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作如是观

《法华经大意》--净空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不轻菩萨见人就礼拜,见人就礼拜你也要记住,如果你要是不晓得这个道理,看到经上讲常不轻菩萨见人就礼拜。好了,你在马路上看来来去去那么多人,你一天到晚磕头,你见到人就礼拜去,人家马上就把你拉到派出所,这人精神不正常,给你送到疯人院去了。礼拜是什么?礼拜在心里头,见什么样人跟他行什么样的礼,内里面的恭敬决定平等。你见到佛菩萨形像,在那里恭恭敬敬的五体投地拜三拜;你在外面见到那个朋友的时候,你跟他点点头,一样的恭敬心,两种不同的方式。形式上不一样这不要紧,为什么?随俗。恭敬心一定要一样,稍稍打一点折扣你就不是常不轻菩萨。千万头脑里头不可以有分这是菩萨,那是佛,这是善人,那是恶人,那糟糕了,你这一分就有轻慢之心。所以常不轻菩萨说是什么?『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他看情与无情是这个看法,现前你们都是菩萨,当来你们一定成佛,所以他眼睛里看情与无情都是佛菩萨;我们今天眼睛里头,这是好人,那是恶人。好人、恶人要不要辨别?如果要不辨别的话,那这个人不变成白痴!
  常不轻菩萨绝不是白痴,聪明得很,样样都晓得、样样都清楚,是用一个清净平等心来待人,这就是菩萨。绝不是说这个好人,菩萨不晓得他的好处;那个坏人,菩萨不知道他坏处,那哪里叫菩萨,哪里叫有智慧?菩萨晓得一切善恶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从他的本性上来说,他确实是佛菩萨,一点都不错。我们读过很多大经大论,就六根根性而言哪个不是佛!《华严》、《圆觉》上「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所以你从这里看,确实本来是佛,一点都不错;如果从第六意识、从第七意识上来看,就是十法界,有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凡夫。但是我们的一切众生是真妄和合之体,就看你从哪个角度上看。你要从六根根性上看,从一切法性上看那一切众生是佛,但是这是真的,这是永远不变。从这六道里头、善恶里头那是假的、是虚妄的,一觉就没有了。无明里头才有这些东西,智慧观照之下无明没有了,那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所以然的道理,你明白了之后你的心就清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於地狱、饿鬼、畜生,也能生平等、清净的恭敬心,这个心才能发得出来。发出来有什么好处?给诸位说好处太大了,你看我们念佛不就要求一心不乱吗?能够发这个心一心不乱就现前。为什么?平等心是一心,二心里头没有平等;清净心是一心,二心里头没有清净;慈悲心是一心,二心里头没有慈悲。二心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没有慈悲;一心里头才有平等、清净、慈悲,是以一样的心、一样的清净、一样的慈悲待一切众生。诸位能够这样做,你现在就是菩萨,「当得作佛」。可是我要告诉诸位,修常不轻菩萨的人,确实如此,这个人就是理一心不乱的人。我们不要说他,我们说一说释迦牟尼佛,我们拿佛来做个比喻,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我们看他待人平等不平等、清净不清净、慈悲不慈悲?这个经是在王舍城灵鹫山讲的。经里面常常讲舍卫国,佛在舍卫国住的时间相当长,许多经典都是在舍卫只树给孤独园讲的。舍卫国里面三分之一的人,见到佛;有三分之一的人听到佛的名字,一生跟他没见过面;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连名也没听过,根本不晓得释迦牟尼佛在那里住那么多年,在那里教学,没听过。不平等!给诸位说不是佛心不平等,佛的清净、慈悲、平等是一味的,众生的业缘不一样,所以这个过失在众生,不在佛!
