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论]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8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今天讲经之前先讲一点开示,首先跟你们报告,我十二月四号去日本高野山,六号回来,去参加一个法会,我没跟你们讲什么法会,但那个法会是高野山住持委任任命法会。

慧参跟慧学机场接我回来,下机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讲每一次高野山回来都是脱了一层皮。

这个高野山的住持是什么?是说我们大毘盧寺现在正式是高野山的寺院,是台湾分院,我是高野山正式的住持,所属的道场的住持。

每一次如果我去高野山有重要的事情我会跟你们报告,这次报告一下这个。

这个是高野山住持的证书,从高野山真言宗拿到的证书很多了,但是这一张最重要,为什么呢?这是全律师,我的阶级;释成观任台湾台北市大毘盧寺住职,日本话就是住持的意思,高野山真言宗馆长大僧正资延敏雄。

为什么说这张证书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如果要当住持,在日本的系统或是乃至于其它国家佛教的系统都是这样子,不是说你想当住持就可以当住持,它都有一个系统,不像我们台湾说只要我有钱盖个庙,然后我就是住持。

在日本不能这样,在泰国也不行,在其它国家都不能够这样子,只有台湾能够这样子,因为它都有一个认证。

我现在给你讲高野山真言宗住持,它的系统是怎么样,首先你要当住持第一个要当阿阇梨,要受阿阇梨的四度加行灌顶的训练,四度加行第一次都有很多考试,接着还要参加教师鉴定,也就是你当了阿阇梨不见得你就可以教,他还要再认证,教师鉴定考试。

教师鉴定考试完了以后还要再申请,就是说你有寺庙;还要有僧阶,还要给你定阶级,定了阶级以后够格了,审核可以你还要有一个寺庙。

不只是寺庙,因为有国家要有人民,所以要有徒众、信徒,把信徒名单填好交上去,选几个代表这样子。

就好像中国佛教协会那样,中国佛教比较潦草一点,日本比较麻烦还要身份证,户籍的资料都要有,全部合格以后才发给你这个,你不是自己盖个庙就可以当住持了。

比如在台湾很有名有一个佛寺很大的,那个师父他以前是跟忏公学的,他在家的时候是搞建筑的,所以他也盖了很多庙,后来就想出家;搞建筑的很有钱,出家了自己就搞寺庙会建筑,所以就自己盖了一栋就当住持,这个很多。

日本就不能这个样子,我就正式是高野山真言宗不只是阿阇梨而且是住持,既然当了住持,因为你们是我弟子应该知道,这个就是高野山真言宗的LOGO,这个是总本山的记号,这个真言宗所有寺院都可以用这个记号,

以后我们的文件或是我的名片,或是我要重新再发皈依证,我要再做,因为那个太旧了,身份证不是要重发所以我们现在重发,皈依证五戒证也可以弄这个LOGO。

还有一位老师送给我祝贺阿阇梨披的那个,以后我们也可以自己再跟日本订一条,另外还送给我这个是阿阇梨才可以用的扇子,(台语)这是密法金刚界、胎藏界「扇子的两面」,「扇起来有风」风是什么?风轮,转法轮,转金刚界、胎藏界法轮。(台语)

我们上次灌顶的时候不是拿了一个拂尘,什么意思呢?拂尘除垢,就是除你们的业障,(台语)。

他还送给我一个,这个是金刚峰寺典礼吃饭,(台语),七个钟头一直不断的正坐,(台语),七个小时正坐,(台语),这好舒服的你知道吗?(台语),高野山的传承法流加持,老和尚加持,(台语)偷偷去小便,加持完就换另外一个大厅发证书,那时候就有各寺庙的信徒也都来参加恭贺,就一个一个上去领证书。总共二三十个人,

发完以后接着我们对面一排大头子起来致辞,大阿阇梨致辞(台语)。盘腿很奇怪,盘腿盘久了痛就消失了,正坐不是,(台语),致辞完了合照留念。

照相完了到饭厅吃饭,(台语),又是想小便,很自然新陈代谢,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即使你没有喝东西也会小便,(台语),高野山在下雪,(台语)

这就是等于可以说是最后一次最重要的,以后就是说就去参拜参拜,所以我到高野山求法修行就正式告一个大段落。(台语),

今年有好消息跟你们讲,正月初一的法会要传决定往生陀罗尼,正月初一下午两点钟,出家众不要说,在家众只要皈依弟子就可以参加,在家众必须要吃素五天,不行淫不喝酒不吃肉。

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前几天是又有地震,(台语),合掌,不动明王的根本手印,(台语)。要请这个法的条件,这是正月初五下午两点开始,(台语),因为前面五天,不动明王根本印又是五天。

这不动明王法是很不可思议的,威力很大,元朝蒙古打到欧洲去了,亚洲、欧洲都被它势如破竹,都打垮统一了,一直到越南,北边一直到高丽就是朝鲜韩国都被它打下来了,但就是日本它打不下来。

日本它有去打而且两次都登陆了,那个舰艇船只都是几千艘的船只,因为那时船比较小,所以几万人坐几千艘船只上去,上去以后有一次比较早就碰到台风,有一次登陆以后都一直打到奈良,后来海上忽然又起台风,把他们的船只都吹走,那些登陆的元兵都被打死,这为什么?

因为元朝要来侵犯的时候,日本天皇下令全国都修不动息灾法,不动明王息灾法。(台语)

就没有白来,尤其决定往生陀罗尼,(台语),这是重要的事情,我跟你们讲一下。信徒问可不可以供养,可以,合供总共是165000,应该是不贵了。一个单位一万块,也可以随喜,(台语)。

好,我们再念一次: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开经偈

今天的课程还是讲百法明门论,上次讲到十七页心法有八识,所以我觉得北美化痕我讲八识这方面讲的满清楚,有些资料我这里面有讲你没有看到也是很可惜,所以我们看北美化痕看八十页:D、末那识

我们知道我们的心识分作八识,第八识就是阿赖耶识,上次讲到这里,现在回过头来讲第七识,「末那识」。

末那识位于阿赖耶识上层,被称为「我执的中心」,

我们的心大概是这样:最底层第八识阿赖耶识,上层第七识相末那识,再上层第六识意识,第六识再上层就是眼耳鼻舌身前五识,五识是最表面的。

现在我们讲第七识,第七识称为我执的中心,为什么称它为「我执中心」呢?

因为一切众生之所以会产生我执,都是末那识的作用,你说你这个人我执好重,我执为什么好重?就是因为你第七识的作用很强,通常没有学佛的人我执都很强,学了佛以后当然看怎么学,学的好我执就会比较弱一点。

没有学佛的人我执、我见很强,意见很多,而且很执着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我执,

所以为什么会我执很强?因为是末那识的作用很强,所以才会我执很强,我执是由末那识控制的。它是位于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上层,

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地藏经》所说的藏识,为什么称为藏?因为我们一切众生的业都是藏在那里面,都收在那个地方,好像宝藏、仓库一样,一切众生业力的仓库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上面那一层就叫做第七识末那识,为什么称它为我执中心?浅显的讲,就是它往内攀缘其后的阿赖耶识,当作是「我」的本体,往外攀缘前六识,认为这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我所」(我所拥有的)。

因为这个很抽象,我们现在以第七识为主角,这个第七识它往内,因为第八识是它的里面,所以叫内;往内它执第八识为我,往外执前六识或第六识为我所。

举一个例子来讲,以我们众生来讲,我们这个心里面往内把这个肉身当作是我,把外面的不管是有情或是无情都当作是我所,属于我的,

譬如说什么?外面的房子,这是我的房子;我的道场、我的弟子、我的信徒、我的佛像,等等我的,这我的就叫我所、属于我所有。

所以对外面的东西计着执着说是我的、我所,对内计着这个身为我,所以叫执我、我所。

会产生这个作用的是谁在作这个心能?那就是第七识,

第七识令我们有这样子的作用,这个作用是怎么来的?这个作用以世俗来讲叫与世俱来,所以叫俱生我执,与生俱来就俱生,俱生我执就是与生俱来的意思。

人一出生不用人家教,他有没有读书都没有关系,甚至野人完全没有文化,甚至一个野人他们社会没有文字的,乃至于没有语言,就说一个猩猩猴子好了,它也会执我、我所;

执它的身体为我,执它所住的巢穴为我所,执它那些眷属伴侣为我所,乃至于执它行动的范围是它的领域、势力范围,即使不要说猩猩猴子有势力范围,连蜜蜂都有势力范围,蚂蚁也有势力范围,那个势力范围是它的我所。

但那个势力范围它不只是为权力,动物都是为了生计,它求生的地方,它找到食物的地方。

顺便讲到狗为什么到处要小便,那个都是老汪到此,闻到那个味道那就是我的味道,别人不会有这个味道,那就是执我、我所,这个区域是我的势力范围别人不能侵犯。

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想法,一切众生有情都是共同的,不是说我们是人、高等动物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即使再低等的动物都有执我、我所,不用教育,与生俱来我执,内为我,执外为我所。

所以你了解了这个以后就可以知道,了解这个末那识对我们修行是多么重要,要修第一个就是要去我执,第二个要去法执,我执法执都去掉了以后,剩我就在前面了。

第七识内执第八识的本体为我,认为这个是我;执上面眼耳鼻舌身意认为是我所,譬如你会想这是我的耳朵、我的眼睛,所以我所;

这是我的鼻子,这是我的心、我的心思、我的想法、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爱、我的恨,爱恨都是第六意识产生的;我的欢喜、我的悲哀全都是第六意识产生的,我的心思、我的思想,

为什么认为我的?是因为这一个作怪,这一个在令你那样想,这个令你那样想,所以别人都不侵犯,我执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心理学或世俗所说的自我中心。为什么人会自我中心?都是因为这一个。

第六识不管你怎么想,但你不把它认为是我的都不会有问题,但是因为你不管你怎么想,想到后来就认为这是我的,那就别人不能侵犯,那就最伟大、最了不起,所以就跟别人会有冲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末那识的我执起作用。

简单一句话,换句话说前六识,我们说第六意识是妄想分别,但是它的分别也可以是善分别也可以是恶分别,不管你怎么想都没有关系,

但是通过第七识以后就有关系;也就是第六意识所想的东西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坏,但是第七识那一定是坏的,因为是我执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众生之所以轮转、之所以轮回生死都是因为第七识的关系,你第六意识再怎么胡思乱想都没有关系,想想就算了,但是通过第七意识以后那就不得了,你就会把它很看重,因为什么?这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那就很伟大了。我说这是我的意见,那就不得了。

所以内执第八识为我,外执前六识为我所、为我的,也就是我是老板,前面是我统领、我管的。

我所就是我所拥有的,亦即:末那识执阿赖耶识为「我」,执前六识为「我所」。

举个例说:当你生气时,有人常会说:「我一想起来,心中就有气」,这「心中有气」就是「我执」在作祟,因为你觉得那个气是我的,所以你觉得你有气,气是属于你的,有气,是你的。

也就是:末那识正在执着那个气头,你心中有气起来的时候,第二刹那末那识就在执着那个气当作是我的,就把它固定了;

本来那个气是无形的,有一点点模糊,第二刹末那识觉知以后就把它抓住了,所以那个气就不容易散。

就有点象我们作物理实验或生理实验把细胞切片,切片以后放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东西,看不到东西怎么办?染色,染色以后它就显出来了。

我比喻,那个气起来以后就好像细胞切片是没有颜色的,是你肉眼看不到、放大镜、显微镜也看不到,但是你把它染色以后它就固定看得出来,所有的纹理都看得出来,那个染色就是第七识。

第七识把你心中的气给染色而且固定下来,不只是染色而且把它确定。

气头起来时候再想就觉得确实有个气,越想越气;起先就是觉得有气,染色后就把它确定了,

确定以后就不容易散掉了,就很不容易你平静,你当着我的气头,我就是不理你,怎么样?三天以后再说,让我气三天不跟你讲话,等我气消了再说。

那个气头有人三天、有人一个礼拜、有人很有志气就一个月,志气也是一个气。

他很有志气要执着他那个气要一个月,这种是最糟糕的,打冷战很辛苦,打冷战很消耗,消耗战。

顺便讲一下如果跟人家吵架生气不讲话,不理人家那种是一种精神折磨、精神虐待,如果是夫妇的话可以告他,判离婚。

众生就是这样子执我、我所,你觉得我有那个气,那个气是我的气,我在生气,末那识正执着那个气头,当作是属于「我的」东西,而执着不放,

任何东西,既然是属于我所有的,就很难割舍,会把它视同汽车、房子、儿女、工作等这些有形的东西一样,好好地珍惜、好好地保存;

也就是你心中有一个东西生起来以后,你就把它当作是我的,你就很难放掉。

身外之物尚且如此难以剖舍、放下,更何况是「自心」中物!

再者,执着内心中的贪爱,更是微妙难解,譬如说:我很爱一样东西,到后来演变成并不是爱那个东西,而是爱「我心中的那个感情」,亦即:爱那个「爱心所」。

我们休息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19

解答疑问:

第六识是堂主,第八识是总帮主,(台语)还有什么问题?(台语)

第七识才是,为什么第六识做出种种坏事都是因为有那个坏老板,有黑帮老大第七识在后面指使,所以若依于第七识去作任何事情都变坏事。不是往昔,是众生生来是坏坯子,无始以来就是这样,

第六意识可以做好事,可以作坏事,但如果通过第七识都变坏事,所以如果第六识要作好事要跳过、越级第七识,(台语)。将在外军命有所不从,

第六识因为可以作好事也可以作坏事,譬如刚刚讲的执着,好的执着就是念根,坏的执着就是执着,但都是第六识在作的。

第六识什么时候在作念根好的?那就是不理第七识的时候,(台语),那就是善根。

但如果依于第七识变成老大的打手,是执着不是念根,因为依我、我相,它所作的一切都是我相、我执、我见、我慢,

第六识所造的不管它作什么事,都有底子里就是这三个成份在支配。不管表面上多冠冕堂皇,其实都是我执、我见、我慢,在执行老板的意思。但他也不说有老板,表现上我就是老板,(台语)。

问:……

答:第七识不分别,当然等到你修成转识为智的时候第七识已经变成平等性智,那就没有我执我见我慢,平等性嘛,因为就无我,无我就没有我执我见我慢,

所以平等性智已经修成见道或成道,依着第七识所转成的平等性智去推着前六识的时候,那做出来都是好的。

问:……

答:主要是熏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还早,但是你要懂那个意思。

你修到第七的时候渐渐就在转我执、我见、我慢,如果修的不错就没有慢心,那就是第七识问题,然后自己的意见不会很执着,有意见但是不执着,更加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去强压别人、强迫别人一定要这样子,(台语)。

问:……

答:种子,对,但是也不是全对。第八识的种子是总的种子,前六识各自也有种子,这样懂吧。

我们这样看,我们这个心不是一棵树,而是一个花园,第八识等于是中间最大的树,第七识也是其中一棵树,前六识也都是树,但最大的树就是第八识。这个心不是一棵树,是一个树林,所以第八识的种子叫总的,其它的叫分别的、别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0


我们继续讲,我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众生是很奇怪的,尤其是人,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有些人他在爱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不是在爱另外一个人,是在爱他心中的一个想法、影像,他把心中的影像赋给另一个人,听懂我的意思吧。

或者是影像,或者是一个理想,然后他自己心中勉强的就把这个性质赋予那个人,然后去爱他。

所以他在爱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不是在爱那个人,而是在爱他自己心里面的一个想法。

不过除非他一辈子都是闭着眼睛过生活,如果是男女的话一结婚以后这种事情就会爆发了,就会发现原来他不是我爱的那样的人,

甚至或者会因为他心中有那样的想法,他一直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要求他,如果发现他不是我原来所爱的样子,就想办法所谓教育他、改变他,要改变成他心中所要的形象。

所以他要把自己当上帝,基督教上帝以自己的形象造人,他要以自己心里面理想形象去造对方,这是男女眷属。至于父母也会这样子,常常以自己心中的理想要塑造另外一个人。

「心所」是「心所有法」的简称,我们讲过很多次心所有法,心所有法我现在有一个很好的词我一讲你就了解。

还是看五位百法表,心法就是八识,心法里面讲心王——就是心体。

这心体分作八个部分,心所有法是什么?很容易懂,给它一个名字——心能。心有本体,然后它有种种作用能够作种种事情那就是心能,古人称为心所或心所有法那就是心能。

心有哪些功能呢?就是五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我们心里面能够作一些善事、想一些善的想法那都是心能之一;我们心里面会生很多烦恼,烦恼也是心能之一,等等。心所有法这是最新的解释,就是心能,很明白吧。

第一个是心体,第二个是心能,心体跟心能合在一起是精神界,色法就是物质界,所以一切法就是物质跟精神,

心不相应行法也算是心能,只不过它是心能其中的一种、一大类。这种心能不是我们有意识可以控制的住的,它已经是跟大家的共业有关系,

譬如时间、方位,这个你没办法控制,但你为什么能了解时间跟方位?那是你的心能,我说东边你就知道东边是哪里,我说左边、右边,这个你不能改变,但你能了解,这就是心能。

一二三四有为法合起来就是世间法,无为法就是出世间法,大类的分。

如果真正要研究佛法,唯识学不懂实在是很难,尤其《楞严经义贯》应该明年会出来,你不懂唯识学这就很难,

不过《大乘百法明门论》你好好研究、好好听带子,应该差不多了。当然唯识学很多,我已经著了六七本,才出了两本就是,接着慢慢会出来。

「心所有法」是八识「心」王「所」拥「有」的功能或作用,爱、恨、嫉妒等都是心所拥有的功能、作用,故皆是「心所」;

这句话讲白一点就是说我们心中为什么会有爱,因为我们心有这样的心能;我们心能之一会产生爱,或是相反的恨、喜欢、讨厌,这些都是心能。

产生爱的心能、恨的心能、喜欢讨厌的心能,它是怎么样的过程,唯识学就是研究这个东西。所以你要了解你心的作用、运作必须要了解唯识学,

我们刚刚讲爱、憎、贪、嗔、愚痴,它的作用是怎么样过程,怎么样起来,怎么样消灭,唯识学就研究这东西。所以你必须要了解,善解自心,怎么样能够解,这样解。

这个心是心相,心相跟心性有点关系,但是不太一样,禅宗是讲心性的,心性讲到最究竟的是不生不灭、本自清净这些,但是光讲清净这些没有用、不行,因为还是不清净,还是很多业障。

业障怎么起来?怎么样令它消灭,为什么还是这么多贪爱、嗔怒、愚痴、烦恼、嫉妒,有没有?有,不是没有。

你说烦恼本空,这句话可以讲,但是讲了以后它还是不空,烦恼还是在有什么办法,所以了性解相,然后性相齐修,这样就可以趣向菩提。

因为心还是有心相的,没有办法就所谓的看了《金刚经》就所谓的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可以讲,但是那是如来,如来就如如不动;但是我们还是如如而动。

所以还是要善解自心,自心贪的时候知道贪,自心嗔怒的时候知道自己嗔怒,你说怎么会不知道?会不知道,不但不知道而且还不承认呢,对不对?

你说哎你生气了,没有,我哪有生气?那就是很生气嘛。生气到不承认的地步,人家讲他时候更气,我哪里气,其实是很气。

而这些「心所」都是由「我执中心」(末那识)在控制着,你为什么有这些心能,心能为什么这样子作用?都是末那识在后面主导,令你产生那个作用。

譬如喜欢吃糖的举手,一定有人喜欢吃糖,你为什么喜欢吃糖?你不能解释,这喜好没有理由的;酸甜苦辣都有人喜欢吃,为什么喜欢,有的人喜欢吃辣,有的人不喜欢吃,喜好是没有理由,为什么?

