛子你今罪净,心得清净。住光明而睡。 然而如八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7 17:53
发表于 2015-11-27 17: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尘众 发表于 2015-11-27 17:00
阿弥陀佛,师兄好,末学见忏悔有诸多敷设与仪规,末学于家中修习,甚多不便,亦不能念念忏悔,时时忏悔。 ...

每日睡前回想一日所行,可有违戒。有几事几处,是几品违犯,心生聚集。观佛相在前,一一于佛忏悔。念佛或念咒(师兄持楞严咒念咒心即可)随宜,然后观佛言,佛子你今罪净,心得清净。住光明而睡。
      然而如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大悲忏,水忏,华严忏,法华忏,金刚忏等大忏悔。设佛像,供香灯花水果等随缘。依轨行法。并读诵戒律。半月一次或一月一次即可。或有极大嗔恶,猛烈烦恼时,上品违戒时。但如菩萨戒四根本罪,当依戒律忏悔,不得隔半月(或者七天记不清了)。

点评

阿弥陀佛 谢过师兄,得师兄法施,末学心生欢喜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愿师兄所作如意,所愿皆成,速销三障,速得智慧。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7 18:5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8: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11-27 17:53
每日睡前回想一日所行,可有违戒。有几事几处,是几品违犯,心生聚集。观佛相在前,一一于佛忏悔。念佛或 ...

阿弥陀佛  谢过师兄,得师兄法施,末学心生欢喜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愿师兄所作如意,所愿皆成,速销三障,速得智慧。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1-29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等凡夫具有此等恶行,有幸得遇佛法,明白事理后,真心忏悔以往过恶,不复再造。当报恩诸佛如来,菩萨。成就佛道,广度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阿弥陀佛,谢过师兄开示。“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30 15: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1: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离五欲,远六尘,摄六根,无事不成。须知六根清净,触处皆是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1: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尘众 于 2015-11-30 16:03 编辑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深信诸佛皆充满,六根触处皆是佛,脚履净土,身在佛国:眼见佛菩萨,耳闻佛妙音,鼻嗅最胜香,舌尝无上味,张口佛说法,身觉佛来触,心想梦中见,俱为佛化身。

点评

师兄即悟佛遍一切相,离此一切相不见一切佛。然须重明非即此色相就是佛。不然落圆觉四病中任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30 12:44
发表于 2015-11-30 12: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尘众 发表于 2015-11-30 11:44
眼见莫非佛菩萨,耳闻声声佛妙音。鼻嗅袅袅最胜香,舍尝无上真妙味。张口即是佛说法,身觉不离佛来触。心想 ...

师兄即悟佛遍一切相,离此一切相不见一切佛。然须重明非即此色相就是佛。不然落圆觉四病中任病。

点评

阿弥陀佛,师兄好,谢过师兄开示。末学今早重读《三皈五戒、四摄六度》,法喜充满,忽做此想,一切一切莫非佛法。于是末学想借此持戒,于人起恭敬心、慈悲心,于六尘不起贪著,并去分别心、我执;无论哪一识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30 14: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尘众 于 2015-11-30 14:33 编辑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11-30 12:44
师兄即悟佛遍一切相,离此一切相不见一切佛。然须重明非即此色相就是佛。不然落圆觉四病中任病。


      阿弥陀佛,师兄好,谢过师兄开示。末学今早重读《三皈五戒、四摄六度》,法喜充满,忽做此想,一切一切莫非佛法。于是末学想借此持戒,于人起恭敬心、慈悲心,于六尘不起贪著,并去分别心、我执;无论哪一识起,犯戒,分别心起等等,皆观作是佛、佛所化,使六根还归清净。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师兄所言极是,末学铭记。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末学得师兄开示以来,渐觉心开,颇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往日旧习逐渐消退,仿佛日日新生一般。谢过师兄。阿弥陀佛
    愿师兄所愿皆成,所作皆如意。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zuihoushen 发表于 2015-11-29 13:42
我等凡夫具有此等恶行,有幸得遇佛法,明白事理后,真心忏悔以往过恶,不复再造。当报恩诸佛如来,菩萨。成 ...

阿弥陀佛,谢过师兄开示。“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点评

由衷赞叹师兄领悟佛法,理,事清楚,随喜所做功德,实乃真佛弟子。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1 13: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众生的生死根本,(从淫欲生)《圆觉经》上说:“欲从爱生,命因欲有,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阿弥陀佛  离欲舍爱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2: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著相,不于相起违顺、好坏、憎爱分别,于相不取不舍。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2: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不知著相太深,心起念动,念念著相,著相起憎爱分别取舍。
发表于 2015-12-1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尘众 发表于 2015-11-30 15:10
阿弥陀佛,谢过师兄开示。“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 ...

由衷赞叹师兄领悟佛法,理,事清楚,随喜所做功德,实乃真佛弟子。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阿弥陀佛,谢过师兄,师兄谬赞了。末学罪业深重,也未皈依受戒,不敢妄称佛弟子。末学惭愧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1 19:5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一切事都是佛事,亲力亲为,勇于担当,不依赖他人,不推诿,不怨天尤人。
阿弥陀佛 随顺众生,慈悲喜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6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