  佛大慈大悲,你不接近他有什么办法?所以经里面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其实上佛与哪个人没有缘?而且缘是平等的,没有等差的,不会说偏重这个,薄於那个,没有,决定没有。而是众生自己迷惑颠倒有浅深不同,造成的差别,你虽然造成差距,佛心还是平等的。佛心决定不会说你有缘对你好一点,你没有缘我对你薄一点,如果佛有这个心那是凡夫,没有成佛,不但没有成佛,连常不轻菩萨都不够格。所以诸位要晓得,常不轻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菩萨,他是修的普贤行。普贤行是成佛的修行,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成不了佛。所以在菩萨行里面,是最殊胜的行门、最高的行门。我们要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那修什么?就是修常不轻行,修普贤行,与诸佛菩萨一鼻孔出气,这才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所以距离是自己造成的,佛与一切众生没有距离!常不轻菩萨示现这个法门,他的用意就是底下这个三句:
  【四众坚执言教。闻此直指。不能深信。反以恶口骂詈。杖石打掷。而菩萨犹高声告报。其慈悲之心。何其切乎。】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其他的菩萨以言教教化众生,常不轻菩萨是以身教教化众生,他不说话,为什么?他示现的他不念经,他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化人心。那些人都是研究教理,对於常不轻菩萨这种行持,迷执在教下、死在教下的人,对於这种修学他不懂,所以他『不能深信』。不信怎么样?还骂他,还说他盲修瞎练,不但骂他有的时候还打他,故意在那侮辱他、欺负他。可是他怎么样?他还是告诉别人,你是菩萨、你是佛,我不敢轻慢於你,久而久之人一定会被感化。感化一个人,给诸位说有的人,万恶的人一生都感化不了,菩萨再来一生,生生世世都不离开你,这叫大慈大悲,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一般人感化这个人,他是有限度的,几个月、几年还不能感化,「算了,我不理他!」这不行,这不是修菩萨行。所以菩萨行要长劫的修行,无量劫的修行,绝不是一天、两天的。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六般罗蜜里面,为什么特别要告诉我们布施、忍辱重要。
  布施是放下,忍辱就是训练耐心,你没有耐心、你不能忍受,那你注定失败的,你不会成就。布施是什么?不是说拿一点钱财施舍别人,这叫布施。真正修布施的人,你一分钱不给人家的时候,你布施功德就圆满,不在形式。布施诸位要晓得,《楞严》里面讲「歇即菩提」,布施就是歇,布施是舍,放下!《圆觉》里面离幻,离幻就是布施。所以我们今天一提到布施,就会想到钱财,你看看这个错到那里去了。而不晓得把你阿赖耶识,与阿赖耶识相应的那些心所、不相应行法,不能把这些有为法给布施掉。这是应当要布施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还不把它布施掉你还留它干什么?你布施掉,众生还舍不得,那就跟常不轻菩萨一样。你舍掉了,他看到你不满意,恶口相向,种种侮辱你要能受得了。这个时候就得要忍辱,忍辱里面成就自己的清净心,我舍掉之后再不把它捡起来,这是忍。菩萨教化众生更要忍,不忍没有办法教化,而且得生生世世的忍,才能成就,众生不是一生能成就的。所以在这个地方,诸位能够稍稍体会到,佛菩萨慈悲恩德实在不可思议。下课。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四十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46  我们再接著看下面:
  【比丘临终。具闻先佛之法。及得六根清净者。证人空也。得人空则出分段生死。故言命终。】
  这是经里面讲『比丘临终』,这个『命终』不是死了,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阿罗汉是入了涅槃,入涅槃也不是死了,「命终」也不是这个身命死了,不是。是说什么?证得『人空』就叫命终,真的命终。为什么?三界六道轮回的因断掉了。小乘经里面常有两句话说,「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就是这个地方命终的意思。他所作的是什么?所作的就是断见思烦恼,证人空理,小乘所修所为的就是为这个,只要见思烦恼断尽了,人空理证得,三界就超越。他身现在还在此地,没有看到他跳出三界,他真超三界。我们看到他没有超三界,什么原因?我们自己在三界里面看不出。他超出三界了,这就是经里面常说的「相随心转」,相分随著见分转。所以阿罗汉所居住的方便有余土,我们凡夫住的是凡圣同居土。为什么?我们住的凡夫土里面,有寂光土、又有实报土、又有方便土,四土是一不是二。完全看你自己的境界不相同,你境界高,你看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我在《弥陀疏钞》给诸位说过,佛与大菩萨他们住的是寂光土,寂光土在哪里?就在我们现前,就是我们这个国土。但是他住的、他所受用的、心里面所感受的是常寂光;我们所感受的是生死轮回,苦海无边。这是什么道理?实际上经论里头,我一说你们大家都晓得,我说一个字底下你们都知道,光知道不行,你证不到,「心净则土净」,我们心不净!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土也可以说心清净有四种等差不同,得少许的清净,这就是方便有余土。