因为喜好是末那识管,末那识是不用给你任何理由的,你懂吗?谁给理由?你若要理由的话,第六意识会给你理由,但是不管再怎么讲理由,那个理由都是假的,其实就是我就是喜欢,不用问什么理由。

如果老美给你一个最高的称赞:我喜欢。任何事情你只要喜欢就够了,甚至你如果在店里买个东西拿去退的时候,店员问你这东西有什么问题吗?老美只要说我不喜欢就可以了,他也不问你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买,老中就这样问了老美就不会,你不喜欢那就是充分必要的理由。

美国人很奇怪,他们很我执,但充分尊重别人的我执;老中不一样,老中就复杂,很我执,但是不准别人我执。我执可以,你要我执可以,你那个我执要跟我的我执一样才行。

下面,因此特别难割舍、放下;为什么它特别难以割舍放下,我讲过俱生我执,这个超过言语的,执我、我所这种概念、想法、感情,一切众生的这种,从蚂蚁一直到大象都有我执、执我所,但那都俱生我执不需要讲话的。

不但不需要言语,也不需要思想,思想的意思是什么?思想的意思就种种辩证,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家,或是说讨厌你的家也可以,不需要,它就是俱生我执,俱生的,生来就是这样子。所以叫众生,众生就是有俱生我执,

俱生我执是什么?换一句话你就懂了,俱生无明,以无明故生执着、以无明故生我执、以无明故生执着我、我所,执着内身体为我,外一切有情无情的财物为我所。

为什么说财物?因为古代妻子、儿女都是财物,都可以买卖的,你只要看章回小说可以看到,穷的时候把妻子卖掉,再穷的时候把儿子卖掉,卖儿子甚至我们几十年前都还有,养不起的时候想要捞点本回来就把儿子卖掉。或是把女儿卖掉,卖给人家当童养媳,那就是我所,执儿女为我所,卖妻子的已经不多了,但是在清朝的时候还很多,你看章回小说就知道。

若想要令这些我执所产生的「心所」能够放得下,唯有靠修行一途:你怎么能够放得下,我们学佛的人常常在喊:看破、放下、自在,这都变成口头禅,

看破什么?看破这个,知道吧,看破我一切烦恼从哪里来?从第六识的妄想分别来,第六识为什么产生妄想分别?由于第七识的我执,俱生无明产生,所以要能够看破这个道理。

这很深,你若没有看破这个道理怎么叫看破,你只是看破说,那个看不破,你要真正看破要从自心里面看出来,把一切烦恼痛苦乃至快乐也都是从六七八识出来的,所以这些要能够看得清楚,看得破。

看破不等于放下,是另外一个功夫,这又把它变成好像是必然的,不是的,看破以后还要修放下,

看破是什么?看破是解,放下是行。你看破只是了解这个我不应该执着,这是看破,因为六、七识虚妄,所以一切虚妄。我的感情、爱憎都是虚妄,外面再怎么好、再美丽、再怎么棒的东西也都是因为我心里面认为好,所以也都是虚妄。因此看破这个根本虚妄就自心虚妄,所以一切虚妄,这叫看破,解这些道理,解理叫看破,也就是有解慧。

为什么看破?因为有慧观,有眼睛这个慧眼,以法上的慧眼看破世间一切法所以叫看破,因为解得它的道理、见得它的虚妄本空等等,这叫看破。

放下呢还要去修放下,光看破没有放下是两回事,放下是行,我们不是说解然后行。放下是行,自在呢?不是放下就自在啦,自在是什么?自在是证。

我现在讲一个你一听就可以懂,为什么不是必然连贯的,这三个是三件东西,而且是三个修行的层次,譬如解,打从开始接触佛法你就知道佛说三界如火宅,家庭如牢狱,这个解,

那放下没有?两回事,放下你就跟我们一样都剃头了嘛。放下,剃头了,自在没有?哇,差得远呢,放下家庭的重担,自在就是解脱才自在,所以是证;自在是证的境界。

这个是行的境界,你看破了家庭是牢狱,你能不能放得下,那完完全全是另外一回事,甚至说你看破烦恼都是虚妄,你放得下吗?

还要行,怎么样把烦恼放下?我告诉你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修禅定,如果没有修禅定,相似定也可以摄心不乱就不烦恼,摄心不乱就把烦恼压住了,伏烦恼。摄心不乱如果得定以后就是息烦恼或是止烦恼,所以止观的止,一定要修定。

我们不要讲断烦恼,止烦恼那个止是什么?就好象吃止痛药,止一个,(台语),打坐入禅定止烦恼是这个意思。

但是要断烦恼,一定要得三昧,而且起智慧,在定中用智慧三昧之光照破烦恼,就好象我们现在用镭射,我们的智慧之光象镭射光一样把心里面烦恼的恶魔相用镭射一射它就死了。这个很生动,好像在玩电动玩具一样。

第一个先要解,解才能够看破,所以一切佛法你必须要有解慧、要有智慧才能看得破,有智慧看得破了以后下面功夫还很多,路还长得很。

这就顺便提到很多我们佛法里面的法门变成口头禅,一直喊哪,到时糊里糊涂,不知真正是什么意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要求其所以然,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很深的东西、很深的道理。

往下看,于修行中懂了(解了)道理之后,或许有朝一日会恍然大悟: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拥有」那个愤怒、或是「拥有」那个僧恨——自心之中,实无此物!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意思?就是心相本空,心相实空,心里面本来那个相都是空,是诸法空相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是空相但它还是有相,但那个相是空的,去体会体会,实在只是「我执」在作祟而已。什么意思?是你自己执着、你相信是那个样子,所以它就会变成那样子。

譬如明明那个女孩子并不是很漂亮,但是你觉得她很可爱那就够了,那就是你觉得,这样子而已。那个男的也不是很潇洒,也不是很帅,有时候还呆里呆气的,可是你觉得他很可爱,那就够了。可是你觉得很可爱,别人觉得(台语),可是你知道吗?(台语),没办法,那就是缘嘛,

缘是什么?无始熏习在第八识里面,第八识里面透出来的力量,让第七识糊里糊涂就接受,第七识如果接受一切都OK,你知道吗?在第六意识他就可以给你108个理由,说这个男人为什么好,或者说这个女孩子为什么好,它可以找108个理由。

我刚刚讲无始熏习的业力就好像垃圾焚烧厂,垃圾焚烧厂在室外那种,都是下面在闷烧,就好象我们的第八识。它没有真正烧起来也没有看到火焰,但是有烟,还有那个臭味,在下面烧就是第八识在作用,那个烟就是第七识,你虽然没有看到火但看到烟,那个烟很臭,为什么会有第七识的烟?因为有第八识的火在里面你看不到的,所以火是在很深层的底下在烧。

前面曾提到「意识」是主掌「分别」的功能,意识能够分别一切东西,可以种种的理由,然而,其实并非意识本身在主导「分别」的业务,而是其背后有末那识在暗中指使着。

这样子,譬如你拿一颗糖吃进去,这个糖里面有点巧克力你觉得很好吃;你一吃是糖而且分别出巧克力的味道,就这样为止。

前五识一吃软软的、甜甜酸酸的等等,这就是舌识的作用,接着就产生第六识去分别,那个酸酸是柠檬的味道,那个甜甜是什么?是有点点麦牙糖的味道,

第六识分别的更细一点,不只是甜跟酸而已,而是甜跟酸是什么东西它可以分辨出来,这是第六识。

接着第六识在第三刹又可以分别这个味道还不错,最后面这个结论最重要,我喜欢,这个什么?第七识,老板下命令说我喜欢。

我们这个前七识、七转识的作用是这样子的运作,下最后判断的,也就是法官下判决的那就是第七识,这个东西我喜欢、或是我不喜欢,或是讨厌,乃至于因为喜欢跟不喜欢跟苦乐有关系,乃至苦乐的决定也是第七识决定。你认为这个是苦的,第七识就分辨它说这是我要的还是不要的。

这末那识所行有如垂廉听政一般,完全站在幕后操纵,从不亲自露面,因此末那识非常隐密微细。这就是为什么一切世问凡夫人以及外道,都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第七识凡夫都不知道,而且也唯有佛世尊的大智慧才能如实了知。

弗洛依德心理学有个突破,就是他发现了自我,(自我)的发现。这个自我类近于第七识(末那识),只不过弗洛依德对「自我」,除了有一个笼统与模糊的概念之外,并未能进一步发挥。

因此,至于「自我」到底是什么,则完全没有说。他只说是自我,因为弗洛依德心理学讲自我,所以洋人都知道这个字,等于拉丁文的我,然而即使如此,在世问法中,也属于难能可贵的了。我说弗洛依德心理学已经探讨到自我,因为几千年的西洋学界从来没有人讲到这个东西。

总括来说,八识的生起,第一步是由「五根」收集「五尘」转成「五识」,再由第六「意识」向内攀缘第七「末那识」,亦即以末那识为「老板」,依其指示而行事,作成种种分别、判断、甚至合理化的藉口等。

这整个极其繁复的过程,都是在一剎那之间就作成了、或是比一剎那还短的时问之内,即告完成。

三、如来藏与八识之生起

现在来谈谈「如来藏」,如来藏即是我们的「真如本性」。藏就是宝藏,我们自心的心体是真如本体,除了含藏一切业力以外,它本性具有无量的功德是无量的功德,所以如果让它完全发挥出来就好象如来一样,所以是如来性德的宝藏,所以称为如来藏。

这个如来藏如果你不了解或是没有依这个如来藏真如本性来修的话,没有办法成佛。因为什么是成佛,成佛就成如来嘛,怎么样成如来?就是证到如来藏性的人称为如来,所以一定要证到如来藏性才称如来,才叫成佛,一定要懂得这个。整部《楞严经》主要也都是在讲这个,怎么样去证这个如来藏性。

真如本性与阿赖耶识原本是同一体的,只因一念迷执不悟,使真如本性受了染污,才转而成为阿赖耶识。

如来藏好比是平静无波的止水,如果一但风动、浪起,即转清净的如来藏海为染污的、浪涛汹涌的阿赖耶识。

接着又因迷的缘故,更产生其它变动;阿赖耶中间一有变动,「七转识」便随而生起。

「七转识」指的是第七末那识加上前六识,前六识生起之后,末那识也从中生起,互相熏染、影响,最后再把前六识所收集的业,全部储存到阿赖耶识里。

光是这样念过去大概不会很懂,我们下次再详细的讲,(台语)。我告诉你,真的,我之所以唯识学我一看就懂,事实上我那个准备工作很多,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研究心理学研究很久,高中大学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流行的心理学的书差不多,我甚至还要翻译心理学的书,从英文翻成中文。

所以等到我研究唯识学的时候就很容易触类旁通,当然那个世俗的心理学是讲心理而已,凡夫心理学;

我们唯识学是修道心理学,更复杂,你要懂得禅法、懂得打坐、懂得佛教一般的道理才能够通。应该说你们很幸运,当然我更幸运,我一看就了解,因为当今很多人都对唯识学误解,所以我有这个职责把它弄对。

顺便讲一下我看心理学的书,看到后来看到很多的时候,我当兵的时候在训练中心,晚上睡不着我就跑到厕所去看,蹲在那里看,结果第二天早上就睡眠不足,上课打磕睡,军事课没有什么好上。

因果就这样,打磕睡的结果就被关禁闭,星期六、星期天放假我就被禁足,不能出去,(台语)。排长对我很感冒,看我上课打磕睡,后来有一次被他抓到,看我上厕所还带书进去,那个人不喜欢读书的人,还是什么海专毕业的,所以特别加力的整我。

回向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1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看北美化痕,我们今天要讲稍微紧凑一点,因为现在讲唯识、八识,但我这里面已经有很多东西是我想我不需要重复,我已经写出来,我讲了你们回去可以看,因为关于唯识的东西有些东西很深,我已经写出来的你们回去可以看。虽然说我已经写出来你们可以看,可是你们多半都没看,如果我不讲一下你们看也没那么清楚,所以我就讲一下,这样对你们对唯识的了解会更深刻一点。

看如来藏与八识的生起,现在我们来谈谈如来藏,什么叫如来藏,藏是宝藏,也就是如来的宝藏,或者称为如来藏心。

为什么称为如来的宝藏?因为这个如来藏心是含藏着如来的一切功德都在里面,如来累劫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包含在里面,好象宝藏一样,这宝藏是如来的宝藏所以称为如来藏。

如来藏又称为所谓的真如或本性,或合称真如本性都可以说,禅宗六祖大师所说的真如本性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如来藏,《楞伽经》所说的如来藏都是禅宗所说的真如,乃至六祖大师所说的自性,也都是如来藏或真如本性的别称。

这个如来藏或真如本性不只是佛才有,而是一切众生都有,只不过是佛证到了而且可以用它,众生虽然有不但没有证到,甚至不知道有,不知道所以也不能用到,有等于没有。

我们要讲的文一点就有而没有,有等于没有,譬如你有一块金砖或钻石,但你忘掉你放到哪里去,你以为你丢掉,你现在很需要钱、家里又没有钱,可是你那块金砖或钻石找不到,你能用它吗?你不能用它,因为你丢了,所以等于没有。

可是事实上它有没有丢?没有丢,在哪里?你把它放在床底忘掉了,有一天大扫除扫出来了,才发现我找到了,什么找到了?根本没有丢,什么找到?

众生就这样子,根本没有丢你以为丢,等你再看到时以为找到了,事实上它从来没有丢,这个逻辑你懂吗?

如果他有丢,失去;如果它实在有失去,然后你再去千六万苦再去把它找回来,这个才叫找到了。但事实上它并没有丢掉,一直都在你家里,就在你睡床下面你后来看到以为就说是找到,本来以为是失去,可是从来没有失去,只是你不知道。

你不知道、没有看到、没有找到,所以你不能用它,那就比喻我们的真如本性,我们的真如本性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面,因为一直都没有看到,累劫来造了种种恶业把它盖住,所以一直没有看到。

你起先是不知道有,如果知道了也以为自己失去了,因为经里面也讲在六道轮回中失去了本性,失去了自己的圣性,清净的自性,以为是失去变成染污了,事实上从来没有失去。

一切众生不管他在六道轮转多久,他清净的真如本性一直都在,只是自己没有看到,没有见到,也没有能够把它发挥出来。

但如来就是他不但知道、看见、见到、证到,里面再把它发挥出来。所以他能够成就种种妙用,达到他所有潜藏的能力,都能发挥出来。

所以这个如来藏真如本性这个概念一定要知道,而且一定要信受,虽然你没有证到。并且要信受你有,跟如来一样,究竟而言,基本上众生性与佛性是一样的,基于哪一点?

所谓生佛平等,生就是众生,众生跟佛是平等的,生佛平等是显教所说的;密教就讲三平等,心、佛、众生,因为基于这个道理,所以一切众生都可以修行,都可以灭罪生善,乃至于将来开悟证菩提,也就是都可以修,只是因缘的问题。

依于如来藏或是真如本性的意义因此生佛平等,不只是一切众生平等,众生跟佛都是平等,这是依于如来藏或真如本性来说的。

密教更加进一步比较清楚一点,心、佛、众生全都平等,这三个都平等叫三平等,依三平等义,教化成就一切众生。所以任何都是可以教,只是因缘以及他所学的法门深浅的问题。

真如本性跟阿赖耶同样是心识,清净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真如本性或是如来藏,染污的时候称为阿赖耶,

你们发现我现在讲经多半用国语,原因是这样,在美国有一个人也是从大陆去留学的,最近到遍照寺去皈依请法,开始我叫他修地藏法门,然后就拿录音带给他听,结果他听了以后说师父我听不懂,因为里面有很多台语,大陆人真的是听不懂,台湾的外省人有的还可以听得懂,但是DVD还好有字幕,我就拿另外一本地藏经的解释的书给他看。你们大家都听得懂国语,所以我尽量还是讲国语好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台语)。

我们这个心体最清净的时候,已经究竟清净的时候名字就叫如来藏,因为究竟清净的时候就证到如来的地位,所以叫如来藏,具足一切功德。

但是如果是染污的时候它的名字就叫阿赖耶。阿赖耶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藏,藏识,所以阿赖耶识就是藏识。

同样是心体清净的时候叫如来藏,这个没问题;染污的时候叫阿赖耶,那怎么会这样子呢?

简单一句话讲,譬如同样是一个人,迷的时候我们就把他称为凡夫,悟的时候我们就称为佛或菩萨。

同一个人,如果他在迷的时候我们就把他称为凡夫,但是等到他后来修道得悟、开悟就称为佛,但是是同一个人;

心体也是一样,心清净的时候就叫如来藏,心染污的时候就叫阿赖耶,这应该很容易了解。

如来藏就好比是平静无波的止水,佛比喻我们这个心象一个海就称为心海,我们心里面种种念头,那个叫心波、波浪;心海里面的海水起波浪。

种种的念头都是心波、心水的动荡,如果是很激烈的波浪,那就是心里面起大波浪,譬如大的愤怒或是贪等等。

但如果一旦海上起风的时候就有波浪,海上起风也是比喻,我们心本来是平静无波的,如果外界有种种因缘产生,那个因缘就叫风,

那个种种外界的五尘因缘:色声香味触法,如果有种种动向的时候就变成有风,风就会吹动我们心中的海水,海水被五尘吹动的时候就起六识浪,它的心水就会动,

这是《楞伽经》里面的比喻,这个很深,你可以常常去沉思默想,静坐的时候想一想,首先你如果说要了解达摩祖师所传的《楞伽经》,主要的道理要先能够理解,然后观想这个道理,心海起波浪。

一旦风动就浪起,就转清净的如来藏海变成染污的,然后浪涛汹涌的阿赖耶识就成就了,等我们的心海一波动的时候,心海一波动那个心海就不能称为如来藏,改称为阿赖耶,因为如来藏是清净无波的。

又因为迷的缘故,更产生其它的变动,阿赖耶识一有变动;阿赖耶识是第八识,因为如来藏水一波动以后就变成阿赖耶识,转如来藏识变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一成功就变成有八识,八识成功再波动一下就有七识出来,七识就是末那识,末那识就起来。

它产生的次序是从后面起来,八、七、六、五,这样产生,不是五六七八;注意看这里,产生的时候是八七六五,

但是我们要修断灭烦恼的时候,乃至灭七识八识,修的时候是五六七八修回来。八七六五是从内而外,从深而浅;修的时候要从表面修到里面,五六七八。

你看看我这样一解释,我都没有办法写到里面去了,修行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门学问,就帮助我们了解心识的构成,乃至修行的次第等等,所以学佛的人有这样的宝贝不学太可惜了,辜负佛祖。

如来藏一产生变动就产生了七识,为什么叫七转识,因为它是由第八识转变而成,一转第七识就起来,第七识一起来众生就成就,为什么?

因为第七识是我执中心,众生以我执而成就自我,成就我相,末那识是我执中心就是我相,什么是我相?我相就是我执、我见、我慢、我痴,这个是第七识的四大烦恼,第七识一起来以后就有这四大烦恼。

然后这个合在一起,《金刚经》不是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叫无我相?

