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心所也是一样,装慧心所软体,一切法都很有智慧的判辨,也不会被迷惑,不会骗人也不会被骗。这很重要,真正能够达到断惑证真的能力,照见五蕴皆空要装慧心所这个软体。而且这个一定只在佛陀牌公司里面有,其它外道公司都杂牌假的,装了会当机;修外道定外道慧主机会坏,而且有很多病毒。

这样了解了吧,你以这个原则去看唯识学就很容易看懂。这样我们就可以讲快一点你容易摄受。

[3.十一善]

善心所是一个大软体,你一定要买,不买根本做不了好人,善有十一,应该说善心所总的十一是一个大的系统,下面分十一比较小的软件组成的,我们修行人一定要具备的:

信心所、惭心所、愧心所,具备信心所的时候碰到对佛法有疑惑问题的时候,你信心所软件一调出来马上侦测判定这个跟佛法不合我不信,就自然会产生不信的防毒软体。

惭愧也是一样,如果发生一些境界的话你就会觉得做这件事情很不好意思。阻止你去做令人惭愧、令人不好意思、令人羞于见人的事情不会去作,因为碰到境界你的惭心所会起来,因为你事先有装进去这个软件。

什么叫事先装进去?就是久修成就,你无始来常常修惭愧心,因此就有惭心所跟愧心所,等到境界出现的时候不期然而然,因缘和合它就起来作用。

就好像我们有抗体,如果有坏的东西进来你就产生抗体,惭心所就有如这样,产生抗体你就不会受伤,不会被坏的事情污染,随着它去作坏事。

[论]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瞋、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善」:何谓善?]这个跟世间人所说的乐善好施的善不一样,这个善在佛法里有特定的意思。

[成唯识论说:「唯善心俱,名善心所。」]唯善心俱,它只有跟善心一起起来在一起,也就是它是不杂恶心和不善心的,所以有善心所的时候心整个全都是善的,因为善恶没有办法混杂。

你不能说起了善心,心里面还有恶心,这不太可能,善心起来那个善心所一定是善的。

譬如有信心所起来的时候你心里面一定没有不信,因为不信就是不善,这里面的信是善,你有信心的时候一定没有不信,也没有疑。

[必须是与善心一齐生起的,才能称为善心所。

蕅益大师云:「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什么是善心所?这个善心能够令行者今生来世都得到顺益,这个顺指顺菩提、顺解脱;顺菩提、顺解脱的好处叫顺益。总而言之能够于菩提解脱,令你在这方面很顺益,称为善。

[「此世他世」,即今世与来世。能令今世与来世,在福智上得到顺遂与利益的,就称为善;也就是,有助于福智增长的,就是善,否则即是不善。]

能够增进你的福德智慧的就叫善,不是施财布施那个善,当然那个也算是世间善,这个是指修行出世间的善。

[「信」:信即诚信不疑。信心所的体性为:「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

这个是成唯识论的话,于就对于,实就实在,德就是德性,能是能力,[对于有实在德性能力的人]或事情或法能够产生很深的忍以及乐欲,乐欲很喜欢,欲是想要,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只是期慕而已,想自己也要有这样多好,

譬如知道观世音有这样的功德或能力,我希望能象观世音菩萨这样子,有三十二应、大慈大悲等等,对他产生这种乐欲,喜欢也能这样子,这就是因为信心的关系,

你相信观世音菩萨、你信观世音菩萨的功能、功德,自然就会产生这样的乐欲。

而且不只是产生乐欲,而且这个乐欲是很深的,这个信当然是很完全纯正的信。

心净为性,不但如此这个信心所还令我们这个心得到清净。

[对于有真实功德及能力之人,意即三宝(佛及三乘贤圣),他们所开示的正理、因果,皆能深信、而且忍可于心,]

什么叫忍?忍就忍可,这个忍可要分开讲,忍就是接受而且不动叫忍,它是一种智慧,你若动的话就不能忍,不能忍就动,忍而不动。

可是更进一步,用英文讲是OK,忍可能还有一点勉强,OK就是可以了,没问题。

譬如人家给你非礼的侮辱你忍下来,可是你说OK的话等于完全没有什么忍、没有计较,你心里面还有嘀咕、计较那叫忍,没有嘀咕、计较,什么都没有就是这样OK,那就是忍可。

达到那个无生法忍就是忍可一切法无生,也就是说本来一切法都是有生有灭,这个我们很容易接受,因为看得到,

但是跟你讲一切法本来是没有生灭的,那很难接受,很难信而且难接受,如果能够信心不变不动而且得成于忍那叫忍可,那就得到忍智,忍到后来就成忍智,那是一种智。

[且乐于闻持、修习;]进一步能够乐于闻持修习,[如是之信心,能令其心转为清净,以其信力故,]所以[不为邪理或谬事之所引转。]

引就是牵引,转就是转变,牵引就是从原来到道路牵引到别的地方去,也就是入歧途。

转更厉害了,引转是唯识学常常用的,从一个地方引到别一个地方叫引;转,不但把你引开而且看你360度还是180度转,如果180度就向后转,你往前走就变成倒退走,引转是这个意思。从原来的正途引到歧路叫引;转的话让你退步、倒退走,叫引转。

[这里所说的「忍」,即是胜解,也就是信受正因;]信解有殊胜理解,而且能够忍可于心所以是胜解。

[「乐欲」即是欲,也就是信正果:以信正果,故乐欲求之。

信心所之性能令人心清净,]如果你信的心所你心就一定会清净,[「如水精珠,能清浊水」(成唯识论),]这是据说如果你有那个水精珠放在脏的水里面,脏的水都会被它弄清净了。

[又如明矾,]这个比较容易,[能令水澄清:]那个信心就象明矾一样令我们心水澄清。

[所以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若坚定不动,且有力能令心清净,无邪无妄、无杂无染,则心水澄净:心之实相当即显现。)]

你一有信心了,你心里面一些杂染的东西都会清净,心的杂染都清净了以后,你心的实相就会显现出来。

[是故当知,「信心」有去除心中杂染、邪、妄、令心清净的性能或功能。

成唯识论又说:像「惭」、「愧」等心所,虽然也都是善心所,但它们并非以令心清净为相,]也就是它们没有令心清净的功能,或者这样说,惭愧可以比较消极的作用,令你不会去那种杂染的事情,免于杂染。

但信心是积极的,令你原来的杂染能够去除,有这样的差别,所以信心比惭愧更重要厉害。[因此「信心所」于诸善心所中,体性独特。

再说,各种杂染法(即烦恼、随烦恼),各个都有其特别之相,唯独与「信」正好相反的「不信」心所,]不信跟信正好相反,因为信的自相是清净的,所以跟它相反的不信[它的自相是浑浊的,而且又能浑浊其余的心、心所法。如极污秽之物,能自秽秽他。]

我们看五位百法表,随烦恼有一个不信,这个不信就很厉害,不信它自己是污秽,不但自己是污秽的,它可以把所有的心所法染成污秽,就说象善十一,乃至于别境它都可以染成变成不好的,意思是这样,它很厉害。相反信心也是很厉害,相反的就对了。

[(又诸染法各别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这也是成唯识论的话,

诸染法就是指五位百法第四项烦恼跟第五项随烦恼;各别有相,它们都有自己的别相。

唯有这个不信,自相混浊,又能混浊其余的心所法,不但它能污浊其它的心所法而且心法它也污浊。心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阿赖耶,不信有这样大的能力,[可知「不信」心所造恶(成就染污业)的性能之大。

而「信」心所正好与「不信」心所相反,因此「信心所」之性是清净。若把这知识运用到修行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对于正理有信心的人,其心易于清净;]或常常清净的。

你对正理、正法有信心的人常常都是清净的,相反的如果对正法没有信心的人,他心常常都是污染的。

[或者,唯有心清净的人,能于正理生信心,反之,心中杂染邪妄的人,不易有正信生起。]心染污或邪妄的人你不要寄望他会信佛法的正理,为什么?因为他心杂染,所以跟清净的信心不相应,就这样,相冲突抵触的。

[再者,我们常常会觉得很奇怪,佛法这么好,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能信呢?]这个好像没有答案,可我这里有答案,唯识学里讲很清楚。

乃至你说这个人很聪明、很有学问,他来学佛多好,两回事很奇怪,这很令人感叹,很有学问、很聪明,他心可以很染污,而没有办法对佛法起正信,真的令人可惜,没有办法。原因是什么?

佛法这么好很多人不能信原因就是[他的心中太染污了,故无法令性质清净的「信」心所生起。]因为他染污的心田里面不能种清净的信心,而令他生根开花结果,所以他不能信佛。

象胡适他那么有学问、聪明,他一辈子读了好多佛书,比你我都多,可是他不信,为什么?那就是他心染污,往昔所造都是染污业多。

[又,为何众生心会染一污而不能生信?因为宿昔极重烦恼恶业所缠,故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不清净,很奇怪,这跟读书多少、赚钱多少、能赚多少钱都没有关系。

[其次,我们又可知,当今佛教界的一个很重大的现象,亦即:有些佛学家,或僧或俗,他们虽深入地研究三藏经论,而且有很多著述,但很多人读了他们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想,那就是:「令人越读越不信佛法(或三宝)」,]

明眼人你就知道我在讲什么,我这里不讲清楚,因为我们这个DVD将来要上网。

[而且他们还对佛所说的道理,提出很多「修正」或「教理改革」的意见,令人对佛法产生疑惑、不信。]

简言之一句话他们要革命,在佛法中革命,而且他们真的提出佛教革命,最后还说革命失败,

幸好失败了。就说那一派人对教理、教产、教智三大革命,最后要死掉时候说革命尚未成功,弟子们乃需努力,而且被称为大师,所以末法众生可怜,象我这样已经是敢死队了。

要讲出来,但又不要讲太清楚,据说人家讲说其实人家都知道你要讲谁,都被你点名点到了,可我不能不说,我光是讲经让你们都懂了这个道理,

结果我不讲你一定搞不清楚状况,我现在讲出来也没有提名叫姓,你少接触的人也不知道,也是一团雾水,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但我不能再讲的更清楚,明眼人知道就好。

我在高中大学很浪漫主义,跟几个朋友一起要做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很罗曼蒂克,出了家以后就想我要作一个有良心有出家人、有良心的法师。

不过大家都说自己有良心怎么办?乃至有一个法师讲的一塌糊涂乱讲,从古骂到今,好的也骂坏的也骂全都骂,在他书上写:大乘唯一孤子,哇,(台语)。

休息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8

    继续讲,[例如令人不信「佛是一切智人」,]你要学佛第一个要确定佛是一切智人,佛有一切智,可是有一帮人他就是不信这个,不信说佛有一切智,而且我们说佛一切智是把佛神格化,

我现在提出反论。我们不是把佛神格化,我们是把佛佛格化,OK?阿拉也是神,耶和华也是神,那个神算什么,所以是佛格化,所以他讲神格化还错了。

而且提出他们不相信大乘,他们谤说大乘不是佛说,[(这就是不信佛、不信「一切智」及佛果功德,谤言是后世将佛「神格化」),不信大乘(谤言大乘不是佛说,这是总谤、总破大乘法)、]

他们虽然研究唯识学,可是他们[不信真如、]到处破坏真如,

你看我们这张大乘大位百法表最后无为法有六无为,六无为最后那一无为是什么?真如无为,

你不管怎么修,不管显教、密教、禅宗、性宗、相宗最后都入真如;唯识三十颂最后也在讲真如。

为什么这些人学唯识会学成谤真如这很奇怪。好.你如果谤真如,不承认有真如如何有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乘真如之性而来,那个如就是真如。

那你谤真如就是谤如来,除非你不想要成佛,你可以说谤真如,可你又说你是学佛的、你又说你是修行佛法的,谤真如这个奇怪也太不应该,为什么?

我讲的比较粗一点,我们出家人是吃谁的饭?吃佛的饭,你吃佛的饭又谤佛在搞什么?这个说不过去。

[及诸佛净土,]有些人很有学问,可是那个学问我看也都变成世智辩聪了,他们也不信净土。认为那个是迷信,认为那个是印度人因为生活太苦,所以想出来的一种幻想来安慰自己,你看讲的歪理十八条,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可事实上他就用世智辩聪破坏你对净土的信心,如果真正没有净土的话,佛不是在妄语嘛,可是我相信而且一定是从理上来看,理跟事都一样,佛是绝对不妄语者。为什么?

你们在家有受五戒的举手,五戒里面有不妄语戒,好,不要说我,你也是一样。

你若受了不妄语戒以后不会随便打妄语,你我都是这样,我们都不是圣人都这样子。

而我告诉你妄语是一个烦恼,佛的心中已经没有这种烦恼,为什么要妄语呢?

我现在告诉你,妄语不外乎讲一个假话来骗人,为什么讲这个假话,他有目的吧,有。希望别人恭敬他、崇拜、乃至名闻利养,

但佛没有这样的贪心、也没有这样的烦恼,所以佛没有这种理由要说谎话,甚至他根本就不会想要说谎话。

佛是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这是确定的,如果佛是妄语的话,我们这些经都可以不用看,因为佛讲的是妄语,我为什么要看一大堆诺言?

可是,他们这些人都是大佛学家,却说大乘非佛说不等于是说佛是妄语吗?

因为那个大乘佛法都是后期大乘造出来的、后人造出来的东西,所以那个经都不是佛说的。你看这样子罪过很大,不应该这样。

你就可以知道这些人心是非常染污,乃至于不只是不信,他由不信、疑、而后谤,这有层次,他们已经到谤的地步。

不信的话算是癌症第一期,疑癌症二期,谤是癌症第三期,快死了。

我们学佛如果依法华经来讲学什么?得如来知见,但要得如来知见之前要得正知,你要有正知见以后,以正知见为依,修到后来这正知见变成如来知见、佛之知见。有佛之知、佛之见那就成佛,

所以你先要信正知见、信佛知、佛见、信佛是一切智人,这些东西都必须要信的,你如果心不清净就不会信。

凡夫的五官眼耳鼻舌身去测度如来的智慧,那如何能够?绝对不行,所以我讲譬如象沈先生是很聪明的人,但他讲经常常是用这些世间的科学来弄,我一看根本不行,那就远离正知见,这很厉害的。

[(这是别谤无上法及如来之大悲大智功德)。这正好应了成唯识论中的话:因为那些人虽然研究三藏,但因为他们心中本来不清净、杂染太多,因此虽然研究,但却不信;]

他们研究但是不信,等于把它当哲学来研究,当学术来研究。他们是研究佛学而不是学佛,

[而这不信,「自相浑浊……如极秽物,自秽秽他。」]它的自相是浑浊的,就好像很肮脏的东西,它能够令自己肮脏也令别人肮脏。

[因此]他们所有宣说都[等于到处撒粪,]又脏又臭,[令一切法皆不净。

是故成唯识论说:「由此应知,心净是信。」]心净才能达到信,所以能够信佛,

你现在看知道了吧,我在北美开示讲你今生能信佛不是很容易的事,不要把它看得太容易,是很不容易的事。

用禅宗六祖大师讲的话:不知道累劫受了多少苦,才能够得到这一些信心,很难得的。

你这样放眼看看,左邻右舍周围有几个是信佛的,有几个是真正信佛的,有几个是能够因为信心而进入佛法,

进入佛法就好像我现在讲的经你能够听,而且能够听得进去这就是进入佛法。否则的话,否则你只是信施,就是一般拜佛的人,不应该说是学佛,只是拜佛,永远不会产生智慧。

只有听我讲经,听别人也行,但听我的更好就是了,才能够产生智慧。因为我相信我的法是一级棒。

[也由此可知,为什么信与不信是勉强不来的,]你爸爸、你妈妈、你公公儿子不信佛、你老公不信佛不能勉强,你勉强他你也难过、他也难过,结果两个就搞得世界大战在家里,不要这样。

只要他不阻挡你学佛就功德无量,至于他学不学你就有如人家开店的说总有一天等到你,要很有耐心,这个耐心是从慈悲跟爱心来的,也是智慧。

[因为心清净与心染一污,是一下子勉强不来的:]心清净就是清净,心污染就是污染,它是污染你现在马上希望它清净不可能的事。

我讲一个比喻,譬如厕所你即使把里面的大粪都掏光了,用水冲了、什么都洗过了还是臭得很,即使那样那个习气还在里面,就这么困难。

心染污就好像那个厕所,臭的半死,不只臭而已,你首先要把那些大粪挑走。这就是法华经讲:三十年教令除粪,除什么?除种种业障之粪。

你们看法华经,有的人以为法华经很容易懂,我跟你讲那你们都是看表面的,那里面都有如来密语密意在里面,不行,我不可能去讲法华经,偶尔就是给你点到让你去体会,依照这个指标去看。

[心清净是无量劫熏习的成果,故能生信—心染污是无量劫造恶的结果,故无法起信。

也因此须知:你若今世能于佛之正理起信心,那是你无量劫修行得来的成果,]不管你以前修的多烂,但你至少今世有这个正信,很不错、很难的。

尤其难得的是你能够听到在下给你讲经,为什么?因为这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大毘盧寺。

[故莫等闲视之,]不要把它看得太简单,[亦不可视为当然、或视为「平常」,]或者说平常心,

那个讲平常心都乱讲,不对的,不懂佛法政治人物乱讲大家都流行起来。

什么叫平常心?平常心是从那个公案平常心即是道,我跟你讲那个平常心即是道,不能光那个平常心,还要加上个即是道。

你说一切事我都平常心处之,哪那么简单的事,什么是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真常,你看平等真常之心才是道,

你那个平常心是什么?普通心,普通心怎么是道?平等之真常的心,平等是达到平等性智,转七识为平等性智,真常已经到了八识,体会到八识的真常,讲起来很深的。

所以[当须善自珍惜、护持,并黾勉增长之。以上为解释「信心所」的体性。]

[至于信心所的业用,]体性跟业用有什么差别?你看唯识或成唯识论里面讲体性、业用有什么差别?[则是:能「对治不信,乐求善法」。]

体性就是它本身的功能,业用就是它扩展功能,譬如汽油有挥发、燃烧的体性,业用放到汽车里面可以开车,乃至可以做成石化工业、塑胶。一个是主体它本来的性质;

再以水来讲,水的体性是湿的与火不相融,它的业用就是可以令一切众生有情无情都能生长,它可以作蒸汽车带动火车头,它是它业用,运用的意思。

从本体的它本来的体性里面你再把它运用,这叫业用,运用在种种业上起用叫业用。

所以信心所这个业用是什么?能够对治不信,也就是你已经有了信心所,它就可以拿来跟不信心所打仗,把不信心所给灭掉,这叫对治。

对就是对抗、治就治疗把它消灭掉,你就想到白血球抵抗病毒就是对治的意思。

它消极来讲可以对治不信,如果你有信心所的话,消极来讲如果有不信场合出现的话,能够让你把不信的心念灭掉。

我们这不信心念怎么起来?譬如听到什么人说什么,看到什么书里面讲什么大乘非佛说什么,然后你心里面就起了一个不信的想法、念头,也就说那个不信念或心所有点点起来。

因为你有信心所在里面,当不信心所有点要出头起心动念、起念,信心所马上就会去消灭、对治,而且它自然就会去对治,你不用很挣扎。

如果你没有信心所的人,听到不信的言论、邪论,你心里面起了不信的时候就很烦恼,不知道怎么办,那时候怎么办?

只好来问我了,我就帮你灭。这就是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帮你解惑,这个就对治的意思,

有不信心所起来信心所会起来对治,把它消灭,这是消极的,

积极的是什么?让这个人本身会乐求善法,你看信心所太厉害了,有信心以后你就会不只是求善法,而且是乐求,求的时候不是很难过,不是象你们这样子好像愁眉苦脑,修行好苦,不是。会很快乐,乐求善法,听经的时候腿好痛,要怎么样,不会这样,根本忘掉了。

[意即,你本来若有信心,但偶然看到或听到不信、或染污的书籍或言说,因为猛然间心中没有提防,不期然而被那些言论所影响,于是心受染污,因此也会有些「不信」之念生起:然而心中却很不乐,很是冲突,好不烦恼:

不过因为原本是有信心的人,毕竟这信心已在你心中生根,所以原有的信心势力比较大,因此心中虽暂时被无意中摄取到的杂染信息搅合、染污了本心,但只是局部的染污与动荡;]你心会起些动荡,有些邪论让你心波动、动荡,

[但很快的,你的心会静下来,当心稍为静下来的时候,这原本具有的「信心」之力,便会有如白血球一样,去逐渐吞噬血液中、或身体中的病毒,而令身体再度康复。

「信心」亦如是,若有「不远」而来之染污与「不信」物质侵入,本具之「信」即能起而抗拒、击破闯入的「不信」,令心再恢复本有的清净,如药治病,故称「信能对治不信。」

然而,这是指本来有正信之人,接触到「不信」之信息,才能以其本有之「信」力,对治突发的「不信」。

至于原本无信、善根微薄之人,若接触到「不信」染法的信息,因心中无「信」的白血球可以对治这些「不信」的「病毒」,因此,此人的法身慧命很可能就这样被毒害了!被不信的质素给毒害了,那样实在是冤枉、可怜。]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有进者,有一种人信弱德薄,其心染污,一闻谤佛毁法之语,不但不起烦恼,反而]很高兴、很相信他所说的话,[信乐其言,一拍即合,随之附和,而成断善根种性之人,此即是为所谓「善知识」所误。]事实上不是善知识而是恶知识,恶知识教你些不信的东西,

[因此佛一再说,修行须「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然而怎样判别善知识与恶知识呢?