我们要以上中下品来说,下品的清净、清净心,见思烦恼断证得了事一心,这是下品清净,这是现前这个环境,你所感受的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什么?也就是佛在《法华经》里面讲的「滞於化城」,是这个境界。中品的清净得理一心不乱,他感受现前这个环境是实报庄严土,与《华严经》里面讲的华藏世界没有两样。上品的清净,等觉菩萨以上的境界,他所受用的是什么?是常寂光土。一而四,四而一,确实是相随心转,四土境界随著我们清净心,这个清净不同的程度而转现。上一层的人看到底下的人看得清清楚楚,下面的人看不到上面人境界。同样有两个人,一个是凡夫,一个是阿罗汉,阿罗汉晓得凡夫的境界,凡夫不晓得阿罗汉的境界。凡夫看到阿罗汉,你不跟我一样吗?阿罗汉看到凡夫,你跟我不一样;凡夫看阿罗汉,阿罗汉跟我一样。佛要在你的身边,佛看你看得清楚,晓得你的境界,你跟他境界不一样。凡夫看到佛,跟佛手拉著手,佛你跟我也一样,没有什么不一样,所以记住,境为心转。我们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记住一定要得人空,得人空就要破我执;换句话说,要断烦恼障,见思烦恼你要把它断掉。见思烦恼是什么?就是唯识《百法》里面所讲的二十六个烦恼心所,那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要不断,人我空就证不到,六道轮回就不能超越。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我们念佛、诵经、持咒种种的修行方法,它是什么用处?就是把这二十六种烦恼给压住,不叫它起现行。如果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你不知道这样用功就叫盲修瞎练。为什么?修是修了,一点用处没有,用了一辈子功,根本烦恼、随烦恼一天到晚起现行,你那个功夫不叫白用了吗?甚至於不晓得不善用功的,用功还起烦恼,我见过就很多!打佛七,这了不起,这在用功里面叫加行;换句话说,特别要用功夫。敲法器的有一个法器敲错了,眼睛都瞪起来,你用的什么功夫?用功就是把你的贪瞋痴慢伏下去,不要起现行。法器一敲错了,错了一下,瞋恨心马上起来;好了,不敲法器你还不起瞋恨心,这叫大大的颠倒。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用功的时候就是要息灭贪瞋痴,什么境界里面,善的境界、恶的境界,如法的境界、不如法的境界,贪瞋痴慢烦恼心所不起现行,你这个功夫压得住了。这个时候叫什么?这叫功夫成片,带业往生决定有把握,而且还可以说你随时可以去。你不是说要等李老师把这个经讲完吗?行,你只要到这个功夫就行了,不必到一心不乱,到功夫成片生死就自在。我喜欢今天走,今天就走得了,喜欢再住上一百年,就可以住一百年,随心所欲!也许诸位要问,功夫真正达到这里,他为什么不在这个世界住个一百年、两百年、一千年、两千年?他真有能力,但是什么?住久了,乏味,没意思,到他方世界去游览、观光,多自在!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世界世间人还有,没有功夫的人都有的时候觉得什么?活得不耐烦了,活得没有意思,他都想走。何况那些功夫已经到那个境界,已经到那个时候唯一能够留得住他的什么?就是教化众生,有很多人跟他学习,他很有兴趣,他可以多留几天。没有人跟他学,他方世界还有人想听他讲经,听他说法,还想跟他学,人家就到他方世界去!真有这个能力。李老师你们仔细去看看他的相,他不是个长寿的相,他人中是长,下巴颏很短,不是长寿相。他给我讲过,他那个长寿是这一生修来的。我这个相貌比他更薄,我活不了四十五岁的,我这个寿命也是自己修来的。一定要修得个生死自在,总算这一生没有白过,生死自在就什么境界里不生烦恼。不要给人争执,为什么?佛法是破执著的,不是叫你执著。你们读《金刚经》,佛无有定法可说,那还有什么执著?佛无法可说你还执著什么?执著就是生死轮回,执著就不是佛法,执著就不能够出离轮回,就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执著的人,所以你怎么能够执著?世间之事没有是非,是非是一切迷惑颠倒众生妄心里面变现出来。所以是非没标准,哪有标准?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但这个没标准,你就说我们拿佛教持戒戒律来说,戒律都没有标准。如果我们拿一个死的标准那就糟糕,那个问题就大了,譬如我们讲不杀生,不杀生这一条戒,名称完全相同,可是境界不相同。以五乘来说,人的不杀生跟天的不杀生境界又不一样,二乘人不杀生跟菩萨又不一样,菩萨不杀生跟佛不杀生又不相同,我们决定不可以拿我们这个境界,去衡量别人的境界。我们讲不杀生,不吃一切众生肉了,你要看看《济公传》,济公长老天天杀生、吃肉、喝酒,他大慈大悲。我们一看他把戒都破尽!结果怎么样?我们又造了口业了,我们又毁谤了圣人。这就是什么?他持戒持了个不杀生戒,跟我们持的不杀生戒的境界不相同。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哪个是佛再来的,哪个是菩萨再来的,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我们说他破了戒,也许他是阿罗汉、菩萨再来的,那我们岂不是又造毁谤圣贤的罪过了?我们不晓得他的境界。所以,我在讲席里头一再跟大家说明白,戒律是戒自己的,不能拿戒律尺码去量别人。这个尺码子只可以量自己,不能量别人,量自己是对的,量别人就要造罪业。
