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416|回复: 24

[善导大师] 隋唐前的净土法门与宋明后的净土法门之异同,前者纯粹,后者掺杂了圣道门思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佛教常兴 于 2014-1-17 17:34 编辑

净宗法师

两种净土

    净土法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隋唐净土,一种是宋明净土。

隋唐净土  纯粹的净土
    隋唐净土就是指净土宗善导流,也就是上传龙树、天亲、昙鸾、道绰一直到善导这一法脉的净土教理思想。它是非常纯粹的净土,不掺杂、不庞杂。因为纯粹,所以正确;因为不掺杂、不庞杂,所以没有模棱两可
    依照这个法脉修行,就是所谓的一百个一百个往生,一万个一万个往生。也就是说,只要依照这个法门去修,任何人都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当生就是极乐圣众之一。这就是隋唐净土,也就是指善导流这一净土法门。

宋明净土  掺杂的净土

    宋明净土,就是北宋一直到明朝,以至到清朝的净土。这个净土跟隋唐善导大师的净土相比,虽然同样都是净土法门,但内容却不一样。因为宋明净土已经掺杂了天台、华严、禅的思想在里面,所以看起来教理很丰富、很磅礴,可是已经掺杂了圣道门的思想,其结果就是导致修学者对往生大事心存不确定与不安。

法宝遗失
    为什么宋明净土会不纯?因为善导大师这一法脉的著作,也就是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道绰大师的《安乐集》、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除《往生礼赞》被唐朝智升法师编纂于《集诸经礼忏仪》之中,得以保存之外)在唐朝末年就逐渐地遗失于我们中国,而流传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
    清朝末年,杨仁山居士通过日本朋友,把我们中国所遗失的经论邮寄回来。并在南京设立「金陵刻经处」,把这些已经失传的经论刻板印刷流通。
    正因为善导流这一法脉的净土教理思想,在唐朝末年就失传于我们中国,导致以后的高僧大德自修净土或弘扬净土,因缺乏这一法脉的教理书籍作为依据,只好各自依据本宗的教理来解释。所以天台就依天台的教理解释净土,华严就依华严的教理解释净土,禅行者就以禅的教理解释净土,这样净土就不纯粹了。

易行道
    纯粹的净土是容易的法门,也是殊胜的法门。龙树菩萨在他的《易行品》里就说,这个法门叫做「易行道」。易,就是容易,每个人都做得来,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都能够快速成佛,这个就是容易。
    容易的原因是,纯粹的净土法门只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足资往生极乐净土,非常简单,不需要诵其他的经典,持其他的咒语,修其他的法门;如果还要夹杂其他的经典咒语,或者其他的功行才能够往生,它就非常的繁杂,就不简单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有六个字,因为简单容易,所以才能够普被三根,无论是上根、中根、下根都能够学得来,不管是出家众、在家众都能够修得来,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人修万人去」。
    另一方面,念佛人在今生今世就可以确定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就能够快速成佛,所以简单的背后有它境界的高超。如果简单,可是这一辈子不一定能够成就,或者是简单也能够往生,可是往生后还要很久才能成佛证果,这样就不殊胜了。

乘船喻
    龙树菩萨说这个法门是简单容易又轻松安乐的法门,他用「乘船」来比喻。坐在船上,不管你身体健康不健康,行动方便不方便,只要坐在船上,都能轻松安乐,平等地从此岸到达彼岸。这是一种比喻,意在说明生死轮回的了脱,不是我们凡夫的力量可以成就的。我们凡夫其实只有造业的力量,并没有脱出轮回乃至成佛的力量。所以龙树菩萨说,任何法门,除了净土法门,其他都是「难行道」。

难行道
    难,龙树菩萨用一种比喻,就是「走路」。我们若要到千里、万里之远的地方,如果有船或者有飞机就很轻松。若需走路,那就非常的辛苦,即使辛苦地跋山、涉水也不一定能够到达,因为路途遥远,潜藏的危险很多,困阻重重。
    龙树菩萨又作了另一个比喻,好像我们一双手要托起三千大千世界,托得起吗?我们能托五十斤、一百斤,可是三千大千世界,再怎么也不可能举起来的。龙树菩萨以这种比喻形容靠自己的力量脱离生死轮回,乃至成就佛果是非常的难。说难如登天,坐飞机可以在天空中作短时飞行,但是没有飞机,我们能够登上天空吗?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只要你「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就等同坐上了阿弥陀佛的愿船,不管你是出家众、在家众,会修行、不会修行,心清净、不清净,都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你已经不是六道轮回的凡夫,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可说「专念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因为如是因,如是果。