最简要的方法即是:如果某人所说之法,令你越听越对三宝生起信敬,]又信又敬,更进一步[乃至令你发心如法去修行,那人即是善知识;

反之,若有人,虽然他本人看似很有学问或很有修行的样子,但他所说的法,却令你越听越对三宝没信心,越听越对法有疑、乃至不信,对佛所说的,也有很多意见、很多不赞同,]认为佛那时候讲的不合时代,

佛是一切智人,佛所讲的法一定是不受时间、空间所限制的;

[觉得佛所说的法有很多因为时代或种种因缘不同,「需要商榷、修正、改进」;

如是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是他所讲的那个不是正法的法他说是法;法说非法,佛所说的法你却说不是正确的法。不是正确的法你妄说是法,这是非法说法;如来说的正法你却谤说不是法,法说非法。

[自己浑浊,令他浑浊,因此令你于法有疑、有犹豫、不确定不能确信,于三宝态度模糊,因此你迟迟不能真正起修,而且溺于言说戏论,自不修行,心中却总对三宝有无尽的抱怨——这种人就是恶知识,或伪善知识;]

他如果表示很有修行的样子,这就是戒经里面讲的乍现威仪,这种人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事实上根本都是不通的。(台语)

[为佛弟子,于此恶伴应当觉知,应速远离,否则你的法身慧命,迟早要葬送在他手中。]

我闭关三年注了楞伽经,所有的法都细细思维过,出关的时候我们同修以为我得到什么神秘的东西,意思要挖了。

可是我讲了是怎么?我到庄严寺讲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讲信。到佛光寺讲大乘四信心,

因为我在关中思惟末法时期乱相以及众生不得正修行,原因全在一个信字,大部分没有正信,不管在家出家,很多乱搞。为什么乱搞?甚至搞了很多不如法的事情,那都是因为对法没有信心、没有正信的关系。

不要说法,光是因果法来讲,在家出家信因果的话就不敢这样乱搞,是不是?因为因果可畏,因为没有信心,所以觉得没关系,所以搞种种事情,不用再讲了。

末世众生就是可怜,你不要觉得这个信心容易,难其实,每一个回去都好好看一看,如果大乘信位菩萨太长,看看大乘四信心:信佛、信法、信僧、信真如,

三世十方一切佛、三世十方一切法、三世十方一切僧你能都信吗?能够都信,信敬不二那就是真正信三宝,

然后再信真如,信自真如、信他真如,那就是信自他都能成佛,这就是大乘最根本的;

前面三个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信真如是大乘的根本。

否则你就觉阿罗汉去,现在末世很多人学阿罗汉,披南传的衣服,受大乘佛弟子的供养披南传的衣服我觉得不是很好、不是很正确,这个又要得罪人了,但我就是坚信这样不妥协的。

我刚刚讲那四信心不是我发明的,那是起信论讲的,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马鸣菩萨很慈悲,他讲那么深的法,他只起名起信论。

他讲的法是要悟的法,但他讲起信,这里面就已经包含言外之义在里面,这个信的难跟重要。

还有四祖信心铭讲:这一切法没有什么困难,就是信得过信不过而已。这就是第一步,你有没有真正的信,信心坚定不动不摇,乃于你信心坚定以后,你学佛人、出家人不会再去贪爱世间,信心坚定。

信心坚定跟清净法相应,绝对不会跟染污法相应,所以就有无穷之干也。

(台语),但是不能不讲,要不然大家都有我在修行佛法、我在修行大乘,什么乘也没有。

信心铭讲只是信得过信不过而已,那个信心铭只是这样讲,什么叫信得过?

这个难,你信得过你自心是佛吗?这个是祖师所说的信得过信不过。

你若信得过,这是祖师所说的信得过,不是我刚刚讲比较初期的信佛、信法、信僧,这个是信自心是佛、自心即是真如,最后总要的信。

乃至这个信就通到圆觉经: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因为有这个信以后就等于是一种悟,因为以前迷不知道,现在才知道,是这个信。

信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又比法华经更进一步,法华经是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圆觉经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太可怕了,你能够信吗?你若信的话你就非常非常OK。

[以上解说「信心所」的第一个业用:能对治不信。其次解说「信心所」的第二个业用:能令人乐求善法。因为有信,而且心清净故,故与一切善法、一切清净法(佛正法)相应,而能起欲,]

这个欲是想要修行的欲,不是财色名食睡五欲的欲,是修行之欲。

你若心里有欲心所,你们不是请了法回去要做功课,可是你若没有欲心所,每一天都要鞭策自己去作功课作得好苦,可是如果有欲心所他自然就想要念经、打坐、拜佛,想要就是那个欲。

为什么你会想要?因为你有欲心所,可是你没有欲心所你说我想要去修法了、作功课了,要不然阿阇梨检查功课就糟糕了,可是我想要去看电视。能够想到这个想要去看电视那就是心中没有欲心所,那个修行就很苦,于诸善法不能起爱乐。

[爱乐修证世出世善法,以求得其善果为乐。故知,真正有信心之人,对他来讲,修行不是件「苦差事」,修行也不是为了要交功课,也不是件勉强的事。

反之,若以修行为苦事的人,即表示其信心尚未真正完全发起,因为若真有信心,即能于三宝的真净德中,深信而生出喜乐,

且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其有力,]对一切善法相信它是有利益,[能得乐果,能成圣道,

而起希望之欲,而乐修乐求,以修行为乐。]由于有信心,能够进一步起欲心所乐修,乐修乐求常得法乐。

法乐跟法喜不一样,法喜就忽然一下很大,有法喜不错了,但最好有法乐,你不要只做法喜充满就好了,不够完全,一直充满。

[因此,佛说若欲出家,须以「正信出家」,即是此义。]什么正信?[若非正信出家,即是非如法出家,]

如果不是如法出家有几种可能,第一[或即是「随业出家」,]因为往昔业力关系他就是想出家,你问他为什么他也不知道,[(由于业力的牵引而出家,非自知自觉发心出家),]这个不是很可贵,当然总比死赖在世间不出家要好。

[如此即不能于出家后,乐于修行、如法修行。]因为不是正信出家就没办法乐于修行,

[因此可知,信心所的业用,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可对治不信(防治不信病毒),

又可令行者乐修善法,不以修行为苦,而以修行为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绝对没问题。

[再者,关于信的重要性。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信为一切道源、一切功德母亲,[(信为一切修道的根源,一切功德之母,以能出生一切功德故。)

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常常背这句话,有信心才能进入佛法,有智慧才能度脱一切,度脱自己的烦恼、度脱一切众生,唯智能度其它不行,其它都没有办法,所以最后要求智慧。

所有种种修行都是为了求智慧,智慧不能从空中掉下来,还是很多东西去辅助它,达到一定地步你才能求智慧,智慧不是架空的,

这个智慧是从哪里来?智慧是以福为根基,你先修福。什么是福?福是利益他人,不是自己享福的福,利益他人就有福,常常帮助他人、利益他人就是修福。

搞清楚你修福不是布施钱的福,当然这个也是福,真正想要求无上道的福是帮助别人、布施他人、利益他人这个福,而不是为自己求的福,是令别人得利益的福才是真正的福。

只有利益别人的那种福才能够回向而转为你求菩提道,那很快就转,你一回向心就转,你为自己得福而修那种福转就很难,因为那还是自利,但佛法成菩提是要利他的。

这两个不能说不沾边,但是说中间有很大的鸿沟在里面,自利是自利,利他你光是一发利他之念,一念慈心念众生,就是这个那就是最大的福。

我现在教你一个,这我从龙树菩萨那里学来你也这样学,常思以诸善法利益众生。

这是大智度论的话,龙树菩萨讲的,这句话就是在修菩提,不用再讲其它的什么形相,你只要心里面常这样想,为什么讲思我们就讲深了。

在唯识学里面什么叫业?思就是根本业,心里面有思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业,你常常这样思就造这样的善业,菩提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思是整体的、清楚的、有系统的想法,而常常想一想那想不一样,想是片面的、片段的、偶尔出现的想,思却是包括作意在里面,有意去作的、努力去想的,让它变成一整体、有系统的这叫思。

你常常去思惟我要怎么样用什么样哪些善法利益众生,你常常这样想你就是具足菩萨心。

什么叫发菩提心?不要讲的太高深,这就是了,这就是菩提心的总要。为什么?

凡夫一天到晚都在想自己的事情,怎么样利益自己,怎么样自己能够好一点,我怎么样能够精进修行,怎么样能够比较有成就,都是我;你若怎么样学的比较多法,怎么样能够开悟,那都是我,乃至于我能开悟。你开悟跟众生有什么关系?没关系。

你真正要学菩提要发这个心,要发这个心,要修这个行,这个是发心也是修行,密教的发心门、修行门、菩提门、涅槃门都在这里,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四大门全都在龙树菩萨这句话里面。

你若听到这句话,从现在开始常这样,不要老是什么事情都为自己想,都为自己;多想我怎么样能够利益众生、我用什么东西来利益众生,你这样想你就激励你修行,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没有什么东西,

但是你要利益众生其实也不一定要佛法,当然佛法最好。乃至一个笑脸、一个善意都能利益众生,譬如诸善法,有孩子逃学,用方便叫他不要逃学,他很欢喜接受那就是善法。

乃至劝他发心将来要读大学,那个是善法,那个本心不是佛法,但我在用佛法的心来教他,那个就是佛法。

又讲金刚经:所谓佛法者非佛法,是名佛法。这个善法不是以你的立场称为善法,是以他的立场称为善法,以你的立场说为善法那就是不是善法,所谓善法者非善法,是名善法,另外一个诠释。

祖师常说:若于悟了,立也得不立也得,你再怎么说都是你对。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的一切智海,唯有具足信心之人,才能得入,唯有具足智慧之人,才能横度,而得其宝藏。)

又,信根是一切善根之本,故恶知识坏人之信心,]破坏人的信心,恶知识他所作的最坏的事情不是破坏人的信心,就是杀掉你的法身慧命,全杀马上命断。为什么?因为你信心一断就是信不具人,一阐提,不具备信心的人,那很可怕。

[即是坏人善根之本,亦即是坏人修行之本,故即是「根本坏」;]有人说法破坏你的信心,那就是他在对你作根本坏的事情,让你的根本都坏掉了,因为你不信怎么可能修行?

那你如果说他破坏你大乘的信心让你信小乘,小乘你能修得好吗?你不能修的好,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小乘的传统,我们是大乘的国土,你如果大乘被破坏转信小乘,依大智度论来讲,由大转小那就是魔事,是你的魔事,就是为魔所坏。

[若信根坏,即一切皆坏,一切善法顿时不能生长、顿时萎缩,法身慧命即速断绝,以信不具故,成一阐提人;

大般涅槃经说:「一阐提人名信不具,断善根种性,当堕地狱。」

故修行人当知信根之重要,当善自护持,如护眼目,莫为恶人所害,徒自受苦。]

信是非常重要的,你连我那个大乘信位菩萨修行有没有看过?没有看一定要看,如果还是不看,我就套禅宗六祖大师所说的话:非我弟子。

你要修行要先建立这个善根、这个信根,修行要信进念定慧,你信根都没有,其它都是白说的。现在的人就是连信都没有,所以就很悲哀。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49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原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讲经之前先讲一件事,前天接到美国通知说我的剃度恩师上显下明老和尚已经圆寂了,享年102岁,预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或二十六号出殡,遗言说不要任何仪式,也没有告别式,没有风光说法,任何仪式都不要,只要打一个佛七,那个佛七准备在台湾打。

出殡以后把骨灰送回台湾在台中中天市打一场佛七,那我要去,在美国的部分就由信觉法师去,因为他就只收我跟信觉法师两个剃度弟子。因为他是你们的师公,所以我就稍微讲一下他的生平。

他是天台宗第四十五代传人祖师,他的法师父是宝静大师,他的剃度师我不知道名字是曹洞宗的,所以定字辈就是曹洞宗的,有一个辈份曹洞宗排下来。真是真言宗的,

宝静大师的法师父是谛闲法师,谛闲老法师又传了一支是倓虚法师。所以谛闲老法师传给宝静大师和倓虚法师,倓虚法师是辽宁人,显老也是东北人,哪里不知道。

宝静大师再传给显老,显老又传给香港国家会的理事会长觉光老法师,显明老法师后来也有传给明光法师、法藏法师那什么台也接了他的法。不过他原来只传觉光老法师,

所以我的辈份很高,跟觉光老法师一样高,觉光老法师今年80几岁,我们不是有一个国音师,他是觉光老法师的弟子,所以我就等于是他的师叔一样。跟我同一年级的就都是我的晚辈,我在显教里面是这样,

在密教也是一样,我拜的师父都是很老的,所以我的辈份都很高。

我在世俗里也是一样,我妈妈因为很晚生我,所以我的辈份很高,我的外甥或侄儿都是跟我同年级或比我还要大,很有意思。

显老他有两个,我讲过的第一就是他唱颂第一,几乎所有的梵呗他都会,乃至梁皇、水陆他都会,不过他当然就不做那东西,他会但是不做。

第二就是他讲经第一,他是国内老一辈讲经是有名的,年轻的就不太知道了,但他讲经是很有名的。换句话说他讲经的时候唱作俱佳,台风很好。

因为他读关中学院九年就训练讲经,所以是纯正科班出身的,我跟他不一样,我是完全没有科也没有班,在家的时候学佛一年多就开始讲经了,讲经之前还没听过人家讲经,自然就会讲经。我因为这个不是科也不是班所以也没有唱、没有作,全乎自然而已。

显老打佛七完了以后,你们要去的人可以参加,因为是你们师公,所以也等于是感恩。我想你们也不一定要全程参加,我是要全程参加,下礼拜六的护摩就要提前,不晓得什么时候不知道,所以有一个礼拜我会不在,你们要参加佛七的可以心里面准备准备,到时跟我讲,我们就一起去。

这个事情大概就是样在,接到他圆寂的通知,当然早就人有一天会走,可是还是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无常,不管你活了多久,这一天总会到。

接着我们讲经,把经本拿起来顶戴一下。

[「精进」:梵文毗梨耶,viriya,又译为勤,是为正勤。]不晓得古代大师怎么会翻译成精进,因为我们中文里面并没有精进这个词,这纯粹是古代大师翻佛经时翻出来的,事实上就是很勤勉、勤劳。

[精进心所的体性是:能于断恶修善之事中,]断恶修善就是修行,修行做什么事?就是断恶修善,不是做别的,主要做这个,而[令心勇猛强悍。]

你在断恶修善的时候心能勇猛强悍,也就是碰到心里面有恶法的时候能够很坚强的把它断掉,而且很强悍把它断掉。

如果碰到善事要做的时候很困难,也是很勇猛的克服一切困难去作它,这个叫做修善。

那个叫做修善时候的精进,克服一切障难去作、成就一切善事这叫精进,克服一切障难去断心中的恶法那个精进,

精进严格的说没有体,没有一样东西叫做精进,而是你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候采取那种勇捍的态度叫精进,(台语)

不是温吞吞的,很强烈、很积极的态度那个叫精进。林语堂说最难喝的茶就是不冷不热,象喝洗脚水一样,(台语)。

[所谓「正勤」,或「正精进」是指:]正勤、正精进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有一个特殊的意含在里面,所以不能把它当普通名词来看。

它特殊的意思是指什么?指[未生之善令生,已生之善令广,未生之恶遏止令不生,已生之恶断除之令不续。]

一个精进的人不是(台语)那是一种精进,但是佛所说的正精进是指这个,有一些善法在我的心里面还没有生起来,我要让它生起来,

譬如能舍,我知道我现在还很小气,我要令自己生起很慷慨大方乐施的善法,我知道我缺这样的德行,我要赶快让它生起来。

所以还没有生的慷慨乐施的德行令它赶快生起来这就是精进;生起乐施慷慨心以后,乐施是乐施但乐小施,有人很喜欢布施但布小钱,稍微捐多一点的话心里面就痛,那个就是能施但不能广、不能大,所以乐施了以后令这个善心更加广大一点,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布施令广大,

知道自己虽然没有那么小气,比以前比较乐施了,但是还不是那么乐施,要令他更加乐施、广布施,赶快令它成就,这样的情况就是精进,精进修施心;精进广大施心。

未生之恶遏止令不生,心里面有一些恶法还没起来的时候要把它压下去,不要让它起来,譬如听到人家批评你的时候你不高兴,知道自己要生气,嗔恨心要起来,可是嗔恨心欲起未起之间,也就是快生起来的时候,把它压下去,这个叫精进。

这跟念经有没有关系?可以有关系也可以没关系,你不要认为你只要所经念好就一切OK,佛菩萨都会帮你,把你的菩提路整个安排好。

不是我照阿阇梨规定的地藏经念四百遍、法华经念三百遍,菩萨就一定会帮我把菩提道叫你很容易过去,不是,这些工作还要作。

要生嗔心的时候、乃至于见色生贪的时候你能挺得住,见色生贪知道自己生贪要压制住,不要去生贪。

什么叫生贪?我们出家人比较不会有这种境界,你们会比较有。你们有无线台一转看到有A片X片,有时候就会心生贪爱,继续看下去,

因为你学佛看那东西不是很适合会令你心乱,所以那个时候贪爱心起来,象那种东西是很撩人,贪爱心起来要知道,马上把它压下去,转台。

那样就是未生之恶令它不生,贪这个性欲这个恶令它不生。

可是如果你觉知慢了一点,已经生起来的时候,就是下面一条:已生之恶断除之令不续。

那个贪欲心已经起来要赶快把它断掉不再继续下去,那个时候也是精进,虽然比较慢一点。不要说生起来以后就让它继续下去,任它去了,任它去就是放逸。

举一个例子,你也可以看到很多,有的人学佛跟人生搞在一块,学佛是一回事,人生是另外一回事。

有一个人也是很认真在学佛,念经、念咒、修法很认真,看了很多经,可是他脾气一直都没有改,脾气很暴躁、很霸道,搞得家里常常不和,儿女也不理他了,妻子也不理他,搞到快分居了这样,因为妻子儿女搞不好了,他后来就在怀疑(台语),

我就告诉你,不是光是你念经、念咒,对自心你都不去调制,佛菩萨因为你念经的功德会帮你调你的心,搞错了,不是这样。

你念经是念经,念经有功德,调心是另外一回事,调心你要去调,但你如果有念经的话,佛菩萨会护念你,然后帮助你给你好像助一臂之力让你调心比较容易。

不是念经完全没有功德,跟这个完全没有关系,有;那个关系不是直接的,是间接的。

你念经、念咒、修法跟转变你的心、你的业都不是直接的、是间接的,你调心乃至改变自己的业力还要自己去作,转识为智还要自己去作。

只不过你多念经、念圣号、念佛法僧三宝的加持力加持你让你要做的那个调心、乃至调整你的业力你能够得力、你能做得到,别人就做不到,所以它是间接。

不是我光念经,佛菩萨自然而然就把我的贪嗔痴都灭掉了,不是这样子,那是错误的观念,不是你光念经就能够自然而然灭你贪嗔痴,

所以你念经他是间接的能够帮助你,而不是直接的,你要灭恶生善还得自己去做,以你修行念佛法僧的功德能够令你能够有力,在做这些修善断恶的时候能够得力。

为什么?因为我们凡夫众生面对自己的业力无可奈何,你知道是知道,(台语),你知道但要做你不得力,

不得力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你念经念的不够,第二个你虽然念经念得很多,但是你在要转你的业力、转你的习气、转你的行为的时候你没有找对、用对方向,

自心之中贪嗔痴慢嫉,所有的恶法,乃至懈怠、散漫、放逸、不正知全都是自己要去面对的,全都要自己去调伏、清净它,把它弄干净。

我们修其它的法就是让我们能够有力量,就好像什么?我们如果没有修法而自己要去灭贪嗔痴就好像用手工,

我们如果有修法、有持咒等等我们要灭贪嗔痴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引擎,不是手工是电动的。电动的就好做多了,效力也大,

