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作如是观

《法华经大意》--净空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讲光明遍照,光明是什么光明?真智慧。我们现前有没有真智慧?跟诸位说,决定没有。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是烦恼障重,所知障轻,这个话说的经上有,诸位要晓得,这是佛的权说不是实说,是方便说。烦恼障是我执,你有了这个东西,你的根本智不能现前,根本智不现前你的所知就有障碍,本性里面的般若透不出来。所以我执没有断尽的时候,所有的智慧都是从第六意识里头生的,说得不好听的,全是虚妄分别。所以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自己起心动念,凡是想的全是错误的,没有一点是真实的。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你的根本智现前,真智慧现前!所以我们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就是阿罗汉,我执破尽这是正觉。阿罗汉以前都不叫正觉,到阿罗汉才叫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等是什么?等於佛,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的三乘圣者。而我们没有破我执以前,以为自己所思所想的都是正确的,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对,都认为自己想得很对。不读佛经,我们怎么晓得有这回事情?不闻佛法,我们又如何悟了这个道理?所以学佛修行是要以开智慧、破二执,也就是此地所讲的,人法二空,这是菩萨修行的本事。
  但是你要是想在一生短短期间当中修道、证得,不学善财、常不轻,那真是太难。善财、常不轻的态度,弟子、凡夫就是我一个,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示现种种境界给我看,叫我在这里面去锻炼,锻炼什么?不取相、不分别、不动念、不起心,成就自己二空智慧,破自己的烦恼、所知二障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会的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个境界不是佛示现的?你要问佛菩萨在哪里?除了自己一身之外,遍地都是佛菩萨。可惜你自己不认识,你自己见不到,一天到晚在谤佛、毁谤菩萨,你就干这个事业,你还说是你学佛,这怎么能成就?这些事理,不仅仅《法华经》给我们这么说,一切大乘了义经典都是这样说法,所以我们应当要觉悟。下面有几句话也很重要,在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
  【以我空智观十二因缘。了不可得。我执方空。我执空则出分段生死。故曰命终。】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道轮回的事情是永远解决了。
  【法执未空。未度变易。】
  『法执未空』,变易生死还在。
  【变易润生。依净功德。】
  跟这个分段生死性质完全不相同。所以经里面用的这个表法:
  【故父名净德。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
  表这个意思。
  【乃至我今当还供养此佛者。显果地不动。三世性空。因有去来。生死宛尔。所以为法华流通之旨也。】
  所以读经要晓得,佛的真实义。此地说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你塑个佛像天天供养他,那错了,你不懂佛所说之义。「净明德」是谁?是你自己!你自己在一切境界里面,不取相、不执著修清净心,拿念佛人来讲,你要是修理一心不乱,这就是供养净明德如来,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二乘执身有我。有生死可出。有涅槃可证。】
  这就是小乘人的思想,小乘人的知见。经里面表示:
  【菩萨然身。以显其执为谬。】
  我们中国佛教这出家,出家燃顶,在家菩萨受戒燃臂香,就这个意思。破小乘的执著,希望把我们这个小乘的思想、小乘的观念把它烧掉。一般人哪里晓得叫什么戒疤,戒还疤的,你受二百五十戒,应当烧二百五十个疤,否则的话,你的戒就没有!你们女众受三百多条戒,也得烧三百多个疤,错了,大错特错。实际上是不是要烧?不是的,你把整个身体烧毁了你还是二乘心,有什么用?没用处的,这是表法而已。所以除了中国以外,全世界佛教里头,没有烧香疤,没有燃香这个事情,有这个理,没有这个事。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国外的,甚至於看到边疆,你看密宗的这些活佛,西藏边疆这些喇嘛他们不烧,他们头顶上头发是剃,剃头这是有的,但是决定不燃香疤,你不能一看到,他都没有受过戒。所以这是不晓得这个道理,燃身、燃指都是破这种执著,破小乘人的执著。这个文诸位自己去读去。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也提到:
  【菩萨即以身示生灭不生灭。】
