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十五套—十习因、六交报、七趣(道)轮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614 色界天--三禅三天:②无量净天

②无量净天

(义贯)经文105:【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注释]

[「净空现前」:「净空」,]就是清[净]之[境]界[亦]也[空。]如果你着一个清净的境界,那么也是执着,包括净境亦空,[谓此类天人,以定力转深,故得令其于少净天所证之净境,亦达于空。以净境亦空故,达无量净。]

[「引发无际」:「无际」,]就是[无边际。谓引发虚空与净境皆无边际。]

[「无量净天」:天寿三十二大劫,身长三十二由旬。]

[义贯]

[此类天人,以定力转深,故「净」境亦「空」之境界得以「现前」,]亦空就是无所得,[因而「引发」空与净皆「无」边「际」,斯觉「身心轻安」,无累无碍,]

所以为什么要修空行?为什么要修无所住?为什么要修无求?

诸位,三门清净绝非虞。你看,唱这个偈颂的时候,有唱过三门清净绝非虞吗?三门就是无相、无愿、无求。无愿就是无求,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无相?就是要无累无碍。我们为什么要了悟诸法皆空?就是无累无碍。为什么了一切法无所求?就是要无累无碍。

诸位,你只要心有一种东西,你那个东西就是你的业。

简单讲,你内心里面还挂碍财、色、名、食、睡,或者是你的名誉受损,或者是挂碍你的家族,任何有一种挂碍,这个挂碍,就叫做你心中的业,挂碍久了就成业。

那么无累无碍,就一定要修无相法、修空法、修无所住法、修无所求,才能达到无累无碍。

在座诸位,世间人没有办法理解,圣人那种大智慧的解脱自在的心境。

世间人认为有才是享乐;而诸佛菩萨是真正的空,才是真正的幸福,生命观是完全不一样的。

[「成」就相似「寂灭」之「乐;如是一类」众生「名无量净天」。]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615 诸位,你只要心有一种东西,你那个东西就是你的业

为什么要修空行?为什么要修无所住?为什么要修无求?

诸位,三门清净绝非虞。

你看,唱这个偈颂的时候,有唱过三门清净绝非虞吗?

三门就是无相、无愿、无求。无愿就是无求,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无相?就是要无累无碍。

我们为什么要了悟诸法皆空?就是无累无碍。

为什么了一切法无所求?就是要无累无碍。

诸位,你只要心有一种东西,你那个东西就是你的业。

简单讲,你内心里面还挂碍财、色、名、食、睡,或者是你的名誉受损,或者是挂碍你的家族,

任何有一种挂碍,这个挂碍,就叫做你心中的业,挂碍久了就成业。

那么无累无碍,就一定要修无相法、修空法、修无所住法、修无所求,才能达到无累无碍。

在座诸位,世间人没有办法理解,圣人那种大智慧的解脱自在的心境。

世间人认为有才是享乐;而诸佛菩萨是真正的空,才是真正的幸福,生命观是完全不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616 色界天--三禅三天:③遍净天

③遍净天

(义贯)经文106:【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注释]

[「胜托现前」:「胜」,]就是[殊胜。「讬」,]就是[讬付、寄托之处,即]就是[安身立命之处所。谓此天之天人,自以为已达到究竟安身立命之处。]

[「遍净天」:以其所触之处皆成净妙,故]所以[称「遍净天」。天寿六十四大劫,身长六十四由旬。]

[义贯]

[此类天人定力又复转深,其依报之「世界」及正报之「身心,一切圆」满清「净,净德成就」,妙乐无穷(有漏世间之乐莫过于三禅乐),故彼天人乃自以为殊「胜」究竟「托」付身命之处已然「现前」,]就是误认为这里是最究竟了。[而「归」于此地之相似「寂灭」之「乐。]

诸位,什么叫相似寂灭?就是没有断惑,相似寂灭叫做短暂的寂灭,对无量劫法身慧命来讲,这个是很短暂的。所以相似寂灭,还是回归一句话,非一证永证之寂灭之乐。一证永证,只有证圣果的,他这个叫做相似寂灭,相似寂灭叫做暂得如是,不做圣解,只是暂时的功夫,不是一证永证的功夫,[如是一类」众生,「名遍净天」。]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617 色界天--三禅三天结语:身心安稳、与喜乐俱

2.结语:身心安稳、与喜乐俱

(义贯)经文107:【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注释]

[「具大随顺」:指此类天人对于其所修世间禅之相似寂灭,具大随顺;非是]随[顺于真如涅槃法性。]

[「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身心安隐」,因为六识之现行已伏,不再有现行烦恼,故]所以[得]到[安隐。]

诸位,修行伏惑都不得了,以此修行伏惑的功夫,生活就得到安稳,所以有得一定有失,那么我们有失就一定有得。

好,世间人得什么?得五欲六尘。失去什么?失去真如自性,真如涅槃的法性。

修行人有所失,失去什么?失去五欲六尘,得什么?得真如涅槃法性。

所以看看你要失去什么?要得到什么?就看你个人了!