你如果没有修法直接对付贪嗔痴硬碰硬,其实不是硬碰硬,根本门都没有,你贪嗔痴一起来你根本完全被盖住、控制,但你如果有修法你就渐渐能够掌控住自己,乃至于反过来反扑。

所以什么叫精进?精进就是断恶修善,在断恶的时候还没断的恶要赶快上它断,已经起来的恶要赶快让它不要再生长;

善也是,小小的善还没生起让它生起,生起小小的善让它变成大大的善。

这精进不是指其它的,其它的也算,譬如师姐你好精进,每天都拜佛两三百拜,那是精进没错,或是每天都念多少经,

但佛所说的精进是指这个,什么?在心地上用功。你看唯识学很棒吧,你让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精进,这叫正精进。

[「勇猛」,]这个太好了,勇猛精进常常在一起,你要去想那个勇,不只勇而已,勇只是让静止的状态,猛是一种动态的;

勇就好像那个狮子(蓄势待发),猛的话你就看到下一刻狮子冲出去的样子。

[勇猛是表示「胜进」,]殊胜的精进,[即是于殊胜法(清净法)上面精进,而不是在染法上精进。]

染法上可以说很用功、很努力,但不能说精进,譬如你学书法的人每天写一条墨,那是很用功的,但不能说那是精进。

精进是指佛法上,而且是自心地上断恶修善用功,你学乐器打鼓一天练十五小时,那是很用功、努力,不是师兄你好精进。

这个染法是指世法,因为所有的世法都是染污的,唯识分的很清楚,世法一定是染法,没有讨价还价,

清净法一定是指佛法,虽然其它外道有时候讲的有一点点好像不错,但不能算清净,因为他都会有一点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悍」表精纯,]勇猛强悍表示他很精很纯,不杂乱是精,精一好像很精纯,[以别于「无覆无记」的自性清净,]

无记法有两种:有覆、无覆,什么叫有覆?有覆就是会覆盖本心、真如、智慧的叫有覆。

无覆无记是一种自心清净法,什么是无覆无记?所有的音乐、美术、书法、文学、雕刻、戏剧、跳舞全都是无覆无记,

以佛法来讲虽然我们说它是染法,但它不是恶法,虽然所有的法有善恶无记,但那些文化上的东西全都是属于无记法,这种无记法不会覆盖人的本心,不会让人起烦恼,原则上是这样,所以叫无覆无记。

同样是无记法,音乐美术以佛法来看并不是那么坏,不过我讲过出家人就不能作,即使书法无覆无记但也不行,

我说不行的意思就是不能一天到晚人家跟你求墨宝你就写横批、联,不能这样,道场有时候要写字,那是可以写的。不能一天到晚跟个书法家一样,写字跟人家结缘,开书展,那不行。

所以出家人就不应该开书展、画展,什么展,秀出他的画,乃至于雕刻什么,那个都不行,因为那个是世间的东西。

我曾经有一次跟你们讲过你们不晓得记不记得,若干年前,韩国来了一个禅师,这位禅师佛教杂志给他写什么禅师,他的专长是什么?做泡菜。

所以我应该称他为泡菜禅师,他泡菜很有名做的很好吃,而且销路很好,因为这样子所以把他们的寺重修了一次。

[故精进不是在染法或无记法上增进,]所以你说师姐你好用功,每天跳有氧舞操跳两个小时,好精进,不是,那个是在染法或无记法,不叫精进,[而一定是要在善法上努力,才能称为精进。]

[又,勇猛是在修断事上不畏困难,没有怯弱,更不退转。]

什么叫勇猛?在修善断恶的事上不怕困难,而且不会变成怯弱,害怕有点退怯,甚至不会退转,这叫勇猛。

[以上是精进心所的体性;其业用则有二,]如果你心上有精进心所的话它会产生这两种作用:[一、对治懈怠,二、成满善事。]

也就是你心里面如果有一个精进心所,已经起了精进心所,人不能一直很精进,有时候会想懈怠,想要轻松一下。

那时候想要轻松一下的心起来的时候,马上你精进心所起来把懈怠的心吃掉,马上精进。

所以会刹那想要懈怠,就马上没了,对治懈怠。你有精进心所的人,那个懈怠起不来不会懒惰。

成满善事,如果有精进心所你就很容易成就圆满想要作的善事。

[对治懈怠是消极的作用;成满善事是积极的功用。]精进就有两种作用,一个是消极的,一个是积极的;消极的是让你不会懈怠,积极的是让你能够成就圆满所要作的善事。

因为我们学佛每个人都想要成就圆满你所要作的,修的法能够成就,如何能够成就?因为你有精进心所,所以容易成就圆满。如果没有精进心所,修一天停三天,那就懈怠了。

[所谓「成满善事」,是以精进力故,勇悍不退转,于所得法亦不生喜足,]这里所谓的成满善事因为有精进力,行者就勇悍而不退转。

所修得的法,看得到什么好的法就不生喜足,所谓得少为足,不会觉得得到一点点很高兴,然后就很满足。

因为什么?因为有精进心所的关系,[直到圆满成就为止。]不会只得到一点点,浅尝则止。[又,所成满之事,当然是指修行之事。

其次,修行者当知:精进根也是修来的,不是天生自然的。

我们常听人说:「你为什么能那么精进?我好佩服、好羡慕。为什么我老是精进不起来?总是没有劲儿。」

须知,他能那么精进,不知他前世已经于精进根上修了多久,今世才能如此。]不是今世他自然就能精进,而是前世已修,

[又,须知,若是越精进,则会越精进,犹如滚雪球,会越滚越大。相反的,若越懈怠,则会更懈怠。]这个就是因果就是这样。

[因为先前的精进,能成为现在精进之因,而更生精进,因此精进无有已时,]停不下来,

所以[你也不必光羡慕别人能够精进,须知「精进」是善,也是善根(五善根)之一;

而「善」与「善根」都是须要修习才有的、长养才会有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亦不是天生自然的、或所谓「与生俱来」的。]

但是[「开始就不迟」!从现在开始发心修习,很快就会有成绩。]

我现在告诉你们,讲这部经我觉得很好。

如何修精进?一、一跳而起,什么叫一跳而起?就是很积极的意思,或者把它实际讲一点,当闹钟响的时候你就一跳而起,不要按掉然后再睡几个分钟。或是不只是再睡几分钟,按掉就忘掉了,闹钟一响就跳起来马上把床铺收拾好。

我跟你讲闹钟对我都没有什么用,我都是在闹钟响之前起来的。

二、想做立刻就做,你不用择日看风水想想哪天比较好日子再开始,你这样做就长养你的精进根,不要明天再做,想现在已经晚上了明天开始有一整天比较好,那个都是为长养恶习、懈怠、拖延之心,想做立刻就做。

三、见好不收,做的很好的时候,不要(台语)停住,继续做。

念经念正好的时候,已经本来说要念六品,念到第六品觉得还意犹未尽再继续念,念完一部还想再念那就再念,谁会阻挡你。见好不要收,乘胜追击,我讲这个都是我自己的经验。

四、能多做的时候就多做,为什么?因为人世是无常,你今天这个时候想多做,明天可能就不想做了,你那个时候想好吧做完功课就算了,想多做时候就多做。

或者以打坐来讲,你本来想坐半个小时,坐完半个小时还想再坐,那就不要起来,或者说坐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还想再坐那就坐,因为你明天可能不想坐,所以要把握时机。

五、自定的时程范围一定要做完、做到,譬如你今天想给自己规定我要做一小时,那就一定要坐到一小时;你今天要念一部经那就一定要念一部经,不要念到半部累了就不想念了,这样就长养你的懈怠心。

如果你规定自己要静坐一小时,那就一定要坐一小时,坐到四十五分钟,坐得再烂也要继续坐下去,一定要有这样的坚持、坚定,你自己定的一定要做到。

这部经或这部书已经打开念了一定要念完,不要念了一半不想念,当然不是杂书,杂书就不需要这样,杂书随便看看算了。

但如果是佛经或是好的书那你一定要从头看到尾,即使看得不是很懂,也要硬着头皮把它看完,中间有不懂的再去求索没关系,再去问,所以不半途而废。

尤其是看书,如果你打开第一页一定要看到最后一页,不看最后一页之前不要再翻另外一本书。

六、这跟慧学比较有关系,勤作思惟、笔记、心得、勤查资料、勤问问题,这个都是修精进。

看了经以后要努力常常去思惟经上的话、经上的道理,这读了才有用;

勤作笔记,你看经或书要多做笔记,譬如你看首楞严义贯除了做眉批以外还要做笔记,做笔记怎么做?把你看到好的经文、解释抄下来,做这样的笔记。

你不要说书上都有,不要写;书上是书上的,经过你的手写以后,因为手写、眼睛看到、心又想到、嘴巴会念出来,身语意都在修,你抄一遍不一样。

尤其是你想要记住的佳句都写下来,常常看一看,那本笔记本就是你的宝贝。

勤写心得,如果你有心得的话,再烂的心得也没关系,心得是你自己的都很宝贵,错的也没有关系,以后发现这很烂画掉,有心得把它写下来,为什么要写下来?因为你不写下来很快会忘掉,明天就忘掉了。

你现在今天这么想明天就不会这么想了,还有告诉你个经验,你在整理心得或笔记的时候,你就是在整理你那个思绪,整理思绪你就把这个道理整个好好整理,会更加有条理,你会吸收的更好,因为这样整理、吸收过程中你又会有更多的体会。这个功夫一定要下,不要偷懒。

勤查资料,有问题不一定都问阿阇梨,有时候字典就有你自己查,你自己查字典直接的摄受力更强,除非你查字典还不懂,有时候字典讲的不清楚你再问。

如果一个很普通的东西当然你要问我我也不会怪你、骂你,我会回答你,但基础功夫你自己要去下一点,对这个东西要比较深入的理解你可以来问我,当然也不一定要深入的来问我,

肯问就不错了。肯问表示你在想,不会象我每次问你们有没有问题?都没问题,那个就有大问题,勤问问题。

没有去想、没有去准备、没有去用功根本不会有问题,你说对不对?

这样子就是修精进,如果老人家不方便写的话,那就多思惟,多去想那个道理,这就是精进。

如果有录音带多听,不是说听一遍,我知道了,知道了要再温故而新,常常听。

我们休息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0

[于善心所法中,「信」是众善之本,故列为第一。]

看五位百法表第二个心所有法,第三项善十一,第一个是信,为什么?

因为信心所是众善之本,[得「信」之后,起「精进」心,于自心中在法上起大勤勇,断恶品、修善品,能令速成佛智,故于善心所中列精进」为第二。]就是说起善心的信起来以后接着就起精进心。

唯识三十颂的正文、本文,第二页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

[「惭、愧」:]你说我好惭愧,惭跟愧不一样,不能混在一起,现在人不知道很惭愧是一样的事情,不一样。

[惭与愧是一对:惭以对己,愧对他人。]就是说对自己来讲是讲惭,愧是对他人而言,没有脸对人叫愧。自已心里觉得不好意思,看到人的时候有愧。

[「惭心所」的体性为:「依自法力,崇重贤善。」]自法力下面有解释,[依自身的觉知力,及法的熏习、教授力,]叫自法力。

就是自力跟法力[而]令我们[能够崇敬贤人、尊重善法,崇重贤善。]

因为一般人对于贤人跟善法不看重,但有惭愧心的人就会崇重贤善,看到好人、善人他会尊重他。

但是世间人相反看到好人反而爱欺负,所以世人颠倒。但善人不跟你计较他以为好欺负。

[因此于恶、不善事,起羞恶心,]恶是厌恶、害羞,不好的事情会觉得害羞或厌恶[而不愿为,]这样子是惭愧心。

[惭心所的业用是:一、消极上,能对治无惭;二、积极上,能止息恶行。

谓心中若本有「惭」,一旦忽遇「无惭」之境,即能起而对治之,令「无惭心所」不起。

以有羞恶之心,故常能止息恶行。]有羞悟心就是(台语),现在我们选举就说无耻,无耻之人。

[「愧心所」的体性是:「依世间力,轻拒暴恶。」「世间力」,即现在所谓的舆论之力量,]

你看这都是成唯识论上的话,什么叫世间力?你查不到,我在注解这个时候不是那么容易,你要讲的能够让人懂。

成唯识论讲的世间力就是社会的舆论[或「社会公议、公论」乃至「人言可畏」之力。](台语)没有羞悟之心的人管你怎么讲我,根本不怕。

[「轻」为轻视;「拒」,抗拒、拒斥。谓由于在乎舆论之力,因而轻视、拒斥暴恶之行:所以说「愧」是指愧对他人而言。

愧心所的业用为:一、对治无愧,二、息诸恶业。]因为有愧心所所以能够令我们恶业不会再增长能够止息。

[俗语所谓:「人无惭愧,百事可为。」]如果没有惭愧心的话什么事都可以做,不要脸的人什么事都可以做。

[是故要行「正勤」,]想要修行前面所说的正勤,也就是[断恶修善,必须先有惭愧心(羞耻心):

不但要在为恶犯过之时,知所惭愧,且要因有「惭愧意识」,而不敢去为恶、不屑造恶;

如此才能真正改往修来,]把过去的事情坏的改掉,将来把它修成变好的,[日渐进步。

因此,发惭愧心,于过恶有惭有愧,能善分辨,才能真正起正精进,行一切修断事,]

有惭愧心是修行的根本,要不然你看那些人做了坏事,犯人被抓到我就这样怎么样,谁怕谁。造了大恶以为他好像是英雄一样,这就是没有惭愧心。

[因此在精进之后,列「惭、愧」二心所]以为断恶修善之所依。

断恶修善是依惭愧心,才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事情,应该要断掉,所以有惭有愧这个是修行的根本。

[「无贪、无嗔、无痴」:这三个心所,]本来是分开来,现在合在一起讲,这三个心所[又称为三善根、或三根,]

一般通教就讲三毒,贪嗔痴是三毒,可是无贪、无嗔、无痴是相反三善根。

[因为它们有殊胜的生善能力,]所以称为三根,根能够生嘛,[且能有效地对治三不善根(贪、瞋、痴)。

惭愧心生起后,对于三不善根,才能有效地遏制、止息,从而生出无贪、无嗔、无痴三个善根。]

[「无贪」心所的体性是:「于有有具,无着为性。」]这也是成唯识论,你们看这本书后就对成唯识论大体知道,可是你们直接看成唯识看不懂,

什么叫于有有具,[「有」,是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有具」,即三有之因;]所以有有具就是三有的因跟果合在一起讲,[故「有」是三有之果。

「无着」,无所耽着或取着。]三有就是三界,欲有、色有、无色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什么?因为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有的境界,有什么?有烦恼。

[谓对三有(之果)及三有之因,都心不取着,称为无贪。]

无贪是很厉害的,但这无贪也有一个层次,每一个人的无贪心所的层次大小不一样,

[无贪心所的业用是:一 、能对治贪着,二、能令作善。]你如果有无贪心所的话,当你想要贪着的时候它就能起来对治,令你的贪着心消掉。

你有无贪心所的时候你就容易作善事,修善。[因为唯有自心真正不贪着,才能与人为善,]才能对别人好,如果你自心贪着的话,对自己好都来不及,还能对别人好。所以也就不容易做善事,

你要真正做善事就是自心不是很贪着,无贪心所,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情必须有无贪心所,

[因而利人利己:利人者,为大乘善;利己者,为小乘善,或凡夫善。]

[「无嗔」心所的体性是:「于苦苦具,无恚为性。」「苦苦具」,苦因及苦果。

对于苦因及苦果之事,心不起嗔恚。换言之,对于苦恼之事:心不生嗔,称为无嗔。

这表示:即使有外来的嗔恼的「刺激」,也不起嗔恚心,这才是真无嗔—亦即所谓「对境不嗔」,而不是只有在「没事」的时候才无嗔,一有境界当前就挺不住了,那不是真无嗔。

故可知,前面的「无贪」,也是要「对境不贪」,才是真无贪。

无嗔心所的业用是:一、能对治嗔恚,]你如果有无嗔心所就不容易生气。[二、能令人作善,]只有心不生气才能够做善事。

[若心中有嗔恚,则一切善事皆不能为;心无嗔恼,心中一片祥和,才有可能造善、修善。]

讲到贪跟嗔这两个,贪还不是最坏,贪可善可恶,譬如贪就是爱,爱妻子、儿女、父母,这个在世间里面不算坏,在出世间你要究竟解脱时当然就不是好了,贪所以也有善也有恶。

嗔只有恶法,嗔为恶,所以贪不一定要全部灭掉,但嗔一定要全部灭掉。

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没有办法完全无贪,但一定要尽量无嗔,尤其是受了菩萨戒的人不能生气,因为生气全都是坏事,没有好事。为什么?

因为受了菩萨戒,心应该要慈悲,慈悲的人是不会生气的,也不能生气,生气了就不值,因为生气就要骂人,骂人就会伤害人,菩萨不能伤害人。

[「无痴」,]就没有愚痴,[无痴心所的体性是:「于诸事理明解为性。」]没有愚痴这种性质是对事跟对理都很清楚,明了,能解了。

[「事理」:「事」如生死烦恼、因缘、业果等,]全都叫事。乃至于断恶修善也都是事,如果没有智慧愚痴就对这些东西都不能理解,对[「理」如四谛、十二因缘、无我、无生、真如等。]

对事也不理解,譬如生死、烦恼也都不理解这就叫愚痴,不只是不懂道理叫愚痴,不懂事也叫愚痴,这不懂事不是指世间的事而是指跟佛法修行有关系的、生死轮回有关系的事。

[对于这一切事与理都能明解,称为无痴。故有人说:无痴之性即是慧。]无痴他的性跟智慧差不多,

[无痴心所的业用为:一、能对治愚痴,二、能令人作善。]

你如果有无痴心所的时候,你如果有一个愚痴想法起来,你无痴心所就会把它吃掉,就好像起了抗体,不会生出愚痴想法。

不但不会生出愚痴的想法,更加不会说因为想了愚痴的事,越想越做愚痴事。

本来是用想的,后来就去做了;因为心中有无痴心所,所以能让你去作善法。

[愚痴即是无明,以不明事理,不解善恶因果,故称无明愚痴。因此若不明因果事理,所造之业即皆与愚痴相应,不能成就善业。]

[「轻安」:轻安心所的体性是:「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这是成唯识论的话,

粗重有特殊的意思,[「粗重」,指烦恼,或粗重的烦恼。]因为烦恼是一种很粗的东西,而且令我们心跟身都很沉、很重,你若心有烦恼的话你轻松得起来吗?轻松不起来,所以叫粗重。粗重也等于是烦恼的代名词,

[因为心若有烦恼:心即有负累,]就好像担负了什么东西,[因此其心即粗而沉重。

心若无粗重烦恼,即如释重负]一样,放下一颗石头,不只一颗好多颗,[而身心顺畅,轻松、安适,故称轻安。]

把心中烦恼放下那种状况很轻松,所以安适称为轻安。

这个轻安不要把它当作是普通名词,它是专有名词,这些都是特有所指,所以轻安是这个意思。

换句话讲什么是轻安?就是心中的烦恼暂时停止的状态,或简单一句话暂时没有烦恼的状态叫轻安。

[「堪任」,即能堪修行。](台语)[如人无包袱负累,身心又畅快,即堪能远行;]也就是能够走修行路走很远,能堪远行。

[故心得轻安,便堪修行。]你若身心得到轻安的时候,你修行能够坐得越多,走的越远,[所谓的「修行」,这里是指修止观禅定而言,]特指。

轻安心所的业用为:[一 、能对治昏沉,二、能「伏除能障定法,令所依止转安适。」]

你如果心里面有轻安这个心所,你如果忽然起昏沉的时候轻安心所就起来把它止掉,你就不会昏沉,下面会讲,轻安通常是得定以后才有的。

禅乐为食,为什么会禅乐为食?因为轻安了以后而且就不会睡觉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轻安生起,所以昏沉盖不会起来。

所以对治昏沉,有轻安就不会昏沉就不会睡着,这昏沉中指在静坐禅定中昏沉,而不是指普通的昏沉。会障碍禅定的东西,你若心里面有轻安心所它都会把它降伏除掉,也就是你修禅定就不会有障碍了。

[「伏除」,能降伏、断除。「能障定法」,会障碍得定的法,]或是会障碍得定的因素。[「所依止」,即是身心,]行者的身心。

[谓轻安能够降伏及断除于得定有障碍的因素,也就是扰定之因素,因而令身心转为安适,从而速令得定。

所以可知,轻安是修定时,在心已得定、或将得定时的一种善心所,]你已经得定或快要得定时候才能得轻安,不是指别的;[此心所能令身心轻松安适,远离粗重。]