  说明灭即无灭的道理,说明这个道理。灭既然无灭,当然生亦不生,这才能够将一切法本自不生理事,给我们显示出来。就在这一面倒数第三行,有三行经文说明二乘人的境界,我们把它念一念。
  【二乘六识虽空。七识全在。不信有第八识。即执此识以为涅槃。既破七识。则八识现前。了知此识。具含世出世间一切种子。人人皆可成佛。故令无数求声闻众。发菩提心。】
  所以我们现前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总有半数以上,依佛法来讲可以说之为不定性,不定性有好处。但是不定性的人,他的成败关键决定在缘上,就是决定在老师上。经上常说,他要遇到佛他这一生能成佛,遇到菩萨他成菩萨,遇到二乘他成二乘,遇到外道他成外道,这就叫不定种性的人。遇到善知识这就是他的福德因缘,所以不定种性有这个好处。定性的就很困难,譬如说定性声闻,他这个小乘的思想,他遇到菩萨他不相信,他遇到外道他也能够辨别。遇到小乘他就跟他去,为什么?志同道合,气味相投他就去了。我们所见到的、接触到的,毕竟定性的少,不定性的多,就看他的遭遇了。好,下课。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二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2
  刚才讲到小乘人,这个小乘境界虽然是不高,也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因为他能够把第六意识伏住,不起现行;我们今天一天到晚,都是第六意识在用事。这就是他能够了生死,我们不能了生死;他超越轮回,我们天天在制造轮回,这个道理就在此地。破了第七识之后,阿赖耶识才现前,才能够看到诸法实相。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是道听涂说,我们没有见到,而是听佛在经里面给我们这样说,我们晓得有这么回事情,不是自己亲证的境界。虽然佛讲「人人皆可以成佛」,我们现在也都懂得这个道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成佛,可是我们自己还是成不了。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亲证,听佛所讲的没有认真的去修证,这个听得再多都不管用。修证的起步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发跟佛与大菩萨一样的心,佛菩萨的心就叫做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觉,觉心;换句话说,二乘权教以下这个心都是迷惑颠倒,那是迷心,不是觉心。阿罗汉以上的他们这个心是觉心,所以我们称他作正觉,他觉悟,他不迷了。我们现在在一切境界是迷而不觉!后面给我们说到,菩萨就真正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人:
  【舍有为而入无为者。】
  这就是求佛道,唯一的一个途径。可是要记住,『无为』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如果单单无为,那就变成小乘,所以说又堕在无为坑里面,又变成了错误。因此在此地特别有两句话非常重要,给我们说明的,这是在第七行,下面的第七行当中:
  【但破其执不破其法也。】
  『但破其执』,就是无为,『不破其法』,就是无所不为,这是菩萨法。小乘的是「但破其执」也破其法,这是二乘;凡夫执不破,法也不破。所以说凡夫是俱存,小乘俱破,菩萨破执不破法这才是真正的正觉。法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功德下面说得很清楚:
  【二执除则无明破。】
  可见得破无明不是破法,是破执著,破人我执、破法我执,无明就破了,人法二空。
  【二空证则功德显。】
  本性里面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是你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也不是你学得来。你用什么苦心去学,用多少时间去学,学得来的都不是真实的,与你本性里所具足的依旧是隔了一层。所以真正智慧是你本来具有的,真正的福德也是你自己具足的。修得的那是六道里面的果报,本德没有显,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是修得的。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今天修的是这个。今天许多学佛的人不明了究竟的道理,他修的什么?譬如修的布施,所得的果报鸡毛蒜皮。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全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他就是为这个福报而修的,所以他将来得的是福报,这一点不错,因与果决定相应。这是不是菩萨所修的?不是,菩萨修二空真如,怎么能够有果报!所以菩萨修布施是断悭贪烦恼的,他是要断烦恼障的。修财布施断烦恼障,修法布施断所知障,人家是干这个的,所以跟世间一般修六度的人,完全不相同。我们想一想,我们在修六度我们为了什么?如果处处都贪求著人天福报,这三界出不去。我们修的六度,就是现在所提倡的什么?人间佛法、人乘的佛法。人乘的佛法在六道里面,不能够超越六道,不但不能超越六道恐怕生天都不容易。为什么?没有生天的愿望,来生还想做个人,做个福报更大一点的人。但是诸位有没有想到?福报愈大的人造罪业愈重,福报小的人想造罪业没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福报大造大罪业的机会多,这个罪业会叫他堕阿鼻地狱,他做好事也容易,做坏事也容易。所以我们真正明白佛法道理的人,就会觉悟到,我们修六度万行不求人天福报,也不求二乘权教菩萨的果报,我们求的就是破二执,证二空真如,我们目标在此地。所以后面讲破二执就证二空。