隐,安隐,故得安隐,就不再有现行烦恼,故得安隐,这个时候念安隐。

[「隐」,《玉篇》:安也。《辞海》:「《晋书顾恺之传》]这么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个布帆就是布制的帆船,用布做的一个帆船,

在这个晋书顾恺之传里面说:这个殷仲康,就像我们棒球投手那个陈伟殷,现在在大联盟发光发热了。这个陈伟殷现在不得了了,也是台湾之光啦!

那个殷仲堪,这个殷仲堪在荆州的时候,这个顾恺之怎么样?常因为放假要回到家里,那么这个殷仲堪就把这个布帆借给他,来到了破冢,这个冢,类似一个家,墓冢那个冢,来到破冢,破冢是一个地名,来到这个地方,变成大风把它吹吹吹,变成翻船了,大家都很紧张,说:到底人船平安吗?

后来就收到顾恺之写的信,跟仲堪讲,说:地名破冢,直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就是人跟船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破坏,都很安康,都很健在,那帆船也好。就是这个意思。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个布帆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船,人船无恙的意思。

[(安稳)亦作安隐。」「得无量乐」,以三禅已离于二禅之喜支,唯有乐支(喜受较粗,乐受较细),其乐周遍,故曰「得无量乐」。]

[「三禅」:三禅天于三界九地中称为「离喜妙乐地」。此天于劫末,水火二灾皆不能至,然仍有风灾,故语曰:「风吹三禅」,以三禅犹未离风相之出入息故,风灾得至。]

注意,你有出入息就感得,有内四大就一定会感得外四大,那一定的道理。你有妄想就一定感得三界,就算四空天,你没有这个色身,但是你这个妄想只是伏没有断,你的妄想就是轮回的根本。

[义贯]

[「阿难,此」三禅天中之「三」种殊「胜流」趣之天人,于世间禅之相似寂灭「具大随顺」,由于其六识之现行烦恼已伏,故]所以[「身心安隐」,且以离于二禅之喜支,故]所以[证「得」周遍「无量」之禅定「乐,虽非」真「正」依寂常真心而证「得真」实之「三摩地」,然于其「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天,离喜妙乐地。]

[诠论]

[一般而言,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若得三禅之果报,则于世间有漏之乐即]就[已]经[达到极致,因为世间一切快乐中,无过于三禅者;]所以三禅天就是娑婆世界当中生灭法的极乐世界[这也是因为四禅系入于舍受,不苦不乐,因此,以世间人的眼光来看,便不得谓快乐或不快乐。至于四禅以上的四空处天,由于是无色界,因此更加与苦乐无]关[涉。]

[纵观三界六]道,六[趣]就是六道[之苦乐,欲界之地狱趣及饿鬼趣纯是受苦;

人趣与畜生趣,苦乐参半;

仙趣与六欲天,乐多苦少,然其乐之本质仍是五欲之乐。

至于色界,初禅天已离于欲界苦,得「离苦」之喜乐;二禅天得「定」之喜乐;三禅天离于二禅较粗之喜受,而纯受乐受;四禅天则连乐受亦觉其相太粗、太扰动,故于乐受亦以定力而离之,入于舍受,证得不苦不乐受,住甚深禅定;虽然如是,但此四禅天之定依然属于世间禅,系有漏定,犹不能断生死烦恼,这点不可不知。]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只要你没有忘掉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诸位,色受想行识的第二个,二十个,五十种阴魔,只要你没有放下苦受,身的苦受、乐受,没有放下心的忧受、喜受,还有,全部所谓的舍,不苦不乐的舍,只要你没有放下这个,统统没办法出三界,要一切法不受,名为正受。知道吗?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所有的苦,不牢骚、不抱怨;你今天所有的乐,都知道万法都是无常的,我们总有一天会坏,会死的,没有什么好乐的;内心里面所有的忧,现在很多人都得重度忧郁症,是因为他把得失看得太严重了,不知道诸法本空,你拥有他也是空,失去他还是空!

