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12|回复: 0

[净宗法师] 净宗法师:关于净土宗的「信愿行」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有些莲友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净土宗的「信愿行」的问题,我想这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在这里讲一讲,让大家明了。
        净土宗「信愿行」三资粮,这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可是对三资粮的理解,确实有差异存在。
        首先讲「信」,一般的理解是这样子的: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这叫「信」;第二是「愿」:光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不愿往生没有用,所以发愿,愿往生;第三是「行」:光发愿往生,你不修行,你不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叫「行」。似乎有次第感,信、愿、行。
        真正说起来,信、愿、行三个,后面包括前面。怎么讲呢?如果这个人,他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但他不愿往生,可见他相信也是假的。如果真的相信有极乐世界,哪个不愿意往生啊?反过来想,如果这个人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他会不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吗?如果不相信,怎么可能愿意去往生呢?所以,愿里边包含信;那么行呢?他都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那已经包含了信和愿,为什么呢?他都已经在念佛、想去往生了,你说他没有愿望吗?所以善导大师没有分开讲「信、愿、行」,他是说: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一向念佛,自然就有信愿行了。
        我还是喜欢用乘船的比喻。我们设想,假如这个地方很危险,别人开着大船来救我们,我们「相信」大船能把我们救到安全的彼岸,我们「愿意」被大船所救,我们坐上大船,叫做「行」。但是,如果已经坐上大船之后,哪里还另外再谈「信愿行」呢?就不用再谈了,信愿行都在乘上大愿船当中了。所以,信愿行都在六字名号之内,也都在「一向专念弥陀名号」之内。
        对于哪种人要强调信、愿、行呢?对念佛求开悟的,不是想求往生净土的,对这样的人要强调说:「你要信愿具足哦!要愿往生极乐净土!光求开悟是不行的。」或者对那些念佛求人天福报的,或者对那些念佛为伏住烦恼、得到清净心的,对他们纠正说「要愿生极乐净土,要相信弥陀的救度!」,要这样劝导他。如果各位已经相信弥陀救度,已经愿意往生净土,那就直接念佛好了,还再绕弯子干什么呢?信、愿、行都完全包括在六字名号里边。
        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讲,口口声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从弥陀那边来讲,六字名号本身具足信、愿、行。
        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很多人念这六个字,不知道这六个字的含义,往往自己心中另作打算、另作计较,这叫「不如实修行相应」。
        善导大师怎么解释六字名号呢?
        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
        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南无」的含义就是「归命」,就是「归顺我的救度,归顺我的命令,我要你念佛往生,你要顺从!」
        从众生那边来讲,「归命」就是归投弥陀的救度,这就是信靠啦,「归命」是「信」;「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归命」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为了往生极乐净土,叫「发愿回向」,「发愿」是愿往生,「回向」不是把我们的功德回向── 我们没有什么功德,就是从娑婆世界这个方向回转过来,「我不要再在娑婆世界轮转了,我要到净土去了。」回转到净土。因此,归命的众生,信、愿自然就有了;「阿弥陀佛即是其行」,我们担心「我归命阿弥陀佛,但我没有修行啊」,善导大师就讲得很清楚啦,「阿弥陀佛就是你的修行」,这句话大家好理解吗?六字名号本身,就是归命众生的「行」。
        还是通过比喻来说明,比喻说有条船来救我们,那我们知道自己很危险,一定会归命,「啊!上船哪!」这一个心发起了,叫「归命」,归命的当下就要回向:「我要上这条船!」乘上船之后,船就是你的行。你自己游泳过不了海,但是船能让你过海,你没有行,船代替你行。俗话说「以车代步」,坐车代替步行,那坐船「以船代行」,龙树菩萨把净土的法门比喻为乘船的法门,昙鸾祖师解释说是「不行而行」,「名如实修行」,什么叫「不行而行」?我们自己没有修行,但有大修行。圣道门我们没法体会了,净土门就这个意思。就好像坐船一样,自己没有行啊,没有走路啊,但是「不行而行」,船在走,就是乘客在走。那么,六字名号的大愿船呢,「阿弥陀佛即是其行」,我们仰凭六字名号,称念六字名号,六字名号的功能自然牵引我们到净土去。
        《无量寿经》说:
        其国不逆违,
        自然之所牵,
        升道无穷极,
        易往而无人。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没有任何障碍、任何违背,很自然的,不用造作、勉强的,就好像船的力量牵引我们过海一样。
        「阿弥陀佛即是其行」,说明六字名号本身的功能、功德,就是我们的修行。所以,念佛的人,没有修行,也有修行,没有信愿,也有信愿,信愿行都在六字名号里边,离开六字名号,没有信愿行,一向专念六字名号,自然具足信愿行。
        你说在六字名号之外还有什么信愿行?你信什么?信就是信六字名号是佛的誓愿,要救我们,如果这点不信,那就不叫信了;愿就是愿让六字名号来救我们;行就是专称六字名号,得到佛的救度,这个就叫信愿行。虽然讲是三个字,落实起来就是一句话,「一向专称弥陀名号」。善导大师这句「一向专称弥陀名号」非常有概括性,不是在心中做种种的盘算,「我在念佛了,我的信愿行怎么样了……」哪里那么啰嗦?像坐船的人已经坐在船上了,你说他相不相信船能让他过海?你说他愿不愿意过海?统统在里边了嘛!
        这个信愿行,从它的本身来讲,是佛所成就的,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
        在我们刚才学到《观经》下下品的时候,说五逆重罪的众生往生净土,在善导大师那个时代,就有人对这一点持不同的看法,叫做「别时意趣」:临终的恶人,他往生极乐世界的愿心是有的,但是他没有修行啊,光念了几句佛,哪里有修行呢?「唯愿无行」怎么能往生呢?但经中说能往生,到底怎么解释呢?他们就根据自己的想象做了一番解释:经典里讲他往生了,是指他将来,来生、来来生以后能往生,是鼓励他的,并没有真正往生。「别时意趣」的观点一出,当时念佛的人就生退心了,「念佛今生还不能往生,那还不保险……」善导大师之所以要写《观经四帖疏》,也是要破斥这种错误的认识。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做了最著名的「六字释」,把六字解释为三义,说「阿弥陀佛即是其行」,这句话真是无量的慈悲,这把佛的慈悲点到极点了。这个人固然没有修行,阿弥陀佛有没有修行?你们说?阿弥陀佛当然有修行了!阿弥陀佛的修行就是归命众生的修行。这就是佛的修行了,不是一般的修行了。就像我们坐船一样,船的运动速度,就是我们的运动速度,如果我们坐飞机,那飞机的飞行就是我们的飞行,有人说「你今天怎么来的?」「我今天飞来的。」「哎呀,你怎么会飞呀?」「坐飞机飞来的。」简称叫「飞来的」,在英文当中都是一个词,坐飞机飞来,也是我飞来的。这就是借助外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2 2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