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不虚

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

又者,你们各位善男子!不单我释迦牟尼佛这样说法,过去一切诸佛,也都是这样说法。他们为教化众生,所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

J2.喻说(分二)
K1.立喻 K2.法合 K1(分二)
L1.良医治子喻喻上三世益物 L2.治子实益喻喻上总结不虚  L1(分三)
M1.远行喻喻过去益物 M2.还来喻喻现在益物 M3.复去喻喻未来益物
今M1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佛为了说明这种道理,又举出一个譬喻,譬喻什么呢?譬喻有个最好的医生,他能善治诸病。糊涂人不能做医生,一定要很聪明的人,才能做医生;要不然,就会把人给治死,所以做医生是不容易的。那么这个医生聪明有智慧,他明白怎样处理药方、知道用什么药可以治什么病,一切的病,他都可以治。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这个医生有很多小孩子。有多少呢?或者有十个儿子,或者有二十个儿子,乃至一百个儿子。“十”就表示十地菩萨。“二十”就表示声闻、缘觉这二乘。“百数”就表示十法界,也就表示十如是;这个十法界,变成百数了。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这个最好的医生,因为有特别的缘故、有特别的事,他到其他的国家去;或者给人治病、或者去旅行,所以远至余国。

M2.还来喻喻现在益物(分二)
N1.喻感应 N2.喻施化
今N1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这一些个小孩子还很年幼,都没有长大,因为家里有很多的药品,这些小孩子就把毒药当作糖水给吃了、喝了。喝下后就中毒了,毒药一发作,就闷乱,心里发狂了、发颠了,就在地上打滚;宛转,就是在地上滚来滚去的。

N2.喻施化(分二)
O1.喻现形 O2.喻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喻施化(分二)
O1.喻现形 O2.喻说法
今O1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这时候,他们的父亲,也就是这位最好的医生,在其他国里办完事,回到家里。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这所有的小孩子都饮了毒了,或者毒得糊涂了;毒得什么也不知道了,这叫“失本心”。或者还有多少明白的。遥见其父,皆大欢喜:很远就看见父亲回来了,这小孩子就都很欢喜。

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欢迎父亲回来了,有的给父亲叩头,有的打问讯。说,唉!父亲您可平安回来了!我们都很幸运的,还能看见父亲!

这一些个没有失心的小孩子就说了,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我们太愚痴了,我们也不知道这毒药这么厉害!还以为是糖水,或者是什么苹果水、橘子水,或者可口可乐之类的──欢喜喝酒的,就以为这是酒;我们拿过来就喝,殊不知,竟然是毒药。请父亲给我们救疗,治一治这个病,好令我们活命长寿。

这个良医是谁呢?佛就譬如良医。这些小孩子是谁呢?就是一切众生。

在这个世界,佛未到我们这儿来,或者已经到这个世界来,又入涅槃到其他的世界去;这时候,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智慧,所以就乱吃东西。众生以食为天,所谓“食色性也”;小孩子一生出就会吃奶,什么也不懂,你给他东西,他就吃,又吃拳头,又吃手指头。总而言之,有什么吃什么,这是他本性;我们众生也都像小孩子欢喜吃,这一吃,就吃了毒药了。

什么叫毒药?旁门外道、那个邪道,讲的道理不彻底、不究竟,这都等于毒药一样。这个毒药他吃了,若知道是毒药,还有一点办法可以救的;就怕他吃得太多了,根本就不知道是毒药了!他以为这回可得到长生不老丹了,吃这个东西,这大约永远都不会死了!可生天堂了!到了天国乐园了!为什么他吃毒都不知道呢?就因为他迷得太深了,毒得太深了!这种毒入到骨髓里头去了,所以就要失心;失心,就是不明白真理了。不失的,有人给他一讲,他还可以懂,还可以明白真理了。

等这个最好的医生从他国回来了──这是佛出世了,这譬如佛在其他的世界教化众生完了之后,又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一看!这一些个众生都喝旁门外道的毒汁,被毒得太深了,不容易救治了。但是这一些个众生之中,还算聪明的,见着佛就很欢喜,向佛叩头顶礼、问讯,就说:“我们这一些个众生太愚痴了!请佛慈悲,给我们一点药,救疗我们,把这个毒给解除去,令我们寿命再延长,不会毒死!”所以佛看众生这么样可怜,就用种种药来解除众生的毒。有欢喜服的,病就好了,这邪知邪见就没有了;有的不欢喜吃这个药,毒就不能解──不相信佛法的人,就等于不服这位最好的医生给的药一样。

现在讲的是良医,良医就是譬如佛。我们再讲庸医,庸医就是杀人的,良医是救人的。什么是庸医呢?就是这一些个旁门外道,佛教不是佛教,道教不是道教,儒教不是儒教,婆罗门不是婆罗门;这些个九十六种外道,这都譬喻庸医。

我再讲“庸医”的一个公案,大家听一听!

有一次,阎罗王吃东西吃得太多了,就生出来一种跑肚的毛病;跑肚,就是到厕所去,左一次,右一次,大便很多次的。阎罗王受不了,叫这个小鬼,说:“小鬼!你快快去给我请个医生来!”那小鬼说:“啊!我不知道哪个医生好啊?你要告诉我请哪一位医生啊!”阎罗王说:“你到医生的门口,看一看,哪一个医生的门口鬼最少,你就请那个医生来!鬼最少的那个医生,当然就是好的,所以冤鬼才少!”这小鬼说:“这我知道了!”他就到街上去请医生。所有医生的诊所,他都到遍了,每一个诊所的门口,都有一千八百的鬼,不是三千、就是五千,再不就是三百、五百。后来到一个医务所门口,一看,喔!这个最少!只有两个鬼在那地方哭,说这个医生用毒药把他们害死了。这小鬼说:“啊!这个医生是最好的!把他请去给阎罗王治病去!”请来了,阎罗王说:

“医生!你看看我是什么病?”

“不用看什么病,吃点药就好了!”他说。

“你不看,怎么就给药吃呢?”阎罗王说。

“我就是这么样个法门嘛!你试试看,绝对没有错的!”

“你做医生做了好久啦?”阎罗王说。

“我今天才开张,头一天做医生!”这个医生说。

“喔!你──”

阎罗王就问这小鬼说:“他门口有没有怨鬼呀?”

小鬼说:“他门口只有两个。”

阎罗王说:“哦!你头一天做医生,就有两个怨鬼被你给治死了;你要是做久了,还得了!好了!现在你不用回去了!我这个病,你给我治好了再回去;治不好,就留在这儿!”就把这个医生给扣留起来,这个医生也变成鬼了!这个医生有两个治死的鬼,连他自己,就变成三个鬼。可见做医生也不容易的!