  【无明众生全具。】
  完全具足,『无明』一般我们把它分作,根本无明、尘沙无明、见思无明。
  【三乘分具。】
  虽然不像我们凡夫这么重,他有局部的。譬如说二乘人以上的,他见思无明没有了,他有尘沙、有根本无明。见性的菩萨,他尘沙烦恼也破了,可是根本无明没有破。
  【如来全破。三乘分破。后之修道者。】
  这是指我们现在这些人。
  【纵不能如如来全破。亦当如三乘分破。】
  这是应该要学习的。底下说:
  【例如未能如菩萨烧身烧臂。但能然手指乃至足指。胜於国城妻子等供养。】
  这就讲燃身、燃臂、燃指,燃身、燃指者特别要注意,要晓得这个道理。你看底下说:
  【今人不解。以为实事。烧臂然指者有之。】
  这个东西什么?燃身就等於什么?无明全破,燃臂、燃指是无明分破。这个意思你把经看错了,以为是真的,好,把自己烧掉,烧掉怎么样?烧掉还是要生死轮回,错了,大错特错了。如果我们要讲的时候人家反对,说是你自己不肯发心,你还说别人错,这是经上讲的。所以他不晓得佛说法的真实义,死在句下,你为了是事,错了,他不晓得这是表法的。这个几句话我们要多念几遍,要好好的把它记住。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底下讲:
  【若破无明断烦恼。未见其人也。】
  这就是烧身,我执破了,法执破了,那这个人就没有了,等於烧得干干净净。我执破了,法执还在,等於烧了一半,烧了一臂,烧了几个手指,这人还在,还没有完全烧掉,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佛法传到中国来,中国在受戒的时候燃臂香、燃顶,就是取这个意思,叫我们常常想著,我们要破无明,要破烦恼,代表这个意思。如果我们的无明烦恼天天增长,你烧的满头香疤都没用处,你愈烧烦恼愈多。这个意思要懂,懂得佛法里头所谓表法的义趣。
  【若非如是一指微功。何能超世界众宝国城妻子耶。】
  这是经上讲的较量功德,菩萨燃一个指,燃一个指的功德,超越『世界众宝国城妻子』布施供养的功德。要照这样说很简单,我们把十个指头都烧掉,那我这个功德很大了,烧尽了也没有功德。人家这是代表断烦恼的,譬如三毒烦恼贪瞋痴,全断了证阿罗汉果,三种当中断一种,也是须陀洹之上,这种功德确实「世界众宝国城妻子」,这个布施供养都不能比。为什么?因为你所得到的福报,是人天有漏的福报;这个成就的是功德,你能够了生死出三界,无量无边功德那怎么能比!道理是在此地。底下说得很清楚:
  【以其破无明故。以大千世界七宝。供养诸佛贤圣之功德。不及持此经一四句偈。】
  这个理在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经直指自心见性成佛。是诸经王。】
  它功德在哪里?所以你如果是又把这东西执著,能够受持『此经一四句偈』,功德已经超过大千世界七宝供养诸佛菩萨。好了,那你就天天在念了,这叫受持吗?不叫!所以今天有许多人误会,他受持《法华经》、受持《金刚经》,我说你怎么受持法?我每天受持一遍。每天念一遍就叫受持错!他不晓得什么叫受持,受持是什么?受持自性。人家会的,念经是受持;不会的,念经是修无益的苦行,不是受持。受持所谓说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这叫受持。我们每天念经,依这个文字有没有起观照?我们今天依这个文字说老实话起分别,是增长烦恼,干这个,这怎么叫受持?我们在《坛经》里面读法达禅师那一段,法达禅师读经三千遍,他读的是《法华经》。他得的是什么?贡高我慢的习气,好像自己很了不起,瞧不起别人,岂不是增长烦恼吗?他要没有念过三千部《法华经》,他对待人还很恭敬、还很谦虚;好,肚子里有三千部《法华经》,以为了不起,贡高我慢,增长烦恼,增长无明,增长邪见,这颠倒了。被六祖呵斥一顿,点醒了之后,他觉悟,从前都是为《法华》所转。现在觉悟了这才心转《法华》,转《法华》才叫受持,这是开悟。所以受持,你看《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说的,「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这个离,诸位要记住,是即言说而离言说,即文字而离文字,即心缘而离心缘,是这个意思;不是说言语、文字、心缘都不要,不是的。是离即同时没有先后,没有次第,也没有方便,这叫受持。不能受持全经,那就像常不轻菩萨受持一句,受持一句也蒙佛授记,也能成佛。所以不晓得这个道理那怎么行?《法华经》从哪里来?《法华经》是自性《法华》,受持的人就是见性成佛。所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诸经王』。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闻此经。无不获益。】
  【闻此经无惑不破。】