 楼主| 发表于 2020-5-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轻安有「身轻安」与「心轻安」二种,皆是在禅定中生起之善法,而令禅定之修习能持续进行。

(成唯识论:「十遍善心,轻安不遍,要在定位方有轻安,调畅身心,余位无故。」)]这个言词都好简略,

十遍善心我们看善有十一个,他说除了轻安以外其余十个是遍一切善行,

也就是善心所不是有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那么除了轻安以外信惭愧等等这十个在所有的善心里面都有,但是只有轻安不是,轻安一定要在定中才有,也就一定要得定的人才会有轻安。

凡夫人没有得定不会有轻安,所以调畅身心,余位不顾,其它的如果不是定位,散位的众生不会有,这个余位就是其余的散位凡夫众生不会有轻安这个法生起。

[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中亦如是说。因此,若听人说:]我觉得好轻安或[「我得轻安」,]那个可能他胡说,为什么?他说他得轻安[即表示他已得禅定,]

禅定指什么?至少得初禅,初禅有什么厉害?初禅很厉害,初禅就已经出了欲界入色界了,

你学佛不是在出三界吗?他已经出了一界了,然后他已经比大自在天或比(台语)还要高,因为他还在欲界,没有得禅定。

你如果得初禅,天宫?要跟你礼拜问询,乃至六欲天都在你下面,都要跟你礼拜,这不是说笑话,这是真的。

[(明朝明昱法师亦云:「轻安一法唯定地有,欲界中无。」)]定地是指定中的阶位意思,定中的那个层次、阶位,得定阶位的人才有轻安,欲界就没有。

定地是什么?就是色界得初禅以上才有轻安,欲界中人包括欲界天人也都没有,欲界天象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不讲,兜率外院就是欲界天,那些天人也是没有轻安,因为他们没有得初禅。

[如是说时,他不但得禅定,而且于禅定有相当好的境界,因为他在禅定中已有轻安的善法生起,能远离粗重烦恼。]因为远离粗重的烦恼所以是轻安,

[是故当知,不可随便对人说:「我觉得好轻安」,]你如果没有得禅定的话,[否则很可能犯下了大妄语过而不自知,]

用你们现在人的话讲我是把轻安当作平常心,别那么平常,轻安很不平常,[(以未证禅定而言已证故)。]

因为你虽然没有说我得初禅或得禅定,但你说轻安就等于是,或是比说你得禅定还要厉害,因为你得禅定还不一定有轻安。

[又,若已得轻安,则能对治昏沉,昏沉盖即可除,]睡眠盖也去掉了,[睡眠也自然大量减少,乃至全无(因为睡眠是大昏沉故)。]比睡眠更大的昏沉就是死了,他们称为翘尾子。

讲到轻安有一位倓虚法师,他在笔记书上写他曾经在灵隐寺还是金山寺忘掉了,闭关看大般若经,

有一天看到半夜的时候忽然就入定了,入定以后等出定的时候是由于听早上僧众集中唱叩钟偈,一下子他醒过来了。

结果他这样一入定很久,他就写我那时候真的好轻安,

后来人就传说倓虚大师那时开悟了,人的嘴巴是很会讲,他只说他得轻安并没有说他得开悟。

轻安跟开悟是两码事差很远,完全没相干的事,现在看我这样解释什么叫轻安你就懂了,那跟开悟有没有关系?不相干,

世人就是很喜欢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后来跟原来完全不一样,倓虚法师只说他得轻安并没有说他得开悟。后来人因为这样传都说他开悟了,

再讲一次以后不要说我好轻安,我在讲心经的时候,心经系列有讲,你不要讲好自在,什么自在?

自在是观自在在自在,你不会自在,自在的话就出生死,比轻安还要严重的太多,

有十种自在,生死自在,你要来就来要去就去,你有那么自在吗?

所以这些佛学名词不能乱用,懂了再用,不懂乱用只会让内行人听了好笑。

[「不放逸」:「放」,放任、放纵;「逸」逃逸,]这个最好的比喻是什么?我讲过跟放风筝一样,(台语)你把那条线一放掉风筝就跑掉了,逸了。

放风筝的时候把那条线放掉就是放逸,或者是怎么样?(台语)小孩子放风筝,那个风筝就是他全部财产。(台语)

逃逸:[心若放纵,即逃逝而逸入五欲六尘。]逸入五欲六尘叫放逸,放纵自已而让心跑进五欲六尘里面叫放逸,[迷不知返。

不放逸心所的体性是:「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好简略,

精进三根什么?精进与三善,[精进心所与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

精进跟这三个就等于是四个,四个东西合在一起成为一体,那个东西就叫不放逸。

什么是不放逸?精进加上无贪无嗔无痴,四位合体它产生的作用就叫不放逸。

不放逸一合在一起产生了,它的性质就是于所断修,对你所要断的恶跟要修的善,能够起防修的性能。

也就是说不放逸心所能够让你有一个警觉性,对于善恶有警觉性,不会乱搞乱作;乱搞乱作乱放逸。

[对于所欲修、欲断之事,皆能防备、修断之,其善法令增长,这就是不放逸心所的体性。

因此,所谓不放逸心所,是以「精进与三善根」四法为体,而能具防修之功能,非别有体。]

什么叫不放逸?并没有真正一样东西叫不放逸,这个不放逸是怎么来的?它是四种东西合在一起产生的作用,也就是精进加无贪无嗔无痴,这四个一起产生作用,那个总合叫不放逸。并不是真正有一样东西,其它有一样东西叫不放逸。


[因此,窥基法师解云:「即此四法防修功能,非别有体」。]就是这四个法能够起防修的功能而称为不放逸,并非别有一法名为不放逸之体。

[不放逸心所的业用为:一、能对治放逸,二、能成满一切世间出世间善事。]

你若心中想要放逸了,如果你有不放逸心所的话,马上这个放逸的心就会被吃掉,起不来,消灭掉。

不管是世间或出世间的好事情,善事都是因为不放逸因此能够成就圆满,但如果心放逸的话,一切的善事你都做不好,

[故知若欲成满世间、出世间一切善事,皆须修不放逸。是故佛于大般涅槃经中说:「我此法门名不放逸行。」]佛就总说他整个佛法法门就叫不放逸心,一切的佛法就叫不放逸心。

你看我们打坐时候最明显,打坐时候脚盘起来,手交叉对不对?这什么意思?收摄、守住,所以先收摄身再收摄心。

顺便讲到我们打坐的时候结手印,那天有一个人来问我心经的问题,他问我这个手印叫什么,我就不跟他讲。

我现在跟你们讲,不过他有看到这个就破功了。这个叫法界定印或等持印,所以结这个印就表示我们想要入,或是将来可以入法界定。

结的时候通常左上右下四指交叠,拇指在上指端微微相扣,安在脐下靠身。

你做的时候一定要这样,(台语),上面整个都是平的,下面也是平的,当然大拇指的指甲剪断一点,弄那么长你碰不到了。(台语)

你看打坐这个就是收摄不放逸,身心不放逸,最好的时候,佛为什么说我此法门名不放逸心?没有一点点是放逸、放纵自已,身跟心都没有放纵自己,这样才能修行。

[此所言不放逸者,有三种—身不放逸,]就不胡作非为,具体而言就是不作破戒的事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就是身不放逸。不破戒犯禁,不随业习或不随顺业习、恶习,恶习当然不可以,喝酒抽烟吃槟榔,那恶习要改掉。业习呢?懒惰、晚起、喜欢多睡,种种业习。

[语不放逸,]讲话的时候都明白、都不(台语),包括什么?一从现在开始修不多言、不唠叨、不繁琐,(台语),电话筒一拿起来一讲三小时。

为什么不要多言?因为多言者无志,多言者散乱,(台语)。信觉法师也常常讲有人在他旁边一直讲讲得他好乱、好烦,可是那个人一直都不烦的样子,真是伟大。

修行者一定要寡言深思,可是跟你讲不要多言,看起来不是很有效。

我现在跟你分析多言,(台语),一因为心不平静,心不平静所以心气动,心里面有氧气,要不然死掉;心气动所以发声。

你那个心不平静一直在波动,一波动气就动,气一动冲上来就发声了,你能够让它不发声吗?没有办法。(台语)

因为它动了所以一定要出来,它出来一定是从上面出来,不会从下面出去,如果从下面出去还好,因为从下面出去杀伤力比较小。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话越多的人心的不平静的程度越多,你学佛多话就是因为心不平静,叫你不要讲话不行,(台语),

要从根本做起心要平静,心平静以后心气就不会动,为什么心气会动,因为所有东西动都有风,心动的时候心虽然没有形质,但它也会产生风就是气,一产生气的时候就非讲不可,如果不讲什么怎么样?(台语)你了解这个道理可能对你可以少讲一点话。

而且你讲话很多绕舌、唠叨,那个是无形的杀伤力很厉害,但你自己不知道,受苦的人很苦,那辐射作用很厉害,不仅是你对他讲的人那个人很苦,旁边周围几公尺之内的人都被你的辐射线伤到。

为什么要寡言的原因,讲话讲少了心就容易平静。

语不放逸还有一个不能骂人,骂人是一种放逸,骂人不只是心不平静心就大动,因为有嗔恨心。

[意不放逸]更难,意不放逸就是不散乱。

[又,禅门所说的「起心动念,念念分明」,]换句话就是念念不放逸,因为你要念念不放逸才能念念分明,你一放逸风筝就走了没有了。

有一次我好得意放风筝,线都快放完了,好高兴,忽然(台语)风啸了我一慌张猛力一拉断掉了。

[即是「念念不放逸」;故知不放逸令人能修一切善法,能防护断除一切身语意不善,能持无上心地戒、]不放逸才能持无上心地戒。

然后[能真实修习无上禅,]你要修习无上禅一定要修不放逸,[故言不放逸能成满(成就圆满)一切世间、出世间事业。]

到这里为止,我们晚课有当前精进,甚勿放逸,那个不放逸是指什么?就是指身不放逸、语不放逸、意不放逸,你看难不难?太难了。

这个就是所有一切佛法的精要就是不放逸心,今天是12月23日,虽然讲的很快,好像还不错。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有没有问题?

1.提问...

2.回答:一个是显的一个是密的,其实精神是一样的,勇捍为性,(台语)勇捍,也就是金刚勇猛也是一样的。

你要修行一定要金刚勇猛,温温吞吞的绝对是没办法?为什么?因为业习力太强了,

业习力就好像你在黄河上逆水行舟,或在长江三峡逆水行舟,你如果不勇猛精进的话你根本没办法往上,很快冲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1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今天在没讲百法明门论之前讲一个故事,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台语)。哲学的问题,这是我小学一二年年级的时候有的胸怀。

我受了这些折磨磨难跟祖师比起来算什么,算老几,你看六祖大师被人追杀十九年,达摩祖师被人家用毒药毒酒。

(台语),跟祖师来比没比,譬如我在高野山三年,三年差不多等于读了一个大学。(台语)

简单一句话,菩提不是容易事,百千万劫历尽长山痛苦才能够消得你的业障磨灭,法身现前,阿弥陀佛。

2008年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年,你们要跟我学的也越来越深入了,不管是解的、行的,百法明门论(台语),本来就已经是通的,(台语)我对唯识学几乎快要跟性宗的东西一样,(台语)。

这不是复习,这又解释学唯识学的目的,为什么要学唯识学,目的是什么?了相非真,入于一真,我把性相融合起来。

什么叫了相非真?唯识学是研究相,唯识学让我们了相,了就是透达,透达一切相尤其是心相;透达一切心相乃至于内外相,因为外相也是自心所现,所以你如果了了心相,了了内相就了达外相,所以就了一切相。

了相非真,因为一切相以唯识学来讲都是假相,性宗也讲这一切法都是假相、幻化虚妄之相。

所以你了达一切相都不是真的,都是好像幻化一样,变魔术。(台语),变的都是假的,比喻说这一切法的幻化就好像魔术师所变,假相,但是因为看不透、看不破它所以被骗。(台语)

一切法的相也是一样,都是假相,了相非真以后下面就不要误认一切法,(台语)一切相虚妄幻化勿以为真,不要把它当作是真的,一切法都是虚妄幻化,

但是我们众生就是看到相就认为是真的,所以这叫着相。什么叫着相?把假相当真相,所以不得解脱,

你看到一切相你就要知道这一切相都是虚妄幻化,没有真实,因此你就不要把它当作是真的,然后你要入于一真,只有自己的真如本性是真的,一切的变化都是假的。

(台语)地藏经说众生的业力盛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我没法转变他,共业没法转,连世尊释迦族被琉璃王灭掉也没办法救。

你若把他解掉,对方不服,来世还是要找,他这一口气一定不能平覆的,世尊试了三次去阻挡不行,不行就算了也没办法。(台语)

西洋文化就是这么样子,就是这么烂我告诉你,我懂西洋文化、西洋哲学,就是很烂,从古就烂,他们没有什么我们东方人所说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完全不一样。

那个大一的女生生孩子不是到现在才这样子,那个也是拜台湾经济起飞(台语),没有教育、教养,毫无考卷,再加上现在物质充斥(台语)这个整个就是这样的影响,我可以说佛菩萨如果在当世,对这种也没有多少办法。

共业就是这样,你就要了解这个情形,我听了很忧心,因为他们不接受佛教。

因为什么?第一不邪淫,没办法接受,我听说我们弟子里面也有以前还没有受戒之前也是不能接受的,(台语)。

他们不能接受,象这个是西洋人的观念,现在根本没有所谓的什么贞操观念,我那个学妹她说现在女孩子到了大一已经从来没有人相信婚前不能做爱的,如果有一个婚前不做爱的是怪人,所以现在很烂,一塌糊涂。

至于饮酒也是受西洋人的影响,西洋所谓高贵的家庭都有酒吧,放很多酒,调酒是一个大学问,他们好邪淫,顺便讲这是令我非常震惊的一件事,(台语)都是杀盗淫妄,很纯净的很难。

象金银岛虽然是讲海盗但很好玩,福尔摩斯探案集很赞,虽然探案但不涉暴力,没有现场的描述,只是在动脑筋。马克吐温的小说也可以,他是讲小孩子的事情,以及其它的双城计都不错。

世界有名的文学,俄国的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那个,他战争与和平可以看,因为没有那种东西。

但他有一本文学名著叫安娜卡列尼娜,他讲一个贵族女人通奸的故事,描写贵族夫人想到她情人那种心动的样子,看到老僧都要心动了,后来我一看描写这么好,把贵族女人偷吃的那种心态历历如绘,不想看下去不看了。

以前在高中看过中文翻译本,那时候是小孩子,没有以这个标准来看所以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智慧增长学过文学也差不多懂了。

看到他的描述以文学来讲是一流的,所以托尔斯泰老年的时候他说我所有的著作都应该烧掉,只留一本复活,因为他说对世人都没有用,都是坏的,这是大文学家。

还有法国的包法利夫人,这个也是一个医生的太太通奸的故事,都在搞这个东西,都是世界名著。为什么?因为医生的太太虽然吃喝用都没有问题,但生活很乏味、单调所以就想要红杏出墙,因为医生丈夫呆呆的不解风情,她就要想心中的白马王子,真的出现了,就开始跟白马王子交往,勾搭就私奔了。私奔后其实那个不是白马王子是坏蛋,失财失贞把她抛弃。

我要讲的大仲马的三剑客是令我最吃惊的事情,我们读文学都知道西洋是很尊重女人、女士,这个来源怎么来的?就是中世纪的时候骑士精神,

所谓骑士精神是什么玩意你知道吗?我看了大仲马这本书然后把其它的合在一起我才了解,原来是这样,太可怕了。

那时候的骑士不一样,等于是日本武士一样比较高阶层的,那时候的士,是练剑配剑的,孔子也配了一把剑,不过他老人家练什么剑不晓得。

三剑客里面大仲马讲很年轻的一个剑客差不多十八九岁会想女人,依着骑士精神他们所想的女人通常都是有夫之妇,拼命的去追求她。(台语),象唐吉诃德也是这样子,唐吉诃德他心里面幻想的情人,他心中的美人也是有夫之妇。

英国的亚瑟王里面有一个凤宫劫美录,凤宫劫美录是什么?是亚瑟王的王后,他手下的圆桌武士中第一高手就爱上他的王后,第一高手就因为女人闹翻离开后来打到皇宫把女人抢走,这叫凤宫劫美录。

也是另外一个女人通奸的故事,而且是皇后通奸的故事,我告诉你英国、法国那些王族、王后很少没有情人的,这个就是崇洋的人所崇拜。

我以为骑士精神是很高贵很有风度的,事实上都是骗人的,因为骑士心里面的情人都是有夫之妇。你要追你去追求那些少女没的结婚的,而且好像不成文的规定偏偏去追求有夫之妇很奇怪,搞不清楚。

而且很有意思剑客所追的的那个情人,不一定非要跟他有性关系或没性关系都可以,他只要有一个对象跟人家讲我心中有一个情人就可以。这就是西洋文化,这是他们的骑士的精神,什么东西嘛。

那个希腊神化更不成话,希腊神化简直是鬼话,因为他们的神从庙斯祖神开始都是常常强奸女人,而到凡间来强奸女人现有还生孩子,这是什么鬼?很奇怪。

你知道我们说性病,维那斯很伟大,维那斯很有名是不是?美的女神嘛,可是她那个美是不是纯纯爱的美,她也是爱神,她也有很多情人,因为太多情人,滥交男朋友所以就得了性病,所以性病就以维那斯为名,叫维那斯的病就是性病,所以这个美神好丑陋。

她什么艺术都是裸体的,那个叫艺术,根本就是野蛮,把肉麻当有趣,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崇洋崇拜的西洋人,现在西洋文化把世间都同化,把整个世界带到不归路、无底洞出不来了。

现在人就是这样跟西方人跑,把肉麻当有趣,所以我就很惊讶。

你们有没有看过剑侠唐璜这个电影,也是个剑侠,到处交女人,或是拐骗,那个电影把他拍成很可爱很好笑。

到处不是被那女人的先生追着跑,就是被她爸爸追着跑,但他总能逃得掉,

剑侠唐璜表示很风流的意思,很风流也是很下流,所以这就是西洋文化,你要了解。

至于基督教就是十戒大家都要遵守,结果大家都不遵守,也没有人管,

你看大家崇拜西洋崇拜的要死,现在整个世界给他们搞的没有希望,

我们纯净的东方也给他们污染的也都没希望,孩子也都没希望,学佛也没希望。价值认同根本没有,再加上现在教育部又把古文都改掉更加看不懂,再加上电脑更不会写字,所以越来越不能学佛,将来会很悲惨。不是将来其实现在就很悲惨,到这为止,了解因缘以后,(台语)。

学唯识学的目的就是要了相皆是虚妄,了相虚妄以后自己要不虚妄,诸相虚妄,本心不妄,这样学就不会落断灭。所以我们学佛本来就已经是少数,我们学正法更加是少数民族。

[「行舍」:舍有两种:「受蕴」中之舍与「行蕴」中之舍;受蕴中之舍,称为「舍受」]

什么叫舍受?受就是感受的受,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个不苦不乐受又称为舍受,又称为平受[(即不苦不乐受);]也就是说他还是一种受,只不过他不是苦也不乐。

什么是不苦不乐受?譬如我手摸这个桌子,一碰接触就有受,这个受是苦还是乐?不是苦也不乐,

现在有感受,一碰的时候会觉得这个桌边是凉凉的,但不是冰冷,冰冷是苦受,会感觉这个是硬的;可是硬的你没有用力敲也不会痛,你用力敲会痛那就是苦受。

这个凉凉的如果它很冰冷那就变成苦受,可是这样摸也没有什么快乐,也不是乐受。

这样摸有感受,但不是苦受也不是乐受,这种受是不苦不乐受,因为它也是一种受,所以这种叫平受,不涉苦乐,不会产生苦乐的。

同样是碰触,譬如你的手如果去碰一个异性的话就会有感觉,或者多半会有乐受,一样是碰而已,只是碰不是摩擦,也会有乐受,那就是乐受。

相反的,如果有一团火你去碰的话当然是苦受,同样的是触会是苦受、乐受、也可以是不苦不乐受。这个受是指受蕴的受。不苦不乐受、平受又称为舍受。那个舍不是布施或舍弃的舍,只是表示它不是苦受,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行蕴中之舍,称为「行舍」。]受蕴中的舍有三受,[但舍受是无记性,]