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没有得失的观念,真正一个大修行人,庙不在大小,大庙他睡得很安稳,就是这个庙很简陋,心境够的人,一个大修行人,也不以为苦。为什么?因为没有这个东西,没有忧受,也没有喜受,所谓喜受:入于这个禅定里面,哇!我很欢喜,以前都没有这种感受。

诸位,着于喜受,这个觉受一着,就不能出三界。所以简单讲,超三界的人是什么心境?完全没有任何的情绪,达到真正的寂灭。没有任何的情绪。

极端的情绪,就是五十种阴魔里面第二个最难突破的,念经的时候,哇!一直哭泣,一直掉眼泪,碰到感动的事一直掉眼泪,着了悲魔!然后再来,这个就是后面五十种阴魔,就是这样子讲的。如果说,这个第二关就突不破了,如果自己觉得很有修行,很受用,到街道去,街上去的时候,就手足舞蹈啦,我得到究竟法啦,你们怎么不像我这样,我法喜充满啦,就手足舞蹈,得到了喜魔。

后来,咦!我可以看到了这个什么,这个毗卢遮那佛,赫赫天光,我看到毗卢遮那佛,内心里面生大我慢,轻视一切十方诸佛,何况下界的众生,连诸佛都看不起了,我比佛更伟大,生大我慢魔,

你看,这个都是感受,悲魔、喜魔、狂妄魔、傲魔,傲魔就是,不是那个烂咸菜那个奥,是骄傲那个傲,台湾一首歌,我这样的痴情,你当做我是烂掉的咸菜,就是那个奥(烂)那个奥,不是那个奥,是骄傲的傲,

所以你看这五十种阴魔,这五十种阴魔是什么?是整部《楞严经》的卖点。我们去观光区,观光区有一个观光的卖点?对不对?到韩国,韩国的卖点;到台湾,台湾的卖点;《楞严经》的最大卖点是什么?五十种阴魔。为什么?其他的经典都没讲到这个,我刚刚讲的就是这个。

所以你看了一个人,看到一只蚂蚁被踩死,也在那边哭了老半天,鸣鸣鸣…,为什么?他认为证得了同体大悲,这个就是着悲魔;也没有什么,没有挂碍,得到一些法的喜悦,突破这个色阴,十魔,再来接着得到,得少为足,他看到人就说:我现在就是佛,即心就是佛。看到人发出那种内心的喜悦,欢喜的满足感,以为自己是佛。这个着喜魔!所以受就是一种极端的情绪作用,这个如果不除的话,很快就会着魔!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618 你要失去什么?要得到什么?就看你个人了!

[「身心安隐,得无量乐」:

「身心安隐」,因为六识之现行已伏,不再有现行烦恼,故]所以[得]到[安隐。]

诸位,修行伏惑都不得了,以此修行伏惑的功夫,生活就得到安稳,

所以有得一定有失,那么我们有失就一定有得。

好,世间人得什么?得五欲六尘。失去什么?失去真如自性,真如涅槃的法性。

修行人有所失,失去什么?失去五欲六尘,得什么?得真如涅槃法性。

所以看看你要失去什么?要得到什么?就看你个人了!

隐,安隐,故得安隐,就不再有现行烦恼,故得安隐,这个时候念安隐。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619 以三禅犹未离风相之出入息故,风灾得至

[「三禅」:三禅天于三界九地中称为「离喜妙乐地」。

此天于劫末,水火二灾皆不能至,然仍有风灾,

故语曰:「风吹三禅」,以三禅犹未离风相之出入息故,风灾得至。]

注意,你有出入息就感得,有内四大就一定会感得外四大,那一定的道理。

你有妄想就一定感得三界,就算四空天,你没有这个色身,但是你这个妄想只是伏没有断,你的妄想就是轮回的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620 一般而言,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

[一般而言,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

若得三禅之果报,则于世间有漏之乐即]就[已]经[达到极致,因为世间一切快乐中,无过于三禅者;]

所以三禅天就是娑婆世界当中生灭法的极乐世界

[这也是因为四禅系入于舍受,不苦不乐,因此,以世间人的眼光来看,便不得谓快乐或不快乐。

至于四禅以上的四空处天,由于是无色界,因此更加与苦乐无]关[涉。]