O2.喻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喻说法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这位良医见着自己这一班小孩子都中毒了。苦恼如是:所以就非常的苦恼,发狂了这个样子。依诸经方,求好药草:于是依照药书上,药性这种诸经的方法,找一点最好的、可以解毒的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这个药草的颜色非常好,味也不苦,也很美味、很甜的;看着也好看,滋味又甜,所以说色香美味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就是把药材捣碎了,又用筛子筛一筛,然后给这一班小孩子,令他们吃这种药。这是表示用种种的法,来教化这二乘的人,令他们都由阿含,经过方等、般若。在般若的时候,这就等于“捣筛和合”。

而作是言:就说这种的话了。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这是最好的一种药,看着好看,味道又香、非常甜,这个药非常好!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你们这些小孩子,快一点把这个药吃下去;你把这药吃了之后,病就好啦!你这一切的痛苦就都解除了,没有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他这一班小孩子里边,还没有发狂,还清醒的人,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见到这种良药,色也好、味道也好,即刻就把这个药吃了。这个“筛簸”之后──在般若之后,就到了法华的时候;法华的妙法,这叫良药。病尽除愈:这个病完全都好了,什么病也没有了!这表示把见惑、思惑、无明惑都破了;破了之后,就开悟了,什么病都好了。

M3.复去喻喻未来益物(分四)
N1.超喻不灭有损 N2.喻方便唱灭 N3.喻唱灭有益 N4.追喻本实不灭
今N1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还有其他中毒中得深的、已经发了神经的这一类的小孩子,见到父亲回来了,虽然也很欢喜问讯他的父亲,也想要求父亲给他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可是父亲──这位良医,给他的药,他不肯吃。这也就表示佛给他说《法华经》,他不肯信受奉行。

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毒气深入,失本心故:因为他毒气入得太深的缘故,把他本来清醒的心都失去了!都糊涂了!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对这种颜色又好、滋味又香的良药,他说:“这个药不好,吃了更糊涂了!”所以他就不相信这个妙法。佛也就像这位良医似的,给众生说法,用最妙的法来教化众生;众生若不相信,佛也没有办法一定使他相信的。

N2.喻方便唱灭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喻方便唱灭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父作是念:这父亲就作这样的想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这些中毒的小孩子太可怜了!因为中毒中得太深了,所以心里就有一种颠倒,都不清楚了。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虽然他们见到我回来很欢喜,求我来给他们治病,可是我给他们选择这么好的药品,他们却不愿意服这种药。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我现在应该设出来一个方便法门,使令这一班中毒太深的小孩子,愿意服下我给他们所预备的药。

即作是言:所以他就这样讲了,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你们应该知道,我现在年纪已经衰老了。衰,就是没有力量了、衰败了;年纪老的人,这叫衰老。我死的时候很快就到了。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现在我给你们预备最好的药品,留在这个地方,你们这一班中毒的小孩子,可以去拿来吃。你不要忧愁病不会完全好,只要你服下我这个药,你的病就会好的!

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对小孩子作这种的教诲之后,又到其他的国家去了。然后故意派遣一个人,回来告诉这些小孩子说,你们的父亲现在已经死啰!所以佛示现入涅槃,也就是这样子。

佛预备这一切的法,都是良药;因为看众生中的毒太深,不肯相信佛法,所以就设方便法门,说是佛入涅槃了。实际上,在佛的境界上,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因为众生,所以就设出这么一个方法来,说是入涅槃。

N3.喻唱灭有益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在这时候,这中毒的小孩子,听见父亲在其他的国家丧亡了。虽然他们把本心已经失去了,但是他还懂得父亲已经死了,所以心里非常的忧恼。而作是念:于是作出这么一种的想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假使父亲在世,他会慈悲愍念我们,很疼爱我们的,对我们非常好;他能救护我们,令我们没有病。今者舍我,远丧他国:现在父亲舍弃我们,在很远的其他国家死亡!自惟孤露,无复恃怙:自己想着,现在我们又孤独、又没有人来救护了!再也没有人来作我们的依靠了!

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心里就很悲伤、很感叹的。因为有这种悲伤、有这种感叹,心就醒悟了!醒悟什么呢?才知道这个药是父亲在生的时候留下的,可以治病。这个颜色也好、味也很香。

即取服之,毒病皆愈:于是乎就把这个药拿来吃了,所中毒的病就都痊愈了、都好了;这就表示不信外道法,而信佛法了!一信佛法,这个毒病──这邪知邪见,就没有了,这叫病愈了。

N4.追喻本实不灭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喻本实不灭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个父亲本来没死,听见儿子们的病统统都好了,于是就从其他的国家回来了。令所有这班中毒的小孩子,又都看见他的父亲了。

L2.治子实益喻喻上总结不虚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

诸善男子:佛就叫一声,各位善男子,就是这一些个大菩萨,于意云何:你们意思里怎么样啊?你想一想。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或者会有这个人,他这样说:“这个良医尽打妄语、尽说假话,他有打妄语的罪吗?”会不会有人这么样讲呢?不也!世尊:请问佛的这一位菩萨就答覆佛说:“不会的!世尊!”

K2.法合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佛言:释迦牟尼佛说,我亦如是:我所说的法,也就是这样子。首先说《阿含经》、然后说《方等经》、《般若经》,最后说《法华经》、《涅槃经》,也就是像这位良医的情况是一样的。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我自成佛到现在,已有没有数量、没有边际,百千万亿那么多那由他阿僧祇劫了!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为了想要教化众生的缘故,用方便说法,“为实施权”这个道理,所以才对众生说:“哦!我要灭度了!”好像那位良医到其他的国家,说他已经死了,是一样的道理。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也不会有人这样说:“哦!佛是打妄语呀!佛也尽说虚假的话!”没有人能说我有这种虚妄的过错!

H2.重颂(分二)
I1.颂正显远 I2.颂三世益物
今I1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 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 亿载阿僧祇

尔时:在这时候,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释迦牟尼佛愿意把前边长行的道理,用偈颂再重说这个道理。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释迦牟尼佛说,自从我证得佛果以来,很长很长的时间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所经过的这一切的劫数,已经有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这么多的大劫了。

I2.颂三世益物(分二)
J1.颂法说 J2.颂喻说 J1(分二)
K1.颂正明三世益物 K2.颂总结不虚 
 楼主| 发表于 2022-7-2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颂三世益物(分二)
J1.颂法说 J2.颂喻说 J1(分二)
K1.颂正明三世益物 K2.颂总结不虚 K1(分三)
L1.颂过去 L2.颂现在 L3.颂未来
今L1

常说法教化 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 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 虽近而不见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我常常在世界各国来说法教化众生。所有无数亿这么多的众生,我教化令他们成就佛道,所以前边才有〈从地涌出品〉,这么多的大菩萨。

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从我最初成佛到现在,有无量无边这么多那由他阿僧祇劫,我都是因为想要教化众生的缘故,也就好像这位医生到其他的国家,之后又派遣一个人回来告诉他这些孩子,说他已经死了。为什么?就叫这一些小孩子没有一种依赖心,肯吃他所预备的良药了。佛就用个方便法门,说佛要入涅槃了!你们大家有什么问题赶快问!有什么不明白的赶快说!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实实在在的,佛没有灭度、没有入涅槃,仍然常常地在这个地方来说法教化众生!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我常常都住在这娑婆世界的灵鹫山上,以种种神通的力量,令一切的颠倒众生──虽然我就在他旁边,因为众生颠倒,他也看不见我;就是我没有灭度,他们也看不见。

L2.颂现在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因为这些颠倒众生,被无明来迷住了,虽然近我,也看不见,就看见我是入灭了。众生见到我灭度,大家要供养我的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这个时候,他们统统都生起一种怀念、爱恋而仰慕的心,生出一种渴仰,想要见佛了!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众生既然生出一种信服的心来了,他们心也直了,意念也都柔软,不那么刚强了!现在他们也就都想要见佛了!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他们就一心想:“现在佛入涅槃了,我们现在若再见着佛可好了!”他们就生一种稀有的心、难遭难遇的心,甚至于把自己的生命作布施也都不吝惜了!为求佛法,布施生命,他们也都愿意。出家人在求佛道、受戒的时候,在头上燃香疤,这都是一种不惜身命的表现。你若惜生命:“啊!这很痛的!”就舍不得烧了!不惜身命,愿意烧身供佛。

佛为什么灭度却又说没有灭度呢?这种道理,是为开悟的人说的;没有开悟的人,就以为佛灭度了。你要是开悟,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你就和佛常常在一起、都在佛的身边,所以这叫“常见于佛”。你若没有得到这种的境界,佛虽然就在你的身边,你也看不见佛。所以佛为什么说没有灭度?就是他能和这些证得五眼的人常常相见的。要是一般没有五眼的人,就不能相见;所以以为佛是灭度,实际佛也没有灭度。

一切众生不惜身命来求佛法,这时候就有一种感应道交,因为众生的心真诚了。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所以在这个时候,我释迦牟尼佛和一切的大比丘僧、比丘尼等等,一同出现于灵鹫山这个灵山法会。天台智者大师念诵《法华经》,入到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他证得一旋陀罗尼;由这一点证明,现在释迦牟尼佛仍然还在灵鹫山说法教化众生呢!