前面的不苦不乐受是无记性,这个不苦不乐受是无记性,但它是感官的,所以不苦不乐受是凡夫都有,因为他是依于五根的感官而来的。

所以凡夫都有五根眼耳鼻舌身都会跟外境色声香味触有所接触,就产生苦乐、不苦不乐,那个不苦不乐就是无记性的。我主要讲的是受蕴的舍受是凡夫都会有。

[而行舍则是善性。]行舍不但是善性,而且是修行禅定的人才会有,就这个差别。

你要得那个行舍,这个舍有两种,一种是外舍、一种是内舍;外舍是布施,布施钱财是外舍,所以又称为施舍。布施钱财是外舍,

这个行舍是内舍,内舍什么?在心里面舍弃有一些心所法或烦恼,行舍是内舍。因为内心舍弃一些杂染的或是不好的东西,所以它的结果是善性的,了解吧。

这个行舍不会平白无故出生,一定要在打坐习禅的时候才会出生,

[行舍心所的体性是:「依于精进,」这个精进是在禅定中精进,在打坐中精进,精进于坐禅[及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这三善根也是在打坐时候心里面这三个心所生起来,

我们复习一下你在打坐时候三个好的软体就调出来,所以它就现起来了,你在打坐很精进的时候,无贪无嗔无痴就自动启动这三个软体,这三个软件出来。

因为有这个三个软件能够运作,所以能够[而令行者的心得平等、正直、无功用住。」(成唯识论)。]

什么叫平等?平常心、平等心不是这个意思,平等就是平平的,没有波浪,所以这个心没有起伏、没有波浪称为平等。

就是等于是深入禅定,那个心就好像你看心电路,那时候入禅定的人他心平等的时候一测平的一条直线,医生说死掉了。

所以心的平等就是没有起伏波浪,换句话这时候心没有乱相、无乱相才会平等。

正直,平等是直的,正直是竖的不歪,所以在禅定中的时候他的心不但是平的没有杂乱想,而且是正直的,心一点都没有歪念、歪想。

没有歪就是没有邪曲、没有邪想、没有妄想,因为你一偏就是邪曲,波动就有高下就不平等,歪曲就不正直,所以这个心都一直住于正道,所以叫正直。(台语)

无功用住的意思人的心本来是波浪起伏,妄想杂想一大堆,你起精进心以后一直摄心不乱,心电图就变平了没有杂乱想,你再起一个精进心把它调正,住于正直、正道、正念,

所以一切的邪念,包括世间的、外道的、小乘的统统没有,一心正道,一心正直,

所以你的心变成一个坐标,横的也是直的、竖的也是直的,就没有委曲相,楞严经是讲修禅定的,我讲这个就合在一起。

所以这个正直就是楞严经讲的没有委曲相,这是佛敕阿难,我现在问你你要好好回答,不要讲歪话,我直问你直答。

先讲到这里为止。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2

    接着,我们的心本来是波浪起伏的,烦恼很多,这个波浪就是烦恼,我们心海波浪,你修到后来心海已经无风,无风不起浪所以就平;

心海平无风不起浪这是楞伽经讲的,所以五境风吹八识浪,现在因为静坐的时候远离一切外在因缘,内心也不去想任何外在的因缘,不缘不取,所以依意的色心在定,所以渐渐心波浪不起就平了。

平了以后进一步调直,讲到调直大智度论里面说什么是禅定,禅定又称为调直定,(台语)

也就是说我们心本来,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讲我们心本来象蛇一样,心蛇,(台语),不过还有第三种,龙树菩萨说慢慢(台语)调直这个心蛇就直了。

这个心蛇是要调的它才会直,它不会自然直,直了以后它就不会作怪,蛇在里面它怎么能作怪?所以这条蛇就无害了。

接着无功用住,我告诉你你要真的懂得一定要性相的道理的都通达也可能懂,因为成唯识论里面讲无功用住,楞伽经里面讲无功用住,然后其它的经典有另外的讲法,一样的意思叫做任运,就是无功用住。

什么是无功用住?你第一度用功的时候是调平等,第二度用功把它调直,

为什么龙树菩萨比喻这个心是蛇?因为这个蛇是邪曲的,我们心里面如果有一些邪念就比喻如蛇,更加可怕就是心邪。

你入于禅定以后把心邪调过来,邪就是曲,趣向凡夫、小乘、外道,也就是你这个心趣向邪魔外道或小乘,这叫邪。

现在把它调直就一心一意都是正知见、正观察、正念、正定,那就是正直,这就第二度的用功。

这两个用功就叫加行,什么叫加行?拼了、努力、非常非常努力。

本来我们修行只是行而已,现在不只是行是加倍的努力修行叫加行,所谓加行者加倍努力修行,(台语)。

再看一次第一度加行是把心调平等,去烦恼,所以那个平等就是去烦恼。

第二度加行去邪妄,因为加行的时候是冲冲冲,冲了两大度了以后都是又平又直。

它那速度很大,接着到一个地步,就好像我们开车油门一加加到底,你不用再加即使把油门放掉,它还是一直往前冲,有一定的速度在冲,那个叫惯性定律。

但那个车子依惯性定律往前冲你没有再加油,那个就叫无功用,那个没有功而有用,无功用的意思是不加功而有用。(台语)没有加功而有用,你不加油门车子还是继续一样快速的跑,

这个还不是很贴切,最贴切的是太空船。你用火箭一射的时候超音速,火箭都掉下去进入太空轨道以后已经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它就循着惯性定律很快在那边运行,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无功用行,没有再加什么燃料它就是很快速的绕行。

你一直拼到后来它已经变成一个惯性,你不需要再加任何努力它还是保持原来的正直;

你不再加功但它还保持原来一、二度加行的正直,它不会跑掉,这叫无功用,也就是禅宗所说任运。(台语),

任运也不是随缘,有的人解释以为是随缘,任运就是乘原来加行的力量保持在原来修行的高水平上,这个叫无功用。

而且他不讲无功用行,而是讲无功用住,他就住在那里,住在那里就是很注意不让它跑掉,它还继续这样保持住。住就是持的意思,

[其业用为:一、对治掉举,二、令心静住。]

现在回头讲,经过调平以后再调直继续用功,表面上就不再用功了只是保持住,这个就是保持,

有人禅宗又给它一个名词叫保任,就是这个玩意,这是后期禅宗发明的,后来禅宗人都很喜欢讲这个。保任意思就是保持任运的意思,

再看这里,第一度加持是调平,第二调直,第三就无功用住,还是保持在这个高水平上,这个无功用住就是行舍。

保持在这个高水平上这个状态就是行舍,这个所谓的行舍其实没舍什么,因为早就舍掉了,只是保持住而已。

又平等、又正直而且不会再变这种情况就叫行舍,

心中无邪、无波、无曲叫行舍,这个行舍,

能够得到这个无功用住的时候就成就了行舍心所。

到这里为止行舍这个软件写好了,可以运用,所以心中就已经有这个软件,行舍软件成立,装进去就可以运用了。

既然已经有行舍这个软件了它就会产生它的业用,也就是说本来修行的过程先调平、再调直、无功用就得行舍,这整个叫行舍;维持这个高水准的状态叫行舍。

你如果一旦达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你这个修行的成就常常可以复制,而且这个复制的过程,

比如你现在已经到了无功用住你出定了,出定以后将来再入定的时候会有烦恼的时候,你这个行舍软件就会出来,你就重新开始修就可以第一个对治掉举。因为你心中有行舍心所就可以对治掉举,

什么是掉举?掉就是跟这个吊意思一样,我们不是说心中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个掉举的掉就是这个意思,

七上八下什么意思?兴奋、亢奋。心中好像那吊桶吊在半空中,高举嘛,所以心很兴奋亢奋,就叫掉举。

这个解释只有我可以解释,搞了半天什么掉举不知道什么东西,我用摩登语言给你们讲。

掉举简单称为兴奋或亢奋,我们往下看你才会更了解这个兴奋亢奋什么意思。

第二个令心静住,其实它不只是对治掉举,因为对治掉举也对治跟它相反的昏沉,掉举的相反是昏沉。

我问你高举高的相反是什么?低嘛,昏沉就是低,心很低落就是昏沉,心很高兴就是掉举,真是摩登。

我们这个心,凡夫的心不是很兴奋的时候就是很低沉两极,所以我们凡夫心通常不是很兴奋很高兴高采烈的,要不然很昏沉很低,这两个凡夫都可以忍受,

凡夫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中间的,为什么?很沉闷的时候、很乏味、很无聊,世间一切事情都可以忍受,就是无聊最难忍受。

所以就是为什么人做了坏事就把他关起来,就是让他无聊。

我再问你什么叫文化?一切的文化就没有什么作用,就是让你有聊,时间太多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刺绣、画画、写作、弹琴、跳舞、唱歌、下棋全都是让你有聊,全都是娱乐,

众生除了工作以外最重要就是娱乐,众生没有办法没有娱乐,

而且我们把他称为开化的民族还是不开化的民族以什么来评定?因为吃穿大家都有,有开化民族跟没有开化民族就是他们娱乐方式不一样。

人的高尚不高尚也是他娱乐方式不一样,我们所谓文雅之士、儒雅之士怎么样打发时间?问题在这里,

高尚的人怎么样打发时间?看书、听音乐、写书、作画这是高尚的人,

比较其次的就是打球、斗剑、打拳、跳舞,再下一阶层的人娱乐是什么?抽烟、喝酒、赌搏、嫖妓女,

人的品等都是从他的娱乐节目、娱乐项目来表现,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娱乐。

你看如果以佛来看除了最后不好的以外其实都差不多,没有什么高尚不高尚。

斗剑、唱歌、跳舞跟读书弹钢琴没有什么差别,我现在来看是平等平等,(台语),跳什么舞跟其它的差不多,都是动来动去,你没有发现这一点就是这样,什么叫高尚的人文雅的人就是他的娱乐方式不一样。

众生就是心可以很兴奋也可以很沉闷都没有关系,但就是不能很单调、很无聊,无聊会磨死掉,一定要找一些什么事情来做,要不然擦地板也好,一定要有事做。

心很高亢的时候就是掉举,心很低沉的时候就是昏沉,

但是修行是修什么?修行禅定就是要把这个兴奋的、高亢的心拉下来,把昏沉的心拉上去,让它一直维持中间平等,这很困难的工作。

所以修禅定的时候不能想一些兴奋的事情,有一些令你兴奋的事情、令你高兴所有事情都要去掉;

昏沉是令你觉得挫折、伤心或很无奈你就心情会很低落,这些事情也不能想、不能攀、不能缘、不能思,把这些杂质去掉以后你这个漏,这个昏沉的心;

昏跟沉是两个东西,沉到底就是昏了。沉是往下,昏是另外一个状态,把这些负性的杂质去掉就去掉了昏沉,把正性的杂质去掉就去掉了掉举,所以不是+也不是-,拉近就平了。

他的业用就是对治掉举跟昏沉,达到第一度用功的心无波浪。因为高举也是波浪,低沉也是波浪,现在没有高举也没有低沉就是平的,第一度用功。

第一度用功令心静住,因为已经平了所以能够真正的静下来,

[谓这四法(精进与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所合成的行舍,这四个法能令心远离掉举等障碍,令心静住,称之为舍;]没有一样东西是行舍,行舍组成的成分就是三善根加精进。

行舍这个大软体下面包括下个小软件,精进、无贪、无嗔、无痴,这四个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能够产生行舍。

化学等式就是精进+三善根=行舍,所谓的行舍不是真正有一样东西叫行舍,而是它是这四个东西结合起来时候产生的作用叫行舍。

或者这么说并不是有一样东西叫水,水是二氢加一氧就变成水,

如果以佛法或化学来看就是这样,所谓的行舍就是精进加三善根。结合在一起的合成物所产生的作用称为行舍,

但你要知道我们这个心,譬如精进心,它还会加其它东西产生别样东西,当它跟三善根结合在一起作用、运作就称为行舍,这个运作的过程、功用就称为行舍。因为它是行蕴里面的舍所以称为行舍。

[以其能舍粗重的昏忱及掉举,]所以称为舍,我刚刚讲这个是内舍,内舍就是舍烦恼。

对习禅来讲第一个难关是什么?从五位百法里面、二十个随烦恼来看,修禅定人第一个难关,第一个要克服的是散乱,摄心不乱;第二个要克服的就是掉举,第三个是昏沉。

这个是大修行人因为修禅定,要克服的第一个散乱,散乱克服了心就不散乱就得止了;第二个要克服掉举,然后再克服昏沉。

我们修行的时候第一个要克服种种散乱,刚刚坐下来的时候外在东西很乱,内心也乱,所以第一个克服散乱。

散乱克服以后心里还有点兴奋;其实是这样心里不散乱以后首先产生的是昏沉,你稍微心止下来以后就睡着了,打坐没有什么烦恼就睡着了。

照程序来讲第二个就是昏沉,昏沉由不得你,它自然就这样,你试试你们家有孩子你叫他不动他就睡着了,除非睡着否则他一定要动。

所以我们这个心也跟顽童一样不动就睡着了,你再想办法让它醒过来以后它又掉举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人的三大难关散乱、昏沉、掉举。

[故心才能得静住。据成唯识论,这「舍」又有三位(三阶段:初、中、后)的差别:

初舍(第一阶段之舍)为:]舍杂染、愦闹,因为外在的世间很杂染、很吵,你要静坐的时候就要舍掉这些杂染跟愦闹,还要舍一切令你兴奋的事情,这个都舍掉就达到初舍。

初舍怎么样能够舍,[首先要由不放逸]这个心所来帮你收摄,能收摄是由于不放放逸这个心所帮你,你光说舍由不得你,你也舍不了,很杂染,你一坐下来,(台语),那个时候要修不放逸心所舍掉这些,[除去杂染,]这叫[初舍(初心舍):]然后再[舍去「掉举」之行,令心得平等。

中舍(第二阶段之舍)为舍邪曲之行,令心得正直。]这刚刚讲过,

得正直以后,[后心舍(第三阶段之舍)即是舍有功用之行,令心得无功用住。]不在表面上的用功、用力,而预计它原来的进程把它保持住,[这就是「行舍」的三位差别。]

[又,此行舍即是四禅之「舍定」(舍念清净地),]第四禅又称为舍念清净地,[故是善性摄,不是无记。

再者,最初舍的掉举,是由于众生依贪嗔痴,而念念攀缘,故令心掉举,]为什么心会掉举?就是因为心攀缘贪嗔痴的境界所以心就生起来了。

[今既已舍贪嗔痴,依于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根、及精进,故心能得不掉举,因而心得平等住,复以「精进」力故,增至正直,乃至无功用行。

「无功用行」之义为:不藉加行功用,而得安住于禅定。亦即类似所谓「安而行之」。]

安而行之这是孔子讲的话,孔子说有三种人,一种是圣人、仁者的境界叫安而行之,二是智者的境界是利而行之,三是勇者的境界勉强而行之。

这个对我们修行也有帮助给你们讲一讲,他说什么叫仁者意思就是圣人,圣人对于所有的修行都做起来很自在、容易,不需要怎么努力,有点类似刚刚讲的无功用行那样子,他已经加速度加到一个阶段。

利而行之是智者,智者有眼睛能观察分别,利是好的事情、对别人有利、自己有利的,不管这个事情多难,因为这个事情多难因为对大家有利益他就去做,因为有利所以要去做。

依照佛法来讲就是说因为修行对于我们灭罪生善有帮助所以就要做,有智慧的人看到修行佛法对我们有帮助所以要修行。

勉强而行之他称为勇者,我认为凡夫,凡夫知道有利但很难,困难重重但还是勉强的去作,孔子因为看到要克服种种了障难很辛苦也不害怕所以称为勇者。

我是劝勉你们,其实我自己也是这样,勉强而行者,孔子的弟子说他谦虚说自己也只是勉强而行之,我不知道,我建议大家跟我学我真是勉强而行之,有困难的事情都是自己勉励去作。

一切佛法勉励去作,回到唯识学,作意精进。甚至那个精进也要作意才能精进,你不能自然而然精进,自然而然一定是懈怠、一定是放逸,修行一定是跟道家所说的相反,一定是有心为之,不是无心为之。

无心为之的那就不是佛法,禅宗不是讲有心无心嘛,这个没有关系,一定要有心,你要有精进的心,你要有慈悲的心,你要有智慧的心,你要有断恶修善的心,都要有心。

无心是什么?如果以六祖大师来讲是无贪心、无嗔心、无痴心、无嫉妒心、无邪曲心叫无心,不是都没有心,这个心象一个馒头叫无心。

心不是说什么心空,心空是指心无烦恼,不是心里面都没有什么东西,心没有烦恼以后充满智慧光明这叫心空,叫无心;无心者无烦恼心也,非无智慧心。

如果无智慧心的话我们如何能够度人?如果无智慧心我如何能够讲解这些经义给你们听?

这很明显,你说那个叫无心,如果你无心你解给我看看,这个经文你解看,没有智慧心你就不能启用,你不能令人生解、欢喜、信受、修行,那就变成一块木头、石头。

所以你不要安而行之,那是无功用行,你要勉强行之、作意精进行之。

[「行舍」心所,简言之,即是于禅定中,以三善根及精进力,舍去昏觉、掉举,令心寂静而住。此为四禅境界所生之善法。]

你不要说你得到行舍,那你完蛋,因为这是四禅的境界,你连初禅都没进入还说行舍。

有没有问题,今天是1月13号。(台语)没有我们结账,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3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不害」:其义为不杀害、不伤害、不损害、不恼害。]所以不只是说害人这样,而是有这么多意思,

[不害心所的体性为:「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对有情众生,不作损伤、恼害之事。

无嗔就是不害它本身的性质是无嗔,你心中如果有一个不害心所,它那个性质是无嗔。这是我从成唯识论里面摘出来的。

[这是十一个善心所的最后一个,但它却是菩萨道的根本,]

什么是菩萨?菩萨除了积极了要度一切众生以外,消极的要不恼众生,不恼当然更加不害众生。恼害常常在一起,害是恼的更加层次,最坏的事情。

[因为「无嗔与乐,不害拔苦」(成唯识论),]只有无嗔,心中没有嗔恚心、嗔恨心的人才能与乐,才能给予众生乐,为什么?

因为心中无嗔怒嗔恚心,心中一片祥和才能让人快乐,你如果心中有嗔恨,你给人的一定是与嗔恨相应的东西。

所以就会令众生也生嗔恼,你作出来的事情会令众生嗔恼,乃至于受害。

所以无嗔的众生、无嗔的人、无嗔的修行者才能够与众生乐。

不害拔苦,如果众生修行者心里面有不害这样一个心所,心里面没有想要恼害众生的心所,他就能拔苦。

大智度讲什么是大慈: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所以大慈大悲跟无嗔无害两个一对,

同样结果,唯有大慈人能做无嗔事情,唯有大悲人能做无害事情。

要修大慈大悲这个德性必须要先修无嗔无害,我不是告诉你们我开始修行的时候第一个做的就是修不怒,所以你也要这么修,第一条修不怒,时时刻刻无论对任何人一定要不怒的事情。

不怒不只是不向别人发怒,而是自己心中也不能有怒气,你一定要做这个事情,拿一个小册子,尤其是嗔心大的人,每天生一个小气就打一个小叉,生一个大气就打一个大叉,打叉到后来那个叉叉会越来越少;会越来越多怎么样?那就淡水河没有盖子。

你先修不怒,接着修什么?这是我自己修,提供你做参考,接着修不忧,这个都要你自己去作,你不要问我阿阇梨我是不是念大轮金刚陀罗尼就可以不怒了或是可以不忧了,可以,但那个是比较久一点,要很久很久。

所有的修行都要作意,你不要以为你光是持咒所有的都会了,这个作意里面包括发愿回向。

你常作意我要去掉我的嗔怒,你可以把你所修的功德,不管是地藏密法也好,接着修准提法也好,你就常常作意回向,我要去掉我的嗔怒,我要不怒,这样才会。

要不然德目有几千万个,万德;你光是修一个地藏密法而且只修一百部你就全都会啦?哪有这么好的事。

无始来这么我的嗔恚心哪里去的了这么快,主要还是你作意常常提醒自己发愿回向,提醒自己发愿回向都包括在作意里面。

作意什么意思?有意的举心、动念,而不是无明的动念,一切修行都必须要有意的,你无意的作意是什么?那就随逐无明,无明心动就是无意的作意,有觉有知的心动是善作意。

修不忧就常常提醒自己一句话,为什么叫忧?忧通常就跟恐惧有关系,忧虑恐惧,而且忧虑的东西常常是还没来的事,所以你就常常提醒自己事情还没来不提前担忧,

这一点你要学乱世佳人女主角她如果想事情想的很烦的时候就说明天再说,就是这样。

当然她不是逃避,所以就不提前忧虑,就可以去掉现前的忧。因为事情还没到你这么忧心干什么?没有用,白忧。

不忧也就包括放下,你心里面可以放得下,这个不忧、放得下、不怒这个都要你自己在自心上用功夫,不是只有念经、念咒叫用功,这个是心地的功夫,

你这些经、咒、法本、仪轨全都是要跟着这个心地法门跑,全都是围绕这些心地法门,成就这些心地法门而修这些法。

修什么心地法门?修不害、不怒、不嗔、不忧、不贪、不痴,这些是最根本,真正是修心的。其它你请那些法,修那些法是为了要帮助你的心。

举个例子,我们心就好像引擎一样,法就好像汽油燃料,所以你光是有引擎汽车没有燃料怎么跑?