掺杂的修行
    宋明净土也是以念佛为主,也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可是要加上种种的条件,要累积其他的功德来作为助行。累积其他的功德作为助行,能够累积得来的那就好,累积不来呢?你要怎么办?
    功德有真实的跟虚假的,其实我们所做的功德都有贪瞋痴,都是污染的、有漏的、不是真实的,这些功德能够作为往生的资粮吗?同时宋明净土思想的念佛还强调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功夫,所谓要达到功夫成片,或者要断见惑、思惑达到事一心,或者要破尘沙惑达到理一心,这样往生品位才更高,这种见解就跟善导大师这一法脉的见解天差地别、风马牛不相及了。

极乐我家乡
     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十方众生所建立的。十方众生有圣人、有凡夫。凡夫之中有善人、有恶人,所有的众生都涵盖包括了。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为所有的众生建立的,不管所有权、使用权都登记我们的名字,到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以及在极乐世界的快速成佛,都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的,完成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里面。

万德洪名
    任何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他的正因、正业、功德资粮在哪里?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之中,这句名号是圆满的、具足的、甚至超越的。也就是说,这句弥陀名号圆满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具足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超越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
    要往生极乐世界,它的正因、正业、资粮功德通通在这句弥陀名号之中。弥陀名号的功德对往生者来讲,对成佛来讲,毫无欠缺、毫无遗漏,圆圆满满地具足,所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被尊称为「万德洪名」。

称名必生

依据善导大师这一法脉而念佛的人都是必定往生的。
善导大师说: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只要念佛就百分之百、必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又说: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必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来就为我们发成就极乐世界的愿,发这句名号是万德洪名、能够让念佛人统统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所以善导大师说:「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又说:
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由于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我们念佛的人都容易往生。
又说:
以佛愿力,莫不皆往。
总之,只要「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则不论圣人凡夫、善人恶人,都必生弥陀净土,无一遗漏。故善导大师说: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又说: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所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教理是「必得往生」的法门,是「定得往生」的法门,是「易得往生」的法门,是「皆得往生」的法门,是「齐同不退」的法门。
如果不是这个教理,那就不定了。心一旦不定,修行就不安,一个心不定的人,谁敢说他现在已经往生决定?往生有份?如果不是专修善导大师这个系统的,就不敢这样说。

经典依据
    这个法脉是有经典根据的,如果不根据经典,不根据释迦牟尼佛所说,那就不是佛法,就是外道。所以有一句话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等同魔说。」所以不管建立哪一个法门,只要是佛教法门都必须依照经典。
    那么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这一法脉所依据的是哪些经典呢?是净土三经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说了非常多的经典,其中有关弥陀净土的经典,大概有两百多部,都讲到阿弥陀佛,讲到极乐世界。

【相关】
重要典籍失而复得,纯粹净土宗经历鼎盛、失传、回归、复兴的漫长过程
杂净土系以实相为体、纯净土系以佛名为体。实相为体,容混自力;佛名为体,纯彰愿力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立足于弥陀本愿名号,不强调众生心性立场
净土法门正依经典——净土三经之间的关系
善导大师:《观经》目的不在十三定观或净业三福九品,而在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发表于 2014-1-1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18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乐无为涅盘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5-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0-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2-17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6-30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必须持戒才可 。
发表于 2020-6-30 21: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rocm 发表于 2020-6-30 18:31
阿弥陀佛 ,必须持戒才可 。

作为佛子,持戒是本份,往生念佛持戒是要提倡的。但是说念佛必须持戒才可往生,味道就变了,变成了往生除仰靠弥陀愿力外,还得要求自己做功德才能往生。这等于视弥陀救度一法只局限在持戒内的众生,摒弃戒外及下品众生,有违弥陀平等救度一切众生的慈悲本愿。
发表于 2020-6-3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20-6-30 21:35
作为佛子,持戒是本份,往生念佛持戒是要提倡的。但是说念佛必须持戒才可往生,味道就变了,变成了往生除 ...

阿弥陀佛 ,个人认为必须持戒才可往生 ,味道没变 ,一个酒肉不断之人能得往生?就算有也是个别特别现象 。吃肉之人能算是对动物有慈悲心么?
发表于 2020-6-30 23: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rocm 发表于 2020-6-30 21:46
阿弥陀佛 ,个人认为必须持戒才可往生 ,味道没变 ,一个酒肉不断之人能得往生?就算有也是个别特别现象  ...