  所以经律论都是佛教我们一个人的,除了一个人之外,别的都是佛菩萨。你要这样子的态度来修学,你这一生决定成佛;纵然不能成佛,求往生极乐世界那笃定没二话说的,决定成就。假如我们还是拿这个标准不量自己,天天去量别人,那就像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里面所讲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了。我当年看《疏钞》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很有疑惑,我就请教李老师,一个念佛的人,怎么会念到地狱,果报在地狱?再不好也可以得个人天福报,怎么会到三恶道去了?李老师听到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说这个问题是大问题,我在讲堂里向大家来解答。结果我们是在台中莲社星期五晚上上课,李老师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向大家解答。那就是刚才讲的,像打佛七,人家法师法器一下敲错了一个,你就瞪著眼起恶心,这样念佛就是念到阿鼻地狱去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过失?因为这个道场大家都求清净心,大家都在求一心不乱;你这样一搞的话,把道场搅乱了,使大家心里都看到你的时候,都失掉一心,这个罪过大了。所以不是你跟他敲法器两个人的关系,你是把整个道场搅乱,结罪是在这个地方结罪,这个罪过大了。你是搅乱一个人,那你是跟他的关系,你搅乱整个道场,那这个事情就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看看佛法这五戒的偷盗戒,偷盗戒为什么那么严重?偷盗戒是堕地狱。为什么说我们偷那么一点点,根本就不值得的会堕阿鼻地狱?如果你要是偷一个人家的,你偷他千万亿万,你这个债主就一个,就跟他两个关系,与别人不发生关系。道场物叫十方常住物,道场里头一分一厘都是十方信众供养的,而道场里面,这个修行道场所有修行人都有分,他来也好,他不来也好,都有分。所以你在这个道场里偷了这一片纸,这个债主有多少?无量无边,凡是在这个道场里捐一分钱,出一点点功德的,或者发一个欢喜心、随喜心的他都有分,他都是你的冤家债主。十方所有修行办道的人,你都欠他债,你不堕地狱往哪堕?所以可怕就怕在这个地方,这是最严重的。你偷窃国家的东西,你这个结罪是全国老百姓,为什么?人人有分,老百姓都纳税。我们政府好像装一个电话机在这里,你把它偷掉,你这个罪是向全国人结罪。但是还没有在寺庙里常住物,常住物是什么?是向过去、现在、未来十方的信众结罪,这个不得了,这个罪太大了。所以这些偷盗人他不知道,他不晓得偷盗有这么严重的果报。佛为什么把偷盗列在根本戒当中?他不晓得这个道理,这个事情做不得!
  还有一种偷盗,不但没有罪还有功德,所以这个东西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这个道场寺院里面没有道,这些人都不是修行,打著佛的招牌来骗取信徒的这些供养,他们自己在享受。这个道场什么常住物、经书,你要把它偷去,你晓得什么?它没有用。譬如说很珍贵版本的经书,外面找都找不到的,你把它偷来,偷来怎么样?我们把它印了出来流通,让大家都看得到,你这个不但没有罪还有功德。为什么?他自己不能弘扬,他自己不能够受用,你拿去传播的时候,给大家都能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这就有功德没有罪过。所以戒律条条是活的,不是死的,正法道场他们是依照这个来修学,那一点都不能动。所以你要有慧眼,《楞严经》里面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正法的道场少,邪法的道场多,你要能够辨别邪正,哪个道场是正的,是主持正法的,哪个道场不是的。但是如果说是刚才举的偷盗,你是存的什么心?弘法利生的心是正确的;如果说是自私自利的心,那还是阿鼻地狱罪过。譬如说我们偷了一本经书来,我们花了很多钱把它翻印出来流通,这是功德。你要是把翻印出来的经书,自己说这个书是稀有的,好的本子,是绝版书,我在后头还要「版权所有,不准翻印」,我要拿去买卖赚钱,那这就罪上加罪。这些道理并不很深,并不是想不到,头脑稍为清醒一点人,都能够想得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收藏了不少好版本的经书,我绝不执著,我也绝不吝啬。有许多人想问我要,我有两个条件,两个条件当中有一个,我就恭恭敬敬的供养。第一个条件,你发心讲这部经,你弘扬,我的书会供养你。为什么?我拿来也是想弘扬的,可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你能够弘扬,你代我弘扬我求之不得,我给你磕头顶礼,为什么?省了我的力气,你帮我去弘扬。第二个条件,你不是弘扬,你拿去翻印流通,我供养你。现在印刷术发达,以前这些书我要用的时候,我在这上面还要圈点做记号,有的时候写些字在上面,把书都糟蹋掉。现在我留的善本书,一本都不糟蹋,我自己要用,你看看像你们一样影印出来用,我这上面写字,我的原本上一个字都不留。这就什么?自己有受用,原本保在那里,留给后人,后来的人他发心去研究,发心去翻印。所以现在我这个本子几乎统统留著,只做一个功用,就是做翻印的底本。你们要学讲的时候,我把它影印一份给你就好了,我的原本还可以保留;如果你要是翻印的话,我的原本就供养你。所以诸位对於这些道理要晓得,就是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佛法是破执著的。所以戒律的精神,你要懂得,戒律的作用,你要懂得,它的精神与作用,都是帮助我们得到清净心。如果我们在戒律里头生了烦恼,就立刻要提高警觉,我们错误了。
