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虽然认识,譬如他知道有异性的需要,但是对某女喜欢,可是又有时候因为害羞、害怕、自卑种种压抑,乃至把它盖起来,盖起来以后渐渐变成退缩,自己瞒骗自己不需要,可是事实上他很需要,很想去跟她交往。因为不敢就有种种的病变出来,那个病变就是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青春期就是特别适合写诗歌的时候,在下就是曾经这样子,从那时候开始写诗、小说,就是心里有所瘀积,只好在文字上求发泄,但是懂得发泄还不错,不会有问题。

不懂得发泄失衡以后就去做破坏的事情、违规、越轨的事情就是这样产生的,那就是什么?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从一种不相干的方面去发泄,这样子。

你看这个心识,这个识多么重要,能够识得自心真的很难;识得自心而且还承认,明明知道自己喜欢那个女孩子,承认自己喜欢那个女孩子,当然指正常的。

如果去追求,也是正常的,如果逃避了,乃至不肯承认,那个女孩子不好看不喜欢,那都是骗人的,就变成有毛病。

如果说那个女孩子自己不敢去追,被别人追去了,然后心里就起一种暗中的忿恨,那都是不了解自己的自心,没有觉,不能识别自己的心。

总而言之最重要,我们学唯识干什么?就是了别自心,识别自己的自心,这要有智慧,还要有静坐的能力,能够观自己的心,还要有所谓的道德的勇气,面对自心,自心有种种的毛病、缺点,都要有这种道德的勇气面对它,乃至于去改变它。

[这个识指前六识,因前六识以能了别为主。]

[5.意——此指第七末那识,]它的主体就是恒审思量,恒就是恒常,审就是分析审判,这以后讲到第七识的时候详细讲。

[第七识]这个[恒审思量]从哪里来?以我执为体,因为它一直在判别别人,以自己为中心来判别,[故名为「意」。]

[6.心——此指第八识。在佛经中,亦常以「心」指第八识,或称第八识心,而以「心、意、识」表示(或代表)第八、第七、及前六识。]

这六种心一二三项就是八七六识作用,四五六就是六七八识的本体。

其实我还是喜欢第一种分类,简单扼要,一个是肉体的心脏、一个是精神的心。心有哪两种?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就够了。

[注释]

[「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所有就是所有权,所有权或是拥有,看我手里拿一支笔,这个是笔的体;笔有什么作用?功用?写字、画画等,这个就是它的用,这个用是属于笔所拥有的作用,这个用是笔的体的作用,写字是笔的主体的功能,这样懂吗?能写字这个功用是笔所拥有的,

现在讲心,心是体,又称为心体,心体会产生很多很多法,譬如善法、恶法、烦恼法等等,心会产生一些善的想法、观念,以及恶的想法观念,乃至产生种种烦恼出来,贪嗔痴慢等等烦恼。

这些东西都是心产生出来的作用,这一些就是心的作用,或者是功能,这些心的作用跟功能是属于心的,是心所拥有的功能,所以这些法就称为心所有法,心所拥有、能够引起作用的法叫心所有法。

学这个会开智慧的。这些是心所。

这个心就称为心王,[「心」,即心王。]王是什么?王是拥有一切叫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全都是国王所拥有的,所以他才称为王。

最大的地主,最大的拥有者就是王,其它下面都是他所拥有的,同样,我们这个心里面所产生的所有一切法,心所产生的很多很多法,这些法都是属于这个心的,因为属于这个心所以这个心是拥有者,所以它叫王。其它整个这些东西全都是它所拥有的,拥有的什么?拥有的作用,心王、心所。

[「所有」,即所拥有。这一类法,是心王所拥有的法;亦即心王是体,这些法是心体的作用。]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你有一辆车,那辆汽车是体,汽车的作用是能跑、能载人就是汽车用,能跑能载人是属于汽车这个车体的,属于这辆车的,意思差不多是这样子。

那个体就好象是主体、硬体,类似这样。譬如我们有一台电脑,电脑的硬体就象心王,你买那个软体、那些操作系统、软件,那些象是心所,使这台电脑能够运行。心王有如硬体、心所有如软体。所不同的是我们心王这个硬体自备软体,不用再买软体。

[以作用是依于本体的,若无本体,则无法产生作用,]你如果说没有电脑硬体,光是有一个操作系统安装盘不能用。[因此说这些作用是「属于心王所有的」,而称「心所有法」,]

我们还是看五位百法表,第一项是心法,这个心法就是心王。这个心王有八大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都是心王,八王里面有一个最大的王是阿赖耶识,它是最大的大王,前面那七识是心王,阿赖耶识是大王统率一切。

心王下面就有文武百官,文武百官是哪些?心所有法的五十一个全都是心王下面的百官,王宫大臣。接着讲,[这是依主释,]依主释以后再讲。

[又:心王如主:心所有法如臣子、如伴侣;如世间王之所至地方,群臣一定随之,]譬如乾隆下江南大家一起走,可是也有皇帝微服出行,那个很少。再怎么样微服出行也一定会至少带一个,所以王到哪里群臣就会跟着走。

[心、心所法亦如是,心王所至,心所法必随之。]什么意思?心王如果攀缘什么法,用我们普通话讲,心在想什么法?心里面就会产生一大堆的作用跟着起来也去想那个东西,

我举个例子,譬如想到我十九岁的时候第一次谈恋爱,举例子不是我,想到谈恋爱时候结果因为心王想到第一次谈恋爱那一天,心王到那里,结果所有的酸甜苦辣的心所全都出来。

心王就是想到那件事情,心所也跟着去攀缘那件事情,这样。心想到什么事情,心所也会跟着到,跟着去想那件事情。

[国王以有群臣,故能有作用,能造作诸事业。]国王一个人不能治理国王,一定要靠下面的人能够治理,国王如果要杀人也一定要有人帮他杀,他不能自己杀。[心王亦如是,以有诸心所,故能起种种作用,造作种种事业。]

[「色法」:]这个色不是颜色,这个色文言文指物质,物质界的东西叫色法。也就是有形质的东西,有物质叫色法,色法[指由能造的四大(地、水、火、风),]能造指我们世间的东西都是地水火风造成的。

譬如每一样东西里面都有地水火风,什么叫地?地就是坚硬的东西,坚硬的东西称为地,不是大地、土地的地,那个地的意思是坚硬,你学佛学那么久不要搞不清楚,所有硬的东西叫地。这个东西地的成份,硬的就是这个木鱼地的成分,地质。

水的意义就是流动、或湿润的意思,每一样东西里面一定有水气,再怎么硬里面一定有水。

火的意思就是温度,每一样东西都有温度,再怎么冷,冷也是一种温度,冰也是因为温度很低,每样东西都有温度,就是那样东西火质在里面,火的成分。

风就是每样东西的分子里面一定有气体,没有气体不可能的事情,没有气体那样东西就分裂、解散。

所以地水火风每一样东西里面都有,木头里面有、铜器里面有、麦克风里面都有,乃至我们身体里面都有地水火风四大。

为什么称为四大?大是遍布的意思,就是说它在整个宇宙间每个地方它都有,所以叫大;遍布整个宇宙叫大。这四种元素是遍布全宇宙所以叫四大,

每样东西都是由这四种元素去组合,因为成分的不同,所以造成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这四样元素称为能造。能够制造、组合一切东西,所以称为能造,

四大这四种元素会造出四微,四微是什么?色、香、味、触,是由四大所造成的,这里面少了一个声,因为声是没有形状,声音是没有形状,其实声音是附属于地水火风之外一种敲击所变现的,它本身没有真正的东西,声音没有实在东西。

因为地水火风你若碰到你会有阻碍,地硬的东西你会碰到、水也会碰到、火也会碰到、风的话也会碰到,但是声音你碰不到,你从声音里面可以穿过去,它是没有形质的。

声音虽然是一种尘,但它不是地水火风所制造出来的,它本身不是一个有形质的东西。或者这么说,用现代的话声音是由地水火风所衍生的,是间接的东西。

所以能造的四大[与所造的四微(色、香、味、触)这八法共同形成的内五根,]我们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是由四大跟四微合成的、[外]在的[五境(色、声、香、味、触)十种,]也是由四大四微合成的。

接着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这些都是实在的物质,

但是看五位百法表,我们看第三项色法,宇宙间的物质界有哪些?有情就是眼耳鼻舌身,无情就是色声香味触,[再加「法处所摄色」,]这是另外特殊一个东西,[也就是「法尘」,共十一种色法(即物质之法)。]用现在的话来讲物质界有这十一种。

看法处所摄色是什么意思?摄就是包涵的意思,法处所包涵的色的物质,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法尘,总共有十一种色法。

[这十一种色法,是诸识之所缘及诸识之所依;其中五根与五境这十种色法,是有质碍之色,]

这个要讲清楚不是一下能讲完,我先讲一个最重要的。法处所摄色是什么?我们五识有眼耳鼻舌身,缘这个色声香味触,还有个意根,意根缘法尘。

什么叫法尘?法尘不是真正的色尘,法尘是什么?法尘是因为法处色是意识取五尘落谢之影像,

我来解释,看我这里,意根缘法尘,眼根是缘色尘,眼对色的时候产生眼识,眼根摄取这个色尘,就好象拍照一样,啪一下就把影像投射在我们眼根里面心版上,我们心版里面就有这个木鱼的影像,这个木鱼的影像在我们心里面就了解了。

因为这样吸收进去有这个影像,心里面依这个影像一下子就了别这是个木鱼,这是第一层的分别。第二层的分别就是眼根摄受木鱼这个影像在心里面经过一刹那,接着第六意识就会起来做后续工作,后续什么?再进一步分析。

我们心的功能是识别,第一层的识别是识别它是一个木鱼,接着还要再进一步识别这是什么样的木鱼,这就是第六识再去攀缘刚刚进来的影像再去分别,这是一个小木鱼,有大木鱼、有小木鱼。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讲这个木头是很好的木头,这是榉木的木鱼,进一步的分别,乃至于敲一敲,这是好木鱼,或是不太好的木鱼,有种种分别。

这个种种分别都是第六意识在作的,第六意识必须要有对象才作分别,所以它要攀缘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已经不是外在的这个真正的木鱼,而是经过眼识摄取进来以后留下来的影像,而且影像,眼根摄取影像留下来只是一刹那,

一刹那说是木鱼以后,眼识已经放掉,依唯识来讲眼识就灭去了,叫无间灭去,灭掉。

灭掉以后心里面还有一个残留的影像在,那个就所谓落谢的影像,还有残余的影像,第六意识就紧紧把它抓住,在残余的影像还没有完全灭去的时候,眼识灭去了,影像还没完全灭去,它再把它抓住再进一步分析。

所以眼识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不实在的东西,那个东西就称为法尘。

简单一句话,法尘最我们学佛应用是什么?戒体就是法尘,戒体就是法处所摄色,下次进一步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0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稍微复习一点点色法,什么叫色法?这个色不是颜色的色,也不是好色的色,是物质的意思,

一切世界里面有物质界跟精神界,物质界就叫色法,精神界就叫心法。

一切物质界就是指能造的四大,能造是什么?就是指原料,物质界形成的成分,它的元素是什么?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在物理学称为四大元素,与所造的四微。

什么叫所造?这都是专有名词,被造出来的叫所造,原料造出来的产品,这个能造的四大第一级的产品就是四微,所以色香味触世间的这四种东西是由四大元素地水火风组成的。四微就是最单纯的色法、最单纯的物质,

这八法就是指能造的四大元素再加上它最初级的产品四微色香味触,这八法共同形成内五根、内在。指我们有情的身体叫内,众生的身体叫做内,身体的内在的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怎么造成的?就是前面的四大加四微造成的。

外五境,乃至于外在无情界的五种境界也叫五尘,外五尘色声香味触也是从能造的四大跟所造的四微这八法和合而成,所造成的。

你看我们佛法跟世间的哲学比起来只有更精细,因为这个以哲学里面来讲叫宇宙论里面的本体论,幸亏我研究过哲学,这就是宇宙论跟本体论。

宇宙论是讲什么?讲宇宙一切万物本体是什么,它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依佛法来讲就是这能造的四大、所造的四微,这八法形成有情界跟无情界的一切法。

西洋体系的哲学宇宙论,宇宙论里面有一个本体论,宇宙论是讲什么?是讲那个最大的星球、地球、月亮一切物质的产生,生命的产生,它的整个的系统叫宇宙论。

大的是宇宙论,小的就叫本体论,西洋本体论就有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等等,一元论譬如唯心论、唯物论、唯神论,二元论就说心物和合,唯心跟唯物和合的;

一元论的譬如性善论就是一元论,性恶论也是一元论。孟子性善论,基督教是性恶论,基督教跟荀子讲的一样是性恶论,人性本恶,为什么?原罪。

在基督教、西洋人的体系里面肯定人是坏的、人是堕落的坏蛋,我们佛法是人的真如本性是好的,是善的,跟孟子的性善论相应。荀子性恶论跟西方的基督教体系是一样的,犹太教的是一样的,性恶论。

因为他们讲性恶论,所以象荀子后来就演变韩非子那些法家,因为人坏,所以用最重的重罚来约束这些人,惩罚他,所以法家就变成那样子,治乱用重典,这一派的。

孔子是什么论?孔子没有,他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孟子才讲到性善。

如果是多元论,譬如希腊的多神教,印度的婆罗门教、多神教也是多元论,因为它的来源是多元的。象基督教它的来源一切都是耶和华来的,所以是一元的,一神教。

这是讲到本体论来说,本体论跟宇宙论是有相关的,你如果懂得西洋的哲学跟东方的哲学,然后再来看那就更清楚,就更加佩服佛法精深博大,那些很多疑点马上就澄清了。

接着看内五根外五境,五加五就十种,十种再加上法处所摄色,那就十一个,

我们看这个,也就是法尘。所以一切的物质界最基本的就是有十一种,这样子。

我们看百法表,色法十一就是有十一种,也就是说宇宙万物里面如果把它浓缩分析起来物质界总共有十一种,第一个眼耳鼻舌身这是有情众生的物质法,色声香味触这是无情界所谓的五尘。

眼耳鼻舌身是五根,色声香味触是五尘,内五根外五尘这些都是物质界,什么叫物质界?没有感觉的叫物质界,这些都是色法。

接着就是法处所摄色,什么叫法处所摄色?色法故名思义应该是外在的法,或看得到的法,什么叫色法?看得到、摸得着、听得到、可以感觉、可以触摸、可以称量这种法叫色法,

这都没有写上去,这样写上去不得了。这是可以考佛学研究所的题目,什么是色法?解释名词,所谓色法就是物质的法,这些物质的法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听得见、感觉到、可以称量的这个叫色法。

用英文讲就是tangible,可以看得见的visible,可以听得着的audible,可以摸得着的tangible,这合起来就是可以感知的sensible,还有可以称量的measureabe,这些东西就叫做色法,色法的意思就是这样。就是物质的法,什么是物质的法?可以看得见、摸得到、听得见、感觉到、可以称量的。

那么说象你心情变化可不可以称量?现在也可以,用那个什么电子的东西,量你的心跳、心电图,可以称出来,这种叫物质界的法。

但是这个法处所摄色是什么?就是我们一般显教里面通常所说的法尘,六尘是哪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个法处所摄色就是指这个法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第六尘是法尘,

什么叫法尘?我来分析给你听,一般没有深入研究唯识你不懂什么叫法尘。

还是眼根来说,你看到一个木鱼,看到这个木鱼你把眼睛闭起来,有看到木鱼没有?没有?眼睛闭起来你心里有没有一个木鱼?有嘛,没有你就是瞎子看不到,因为你看了眼睛闭起来,你心里面还是会看到木鱼的样子。

以现在科学来讲叫视觉暂留作用,但是以唯识学来讲是眼根摄取色尘,纳入在心版上形成眼识,第一个分别;

眼识就是我看到那样东西,了知那样东西。什么叫识?识就是识别、就是了解,噢,我看到了而且了解那是那样东西,你以前如果知道这个是木鱼。

因为有的人没看过木鱼,看这个花好了,什么叫眼识?乃至什么叫法尘。花是色法、色尘,是外面的色尘,眼根接触色尘,根尘相接处的时候,于是眼根就摄受这个色尘的影像放在心里面,好像摄影机一样,放在心版上就留有一个印象。

中文是很绝的——印象,看了以后外尘就在你的心里面有个印象,什么叫印象?印好像印刷机一样印,你的心里面就有一个花的印象在里面。

花的印象其实是什么?是花印在你心里面的影像,心里面有一个花的影像。在眼根加花这个色尘在接触的一刹那,摄受花尘到心版上的时候,一刹那你就能分别花。所以第一刹那的分别这是花,很单纯的,能够分别这是一朵花,这个分别、了解、知解叫做眼识,是最初级的分别、识别。

然后就知道这个东西的总体相、总相,知道这是花,这是眼识,第一级的识别就是前五根的眼识,而且这只是一刹那,一看就了解这是花,第一刹那。

等到第一刹那还没过完的时候,马上就接着第六识起来去攀缘心里面这个花的影像再进一步分析,我们心里面跟电脑一样自动分析,第一刹那花,第二刹那再去看清楚点什么花?粉红色的花,这就第二刹那。第三刹那就说粉红色的花淡淡的,没有完全开,第四、五刹那,最后一个分别这个花不好看,再更进一步我不喜欢这个花。

所以这个都是分别,这个都是第一印象眼识分别以后,第六意识再去攀缘眼识所留下来的印象,它的影子再去分别,依据这个所谓输入的资料再去分析,分析的结果就是这朵花不漂亮我不喜欢,这样子一步一步分析。

再讲什么叫法尘,第一个印象花,那个是初级的资料,它是没有混杂的就是花很单纯,也就是没有价值判断,没有一些妄想分别,

等第二刹那分别的时候就是妄想分别第六意识的分别,第六意识就是依据这一个前五识所留下来的影像来分别,前五识留下来的影像只是影子而已,因为你心里面没有真正有一朵花,花的影子是第六意识分别的对象,听得懂吗?