不断酒肉者,较之下品十恶之人如何,临终时地狱业报现前,生求脱心,才听到这个法,回心十念佛号照样往生,有经证。

弥陀救度的是十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不会为何种习性的的众生设置门槛。试想一下,肉食动物有慈悲吗?放生的人会不会因为这是肉食动物而不救。碰到rocm就例外了,rocm说:必须吃草的动物我才会救。

发表于 2020-6-30 23: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是十八愿抑止的下限,也是唯除五逆,毁谤正法。没有设置其他条件。
发表于 2020-6-30 23: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宣说往生下限,是赞叹念佛往生法门的殊胜,不是鼓励众生不持戒,也不是鼓励喝酒吃肉。
发表于 2020-7-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20-6-30 23:15
不断酒肉者,较之下品十恶之人如何,临终时地狱业报现前,生求脱心,才听到这个法,回心十念佛号照样往生 ...

阿弥陀佛 ,末学不是那意思 。吃肉说明根本没听佛菩萨的话 ,佛菩萨说的众生平等包括动物在内的 ,修佛可以吃肉可能会有实修者如此说 ,但那是方便说法 ,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信佛修佛 ,但修行久了还认为吃肉也可以成佛就实在悲哀了 。相关的帖子不少 ,我就不一 一找来争赢输了 ,没意思 。
发表于 2020-7-1 23: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rocm 发表于 2020-7-1 21:22
阿弥陀佛 ,末学不是那意思 。吃肉说明根本没听佛菩萨的话 ,佛菩萨说的众生平等包括动物在内的 ,修佛可 ...

引用“但修行久了还认为吃肉也可以成佛就实在悲哀了 。”

首先当知往生义不是成佛,凡夫往生不等于马上成佛。所以这个说法不适合用在往生净土上。

其次这种说法忽略了极乐净土对往生者净化度生的功能。极乐净土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往生者去掉食肉习性。凡夫若都能在秽土自断习性,还求生净土干嘛。

第三,这种说法是站在自力通途修行的立场说的,所谓食肉不能往生的看法,是错把往生极乐依报净土和自修正报成佛摆到同一概念层面对待。

第四,不知通途净土与别愿净土的区别,修通途净土,自身修为必须与净土匹配,你的自身修德资格(比如持戒清净程度)要够得上与之相应的通途净土。阿弥陀佛的别愿净土对于凡夫来说,是一个救度法门,平等救度是不检择这个凡夫是善是恶,有没有持戒,吃不吃肉等等的。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相续持名念佛便可。

第五,修行久了还认为吃肉也可以成佛,此版块从来没有类似的说法,希望师兄明鉴。
发表于 2020-7-1 23: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别愿报土兼容一切通途净土,也通摄一代圣教。因此还是提倡鼓励持戒念佛的。但我们不可因其提倡鼓励持戒念佛就否决阿弥陀佛别愿成就的平等救度。
发表于 2020-7-2 07: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4G手机用不了5G信号。5G手机却可以兼容使用4G信号。怎么能因为可以兼容就用4G的理念来规范5G呢?
必须持戒才可 (往生)的观念定义阿弥陀佛别愿净土法门是站不住脚的。
发表于 2020-7-10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三经是往生净土法门的正依经典,依弥陀本愿,直接扼要阐释三经或以三经互释的教理思想,是为纯粹。此处纯粹是基于这样一个立场说的,曲解及别有用心者想用这个纯粹意义外的逻辑混淆此意,不在此论中。

以诠释往生的净土为例,善导大师教理思想是凡夫入报,简明扼要。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籍以圣道天台宗凡圣同居释义,也说横具上三土,也说彼土超出十方净土之凡圣同居。又说此凡圣同居土最难通透。净土宗修学行人都很赞叹认同蕅益大师释义,但用圣道他宗教理体系诠释,比较起来,在简明力道上不及善导大师凡夫入报的释义来得纯粹。

发表于 2020-7-15 07: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隨佛願 发表于 2020-7-14 16:46
善导大师从来没有说过,一向专念就可以,不必别行三福。一向专念,代表你孝养父母吗?你没有问问你爸妈答应 ...


本愿称名并不违佛子三福本分事,把本分事理解成往生念佛须另加别行三福才是问题。
发表于 2020-7-1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有善根为因,凭什么感善知识来说念佛法,凭什么闻即信受?


这是忽略了善知识菩萨为诸俗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发表于 2020-7-21 18: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向,一心也。一心总合三心,一心称念已经兼含三心之回向发愿心,自然就含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何故?一心称念,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也是回向发愿之义,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0 00: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