  怎么烦恼?这个烦恼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愚痴、迷惑,不通达戒学,我自己做了好多罪过,这个心里头不安这错了。佛法里面做事情不可以后悔,忏悔是什么?后不再做,这叫忏悔。为什么不能后悔?因为你晓得,这个业力是有消长的,你这一后悔你的心里头,阿赖耶识里头的业力就又增长了一分。我昨天做了错事情,昨天做错事情恶业种子,今天一想的时候这个种子力量又增加一层。我这个又想,那好了,你这个恶业种子天天增加,恶的力量强大,先受恶报;不后悔,不想它,虽有这个种子它不增加力量。所以叫你想什么?天天想佛,天天想菩萨,天天想到度众生,希望这个种子力量天天增加。不要以为打个妄想不要紧,打个妄想里头不是下种子,就是给种子增加滋润。所以疑悔都是烦恼心所,你们不看看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随烦恼就悔,这烦恼起现行要不得的!这是一种从自己产生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种就是看到别人犯戒,这心里头不舒服、难过了,把你的清净心失掉。你都忘掉了因戒生定,我因为持戒把定破坏掉,这个戒白持,这个戒律是什么?没有达到目的。我的戒律是要达到清净心,是为了清净心而持戒的,是为了定而持戒的。现在我持戒反而清净心得不到,定得不到,这就是不晓得戒学的精神,完全不懂戒学,盲修瞎练。定的目的是什么?定的目的开智慧。所以小乘声闻缘觉就是不晓得定的目的,定得到,定得到很自在,是一种非常高的享受,於是乎迷在定里头去,不知道定的作用是开智慧。所以持戒的人会迷在戒里头,迷在戒里头不会得一心,不会得清净心,不会得定;得到定的人迷在定里头,他不能开慧,这都是错误,都是盲修瞎练。不晓得戒与定都是方便法,是楼梯,楼梯上住不得,要爬上去,爬上去之后要把它舍掉,你才能够更登一级。
  所以欧阳大师在「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这里头说得很透彻、很清楚,告诉我们佛法自始至终,开始是正信、正见、正行,到最后所证的是正觉。证果是什么?就是正觉,最后的目的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最后的目标。开始是正信,我们现在如果是连这些道理都不能通达,我们的信就不是正信,我们的见解不是正见,为什么?死在教下,不晓得佛的意思。开经偈里头就告诉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不在字里行间,是在文字之外。所以读经、听讲要晓得弦外之音,言语文字里头没有,但是你要藉言语文字去体会你才能够得到。正信、正见之后你的行为就正,你做的善行是正的,你做的恶行还是正的,这个妙妙极了。像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参里头有杀盗淫妄,都是正行、菩萨行。甘露火王杀生、杀人;伐苏蜜多女是淫女,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酒家,日本人所说的妓女,那是菩萨正行;胜热婆罗门愚痴,贪瞋痴都是正行。那在我们看这还得了吗?所以世间法没有一法不是正行,悟了就是正行,问题在哪里?问题就正见。什么叫正见?心清净一尘不染,一尘不染的时候什么都是正的。心地有染污的时候,天天诵《法华经》,天天拜阿弥陀佛,都不是正行。为什么?因为你有执著,你有迷惑,你心里头有佛、有众生,你心不清净。正行是什么?心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正行,所以济公长老杀生、吃肉、喝老酒正行。诸位要晓得,什么叫正、什么叫不正?心里面有念头就不正,心里头没有念头,清净就正。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因为一切事是依他起的,依他起事里面没有邪正、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是非、善恶、好丑是你自己心里头生出来的,什么心?无明心里生出来的。清净心里头没有,真心里头没有,所以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这个心是什么心?就是《百法》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二十四个不相应,这些东西是什么?《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还有什么事情?没有事情!所以他的境界里头没有善恶、是非、好丑。蕅益大师说得清楚,所以我们把蕅益大师「开示录」,我从日本回来之后印了十二万份,就是《无际大师心药方》,我印在那个后面。那篇开示文字很短,说得清清楚楚,给我们讲境缘没有好丑。境是什么?境界,就是我们物质生活环境。缘是什么?缘是人事,除了自己,一切人都叫做缘。一切人之外,一切畜生乃至於一切万物,那就叫境界。境与缘没有好丑、没有善恶、没有是非,什么都没有。是非、善恶、好坏,都是你自己烦恼心所里面产生之物。佛叫我们离妄,不是叫我们离这些事,离这些事那把世间法统统破坏,那真是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不是叫你离这些事的,是叫你什么?离妄心,离幻是离幻心、离妄心。不是叫你把这个事都不要,事都不要,性也没有,那还得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得掉离不掉?离不掉。为什么离不掉?因为事就是性,古人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器不要了,我这个茶碗是黄金做的,我不要这个杯子。那黄金要不要?我要黄金,那杯子就是黄金,金就是杯子,你能离得掉吗?离不掉!离个什么东西?离个妄心。我在这里起了贪心,起了瞋恨心,这假的,把这个贪心、瞋恨心离掉,离幻即真,这就是幻妄。所以我一再给大家讲离什么?离遍计所执。不是离依他起,依他起离不掉,依他起是器,圆成实是性,它两个是一体的。水与波、金与器这没法子离,这不相干的,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障碍的、有麻烦的就是遍计所执,人我执、法我执。此地告诉我们,离了人我执就证得了人空,出分段生死,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命终了,为什么?不再六道轮回。诸位果然到这个境界,现在就不受六道轮回,现在命就终了,六道轮回的生命终了,就没有了。