[纵观三界六]道,六[趣]就是六道[之苦乐,

欲界之地狱趣及饿鬼趣纯是受苦;

人趣与畜生趣,苦乐参半;

仙趣与六欲天,乐多苦少,然其乐之本质仍是五欲之乐。

至于色界,初禅天已离于欲界苦,得「离苦」之喜乐;

二禅天得「定」之喜乐;

三禅天离于二禅较粗之喜受,而纯受乐受;

四禅天则连乐受亦觉其相太粗、太扰动,故于乐受亦以定力而离之,入于舍受,证得不苦不乐受,住甚深禅定;

虽然如是,但此四禅天之定依然属于世间禅,系有漏定,犹不能断生死烦恼,这点不可不知。]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只要你没有忘掉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诸位,色受想行识的第二个,二十个,五十种阴魔,只要你没有放下苦受,身的苦受、乐受,没有放下心的忧受、喜受,还有,全部所谓的舍,不苦不乐的舍,只要你没有放下这个,统统没办法出三界,要一切法不受,名为正受。知道吗?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621 真正的修行人没有得失的观念

只要你没有忘掉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

诸位,色受想行识的第二个,二十个,五十种阴魔,只要你没有放下苦受,身的苦受、乐受,没有放下心的忧受、喜受,

还有,全部所谓的舍,不苦不乐的舍,只要你没有放下这个,统统没办法出三界,

要一切法不受,名为正受。知道吗?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所有的苦,不牢骚、不抱怨;

你今天所有的乐,都知道万法都是无常的,

我们总有一天会坏,会死的,没有什么好乐的;

内心里面所有的忧,现在很多人都得重度忧郁症,是因为他把得失看得太严重了,

不知道诸法本空,你拥有他也是空,失去他还是空!

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没有得失的观念,

真正一个大修行人,庙不在大小,大庙他睡得很安稳,就是这个庙很简陋,心境够的人,一个大修行人,也不以为苦。为什么?

因为没有这个东西,没有忧受,也没有喜受,

所谓喜受:入于这个禅定里面,哇!我很欢喜,以前都没有这种感受。

诸位,着于喜受,这个觉受一着,就不能出三界。

所以简单讲,超三界的人是什么心境?完全没有任何的情绪,达到真正的寂灭。没有任何的情绪。极端的情绪,

就是五十种阴魔里面第二个最难突破的,念经的时候,哇!一直哭泣,一直掉眼泪,碰到感动的事一直掉眼泪,着了悲魔!

然后再来,这个就是后面五十种阴魔,就是这样子讲的。

如果说,这个第二关就突不破了,如果自己觉得很有修行,很受用,到街道去,街上去的时候,就手足舞蹈啦,我得到究竟法啦,你们怎么不像我这样,我法喜充满啦,就手足舞蹈,得到了喜魔。

后来,咦!我可以看到了这个什么,这个毗卢遮那佛,赫赫天光,我看到毗卢遮那佛,

内心里面生大我慢,轻视一切十方诸佛,何况下界的众生,连诸佛都看不起了,我比佛更伟大,生大我慢魔,

你看,这个都是感受,悲魔、喜魔、狂妄魔、傲魔,

傲魔就是,不是那个烂咸菜那个奥,是骄傲那个傲,台湾一首歌,我这样的痴情,你当做我是烂掉的咸菜,就是那个奥(烂)那个奥,不是那个奥,是骄傲的傲,

所以你看这五十种阴魔,这五十种阴魔是什么?是整部《楞严经》的卖点。

我们去观光区,观光区有一个观光的卖点?对不对?到韩国,韩国的卖点;到台湾,台湾的卖点;

《楞严经》的最大卖点是什么?五十种阴魔。为什么?其他的经典都没讲到这个,我刚刚讲的就是这个。

所以你看了一个人,看到一只蚂蚁被踩死,也在那边哭了老半天,鸣鸣鸣…,为什么?他认为证得了同体大悲,这个就是着悲魔;

也没有什么,没有挂碍,得到一些法的喜悦,突破这个色阴,十魔,再来接着得到,得少为足,他看到人就说:我现在就是佛,即心就是佛。

看到人发出那种内心的喜悦,欢喜的满足感,以为自己是佛。这个着喜魔!

