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宇宙微尘2

[学佛交流] 请师兄们谈谈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2 15: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半净 发表于 2017-6-22 15:02
本来是佛,基本上没有人不信,你如引用佛经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更不会有人怀疑。你知道本来 ...

后半段,你还是不信啊!!!

点评

我没有不信,是你偏执了。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并不碍一切众生是业报身的事实。 不能断攀缘心,说明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21:08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7-6-21 21:18
金子做成各种器,请问金子是独立于金器之外吗?当然不是,金器当下就是金!
独立于三界外,错在:1、把 ...

师兄,学佛不要只看结论,还要思考,才能真实理解结论!

比如,有礼师兄举的例子,金子做成金器这个例子。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引起你的思考:
这个问题就是:

金子还没有做成金器的时候,它在不在?它在哪里?
把金子这个例子对应于真心,就是:真心还没有出生三界世间的时候,真心在不在?它在哪里?

这个问题,师兄想通了,就能体会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真心独立于三界之外!

我这句话是说给还没有搞懂的人听的。如果对于搞懂了的人,我这句话就没有用了,他也能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说,也没必要来反对了!

点评

我看你是不是重新悟喔? 你这个在外,就连大师兄也爱莫能助了。要怪你就怪错来佛教论坛了。一直以来佛教称內学,叫啥子心外无法。你这跳出三界外(后句是不在五行中)是道教信众的说法。当然说在三界内也是不对的,不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3 07:30
"金子还没有做成金器的时候,它在不在?它在哪里? 把金子这个例子对应于真心,就是:真心还没有出生三界世间的时候,真心在不在?它在哪里?" 师兄问的这个问题,同你主贴中婆子的问题是一样的。已经掉入到妄想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21:23
师兄,不能把任何东西都拿来比喻真心。 金子,非销而成,也非不销而成。 真心,无始即有,只不过从无始来就被无明覆盖了。 熔碎金成团才成金锭,把破衫剪开即现宝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21:09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7-6-22 03:08
这就是典型的执相逻辑!非常难破!最难破的是你还自认为对!

为什么你破不了,因为它是正确的!

佛法是不会违背世间逻辑的,它是最符合世间逻辑的,如果和世间逻辑相违背,该佛法就是错的,就是假佛法。

既然说的是世间逻辑,当然就是从俗谛上来说的,就是在现象界上来说的。可笑的是,有些学佛人,不懂佛法,不从实际出发!

这种人看了点说实相界的佛经,自认为就懂了佛法,明明别人是在说俗谛,是在说现象界,他偏偏要拿真谛,实相界的理论去否定别人。
明明别人在谈实相界,他却偏偏又要用现象界去否定别人!

我说这种人,是真正不懂佛法的人,是真正乱搞佛法的人!

比如:
第一转法轮《阿含经》系列,是最浅显的佛法,几乎都是说的现象界的事情,说的都是现象界的观行内容,是俗谛。
第二转法轮《般若经》系列,是讲的甚深佛法,是从实相界来谈的,是称性而谈,是真谛。

无知之人,不懂佛法的不同面向,只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发现《阿含》系列的很多话,和《般若》系列的很多话,完全相反。他搞不懂,就说佛经是自相矛盾的,这就是无知之人!

比如哪些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人,他们发现大乘经的很多说法,和阿含经的很多说法相反,他们自己搞不懂,就干脆把大乘经否了,居然说“大乘非佛说。”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鸵鸟,凡是他们搞不懂的,就干脆否定了,就干脆说是“非佛说”。这种愚痴人世上多得很!

我劝有礼师兄千万莫作这种愚痴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7-6-22 03:25
还用啥凭据?“我觉得”仨字就是凭据啦!
能让你“觉得”的真心,无非是法尘分别影事,脑壳子都离不了, ...

真心是独立而不改的。跟“我觉得”和“我不觉得”有什么相干???

不管你觉得不觉得,它都在那里,都常住不变!

难道你觉得,它就出现?你不觉得,它就消失了??

请问:这种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的东西,可能是真心吗???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7-6-22 15:27
本来是佛,信的人不多,在这里专题讨论过的!

你要搞清楚:这个“本来”是指的什么?

请问你的五蕴,肉身是不是本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7-6-22 15:27
本来是佛,信的人不多,在这里专题讨论过的!

你要搞清楚:这个“本来”是指的什么?

请问你的五蕴,肉身是不是本来???
发表于 2017-6-22 19: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微尘2 发表于 2017-6-22 18:00
师兄,学佛不要只看结论,还要思考,才能真实理解结论!

比如,有礼师兄举的例子,金子做成金器这个例 ...

你又把金和金器看成二了!算了,本来还想通过这个劝劝你,又成泡影!
发表于 2017-6-22 19: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微尘2 发表于 2017-6-22 19:26
你要搞清楚:这个“本来”是指的什么?

请问你的五蕴,肉身是不是本来???

你的五蕴肉身都是本来!当下就是!
你不懂!不信!还驳斥!这就是你啊!所以即使诸佛齐出都拿你没办法的!

点评

你的妈妈没生你的时候,你的五蕴肉身在哪里? 你没出生的时候,连五蕴肉身都没有,如何就是本来了?怎么个本来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19:43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7-6-22 19:38
你的五蕴肉身都是本来!当下就是!
你不懂!不信!还驳斥!这就是你啊!所以即使诸佛齐出都拿你没办法的 ...

