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一套--重点提示/义贯目次解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321 [口中好言灾祥],现在多得不得了,不幸被佛言中

[口中]即常[好言灾祥]征兆、怪诞[变异]反常之事,

[或言如来]此刻正在[某处出世;

或言]将有世界末日[劫火]之灾。

  现在多得不得了,不幸被佛言中,常常碰到这种事情。

[或说]将有全球性[刀兵]之难(如第三次世界大战),

[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

    322 如果行人一直都无贪爱求取,魔怎能惑乱他呢?

    本节经文(想阴魔境)中[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交光法师于《楞严经正脉》释云:[盖缘投其心所爱求,不得不迷惑也。]

    投其所好,投其心所爱求。(因为魔投其所好,所以他非被迷惑不可。)

  [向使无所爱求,何至惑乱行人,但宜安心息爱求也。]

(如果行人一直都无贪爱求取,魔怎能惑乱他呢?

所以只要安心修道、息止贪爱求取之心,便不会有事。)

   323 一旦破戒导淫成功,魔事即一举成功

交光法师又说:[盖行人三学无缺(行者戒、定、慧俱修无缺),策进如飞,魔宫震恐。

而魔之设谋扰乱,惟期破戒导淫

(而魔的扰乱计谋,主要在于令行者破戒,引导他去行淫欲),则定慧俱纳于邪

(一旦破戒导淫成功,则行者所修的定慧,都变成邪定、邪慧,因此一举多得,魔事即一举成功),

身为魔子(行者便成为魔子魔孙。)]

  交光法师又云:[若智强者,于此反为验魔之要。]

    (若是有智之人,[破戒导淫]这一点,反而正好是验证对方是否为魔的要点。)

  [任其神变莫测,但察毁戒诱淫,即知是魔,何至迷惑?]

    (不论他所现的神变如何高深莫测,但只要审察他若有教授毁戒、诱人行淫,便知他是魔,怎么还会生迷惑呢?)

    324 可怜末法时期,学佛行淫,以此为高

可怜末法时期,学佛行淫,以此为高者,

如是之夥,难道他们真的都没有看到这段经文(想阴魔境)?

还是以业力故,视而不见?

还是以贪爱炽盛故,而致如来言之谆谆,而他却听之藐藐?

或是认为他是[大根器人],不受此限?

或是认为他修的是[无上密法],超乎如来戒法以及善恶因果?

   325 末法乱象特别的多,《楞严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可怜末法时期,学佛行淫,以此为高者,

如是之夥,难道他们真的都没有看到这段经文(想阴魔境)?

还是以业力故,视而不见?

还是以贪爱炽盛故,而致如来言之谆谆,而他却听之藐藐?

或是认为他是[大根器人],不受此限?

或是认为他修的是[无上密法],超乎如来戒法以及善恶因果?

那么,这个西藏的密法有看过,我有看过这些。有的的确有记载这一些,

我赶快把它收起来,我们还是依如来的正法,一步一步来,

该讲的还是要讲,末法乱象特别的多,《楞严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也感谢诸位坐在这里,共同拥护正法,听经闻法,然后,制作成VCD、DVD能够散发出去,普度众生。

    因为现在是讲大纲,只能蜻蜓点水,点一下,因为没有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326 色、受、想,一般人还可以觉察得到;至于行阴跟识阴,最微细的,只要佛有办法

那么,师父讲到了想阴魔以后,

最后这个行阴魔跟识阴魔,你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解决,

就是:外道悟道不究竟,停顿在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的微细执着上,

所以,进不去,就堕入外道的思想。

  所以,下面;我们把色、受、想详细的讲,

    至于行蕴跟识蕴二十种阴魔,统统堕入外道,就是爬不出来,爬不出来,没有办法进入佛的正知正见。

  但是,因为行阴跟识阴它很微细,不是一般你初学佛法有办法的,这个牵涉到唯识和百法。

所以,师父希望你们过农历年期间,有因缘、有空,要先看唯识,

师父讲的唯识学,还有《百法明门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八识规矩颂》。

  否则你一讲到行阴跟识阴那二十种魔,完全听不懂,完全听不懂,

它非常的微细,外道就前进到这个境界,就进不去了。

色、受、想,一般人还可以觉察得到;

至于行阴跟识阴,最微细的,只要佛有办法。

这个也是佛陀跟外道最大的差别,佛能突破,

外道没有办法,停顿在这个微细之间,就进不去了。

  所以,你只要记住,再来统统堕入外道,因,无因论,有,亦有亦无,等等这些外道,

    跑出一个上帝出来,就是这样子。

  跑出一个我们所讲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生八卦,这个无极。

    因为没有办法解到生命的最初点、宇宙的最初点,干脆讲一个[无极]了,就是中国讲的无极。

  这个就是外道,印度当时外道就讲到这个地方,

    因为没有办法解到那么深的微细的东西,完全停顿,就落入外道,因为没有正知正见。

  好!所以,你这个过年期间,要把唯识:《百法明门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八识规矩颂》看一下,

    可能很困难,但是,你还是要看,否则你听了《楞严经》,到最后,你也是听不懂。

  所以,我们行跟识那二十种阴魔,就是用念的,因为深,很深,没办法了!

色、受、想,你还听得来;行、识就没有办法了,就用念的,

为了末法的众生,念一遍,不管你懂不懂,总是佛讲的。

    327 色阴魔是指现象界,受阴魔都是在情绪的十种状况里面发生,想阴魔它是在第六意识讨论

    前面这个色阴魔,是指当一个修行人在禅定当中,会起种种的现象界,色阴魔是指现象界。

  譬如说:上能够看到十方的诸佛;或者是从身体可以看得很透明;或者下可以见到种种的地狱,这个都是一种色法的情境。

    就是现象界在禅定当中,所显现出来心的一个境界,如果你不去着它,就是好的。

  所以,十种阴魔,都是在色法、现象界里面讨论,执着不得。

  第二个,受,顾名思义就是情绪,一下子生大悲;一下子生大喜;一下生狂;一下生大我慢,都是在情绪的十种状况里面发生,叫做受阴魔。

  而这个所谓大悲大喜,不是佛的大悲和大喜,不是的!是凡夫没有进入大圆满的如来藏性的时候,有种种的情绪变化;或者是有时候情绪一来,一心想要求死;有时候,情绪一来,认为自己就是佛。所以,前面的受阴,大部分都在情绪里面讨论。

  想阴魔它是在第六意识讨论。如果来分配这个表格的话,变成[色]跟[受]是前五识,[想]就是第六意识,讨论第六意识;[行]就是第七意识;那么,[识]就是第八意识,愈来就愈微细……就愈难观察。

  这个第六意识,以世间人来讲,有种种的梦想、有种种的幻想、有种种的理想。

  但是,在佛的角度,无论是理想、幻想、梦想,就是一个字:叫做妄想,这个统统叫做[妄],因为法性本来就空,种种的梦想、幻想都是贪,属于贪,贪。

   好!那么,修行人贪神通,想要求神通、搞神通;或者是喜欢讲什么诸佛应世啦,某某人化作什么佛来啦,某某菩萨来到人间啦,都是搞这些神通,讲一些希奇古怪的。

  好!魔知道你修行快有所成就了,就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来引诱你,因为你贪着种种的神通,他就引诱你。

  所以,现在讨论的这个就是第六意识,就是想阴魔,这想阴魔就是加一个着、一个贪,统统就是错!

  所以,想阴魔这十种阴魔,前面都有一个[贪],你只要贪,那就完了,就偏离了正道,就是贪不得。

   328 这个色阴魔,是指当一个修行人在禅定当中,会起种种的现象界

前面这个色阴魔,是指当一个修行人在禅定当中,会起种种的现象界,

色阴魔是指现象界。

  譬如说:上能够看到十方的诸佛;

或者是从身体可以看得很透明;

或者下可以见到种种的地狱,

这个都是一种色法的情境。

就是现象界在禅定当中,所显现出来心的一个境界,

如果你不去着它,就是好的。

  所以,十种阴魔,都是在色法、现象界里面讨论,执着不得。

   329 受阴魔的受,顾名思义就是情绪,是凡夫没有进入大圆满的如来藏性的时候,有种种的情绪变化

第二个,受,顾名思义就是情绪,

一下子生大悲;一下子生大喜;一下生狂;一下生大我慢,

都是在情绪的十种状况里面发生,叫做受阴魔。

而这个所谓大悲大喜,不是佛的大悲和大喜,不是的!

是凡夫没有进入大圆满的如来藏性的时候,有种种的情绪变化;

或者是有时候情绪一来,一心想要求死;

有时候,情绪一来,认为自己就是佛。

所以,前面的受阴,大部分都在情绪里面讨论。

   330 想阴魔这十种阴魔,前面都有一个[贪],你只要贪,那就完了,就偏离了正道

想阴魔它是在第六意识讨论。

如果来分配这个表格的话,变成[色]跟[受]是前五识,

[想]就是第六意识,讨论第六意识;

[行]就是第七意识;

那么,[识]就是第八意识,愈来就愈微细……就愈难观察。

  这个第六意识,以世间人来讲,有种种的梦想、有种种的幻想、有种种的理想。

  但是,在佛的角度,无论是理想、幻想、梦想,就是一个字:叫做妄想,这个统统叫做[妄],因为法性本来就空,

    种种的梦想、幻想都是贪,属于贪,贪。

   好!那么,修行人贪神通,想要求神通、搞神通;

或者是喜欢讲什么诸佛应世啦,某某人化作什么佛来啦,某某菩萨来到人间啦,

都是搞这些神通,讲一些希奇古怪的。

  好!魔知道你修行快有所成就了,就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来引诱你,因为你贪着种种的神通,他就引诱你。

  所以,现在讨论的这个就是第六意识,就是想阴魔,这想阴魔就是加一个着、一个贪,统统就是错!

  所以,想阴魔这十种阴魔,前面都有一个[贪],你只要贪,那就完了,就偏离了正道,就是贪不得。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331 在你面前显什么神通的,都不要信他,都是妄,都是在蛊惑你的

在你面前显什么神通的,都不要信他,

都是妄,都是在蛊惑你的。

所以,稳住自己的如来藏性最重要,降伏自我;

关于别人搞什么神通、讲什么,有听当作没听,

你不要随着起舞,不贪着。

    332 修行上绝对不能贪便宜,若贪便宜,就会受骗

   语云:有人这么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这两节中(色阴魔境、想阴魔境),听法者:

一是自见已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示现成佛之相;

一个是[未闻法前心自开悟……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

  这个以现在的人来讲的话,多么的蛊惑人家,

先给你一点甜头,得宿命通;或者有他心通;

或者让你看到地狱,先给你一点甜头,是不是?

那你麻烦就来了!

  甚至没学过的佛经,他都自能背诵。

试想,怎有这么便宜的事?

即使是世间法上,也没有不须努力就能成就的事业,更何况是菩提道修行的大事!

  因此正修行者必须了知,在修行上绝对不能贪便宜,

    若贪便宜,就会碰到法上的[金光党]。就是专门骗人家的。

  所以,天下……怎么样呢?没有白吃的午餐,

    修行就是要脚踏实地,依法不依人,老老实实的信、解、行、证,就是这样。

    333 活着跟临命终,境界完全不同,要弄清楚

有的人听了师父讲,很迷惑,问说:

师父!那我们听了《楞严经》,不着;

那我们又常认真念佛,又求生极乐世界,佛来了,我们起欢喜心也不行;

那临命终,我们怎么知道,要不要跟他去呢?那怎么办呢?

临命终,阿弥陀佛、西方三圣现前,我们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

  我说:这个不打紧,这个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不着。

平常……记得!到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是第八意识的种子显现的,那个就是你一生一世的总和;

你现在所看到的,那个是用你善根,第六意识相应,看到的境界,那不一样啊,那叫做浅,就是比较浅的意识。

  所以,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就是说:你现在活着,念佛,认真念佛,认真求生极乐世界,

看到任何的状况,内心知道,佛给我们讯息、给我们传真,给我们真的很肯定说确实有极乐世界,

闻香、见佛、见光、见花,这个是好事,记得!只要不着,不要管它,这个是好的境界;

临命终可不一样。

  所以,印光大师就说了:大抵上,修禅的人比较容易着魔;修净土的人,比较不会着魔。

  因为修禅的人,会现种种的境界引诱你,经不起引诱,就着魔了;修净土的人不会,就老老实实的念佛。

  只要记得!可怕的就是说:你一直想见佛……最怕就是这种心态:

我要见佛我要见佛……看不到了就……

他认为见佛是用眼睛来看的,不晓得我心清净的时候,佛就自然会显现。

  就像镜子一样,诸位!镜子,这镜子如果肮脏的时候,肮脏,这全部都是灰尘,拿这一面镜子,像能不能显现呢?不可以显现。是不是?

这面镜子如果是清净的,影像自然就出来了。

我们心清净,佛就自然会现前,你就有种种的瑞相。记得!不要执着。

  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认真念佛,有种种的感应,纵然你看到西方三圣,见到种种的光、莲花,

    你只要记得,不贪、不着,就是善境界,继续念,不要管它,还是继续念,求生极乐世界,还是一样。

  临命终不一样,临命终,眼耳鼻舌身意统统消除了,就躺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就是算总帐,

    那个时候就是算总帐,你一生一世的善根,求生极乐世界的愿力,就会在那个时候,一直像电影一样的一直显现出来……那时候,就跟着佛去。

  所以,活着跟临命终,境界完全不同,要弄清楚。

   334 当今昌盛之[人间净土]或[人间佛教],就是本经此处所指出的现象——几乎一模一样

24、贪求辨析——蛊毒魇鬼来挠 (想阴魔境4)

经文:“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为曾有。

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所以,修行要小心!

这一段很重要,[都指现在即为佛国]:[现在]现前所在之世间。[佛国],即净土。亦即谬说[即染即净],染净不分。

当今昌盛之[人间净土]或[人间佛教],就是本经此处所指出的现象——几乎一模一样。

须知[人间净土]之说,乃违佛所说;以此人间若能成净土,佛何必再说[西方净土],或[东方净土]等等?

又难道倡[人间净土]者,其智慧超过佛智?佛智真的不如此等人之智?若此人间果能成为净土,佛为何不说?佛为何要教众生舍近求远?

再者,[人间佛教]更是违佛所说,因为众所周知,如来说法是为度[六道]众生,不只是度[人道]而已。故须知,如是之论,实坏佛正理。

    335 人间佛教对于佛法及佛弟子之影响,一言以蔽之:彼法若昌,大家便都误将世间有漏福报及对世间法的贪求当作是[修行],乃至误以为是在修大乘菩萨道

问:[人间净土与人间佛教之说,除了违佛所说,坏佛正理外,还有什么坏处?]

答:[如是之说有三个过咎,也产生三种影响。

一、令众生贪爱世间而认为是好的。

二、将“佛法”贬为“世间法”。

三、误导众生于修行上变成碌碌营营求世间有漏果报,碌碌营营就是很忙碌,求世间之有漏果报,而不求菩提解脱。简言之,即是经上所说:『疑误众生』。]

问:[这样学佛的话,会不会引来魔障?]

答:[不会——因为它本身即是一大魔事:以其人对正法的信、解、与知见都坏了,故虽名为学佛,而实只一心一意在世间法上营求,并且坏佛正法,误导众生,因此其魔事已成,故用不着劳动魔更来坏。

又,经上所说的魔事,皆为魔来坏行者之定,或坏其戒、慧;

而『人间佛教』所破坏者,则是坏众生之信根

(令对佛法真正的目的失去正信,以致错修或废修。简言之,即是由错信而错解、错行——这一切都是由于信根破坏所引起的结果)。

信根若坏,则一切解行及善根皆坏,成为信不具,或不正信,因此信根坏即是[根本坏],也就是法身慧命统统断。

所以,鼓励人家来信佛、听经闻法,把正法推广出去,救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功德是很大的!

但是,反过来,讲一些不正见的话,来坏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罪也是非常重!

救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功德很大;

你这一句话讲出去,会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一句话打死不能讲!

你这一句话讲出去,可以救众生的法身慧命,拼老命也要讲;但是,要看时间、空间。

对于修行人而言,一切魔事之大者,莫过于破坏他的信根(或正信)。

讲得太好了!我赞成,我举双手赞成,就是这个。

破坏别人的正信,就是断了善根,就没有办法修行,没有正知正见啊!