你心里面花的印象是第六意识分别的对象,因为我们第六意识不是直接去分别外面那个东西,而是已经摄取到里面的那个东西,所以这个第六意识去分别的对象这个叫法处所摄色。

那个摄就是包涵的意思,法处就是指第六意识意根处叫法处,法处又称为意根处。我们不是有十二处吗?意根处就是法处,意根处所包涵的那个色法叫法处,就是法处所摄的色,

那个色法已经不是外在有形色的可以摸到的色,已经摸不到了,但它还是在心里面如一个色法一样,还是可以很清楚看到它的颜色、它的样子,乃至于你还可以感觉好像闻到它的香味,这个叫法处所摄色。

再简单一句话讲:就是你心里面的外在东西的影像就对了,叫法处所摄色,这有什么重要性?这个太重要,因为众生的一切快乐不快乐都不是依照实际的东西,都是依照心里面的影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把外在的东西吸收进来以后,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影子,都在里面演电影,所以都是不是真的东西,都是影子。

你所有的那些欢喜、悲伤、快乐都是产生在哪里?产生在那个法处,产生在你那个意根里面去攀缘那个色法留下来的影像。

因为这个对于你对佛法的了解、乃至对一切色法的了解,对自己的喜乐悲哀等等了解很重要,你心态的动作很重要,我再更进一步讲。

眼根接触色尘以后放在心里面,心里面有一个影像,那个是一刹那,一刹那以后这个影像就过去不见了。

要不然我们实验一下,眼睛瞪大看我手里的花,然后闭起眼睛,还有没有看到那朵花?有,会看多久?没有很久,很快它就不见了,那个叫谢了,影像谢去、或谢灭。

五尘的影像在你心里面已经谢灭了,谢灭可是众生心就是这么执着、贪爱,看到影像它已经走了,不让它走,于是第六意识去抓取,执着那个刚刚已经谢了的影像再去把它抓住,抓住以后再继续品尝,或是受用。

受用什么?我们说受用六尘,我们这个肚子是靠吃东西才会活下来,受用食物。我们这个心是靠受用什么?受用外面的六尘,简单一句话讲你就懂了:眼睛吃冰淇淋,眼睛看美色很养眼,为什么养眼?其实有道理,长养眼根,看到好色的话眼睛会亮起来。

所以就是六根受用六尘,六根受用六尘它就会增长,如果眼根好受用女色的色尘的话它也会增长,它就会对于女色就很敏锐。

有的人是耳根特别强,譬如他好受用音乐,对音乐感受很强,耳根增长耳根强大。同样是耳根你听经听久了,你听经法的法尘来洗炼你的耳根,你的耳根也会增长,耳根增长以后耳根越来越粗壮,听法就听的越入味。

所以根受用、尘受用,就好像吃东西一样,你现在听这个法就好像受用法的大餐一样,吃了以后觉得好舒服,就吃了一顿法的大餐。

这个外面的色尘在心里面本来是一刹那就过去了,但是我们众生心就是贪爱执着,看到东西好的就不让它走,其实不一定是好的,连坏的也是,抓住不让它走再继续的品尝受用,所谓的分析。

什么叫品尝受用?继续发展妄想分别,这个妄想分别在唯识学就称为遍计所执性,遍就是普遍,计就是妄想分别,普遍妄想分别然后执着。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有苦有乐?那通常都不是现前,而是吸收了外法,在心里面一直跟牛一样的反刍,吞了再吐出来嚼再吞下去,一再的咀嚼、一再的品尝受用。

受用了一法、取得了一个法就是不断的妄想分别。那个色法本来应该是灭去了,但是因为第六意识的执着让它好像没灭去,还留着它的影像,这样子的话你就容易了解。

八识所攀缘所依的就是这十一种色法,其中五根五境是有质碍的色,什么叫有质碍?质就是物质形质,譬如这两个都是具体有形质的东西,互相撞击透不过去,碰到互相障碍叫质碍,因为它各有自己的形质,互相障碍叫质碍。

譬如你说声音就没有质碍,有啊怎么没有质碍,声音碰到墙壁的时候它会反弹,声波碰到墙壁会反弹。火有没有质碍?

火有质碍,你用一个防火墙把它隔起来它过不去,风有没有质碍?有质碍,没有质碍房屋为什么没有被它吹透,否则没有质碍吹过去就透过去,就没有风灾了。

所以地水火风都是有质碍的,知道吗?所以佛法很妙。

[「质碍」之义为:凡物皆各有实质,故其「体」相碍而不能相入,如木不能入石,以木与石皆各有「质」而相「碍」故。

有质碍色(有质碍之色法)亦称为「有对色」,以有实境对于根、识的缘故。

第十一种色,]也就是[法处所摄色(又称为法尘),即称为「无对色」,]

这无对色是什么?我刚刚解释半天就是为了讲这一行,[因为法处色是意识取五尘落谢之影像,]看这里有一朵花,花在心里变成一个影像,影像会不见叫落谢的影像。

这朵花是色尘落谢的影像,第六意识会执取它,执取这个影像而去分别。

但我们众生的第六意识很厉害,即使没有一个影像让它执取,都没有外法外面影像落谢让它执取,没关系,它可以自己变、它可以自己制造出一个影像出来,这个自己制造的影像从哪里来?从过去的记忆,对过去事情的记忆,或对未来事情的妄想,对过去未来它都可以无中生有,然后生出一个影像。

没听过作白日梦?明明我在跟你讲唯识,你就想到过年的时候要吃火锅,想了一大堆,那个就是什么?你心里面第六意识制造出来的,因为目前的境界里面并没有令你想到火锅,但是你心里面就能够制造一个火锅炉出来,这个就是解释这句。

[或是第六识自己所变现的相分,]相分就是影像,影像的东西就是相分。第六意识如果没有人提供给它资料没关系,我可以自己制造,自己变现影像。不管是上游工厂提供给它的,或是它自己制造的,其实都是只有影像,只不过它自己制造的更加无中生有,

如果它取前五尘留下的影像,那还有一点点根据,可是第六意识它天马行空,它很厉害,什么六神通也是要靠第六意识来修,因为它本事最高强。

[只有影像而无实质与意识相对,故称法处色为「无对色」。]为什么?因为面前没有那样东西在,你心里面在想火锅的时候,前面并没有火锅,然后由火锅想到围炉,由围炉想到红包钱,那是很直接的。

但是面前并没有那些境界,面前是在听经,你怎么会想到那边去,所以众生的第六意识就是神通广大,天南地北随便它走。

我们修行最主要是修哪里?也是修意识,把这个意识这个最顽皮的家伙抓住,让它不动,才不动胡思乱想,才能够得定。

可是话说回来,要得定还是得靠这个顽童,修定的时候还是依意识来修观、修止,所以成也是它、败也是它,你不要光是骂意识,然后要断意识就不对了,只是转变它的作用,坏孩子把它变成好孩子,都是孩子。

现在讲到什么?什么叫法处色?也就是法尘,就是我们众生身中或心中种种妄想分别影像。这个种种的妄想分别,

但是分别可以有善分别、也可以有虚妄分别,但妄想分别就一定是坏的,如果是善分别是好的。

譬如你要了解经文的意思你就要分别,那就是善分别;人要懂得是非善恶,懂得分别是非善恶就是善分别,

所以学佛不是我无分别就什么都无分别,那就白痴了。学佛变成白痴怎么行,学佛以后更懂得人情义理、懂得是非善恶,一切都了知这才是善分别。

这个善分别怎么来?还是意根意识的作用,意根由好的方面去转作用的时候,那就是善分别。

于坏的地方去转变去用的时候就是妄想分别,妄想分别的结果就是产生种种的愚痴、虚妄的念头、种种贪爱、嗔恨的烦恼都是从妄想分别生。

种种的善根、种种的智慧就是意根好的方面的作用,依照好的法去善分别的结果。

你要晓得这个法尘对众生的生死是最重要的,眼耳鼻舌身那个都是初级的,真正高级的产品、最高级的东西就是意识的法尘。

讲到这个法尘还有一个对我们学佛很重要,就是戒体——戒体怎么产生?戒体就是你在受戒的时候说三皈依,念三皈依:我某某誓皈依佛法僧等等这些,三说以后。

这是佛在戒经里面讲,唯识学也讲,众生戒体怎么产生的?就是在三宝前、佛前依照仪规念这个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我某甲尽形寿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我某甲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某某为我和尚,如来正等正觉唯愿世尊慈愍故,

三说三拜完了以后,总共六说六拜,不期然的,很自然的心中里面就会产生一个色法,就是唯识学跟说一切有部,戒律学所说的心中就油然的、很自然的起了一个色法,那个色法能够防非止过。

身心里面就油然生起一个色法,那个色法可以防非止过,那个色法虽然是眼睛看不到,但是在戒律学里面称它是有,那个是戒体。

这个油然生起的色法就称为戒体,你在跪着合掌跟着戒师念三皈依文,然后拜,我们身体是形色、语言、思惟,懂这个道理要皈依,这种身语意三业自然你念完油然就会生起一个色法在心里面,

那个色法就会帮助你,就好像它是自然的防御机制一样,能够帮你防非止过。就是说你想要做坏事的时候它会帮你防止住,你有坏念头的时候它会帮你停止住,防非止过。

譬如你已经受了不杀生戒,看到蟑螂业习力想要去杀它,你心里面的戒体就会产生一个作用,让你说不可以杀,自然就会想到。

或者是你若受了不邪淫戒,在某种境界的时候,你想要做邪淫的事情,它不期然就会起力量制止你作那个事。不偷盗也是一样,看到好的东西想要去拿,会制止你,

可是你说既然这样怎么会有破戒的事呢?戒体既然能够令你防非止过为什么还会有破戒犯戒的事呢?那就是看你的善根力够不够强大,也就是你那个戒体的力量够不够大,你那个防御工事够不够厚,你那个防御不够厚的话,你那力量不够强,你没有办法抵御外面的吸引力或诱惑,你一下就垮掉、崩溃掉。

如果小小的崩溃就是犯戒,如果整个崩溃叫破戒,一破戒就是碉堡被人炸掉,那就是戒体就没有了。

但那个戒体是一体的,譬如你受五戒,其中破一戒的时候整个都破了,就好象防线中间破一孔,黄河的河堤,如果破一个洞整个就垮了。

就好象什么?气球,你受了戒象球体一样,不能扎一针,扎一针就爆了;破戒也是一样,那个球是不破不漏不穿孔,说一切佛弟子要护持你的戒体要不破不漏不穿孔,不能破、也不能漏、也不能穿孔,穿个小孔就完了。

讲戒体,戒体由三业在三宝前如法受戒的时候油然在心里面产生一个眼睛看不到,但是你可以感觉得到,你感觉得到我是有受戒的人。

有受戒前跟没有受戒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你有受戒你感觉你有受戒,持戒时自然生欢喜心,你常常都觉得欢喜而且觉得很安全;

受了戒破了戒以后你常常就好像过了街的老鼠一样,常常都有罪恶感,常常很难过、很痛苦,这个痛苦谁给你的?也不是佛给你,也没人给你惩罚,是你自己所造。这就是不可思议,

戒体的来由是什么?你要学戒体还是要学唯识学,佛学就是这样要以开放的心胸,誓修一切法、誓学一切法、了解一切法,没有偏见,这样是最好。

修普贤行才有希望,最后要修普贤行才能成佛,你知道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1

    刚刚讲到法处所摄色,就讲到戒体,戒体就是法处色,什么叫法处色?就是依法处所生的色,依于法处所生的色法就叫法处色。

刚刚讲戒体为什么会有的人就可以持的很好,也就是说他的戒体真的能令他防非止过不会犯过?有的就不行,有的就会犯戒甚至会破戒,为什么?就要推到他受戒时候的因。

也就是说你那个戒体是个碉堡,那个碉堡那个防御工事坚固不坚固,就看你在做的时候怎么做的?那个材料是什么?成分是什么?

同样的戒体也是一样。你在受戒的时候是怎么受戒的,你是以什么因缘去受戒的,你是如何发心去受戒,乃至于你有没有真正发才而去受戒,还是说你是糊里糊涂别人拉去受戒的,

你受戒的时候有没有了解戒法,你受戒的时候知不知道说你应该怎么样持才不会犯,才算是持戒,

你受戒的时候知不知道说不杀生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才叫不杀生,你懂不懂?不邪淫应该是怎么样怎么样才叫不邪淫?乃至不饮酒是怎么样才叫不饮酒,怎么样有犯、怎么样没犯你懂不懂,

你若都不懂糊里糊涂去受戒,糊里糊涂受戒就是表示没有真正发心受戒。

怎么叫发心受戒?我们就以结婚来讲,在家人都结婚的,结婚你没有真正发心结婚?这个话很好笑是不是?一点也不好笑,因为很多人没有真正发心结婚你知道吗?

譬如说最简单是受儿女之命而结婚,或是受社会压力、家庭的压力而结婚,为什么?人家都结婚我也结婚,大家都结婚,因为是独子,父母当然希望你赶快结婚,虽然没有找到很理想的对象,好吧,凑合凑合就结婚。

虽然不是很发心结婚还是结婚了,这种结婚就比较脆弱,当然你真正发心结婚也不能保证婚后一定幸福,那个能不能幸福还要靠修养,你要有修养才能够幸福,

幸福不是人家给的,是你要给人家幸福,你要给人家幸福给人家快乐,人家自然就给你快乐,乃至于你要真正发心。

讲读书考大学也是一样,你有没有发心想要考大学?通常都没有,通常都是爸爸妈妈叫我考大学,所以我考大学,考的很辛苦。

如果你真正想要自己考的也不一样,真正发心的,当然现在不会一个学校都考不取,那就是没有真正发心去读书。

同样受戒也是一样,你是不是真正的正信发心,受戒发心了知而受戒,而不是糊里糊涂的,乃至于不是不如法的;

受戒一定要如法,一定要在三宝前、在佛堂,一定要有合格的出家师父、戒师,甚至如果很讲究的话,戒经里面讲譬如受菩萨戒,还牵涉到说戒师最好要如法而且要清净,那你所得到的戒才清净。

这种种的因缘你自己的跟外在环境整体,不是大家拉着(台语),结果受了以后回家才渐渐发现上当了,因为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才知道。好像上错了船一样,本来要到北美后来跑到南美去了一样。

这就是看你的发心,你如果发心不是很适当,不是很正信的话,你受的戒根本就很脆弱,很容易动摇,

你受戒的本心就不坚固,你那个戒体怎么会坚固,所以不能怪如来给你的戒体,不能这样说,那戒体是你自己得到的。

依你自己的发心、自己的知解、自己的善信、愿心想要去持这个戒,而产生的整体的「马其诺防线」。能够防止一切的邪魔外道,令你堕落的因素都能够防掉,都能止住。

譬如在家人跟人家去卡拉OK,乃至于说什么KTV,我是没有去过,不知道什么样。譬如那里面接着就有色情的东西,也许就演出阿难堕落前的一幕,紧要关口时候我是受戒的人不可以这样子就停住了,那就表示原来受戒的戒体很强。

但是反过来时候说,这是末法时期最可悲的,你受戒的时候糊里糊涂的那你就糊里糊涂的受戒,那个戒体也跟浆糊一样。你糊里糊涂的受戒也是糊里糊涂的犯戒、破戒,犯戒、破戒以后更糊涂了。

(台语),众生可怜,听了我这个开示会好一点点,所以我们正法要传播。

这是解释为什么众生的戒体会有差别,在他的心愿、他的发心、他的善根的差别,

善根什么?譬如你的信根好、念根好、定根好,那个碉堡钢筋、水泥、混凝土,碉堡就坚强。

学佛那个戒体是最重要的,不要说什么成就,碰到所有的诱惑、堕落的因素能够挡得住,那个最难,你会念什么经都其次,持戒最重要。

[「心不相应行法」:据《大乘广五蕴论》,]这是唯识学的书,讲说[行蕴有二种:]

什么是行蕴?我们说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哪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行就是心行,心的种种的运作叫心行,心的运作有很多种,运就是集合很多的意思,很多的集合叫行蕴。

有两种:[一、心相应行,即是诸心所法,共有五十一法。二:心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法。

亦即,不论其为「相应」或「不相应」,此二类法,都是行蕴所摄,]都叫行蕴。

[「相应」之义极多,简单而言,即:相呼应]的意思,什么相应?譬如(台语),我叫你你答应,这就相应;我若叫错名字就不相应。

不管是相应或不相应的法都是行蕴,因为都是心的行,

相应就是[意指与心王相呼应,也就是:「心王一叫,它就应」,称为「与心相应」。因为诸心所法都是属于心王所有,为心王之从属,故时时兴心王相呼应。

又,须有四方面相同,才能称为「相应」:「同时、同依、同缘、同事」。意即,「心所」须与「心王」同时起、同所依之根、同所缘之境、同一自证分体事、(同时、同根、同境、同自证分)才能称为相应。]

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那就称为不相应,你要真正完全懂得这个要深入唯识以后再回头看这个,不过我现在让你一下子就知道什么叫心不相应行法。

我们看百法表,心不相应行法总共有二十四种,

在第二类五十一种心所有法都是心相应法,也就是这些法都是八识心王同一伙的,就是心所有法。

什么叫同伙?大哥走到哪里?这些心所有法,八识到哪里,这些五十一心所就会到哪里去。

心不相应行法,虽然也是大哥底下的人,但是这些小弟不听话,就叫心不相应;亲近大哥的那些人就叫心所有法,这样讲你认为我没出家之前是黑帮的。

相应就是大哥心法一出面,下面喽罗就跟着走,八个心法就是心王,下面心所有法就是大哥所管的那些喽罗,也就是它的作用。

所以心所有法是听大哥招呼的,大哥叫它作什么它就作什么,心不相应行法就是不听话的小弟,怎么不听话?

我们看第一项「得」,这个得是指得道、得定、得人身,我们说得人身甚难;得神通、得一切智、证得的意思。

不管是证得、报得这两种,证得就是由于修行而得到,譬如得定、得道、得智慧,什么叫报得?譬如得烦恼,不修行得烦恼,所以是报得。

得烦恼、得六道身、得人身、得地狱身、得鬼身这是报得;乃至于得到什么?在唯识学得到聋残喑哑,生来就眼睛瞎掉,那个也是报得;

生来就没有手那也是报得,前世所报得到的,虽然得到的不是好东西,也叫得。

生来就白痴,那个也是报得;生来身体就瘦弱或是体弱多病这个也叫得,得瘦弱、多病之身也叫得。

所以这一切内外身体或精神上的你得到什么果报都叫得,报得,过去所造的业得到的果报而不是你修来的,那是不修造业而来的叫报得。

譬如得到好的眷属或不好眷属那个也是报得,得到好的先生很疼她是报得,得到不好的先生常常家暴、凄虐她也是报得,那个都是得。

好的得也是得,坏的得也叫得,这个就叫心不相应行法的得。

这个心不相应行法的得由不由你,你能控制吗?没办法控制,因为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你今生聪明还是愚痴,你今生勤快还是懒惰好像是天生的,不是那都是报得。

你今生是身体强壮还是虚弱,那都是报得,虽然这些是由心业所造成的,但是已经没有办法由你的心转变而再转变了,你要再转变要看来世。

今生你没有办法说你知道你很愚痴你要变很智慧,那没有办法没有现在就能够这样子,少少的改变可以,但没有那么快。

这些证得或是报得,譬如你要证菩提,你要得菩提或得定,那也不是你想要就可以,

你想要就能办到那是心相应行法,这样懂吧,所谓的心想事成的。想要而没有办法办到的就是心不相应行法,你这么想但是没有办法,没办法做到,你可以这么想但是办不到,这叫心不相应。

或再讲快乐,谁都想要快乐,但是你想要快乐快乐不起来,那是业障的关系,你心里面累积的多令你不快乐的业力你快乐不起来,

有的人天生就乐天派那也是他得,他得那种品格,乐天派不见得是好也不见得是坏,不过当然总比一天到晚忧郁的好的多。

那个也是得,由得你吗?由不得你,(台语),就搞不懂,那就是他的业力、他的报得。没办法,说我想要象他这样比较看得开,比较傻乎乎没办法。

第二个「命根」,就是你的寿命长短,大家都想要长命,你想要长命就长命吗?你没办法控制的,你想要办不到这个叫心不相应行法。

因为这个命根是属于八识其中的一个作用,因为八识什么时候要走,命根就了结、断,什么时候要断你没办法控制,所以这个叫心不相应。

你想要他不断没办法,想要它断也没办法,譬如植物人你就没办法,植物人他不是不知道他知道,他生不如死,他求生不能求死不能,他想要让他命根断都断不了,所以这个叫心不相应。你想要断命根他不断,你不想断时候他又断,跟你所想你不能控制,叫心不相应。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众同分」,众就是众生,众生有好多种,譬如六道众生;同分就是同样、同性质、同类的。譬如人,人是什么样子,人的样子就是两耳、两眼睛、嘴巴,人就是这样子,那叫众同分。狗有狗的众同分,猪有猪的众同分,那样子叫做猪。

众同分也没有办法改的,不要说不同类的,黄人要变成白人那样,譬如麦克杰克逊样子也很不自然,众同分,黑人有黑人的美,他本来那样子也很好、很俊,为什么作贱自己?