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有的时候,我就对众生来说:“我常常在这个灵鹫山,为众生说法,并没有入灭;因为方便权巧这种方法的缘故,所以有时示现灭度、有时示现不灭度。”这非灭是灭,所以就“灭而不灭、生而未生”。

L3.颂未来(分二)
M1.颂方便唱灭兼颂须唱灭意 M2.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颂未来(分二)
M1.颂方便唱灭兼颂须唱灭意 M2.颂本实不灭兼广释不见得见之由
今M1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那么在其他国土中,有这一切的众生,他们若生一种恭敬心而欢喜见佛的心。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我在他们之中,给他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你们各位没有听说过这种的道理,所以你们就认为佛灭度了。其实,我没有灭度,也没有不灭度;佛不生不灭,又焉有生、有灭呢?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我看见这所有的众生,都埋没在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里边了;苦恼,就是在这财、色、名、食、睡里边贪恋。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为他们都贪着到五欲上了,所以我也就不现佛身为他们说法,令这一切的众生,生出一种好像好饥渴似的、好仰慕的这种心。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因为他们心里生出一种恋慕的心,所以我就出现为众生来讲说佛法。

M2.颂本实不灭兼广释不见得见之由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华果 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华 散佛及大众

神通力如是:为什么有的众生可以见到佛的,有的见不到佛?为什么佛灭度了,又说没有灭度?没有灭度,又说灭度了?什么原因呢?这都是佛的神通力所变现的;所以才说“生而未生、灭而未灭”。众生有可以见到佛的、有见不到佛的。与佛有缘的众生就随时可以见佛,与佛没有缘的众生就见不着佛。那么说我若与佛没有缘,我见不着佛,那怎么办呢?你就要种善根、结佛缘、供养三宝啊!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你在三宝面前修供养,修的时间久了,你自然就有佛缘了嘛!你如果不种善根,始终都不会有佛缘的。

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因为神通力是这样,所以释迦牟尼佛于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时间,常常住在灵鹫山上为众生说法,或者到其他的世界,其他的国土里边。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那么众生看见有这一切的“水、火、风”三灾和八难这种劫,由众生瞋恨火而发生的灾劫,在发生大火的时候,我此土安隐:我这个灵鹫山,和其他我所住的地方,都安稳,不会被这三灾所害。

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我所住的地方,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常常都充满,有很好的花园子、很好的树林子,和一切的堂、阁,用种种七宝来庄严这个宝妙楼阁。宝树多华果:宝树,就是那个菩提树王。善因为华、善果为果;你种很多善因,这就是“多华”;你得很多善果,这就是“多果”。众生所游乐:外边的一切众生,是众生;你自性里边、心里边,一念生,是一个众生生;一念灭,是一个众生灭,念念都是众生。所以众生有自性的众生,有外边的众生;自性的众生和外边的众生,互为众生,要不怎么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呢?也就是这个道理。所游乐,在这个庄严的道场里边游乐。

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这一切三界的诸天,来击天鼓,天鼓鸣空,常常地在这儿给佛作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常常在天上雨下最适意的这种花、最欢悦的这种花;你一看这种花,心里就欢喜得不得了。把这个花散在佛和大众上,来供养大众。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 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 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 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 为说佛难值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佛又说,我这个常寂光净土,永远都不会毁坏的,而众生被自己这种烦恼之见给烧尽了。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所以又忧愁、又恐怖,充满种种的苦恼。为什么?就因为有这个恶见,有这个众生见。

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这一切有罪的众生,以他们这种恶业的因缘,就是超过无量无数无边这么多的阿僧祇劫,也听不见佛的名号,或者法的名相,或者僧的名字。这个世界上,在佛没有出世以前,没有人知道佛法;没有人见着佛,也没有人听见佛的名号。好像须达多长者,一听见佛的名号,就毛孔悚然,因为从来就没有闻见这“三宝”的名字。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所有这有修功德的人,种善根的人,用柔和心直,没有委曲心,他们就能见着我的身,在这儿来给众生说法。那一些个有罪的众生,不但见不着佛,连佛像都看不见;你能看见佛像,这是你的罪业减轻了。总之,你要有功德,才能见着佛,才能见着法,才能见着僧。

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或者有的时候,为这一切的众生,说佛的寿命是最长的,有无量无边这么长。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为很久很久也见不着佛的众生,就说佛是最不容易遇着的;为他说这种法。

K2.颂总结不虚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 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有善根的、常常见佛的人,我就说佛的寿命长。那么常常不见佛的人,我就给他说佛不容易遇着,难遭难遇!我智慧的力量是这样子;这个智慧的光明,能照到无量的世界,使无量的众生发无量的菩提心。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这个寿命,有无量那么多的大劫。怎么样得来的呢?因为久修放生的这个善业所得来的,所以才能寿命长。你若想你的寿命长,你就要放生;能多放生,你这寿命就长了。

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你们这一般的有智慧的人,不要对我所说的话,生出一种疑惑心来。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你应当要把你这种怀疑的心断了,令它永远永远都没有了!对佛法不要生疑心!佛所说的话,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假的!

J2.颂喻说(分二)
K1.颂立喻 K2.颂法合
今K1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好像那位良医,对于药书、药性,他都非常的熟悉;他知道寒的药治什么病、热的药治什么病,温的药治什么病,平常的药治什么病,“寒、热、温、平”这一切的药性,他都明白。

所以你不要生怀疑!他因为想要给这一些个发狂中了毒的小孩子治病的缘故。

实在而言死:他本来没有死,故意说自己死了;所以这些小孩子一看爸爸已经死了,就想吃这个药啦!好像佛所说的佛法,要是佛在世,你以为不要紧!反正佛现在还在这儿!就不着急学佛法。现在佛入涅槃了,你见不着佛了;才想要研究佛法,才想听经了。无能说虚妄:没有人可以说,这位医生用这种方便法门来给他儿子治病,这是虚妄的、这是有罪了。

K2.颂法合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颂法合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着五欲 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 速成就佛身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释迦牟尼佛说,我告诉你,我是世间之父!所以要救度这世间上一切苦患的众生──就好像这一些个众生都中了毒似的,中什么毒呢?中旁门外道这一些个毒。

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因为凡夫都有颠倒想,对的他说不对,不对的他又说对,白的他说是黑的,黑的他又说是白的。你看!晚间本来也是像白天那么光明,他就说暗了;白天像晚间那么黑暗,他又说白天是光的。其实,在自性上,白天和晚间都是一样有大光明藏,都一样是光的。你自性若黑暗,就是光明,你也觉得黑暗;你自性要是光明,黑暗也变成了光明。所以众生颠倒就这样子!本来我实实在在的,也没有入涅槃和不入涅槃这一些个道理;但是因为众生颠倒,我就说入涅槃了。

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佛又说,我为什么说入涅槃呢?因为众生若天天见着我,就会生出一种骄傲、纵恣的心。纵恣,就是不守规矩,不依照佛法来修行。就很放逸、很不守规矩的,着到五欲上──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里边去。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我知道这一切众生心之所念,所谓“一切众生若干种性,如来悉知悉见。”所以我常常知道众生的思想,他想什么我都知道,知道他或者修行和不修行。

我告诉你们,我这一些皈依弟子,你们谁修行、不修行,我都知道;你们谁守规矩、不守规矩,我也知道。那守规矩的人,就天天来听经;不守规矩的人,就天天往外跑。这暑假班也是这样子,守规矩的,无论哪一个课程,都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上这个课,他做那个事。你们必须要认真学习佛法,不要马马虎虎的;我讲经费这么多的气力,你不要以为很容易的。讲经也是很费气力的!