  我们现在身还在这叫什么?这就是小乘经里面常讲的「有余依涅槃」。有余什么?我这依他起在,依他起的在,遍计执没有了,断了,遍计执命终了。依他起长寿,依他起就无量寿,就证得无量寿;遍计执命终了,依他起就无量寿;遍计所执要没有离开,依他起短命,为什么?有生有灭,六道轮转。诸位要是真正把这些道理都想明白,都贯通了,你真是心开意解,你自己才真正看出来前途是无限的光明,不是一团漆黑在前头摸索,不是的,一片光明。我跟大家讲你要是不能够悟,你要是不能信,那无可奈何,我觉得我的责任尽到了。真正的成就是要靠大家自己悟入,悟是开启,入是什么?在我们生活上证得。发现生活原来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自己证得,证得怎么样?生死就没有。再讲念佛,给诸位说,得事一心不乱,这个比功夫成片高。功夫成片的人没有得人空,没有出分段生死,他那个力量只是什么?可以把烦恼压住,烦恼没断,他的功夫、他的定力能够控制烦恼,叫烦恼不起现行,他有这个能力,但是没有能力断烦恼。证人空的人是断烦恼,就是得六根清净。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几句话里头,我特别再要告诉诸位的,因为什么?怕大家产生怀疑,就是『具闻先佛之法』,这个「具」是具足。这个我们一听头大了,具足三藏十二部这么多,我统统都要听,这个事情做不到!此地具闻,悟了就是具闻;不悟,你把三藏十二部念烂了,你也没闻。所以怕诸位看到这个字发生了误会。我们想想六祖大师当年在黄梅闻法,忍大师跟他讲《金刚经》,我算算时间决定不会超过两小时。而且《金刚经》从「如是我闻」,只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具闻,他开悟!你要不信他具闻,三藏十二部随便拈一部经来你问他,他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他都通了,这叫做具闻。所以佛法里面讲具闻是讲你大彻大悟,以这个为目标。或者我们再给诸位说,以念佛人来讲就是理一心不乱为目标,你现在就得理一心不乱现在就具闻;没有得到,没有得到叫多闻。多闻是什么意思?薰习,一遍一遍的听,听了之后开悟,用意在这个地方。但是你可不能执著,你可不能去研究,你愈研究是增加你的迷惑。听懂了就懂,不懂就不懂,不懂也不去研究,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求一个心清净。清净到极处,就跟那水一样,水先是大波浪,慢慢它小波浪,慢慢没有波浪,没有波浪就像一面镜子,什么都照得清清楚楚,就开悟。为什么不去研究?一研究又起波浪;换句话说,佛法的目的就是求的风平浪静。你一研究你又自己制造波浪,这个佛就喊冤枉!所以佛经研究不得的,解不得的。我在给诸位说这么多话都叫做废话,你千万不要当真,你要把这个废话当真,那你心里头又起波浪;听完这些废话之后,心平气和,风平浪静,这就对了,这就如法。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四十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47
  十四页的下面第五行最后三个字开始:
  【重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者。重修二观破法执也。法执既破。则权实并行。随宜演说。故四众皆悉信伏也。】
  前面讲过菩萨以常不轻的心,但修礼拜,就是专修恭敬礼拜而得人空,出分段生死。昨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在净土法门里面,就是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在我们念佛功夫上,就能够证得事一心不乱,就能到这个境界。可是这个境界,并不就是最高的境界,所以还要发心更进一步来破法空。经里面讲又增长『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就是表这个意思,「二百万亿那由他」表『重修二观』,修二观为什么?『破法执』。我们晓得,小乘人破了我执,法执没破;得事一心的人我执破了,法执没破;法执若破,就能够证得理一心。所以修学一定要以这点为目标,为我们修学的方向,这个理念是一丝毫都差错不得的。到法执破了这个时候『权实并行』,度化众生才能够得自在,我们常讲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是真正做到。我们现在虽然想学可是很难,难在哪里?难在烦恼无边,一随喜烦恼就来了。随喜恒顺众生,这个随喜不能成就功德,是随喜烦恼,烦恼都来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权实二智,实智是什么?如如不动;权智是善巧方便,我们没有这个。所以在一切法里面先学一个什么?学个不执著,能够看得破、放得下,专心修一心不乱,得了一心之后「权实并行,随宜演说」。所以这是实证功夫的问题,这里头勉强不得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这个时候四众信伏。
  【命终得值二千亿佛者。证法空也。】
  这就表示证法空之后,你见佛就多了。前面讲命终是烦恼障断了,三界六道里面命终。这个地方又讲命终,命终是什么?