人间佛教对于佛法及佛弟子之影响,一言以蔽之:

彼法若昌,大家便都误将世间有漏福报及对世间法的贪求当作是[修行],乃至误以为是在修大乘菩萨道

(须知,大乘菩萨道是要求无上菩提的,不是贪求世间法的)。

因此『人间佛教』若昌,大众对正法误解,失去正信及正修行,佛法之基石即隳坏,大宝重阁速圮(音:pǐ ),就是毁坏的意思。

最后,这所谓的『人间佛教』,其实应该正名为『人乘佛教』才对。]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336 这种污秽不堪入耳之言,愚迷无知之人竟会信受

[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

这里佛所说的,正好符合外道双修者之言[○圆满]、[★手印]、[△△金刚]等所谓[XX瑜伽]者,

即妄言以男根为定,女根为慧,男女根交合,即是[定慧等持](阴阳调和)之[○圆满],

故此淫修者妄谓因此而能速得成佛,即身证菩提涅槃。

[彼无知者信是秽言]:这种污秽不堪入耳之言,愚迷无知之人竟会信受,

还将它与佛菩萨、菩提、涅槃并论,实乃亵渎神圣,其心之贪爱污秽可知一斑。

   337 不能着、不得贪,就不为所惑,学佛就学这一招,就不得了!

25、贪求冥感——疠鬼来挠 (想阴魔境5)

你贪什么,人家就附着在别人身上,给你冥感,疠鬼就来恼乱你!

你只要不贪,一切境界就是善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能着、不得贪,就不为所惑,学佛就学这一招,就不得了!是不是?

看了《楞严经》,哪一个人在你面前搞什么神通、讲什么稀奇古怪的,笑一笑!是不是?

《楞严经》早就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了,我们不被迷惑、不被蛊惑的,

你用什么招来,我们就是不着也不贪,也不想要去知道,清清楚楚,但是,不被迷惑。

    338 佛门有没有骗子呢?有!哪一些呢?就是不相信因果的人

出家、在家,你不怕因果的、不怕下地狱的,借用佛法的人,骗色敛财,多得不胜枚举!

为什么?那个人不怕因果啰,你时常会听到。

有一个护法居士,也被骗了好几百万,他来到师父这个地方讲给我听,我讲给大家听,

说有一个女居士受菩萨戒,受菩萨戒都有点这个戒疤,

碰到人就拿出来给他看说:[你看,我受菩萨戒喔,我受菩萨戒!]取信于人,

大家都相信她:喔!她确实受菩萨戒。

她一开始,在你家打扫、帮忙、带你去做慈善;

等她取得你的信任了,经过一年、二年,你完全相信这是一个好人,她开始就标会,标会。

你在困难时,她会先帮你出,你完全相信她的时候,她开始就标会,

一标会,就三、四十个人,一次譬如说十万、二十万,标会。

她一个人私下给人家标了五次、六次,没有人知道,私下标的,总共二千多万!

然后,今天都好好的,家里冰箱、电视什么统统很好的;

第二天要来找她聊天,统统没有!冰箱、电视、所有的人、衣服统统收光光,飞到美国,有的人在纽约看到她。二千多万!

那个常常告诉你,拿那个戒疤给你看的,你还是要小心一点,这个问题可是很大,而且是很严重!

她先取得你的信任,再来就是骗你的钱,一个女居士,非常严重的!

所以,佛门有没有骗子呢?有!哪一些呢?就是不相信因果的人,对不对?

拿佛法来践踏佛法,利用众生的慈悲心、利用众生的善良的心,行诈欺之实,这个罪加一等,罪加一等!

你看师父,我要跟你们收一百快,我都要一直说明:这个花,供养三天一百,讲完的时候,持咒、念佛,回去,还给你拿回去喔,一百喔,你看!

有的人还忘记缴一百快,我都一直记得你那一百快,你有什么权利忘记呢?是不是?

所以说:你看,我连一百块都要解释得这么清楚,才敢向大家宣布,你有放没放,我还不知道呢!

法师做事,就是对因果负责。为什么?很简单,我不想下地狱啊,就这么简单!

我三餐吃得饱,所有的钱都拿去做法宝,我吃得饱,我做违背因果的事情,我下去啊!对不对?

还要自己带奶精……喝咖啡啊!(台语堕阿鼻地狱之谑称)对不对?那很糟糕了!是不是啊?

我为了贪求你这些钱,我自己下地狱,还自己带奶精去泡,这很辛苦的!

所以,我们绝对不做违背因果的事情。

   339 令大众皆绝食七天,只喝白开水,名之“饿七”。须知此非佛法行,乃外道行

[佛律仪外,重加精苦];

[佛律仪外],指于佛所制的律仪以外,更加别的无益之苦行,甚或令作戒禁取之行。

[重加],就是特加。[精苦],就是精勤苦行;

此系邪精进,借以竦动人心,

例如绝食或断食、不食五谷、只吃水果、

常绝食七天或十四天等

(绝食七天名为“饿七”;

按:此行当今有人提倡,乃模仿“佛七”、“禅七”而言;

即于集会中,令大众皆绝食七天,只喝白开水,名之“饿七”。

须知此非佛法行,乃外道行。)

   340 自己先要能把持得住,讲话酸溜溜,你怎么够资格教诫他人呢?

[诽谤比丘]:亦即斥责比丘们,对他所教授的非理苦行不够精勤,或叱言怎么样?[根本没有发心修行嘛!]

[骂詈徒众]:[詈],音力,即骂。以恶言加人谓之詈。此谓,在集会中大骂徒众,表示他没有私心,要骂就公开骂。

按:在此对出家同道有一语献曝:

若要教诫他人,不论对方是在家、出家,最好不要破口大骂,更忌讳以讽刺行之;用讽刺的方法,不好!

自己先要能把持得住,讲话酸溜溜,你怎么够资格教诫他人呢?

教诫他人,须以[软言慰喻],循循善诱,不以粗语、恶语詈骂;

恶语詈骂,只是发泄自己的嗔恨心,不能教诫众生、利益他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341 称扬在家、讥毁出家,这个叫做坏佛三宝,连根拔起

又,有些法师或住持,于在家众前斥责出家住众或出家弟子;

又有人在讲演中,一再说:[当今在家人修行比出家人好。]

此为称扬在家、讥毁出家,甚为不妥;

这不是不妥,这个叫做坏佛三宝,连根拔起。

出家人在在家居士面前,毁谤另外一个出家人,这个怎么得了?是不是?

让这些在家居士瞧不起出家众,这个罪过有多大啊!

底下,这会令在家人轻慢出家人,这讲得太好了!

结果是令他造不敬三宝之罪,又对僧众憍慢,故是非常不当的。

所以,师父一再的交代大家:

这个法师有修无修,是个人的因果,

你就顶礼他身上那一件袈裟,

那叫做福田衣啊,福田衣啊!

心存这样子恭敬三宝的心,自得福德。

   342 师父一再的交代大家:心存这样子恭敬三宝的心,自得福德

师父一再的交代大家:

这个法师有修无修,是个人的因果,

你就顶礼他身上那一件袈裟,

那叫做福田衣啊,福田衣啊!

心存这样子恭敬三宝的心,自得福德。

    343 刀兵不得自在,证明说:他的功夫不是佛的功夫,佛生死自在

28、贪求神力——天地大力精魅来挠 (想阴魔境8)

经文:“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

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

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

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墙,曾无障碍;

惟于刀兵不得自在。

(刀兵就是命根,意思就是说:

第七意识执着这个根身,还没有办法,生死还不能自在。

惟于刀兵,刀兵一砍,命就没有了!

所以,刀兵不得自在,证明说:他的功夫不是佛的功夫,佛生死自在。)

     344 佛法是解脱法,弄清楚,不是搞神通法,这点你一定要弄清楚!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此用以增进行者的贪着,以令其更加迷惑。

是故吾人从今以后,若见有好说神通者,或喜欢搬神弄鬼的,便知道多半有问题,或即将有问题;

如是之人,最好敬而远之。

请记住:must remember:佛敕弟子,即使有神通者亦不可随便示现,

以免惊世骇俗或吸引俗人注意,免招疑谤,更不可多说,免招求取名利恭敬之讥;

更免引起众生贪着,追求神通而舍本逐末。

佛法是解脱法,弄清楚,不是搞神通法,这点你一定要弄清楚!

佛法是开智慧、得大解脱、大自在法,

不是一天到晚求神通、搞神通,这个与佛法不相应。

   345 以淫秽交媾之事为传递[法种],而妄称可令[佛种不断]

[将诸猥媟以为传法]:

[媟(xiè)],通亵,音泻。[猥媟],淫猥而亵渎神圣之事。[传法],传递法种。

谓以淫秽交媾之事为传递[法种],而妄称可令[佛种不断]。

佛所说这一点,又证于当今邪密所言所行(彼师为弟子灌顶传其瑜伽法时)若合符节(一点都不差)。一点都不差!

佛二千五百年前,早就预言得清清楚楚,当今末法,什么事都会发生,很糟糕,也很无奈!

研读《楞严经》,就是有这个好处。

所以,我想好好的推广这一部《楞严经》,我们将来做VCD或DVD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346 佛明明赞叹出家,你却赞叹在家,而讥贬出家

[轻贱出家]:例如有人说:出家人也不能得身空如我,而得解脱自在。

当今亦有些人常说:[学佛不必出家,在家一样修得很好];

甚至说:[现在出家很难修行,许多在家人比出家人修得更好。]

这些都不是正说,因为不但有谄曲之过(谄媚在家人、哗众取宠),

更有本经此处所指出的[轻贱出家]之过。

以佛一向说:若要修行,应以出家为本、为殊胜,除非有特例。

又如来正法中,法之传续及住世,于四众之中,依佛之教制,还是以出家为主;

因此传如来法之人,不应本末倒置,违佛所说

(——佛明明赞叹出家,你却赞叹在家,而讥贬出家)。

   347 在他死的时候,这样现一个出家相,来得佛所谓的出家的功德,我认为,年岁太大,很不妥当!

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台湾也发生一些状况,要说明。

有的人讲说:师父!您妈妈八十几了,也差不多了,在她往生之前,您是不是要为她剃度,现比丘尼相呢?

我说:行不得!

这种观念就是:要往生以前,现一个出家相,认为出家一天一夜的功德很大。然后,现出家相。

诸位!出家是大丈夫的行为,非将相所能为,

今天我们贪图一个现出家相的功德,七、八十岁了,年纪那么大,

现个比丘尼相,也不能为佛教做一番事业,也没有办法来弘法利生,转大法轮,

我认为还是不妥,还是不妥!是不是?

所以,人家说:师父!您本身就是法师啊,反正就为她剃度,现一个比丘尼相。

诸位观想一下,师妈变比丘尼相,明天到楼下,那边坐着,你看会有什么状况发生呢?

人家要问她说:师父、师父!

啊,我什么都不知道啦!我什么都不知道,向前走!(歌词改编)

你问这个现比丘尼相的人,一问,她统统不知道,那怎么办呢?

现比丘尼相,看来好像很庄严;可是,她佛法什么都不懂,所以,这个不成,做不成。

所以,师父还是不赞叹说,年纪太大的老男人,还有年纪太大的老女人,七十了、八十了,不须要这样子,真的不须要!

是真的年轻人,我就鼓励了,你是年轻人,真的有心要走这一条路的,是不是?那没话讲!

发心,体力好、有学历,有知识、有常识,又常常看电视,三shì 统统有,那么就不错了,来剃度出家。

所以,真的发大菩提心,提起正念,为佛教,拥护正法,那么,师父举双手赞成!

如果只是说要现一个僧相,认为出家功德无量,

在他死的时候,这样现一个出家相,来得佛所谓的出家的功德,

我认为,年岁太大,甚为不妥,很不妥当!

   348 依佛在经中所记,末法时期,破坏佛法的,不是外道,不是世俗人,而是佛法中的出家法师

[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

长水法师于《首楞严义疏注》云:[此文即同《涅槃经》云:

未来世中,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

乃至现比丘、比丘尼、及阿罗汉像,

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毁戒律,自言得圣,惑乱世间。

以此二经鉴于世间称圣毁戒者,非魔而谁?]

因此,依佛在经中所记,末法时期,破坏佛法的,不是外道,不是世俗人,而是佛法中的出家法师。

最重要的就是他没有发菩提心,没有提起正念,问题在这个地方。

穿个出家衣服,受人恭敬、礼拜,自已也没学,经教不通,心性不明。

但是,没钱怎么办呢?要搞一些稀奇古怪的,受人供养。

自己一讲经,就赞叹自己,就毁谤其他的,到最后就是分裂。

末法,几乎全部被佛所预料而言中。

印之当今,乃知佛言不谬,真的就是这样:

佛教中之法师自己破坏佛法;

大乘法师讲大乘经,却藉此因缘而破大乘——他每讲一部经,即破一部,乃至破坏无数部。

   349 佛将涅槃,天魔作誓穿着你的袈裟,坏你的佛法。佛即堕泪:拿你没办法!

又经云:[佛将涅槃,天魔作誓云:

于佛灭后,我将依教出家,着汝袈裟,坏汝佛法,其可能否?(穿着你的袈裟,坏你的佛法。)

佛即堕泪曰:无奈汝何!譬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身中肉。]拿你没办法!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要深切的关怀我们每一个慈悲的法师,

我们受佛的戒律,我们有没有发菩提心?有没有提起正念?

我们是不是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身中肉?

我们要作一个弘法的、如狮子吼的大法师,不应当作狮子身中的虫,自食狮子身中肉,

披了袈裟,坏佛的正法,就是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身中肉。

澫益大师于《楞严经文句》云:

[呜呼!读经至此,而不痛哭流涕,(读经典读到这个地方,实在是让人很痛苦、很痛心、痛哭流涕。)

抚昔伤今,(“抚”就是回忆,回忆佛陀的教诲。伤今,对今天的这种大环境,特别的感伤,伤今。

回忆起佛陀的教诲,对今天的整个大环境,特别的感触、特别的感伤。)

思一振其颓风者,其真魔眷属也已。]

诸位!把笔拿起来,在“思”的前面加两个字:若不。

如果不好好的思惟,好好的振兴颓败之相,[颓风]就是败坏之相。是不是?

佛教要振兴,需要靠法师,如果不好好想一想,好好的振兴起这个败坏之相,就是把败坏之相振兴起来,变成佛教兴盛之相,

那么,(否则)你真的就是魔的眷属,其真魔眷属也。
就是你不发这个心不行,要发菩提心,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当然,要量力而为啦,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办法。是不是?

   350 以师父来讲的话,你要想想看,要几年才能讲这个《楞严经》?要珍惜彼此之间的因缘

佛教要振兴,需要靠法师,如果不好好想一想,好好的振兴起这个败坏之相,就是把败坏之相振兴起来,变成佛教兴盛之相,

那么,(否则)你真的就是魔的眷属,其真魔眷属也。

就是你不发这个心不行,要发菩提心,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当然,要量力而为啦,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办法。是不是?

以师父来讲的话,你要想想看,要几年才能讲这个《楞严经》?

诸位!你想想看,在世间法来讲的话,我们读过二十一年的书,受教育二十一年的书,你想想看有多久?

就世间法来讲,在台湾要拿到博士才二十年;师父受教育,读了二十一年,时间够长!

花了十五年,看三藏十二部看三遍,

你看,弘法要几千场?

《楞严经》讲了三遍,

每天在阅藏,睡一个钟头、二个钟头。

你想想看,要成就一个法师,有多么的困难!

如果今天要做牧师,这一本圣经就简单了!是不是?

可是,你要做一个大法师,而且要转大法轮的大法师,这要经历过多少的磨难、魔境?是不是?

所以,我们要了解,要珍惜彼此之间的因缘,

要听到这个《楞严经》,你想听,没有人讲!

现在有人讲了,还得要有善根的人,才能坐在底下听。

所以,勉励我们这些出家众,我们为佛的正法,彼此互相勉励、努力。

在家居士也是这样,为了佛陀的正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毕竟我们听到佛法,是一个大幸运的人;

没有听到佛法,你日子怎么过呢?没有智慧啊!每天都趣流奔逸于假相、外境,到死都不觉悟!

