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释法光

以净土往生为最终目的的师兄请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19-12-6 20:38
呵呵。
看来师兄受南怀瑾大师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我曾经说过,慧可和尚将禅宗的衣钵传了下来,但将不安 ...

是的。南先生是我一生的指路明灯。我一般不这么说,只是不想搞个人崇拜。

我从小较为坎坷,所以自然对于能够超出的神秘东西感兴趣。越是自卑,越是要强。因此,特别喜欢看书:小时候,大概小学即喜欢看小说,四大名著,(幸好有个疼爱的姥爷给买)什么的。也特别喜欢读传记,那时,有一套名人的传记:包括拿破仑,希特勒的都有。但我最感兴趣的仍是孔子的。那时,觉得孔子非常了不起。可是看着看着,看到孔子见老子这一段,至今印象深刻。

孔子见老子回来,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子路问:老师,你去见了老子,拿什么教老子啊。孔子大概说了一番感叹。中西思想是:我今天遇到真龙了,真龙深不可测,人家能教我点,我就感激不尽了,还教人家?哎呀,老子比孔子还厉害,我当时这么想。

恰巧,同时有文章称,德国正在兴起老子热。然后我就找,也有老子转,现在看来,很可能就是一本小说。但终于让我找到了道德经。我自然看不懂,虽有白话,也很难完全认同。但我觉得念起来,朗朗上口,仿佛念会了就有无穷力量,当时我就将道德经背了下来。

这期间,也购买了道教十三经,佛教十三经。看得好像有点什么,又觉得虚无缥缈。知道有一天,买了一本南怀瑾先生的如何修正佛法:那里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南先生说:佛法是科学的,不与科学相违背。我一下仿佛大悟。从此,凡有南先生的书,无不阅读。

啰里啰嗦,只是陈述,并无其他意思。

点评

既然如此,我觉得有个网站应该对师兄也会有启发。师兄搜《元吾氏集录》在线阅读。尤其一定看看《瑜伽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19:25
这是师兄的机缘。 恭喜师兄。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7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9-12-7 00:32
佛说:依法不依人。
您是依人的吗?那我要负责任的告诉您:这不合佛法!
我其实从您的文章中获益良多。 ...

师兄,我让你读楞严经,不正是依法不依人。

高人非是没有,但在网上,你怎么知道是高人?我吸取教训,本希望师兄能通过读经自悟,并无瞧不起任何人的意思。也避免争吵的意思。

若论读经,我不否认,楞严经下力最多,但是其他经也不是没读过,当然要说全读,那是妄语。但是有名的这些:比如法华经,圆觉经,华严经,等等,要拿来讨论,起码还不是一无所知。

点评

多谢你的提醒。 关于高人,我自有分辨之法。 您说:本希望师兄能通过读经自悟,并无瞧不起任何人的意思。 主要是您太瞧得起我了,我没那本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7 09:0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9-12-7 00:32
佛说:依法不依人。
您是依人的吗?那我要负责任的告诉您:这不合佛法!
我其实从您的文章中获益良多。 ...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此句出自解深密经。师兄,执着阿赖耶识是自己,不正是最后这一句?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此句正是楞严经。师兄,你真好好读了吗,楞严经后面部分,讲到五十中魔境,其实正是讲处于五阴和破五阴的境界。

点评

关于楞严经,其实我常常读,此次讨论,我读了好几次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7 09:27
我说的,自己是八识,不是第八识,而是八个识。 不过第八识能生出前七识,那么八识与第八识倒也差不多。 我算实事求是。因为我现在还不是佛。我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 您说:“自己就是指我们的佛性”。我不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7 08:4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是三藏法师的八识规矩颂,关于阿赖耶识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一切种子识,谓无始时来乐着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

这出自瑜伽师地轮,第一章。习惯古文的可以参考韩清净居士的,习惯白话文的参考妙境长老的。
发表于 2019-12-7 08: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7 06:26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我说的,自己是八识,不是第八识,而是八个识。
不过第八识能生出前七识,那么八识与第八识倒也差不多。
我算实事求是。因为我现在还不是佛。我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

您说:“自己就是指我们的佛性”。我不了解您,也许您已经成佛了。那我只好赞叹!
……
一般说,每部佛经中都含有无穷奥义。楞严经,我只是稍稍懂。
发表于 2019-12-7 09: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7 06:19
师兄,我让你读楞严经,不正是依法不依人。

高人非是没有,但在网上,你怎么知道是高人?我吸取教训, ...

多谢你的提醒。
关于高人,我自有分辨之法。
您说:本希望师兄能通过读经自悟,并无瞧不起任何人的意思。
主要是您太瞧得起我了,我没那本事。
发表于 2019-12-7 09: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9-12-4 21:30
佛性,性是指性质,性质是固定不变的,且只是一种逻辑关系,不是实物。因此,佛有佛性,但佛不是佛性。
...