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这个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佛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众生身得度者,佛就随类应现,变种种的众生,去度他们,为他们说种种的法。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我常常这么样想。想什么?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使众生能得到无上的智慧,很快成就佛的法身呢?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一品是“分别功德品”。分别,就是因为功德有大,有小,有多,有少,那么必须要来把它分别说一说。

什么是“功”?什么是“德”?“功”是对外而言,“德”是对内而言。你在外边能立功,在里边才有德。功,是你所行所做的善事。本来这种善事,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可是,你在这可做、可不做的情形之下,你能做这种善事,这就是有了功。有功之后,你自性上就会有一种快乐的感觉;有这种快乐的感觉,这就有德了。

这功德不是由一件事情而成就的,而是要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种种的善事积累而成的。积累,也就聚集;由少而多,或者由小而大,这都是积累。好像山,本来没有山来着,因为微尘一天比一天多,这山也就高了。山高,不是由一天、两天、三天、五天高的,是由每天、每天,每一个月、每一年,它慢慢高起来的。所以现在我们看见这座山那么高,这不是一个短时间而成的,是经过很长的时间成的。山,比方是个功;海,就比方是个德。海,也不是一天、两天成一个大海,不知道经过几多个大劫,才成就一个大海的;所有的水都向海里流去了,这就比方“德”

这功德,也就好像山海聚集而成;由少而积聚成多了,这就叫“功德”。外边有功,里边有德,功德多了,你这道业就会成就了!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成佛?也就因为他功德多了,功德圆满了,就成佛了。

现在分别功德,在功德没圆满以前,如何做功德?所以这叫“功德品”。我们听了这功德品,就要做功德;不要听了不做,那就是没有功德。你听了,然后做功德,这功德一天就比一天多;好像海和山一样,等你圆满的时候,就成佛了。

B4 入佛知见(分别功德至常不轻四品)(分三)
C1 明证解功德 C2 明持经根净 C3 显能证之人 C1((分二) 
D1 明证入 D2 明解入 D1 (分二)
E1 长行 E2 偈颂 E1 (分三)
F1 经家叙益 F2 如来分别 F3 瑞表圆益
今F1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

释迦牟尼佛讲完〈如来寿量品〉的时候,在大会中的大众,听见佛说如来的寿量和劫数,是这么长远,长远得数不过来那么多。所以就有无量无边这么多的阿僧祇众生,都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好处了。

F2 如来分别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就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对无能胜这位大菩萨说,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阿逸多!我现在告诉你!我在说如来寿命长远的时候,有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这么多的众生,他们都证得无生法忍了;也叫“悟无生忍”──忍这种“也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证四果阿罗汉,这才能得到无生法忍。

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又有一千倍像前边所说那么多的菩萨摩诃萨,他们得到“闻持”陀罗尼门。闻,是听闻;持,是受持。听闻了之后,他就能受持;受持什么呢?这陀罗尼门。陀罗尼是梵语,翻译为总持,所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得到这种陀罗尼门。
 楼主| 发表于 2022-8-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又有一个世界,在这一个世界里边,每一粒微尘作为一个菩萨,就有微尘那么多的菩萨,得到乐说无碍辩才。乐说,就是欢喜说法;无碍,就是没有障碍。无论任何人来和他辩论,他都胜利,谁也辩论不过他。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又有一个世界有微尘数这么多的大菩萨,都得到百千万亿无量那么多“旋陀罗尼”。旋,是旋转;转,也就有一个“捻”的意思。旋转陀罗尼,就是能会用这个陀罗尼了;这百千万亿这么多的陀罗尼门,他都懂了,都可以受持了!

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又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摩诃萨,他们可以转大法轮。转什么大法轮?转不退的法轮!他们只往前转,不向后退的;就是只有精进,而不懈怠、不懒惰,这叫转不退法轮。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须弥山、一个日、一个月、一个四大部洲,这叫一个世界。积集成一千个世界,有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日、一千个月、一千个四大部洲,这是一个小千世界。再积集一千个小千世界,这是一个中千世界。再积集一千个中千世界,这是一个大千世界。因为说三个千的缘故,所以为“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三个大千世界。

我们佛教讲堂这儿,也是转不退法轮呢!你们知道吗?所以你们不要退;你一退,那就不是转不退法轮,而是“转退法轮”了!所以我们这儿这么忙,就是代诸佛来转不退法轮呢!不过我们这是凡夫转法轮,人家这一些都是大菩萨在那儿转不退法轮呢!我们学着转不退法轮,不等于是转不退法轮,你要认清楚这一点!

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有二千个中千世界,那么多国土的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转清净法轮;清净法轮,就是妙法轮。前边是转不退法轮,现在是转清净妙法轮了!

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有一个小千国土(一千个日月、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四部洲)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摩诃萨。怎么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什么菩萨?这是四地的菩萨。由四地到佛的果位上,这要经过八生(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的果位,应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有四个四天下(四个日月、四个须弥山、四个四大部洲),微尘数那么多的大菩萨(八地菩萨),他们在八地上,再经过四生(九地、十地、等觉、妙觉)的果位,应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有三个四天下(三个日月、三个须弥山、三个四大部洲)微尘数那么多的大菩萨(九地菩萨),他们在九地上,再经过三生(十地、等觉、妙觉)的果位,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有二四天下(两个日月、两个须弥山、两个四大部洲)微尘数那么多的大菩萨(十地菩萨),他们在十地上,再经过两生(等觉、妙觉)的果位,应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有一个四天下(一个日月、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大部洲)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摩诃萨(等觉菩萨),他们从等觉的果位,再经过一生(妙觉)的果位,应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有八个世界(八个须弥山、八个日月、八个四大部洲)微尘数那么多的众生,在这个时候,他们统统都发菩提心了,都发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心、发求成佛的心。

我们修习佛法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才能结菩提果;你若不发菩提心,就不会结菩提果的。不是就说:“哦!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佛,你不发心成佛;你就光念,念来念去,那就等于“说食数宝”一样。

怎么叫说食数宝?就说这个东西最好吃了,面包好吃、牛油好吃、豆腐好吃,马铃薯 potato 好吃,tomato(蕃茄)也好吃──这是吃斋的人这么样念;但是你不吃,空着肚子,不会饱的,这叫说食。怎么叫数宝?就是给人家数钱。就一百万、两百万、一千万、一万万、十万万⋯⋯,这么数了一天,数了很多,但都不是自己的。你光说“人人都是佛”,可是你一点也不修行,人一说你这么自私,你就受不了了;说你贪心这么大,你就觉得“你怎么骂我呢?”不发菩提心,就是“说食数宝”;所以才有那么几句说: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

你一天到晚给旁人数钱,你自己一点都没有;你若不修行,也就和给其他人数钱是一样的。

我讲经讲到这个地方,就有人提出来一个问题想要问,但是又不敢问;为什么?他找不到正当的理由来问。什么问题呢?他就想:“哦!这个世界就一个世界,怎么会有小千世界?又有中千世界?又有个大千世界?我现在在这儿,就看见这一个世界、这么多星球;我没有看见其他多一个日月、一个须弥山。这个世界的须弥山,我都没有找着呢!怎么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他想问这个问题。我现在不答覆这个问题,我先讲另外一件事情。

