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01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东密)第五十三世三国传灯灌顶阿阇棃 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大家拿起经本《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我们今天讲这部论,首先讲唯识学概论。
因为百法明门论是属于唯识学,是法相宗的根本论典之一。
在讲唯识学概论之前,首先要让我们知道百法明门论有什么重要性?
第一,它是唯识学的根本论典。可是如果你不学唯识学,你好象就和这部论典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我就讲跟大部分人都有关系的问题:你想不想往生净土,想不想到阿弥陀佛那里去?想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但是你要到阿弥陀佛净土干什么?去了以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你光是说要往生,你不知道往生以后到底发生什么事,对不对?一般人念佛求往生,往生以后要干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就糊理糊涂的。
那么我告诉你:往生净土是为了要见佛、闻法、开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不是去那里度假、旅游,也不是让你把那里当避风港。「哎呀,娑婆世界苦」,赶快躲到那里去,这样想就搞错了。
所以,往生净土好象出国留学一样,到一个有更好的学术的地方去留学,那里的学术水准比较高、环境比较好,你可以亲身看到大善知识、名教授,最好的教授亲身跟你讲你要学的、要修的。
这样有什么好?(台语),破解你的疑问,你很快就心开悟解。佛或是大菩萨,如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当面跟你说法,你看多好。
佛菩萨身光很大,你一听法,佛菩萨就放光,你还没有听法,心已经明了,一听法马上就进去,马上就悟道。
往生净土,上品上生是悟到无生法忍,上品中生也是,但上品中生要经历三劫,还要久一点。
净土回向偈中「花开见佛悟无生」,上品上生是花开见佛就悟无生,马上就坐大莲花,马上就花开见佛;
上品中生是去了净土以后要经过一阵子花才开,开了以后还要经过三劫才悟到无生法忍;
上品下生是花开了以后,经过若干劫悟到百法明门,
这中间还没有悟到之前是得意生身,就到诸佛国土去供养诸佛世尊,包括让诸佛加持,听诸佛说法。
《阿弥陀经》:在晨朝的时候,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
修行了几劫以后就悟了百法明门,这是上品下生的众生。
(台语),上品上生就是甲上、上品中生就是甲、上品下生就是甲下,甲下的学生悟到百法明门,悟到百法明门的时候就通一切法相,通自心相以及通外界一切的法相,通通了解,这叫百法明门。
百法代表一切法,一切法都明了,明了就是开悟,
所以,百法明门论重要性在这里,即使到阿弥陀佛那里,你修、证、悟的还是这东西,悟到这东西以后才悟到无上正等正觉。
[一、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学派;]
大乘佛法分作两个部分:性宗跟相宗,性宗就是中观学派,相宗就是瑜伽学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所谓大乘佛法无过于两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瑜伽就是大乘佛法的两大支派。大部分大乘佛法都是属于性宗,像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禅宗都是属于性宗,都是讲悟真如本性;讲一切法相就是相宗。
[中观则俗有真空],中观学派所要研究的是世间法是真空,[体虚如幻],一切法的体是空虚如幻,好象幻化一样。
[瑜伽则外无内有],瑜伽学派所研究的是外在的一切法是空,外空而内自有,[事皆唯识]。有就是有识,识是神识,神识就是八识,依唯识来讲,八识是有的,所以才会有作用。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二大法脉或学派,第一是中观学派,第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
性宗最重要的祖师就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最重要的著作就是《中观论》及《十二门论》。
[其后传至提婆菩萨,著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目、婆薮、佛护、青辨等。]其后传至他的弟子提婆菩萨,提婆菩萨著有《百论》,《百论》主要是破斥外道的。
《中观论》、《十二门论》以及提婆菩萨的《百论》合称三论,这三论到中国以后就成立了三论宗。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论师、青目论师、婆薮论师、佛护论师、青辨论师等,也是菩萨。
[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是译师,《法华经》、《阿弥陀经》、《金刚经》都是他翻译的,他翻译的很好、很顺口。
[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