他就不懂得我们里面的众同分,那个众同分是报得,是心不相应行法,你想要改变它改不了。

众生种种的形象乃至习性都一样,譬如狗就好吃屎,你不能解释它就是喜欢吃屎,而且它吃什么屎,它都吃人屎,狗不吃狗屎很奇怪,这就是狗的性。狗有一个众同分性,喜欢吃大便,改不了,然后狗又喜欢啃骨头,也改不了,这就是狗的众同分性。

譬如土拔鼠就喜欢挖洞,猫很奇怪大便以后就埋起来,又怕水最喜欢吃鱼,最喜欢吃腥的,这就是众生的众同分性,你能够使猫不喜欢吃鱼吗?没办法,你心里面想怎么做办不到。

异生性,异生就是畜生。

无想定、灭尽定是指一种禅定,这些都是心不相应行法,你虽然想要得到但是你如果因缘没有成熟你做不到。像无想报就是生到无想天的报,

这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名身、句身、文身,名身是什么?名身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字,文字叫名。句就是句子,文身就是文章。

简单一句话名、句、文都是语言,语言是众生约定成俗,好像大家约定好了,我们台湾话是这样讲,英文那样讲,那是谁发明的?没有人发明,自然约定成俗,你想不让它那样子也不行。

所以你看同样是中国话,方言就是这个样子,已经没有办法解释,你要改变它没有办法。

你心里面的想法不能够如你的意叫心不相应,种种语言也是,它就是这样,如是如是,它就是这样,这就是语言,一切法的最终法性就是这样,心不相应。

虽然是心所产生的但是跟心就不相应,你心就不能控制它、改变它。有人想要制造一个世界语言、共同语言,有没有?成功没有?永远不会成功,

有人花很多时间去学那个语言,很可怜。因为他不懂得这个名句、心不相应行法,你心想要去改变,乃至要去创造都没办法,不相应。油然而是,自然就如是。

接着生、老、住、无常,无常就是死,这些都是你控制不了的。因为生是因缘和就生,生了以后就会老,想要不要不行,道教都想要不老仙,不过不老仙常常都很老。住,你要令一切法常住不动、永恒不灭可以吗?没办法,那个住是短暂的停住、暂住,住了以后很快都灭去叫无常。

这些都是一切法性,一切法生起来时候刹那生起来,生起来它变化的时候称为老,变异的意思。中间还没有灭掉称为住,住完了刹那就消失称为无常。

流转指生老住无常这样循环不定叫流转,流转也是一个法性,你心里想要改变它也不行,它就是这样生住异灭、生住异灭。

接着定异,一切东西如果修善就得善,造恶就得恶果,善跟恶一定是相应的叫定异。是跟非一定是相应,你不要说是就非,非就是是,它一定是不一样的;美跟丑一定是不一样的,它是定义,这是法性,你想让它不一样都没办法。

相应,譬如我们俩本身就很投机谈得来,这就相应,这能勉强吗?没办法勉强,我们俩很投缘就很投缘,不投缘就不投缘,没办法。你说可以培养吗?可以,培养是比较少,通常就是很投缘一拍即和,臭味相投,要靠培养就比较辛苦。

势速,很快叫势速,无常一定是迅速,你能让无常慢慢的无常吗?没办法,通常唯识学里讲无常就是死的意思,你说让他慢慢的死,那不是更糟,要死就快快死。

次第,一二三四这是次第,四三二一也是次第,倒的次第,你说一八九三这样子行不行?这样没有次第。众生等于说天生的业力所感都有次第的观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甲乙丙丁,ABCD,这叫法性,也是众生的习性,你想要改变它也没有办法。

方呢?方位,东西南北你想要改变它也没有办法,这边就是东,那边就是西,你要反过来说也可以,但是东的对面一定是西,你现在开始制定说东的对面是南,那个已经没有办法说你自己开始决定,这都是.

简言之一句话,心不相应行法,通常都是众生共业所感,我们地藏经讲的众生共业所感,这样讲就很明了,所以读地藏经也很好,你如果读地藏经很熟,我这样一讲你就明了了。

时间也是一样,数目字,各种民族都有数目字。和合性、不和合性,譬如说水跟盐就和合,水跟油就不和合,你要勉强水跟油我让它和合,化学家再利害也没办法。

不和合性也是一样,如果两个人很相好那就有和合性,两个人不相好那就不和合,但是不和合的可不可以变成夫妻呀?可以呀,那就变成虐缘,那个就是夫妇的和合中的不和合,和合就是婚姻和合,和在一起。这个就是不相应行法,你看了解了吧。

这个都是讲比较深的道理,但你不见得能够懂得,你即使懂得这个,如果我没那样解释你也不知道,因为只是大概的道理,我们今天把心不相应行法就讲到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2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而「得」等二十四法因为:1.它们本身「非能缘」,故不与心王相应;2.因为「无质碍」,故不与色法相应。3.因为「有生减」,所以不与无为法相应。

因此,所谓「心不相应行法」,不只是与心(心王)不相应,而是指它们与色法、及无为法,也都不相应。

虽然与心不相应,但它们还是属于行蕴(心行)中的一种,只是这种行蕴不能与心王同时相应而起罢了。]

[「无为法」:「为」即造作义,]为就是造作的意思,[亦即是生减、来去之义。]造作要加上虚妄两个字,虚妄造作;什么叫造作?造就是制造,作就是作为、也就是动作,制造或动作,因为那个光是一个作字不一定有什么明显的产品,但制造一定有,这是依一般来讲。

依佛法来讲所有的造作全都有产品,看到看不到的都算是产品。

譬如你讲话这是一种造作、一种作为,讲话一讲出来就有语言的声音出来,就有语言文字这就是造作的产品。

当然动作譬如你作一尊佛像、或一个雕刻、折一个纸花,那个折出来的东西就是结果,这是具体的。

语言的话你看不到,可是你听得到,所以还是有产品,你说如果我用想的呢?想的也有,想来想去你想到什么东西,被你想的东西那是你制造的结果,譬如你想来想去,得到一个结论,那是想的结果。其实不一定有结论它本身就是一个产品,能思所思思惟,

这个造作你如果看唯识学的解释,一讲到无为或是行都是讲造作就完了,但这个造作是可以分开讲的。

造跟作,造是什么?造是制造,作是作为、行为的意思,譬如你制作工具、木工、手工艺。作为呢?譬如跑步、走路,行为也都是造作的一部分。

如果用英文讲造作更明白,因为佛法是梵文,梵文是印欧语系,所以我的推测,造作fabricate或manufacture,fabricate是制造,有无中生有的意思,譬如假造一个藉口、理由;manufacture这个制造是比较具体的。

我刚刚讲这个造作上面要加上虚妄两个字,怎么说造作叫虚妄的?虚就是假、空的意思,虚假、空虚,妄就是错误的,以佛法来讲世间人的一切行为跟造作全都是虚妄、空虚、空的、不正确的,叫虚妄造作。

譬如举例子抽烟来讲,抽烟是一个动作、一个习惯,但是那个虚妄、错误的,你白受苦,这个不用说了,所有有害的行为都是这样。

但是世间人认为有益的行为常常也都是虚妄的,但是世间人自己作了不觉得自己行为是虚妄的。

所谓的种种追求,永垂不朽,它的观念本身就是虚妄的,然后以这个观念出发点去追求的立德、立功、立典而认为能够不朽,那个本身就是虚妄的,哪有不朽?没有不朽,一定朽、必朽。

你不要说什么儒家讲三不朽,你看孔子现在怎么样?现在很不流行,那就朽了,三不朽本身就是朽。

世间上没有什么不朽,朽就是无常,一切都是无常,没有任何事情是有常的,有常就是不朽。

你的声名能够千千万万代,每一代的人都同样的敬仰你那就是不朽,但是你追求千千万万代每一代人都敬仰你的心就是虚妄的,这个是求名的心,求人家恭敬的心,求普天下千千万万亿人无量代的人都敬仰你,太我慢了,我慢到极点。(台语)政治家也好、文字家也好、艺术家也好都是在追求这个累代万世不朽的名,不可能的事。

昨天因为晚了睡不着就拿陶渊明的诗来看一看,陶渊明的诗很棒,但他在晋朝的时候完全没有名气没人知道,都是一些大人物的诗文在流行。

陶潜一直到要进入唐朝大家才开始发现他,那时候朝明太子编文选才把陶潜的诗编进去,才能认识他。

自从那以后陶潜一直就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诗人,相反的那些很有名的诗人我们现在都只知道一个名字,譬如谢灵运、曹植我们都知道他们的诗很好,没有几个人读过。

我们以前小时候我虽然是台湾人,但是我读师大附中几个同学不只是读国文,平常大家会比赛背唐诗,大家私下去念唐诗宋词,很多家里教养好的从小就背唐诗宋词,这样国文好将来学佛法也能比较顺。

因为国文很深,我们祖师翻译佛经都翻译的很棒、很文的,你没有很好的文学底子连文字都看不懂,所以我给你加了一个课外作业。给他记一点数,背几首发奖金这样有鼓励作用。

虽然我们跟去中国话是相反的,因为文化没有什么相干,譬如你看美国人读的是英文,没有影响;日本人读的是汉文有没有影响?没有影响。所以那个是不正确的,你一边可以用中国的汉文,一边打中国都没问题,日本就是这样子。

现在讲虚妄造作,世间一切人的所有造作全都是虚妄的,怎么样造作是虚妄的?我们不要讲的太多,我们就现在这个情景,我们隔壁两家全都是基督教,好象女主人都会弹钢琴弹的很棒,然后弹的我很讨厌,一天到晚弹,不能专心。

现在的人就崇洋就非得学一两上洋乐器不可,当然你若学二胡那就很落伍了,我也不爱听,不过古筝、琵琶那是不错。

弹钢琴弹得很好,就觉得自己是很风雅的人士,我一直很喜欢音乐,可是他我如果挡不住的时候我就放古典音乐跟他对抗,没办法。

以为自己会弹钢琴就觉得很高级,那都是自己想的,你会弹钢琴就很高级我就不觉得,你钢琴弹的好不好我也听得出来。

即使是贝多芬等那个很高的音乐,他们作品都有次第我都可以听得出来,这一个曲子比较好、比较差都有等级的,象隔壁旁边人弹那算什么,有什么好神气的,世间人就是这样子,以为自己会一样东西就很了不起。

好,无为我刚刚讲就是虚妄造作,虚妄最好的定义从哪里看?从禅宗来看,禅宗有一句话:举心即妄,动念即乖。

禅宗很厉害,你观察到自己心以后,举心的意思就是心念,你那只要心念一起来的时候就是错的。

孟子讲我四十而不动心,四十而不动心你太晚了,因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四十才不动心不是太晚了,才开始而已差太远了,而且不动心又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不动心,当然也不是不动明王的不动心。

那个不动心指心念一起来动心,你有任何的念头一起来就是动心,那叫举心,动心就是举心。一举心一动念就误谬,为什么?因为无念的境界就是真正的清净平等,那个才是最高的本来的境界、本心。

举心即妄,动念即乖,乖是违背的意思,你看国文不是要很好吗,你不要望文思义我动念就很乖,不是那个意思,那个乖是违背的意思,乖违。

这是讲虚妄,什么叫虚妄?举心动念,一举心一动念就都是虚妄,众生一举心动念都是虚妄,所以地藏经讲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对不对?(台语)所以叫虚妄。

所以造作这两个字是专有名词,不是普通名词,表面讲是虚妄造作,也就是生灭的意思,生灭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来去,生的时候来,死的时候去,生死来去。

为什么说生死来去都是虚妄呢?你注意听,我们在这一辈子里面做了多少事?(台语)造来造去都是白造,造来造去造了一辈子,生死呢?生来死去,白生白死。

白生了,这一辈子一般人都是糊里糊涂,白白来生一场,糊里糊涂死去;糊里糊涂来受生,糊里糊涂死掉。

怎么叫糊里糊涂的受生?你出生的时候知道你出生吗?不知道,糊里湖涂就出来了,死的时候也糊里糊涂的,怎么说糊里糊涂?死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死,死了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所以糊里糊涂生,糊里糊涂的死,所以白生白死。

(台语)就是所谓的白活一场,佛在经里面讲众生就是虚妄受生,虚妄受死。因为自心虚妄所以来受生,而且因为心虚妄而受生,所以这个生本身也是虚妄,本因受生的因是虚妄的,这个受生也是虚妄的。

死的时候也是虚妄受死,本来是怎么样?(台语)佛又说枉受生死,(台语)你出娘胎为什么要哭?(台语)所以枉受生死,枉受生死是冤枉,为什么?因为自心虚妄,所以要受虚妄的生死,起身口意造虚妄的种种的业,所以受虚妄的生死,一切生死都是白受的。

(台语)现在已经好几十岁,回想到几十年前,(台语),在梦中非实而实,非虚而虚,不是实在,但是看起来好象实在。(台语),自心虚妄所现的,

我们人生就好象一大梦一样,梦就是虚妄的,为什么虚妄?因为醒的时候就没有了,醒的时候就了不可得,你再想要继续的话就没办法。

有的文学家寻梦源,梦了一个好梦忽然被惊醒,刚刚梦的正好,把刚刚的梦境再继续,结果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因为梦是虚妄。还要进去梦中去追求那个梦境的话,那种人佛说怎么样?有智慧还是没有智慧?那种人都是愚痴,但是众生都是这样子。

(台语)以佛来讲,梦是最虚妄的,但是世间人颠倒,把梦当作是最美最好的,有一句话:有梦最美,是不是?美则美矣却不真。美有什么用?不能真正变成真实的事情。

无为法是什么意思?刚刚讲为是造作,既然一切为都是虚妄的,无为法不是什么都不作叫无为。

譬如老子也说无为,但老子那种无为就是放任无为,那个无为跟佛法的无为是不一样的,他那是不管事叫无为;

佛法的无为不是不管事,不是任你去作什么事叫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作。

无为是什么?无为是无生死烦恼的虚妄造作、虚妄作为。为什么?因为世间众生的一切造作、一切作为全都是生死、全都是烦恼,都是会产生烦恼、产生生死的虚妄的法,所以称为有为法。上次讲有为法有生死法,无为法正好相反,没有烦恼生死,不只是没有烦恼生死,是没有烦恼生死的虚妄作为叫无为。

不是说修无为法就什么都不动、什么都不作,这样叫无为法,不是。要修什么?要修没有生死烦恼的戒定智慧,这些就是没有生死烦恼,而且令我们能够远离生死烦恼,能够令我们降伏烦恼断生死的这些善法,这些叫做无为的法。

[故窥基大师说:「无为者,即不生不减,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绝得绝失,简异有为,无造作故,名曰无为。」(百法明门论解)。无为法共有六种。]

再进一步讲,我们看五位百法表,宇宙间一切法所有的法可以分作两种,第一种就是有为法,第二种就是无为法。

有为法就是世间法、凡夫法、也就是所谓的烦恼法、生死法。

无为法正好跟世间法相反就是出世间法,跟凡夫法相反就是圣人法,跟烦恼法相反就是没有烦恼生死的法叫无为法,所以这是圣人的境界。

这个是修来的,这要修很多的善功德得来的境界,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叫无为,不要弄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无为法」为五位百法中的第五位,前四位(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合为一大类,即是「有为法」。]这以前讲过了,下面还会详细讲。这四类合在一起称为有为法、也就是凡夫烦恼法,

第五种无为法就是圣人的法,这圣人就是指佛菩萨,简单一句话什么叫无为?把它背起来,无为就是不生不灭、简单讲不生灭,什么叫无为法?不生不灭的法。

如果以禅宗来讲不生灭的法只有一种,但是若以唯识来分析的话宇宙万象里面总共,众生跟无情界总共有六种无为,光是讲无为法当作一节来讲,这样就可以讲很清楚。

事实上我告诉你,我自己在研修佛法的时候从来没有看过这样讲,从来没有想过必须要这样讲,我一看就懂了,懂了就在那里念这样子,但是因为(台语),一直想这无为法要怎么讲,(台语)但这个是最深地方,甚至不要说唯识学里面最高的,整个佛法也要讲无为法,所以(台语)。

先讲无为法六种:一、虚空无为,什么叫虚空无为?在佛法上把空间称为虚空,这个虚空它会不会作什么事?不会。虚空不会作任何事情的所以称为虚空无为。

我们回到刚刚讲无为是什么?不生灭,虚空有没有生灭?没有。万古长青,它永远是这样子,即使是末劫的时候,地水火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全部都灭亡了,虚空在不在?还在,有没有改变?没有改变。虚空有没有来去、生死?没有。

这个虚空生了、虚空死了,我跟你讲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耶教经里面讲耶和华造天地,全不去管他那个,他可以造地球、太阳能都可以造,但是虚空他就不能造了对不对?虚空本有,它就是有,这个有很奇怪,

虚空既然是有的话应该有生有灭,可是大自然界这个虚空它就是不生不灭的,因为虚空不动,虚空是没有生灭,大自然界虚空的这个境界,这个状态称为虚空无为。

但这个是无情界的,无情界的唯有这个东西,什么叫无情界,自然界;自然界只有这个虚空无为的,其它都是有为的,有为什么意思?有为是有生灭,背起来。

就好象小学背九九乘法表一样背起来,有为就是有生灭,其它世间的东西譬如地水火风,乃至识,乃至于众生、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全都是有为,有生灭,

唯有大自然的虚空,它不用修行,虚空有没有修行?没有。虚空没有修行它本身就是不动、就是没有生灭,这是一个特例。

所谓宇宙间唯一不用修行而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的就是虚空。

这个且不论,但是从大自然界的虚空的不生不灭我们可以拿来比喻,让你能够了解佛菩萨修行到不生不灭境界的时候是什么样一个状态,你就看这个虚空就大致可以了解,作一个比喻。