这里141楼,我说:
佛有佛性,但佛不是佛性。
…………
这个,我说的有错误。抱歉!
佛性,应指法身佛的意思
法身佛是佛性。
……
成长的路上常会摔跤,这是成长的代价。
发表于 2019-12-7 09: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7 06:26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关于楞严经,其实我常常读,此次讨论,我读了好几次了。

点评

师兄语气带有怨言。 师兄啊,我在帖子里一直说,连自己崇拜的南怀瑾先生,圆瑛法师,印光大师,元音老人,虚云老和尚,这些个大师都不说自己正确,我又怎会认为自己一定正确? 学佛,虽不出家不让随便读戒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08:49
发表于 2019-1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7 06:12
是的。南先生是我一生的指路明灯。我一般不这么说,只是不想搞个人崇拜。

我从小较为坎坷,所以自然对 ...

这是师兄的机缘。
恭喜师兄。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9-12-7 09:27
关于楞严经,其实我常常读,此次讨论,我读了好几次了。

师兄语气带有怨言。

师兄啊,我在帖子里一直说,连自己崇拜的南怀瑾先生,圆瑛法师,印光大师,元音老人,虚云老和尚,这些个大师都不说自己正确,我又怎会认为自己一定正确?

学佛,虽不出家不让随便读戒律,但我还是读了一些。为何不让读?这世人读了戒律,总拿这些照别人,却不照自己。

楞严经,以理都观,用心别见。这是我初发自己第一帖的初衷。自己学了个法门,往往就有高举之心,其实正是学佛之大忌。楞严经四种清净明晦,虽说淫,杀、盗排在前三,可是第四大妄语,却说得更严重,佛说他证此人永断善种。学佛之人怎可不防?

说这些,是说,佛戒有一条:不轻后学。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因为他接触佛学接触的晚而轻视对方。

我们学佛,即使一时做不到,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讨论问题,只针对问题,不对人身加以攻击。林泉师兄,未必不如我,未必不知,可是做出一副请教的姿态,我非以己懂之心回答,但以学生交作业之心答之,一问一答,也不全为我们俩,论坛其他人有这样疑惑的人正好可以参考。

师兄啊,我认为你的观点不对,难道要违心地说你对,那样是对你真好吗?师兄自己何必猜东猜西,以己之心,猜测我的意境,你就当我不懂好了,我追问你什么是你自己,不是为了教训你,而是想学楞严经那样,表演给大家看,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

师兄,若是对我个人有意见,大可发泄一番,发泄完了就放下,亦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能放得下,我就与师兄再讨论八识的问题,若师兄不愿,我就不多言了。此亦无他,时不对机而已。

点评

谢谢您的关心,我正巧有其他的事情要忙,再见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14:42
唉! 看看师兄你说的这段话:“师兄,若是对我个人有意见,大可发泄一番,发泄完了就放下,亦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不知道师兄你在说是什么?《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被你这么一说,味道就全变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10:36
发表于 2019-12-8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8 08:49
师兄语气带有怨言。

师兄啊,我在帖子里一直说,连自己崇拜的南怀瑾先生,圆瑛法师,印光大师,元音老 ...

唉!
看看师兄你说的这段话:“师兄,若是对我个人有意见,大可发泄一番,发泄完了就放下,亦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不知道师兄你在说是什么?《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被你这么一说,味道就全变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19-12-8 10:38):
(修改)味道(意思)就全变了。

点评

师兄,比如你虽说放下,可是心中怒气一时放不下,若执着佛说不应该发怒,觉得不应该发怒,于此时心中郁结,实在怒住于心。 此时,你就将火发出来,发出来了,不再压在心里,不就不郁结于心,此时不就不住于怒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11:3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19-12-8 10:36
唉!
看看师兄你说的这段话:“师兄,若是对我个人有意见,大可发泄一番,发泄完了就放下,亦是无所住而 ...

师兄,比如你虽说放下,可是心中怒气一时放不下,若执着佛说不应该发怒,觉得不应该发怒,于此时心中郁结,实在怒住于心。

此时,你就将火发出来,发出来了,不再压在心里,不就不郁结于心,此时不就不住于怒了。

师兄,真无住,连无住也不住,此真无所住。比如,谁说菩萨不现忿怒相,东方阿初佛,名不动佛,现愤怒相,心实无动。

点评

呵呵!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20:11
审问员:是谁教你的? 罪犯:回大人,是施法官本人,他说将火发出来,发出来了,不再压在心里,不就不郁结于心,此时不就不住于怒了。施法官确实说的对,我杀了他后,真的就不再怒了。为了给我安心,他说出了最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15:15
发表于 2019-12-8 14: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8 08:49
师兄语气带有怨言。

师兄啊,我在帖子里一直说,连自己崇拜的南怀瑾先生,圆瑛法师,印光大师,元音老 ...

谢谢您的关心,我正巧有其他的事情要忙,再见了!
发表于 2019-12-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8 11:31
师兄,比如你虽说放下,可是心中怒气一时放不下,若执着佛说不应该发怒,觉得不应该发怒,于此时心中郁结 ...

审问员:是谁教你的?