  【得法空则出变易生死。故复言命终。】
  这就是『变易生死』里面『命终』,这是到了什么位次?到究竟佛的位次。因为等觉菩萨变易生死还没有了,还有最后的一次;从等觉再往上一层成佛,就是如来究竟果地,这叫变易生死命终了。经里面常讲「二死永亡」,分段生死、变易生死永远没有了,永远离开。但是诸位要晓得,阿罗汉以前两种生死都有,像我们现在两种生死都有,我们有分段生死,我们也有变易生死。我们人之所以从少年会到老年,天天在这衰老,这就是变易生死。如果没有变易生死,那就是一般人讲「菩萨菩萨年年十八」,他没有变易生死,他那个样子永远是那个样子,没有变易。所以我们今天是两种生死都有。阿罗汉以上是分段生死没有了,虽没有分段生死,但是他有变易生死,从阿罗汉一直到等觉菩萨都有变易生死,为什么?法空没破。我们也常说,圆教初住菩萨就得了法空,得是得一部分,没有得到完全;破了法空就证得真性,就见性。所以说初住菩萨见一分性没有圆满。古大德也常常用晚上月亮来做比喻,我们在初三、初四看晚上月亮有个月牙,那就好比什么?圆教初住、二住所见的性,那是不是月光?是月光,真正的月光一点都不假。如来果地上,就像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等觉菩萨像十四的月亮,还没有圆满。由此可知,从初住以上都是见性,但是所见的大小不一样,都是真性决定不假,这是破了无明所见得的真性。佛在经里面给我们权分为四十一个等级,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分这么多位次,就是每个位次所见的有大小不一样。一直要到成佛,是究竟圆满的佛,譬如十五的月亮再也不能更圆了,圆满了!到了究竟,这就是变易生死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达二空。善解权实。当近三智。故所值佛号日月灯明。】
  这就是以佛来代表『三智』,『日』是光明的,『月』也是光明的,『灯』也是光明的,这三种光明可以说是无处而不照。通常我们讲太阳白天照,月亮照夜晚,日月所照不到的地方,灯能够照得到。所以「三智」是从『二空』、『权实』里面证得的。三智显就是「日月灯明」。
  【如是圆明三智。】
  『圆』是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圆满的,『明』是光明,是一切明达,没有他不知道的,这三种智慧。这个『三智』就是说的一切智、一切种智、道种智。这个三智:
  【不出权实二种。故有二千亿数。】
  为什么说他遇到二千亿佛?这『二千』是表权实二法的,智慧开了。所以在此地大家要留意,佛法是以智慧为主,是以智慧为基础。既然接近三智,菩萨地位愈往上去愈接近。
  【则能悲智兼行。慈悲利物。如云之自在。】
  因为底下又遇到一尊佛,就是云自在灯王佛,这就是表示得大自在。像《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观是什么观?此地讲的二观,修二观破法执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得自在了。所以有智慧就自在,没有智慧在境界里头处处有障碍,有障碍就不自在。所以学佛学什么?学佛就是学开智慧,使我们的生活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现前能得大自在,将来一定是更自在。我们这一生在世的时候,佛跟我们讲这个果报叫花报,我们修行叫花报,来世叫果报。好比我们种植物一样,一定先开花后结果,看到花开得非常好,就能够预料到果实一定结得好;如果花开得不好,将来的结果一定不好;花根本就没有开,后来就没有果的希望。一定是先开花后结果,因此,我们对於花报也不能够不重视。《了凡四训》的修学完全侧重在花报上,我们一般人讲现世的果报,就是这一世的果报,所谓果报就是这一世修得来的,不是前世的。我们今天没有什么修行,我们今天的果报是前世修的;我们这一世修的,在一般讲如果没有特殊的力量,是来生的果报。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想要知道我们过去造的什么因,「今生受者是」,我们这一生所受的就是过去世造的因,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欲知来世果」,我来生后世我的果报怎么样?「今生作者是」,我们现在所造作的就是的。我们做的是善,将来你一定善报;你造的是恶,将来一定是恶报。你造的是染这染报,你造的是净这是净报,这是因与果一点都不会错乱!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凡四训》里头提示我们非常浅近,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一种修持方法,是人天果报修行的方法。如果用的心真、纯,精进不懈,这种果报不必等到来世现前,现在世就现前,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改造命运。改造什么时候命运?改造我们现在的命运。所以诸位要是真正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三年就见效,你的命运就会转,真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儿女得儿女。这求是什么?是你命里头本来没有的,这才算是真求;如果命里头有的不算求,那不算真求;是命里面没有的,而现在有了。