在心理学有对照组,学特教的都应该知道。我以前心理学研究的很深,在读师大的时候不过心理学被当掉一次,跟读书没关系,因为我逃课。

择灭无为,什么叫择灭无为?择就是选择、选取,电脑有选取,选取一样东西然后删除掉,这叫择灭。选取什么?选取烦恼,因为我们烦恼有很多种,百八烦恼,但你要断烦恼的时候不可能一时全都断掉,所以你要一样一样的修,一样一样的选取删除...,都让它变成不生灭。

本来烦恼是生灭的,你把它选取了以后,用智慧去修它,把它灭掉那叫删除,删除什么?删除它生灭的状态。

譬如你心里面贪心很重的人,你就选取这个贪心修不净观、修白骨观对治,就等于把它删除掉,等于把这个贪欲心去掉,你对色就比较不会动心。这个动作选取删除叫做择灭,

但是烦恼太多,你要一样一样来择灭,择一项灭一项,灭到后来所有的烦恼全都灭尽,这叫择灭。用选取的方式,这是电脑的话,我们用佛法的话择就是拣择,拣择寂灭称为择灭。

我稍微玩一点点电脑也可以把它用在佛法上你们一听就懂,告诉你择灭这个词我是研究唯识学好久好久我都不知道要怎么讲让人家听得懂,今天刚刚忽然灵光一现用电脑就通了。太棒了,

什么叫择灭?古代大师解释就是拣择寂灭,什么叫拣择也搞不清楚,你现在这样就清楚,拣择烦恼,一个一个的做,一个一个选取,一个一个删除,择灭。OK?赞噢!(台语)。

经过拣择你要灭的那些烦恼,为什么要拣择?因为每一个人的根器不一样,有的人贪心多,有的人嗔心大,有的人虚荣心大,有的人嫉妒心强,你找你最弱取弱取糟糕的毛病,先把它叫出来,选取、删除。

这个强的先攻,一直攻到后来,一个一个把它寂灭,所有烦恼都寂灭了,达到无为的境界,什么叫无为?烦恼不生。刚刚讲不生不灭嘛,这个更清楚,烦恼不生就称作无为。

依照择跟灭的程序令烦恼不生,达到烦恼不生的境界叫做择灭无为。

另外一种就是非择灭无为,择灭无为是修行,非择灭无为不是修行,当然也可以当作一种修行的方法,可是这个是不究竟的,择灭无为是究竟的。

什么叫非择灭无为?就好象一个戒烟的人他没有看到烟,也没看到别人抽烟,自己及出入的地方都没有烟,那他就可以戒烟。可是如果他看到一根烟就犯烟瘾,

所以只要他在没有烟的情况下就能戒烟,那么这个戒烟本身的能力不是他所引起来的,是什么?是因缘不和合,没有抽烟因缘的时候,(台语)。

没有因缘的时候烦恼不生,这叫非择灭无为,(台语),他没有喝酒的时候不是说他能够不喝酒,而是他没有酒喝,因缘不和合。

再举个例子讲,(台语),台北风化区,我如果都没有到风化区的时候就不会嫖女人,废话嘛,是不是?没有看到可能嫖的他就不嫖,看到他就不能不嫖,见色就淫。为什么他不淫?是不见色的关系。

(台语)有的人不做坏事不是他有那个能耐,而是没有那个因缘。

我讲一个很感慨的事情,我大一的时候,师大不错各方的精英都到,有些女同学很朴素,那是大一上学期。本来看这个女孩子很好,到了大二下学期就不是了,舞会呀,大二开始门路已经清楚了,郊游、烤肉,本来看来好象很朴实,事实不是她朴实那时候还没有因缘,没有因缘而无为。我那时就很感慨。

没有因缘非择灭无为,就是没有因缘而不生灭,而不落入生灭,也就是因缘不具足而不落入生灭。

可是你知道吗?古代祖师在注这个时候怎么注你知道吗?一看傻眼——缘阙不生,完了。每个祖师都这样注,我跟你讲,缘阙是什么?一样东西要生起来必须要因缘具足,现在它只要缺一个缘,就不能生起来了。(台语),少一个就不行,

在乡下读高中很朴素,等到台北上大学开放了,又正式领到可以谈恋爱的执照,(台语)。

缘阙,只要其中的缘少了一样,阙就是缺少,就不生灭,就不能生起来,所以缘阙不生。

(台语)没有那个情景具足、因缘具足那个烦恼就不生起来,所以在因缘不具足的情况之下不生烦恼,这种不是真正究竟的修行。

现在讲到实际上的修行,这样的修行是必要的,但知道那个不是究竟。

譬如你要修行应该要离开烦恼的缘,离开烦恼的境界,离开烦恼的地方,离开令你烦恼的人、事、东西,这些人事物地,能够令你烦恼的都远离,远离以后你就比较不会受外在的影响而起烦恼,对不对?这个时候叫缘阙不生。

所以你住到深山里面去修行有没有必要?有必要,去修炼,静静的修行。譬如我们刚刚打坐,我们坐的很短,为什么我们坐那么短?我们坐在那边听钢琴干什么?你坐在那边也不能专心,没有什么意思。他认为是很美的东西我们觉得很烦恼,

所以你要修行要先找一个烦恼的境界,远离一切烦恼,你的心就不会为外在所牵,也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台语),比较没有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3

    继续讲,刚刚讲完虚空无为我们再稍微把它合并讲一下,虚空无为就是大自然界它的空间本来就是不生灭所以叫虚空无为。

择灭无为是指圣人修行拣择,选一些烦恼一项一项用智慧法把它灭掉,达到烦恼不生的境界,圣人的境界叫择灭无为。

当然达到择灭无为的时候可以是一项一项单项的择灭无为,譬如贪烦恼择灭无为、嗔烦恼择灭无为、嫉妒烦恼择灭无为、愚痴烦恼择灭无为,达到整个全部都清了以后,总的就叫择灭无为的圣人境界。

非择灭无为就是也有一点点有抑制的动作但不是究竟的,因为他没有去灭那个烦恼,而是远离烦恼不生烦恼。就好象眼不见为净,(台语),但如果碰到的时候烦恼就起来,

你住在深山如果没有修择灭无为的话,只是非择灭无为,因为没有碰到烦恼所以不起烦恼。等到你下山的时候看到形形色色万里红尘,你烦恼心就起来了,那就是因为你在山里面很好,那是一种无为的境界,但是那种无为的境界是贤人的境界不是圣人的境界。

非择灭无为是贤人的境界,他没有灭烦恼,烦恼的根还在,等到下山以后碰到因缘一和合,啪,烦恼又起来,所以那种叫非择灭无为,不究竟的,不是永久的,一有因缘和合它就又起来。

非择灭无为我再发挥一下,譬如大自然界大部分东西碰到氧气就会氧化,但是你若把一样金属放到缺氧的密闭容器里面缺氧就不会氧化,但并不是说它不会氧化,你若拿到大气中来它就氧化。

同样的我们有些生骨癌的要住在无菌室那种房间里面,因为他不能接触一点点空气中的细菌会感染,所以他要住在无菌的那个境界里面,因为无菌所以他不会受感染,这就是所谓的阙缘,但是一进去空气时面马上就发炎。

在无菌状态之中能够不会发炎,不表示他有能力不发炎,而只是因为没有细菌的关系,所以那不究竟,因为人不能一直住在无菌的状态中。

同样的非择灭无为也是这样子,你不能永远的远离所有一切烦恼的境界,你总是会跟人有所接触,跟人有所接触的时候必然就会有烦恼生,除非你有那个能力、那个把握自心能够灭烦恼,这样子才是究竟的。

非择灭有点逃避的意思,如果你只是修这个行而已,在佛法里面称为远离行,但是你再怎么远离,你还是要吃饭。如果你是修二乘的话还是要乞讨就会跟人接触,还是烦恼会生,所以那不是究竟的,

究竟的必须要择灭,远离烦恼而不生烦恼不究竟,但这是必需要的一个过程就是了。

你不能说远离烦恼不生烦恼不是究竟,所以我就一天到晚在世间里面混,且把尘劳当佛事,尘劳怎么变成当佛事,那只是你这么想而已,尘劳是很烦恼的,骗人容易骗已难,你能够骗人但你自己有没有烦恼自己知道。

接着是不动无为,这个不动是一个专有名词,这个不动是指无想天,什么叫无想天?就是入了四禅八定的那个第八定,到达身心寂然不动那个叫不动地,这个不动不是菩萨第八地的不动,

而是凡夫外道四禅八定的达到烦恼不起,但是没有断;要断一定要修佛的圣法才行。

不动无为就是指心不相应行法无想定,就是指得到果报,你若这一生修到四禅八定的第七定、第八定以后来世就生到无想天。

无想天接着有灭尽定,灭尽定下面有一个无想报,无想报就是不动无为的果报,就是无想天的报。

无想天就是外道所修的定,心里面什么都不想,连善法也不想,一心只是所谓庄子所说的槁木死灰,禅师也常常这样讲。

槁木死灰就是(台语),槁就是枯干,灰(台语),里面含有火就复燃,已经连火都没有,死灰,一点点生气、活力都没有。

庄子比喻就是所谓的全部都放下的意思,我们佛法把这种境界称为沉空滞寂。观想那个一切都空掉了,就沉在空里面;滞寂,寂灭安静,停在安静里面,那个停是怎么停?(台语),滞的水,心如止水、死水就是这样子,你的心很安静,安静到好象心如枯井,那叫沉空滞寂。

这种境界好不好?这种境界不是高明的,但这是小乘所证的境界,心没有烦恼,很平静,一点点波浪都没有,这叫沉空滞寂、槁木死灰。

外道所修的不动地就是修这个,(台语),然后自以为高,但佛说这是愚痴人,因为没有生命。如果是佛坐那边没有妄想、没有烦恼,充满智慧、慈悲、无量功德,能够度化无量有情。

(台语),那个没用,没有什么好处,甚至还不如自了汉,因为那个还不能自了,这个不动地不能自了,他等于也是修非择灭远离行,心里面因为不接触烦恼,心一直到后来就所谓的凝然不动,入于不动的无想天,将来就生到无想天。

这种心不动不起烦恼的境界叫不动无为,这当然是不究竟的、是凡夫外道修的。

接着看想受灭无为,想受灭无为是二乘、就是小乘人修的,什么叫想受灭无为?《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哪五蕴?色受想行识,这里是想受灭,倒过来了。所以是想蕴跟受蕴灭掉,

想蕴跟受蕴灭掉其实是什么?其实就是受想行识灭掉了,只用受想两个字代表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什么?是心,想受灭是灭心,灭烦恼心,因为一切想受,有种种想法想蕴,你有种种感受。

我今天感觉很舒服,那个就是受,所以我们众生追求什么?追求最主要的就是追求想跟受。

譬如你想怎么样?你要怎么样?就是想。我想发财、吃点心、出大名,这个没什么好笑,孔子也想出永久的大名,不朽。

所以这些都是想,你如果问毛主席你想什么,我想世界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他的想是那样想。例如问克林顿你想干什么,我想到台湾去演讲赚个八百万,这就是他想,我虽然退职我还可以赚钱。

众生有种种的想妄,有想就有妄,譬如这样是不对的、这样是对的;我想这样很好,这样不好,这都是想。

(台语)一切众生的左右一个人的人格、品格、行为都以什么为主?思想,所以这个想就是思想。

这个想重不重要?国父思想、马克思思想、孔子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只不过他们的思想比较(台语),但是那个精华还是差不多,(台语)。

想钱、想名声这就是思想,每一个人都是往名利两方面打拼,打拼都是打拼这个东西。

想之后就是就是受,你很有钱、很有名望,我今天觉得很舒服,觉得就是受;我今天觉得很不快乐,我觉得很快乐,那个觉得就是受。我觉得很无聊、我觉得人生很没意思,

觉得,这个受重要不重要?受就是感受,思想跟感受就决定一切众生的生命的活动,一直在追求也就是在追求这两个东西,从想开始一直到追求感受。

譬如你为什么去看电影?就是为了追求感官的感受得到快乐。

你为什么来听经?因为精神上有那个需要,你想要得到法的快乐?这也是快乐,只不过这个快乐是真实的,这个快乐不会变成虚妄,而且它装在八识田心里不会跑掉,虽然会淡掉,久了会淡掉,但是它就存在里面,等于存款。

不象别的,譬如你看完一个演唱会,当时很快乐,还没回到家两个人就吵架,为什么?(台语)只有佛法是不虚妄的。

佛就看到虽然众生是五蕴合成,色受想行识,但是受想行识是心,心比较重要,所以讲四个,色就是一个肉体所以讲单纯一点。

但是受想行识里面受想最重要,为什么?因为它在支配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刹那的生活的行动都由这两个受跟想在支配。

乃至于说你活的快乐不快乐也都是这两个在支配,怎么说?一件事情你如果作乐想你就觉得快乐,作乐想就是想,觉得快乐就是受;作乐想就觉得快乐。你要作不乐想就觉得不快乐,

譬如你爱看武侠片,他爱看爱情片,可是看武侠片的人觉得爱情片很无聊,看爱情片的人觉得武侠片很无聊,两个人是夫妻要去看电影,一看有一个人不欢喜。

为什么你会想武侠片很有意思,那就是一种想,我们可以分析,武侠都是那种虚妄的境界,想爱看武侠都是人心里面有一种虚无飘渺的境界,然后要逃避现实的那种需求,然后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看看武侠片,也不花大脑,又可以藉以逃避。

但在逃避里面就觉得一种满足、快乐,那个觉得是由想而来,你怎么想它才会变成那样子。

我们们再举一个更加进一步的来讲,譬如有人性变态,他用种种性变态的方式来追求性爱,因为他心理变态,所以他觉得很快乐。

可是他的对手也许就觉得这个太恶心了,想法就不同,你因为那样想你会觉得那个有快乐,什么叫颠倒想?就是这样。

销我亿劫颠倒想,众生亿劫以来都是颠倒想,其实没什么快乐你就觉得很快乐,觉得很快乐又去强调它、用放大镜去看它,哇,越来越快乐。

乃至就象老美很高兴到跳啊,那都是很幼稚,我们现在世界的文化变得都美化,美化就是丑化,越来越幼稚。

你要晓得美国是所有世界强国里面最没有文化的一个民族。美有什么?他没有哲学、没有音乐、没有艺术,他就有科学,科学也是全世界的人才去把它做成的,

为什么说没有哲学?他没有哲学家,哲学家都很庸俗,三流的;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音乐家,是有一些演奏家,只是指挥家而已,没有真正的大师。文学更是一塌糊涂,烂的要死,很差,得诺贝尔奖因为他国家强。

美国作家全都是爱作怪,都很幼稚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文化,美国是一个很幼稚、没有文化内容精神的东西,一切只有钱。所以现在全世界的文化变得越来越庸俗。

我们讲想受灭无为,众生为什么会有这些低级的想法,文化变成这样子,都是因为众生的想,一切众生界都由想生,你怎么想就变成什么样的众生。

二乘灭了受跟想两个蕴就灭了四蕴,就灭心,灭心就令烦恼不生。想受灭无为又叫灭尽无为,灭尽是指灭一切烦恼尽,事实上依大乘来讲,二乘那个灭尽无为也不是真正尽了,只是大致这样。

 楼主| 发表于 2020-4-1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灭尽无为之前要先修灭尽定,用灭尽定的力量来灭烦恼,达到无为的境界,达到烦恼不生的境界,叫灭尽无为,又叫想受灭无为,这是二乘的无为。

真如无为,真如无为就是大乘菩萨的无为、或佛菩萨的无为,什么叫真如?就是真如本性,佛菩萨体证了真如本性本来就不生不灭,体证真如本性的不生不灭,在理上跟事上都远离一切虚妄造作,烦恼究竟不起,这叫真如无为。

但是它不是把它灭掉,就是说它不会起来,它不起所以不用灭,二乘是用压的,用定力把它压住,佛菩萨的真如无为是什么?就是心经里面那两个字——照见,用什么照?用般若的智慧来照;用什么见?用慧眼见这样,

所以照见五蕴本来就是空的、本来就不生不灭,所以照见五蕴皆空,都是真如本体,真如本来就是不生不灭,达到这样的境界叫真如无为。

因为你若见了真如本性以后你就看到一切都是虚妄的,或者我这样讲你不是很明了,你如果现在吃长素,看到人家在烤肉就觉得很无聊,很难闻恶心,差不多这样的意思。

就是你入了真如境界以后,就是佛菩萨圣人的境界以后你看凡夫,(台语)如果吃素以后烤肉有什么好烤,同样的意思。凡夫一切以为快乐,一边烤肉,一边手拉手大风吹,又唱又跳很高兴,无聊极了。

我在大一的时候还曾经跟同班同学去郊游,觉得实在很没意思,大风吹吹到哪里吹什么,装可爱这样。(台语),众生就是虚妄造作,认为这样很快乐,我就觉得没什么快乐,在那种情景下我就觉得很寂寞,很奇怪,我就觉得寂寞。

在众人中的那种寂寞,这种事情实在是很无聊,倒不如几个要好朋友,要郊游就去郊游,看一看,高兴时候唱唱歌,吃个便当回来就好了,什么大风吹。你看电视玩什么游戏,每个人装可爱,实在是很无聊。

最后就是讲真如无为,你看大乘五位百法表最后就是讲真如无为,所以这个真如无为是佛菩萨的无为,就告诉你这一部经要教我们的、要我们最后要学的就是这四个字——真如无为。

当然你要修真如无为你要懂得其它的无为,你要懂得才能真正的全都修得到,但是佛菩萨以慈悲故,因为要适合所有的根器众生,教导众生入善法,所以修菩萨道什么法都要修,你不要说只修真如无为就好了,不行;你要修菩萨道每一个都要修。渐渐修,修到后来肚子跟我一样大。

好,合掌,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4

    今天继续讲心法八种,五位百法的第四位:

[四、心法(八种)]

[论]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

接着就是讲什么是心法,我们常常说学佛是修心,可是你了解不了解你的心?不了解。为什么不了解?因为心有很多的功用、部分,

譬如举个例子来讲:行政院有几个部?我也搞不清楚,有交通部、教育部、外交部、内政部、经济部、财政部、国防部,好像是八部二会,正好我们心法也有八个。

行政院是怎么运作的?就是靠这八部二会来运作,各有功能。行政院长就是阿赖耶识,外交部就是眼耳鼻舌,都要跟人打交道;内政部,舌识跟身识是内政部,吃进去。不讲那么多,我们今天讲这个经特殊的。

看《北美化痕》65页,这是我在很多年前讲的,《佛教心理学与弗洛依德心理学之比较》,这一篇看过的人举手,只有一个人看过,助印的人举手,有人就在说末法时期大家都是助印经书给别人看,结果自己都没有看。只会助印经书,自己都不看,

这个也算是我辛苦的,如果不说是精心杰作的话,我是下了一番心血,我读过好些好些心理学的书,从高中开始就读了很多,大学的时候一直都在看,学佛以后,因为修心,唯识学很类近,我一比较之下,心理学,因为现在所谓的科学时代崇洋,