我告诉你如果光是研究性宗的话,你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什么叫我相,但是你如何去我相,无我相就无人相、无众生相,你不知道它的结构如何你怎么样去修断它,没有办法,

我告诉你,你懂得性宗大道理,但是里面细微的部分你还要去分析才能够修。你要修《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四相亡,等等,那都口头禅,你若不真的懂得这东西的话。

什么叫我相?我相就这几个:我痴、我见、我执、我慢,痴就愚痴,愚痴就是无明的意思,无明的另外一个名称就叫愚痴,因为无明愚痴所以会产生一些见解,这个见解是依照或依靠无明而来的,

你有种种见解,什么见解?那都是依靠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明产生出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明会产生我见,所以你看看没有学佛的人意见非常非常多,可是他认为自己很有见地、很有见解,其实都是我见很多很强。

我见一起来以后,他又看他的我见,他就认为他的我见很棒,乃至棒得写成书,写成书以后就等于要强迫天下人都接受他这个见解。

我见一成就以后就执着那个我见变成我执,所以就更加坚固,就我执;我执一成就以后因为我执而产生有傲慢所以叫我慢。

众生的烦恼都是这样来的,因为依我而愚痴无明变成我见,我见也就是说你表面看他是一个见解、意见,但那个见解里面背后都是一个我在里面所以称为我见,

你说我这个是论事不论人的,凡夫不可能论事不论人,你论事的时候谁在论?我在论,所以你种种言论后面一定有一个我字,种种见解不管多高明或多窝囊多差都是一个我见。

经理召集员工讨论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意见,那个都是我见,每一个意见铺陈出来的后面都有一个我字,如果你这个我见如果被经理接受,或被同事接受称赞的时候,然后后面这个我字就很快乐,如果被否决的时候,不是意见被否决,是我被否决了,所以就很难过。

我这个看法不被接受,不是那个意见不被接受,是我不被接受,所以从这个意见的表现,你是被人接受还是被人拒绝来决定这个我的大小或是我的快乐与不快乐,苦乐都是从这个我见来的。

我见如果能够被接受,不被接受有时候也我执,大家都不赞成,你就执着,(台语),很执着;执着到底了以后就生慢。

这就是癌症发展的次第,癌症一期、二期、三期,一到达我慢的时候已经无药可医,这整个就是众生的我相。

你要去我相怎么去?先去你的慢心,这很难,为什么叫你礼拜?礼拜就是去慢心,慢心你知道要去,但是佛没办法帮你去,多礼拜佛就能够去慢心。

佛的最主要的三十二相好,最大的最重要的相好是哪一个相?头顶无见顶相。佛怎么修那个无见顶相?那就是累劫礼佛、礼善知识,所以拜的越低就长的越高,所以它就凸起来,顶上肉髻。(台语),

你这个人就是很傲慢的,(台语),累劫以来拜佛拜太少了,我的膝盖骨头是平的,不是肉是平的,所以我跪下去的时候不会痛,(台语)。很不可思议,

修的时候也是一样,产生的时候是这样下来,修的时候是这样上去,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要修断我相的时候,要断我相先修我慢,要常常不生慢心。怎么样不生慢心?不能轻慢佛法僧三宝,乃至于其它人,心中不能轻慢于人,对一切人都有恭敬心、都尊重,这个就可以修轻慢心,(台语),都不如我,那个就是慢心,(台语),不是没有慢心,(台语)。

劣慢,什么叫劣慢,劣就是很差,但是我也有我的自尊心。我很差又怎么样,我就是我,差怎么样我还是有自尊心,(台语),这就是众生的我慢,这种慢叫劣慢。(台语)这个就象厕所的石头一样又臭又黑又硬。

先修断我慢,再修断我执,不要执着自己,这个很难,这个都是在心地上下功夫。

我执也修了以后再修断我见,不要太多意见,你说那都不要有意见,对,都不要有意见,那不是变白痴?不会,那不会变白痴也不会变黑痴,只会变无痴。

不要有意见,因为你所有的意见都是狗屎,你多读佛经,以佛的经教里面的意见为意见就好,你自己不要有太多意见。你说世俗上的也不要有意见?(台语)

世俗上你要那么多意见干什么,能令大家快乐就好,你快乐大家也快乐,你持那个意见然后相争不下两个人闹得不快乐,干什么?没用。

这些不是我光用讲的,冥冥中我也是这样修上来的,我都也这样修过了,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讲得出来?

所以所谓的讲经说法,修出来的一种陈述,你没有修(台语):来来来去去去,皮球来了小狗追它,皮球去了小狗咬它,(台语)。

讲经不是依文解义、照本宣科,那个都是通过你自己的理解、修行的经验,也就是什么叫讲经说法?你真的要对众生有所利益,对别人你要有东西能够给人家,这样才讲,要不然那就是我们研究、研讨,可是研讨学习可以,不能研讨一辈子。

我见,见解少了,众生的见解都是什么?其实都是妄想分别,意见那个见从哪里来?见都是从六识来的。痴是从哪里来的?痴是从第七意识直接出来。

我相我痴无明是第七识的本体,等到变成我见的时候已经产生第六识,第六识从第七识再生出来知解,第六识来作妄想分别就生出我见,以下就是六七两识交杂。

所以我执是什么?我执就是以第七识的我痴来执着这个意见就叫我执,这等于是六七两识相杂来产生我执。我慢更加是,也都是六七两识合在一起。

六七两识有了,跟外界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就变成有前五识起来,前五识再加第六识就叫前六识;前六识再加第七识叫前七识;前七识又称为七转识,辗转相生的意思叫七转识。

这七转识是怎么产生?先由八识产生七识,一转变成有七识,七识由我痴再一转的时候有见一转有第六识出来,

这意见是来干什么?妄想分别外在跟内在的一切法,外在的色声香味触跟眼耳鼻舌身的那种感受来分别它,所以前五识又生起,所以又转了一次。

第一转就产生第七识,第二转产生第六识,第三转产生前五识,这叫七转识。(台语)

其实所有的唯识里面讲七转识,从来没有解释,(台语),七转识指的是第七末那识加上前六识,前六识生起之后,末那识也从中生起,互相熏染影响,最后把前六识收集的业全部都储存到阿赖耶里面。

看这里,估且把它当作第六识,第六识造业是依照这个我痴,也就是末那识,依照我痴为背景造业,第六识取外面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所得到的素材材料来造妄想分别的业,他的意见也是一种妄想分别。

所以为什么我们会有意见?因为我们有材料,那个材料就是前五识去收集的,这个第六识就依于前五识所收集的资料为素材造妄想分别的业。

造妄想分别的业以后再驱动我们身体再对外造更多的业,对外造更多的业以后不管是收集的、新造的,再通过末那识往下压,就送到阿赖耶识,称为本识的储藏库里面储藏起来,所以种种的业习业力都藏在那里,因为藏在那里所以称为藏识。这个藏是指阿赖耶的藏,不是如来藏的藏,是众生的染污藏,不是如来的清净藏。

阿赖耶识是业力的储藏室,其中的结构也随着新存入的「业」而有所改变,这个就解释北美化痕里面有一篇改变命运的佛教徒。

为什么命运会改变?命运是由业力决定的,业力是藏在阿赖耶第八识里面,第八识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修行就可以改变。

可是你不修行会不会改变?也会,你若造更大的恶事的时候它就会改变,所以就越来越坏,如果是修行的话就越来越好,新造的业送到阿赖耶识以后,就把阿赖耶识里面的结构改变,阿赖耶识里面的结构一改变,接着心态就改变,你的心态一改变,你的行为、言语、思想就改变了,因为你的心态、言语、思想全都改变,所以你的相貌也改变。

因为你的相貌就是你心态的表现,因为你的言语、你的思想、你的心态改变,你的业力改变,所以所谓的命运就改变。事

实上没有命运,就是业力在驱动、推动,就叫做命运。所以以佛教来讲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对于一般的凡夫外道,命运是没办法改的,你生来是什么命就是什么命。

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都是一直不停地在造业,所以阿赖耶识的构造也是不断地在改变着。

它可以变得比较好,变得比较清净一点;也可以变得比较坏,比较污浊一点,完全看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定。

当我们所造的业比较清净一点时,对我们生活来讲会有什么影响?睡眠会少,也就是说不管修的好不好,修行人怎么判断,你看他修行对了修的好那就是他睡眠减少,如果越修越贪睡那个就没有效果,为什么?因为睡眠多少是依心清净跟染污来决定的。

所以你修的越好心越清净,睡眠便会安稳一些,睡眠的时间也会减少一些,而不会像以前一样那么昏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不会像以前一样那么糊涂,因为心比较清净,

当有这些现象出现时,就表示由于修行净法的关系,己经使八识田中的业力产生变化或重新组合了。

虽然说阿赖耶识是个储藏室,但它也可说是「总供应站」,因为阿赖耶识里面的资料它支持前七识:它先把前七识所收集的讯息数据往下储存,加以吸收消化,而令整个业力结构改变之后,再回馈出去。

譬如:修行佛法之后「我执」减少,这种好的「业」存进第八识之后,每当前五识再吸收外尘进来,第六意识要作分析之前,便再求于第七识,第七识即往储存室(数据库)——第八识去「找数据」,

这时由于第八识中的「我执」之业减少,因而第六识据以分析出来的结果,就会和往常有所不同,或许是比较客观一点、或比较不那么贪爱,或嗔心也变小了等等。

这就是第八识及其它各识之间的染净彼此互动、互相影响的情形。

为什么会想睡觉?就是昏沉,为什么昏沉?因为白天都在吸收五尘,我们身口意跟心就好象吸尘器,一醒来以后就开始吸尘,吸到晚上以后吸尘里面都满了,都脏了,那个尘染就盖满了心,晚上的时候就再也吸不动就昏昏沉沉想睡了,

睡着了以后怎么样?我们不是比喻好象心海的水,或者说我们把它比作心池、池溏,上面有很多杂物尘染在上面,晚上你不去搅动它,它静止以后上面东西就会沉淀下去,

所以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外面的那些杂染、上面的杂染就沉淀下去了,沉淀下去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候表面上的水又是干净,那不表示你昨天白天吸的那些尘都没有了,不是,是沉到下面去了。

所以上面表面的水又是干干净净的,你睡一觉醒来的时候就觉得好清新,你整个心就觉得好清新,都很有劲,那就是因为你昨天吸的尘垢都沉淀到你的心海底下去了,表面上很清爽很干净,你觉得很有劲、清新又准备另外一天的吸尘。

这就是为什么晚上会累,事实上不身体累,也不是心累,是被盖住了,所以为什么要睡的时候昏昏暗暗的,那就是因为心光都被盖起来。

修行人吸收的染污就比较少,吸尘就吸的比较少,所以他心上所覆盖的尘染、尘劳就比较少,他需要让心海上面的沉淀下去的时间就比较少,所以他休息的时间就不需要很多,稍微休息一下就又恢复过来,两三个小时,如果是真的修行人应该不超过五个小时吧。

四五个小时又恢复过来,甚至一般修行比较好,三四个小时就够了,再多睡的他就觉得难过,而且到那时候他自然就醒来。

一般人不是这样,睡八小时,假日睡十小时,(台语),那就昏沉暗顿,(台语)。很久很久他才能渐渐醒过来,虽然是起来但还是起不来,

所以你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你的睡眠减少,可是这个也勉强不来,你若硬是把闹钟弄了,闹钟醒了结果是更加划不来睡的更多,因为提早醒来,会觉得很不甘愿、很不甘心,损失了。(台语)就会给它反而补的更多,本来你应该七点起来,你那天发大心五点起来,五点起来也不能做什么事,稍微做功课,哇好累,一边做一边打磕睡,作完了以后再去睡,睡到九点起来,不如干脆睡到七点算了。

所以你要发心也要有一个程度,比如你本来是七点,提早半个小时就已经很好,已经有进步就好了,不要一下发太大心。

勤劳和精进也是养成的,你越精进就会越精进,就好象跑步也是一样,你今天跑五圈明天就想跑六圈,好事是这样,坏事也是这样。(台语)

人若不修行,便不断地造恶业或不善业,八识也就越来越污染,年纪越大,其所积聚的染污情况就越严重,到后来成为积重难改,(台语),便有儒家所说的「老而不死谓之贼」之虞,这是八识之问「本息相资」恶性循环的结果;

不过如果开始修行那就不样了,人的年事虽越长,但由于久修的关系,通常道力也跟着增长,(台语),

美国有一个很大的大居士失忆症,(台语)等于是老人痴呆症,(台语),在家人,请问法师你上下怎么称呼?(台语),为什么?

因为我们修行就是修那个念,你不要说我们为什么临终可以往生净土,就是临终正念;临终你要有正念才能往生净土,不是说临终十念就能往生净土,要有正念,

我甚至可以这么说,临终你只要最后一念是正念,不管十念多少没有关系,只要最后一念你呃气的时候最后一念是正念,前面几念管它几百念、几千念都是正念,最后一念是邪念那就完了。

但是前面如果都是乱念恶念都没关系,最后一念是正念,(台语)你压对宝了,临终最后一念是正念决定往生;

临终最后一念是乱念、邪念,乃至于没有念,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就依这个糊里糊涂的念去随业受报,(台语)

学佛人最忌讳就是老了以后老人痴呆症,第二个变成发疯、失心等等,(台语)甚至于比变成植物人都还要痛苦,还要难过,还要可怜。

因为植物人是眼耳鼻舌身不能动,但他还可能意识清醒要注意,你给他念佛他还可能听得到,但是如果他是人好好的失念或是没有正念,痴呆症那完了。

休息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2

    我们接着讲,我刚刚讲为佛弟子有护持道场的责任,这护持不是说钱,不是说财方面的护持,而是参加法会,参加法会是什么?是法上的护持。

你看释迦牟尼佛在讲经的时候有菩萨、有声闻弟子、有天龙护法等等,那些都是来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法,虽然是来听开示、讲经没错,但也就是等于是在护持释迦牟尼佛,

你们也是一样,不要说只是有法可以学的时候就来,没有法可以学的时候就不来,这是不对的,更何况我平常讲法你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益处,如果你听得懂的话。

而且我讲的是你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地方得不到的,如果有这样护法的功德,自己又有所得何乐不为呢?最忌讳的就是只是来修福,有的人喜欢修福,插花、煮饭等等,但是法会从来不参加,那智慧永远不会增长,因为插花、煮饭都是修福而已,

修福跟修智慧是两回事,修福有福,修慧有慧,这样懂吧,因果不爽。所以修福不会变成智慧,修福福就会越来越多,但还是很愚痴;修慧就会变成有智慧,但修慧会不会变成有福呢?也不会,所以还是两个都要修,一定要两个都修。

话说回来修慧比较困难,修福比较容易,有的人一辈子就喜欢是做修福的事情,但是叫他听个经,哇,好像要他的命一样。说实在也是没办法勉强,

但是别人不能勉强你可以勉强自己,勉强自己就是修,你不勉强自己你就随着你的业力推动,结果虽然皈依了阿阇梨,但是一辈子懵懵懂懂就过去了,一点都没有增长,(台语)。既然进了阿阇梨的门那就多少总要得到一点利益,才不会白活。

丙、唯识学与弗洛依德心理学之比较、七识

唯识学什么?唯识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法都是识,识是什么?就是分别,所以一切法都是我们自己心识的分别产生的作用,研究这样子的道理叫唯识学,所谓唯心所现也是这个意思。

弗洛依德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的一个医生,奥地利也用德文,他的英文名字叫Freud,他是在十九世纪首先提出精神分析学,心理学从古代的哲学独立出来变成一个学问,那都主要是弗洛依德贡献,因为他作很多心理学上的。

他本来只是医生,但他对心理很有研究,写了很多关于精神上的书,因为在十九世纪以前西洋人处理精神病,尤其是疯子跟中国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很残酷,比中国还更残酷。

他们十九世纪以前如果人发疯,把他认为是魔鬼着身,怎么样处理呢?他如果有什么动作就打,把魔鬼从他身体里打出去,所以神经病疯癲的人很可怜,他一反抗或有什么动作、叫的时候就打,到后来医学比较进步,化学比较进步就有镇定剂,乃至后来用电击,用麻醉剂,他一叫就打个麻醉让他晕睡三天。

比较有伤害性的病人就给他用电击,所以很残忍,就完全基于他们基督教的信仰,说只要是都是魔鬼附身,我们中国还没有这么严重,但对精神病的人态度都不是很好,医疗设施很差。

那个都是智慧还没有开,弗洛依德就研究精神分析学就出来,研究人的精神的底层,到底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病变,变态心理学等等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立起来。

所以弗洛依德对医学、对精神病有很大的贡献,由于这样的影响对文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后来文学创作因为他的发展就研究人的深层意识底层,所谓潜意识或是下意识的东西,乃至写了意识流的东西都是依据这个学理过来的。

现在你看前卫派的不管是艺术、电影、小说也好,你看的一楞一楞的,有时候跳来跳去的,因为古代的文学小说描述的顶多顶多就是回溯,你这样讲讲就回想过去,二十年前的事情,但现在的艺术发展的地步已经不是回溯一次,而是跳来跳去,所以那都是由于弗洛依德心理学的影响。

但最主要的他真是有很大的贡献,让西洋人真的比较文明一点,因为对心理比较了解,而不纯粹把心理病态的人当作是恶魔附身这样子。

可是我为什么会写这个?因为我这个是到大学去讲,那时候则出家没有很久,他们请我去讲课。因为都是留学生,都是那个年代,现在可能有点改变,那时候都是崇洋的,西洋是好的,美国月亮是大的是圆的,台湾的月亮是扁的。不过确实美国月亮、太阳比较大,真的不是假的,很奇怪,而且真的是很圆。

反正就是说因为那个留学生多半都是崇洋的,大概不崇洋才会回来,所以我就为要破他们的迷执,我就讲他们西洋最进步的心理学跟佛学来对照,

因为唯识学一般又把它称为佛教心理学,事实上根本不是心理学,这样懂吗?应该是修行者的心理学,不是一般的心理学。

因为这个背景所以我讲这个题目,让大家知道,我们佛法心理学,不但弗洛依德里面他有讲到的我们都有讲到,甚至弗洛依德心理学跟佛法比起来,那差得远了,只是雏形而已,佛法比它进步太多太多,深广太多,没办法讲。

我为什么讲这个?简单言之就是让修行人,尤其是佛教徒修行人不要崇洋,不要自卑,不要小看我们佛法,佛法是不得了的不得了。

真的我看的很多不是只看一两本,心理学的书看的很多,比较结果: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不仅是心理学方面、哲学方面各方面都是一样,按下不表,且说。

知道了八识如何生起之后,现在便以唯识学来和弗洛依德心理学作个比较。

弗洛依德心理学中,没有「前六识」,它只有一个「意识」,他本人并不知道「意识」的上面还有「前五识」的存在,所以他连前五识这个名词都没有。我们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识弗洛依德心理学没有,他只有一个意识。顺便讲当然他更加没有第七识、第八识,所以对他来讲他的心理学就是讨论意识就完了,意识的上层叫意识,意识的下层叫下意识或潜意识,更深叫潜意识。

而且对「意识」本身也没有详细深入的探讨。至于「意识」的下面,也只有一个笼统的「下意识」而已;你看我们现在大概多半的人、读书的人都知道下意识,这个下意识怎么来的?可怜还不是从佛法来的,都是从西洋那个弗洛依德心理经过他们报导文学等等传出来,所以我们现在中国读书人知道下意识也是从西洋来的,太可怜了嘛。

佛法中则除了意识之外,下面还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及「如来藏识」。还有很多,但是你看我们讲八识,弗洛依德只有一个意识,八比一,差太多。弗洛依德只有中间插入一个,因为意识它有生起的原因,上面有前五识,下面有七八两识他都没有,他只是中间没有头尾。

弗洛依德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发现「自我」,顺便跟你们讲一下,所有世界的语言里面,这个我字,只有英文I是用大写,其它的语文都是用小写。譬如德文ich小写,法文je小写,拉丁文也是小写,这样看好像英国人最主观,我最大,所以大写。

虽相当于末那识,只是相当而已,因为那是自我,但是弗洛依德对于它如何生起,它与第六识、第八识之间如何互相串联、互相作用,则完全毫无所知;不是毫无所知,因为第六识以外没有第七、八识,也没有前五识,所以没有办法讲。

他只是有一个意识跟一个自我,意识跟自我有什么差别,依弗洛依德来讲:意识是你有意识清醒的可以想到思惟叫意识,而自我是潜藏在里面没有发表出来的,潜藏在后面的那个生命的本体,他称为自我。