  句句话都是说的老实话,可是事实怎么样?事实上是不闻不见。这个地方关键在这个闻字,我们今天说耳听到、眼看见,这就是见闻吗?不是。见性见谓之见,闻性闻谓之闻,我们眼识、耳识五俱起意识,对於外面境界叫不见不闻。所以『众生闻此经,无不获益』,我们今天闻这个经得不到利益,原因在哪里?我们是听而不闻。真正的闻,像《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所讲的,「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此地讲的「直指自心见性成佛」,这叫闻,那怎么不获利益!『闻此经无惑不破』,「惑」是什么?烦恼障、所知障、无明障决定会破的,所以人家话说的句句真实。如果我们要去读这个经的时候,都死在字里行间,那这是怪自己,这是我们眼前的境界,这死在字里行间。也不能怪我们愚痴,连古圣先贤,像法达禅师没有遇到六祖之前,还不一样的死在字里行间,为经所转吗?如果我们能够转经给诸位说,就能转境。《楞严》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怎么转境法?我在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你要能够转境,不为境转,你就是佛菩萨,这叫真修行。「无不获益」,「无惑不破」,这是真修行人、是大修行人。底下有个比喻说:
  【故。如日如炬。能除诸暗。】
  白天是太阳,夜晚是火炬,这都是表的光明,以这个光明来表这部经能够破无明黑暗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明书写供养此经。佛智不能量其功德。】
  这就是讲的,流通法宝的功德之大,可是流通法宝的功德,诸位要晓得,这里头有两种,一种是保存,使经书不至於断绝,普遍的流通。我们印经,一千本经里面,不一定有一个人在经上开智慧;得了受用,功德就无量无边。功德是在正信、正解、正修才具足真实功德,自己要没有做到,流通经书也是人天有漏福报。自己真正开悟,对这些事理了然,这个流通的功德就大大的不相同。流通的意思,我们每次讲经讲到流通分都会很详细的说明,最要紧的是修法流通,自己要依教奉行,奉行就是流通。我们是多印经书送给人,自己没有照这个修行证果,这不是真正流通,为什么?因为这一千部书印出去,可能一个人都不会开悟,这个太多,这种情形太多。有一个人开悟,这才算通!我们大量的印经,普遍在那里布施,就是希望有一、二个人开悟;你要想许多人都开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真正有个开悟的人来给我们讲解,来领导我们修行,这在佛法里面讲福德因缘。所以这个事情,是因缘与福德有密切的关系,没有福报,因缘不会现前,纵然有因缘也必定会破坏,不是外面人破坏,是你自己破坏,为什么?自己没福,自己会破坏。外面的力量,说实在话破坏不了,凡是破坏的都是自己;自己信心坚固,外头哪有力量能破坏?为什么?因为外面善缘、逆缘,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境界,都是帮助你成就道业。所以外境没有善恶,完全在乎你自己用心,你用清净心,所感得外境都是清净。所以佛菩萨对十法界依正庄严,他是平等清净,清净寂灭相。我们凡夫,纵然把你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还是不清净,为什么?你在那里分别,你执著,这一分别执著极乐世界、华藏世界都不清净,所以道理在此地。底下有几句女同修特别注意:
  【女人闻此经。即得往生西方。】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受持《法华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太多了,我们读《法华经持验记》,就记载得很多,在我们《净土圣贤录》里面也记载得很多。最著名的,法华宗第一代的祖师智者大师,他老人家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所以我们应当要相信,受持《法华经》,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是很有效的。底下这句诸位要记住:
  【不为贪欲所恼。】
  这句话很重要,也就是说明,如果你还有贪瞋痴慢,根本烦恼不断,那是没办法。闻经必断烦恼,闻不是我们现在的耳闻,前面我跟诸位讲过,闻性闻的法性,怎么不断烦恼!《楞严经》十番显见,显的是见性,见性如是,闻性亦复如是。你把那个见换作闻,十番显闻,闻性不生不灭,闻性就是正性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你用闻性所闻的是什么?法性。所以是清净平等法法皆如,这里面怎么会起贪瞋痴慢!我们今天就是不会闻,从来没有用过闻性,都是用什么?用耳识,五俱起意识,听了之后就分别、就执著、就生烦恼,所以这叫生死边事,不是法性上事。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你要以闻性来闻经怎么不生西方!生西方跟诸位说,必定是上品上生,生的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不为贪欲所恼』,这点也能够常常提醒我们,我们修学佛法,如果心里面起了贪瞋痴,自己立刻要警觉到:我的路错了。如果你在佛道上,你在修行上,二六时中心是清净平等的,不生烦恼,你自己就会晓得,我这个路很正确,确实走的是菩提道。所以佛菩萨在经上是:
  【如是等重重深赞其功德者。意在流通。所谓显妙劝持也。】
  用意都是在劝勉我们,劝勉我们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自己修学有得,再劝勉别人修学。《法华经》妙法就是自己的妙心,心妙,法也就妙了,因为一切法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底下说的:
  【古德云。百川众流。至海为极。】
  这句是比喻。
  【森罗万象。至空为极。一切贤圣。至佛为极。一切万法。至心为极。】
 楼主| 发表于 2015-4-1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所说的都是陪衬的话,主要的一句就是『一切万法,至心为极』。《华严》说得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我们要觉悟一切万法是自心变现之物,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唯识是佛法的理论,就是发明这个道理。
  【心也者。总持之大本。万法之弘源。】
  这个『弘』当大讲。
  【世尊喻此经。为海为佛。予言此经即是自心。例而推之。必非虚妄。】
  《法华经》是什么?《法华经》就是『自心』。诸位要记住,《法华经》是「自心」,哪部经不是自心!一切经是自心,我们再问哪一法又不是自心!「一切万法至心为极」,哪一法不是!没有一法不是。所以这些外道有说劝你去跟他学,所谓是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应当要学习,这话有没有说错?没有说错。我在前面给诸位解释过,我们现前要学的是一心不乱,自己功夫不到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向旁门左道去扣问。功夫到了应当要学习,像善财童子、常不轻菩萨,他就是平等心,没有拣别的。佛在《戒经》里面所制定的,以托钵乞食来说要拣别五家,为什么拣别?小乘人定力不够,这个五家就是旁门左道。大乘菩萨不拣别,为什么?定力够,所以他可以跟旁门左道打成一片。对於菩萨来讲只有增长智慧,不生烦恼,这就是定力深、知见正,你有正定、有正智就可以。我们读《华严》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什么地方不去?什么地方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种境界二乘、权教不敢涉猎,为什么?一涉猎就堕落,就要吃苦头。这个原因就是什么?没有正知正见,没有相当的定力,所以不行。因此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你问修什么?就是修的清净心。以《金刚经》上的话,那真是很简单,菩萨所修学的,就是在一切相里面「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是修这个,这就是修心,这就是修的妙法。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三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3
  第十六页后面「妙音菩萨品」。前面介绍过: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由持法华经。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持法华经』,这句要特别注意到,不是仅仅念诵这部经文,就叫做「持法华经」。一定要晓得,这个经就是我们自性,正如同前面所说的「此经直指自心见性成佛」,所以才『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由此可知,一切功德的现前必定是从三昧现前,三昧就是禅定,就是一心。今天继续给诸位介绍是妙音菩萨,经上说:
  【此菩萨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此菩萨』是指妙音菩萨。一切众生的语言是相当的复杂,我们不要讲他方世界,单单我们这个地球上,甚至於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言语都有许多种。如果一个人要想能够普遍的都能够懂得,这是桩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也并不是说完全做不到,因为在理论是可以讲得通的。如何能够达到理事圆融,理事不二,这个境界就能现前,在一般讲这都是大菩萨的境界。如果我们以唯识的道理来说,总是七地以上,可以说都是妙音菩萨。为什么?因为七地再上去就到不动地,不动地见阿赖耶识了,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的无量无边种子,他都见到了。我们也可以说,宇宙万有的实相,到这个时候才亲证得。一切众生的言语当然也不例外,这是在理上说得过去的。一般来讲念佛理一心不乱,是从初住就证得,我们这都是讲的圆教,初住就证得了。当然初住以上这些明心见性的菩萨,对於一切众生言语逐渐的通利,可是要到究竟,这个通达便利是在七地以上,也就是经里面常讲的「广长舌相」。此地说的当然这是妙音著重在说法,说法一定要现身,不现身就不能说法,现身必说法,说法与现身是不相离故。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三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3