可是我们佛法里面的唯识学或心理学,比洋人的心理学那不知道高多少,所以我就要让大家知道我们佛法的心理学跟西洋所谓的科学比一比,我们更科学,而且超科学、精细、细致,而且有体系,非常非常棒,让你知道更宝贵我们的佛法。

我们来看这一篇:

甲、弗洛依德心理学概说、『 意识』与「潜意识」
弗洛依德是十九世纪的人,我们之所以知道所谓的意识、下意识、潜意识都是因为弗洛依德心理学而起的,在十九世纪之前西洋人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意识,甚至无意识,但是佛法在佛陀讲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洋人只知道意识,还不知道的末那识和阿赖耶识,所以佛法是殊胜的太多太多。

弗洛依德Sigmuncb Freud是奥地利的一位精神科医生,他是一八五六年至一九三九年之间的人,亦即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廿十世纪。他的心理学又称为「精神分析学」,其特征在注重下意识及潜意识的探讨,这在西方心理学的历程中,可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也可以说是创世纪的,西洋人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个东西,西洋只是把心当作一个灵魂、整体这样看,那就是一团模糊。

弗洛依德把人类的心理状况分成两个层次:一、「意识」层,二、「下意识」或是「潜意识」层。假设我们的心分两层,心的上层就是意识,意识什么?就是你能够感觉、想到、控制的叫意识;意识的下面就叫下意识或潜意识,也就是你没有想而去作的动作就叫潜意识或下意识。譬如(台语)。

在表面这一层的称为「意识」,指一般的言行举止、思惟等;我们一般的讲话动作、思想,你可以控制的叫意识。「潜意识」则位于意识层下,是意识的一种积存体,这个都是指弗洛依德讲的,譬如在意识层面,我们讲话、行动、思想把它压到下面来的时候,我们做做它就进入我们心里的底层,如果佛法这个就是习气,但他只称为下意识而已,还有更深的没有涉猎到,亦是其原动力的来源。

弗洛依德认为下意识形成的主体是(自我),意思就是我执,我讲这个是因为洋人讲的比较简单,你懂了这个再来懂佛法就比较容易一点。

因为下意识是一个积存体,上面积下来的,它的主体就是自我,为什么会有下意识就是因为有自我。

自我原文是拉丁文,现在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完全是拜弗洛依德之赐。自我这个拉丁字等于英文的第一人称代名词,也就是我;中文译成「自我」。

它有一个很大的储藏室称为I。也是拉丁文的人称代名词,是第三人称中性的「它」it,中文译成「以德」。

依照弗洛依德所说,以德是人类精神的大储藏室,也是一切「动力」的泉源,是与生俱来的。在这泉源的背后,有个中心,弗洛依德把它叫做「力比多」,系原始状态的一种「性动力」或是性冲动,为主司「性」的部门,它与「以德」都是属于潜意识的范围。

依照弗洛依德的讲法,这个潜意识有一个以德是它动力的中心,它认为在以德下面还有一个更原始的动力,动力的动力,所以他认为性欲、性的动力是一切动力的泉源,他是这样认为的。

潜意识处于意识底部,平常它是潜伏不动的。

「自我」之上有一个「超我」,超我就是操纵着「自我」,这个名词也是弗洛依德创造出来的专名,代表社会习俗、道德、政治、习惯、 文化等等一切外在的因素与环境的总合。

什么是超我我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不是有礼仪、礼貌,这个礼貌是天生就会吗?不会,是学来的。这是由于文化、语言等等不同,它的习俗不同产生了一个礼仪,中国人有中国人礼仪,东方人有东方人礼仪,西方人有西方人礼仪,不一样。但是他从小熏习得到那个礼仪的这一种概念,那个概念就称为超我,这个礼仪或是道德。

譬如我们说孝顺,这个没有人敢公然反对,这个孝顺孝道就变成中国人一个超我,超过自我,不管任何人都要受这个孝道所节制、所控制,一定要遵循孝道,孝道这个超我的价值超过任何自我,任何自我在它面前必须低头,所以称为超我。

但是人由于自我、自私其实常常会反抗任何超我,譬如爱国也是一种超我、爱国家爱民族孝道等等,兄友弟恭,这些都是超我,超过自我来控制这个自我,但是人常常不愿意遵守这个超我,所以会有反叛超我的情况出现。

这些「超我」从我们一出生之后,父母、邻居及社会就一直不断地填塞给我们,日积月累,等时间久了,便把原木在最上层的「自我」一路压到潜意识层下去。

依照弗洛依德的说法是说我们人的自我本来是很大的,它的力量很大,但是由于社会人文环境的熏习,这些社会环境把人的自我就等于是我慢一样,一直压下去就变成一个文明人、有文化人,那个自我都被压缩了。

通常越是文明的人他的自我就很难显现,都压到意识的底下去了,越文明的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越虚伪,那个自我都不显出来。

老子就说越有智慧越虚伪的意思,所以越野蛮的民族,它所表现的都很纯真,那都是自我的表现,因为它的文化对他的压力很少,虽然野蛮人也有野蛮人的文化,但对自我的压制很少、拘束很少。他们就爱笑就笑、爱叫就叫、爱哭就哭,都是很自我的、纯真的,但是文明人、文化人就不能这样子,一定要把自我压下来。

不过这也很奇怪的人一点,中国人自称礼仪之邦、很有文化,可是很不压制自我,这很奇怪。你如果在飞机场看到那个(台语)。中国人是有文化没有文明,文明是尊重他人节制自己叫文明,但是(台语)。

此外,我们的一些不合法的想法,或不合习俗、超乎寻常的、甚至不道德的意念等等,也全都被「超我」压抑住,你有一些妄想,那个都要压住;沉积到意识层底下去,因而成为所谓「下意识」、或「潜意识」。

这些被压到潜意识的东西,常在我们睡觉、做梦的时候,会偷偷地浮现出来。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八识田里面的业习力浮上来。

然而这些经过压抑的影像,并不一定是很忠实地「再现」,你看我这样比较,因为我有这样的基础,所以看唯识学的时候很容易明白。

弗洛依德有比较粗的分类了解,但他没有那么微细,可是他大体讲到没有很专精,但是就变成一个引导的路,令我一看到唯识学里面东西马上就了解,因为什么?因为唯识学的东西古代人注解时也没那样注解,我一看就懂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那个潜意识再现等于是我们第八识里面的习气在显出来。然而这些被压抑的形相不一定很忠实的再现,也就是你的一些妄想、幻想并不一定达到,但又不能做得到的事实会再现,亦非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表露出来,它通常都会先改头换面一下,或移花接木一番,再以种种新的面貌呈现出来;有时甚至还会编个情节,如同小说戏剧一般。

我们做梦的时候有情节、有故事常常这样,(台语),这些「情节再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内在深沉的欲望,或为抒发潜在的恐惧、忧虑等种种压抑的情素。

当然有时候不是,有时候是因为有一些依佛法来讲不是要发泄,因为他过去世的印象太深,他会再浮上来。

所以弗洛依德所讲的就注重发泄这一方面,或是想要在梦中实现现实所不敢做的事情。

譬如恋母情结,男生常常会有恋母情结喜欢母亲,女生会有恋父情结喜欢父亲,梦中常常会有不伦的那一种情景,但是你实际上不敢做,但梦中就会显现出来,弗洛依德是这样子讲,这就是所谓那种发泄。

可这也是西洋的一个传统,西洋从亚里士多德讲诗学的时候,他讲诗学的主要功用就是一种发泄、舒发,事实上在文学上是没错,在文学上你咏诗篇得到一种替代性的快乐,譬如你看主人翁,男主角跟女主角恋爱就有一种替代的作用。

如果你是男的就是那个男主角,(台语);如果你是女的就会妄想,那种替代性的作用,好像你就是那个女主角,就会觉得很舒服,女主角很受难的时候你就会很难过,为什么?因为你就是那个女主角,幻想,这种替代性的想法。

但这个是西洋人的传统,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弗洛依德把它具体化用在心理学,本来是用在诗学方面。

我们中国也有,中国讲诗经的时候,文学的作用一个是言志、一个是载道,诗或文学它的作用有两个,自古有两派,一个是言志,志就是心讲自己的心境、感受、发挥自己的感想感情,这是个人的言志。

如果载道,诗是文学为了要探讨真理、传播真理、乃至传播文化道德等等,叫载道派。

言志派发展到后来就是浪漫主义,表现自我的感情、感受,所谓的吟咏情性。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一派,跟亚里士多德所讲的诗的作用是发泄的意思,或是戏剧也是发泄,好象泄盐一样,吃下去以后把脏东西都泄掉了。他是这么说,看了文学里面如果很耸动的,就把你心里面那种耸动、紧张或是冲动的感情就泄掉,他的理论是这样,不过以佛法来讲刚好相反。

譬如你看到暴力的,他是说就把心里面的暴力给去掉;看到色情就会把色情的去掉,正好相反。看到暴力就越暴力,越熏习的关系,看到色情就变成越色情,本来不想变成想。成天看A片,然后就把性欲给泄掉,能有这种事吗?这是不对的。

所以西洋人你看就走偏了、走错了,这从哪里来?古代的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近代就从弗洛依德开始,这个心理学、文学、哲学都结合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弗洛依德心理学的一个简单的架构。弗洛依德在晚期时,其学说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强调「力比多」,就是性冲动、性的冲力。

任何事一经过弗洛依德及精神分析学者分析后,都变成多少与性有关联。一切梦境、一切想法都成了性的「象征」,

譬如患者找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通过自由联想,他梦到一个圆形的东西,分析师就说圆形的它就代表是阴性的性器;若所梦是长形的,例如电线杆,就会说是象征阳性的器官等等。就是说你梦到电线杆他就说你是在想男人,梦到圆形的是阴性就说你是在想女人,这个就太过于。

因此,弗洛依德的学说演变到后来,便成为种种迁强附会之说,甚至荒谬不堪。

后来到了他的一位继起者杨格之时,才加以改良,不再那么着重性或力比多。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性」对一切生物来说是重要的动力,但是并没有如弗洛依德所强调的那样概括一切,舍此无他的动力。

你知道人类生存的动力,依弗洛依德来讲是性,性是一切动力的泉源。

但是罗素著了一本书叫《权力》的研究,说权力才是一切人类的动力的泉源,因为要得到权力,所以才有一切的活动。

各有一篇之理,事实上众生不是那么单纯的,首先如果我们以佛教的讲法,而且比较客观的讲法,衣食足而思淫欲,(台语)饮食男女,(台语),才去争取权力。

(台语)吃不上怎么会去想男女事,弗洛依德讲性,但是在性之前是食,所以,(台语)。接着罗素说是权力,但是权力变成应该是第三位,(台语),都是很不完全的理论,很偏的理论。

我们中国人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最现实了,一定要先吃饭,这是第一步。从这一看就知道西洋在设理论的时候都很不健全。

我以前在大学读研究所的时候读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最深的就是诗的批评理论,最高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诗选,以前看好伟大,可是这样分析,文学变成只是泄药,那是什么理论,不值一笑,真的是。

学佛以后看到种种的文学、哲学都是什么?我现在都没书看,看看这是什么嘛,看不下去。最近不错我找到一本《荷兰社会学》,还不错,象这种现实的东西不会有太多那种屁话。象这种书历史书还可以看看,文学就(台语)。

二、梦的解析

我们中国有详梦,详梦知道的请点头,奇怪。解梦是现代话,原本是详梦;详梦就是解释那个梦境,通常都是那种有功夫、有第三只眼的那种,(台语),就是解梦的意思。

我们现在来看看弗洛依德心理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应该是对西洋人。

二十世纪初弗洛依德学说兴起之前,一切心理学乃至于整个社会习俗、以及西洋哲学方面,都是「理性主义」的天下,自古以来都是理性主义,不管是亚里士多德或是柏拉图,西洋哲学分成两大派,一个现实派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理想派的就是柏拉图。

维尔杜兰哲学家写的哲学史说:西洋的两千年哲学你如果不是属于亚里士多德,要不然就属于柏拉图;比较现实的人就走亚里士多德,比较理想派的,我们不是有柏拉图的爱情、乃至理想国、乌托邦那都是柏拉图。

不过不管是亚里士多德或是柏拉图他们也都是理性主义,他们即使是乌托邦但还是透过理性的那种描绘、理性思索然后建构乌托邦的情况。所以他虽然是幻想,但那个幻想也是满理性的。

所以他们都只承认「意识」的存在——因为意识所呈现与认知的东西,比较容易解释、容易明了--而在意识范围以外的,就绝然予以否定,尤其是像「梦」这种属于不合理性认知、控制的层面,便认为那根本是无关紧要的事,可以完全置之不顾。所以西洋人几千年文化,他们都从来不去管梦是怎么样,不像我们中国自古就有详梦这个术士,跑江湖的。

此种观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人类空前未有地疯狂大屠杀,这时西洋的人文科学家、哲学家、 学家、思想家及宗教家才开始反思:

因为以西洋人的讲法这个世界应该是理性的,而且理性的才有价值,所以一切只要不合理性的就从来不加以考虑,也不去研究它。

他们肯定人是理性的动物,这是确定前提,由二次大战才开始考虑人这样乱杀屠杀这个合于理性吗?显然不合于理性,才开始反问:「人真的是理性的动物吗?」事实上西洋人是很纯真,但也很无明,人怎么会只是理性的动物,不是说理性或不理性,同时都有,他们太容易一厢情愿。

他们开始对这行之已久的理念产生怀疑,人类的思潮逐渐转变,渐渐地演变成否定传统的理念,结果变成矫枉过正,直到现在还有人走入偏风,而断定「人类是非理性的动物」,

本来是赞成人类是理性动物,现在变成说人在是非理性动物,这个影响是什么?从美术上就看出来了,为什么会有立体派什么那些派,那就是肯定人类是非理性,那些画家所画出来的就代表人类的内心。

以前是否定这个价值,现在是肯定那个价值,你看以疯狂色调画出疯狂的境界,以前的人决对不会那样画,可是现在那样画一张都几千万美金。

象大画家毕加索,那是什么画?但是那个画一张都是几千万的,那就是说他在表现人类的内心,内心是什么?人类的内心是非理性。就是理性的观察要来呈现人类非理性的层面。

现代人就完完全全否定以往「正统的」观念(例如:虚无主义及存在主义者,就是如此),你知道现在那种绘画展览是什么展览,譬如开一个画展,一个女人的样子,然后那两只乳房是真的,他画两个洞,叫一个女孩子站在那里,把乳房凸出来,那个就是绘画展。

还有什么样的画展?画家开一画展,题目好像说一切是虚妄的迸发,结果大家来看很有名的画家的画展的时候,那画家用好几个很大的气球,等大家都进场了以后,画家叫人把所有的气球全都扎破,这就是画展。虚妄的迸发!

现代音乐怎么样?那音乐本来弹钢琴都在前面弹,他不在前面弹跑到后面去,拔后面那个弦,这个当然是很偏锋,可是你看看现代音乐没有一首可以听的,很难听。

我是讲古典音乐,如果是流行音乐更不用说,很难听,你举一个好听的我听听看,都很难听,所以现在就是搞怪。

因为人都很怪,现在都是怪人唱怪歌,小孩子年轻人迷的也都是那些怪东西,都肯定这些东西,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好,越怪越肯定。

好好牛仔裤剪的乱七八糟的,现在就是以佛来讲都颠倒了,把颠倒变成正的、变成有价值,所以人类都越来越疯狂。

而促成如此的反思与转变的转折点,其催化剂就是弗洛依德心理学。

弗洛依德心理学出来以后西洋就有所谓的意识流,就是作家把他自己心里所想的事情全都不加修改流水账一样记下来,随着意识的流动心里面所想的,那全部都妄想记下来,你也可以变成大作家,只要把你自己一天到晚打的妄想全都记下,那就是意识流的作品。

真是乱七八糟,从此以后,西洋人一反其近三千年来的传统,开始正视人类「非理性」的一面,不再盲目地抹杀它,亦不逃避,甚至起而研究、深人探讨,而且越来越时麾。

至于梦与潜意识,也觉得它跟人类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且是整体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认知了梦在人类精神及心理方面,皆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于是而有所谓「梦的解析」之学术研究及临床技术流行于世。

三、『 意识流』与『 自由联想』

我看这一部分我就简单讲一下你就知道,(台语),自由联想就会把你的心结讲出来,(台语),他有他的作用,你讲讲讲就抒发掉了。

这个心理医师的发展为什么这样?也是由于西洋宗教的破产,本来他们心理的问题不是神父跟牧师,因为神父跟牧师已经没有办法担当这种责任,为什么?

因为他不是所谓神职,被人家发现他也是凡夫,他不是代表上帝、也不是代表耶稣,也一样是有妻子、儿女,如果是神父犯了性侵害这种事情,最近美国加州天主教赔了一亿多元给神父性侵害的受害者,这很严重,就破产了。

西洋人现在碰到心理有问题不会去找神父告解,因为告解没用,通常都是去找心理医师,因为告解了知道说噢你原来有这个问题我替你满足,那完了。

心理医师会流行是因为宗教破产,他的理论就是根据弗洛依德心理学,(台语),弗洛依德心理学自由联想,(台语)。意识流这种理论是从弗洛依德的临床实验理论来的,(台语)。

以下引用原文,法师没有讲,「弗洛依德对于人类的儿童期非常重视,他认为一个人人格的成长,及心理的构成,儿童期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

当一个人长大之后,通常对于自己儿童期的事情,大部分都已忘掉,以至于这一个时期的许多束西,无形中都被挤压到意识层底下,形成整个人格的背景,这些背景因素虽然是看不到的,但每个人其冥之中,都身不由己地在受其支配着。

有个众所周知的名词「补偿作用」,在现代心理学中使用得相当频繁,这也是出自于弗洛依德心理学。补偿作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若有些愿望在小时候达不到,而且一直引以为憾,不能释怀,长大之后就会想尽办法去弥补这「缺憾」。如果自己实在无法实现,常常会转嫁到下一代,即成为所谓的「寄望于下一代」,这其实是补偿作用的「合理化」借口。

譬如:以前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学钢琴,现在就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学。

弗洛依德心理学的另一个新名词是「自由联想」。现在的心理医生在治病时,通常都是让病人舒舒服服地躺着,让病人无所顾忌地把心中所想要倾诉的,尽量全部吐露出来,这种医疗方式在学理上称为「自由联想」。

不仅医学界有此新的转变,乃至十九、二十世纪文学家所称的「意识流」及文学作品中所采用的「意识流」技巧,也都是脱胎于弗洛依德心理学的临床经验。

其中有许多所谓新潮派的现代诗、现代小说,让人看了,总是看不出个名堂来,真个是不知所云;

甚至许多现代绘画、 现代音乐,都大量应用自由联想、 意识流的方式,随作者自己想到什么,就把心中所想的,原原本本地写出来、画出来、弹出来,搞得读者、观众、 听众糊里胡涂的,不知其所欲表达者为何?