演变到后来现在的英语里面:你的自我被伤害,那个自我就是代表自尊心的意思,那个是这样来的,那个自我是背后的东西,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虽然是模糊的,但它是本体。

那个自我也可以称为我们佛法里面的我相,对自我的执着,所以它相当于第七识,事实上只是很模糊的概念。

佛法于此却有很详尽、很清楚的探讨、分析、阐发。第六识、前五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中间怎么样互动、关联,怎么样生起都有很详尽的探讨,所以你对于我们整个心的作业、运作都很了解。

再者,弗洛依德心理学中,也没有提到意识的相状及如何生起;事实上,弗洛依德心理学可说是几乎完全忽略了「意识」的探讨,而只着重在「潜意识」、或「下意识」方面,这个有一个背景。

这个意识一般讲它清醒时候叫意识,以西洋的哲学跟宗教的背景,我们尤其是弗洛依德心理学兴起以后,他把人的心理作用分作两种,一种是理性,一种是非理性,听过吧。

这个从西洋的哲学跟宗教来看,西洋哲学思想界在十六世纪以前都是主张人是理性的动物,为什么人是理性的动物,因为他们执着确定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我不是叫你承认他们执着。

上帝是以他自己的形象造人,上帝一定要是理性才行,上帝是理性的所以他以自己形象造人的时候,他的创造物也应该是理性的。因为人是上帝造的,上帝是理性的,人也应该是理性,所以人绝对是理性,绝对不可能不理性,不能不理性,如果不理性就是魔鬼。

就这样二分法,上帝是理性,魔鬼是不理性、非理性,撒旦是非理性的。人既然是上帝的儿子所以他必须是理性的、肯定确定一定要是理性,如果不理性就把你烧掉,绑在十字架上烧掉,因为你的心里面、你的灵魂里面有撒旦的影子。

宗教审判也都是这样来的,跟刚刚讲对待疯癲发疯的人也都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西洋两千年研究宗教哲学乃至于文学一切都是在理性的层面,因为他们不敢触及非理性的,因为非理性属于黑暗的,属于魔鬼的、属于撒旦的界域面你不能碰。

所探讨的都是人生的光明面,都是耶稣的、耶和华的、理性的,所有非理性的全都不能探讨。不要说黑暗,甚至灰色地带也不能接触,你一接触你就犯法了,你就会被宗教审判,你就是邪魔外道,中古时期马上就给你送到十字架上审判烧掉,那么恐怖。

所以一千多年前就称为黑暗时期就这么来的,一直要到十九世纪弗洛依德起来,他好大胆开始探讨人的非理性的部分,什么非理性的部分?就是精神上隐藏起来人不敢讲的你的秘密、你的辛酸、你的痛苦,都藏在里面不敢讲,那都是你人生心里面、心底的黑暗面,那都是非理性。

所以人为什么有一些冲动,非理性都是在这个部分,所以弗洛依德最大的贡献就是研讨人非理性的部分,不但研讨而且肯定人有非理性的部分,他完完全全摒除理性的部分。

理性的部分什么?理性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识,意识就是说你可以故意的、有意的去想它的东西叫意识,一切意识的层面、理性的、光明、道德、清净的全都是意识,而你不敢触及的社会的禁忌、忌讳或是羞于对人启齿不敢讲的,潜藏在心里面压抑的全都是非理性的。

可以看得到,拿到台面上讲的那叫意识层面,不能拿到台面上讲的就把它叫下意识,还有比下意识更深的就叫潜意识,这个潜意识也是我们从弗洛依德心理学学到的。至少知道这个名词,

什么叫潜意识?潜意识就是比下意识还要更深层的,你就等于是一种好像自然反应一样,事实上不是自然反应,是压在最底层的业习力,叫潜意识。

弗洛依德就触及到这样子层面,为什么他对意识层面全都没有去探讨?因为他认为这个有史以来这已经探讨太多,反而这方面都被人忽略,被人禁忌不敢讲,也因为他时代的关系,那时候已经宗教解放,已经没有宗教审判这回事,所以他敢讲也不会受罚。

我这里讲到完全忽略意识的探讨,他也是矫枉过正,因为他所得到的结论是说:跟传统讲的完全是两样,他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人是非理性的动物。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讲到完全忽略意识的探讨,他也是矫枉过正,因为他所得到的结论是说:跟传统讲的完全是两样,他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人是非理性的动物。

这个就跟后来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的存在主义接在一起,他等于是存在主义那些信徒的祖师爷,因为他肯定人是非理性存在,而且他认为非理性才是真正我们生命里面偷偷在运作的原动力,理性的表面的都是骗人的,不值得去研究,所以他完完全全研究这个下面的因素。

其所提出的「本能的冲动」,或是性的冲动,什么叫性的冲动?性的本能,譬如男人看到女人为什么心会动,女人看到男人心会动。光是看到人或是看到肉体,如果看到人不会动,看到肉体一定会动,为什么会动?那个就是因为本能的冲动的作用,他提出这个理论。

事实上佛法叫什么?无始无明,男的看到女的就会心动,女的看到男的就会心动,这是无始无明贪爱的业力推动,这个也不用学,自然就会。

乃至于等于即使八十几岁还是会,因为我已经得到证明,那天来看我那个八十二岁出家众,他就说:他看我八十几岁;因为他到大陆帮他煮饭的女人四十几岁,常常就牵着他手,摸着他手,就为了要他的钱,还拜他做干爹。我说你要小心,摸手还摸脸,哇,他说我那时候就很注意,你不要看我八十几岁,心里面还是会动。虽然也许生理机能已经不行了,但是那个欲心还是在,所以很可怕,众生很可怕。我就跟他讲:以后她要摸你手、牵你手你不要让她摸了,你不能碰我这样。

我跟你讲男女之间近房一定要注意,不要给人家有藉口,不要给人家逮到机会,当然没有名的法师没有人会理你,你稍微有点名气你就要很小心,毁谤就会来。没有藉口都会(台语),更何况有藉口的时候,有点点问题的时候,所以要小心。

弗洛依德把这个原始性冲动讲的太过了,当然这个性冲动是人类的一个机能没错,他就把这个性冲动当作人的一切活动,乃至文化,这个创造、进步等等的动力全都是性,所以精神分析学到后来他给你分析以后全部都跟性搞上关系,那就是太过份了,所以后来因为这样关系发展的太过离谱,都跟性有关系。

他有一个弟子就反判他的老师,自己自创了一个扬格学派,他就比较不注重性冲动方面,但是弗洛依德到后来走火入魔,因为到后来要分析潜意识,分析梦的问题。说你梦到什么?我那天梦到一根葱,噢,你在想男人,因为那个葱代表阳具。你若说我那天梦到一个轮胎,噢你在想女人,圆的嘛中间又有洞,代表女性的生殖器,到后来就变成很荒谬。他开始的时候对于西洋人的精神文化的贡献是很大的,到现在还没有断。

在佛法虽也是被承认的,但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它当然是动物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人类所有的一切活动,都靠性冲动来发动。

相对的,佛法则指出人类有五种欲望(也就是说:人生有五种主要动力):财、色、名、食、睡;而「色欲」(淫欲)只是五欲中的一项,虽然它很强大,但它再强大能够超过食欲吗?不会,绝对不会,你肚子饿的时候还会想性上的事情吗?不会嘛,他偏激了。

然后还有呢?再大的欲望也不会超过睡欲,你虽然吃的饱饱,但你没得睡你会发疯,尤其打仗在战壕里面几天几夜没睡人都快疯掉了,虽然有的吃没有用,所以睡欲也很重要。睡都没睡饱你还想要性交,不可能的事,那个都是一偏之见,刚刚那个我见。

至于财跟名就名跟利,那个都是吃饱了,睡足了,那个时候有精神就会去讲究名跟利,但要先讲利,有利了以后可以保证有东西吃,保证食欲、保证有一个好地方可以睡,所以发财是第一重要,有财了以后才进而要求名。想要出名干什么?大家都钦佩我、称赞我。(台语)所谓人死留名,虎死留皮都是在追求这个。

虎死留个皮对它没有什么意思,可是你看人这都是很虚妄,跟刚刚那个我相执着,愚痴我见嘛,所以人死留名,(台语),孔子有时候也很倒楣,所以那个名不可靠,而且名是依靠什么?依靠别人的嘴巴而存在,人家嘴巴要称赞你时你就有名了,人家嘴巴要讲你坏话的时候你就没名了,天下人都讲你坏话你就变得没名你就很倒楣,所以那个名是不可靠。

凡夫所追求的境界,儒家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哪有不朽,世间没有不朽的东西,但是儒家就这样执着。那就是愚痴我见,一生一世就是为了这样奋斗要求这个不朽,万世流芳,可怜,所以儒家跟佛法绝对是不能合在一起,但是有的人就搞不清楚,想要儒佛并行,愚痴。

(日语加台语)你看听阿阇梨讲经应该不是很好嘛,应该是很快乐的事,不一定你都听不懂没办法,我们回向。(台语)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3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我们修行,刚刚不是念楞严咒还有考试,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听经,求闻慧,你有闻慧然后得正知见才能够修行。请拿北美化痕,睡眠与梦。

二、「睡眠」与『 梦」

我们众生睡眠是很重要的,天天都要睡,一天不吃没有关系,一天不睡就不行了,所以这个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这里。

1.睡眠

前面谈到弗洛依德心理学对梦非常重视,现在我们来看看佛家对于「梦」是怎么解释的。

在研讨梦之前,我们先探讨佛法对「睡眠」的阐释。因为梦都是在睡眠的时候才会产生,所以睡眠与梦是直接的关系,

在佛法中,把睡觉的现象称为「五根不行」,不行的意思是不现行,不现前起来作用叫现行。亦即:眼耳鼻舌身这五根都没有起「现行」,叫五根不行;也就是五根没有在发挥其作用。

睡觉的时候,眼睛是闭起来的,并没有在看任何东西;所以没有作用。睡觉时候眼睛睁开的有没有?鱼就是睡觉时候眼睛睁开的。

顺便讲一下,我们为什么大乘佛教敲木鱼就是这个意思,叫你眼睛不要闭起来,你就是常常警觉常常都是醒着的,表示勇猛精进,前夜中夜后夜勤行精进,所以敲木鱼诵经,就象鱼的眼睛一样都不闭。听说张飞睡觉的时候眼睛是睁开的。

嘴巴也不动,在睡觉的时候,不过不是绝对的,做梦的时候讲梦话就动,没有真正在讲话;舌根也没有去接触食物,即使接触到也不会有所感觉;在睡觉的时候那个舌根的作用不是真正跟外界有什么接触,都是自己想的。耳根、鼻根、身根也是一样,都没有积极地发挥其作用,所以称为「五根不行」。

其次,佛家认为:人在睡觉时是处于一个「大昏沉」的状态。我们平常在白天的时候,都不停地在吸取外尘,我们的心完完全全像个吸尘器,一天到晚吸收五尘,色声香味触,所吸到的尘,我们称它为讯息也好、数据也好、知识也好,业也好,吸来之后,全都覆盖在这个「心湖」上面,

我们的心象个湖一样,或称为心池也可以,时间一久,这覆在「心湖」上的尘就渐渐与「心水」溶和,结为一体,变为我们的一部份,然后心湖里面的沉淀物融合的五尘再渐渐地沉淀下去,当沉淀到心的最底层时,就是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了(所谓「八识田中」)。

如果所造的业习已深入阿赖耶识,就很难去除了,因为那些业习又已转为业识的一部分,若要清除,唯有靠努力修行佛法一途,方能奏效。

我们平日,一天生活下来,大都收集了一大堆的尘劳,积聚飘浮在心湖的表层,而渐渐地把整个心湖表面遮盖住。

原本我们的心是有本具的「心光」的,这时由于尘劳所覆,本有心光无法露出来,心中一缺乏光明而黯淡无光时,自然就会变得昏昏沉沉、糊里糊涂的;

所以我们到夜晚的时候为什么会昏沉?就是因为五根收集了太多的灰尘,五尘盖住了我们的心,到了晚上,昏沉的程度再增大时,就会觉得想要睡觉。

非常昏沉的时候就昏昏睡去,昏沉的原因其实不是体力不支,体力还是其次,主要是心被盖住了,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所以即使你体力很好,心里面已经都没有光明,昏昏暗暗那就昏沉了,譬如我们刚才打坐十五分钟,都没有很久;打坐的时候你身体累不累,身体不累,那为什么会昏沉、打磕睡?那就是心里面的意识收集的尘垢显现出来,然后把你的心盖住了,所以就昏沉。

那是昏沉盖,修行人第一个要克服的就是昏沉盖,因为昏沉跟无明是相应的,因为昏沉的关系所以令心无明,没有光明。

没有光明的话会不会有智慧?没有光明昏昏沉沉的自然连智慧都没有,心当然也不会定,你昏沉了以后那就糊里糊涂哪里会定?所以也不会有定,也不会有智慧,所以第一个要克服的就是昏沉。

还有另外一个要克服的是散乱,通常修行的时候第一个难关是散乱,然后散乱你摄心以后心不散乱了,本来心是往外跑你把它摄过来以后它不跑了,不跑了以后它就往下掉。

散乱是心有动力有活力,心很活跃往外跑,你现在靠观想跟摄心的能力把心收摄下来让它不跑了,它不习惯,而且那时还没有增长智慧出来。

所以你让它不跑了以后他就昏沉,譬如小孩子,你把他拘束在那里,让他听经他也听不懂,然后他就无聊,无聊就昏沉,昏昏睡去。

你不让它跑收摄那就是先不散乱,收摄散乱心以后,散乱心先克服,散乱心对付完了以后接着就是出现昏沉。

对付昏沉盖要很久很久,对付散乱已经要很久,对付昏沉还要更久,昏沉盖如果克服以后心就渐渐明了,

渐渐明了以后结果什么现象产生?睡眠减少,所以修行人如果修的好自然睡眠减少,也不要修什么不倒单。

渐渐的譬如从五小时变成四小时、三小时、两个半小时他就够了,他就是坐一下养息就够了,或是半坐半躺躺下来差不多两个小时就够了,很奇怪的事,那为什么?

就是因为心水澄净,没有烦恼垢染附着,心水很澄清,所以他不需要沉淀,他需要沉淀的时间很少,所以心就很容易清明,睡眠自然就少。

所以如果一个修行人,他一天还是要睡八小时表示他的修行有待加强,这个修行还没有显出他的功用出来。

那如果修行还要贪睡,那就是如果不是业障重,要不然就是昏沉盖现前,昏沉盖现前你不想睡它都会睡。

我给你讲一个我修行的经验,从来没讲过,我闭关的时候昏沉盖很可怕,你坐在那边,它就睡去了;不是定去了,是睡去了,你就没有办法,不由自主就睡去了。

可是那个睡去还好,睡去非常好,问题是什么?那个昏沉盖来的时候,那是无始以来的昏沉恶业,你坐在那本来好好的,刷一下好象闪电一样,真的好象电击一样,整个人前面全部都黑了,人就一刹那之间就睡着了,一刹那之间就昏睡过去了,好象昏过去了,应该这么说。

犹如电击一样,好可怕,这个从来没讲过,因为你们跟我这么久了,有人跟我没多久但是有缘嘛,因缘成熟就讲一下,我从来没讲过。

这个昏沉盖现前的时候,大修行的时候是这个情形,不是让你慢慢睡去,啪一下好象被电击一样,那时候很害怕以为是着魔了,很害怕。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善知识,我因为闭关三年,很多境界我都经历过,所以你如果修行有什么问题问我,我多半都知道,种种的感应、觉受等等,但是我为什么不讲,因为这是一种经验,讲的话有的人就以为自己很行就吹牛,事实上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但是每个人不太一样,在我是那样子,可能是因为勇猛修行的关系所以它来的也快。

如果那个能够挺得住那就没问题,挺住以后它渐渐就少了,淡了,然后睡眠的时间一直锐减,譬如我现在睡眠时间就很少,不是很多,我现在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还没睡,有时候一点多起来,有时候两点多起来,三点多起来算晚的,有很多人到那时候还没睡。

可是这个不是故意的,故意你就很惨了,很累划不来,一切都是自然的,你修行到那个地步的时候它自然就是那样子,这是一个好境界,也不用太吹牛,欢喜可以没有什么值得大吹大擂的。

所有的境界都是一样,得到一点境界就以为自己很不得了。我这个也是(台语),让你知道有一些经验见识见识。

想要睡觉并不是体力不好,事实上是心力不足,人入睡之时,白天所收集的「尘劳」就渐渐沉淀下去。

一般人大概要经过五至八个小时的时间,其尘劳才会沉淀到意识底下,尘劳沉到意识底下,心水表面就比较清。业障稍重的,可能要更多的时间才够。

等尘劳沉淀到底下时,意识表面又会恢复澄清,这时就是俗话所说的「经过一夜睡眠,头脑又清新起来」。事实上是心水又澄清了,于是第二天又兴致勃勃地再继续去「吸尘」。

所以人若一辈予都不修行的话,则其业识中所沉淀、积存的「业泥」不知道会有多厚呢!

有些人说:「等我老了,再来学佛。」那时恐怕就学不动了,因为当彼之时,「心水」之内早已满是污泥,就好象淡水河河口那里都是污泥,这些业力的污泥又厚又重,厚重得令人无法动工办事,这时要想修行,多半是困难重重了!更何况再加上行动也不便,脑筋也不清楚。

当然也有例外:有的人一方面是因为老了以后,知道死之将至,一方面也是机缘成熟,所以特别能发勇猛精进心,用功办道,因此常也能有所证得。

这种人很少,老了还能勇猛精进的很少,象祖师里面有一个九十几岁才出家修行很快证道,斜尊者,为什么斜邪尊者?因为他太老出家,人家都笑他这么老出家有什么用?他于是就勇猛精进不再躺下来睡觉,顶多是斜稍微靠一下床休息休息就起来,勇猛精进很快就证道了。

当我们睡觉的时候,由于「五根」不起现行,因此「五识」也不起现行,除了命根没有断之外,睡觉的时候跟「死」是差不多的。

偶而有些人是在睡觉时睡死的,那就是于睡时,不但五根、五识不起现行,连命根也不在了,因此就变成「睡死了」。

有些世间人往往认为睡觉时死掉是很好的一件事,如此则死前不用先受什么病痛之苦;其实以佛法来说,那是不太好的,因为这种死是不清不楚地死去,那就是糊里糊涂的死去,那是很不好的,因为没有正念。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修行人来讲老了以后得了痴呆症那整个修行都完了,不得正念,没有正念的话那你死了以后要到哪里就被业力所牵,那是最惨的,

老了以后得痴呆症我觉得比发疯、植物人都更可怜,植物人他还可以思惟,只是他不会讲我们不知道而已,但如果是痴呆的话那就太惨了,跟发疯差不多,失心症。

也就是「无明」地死去,不但别人不知道,连死者自己也不明了自己死了,这岂不是死得很冤枉?