你修了好多这些妙法,你必须要有那些燃料动力,那些法门就是提供你动力。

但是动力自己不会动,动力还要人家去动它。法门自己也不能称为法,法门是法但要以心固法,法不为法,以心固法。你心要去用它、摄受它、乃至拿它去引用来灭罪生善,这才有用。

怎么样以你修的法来灭罪生善?那就是一句话,普贤十大愿的普皆回向,你要回向我修这个法是有目的的,看是要断恶、修善、增福、布施、灭罪,那个你依自己的需要。

如果你还没有修过第一个不怒,你以现在所修最好回向不怒,也就不嗔。

但你光是修不嗔,跟发誓不嗔,业习力太重,碰到境界你还是嗔,谁能让你不嗔?现在只好靠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不可思议的密法来灭你不可思议的业习,

业习是你没有办法,你明明知道要不嗔,谁都知道,那就是要修这些妙法。

所以要搞清楚这个心地法门跟你所修的其它密法,乃至显教法门也都是一样,都是为了修这个心地。

[谓唯有无嗔之人,才能真正于诸众生,施与利乐;利益安乐叫利乐。唯有心中不害之人,才能拔众生苦;

又,与乐为「慈」,拔苦为「悲」,]但大慈大悲跟慈悲有什么不同?加一个大字就是一切的意思;

慈是与众生乐,大慈是与一切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大悲是拔一切众生苦。

大就普遍平等没有界限叫大,所以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悲、普遍、平等、无限所以就称为一切,一切的意思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叫平等?平等就是没有限制是哪一种众生,哪一些种族、哪一些类别叫平等,不管是人道、畜生道都平等,人道不管白人黑人红人都是一样平等的与乐。

平等是到一个或一个集团都是平等,普遍就是没有一个区域的限制或各种限制。无限是指量,尤其是说此世界它世界,

具足这三种平等普遍无限就称为一切,如果能够平等普遍无限的与众生乐就是与一切众生乐;如果能够平等普遍无限的拔众生苦就是拔一切众生苦。

[反之,杀害众生、伤害众生、恼害众生,即是心不慈悲。]

不恼害众生还包括不怒骂、不鞭打、不杀害、不讥笑、不讽刺,因为这都令人生恼。

而且我告诉你用讽刺的令人恼还要更厉害,你骂人人家虽然恼但很快会过去,但你用讽刺的恐怕他一辈子会记得,他就会受恼一辈子。

所以你要修不害就必须不能够随便常常骂人、讽刺人,讲话不能用反话。

要不然就直讲,不要讲反话,反话人家很难消受,很不舒服,而且用反话那个心就谄曲不直心,以心不直故言不直,所以就拐弯抹角骂人,那样很不好了,学佛的人不应该这样,很忌讳这样,因为直心是道场。

你要不就讲,如果要规过劝善也不用大声讲也不用骂的,就好好讲道理。

顺便讲一下,你如果对你的孩子他犯了很大的错误你都一直讲,不生气他听了好像没有关系的样子,所以有时候也要假装生气,给予一点颜色,要不然他很皮。(台语)

心是平静的,那个时候你才有资格生气,如果你自己生气动气了你就不要讲话,你就忍下来。(台语)

[以上为解释不害心所之体性。不害的业用为:一、能对治害,]有想要杀害、伤害的心叫害,如果你心里有不害心所,它就能对治让你如果有因缘和合害心起来的时候,因为你已经有不害心所在里面,它就有好像白血球把病菌吃掉,所以就对治害。

[二、能起悲愍心。]心中有不害心所的人容易起真的慈悲心,不是假的;

[故修行不恼害众生,即能令生菩萨悲愍一切有情的心。]

你要生起修大悲心,大家最喜欢修大悲心陀罗尼,但我跟你讲你光喜欢修大悲心陀罗尼不行,你一定还要跟观世音菩萨的心相应,懂得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心是什么心,你再去持大悲心陀罗尼才有用。

事实上大悲心有十种心,十种心也不用讲那么多,简单一句话就是大悲,大悲的意思就是不恼害众生,而且常常要拔一切众生苦、求一切众生苦。

你要救一切众生苦又常常去恼害别人这个就相反了;但你如果常常恼害别人,又念大悲咒这个理与事相违,解与行相违。

你必须要解行能够相应,你知道了大悲咒的用意是什么。

合掌听,大悲咒的用意就是要增长你的大悲心,培养你的大悲心,令你变成菩萨心;转这个众生心为菩萨心。

菩萨心最重要的就是悲愍众生,你要往这方面去理解,这方面去修行,这修行一定是趣向于众生,不只是自己。

你一定要把你的心量放广大,不要只是想要增长自己的福报、智慧,但是都没有想到其它众生,这样子即使你受了菩萨戒还是不能成为菩萨,

因为菩萨想的是什么?菩萨就好像父母一样,一天到晚做父母的都想到什么?都想到孩子嘛,就是在乎,父母一天到晚就想孩子;

菩萨一天到晚想众生。菩萨不想众生是什么菩萨?

做父母的人都不再想自己的子女这是什么父母?这个当然很烂的父母,现在人就比较有,当父母就常常只是为自己想,比较有;不过子女就更厉害了。

所以你要修大悲心,你要成就大悲心,要成为菩萨,就必须要常常愍念众生。用大智度论的一句话:常思以善法利益众生,令得安乐。

这个其实也不用讲的太深,我举一个例子,美国人一天到晚都讲一句话,什么话?

你如果到超市店员会讲:我们在这边是为了要让你快乐的,这就是与众生乐。

当然他那是职业性的,不过菩萨也是职业性的,菩萨的专业是与众生乐,

你也不一定说只是佛法,常思一切善法,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常常想要令别人快乐。

相反消极的就是尽量不要让别人不快乐,这个我从初中就开始修了,怎么修?不要让别人难堪,讲话的时候、做事都尽量不要让别人难堪,让别人下不了台,让别人都有台阶下,这样就是在修慈悲心,这是修消极的慈悲心。

不讽刺、讥笑别人,讥笑什么?(台语),这个都是在修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会做这种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初中就开始修,没人教,自然而然就修,我观察很多人喜欢所谓的糗人家让人家下不了台,我一看到几个人糗一个人大家都好乐,然后被糗的人就很糗,无地自容,大家都一起乐,我那个时候心里面就觉得很难过。

小人物特别容易被欺负,我看一个电影小人物狂想曲,小人物到处被人捉弄欺负,戏里面的观众很高兴,我们在戏外的电影院里面的人也很高兴,

可是我看了就流泪,因为众生就是欺负捉弄那些没有能力的小人物然后以此为乐,大家一起乐,可是就没有想到被欺负的人心情怎么样,这也是我很特殊的地方。

我跟大家感觉不一样,全电影院都在笑,但是我在流泪。

还有你要学佛、要学菩萨的人绝对不能大欺小、强欺弱,不欺弱者。

我在初中的时候跟一个一百八十三公分的人打架,因为他欺负另外一个同学,我很火就揍他,结果那次我没有打输,为什么?因为他的手断掉弄了石膏,所以我那次没打输。

为了拔刀相助在读初中高中跟人打了好几次架,但是被欺负人打不过我就跟他打,结果跟我打架的人后来跟我变成好朋友,当然他就被我侠气震慑住,后来对我很恭敬。

[以上为解释十一个善心所。]

[4.六烦恼]

六烦恼被称为六大烦恼或六根本烦恼,

烦恼有两种,五位百法表里心法就是我们的本体八识,心所有法就是八识的作用,

所以心所有法就是心的功能,共五十一种功能,并又分成六大类:

1.遍行,是任何情况它都有在里面;

2.别境,是修行者才会产生的功能;

3.善,也是要修才会有的善,现在修要不然就是过去世已经修了,才会有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

你看无贪嗔痴多难,这个都是指修来的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外道的善,是佛法中的善。

你看佛所称的善,佛说善哉的善,不是普通的善,佛都能称为善的那一定是不得了。

与善相反的就是烦恼,烦恼有六个大烦恼,接着随烦恼。

什么叫随烦恼?这六个根本烦恼是总的头,如果这六根本烦恼有一个起来的时候不会只有一个,

譬如贪烦恼起来的时候,随着一定有跟贪烦恼相应的随烦恼,就是跟随它起来叫随烦恼;跟着根本烦恼起来的叫随烦恼。

跟着根本烦恼相应起来那几个烦恼就称为随烦恼,与贪相应的烦恼是什么?

直接相应的譬如嫉妒,贪的话很容易生嫉妒,也很容易生悭,乃至于生其它种种烦恼,那些叫与贪相应烦恼。

所以你就了解烦恼根本有六个: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大烦恼是一切众生生死的根本。

[论]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 疑、六不正见。】

[四烦恼六者:]四就是第四类,心所法的第四种;这个四是第四种心所法就是烦恼,有六种:[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

什么叫烦恼?一般都很容易误解,你说我要断烦恼,烦恼不在外面是在心里面。

工作好烦恼、或我们家好烦恼,你们家不烦恼是你的心烦恼;

工作也不烦恼,是你在工作的时候你的心烦恼,工作本身没有什么烦恼不烦恼,也没有善与恶,会起烦恼的是你自己的心。

所以要断烦恼不是断外境,而是断内心,

那什么叫烦?你光是讲烦恼好像很容易变成口头禅搞不清楚,所谓烦恼烦跟恼要分开来,

什么是烦?就是你心里面好烦好烦,烦的意思就是心动荡之相,波动动荡不止叫烦。

恼也是心动荡,烦是中小度的波动,恼是大的动乱;

烦是还可以忍受,恼就要暴发了。你不要恼我,恼我我就骂你,我也咬人;小动者为烦,大动者为恼。

[「烦恼六」:即六烦恼。此六烦恼称为「根本烦恼」,因为它们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一切烦恼都是依这六烦恼而起来,[一切烦恼皆由此而生长。

「烦」与「恼」不同。「烦」者,烦躁扰动;「恼」者,恼乱身心。烦者轻,而恼者重;轻扰为烦,重扰为恼。]烦恼是这样的意思,

为什么要研究这六个烦恼?因为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你要断除烦恼必须要先明了烦恼的性相,烦恼的体性,这些烦恼各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它们互相间的所谓互动、相应、怎么样共起、或怎么样相随,这都不一定的,

你都了解以后你才可能去断烦恼,否则你都不了解,那叫什么?敌暗我明,你不了解状况如何去断它?你要讨贼你不了解贼的情况怎么样如何去断它?

所以为了要对治、止息、修断烦恼,故要学烦恼的种种性相,了解烦恼的性相。

[「贪」:贪心所的体性是,]体就是本质,这个贪的本质是[能令有情于三有之因及三有之果,生出染着。]

三有就是三界,三界有因跟果也就是生死轮回的因果,

贪能令人对三界生死轮回的因跟果都会生出染着,就是贪着。

为什么称为染?因为这个法能够好像色彩一样把我们的心染了,这个染当染了色或污染的意思,本来心是清净的,因为贪爱就污染了。

解析,第一个就先讲它的体,第二个就讲它的用;体就是本体,它本体本质性是什么东西,再讲它的用,用是功能作用。

就好像我举一个例子譬如你要分析水,用佛法来讲它也有体、也有用;

水的体、本质是湿的和流动,它的用是由它的体而产生,因为它的体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产生这样的用。

水的体有什么用?用就是功能,水因为湿所以它能润泽,以佛法来讲水的第一个功能润泽所以能够令一切有情无情都能生长。

第二个它能溶化、侵蚀、可以带动、浮载、转动,这些都是水的用,佛法就把它称为业用,都是由于水的流动的性质而来。

因为湿所以有溶化的功能,溶化、稀释、能够带动、能够浮载行船、转动马达水利发电等等都是水的功能,那就是用。

相同的贪的体性是令人对三界生染着心,[它的业用为:一、能障「无贪」善根;二、能生苦。]

消极的是能够障碍无贪这个善根的生起,无贪是一种善根;

什么是无贪?就是不贪,也就是你碰到钱财能够不生贪心,乃至于碰到色能够不生贪心,对于香声香味触等等这些都能生起不贪爱的心叫无贪。

积极的贪爱心能生苦,因为贪爱心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苦,而且能令人更苦,能生出更多的苦出来。

[以由贪爱之力,令五蕴之身生起,复执此身为我,名为「取蕴」;]

五蕴其实在唯识学里面称为五取蕴,蕴在唯识学称为取蕴。

为什么称为取蕴?就是那个蕴是由于取而来,不取就没有蕴,蕴就是集,五蕴就是五集,五蕴是集合、集起的意思,那个集起是由于取而来,你不取就不会有蕴,就不会结合在一起,所以叫五取蕴。

这样讲好像不太清楚,请清楚一点点,譬如以色蕴来讲,色蕴是集合地水火风,地水火风蕴集在一起称为色,

地水火风它会不会自己蕴集在一起?众生自己取着所以令它蕴集在一起。

所以我们这个色身的地水火风是自己取着,这个取是什么?爱取有的取,自己取着所以令地水火风蕴集在一起成为色蕴。

[以贪爱取蕴为因,而生出众苦。故知三有苦果,皆由贪生。]

讲到贪就要讲三毒:贪嗔痴。解析一下贪嗔痴,

事实上我们看得到的是贪嗔,痴看不到,因为痴是无明无体,

本身无体以什么为体?以贪嗔为体。因为有贪有嗔所以我们知道它是痴,为什么会生出贪、嗔?都是由于痴来的,

当然嗔也可以由于贪而生,贪不到就生出嗔。但是它们共同的来源是痴,

贪嗔可以说是痴的子女,由痴所生,无明所生;无明而生贪嗔,再由贪嗔生出很多烦恼出来。

[「嗔」:嗔心所的体性,]嗔心所是什么?眼耳鼻舌身是我们的心体,

这个心所以电脑来讲心法八识好像电脑的硬体,心所法就好像软体,

每一个心所总共五十一个心所,事实上不是五十一个心所,而是五十一个软件,你如果要产生作用就必须要装那个软件,

有一些软件尤其是坏的软件我们都装了,好的软件没装;所以现在要装一些好的软件,把那些坏的软件给卸载掉。

嗔心所不幸的是我们都装了,而且装了一个很大的软件,只要是跟嗔烦恼相应的事情我们都能作用,因为我们已经有这样的软件在里面,时时在运作。

嗔心所的体性是什么?体性就是体,它的本质[能令人于诸苦因与苦果,生起嗔恚。]这个体就能生,

业用是什么?业用是能障,[其业用则为:一、能障「无嗔」善根;二、不安稳性、令心不安,]

慧可大师不是乞师为我安心,弟子心不安,这个嗔心就常常令人不安,不能稳定下来。

因为不安所以就会做恶行,所以就造恶,为什么会造恶,就是依心中的不安而去造恶。

你看美国那些小孩子拿枪去学校杀同学,他就是心不安,他的不安全感就表示在他的行恶上。

[「不安稳」之义为,因为心怀憎恚,多住于苦,]心常常在苦里面,[所以不安。「能为恶行之所依」,因为「嗔必令心热恼」,]

如果心生嗔的话他一定热恼,热而且恼,也就是心中生恼一定会生热,也就是我好恼火,恼就有火会烧。

我们俗语说肝火很盛,那种人就很容易生气,那种人多半是瘦子,瘦的人肝火大很容易生气,胖子比较脾气好一点,有关系。

因为肝火盛,所以把身体的油都烧光了所以他瘦巴巴的,胖子常常都是笑眯眯的。笑眯眯他心中火比较少,所以油就越积越多。

嗔心的怒火会火烧功德林,小心不要随便生气,所以要修不怒。一生气你就会觉得(台语),一把火就烧光光了。

生气本来是气人家恼你或是怎么样,接着是气自己生气,可气自己生气就气得更久。

[「无明」:即是痴。痴心所的体性是:「于诸理跟事,迷暗为性。」]迷就是搞不清楚,暗就是糊里糊涂,好像人在暗中摸索糊里糊涂,这叫无明。休息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4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继续讲,[「无明」:即是痴,]无明就是痴的意思,这个痴不是说不会读书,英文不好、数学不好,这个愚痴是特殊的意思,是对于生死因果的理跟事不了解不觉知叫做痴。

[痴心所的体性是:「于诸理跟事,迷暗为性。」

「理事」,指四谛、十二缘等因缘业果之事,及无常、苦、空、无我等]这些道[理。]事情是具体的,道理是比较抽象的,

[对于这些皆迷惑、暗钝,不知不觉,犹如人处暗室,不能明见,故称无明。

又,无智慧光明,]如果人没有智慧的光明就好像人[长处黑暗,盲目造作追求,故称无明。]

一切众生都是在盲目追求,哪些人盲目追求?所有世间人都是。

我在留学的时候开始初发心学佛才发现,我可以说很早就所谓立志,我在高一的时候就立志成为哲学家,很奇怪世间这么多行业,我就偏偏找这种不会赚钱的,最不好搞钱的职业,我认为是最好。

高一就决定要当哲学家,而且要当伟大的哲学家,因为要当哲学家我就都把它想好了,我看自古以来影响人类最深的就是思想,所以思想家、哲学家是影响人类最深的,其次是文学家、艺术家等等。

世间伟大的文学著作都是很好的文学,所以我就决定好好把文学学好,而且要当哲学家一定要把文学学好,因为要写伟大的文学著作。

可是哲学我可以自己学,文学我必须要跟人家学,所以我就选择文学系,从小开始写作、创作,一直抱持这样的理想几十年都没有断,一直读书都是为了要成就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当老师、初高中是为了生计去打工,那个说不得,一直到留学的时候因为学佛的关系忽然看到这些全都是在盲目的追求,那是一种妄想分别,

看到什么?因为东方、西方哲学我都相当的涉猎了一些,都了解一些道理。可是看到哲学家本身也没有受到哲学的好处,

那个以佛法来讲就只是文字言说,最好的是文字言说,乃至有一些是害人的、很多哲学都是害人的。

孙子兵法那不是害人的吗?中国的法家就是主张用很残酷的刑罚来对众生治理国家,韩非子,他们是根据老子来的,是道家的一个支脉,这些到后来变成害人的东西。

可是它们都是哲学,你要看得清楚必须要跳出来,也就是我以前讲过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才能看到它的本相。

我在学佛以后看到世间的种种通常都是言说戏论,文字言说,自己做不到,甚至那些道理就不可做,不能做来修的,只是讲一讲,搞得很深的,

所以众生愚痴就是这样,但佛法就不是这样。

我学佛以后本来想要当哲学家,反身一看觉今是而昨非,我即一时全都放下,就好像禅宗里面讲一时放下。

乃至于哲学、相关的文学,哲学都是言说戏论,文学就更不用说了,你一看文学就简直太可笑,对不起,为什么可笑?