我们有幸听到了正法,知道有一条解脱之路;知道有一条幸运、幸福之道,能够放下,得大自在解脱,多么快乐!是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351 倡[大乘非佛说]者,贻误众生,促法速灭

又,[魔在末世,于佛法中,如法出家,身披袈裟,手持佛经,口说非法,以坏佛正法],

与此最相符者,莫过于在大乘法中出家,受大乘信徒供养,

而倡[大乘非佛说]者,贻误众生,促法速灭,

其非悖佛忘恩(佛菩萨恩、大乘信众恩),

心同枭镜波旬而何耶?

“枭镜”就是鸟类,一出世以后,会吃自己的母亲。

波旬就是魔王。

   352 你要看他、听听看他的嘴巴讲出来的佛法,是不是佛讲的?这个才是重要

底下接着,[皆言已成正遍知觉]:

如想阴第十境,魔现形自称执金刚,或说自为法王、活佛等。

也没有人认证他,也没有人去求证他。是不是?

看了藏传来的,就自已称自己是活佛。

所以,有一个世界级的喇嘛,我看了他的书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写得很好!

他说:在这个时代,从西藏出来的,自己封自己是活佛的,一半是假的,一半是假的!

所以,依法不依人,你看他讲出来的,是不是符合佛法?这个是比较重要的!是不是?

不要看他的学历、威仪、种种神通,这个不打紧!

你要看他、听听看他的嘴巴讲出来的佛法,是不是佛讲的?这个才是重要。

他有没有正确的知见?用三法印、一实相印来印证。

搞神通啦、搞一些迷信啦、自己是多了不起啊,你们赶快来供养啊!阿弥陀佛!

    353 凡现通、称佛,必魔无疑,圣人绝对不会泄佛的密因

底下,《楞严经正脉》诫云:

[行人当知,凡现通、称佛,必魔无疑,以圣必不泄也。]

圣人绝对不会泄佛的密因,就是佛菩萨,他一定不会告诉你的,就是在你面前,你都不知道。

余则曰:既然[现通称佛],现神通称自己是佛,都是魔了,

更何况徒自称佛、称法王,而没有半点通可现,一点通都没有!

连自身家都顾不了,顶多只是故弄玄虚,故作神秘状,搬神弄鬼,

而令愚迷贪着的信徒,莫测高深、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以讹传讹,误以为真,讲得好!

你看,这个成观法师很了不起,他一口气用了多少成语啊?多少成语,

你看,莫测高深、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以讹传讹,误以为真,真的是讲得太好了!

此即邪魔之下品者;

然当今如是之下品魔,到处充斥,创派立宗,附于佛法,广设道场,遍布国际。

有心之人,其不觳(hú)觫(sù)哉?(觳觫:恐惧战栗貌。)

   354 行阴魔境:行阴区宇相(定中初相),行阴尽相(定中末相)

一、行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这个行阴就是微细生灭之相,很难观察。譬如说:头发生、指甲长、细胞分裂,这个就是行阴,很难觉察,愈来就愈细了。

到想阴,一般人还看得来、观察得来;到行阴就很困难!所以,因为行阴微细难知,一般外道没有办法突破这个行阴十种魔,因此就开始堕入种种的偏见。

所以,第四节的行阴魔境,几乎都堕入外道种性、外道种种的偏见,断见、常见、空见、有见,断、常、空、有,就是这四种知见,统统落入外道。

行阴区宇相,定中初相,这里就是第七意识,行阴魔境。这一段如果是初学佛法,几乎完全看不懂;这个对老参就非常的受益。

但是,还是要讲,因为五十种阴魔特重要,尤其对末法的修行人,特别特别的重要!但是,我们现在是讲大纲,又不能放弃,又受到时间的限制,变成至少要浏览一遍,因为它非常重要!

经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寤”就是醒的。)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妄想没有了。)

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就像镜子。)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

熠熠清扰,(这里要做一些笔记,什么叫做熠熠清扰?就是幽隐、微细生灭之相,叫做熠熠清扰。“幽”就是一帘幽梦的幽;“隐”就是隐藏的隐,幽隐、微细生灭之相,很难觉察到!像我们的习气就很难觉察,看大家来听经闻法,好像有那么一回事;但是,一碰到境界、愤怒的境界,就克制不了了;财色名食睡现前,又克制不了了,这个就是微细的相。)

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枢穴”就是我们所讲的关键。因为初学佛法的,好多的名相都看不来,我们时间有限,所以,只能念一遍)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义贯:[阿难,彼]透过想阴十境之[善男子修三摩地],其[想阴]若[尽者,是人] 持心[平]等[常]住性定,一切如[梦]之[想]阴已经[消]除[灭]尽,[寤]时无想(就是醒的时候)、[寐]时无梦(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

其心清净[恒一],本[觉]妙[明]之清[虚]寂[静,犹如晴]明之[空]迥无云翳,以想阴已尽故,[无复]依于想阴之[粗重]现[前]五[尘]落谢之[影事];

以无想阴之拘执故,其心毫无留滞,故[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之[鉴明],物影[来]现之时,镜于物影亦[无所粘]着;就是已经不再贪着了。物[过]影灭之时,镜中亦[无踪迹]可得。就是懂得放下了。

彼心如镜,但[虚受]鉴[照]反[应]而已,并无实体于镜中来去,像灭之时,诸识中[了]然[罔]有[陈习](旧习气)之迹象留下;“了然”就是很清楚了,没有旧习气留下来,了然;“罔”就是无。[唯]存[一]识[精]之[真]体(就是只存一个第八意识,第八本识)。

于是一切[生灭根元]之行阴本体[从此披露]显现,故得[见诸十方]之[十二]类[众生],且[毕]竟[殚]尽[其类,虽]犹[未通]达[其各]自生[命]之根[由]端[绪](识阴),就是我们讲的命根,命根就是第八意识),

但已明[见]其[同]分[生]死之[基]础(行阴),见其[犹如野马]尘埃、阳焰(海市蜃楼),就是一切万法都是幻化的。

[熠熠]微明,幽微生灭微细之相。其体[清]轻微细[扰]动,清轻的扰动,就像这个水起一点点的涟漪,还是会动,可是很微细。

是[为]一切众生[浮根]四[尘]所成之根身,四尘就是色、香、味、触。能否[究竟]转依(解脱)之[枢穴]关键,[此则名为]本心被[行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有的是讲四尘就讲四大;这个是四大,地水火风、色香味触,其实都是有缘,有一个共同的缘起,四大的假合,都是四大假合的。

二、行阴尽相(定中末相)

经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

(你看,如波澜就是涟漪,这个涟漪灭了,就变成清水了,一片的静水,这个行阴就尽了。

所以,修行行阴就是观照那个生灭,放下,只要生灭,你就放下,这个就是觉察力很强的人;一般人被习气拖着走都不知道。)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义贯:[若此]轻[清扰]动、[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就是第七识),其[性入]于本[元澄]清之第八识,

[一]旦[澄]清了第七识行阴本[元]之种[习],心海之中便有[如波澜]息[灭]一般,就不再起涟漪了,第八意识譬如大海嘛!

此时行阴之细浪尽[化为]识阴无浪之[澄]清流[水],就平静了。即[名]此为[行阴尽]相。[是人则能超]越[众生浊]。

超越之后,返[观其]行阴之[所由]起,原来是从[幽隐]之[妄想以为其]生起之[本]。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355 魔境31、堕二种无因恶见(二无因论)。无因就是无果

   行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因为透彻不了第七意识,因为不明了微细的生灭,所以,外道看不清楚。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的微细相,就堕入偏见了。底下看就知道。

  31、堕二种无因恶见(二无因论) (行阴魔境1)

  无因,无因就是无果。

  经文:“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

  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翻过来,义贯:[阿难当知,是得正知]不遭邪虚,于其[奢摩他]圆定[中,诸]透过想阴十魔境之[善男子,凝]定[明]觉、不动不惑、[正]持其[心],不起爱求,因此想阴[十类天魔不]能[得其]破坏之[便],如是[方得精]心[研]究而破想阴;

  想阴既破已,行阴即现,故得[穷]究十二[生类]之生灭根[本](即行阴之体)。

  [于]行者[本类中,生]灭根[元](行阴)已显[露者],行者即于其定中[观]察[彼]行阴[幽]隐轻[清,圆]遍十二类生[扰动]之根[元](亦即七识),

  而此行者若[于]彼[圆]遍十二类生之根[元中起]虚妄[计度],执为究竟之胜性,就是执着第七意识,到这里,认为自己已经了不起了!

  [是人]即因此而[坠入]外道的[二无因]邪[论]之恶见。

  ①计本无因(过去无因恶见)

  经文:“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能力不足,台语说极尽了,他最多就是看到八万劫,八万劫外就看不到了。)

  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翻过来,义贯:[一者,是]于行阴圆元中起计度之[人见]此行阴的生灭之本,[本]来[无因]而起[何以故?](为何会有如是见?)

  由于[是人既得生]灭之枢[机](就是他观照这个行阴,可是能力又不足。)[全破](全体显露),乃[乘于]清净[眼根]所具之[八百功德],而能完全发挥其能见之量,因而得[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功夫不简单了,能看八万劫了。

  随着[业]行迁[流]于业[湾]中,回[环]轮转,不能自止,[死此生彼],悉在湾内,[只见众生]于八万劫中[轮回其处,八万劫]以[外]之前际,则[冥]然莫辨而[无所观];因为能力不足,不是佛。

  于是他[便作]如[是]邪[解]妄计:[此等世间十方众生]从[八万劫]以[来]乃[无因]而[自有]。因为能力不足,看不到八万劫外,所以,认为一切都是无因。

  [由此计度],因而[亡]失如来所教之[正遍知]见,从而[堕落]于[外道]邪见;也就是学佛法学到了变成外道,(即学佛法成外道),可悲啊!以此而[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

  ②计末无因

  前面是计怎么样?计本无因,现在是末,末无因,就是未来的意思(未来无因恶见)。

  经文:“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鹄”就是天鹅)从来白(这个天鹅从来就是白的)。

  人天本竖,(人就是直立走路嘛,人天,“竖”就是直立。)畜生本横(横着走路),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翻过来,义贯:[二者、是]于行阴圆元中起计度之[人]于过去见本无因,于未来则[见末无因;何以故?]

  以[是人于]诸众[生既]自以为已[见其]八万劫前之[根],系无因而有,[知人]自然[生人],非有他因,[悟鸟]自然[生鸟,乌]鸦[从来]即自然是[黑]的,别无有因,[鹄](天鹅)[从来]自然是[白]的,非有缘故,[人]道与[天]道众生[本]来自然[竖]着立,[畜生本]来自然[横]立横行。

  众生之体,其[白非洗]而[成],乃自然而然,众生体之[黑]亦[非]由[染]所[造],乃自然黑,

  如是等事[从八万劫]以来,即[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

  而我]从[本]以[来](在八万劫前)[不见]有众生是从[菩提]而生(此即因中无菩提),[云何]于八万劫后[更有]众生能得[成菩提]之[事]?(此是果中无菩提),无因无果。

   [当知今日]所在之[一切物象],于八万劫前[皆]从[本]以来[无因]无果。

  [由此]心魔作祟而邪[计]筹[度],谓一切自然而生、自然而灭,无因无果,因此[亡]失佛所教之[正遍知]见,[堕落]于[外道]恶见(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

  [是]等[则名为第一]类[外道]所[立]之两种[无因]恶[论](本无因、末无因)。

  这个就告诉我们:外道的功夫不够,因为不是佛陀,没有办法看到七、八二识的微细生灭相,所以就断灭,进入断灭的恶见,害了众生的法身慧命。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356 魔境32、堕四种遍常恶见(四遍常论)

我们在讲经前,作一点资料的补充,第一行,愚迷贪着的信徒,莫测高深、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以讹传讹,误以为真,此即邪魔之下品者;

然当今如是之下品魔,到处充斥,创派立宗,附于佛法,广设道场,遍布国际。有心之人,其不觳觫哉?这个觳hú ,这个觳是叫做羊脚;这个觫 sù 就是害怕、发抖的样子。

意思就是说:现在附佛的外道很多,遍布国际,有心之人,难道不战战兢兢、戒慎恐惧,防范他们吗?所以,就是这个意思。羊的脚颤抖、发抖,要被人家宰杀,恐惧的样子。意思就是说:邪魔外道、附佛外道这么多,我们应当戒慎恐惧,战战兢兢。

好!32、堕四种遍常恶见(四遍常论) (行阴魔境2)

因为外道在第七意识的生灭微细相突不破,就卡在这个地方,因为他的心境只能到达这个地方,所以,因此没有办法全面性的了悟如来藏性的不生不灭,因此到第七意识的微细相就突不破,因此就卡在这个地方,立种种的偏执论。

经文:“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于圆常中,就是指第八意识的圆满常住心性,因为他没有悟,所以,起计度就偏了,他偏了!),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好!义贯:[阿难,是]正修[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凝]定不动[明]照不惑,[正]持其[心],不起爱求,故[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修圆定,照破想阴,行阴现前。

于是[穷]十二[生类]生灭之根[本];十二生类当然就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若有想、若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当然就是十二类生。

之根本就是(行阴),[观]察[彼]行阴(七识)[幽清]恒[常扰动]之[元,于圆]遍、相续之[常]相[中起计度者,是人]即[坠入]外道[四]种[遍常]之邪[论]中。

哪四种呢?

1、类别。

①计[心境为常]恶见

经文:“一者,是人穷心境性,(第一个是计[心境为常]的恶见,)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翻过来,义贯:[一者,是人]欲[穷]究[心]与[境]之[性],以求一切法之本元,然而发觉心境[二处]皆[无]所从生之[因](亦即,无物能生心境二者);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生心境。

复依其穷究心境之[修习能]得[知二万劫中,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相续不断,故彼心境皆[不曾散失],方能生已灭,灭已生,生生不息;以此见故[计]心境[以为]普遍[常]住不坏。他的功夫就只能知道二万劫。

②计[四大是常]恶见

经文:“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大元就是四大的本元。),四性常住(就是计四大之性为常住,就是地、水、火、风是永远存在的。);

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义贯:[二者,是人]研[穷四大]之本[元],而计[四]大之[性]本来[常住]不坏。

彼由[修习]而[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生灭]皆从四大而来,然彼四大本身[咸皆体]性[恒]常,[不曾散失],故众生得以生灭相续不断,以此见故,[计]四大之性[以为]普遍[常]住不坏。

③计[八识为常]恶见

不知道识就是生灭的执着和分别。

经文:“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末那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心、意、识、(为什么要加顿点呢?这[心]是指第八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识]是指前六识,所以,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用顿点分开来。如果你把[心意识]三个连成念,那个是方便。所以,要顿点才对的。

心、意、识、然后,[心]就是指第八意识,就是如来藏识;[意]就是指第七意识,就是恒常执着第八意识为自我,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识]是指前六识。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这个要有一点唯识学的基础,不过,薰习总是好的,熏习,慢慢提升我们心灵的般若智慧。

我们如果没有般若智慧,我们的思惟模式,就会只有一直线的思惟模式,譬如说:一加一等于多少?大家都说:二!是不是?我们的思惟模式是直接性的。

但是,佛法它不是这样讲的,一加一等于二,一从哪里来?这个是问题,开始把你的语言、文字,这些观念化的假相探究到底,探究到底。

所以,我们的思惟模式,一般都转不过来,都转不过来,一般众生就是这样子,会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

问一个问题:如果我发给你们,桌上每一个人有三颗苹果,你们每一个人都吃了一颗,剩下几颗?二颗,是不是?不对!剩下三颗,因为一颗在肚子里面,二颗在肚子外面,剩下三颗。

因为我们的思惟模式都是直线的,转不过来,一下子转不过来。是不是?三颗,吃下去,当然一颗在里面嘛,二颗是在外面嘛!是不是?冷笑话!

好!义贯:[三者,是人]于定中[穷尽六根]所摄之六识、及第七[末那]识,以及末那所[执受]为我之第八识,

如是于[心、意、识中]求其根[本元由]生起之[处],计其[性]为[常恒故],而不知其为行阴相续之由。

不知道说万法都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一个生灭相续的假相,我们执以为实,然后,就卡死在这个观念里面。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幸福;但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快乐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为什么?他就拿这个生灭的假相拼命的追求,他怎么可能得到快乐呢?