睡睡死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死掉,魂神出去看到我还在睡觉,实际他自己死掉都不知道,有的真是这样子。

譬如有车祸死掉,撞死掉以后然后那个心还来不及反应人已经死了,人死了魂神出去以后看自己,我怎么躺在那里?事实上他已经死掉不知道,所以就会变成游魂,那个魂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那个魂就是这样子,搞不清楚忽然就死掉。

有的甚至无明到怎么样?他不承认自己死掉,所以他的灵魂就不愿意走,就变成有时候作怪害人,都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死掉,搞不清楚状况,所以那个当然就不愿意去转生投胎。

真是所谓「糊里糊涂地来,糊里糊涂地走」,如此的死法,甚至死后到底到了哪里,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睡着的时候,是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更没有能力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梦,梦我们是不能选择的,不能上电脑里选单,我今天要梦什么梦,哪有这样的事。

所以梦中通常都是自己「不知不觉」地在造作,这就是所谓的「随业造作」,「随业而飘」,或是随着业风或业水飘荡;因为那业力很强,好象风、好象水一样,可以把你吹着跑,或是飘荡。

在梦中,业风把你飘到那儿算那儿,明明不想梦的也梦到了,而一心希望能梦到的,偏偏就是梦不到。譬如你有亲人过世,那你想要梦到他,可以吗?
小时候,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经验,我曾梦过别人在后面追我,想跑总是跑不动,这很奇怪,后面的人又紧追不舍,把我当作是他的猎物不肯放过。

开始学佛后不久,也曾梦到过被追,但我在梦中只要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概很多人都有这经验,一念很快就跑掉,很快就逃脱了;

甚至也多次梦到有人在追我及另外一位好友,而我不但自己逃掉了,还救了我的朋友,很有意思,这是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庆幸的梦!

这都是修行的结果,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梦,都是因为自己业力的关系,是现在业和过去业所现。

如果没有修行,即使在梦中也是跟醒时一样,仍然不断地在随业飘荡、随业造作、随业受苦。

所以白天醒的时候受苦还好,梦里面受苦是最苦的,因为你没有办法也完全没有能力对付,这很苦。

所以梦中与醒时造业,事实上是一致的,只是在梦中更加难修行而已,因为在睡眠中完全失去前五识的作用以及控制的力量,只有任凭业识飘荡,就如同人死后的中阴身一般,

《地藏经》里面讲七七四十九日里面糊里糊涂的飘荡,我们睡着了以后就跟地藏经讲的中阴身是一样,毫无自主的能力飘飘荡荡很苦。

所以七七四十九日的时候为什么要为他超度、为他修福就是这样,让他减少痛苦。

我们睡着的时候碰到困境、碰到危险,如果没有学佛那常常就会被恶梦吓醒,你们如果修行能够修到在梦中都修行的话那就很棒了。

我有一个小故事,我在初学佛时候就在梦中修行,听这句话好象很悬,其实我讲了你就不觉得悬。

有一次我梦到坐火车,因为我没买票就要逃票,那个查票员来了我有一个方法可以躲掉,后来我在梦中想不可以这样,这样是不对的,于是我就主动找那个查票员去补票。

这就是类似梦中里面还有思惟能力,而且能够选择判断,能够选择做对的事情,有如六祖坛经里面讲一念之间,如果一念正念,一切罪障一时消灭。

我决定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心里面好象清净不少,不只是清净不少,不客气的讲是清净很多,所以在梦中里面讲能够选择做对的事情。

那如果因为一般都是喜欢捡小便宜,我连梦中都可以去掉这个毛病,立志所在也不会迷惑,虽然是小小的事情,但是却可以代表修行的一斑。

其业识完全任由业力迁引,一点抉择自主的力量都没有。我们如是了知之后,就应心生警惕,赶快修行。

到目前为止,我们谁都没有死过,然而凡物皆有死,只是我们都故意暂时把它忘掉罢了!

你们没有读文学,如果读文学就知道所谓的希腊悲剧是什么?就是说以人而言最大的悲剧,因为所谓的悲剧文学只有人类才有,希腊给悲剧的定义不是很悲哀,而是人明明知道会死,而且一定要死可是还是一定要活下去,这样懂吗?这种冲突、张力,这个叫悲剧性。

悲剧性的意思就是所谓悲壮,文学里面把它称为这个,明明知道要死,可是还是得好好的活着,很惨,这不是很悲哀吗?

可是你也没说明明知道要死,好吧,反正总之要死现在就赶快死掉算了,那个又不对,那个也一定是不对的,这就是人的悲哀,但是很有的人都没有办法逃掉这个悲剧性。

这只是以死而言,其实种种事情都是一样,譬如明明知道这个事情一定会过去,凡物皆是无常,一定会过去可是还是得做,譬如以婚姻来讲,仅次于死;结婚一对配偶不会两个人都同时活着,一定有一天有一个会死掉,可是明明知道对方有一天会死掉你会很伤心,可是还是得结婚,等他死了再说,他死了我再嫁。所以这就是悲剧性,当然也有很罗曼蒂克的人说他死了我也跟着死,那个就变成很感情,

但是人的理智就是这样,这是依西洋的哲学跟心理学来讲说好象只有人知道自己会死,就说还没死之前就知道会死,象猪、牛人要宰它时候知道会死,可是人不需要人家宰他,也不需要死到面前才知道会死,几乎是他有认知能力以后就知道有一天会死,只有人有这样的能力。可是有这样的认知能力明明还要勇敢的活下去,就产生这种所谓的悲剧性。

由于不知道死后是怎么样的状况,现在心里面先有个准备,才不会那么恐惧或惊慌失措。

死后怎么样?死后是漆黑一片,如果是中阴身所处的就是漆黑一片,除非你是很有修行的人,你的中阴身会发光,发光以自身光照你的前程,乃至你的修行很好,很快自身发光,修行最好的时候,随着光就飘到阿弥陀佛那里,佛国净土,或是往生天上。

如果造恶业的人,他也有光,什么光?黑光,如果是修行人是白光,大坏蛋是黑光,就好象台北市的公共汽车,吐了一阵黑烟就下地狱。所以好好修行你就不会堕到黑暗的深渊里面去。

看梦,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很有意思的一个题目。我们先讲《金刚经》里面很有名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就是有生灭的世间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四个东西,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的意思;

一切世间法如梦一般,梦是什么?代表什么?梦我们可以梦很久、很长,没有修行人这个梦有这样现象,没有修行人梦是杂乱,好象剪万花筒都是碎纸条,一下梦这个一下梦那个,所以睡醒了以后很累,就觉得好象没有睡到、没有休息到,因为那个心这是很用功的在工作,

所以睡觉也没有好好休息到,这是业障很重,所以睡了很久也没有恢复,他的心水里面还在那搅和,虽然休息了但还没有停下来,他心水里面的业尘的泥就没有沉淀,所以他在梦中杂乱的乱相、梦相都是你杂乱的心水现出来的,所以就是很多的乱梦。

你心水也没有沉淀,所以你睡醒还是混浊的,虽然闹钟闹了,按掉三次这样继续睡,到后来干脆就把闹钟藏到被窝里面去,后来好不容易起来也是糊里糊涂的。

这是第一种没有修行的人他的梦是这样,第二种如果稍微修行他的梦就变成不是杂乱的,变成有剧情了,有组织的,每一天都是演一篇短篇小说,有时候会变成长篇小说,那是因为他的心比较有次序、不那么乱。

开始的时候有的人是短篇小说、有的人是长篇小说,然后再继续修行长篇小说就变成短一点的散文,所以梦境就越来越减少,减少到很少很少,乃至减少到醒来以后你作什么梦都不知道,都忘掉,甚至不觉得有作梦。那个梦相不是很强烈,

所以你的睡觉就不会受很大的干扰,你就可以睡的很沉,而且休息的很足,

相反的你如果业障很重,休息时候梦境很强烈,虽然不是很杂乱,但是你还是睡的不好、睡的不够,因为你的心还是很努力的在工作。

等到后来真的象成佛以后,只有佛真的完全没有梦,众生都有梦,因为梦的意思是什么?梦的意思就是心的动作,睡着了心还继续在运作,心所运作的时候所产生的那些相就叫梦境。OK?很有意思吧。

如梦幻泡影的如梦什么意思?有没有人回答?什么是梦?自心所现,就是以《金刚经》来讲什么叫如梦?就是一切有为法都是自心所现的意思,都是你自己自心里面现出来的,或是自心现境,或是自心现量,自心现量就是《楞伽经》所讲的,自心所现是《唯识学》所讲的。

为什么是自心所现?因为别人看不到只有你自己看得到所以是自心所现,所以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自己想的,尤其是梦境。《金刚经》所讲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如梦,都是自心所现。

如幻是什么意思?虚幻、变幻,幻就是幻化、虚幻的,既然是虚幻的所以幻假不实,所以如梦是自心所现;如幻虚假不实。

如泡是怎么样?刹那生灭,还有呢?水泡里面中间有没有东西?没有东西,无实,没有实体,它就是一个薄沫,世间法都象水泡一样刹那生灭没有实体。

如影就是没有实体,什么是影子?因缘所生没有实体。譬如影子是什么所产生的?灯光跟一件物体投射出来的就是影子,但影子不是东西的本身,影子本身是没有实体的。所以一切有为法都象影子一样没有实体,可是没有实体它还现出有相对不对?

影子有没有?有,看得到。有没有看到实体?没有。为什么会有影子?因为有灯光跟一件物体投射的关系产生的影像,产生的因一时虚幻的关系产生的没有实体。

所以你看这个谁都会讲,谁都会背,但真正知道深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这个。

如露亦如电,露怎么样?露水,无常;露水是无常的。如电呢?刹那生灭,很快速的,疾速的生灭,露水已经是很快的无常生灭,但是电就更快,刹那生灭,就一层一层更加快速。

你看佛经很深的意义,不能光是背就过去了,要解它的义才能开智慧。

所以这个梦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因为有睡必有梦,人生必须要睡,为什么?因为众生都在睡梦之中,九法界众生都在睡梦之中,所以必须要知道梦。

佛在讲经时常常讲如梦就是这个意思,而且讲如梦如幻,都是梦先讲,可见在种种比喻里面梦的重要性是很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2.梦以佛法来讲,梦主要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怎么会做梦?不是第七八识,也不是前五识,不是眼耳鼻舌身在作,是第六意识在作才令我们有梦,如果没有第六意识就不会有梦,为什么?因为前五识是现前现量,第七意识是一直在生灭,但它不能照相、不能画相。

只有第六意识是全才,它会画相、画声音,眼耳鼻舌身它都能够制造,色声香味触它都能自制自销,自己是工厂也是消费者,这很厉害。

第六意识自作自受,所以它绝对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当下就是以这个《楞严经》来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现产现销这样。也不需要运费,如果运到别的地方销售那就比较贵,意识制造在工厂里面制造出来马上就吃掉。

在作梦时,「前五根」都不发生作用,因此「前五识」也大都止息了,只有意根所起的第六意识还在继续工作,所以你明明眼睛是闭着的,睡觉时候眼睛是闭着的,但是你在梦中里可以看到东西,可见看东西不需要用眼睛,用心就可以看得到。

再回头讲如果你用眼睛在看,可是你没有心你看不到,为什么?视而不见,就好象你听经的时候好象很用功,眼睛瞪的大大的看着阿阇梨,其实为什么这样?因为快睡着了,怕自己睡着,所以用眼睛睁大开怕睡着,实际上没听到也没看到。一看就知道,谁要打磕睡,谁打磕睡了,谁刚刚睡醒一看就知道。

没有在「看」任何东西,可是你在梦中确实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形象;虽没用到耳朵,可是在梦中就是可以「听见」声音;虽也没用到舌根,可是在梦中也照样「尝到」很多食品,还可分辨其味道;(台语)

所以于梦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都具足而有,其实那全都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所现。

第六意识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虽然睡着了以后那个前五根都不行,可是它还会用那种边际效用。睡着了有人把门打开膨一下,他就会说有人开了一枪打死谁。

怎么说呢?那些梦中的五尘境界,皆是第六意识攀缘「前五识落谢的影像」,令它们再显现出来罢了:

第六意识怎么样制造梦,它从库存里面调出来,它的库存在哪里?就是第六意识本身自己底层有储存前五识发生过的事情,它都把它收起来,经过回忆的方式,回忆跟想象,如果有的是已经有素材的它就用回忆的,再把档案打开调出来。

如果档案里面没有的它就可以依据类似的然后再去想,经过回忆说我可以制造类似的,想些跟你的档案里面类似的影像把它变造一下,又另外一个新的梦。

所以你说怎么梦同样类似的梦?有可能啊,就是因为你点选时又点到同样的东西。

大约等于是把原先输入的旧数据再「叫出来」一样,且将其重新编排一下,亦即所谓以意识的「忆、想、分别」,而再造出许多境界出来,这些境界我们名之为「梦境」。

在睡时,第六意识的这种「独立的一贯作业」的作用,在法相宗或唯识学里,称之为「梦中独头」,独头意思什么?就是它光需要一个意识,不需要五识配合,它就可以作用,这叫独头。在梦中显现,

所谓独头这个名词好象怪,你讲一个你就很容易了解,音乐里面有独奏,所以那个意识在作梦的时候就独奏,独奏它就最卖力因为是自己表现的时候,所以意识在表现自我,所以梦中自我活动量就很大,而且那里面梦中就深深的含藏着自我的影像,因为独奏。

你看不管是哪个乐师,喇叭手、鼓手,你看让他独奏的时候他大肆发挥,那时候是他的天下,独霸武林。一样,这个意识在造梦的时候梦中独头那它就很风骚了。

其道理是:第六识本来应是攀缘「前五识」方起作用,现在却能独立作业,虽没有现前的五根、五尘、五识的境界以为其所依、所缘,

但第六识也能依其忆想及分别的能力,而自己造出许多五尘境界的影像,它单独就可以造出很多影像,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识可以单独作业,它一定要有诸识互相协调、互相起作用,伴随的,故以「梦中独头」称之,梦中的独头意识指第六意识。可见这第六意识是相当有威力的。

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一切妄想分别,一切造作,都是靠着第六意识攀缘前五识及第七识而产生。所以历来禅修者,皆从第六意识下手。

甚至你造恶修善全都要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虽然造恶,但修善也要靠第六意识,因为你把它让它从善的方面去发展它就是善,你让它从恶的方面去发展它就是恶。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4

接着讲,刚刚讲梦中独头,现在讲定中独头。所谓「独头」(意识不依靠前五识而单独起作用)有三种:( l )「定中独头」(2)「梦中独头」及(3)「狂乱独头」。兹说明如下:

(1)定中独头:定中独头什么意思?入定跟作梦很类似,怎么说?因为入定的时候,这是指真正入定,不是我们说光是打打坐而已;

真正入定的时候,真正入定的人他摄心专一,他会不会用眼睛去乱看、乱瞟、乱瞄,不会,所以眼根不用。他会不会听说隔壁在讲什么?不会,所以耳根也不用,也不会跟人家讲话,所以舌根也没用,身根当然也没用,身根没有造作;眼耳鼻舌身都没有造作,只有一个意根在造作。

意根作什么?不是修观,要不然就是摄心数息、念佛、持咒,所以只有意根在作,所以入定的时候,五根都没有现行,跟睡着了一样,只有第六意识在作。

不过这个第六意识是自主的、觉知的在摄心念佛,然后修观等等,所以如果入定以后,因为只有意识在作用,所以就称为定中独头。

又再进一步讲,尤其是你在定中的时候你观想,譬如你观想佛像,观想阿弥陀佛净土,你自心里面就会现出一片阿弥陀佛净土,有西方三圣,莲花池等等,这些相就显出来,这些相事实上有没有?没有,跟我们梦中所见一样,所以跟睡觉了一样。

这是定中独头第六意识所描摩出来的境界在自心所现,自心所见,眼前是看不到的,可是你看到;

观想成就你可以看得很清楚,里面有八叶莲花池,有水鸟、树,什么都有,

但那个就是定中独头所产生的清净的作用,跟梦中独头产生作用是散乱的作用、是污染的作用,这是清净的作用,这就定中独头意识的作用。

这定中独头产生的作用我这写一个自受用,因为你那个定中独头产生的净土相自受用就是只有你看得见,跟梦中所现,因为你梦到什么别人不知道。

在这里讲一个笑话,有一对夫妇很恩爱,太太是醋劲很大,有一天她睡觉的时候作一个梦,梦到她先生跟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接吻,她看到了就哇吓了一跳醒来,大叫一声。她先生在她旁边说怎么样?她一翻过身就给他一巴掌,瞧你干的好事。我作什么?我梦到你跟人家接吻。

那个定中独头的作用通常是自受用,但是也可以他受用,他受用你就等于是大菩萨果位,你入定现净土观就可以现出净土,作水观现出水来,别人也可以看得到,不过那个水会不会淹死人就不知道,不一定会淹死人。

复制原文如下:[若在定中修观,本来现前没有的束西,观行成就后,便可任运而现出,此时这些境界于定中能见,在真实境界中亦可见;亦即,不但在定中可以看到,而且睁开眼睛时依然可以看到这些境界。

譬如说修「净土观」,观行成就时,就会现出净土中的种种胜相,睁眼、闭眼皆能得见;若修「观佛相好」,面前就真的会有一尊或多尊佛出现,这就是「定中独头」的作用。

然而行者于定中独头所见到的境界,旁人是看不到的,这是「自受用」的定中独头。至于所观境能成为「他受用」,则是佛及大菩萨的现观、现量境界。]

(2)梦中独头,详如前面谈梦境的部分所说。

(3)狂乱独头:狂乱独头也是第六意识作用,神经病、疯子他跟入定的人是一样的,他跟睡着的人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是眼耳鼻舌身都没有在作用,他只有意识在作用。

也就是他活在一个自己描摩的世界里面,在自心世界里面活着,所以他所看到、所听到都是现实界看不到,别人也看不到听不到,

但是他可以指出历历如绘,说确实有那么回事,那就是狂乱独头,活在自己的自心世界里面。

这个自心世界是第六意识独自独资所制造的境界,这资本很大。

三、结论

我这篇叫弗洛依德心理学与佛教心理学,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这一篇,讲这一篇的因缘是很久以前我到滨洲理海大学佛学社请我去讲经,因为理海大学都是学理工的,特别就是崇拜科学,崇拜西方,虽然他们也学佛,但是总是觉得佛法要跟西方要跟科学搞上一点点裙带关系才会比较珍贵,所以我就讲这个。

因为弗洛依德心理学是西方的科学之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而且跟医学有关系,所以我就讲这个跟佛教的唯识学、心理学来作对照比较,显示出西方到现在二十世纪、十九世纪才发展出来,佛教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而且比它的还更完备、更进步,就是让他们知道佛教是很好的,等于是凸显佛教的殊胜,我讲这一篇的作用,所以你不要只是一心的迷于西方的科学。

如是拿世法与佛法比较的结果,令人觉得:为佛弟子,如果越了解世间的学问,再回头来看佛法,并拿世法与佛法一比较,则越令人讶异,越令人深深地惊讶于佛法的精深、博大、殊胜与超绝,觉得佛法非但不如一些人所误解的所谓「落后」落伍,而且是非常非常「进步」的。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法中就已粲然大备的东西,于今两千五百年之后弗洛依德还有杨格他们这些才能有些微的发现,而且弗洛依德在当时却被认为十分前卫、「先进」。可是他的先进就落后佛陀两千五百年,那有什么先进?那是后进。

因此,越是深入了解世间法的东西,越能肯定佛法的价值无穷,对佛法的信心越是坚定。也发现:这个世界目前的趋势,是越来越走向佛法所说的境界,

譬如说:在心理学方面,佛法早就提出了潜意识、下意识,并且予以详尽的解说与开发;

在天文方面,近代天文学,许多人不顾一切禁忌,乃至牺牲生命,譬如伽律略,十七世纪的事情,已经到了我们清朝,伽律略被害死了嘛,打破了基督教的武断迷信,才发现宇宙是无穷的;

你们知道伽律略为什么被害死,因为他发明天文望远镜,然后证实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太阳不是绕地球是地球绕太阳,这就跟基督教的经典里面讲的是相反的,因为基督教里面讲上帝是造人,然后后来才造一切的星球什么,那都是为了人造,譬如为什么要造太阳?就是要给人类有光、有热这样,为什么要造月亮?因为太阳太热,晚上也不能太黑暗,给大家一点清凉。搞什么,这么自我中心。乃至于为什么天主要造这些飞禽走兽那就是要供已人类的食物让我们吃的,上帝造鸡鸭那是给我们吃的,不过他忘掉把禽流感给去掉。