所以受就是一种极端的情绪作用,这个如果不除的话,很快就会着魔!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622 色界天--四禅凡外四天:①福生天

(D)、四禅凡天

1﹒凡外四天

①福生天

(义贯)经文108:【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注释]

[「不逼身心」:谓以苦恼忧悬不起,故得以不逼恼身心。]

[「苦因已尽」:此]是[指不求欲乐,六识驰求之心已止]息[,故]所以[称为苦因已尽,然须知此非如]这个不是[圣道之已修断苦因。]

修到断苦因是什么?苦不可得,叫做修断苦因,知道吗?悟苦不可得,不是远离,圣人不会远离一切恶境的,圣人不会的。表示苦没有真实性,叫苦因已断,修空性的意思。

[「乐非常住,久必坏生」:「乐」,]是[指三禅之乐。谓明了世间一切乐皆非常住,]乐,不是常住的乐。那么[「坏」,]就是[变坏。谓乐久之后,必有坏相生,坏相生后,其乐必灭。]

[「粗重相灭」:「粗重」,]就是[指苦与乐。谓由于苦与乐于清净心中,仍为生灭之相,]

生灭,注意,只要有代谢之相,统统叫做生灭。什么叫做代谢之相?春天百花开,秋睹黄叶落。

诸位,生灭是代谢之词,注意这个名词,千万要牢记我现在这一句话,诸位,白天过了,变成晚上,是什么词?代谢之词。

好,我们的身体,代谢之词就是无常,就是生灭,我们这个色身吃饱了饭以后,把这个化做能量,化做能量以后呢?变成了展现我们有体力,这个,连这个消化是什么?就是代谢,就是生灭,就是无常。

动对静讲的,静对动讲的,就是生灭,就是无常。明对暗讲的,暗对明讲的,明暗就是代谢之词。男对女讲的,女对男讲的,凡所有相,统统是代谢之词。

这样你就知道,所有的万法,生生灭灭,无常、空无自性,都是轮回、代谢之词。

因此,只要有生灭、代谢之词,就是无常。

所以不要执着,那么放下无常,就进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仍为生灭之相,[仍是一种负担,而今此粗重之相已灭。]

[「净福性生」:舍心不动之净福性乃得生起。]

[「福生天」:天寿一百二十五大劫,身长一百二十五由旬。]

[义贯]

[「阿难,复次」此类「天人」已达苦恼忧悬「不逼身心」之境界,其六识现行之「苦因已尽」,亦明了一切世间「乐」皆「非常住,久」后「必」有「坏」相「生」起。

因此此天于「苦乐二」种「心」所「俱时顿舍」,故苦与乐之「粗重相」皆悉除「灭」,]诸位,苦乐是什么词?记得,就是代谢之词。

[而舍心不动之「净福性」于焉「生」起;]诸位,这个舍,这个舍心是舍掉苦跟乐,所产生的一个舍心,这个舍心亦是生灭,因为是对苦跟乐讲舍,所以这个舍仍然是生灭。[「如是一类」众生「名福生天」。]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623 只要有代谢之相,统统叫做生灭

[「粗重相灭」:「粗重」,]就是[指苦与乐。

谓由于苦与乐于清净心中,仍为生灭之相,]

生灭,注意,只要有代谢之相,统统叫做生灭。

什么叫做代谢之相?春天百花开,秋睹黄叶落。

诸位,生灭是代谢之词,注意这个名词,千万要牢记我现在这一句话,

诸位,白天过了,变成晚上,是什么词?代谢之词。

好,我们的身体,代谢之词就是无常,就是生灭,

我们这个色身吃饱了饭以后,把这个化做能量,化做能量以后呢?变成了展现我们有体力,这个,连这个消化是什么?就是代谢,就是生灭,就是无常。

动对静讲的,静对动讲的,就是生灭,就是无常。

明对暗讲的,暗对明讲的,明暗就是代谢之词。

男对女讲的,女对男讲的,凡所有相,统统是代谢之词。

这样你就知道,所有的万法,生生灭灭,无常、空无自性,都是轮回、代谢之词。

因此,只要有生灭、代谢之词,就是无常。

所以不要执着,那么放下无常,就进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624 色界天--四禅凡外四天:②福爱天

②福爱天

(义贯)经文109:【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注释]

[「舍心圆融」:「舍心」,以「舍定」而住于「舍受」(不苦不乐)之心。「圆融」,]就是[圆满融洽。谓由于此类天人之舍定更深,功行纯熟,故]所以[能令其所修之舍定圆融于一心之中,无有扞格。]捍格就是格格不入,叫做捍格。