你的妈妈没生你的时候,你的五蕴肉身在哪里?
你没出生的时候,连五蕴肉身都没有,如何就是本来了?怎么个本来法??
发表于 2017-6-22 20: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 发表于 2017-6-22 11:03
记得印广法师也再三说当你真正把了义法学懂了再回过头来看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触目菩提……

这个忏 ...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那是肯定的。
网络时代传播怏,反馈也快,就象叶曼居士讲:佛出世的本怀不是让你去烧香,磕头。于是有人对她施以恶毒行为,我是想说多关注几位讲楞严的法师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

点评

诸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 然而,能懂佛陀的开示悟入,这样的人毕竟是上根人,是少数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般人。根本搞不懂佛的深妙法的。即使佛陀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3 17:50
发表于 2017-6-22 20: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 发表于 2017-6-22 11:03
记得印广法师也再三说当你真正把了义法学懂了再回过头来看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触目菩提……

这个忏 ...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那是肯定的。
网络时代传播怏,反馈也快,就象叶曼居士讲:佛出世的本怀不是让你去烧香,磕头。于是有人对她施以恶毒行为,我是想说多关注几位讲楞严的法师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

点评

我是想说多关注几位讲楞严的法师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 举几个例子看看,佛教界总是那么平淡无聊,什么有意思的事儿,也让我八卦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20:42
发表于 2017-6-22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钰花源 发表于 2017-6-22 20:17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那是肯定的。
网络时代传播怏,反馈也快,就象叶曼居士讲:佛出世的本怀不是让你去烧香 ...

我是想说多关注几位讲楞严的法师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
举几个例子看看,佛教界总是那么平淡无聊,什么有意思的事儿,也让我八卦一下。

点评

当今佛教界,有很多大山头,总是和藏密喇嘛,关系紧密的很,他们之间是扯不清楚的!其中的内涵,你懂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3 17:53
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说出来就成是非了。所以只可以自己品味,体会。总之感恩我听过的每一位讲经法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21:47
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说出来就成是非了。所以只可以自己品味,体会。总之感恩我听过的每一位讲经法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21:47
发表于 2017-6-22 2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7-6-22 15:26
随喜师兄见解,学生想知道这段经文:"不离众生有业, 不离业有众生, 众生是业, 业是众生, 汝当知之众 ...

本段有两个来源,其一出自《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其二《佛说第一义法胜经》
佛在《大悲经》上还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


发表于 2017-6-22 2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7-6-22 15:26
随喜师兄见解,学生想知道这段经文:"不离众生有业, 不离业有众生, 众生是业, 业是众生, 汝当知之众 ...

本段有两个来源,其一出自《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其二《佛说第一义法胜经》
佛在《大悲经》上还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业力所生。”


点评

楞严经有业果相续,众生相续,世界相续。无业则无无明,一真法界现前,没有九法界了。佛经是互相印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21:16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师兄法布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2 21:00
发表于 2017-6-22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半净 发表于 2017-6-22 20:57
本段有两个来源,其一出自《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其二《佛说第一义法胜经》
佛在《大悲经》上还说:“ ...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师兄法布施。
发表于 2017-6-22 21: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佛知见 发表于 2017-6-22 13:43
普贤十大愿有忏悔业障,虚空界尽,虚空业尽,我愿乃尽。以虚空界无尽,虚空业无尽,故我愿无尽。由此可见, ...

大师兄就是大师兄,您这是点睛之笔。
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有礼缺貌这个有业众生就死在这里了。
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发表于 2017-6-22 21: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7-6-22 15:28
后半段,你还是不信啊!!!

我没有不信,是你偏执了。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并不碍一切众生是业报身的事实。
不能断攀缘心,说明心见性都是戏论。
修学《楞严经》以熏修为主,种善根为主!弱水三千,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取几瓢是几瓢!千万不要把自己一知半解的法义到处开示,以免自误误人!当然,讨论法义,取长补短,互相进步是应该的!
发表于 2017-6-2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宇宙微尘2 发表于 2017-6-22 18:00
师兄,学佛不要只看结论,还要思考,才能真实理解结论!

比如,有礼师兄举的例子,金子做成金器这个例 ...

    师兄,不能把任何东西都拿来比喻真心。
    金子,非销而成,也非不销而成。
    真心,无始即有,只不过从无始来就被无明覆盖了。   
    熔碎金成团才成金锭,把破衫剪开即现宝珠。


补充内容 (2017-6-22 21:15):
       宝珠虽在身,但还未见到宝珠时,就仍然是一个穷光蛋(众生)。只有能取出宝珠,见到宝珠时才是富人(佛)

点评

师兄说的很好!末学随喜赞叹! 从师兄的帖子中,其实可以大概看出:从凡夫到成佛,该怎样走? 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自己本有的宝珠。 第二步,就是找到宝珠后,把宝珠表面的杂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3 18:02
发表于 2017-6-22 21: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半净 发表于 2017-6-22 20:57
本段有两个来源,其一出自《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其二《佛说第一义法胜经》
佛在《大悲经》上还说:“ ...

楞严经有业果相续,众生相续,世界相续。无业则无无明,一真法界现前,没有九法界了。佛经是互相印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04: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