  第十六页后面「妙音菩萨品」。前面介绍过: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由持法华经。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持法华经』,这句要特别注意到,不是仅仅念诵这部经文,就叫做「持法华经」。一定要晓得,这个经就是我们自性,正如同前面所说的「此经直指自心见性成佛」,所以才『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由此可知,一切功德的现前必定是从三昧现前,三昧就是禅定,就是一心。今天继续给诸位介绍是妙音菩萨,经上说:
  【此菩萨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此菩萨』是指妙音菩萨。一切众生的语言是相当的复杂,我们不要讲他方世界,单单我们这个地球上,甚至於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言语都有许多种。如果一个人要想能够普遍的都能够懂得,这是桩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也并不是说完全做不到,因为在理论是可以讲得通的。如何能够达到理事圆融,理事不二,这个境界就能现前,在一般讲这都是大菩萨的境界。如果我们以唯识的道理来说,总是七地以上,可以说都是妙音菩萨。为什么?因为七地再上去就到不动地,不动地见阿赖耶识了,阿赖耶识里面所含藏的无量无边种子,他都见到了。我们也可以说,宇宙万有的实相,到这个时候才亲证得。一切众生的言语当然也不例外,这是在理上说得过去的。一般来讲念佛理一心不乱,是从初住就证得,我们这都是讲的圆教,初住就证得了。当然初住以上这些明心见性的菩萨,对於一切众生言语逐渐的通利,可是要到究竟,这个通达便利是在七地以上,也就是经里面常讲的「广长舌相」。此地说的当然这是妙音著重在说法,说法一定要现身,不现身就不能说法,现身必说法,说法与现身是不相离故。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讲义里面,诸位细细的去看看,经里面有些表法的地方,此地也给我们指出来,其所表的可以说无不是以心法。真心一定是从中道当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执著有个中道,真心还是有障碍。因此古德给我们说,「二边不立,中道不存」,话说得是不错,我们能不能入这个境界?还是不能。为什么不能?我们听了这个话,二边不立,中道不存,这就落空,就执著个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凡夫这说有则执著有,说无就执著空,总不能说是有无一切都不执著。再给诸位说,如果一切都不执著,万法通利,一切通达。其实我们的真心所起的作用,就在眼前,没有一刹那的时间中断过!为什么原因我们见不到?真心是觉,《起信论》里头说得好,一切众生「依本觉而有不觉」,这是说明我们迷惑的所以然,迷惑的根源。《楞严》里面说得尤其是好,《楞严》跟我们讲「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是真心显现,正是所谓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可是你在里面立知就错,立是建立,立知是什么?起了分别,起了执著,在这里面生起见解,这就是立知就错了。所以佛教给我们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为的什么?恢复我们的真心,恢复我们的正觉。这个地方有几句话说得很好,在底下第五行,你看最后一句:
  【众生一念心动。则具百八烦恼。】
  『百八』,是无量无边烦恼归纳一百零八类。所以诸位看到这个文字,千万不要以为烦恼只有一百零八种,每一种里头都无量无边。从哪里生的?从『一念心动』,心怎么动?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你动了心。不动是真心,这一动就是妄心。《唯识简介》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说明妄动,这一动才有唯识好说,不动根本就没有唯识,哪来的唯识?唯识也不是究竟法。究竟,究竟根本就没法,「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唯识也没有。所以虽然讲中道了义,也都是方便说,我们不要迷在里头,你看到这些东西,心一动就迷了,就迷在里头。所以真正修行人,这底下讲圣人,你要是真正修行人你就是圣人,圣人跟非圣人差别在哪里?就非圣人在境界里头动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讲义里面,诸位细细的去看看,经里面有些表法的地方,此地也给我们指出来,其所表的可以说无不是以心法。真心一定是从中道当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执著有个中道,真心还是有障碍。