[「胜解清净」:「胜解」,即理解殊胜且决定,谓了知「舍定」系决定]而[且殊胜之行,如此之理解,决定不异,故]所以[称为「胜解」。「清净」,指能所双亡,故云清净。]

[「福无遮中」:「无遮」,]就是[无遮限。谓以「舍心」圆满融洽,故]所以[无]没有[遮限。]

[「得妙随顺」:得上妙之随顺,即于「舍定」得大自在,毫无遮障。]

[「穷未来际」:谓尽未来际,爱乐、随顺「舍定」。]

[「福爱天」:以此天之福,于有为界中最为可爱,故名。此天天寿二五○大劫,身长二五○由旬。]

二五O由旬如果按照我们来算,叫做一千公里啦,你想看看,一千公里,这是要吃什么才会饱咧?这如果买给他吃,再多也不够!还好这个就是用定力在饮食的,没有饮食了,用禅悦为食的,要不然这一吃起饭来,还得了?

[义贯]

[此类天人以其所修之舍定而住于「舍」受之「心」,已达于「圆」满「融」洽,决定舍定之「胜解」不动,任持舍定,能所双亡,达于「清净」,不为异缘所转,于其天「福无」有「遮」限「中」,证「得」上「妙随顺」舍定(而于舍定得大自在),于焉「穷未来际」爱乐随顺舍定。「如是一类」众生「名福爱天」。]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625 色界天--四禅凡外四天:③广果天

③广果天

(义贯)经文110:【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注释]

[「从是天中」:「是天」,此天,指福爱天。]

[「二歧路」:二分歧之路,一]个是[为直往道,即]就是[广果天,]来到广果天;[二]、一个是[为迂僻道,]变成跑到无想天去,[即无想天。

直往道即]就是[仍依福爱天之妙随顺进修,得舍俱禅,定深而发光,故]所以[下文说「无量净光」。

更于此光中,以四无量心熏禅福德,令增盛圆明,如此修证而住,称为广果天。]

[「广果天」:义为广大福德所感之果。此天之天寿五百大劫,身长五百由旬。又称]为[「舍念清净地」。]

[义贯]

[「阿难,从是」福爱「天中有二」分「歧」之「路」生出:「若于先」前福爱天之妙随顺于舍定之「心」,进修而得「无量净光」,更于此定光中,进修四无量心,「福德」即更增盛「圆明」,即依如是「修证而住;如是一类」众生「名广果天」。]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626 色界天--四禅凡外四天:④无想天

④无想天

(义贯)经文111:【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那一看就是外道的啦!注意,中间那个最重要就是不能发明不生灭性,这一段是特别重要的,为什么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就没办法了生死?就是对空义的思想,第一义谛大空,不了解!第一义谛大空,出自大般若涅槃经中论,这第一义谛大空,就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不能发明不生灭性,那么,注定你就从头再来,从头再来。

[注释]

[「圆穷舍道」:「圆穷」,圆满穷究。「舍道」,误以「舍」为究竟涅槃之道。]把那个舍,认为是究竟涅槃,不了解诸法本空,连这个舍的观念都不存在。

[盖此类众生系外道人,乃以舍定为涅槃,]什么叫舍定呢?连苦、连乐,他都觉得麻烦,统统舍,那个舍没有空性的思想,所以还卡在一个我能舍,这个就麻烦了。我能舍,不是以无所住心的能舍,是以有所住心的微细的心识,说:仍以有所住的舍定为涅槃。

[故]所以[其在定中,未证谓证,]还没有证,就说自己是证,[自以为已证阿罗汉道,得涅槃,]最重要的就是认为我能舍心住于能舍,不知道诸法本空,连能舍这个心,微细的心,仍然是不存在。没有空性就没办法证得阿罗汉果,没有空义的思想,就没办法断见、思、惑,证阿罗汉道。得涅槃,[已出生死轮回。

然出定之后,知实仍未出生死,于是便谤佛,言佛妄语,妄言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生死已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而实并无此事。以此毁谤三宝]的[罪,其无想天报尽]了[,即堕地狱。]

