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71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20-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5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145 六十位修证2:断淫、酒、肉,及持余戒,是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第二渐次:刳其正性
[刳]就是挖掉,就是要(断淫、酒、肉,及持余戒)
经文,“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义贯,[云何]为修定者刳其[正]恶之[性]罪?
[阿难,如是]正信发心之[众生],若欲[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才得因戒生定:
亦即须[永]远[断]除淫行及[淫心],亦即不起淫念,且[不餐酒肉],并须[以火]烹煮以[净食]物之气,[无啖生]菜之野[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而得[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经文,“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就是四重、八弃,是指比丘尼戒八重罪。)、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义贯:修定之人[当观淫欲]之害[犹如毒蛇],能害人命,于见欲境[如见怨]家劫[贼],会劫财夺命;故修定人[先]须[持声闻]比丘之[四弃]就是不淫、不杀、不盗、不妄。及比丘尼之[八弃]就是八重罪。加上(触、八事、覆罪、随被举),
这个有关于比丘四重、比丘尼八重,师父谨遵广化律师教诲:不宜白衣面前,讲五篇等等比丘、比丘尼戒。
律师如此教诲,所以,师父在这里不谈比丘、比丘尼的重戒,你只要记得比丘有四条重戒,比丘尼有八条重戒就行。
[执]持[身]口七支[不动]不犯,[后]当进而修[行菩萨清净律仪],而得究竟[执]持其[心]令恶念[不起]。
经文,“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义贯:修定之人若持[禁戒]清净[成就,则]彼[于世间永无相生]或[相杀之业],且因彼人于[偷]盗[劫]夺之业[不行](不复作),造作。则与世间人[无相负累],故[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是]持戒[清净]之[人],若以此清净三业进[修三摩地],则能因戒生定,复能因定而发相似五通,于此[父母]所生之[肉身,不须天眼],不假作意,[自然]得[观见十方世界],
亲[睹佛]世尊,亲[闻]佛说[法,亲奉]大[圣]之[旨]意,[得]相似[大神通](神足通),而能[游十方]世[界],无有障碍,又得相似[宿命]通智,而于三世[清净],永不堕三涂[得无艰]难[险]阻。
[是则名为]修三昧者[第二增进]之[修行渐次]。
146 六十位修证3:违其现业,是修三昧者第三增进修行之渐次
第三渐次:违其现业(现前不逐外尘,旋元自归)。
经文,“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偶,我们说:配偶,配偶,就是配成一对,根是对境的嘛,根无所偶。
义贯:[云何]为修定者违其[现]行惑[业?
阿难,如是清净持戒]之[人],其内[心无贪淫]欲之念,而[于外]之[六尘]境界,亦[不多]随境奔[流]纵[逸;
因]能修[不流逸]之功,进而得[旋]复本[元自归]本明;
如今于外六[尘既]已[不]再攀[缘],故内六[根]即[无所偶]之对象(既无所取,能取自然寂灭)。
无所取,所取是指境,能取是指心,所取的境本自空,因为是缘起、是生灭、是无常;
能取的妄念,其实也不存在,这一句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所以说:《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过去的执着、分别、颠倒心,根本就不存在,是因为你的妄念,无明妄念自己产生。
现在的执着、分别、颠倒,其实也不存在,只有清净自性在作用,只是你不会用。
未来的执着、分别、颠倒,也不存在,所以说:未来心也不可得。唯一存在的,就是般若智慧,就是涅槃的妙性。
有一个居士来讲堂,说:师父!涅槃是什么意思呢?我说:你说说看!
说:我看很多的和尚往生,那个对联都写:“入大般涅槃”、“入涅槃”、“示现涅槃”,师父!是不是人死了叫做涅槃?
我说:那所有的死人统统叫做佛!