因此古德给我们说,「二边不立,中道不存」,话说得是不错,我们能不能入这个境界?还是不能。为什么不能?我们听了这个话,二边不立,中道不存,这就落空,就执著个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凡夫这说有则执著有,说无就执著空,总不能说是有无一切都不执著。再给诸位说,如果一切都不执著,万法通利,一切通达。其实我们的真心所起的作用,就在眼前,没有一刹那的时间中断过!为什么原因我们见不到?真心是觉,《起信论》里头说得好,一切众生「依本觉而有不觉」,这是说明我们迷惑的所以然,迷惑的根源。《楞严》里面说得尤其是好,《楞严》跟我们讲「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是真心显现,正是所谓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可是你在里面立知就错,立是建立,立知是什么?起了分别,起了执著,在这里面生起见解,这就是立知就错了。所以佛教给我们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为的什么?恢复我们的真心,恢复我们的正觉。这个地方有几句话说得很好,在底下第五行,你看最后一句:
  【众生一念心动。则具百八烦恼。】
  『百八』,是无量无边烦恼归纳一百零八类。所以诸位看到这个文字,千万不要以为烦恼只有一百零八种,每一种里头都无量无边。从哪里生的?从『一念心动』,心怎么动?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你动了心。不动是真心,这一动就是妄心。《唯识简介》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说明妄动,这一动才有唯识好说,不动根本就没有唯识,哪来的唯识?唯识也不是究竟法。究竟,究竟根本就没法,「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唯识也没有。所以虽然讲中道了义,也都是方便说,我们不要迷在里头,你看到这些东西,心一动就迷了,就迷在里头。所以真正修行人,这底下讲圣人,你要是真正修行人你就是圣人,圣人跟非圣人差别在哪里?就非圣人在境界里头动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人了达即动非动。】
  动静不二。
  【超百八烦恼。而证清净实相。】
  在此地怎么叫『即动非动』?即动是依他起,诸位要晓得世出世间法都是依他起,有为法是依他起。无为法,我们讲真如无为,真如无为不是依他起,是圆成实的,但是真如无为的名字是依他起的。依他起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是假的随它怎么动,动也等於没有动,这是说明了依他起动即非动。这个动你不必去止它,四时的运行,日月经天它在动,你用不著去止住它,为什么?晓得它是依他起性,不是真的。而且假的动跟不动是不相妨碍的,正如佛在《楞严经》上说,虚空不碍万相发挥,没有障碍。这个遍计所执也是依他起的,这个情形我们都要晓得。如果你要是执著这就是病,这就生烦恼;不执著就是解脱,就超越烦恼。所以问题就在执著,执著是迷,不悟也是迷,不悟那个迷是属於所知障,执著的迷是属於烦恼障。我们如果要想证得『清净实相』,首先要明白这个道理,道理明白了自己才真正放下,放下什么?放下遍计执。明了依他起,这就是二障都破了,自己心里头确实没有。但是我们在用事的方面,在待人接物的方面,还必须要用遍计执,这个执著即是非执著,自己心里头没有。为什么跟一切众生接触的时候要用遍计执?譬如说这是什么?扇子,扇子就是执著。一切众生都执著叫这扇子,我说不是扇子,那个众生说我头脑有问题。这叫什么?这叫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有没有执著?没有,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但是众生的执著是迷,菩萨的执著是觉,不迷,就在众生执著当中唤醒你的自性,令他觉悟执著是病。到你成佛、成菩萨,你住在世间,所示现的必定同於世人的执著,那是外表。这是我们在讲席里头跟诸位说过很多次,与人相处的时候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对人是如此;对自己是一味清净平等,本来无一物。所以自己住的是一真法界,是寂光净土;与别人大家在一起的,所住的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与寂光净土不二。我如果是入了这个境界,我坐在此地是坐在常寂光中,你们和我在一起这凡圣同居土,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千万不要执著,我们这个世界还有个常寂光世界,那就错了,不晓得四土就是一土。为什么会有四种不同的境界?你用心不一样,你才真正明了,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你的心清净到极处,这个世界在你的感受里面就是常寂光;如果你分别执著不断,在你感受里头是凡圣同居土,的确境随心转。在这品经里面跟我们说了一尊佛,这一尊佛的德号:
  【佛号净华宿王智者。】
  这尊佛的德号是表:
  【远离百八烦恼。为实相之净因。以如是因发起宿智。於诸法中得自在故。】