[「身心俱灭」:以舍定伏六识之现行令不起,]注意那个伏字,只是伏,简单讲,没有断能所,叫做伏,不晓得唯心现量的道理。令见分跟相分暂歇,粗糙的暂歇,微细的没办法。以舍定伏六识之现行令不起,[故]所以[身心皆归泯灭之状。]就像一条鱼被冷冻起来,失去作用。[彼外道人以邪见故,因而自以为已证得阿罗汉涅槃道。]

[「心虑灰凝」:「心虑」,]就是[心果缘虑。「灰凝」,如死灰般]的[凝然不动。]

[「以生灭为因」:「生灭」,指六识之起伏。谓既以依生灭之六识为本修因。]

[「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如是因、如是果,故]所以[不能开发研明真如本有之不生灭性。]

[「初半劫灭」:「初半劫」,为生于此天的最初半劫。「灭」,指灭六识想。谓]意思是说[在最初半劫中,由于勤习舍定,最后得灭六识想,而达灰心泯智,]灰心就是把这个所有的心识都舍,暂伏。泯智,也没什么智慧,把这个智慧冷冻起来,叫做泯智。不晓得知慧是可以妙用的。[是为无想定;接着便住于此定境中,如是经过了四百九十九劫。]

[「后半劫生」:「后半劫」,]是[指无想天之天寿五百劫的最后半劫。「生」,]就是[其六识想,由于其五百劫之天寿将尽(还剩最后半劫),又复生起,于是从无想定出;出定之后,即]就[发觉自己并未以其定力而断生死、入涅槃,而仍处轮回,因而心生怨恼而谤佛,]说佛是妄语,我证阿罗汉果,还有这个轮回!结果把四禅误认为是四果。[如前]面所[说]的[。]

[「无想天」:无想天与广果天系同在四禅天,唯广果天为世间禅(或]者是[凡夫禅),只]以[贪求世间有漏果报而]言[已,并无]没有[邪见。而无想天则为外道禅,由于此辈自以为得舍定即是证涅槃,未证言证,且因而谤三宝。故]所以[此二天虽同为修「舍禅」,亦同在一处,但]是[种性不同(一]个是[为凡夫种性、一]个是[为外道种性),果报]也是不一样[亦异,故]所以[分得两种天名。]

[义贯]

[此类外道众生「若于先」前福爱天「心」中,「双厌苦乐」,而「精研舍」定之「心,相续不断,圆」满「穷」究,误以「舍」定为究竟涅槃之「道」,而以舍定伏息六识之现行以致「身心俱」皆泯「灭,]身心本来是可以大用的、妙用的,现在都把它泯灭,虽然功夫不错,却走错路了。[心」思缘「虑」有如槁木死「灰」]槁木死灰就是妙智起不了作用,叫做槁木死灰[般]的[「凝」然不动,得无想定;于焉住于如是灰心泯智之无想定「经五百劫。

是人既以」依「生灭」之六识「为」本修「因」,因而「不能」开「发」研「明」真如本有之「不生灭性」,是故此人生于此天的最「初半劫」以习舍定而「灭」六识想,得无想定,接着即住于此定中达四九九劫,然而于最「后半劫」之际,以天寿将尽故,报尽定销,故其六识想仍复「生」起而出定。「如是一类」众生,「名无想天」。]

所以在座诸位,为什么佛在经典里面讲,佛道再差、再差的,就是无论是出家,无论是在家,只要知见不坏,那么就是这个罗盘没有坏掉。只要知见不坏,都胜过外道百千万,为什么?外道因为下手处就错,所以你外道,你一直走,一直走,越走就离佛道越远,出家众,或者在家居士,也许我们的定力不足,或者是五欲六尘习气还是很重,也许会犯到杀、盗、淫、妄、酒,这五戒也许会犯到,但是受过地狱的果报、三途的果报,再起来的时候,因为他知见不坏,仍然菩提心不灭,还是可以趣向于究竟的佛道,所以这个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诸位,你不要以为真正的外道,佛道里面也有很多都是外道,为什么?没有依佛陀的正确的思想,穿着这个出家的衣服,披上佛陀的袈裟,但是思想是外道,所作所为完全是外道,这个就是我们末法时期最悲哀的一环,最悲哀的一环!他穿着出家的衣服,大家都尊重他三分,尊重他七分,但是他所作所为完全不是佛的思想,不是佛的行为、举止,

这个就是我们末法时期,让人心痛的一个话题,真的是这样子!释迦牟尼佛也不在,释迦牟尼佛在世,可以折伏九十六种外道,你现在折伏谁,对不对?各人走各人的门派,八大宗派,各人走;

还有附佛外道,他想要生存,他想要生存就自己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包括那些乩童,一些灵魂附身,说什么娘娘来附身的啦!统统叫做佛教。一个人灵魂被附身,一直跳,一直跳,一直抖动,或者是起来讲话,他也这个叫做佛教。

还有的出家人要搞这,看地理、看风水、看八字、看你吉凶祸福,说你前世怎么样,又是前世、又是怎么样子啦,有时候是胡说八道,然后唬住这些信徒,所得到的也是希望人家恭敬、供养,现在就是悲哀!