而不知其为行阴相续之由。由其[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死此生彼,虽[循环]辗转,然此八识却从[不]曾散[失];因此而谓从[本]以[来]识性[常住],复[穷]此循环[不失]之[性],以为是不坏不灭而[计以为]普遍[常]性。就是着识大以为恒常。

④计[想阴尽为常]恶见

因为他现在透过三十种阴魔:色阴魔、受阴魔、想阴魔,现在要进入这个行阴魔,所以,他认为想阴魔已经尽了,到这个地方就是永恒了。他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微细的识阴魔,不知道,意识的识。

经文:“四者,是人既尽想元(就是透过了想的十种阴魔了。),生理更无流止运转(把笔拿起来,这个[生理]不是你那个生理,[生理]是生灭之道理,所以,简称[生理],这个生灭之道理,生生灭灭,灭灭生生,这个无常的道理,生理更无流止运转,因为他只能见到第七意识,第八意识的微细,他突不破。),

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提早,计为怎么样?)计以为常。”

翻过来,好!注释:[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既然[有生灭]之想阴既已永灭,他便以为按理而言,他自然已证到了[不生不灭]的境地。

但是此时他的想阴虽灭,而行阴尚未灭,因此行阴微细之生灭相(此正是第七识之种子),[种子]旁边写二个字,就是:习气,叫做隐性,隐性,潜伏的力量非常的大。

要降伏贪嗔痴,这个是功夫,平常大家听经,看起来很有理性;但是,你一碰到境界了,那一种贪嗔痴、嗔恨、愤怒的心,一下子就跳出来了。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潜伏着贪嗔痴、嫉妒、占有、攻击、伤害的隐性在,只是看什么时候因缘蹦出来,不知道!

仍有微细的流注生灭相,为什么用流注呢?就像瀑布、就像水流、像大海底下的伏流。

这个流注,从这个大海看,非常平静;但是,底下强烈的水流,你看不到,所以,这个叫伏流。伏在海底下那个非常强烈的水流,但是,从表面上看不到。

我们表面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是不是?表面上;但是,我们的伏流在哪里?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非常的微细,我们执着到什么程度呢?执着到我们连晚上作梦,都还认为有一个[我],这个[我],二十四个小时都卡住,叫做流注生灭,所以,流注生灭的意思就是非常微细。

是故他实非已......其实,他并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不生灭。按《楞伽经》义而言,此时为已经灭了[相生、相住、相灭],然犹未能灭[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这个很重要,做一个笔记,相生、相住、相灭,这个[相]就是粗惑,一般粗糙,你可以观照得到的,相可以看得到的,花是生灭的。是不是?这个桌子、椅子、毛巾是生灭的,这个你很容易观察得到。

但是,潜伏在我们内心里面,那种烦恼的习气种子,你观测不到。它就像潜伏在大海底下的伏流,其实是很强,但是,你没有觉察,所以,这个叫做粗惑。然犹未能灭流注,[流注]的旁边写:细惑,这个就非常的微细,难以觉察,流注生、流住住、流注灭。

义贯:[四者,是人既]已[尽]了[想]阴之根[元](想阴已尽,破了三十种阴魔了),因而他以为此想阴之[生]灭于[理]上言之,[更无]复出现迁[流]、息[止、运]行、[转]变等种种施为之相的道理,因他以为彼有[生灭]之[想心](想阴)[今]既[已永灭],于道[理中]而言,他[自然]已经[成]就了[不生灭]之法体;

殊不知道,微细的烦恼习气种子还没有断,他不知道。然而他的行阴尚未灭,故仍有行阴的微细流注之生灭相,因此他实尚未达真不生灭之境,不过[因]他自[心所度]忖,而[计以为常]住不生灭。

2.结语: 堕为外道(圆常论)

经文:“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就是佛的知见,叫做正遍知。佛就是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嘛!所以,亡正遍知就是失掉了佛的知见),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义贯:[由此]自心魔作崇,邪[计]心境、四大、八识等为[常]住不生灭,不达诸法无常之性,因而[亡]失如来所教[正遍]之[知]见,而[堕落]于[外道](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二]类[外道]所[立]之[圆常]邪[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357 魔境33、堕四种颠倒邪见(四颠倒见)

33、堕四种颠倒邪见(四颠倒见) (行阴魔境3)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义贯:[又]于[三摩]地[中],已透过想阴十境之[诸善男子,坚]固[凝]定不动、持[正]其[心],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破想阴而令行阴显现;

然彼继而[穷]究此行阴,以为是十二[生类]生灭的最终之根[本],然而他[观彼]行阴(七识)系[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他便以为这是一切生灭最终之根[元],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第八的微细意识。

因此,此行者便[于自他]法[中],妄[起计]着、筹[度者,是人]即因此而[坠入]外道[四]种[颠倒]之双计恶[见]中,计执诸法皆是[一分](一半)[无常],而另[一分](另外一半)却是恒[常]之邪[论]。一半常,一半无常。

诠论:本节中所述行阴之魔相,是由于行者见行阴之体显现([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便着于其相,复于其相上种种推究、攀缘、穿凿附会,以自心妄想而去分别计度那些行阴之相,而以为是究竟之相显现,才会有魔事起。

若见行阴现时,虽见其相,只要不取不着、平等不动,不随之而起计度,只觉知那是禅境必经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而已;如是观察了知,即仍依本法修习,本法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无有旁鹜,行阴即指日可破。

然而广而言之,一切魔事的产生,都是由于这件事:我们[见相着相]!于修行中,于所有见闻觉知,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觉、有所知,其种种相,一概不依(为什么?因为见闻觉知都是观念,都是生灭意识心。)

所以,一概不依、不随、不取、不着,只依本心,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藏性、如来藏性。只依本如来藏性的心,以及本法,究竟空性之法,则魔事自破。

反之,若有所见、有所闻(见闻染净、庄严、恐怖、可爱等相,染净相、庄严相、恐怖相、可爱相统统叫做相。)、有所觉、有所知(或知、或解、或悟某经、某理、某事),即起贪爱、迷执、计着,则不论你修行多高,定力多深,皆立刻为魔所趁、为魔所用,而堕魔数,断菩提路。

这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八大宗派也是这样,弘扬你个人相应的法门;如果说:我们一弘扬净土法门,马上就起烦恼,别人跟我们看法不一样,修禅或修密的,我们就一直批评人家,这个我们已经堕入魔数了。

所以,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就是说:我修我的,生死是自己的事情,其他八大宗派,予以尊重,这个是很高超的修行人。

现在不是这样,小乘讥笑大乘,大乘非佛说;大乘讥笑小乘是焦芽败种;净土说:我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禅宗说:即心即佛,不必这么辛苦,见即是性,性就是平等,如来藏性。密宗说:三密相应就是佛;天台、华严,各有他们的思想领域。

因此,师父在这里,要诚心的奉劝诸位法师和护法居士,一个修行人,连包容异已都做不到,内心起烦恼,认为别人看法跟我不太一样,为什么不按照我这个方法才能了生死呢?你自取烦恼,这个就是你已经堕入生灭之相了。

因此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很清楚佛的用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修什么,我尊重你,要看福德、要看因缘。是不是?

1.类别

①计[我常他为无常]之邪见

经文:“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倒数第二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将行阴之幽清认作是湛然不动之性,且以之为究竟之神我。[神我],即所谓灵魂。

又,此即印度外道二十五冥谛,这个我们讲过了,二十五谛中之最后一谛。彼外道有达深定者,能观八万劫,但于八万劫外,即冥然莫辨,彼遂以此冥然莫辨、不可知的境地,立为一切法之本源,称之为[冥谛](冥然的真理)。

(此犹如道家的[混沌]:[恍兮惚兮其中有相],若有若无。此[混沌]儒者又称之为[无极]。)

外道又立从[冥谛]生[觉大](儒道亦立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八卦等等。)又从[觉大]生[我心],从[我心]生[五微],做一些笔记,五微就是色、声、香、味、触。

那么,这个[五微]也是同[五唯],生五微,就是色、声、香、味、触的五微,从[五微]生[五大],地、水、火、风、空。从[五大]生[十一根](儒道亦立从[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再立从[两仪生四象],最后立一[神我]。

所以,二十五谛中,最初为[冥谛],最后为[神我],中间共有二十三法,是为[冥谛]所生之诸法(因此冥谛为最初之能生者)。

而冥谛生这二十三法作什么用呢?他们说是为了让[神我]受用。(这与耶教言上帝创造宇宙万物,皆是为了让人类受用,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耶教的道理肤浅得多。)所以,印度的古老思想就超越了耶教。

又彼所谓[神我]约略等于第七识种子,以第七识为我执中心,内执第八识为我,外执前六识为我所,故略同。

此行者本来是修行佛法的,竟堕入邪计行阴为神我的外道论,滋可叹哉!很可惜!

义贯:[一者,是人观]行阴之幽清常扰动元,而以为是[妙明]真[心、遍]满[十方]世[界],且将其幽清认作[湛然]不动之性,错认了!并[以为]彼即是[究竟]之[神我;

从是] 谬想[则]更[计]神[我遍十方,凝明不动],无生无灭,故是常住之性,

而[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神[我]之[心性名之为常]住不变;而[彼]有[生灭者](我心中之众生),是[真无常性]。(此为计我是常、众生于我心中生灭,是为无常。)

②计[国土无常及究竟常]之邪见

经文:“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这个劫坏处,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星系崩坏、败坏、爆炸,用现在的名词来讲,叫做见劫坏处,就是看到整个银河系某一个地方,恒星爆炸了、毁灭,就是这个意思,用现在的名词是这样子,因为不能离开水、火、风三灾嘛!

义贯:[二者,是人不]复[观其]自[心](因已确定计执自心为神我,是真常性),反而周[遍观]察外[十方]器界[恒沙国土]。

彼但[见]为[劫]末三灾(就是水、火、风)所[坏]之[处],即[名]彼世界[为究竟无常种性](而不知诸世界于空劫后仍有成劫。)这个天体爆炸以后,新的星球会再成立,就像我们地球一样,已经成立了四十六亿年,四十六亿年。

而于[劫]尚[不坏处,名]之为[究竟常](永久常住不坏。)(此为计外器界之已坏者为无常,未坏者为恒常。)

③计[心为常、生死无常]之邪见

经文:“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翻过来,[三者,是人]复[别观我心],见[精细微密]之行阴根本[犹如微尘],即计之为微细我,此微细我虽[流转十方]界,不断地起惑、造业、受报,然其[性]却从[无移改],故是恒常;

依此恒常性,而[能令此身]虽[即生即灭],无常至极,然此微细我[其不坏]之[性,名我性常],而[一切死生]之相便是[从我]常住之性中[流出,名无常性。](此为计心是恒常,而计身为无常。)

④计[行阴常为无常]之邪见。前面三阴就是色、受、想。

经文:“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无常性。”

义贯:[四者,是人知]自己之[想阴]已[尽],且[见行阴]刻正迁[流];然以观见[行阴]相续[常流]不断,故[计]行阴[为常性],而见[色、受、想等]三阴[今已灭尽]不存,故[名]之为[无常性。](此为计已尽之阴为无常,未尽之阴为恒常)。

这个就是等于读到高中,就说:我书读得最多!不知道后面还有大学、硕士、博士,不知道,提早自己满足。

2.结语:堕为外道(一分常论)

经文:“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就是永远不能成佛,不认识菩提,佛的心都不认识,你怎么成佛呢?);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义贯:[由此]自心魔之作祟,而邪[计]忖[度]自他之身心与依正诸法皆为[一分]是[无常](一半无常),[一分]是恒[常故](一半是恒常),因而从正修行[堕落]成[外道]恶见,很可悲,也很可怕,因为没遇到善知识。[惑]乱[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三]类[外道]所计之[一分常]之邪[论]。

诠论:这[一分常、一分无常]之论,究竟有何害处?因为其所计之一分常者,都是其自心、或神我,并且因为计其为常,即表示他自以为已脱离无常,他认为已经脱离无常,已达不生不灭,不再有轮回,出世之道业已成,不须更修行。

而实不然,以仍未达究竟,仍处轮回;一旦报尽,将再受轮回时,即起毁谤。

又,未证言证,大妄语成;且随顺外道(即学佛法成外道),破佛正法,误导众生,凡此皆是无间大罪。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359 魔境35、堕四种矫乱论

    35、堕四种矫乱论 (行阴魔境5)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翻过来,什么叫做[不死矫乱]呢?这个[不死],就是指不死天,即无想天之果报。外道计无想天为究竟涅槃处,故又称之为不死天。

  且说修行人,一生一世如果不随便乱答人家,死后当生彼天;你就是不要乱答。他们又说,若自己实在不知,而勉强回答,就会造成[矫乱]。

  因此为了避免矫乱,他们立了一项规矩:若有人问任何问题,身为本派弟子,你就应回答说:“这是秘密言词,不可明说。”因为自己不知道!或者含糊其词作不定答。因为他不知道,他不是大觉的世尊啊!他回答不出来,又怕答错了,又想往生无想天,他就不敢乱答。

  佛对他们这种作法,就呵斥说:“此真矫乱!”佛真了不起!(这才是真正的矫乱!)回答不出来,又不敢回答,你只是避开问题,并没有面对问题啊!亦即,他本来是为了避免矫乱,而模棱两可、含混其词,结果反而成了真正的矫乱,以其言词闪烁不定故。因为没有大悟,不是像如来、世尊。是不是?

  义贯:[又]入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然不动,[正]其[心]念,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进而破想阴。

  想阴既破,行阴显现,故能[穷]十二[生类]之生死根[本](即行阴之体),而[观彼]行阴(七识)[幽]隐轻[清],恒[常扰动]生灭之根[元](七识),

  然[于]彼定中所得的[知见中]不能明了抉择,而[生]虚[计]妄[度者,是人] 即[坠入四种颠倒],以求外道[不死]天(无想天的果报)而作[矫乱]、周[遍计]度之[虚]妄言[论]。

  分类,1·类别

  ①计[八亦]之矫乱论

  经文:“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搞不清楚状况)。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遗失章句”就是摸不着头绪,你来问,就是答不到正确的答案。

  翻过来,义贯:[一者,是人]于定中观想阴已尽,行阴显现,于是进而[观]行阴,因为那是一切[变化]之根[元];当他观[见]行阴之[迁流处],便[名之为]行阴的无常[变]异相;

  若观[见]行阴虽然迁流,但亦有前后[相续]之[处],于是他就[名之为]行阴的[恒]常之相(因此他下结论说:行阴有常、有无常;也就是:亦常亦无常。),因为看到不究竟、不透彻,卡在这个行阴。

  他又在他能够观[见]及[所见]的八万劫[处],看到有众生生起,于是他就[名之为生];而于八万劫外,[不见]如他先前所[见]之[处],看不到有众生生起,似一切皆灭,他便[名之为灭]。(于是他得到另一个结论:行阴亦生亦灭)。

  他又观察思维:如果前面的行阴已灭,而后面的行阴尚未生起,这中间必定有个令前后衔接起来的[相续之因]存在,但他却观见行阴之迁流[性]中仍有[不]间[断]之[处],在这前后阴衔接处,本应中断、却没有中断时,便有如多出一个法了,这多出的一法,他便[名之为增];

  反之前后二阴[正相续中],其[中]间为前后二阴[所]分[离]之空缺[处],(亦即虽相续而缺中交、如出入息,)呼吸,气出来,再吸进去,中间会短暂的停留一下。就有如少了一法,这情况他便[名之为减]。

  此行者又因观众生[各各]皆有其独有之[生处],他便[名之为有];见其[互互]相率皆归[亡处](尽皆有死),他便[名之为无](于是他又得到一个结论:一切法皆亦如是:亦有亦无。)

  以上八种表面上虽皆似[以理都观]诸法,然而由于行者之[用心]有差[别],因而于[见]同一法时,却前后不一致,不能真正得如理而确定之见。

  以其所见不定故,若[有求法人来问其]修证之[义],他即[答言:我今]所见为一切法乃[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无有一定可说。

  彼[于一切时,皆]如是矫[乱其语,令彼]现[前]求法之[人,遗失章]法字[句]及正义理,令人知见混乱,无所适从。摸不着边。

  ②计[惟无]之矫乱论

  经文:“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这个“无”,不是佛陀所悟的那个无,差了十万八千里!