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光怪陆离的手法,却正好是现代艺术用来呈现当代人类心理与生活的实貌之绝佳门径,其学理上的始作俑者,就是弗洛依德。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处理,在以前,西洋人采用的方法是用铁链将患者铐起来,甚至于受中古神学的影响,而认为是患者有撒旦附身之故,所以每当病人发作时,便施以鞭打,想把魔鬼打走。

待弗洛依德心理学行世之后,医界始认为精神病也应是可以治疗的,其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运用「自由联想」或其它种种方法,把病人潜意识里的挫折、压抑、忧幻、苦恼等引发出来,有如儿童以小草钓出地洞中的虫一般,一旦患者心中抑积之众多苦恼中有一件上了钩(被钩了出来),其它压抑也就跟着流泄而出,病也就渐渐好了。

近代流行的催眠术亦是以此为褴觞,此种「不治而治」的方法,确是很妙的一招。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宗教方面,由于自由联想的兴起,基督教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人在精神上或心理上有问题时,原本是上教堂找牧师、 找神父告解忏悔的,现在则转而求之于心理医生;也幸好如此,否则当此西洋宗教信仰式微之际,恐怕将有更多的人要精神错乱,而投告无门了。

总而言之,在弗洛依德心理学所研究的范围中,最有贡献的是潜意识,而其潜意识学中,最幽隐深广的部门是梦;而「梦」依佛法来看,也是属于人生的一部分,因为人生有一大半时间是在睡眠状态中:你不能说醒着的时候是人生,睡着的时候便不是人生。

由此看来,弗洛依德能针对这方面作较有深度的探讨,是相当理性而「进步」的, 只是比佛陀所说的法晚了两千四百年,且浅略得多」。

四、弗洛依德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个学说的起来有历史背景,接着,我们来探讨一下弗洛依德心理学兴起的历史及文化背景。

欧洲的中古世纪,公元十三世纪以前,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时期。罗马帝国统治欧洲将近两千年,罗马文化有两个源头:一是希腊文化,一是希伯来文化,希柏来就是犹太。

希腊精神是属于「人本精神」的,注重现世,较偏于浪漫,这些古希腊神话即可看出:其中的神祇都被人格化了(有爱、有恨、有战争、有和平,也有通奸、强奸什么都有,神会强奸人的,与凡间无异),他们的宙斯祖神常常会去强奸少女,有时候不用强奸的,变成天鹅,女孩子骑在它身上就受孕了;变成一头牛女孩子接近他就强奸了,这是什么神?一点都不神。同时希腊人也好尚科学与逻辑。

希伯来文化是「神本精神」,犹太人是很奇怪的,注重来世,比较严肃。

这两个文化一搭配便形成了所谓的「罗马文化」。罗马人本身没有什么文化,现世生活他们依照希腊,追求精神就是希伯来的所谓基督教文化,是其后再受基督教神学及亚里期斯多德逻辑的影响,演变成「经院哲学」统领了中古时期欧洲的思想、文化及制度达一千多年,一直到十三世纪左石,开始文艺复兴勃发,才开始有所变动。

所谓的「文艺复兴」其主旨是要复兴古希腊精神,「文艺复兴」其义为「再生」,什么再生?因为希腊文化死掉了一千多年,现在再把它提倡出来叫复兴,再生;因此,其所要复兴的,实不仅只于「文艺」而是全盘的文化,所谓文艺复兴其实是文化复兴,中国文化复兴是一样的意思;所以「文艺复兴」这个词的汉译并不正确,应是「文化复兴」(或「文化再生」)才对。

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当时有些学者发现在古希腊的精神中,最重要的是自由精神、浪慢精神,以人为本位,你看很自由,连天神都可以强奸少女,太浪漫了嘛。

维那斯是什么?爱神,他那个爱不是柏拉图的爱,是性爱知道吗?所以性病是维那斯的病叫性病,什么是性病?Venereal Disease(简称V.D),就好像我们说香港脚,那个脚并不一定香港人得,台湾人也有香港脚。

你看希腊人很自由,相反犹太人就很不自由、很严肃,(台语),希腊天神也都很可爱,为什么可爱,没有穿衣服嘛,阿波罗。尊重个人价值等的精神。

这些皆大异于当时的封建制度与集体主义,很大的差异。有识之士因此起而欲加改革,然而碍于当时宗教势力及专制王权的强大,欧洲中古时期是专治的时期,教会跟政治结合,互相狼狈为奸达到极权专治的目的,国王也藉着宗教来控制人的思想,欧洲的时候是用教会来控制。异端邪说被用钉在十字架上烧死,故其表面上所提倡之改革多偏重于文艺方面,仍未敢及于宗教与政治方面,因此汉译者乃以「文艺复兴」名之。

他们开始的时候不敢提政治复兴、文化复兴,只是提些文章、画画、作音乐,此运动基本上为从文学、艺术、音乐等开始,渐次扩展面及于哲学、思想,以期能全盘恢复古希腊的精神。

后来果真以「文艺」复兴为原动力,而带动了十五、十六世纪的宗教革命,十四世纪有文艺复兴,十五六世纪有宗教革命,然后新教就出来了,本来都是天主教,新教就是现在的卡尔文教徒,新旧教就是在这时开始分裂。

到了十八世纪,宗教革命的「成功」,更促进了哲学革命「启蒙运动」,十七世纪,法国的福尔秦、第德罗、鲁索等几位启蒙主义大师,都是在这个时期带领一代风骚。

从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由于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的自由主义哲学思潮的确立、成熟、与普遍,从而发为行动,而使哲学革命转而演为政治革命的理论依据,于是先有美国的独立战争、后有法国大革命,接踵而来的有工业革命、经济革命,再接着是凌驾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都是一连串下来的。

到了廿世纪的现在,则已演变成群龙无首的无政府状态、及病态的个人主义。太自由了,自由过度了,现在是太自由发展太多了。

弗洛依德心理学即是上承、连串的革命而来--文艺复兴(十四、十五世纪)、宗教革命(十五、十六世纪)、启蒙运动(十七、十八世纪)、政治革命并且带起了往后的种种革命,令达于高潮,可谓居「承先启后」之功。

大致来讲,弗洛依德心理学所作的贡献是正向的多,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负面的效果,这在世间学上是很难得的一点。当然他把人类的心理面解释成性冲动讲的太多了一点。

接着下面就是佛教心理学唯识学,你懂了世间心理学,要不要懂?要懂,你不懂这个又更深了,这个等于是小学,下一次开始讲初中的佛教心理学。

我辛辛苦苦写这个文章,你看花很多功夫,本来是演讲的讲稿,我出家没多久在宾洲有一个理海大学佛学社讲的,因为你们都不看,我如果不在这个时候讲,你一辈子也不会看,等我死了你也不知道师父写了这个书。

回向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5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台语),《北美化痕》第二册,75页

乙、佛教心理学概说、「心」与「识」

(台语),现在来谈谈佛教心理学。佛教心理学又称为「唯识学」,这个「识」是指「心识」。

「识」的原意为认识、这个识的意思就是认识,认是认知的认、认识就是认知了别,所以又叫识别。能够有认知能力的是心,所以称之为「心识」。

佛教中有所谓「观心」法门,有人于此法门误解其意,以为所要观的心是心脏,观心法门的心不是心脏,(台语)结果观到后来,觉得胸口好像有一样东西,硬硬的,到后来甚至有些发痛。

其实,「心」根本不是指那一颗心脏,心脏在佛法中叫「肉团心」是物质的,佛法中所要观的「心」是精神的;而众生精神的心,依佛所说,是在心脏附近,所以佛就方便称之为「心」。

但跟心脏是不一样的,这个心是精神的,《楞严经》的「七处征心」中,对「心的所在」有深入详尽的探讨,由阿难尊者先提出假设,再由佛一一为之破解。

(台语)心不能说在我们身上没有定处,不能说一定在哪里,所以说心无定所,(台语)譬如:「若心在身中有一固定的处所,并不遍于全身,则我们应只有在那个固定处所才会有感觉产生,而身中其它部位应无知觉的作用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不能说心有固定方所。

然面,反过来,若说心是遍全身存在的话,当我们揪身体任何一处时,则全身各处也都应随之面有知觉才对,但实际上当我们掐左手时,右手并不觉得痛,拾右腿时,左腿也并不觉得有何反应,因此,『心是遍全身存在的』也是不对。

所以,结论是『遍』与『不遍』皆不成立」这其中的奥妙,只有学者自己好好去参究,才能有所体会。

心遍我们全身是错的,要找心在哪里,有固定的地方不对,没有固定的地方也不对,很麻烦。

这就破外道、凡夫的执着,凡夫的执着心在内或在外或是哪里,或是在两上中间,(台语)。简单一句话征心是征什么?就是在破执着,(台语),这是讲心性。

二、八识与根、尘

A、前五识

(台语)佛教所谓的「心」是由八种识所构成。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及阿赖耶识。

其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者合称为「前六识」,第七识名为「末那识」,第八识名为「阿赖耶识」。

从我们常用的词句诸如「用脑筋思考」、「让我动动脑筋,仔细想一想」、「脑袋瓜子都想破了,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他的头脑(思想)有问题」、头脑坏掉,「他的头脑很好,很会读书」等等,可以看出一般人都把人的思维、记忆、分辨等能力看作是从头脑产生的,

但若仔细分析起来,其实头脑只是个开关,或是分电盘而已,发电机发动机有分电盘,发动机一发就有电过去,经过分电盘分到全车子各部分,真正产生动力的「发电厂」是「心」。

当我们家里的电源短路时,通常只需修开关即可,如果是完全停电,则只有发电厂才能解决。(台语)发电厂停止供电时,若只在自己家里修理,任凭你怎么修也是无济于事的。

是故当知:世人一切心理及生理,真正的原动力来自于「心」,不是头脑,譬如说(台语),所以说心不在焉,重要的是心,跟头脑无关。(台语)你要把心放在那上面才听得到,你把心不放在那边而放在我这边,所以只听到我的声音而听不到那边的声音。(台语)你心有没有用在那里,你心用在那里你就可以有觉知、有判断,所以(台语)。

亦即: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心如何作用呢?以眼识来说,我们的眼睛称为「眼根」,眼根所见的东西称为「色尘」。当眼根吸收色尘,将之集中在网膜上时,就如同照相机拍照的原理一般,外在的色相即因此而得以留存在心的底片上,这个过程在佛法中称为「摄取外尘」。

照相机有真的把它摄到它有底片,它有透过镜头摄取影像是真正有东西,但我们的心里面有没有底片?你的心里面有没有底片?你要真正有底片才有摄到东西,但是很奇怪,我们这个心没有底片可是它真正能够摄到东西,非有而有,实在没有而好象有。(台语)非有就是无,而现出有。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摄取」到什么外尘,因为「心」所摄取到的,充其量,只不过是外物的影子而已,

例如举起一根棒子,由光而折射出影子,(台语);这个影是因缘而生,棒是因,什么是缘,灯光是缘?灯光照射就产生一个影子,因缘生影子,如果有因没有缘,没有灯光没有影子;如果有缘没有因,没有这个棒棒,也没有影子,

因缘要俱足和合产生影子,缺一不可,这个因缘所生法,(台语),众生就种种妄想分别。

我们真正没有摄取到什么,看这个木鱼,(台语),假法假相,虽然是假相,就是众生心的执着力,(台语)影像重现,在生活上可以这样,在梦里也可以这样,全都是我们自心的执着力。

自心的执着力在哪里?全都在第六识,这个执着力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因为有这个执着力所以你可以学习、记忆,(台语)。一切的业不管是善业、恶业就是因为我们心有那个摄受力,就是执着力才能够成就。

佛法称这些我们所摄取到的外尘为「尘影」。简单地说,眼根摄取尘影放在心里面,而促成眼识的形成。(台语)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当我们看花时,眼光与花(色尘)相接时,便采集花的色相之影,入于心版,接着我们便会起心去分别这些所采集到的影像,由是产生认知而判定「这是花」。此时,这个了别与认知的本身即是「眼识」的作用。

同理,当「耳根」接触到「声尘」时,几乎不需要用心去「想」,立刻便能大略地分别及认知,而判定出这是哪一类的声音,譬如是人声,还是车声,这就是「耳识」的形成与作用。余如鼻识、舌识、身识,其作用亦是如此,当可比照而知。(台语举例),下意识的分别,接下来的分别是什么?就是第六识的分别,(台语)。

B 、第六识

接下来谈「意识」(第六识),意识比较难了解。什么是「意识」呢?意识被称为是「分别的中心」,但「意识」所作的分别与「前五识」所作的粗略判别有所不同,第六识比较细,因为前五识的判别比较粗浅,是属于初步大略的判别;

意识所作的工作,则是「前五识」分别之后的「后续工作」,譬如(台语)。这是花,然后哪一种花,什么颜色的花,以及美丑判定再产生爱憎我喜欢或不喜欢,分析分析分到后来就分别执取爱憎,最后就是爱憎,我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就带回去不喜欢就把它丢掉,分别爱憎取舍,众生心里面贪着一个东西。

众生心理的过程是这样:见境然后就摄取,摄取以后分别,分别以后爱憎,依分别而产生爱憎;看到外境先摄取、再依摄取的资料来分别、分辨,分别完了以后,依分别的结果而产生爱憎,依这个爱憎再来做取舍的动作或是先心里动作,就产生忧苦。

怎么忧苦?你爱的取不到,你憎的舍不掉;你喜欢的你得不到,要拿拿不到,你不喜欢丢不掉。所以喜欢的要拿拿不到,这就是所求不得苦,很喜欢那样东西得不到,譬如去逛商场相中一个gucci手提包,太贵了五万八一个,加薪时候再买,这就所求不得苦。

产生爱而要取取不到,这就所求不得,很忧苦;如果分别以后是很讨厌憎想要把它舍掉,而又舍不掉那就是怨憎会苦。譬如交了一个女朋友,本来只是玩一玩就好了,可是到后来甩不掉,你要甩掉她她要杀你全家,完了,怨憎会苦。

我们有这样的知识智慧怎么样从这里面去修解脱呢?当然最高的就是所谓眼见色而不分别,但这很难;你要修到眼见色而不分别就是真的不动心。

即使有分别而不生爱憎那种分别就是善分别,那还好,虽然分别这是好的、坏的、善的、恶的、美的、丑的但是心里不产生爱憎,这也不会受它的影响。当然已生爱憎就产生取舍就没办法救了。

意识工作也就是根据前五识送来的「原始数据」,再进一步加以主观地处理一番,而产生的成品就是许多个人的分析、判断与意见。

譬如:当眼识得知是白人或黑人时,事实上不是这样,一看就是人,分辨什么人已经是六识的分别;分别何种人那个都是分别,一有第一个分别接着很快就会产生第二个分别。

意识在采集这些资料后,即开始加以分析。若是白人,则认为他们比较勤奋、高傲一些;若是黑人,则认为比较懒惰、随和一点等等;其实黑人不见得随和。接着,其它种种更多的联想、分别、与意见,就不断地产生,这便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六意识就是分别分别又分别,一再分别,妄想分别一大堆。

又,假如眼识所接收到的讯息是一朵花,意识就会跟着在一剎那间,用很多数据去分析它,譬如:此花是属于那一种类的?我对它喜欢的程度如何?此花所象征的意义是什么?等等,

譬如玫瑰象征爱情,那都是西洋人的妄想分别;再有母亲节象征康乃馨,那也都是人给它订的,康乃馨也不知道它是代表母亲的爱,那是我们自己想的。梅花象征很有气节,蔷薇象征奔放,这都是人给定的,花自己本身不知道它代表这个东西,玫瑰不知道它代表爱情,(台语)。

譬如你女朋友或另外一半生日时候你送玫瑰花就很高兴,同样是玫瑰科的你送个蔷薇把她气死了,因为蔷薇就代表(台语),如果菊花就咒我快点死,尤其是送个黄菊花就气坏,这都是众生的妄想分别。莎士比亚讲玫瑰你如果叫它别的名字,它还是一样的漂亮。

再由分析这些数据,又可产生更多的联想与种种分别;再由此等分别,更产生种种爱憎的心理。假如是喜欢的,就想办法去取得它、拥有它;若是讨厌的,就想办法去除掉它、排斥它,或逃避它、远离它。

想占有的若得不到,便会产生痛苦,这就是「所求不得苦」;想甩掉的偏偏又无法逃避,也会产生苦恼,这就是「怨憎会苦」。

归结起来,人类一切烦恼的根源就在这「爱」「憎」二法上,而这爱憎二法皆是由「分别」而来,此「分别」则是由「摄取外法」而来;这些「摄取」、「分析」、「判辨」、「执取」等烦恼生起的过程,就是「唯识学」所要探讨的内容,其实这也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C、阿赖耶识(第八识)

为了使大家容易了解起见,我们在此暂且跳过第七识,先谈第八识——「阿赖耶识」,之后再谈第七识。

什么是阿赖耶识呢?阿赖耶识又称为「藏识」,阿赖耶就是藏,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业习」均收藏于此处,(台语)。它好比一座巨大的储藏室,只要是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动过的念头,全都会往那堆放、贮存。

因此里面的陈设并不是井然有序、分门别类的,而是随意乱塞,这从我们于梦境中之所见,便可略知。因为你心乱,就勾起阿赖耶识里面的乱相跑出来,

所以我们那个(台语),这就是为什么你睡觉的时候一直做梦,起来很累好象没有睡到一样,因为(台语),大部分人所做的梦,都是支离、破碎、片断、且没有次第的,绝少是如小说般,有头、有尾、前后连贯、有完整的情节等。梦里的境界多半都是从阿赖耶识或第六意识中现起的。

若是己经开始修行的人,已经开始进入状况,有时其所梦就有如短篇小说一样,有主题、有内容,比较不杂乱无章(因为他的心比较不那么杂乱了);甚至有的人从睡着到醒来,其所梦见的是一整篇连续的故事;

但是等修行更深入时,梦就开始减少,乃至可达长期「睡而无梦」之境界。所以由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乱不乱、清不清净。(台语),

修行有境界,什么境界?睡眠减少,(台语),因为睡眠就代表心清净的程度,你心越清净你所需要的睡眠时间越短,因为满足你身体跟心理的复原。(台语),昏昏欲睡你的心混杂,混杂就昏沉,

身跟心没有主动积极造什么业,所以就(台语),很清爽,为什么?因为你的烦恼业力都沉淀下去,沉到八识下面去,所以你早上一起来就很清新。

(台语),睡跟昏沉是一回事,睡是大昏沉,昏沉就开始想要睡觉,为什么昏沉?因为心混浊,所以让心水沉淀以后就变得清新。

我们为什么会想要睡觉,不是身体累,我告诉你,除非当你跑一万公尺或五千公尺,但我们真正需要休息是因为心混浊,也不是心里累,是让它那个心那些混浊的那些混相沉淀下来它又清新。