那个基督实在是很无稽,不只是基督教,基督教好歹它还有点道理,象我们台湾的道教根本不讲什么道理,拜拜求(台语),其它神教都是这样子,不过基督教就是一套歪理,不过回教更歪,也太邪了;其它一些附佛法的外道,那都是一塌糊涂,

所以我们能够学正法你就是修了几百世的福,无量劫修来的福,尤其是能够听我讲这个经,你真是很有福报,真的,不是开玩笑,你不要以为我讲北美化痕,这是很深的东西,唯识学,能够真正能够懂到这样的地步,当今的人也不是很多。

基督教就是迷信说普天之下就是只有个地球,其它都是为地球而造的,世界的中心就是地球,地球的中心就是人类,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子。

我们知道佛在经里面讲有三千大千世界,现在天文学已经证明,我这里有写,我以前爱看书,都是有系统看,很仔细的看,还作笔记的,哲学都好好研究。天文学已经证明地球绝对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小小小小在宇宙里面可能看不到的一个星球,跟我们可爱的台湾一样。

然而佛法早就提出有三千大千世界,而且有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

现在天文学也证明,地球不但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而己,并且发现无量的太阳系才构成一个「银河系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千世界。

无数的银河系统才构成一个「岛宇宙」,无量无数的岛宇宙才构成一个「星云」,跟佛教星云是一样的意思;无量无边的「星云」才构成一个「宇宙」。

而现在的天文学还有讲这宇宙不只是一个,这跟佛法所讲的一样,无量无数三千大千世界,这佛法早就讲过了。

你看这是什么?这是眼光的问题,也是心胸的问题,眼光知道说这宇宙是无量无边,心胸就不会那么狭窄,所以眼界跟心胸的境界是相类似的,为什么基督教心胸那么狭窄,就在于他的眼界太小了。

这在佛经里面早就详尽地讲过,我常常讲一讲就会比较宗教,然后我不是故意说要贬斥基督教,我是要坚定你们对正法的信心,破邪以显正,要知道我的用心之苦。不要阿阇梨老是讲基督教的坏话,这是破斥外道的邪理。

顺便讲当今讲经说法,能够这样论斥外道的也不是很多,有的甚至讲经的时候糊里糊涂还赞叹外道,(台语)甚至还有法师说基督徒很好,我们都应该跟基督徒学,这什么话嘛。头壳锈到。

而天文学到现在才开始有所发现。在生化方面,早在佛陀的时代,就知道有微生物、有细菌;不是那个佛弟子用天眼一看水里面都有虫,或是入定之后见自身三十六物等等,众生那个都是身体里面的细菌,

你那个修行很高入定到某一种程度,会看到自己身体里面的微生物,那些微生物都是有生命的,你就会为它很悲哀。五十种阴魔里面有一种就是那个,见自身内微生物,然后很悲哀,因为它也是众生,它为什么躲在我身体里面,寿命不长也很苦,里面也没有太阳、月亮,黑暗,一片漆黑。

在政治方面,近代才开始提倡人类应是平等的,佛法早就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但是现在没有几个人承认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除了佛教徒,其它外道都不承认。

基督教徒认为他们基督徒是最优秀的,其它的都是异教徒,异教徒怎么样?该死。所以他们的耶和华常常和白蛇一样,水漫金山寺,要把所有人都淹死掉。下七日七夜的雨,他辛苦造的世界要把它淹死掉,那个心多恶,什么耶和华,这个教怎么能信呢?可是众生就是自古以来(台语)。因为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

以经济学来讲,现在渐趋向于均富说,强国常常救济弱国,这就是已经开始实施均富的观念,因为如果不均富的话,这个世界就不能保持平衡,不平衡就会引起战争;

而佛法早就提倡人应多行布施,以财施人,则己得福更多,进而以福德资粮而修慧,趋向菩提。

由上观知,佛法不但是「进步的」,而且可说是「最进步的」,甚至可说是「超进步的」,我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这么进步用超进步这个名词,我是超进步。因为它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无论与世间任何一法相比,都是「超越独步」的。

何以如此?因为世俗法皆是凡人之智慧发展而来,无论如何进步,都跳不出俗智的范畴,而佛法则为佛智之流露,为从「一切智人」之真实智慧而来,凡圣悬殊,是故不可相比,比则益显佛智之殊胜独到而已。

这个你们都可以自己看看,尤其是我下面有一个跟牙医对问你们看过没有,那个牙医铁齿铜牙,我们就这一本就暂时打住,接下来下次讲又回到大乘百法明门论。我每次准备都讲不到,本来想应该可以讲到都讲到一半,虽然准备起来是很,结果好象又省时间,下次不用准备,但是讲太慢了。

有没有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1.法处所摄色,戒体,梦中独头、定中独头好象是一类。

不是一类,法处所摄色特别是指戒体,或是法处所摄色其实就是戒体的代名词,可以这么说,跟其它的色法都没有关系,虽然他是一种色法,特别是指在作羯磨三皈五戒以后产生的一个法在心里面,这是一个色体。

那个色体就是戒体,那个戒体就能够令你不会去做坏事,防非止恶,有这样的作用,当然这是表示你有那个戒体产生。

那个戒体要怎么样才能产生?第一个你要发心受戒,而且要诚心,真正发心受戒,真正发心持戒,再经过如法的仪式,在佛前三羯磨,三说。

所以我们受戒时候都有三次,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永不皈依外道天魔,这三次,在戒法里面称为三羯磨,三说的意思,讲三次。

三次以后就自然而然以佛、法、圣僧的威力就会形成一个东西在你心里面,你意里面了解,心里面想,口说,身礼拜,所以身语意三个合在一起,自然不思议以三宝加持的威力它在心里面产生一个戒体,一个色法,那个色法能够让你防非止恶。

你必须要经过正当的程序,有这样的过程,它就会产生那种色体,那个色体不是肉眼可以看得到,可是如果你心比较清楚的人,修行比较好你可以感知有那样东西。

甚至临要犯戒的当口的时候,它会好象警报、警铃一样会闪,让你知道觉知而却步停住了不再作,譬如你走到马萨基想要进步,你在进去之前就好象你的车子有防盗系统,门一开就叫不再进去了。当然我说马萨基是代表,当然是比马萨基还要马萨基那种,马萨基不一定会破戒,可是进一步就破戒,所以就是他有防非止恶的自动警报系统。

还有什么问题,我们今天还要考试吗?考完了,你们都准备了,下次还要忘掉,我讲这句话大家都笑了,欢喜了,要不然说又要延期,麻烦。

合掌!

回向: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5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百法明门论拿起来,前几次讲完北美化痕里面弗洛依德心理学跟佛教心理学,现在我们接着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论]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这个经文都很省略所以根本就看不懂他在讲什么,我们看五位百法表,你们听这个经的时候有没有带自己的本子,

看经文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1);与此相应故(2),二所现影故(3),三分位差别故(4),四所显示故(5)。

这什么意思,就这样子不是五位百法,第一句讲第一位,第二句讲第二位,第三句讲第三位,第四句讲第四位,第五句讲第五位,那是什么意思,我们看百法表你就比较明了。

五位百法下面有一心法、二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不相应行法、五无为法,

第一句就是讲一心法,就是第一类的心法。第二句就是指第二个心所有法的,第三句就是在说明第三位色法,第四句就是在说明第四类的心不相应行法,第五句就是在解释第五句。

我们看经文,(1)[一切最胜故,]这一切最胜故是指什么?指说[第一类心法]是一切最胜故,是一切法中最殊胜的。第一类的心法是在一切的世间法跟出世间法里面最殊胜的,什么殊胜?它力量最大,所以叫最胜故。

因此这个就是讲这有五位为什么造个次第,第一类不讲色法而讲心法?注意听看这里,因为这就是佛法跟世间法的不同,世间最高等的学问就叫哲学,研究智慧的学问就叫哲学。

哲的意思叫智慧,所以哲学叫智慧之学,这个哲学是日本人翻译的,他是翻译philosopuy,就是爱智之学,日本人就把它翻成哲学,这是日本人翻的,这个philosopuy是从希腊文来的。

一切智慧在以前学问最高的就是哲学,哲学里面包括所有的学问都在里面。西洋哲学里面在研究智慧之学的时候它先讲什么?它跟佛法不一样,它先讲物质,然后再讲精神,听懂吗?

物质是什么?物质以佛法来讲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法,所以这个西洋哲学是这样子。西洋哲学先讲物质,从最小讲到最大,从最小的原子讲到宇宙,乃至于从动物讲到植物这样子讲这些,讲这些有形色的东西,最后再讲人的精神,所以他们是先外后内,比较重视外在;所以西洋人都比较重视外在,因为是世间人、世俗人所以追求外在的东西。

西洋的科学会发达也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所设立的那个原则,就是研究的方向就是先外而内,先外后内,比较重视外在的,所以他们科学容易发达。以佛法来讲叫做往外驰逐、往外追求。

以西洋人或是西洋哲学来看,他如果也用什么百法的话第一类大概是色法而不是心法,因为他们注重物质。我们现在全世界都给西洋人给误导了,都是在追求物质,所有的人类现在心灵都很空虚,因为大家都是追求物质的,你要知道这个很厉害。

根本上,你再从他的分类次第上你就看得出来他的重点在哪里,第一个跟最后一个最重要,因为第一个是起因,最后一个是要追求的结果。

你看佛法的分类,第一个是心,你先要了解你的心;最后追求的是什么?第五个是无为法,是追求无为的。追求心,心是有为的,最后要达到无为,由于心跟色法物质是有为的,所以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为心所有法跟色法、不相应行法的修行来达到无为法的结果。

我们现在要讲的这一段经文就是在解释为什么佛经里面把五位百法排这样的次第,第一类是心法、二类是心所有法、第三类是色法、第四类是心不相应行法、第五位是无为法,解释为什么。

为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为什么第一个不排色法或是第一个不排无为法,对不对?因为你既然说佛法是为了要修无为法,为什么第一个不排无为法,它就解释这个道理,它有一个次第在,哪一类在哪里不能随便排,它有一个原因。

这就解释为什么五位法要这样子的次第,而且必须是这个次第,用其它的次第就会乱掉。我现在讲这个注解里面都没有,但你看了注解不见得了解,我能注的只是这样子,我要把刚刚讲的全部都注了,变成这么厚。

来看第一个,其实这段论文最后四个字:如是次第是总括,前面应该有一句话为什么五位百法是这样的次第呢?

因为,1.心法在一切法中它的势力最优胜、最殊胜,所以它排第一位,为什么最殊胜?因为一切的世间法、出世间法全是由心产生的,所以心法要排第一位,心生故一切法生,心是一切法的总源头,所以它的力量最大,它能出生一切法,所以它排第一位。非得是心法第一位不可,因为一切法皆从心而来,或者这样讲一切法从八种识而来,因为这个心法就是八识。

第二句应该怎么样讲?第二如果啰嗦明白一点讲说为什么心所有法在五位百法中是排第二位呢?你这样写上去你看的才会清楚,我将来如果再注百法明门论的话要拿你们的笔记来看。因为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这个此是什么?此就是指上面的心法,与八识心法相应。

第二句的主词省略掉,主词是什么?心所有法;第一句的主词也省略掉,一切最胜故那个主词是心法,心法为一切法中最殊胜的缘故,所以它排第一位。

第二句解释为什么心所有法在五位百法中排第二位,因为心所有法与此八识心法相应的缘故,一切的心所有法都是跟八识心法相应的缘故。

相应是什么意思?(台语)譬如我喊定杰,你说有,这就相应;我如果一喊定杰,你不理我那就不相应,你不理我我就把你开除。不相应就是没有直接的沟通,如果有互相沟通的机制那就叫相应法,所以心王跟心所是有互相的沟通的机制跟作用在里面,所以叫相应。

心所有法既然是跟八识心法相应,所以换句话它是依于八识而起;相应是什么?就是依于八识而起。这八识是八种识,哪一识不一定,有些心所有法是跟第六识,有一些是跟第七识,或有些是跟耳识、眼识、鼻识都不一样。

跟着它各个而起所以叫相应,因为心所有法是跟着别人而起,讲一个粗俗的话它是心法的跟屁虫,既然是跟屁虫所以它是第二位。

如果说心法如王的话,那它犹如宰官大臣,但宰官大臣在清朝也称奴婢,所以皇帝老子到哪里那些奴婢都跟着走。因为与此相应,皇帝老子一喊李连英,在,都相应。

所以心所有法就是因为跟心王相应,跟着心王而起,随着心王而起,所以它的次第就排在心王的后面,变成第二类的百法。

第三句是指色法,那么色法为什么排第三位?答案因为色法为前二,指前面两个法,第一个是心法、第二个是心所有法,所以这个前二是指前面心法跟心所有法这两类法。色法为前二心、心所法所现影故,

什么是色法?这个道理就深了,虽然一句话道理很深,所谓一切世间的色法物质界是什么东西?是心跟心所法所现出来的影子,心跟心所法和合起来作用所现出来的影子,自心所现。

也就是说色法是依于心、心所法才现起来的影子,所以它必须要排在心、心所法的后面,所以它是第三位。(台语)

为什么色法是排第三位?因为世间的一切色法是前两种心法跟心所有法和合造作所现的影像,所以它就排在心法跟心所有法的后面而成为第三类、第三位。

第四句,为什么心不相应行法排第四位?因为前三,前三是什么?前面三位,哪三位?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心所、色,前面这三个法的分位,分就是部分的意思,part,分位有它参与的意思,也就是说分位这三个都有参与。

心不相应行法为什么会成就?因为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三个都有参与工作,(台语),所以这个心不相应行法的成就:心法部分、心所有法部分、色法部分这三个部分加起来,虽然是加起来,但是差别故,(台语)。

虽然是三个加起来,但是又不一样,这差别就是不一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它虽然是心法、心所有法跟色法和合而成的,但是它又不是心法、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所有法,有差别。

虽然前面三个都有分,但是它又跟前面三个不一样,所以又有差别,所以叫分位差别。这样了解吧,这好深;心不相应行法跟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三个都有分去参与而成的一个东西,但是它跟前面三个又不一样。所以心不相应行法是前面三个的分位差别法,分位而有差别。虽然是它们分位所形成的,前三法的分位但又有差别之法,这个叫心不相应行法。

换句话讲你在心不相应行法里面可以看到心法、可以看到色法,因为它都有这个成分,也可以看到心所有法,但是它已经变形了,不是真正的心法、也不是真正的色法、也不是真正的心所有法,它有那个影子在、有那个成分在,但是不是一样。

或者这样说好了,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正确,就好象你看儿子可以看到他爸爸或是他妈妈的影子在上面,看起来有象,但是是两个,你不能说儿子是爸爸,但是你一看就知道这是某某人的儿子,眼睛的形状一样,或是嘴巴、鼻子、体形等等,可是不一样。有爸爸的形状在、也有妈妈的形状在,但他即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所以心不相应行法就是因为它是从前面三个而来的,但是它不等于是前面三个。

四所显示故。这个四就是说第五种法是无为法,第五句说为什么无为法排在第五位或是排在最后呢?答案是:前四种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前面这四种法所显示故,也就是说无为法是前面四法所显示,

那显是什么意思?这个显不是显出来而是对显contrast,什么叫对显?看这里一块白一块黑,白的黑的相对而显出来;你若穿一个白底黑边的裙子那就很明显,这叫对显。或是白纸写黑字这也是对显,这个显的意思是对显,互相很强烈对比的显,一正一反是对显,是跟非,好跟坏,

那么这里是什么?是世间跟出世间对显,世间跟出世间一对显就显出无为法来了。因为无为法就是出世间法,是前面四种世间法跟它拼在一起的时候相对就显示出来了。

换句话说什么?因为有前面的四种世间法,相对起来以后才显示出出世间法,如果以禅宗的话来讲,如果没有世间法来对显的话,有没有出世间法?就没有了,如果世间法没有,那也没有出世间法,所以要有世间法才有出世间法。

或者这么说要有世间法才需要出世间法,也就是说要有烦恼才有菩提,要有烦恼才能看得出菩提的作用,如果没有烦恼菩提就用不上,也不需要。

所以没有好人也就没有坏人,相同的没有坏人也就没有好人,最后这句的意思是这样。

为什么无为法是排最后一位?因为无为法是出世间法,而出世间法是依靠前四种世间法,一切的四位世间法所对显而显示出来,因此无为法排最后一位。

所以如是次第。五位百法为什么有这样的次第,不是随便乱排的,它次第就要这样子,很严谨,超科学。

我们今天就解释这几句,接下来还要护摩,下次再接下讲,这样简短精要,我讲到这里为止也没有讲很多,你大概对五位百位有一点点概念,(台语)。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6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四、心法(八种)]

[论]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单讲就是百法明门论,是唯识学的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要学唯识要从这里开始。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单再复习一下,怎么来的呢?就是弥勒菩萨讲的《瑜伽师地论》,因为篇幅太大太繁复,所以世亲菩萨从里面的六百六种里面简化成为一百种,所以叫百法。

这百法不是指佛法而已,它是指世间一切法,也就是我们宇宙间一切法,来详细深入研究这一切法种种关系。

什么叫法?梵文叫Dharma,中文翻成达摩就是法,梵文不只是指佛法,它是泛指一切东西都叫法,不管是有情无情,不管是精神物质,不管是看得到看不到的东西全都叫作法。

为什么把这一切都叫做法呢?原因就是凡是世间的一切事物它本身就一定有一个规则可循。那个法,洋人有时候翻成Law,为什么翻成Law?跟法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一切都有规则、法则,一切东西都有法则,所以把它称为法。

譬如人有人的法则,依人这个法则而成的叫人。用科学来讲可能更清楚,譬如木头有它有法则,木头的法则是什么?用现代物理学来看,它有它的分子,分子里面有电子、质子、中子,然后它带几个电核,正电负电,就一直在那转;就形成几个正电几个负电就在那转,几个质子几个中子就构成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它有它的法则,如果它的电子质子中子变了,那么它这个东西就变化,在佛法里面称为坏,开始坏以后就是灭;成住坏空就是灭。

一个东西成立的时候它一定有依它本身的法则,它那个电子不能乱跑,它依照本身的方式去跑,如果它跑到别的地方去也许它就变成氧化了,或是跟别的东西综合,这个东西就坏了。

它本身一定有一个规则可循,任何东西都有一个规则,从物体乃至人际关系全都有规则,所以就称为法。

我们中国古代六经里面诗经有一句话说: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仪也,好是懿德。蒸就是多数、众的意思,天生众民一切的人有他的规则,跟人有关系的一切不管是东西,或是人际关系也都有规则,不是乱七八糟一堆的,即使是原始部落他有他的规则。民之秉仪也,民就是百姓,他所持的礼仪,好是懿德,懿就是好的意思,大家都遵从喜欢有规则的东西。

所以任何东西它都有一套规则,甚至游戏有游戏规则,修法有法则、仪规等等,人与人之间也有一套礼仪。刚刚讲是讲木头有木头的法则在里面,金属也有它的规则所以才能成为这样的体。

人的规则是什么?就是四大五蕴地水火风,四大五蕴合成,有一个规则才能合成,所以佛法里面就管一切东西都叫法,不管是有情、无情、人还是植物、还是矿物、还是地水火风空识,还是地狱饿鬼畜生全都是有法则,乃至于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有法则,所以称为法。用英文讲这个法字就可以代表一切的东西,都包括在里面,精神的物质的都包括在里面。

看五位百法表,五位百法表的底端有三个字:一切法,一切法是什么?用现代讲法就是宇宙间所有的东西,宇宙间的一切法;