性宗因为主要是讲第一义空,一切法空,所以[又称「空宗」。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般若系的经典如《大般若经》六百部以及《放光般若》、《小品般若》,《金刚经》就是大般若经其中的一品;三论都是性宗的根本经典。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的创始者]龙树菩萨[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
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宗派基本上都属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而言,唯识学就是相宗,[且研习法之本性,故又称为「性宗」。]
因为要了解相宗,所以要先了解性宗。相宗又称法相宗,[至于法相宗(或瑜伽宗)最主要的经典则为「一经一论」:《解深密经》与《瑜伽师地论》。]
唯识学最根本的圣典一经一论:一经就是《解深密经》与一论就是《瑜伽师地论》。《解深密经》是佛说的;《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无著菩萨把它记下来,这是最根本最根本的经典。
如果以传承来讲,[其根本经典,根据《成唯识论述记》,则为六经十一论]唯识学总共有六经十一论是根本经典:
[A、六经——1.《解深密经》、2.《华严经》、3.《密严经》(又名《厚严经》)、4.《楞伽经》、5.《如来出现功德经》、6.《大乘阿毘达磨经》]最后二经未译成汉文,只有前面四部翻译成中文,都是很深的经典。因为都是性相融合在一起,性的部分道理很深,相的体系又很精深、精奥,所以很难学。《华严经》的相宗部分是没有那么多,但还是性相合在一起。
[B、十一论——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摄大乘论(以上无著菩萨造)、辨中边论(本颂弥勒菩萨说,世亲造释论)、分别瑜伽论(本颂亦弥勒菩萨说,世亲造释论、此论未传译)、唯识二十论(世亲造)、十地经论(世亲造,系解释华严经十地品者)、集量论(陈那菩萨造、义净译、已亡佚,系因明学之论典、发挥现比二量、及识之三分说)、观所缘缘论(陈那造)]我已经把《观所缘缘论》注解出来,准备很快出版。
[由此可知,瑜伽宗的根本经典,其中之六经皆是佛说;其十一论,则为菩萨说或造,造就是作的意思,包括弥勒、无著、世亲、陈那等。]
[至于瑜伽宗的传承,除了世尊与弥勒菩萨外,主要是无著与世亲二菩萨等。
无著菩萨系在佛灭后九百年顷,诞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出家后证入初地,凭神通力上升兜率陀天,亲聆弥勒菩萨说法,悟得缘生无性的大乘空义,]
后来他[受请弥勒菩萨于中夜降种于其中印度阿腧陀国之禅堂,]在他住的地方为他说法,弥勒菩萨慈悲,就下来[为]他说了[五]部[论(即瑜伽师地论、]总共一百卷[分别瑜伽论颂、大乘庄严经论颂、辨中边论颂、王法正理论)。
无著菩萨又秉承弥勒菩萨所说之要旨,造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摄大乘论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论典。
[世亲系无著之弟,起初修学小乘,]无著菩萨的弟弟是世亲,世亲菩萨起初修学小乘,[后受无著菩萨所化,皈依大乘,]
世亲菩萨本来修小乘,就弘扬小乘,写了很多小乘的东西,还毁谤大乘,后来他哥哥度化他信了大乘,为了要忏悔就要割自己的舌头,他哥哥就说为什么要割舌头?他说因为我毁谤大乘,弘扬小乘,罪恶很深,都是用这个舌头做的。
(无著菩萨讲)你以前用舌头毁谤大乘,现在就用舌头弘扬大乘,割掉舌头对大乘也没有好处,所以你再用这个舌头将功补过,弘扬大乘。所以他就很努力的作了很多的论典,总共接近一百部,被称为百部论主。在佛教界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情。
世亲菩萨[皈依大乘,并承无著之教,大弘大乘教法,名为百论之主,著有: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等。
尤其是唯识三十颂对中土更有莫大影响,因为世亲造颂后,]只有偈颂体,来不及作论,用白话把它解释一下,就过世了。后来[有十大论师(护法、德慧、安慧、亲胜、难陀、净月、火辨、胜友、最胜子、智月)先后造释论以解释颂文,]来解释这部唯识三十颂,
可见这部《唯识三十颂》有多重要。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瑜伽师地论》太广,有一百卷,而大藏经字那么小,光是看一页都要看好久,尤其道理又那么深,所以一般人很难能够进去。
世亲菩萨慈悲,把《瑜伽师地论》的精要写成一个颂文,就是《唯识三十颂》,所以《唯识三十颂》就是《瑜伽师地论》的精要,但是他还来不及再写论文就过世了。
因为十大论师每个人都写了一个唯识三十颂论来弘扬这个道理,[于是瑜伽宗风遂披靡全印。即师事护法之门人戒贤,具得其师承。]
唐代玄奘法师入印求法,就拜护法的门人戒贤才得到师承,所以玄奘法师是亲承得法相宗的传承。
西游记唐三藏取经,三藏就是指玄奘法师,三藏取经是到印度去取什么经?就是取法相宗的经。因为玄奘到印度去的时候,印度最风行最盛行的佛法就是法相宗,所以他到那烂陀大学亲近戒贤法师所学的就是这东西,所以他能够通《瑜伽师地论》。
他翻译出来的《大毗婆沙论》也是一百卷,也是大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