涅槃是不生不灭的智慧心,不增不减的清净自性。
所以,活的人称涅槃,不是死亡的人叫做涅槃,活着的人那一颗智慧的心叫做涅槃。
底下,因此六根[反流]照性[全]归[一]闻性,于是[六]根分隔之作[用不]复现[行],而达到入一亡六之境。
经文,“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稳;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无生,在旁边写几个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宣说之真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同宣说的,就是一切法无生,
生是缘生;生是妄想生;生是烦恼生、是无明所生,不是真正的生,
清净自性无所生,当然就无所灭,求其来去生灭了不可得。
义贯:此时行者得见[十方]世界之[国土皎然]明彻[清净,譬如]于[琉璃]之器中,[内悬明月],即内外明彻;
[身心快然],微[妙、圆]满、[平等],心得自在[获大安隐;
一切如来]秘[密、圆]满、清[净]、神[妙]一切神变[皆现其中;是人]速[即获]证[无生法忍。
从是渐修,随所发]起之修[行],皆得[安立]于诸[圣位]上。[是则名为]修三昧者[第三增进修行]之[渐次]。
147 唯一存在的,就是般若智慧,就是涅槃的妙性
无所取,所取是指境,能取是指心,
所取的境本自空,因为是缘起、是生灭、是无常;
能取的妄念,其实也不存在,这一句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所以说:《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过去的执着、分别、颠倒心,根本就不存在,是因为你的妄念,无明妄念自己产生。
现在的执着、分别、颠倒,其实也不存在,只有清净自性在作用,只是你不会用。
未来的执着、分别、颠倒,也不存在,所以说:未来心也不可得。
唯一存在的,就是般若智慧,就是涅槃的妙性。
148 活着的人那一颗智慧的心叫做涅槃,不是死亡的人叫做涅槃
有一个居士来讲堂,说:师父!涅槃是什么意思呢?
我说:你说说看!
说:我看很多的和尚往生,那个对联都写:“入大般涅槃”、“入涅槃”、“示现涅槃”,
师父!是不是人死了叫做涅槃?
我说:那所有的死人统统叫做佛!
涅槃是不生不灭的智慧心,不增不减的清净自性。
所以,活的人称涅槃,不是死亡的人叫做涅槃,
活着的人那一颗智慧的心叫做涅槃。
149 六十位修证4:干慧地。
干慧地。顾名思义,“干”就是干枯,“干”就是少,就像一块田地水分很少,会干枯,智慧不够就叫做干慧。
所以,干慧地顾名思义,就知道智慧没有办法跟大菩萨比,
这是(入正位前)这个在《楞严经》特别开出,叫做干慧地。
经文,“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这也是干慧地的一种解释)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诸位!这个“干”有二种,一个就是把欲望干掉,就是欲望少了,也叫做干慧地;智慧少也叫做干慧地,不能与大菩萨相提并论。
所以,欲习初干,就是把这个习气、妄念、欲望慢慢的干、干掉了,减少了。
义贯:[阿难,是]第三渐次位之[善男子],其分段润生之[欲爱]之水已[干枯],故其内[根]与外[境不]相[偶],因而心境绝待,种现俱销,
“种”就是种子,叫做隐性、潜伏;“现”就是现行,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统统剥落,三界生缘已尽,故[现前]之[残质](最后身)即决定[不复续生],
人法二执,就是我执、法执。人法二[执]之[心虚明],无障无碍,其心[纯是]人空与法空之[智慧,慧性明圆,蓥]照[十方]世[界。
干有其慧,名]为[干慧地]菩萨,以其世间之[欲习初乾],而犹[未与如来法]身之[流]萨婆若大海之[水]衔[接]。
这个萨婆若,翻译成中文叫做一切种智,阿罗汉叫做证一切智;菩萨是证道种智,修道的道,种子的种;那么,佛成就叫做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
阿罗汉成就一切智,就是证得空性;道种智就是,菩萨要在缘起法里面显现度众生,就是道种智;佛陀是入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
所以说:一切智是断见思惑;道种智是断尘沙惑;一切种智(萨婆若海),是断根本无明,就是断生相无明。
所以,阿罗汉就是证得一切空,就是一切智,就是断见思惑;菩萨就证得道种智,就是断尘沙惑;佛陀进入圆满中道,就是萨婆若海。
150 一切智是断见思惑;道种智是断尘沙惑;一切种智(萨婆若海),是断根本无明
这个萨婆若,翻译成中文叫做一切种智,
阿罗汉叫做证一切智;
菩萨是证道种智,修道的道,种子的种;
那么,佛成就叫做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
阿罗汉成就一切智,就是证得空性;
道种智就是,菩萨要在缘起法里面显现度众生,就是道种智;
佛陀是入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
所以说:一切智是断见思惑;道种智是断尘沙惑;一切种智(萨婆若海),是断根本无明,就是断生相无明。
所以,阿罗汉就是证得一切空,就是一切智,就是断见思惑;菩萨就证得道种智,就是断尘沙惑;佛陀进入圆满中道,就是萨婆若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