  义贯:[二者,是人]于定中[谛观其]行阴之[心],当行阴之生住二相灭的当下,他见一切皆无,他于是在此暂无的现象中,于法法上[互互]相推相衍,而皆至于[无处],从而妄计自己[因无]这一字而[得证]道:即悟一切皆归于无。

  这个“无”是断灭,不是佛体悟的那个无,差十万八千里!一个是正觉;一个是邪见、断灭见,不一样的。

  故若[有人来问]法时,他[唯答一字,但言其无];且[除无]一字 [之余],即完全[无所言说](什么话都不说)。

  ③计[惟是]之矫乱论

  经文:“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义贯:[三者,是人]于定中[谛观其]行阴之[心],当他观见在行阴的异相与灭相之后,仍有生相与住相再生起,即下结论谓一切法[各各]皆住于[有处](一切法有),且妄计其已[因有]宗而[得证]无上道,证一切法有,不知道一切法都是缘起。

  因此若[有人来问]法,彼[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即[无所言说](其他什么话都不说)。

  ④计[有无]之矫乱论

  经文:“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无容]就是无法,[穷]就是追问到底,[诘]就是问。再追问下去,就讲不出所以然。

  无容穷诘:无法追究到答案,你答: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在讲什么?所以叫计有无之矫乱论。

  义贯:[四者,是人]于定中观察行阴时,因为双观其生处及灭处,故[有无俱见];因为[其]所观[境]之象系分[枝]不齐[故,其心亦乱] 而不一。

  因此若[有人来问]法于他,他便[答言:]法[亦有,即是亦无](亦灭),以一切有生必归于灭,故有等于无;但是他却又说:[亦无之中不]一定[是亦有],以已灭者不一定更生,所以无不一定还有。

  如是他把[一切]义理及文字全[矫乱]了,令人[无容穷诘]而得到任何明白确定的答案,一切一团混乱。

  2.结语:堕为外道

  经文:“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义贯:[由此]自心魔之作祟而邪[计]妄[度],成为[矫乱]道理之[虚]妄、空[无]之言说戏论,因而[堕落]于[外道]之恶见,从而[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

  是则名为第五]类[外道]的[四]种迷正立邪的[颠倒性]、都是为了求外道[不死]天之果报,不欲给人明确之见解,所作之[矫乱]正知见、周[遍计]度、[虚]妄之[论]。

  诠论

  此四种矫乱论,究竟有何过?其过咎为:一、令人思惟不清,堕于无明愚痴。二、令人失去正知见。三、令求法者无所适从。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360 魔境35、堕四种矫乱论

    35、堕四种矫乱论 (行阴魔境5)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翻过来,什么叫做[不死矫乱]呢?这个[不死],就是指不死天,即无想天之果报。外道计无想天为究竟涅槃处,故又称之为不死天。

  且说修行人,一生一世如果不随便乱答人家,死后当生彼天;你就是不要乱答。他们又说,若自己实在不知,而勉强回答,就会造成[矫乱]。

  因此为了避免矫乱,他们立了一项规矩:若有人问任何问题,身为本派弟子,你就应回答说:“这是秘密言词,不可明说。”因为自己不知道!或者含糊其词作不定答。因为他不知道,他不是大觉的世尊啊!他回答不出来,又怕答错了,又想往生无想天,他就不敢乱答。

  佛对他们这种作法,就呵斥说:“此真矫乱!”佛真了不起!(这才是真正的矫乱!)回答不出来,又不敢回答,你只是避开问题,并没有面对问题啊!亦即,他本来是为了避免矫乱,而模棱两可、含混其词,结果反而成了真正的矫乱,以其言词闪烁不定故。因为没有大悟,不是像如来、世尊。是不是?

  义贯:[又]入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然不动,[正]其[心]念,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进而破想阴。

  想阴既破,行阴显现,故能[穷]十二[生类]之生死根[本](即行阴之体),而[观彼]行阴(七识)[幽]隐轻[清],恒[常扰动]生灭之根[元](七识),

  然[于]彼定中所得的[知见中]不能明了抉择,而[生]虚[计]妄[度者,是人] 即[坠入四种颠倒],以求外道[不死]天(无想天的果报)而作[矫乱]、周[遍计]度之[虚]妄言[论]。

  分类,1·类别

  ①计[八亦]之矫乱论

  经文:“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搞不清楚状况)。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遗失章句”就是摸不着头绪,你来问,就是答不到正确的答案。

  翻过来,义贯:[一者,是人]于定中观想阴已尽,行阴显现,于是进而[观]行阴,因为那是一切[变化]之根[元];当他观[见]行阴之[迁流处],便[名之为]行阴的无常[变]异相;

  若观[见]行阴虽然迁流,但亦有前后[相续]之[处],于是他就[名之为]行阴的[恒]常之相(因此他下结论说:行阴有常、有无常;也就是:亦常亦无常。),因为看到不究竟、不透彻,卡在这个行阴。

  他又在他能够观[见]及[所见]的八万劫[处],看到有众生生起,于是他就[名之为生];而于八万劫外,[不见]如他先前所[见]之[处],看不到有众生生起,似一切皆灭,他便[名之为灭]。(于是他得到另一个结论:行阴亦生亦灭)。

  他又观察思维:如果前面的行阴已灭,而后面的行阴尚未生起,这中间必定有个令前后衔接起来的[相续之因]存在,但他却观见行阴之迁流[性]中仍有[不]间[断]之[处],在这前后阴衔接处,本应中断、却没有中断时,便有如多出一个法了,这多出的一法,他便[名之为增];

  反之前后二阴[正相续中],其[中]间为前后二阴[所]分[离]之空缺[处],(亦即虽相续而缺中交、如出入息,)呼吸,气出来,再吸进去,中间会短暂的停留一下。就有如少了一法,这情况他便[名之为减]。

  此行者又因观众生[各各]皆有其独有之[生处],他便[名之为有];见其[互互]相率皆归[亡处](尽皆有死),他便[名之为无](于是他又得到一个结论:一切法皆亦如是:亦有亦无。)

   以上八种表面上虽皆似[以理都观]诸法,然而由于行者之[用心]有差[别],因而于[见]同一法时,却前后不一致,不能真正得如理而确定之见。

  以其所见不定故,若[有求法人来问其]修证之[义],他即[答言:我今]所见为一切法乃[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无有一定可说。

  彼[于一切时,皆]如是矫[乱其语,令彼]现[前]求法之[人,遗失章]法字[句]及正义理,令人知见混乱,无所适从。摸不着边。

  ②计[惟无]之矫乱论

  经文:“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这个“无”,不是佛陀所悟的那个无,差了十万八千里!

  义贯:[二者,是人]于定中[谛观其]行阴之[心],当行阴之生住二相灭的当下,他见一切皆无,他于是在此暂无的现象中,于法法上[互互]相推相衍,而皆至于[无处],从而妄计自己[因无]这一字而[得证]道:即悟一切皆归于无。

  这个“无”是断灭,不是佛体悟的那个无,差十万八千里!一个是正觉;一个是邪见、断灭见,不一样的。

  故若[有人来问]法时,他[唯答一字,但言其无];且[除无]一字 [之余],即完全[无所言说](什么话都不说)。

  ③计[惟是]之矫乱论

  经文:“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义贯:[三者,是人]于定中[谛观其]行阴之[心],当他观见在行阴的异相与灭相之后,仍有生相与住相再生起,即下结论谓一切法[各各]皆住于[有处](一切法有),且妄计其已[因有]宗而[得证]无上道,证一切法有,不知道一切法都是缘起。

  因此若[有人来问]法,彼[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即[无所言说](其他什么话都不说)。

  ④计[有无]之矫乱论

  经文:“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无容]就是无法,[穷]就是追问到底,[诘]就是问。再追问下去,就讲不出所以然。

  无容穷诘:无法追究到答案,你答: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在讲什么?所以叫计有无之矫乱论。

  义贯:[四者,是人]于定中观察行阴时,因为双观其生处及灭处,故[有无俱见];因为[其]所观[境]之象系分[枝]不齐[故,其心亦乱] 而不一。

  因此若[有人来问]法于他,他便[答言:]法[亦有,即是亦无](亦灭),以一切有生必归于灭,故有等于无;但是他却又说:[亦无之中不]一定[是亦有],以已灭者不一定更生,所以无不一定还有。

  如是他把[一切]义理及文字全[矫乱]了,令人[无容穷诘]而得到任何明白确定的答案,一切一团混乱。

  2.结语:堕为外道

  经文:“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义贯:[由此]自心魔之作祟而邪[计]妄[度],成为[矫乱]道理之[虚]妄、空[无]之言说戏论,因而[堕落]于[外道]之恶见,从而[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

  是则名为第五]类[外道]的[四]种迷正立邪的[颠倒性]、都是为了求外道[不死]天之果报,不欲给人明确之见解,所作之[矫乱]正知见、周[遍计]度、[虚]妄之[论]。

  诠论

  此四种矫乱论,究竟有何过?其过咎为:一、令人思惟不清,堕于无明愚痴。二、令人失去正知见。三、令求法者无所适从。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361 魔境36、计[死后仍有十六相]之邪见

    36、计[死后仍有十六相]之邪见 (行阴魔境6)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把笔拿起来,“或”旁边编号A,)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第二,或见我圆,这个“或”的旁边编B,B:)

  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这个“或”,旁边编号C,)或彼前缘(就是眼前外色之缘,或彼前缘,眼睛所看到前面这个因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这是C,这一段是C,底下,“或”,编号D,);

  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这个是D,ABCD有四段,等一下你就知道。)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为什么有十六相呢?把这个色、受、想......排列下去就是十六,刚刚已经编号ABCD了。

  好!诸位看一遍,A:或自固身,云色是我;如果是换第二个字,就变成“受”了,或自固身,云受是我;B: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受;C就是: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受属我;D: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受。那么,“想”也是,就是色、受、想、行。

  因为这个外道,他的功夫只能到行阴,再底下更微细的第八意识的识阴,他完全冥然不知,茫然不知。所以,他只能讨论色、受、想、行,刚刚编的ABCD,四乘以四就是十六。

  好!翻过来,D: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这个依色、受、想、行,色四相、受四相、想四相、行四相,四四十六。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义贯:[又]入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定]、持[正]其[心],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进而破想阴;

  想阴既破,行阴即显现,于是他便在定中[穷]究十二[生类]之生死根[本](行阴),而[观彼]行阴[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之根[元],故他即[于]彼行阴相续[无尽]之迁[流]相,提早执着。

  而[生计度]此行阴为诸动之本元[者,是人]从而[坠入死后]仍会再[有]色、受、想等诸阴[相],再从行阴生起之谬见,从而[发心颠倒]。

  [或自]坚持[固]守此[身]形,而[云]四大之[色是我](此为计色是我)。

  [或]妄[见我]性[圆]融,[含遍]十方[国土],而[云我]拥[有色](此为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

  [或彼]现[前]所[缘]之色,能[随我](任凭我)[回]旋往[复]运用,而[云色属我](此为计离色是我)。

  [或复我]系[依行]阴[中]之迁流[相续]之相而存活,故[云我在色]中(此为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

  如是等[皆]是虚妄[计度]而[言死后]身虽已死,但我心识仍在,故仍[有]我[相]在。[如是]之论说[循环]往复,共[有十六]种[相。

   从此或]更转深一层而[计]着[毕竟烦恼]与[毕竟菩提],皆是由有为的行阴之造作而成,因此皆如行阴之无尽。

  是故真与妄二法之[两性并]驾齐[驱],就是(同时并存),并行而不悖,故[各不相触]、相妨。

  [由此]自心魔之作祟而邪[计]妄[度死后]仍[有]诸阴相[故],因而[堕落]于[外道]之恶见中,于是[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六]类[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于是成就自[心]魔所造之[颠倒]邪[论]。

    362 魔境37、八种邪计无相

    37、八种邪计无相 (行阴魔境7)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

  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翻过来,义贯:[又]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定、持[正心]念,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进而破想阴;

  想阴既破,行阴即显现,于是他便在定中,[穷]究十二[生类]之生死根[本](行阴),而[观彼]行阴的[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之根[元](七识)。

  此时,若[于先]前已经[除灭]之[色、受、想]三阴[中]而[生]邪[计]筹[度者],意思是说(谓色受想本有今无,因为他已经进入了行阴,前面都......本来有,已经被他断除了。如今行阴虽现有,将来亦当成无),[是人]便[坠入]外道所计执的[死后]一切法皆归于[无相]之断灭论,则其[发心]遂成为[颠倒]心。

  此人于定中观[见其]四大之[色灭]之后,则念其身[形无]复[所因](所依);若再[观其想]阴[灭]时,则念其[心无]复[所系];而当他[知其受]阴[灭]时,则计他的色与心[无复连缀]之桥梁;因他以为前三[阴]之[性]既已[销]亡[散]灭了,此行阴[纵]仍[有生理](仍旧存在),然[而]既[无受想]二阴,则此身乃[与草木同]。

  又,[此]色受想行四阴之[质](体)纵使[现前]于定中[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阴之[相]可得?[因之](于是)[勘校],经过了确认,覆核确定之后,可下结论说:生前与[死后]四阴之[相]皆[无;如是循环]论证共[有八无相]论。

  八无相论就是:色、受、想、行,一个是二,所以,加起来是八。

  既然现前质空,即无修因;而死后质空,便无证果,是故[从此或计涅槃]菩提与[因果,一切]世出世法[皆]系[空]无,[徒有名字],并无实际,一切法[究竟]归于[断灭],遂成为拨无因果之大邪见。这个很可怕的,认为没有因果了!

  此行者[由此计度死后]一切皆归于空[无故,堕落]于[外道]之恶见(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七]类[外道]所[立]于[五阴中]计[死后无相,心]魔所成之[颠倒]恶[论]。

    363 魔境38、八种俱非邪论

   38、八种俱非邪论 (行阴魔境8)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翻过来,[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这个[有],是指行阴之有。[非有],则是指已灭的前三阴,因为此三阴已经灭了,故成非有。此谓,于已灭之色受想三阴中,相对于现犹存在的行阴之[有],行阴现在讲有,则那前面三阴即成[非有]。

  [行迁流内,观无不无]:[行],就是行阴。[无],就是前三阴之无。[不无],即非无,既言[非无]即是有。此谓,于现存的行阴之迁流内,对观于前三阴之[无],则此三阴之[无]并非无,而是有;也就是说:前三阴之[无]这件事是[有]的。

  [如是循环]:[循环],指循环作观,由后观前,由前观后。(按:此所谓[循环作观],其实就是[绕圈子]。)

  [穷尽阴界]:[阴],指色、受、想、行四阴。[界],界限,范围。

  [八俱非相]:什么叫八俱非相呢?[有][无]二法及[俱][非]排列组合,俱非就是二个非,叫做俱非,有也是非,无也是非,叫做俱非。或是有,这个[俱]就是亦有亦无,[非]就是非有非无。所以,[俱]就是同时存在;[非]就是二个都否定。

  排列组合,即衍成四俱与四非,称为八俱非。此八俱非为:1.有、2.无、3.非有、4.非无、5.亦有亦无、6.非有非无、7.非亦有非亦无、8.非非有非非无.这对初学佛法来讲,真不知道怎么个解法?这八俱非便成一切外道言说戏论的核心。将来我们会讲到。

  [立五阴中死后俱非]:谓彼外道即以五阴为题旨,而立众生于死后(其五阴)俱非有非无。(也就是说:人死后,其五阴不是有,也不是无。按:那是什么呢?)说不出所以然。

  义贯:[又]入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 固[凝]定、持[正]其[心]念,不起爱求,故外[魔不]能[得]其[便],乃能增进而破想阴;

  想阴既破,行阴即显现,因此他得以[穷]究十二[生类]之根[本](行阴),而[观彼]行阴[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之根[元](七识)。

  但是他却[于行]阴尚[存中,兼] 以[受想]二阴已[灭],而[双计]亦[有]亦[无](于尚存者计有,于已灭者计无),行阴的[自体]之[相]以此有无之互[破],故不能成立;

   [是人]于是[坠入]外道之[死后]有无[俱非],就是(非有非无)的妄论,俱非就是同时,有跟无同时。从而更[起]种种[颠倒]邪[论]。

  此人于已灭之[色受想]三阴[中],对[见](对观)行阴之[有]故前三阴成为[非有],行阴有,前面就非有。

  而于[行]阴[迁流]之[内],对[观]前三阴之[无]这件事实[不无](此无非无,而是有[无]这件事)[如是循环]对观论证,

  由后(现在)观前(过去),由前观后,[穷尽]色受想行四[阴]之[界]限,达有无俱非,而衍成[八俱非相] 之乱论,

  于是[随]举[得一]阴为[缘](以此阴作题材),彼[皆言]此阴于[死后]非[有相]、非[无相。

  又] 以其所[计]一切[诸行](万法)之[性]既皆[迁]离于正理之外,充满[讹]错谬误[故],其 [心]即依此等邪理而 [发]邪[通]与邪[悟],从而他即更加确定[有无俱非] 之邪见,而令一切事理之[虚实]皆[失]其[措]置之所。

  [由此]对生前之双非,更推而[计度死后]亦一切法[俱非]有非无。由依如是邪见而修证故,此行者但见[后际](就是只见未来)乃一片[昏瞢,]茫茫然,[无] 丝毫之道或实质理之[可道](可说),

  是[故]他便[堕落]于[外道]之恶见,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八]类[外道]所[立]于[五阴中死后俱非]有非无、[心]魔所成之[颠倒]邪[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364 魔境39、七际断灭邪见

   39、七际断灭邪见 (行阴魔境9)

  这个[际],不是我们刚刚讲的过去、现在、未来,这个[际]是指交际处,意思是指处所,[七际]就是七处,七处,七际断灭邪见。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欲尽灭就是初禅),或苦尽灭(就是二禅),或极乐灭(就是三禅),或极舍灭(就是四禅)。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消灭,灭已无复。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七际]是哪里呢?