回头讲为什么修行人不需要很多时间来休息?因为它的心本来就没有很混浊,(台语),乃至于大修行人,稍微再差一点点的,(台语),所以初夜分、中夜分勤行精进,后夜分休息,(台语),因为它的心不混浊,众生的心都很混浊。(台语)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6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今天因为连续两周法会,两次法会人就稀少了但经还是要照讲,今天要开始讲重来没有讲过,非常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学佛?答案很多,学佛是为了要修行,为什么要学佛修行?答案很多很多,每个人都不一样,

一般比较标准的就是求菩提、开智慧、往生净土,这些都是,但是我今天要提出来比较不是一般性的,学佛的总目的是离苦得乐。

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离苦得乐到底是离什么苦,得什么乐?这个问题是这样,我记得我们以前曾经讲过一个题目谈快乐,在美国、台湾都有讲,乃至后来有一个快乐总论,

离苦得乐,离什么苦?依佛法而讲苦就是应该指生死轮回之苦,这个是终究的,一般讲譬如烦恼苦,我们生活里面念念每一分、每一秒都要面对很多烦恼所以才有苦,没有烦恼就没有苦。所以学佛要离苦就要断烦恼,离什么苦?离生死轮回苦。

得什么乐?依禅宗讲,离了苦也没什么乐可得,离苦就好了,离苦自然就有乐。

但是以真言宗或是密宗来讲离苦以后还有乐,不是离了苦就没乐了,因为离了苦以后是空没有东西,用平常的话讲是一种平静的快乐,没有痛苦烦恼那种心情就很平静,那种快乐没办法讲,但是那一种是等于,本来痛苦或烦恼是负性的,学了佛以后去掉苦就归零,就没有烦恼的那种快乐,这是禅宗的乐。

但是到密宗归零以后还不够,还要变正数,这个负性是等于是烦恼的染污,烦恼痛苦;学佛以后把染污去掉就等于把烦恼去掉,去染污就是去烦恼,就归零,就清净了,这叫清净的乐。

但清净是没有东西,心里面是一片纯净得到所谓的清净法身,你整个心清清白白的,好象一片纯白的绢布一样,得清净法身。去了烦恼的染污以后就复得法身,清净了。

但是你若看《华严经》,乃至看密教的经典,《地藏经》、《阿弥陀经》都有,你经一打开来就有庄严,很庄严的那种境界,那个就是正性的。

这个又跟上次讲的空与不空又接上,这个染是负性的,把染去掉以后变成净的就达到空如来藏就清净真如本性,清净以后才可以庄严,譬如你们插花,那花器要先洗干净,否则你插花不会好看。

不只是说花器要弄干净,你要放花的那个地方也要弄干净,所以要先清净,净以后才能庄严,庄严是要比清净还要更进一步,你把家里打扫干净以后再来做装饰。(台语)要先打扫干净再做种种庄严,(台语),

漂亮好看的家俱,种种庄严具,乃至里面住的主人打扮漂亮、穿名牌,这都是庄严,但是要先清净,要穿名牌之前要先洗澡。

所以去染得净,然后清净以后庄严,所以离苦以后不是没有乐,如果离苦无乐等于是小乘,或一般大乘权教,也就是不是究竟的。(台语),

光是去烦恼或是断烦恼不是就达到目的,断烦恼以后还要得真正的快乐,不是那种没有烦恼的快乐,而是真正有快乐,这就是佛如来自受用身所起的,(台语)这叫得乐。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就是要离种种苦、离种种烦恼、断种种烦恼,得种种清净妙乐,不只是断烦恼就好,断烦恼本身你就快乐。

离什么苦?刚刚讲离生死苦,烦恼苦,当然也包括其它一切生活上各种苦;得乐就得涅槃乐、菩提乐、法乐。

你说我修行的时候有法喜,法喜跟法乐一样不一样?也就是喜跟乐一样不一样?法喜就是很快乐,一下子而已,法喜充满,一下子很突然,而且那快乐度很大,快乐的程度很高但是也容易退掉,所以你跟着参加法会或是修护摩那个是法喜,但是回去(台语),不是法乐。

法喜是一下子很短暂时间的受用,但是法乐不一样,法乐不是很明显,但它很持久、恒常;

通常法喜是由外界所引起的,譬如我们刚刚参加共修,唱赞偈、念佛你都觉得很高兴快乐,那是法喜。但法乐是不需要靠外境是自己的能力,(台语),

所以法乐比较高、法喜比较低;法喜比较短,法乐比较长,法喜是短暂的,但它起伏高低很大,法乐是很平稳的,没有什么起伏,但很是很快乐。

就好象河流一样,法喜象河水上面的波浪,看得到很明白,一看你这个法喜充满,眼睛鼻子耳朵都在笑;但是法乐就象河水下面底流,你看不到但它是在流,而且它的力量很大,叫法乐。

若依显教来讲在《阿含经》,种种大乘经典里面也都讲,这个乐除了提到菩提乐、涅槃乐种种乐以外还有什么乐呢?还有叫正法乐住,修行修道到一个程度就叫正法乐住,在正法里面得到快乐而且住在那里面,住的意思是不动,住在快乐里面不会动,但那个乐是从正法来的,叫正法乐住。

密教在《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这些经里面我们不是有那个曼达拉,曼达拉里面有很多佛菩萨,佛菩萨在那里面干什么?叫自受法乐。一切佛菩萨成道的圣者修行人都自受法乐,不要说大乘菩萨,小乘的修行人须菩提、舍利弗,他们常常都是坐在那边自受法乐,

所以这个法乐是自受用身,自己可以受用,不能跟别人分享,他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没有办法传递,没有办法分享,连讲、比喻说我有多快乐都没办法,那叫自受法乐。

所以一切佛菩萨,乃至密教曼达拉里面诸佛菩萨都是自受法乐,这也是告诉你,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达到正法乐住,我们是真言宗弟子,将来能够自受法乐。

为什么?因为你要自受法乐那就绝对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因为今生没有痛苦烦恼来世也不会有轮回,这样懂吗?来世就不受轮回,为什么?因为你心里面现在已经有离烦恼的因,以这个因,

为什么没有烦恼?有很多的优点在你心里面,其中第一个就是不散乱,你要知道烦恼哪里来?烦恼从散乱心来。

一切佛法修行,不管是显密性相大小乘全都是从摄心不乱入手,全都是从摄心不乱实地去着手,你真正能够摄心不散乱那就断烦恼有希望、不烦恼有希望。

但你若不能摄心不乱,然后谈断烦恼得解脱成菩提那都是废话,那都是免谈,所以一定要摄心不乱。摄心不乱就得法喜、法乐,乃至离烦恼全都在这里面,

所以修行人是以法为乐,或大乘经典里面讲一切菩萨以法为自娱乐,菩萨以法来讲他来看法,法是很快乐的,(台语),佛菩萨能够以法为娱乐,那就以法得自在,就好象(台语)。你就对那个球已经得正在,玩起来很快乐。

或者说你打篮球,如果那个球玩的好的就很会控球,那个球就跟你走,你玩起来就很有意思,可是你如果不会玩的人那个球就很不听你的,你玩起来就不好玩,

佛菩萨对于法他已经知道法的法性,深入法的法性,于法得自在,所以他能够以法为娱乐。

反过来说凡夫,凡夫是以什么为乐?凡夫是以欲为乐,欲是五欲。我上次说财色名食睡这个五欲是比较粗的五欲,如果以修行人来讲是更高的五欲另外的一类,比这个更高层次的,那就是色声香味触,色声香味触对五尘的欲望那就是五欲。

譬如你说贪财在不在色声香味触里面?在呀,这个财譬如钱是有颜色、有声音、香有铜臭,(台语),触什么?钱摸着(台语),法就可以你想着有钱就想入非非,这个钱可以买什么做什么,妄想一大堆,光是一个财就色声香味触具足。

色就是女色、男色,包括色、声,在作爱的时候色就有男女的美色,她的身材、美貌,也不一定是美貌,有时候很丑他看着也觉得,对味嘛。声呢?做爱时候有声音;香有香味,有臭味,狐臭他也是觉得很好。触,主要是这个触,男女根接触的快乐;法就想象的,这个更厉害,其实男女做爱靠那个色声香味触都不重要还是在这个法,法是什么?就是这个意根想象,为什么做爱会有快乐?为什么?我告诉你,都在这个节骨眼上。

为什么做爱会快乐呢?原因在于这个——作乐想,作就是当作产生的意思,你把它当作快乐来想,把做爱这件事情把它想成很快乐就作乐想,因为你把它作乐想所以就很快乐。

可是你如果把它作不乐想它就不快乐,你如果把它作苦想就更不快乐。这都是有因缘的,你如果那一天精神不好,然后就把做爱不当乐想,作起爱来就不快乐。

可是有时候你虽然身体精神很好,可是你碰到一些问题你也不想作,那时候你想作的时候你就会作不乐想,所以那个作起爱来就不快乐。

即使是凡夫引诱力最大的淫欲,不是每一次都是快乐的,甚至可以依心理分析来讲,金赛博士所分析的这个淫欲多半是不快乐,真正快乐的时间很少,多半是心里面的一种发泄,尤其是以男的来讲。

因为你作乐想所以它有快乐,这个作乐想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六意识你这样想所以它会变成快乐,现在就很明显,尤其是现代人,现在影音方面的设备很多,本来没有什么兴趣,本来不觉得很快乐,但是就用一些方法来制造那种快乐的想法,所以看A片,或是等等来助兴,为什么?看A片助兴乃至于用种种的设备、道具说明那个做爱本身没有什么快乐了,它必须要借助外在的东西来促销。

既然讲到这个就讲清楚一点,凡夫最容易贪着的这个色欲,以现代心理学来分析,我刚刚讲通常不是那么快乐也比较不快乐,真正要达到快乐,我就这样讲以性心理学来分析,尤其你去看很多人写的小说就知道要真正快乐,要两个同时同步达到高潮,这个是要件,有一个先达到了另外一个就不满足,或者有一个达到一个不达到也不快乐,不管是男的,男的就觉得有义务令女人达到高潮,这是现代人的想法,如果达不到就觉得自己无能,他就觉得不快乐。

女的呢因为受这些媒体的影响,这些现代思潮的影响也觉得男的有义务令她达到高潮,所谓达到高潮就是达到最大性欲的快乐,达到顶点,如果没达到她就觉得没有受满足、没有受照顾,就觉得那个男的角色失职,因此不快乐。

如果常常这样她就抑郁不快乐,再长久下去很可能就红杏出墙了,现在人不讲红杏出墙叫交男女朋友。

想要男女在性欲真正得到所谓的满足跟快乐,要必须两个人每一次都是同步、同调,同样好的精神、同样有那样欲望以及旺盛的精神、旺盛给的欲望、接受的欲望,两个人完全配合才能真正得到满足快乐,

但是这种简直完美的结合这个在人生里面可能一千次不到一次吧,所以多半的人都没有办法这样,多半的人等于就是一种登陆性的需要,发泄一下就算了,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就这样,所以在这个最快乐的行为里面也含着很相当成份的不快乐,所以乐中有苦。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以为最快乐的事情也不见得是快乐就对了,尤其是最常见的就是把这种快乐当作是一种义务,譬如太太要求的时候先生不敢不要,先生要求的时候太太不敢不要,但是实在不想作也要作,就好象变成吃饭一样,今天不想吃饭但不吃不行啊,就变成这样子。

这就是众生在五欲里面轮转的一个现象,从性欲我们谈到食欲也是这样,并不是每个人吃饭都很有味道,食而不知其味的人多不多?很多。到了吃饭不想吃饭多不多?很多,不想吃肚子又会饿就勉强吃一吃,尤其是单身的自己做饭的更多,吃饭变成一种痛苦、苦差事。(台语)天天吃也不行,也会很腻,更何况看了也受不了,

所以,你看以食来讲谁都喜欢吃,有的人比较贪吃,有的人好美食,有的人不好,有的人吃的清淡、有的人吃的油腻,不过比较接近是色方面比较接近,都有这样的需求。

可是需求差别也很大,有的人在色方面贪吃无厌,有的人性上比较不那么贪爱,确实是有的。

我讲这么清楚的原因是让你们用理性的来思惟,佛法不是有什么不能谈,这个更要了解,不要把它变成神秘,要用理性来思惟看淫欲不是都是快乐的,即使是夫妻不是都快乐,通常乐很少。通常都是义务,就这样子,所以这是为了解释众生是以欲为乐,可是以欲为乐不见得从欲里面得到真正的快乐,很少。

譬如以食欲、性欲,睡觉也是一种欲,累了当然要睡,可是真正睡多了又不快乐,所以基本需要是要,睡多了不快乐。所以众生以欲为乐是一种很辛苦的事情,刚刚讲到性欲里面现在人的妄想特别多,所以他在做爱的时候就需要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来帮助,也就是很多的妄想分别。

这个要另外讲一个东西,譬如做爱是很羞得启口的事情,但我们讲最高尚的文学诗词歌赋音乐,这些怎么会有快乐你知道吗?那就是跟我刚刚讲的淫欲的基本快乐一样,需要第六意识的想象。

譬如以听音乐来讲如果没有第六意识的想象那就没有什么快乐,你可以看到有些音痴,听音乐五音不全一点节奏感、旋律感、音乐感都没有的人那一种就可以保证没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人他听音乐一定感受不出来这条音乐好听不好听,如果说好听那都是听别人讲说这条音乐好听他说好听,我有这样的朋友所以我知道。

以绘画来讲也是要想象,那有什么好看?没什么好看,但是要想象这构图,然后就是依第六意识去分析,构图、透视、远近、彩色,那配的好美好好,那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你再给它有一个主观的这样子的配合好看。

要不然什么野兽派的图画人家说好看很艺术,但是我看就没有艺术,很没有意思。野兽派或是西班牙毕加索,那个图没什么好看,我觉得根本就不好看。那些画有什么好看,我觉得没什么好看,

可我以前也是看出个中三昧,看出其中味道,我以前留学曾到博物馆里面画展、青铜器展我就真正能体会到平面画跟立体艺术的美,可是晚了一点,我很快就学佛了,看到美没什么。

那都是想象,想象就是意识的妄想分别,你说贝多芬好美好美,好雄壮好悲畅等等,那些都是意识的妄想分别。

当然我这样的欣赏音乐方法是直接入到音乐里面,可是一般有的人听音乐欣赏音乐他不是在欣赏音乐,他是在想听这段音乐就会想到过去,他在听音乐跟谁在一起,就变成在回想,那个就不是在欣赏音乐,而是在欣赏音乐跟他自己有关系的过去的记忆,那个算是三流的欣赏音乐。

乃至于你听到台湾的流行歌等,然后你就会想到(台语),那个不是欣赏音乐,那是由音乐的旋律勾起你的回忆,你在欣赏你过去的回忆。

众生不管是回忆也好,你真正进入音乐的旋律本身去欣赏,全都是第六意识的妄想分别,全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所起,乃至于跟所有的欣赏诗词歌赋、音乐、雕刻、美术,所有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全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你看佛就这样一网打尽,乃至于众生最贪爱的食欲、性欲全都是自心的妄想分别所生。

你作乐想它就有快乐,你作美想它就美,可是我现在听到音乐我就不作美想、也不作乐想,(台语)但以前不是,以前听到音乐,我整个灵魂都动,整个心弦都动了,现在一看我心哪有弦没弦,灵魂不动。

那个都是基于妄想分别,乃至于比如你买名牌的东西来穿来用,自己感觉那好舒服,可是你舒服也是第六意识的分别才有舒服,你时时提示自己这是名牌,穿起来很拉风,很有面子,这都是跟面子有关系。名牌就是个名字,虚荣心作祟所以要用名牌,开车要开双B,这就是虚荣妄想分别。

接着讲一个比较重要的,学佛可以快乐,譬如诵经很快乐,但我告诉你诵经会快乐它有条件的,譬如你很专心诵才会快乐,然后你很全心全意的诵才会快乐。

可是譬如你请来法然后回去作功课,好像小学二年级一样作功课一样,感着把它作完一点快乐也没有,或者你跟阿阇梨一起修的时候你觉得很快乐,

但我跟你提醒,诵经、学佛不一定要有快乐你知道吗?所以你就可以看得到,现在台湾学佛的人口这么多,你看到有几个是满面春风的?有几个是学佛学的很快乐,红光满面快快乐乐?没有,每个人都是苦着脸,人生很苦、娑婆苦,我要往生净土,很苦。

为什么这样?因为学佛不一定快乐,学佛要快乐是要有条件的,条件是什么?

刚刚讲学佛快乐是那个佛法自己生乐出来,那个在有一定的条件之下才会生出快乐,你精神好、身体好、心情好、很专心没人打扰你就念完了,自己就不期然而然就很快乐。

还有譬如你跟着修护摩,那你一定很专心的,那时候还不专心就该打,那就很专心全心去修,修了以后自然就很快乐,不用再去加工、或去加佐料,它自然就很快乐,因为这个法法尔如是,尔就是这样,法它本然就是这样子,令你能够清净快乐,但这不是绝对的,这是有条件的。

我刚刚讲你要专心、然后精神好、身体好,譬如你今天感冒头很痛,你修法会不会快乐,不会有快乐,你能够把它修了就不错,那个就不能期望有什么法乐。

你那天睡的不够,精神不好,一边念一边打呵欠、一边打瞌睡,那会不会有快乐?那苦死了,好苦,你又不敢真正的睡,可是一直从肚子里面睡出来;

听经也是这样,从肚子里面,(台语)。又不敢睡可是一直要睡着,那就很苦,自己修行要得到快乐是要有条件,你要不障碍它那个法性自然的快乐才会显现出来。

通常你修行要快乐必须要作意令乐,我们上次曾经讲过作意,作意就是有意的,有意的令自己产生快乐,什么意思?

诵经不一定保证你快乐,但是你要自己想我要快乐,这个我们就联系坛经DVD里六祖大师讲的:当知修行是愿力法,为了愿力,你要什么愿力?