宇宙间的一切法有哪些?再分成两大类:有为法和无为法。

什么是有为法?简单一句话讲就是凡夫法,或是就是世间法;无为法因为相对于有为法,有为法是世间法无为法就是出世间法,有为法是凡夫法,无为法就是圣人的法。

为是妄为、虚妄造作叫为,有虚妄造作的法叫有为法,另外一句话讲:有烦恼有生灭的法就叫做有为法;相反无为法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生灭的法叫无为法。

无为不是说没有动作Inaction叫无为,而是什么?而是没有虚妄的作为,无虚妄的作为称为无为。

所以世间的一切法一种是生灭烦恼的,一种是没有生灭烦恼,就是解脱菩提的这种法就代表了所有的法。

除了无为法以外世间法就比较复杂一点,它再分成几大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除了色法是物质的以外,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都有一个心字,这三个心的法,我们换一句话讲都是精神界的,跟心有关系精神的,色法是物质的法。

为什么研究这个东西呢?因为我们修行就是要修心,得解脱、得菩提、得智慧从哪里得?在哪里得?在心上得,谁没有智慧谁愚痴,在哪里愚痴?心愚痴,不是身体愚痴,身体不会愚痴,身体也不会烦恼,身体不会贪嗔痴,贪嗔痴是在心中、烦恼也是在心中、所以解脱菩提在心中、开悟在心中,修行当然要在心上修。

为了要修心所以必须要了解心,把心讲得很透彻,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全都在讲心,色就相对讲的少,因为一切法修行的时候以心为主,你能够了解统领这个心就好修行,因为你的目的就在修这个心。

但是一般人修行的时候只是修,但是也不了解这个心,我们所谓的明心见性,怎么样明心?明心就要明了心体跟心相两部分,第一个心法就是心体有八个,心的本体有八个心法,就是八识。心所有法跟心不相应行法都是心相或是心的作用。

了解了心的本体跟心的作用之后体跟用你就好修行,那个才是所谓真正的明心,明心要明心体也要明心用,心的作用。所以心法这个法就是指心体,总共有八种,一般在显教、性宗里面如果讲心的话只讲一个心字。

佛法最大类的分法就是两大宗:性宗跟相宗,性宗讲法性、心性就是性宗;相宗就详细的开阐一切法的现象。

性宗如果讲心的话只讲一个心体,所以性宗是总说一心;你看我们佛法里面,一般我们所碰到的法多半都是性宗,所以一提到心的时候就是一心,就不再详细的讲。譬如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全都讲到心的时候就是一心,三界唯心那就是讲一个心,再也不再详细的讲,就是要导引你入一心的心体就好了。

相宗就细说八识,把这个一心的本体再详细解说它种种的相跟用,它的本体再把它区分为八识,这八识再起无量的用途,也就是刚刚讲的心所有法五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等等都是由这八识所引起来的作用,但它的本体是依于这八识。

一般性宗就不细细的去讲这些八识的分别,虽然也讲转识为智,到了证量的时候就转识为智,但是既然讲转识为智,那你就应该要知道哪些识,对不对?哪些识,如何转,转什么智,那才叫转识为智,你如果只是总的一心就没有讲识,你如果不了解识的话你如何转?所以还是要了解那个一心里面所含的八个识。

连六祖大师在回答的时候也讲个偈子,转识为智,他讲:五八六七果因转,若于转处不留情,凡心永处那伽定。什么意思?五八就是五识、八识、六识、七识,但他是这样子的,五识、八识在果中转,六识、七识在因中转,所以前五识跟第八识是在得果位的时候转,第六识跟第七识是在因中转,也就是说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该转了,所以要先转第六识跟第七识。

第六、第七识在因中不转的时候就不会有后来的果中转前五识跟第八识,第六识是意识,也就是管妄想分别的,所以修行人第一个应该断妄想分别,既然讲六七就六先转,转第六妄想分别的了别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我执中心为平等性智,这是在因,这个因不是指我们,是菩萨的因位,那也算是大菩萨。

大菩萨在因位修行的时候就先转得第六识、第七识,当然那你说这跟我就没关系,不对,你既然要学菩萨道所以现在就要开始着手断妄想分别,这是一切修心的心地法门的初门,先断妄想分别。

但是不是无分别,无分别变成白痴,要善了别、善分别,转妄想分别成为善分别所以称为妙观察,因为有智慧所以能观察,观察了知就称为妙观察智。而不是说我一切都没有分别,结果黑白不分,善恶不别,那个就愚痴,修了等于没修。

所以初门先转第六意识,你说我还没到那个地方,你现在就要开始作了。

第七识末那识是我执中心,从现在开始也就是要开始着手转你的我执为平等性,怎么转成平等性呢?见一切人一切法不要依我执来分别,见一切人皆是平等,最后达到一切众生皆是平等,最后才能入大圆镜智变成真如智,

所以要先转凡夫的我执,最后才能入第八识转它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是什么?无所不摄,一切都含摄,就好象一个大圆的镜子东西来它就会把它摄进去,而没有分别,好象镜子一样。

镜子分不分分别?不会,镜子只是见照,照明显相而已,但是没有依于我执的分别,所谓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没有选择你这个胡子我不要给你照,你来了就现。就好象你拿照相机你一拍就照出来,照相机不会选择这个不是帅哥我不会拍,不会,你只要一按它就照。

六七是因中转,五八果中转,前五识就转成成所作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转成成所作,为什么?你好好思惟为什么叫成所作,要用前五识,因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那眼耳鼻舌身怎么来的?依色声香味触,所以你要成就一切法还是得依清净的色声香味触,这是原料。

你当然要用清净的色声香味触五尘,清净的五尘来成就你的所作,譬如佛讲经用什么讲?用声音讲。耳就是声,成就声尘就成就说法,佛要讲经说法要依声尘。我们众生看经要依眼根就是色尘文字,

所以色声香味触并不是都是污染的,有些愚痴的人以为学佛了以后就要弃一切色声香味触法,不是这个意思,不用抛弃不用断绝,而是怎么样?转。这个转字最重要,所以转经、转法轮都是转,转识也是转,我们拜佛的时候(手要)转,转过去、转回来,这就转的意思。象密教里面有手印,也是这样舞动也是转法轮的意思,也是表示神通的意思。

在这个最高的修行里面并不是把所有的世间法全部都抛弃、全部都不要然后才清净,不是;而是这个法本来没有不净,是我们自心不净、自心取着而变成不净,因为自心取着,

要转的是什么?也不是转那个法而是转自心,把自心眼耳鼻舌身意几个识转变以后法就净了,法本然净,本来就是净的,但只是自心不净而成不净、众生不净而成不净,法本来就是净的。

所以现在就是要转这个心识,这个心识太难转,它又愚痴、又坚固、又固执很难转,转不过来,死脑筋,所以学佛是什么?转这个死脑筋、转这个死心眼,把它转过来,可是你知道,这个比泰山、喜马拉雅山还要难转,(台语),很难转这个心。

学佛佛叫我们,尤其是大乘无上法,我们有好多种可以消除烦恼的方式,有止、有息、有灭、有断,但是这个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还有一个叫离。

离是《圆觉经》的法,离了以后你不用转它了,你都不用灭它,离了不影响你,用英文讲叫抽离,你从那个境界里面抽离,你不用灭它、断它、息它、止它,它自然就不影响你。它不影响你就好了,你为什么要把它灭掉,是不是?没有必要。

但是更高更高的法门比离要更高,要先离就是,要会离,最后就是要转。转了以后你不用离当场转,于境界中就转,这就是大菩萨的功夫,你在境界中你若不抽离的话你就被它包住就染污,被它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先修抽离、离,所谓远离性;远离以后就不受它影响,没有烦恼。所以那烦恼也不用断,因为离缘,烦恼就没了。

那个功夫要有,前面那个止、息、灭、断要不要有?那个也要修,但是不用真的去断,因为那个是小乘的功夫,就好象打篮球有一些基础动作,你若弹吉它也有一些基础要学会,不然学那些滑腔你怎么能学好?

同样,止息断灭这些功夫要有,有了以后你很熟练以后再学离的方法。离到后来真正你可以离缘了,离缘怎么样,你常常不近缘、不亲近那个缘,烦恼缘。

有烦恼的地方你能够远离,你不被它吸引,乃至于你当然不能追求,你就能够不追求烦恼的因缘。

众生是很奇怪的,明明有烦恼他就是要喜欢那样,众生喜欢什么?喜欢动、喜欢刺激,动乱,越是动乱他觉得越刺激,就觉得越快乐。所以种种的动乱不管是身体的、心理的,象音乐、酒、药品、活动达到身心的动乱,以此为乐。

你如果修行以后就能以此为苦,以此为苦你就能远离,远离以后心就能够静止下来,就能够得到平静快乐。

所以还是要修不亲近烦恼缘,等到真正能够远离烦恼因缘、烦恼人、令你烦恼的地方、烦恼人或事,然后接着再修身体不用离开也能够心离。

就好象陶渊明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就是这意思,所以陶渊明可能也有一点点境界,不过可能不是很好就是了,不要说什么,因为他好吃酒,喝了酒以后(台语)。

等到真正身能够抽离远离了以后接着修心能够远离,在那个境界里面心也能够远离,人处在那个境界里面但心不在那里面。

心能够不在那个境界里面以后下一步就是转,再于境界中当场就能转,所以就不被境界转。自心能转就不被境界转,所以等到修到后来就能转境,为什么转境?还是依于自心含摄法的力量,法的明觉跟定力去转。

为什么要研究唯识学?要了解我的一颗心,你要了解你的心你才能修它,要不然,(台语),修了半天不知道修什么,只有嘴巴在修,耳朵可能听到,那就是一般人讲念佛就是嘴巴念,耳朵听到,

那个如果以荀子《劝学篇》的讲法就是说:口耳之间才六寸尔,嘴巴而耳朵之间才六寸,这叫口耳之学。所以儒家如果学的好的都忌讳只是口耳之学,我们学佛法的怎么能够只是口耳之学呢?

口耳之学不干心,跟心没有相干,一切法的总源头在哪里?在这个心,所以要了解这个心,识心达本号为沙门。一定要识心才能达本,因为我们心是我们的本源,所以为什么要研究唯识学的原因。

要了解我们这个心是有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是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就研究这个心的结构,结构知道以后再研究每一个结构的作用,互相的关联,就讲心法跟心所法有哪一些是常常在一起的,俱起法、俱起的心法、心心所法。

这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东西,这不只是说你研究哪一宗的人应该要学,事实上我是觉得任何一宗的人都应该要学,否则譬如你习禅的人不知道这个,你所了解你就是一个心一个总体而已,一个总体你就不能很了解,譬如以汽车来讲,我不是不懂汽车的,我如果把引擎盖打开来的时候,我看来就是一个引擎而已,它是一个总体,引擎;乃至于引擎以外的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

那个就是有点象性宗就知道一个心体,但是它到底是怎么样作用,哪一部分是什么作用你都搞不清楚,你如何能修车?所以如果车坏掉的时候只好拖车给人家修敲一笔,如果你自己知道就能够修,至少可以排除一些障难。

学佛也是一样,你对自心要有所了解,你在坐禅的时候你心里面起了什么样的念头,起什么样的东西,是属于什么样的性质,你都要了解,这样才能修。

譬如净土宗念佛也是一样,你心所现种种相你都要知道,更何况你要说修华严宗的话你要观法界观,不得了,你连心都观不出来还观法界,最后要入法界。如果是真言宗学密宗的,如果你不入法界的话你根本就没有学真言宗,因为真言宗就是依于法界观起来的,为什么?因为金胎二部就是法界,把整个法界分成金刚界跟胎藏界。

这个都是有相关的,你懂的越多你能够修的越好,你如果什么都不懂只是一门去搞的话,那就搞的糊里糊涂的,进了去出不来。甚至也不太进去,只是进去一点点不能深入很肤浅,因为什么?所知太少,也就是资粮不够。

这个佛法整个应该是一体的、全体,本来就不应该把它分割,基础的知识应该要有,譬如唯识学你可以研究的很深很深,研究很多很多经典,但是那个我们且不说,这个最基础的你应该要知道,这个就有点象大学里面的共同必修科,共同必修科里面都没有修过你如何成为一个大学生?

你说我是学画画,我只会画画,你画起来一定只是一个画匠,你绝对不能变成一个艺术家,因为你没有那种深远的思想等等。乃至于书法也是一样,你如果有深度写出来不一样,你如果有修养写出来也不一样,如果都没有你只会写,那只是一个书匠而已,一个匠人不能变成一个大书法家。其它都是一样,音乐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什么修为的话就变成一个乐匠。

我们看第一句话,第一心法,五位的第一位是心法,位的意思是什么?位是位置,也就是类别,用现在话讲五位百法第一类是心法,心法我们可以把它这样讲:心这样东西,这个法就是东西了。

心这样东西略有八种,大略来讲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我画一个图你比较容易了解,表示我们象一个冰山一样好了,心的底层就是第八识,上面一层就是第七层,再上面一层就是第六识,再上面就是前五识,前五识就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是同一个价位,通常把它称为前五识。

所以最表面也就是五官,眼耳鼻舌身是五官的作用,叫前五识;前五识再下面一层第六识我们称为意识。再下面是第七识,最底下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就是我们的心体。

这个意识就跟弗洛依德所说的意识很类似的,这个第七识就有点类似心理学所说的潜意识或下意识,因为第六识是有觉知,当然它那个觉知不是佛法所说的觉知,也是众生迷迷糊糊、糊里糊涂的觉知。

意识以下就称下意识、潜意识,在现代心理学就没有提到,不过有一点点弗洛依德称为生命的潜能,有点类近。不过弗洛依德有点变态,把那个生命的潜能都讲是性冲动,原始性冲动称为生命的源泉、生命的潜在力。但是生命的潜在求生欲不一定是性的,性不是在求生欲之后的事情,是要先有生命才会想到淫欲,快死掉不会想到淫欲,所以那个性冲动是不太通的。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我们这个眼根、耳根、鼻根、身根,譬如眼根,我们看东西不是用眼睛看,西洋的哲学、心理学、科学,西洋所有的学问,乃至于世俗所有的学问都认为看东西是用眼睛,但是佛开示看东西不是用眼睛,为什么?因为你如果没有心的话,你有眼睛你也看不到,什么?视而不见。

譬如听师父讲经的时候自己在打妄想,或在作白日梦,眼睛瞪得大大看师父,看到没有?没有,凝视虚空,所以视而不见。因为视而不见,心里面在想着,(台语),所以耳朵听到声音也不能分别,没有了知,所以就听而不闻。

那时候他有没有眼睛?有眼睛,有在看没有?有在看,看到没有?没有,所以视而不见,那为什么没有?因为心不在焉,焉就是此,心不在这。所以有眼睛也看不到,

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如果有眼睛就能看那死人为什么不能看?因为死人也有眼睛,可见有眼睛不一定能看。

睡觉的时候也是有眼睛也不能看,你睡着的时候有眼睛可是现前的一切你看不到,可是你睡着的时候你的心眼却看到很多其它梦境里面的东西。

可见看的作用不是眼睛,见者是谁?见者是心,所以要有心才能见、有心才能闻、有心才能嗅、有心才能尝。要不然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纸,吃到都是报纸的味道,你老婆煮东西的味道都没有,都是报纸的味道,就没有用心在吃。

众生就是很奇怪,一天到晚在作一些东西,但是就都没有感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糊里糊涂的一天过一天,心都不把它放在当前的事情,通常都放在哪里?不是放在过去就是放在未来,要不然就是放在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自心妄想的境界里面,所以不是当前。

你看看这好当了好玩,这人是现在当前,我们心里面所想的不是过去就是未来,过去未来还是有时间,另外一种想的是现在电脑里所谓虚拟的,你自己的妄想境界。所以这妄想境界也不属于过去现在未来,自心的妄想境界,

众生就是这样,你不要说活在当前,通常不是过去就是未来,要不然就是虚拟的境界,不属三际,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

我这种看唯识的方法是把所有性相显密全部都融在一起来看,学佛本来就是要全体的,你是不能分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7

接着我们解释一个字,八识的识是什么意思?识在佛法里面称为了别,了别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了知分别comprehend,

譬如我们刚刚讲眼睛看。什么叫眼睛看东西?以佛法来讲外面的东西叫色尘,眼睛是眼根,眼根碰到色尘,

根尘相接的时候,眼根就摄受外尘的影像,摄到根里面就跟照相机的作用完全一样,摄进去了以后就把这个影像存在里面。

但是存在眼根里面可是它会不会有分别?也就是了别,什么叫了别?就是了知。

就好象举个例子讲你用照相机拍照拍了这个木鱼,照相机拍了这个木鱼它知不知道这是木鱼,如果又再拍一个大磬它知不知道这是大磬?不知道,因为什么?

因为照相机不会分别,不会了别,它不能了解也不能分别,它只能摄取那个影像。

也就是一种机械物理的作用,我们的眼根也是一样它是物理的机械的作用,所以它没有分别。

它不但不能分别这是木鱼、大磬或是棉垫,乃至于当然它也不能分别这是小木鱼,这个木鱼刻的好不好,大或小。

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去了解这是一个男人、女人、胖子、瘦子等等都不能分别,因为它只是摄取那个影像如此而已。

能够分别了别是什么样作用?分别了别作用有两种,第一个就是智慧,第二个感情,我每次说的不太一样。

照相机有没有智慧?没有,所以它不会分辨;分辨辨别是智慧的作用。照相机有没有感情?没有感情,所以它没有抉择喜好或讨厌这种情素,它没有感情。

眼根一样,眼根是物质是色体,它不是精神的东西,智慧跟感情是精神的东西。

你说我们家电脑也有说有智慧,电脑有什么智慧?不一样,它只有010101而已,没有什么智慧。因为有智慧跟感情所以它能够了知而且分别,乃至于判断,但是判断已经到了第六识。

以前讲过很多次我再把这个重复一次,根尘相接而生识,这是唯识学的第一个恒等式;根尘相接触而生识。

所以眼根加色尘生出眼识,眼识虽然它是一个物质的东西,但它到底是一个有情的色体,不是无情物,跟照相机不一样,照相机完完全全是物质。

这个虽然是物质,但是是我们有情身的一部分,所以它含藏了一些有情的成分功能,那就是它有分别的作用。

它能分别什么?眼睛加色尘的时候它能作第一道分别,分别说这是什么?木鱼就完了。

或者说一看到这个东西,眼根加色尘一看到这是什么?花,就没了。

但到底是什么花就要下一面的一个分别,下面的一个分别;

也就是说眼根加色尘根尘相接生识是生出前五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五识产生,

譬如现在产生眼识以后说是花,在这个眼识产生的下一个刹那,很快不到一秒钟,由于我们众生业力的关系马上心里面就生起第六识,依据输入的眼识的资料去分别它。

第二道分别的时候就去分别它说这是红花、白花、蓝花、五色花;乃至于说这是蔷薇,如果你有这个知识的话。这是第二个分别,

第二个分别完了以后又在下一个刹那,紧接着起第三个分别,也就是什么?第六意识里面有贪嗔的习气、有喜好跟憎恶的习气,依这个习气再进一步的去分别这个东西。这个花好看不好看,太多太少,是不是要枯掉还是新鲜,乃至最后说这个花我喜欢不喜欢,第三步就变成所谓的判断。

种种分别到后来,从第一步到第三步最后就是下判断,下判断以后就分出你我、爱憎这些分别出来,这样有没有更清楚,

这就是我们心识跟眼跟心怎么样交互互动的作用,你了知这些东西以后对修行是不是有帮助?