  ⑴四大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六欲天,我们也讲过了;⑵六欲天;⑶初禅(三天);⑷二禅;⑸三禅;(3)、(4)、(5)各三天,就是九天;⑹四禅就九天;⑺四空天。

  所以,“七际”:即(1)四大洲,(2)六欲天,(3)初禅,(4)二禅,(5)三禅,(6)四禅,(7)四空天。“七际”就是七处。

  义贯:[又]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定、持[正]其[心]念,不起贪求,故外[魔不]能[得]其[便],乃能增进,而破想阴;

  想阴破已,行阴即显现,于是他便能[穷]究十二[生类]之生灭根[本](行阴),[观彼]行阴[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之根[元](七识)。

  然而他[于]行阴念念灭处,以为是于[后后]当归于空[无],往后推论就是无。因此而[生计度者,是人]即[坠入]外道的[七]际[断灭论]。

  此人[或计]四大洲及六欲天之[身]当归于断[灭、或]计[欲尽]之初禅当断[灭、或]计[苦尽]之二禅当断[灭,或]计[极乐]之三禅当断[灭,或]计[极舍]之四禅天,乃至四空天当断[灭。

  如是循环]推论,[穷尽七际],妄计[现前]之法将悉归[消]亡[灭]尽,[灭已],于未来却[无复]更生。

  此行者[由此计度死后] 一切皆归[断灭],而[堕落]于[外道]恶见,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九]类[外道]所[立]于[五阴中]计[死后断灭,心]魔所成之[颠倒]邪[论]。

   365 魔境40、邪计五处现证涅槃论

   40、邪计五处现证涅槃论 (行阴魔境10)

  就是(五现涅槃邪论),就是提早计着说:这是涅槃!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这个就是重点,这个就是本题的重点,第(十),行阴的十种阴魔,就是迷有漏天,明明是烦恼生灭法,作无为解,以为是证得不生不灭的无为,如来的涅槃。);

  五处安隐,为胜净依(把有漏的五处,认为是无为、不生不灭的境界。),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注释,这个统统要看。

  [于后后有生计度者]:谓观行阴念念相续无间,而计其最终(后后)必有实果产生,且恒常不灭。

   [五涅槃论]:五处皆得究竟涅槃之邪论。五处为哪五处呢?一就是六欲天,以及色界四禅天,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五个地方,把它当作涅槃;其实,这五个地方都是有漏生灭法。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欲界],此指六欲天。[转依]:为唯识法相的术语。所以,这个《楞严经》跟唯识、百法、《起信论》有息息相关的思想。

  [转],就是转变。[依],就是所依。谓转变下劣的所依,成为胜上的所依;如从原来所依的染法、或烦恼法,转而依于净法,或菩提法、或般若法。盖[转依]的涵义,即与[断证]一词相近。又,[转]字,古释为[转舍、转得],意为[转舍劣法(或恶法、染法)]、[转得胜法(或善法、净法)]。然而须先[转舍],然后再[转得]。简单讲就是:先放得下,再有所得。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你想拥有佛陀所有的财产吗?很简单!就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你就拥有释迦牟尼佛的财产。这个世间谁最富有呢?你说:哎呀!哪个首富几千亿!是不是啊?

  我说:我最富有!为什么?我只要二个字:知足,我就全世界最富有,知足就不缺了。是不是?我现在知足,就什么都不缺,不缺,我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诸位!你也可以当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观知足。所以,你想拥有佛陀的财产吗?很简单!就是全部身心世界统统舍,你就拥有释迦牟尼佛所有的财产;不舍,不能得到佛陀的财产,舍不下嘛,舍不下烦恼嘛!

  底下,然而须先[转舍],然后再[转得]。正如于[断证],必须先[断],然后再[证](如先断烦恼、再证菩提)。

  又,唯识学所说之[二转依果],也就是菩提果、涅槃果;以此二者为经由修证圣道,而转烦恼,转烦恼成菩提,转所知障变成涅槃。而后所得的最胜妙果。故此[二转依果]又称为所转得之果。此句谓,此人邪计以欲界天为究竟之转依(究竟果),即有若仙家之计六欲天为长生不死之仙境。错误的想法。

  [观见圆明]:观见欲界诸天(六欲天)之天光圆明。以此行者刚破想阴,圆定发明,初得天眼,故得观见六欲天。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初禅],就是色界初禅天。因为初禅是离生喜乐地,系初离于欲界烦恼,欲界之苦恼不再逼迫,故他称之为[无忧]。此谓,此行者或以离于欲界忧恼的初禅境界,计为究竟涅槃。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谓为此人或将二禅的定生喜乐、心中无苦的境界,计为究竟涅槃。

  [或以三禅极悦随故]:谓为此人或将三禅的离喜妙乐,极其喜悦相随不离(极悦不断)的境界,计为究竟涅槃。

  [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苦乐二亡],因为四禅系舍念清净,苦乐二念皆不生,此行者住于此境,便以为已超脱生死轮回,不再受生死苦,因而计四禅境界为究竟涅槃。

  以上皆是将有为、有漏——有为就是生灭,有漏就是烦恼,那个[漏]是指烦恼。把生灭法、烦恼法的欲界及色界天,计为无漏(就是没有烦恼)、究竟之胜果。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谓迷于有漏的欲、色界天,计为无漏、无为之涅槃净境。

   [五处安隐]:[安隐]同安稳,这个“隐”跟这个“稳”是一样的。谬以此五处为安稳的究竟归宿。

  [为胜净依]:谓以彼五处为最胜清净、究竟之所依处。

  [如是循环,五处究竟]:[循环],就是循环论证、推观。谓经由这样的循环论证,而谬称此五处皆是究竟涅槃之处;此即是以染作净。不知道这还在三界内。

  [五现涅槃]:[五],就是五处。[现],就是现证。谓此五处皆是现证涅槃处。

  [心颠倒论]:因为此人以染作净、以有漏作无漏,故是心颠倒。盖此心颠倒系自心魔之所成。

  义贯:[又]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定、持[正]其[心],不起爱求,外[魔不]复能[得]其[便],乃能增进而破想阴;

  想阴既破之后,行阴即现前,因此他便能于定中[穷]究十二[生类]之生灭根[本](行阴)。

  于是此行者于定中[观彼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之根[元](七识);但是他[于]行阴念念相续无间之相,计其[后后]后后就是(最终),必定[有]实体存在,恒常不灭。

  因而[生]邪妄[计度者,是人] 即[坠入]外道所计执之欲界色界[五]处皆是究竟[涅槃]之邪[论]。

  其中有的行者[或以欲界]六天作[为正转依]果(就是涅槃的极果);转来转去,还是在欲界里面。这是由于他在破了想阴之后,以圆定发明所得之天眼[观见]欲界诸天的天光[圆明],超日月光,天人不需要太阳,也不需要月亮,本身会发光。因而心[生爱慕故],遂计彼天为涅槃界。

  有的行者[或以初禅] 天之离生喜乐[性无]欲界之[忧]苦[故],遂计为究竟涅槃界。

  [或]有行者[以二禅]天的定生喜乐境界,[心]中[无苦]逼切[故],遂计为涅槃界。

  [或]有行者[以三禅]天之离苦妙乐境界,[极]其喜[悦]常相[随]不离[故],遂计为涅槃界。

  [或]有行者[以四禅]天之舍念清净,得于舍受,不苦不乐,[苦乐二亡],便以为[不]再[受轮回]之[生灭性],已证得不生灭性[故],遂计四禅天为涅槃界。

  此五者皆是[迷有漏]有为、仍在生死的欲界色界诸[天],而不觉知。谬[作无为]之涅槃[解],妄以此[五处]为究竟[安隐]之最终归宿,而且邪计此亦[为]最殊[胜]清[净]者(认为这个就是佛的地方。)之究竟[依]处;

  [如是循环]论证、推观(以此推彼,以欲界天而推证初禅天,再以初禅推二禅等),而妄言这五个地方,[五处]皆已达[究竟]涅槃之无上极果。

  [由是计度五]处皆是[现]证[涅槃]处,彼诸天人得现受寂灭之乐,不待将来,无须更修,因而[堕落]于[外道]之恶见(即学佛法变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十]类[外道]所[立]于[五阴中]可得[五]种[现]证[涅槃],乃[心]魔所成之[颠倒]恶[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366 行阴所起的十种狂妄境界),不出断见、常见、空见、有见

    行阴十种魔境(魔境31-40)结语:

  结语就是这十种行......行阴十种魔境,定中用心交互所成,都是在修定当中之心,所产生的偏执,断、常、空无,或者是有,等等这些偏见,定中用心交互所成,嘱令保护

  经文:“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这个“忖”就是衡量自己,这个“忖”本来是思惟。也不好好的思惟,不好好的衡量一下,不自量力的意思,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这个麻烦大了!)堕无间狱。(将来堕无间狱,多可怕啊!)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因为这是自心魔所遍计的种种偏见。),保持覆护,消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底下注解都要看,很重要!

  [如是十种禅那狂解]:这十种于修习禅那时所起的狂解。[狂]者,因为这些魔境到后来都变成[未证言证],自言登圣,所以成为狂妄之徒。

  《楞严经正脉》云:[然通论十种狂解,意思就是:(行阴所起的十种狂妄境界),不出断见、常见、空见、有见,只要加一个[见],就是偏,不是断见就是常见;不是空见就是有见,总是有一个知见。

  且前面五种,行阴的前面五阴,是属于断见、常见;而后面的五阴,行阴的五种阴魔,是属于空见、还有有见。]又,中土狂禅亦常有类此情形者。中土就是汉地。

  [无令心魔自起深孽]:[孽],就是罪孽。[心魔],以行阴十魔境,皆是行者自心之心魔造作所起,非为外魔所作。

  为什么?因为看的不究竟,自己心不是佛,误认为他已经悟了究竟。所以,就在这个不是最圆满的地方,误认为是最究竟,就开始起种种的偏见。[魔]者,就是破坏义,以自持心不正,而起妄想计着,遂成自我破坏,心魔于焉出生。

  [勿令心祈得少为足]:[心祈],就是心中的祈求。[得少为足],以稍微有所证得、解得,便生满足,乃至因此而自满;以自满故,终成狂妄。

  这个多了,现在学佛的,经教不看,心性不明,稍微一点点就不得了,成逛妄之徒。看了《楞严经》,生大惭愧心。佛陀教我们:千万不作圣解。

  而众生之所以会得少为足的原因,都是由于在初发心时,没有依于正信而发大心;而之所以不能发大心的缘故,也都是由于正信、正知见不足。

  所以,师父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的,你一定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信、解、行、证,少一个步骤都不行。

  你要对佛有信心;你要解如来的真实义,行,就是很重要,要脚踏实地,修行是点滴的功夫,绝对没有办法一蹴即成,不可能的!

  所谓的顿悟,也是由渐悟,福慧慢慢具足,一刹那之间,那个叫做顿悟。什么叫做渐悟?什么叫做顿悟?用一个比喻,你就知道,顿悟,譬如说坐电梯;渐悟,譬如说爬楼梯。顿悟就是一下子坐电梯,像讲堂,一下子就到六楼,有没有每一层都经过呢?有没有每一层呢?一二三四五......每一层楼都要经过嘛!是不是?

  所以,六祖那一种顿悟,不是今生今世、一生一世修来的,那是示现的,知道吧!六祖也是累积百千万劫,号称为东方如来,在我们汉地示现顿悟。是不是?人家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五祖教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就大悟,就成为一代祖师了!

  六祖怎么来的?他是累积尘点劫,慢慢慢慢修学,然后,在今生今世来汉地出生,然后,一刹那之间,听到五祖开示,恍然大悟!

  欸!你以为大家都是六祖啊?修行是点滴功夫。所以,不可以恶小而为之;不可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认为,那一点点恶,可以去做;你不要认为说:那一点点善,不要去做。

  所以,这个福德因缘要具足,《弥陀经》里面那一句话,一句都没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看经典要很清楚,少善根不有往生;少福德不能往生;少因缘不能往生。诸位每天都在诵《弥陀经》,为何不解其义呢?那么,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啰?

  怎么是个多善根呢?就是要听经闻法,要解行并重,心境如一。是不是?要深信,要发菩提心,提起正念。修学佛法就是这八个字:发菩提心,提起正念,二六时中,统统要用这八个字,这个是学佛的根本。

  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开始念佛,也不听经、也不闻法,用自己那一套,拜佛、念佛硬拗,烦恼突不破,没有办法,割不下、放不开;可是,道貌岸然,却认为自己在修行。念二、三句佛;拜二、三句佛,就说自己在修行,叫他:你不来听经闻法吗?哎呀!我自己看啦!去,也不是叫人家念佛而已吗?不不不!要对佛有信心。

  二,要解如来的真实义;第三要行,要实践啊!是不是?要确切的去做啊,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就是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嘛!是不是?

  再来,证,就是证悟到万法毕竟空。所以,证量,有所证量,就是心境一如,原来万法不可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虽然说:现前一念,当下本自具足,但是,没有经过种种的痛苦、波折,你体会不出来,你体会不出来,没有经过出世间大悟的大善知识,单凭你个人,打死悟不出来。虽然就在你的眼前,可是,你就不悟!

  因此我们要了解,修学佛道,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诵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搞定它的,这不可能的,这绝对没有办法的!果真你也能够万缘放下,一念佛号提起、诵一部《无量寿经》,而得成就,我恭喜你,那你是宿世大有善根的,你也不是简单的人。

  但是,一般没有办法的,说:老实修行、老实修行,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你以为这么简单喔?什么叫老实?没有妄叫做老实嘛!是不是?什么叫做专一呢?不起分别心叫做专一嘛!是不是?你诵一部经,妄念那么一大堆,这个叫杂修啊!

  我诵无量部经,心都专注在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这叫专修啊,你要弄清楚啊!专修跟杂修,还是在心性功夫里面论断的。念一部经叫做专,你真的专得下来吗?那就是以少为足。是不是?

  那么,信、解、行、证,佛经讲的,你要往生极乐世界,要信、要愿、要行啊!你看,要信,要建立这个净土的信心就有多困难!是不是?所以,念佛要念得自己很有把握,好!问一下,调查一下:你有十足的把握,临命终,南无阿弥陀佛、西方三圣,一定来接引你的,请举手,(师问众)不敢啊?简单讲:就是你打这个没有把握的仗啰?是不是?