有这么一个乡下佬,就只知道自己乡下那个世界;每一天所看见的,不是三叔,就是二大爷,再不就是他那姑姑、妈妈、婆婆的。他就以为只有这么一些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他没到过其他的乡村。以后,他不知道为什么离开这个乡村,走走走,就看见另外一个乡村、或者城市。他一看,哦!这个城市怎么这么大呢?比我那个乡下还大呢!以前他没见过,他不相信有另外一个乡村、另外一个城市;现在他看见了,知道了。

他由这儿,又把整个国家的乡村、城市都走遍了,知道有这么多地方,但他还不知道另有其他的国家。好像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几百个国家;譬如法国人,他就知道法国的领土是这么多;等他到了德国、英国,走了很多国家:“哦!怎么还有另外的国家?”他没到的时候,他就认为没有;他到了之后,就知道有另外的国家。

这些世界也是这样子;你还没去,你不知道有这么多。等将来到的时候,那时候我就不告诉你,说是有另外的世界,你也知道有了;现在告诉你,你没看见,你不会相信的。所以这问题,你先不用提出来问,还是在你自己脑里保留着;等你将来到了其他世界,那时候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昨天讲的经文,本来我想马马虎虎的讲过去就算了;但是你们这些个听经的人,就有人很多事,就来问。以后有人要提问题,应该在第二天;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来问,不要连一天晚间都等不了了。这太着急了!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你现在太紧,这是太过;你太松,又是不及。在这一品的经文,这有授记──给法身来授记,又有流通;昨天所讲的经文上,“十住、十行、十回向,初地、二地”都在这里边包含着。

“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这就是说的“十住”。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这就是“十行”;证得十行的果位,才能得到乐说辩才。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这就是讲的“十回向”;证得十回向的果位,才能得到这种“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得到旋陀罗尼门。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这叫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得到这三不退;这就是证得初地的果位,才能得到这种的转不退法轮。

“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这就是证得二地了。

“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个地方,一开始,就是从二地上来,由二地、三地,证得四地;圆证四地,这是圆教了!证得到圆教四地上,就经文上说的“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叫“增道损生”。增道,就是增一分这个中道;这个“增明中道”,就是增加明白了中道。损生,损什么生呢?就减损一次的变易生死。在证得二地以后的果位──就不是在二地以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初地;这都是增道损生的,有这种的功能:增明中道的这种智慧,损变易生死的这个生死。证得二地,没有分段生死了,只有变易生死;这个变易生死,由二地那儿开始。等证到四地果位,这要“圆证四地”,不是通教、别教那个四地。“十地”,在通教上是怎么样个程度、在别教上是怎么样个程度、在圆教上是怎么样个程度,都不同的。

现在这是证圆教的四地,到这时候,剩了这无明。本来有见惑、思惑;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最后是十二品微细的无明惑。到四地,把这无明惑还剩了最后那八品微细微细的无明;这微细的无明,断一分的无明,就多证一地,断一分无明,就多证一地──这是“损生”,损“变易生死”这个“生”,不是“分段生死”的“生”;所以断一品的无明,就往前进一地。由四地这儿,断了八品的无明,证得妙觉的果位,所以说“八生”;而那个“四生”,就是从八地那儿开始算起。中间五地、六地、七地,经上没有讲它;因为到第八地,八地菩萨和七地菩萨这种的程度,又不同了!

证得八地的果位的人,假如他发菩萨心愿意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再来入胎,他是穿着衣服来的。怎么叫“穿衣服”呢?就好像虚老,他一生出来是一个肉弹,这就是叫“穿着衣服来”的。但是这种八地的菩萨到这个世界来,就很少再入这个轮回;所谓“菩萨有隔阴之迷,罗汉有住胎之昏。”就是八地菩萨到这个世界上来,经过这种胎藏,他也会迷了,所以要再修;因为这个,所以虚老到五十六岁才正式开悟;这开悟,是返本还原了,知道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

在昨天所说这个数目,虽然说是证得四地;但是从二地那儿开始,证得到四地的果位,这叫“圆证四地”;还有,最后那八品的微细无明要断尽了,才能成佛,这八品的无明很微细的。

F3 瑞表圆益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表圆益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在我们人听经有不明白的地方,应该用你自己的智慧来研究这个问题;不应该一边讲、一边笑,一边笑、又一边讲,好像那些没有什么知识的人,乱哄哄的,就乱讲乱说了。必须要有一种定力,你有定力,然后才会生出慧力;你生出慧力,不明白的,也会明白了。你如果不用定力,也就没有慧力;没有慧力,你不明白的,始终也不会明白。所以我们为法,必须要郑重其事,时时刻刻都好像佛在我们前、后、左、右和上边;所谓“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你自然就不会放逸,不会乱哄哄的那样子。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在佛说这一切菩萨、阿罗汉、众生得大法利的时候,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在虚空中好像下雨似的,散下这小白华──又叫适意华;又下大白华。

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用这宝华来供养无量百千万亿宝树王(菩提树)下,每一个师子座上的诸佛。这些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分身化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又散于坐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的释迦牟尼佛,以及这位灭度已久的多宝如来身上。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散到这从地涌出这一些个的大菩萨,及四部众。四部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用这小白华和大白华来普同供养。这一段是“雨华瑞”,雨大白华、小白华这种的祥瑞。

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这一段文是“雨香瑞”。细末,就是把栴檀香研成末粉;好像我们烧的檀香,先放那个香粉,这就是细末。沉水,又叫沉香;本来木头放到水里,它是漂浮起来的,但是这种沉香木放到水里,它沉到水底下去,这叫沉水香。又雨下以上的这种香。

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这一段文是“天鼓瑞”。在虚空中,天鼓自己就响了。天上有一种鼓,在佛有法会的时候,就有天鼓鸣。这天鼓不是像我们人间的鼓,要用人来敲一敲、打一打才响;这天鼓自己就会响。天鼓所发出来这种的声音,妙声又传播得很深远,是很细的,不是像我们人间那种很粗的声音。

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这一段文是“天衣璎珞瑞”。又雨下一千多种的天衣──天上人所穿的衣服,垂着一切的璎珞,有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有这四种的璎珞。这如意珠,表示是总持。

遍于九方:在《华严经》上,就讲“遍于十方”,这儿是讲“遍于九方”;你们各位说来听一听,这个“九方”是哪九方?这花下到哪一方去?雨华、又雨香、雨璎珞,这是雨到上方去?还是往下,这是除去上方!因为那个“下”,是往下方雨下,不是往上方雨下,所以这是除“上方”。由上方往下,雨下满了九方;这九方,表示除了佛法界而外的九法界。

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这一段文是“供养瑞”。以这个众宝的香炉,烧起最名贵、最有价值的香。这无价的香是什么香呢?这个香,你多少钱也买不着的。怎么样呢?这是心香;烧起来我们每个人的心香。这无价宝炉,也就是你这个心;在这个心里,烧上无价的香。

自然周至,供养大会:自然,是不加造作的意思,也不用你想,也不用你怎么样叫它这样子;不用的,它自然的就会这样子。周至,为什么说“心香”呢?因为你这一念是周遍法界的,所以说“自然周至”。你烧上你这个心香,能熏恶成善──把你恶的这种习气都熏出去了,就变成善了;所以由这个善、由这一种诚心来供养大会。

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从十方所来的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在每一位佛的上边,又有很多的菩萨,手拿着幢幡、宝盖就来了。次第,就是很有次序的。没有次第,就是没有规矩;有次第,就是很有规矩的、有条不紊,就一行一行的,这么一个跟着一个。好像我们绕佛,一个跟着一个,这都叫次第而行。这是“次第而上”,一个跟着一个的往上排列,排到大梵天上去。

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所有这么多的菩萨,都是以微妙的音声,作出无量的偈颂,来赞叹诸佛的功德。