罪犯:回大人,是施法官本人,他说将火发出来,发出来了,不再压在心里,不就不郁结于心,此时不就不住于怒了。施法官确实说的对,我在他身上把火发出来后,真的就不再怒了。为了给我安心,他说出了最后的遗言:谁说菩萨不现忿怒相,,,大人,你说这能怪我吗?
发表于 2019-12-8 19: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7 06:12
是的。南先生是我一生的指路明灯。我一般不这么说,只是不想搞个人崇拜。

我从小较为坎坷,所以自然对 ...

既然如此,我觉得有个网站应该对师兄也会有启发。师兄搜《元吾氏集录》在线阅读。尤其一定看看《合一经》,旧译《瑜伽经》。元吾氏据说已得道。他自说最初就是从《道德经》悟入的。琏接:http://jilu.yuanwushi.com/

点评

我未像师兄有师承。不是不想,也四处访过,奈何,都是持己见,实际为个人拉山头之辈,我宁肯不会,也不拜这样的人为师。 我以楞严咒为主修,管他成不成就,佛言持此咒,等于十方如来功德,我虽不才,力或不及,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21:4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的一点心得,师兄既提起,我就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21:23
发表于 2019-12-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释法光 发表于 2019-12-8 11:31
师兄,比如你虽说放下,可是心中怒气一时放不下,若执着佛说不应该发怒,觉得不应该发怒,于此时心中郁结 ...

呵呵!
阿弥陀佛!

点评

你仔细品品,现世,把仇恨隐藏于心的,才会做出更过分的事来。 你,大骂一顿,出了气,关键不是为了发火而发火,而是为了放下而发。 好多人说,我急脾气改不了,我说,你不必改,只是在你发火时,提醒自己一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21:5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水石 发表于 2019-12-8 19:25
既然如此,我觉得有个网站应该对师兄也会有启发。师兄搜《元吾氏集录》在线阅读。尤其一定看看《合一经》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的一点心得,师兄既提起,我就班门弄斧。

我们学佛里称作佛,称作真如,老子称它为道。老子说,那个道,是可以有办法达到的,可是却不是通常所说的方法,如同我们祖师们说,向上一着,千圣不传。老子说,那个道,也是可以描述的,只是不是通常的方法可以描述的,如同有些事情是只可意会的。三藏法师那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是不可描述的,证到的人自知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自心取自心,欲取自心相,却无相可取,将本具光明之真心,一下转为晦明的虚空,此即无,名天地之始;后结暗成色,依空立世界,此即有,名万物之母。

后面两句正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常无,明本来无一物;常有,明本自具足。此二者,同时如来藏,正所谓不二。玄字,本来就具深远之意,同时,在古文,常与元字通用。

此所谓研究深远,直至本来面目,就可以发现众妙之门。

点评

随喜赞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22:57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泉水石 发表于 2019-12-8 19:25
既然如此,我觉得有个网站应该对师兄也会有启发。师兄搜《元吾氏集录》在线阅读。尤其一定看看《合一经》 ...

我未像师兄有师承。不是不想,也四处访过,奈何,都是持己见,实际为个人拉山头之辈,我宁肯不会,也不拜这样的人为师。

我以楞严咒为主修,管他成不成就,佛言持此咒,等于十方如来功德,我虽不才,力或不及,但南先生的教导,普贤行愿品大愿不忘,管他个人生死涅槃,持此咒,纵自己下地狱,能利益众生,无怨无悔。

我从小坎坷,多次就想放弃,对人生并无太多眷恋,赖遇佛法,赖遇南怀瑾先生的书,多此残生已是多余,不过报佛恩而已,没有什么可惧。

叶曼老居士悟道因缘,让人羡慕,可是她说,不敢轻易死后捐献眼睛,概,死后阿赖耶识未全离身,怕有一丝怨念,造下地狱之因,我听到这里,鼻子一哼,下地狱就下地狱,有什么?

点评

引用(可是她说,不敢轻易死后捐献眼睛,概,死后阿赖耶识未全离身,怕有一丝怨念,造下地狱之因,我听到这里,鼻子一哼,下地狱就下地狱,有什么?) 砰隆!人肉捐献圣战士层出不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9 08:44
我其实平时也念佛的,有空就坐禅,我没觉得二者有冲突。忆佛念佛对我来说,跟南传佛教说的保持觉知是一样道理。 我个人觉得有机会去道场学习也很好的。 我去的这个南传禅法十日内观,搜“中文内观网”,谁有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23:0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19-12-8 20:11
呵呵!
阿弥陀佛!

你仔细品品,现世,把仇恨隐藏于心的,才会做出更过分的事来。

你,大骂一顿,出了气,关键不是为了发火而发火,而是为了放下而发。

好多人说,我急脾气改不了,我说,你不必改,只是在你发火时,提醒自己一句:奥,我要发火了,就够了,慢慢你就不发火了。

为什么?正是伟大的佛法,你那发火的是你那第六意识,你那知道要发火的警觉心,它没有发火,正是本觉之始觉,你多念这一句,多回到这一念,正是明心见性。

点评

呵呵! 《金刚经》经文的意境有点广博,比较难懂。 我的意见是:如果不懂该句经文的含义,我一般是不建议引用的。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9 10: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6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