  所以,我们都错会佛陀的用心良苦,你要有信心、有愿力,缘是由愿力而来的,发愿,是不是啊?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九牛不挽!发这个大愿,要行啊,信、愿、行,行就是要解,要解如来真实义,要听经、要闻法、要念佛。是不是?这个一点都不能少的。

  所以,我们末法时期,很没福报,碰到了恶知识,就跟他讲;本来要跑来讲堂听经,碰到了恶知识就跟他讲:哎呀!不用去了啦!你去了还不是一样?回来要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没有错!来讲堂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去,也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可是,你来听经闻法,彻底的釜底抽薪的解决烦恼。是不是?回去念了,你来听经闻法,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你不听经、不闻法、不解如来的真实义,念的那一句阿弥陀佛,力道是完全不同,力道完全不同!

  大悟的人念佛,入木三分,即心就是佛,念佛就是三昧。而众生没办法,一念,烦恼多、妄想也多、贪欲也多。是不是?

  所以,自己不修行,又劝人家不听经、不闻法,只念一句佛号,是很可怕的思想。专念是对的;但怎么个专法呢?你要有智慧嘛!所以,念佛对不对?对一半,要用大智慧念佛嘛!诵经对不对?对一半,要用大智慧诵经嘛!是不是?大智慧统统要排在前面嘛!你念佛念到刀枪不入,风雨都打不进去,三昧就成就,这个才是功夫。

  如果我们念佛......还在为了世间的假相,缘起缘灭的假相,这个人不好、那个人好......那你想想看,什么时候入三昧呢?后面那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若一日至七日,”后面那一句:“一心不乱”,你看看,注意那个字,一心不乱就是:一切佛法,必须三昧才能成就。

  “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诸位!看经典能够少一句话吗?是不是?一心不乱就是三昧成就。所以,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打那个有把握的仗,不能打那个没有把握的仗。是不是?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习放下、要学习放下、要学习放下......

  不要去羡慕什么首富;不要去羡慕什么香港的港星,也不要去炒作新闻,管他们二个人怎么样,烦恼这个、烦恼那个......是不是?哎呀!这个力霸集团又怎么样,这个都跟我们没有关系。本来可以叱吒风云,长袖乱舞,现在不行了,现在舞不出来了!本来是政商名流,现在变成逃亡通缉了。

  诸位啊!名、利对修行人来讲,就像过目的云烟,不实在的东西,现在就眼睁睁的,每天电视都在报导这个集团!是不是?王先生啊!你想想看,逃来逃去,护照都被取消,连一个台湾都回不来。是不是?所以,我们穷,没有关系,穷得心安理得,知足就是最富有的。

  所以,口袋里面的金钱,永远比不上脑袋里面的智慧,请你务必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所以,把钱拿出来布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没关系啦!(笑)。

  好了!这个就是我们看经典不能曲解佛义,你要了生死,要很有把握!是不是?

  底下,没有依于正信而发大心;而之所以不能发大心的缘故,也都是由于正信、正知见不足。盖修行若不发大心,便极容易止于途中的种种化城,[化城]就是方便。而谓为实在、究竟的涅槃城。

  又,此经中所说的[十种狂解]的[得少为足]之人,都是已经正式起修,并且皆已证得禅那,而且又破了色、受、想三阴的深修之士;

  然而当今之所谓狂妄者,泰半,“泰半”就是大半。连[得少为足]都谈不上,因为彼等充其量仅是[学少为足],或[修少为足],因为有的才开始在学习、或方开始修,仅仅修学了少少分便觉得非常满足了,以此自满而骄矜自视、而目空一切,以是成狂。哎呀!末法这个时期,多得不胜枚举,骄矜自视,目空一切。

  [大觉王]:即佛。

  [清净标指]:清净妙法之所标指者,亦即直指本心,直标成佛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义贯:[阿难,如是十种]于修习[禅那]时所起之[狂解,皆是]行者于想阴破后,[行阴]显现之际,但此行者[用心]不善,定慧与妄想[交互]陵替,[故现斯]等邪[悟]境界。

  然而[众生]冥[顽迷]惑,[不自忖]度思[量]正法及自己难得的身分(忘失正法及自我),[逢此]狂悟境界[现前]之际,竟[以迷]妄之境界[为]得胜[解]、开悟,而[自言]已[登圣]位,因此未证言证,[大妄语]业于焉[成]就,来世当[堕无间]地[狱]受无量苦。

  [汝等必须将如来]之正法[语,于我灭后,传示]于[末法]时期,[遍令众生]修正定者,[觉了斯]十种心魔之[义]理,[无令]行者自己[心魔自起]狂解;因为没有大悟。从而造大妄语之[深]巨罪[孽],

  以[保持]正法,不令断绝,并以[覆护]正修之士,[消]灭止[息]种种颠倒[邪见,教其身心开]发[觉]了[真义,于无上]佛[道不遭]横[枝歧]路,而堕入外道,并[勿令]其[心]中生起[祈]求[得少为足]之念,因而堕于凡、外、权、小:“凡”就是凡夫;“外”就是外道;“权”就得权教;“小”就是小乘。得少为足之境界。

  意思就是:你要发大菩提心,成就大菩提果。汝等须[作大觉王]所教敕[清净]妙法之[标指],直指本心、直示成佛之道。

   367 现在附佛的外道很多,我们应当戒慎恐惧,战战兢兢

愚迷贪着的信徒,莫测高深、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以讹传讹,误以为真,此即邪魔之下品者;

然当今如是之下品魔,到处充斥,创派立宗,附于佛法,广设道场,遍布国际。

有心之人,其不觳觫哉?这个觳hú ,这个觳是叫做羊脚;这个觫 sù 就是害怕、发抖的样子。

意思就是说:现在附佛的外道很多,遍布国际,有心之人,难道不战战兢兢、戒慎恐惧,防范他们吗?

所以,就是这个意思。羊的脚颤抖、发抖,要被人家宰杀,恐惧的样子。

意思就是说:邪魔外道、附佛外道这么多,我们应当戒慎恐惧,战战兢兢。

   368 我们如果没有般若智慧,我们的思惟模式,就会只有一直线的思惟模式

熏习总是好的,熏习,慢慢提升我们心灵的般若智慧。

我们如果没有般若智慧,我们的思惟模式,就会只有一直线的思惟模式,

譬如说:一加一等于多少?大家都说:二!是不是?我们的思惟模式是直接性的。

但是,佛法它不是这样讲的,一加一等于二,一从哪里来?这个是问题,

开始把你的语言、文字,这些观念化的假相探究到底,探究到底。

所以,我们的思惟模式,一般都转不过来,都转不过来,一般众生就是这样子,会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

问一个问题:如果我发给你们,桌上每一个人有三颗苹果,你们每一个人都吃了一颗,剩下几颗?二颗,是不是?不对!剩下三颗,因为一颗在肚子里面,二颗在肚子外面,剩下三颗。

因为我们的思惟模式都是直线的,转不过来,一下子转不过来。是不是?

三颗,吃下去,当然一颗在里面嘛,二颗是在外面嘛!是不是?冷笑话!

   369 他就拿这个生灭的假相拼命的追求,他怎么可能得到快乐呢?

不知道说万法都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一个生灭相续的假相,

我们执以为实,然后,就卡死在这个观念里面。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幸福;

但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快乐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为什么?

他就拿这个生灭的假相拼命的追求,他怎么可能得到快乐呢?

   370 我们每一个人都潜伏着贪嗔痴、嫉妒、占有、攻击、伤害的隐性在,只是看什么时候因缘蹦出来,不知道!

此时他的想阴虽灭,而行阴尚未灭,因此行阴微细之生灭相(此正是第七识之种子),

[种子]旁边写二个字,就是:习气,叫做隐性,隐性,潜伏的力量非常的大。

要降伏贪嗔痴,这个是功夫,平常大家听经,看起来很有理性;

但是,你一碰到境界了,那一种贪嗔痴、嗔恨、愤怒的心,一下子就跳出来了。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潜伏着贪嗔痴、嫉妒、占有、攻击、伤害的隐性在,只是看什么时候因缘蹦出来,不知道!

仍有微细的流注生灭相,为什么用流注呢?就像瀑布、就像水流、像大海底下的伏流。

这个流注,从这个大海看,非常平静;

但是,底下强烈的水流,你看不到,所以,这个叫伏流。伏在海底下那个非常强烈的水流,但是,从表面上看不到。

我们表面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是不是?表面上;

但是,我们的伏流在哪里?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非常的微细,

我们执着到什么程度呢?执着到我们连晚上作梦,都还认为有一个[我],

这个[我],二十四个小时都卡住,叫做流注生灭,所以,流注生灭的意思就是非常微细。

是故他实非已......其实,他并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不生灭。

按《楞伽经》义而言,此时为已经灭了[相生、相住、相灭],然犹未能灭[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这个很重要,做一个笔记,相生、相住、相灭,这个[相]就是粗惑,

一般粗糙,你可以观照得到的,相可以看得到的,花是生灭的。是不是?这个桌子、椅子、毛巾是生灭的,这个你很容易观察得到。

但是,潜伏在我们内心里面,那种烦恼的习气种子,你观测不到。

它就像潜伏在大海底下的伏流,其实是很强,但是,你没有觉察,所以,这个叫做粗惑。

然犹未能灭流注,[流注]的旁边写:细惑,这个就非常的微细,难以觉察,流注生、流住住、流注灭。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371 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无有旁鹜,行阴即指日可破

本节中所述行阴之魔相(行阴魔境),是由于行者见行阴之体显现([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便着于其相,

复于其相上种种推究、攀缘、穿凿附会,以自心妄想而去分别计度那些行阴之相,而以为是究竟之相显现,才会有魔事起。

若见行阴现时,虽见其相,只要不取不着、平等不动,不随之而起计度,只觉知那是禅境必经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而已;

如是观察了知,即仍依本法修习,本法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无有旁鹜,行阴即指日可破。

   372 一切魔事的产生,都是由于这件事:我们[见相着相]!

广而言之,一切魔事的产生,都是由于这件事:我们[见相着相]!

于修行中,于所有见闻觉知,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觉、有所知,其种种相,一概不依

(为什么?因为见闻觉知都是观念,都是生灭意识心。)

所以,一概不依、不随、不取、不着,只依本心,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藏性、如来藏性。

只依本如来藏性的心,以及本法,究竟空性之法,则魔事自破。

反之,若有所见、有所闻(见闻染净、庄严、恐怖、可爱等相,染净相、庄严相、恐怖相、可爱相统统叫做相。)、

有所觉、有所知(或知、或解、或悟某经、某理、某事),

即起贪爱、迷执、计着,

则不论你修行多高,定力多深,皆立刻为魔所趁、为魔所用,而堕魔数,断菩提路。

    373 生死是自己的事情,其他八大宗派,予以尊重

这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八大宗派也是这样,弘扬你个人相应的法门;

如果说:我们一弘扬净土法门,马上就起烦恼,别人跟我们看法不一样,修禅或修密的,我们就一直批评人家,这个我们已经堕入魔数了。

所以,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就是说:我修我的,生死是自己的事情,其他八大宗派,予以尊重,这个是很高超的修行人。

现在不是这样,小乘讥笑大乘,大乘非佛说;大乘讥笑小乘是焦芽败种;净土说:我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禅宗说:即心即佛,不必这么辛苦,见即是性,性就是平等,如来藏性。密宗说:三密相应就是佛;天台、华严,各有他们的思想领域。

因此,师父在这里,要诚心的奉劝诸位法师和护法居士,

一个修行人,连包容异已都做不到,内心起烦恼,认为别人看法跟我不太一样,为什么不按照我这个方法才能了生死呢?你自取烦恼,这个就是你已经堕入生灭之相了。

因此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很清楚佛的用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修什么,我尊重你,要看福德、要看因缘。是不是?

   374 印度的古老思想就超越了耶教

[湛然以为究竟神我]:将行阴之幽清认作是湛然不动之性,且以之为究竟之神我。[神我],即所谓灵魂。

又,此即印度外道二十五冥谛,这个我们讲过了,二十五谛中之最后一谛。彼外道有达深定者,能观八万劫,但于八万劫外,即冥然莫辨,彼遂以此冥然莫辨、不可知的境地,立为一切法之本源,称之为[冥谛](冥然的真理)。

(此犹如道家的[混沌]:[恍兮惚兮其中有相],若有若无。此[混沌]儒者又称之为[无极]。)

外道又立从[冥谛]生[觉大](儒道亦立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八卦等等。)又从[觉大]生[我心],从[我心]生[五微],做一些笔记,五微就是色、声、香、味、触。

那么,这个[五微]也是同[五唯],生五微,就是色、声、香、味、触的五微,从[五微]生[五大],地、水、火、风、空。从[五大]生[十一根](儒道亦立从[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再立从[两仪生四象],最后立一[神我]。

所以,二十五谛中,最初为[冥谛],最后为[神我],中间共有二十三法,是为[冥谛]所生之诸法(因此冥谛为最初之能生者)。

而冥谛生这二十三法作什么用呢?他们说是为了让[神我]受用。(这与耶教言上帝创造宇宙万物,皆是为了让人类受用,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耶教的道理肤浅得多。)所以,印度的古老思想就超越了耶教。

又彼所谓[神我]约略等于第七识种子,以第七识为我执中心,内执第八识为我,外执前六识为我所,故略同。

此行者本来是修行佛法的,竟堕入邪计行阴为神我的外道论,滋可叹哉!很可惜!

   375 这[一分常、一分无常]之论,究竟有何害处?

这[一分常、一分无常]之论,究竟有何害处?

因为其所计之一分常者,都是其自心、或神我,

并且因为计其为常,即表示他自以为已脱离无常,他认为已经脱离无常,已达不生不灭,不再有轮回,出世之道业已成,不须更修行。

而实不然,以仍未达究竟,仍处轮回;一旦报尽,将再受轮回时,即起毁谤。

又,未证言证,大妄语成;且随顺外道(即学佛法成外道),破佛正法,误导众生,凡此皆是无间大罪。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376 种种外道千说万论,多半脱离不了自我本位,或自我中心

种种外道千说万论,多半脱离不了自我本位,或自我中心;

以外道不能无我(若无我者,即不着我,则非外道,即入如来圣道)。

  所以,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可以贯通三藏十二部经典的重点。

    八大宗派的共同处,所宣扬的就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这是如来圣道所说的。

  外道以我为[能],而以有别于我之一切法为[我所],依于此我、我所,而作种种妄想分别,试图自圆其说,以成其[一家之言],皆不免自误误人,不脱三途轮转。

    377 你想拥有佛陀所有的财产吗?很简单!就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

    简单讲就是:先放得下,再有所得。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你想拥有佛陀所有的财产吗?很简单!就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你就拥有释迦牟尼佛的财产。

    这个世间谁最富有呢?你说:哎呀!哪个首富几千亿!是不是啊?

  我说:我最富有!为什么?我只要二个字:知足,我就全世界最富有,知足就不缺了。是不是?我现在知足,就什么都不缺,不缺,我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诸位!你也可以当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观知足。

所以,你想拥有佛陀的财产吗?很简单!就是全部身心世界统统舍,你就拥有释迦牟尼佛所有的财产;

不舍,不能得到佛陀的财产,舍不下嘛,舍不下烦恼嘛!

    378 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的,信、解、行、证,少一个步骤都不行

[勿令心祈得少为足]:[心祈],就是心中的祈求。

[得少为足],以稍微有所证得、解得,便生满足,乃至因此而自满;以自满故,终成狂妄。

  这个多了,现在学佛的,经教不看,心性不明,稍微一点点就不得了,成逛妄之徒。

    看了《楞严经》,生大惭愧心。佛陀教我们:千万不作圣解。

  而众生之所以会得少为足的原因,都是由于在初发心时,没有依于正信而发大心;

    而之所以不能发大心的缘故,也都是由于正信、正知见不足。

  所以,师父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的,

    你一定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信、解、行、证,少一个步骤都不行。

  你要对佛有信心;你要解如来的真实义,行,就是很重要,要脚踏实地,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绝对没有办法一蹴即成,不可能的!

   379 六祖也是累积百千万劫,号称为东方如来,在我们汉地示现顿悟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绝对没有办法一蹴即成,不可能的!

  所谓的顿悟,也是由渐悟,福慧慢慢具足,一刹那之间,那个叫做顿悟。

什么叫做渐悟?什么叫做顿悟?用一个比喻,你就知道,

顿悟,譬如说坐电梯;渐悟,譬如说爬楼梯。

顿悟就是一下子坐电梯,像讲堂,一下子就到六楼,

有没有每一层都经过呢?有没有每一层呢?一二三四五......每一层楼都要经过嘛!是不是?