E2 偈颂(分三)
F1 颂时众得解 F2 颂如来分别 F3
发表于 2022-8-5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偈颂(分三)
F1 颂时众得解 F2 颂如来分别 F3 颂瑞表圆益
今F1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佛说希有法 昔所未曾闻 世尊有大力 寿命不可量
无数诸佛子 闻世尊分别 说得法利者 欢喜充遍身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弥勒菩萨(无能胜菩萨)从座位站起来,把右边的肩臂露出来,合起掌来,对着佛,然后说赞叹佛的这种偈颂。这是身心恭敬,来赞叹于佛。

佛说希有法,昔所未曾闻:佛所说的法,都是希有的法;尤其这部《妙法莲华经》,乃是希有中的希有,在以前根本没有听过这么妙的法。世尊有大力,寿命不可量:世尊是有最大的神通力量,佛的寿命也是不可称量那么长的。

无数诸佛子,闻世尊分别:无数无量这么多的法王之子,都听见世尊分别这个妙法的道理。说得法利者,欢喜充遍身:在佛说〈如来寿量品〉,就有很多的众生得到法的利益了。他们的欢喜,都充满他们自己的身体。

F2 颂如来分别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罗尼 或无碍乐说 万亿旋总持
或有大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不退之法轮
复有中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清净之法轮
复有小千界 微尘数菩萨 余各八生在 当得成佛道
复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尘诸菩萨 随数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尘数菩萨 余有一生在 当成一切智
如是等众生 闻佛寿长远 得无量无漏 清净之果报
复有八世界 微尘数众生 闻佛说寿命 皆发无上心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罗尼,或无碍乐说,万亿旋总持:闻到这种法,或者住到不退的果位上,或者他们得到“闻持陀罗尼”这种的法门,或者证得辞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这种种无碍的辩才,或者得到“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种互旋、互持的陀罗尼门。

或有大千界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不退之法轮:或者有大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他们每一个都能转不退法轮,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这三不退。

复有中千界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清净之法轮:又有中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他们每一个都能转清净的法轮,就是证得二地的果位。

复有小千界微尘数菩萨,余各八生在,当得成佛道:或者有小千世界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由二地再修行,证得这种圆教四地的果位;在这时候,他们还有最后八品微细的无明。他再断一品就证五地,断两品就证六地,断三品证七地,断了四品就证八地;所以由八地,再还有四品的无明没有断,断这四品的无明,就成佛了。他在“增道损生”这个情形之下,他增明一分的中道,就减损一分的无明;所以若把这最后八品微细微细的无明都破了,应当得成佛道了。

复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尘诸菩萨,随数生成佛:或者有四四天下的,或者有三四天下的,或者有二四天下的。四四天下,是四个须弥山、四个日月、四个四大部洲;三个四天下,是三个日月、三个须弥山、三个四大部洲;二四天下,是两个日月、两个须弥山、两个四大部洲。如此四天下,有微尘数这么多的诸菩萨,随着四、三、二生,应当成就佛果。

四四天下,这就是八地的菩萨,他们还有四品的微细生相无明没有破。三四天下,这是九地的菩萨,他们还有三分的微细生相无明没有破;他们把三分的微细生相无明破了,就可以成佛了。二四天下,这是圆证十地的果位,是十地的菩萨,他们还有两品的微细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他若再破这两分微细的生相无明,才能成佛。

或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余有一生在,当成一切智:或者有一个四天下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这就是等觉的果位,他们还有一分微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没有证佛果。若把这一分的微细生相无明也破了,就成佛了!也就是成就佛妙觉的果位。

如是等众生,闻佛寿长远,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像以上所说这么多的众生,听闻佛说〈如来寿量品〉的时候,都证得无量无漏的智慧,得到这种清净的果报。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闻佛说寿命,皆发无上心:又有八个世界,就是八个须弥山、八个日月、八个四大部洲;有微尘数这么多的众生、这么多的薄地凡夫──薄地凡夫,就是大地的这一些个凡夫。他们听闻佛说〈如来寿量品〉的时候,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F3 颂瑞表圆益

世尊说无量 不可思议法 多有所饶益
发表于 2022-8-6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颂瑞表圆益

世尊说无量 不可思议法 多有所饶益 如虚空无边
雨天曼陀罗 摩诃曼陀罗 释梵如恒沙 无数佛土来
雨栴檀沉水 缤纷而乱坠 如鸟飞空下 供散于诸佛
天鼓虚空中 自然出妙声 天衣千万种 旋转而来下
众宝妙香炉 烧无价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养诸世尊

世尊说无量,不可思议法,多有所饶益,如虚空无边: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妙法,一切众生有很多都得到很大的利益。究竟这个利益有多少呢?无边无际那么多,就好像虚空似的。

雨天曼陀罗,摩诃曼陀罗,释梵如恒沙,无数佛土来:从上方雨下来有曼陀罗这种小白华,又有大白华。又有大梵天王和释提桓因等,像恒河沙数那么多,他们从无数无量那么多的佛国而来。

雨栴檀沉水,缤纷而乱坠,如鸟飞空下,供散于诸佛:又雨下栴檀香末和沉水香末,雨下这个香末,就好像下雪似的,所以缤纷而乱坠。缤纷,好像天上下雪,那就叫缤纷而下。香末从虚空而下,也就好像鸟从空中飞到下边似的。雨下这香末,来供养十方所来的一切诸佛,散布于诸佛。

天鼓虚空中,自然出妙声,天衣千万种,旋转而来下:又有天鼓在虚空中,自己就鸣起来,自自然然,不假造作的,就发出来一种微妙的声音。又有天人所穿的衣。天人这衣不像我们人所穿的衣服这么重,他们的衣非常之薄,有千万种那么多。这千万种的天衣,在虚空中旋转而下到大会里。

众宝妙香炉,烧无价之香,自然悉周遍,供养诸世尊:又有种种宝贵的、微妙的香炉,焚烧最名贵的香。这种的香,自然就周遍法界,能供养释迦牟尼佛,供养多宝如来,又供养释迦牟尼佛一切的分身佛。

其大菩萨众 执七宝幡盖 高妙万亿种
发表于 2022-8-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供养释迦牟尼佛一切的分身佛。

其大菩萨众 执七宝幡盖 高妙万亿种 次第至梵天
一一诸佛前 宝幢悬胜幡 亦以千万偈 歌咏诸如来
如是种种事 昔所未曾有 闻佛寿无量 一切皆欢喜
佛名闻十方 广饶益众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无上心

其大菩萨众,执七宝幡盖,高妙万亿种,次第至梵天:在天雨小白华和大白华,和种种的宝香、种种的宝衣的时候,又有从地涌出这一些个大菩萨众,各个菩萨都执持着七宝所造成的宝幡和宝盖。这种的宝盖、宝幡,都是非常之高,又非常之妙,不是我们人心所可想得到的,有万亿种那么多。他们都很有次序的,由下方而上到梵天去。

一一诸佛前,宝幢悬胜幡,亦以千万偈,歌咏诸如来:他们在每一位佛前,发供养心,都悬上宝幢和最殊胜的幡。他们也是用千万亿这么多的偈颂,来歌咏赞叹这一切诸佛。

如是种种事,昔所未曾有,闻佛寿无量,一切皆欢喜:像这样种种不可思议的胜事,在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非常殊胜的。所有的众生,听闻佛的寿命是无量的、是这么长远的,听见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都非常欢喜。

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佛的名号,在十方世界中的一切众生都可以闻到;但是要有善根的,没有善根的众生,根本就闻不到佛的名号。佛普遍饶益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具足这善根。没有种善根者,令他种善根;已经种过善根者,令他善根增长;已增长者,令他善根成熟;已经成熟者,令他得到解脱。以帮助众生发无上菩提心,发这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D2 明解入(分二)
E1 明现在四信 E2 明灭后五品 E1(分四)
F1 一念信解 F2 略解言趣 F3 闻持供养 F4 深信观成 F1(分二)
G1 长行 G2 重颂 G1(分三
发表于 2022-8-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解入(分二)
E1 明现在四信 E2 明灭后五品 E1(分四)
F1 一念信解 F2 略解言趣 F3 闻持供养 F4 深信观成 F1(分二)
G1 长行 G2 重颂 G1(分三)
H1 出相貌 H2 明功德 H3 明行位不退
今H1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当尔之时,就是前边弥勒菩萨说完偈颂之后;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又告诉无能胜这位大菩萨说,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阿逸多!譬如有这种众生,他们听到佛的寿命像前边所说那么长远,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他不要说完全都信,就是能在这一念之中,生出一种信解──信而明白;他所得到的功德,无数无量那么多,无法可数的过来。我再说个譬喻。譬喻什么呢?