  这两句很要紧,这是佛表法,法是自性之法,佛也是自性之佛。所以我们闻佛名就觉悟自心,这是常讲的所谓是闻法要在消归自性,这就是讲消归自性。『远离百八烦恼』,是哪百八?我们不必去找这个麻烦,《百法明门》里面归纳为二十六种,你把这二十六种搞得清清楚楚的就行了,愈是多了愈记不住。不但记不住,记住了也是增长分别,不大容易提得起观照的功夫,所以你牢牢的记住这个二十六种就好。这二十六种烦恼要一起现行,立刻要能够提得起观照的功夫,这叫修行,叫用功。譬如在境界里面起了贪心,在世间法里面起贪心错误!佛法里头起贪心也错误。你们想想看,要断的是断贪心,不是断贪的对象,如果从贪的对象来说,就是有果报胜劣之不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能了生死,不能明心见性;我们念佛想得一心不乱,得不到一心。譬如说世间我们贪图福报,贪图功德,贪图一切善业,这个果报将来都是六道里面三善道的业因,这不能解决问题。佛法都不贪,何况於世间法!佛在《金刚经》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指的佛法。一乘佛法都不贪,为什么?真如本性当中也没有什么一乘佛法,我们的自性清净心才真正能现前,这是你得证实相的净因,实相就是自己的真实相。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可知,断烦恼是入门初步的功夫,佛法是把这个摆在修行里面,入门的第一步。儒家做学问也是把这个列在第一步,你看《大学》,《大学》是儒家的方法论,一开端「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破烦恼障,物是什么?物欲,五欲六尘;格是什么?格是格杀。就是佛法讲的远离,格物就是断烦恼,物要不除去,物欲不除去,它障碍你的智慧。所以格物,功夫就是禅定,致知的功夫就是开慧,致知是破所知障,般若智慧现前。所以此地「远离百八烦恼,为实相之净因」,就是儒家《大学》里所讲格物的功夫,格物的效果。『发起宿智』,「宿」是本有的,清净实相当中本来具足的真智慧,智慧现前,这就是致知。致知的效能『於诸法中得自在』,一切世出世间法里头得大自在。你看《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观的功夫就包含著有远离烦恼、「发起宿智」,也就是儒家格物致知的功夫。儒家格物致知底下所达到的「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在此地就是清净实相。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诸法中得自在」,儒佛无有二致,是一样的事情。可是佛法比儒家讲的要详细得多了,那就是佛法的经典分量多,儒家总集合起来不过十三经而已!你看看佛法的经典多多少?当然佛法对於这些事理说得清楚。这个一段是教给我们如何去学习,修证的真实功夫,这里所讲的是一切行门里面的总纲领,八万四千法门不管你修哪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个总纲领,就是一定要求内心的清净。在佛法称之为三昧,称之为禅定,得定之后,这心清净之后自然生智慧,这个智慧不是学得来的,是你清净心中本有的。智慧一现前「於诸法中得自在」,怎么个自在法?你们看这一段倒数第六行当中,我念一念:
  【转八万四千尘劳。为八万四千法门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看自在不自在?『尘劳』是烦恼,原来你是有八万四千烦恼,现在你有八万四千智慧,变成法门,这就是自在,法门就叫菩提,转烦恼成菩提。真有这个事吗?你念了《坛经》,你看看六祖所说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就是得自在!他为什么心中常生智慧不生烦恼?因为他那个心是本来无一物,所以他心里常生智慧;我们的心里拉里拉杂的东西太多,就生烦恼。实际上本来是智慧,是『八万四千法门』,因为我们自己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把「八万四千法门」转变为八万四千烦恼,这是自己搞出来的自作自受。如果我们把这个心里面一切妄念舍尽,又恢复到本来无一物,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生八万四千智慧,就常生智慧。智慧传授给别人就是法门,就对他受用来说,就是法门。像《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诸位去看,这些善知识们,每个人他所得的法门,把这些法门都传授给善财童子,这就是讲代表的八万四千法门。「尘劳」是本无的,迷了法门叫尘劳烦恼,悟了尘劳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由此可知,尘劳与法门原本不二,就是迷悟上建立的名相,悟了叫法门,迷了叫尘劳,其实是一不是二。所以才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它原本不二,这里面所现的差距不过是迷悟而已。这里说:
  【尘劳染也。法门净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2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