  所以,六祖那一种顿悟,不是今生今世、一生一世修来的,那是示现的,知道吧!

六祖也是累积百千万劫,号称为东方如来,在我们汉地示现顿悟。是不是?

人家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五祖教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就大悟,就成为一代祖师了!

  六祖怎么来的?他是累积尘点劫,慢慢慢慢修学,

    然后,在今生今世来汉地出生,然后,一刹那之间,听到五祖开示,恍然大悟!

  欸!你以为大家都是六祖啊?修行是点滴功夫。

所以,不可以恶小而为之;不可以善小而不为。

你不要认为,那一点点恶,可以去做;你不要认为说:那一点点善,不要去做。

  所以,这个福德因缘要具足。

   380 怎么是个多善根呢?就是要听经闻法,要解行并重,心境如一

这个福德因缘要具足,《弥陀经》里面那一句话,一句都没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你看经典要很清楚,少善根不有往生;少福德不能往生;少因缘不能往生。

诸位每天都在诵《弥陀经》,为何不解其义呢?

那么,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啰?

  怎么是个多善根呢?就是要听经闻法,要解行并重,心境如一。是不是?

要深信,要发菩提心,提起正念。

修学佛法就是这八个字:发菩提心,提起正念,二六时中,统统要用这八个字,这个是学佛的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381 修学佛道,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诵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搞定它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开始念佛,也不听经、也不闻法,用自己那一套,拜佛、念佛硬拗,烦恼突不破,没有办法,割不下、放不开;

可是,道貌岸然,却认为自己在修行。念二、三句佛;拜二、三句佛,就说自己在修行,

叫他:你不来听经闻法吗?哎呀!我自己看啦!去,也不是叫人家念佛而已吗?不不不!要对佛有信心。

  二,要解如来的真实义;

    第三要行,要实践啊!是不是?要确切的去做啊,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就是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嘛!是不是?

  再来,证,就是证悟到万法毕竟空。

    所以,证量,有所证量,就是心境一如,原来万法不可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我们虽然说:现前一念,当下本自具足,

但是,没有经过种种的痛苦、波折,你体会不出来,你体会不出来,

没有经过出世间大悟的大善知识,单凭你个人,打死悟不出来。

虽然就在你的眼前,可是,你就不悟!

   因此我们要了解,修学佛道,绝对不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诵一部《无量寿经》,就可以搞定它的,这不可能的,这绝对没有办法的!

    果真你也能够万缘放下,一念佛号提起、诵一部《无量寿经》,而得成就,我恭喜你,那你是宿世大有善根的,你也不是简单的人。

  但是,一般没有办法的。

   382 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你以为这么简单喔?

说:老实修行、老实修行,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你以为这么简单喔?

什么叫老实?没有妄叫做老实嘛!是不是?

什么叫做专一呢?不起分别心叫做专一嘛!是不是?

你诵一部经,妄念那么一大堆,这个叫杂修啊!

  我诵无量部经,心都专注在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这叫专修啊,你要弄清楚啊!

专修跟杂修,还是在心性功夫里面论断的。

念一部经叫做专,你真的专得下来吗?那就是以少为足。是不是?

   383 你打这个没有把握的仗啰?是不是?

那么,信、解、行、证,佛经讲的,你要往生极乐世界,要信、要愿、要行啊!

你看,要信,要建立这个净土的信心就有多困难!是不是?

所以,念佛要念得自己很有把握,

好!问一下,调查一下:你有十足的把握,临命终,南无阿弥陀佛、西方三圣,一定来接引你的,请举手,

(师问众)不敢啊?简单讲:就是你打这个没有把握的仗啰?是不是?

  所以,我们都错会佛陀的用心良苦,

你要有信心、有愿力,缘是由愿力而来的,发愿,是不是啊?

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九牛不挽!

发这个大愿,要行啊,信、愿、行,

行就是要解,要解如来真实义,要听经、要闻法、要念佛。是不是?这个一点都不能少的。

   384 自己不修行,又劝人家不听经、不闻法,只念一句佛号,是很可怕的思想

我们末法时期,很没福报,碰到了恶知识,就跟他讲;

本来要跑来讲堂听经,碰到了恶知识就跟他讲:

哎呀!不用去了啦!你去了还不是一样?回来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是没有错!来讲堂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去,也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可是,你来听经闻法,彻底的釜底抽薪的解决烦恼。是不是?

回去念了,你来听经闻法,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跟你不听经、不闻法、不解如来的真实义,念的那一句阿弥陀佛,力道是完全不同,力道完全不同!

  大悟的人念佛,入木三分,即心就是佛,念佛就是三昧。

    而众生没办法,一念,烦恼多、妄想也多、贪欲也多。是不是?

  所以,自己不修行,又劝人家不听经、不闻法,只念一句佛号,是很可怕的思想。

   385 你念佛念到刀枪不入,风雨都打不进去,三昧就成就,这个才是功夫

专念是对的;但怎么个专法呢?你要有智慧嘛!

所以,念佛对不对?对一半,要用大智慧念佛嘛!

诵经对不对?对一半,要用大智慧诵经嘛!是不是?大智慧统统要排在前面嘛!

你念佛念到刀枪不入,风雨都打不进去,三昧就成就,这个才是功夫。

  如果我们念佛......还在为了世间的假相,缘起缘灭的假相,这个人不好、那个人好......

那你想想看,什么时候入三昧呢?

后面那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若一日至七日,”后面那一句:“一心不乱”,

你看看,注意那个字,一心不乱就是:一切佛法,必须三昧才能成就。

  “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诸位!看经典能够少一句话吗?是不是?

    一心不乱就是三昧成就。

所以,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打那个有把握的仗,不能打那个没有把握的仗。是不是?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习放下、要学习放下、要学习放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386 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习放下、要学习放下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打那个有把握的仗,不能打那个没有把握的仗。是不是?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习放下、要学习放下、要学习放下......

  不要去羡慕什么首富;不要去羡慕什么香港的港星,也不要去炒作新闻,

管他们二个人怎么样,烦恼这个、烦恼那个......是不是?哎呀!这个力霸集团又怎么样,这个都跟我们没有关系。

本来可以叱吒风云,长袖乱舞,现在不行了,现在舞不出来了!本来是政商名流,现在变成逃亡通缉了。

  诸位啊!名、利对修行人来讲,就像过目的云烟,不实在的东西,

现在就眼睁睁的,每天电视都在报导这个集团!是不是?王先生啊!

你想想看,逃来逃去,护照都被取消,连一个台湾都回不来。是不是?

所以,我们穷,没有关系,穷得心安理得,知足就是最富有的。

  所以,口袋里面的金钱,永远比不上脑袋里面的智慧,请你务必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

所以,把钱拿出来布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没关系啦!(笑)。

    387 识阴魔境:识阴区宇相(定中初相),识阴尽相(定中末相)

    识阴魔境

  这个识阴魔境,就是指第八意识,非常的微细,在《楞伽经》讲:非二乘人所能觉知,也就是说:证阿罗汉果,或者是证辟支佛果,仍然无法穷尽第八意识的微细意识。

  所以,它对凡夫来讲,可以说是几乎觉察不到,证阿罗汉果都没办法,何况凡夫?

  一、识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经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因为第八意识接近涅槃,所以叫做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

  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沈,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翻过来,因为这个第八意识非常微细,大家对它很陌生,所以,这个注释全部都要看。

  [行阴尽者]:谓行者若在想阴尽,行阴显现之后,开始修断行阴,为什么要叫做断呢?因为生灭就是苦,只要是生灭,它就是会败坏,就无乐可言。

  于此修断过程中,若能始终不起狂解,或一有妄念生起,便能觉知不为所惑,常住于圆定,因此终能达到行阴尽的地步。

  所以,修行的关键就是:你在生灭的法当中,起了一念贪嗔痴、嫉妒;或者其它的烦恼;或者是我慢的烦恼心起来的时候,赶快觉察,就同时放下,那么,这样是真正修行人。慢慢慢慢把万法回归到当下,不要被境界和烦恼拖着走,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如果我们的觉察,没有办法达到这个微细,来釜底抽薪的解决人生、宇宙所发生的种种痛苦和烦恼,那么,就会离佛遥远。

  要是会用功,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不会用功,就会变成百千万亿动,因为佛在哪里,一直找不到。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你了:自性就是佛。

  [诸世间性]:指世间之生灭性。万法都是这样子,你发射太空舱到外太空;你住哪一个星球,其实,答案都是一样的,生生灭灭,缘起缘灭,万法空无自性,都是这样子的。所以,大悟的人,没有什么叫做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有无知的人、无明的人,世间才有稀奇的东西。没有的!

  [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同分],叫做众同分。众同分,这样你们看不太懂,要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就是:共业所感的世间。

  譬如说:虚空,或者是我们大家所看到的山河大地,人类看的,可以看到虚空,是无色的;可以看到山河大地,这个是人类共业所感的一个世间,是众同分。

  但是,如果是以一只蚂蚁来讲的话,你把一只蚂蚁放到森林里面,它不知道那个叫做森林,因为它的境界不够;它在一棵树上爬来爬去爬来爬去......它怎么知道,那个是一棵树呢?

  所以,就人类的角度能够看到山河、大地、虚空,就一只蚂蚁的角度来讲,它的众同分跟我们不一样。所以,人类的共业所感,看出来的世间;跟居住在地球的众生,看出来的世界完全不一样。

  譬如说:鱼生长在大海里面,它看出来的世界,跟我们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世间。虽然说:同处在这个地球;可是,这个众同分,就是共业所感的,看出去的相不一样,不一样。

   [生机],生灭之机。[机]同[基],动之始也。此句谓幽隐轻清、而扰动不息、众同分的生灭之机。

  所以,我们共业所感的,答案就是:只要是相,统统是生灭的;既然是生灭,就会败坏,所以,执着也没有用。所以,你执着会痛苦,与其你执着过日子,不如放下。

  但是,记得!要守住因果的法则,等到恶业开始来缠住了,才要说:我怎么活得这么痛苦?来不及了!因为你的恶因已经造了,恶果就一定要受报,来不及了!

  底下,这个叫做[倏然隳裂]:[倏然],就是突然。[隳],就是毁。[裂],就是破裂。

  [补特伽罗]:梵语,义为数取趣。这个不念数shù ,这个要念shuò ,[数],就是数shuò数shuò,一次又一次......数数就是多之义。[取],就是得也。[趣],就是六趣。数取趣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投胎,去六道轮回。谓数数不断地由取而得六趣之果报。叫数取趣,亦即是众生。

  换句话说:你只要执着的心不断,轮回就跳不出来。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把缘起缘灭的这个假相的世间看得很开,念佛也是不得力,力道不大。所以,万缘放下,一念提起,就是这个道理;你一直执着也没有用,因为它会毁灭的。但是,你不珍惜它也不行,你没有借重这个色身,也没办法修行。

  所以,修行是有点麻烦,太爱惜这个色身,变成着相;你不爱惜它,放弃,你不能成佛,没有这个假相,你怎么成佛呢?所以,要拿捏得刚刚好,不可以让它太享受;但是,也不可以像外道,吃尽苦头!是不是?那个无益的苦行,那个也没有意义,太糟蹋了自己!

  有的人动不动就跑去自杀;有的人动不动就跳楼;有的人动不动就喝农药,这个对佛法来讲是不行的。因为这个色身虽是假相,可是,它可以让我们修行;可以让我们做功德,变成一个工具,可以发挥。同样一个人的人身,但是,大悟可以救无量无边众生。

  底下说:[酬业深脉]:[酬业],就是酬答宿业,即受宿业之报。所以,认命比算命更重要,认命,接受这个事实,结婚了,夫妻再怎么样苦,尽量不要离婚,除非不得已啦!因为这个业已经造成了。[深脉],深潜之脉络,即指行阴。

  [感应悬绝]:[感应],即因果感应。为什么因果的感应会悬绝呢?因为第八意识就像一个仓库,前七识是在造善业跟恶业,统统搬来第八意识放着,变成种子。是不是?所以,你前七识行阴突破了,因果就断了,所以,叫做因果的感应,[悬],就是远。[绝],就是断绝、绝迹。

  谓行阴为能感应因果者,而今行阴已尽,因果之深潜脉络便断,就是生死了......因丧果亡,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还没有造这个恶业,就好好的警惕自己;众生是等到受到痛苦的果报,他才发现:啊!我不应该这么做!来不及了!故不复受生,因此说感应因果之行阴已断绝悬远,亦即是说行阴已经远离。

  [将大明悟]:即天亮,得大醒觉(大觉悟)。

  [精色]:精明之色;天将亮之时,天上虽有精明之色,但未大明。这用以象征于性天之中,行阴已尽,识阴显现,故于性天中现有精明之曙色,但仍未放大光明。

  [内外湛明]:内六根、外六尘湛然明彻,什么叫做湛然明彻呢?就是清楚透彻,不被迷惑。

  根尘化为一味,为什么?都是同一个本性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这个道理。

  内四大、外四大,本来就是同一个本体;地、水、火、风,本来也是同一个本体。是不是?归于一体,而无复内外相隔之相。

  我们受于业力,我们变成分内四大、外四大,还执着得不得了!为了这个假相,贪嗔痴、造无量无边的恶业,临命终,双手一撒手西归,遵循着业力的因果法则,继续去轮回。

  所以,众生没有听到佛法,就很笨,用这个色身拼死命的造业,却带不走;拼死命的贪钱,财、色、名、食、睡,却不能拥有。是不是?而今安在哉?赤壁赋里面讲的:而今安在哉?

  [受命元由]:[受命],即受生。受生之根由即是第八识。受命元由。

  [观由执元]:[由],就是根由,即识阴。[执],就是计执。[元],就是本元真心。谓此行者观自己受命之元由(识阴),便计执它是本元真心。

  [诸类不召]:[诸类],就是指十二类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等等。[召],就是召引。谓十二类生皆不能召引他再去受生,因为他的行阴已尽故。

  翻过来,[于十方界已获其同]:[获],就是得,得证。[同],就是同一识性。因为万法唯心所造嘛!谓已证得十方界皆是同一识性,亦即同是唯识变现。

  [精色不沉]:其识精元明之色不再沉溺而复现黯冥。

  [发现幽秘]:[发现],就是开发显现。[幽秘],幽暗隐秘之处,即识阴之体。以行阴既灭,识阴即显现,故有如开发显现出幽暗隐秘之处。慢慢的开发微细的第八意识显现出来。

  义贯:[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以修断行阴、但一向不起狂解,狂解就是如外道的狂解,就是错觉。因而得达[行阴尽者],

  其[诸世间]生灭[性,幽]隐轻[清扰动]不息,众[同分]之[生]灭[机]枢[倏然隳]坏破[裂],深[沉]微[细]之大[纲]枢[纽],亦即一切[补特伽罗](众生)[酬]答宿[业深]潜之[脉]络(就是行阴)已断,故因果[感应]之根本便已[悬]远断[绝]。

  当此之时,行者[于涅槃]之性[天,将大明悟],因为第八意识接近清净心,(天将亮),[如鸡]于微明之[后鸣]啼,早上起来,天空显现这个鱼肚白色,鸡就叫了。

  此时[瞻顾东方,已有精]明之[色]出现,但仍未大明。是时[六根]皆不受外尘故一片[虚静],其心[无复]奔[驰]散[逸],是故[内]六根与[外]六尘皆[湛]然[明]彻,湛然明彻有什么好处?就不再被迷惑了。学佛有什么好处?学佛就是:凡是所有相,都骗不过他。

  且根尘化为一味、一体,无复内外之相,故[入无所入]。从而[深达十方]世界[十二种类]众生投胎[受命]之根本[元由],由是第八识便显现。

  行者虽得[观]见此元[由](识阴之体),然而却[执]此为其本[元]之真心,错认了!是故仍不能破之;

  虽不能破识阴,但由于行阴已破,故[诸]十二[类]生皆[不]能[召]引他再去受生,因他[于十方界已获]证[其同]一识性,即十方同是唯识变现。其识[精]元明之妙[色不]复[沈]溺汩没于无明。因为一切痛苦来自于无知,无知就是无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4: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