H2 明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假设有持五戒、行十善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为求无上正等正觉的缘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在八十万亿那由他这么多的劫之中,他们修行五种波罗蜜。波罗蜜,翻译为到彼岸,就是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而达到涅槃的彼岸。这五种波罗蜜都是什么呢?

檀波罗蜜:就是檀那波罗蜜,他们修布施;檀那是梵语,翻译为布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有内财、外财。内财,就是头、目、脑、髓;外财,就是国、城、妻、子。你能布施你的财宝,这是财施;法施,就像我们讲经说法,这是法施。无畏施,就是你有什么恐惧不幸的事情,能帮助你没有恐惧了。

尸罗波罗蜜:就是持戒波罗蜜,修持戒律;尸罗是梵语,翻译为戒律。戒律在佛教里边,是很重要的,所以出家做比丘,必须要受戒;不受戒,就不能成比丘。所谓“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无论哪一类的众生,你受佛戒,就有成佛的机会。那么不受戒可不可以成佛呢?那是很困难的,机会是很少的;所以在佛教里,特别注重持戒。终南山道宣律师,因为他持戒律持得好,感应天人来给他送饭。你受佛戒,地位就和这大觉世尊一样了,这才是真正佛的弟子。

学佛法,必须要守戒律,不可以随随便便的,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子。守戒律,就是守规矩。这个戒律,在家人就有五戒;又可以受八戒──八关斋戒;又可以受十重四十八轻戒,这是菩萨戒。那么出家,先受沙弥十戒,然后再受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

这戒律精严的人,天人都恭敬你;像道宣律师,就有天人给他送饭吃。你要是戒律精严,一切鬼神看见你,都会向你叩头顶礼、恭敬你,所以持戒是很要紧的。戒,就是止恶防非。止恶,止住一切的恶事不做,就是诸恶不作;防非,就是众善奉行,你要做一切的善事、一切的好事。

我们受了戒之后,必须要守着那个戒、保持着那个戒,不要犯戒。你若破戒,那就好像在水上的浮囊破了,或者像在海上的船漏了似的。船漏水了,就会沉到海底去;我们人要是受戒不守戒,也就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去。这个戒律,若不是你自己想犯的,有其他因缘而犯这个戒,那还可以有开缘。这戒讲“开、遮、持、犯”。开,就是开开;遮,把它遮起来;持,受持戒;犯,犯戒。在这里边,又有止持、作持;若详细讲起来,也很多的意思。

羼提波罗蜜:羼提是梵语,翻译为忍辱,就是忍辱波罗蜜;忍辱,就要忍你所不能忍的。若你能忍的你忍了,那不算出奇,那是很普通的;若你不能忍的你能忍,那就是羼提波罗蜜了。

毗梨耶波罗蜜:毗梨耶是梵语,翻译为精进,就是精进波罗蜜。

禅波罗蜜:禅,就是坐禅。禅那是梵语,翻译为思惟修;这思惟修,就能生出你的定力。以上所讲的,你必须要先修戒律;你想修戒律,就先做功德;做功德,就是布施。你若没有功德,你就是守戒律也守不住的,所以必须要先做种种的功德,做布施,然后修这戒律。由戒律,然后才能生出定力来;这禅波罗蜜,就是生定力的。

除般若波罗蜜:为什么不说般若波罗蜜?因为般若是诸佛之母,你若有了般若,就有成佛的机会。现在不是讲“成佛”,是讲“功德”──讲你修什么波罗蜜,有什么功德。现在这个人,他修般若波罗蜜以外的五种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八十万亿那由他劫那么长的时间修五波罗蜜,那功德就很大了;但是以这种很大的功德,来比你对〈如来寿量品〉生出一念信解心的这种功德,百分也不及一分,千分也不及一分,百千万亿分也不及其一分,乃至于最聪明、最能算的算数师,用算数譬喻,也无法知道这功德究竟有多少。

H3 明行位不退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假设有善男子和善女人,他有像对〈如来寿量品〉佛的寿量长远这种的功德,生一念的信解;他这种的功德,若在无上正等正觉这种的果位再能退回来,得不到无上正等正觉的话,绝对没有这种道理。

G2 重颂(分三)
H1 颂格量功德 H2 颂行位不退 H3
发表于 2022-8-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颂(分三)
H1 颂格量功德 H2 颂行位不退 H3 颂深心信解
今H1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求佛慧 于八十万亿 那由他劫数 行五波罗蜜
于是诸劫中 布施供养佛 及缘觉弟子 并诸菩萨众
珍异之饮食 上服与卧具 栴檀立精舍 以园林庄严
如是等布施 种种皆微妙 尽此诸劫数 以回向佛道
若复持禁戒 清净无缺漏 求于无上道 诸佛之所叹
若复行忍辱 住于调柔地 设众恶来加 其心不倾动
诸有得法者 怀于增上慢 为斯所轻恼 如是亦能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恐怕人不相信,所以把这个意思用偈颂再来说它一遍。

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假使有人想要求佛的无上智慧,在八十万亿那由他这么长的时间中,都修行这五种波罗蜜法。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并诸菩萨众:在这八十万亿那由他这些个劫数里边,作布施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和阿罗汉、辟支佛的弟子,以及所有的菩萨众。

珍异之饮食,上服与卧具,栴檀立精舍,以园林庄严:在这么长的时间,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以及供养菩萨、阿罗汉、辟支佛,用这种最名贵、最高尚的饮食、最上的衣服和卧具、汤药,所谓“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供养”。或者用栴檀香木来建造一个精舍,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或者用花园子、树林,来庄严道场。

如是等布施,种种皆微妙,尽此诸劫数,以回向佛道:像这样子,做这等等的布施,都是非常的微妙而殊胜,在八十万亿那由他诸劫数之中,都这样来供养;以供养的功德,来回向求无上的佛道。

若复持禁戒,清净无缺漏,求于无上道,诸佛之所叹:前边那是布施,现在这是持戒。或者持禁戒;禁,就是禁止,不叫你去做。“清净无缺漏”,持戒清净,好像满月似的,没有缺漏。“求于无上道”,来求无上的佛道。“诸佛之所叹”,能这样子来持戒,这是诸佛所赞叹的。

若复行忍辱,住于调柔地,设众恶来加,其心不倾动:假使又能修忍辱行的话,就住在调柔地。调是调和,柔是柔软;调和、柔软,也就是忍辱的表现,住于忍辱地。假设外边有人以横逆来加于你,这种逆境来的时候,你的心总存着一个忍辱行在里边,总能忍辱而不倾动、不摇动。诸有得法者,怀于增上慢,为斯所轻恼,如是亦能忍:所有这些比丘、比丘尼,他们有这种增上慢的心,认为比谁都高,谁都没有他们这么有道德。你为这一类的增上慢人所来扰乱,可是你能修忍辱行,不为所动,不为境界所转。