我告诉你,我们都发很多愿,四弘誓愿,各种愿,这些愿都很好,但最主要先要发一个我要快乐的愿,这个空前绝后。我要快乐这个要发愿的,你有这个愿力就要去作,

什么快乐?我要快乐不是叫你今天晚上去花天酒地快乐,去购物快乐,不是这个。我修行我要快乐,我诵这部经我要快乐,我如果诵经诵的愁眉苦脸的对不起佛祖,所以我诵经、我修行、我学佛我要快乐,我学佛不要学的愁眉苦脸的。

所以你一定发愿你要快乐,快乐是什么?快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快乐是修来的,这听过没有?没听过,显然一定没有,因为从古希腊开始就有很多哲学家在研究快乐,但是从来没有讲到这个,我为什么会讲出来,也是因为学佛法的关系,懂了这个唯识学整个综合起来,快乐是修来的。

快乐是怎么修来?有智慧才会有快乐,所以快乐是一种智慧,快乐是一种德行,有德行有智慧的人才能快乐。

一般人没有智慧那就不会快乐,一般人没有德行那不会快乐,所以一般的凡夫俗子庸庸碌碌都很苦,为什么?因为没有智慧,没有德行,因为没有修所以没有快乐。

可是你说我有在修,但你在修你修错了,你不知道你要修快乐,你只知道你要修《阿弥陀经》、修《金刚经》,但你没有修乐。

你只是修第一步没有修第二步,你要修《阿弥陀经》快乐、修《金刚经》快乐,但你只是要修《阿弥陀经》那就完了,完了就完了,所以你一直修都不快乐。

修《金刚经》你也可以跟人家吹牛说你修《金刚经》,可是你快乐不快乐,不快乐,因为我没有把快乐当作目的,这样懂吗,你要有目的才会快乐。

所以修行是愿力法,第一个发愿我要快乐,我们从结果推原因,第二个你要发愿我不烦恼,不烦恼三个字,这个(台语),我不烦恼所以有烦恼来的时候你就,我们现在电影电视里面讲跟毒品说不,我们现在烦恼是最大的毒品,你就跟烦恼说不,不烦恼。

一有烦恼起的时候就不烦恼,要发这个愿,你要光是不烦恼还不行,不烦恼还要有条件,我刚刚讲烦恼从散乱来,所以你要发愿、发心不散乱。

现在就有好几个层次,这是一步一步的:一、你发心要快乐,但要注意这个快乐不是依靠外在的,依靠你自心,你不要回去说:老公我今天听师父的指示发心要快乐,所以你不要让我不快乐。

不是,是你自己要快乐,你老公给不给你快乐是另外一回事,不能依靠别人,依靠别人没辙,而且依靠别人没有智慧,你要依靠别人那你一定不会快乐,

因为什么?因为这快乐不能由别人给你的,快乐是自己自心的感受,不是从外面进来的,如果要有从外面来的就是法上,你心摄受法从中间产生快乐,这可以,

但是你要依靠外面的人或是东西,或是物质,或是食品、食欲、淫欲等等外在的东西要令你快乐,都是无常的、都是会败坏的、都是不长久,而且都是苦多乐少,最终都是不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那个快乐要离于这世间一切的五欲,自心得清净的妙乐,这就要修。所以你要发心我要快乐,但是快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是从智慧跟德行来的,先不谈这个。

你要得快乐不能烦恼,烦恼不可能快乐,你要进一步发心我不烦恼,常常提醒自己,这不是发一次愿、发一次心就可以,要常常发愿、发心,要天天发心、发愿,看经里面又重发大愿,普贤菩萨也是这样子。

你说这个不是大愿,这个很大的愿,这个出生死轮回,怎么不大愿,所以你要天天发心发愿不烦恼,念念跟烦恼说不。

可是你要是要不烦恼也不行,为什么?烦恼从哪里来?从散乱中来,所以你又要天天进一步发心我不散乱,不散乱才能够不烦恼,不烦恼才能快乐,你若能够这样子的话,你终于能够变成成观法师的快乐弟子,也是佛菩萨的孝顺儿子,OK?

一定要这样作,可是这个不散乱有很多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们等春节再来开示,春节我要传一个很好的法,那就是决定往生陀罗尼,观察(台语),等春节修了这个法就可以努力的去持,等于买保险赶快。(台语),

刚刚讲作意令乐,这就是你发心的过程,除了这个你要作以外,你在诵经的时候为什么能快乐,你要作意令乐。

还有为什么你诵经的时候、或修法的时候能够快乐,我解释这个道理给你听。法本身是中性的,法本身没有快乐也没有不快乐,你说《金刚经》快乐吗?这不成话,《金刚经》没有什么快乐不快乐,《金刚经》就是经,《阿弥陀经》快乐不快乐,《阿弥陀经》应该快乐,因为是极乐净土,我们不谈,

我们就讲《金刚经》快乐不快乐,《楞伽经》快乐不快乐,法本身没有快乐不快乐,只有你学了那个法以后产生快乐还是不快乐,可是你说我学了法以后还会有不快乐?会啊,怎么不会。

譬如你学了法学不懂,那你怎么会快乐;譬如现在时间还没到,你没有拿到好的校本,你就去看《楞伽经》看的糊里糊涂,一楞一楞的,你快乐不快乐?不快乐,你要看得懂你才快乐,你不懂的话怎么会快乐?不快乐。

法本身没有快乐不快乐,快乐不快乐是摄受法的那个人的心快乐不快乐。为什么法能够令我们快乐?我们对于法如果有信、有解、有行、有证,那都会有快乐,或是有悟。

合掌

回向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7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继续上一节所讲的修行能够产生快乐,怎么会有快乐呢?除了你到现在为止念经、念咒、念佛糊里糊涂它自然产生快乐不说,现在要讲作意令乐,然后学有有知有觉的乐,

为什么你学佛会快乐。第一个有信就有乐,你因为信所以就会快乐,譬如你听一个法你信不信?信了,那就快乐,不信怎么会快乐,不会快乐。

譬如我讲《阿弥陀经》你相信有阿弥陀佛净土,那就很快乐,我讲《般若经》你相信般若真如本性你就很快乐,所以因为信快乐,因为信佛的道理,信佛讲的那部经所以快乐,信乐。

譬如胡适博士读了很多经,他读了很多经他快乐不快乐?我相信他是不快乐的,因为他不信,怎么可能快乐?不可能快乐。

譬如我读基督教的圣经,快乐不快乐?不快乐,因为不信,我就不相信处女可以生孩子,不相信一个在几千年死掉他是为了救我,这个我不相信,跟佛法不通,因为自作自受,你自己造业自己受苦报,没有人能够救你,你自己自救;没有人能够害你,你自己自害,对不对?这是佛的道理。

这个是很理性的道理,除非你迷信,迷信说两千多年前有一个人死掉了他是为了我而死,这个八杠打不着,除非你迷信,所以我不信我看了我不快乐。

譬如我看了道教的东西,看了我快乐不快乐?不快乐,因为我不信,

所以信了就成为快乐,叫信乐。信了以后进一步你如果解也会快乐,解了又更进一步的快乐解乐,为什么?你读《金刚经》很快乐,因为你信,进一步你看了解释或听阿阇梨讲听经你了解里面的道理,那就很快乐,解乐就更进一步的快乐。

解了以后你照着去修行,修行会产生快乐这叫行乐,所以这一步一步来的,快乐的程度就越来越大。

修行了以后譬如你证到什么道理的时候那更快乐,证乐;证乐或是你悟到什么道理,悟到经里面的道理,不是你自己乱悟。

悟乐就是大乐,所以佛大乐金刚还不这个,另外还有更乐的,比证悟还要乐,还有比这个更乐的吗?有,我们之前有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什么快乐?入的快乐,证悟的下面一个更高的阶层叫入。

看这里用钵代表法,信是比较远的我看到了,信了以后快乐叫信乐。解就更进一步,敲一下有声音听到了,所以信是远远的,解听到声音接触比较近一点。解是别人敲给你听,行是比如参加课诵班你自己敲,自行那种快乐又不一样;

因为信解都是别人在作,行是自己在作,信解都是听师父阿阇梨或是大德讲经,你信解,行了以后自己去作自己去敲,那就更紧密的接触,这种快乐。

证就等于是差不多合在一起,就更加紧密的接触,但这种接触都是外面的、外围的、外在的,信解行证都是外面的,入是什么?进去了,进去这个叫入,入不思议解脱,入——进去了,这个快乐是不是更大?这个入是入法界或是入法性,

所以普贤菩萨华严经最终就是要引你入法界,最大的目的、最高目标入法界,法界就是因为悟了法性所以入法界,入法界的快乐就更大。

比入法界的快乐还有更大的吗?有,比住还要更大的就是住,可以进去也可以出来,可入就可出,但是入了就不出来,就住在里面就决定在里面就住在法性里面,住在法界中,那就最大最大快乐。

所以刚刚讲说正法乐住,有没有?正法乐住就住在法乐之中,那就是最大的快乐,修法修行为什么能快乐,因为有信就能快乐,这是最基础的快乐;因为有解就能快乐有解乐;其次因为信解而开始真正的修行叫行乐;行乐以后你可以证到一些道理叫证乐,乃至悟了一些道理叫悟乐;接着以后就是入乐,然后住乐。所以一步一步的,最后就是住在法性之中那就不动了。

我们那天不是修护摩,那就是不动明王的住,住就是不动,不动明王的不动也就是这个字。住什么?住于本尊三昧,所以这个法讲起来都是通的,普贤行愿品的入讲的是最高的修行。

我们现在讲说为什么修行能够得快乐,这种快乐是什么快乐?这种快乐是修行的快乐,是职业性的、专业的修行,这个专业不一定要出家,出家不一定专业,专业不一定出家,

但是不出家很难专业,不出家修行就当副业,打工一样,而且能够打到半工就不错了,一个星期二十小时,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打一天休息一天的已经也不错了,

所以你要真正得到全部的快乐只能专业修行,出家不一定专业,可是不出家多半不能专业,这是副业或兼业。

我们刚刚讲修行快乐的原因是这些,现在我们讲为什么到处看修行人都不快乐,愁眉苦脸的,他真正体会到苦圣谛吗?才不会,他就是因为学的不好,学的不通,所以才苦,就好象想学打篮球又打不好就很苦,想学弹钢琴又弹不好,那好苦。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修行又不会快乐?第一个不得法,修行人不得法也就是方法错误,不得法就不会快乐,可是得法容易不容易?不容易,为什么?一你要有善知识,二你自己要有善根,有善知识是你的福,有善根是你的智慧,所以福跟智要和在一起。可是你不亲近善知识你哪能得法?很难,多半是盲修瞎炼,盲修瞎炼能够修出什么?很难。所以不得法就不会快乐,就变成怪兽型。

第二个不如法,不得法跟不如法不一样,不如法譬如有人教但又不如法,我教你这样作你又不这样作,我教你的时候是如法,但你作的时候不如法都是可能的,所以不如法也不会快乐。

以不如法来讲譬如一个密咒应该有阿阇梨传,你没阿阇梨传你自己就拿起来一个国音注音本就念起来,或拿一个拼音的ABCD就念起来,然后你就持那个咒,这就不如法。你那样修那个咒你会不会快乐?很难,因为你再怎么修,不晓得你有没有那经验,你修会心里不安,(台语)你不如法没有传承盲修瞎炼就不会快乐。

不如法而修法会不快乐,还有不如法而修法,譬如修行应该有一个次第,还有一些条件,譬如你要先持戒才能够修定,乃至于你要先皈依才能诵经,你没皈依诵经你是安什么心在诵经?你根本不是佛弟子你诵什么经?你没有资格诵佛经,因为你不是佛弟子,所以你还没有诚意要真正成为佛弟子,而你诵佛经那是盗法。

所以有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读书人,他也没有皈依,然后他读了一大堆经,乃至于买一套《大藏经》家里看,也没有皈依,那就不如法,会不会快乐?我告诉你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因为他不如法,

所以(台语),没有照游戏规则,每一个游戏都有规则,我们就把学佛也当作游戏来看,它也是有游戏规则的,你要照游戏规则来玩才会好玩。

你玩篮球一定要用脚踢那不会好玩的,你一个人在玩别人都不想跟你玩,除非你自己拿了玩上篮,可是有时候又用手有时候用脚踢踢,我相信那个不会好玩。

什么叫如法?如法就是按照游戏规则,所以先皈依再受戒,再修行,这是正规的如法的,你如果不肯这样,第一个就是没有诚意,第二个就是傲慢,你不想成为佛弟子,也不想要持佛戒,不持佛戒而修佛法那就还是外道。不管你修的再好,你经读的再多还会打坐,你也还是个外道,要不然就是凡夫,绝对不会变成佛道。

所以不如法不会真正的得到快乐,也不会有佛菩萨的加持,为什么不如法?因为不亲近善知识,所以不亲近善知识,乃至于不亲近三宝、不亲近道场,不亲近三宝现在的人太多了,现在因为上网都可以学佛,

我永远也不相信网络学佛,这个学到哪一种不晓得。我跟你讲你亲近善知识都不一定能学得好,更何况你要在网上学佛我觉得门都没有,第一个你诚意就不够,所以我说你们都知识法上不能打电话问的,(台语),而且你问法的时候要怎么样?长跪合掌、如是三请,法是宝贵的,不是说尊重师父或什么,你是尊重法,因为法就代表如来法身,尊重如来法身也是尊重你将来要成的法身,所以以尊重法故你将来能够成法身,不尊重法你将来就不会成法身,你不成法身你学法干什么?你就不用学了。甚至你不尊重法身,你根本没有资格学。

为什么不尊重,跟尊重相反就是轻慢,轻心、慢心,这样学佛不会有用,越学心越轻、越学心越慢,轻慢是什么?是烦恼,是六大根本烦恼之一,越学你是越傲慢、越烦恼,所以怎么会快乐?不会快乐。

一样学佛只是一天到晚想要秀,一天到晚想要压伏别人,只是一天到晚想到让人知道他有修行,让人知道他懂多少,那这样学佛不是学佛,那个只是为了满足他的慢心学没有用,所以不会快乐,越学就越傲慢。

碰到人就想要说教,碰到人就引经据典的要教训别人,这种人就是慢心所使,这种修行没有用处,没有得到益处,自己绝对不会得到快乐。

你看看我好了,我也没有有事没事碰到你就把你抓住,赶快跟你讲一些佛法,怕你学不到,没有用嘛。可是我抓住你,(台语)但是这个傲慢的人就不管你心里面想什么,你碰到他你就倒楣,他就是要跟你讲佛法就对了,不一定看你在家出家。有的人在家人我碰到他只好听他的,讲个没完。

回忆一下学法修行不快乐的原因第一个是不得法,第二个是不如法,第三个是不近善知识,或是不亲近三宝,

现在很多人学佛都是真的在家的在家,在家里干嘛?在家里把电脑打开就是学佛,或是有的人就喜欢亲近在家人主持的道场,而不喜欢亲近出家众主持的道场,现在的风气是很奇怪。

第四个就是不专心学、不专心修也不会有快乐,怎么叫不专心,半心半意,要学不学要修不修,这样子就是不专心,不可能快乐的。第五个以不快乐的心来学佛,这个也不会快乐。

我顺便讲一下,有的人说他好苦修,我告诉你我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苦修,我不主张苦修我主张乐修,为什么乐修?因为我觉得快乐所以我修,因为乐修所以越修就越快乐,苦修没什么好处。

就好象苦读一样,跟我读书一样,我读了好几书架的书,可是我从来没有苦读,我告诉你我都是乐读,我读书都很快乐,如果要苦读我读不来我宁愿不读,所以要苦修我也修不来,我要乐修,我修起来很快乐我就会多修。

儒家论语讲: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作这件事的人。就好象插花一样你知道插花不如喜欢插花的,喜欢插花的不如以插花为乐的,(台语)。那样子就很快乐,可是你懂得知识很多,知道怎么插花,可是插完了她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快乐,这也没什么意思。

所以知道的不如喜欢的,喜欢的不如爱乐的,爱乐的我告诉你,爱乐即使他不是专业他插的花也会很有生命,但是你专业很有知识但插出来硬梆梆的,里面看出来那朵花很不快乐,那朵花垂头丧气的,这都是通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告诉你如果说读书苦读的话,那我大概就不会想读了,修行也是一样,所以我劝你们你要找出你喜欢的,要去把握那快乐,不要说苦修,当然叫你乐修你都不太肯,更何况是苦修。

接着第六个就无信心也不会快乐,第七个无解力;没有信心不会快乐,没有解的能力也不会快乐。譬如你看一部经你没有解的能力你能够得到快乐,但快乐有限,

最近有一个人问他儿子说:为什么每次诵经就打磕睡?那就是没有解力,没有解力就没有快乐,念到后来很熟,但是放个念佛机,念佛机一直在念,你就变成一个机械动作,好象有在念其实没有念,谁在念?嘴巴跟眼睛在念,心没有念;

心为什么能够念?心因为解所以念,你要诵经能够一直都有快乐,那你一定要解,才能不断有快乐,你都不了那个意思光是念,念到后来就变成放唱片,没什么快乐。

当然那个会有一些福德,修福可以,但是不会增长智慧,因为智慧是从第六意识判断出来,第六意识虽然不好,但是好的也是用第六意识来修,要了解这个东西。

第八个是不实行,不实行就是没有真的去作所谓的光说不练,光嘴巴讲而不去作这就不实行。譬如知道念佛很好,可是他又没有努力的去念佛,当今就有这样的人,他拼命的提倡念佛,可是他自己我看没有念过多少佛。

我不怎么提倡念佛,可是我每一尊佛都念一百万遍:释迦牟尼佛念一百万遍、观世音菩萨念一百万遍、地藏菩萨念一百万遍、药师佛念一百万遍,我都知道念的过程、快乐、种种受用,

所以你如果要我开示念佛法门,我可以讲很好,因为什么?因为我信、我了解、而且我作了,而且我作的很用力、很用心、全心全力以赴,整个都沉浸在里面,跟念圣号法门结合为一体,这样才会有快乐产生,这就真正的信解行,然后就进去入在里面、住在里面,

这不只是我以前在闭关的时候修,我后来也修,我现在也在修你知道吗?我现在持咒也是基本单位是一百万遍。(台语)

念圣号念几十万遍,太差了,一定要全心全意的真的信解然后去作这样才会有快乐,如果不实行光说不作不会有快乐。

《六祖坛经》里面的道理你要去作,《金刚经》里面的道理你也要去作才会有快乐,那作一定就是很大的快乐,因为什么?因为那真的就是断烦恼一个最好的手段——智慧。

再回头讲,这是讲修行因为这样所以不快乐,刚刚讲为什么会快乐,因为有信解行证悟入住才会有快乐,快乐程度是越来越大。

不管怎么样,快乐是什么东西?快乐是一种受,所以叫乐受,乐受是在哪里产生?乐受是在心里产生,心的因缘跟外的因缘结合起来,因缘成法然后就产生乐受,所以我们修行就必须要了解那个心,

我们研究这部大乘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就是唯识,唯识就是研究心识,研究我们这个心怎么样作用,怎么样运作,都在这部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当然这不是全部,还有更深的,更深的大概明年、后年会出了。

这一部经你了解以后再看因明入正理论,明年铁定会出《楞严经义贯》,厚度是快三千页,比《楞伽经义贯》的两倍,你一定要懂得禅、因明逻辑、唯识学三者合在一起你看《楞严经》才看得懂,

我现在正在校,就是把它弄得更漂亮,让你们一看就能懂,因为本来是很比较简略的那种文句这样讲,后来我讲百法明门论发现不能这样,这样你们看了就是一楞一楞,所以一定要写清楚一点,主词、动词都把它弄清楚,写出来。

譬如因而心识开明,谁的心识开明,我就加一个因而行者的心识开明,要写出来,(台语)花很多的时间作这个动作。

我们今天讲是修行的密决的密诀,这是法外别传,你看经也看不到的,所以服务台今天没有浪费你们的时间。我本来想我们继续往下讲,但我想虚不受补,今天讲到这里为止。没办法,(台语)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2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