他们以为诗人不只是写出美丽的文字而已,文学有教化众生的功能,文学家或诗人是先知,他有教化众生的责任。

什么教化众生?他们很多人自己私生活一塌糊涂,怎么教化众生?甚至哲学家也是,生活常常一塌糊涂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

所以这些哲学家都是用嘴巴讲的,所以就很失望,你看尼采发疯,眼睛也瞎了,就是因为以邪法教导众生,当然他批评基督教是另外一回事。

他们讲了有一些道理都是很没道理的道理,我把中国哲学、西洋哲学全都看透了,

文学、音乐也是,音乐是最奇妙的,我本来是非常喜欢音乐,从初中开始我无时不刻不讲话就是在唱歌,要不就在心里面哼歌、吹口哨、听音乐。

人家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如果两天不听音乐就觉得没有灵魂,

可是我一学了佛以后,忽然那些音乐就完全对我没有感觉,以前一听很感动,振动我的心弦,可是一学佛我穿了铁甲衣弦都断掉,没有感觉。

很奇怪,我也不是故意说学佛人不应该听音乐,不应该什么,应该戒除色声香味触,我自然就不喜欢,觉得这有什么感动,以前那么感动,现在一点也不感动。

我就发现以前所有的理想,如果对于人层次的高下,作为人一定要喜欢读书,第二个一定喜欢音乐,如果不喜欢读书、不喜欢音乐,这个人不成人。

这几方面我一直在拼命努力追求,对音乐主要是喜好,可是学了佛以后觉得这些是盲目追求。都是因缘和合,因为这世间有这样的因缘,我就作这样的追求。

什么叫盲目追求?就是无明业力推动,你往昔有这样的业力,那业力已经成为一个力量以后,你已经不用去解说它、分析它,它自然就有那个力量推动你。

所以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就是过去读了很多书,一个弹琴弹的很好的他就是过去世弹了很多琴,今世又来。

盲目造作追求,一切众生就是盲目追求,从什么开始?最明显的就是青春期男性喜欢女性,女性喜欢男性那时开始,那就是盲目,那是业力使然。它自然就会那样,为什么?那就是业力。

讲到业力我上上礼拜一个晚上被隔壁屋顶上一个母猫叫春叫一个晚上睡不着觉。一直喵喵,一整夜都没睡,幸好隔壁可能是找环保的人把它赶走,要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而且在别人屋顶上你也不能去抓它。

猫为什么会叫春?业力盲目追求,到了春天它就会这样的现相。

盲目造作追求故称无明,所以以前自己认为很伟大,因为我以前非常崇拜胡适,所以我是将来想要变成第二个胡适一样,

可是这个观念就很盲目,因为已经有第一个胡适就不需要第二个胡适,

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偶像,所以我要学习他。学习他什么?那时也是无明的理解,认为他对现代众生很有贡献,所以我要象他这样,变成一个大哲学家。

后来知道他搞哲学但他其实也不是哲学家,他搞文学但也不是文学家,他的书我大致都看了。

这就表示我那时候多么迷他,后来看了他简直是害人精,因为他写了很多书和文章,自己编了一本胡适文选,那真是邪说。

我后来闭关的时候才破除他,很辛苦,他的理论是实存主义,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实证论,乃至于逻辑实证论都是这样,他们对于其它宗教的东西,他们都是不信神的;

虽然胡适研究很多佛学但他是不信佛的,他研究很多佛学但他是毁谤佛法。

那时候因为我不学佛,把佛法当哲学研究,因为我要当哲学家,所以一定要研究佛法,所以也不在意,

后来闭关以后才知道中他的毒很深,就自己解毒,很辛苦,你好学如果运气不好真的是很辛苦。

[这就是无明的体性。无明的业用为,无明的作用或功能:一、能障「无痴」善根的生起,二、能为一切杂染所依。]

心里因为杂染糊里糊涂关系就生杂染,杂染都是依这个无明生起,

[谓心若无明,即能障碍无痴善根的生起,这是痴心所的消极业用。

其积极的业用则为:能为一切有漏杂染生起之所依,一切杂染皆依之而起;

进而言之,由于无明的原故,便次第生起了疑、邪见(不正见)、贪、嗔等根本烦恼、以及种种随烦恼,因而造诸恶业,且招感后生(也就是来世)的杂染诸法。

(成唯识论:「谓由无明,起疑、邪见、贪等烦恼、随烦恼业,能招后生的杂染法故。」)]

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把这个东西称为无明。

[是故可知,无明即是一切有漏杂染的总因:连三毒中的贪嗔、六根本烦恼、以及二十随烦恼,都是从无明生。]因为心中糊涂暗顿无知无智及烦恼丛生而不自知,

[众生由无明生诸烦恼,复由烦恼心之推动,而造种种杂染生死业,于是感生后世杂染的依正二报,因果循环,无有已时,]从来没有停过。

[附及,]另外就是说[「无明」心所,依本论]就是这本大乘百法明门论,[应该是在第四项,在「慢」之后,

但成唯识论则将之列为第三项,而令贪嗔痴在一起。并且一般也较习惯三毒心合说,故笔者在此系依成唯识论的次第来注释。]

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但一般我们讲贪嗔无明,因为贪嗔痴嘛,成唯识论把它调过来,先讲无明,再讲慢,反过来讲。

我在五位百法表里面就照成唯识的顺序,但在论文里面我们还是保持原来的次第。

[「慢」:]慢是很重要的一个法、一个心所,一般不是很注意,尤其是你修显教,没有修唯识学的话不懂得慢,

慢是很恐怖的,这么说好了,所有的烦恼都是病;如果所有烦恼都是病,那么慢是癌症。

贪也可以治,嗔也可以治,无明也都可以治一些,疑也可以转变,可是这个慢几乎就是癌症,很难转变。

[慢心所的体性为:倚恃我相,于他有情心生高举;亦即恃己凌人。]

已就是依恃自己,就是上面讲的我相,而这个我不一定是很高明、聪明、不一定是很有能力才有我相,这没有相关;也不是比较愚痴的人我相就比较重或比较轻,都不一定,这个完全是业力的关系。

譬如有的人知识很高的我相很强,很傲慢;但是知识少的会不会我相比较轻?不会,

你这样看,我相强的然后他很执着,固执的人有没有一定聪明、笨、读书多少?没有。

那个固执就是一种慢,固执一定会生慢。依恃自己的我相,认为这个我大于一切会侵犯别人,那个我相不一定很优越的。

[其业用为:一、能障不慢,二、能生诸苦。]业用就一个能障,一个能生;障碍了不慢,又能生出种种苦。

[因为心若有慢,则对于净功德之法,]清净功德的法,特别指佛法。以[及有德之人,]有修行的人[便不肯谦下,]所以有些傲慢的人对佛法不能谦下,以有修行的人也不谦下,[由此招感生死轮转,受苦无穷。这就是慢心所的体性与业用。

慢有七种:1.慢、2.过慢、3.慢过慢、4.我慢、5.增上慢、6.卑慢、7.邪慢。]

我在心经系列里面有详细的解说,下次我们可以拿起来讲一讲,下去自己看。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切恶心中,慢心障道是非常大的,因为有慢心,所以就不能真正尊师重道;

慢心重的人,多半轻法慢人。对师、对人、对法多不生尊重,因此慢心重的人,常常是越学越傲慢,]

因为通常讲应该是越学越谦虚、越好,但是不会他正好相反。这很奇怪,但我确实看过好几个这样的人。

[乃至目空一切,对一切人皆看不在眼里,因为这种人在未学、未修之时就已经很傲慢了,]

他还没学佛法之前本身就已经很傲慢,如果稍微有点学或有点修以后那就不得了了,

那些所学[若有所修、有所学之后,通常只会增长他的慢心。

所以,诸佛祖师对于慢心重的人,若来求法,即先调伏他的慢心,然后才渐渐教他佛法:]为什么?因为[慢心不调,学法无益。]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祖断臂求法,你看达摩为什么那样折磨他、折腾他,因为知道他心中有微细的慢心,不是象我们这样。

可是他要求无上法、他要成佛做祖的、要得这个心地法门所以不能有一点点慢心,就这样降伏他。

一直到他断臂,那个臂表示我相,断除我相,我相、我贪、我执、我爱断除,所以堪称法器,所以达摩才收他。

一切修行人最忌讳的就是有慢心。[何以故?以「慢」者即是计我、执我,以自我为大,凌驾他人,而「我」即是生死之本;]

这个我相就是生死的根本。你又以这个生死的根本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这样你学佛没有用,不只是白学,越学越糟。

[一般人虽亦着「我」,但他们的「我」不会膨胀到去侵凌他人,而慢心重的人,都是十分自大的,且他们的自大常会侵凌、逼恼他人,

故是与佛法的「无我」、及「无我相」,恰相违背,完全不相应,故这种人不堪修行。

若心]里面[有慢]心,[如身中有癌细胞,一切所摄取的养分,都拿来壮大增长癌细胞,加速死亡。

有慢心的人亦如是,若慢心不除,其所摄受的佛法,不但不能令他增长功德、灭罪生善,反而增长了我慢的癌细胞,结果他就越来越睥睨一切,最后他自己便被我慢给淹没了。]

我有一个观察,[一切众生佛皆能度,唯独慢心之人,佛亦难度;]最明显的就是法华经里面的[二乘增上慢人,]

在[法华会上有五千人退席,]佛就听许他们退,如果不退他们就要生谤。

所以[增上慢的人连佛也没有办法度他们,须待一段时日,多至八万劫,我相销尽,方能以无我相故回小向大,然后堪受大法。]

连二乘的增上慢人尚且如是,更何况我们凡夫,凡夫如果傲慢更加不可以学,二乘因为我慢所以佛连法华这个大法都不教他们,

[故知慢心于菩提道上,害人之甚,宜速拔除。]

今天讲到这里,没有问题,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5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放掌

    [「疑」:]大烦恼、根本烦恼的疑。[疑心所的体性为:「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这个也是成唯识论里面对疑心所的解释,

对于种种的真理,这个谛理是指佛讲的真理;犹豫就是不决定,犹豫不决,心里面没有决断、决定。

[这个疑,并非指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怀疑,]你怀疑你的钱是谁偷掉了,你怀疑你的配偶是不是对你不忠,不是一般的怀疑;或是你怀疑你先生到外面去沾花惹草有外遇等等,不是这种怀疑。

[而是特指对佛所说的「谛理」(也就是真理),]真谛的道理,譬[如因果、无常、无我、苦、空等而言,]你心里面没有决定的相信叫做疑。疑意思就是不是决定的相信,

现在下面解释[「犹豫」,即不能决定,]这个决定也不是我们白话文,是文言文,决跟定,决是决断,定是确定,不能决断确定就称为犹豫。

[因为对这些谛理,狐疑不信,]对佛所说的这些道理狐疑不信,为什么说狐疑?因为狐狸是最会怀疑的,所以把那个怀疑称为狐疑。

对佛所说的道理象因果,这个能够信因果很难,一般人很难信因果,如果你信了因果,对你所遭遇到的苦难你就不会怨天尤人,

譬如你得了癌症,第一句话就说不能接受。为什么是我?这个很有意思,得了癌症说为什么是我,好像别人得了癌症就OK,你得癌症就不能接受。

不只是你得癌症不能接受,你先生得癌症也是不能接受,你儿子得癌症也是不能接受,可是别人的儿子得癌症OK,跟你没有什么相关的人得癌症你根本不会觉得说为什么是他呢?不会。

简单一句话跟我或与我有关的我所、我所拥有的、我的眷属得到苦难的时候就会对因果的道理起怀疑,不相信这是我往昔所造的恶业得到的结果。

也就是你往世杀生过多,通常得这种重病都是杀生过多,杀业太重,或是堕胎等等这种重罪,

乃至于得癌症,得血癌,得爱滋病等等,这些都是极重的恶业,

但是一般人轮到自己的时候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不能接受因果,

为什么称为不能接受因果?因为你如果真正对因果有概念、了解、而且决定信受不疑的话,你就知道我此报身就是往昔恶业的结果,我受这个报就没有什么可怨的、就没有什么可疑的。

乃至于不一定要生重病,种种横死、车祸、死于911双子塔里面、或战乱时候死掉,这都是有其因果,

每一件事情都没有突然的,没有原因毫无来由的,这绝对不会,只是我们凡夫俗眼没有办法判断,确定了知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

得不好的子女,子女常常逃家或做坏事,吸毒或女孩子放荡不羁跟男人乱搞、同性恋种种,这些都是有因果的,不会平白无故的。

你如果相信因果,这个因果就摄一切世间,乃至出世间,

注意不只是世间有因果,出世间也是因果摄。为什么?因为菩萨修因,佛是果,

所以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好的跟坏的全都是因果法所摄。

也就是说都包含在因果法里面,也就是都绝对不能也不会违背因果法,没有能够超越因果,乃至于佛如来也不能超越因果,也不能破坏因果;佛如来虽然有神力他也不能破坏因果。

破坏因果佛法里面讲叫坏相,佛菩萨不坏因果相,为什么?因为因果相是一个定律,是一个一切万物所循的轨迹,因果相一坏整个都乱了,所以佛菩萨以他的大智慧跟大慈悲他不坏相。

这主要就是讲你对因果相信不相信,佛菩萨不坏因果,但上帝是坏因果的,上帝他有选民,有选民就是坏因果,为什么?他就特别偏爱他对他好,那个选民就是他要救度的,其它人都是该杀的,差别就在这里。

其它都是堕地狱该杀的,上帝老爷他一发威就把不信他的人全部灭族杀光,乃至于下雨七天七夜,那个都是违反因果的。

你如果知道因果,而且那个因果不是任何能够控制掌控的,改变的,随意的改变。

外道的上帝都是可以随意改变的,乃至不只基督教的上帝,譬如妈祖娘娘,你去拜她要求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你有修那个福不知道嘛,你只是这样拜一拜,求妈祖娘娘来保佑你让你发财怎么样,

可是妈祖娘娘因为她是神所以她也会违背因果,示现她的神力,来满足她的信徒,因为她受信徒的供养,受人钱财与人消灾,江湖上都是这样。

所以因果就扭曲了,但因果不会长期扭曲,它可以扭曲一下下,但一定会弹回来。

刚刚讲因果,我们佛道跟外道最大的差别就在因果上,佛道就完全是依因果,从佛菩萨声闻缘觉乃至凡夫弟子全都是要依于因果,信受因果,接受因果、理解因果,依因果而去行,依因修果。

讲无常,我们佛法讲一切法皆是无常,但是外道不一样,譬如所有神道都一样,相信灵魂是不变不灭的,不变不灭所以就是有常,但没有一样东西是有常的。

无我,我就是神我,我们众生都是执有我,乃至于基督教上帝也有我,为什么?他有我执、我见、我爱、嫉妒、嗔恨都有,那就是有我,

只有佛才是无我。只有佛才能无我,因为无我所以才能大悲,为什么?能大慈悲的人就是因为不为自己考虑,无我才可能慈悲于人,

如果有我的话,考虑首位第一位一定是自己,所以要真正修大慈悲乃至于说要度化众生一定要依靠无我,有我的话先度我自己,再度我的亲人,你们慢慢排队。其实不要排队,根本就没有把你列入考虑,你再怎么排也排不到的,对不对?这就是有我跟无我的差别,

所以你看看,我们讲无我,但所有一切世间外道全讲我,而且很重视这个我,认为是对的,你要保护自己,对自己人好;乃至于为了对自己人好,伤害别人没有关系,为了对自己人好伤害别人反而是美德。

有人讲我们凡夫人杀一个人的时候是罪,可是大规模你杀了一百个人以上就变成英雄,杀得越多英雄越大,你在战争里面是这样,但自古以来一直是战争,

所以你杀敌人杀的越多就表示你越有勇气,越大的英雄,所以这个世间就是双重标准,而且是很颠倒。

都是为什么?都是依于我,只要有利于我,一切都是对的。

然后讲苦,这个更厉害了,我在读初二的时候读历史里面有介绍释迦牟尼佛,很简单的讲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就是人生即是苦。其它就说最后是追求涅槃,

我那时候看了以后一直就记得,我看了人生即是苦,说对太好了,

我说人生即是苦这个也是生活经验,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在受苦,这个对我来讲不需要辩论,也不需要去解释,就是这样,如是事实,如是真,如是决定。

可是对一般人不是这样,人生是苦,他会说什么?人生也有很多快乐,譬如吃火锅的时候就满快乐,唱卡拉OK的时候也满快乐,抱抱孙子的时候也很快乐,等等,

所以他就这个产生疑,就会有疑,不能确定人生真的都是苦吗?没有,还是有乐。

乃至于哲学家,以及美国宪法都说:人与生俱来有追求快乐的权力,这不仅是肯定那个权力,而且肯定快乐,而且肯定追求快乐。

可是依佛来讲人生快乐是有,但都很短暂,而且都是幻化,而且都是依他起。

因为这个世间人所说的快乐都是依靠外在的东西,譬如跟知已好友聊天,泡一壶茶好快乐。

你第一个要有好朋友,第二个要有一壶茶;如果有茶没有朋友也没那么快乐,有朋友没有茶也没那么快乐,都是依靠外在的。

我们刚刚所说的种种,世间人所说的快乐都是五欲,财色名食睡,都是这个东西。这些快乐都是依他而起,在唯识学里讲依他起,

譬如声音好的人唱卡拉OK很快乐,声音不好的人唱了也很快乐,别人听了很难过,但他唱的就很快乐。

可是即使是卡拉OK第一要有心情才能去卡拉OK,第二个要没有喉咙痛没有感冒,才能唱。

那个就是依靠外缘、外境而生起的法叫依他起,那个快乐是依靠种种外在的因缘环境而起的。

所以那个快乐是有条件的、也是短暂的、而且很少,

事实上世人所说的快乐常常第一个就是苦中作乐,第二个以求暂忘。

英国有个诗人说我们多半在笑的时候都是含着眼泪的,这具体说明苦中作乐;

另外就是以求暂忘,这是最普遍的,所有的文艺活动、艺术活动都是为了暂时忘掉烦恼、忘掉痛苦,不管你是看歌剧、爱京戏、打牌、打球、读书也好、唱歌、写诗、填词、写毛笔字也好都是为了以求暂忘。暂时忘掉你的烦恼痛苦,

你要晓得众生不能没有娱乐,即使不只是人,所有的众生包括猴子、狗、马,你看国家地理杂志里面的那些动物都在常常玩耍,当然我们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有忧或苦,但都不能没有娱乐。

我曾经讲过什么是文化,其实文化就完全表现在娱乐上,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娱乐,

而且我们把种种娱乐,有一种大致客观乃至也是武断的给它排序定位,哪一种是高尚的娱乐,

高尚人作高尚娱乐,譬如写诗填词,作画、书法这是高尚人做的事,这就比较脑子里面比较有料人做的事情,这就是高尚人、文化人。

乃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打球、摔跤,这个也是娱乐,但就比较低一点。

中间跳舞、唱歌,那些就是比较中级一点的,

所以越是静止的,越是用脑筋的就表示他越高,譬如玩围棋他们自以为很高,因为很伤脑筋,

所有的文化都是从娱乐上来的看。你知道为什么?因为人如果没有娱乐会闷死,你不能光是穿衣、吃饭、睡觉、拉撒,所以吃饭睡觉工作以外那就是你的休闲活动,就表示你的社会阶级,表示你的文化水平。

即使譬如听音乐来讲也分好几种,所谓比较高级的就听西洋古典音乐,其次就听普通的流行音乐,比较要疯狂的就听重金属,各种文化层次的差别,当然拉胡琴的那是另外一层。

那些都表示文化,也表示你的社会层次,现在想想我都是因为学佛才搞懂的,书上也没写,

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娱乐的种类。为什么?人不能没有娱乐,没有娱乐会闷死,最难排遣的就是空闲时间,为了把这空闲时间好好的利用发挥就变成所谓的文化。

象中国诗人遣悲怀、遣愁,就是排遣;很悲伤,为什么悲伤?人生实在很没意思,所以就写写诗发牢骚,一唱三叹这样,那就变成很有文化,大家都一起唏嘘不止,你听不懂表示你没有文化。

这个就是从苦讲来,也就是以凡夫来讲,除了真正的没有吃穿病苦、死苦,这个是最苦的。

还有人都是很健忘的,即使父母死掉,亲戚朋友死掉这都很快会忘掉的,终究会忘掉,一定要忘掉。

 楼主| 发表于 2020-5-6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有一种是你没办法忘掉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被抓去关在监狱里面太无聊,吃饱了没事干常常暴动。

你看监狱的犯人常常都在运动,精力过剩,而且又无聊,他不是真正的喜欢运动。他也是在排遣他的体力跟他的忧闷,没有被关起都常常很闷,何况被关起来,

不知道是谁发明这一招处罚犯人,实在是太高明了,就是把他关起来,不用打你你都很痛苦。更何况有时候狱卒还要打你,那就更苦了。

所以一切众生界都是苦,生老病死八苦等等。

接着是空,是相对于有,空的意思就是一切都是无常变幻,没有实体,没有一样东西你可以抓得住,但是我们众生都迷信我可以抓得住。

举一个例子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恋爱的时候,他以为他抓住了爱情。或是我获得了他的心,很罗曼蒂克,但是你真的获得一个颗心吗?不可能。

你抓住爱情吗?爱情是抽象的根本抓不住,爱情只是你对他的心意,他对你的心意一种很抽象的东西。

可是你如果你自我认定说那就是爱情那就是爱情了,为什么?那就是自由心证,那是一厢情愿,

你认为你很爱他那你就很爱他。为什么?因为你作我爱他想,你作如是想他就成为如是。

譬如你作这个人很混蛋,你作他是混蛋想,那他就变成混蛋。

所以你认为我很爱他,你就好像抓住爱情也抓住了他,爱情跟他对你的爱情,或你对他的爱情来讲都是不空的、实在的、确实是有的。

不过要等到有一天他去偷吃时你才发现一切都是空幻,不只是爱情,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没有一个东西你真的可以抓住。