就是这样,你不会糊里糊涂就生出爱憎,但是我们众生生出爱憎就是啪,一刹那就完了。

从眼睛看到第一个摄受外尘,到了知分别最后判断都几乎是一刹那之间,啪啪啪就完成了,

所以众生喜欢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就是喜欢;讨厌也就讨厌,也不知道为什么讨厌,我就是讨厌。根本没有办法去详细的审识自己的心,

如果你不了解你自己自心怎么运作,你如何去所谓降伏其心,所谓转你的业习力?

所以最后生起就是依据第六意识爱憎习气。但是第六意识的爱憎习气是依据下面的末那识,我执中心给它资源,

因为一切爱憎全都是由我执来的,有我执才有爱憎,因为有我执才有判断、才有自我的立场、才有自我中心等等这些东西,所以一切烦恼、冲突从哪里来?这里来。

一切众生的痛苦,主要都不是物质的,主要都是精神的,主要都是人际之差的关系。

你觉得幸福,怎么幸福?因为你们老公老婆两个很好,如果老公老婆两个很好的话,那就公主跟王子从此就幸福的过了一生。

所以人际关系好,或是家庭幸福,乃至于父母、儿子大家都很好,即使穷一点也是快乐的。

如果家里人际关系不好,再有钱也没用,事业再成功也没用,书读的再多也没用,都很苦。

那些都怎么来?那些都是由于自我的习气而来的,

你看学佛最好的功用是什么?用我们世俗眼光来看——增进人生的幸福。我要讲一个讲座:学佛与人生幸福。

我以前就有一个弟子讲了一篇学佛与感情生活,这种专题我是最不喜欢讲的,因为这个东西需要什么专题,你在讲经的时候就包括在里面,佛法是活的你要活用,这种东西都在里面,还要辟个专题多俗气。

讲到俗气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一个老师很有学问,看我们布置教室后面有板报什么,每一年校庆要比赛,他一看就俗气俗气,可是我们觉得自己很棒。

我们里面有一个同学很会画画写字,他就画了一些花写说:从一朵花看天堂,从一粒沙望世界。那个老师就看:俗气、俗气。

所以我跟你讲,我讲这个有作用的,学佛的人不要俗气,绝对不要俗气,俗里俗气学什么佛?

我就跟一个弟子讲,什么是学佛的人?不干庸俗的人来吧!

你要学佛就是不要一辈子庸庸碌碌的,庸庸碌碌、戚戚惶惶这就是众生。绝对不要戚戚惶惶,惶惶不可终日于丧家之犬,以前的章回小说里面: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落网之鱼,

世间人一天到晚就是这样,(台语)。生怕跟这个世界失联,手机、电子邮箱一大堆,一天到晚不是看手机就是看邮箱,

我们美国有一个弟子上网看我们遍照寺的网站写了一个电子邮件给我,让我给他回个邮件他就来了,我就说:写电子邮件的人来了,以后不要再写电子邮件,我是最不喜欢写电子邮件的。

了别跟智慧,我们讲第六识它是有智慧的了别,又有愚痴的了别、愚蠢的了别,但它也含着一些感情。

可是第七识完全没有智慧,完全是感情、纯情,纯情就是很愚痴的意思,因为纯情无智。

我不是胡说的,《楞严经》里面分别众生的生堕,看要在三界里面生到哪一界或是降到哪一界,一个是看智慧,一个是看感情。

感情多的比较重就往下掉,纯情的时候就十八层地狱,因为纯情就特别重爱感情,特别自私、特别贪爱,那就堕地狱了,所以注意。

智慧越多就把感情淡化,更好就把感情升华,感情越少就越轻往上升,就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是因为情少智多。

如果智少就情多,如果智情平等那就庸庸碌碌就生为人,也没有特别有智慧,也没有感情特别深厚,平平的就是人。

我看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因为接下来事情很多,我今天早上两点多就起来,早上已经办了很多很多的事,现在声音有点哑,睡眠比较不足。先问问题好了,再回向。

问题

1.......

对,也不是,它是择而灭之,不是理,择而灭之叫择灭。

2......

择灭以后是离习,但择灭不是离的法门,《圆觉经》的一句话等于是一句口决、密决: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古时的人有一句偈就开悟了,那就什么?深入,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这样子,有一句偈你一直去思维它,然后去做它。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是《圆觉经》的顿悟法门,知幻,你知道了知这一切都是幻化就离了,离的意思就是不贪着,你知道这些是幻化你还会贪着?不会了,因为幻化,所以知幻即离。

离了幻那就是觉,就觉了了。知幻即离,离幻即觉,这就是所谓的离的法门,

这个离跟小乘的远离行不一样,小乘的远离行一定要离群索居,一个人躲到深山里面,他才能远离所有的境界,他才能清净,他受不了一点点打扰,受不了一点点染污,很有洁癖。

大乘就不是这样子,大乘在当体就要修这个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但这不是拿来当挡箭牌,就跑到五欲六尘里面去打转,说我已经知幻即离,所以我心已经无碍了,(台语)。

你能不能无碍看得出来,真的假的明眼人看得出来,可是众生愚痴多半看不出来,所以很容易被骗,所以要多深入经法,多观察、多思惟。

择灭不是这样,择灭是择而灭之,所以还算是比较倾向小乘的硬功夫,因为择而灭之,所以也不是离的法门,当然更不是转的法门。

并不是说你修离的法跟修转的法门,就不用修择灭,那是基础功夫,还是要有的。否则你这个离跟转都是假的、空的,这样懂吗?

所谓学不躐等,你还是要有一个次第一步一步来,你要晓得这个离跟转的法门是很高的法门,但它不是架空的,不是没有来由的,它反而有很深厚的来由,要从刚刚所讲的息止灭断,刚刚那个择灭就是灭,所谓的涅槃法就是择灭法;涅槃就是择灭,择什么?择烦恼而灭之叫择灭。

你看象这种词在一般的经典里面只有一个词,没有解释,所以择灭、非择灭搞得糊里糊涂,除非你深入唯识学。

但这确实很重要,因为择灭,那就是灭什么?灭烦恼,灭什么?灭生死,所以得涅槃、得菩提都是从择灭来的。

择灭是一种法门也是一种智慧,它是一种法门,又是方法手段,也是一种智慧,本身就是个工具,但是是种智慧。因为智慧是种工具懂吗?它本身不是目的,最终目的当然就是所谓的菩提涅槃,菩提涅槃干什么?菩提涅槃是为了要断烦恼生死。

3......

大小乘都有择灭,菩萨也有修择灭;大乘有大乘的择灭,小乘有小乘的择灭。

小乘的择灭是真正把它灭了,灭了以后灰心泯智就停在定中里面,灰心泯智所以不喜欢跟众生接触,把度众生当作很麻烦的事情,如果看到你们就觉得很头大。

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8

    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

我们这次一定要赶快,因为接着《楞严经》出来我要赶快讲《楞严经》,但是你这已经有基础了,看《楞严经》,听《楞严经》听的懂一点,(台语)

[论]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我们直接看第一心法意思就是五位百法的第一位,位就是种类,第一个种类就是心法,心法就是心这样东西,法就是东西的意思。

略有八处,略就是简略,大略说来有八种:1.眼识,眼识的意思是什么?依于眼根而产生的识;依于眼根而了别前面的境界这样产生的识叫眼识。

2.耳识就是依于耳根而了别前境所产生的识就称为耳识。

3.鼻识,是依于鼻根了别现前的境界所产生的境界称为鼻识。

4.舌识,依于舌根了别前境而产生的识叫舌识。

5.身识,依于身根了别前境而产生的识叫身识。

6.依于意根了别前境而产生的识叫意识。

7.末那识。

8.阿赖耶识。

现在讲比较不清楚的就是身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身识事实上是指皮肤,皮肤的识叫身识,可是这皮肤分作两种,一种是内表皮,一种是外表皮。

内表皮是什么?内表皮就是譬如胃、肺、心它表面会有一层皮,内脏的表皮叫内表皮。内表皮会有感觉,譬如你肚子为什么会饿,那就是胃会蠕动,胃的内表皮皮肤在动让你觉得饿或是痛,种种感觉。其它象心也是一样,你会觉得心跳是心有一个表皮包住收缩等等。

[「心法」:即是八识,]就八种识,[也称为心王,]为什么称心王?因为这个心在一切法中最大所以称为王,[或八识心王。

其义有三:一、这八个识合起来称为心王,]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整体是一个心王。

[二、这八个识各个都是心王,]什么意思?这八个整体是一个心王,各个都是心王等于是各个小王:眼识、耳识、鼻识也是王。

[三、单指第八识为心王。]这是最通常的称呼就是指第八识为心王,第八识是整个心里面最重要的,所以叫心王。

[之所以称这八识为「心王」,其涵义为:一、统领义,如世间之国王,统领其国土;心王亦如是,]统领我们这一片心土,[统领一切心心所法。]这个心的国土包括什么?包括心、心所法,所有的一切心所法都叫它所统领的。

[二、王的意思主宰义,这八识心王,在一切法中,最尊最上,主宰一切,而得自在,]因为国王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心王也是一样,它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在,

[为一切法之所依:一切有为、无为法,皆从心王发起:心发起后,一切法即随之而起,如臣随王、如仆随主,心起来心所法就跟着起来,

故经云:「心生故一切法生:心灭故一切法灭。」即指此而言,故称此八识心为王。]

心生就指心识,心如果生起来以后,一切法指什么?指心所有法或是色法等,不是指其它的东西。因为心生了所以心所有法生、色法也生,所以一切都生起;心灭一切法就都灭了。

[此八识之前六识为「随根立名」,]也就是这个识的名字都是依它的根而得的,[意即:前六识皆从所依之根而立其名,如「眼识」之立名,表示此识为依于「眼根」而有,故称为「眼识」,此为六离合释中之依主释。]这个是因明学里面的比较深一点,以后我们会讨论到。

[「眼识」:此识系依于眼根,而了别色尘,故名为眼识。「识」者,了别之义,]了别就是了知跟判别,[西洋哲学称为「认知」,一般俗学称为「识别」。]所以眼识就能够识别色尘,耳识就识别声尘。

[「耳识」:此识系依于耳根,而了别声尘,故名为耳识。]

[「鼻识」:此识系依于鼻根,而了别香尘,故名为鼻识。]

[「舌识」:此识系依于舌根,而了别味尘,故名为舌识。]

[「身识」:]这个比较复杂一点点,[此识系依于身根,而了别触尘,故名为身识。

所谓「身根」,即现代所说的身体上的皮肤,或皮肤上以及身内的触觉神经,]叫做身根。其实讲皮肤是大概而言,具体而言应该讲触觉神经才叫身根,

[而身识即是这些触觉神经在与外物接触时,所得到的触觉之认知,即称此认知为「身识」。

这身识所了别的境界很多,例如可以了别感觉痛、痒、冷、热、软、硬、干、湿、粗、细、滑、涩等,这些全部是身根的触觉作用。]

譬如玻璃一摸很滑,这个滑的觉知了别这个叫身根的身识,(台语),这个就是身识的感觉。玻璃一摸凉凉的也是身识的感觉,湿的干的全都是身识的感觉。

顺便讲到在起初禅之前就会身有八种触:动、痒、轻、重、冷、暖、滑、涩,现在因缘成熟给你们讲一下打坐,但你不要去贪着跟妄想分别,你不要去练气,那个是凡夫禅、外道禅。

打坐你就是摄心,摄心以后身心放下收摄,然后一心专念的时候,观想专念;一定要盘腿,不盘腿就没什么用,不盘腿可能还是会,但是要就要很久很久以后,而且单盘和双盘的时间就要差一半,这很奇怪。

譬如双盘盘起来以后差不多半小时可以进入状况,就是心会静下来、定下来;单盘至少一个小时,打过坐有经验你知道,一个小时以后心才有点静下来、定下来的感觉。

可是通常一小时以后脚就麻了痛了要起来,所以等于是你刚刚暖车就关机,等于没做下次再重新来过,重新暖车,暖到差不多了。

一小时左右单盘心就定下来,如果打坐境界好的话,当然不是指一小时,一小时是不够的,如果单盘的话至少每天坐两小时,也不到处乱跑,久久以后身体起一种变化,气脉自然会对流,就会打通。

那个气脉在流动你有感觉,那个动就是我刚刚讲的动。这个动譬如你可以感觉气从尾椎沿着脊椎上来,经过前额这里下来,这个不晓得是中国医学侯补的还是怎么样,反正正好讲的是一样就对了,在鼻子里面,不是鼻子外面。

这样下来经过人中里面,经过上鄂盖,可是你知道吗?我们这个嘴巴正好断掉,断掉怎么办?就要舌舔上鄂把它接上,道家把它称为搭鹊桥。舌舔上鄂把气接上,所以为什么要舌舔上鄂是这个作用,气就正面下来就这样循环,久了以后你就打通任督二脉,前面是任脉,后面是督脉。

但目的不是这个,你不要去管它就观察就好了,有动的时候,手不是(手心向上,手指相叠,拇指相抵),拇指相接的轻轻碰着,不能用力,而且一点点,这就有点象骑摩托(台语),正好碰着,但又不是太近压下去,也不能离开。

你这样时候,而且往身靠,放松,后面腰杆要挺直,(台语),不能后仰,不能象军人立正。肩要自然放松挺直,打拳的人称为含胸拔背,胸有点象微微含着,腰杆挺直,你那个气脉就能够通了,因为直。

全身都放松放下,不要有一点点用力,久了气动以后手尖会产生他们所谓的电流,事实上是对流,气流,这很奇怪。但一旦有一直都有,这个会有电,你如果用X光照会有电,大概是这样。

如果你坐的定性比较大的时候,那个象高压电一样,(台语),这不是开玩笑,真的。37岁时候闭关就已经体验到了,现在才告诉你们,为什么这样,(台语)现在佛法这么乱,给你们点信心。

阿阇梨不只是会讲经或是修法,境界上相当有一点点,其实我觉得这个没有值得好讲,它就是这样气就通了,两只手会有来电,这个叫动触。

要入初禅,未到地定里面有一个动触,总共有十六触第一个叫动触,身体里面有一个风大,风大就是气体,风大的循环运行正常流通了,所以就动起来。

你们一般没动都一些死风死在那里,所以才会风痛,这里痛那里痛,那就是身体里面的风大不通,风大被地大给堵住了,因为你们神经血管肌肉里面都很多废物。

第一个动触,产生也带动你说磁场也好,反正不要去妄想分别。

接着就痒触,什么是痒触?你坐到境界,其实多半要闭关才行,不闭关不会的,你不要说师父我坐了几年,每天坐一小时怎么都没有这个,那个因为你坐了一小时,起暖了又关掉到处乱跑,这都没有了,(台语)。

痒触是动触以后的事情,全身会痒,全身痒不是一点点痒,全身四体百骸从骨头里面痒出来,不是皮肤痒,是骨头痒,(台语)。

骨头里面痒,你要抓到都烂掉还抓不到,因为它在里面痒不是外面痒,产生这种现象的时候不能涂药,也不能去浸热水或冷水等等作种种治疗都不可以,它就是一定要这样子。

它就是会痒,有一段时间每一个人不一样,有的人是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我是四个月,不是几天,好几个月乃至于半年,治疗都没有用,也不要治疗。

这个是什么产生的?这个是经过你的禅定的力量,凡夫的地水火风四大开始重新整合,它的排列组合,所以一动了以后就痒,那个痒不是在皮肤,是你里面的业力开始重新组合,那也就是说你心里面心比较清净,业也比较消了。

一方面四大开始重新组合,一方面排泄出一些污秽的东西,一些肮脏的业力排出来,所以你会痒。

痒过了以后身心就比较清净,虽然不至于能够脱胎换骨,但就比以前清净的多,

如果经过这两个阶段以后,或是这几个触以后,身心就清净多,(台语),因为通了。

所以你那个痒不是说,你听我讲了以后回去坐一坐,感觉脸上有点痒就来跟我报告说:阿阇梨我这里有点痒是不是痒触?不是。

有一派邪说在美国去打坐闭关七天要观痒,本来不痒要观它痒。观一个点痒,然后整个扩散痒,(台语),那个不是不痒观它痒,是它自己痒,但是我不想痒,但你不想痒也不行,这是痒触。

如果你经过痒触以后比用蜜施佛陀还要好,因为整个皮肤(台语)。

接着有轻触,轻触什么?与轻安有关系,你会觉得(台语);轻触完了以后就重触,(台语)可是都维持一段时间,(台语),那个时间长短不一定,有时候几天,有时候几个礼拜,接着是重触,这个有一段时间。

另外有冷触,这种触更厉害,(台语),而且是在打坐的时候坐中就冷,起坐以后还继续冷,但是你听我这样你去坐有点冷也不要跟我报告阿阇梨是不是冷触,(台语)。而且这个冷也不冷一下下,譬如你打坐完了以后会冷个几小时,但这不是一整天。

暖触也是打坐以后忽然身体就热起来,(台语),这个都刚刚我讲属于四大重新排列组合有关系,它有释放些能量出来所以就热,那个热你不要去喝冰水也不要吹冷气,这个都不相干。

还有涩触,(台语);还有滑触,觉得滑滑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共有十八处,如果你修行对的话,心地法门对你一一都会经历,但经历的时候第一个不要惊怪,不要觉得你着魔了、生病了,不是;不是着魔,也不是生病。不惊怪,也不贪着,也不追求,也不怀念,这很重要。

你一惊怪就着魔,你一贪着就着魔,你一追求也着魔,你期待怀念也着魔。一一解释,惊怪,(台语)着魔,魔相,不是。

所以说闭关必须要有善知识,(台语),忽然又热了,种种境界不惊怪所以就不会着魔。

不贪着,如果有的人知道这不是魔相而且是禅定中的一种境界,他就贪着自己很高傲我有境界就到处去炫耀,这就着魔了。

乃至于有的时候有这个现象起来贪着会着魔,这个现象消失的时候不期待,你一期待坐了半天,(台语),那个期待也要着魔,这个魔就化种种境界,我们讲《楞严经》里面就有,所以不能期待,一期待就着魔。走了以后不怀念,(台语)这都不对,就要着魔。

你看厉害不厉害,我一一都经过,没跟你们讲太多,现在因为法太乱,这个是正法,你们知道以后好好的护持。

不过附带讲一次这个境界通常都是闭关专修的时候才可能有,你平常稍稍修一点点不会有的,也就是说你必须放下一切专心修行,才有可能,心整个静下来,才能引动你的业力重新组合。

业力重新组合以后带动四大,识是心,那个心识里面的业力重新组合带动四大地水火风重新组合就种种现象出来,了知以后没有什么可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虽然也是不错,但是不要因此而生傲慢。

[这些是属于对来自身根外表(外身)的触觉之认知(了别);但亦有属于对内身之触的了别,如饥、渴等。]这也是一种属于身根的了别、身触。

[而这些身根所了别之境(触尘),又可总分为违与顺两种:若顺于心的,即是「顺尘」;若逆于心的,即称「逆触」。]

顺尘就是得快乐,逆于心的就得苦,譬如猫、狗你养个宠物,你顺着摸它的毛是顺的它就很舒服,你倒着弄它就很不高兴,所谓抚其逆鳞,那很难过。

譬如我们小孩子你弄乱它头发它很不高兴,你喜欢轻轻摸一摸可以,(台语)他就不高兴。

[又从顺逆二触,生出苦乐二种觉受:顺于心者即得「乐受」,逆于心的即生「苦受」,例如淫欲之乐受,即是身识攫取并了别身根磨擦所得之一种觉受。]注意看所以必须要知道,

[故知身识在凡夫生死流转中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因为凡夫的生死根本就是贪求淫欲之乐,]

而淫欲的快乐是怎么来的?都是身根磨擦而来的,[是从身根与触尘和合的身识中来。]这个触尘跟众生的生死解脱很有关系,非常有关系。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