你们读《了凡四训》就晓得,孔先生给他算命寿命不过五十几岁,命里头没有儿女,功名有一点也不怎么太大,只做到一个县长,而且死的时候是在任上;每年他的福报,就是他的收入都有定数。所以你要碰到一个高明看相算命的,确实断定了你一生,没有办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佛门里头确实有方法。所以云谷大师遇到袁了凡,把这改造命运的方法教给他,他那个时候还是半信半疑,虽然是做做得不彻底,发心要做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圆满。可是他做个四、五年他的命运就转变,跟孔先生原先给他算的就不一样,就增长,这个他信心也增加了。所以第一次三千善事圆满之后,接著发心再做三千桩善事,没有几年他就圆满,精进不懈。而且到以后全家做,全家修善照著这个方法去修。云谷大师传给他的功过格,功过格是什么?我们图书馆印得不少,《德育古鉴》,《德育古鉴》里面就是功过格,了凡居士全家就是照那个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修学,昨天晚上我讲经的时候,你们听也注意到,佛法要正信、正解、正见。你把这个文字解错意思,修行到后头不一定有结果;纵有结果,也不是你心里想像预期的结果。所以这点很重要,要正解!望文生义很容易发生误会,如果这一部《法华经》,大家都望文生义,那它的价值连世间一部小说都不如。所以你要晓得佛的经典是意在言外,你一定要懂得,你才晓得怎么个做法。我昨天在讲席里头举了几个例子,希望诸位能够举一反三,智慧现前,此地讲「善解权实」,著重在善字!我们今天打开佛经,我们依照这个句子来解,不善,为什么?一句话只有一个解释;哪里晓得佛一句话里头有无量义,有无量个解释。譬如我昨天讲的一个不杀生,哪有那么单纯,我不杀众生命叫不杀生,不杀生里头有无量义,有无量解,无量个境界,我们哪里懂?我们粗说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五十一个境界,这一条戒是都要遵守的,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都要遵守。可是怎么个守法每个境界不相同,并不一样,等觉菩萨持不杀生戒,如果那境界跟初学的完全一样,他就不叫等觉菩萨!
  譬如你们在学校念书一样,你们到初中一年级就念国文,你到大学还念国文,这个科目的名字没有改一点点,都在那念国文;你在小学的时候就念数学,你到研究所还念数学,这个科目名字一样。不杀生就是一个科目名字,初发心的要学它,到等觉菩萨还要学它,内容不一样。初中一年级的国文跟大学的国文,内容有浅深不相同,在教学方法也不相同,学习的态度亦不相同,那怎么会一样?一法如是,法法皆然。所以学佛的人贵在守住自己的本位,把自己的本位守好。为什么?别人的境界我们不晓得,他是罗汉、他是菩萨、他是古佛再来,我们哪里知道?所以佛教给我们,如果我们想在一生当中成就,《华严经》里面学善财,一生成就;《法华经》里面学常不轻菩萨,一生成就。你说我不是学《法华》,我也不是学《华严》,我就是修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的。一样,你以善财、常不轻的心行念阿弥陀佛,一生成就,功夫浅的得人空证事一心,功夫深的得法空证理一心。如果我们心里一样都空不了,那你念一辈子佛,你什么都得不到。你要能空得了!可是这个空怎么个空法?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空了,我什么都不要了,那你并没有空,你心里有个什么都不要,你心里有个什么都没有,你还是没有得到空,你人空也没有得到,法空更没得到。这个事情确实是不容易,问题在哪里?一定要开智慧,不开智慧证不到二空之理,所以不开智慧,怎么行?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常说为什么不开智慧?你有障碍,你自己不晓得你障碍在哪里,你自己不肯把你障碍去掉,障碍障了你的根本智,障了你的后得智,这是什么人都没有法子帮忙。诸佛菩萨慈悲得不得了,看到你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这个事情是什么?必须是你自己解决,迷是你自己迷,开悟还是要你自己开悟。佛菩萨只能告诉你们,你们为什么迷、怎么迷,把这个迷悟的根源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要觉悟,自己要会把这结解开。所以叫善解权实,善就是慧解,真正智慧现前这才能解。至於这些善巧方便,我们在讲席当中,长年的在讲解、提示,诸位必定要觉悟。最初方便,佛门里面所运用的就是诵经、念佛,这是最初方便。诵经、念佛用意在哪里?用意在降伏烦恼。也就《金刚经》里面,须菩提尊者所问的两个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这两个问题。我们的心应当住在什么地方,如何降伏我们的妄心,须菩提在《金刚经》上提出的两大问题,佛在《金刚般若》里头就是解决这两大问题。佛将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是什么?依他起性。叫我们对於宇宙人生有真正的觉解、认识,决定不错误。然后你在宇宙人生当中,你的心是平静的,不起波浪;你不认识,你当了真,你在这里面才起分别、才起妄想。你晓得一切都是假的,好事是假的,你不动心;恶事也是假的,也不动心;冤家对头是假的,你不动心;至亲的父母、眷属,也不动心,为什么?都是假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