若复勤精进 志念常坚固 于无量亿劫 一心不懈息
又于无数劫 住于空闲处 若坐若经行 除睡常摄心
以是因缘故 能生诸禅定 八十亿万劫 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 愿求无上道 我得一切智 尽诸禅定际
是人于百千 万亿劫数中 行此诸功德 如上之所说
有善男女等 闻我说寿命 乃至一念信 其福过于彼
若人悉无有 一切诸疑悔 深心须臾信 其福为如此

若复勤精进,志念常坚固,于无量亿劫,一心不懈息:假使再能修精进波罗蜜,精勤而精进──你单单精进,志念不坚固,也没有用的;你必须要志念坚固,帮着这个精进,而没有懈怠心。在无量亿劫这么长的时间,也就是在八十万亿那由他这么长的时间之中,一心精进,不懈怠、不休息。

又于无数劫,住于空闲处,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又在这无数劫数之中,住在阿兰若处(寂静处),或者是坐禅,或者是经行。我们这儿打禅七,这跑香,就是经行。为什么要坐坐又经行呢?就是因为坐长了就会睡觉;那么坐坐行行,这就不会睡觉了。常收摄其心,令心不打妄想。

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以这种因缘的缘故,所以能生一切禅定。你常常地这么一心用功,坐禅经行、经行坐禅,行行坐坐,坐坐行行,把身心都收摄到一处;所谓“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把心念制到一个地方,就会生出禅定的力量来了。在八十万亿劫那么长的时间,安稳住在禅定里,心也不乱、不打妄想。

持此一心福,愿求无上道,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际:像这样修持“一心三昧”这种禅定的福,你的愿力是为着求无上佛道。若求无上道,就可以得一切智;你想得一切智,就先要修禅定。所以把这一切禅定的边际都修好了,也就是把所有禅定的功夫都修成就了,得到所有的禅定三昧。

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这个修行的人,他在百千万亿劫之中,修行前边这五种波罗蜜的法门,所得的功德,像以上所说的道理那么殊胜。

有善男女等,闻我说寿命,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若有善男子和善女人,闻佛说〈如来寿量品〉,乃至就在这一念之中,生出一种信解、一种真信心来,这种福胜过于前边所说修五波罗蜜那个福报、那种功德。

若人悉无有一切诸疑悔,深心须臾信,其福为如此:假使有人,完全没有一切疑悔心,深心不移;就在须臾之间,生出一种信心,他所得的这种福报,就比你修八十万亿劫禅定、精进、忍辱、持戒、布施这五种波罗蜜的功德都大。

H2 颂行位不退
发表于 2022-8-10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颂行位不退

其有诸菩萨 无量劫行道 闻我说寿命 是则能信受
如是诸人等 顶受此经典 愿我于未来 长寿度众生
如今日世尊 诸释中之王 道场师子吼 说法无所畏
我等未来世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场时 说寿亦如是

其有诸菩萨,无量劫行道,闻我说寿命,是则能信受:假使所有的菩萨,在无量这么长远的时间,修行菩提道果,他们听到我所说〈如来寿量品〉,能深心信解;他们因为很长远的时间就修行了,所以我讲出来这种的道理,他们就能深心信解。

如是诸人等,顶受此经典,愿我于未来,长寿度众生:这一切的大菩萨等,他们顶戴奉持,来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并且发愿希望自己在未来,寿命也是无量无边那么长,好度未来的一切众生。

如今日世尊,诸释中之王,道场师子吼,说法无所畏:好像今天的释迦牟尼佛,在一切释种之中,他成佛,做法王,成立菩提道场,作师子吼说法,毫无所畏。

我等未来世,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场时,说寿亦如是:我等这所有的菩萨,于未来世,为一切众生所尊敬。我们将来成佛,坐于道场的时候,说我们的寿量,也就像现在佛所说的这么长远。

H3 颂深心信解

若有深心者 清净而质直 多闻能总持 随义解佛语
如是之人等 于此无有疑

假使有深心的人,他们一心清净而质直行道,也是受持佛一切的经典,得到多闻三昧,又得到总持三昧,随着义理而解说诸佛所说经典的言语。像这样这一切的人等,于佛所说这〈如来寿量品〉也无所疑,于这《妙法莲华经》的道理也无所疑。

F2 略解言趣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

又阿逸多: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假设有众生能听到佛寿命像前边所说那么的长远,能明白其中所说的话,和它所趣向的旨趣、道理。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这个人所得到的功德,是无有限量,没有人可以数得尽这种功德的长远。这种的功德,能帮助你生起如来无上的般若智慧。

F3 闻持供养
发表于 2022-8-11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持供养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何况广闻是经:单单听见这〈如来寿量品〉,就有这样的功德;况且能由始至终,把这部《妙法莲华经》都全部听完呢!

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你在听经的时候,又能教你的朋友、亲戚都一起来听经,或者你自己念诵、受持、读诵《妙法莲华经》,或者教他人来受持、读诵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或者你自己书写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或者教人来书写这一部《妙法莲华经》。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或者用种种的华、香、璎珞,或者用种种的幢幡、缯盖,或者用香油、酥油灯──就是用香油来点灯,这种种来供养这一部《妙法莲华经》的经卷。

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这个人的这种功德,是没有数量、没有边际那么多。因为他又书写、又受持、又读诵、又讲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又用种种的供养来供养经卷;以这种种的功德,所以他能成就一切种智,达到成佛的这种果位。

F4 深信观成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阿逸多:佛讲前边这一段经文,说是这个人能得到佛的智慧。之后,又叫一声阿逸多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假使有修善的男人和修善的女人,听见我所说如来寿命这样的长远,发出一种深心而能信解,又能明白其中的义理,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能信这经典,就是能见着佛的法身。为什么?因为这部《妙法莲华经》就是佛的真身,也是佛的法身;见着《妙法莲华经》,就等于见着佛是一样的。

不要以为佛入涅槃,就不说法,佛时时刻刻都在说《妙法莲华经》。佛说《法华经》和《涅槃经》有八年的时间。这部《法华经》的经典,后来将经文写在贝叶上──在印度,经是用贝叶的树叶子书写的──每片贝叶连接起来,把它撑长就可以铺八里路那么远。所以,这部《法华经》是佛的真身。

这个人则为见佛常在灵鹫山那个地方,和这一切的大菩萨,以及声闻、缘觉、辟支佛,常常围绕于佛,听佛在那儿说法。

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你见着佛身了,就能见着这个娑婆世界的地是琉璃所成的,大地都是平坦,没有高山,没有大海,地平如掌──就像手掌那么平。为什么世界有高山、大海,有种种不平的地方?就因为人心不平;人若心平了,这个地本来是平的。你看有山、有海,这都是众生的业报所感现的。你若证果了,虽然你在这世界,但是所见的境界不同,不是这个样子,地都坦然平正的;坦然,就是很平正的样子。

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在阎浮提那儿有条河,河边上有一棵檀金树,据说这树的叶子落到河中,就变成金子;那种金子,是世界最好的金子。用那种金子,做成金的绳子,一条一条的格出来有八个界限;这表示八正道。又有七宝行树、七重罗网,也都很美妙的。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所有一切的亭台楼阁,都是用七宝所造成的,非常美观。这里边所住的菩萨众,都在这个世界中住着。

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假使有人受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听闻《法华经》,能作这样的观想,应当知道这个人,这才是深信《法华经》的一种信解之相。

E2 明灭后五品(分二)
F1 列五品粗格量后四品功德 F2 广格量初品功德 F1(分二)
G1 长行 G2 重颂 G1(分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