譬如你认为你对自己很自信、很有把握,那就表示你能抓住某样东西,那是你的质素,所以你抓住了,

对你来讲你的质素就是不空、实有,但那些东西也会消失的。为什么?你老了以后变痴呆症就没有了,不要老了,不要说痴呆症,老了以后你很多技能就渐渐消失了。

佛说因果无常、无我、苦、空等等这些道理,你若对这些道理犹豫就是不能决断确定,你觉得怪怪的,(台语)。

你看到人生即是苦,你说我在家里是独生子,我妈妈对我很好,没有受什么苦,所以人生不一定是苦,尤其是现在的人更难信受人生即是苦这个道理。

如果信受人生即是苦你就不会再追求所谓的人生快乐,

回头讲人追求那个快乐,什么是快乐?你追求快乐我现在举个例子浪漫主义者追求爱情,有没有一样东西那个爱情是让你追求的,没有嘛,那个是你自己想的。

所以浪漫主义者追求的爱情是一个观念,他如果所谓的恋爱的时候,他不是真正在爱那个女人,而是他爱他心中想的那个观念,然后把他那个观念换在那个女人身上,假装他就是那个观念的化身。

事实上他爱的不是那个女人本身,而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个爱情的具体的化身,所以等到他们更加认识的时候才发现她原来不是他心中理想的化身。

所以他常常要换,因为看到我们因为误解而结合在一起,我们因为认识而分手。

因为认识而分手这一点是错的,因为从来也没认识,哪有因为认识而分手,那个浪漫主义者追求爱情只是爱那个观念。我这样讲好像很好笑,事实上一点也不好笑。

同样的一切众生追求快乐也是这样,因为快乐不是一样东西独存在世间你可以去追求抓到,然后拿来受用。

什么叫快乐?没有一样东西叫快乐,世间上所说的快乐是依于你自心有一个概念,用你的身六根去执取外在的六尘或五尘,你再消受那个六尘的时候你把它当作一种快乐称为快乐,你如果不把它当作快乐的话你就不快乐。

也就是当你身心消受六尘的时候你不做乐想,那你就不会有快乐。

譬如同样你跟一个你认为是很理想的人结婚你觉得很快乐,可是怎么过一阵子以后也不一定跟你所想的有差距,而是太习惯了或是腻了,然后那时候快乐自然减少或是没有。尤其腻了老夫老妻哪有快乐,所以才找找新鲜。

所谓快乐,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叫做快乐,快乐是种种内外因缘和合而成的当下那种感觉叫快乐,要当下,过了可能不一样,之前也不会是一样。要当下而且你真正体认它,作乐想的时候那就是乐。

譬如有性虐待狂,他在作那种虐待狂事情的时候他作乐想所以有快乐,但我们一般人把那个事情不当作乐想所以就没有快乐。

乃至于有吃粪的、吃精子的那种人他认为是快乐,心颠倒想,作乐想,

我要讲的是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叫快乐,快乐是根尘境内外和合产生当下的感受叫快乐。

依这样来看美国宪法就是很主观,一切所有的人都有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力,因为根本没有一样东西叫快乐,你又叫我们追求快乐,那就美国宪法那些党国元老都是糊涂蛋、愚痴的人。

不只是美国宪法,其实所有的众生为什么活着?就是追求幸福快乐,可是没有一样东西叫幸福,也没有一样东西叫快乐。

[因为对这些谛理狐疑不信,故不能决意依之而修诸善业。]你如果对那个道理不是真正很相信的话,你就不能依它去修行,

譬如你如果不是很相信无常,你怎么能去修无常,这无常本来是一个道理,但是变成无常慧,无常的智慧。

无我就无我智,如果你不是决定很相信无我这个道理,你为什么去修无我智,为什么叫无我智?因为你修无我智、通达无我智的时候你就解脱了,解脱什么?解脱无我。

为什么我们会受轮回、缠缚?就是因为我自己缚我自己,自我自缚,我以我这个概念来缚自己;我以我这个绳索来缚我自己,把我自己绑住,所以不得解脱。

但那个我本来是没有的,那个我跟快乐、幸福、爱情等等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但我们众生把它当作是真实的东西。

而且把它们化成绳索,这些都是绳索,你认为它有、它是真实的,然后它就变成一个绳索自缚缚他。

譬如我们俩个相爱,这条绳子就很粗很大已经都绑住,为什么?因为我爱你所以你要爱我,绑住了。

你有没有爱我象我爱你那么多,自己先绑自己然后再把他绑起来,你老实说爱我有没有象我爱你这么多。

你看我对你做什么,表示我爱你比你爱我还更多,意思是你要很感激我,要当我的话。

(台语),爱情是一条索、快乐也是条索,把自己缚住一定要追求快乐,可是何处有快乐?浪漫主义说何处有爱情?何处有真情?

所有的情都是一样,只是令人愧叹而已,为什么?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互相骗来骗去,哄来哄去的。当然你如果很有福的人只不过他哄你的时候比较少,不会完全没有。为什么?

我也不是胡说,佛说众生心皆不实,不实虚妄,这个不实虚妄的心你能期望它有什么真实的东西吗?

真实的爱情、真实的友情、真实的感情都没有。感情本身就是因缘幻化的,随着种种因缘变化。虽然这样说但你回去也不要说离婚,所以你如果对这个道理不能决意依止就不能修善。

[所以疑心所的业用即:「能障碍不疑善品」。]品就是目,不疑这一条好的德目,[因为不能直前修善,]直前就是直心向前,一往向前决定信受,没有怀疑。直前修善,不要歪歪曲曲的,左顾旁观这样,[故善法不能得生。

所以说疑心所能障不疑,]这是消极方面、能够障碍我们不疑的善品。

积极的作用就能[障碍]我们心中[善法生起,]有两种作用;消极障不疑,积极障善法。

[这疑为何是六大根本烦恼之一呢?因为「疑」是较轻微的不信;]你若有点怀疑,那个不能说你不信,可是是很轻微的不信,已经有不信的倾向。

如果[疑心若深,即转成「不信」,]开始是有点疑惑,渐渐转成不信,[不信再深,便成为「谤」,故「疑、不信、谤」三者常是连锁反应,从疑很容易变成不信与谤,因此「疑谤」二字常合说。

又,因为疑心,令人不能确定信受佛理,]你若有疑心对佛的道理决定不能说确定就信受,我们所说的信受欢喜奉行,你就没有办法确定信受,而是还要摇摆不定,

[令人对正理不能直下承当、直心信解,]就没有再左顾旁观,

[因此对正理的修行就逡巡、]就徘徊,走来走去;[踟躇](台语),逡巡跟踟躇意思差不多。

没带子就停下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56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放掌

    接着讲疑这一条,[因为疑心令人不能确定信受佛理,令人对正理不能直下承当,不能直心信解,因此对正理的修行就逡巡、踟躇、]欲进还退,(台语),

韩愈所说的:足欲进而踟躇,口欲言而嗫嚅;脚想要往前进但是踟躇,嘴巴想要讲话但是嗫嚅讲不清楚。[游移不前,]

为什么?因为信不过,这很严重,严重到什么地步?有禅师说你能不能悟道、能不能开悟就在于你信得过还是信不过,你看严不严重?

什么意思?他的意思是你要信自心是佛,你信得过吗?很难信。

自心是佛,不是信自心将来是佛,是当下现在就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好不好信?

这个除了信以外信知自心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而且因为是信自己自心是佛,自心不只是有佛性,而是就是佛性,这个很难,你能够信得过这个,这是信最高的。

象下面信因果、无常等等都要信你才能入,才能进去,所以难就难在这个信得过、信不过。

你如果能够信得过,而且得决定信,那就是信不退,信不退就得第七信;

有种种不退,我们说不退菩萨为伴侣,那个不退菩萨就是信不退,于佛法得决定信、于正法得决定信。

如果你于正法得决定信,你绝对不会去亲近任何的世间外道,你也不喜,你就会分的很清楚,

而且你一接触不是正理的东西你心里面就会不欢喜,而会觉得烦恼、杂染,

但现在人就是因为心杂染所以不能起信,所以就不是很信。

你说他信佛不是信,但是信一点点,不是非常信,离这个决定信就很远。

你若决定信就是第七信不退菩萨,你生生世世都不会退,乃至你一出生以后稍微接触佛法你就对佛法坚信不疑(移)。

因为犹豫不前,[从而障碍了实际去修行,]就不能实修,[所以说:心中对法有疑的人,无法修善、生善;因此这个疑的障碍是很大的。]

因为疑就犹柔寡断,在佛法中没有决定的信受,就不能决断,你如果得决定信就决定佛所说的没有一句假话,你要相信这句话才算是信佛;

佛所说的话没有一句假话、没有一句骗人,这能信吧。

如果有人讲的话让你对佛所说的话怀疑,你就用这句话来自己替自己过滤、解毒、消毒,佛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没有一句假话。

如果佛说假话那佛就是妄语者,但佛不妄语,为什么佛不妄语?因为佛心真实,真实体里面不能有妄语这样子的烦恼,妄语是一种烦恼、虚妄,他全身全心都是真实的,他里面放不了一粒虚妄的沙子,妄语是虚妄的法,

所以要如是坚信,佛语谛实决定不虚,这样子你修行就有希望,你的善根就会渐渐增长。

[「不正见」:]八正道里面有一个正见,什么是正见?换句话讲就是智慧,讲的比较清楚一点就是正知见,

正知正见就是智慧,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拥有正知见,所以修行修八正道最后才能得到正知见。

得到正知见以后那就是正的,接着以大乘来讲最后以正知见而求佛知见,或是就是再继续修就会生起佛知见,就是佛知佛见,那就是最高的智慧。

正知见是智慧,佛知见就是最高的智慧,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觉就觉知,所以正知觉的觉就是这个觉字。

[即不正知见,]也是因为无明而起,因为无明没有智慧,所以[又称恶见。

「不正见心所」的体性是:能令人于诸谛理颠倒推求,]

我们刚诵楞严经里面:销我亿劫颠倒想,那个颠倒想就是颠倒推求的开始,因为颠倒想所以颠倒推求,所以接着就颠倒说,最后就颠倒修,颠倒作为,种种颠倒都来了,身语意都颠倒,因为心颠倒起颠倒想。

颠倒推求,他就一直分析推求佛的道理,可是都是歪的,讲的都是歪理十八条,自已以为好像很有道理,众生也因为愚痴不能分辨也认为他讲的好像很有道理。

譬如有一个大居士我曾经讲过他用科学的态度来讲禅,用科学的方法来讲禅,

他讲什么是性?因为禅讲见性,什么是本性?本性就是能量,

你说本性是能量吗?好像是,因为什么?因为本性能够起一切作用,能够起很多功能,所以跟能量很象,因为能量能造作很多东西。

能量不只是人的能量,乃至机器也有能量,令我们能造作达成很多事情,

本性好像也是这样,通的,错了。为什么?因为能量是可以称量的,是有一样东西实体可以称量、可以捉摸、可以掌控,乃至让它产生或让它消灭,

但是本性不是,本性是不可以称量、没有颜色、没有方圆大小、没有形状、没有体积、没有任何仪器测它不出,虽然同样它也有作用,差别就在这里。

这个就是属于颠倒推求的一种,学佛就不要把佛法拿去套在科学或哲学,好像很前卫,事实上那个都是颠倒堆求。

[能生染慧,]这种慧表面看起来是智慧,这是世间智,但它对人心会起污染,佛理正法跟世间的东西就纠缠不清,所以就污染。

[「颠倒推求」,即是颠倒想,而非正思惟,因而生起种种妄想分别。]颠倒想其实就是妄想分别,自以为是;

[「染慧」,染污慧,即是妄想分别之邪慧,以邪慧非但不能令心清净、光明,反而能令心染污,故称染污慧。]

譬如举个例子讲,有人说佛法是最伟大的哲学,听起来好像很对,实际上不对。

虽然佛学道理很高深,好像很好的哲学、最好的哲学,可是最大差别是讲这话的人根本不懂得哲学,也不懂得佛法。为什么?

因为哲学是用讲的就可以,佛法是要讲要懂还要做;哲学只要讲,自成一家之言就行了。

换俗话讲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叫自成一家之言,你只要能够在你自己的体系里面说的能叫自成一家之言,那个就是哲学。

但佛法不是,佛法是成一切普遍的道理,而不是一家之言;而且是可以做,必须要去做,而且是唯证方知,只有去修证才能够知道,你讲永远也讲不透。

你可以讲到一些皮毛或稍微深一点点的,但你绝对不能讲的透;一定要修证才能够知道。

[「不正见心所」的业用为:一、能障善见之生起,二、能招感今世及来世众苦。]为什么?

[因为]心里面有[不正见的关系,所以不能修习正法,因此障碍了善见的生起;

又以恶见故,摄受恶法、修习恶行,以此为因,感得今生来世种种苦果。]不正知见、恶知识就会有这样坏的结果。

[恶见(不正见)有五种,又称五见,或五恶见,]学佛要知道这些东西。

[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见取见),五、戒禁取(戒禁取见),]这叫五见可五恶见。

[一、萨迦耶见——「萨迦耶」为梵文,义为身,故此又译为「身见」,或「有身见」。]

有的意思是实有,[即是外道对于五蕴,]因为[不了和合如幻,]我们五蕴身心是和合如幻的,[假名为身,而执身为实有,]而[且以为这个身是「我」、以及「我所有」,因此,身见又称为「我见」。

以一切众生都依此我见或身见,而起惑造业,故是一切恶见、及有情生死流转之本,故立为五见之首。]

这个就是身见,见我这个身把它当作是实有,而且这个就是我,而不知道这个身并不是我,乃至认为这个心是我,而不知道这个心不是真正的我。

因为什么?身心都是幻化,都是会幻灭,

如果身心是我,等身心坏了灭的时候我不就没有了?但如果说身心坏灭时我就没有了,那就成断灭论,

所以那个我不是实在的,什么是实在?就真如本性。因为有真如本性的关系,不管是我心、我身、我相都是在真如本性上所起的幻相。

[二、边执见——又称边见。]什么叫边见?因为佛法称中道,两边就是边见,譬如执一切有常,执一切断灭,有常跟断灭都是两边所以叫边见;但是佛就是中道。

外道都是边见、两边,也就是一切世间跟外道都是走极端的。

譬如希腊有一派是快乐派,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美食主义者也是属于这一派,人生就是要享受好吃的,女人,衣食住行快乐。

另外一种就是相反苦行派的,人生不是来享受的,是来修苦行,用种种方法苦自己。

佛是中间的中道认为人生不是来追求五欲快乐的,也不是来寻求痛苦的,而是来要离于苦乐、离于一切世间的系缚。

因为追求苦跟乐你在自讨苦吃,人生已经够苦,自讨苦吃何必,而且自讨苦吃更不解脱。

那种苦如果是希腊还好一点,那是普通苦,要是印度更可怕,有没有看过印度修行苦行的?

看过那个电影,有肚皮穿一根针拉一条线去拖车,很痛;因为今世受了这种痛苦,来世可以生天。

还有呢拔发,(台语)可是拔得完吗?拔不完,他要不断的拔,很痛没关系,今生所有的苦都受完了来世就生到梵天。

有一种修倒吊,没事就把自己倒吊在树上一整天,晚上也是这样过,睡觉的时候也是这样吊着,

为什么这么苦?因为这是人生的本质,因为人生是苦的,你如果不用这极苦来度脱掉一切苦的话,今世没受完,来世还要受,所以今世一定受光。

还有一种一天到晚都浸在水里留个鼻孔呼吸,还有一种你们在经上有看到涂灰,裸体拿泥土把自己全身都涂了,

你说这有什么苦?这个很苦,没穿衣服已经够难过了,印度那么热,而且涂那个粘土,毛孔不能呼吸;

佛经里面只讲涂灰而已,现在我告诉你是这样子的情况。不只是涂身连脸也涂,

这样相信众苦受尽来世生天,这都是邪念,还有很多。

现在很多你看印度一根针从脸颊透过去穿过去,甚至把舌头上插好根针拉东西,所以他就是要求苦。

德国作家赫塞写流浪者之歌,他写的也是很好,可是写错了;

他就是在写佛陀传,写他在修外道的时候,曾经有一境写的非常生动,就是悉达多太子坐在荆棘丛里,荆棘很多刺把他的屁股大腿整个都刺穿在流血,他就不动因为他在修非想非非想定,描写的非常生动,讲他行苦行。

后来又写他苦行行完以后追求快乐去跟女人结婚这是胡说的,洋人是不知道的,不过那个是小说你也不能说他不真实。

我讲苦行,佛说这种种苦行是无益的苦行,没有意义的苦行,毫无道理、毫无用处,也不能增进你的智慧或是悲心都没有。

一切世间的人求乐或求苦都不对,中道心是对的,才能认识人生乃至法界是离于世间人所寄取的苦乐。

 楼主| 发表于 2020-5-8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谓即由于萨迦耶见之增上力,又进一步计执五蕴身心为常、为断。]常是指我们这个身心是永远存在或灵魂,断就是断灭。

譬如以基督教来讲,你在这个世间他们是没有来世的,有过去世没有来世,二世说;你这一生死掉以后就等待耶稣来救你或审判你。

他们属于一般的常见,也就是你这世死掉你就不再受生,你的灵魂就不管你到哪里,有福报的人就生天,没有福报就到地狱,二分法但没有再生为人;不是生天就是下地狱,所以这个也是极端的边见。

生天的就不用说了已经是到主耶稣那里去了,下地狱就等着耶稣来审判你,可是已经下地狱了还审判什么,奇怪。

我要讲的是他的常见是你堕了地狱,你整个形象完全都没变,经过千百万年,因为也不知道耶稣什么时候来,最后审判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来,可能是几万年以后,你还是那一副灰头灰脸的样子,

你现在死了什么样,来世耶稣看你还是那个样子,不会改变,那个就是一种常见。

另外一种断见象罗素或胡适,他们说人死掉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罗素说什么是人?我深受那个影响,因为我那时候看了信受欢喜。

他说什么是人?人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因为碳水化合物有电子、质子、中子运行,所以产生能量,等到时间到了电子、质子、中子不再动了,能量没了人就死掉了,那个碳水化合物就分化了。

我深受这个影响,这就是最典型的断灭论,死了就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因为碳水化合物用他们基督教的话说尘归尘,土归土,对我影响很大。

我闭关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大魔障,我跟你们讲过了,我因为念地藏经而破了这个魔障,实在转不过来,你再怎么想你没有办法破,很难。

我诵地藏经诵了二十一部这个事情马上就烟消云散,所以这个菩萨威力不可思议。

因为什么?因为这个怎么讲你能够说服自己,现在主要是这样,不是别人来说服你,你说服自己说不是这个样子,很难。

但是我诵了地藏经以后我也没有去说服自己,它自然就变成不是问题了。

就是这样,没问题,佛说的都是对的;就是这样一转就好了。

可是原来就是那样死脑筋,因为所谓的知识分子,而且是有理智的、有哲学思想的,所以就很信受那些哲人的话,夭折的折,就把我折腾死了。

地藏菩萨就是这样一转就OK了,不是说每十斋日转一遍吗?我那时转二十一遍,整个都转了,把那些外道断灭恶见整个都转掉,转了以后我也没有去说服自己,自然就看的很清楚。就不用再辩论、辩说了,很厉害。

[「常」,即常见,]就是不会改变,那个常是恒常的意思,不是常常;

[指]外道[计执此「我」永远常住不坏,如外道之执神我不变,或灵魂不灭等。

「断」,即断见、或断灭见,此系计此身心于死后,归于断灭,一无所有,]

在哲学里面机械论者以及实证论者都是执死掉以后什么都没有。

因为死掉以后什么都没有,所以就产生两种,第一个就是即时享受,

第二个什么都可以做。为什么?没有果报,来世没有了,今生要好好把握,不管做好做坏就是要好好干他一场。

因为[无有任何后续果报,即俗语所说「一了百了」。

此断常二边见,之所以称为恶见,因为它们都能障人修行。

执常见者,因为计一切法皆常住、不变,]所以修行也没什么用,既然一切都是恒常不变的你们修它干什么?

这恒常的最明显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你今世是奴隶,你来世还是奴隶,你永远是奴隶;你今世是商人,来世是商人,永远是商人,不会改变的。

如果这样你修行干什么?这一切以他们的话来讲都是梵天主的旨意,以基督话来讲是神的恩典、旨意。你现在是什么都要感恩的心来赞美主,阿门。

因为计一切常住不变,[故计修行亦不能对业果有所改变,所以不能起正修行。

执断见者,因计一切皆归空无所有,悉皆断灭,因此谤言修行亦无益,]

不管是计一切断灭,还是计一切永远不会改变,其结果都一样,结果都是说不用修行,因为你修了都没用。

如果都没有改变你修了当然没有用,如果一切断灭你修了也没用,今世有来世空空的,死了就没有,所以也不用修,我们大家就一起快乐吧,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

[是故亦令人不能起正修行。]永处缠缚、永处轮回,都是断见跟常见的坏处。

我们讲到这里为止,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