所以这个信徒很想修行,出家众也很想修行,但是跟错了上人。在座诸位,跟错了师父,比不修行还可怕!那因为他的师父的知见偏了,后面那个就不用讲,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所以在座诸位,修行必(须)要具佛的大智慧的慧眼,在你前面引导你,领导你,否则你会~法身慧命会摔得很惨!

话讲回来,如果有上师、或者是师父、上人引导你,入于正知、正见,开发你的法身慧命,一句话,你背这辈子的恩,报不完!,因为这个是无量劫,你的法身慧命要靠师父的,靠师父的。

父母亲只生你这个色身,上人是生出你的法身,所以上人也是母亲,也是父亲,上人的慈悲就是母爱,上人的这个教化就像严父,所以我这个母亲节也收到礼物,父亲节也收到礼物,太好了!我这个人是父兼母职,没别种意思,我们继续看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627 只要知见不坏,都胜过外道百千万,为什么?

[此类外道众生「若于先」前福爱天「心」中,「双厌苦乐」,

而「精研舍」定之「心,相续不断,圆」满「穷」究,误以「舍」定为究竟涅槃之「道」,

而以舍定伏息六识之现行以致「身心俱」皆泯「灭,]身心本来是可以大用的、妙用的,现在都把它泯灭,虽然功夫不错,却走错路了。

[心」思缘「虑」有如槁木死「灰」]槁木死灰就是妙智起不了作用,叫做槁木死灰[般]的[「凝」然不动,得无想定;

于焉住于如是灰心泯智之无想定「经五百劫。

是人既以」依「生灭」之六识「为」本修「因」,因而「不能」开「发」研「明」真如本有之「不生灭性」,

是故此人生于此天的最「初半劫」以习舍定而「灭」六识想,得无想定,接着即住于此定中达四九九劫,

然而于最「后半劫」之际,以天寿将尽故,报尽定销,故其六识想仍复「生」起而出定。

「如是一类」众生,「名无想天」。]

所以在座诸位,为什么佛在经典里面讲,佛道再差、再差的,就是无论是出家,无论是在家,只要知见不坏,那么就是这个罗盘没有坏掉。

只要知见不坏,都胜过外道百千万,为什么?外道因为下手处就错,所以你外道,你一直走,一直走,越走就离佛道越远,

出家众,或者在家居士,也许我们的定力不足,或者是五欲六尘习气还是很重,也许会犯到杀、盗、淫、妄、酒,这五戒也许会犯到,

但是受过地狱的果报、三途的果报,再起来的时候,因为他知见不坏,仍然菩提心不灭,还是可以趣向于究竟的佛道,

所以这个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628 诸位,你不要以为真正的外道,佛道里面也有很多都是外道

诸位,你不要以为真正的外道,佛道里面也有很多都是外道,为什么?

没有依佛陀的正确的思想,穿着这个出家的衣服,披上佛陀的袈裟,但是思想是外道,所作所为完全是外道,

这个就是我们末法时期最悲哀的一环,最悲哀的一环!

他穿着出家的衣服,大家都尊重他三分,尊重他七分,但是他所作所为完全不是佛的思想,不是佛的行为、举止,

这个就是我们末法时期,让人心痛的一个话题,真的是这样子!

释迦牟尼佛也不在,释迦牟尼佛在世,可以折伏九十六种外道,你现在折伏谁,对不对?各人走各人的门派,八大宗派,各人走;

还有附佛外道,他想要生存,他想要生存就自己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包括那些乩童,一些灵魂附身,说什么娘娘来附身的啦!统统叫做佛教。

一个人灵魂被附身,一直跳,一直跳,一直抖动,或者是起来讲话,他也这个叫做佛教。

还有的出家人要搞这,看地理、看风水、看八字、看你吉凶祸福,说你前世怎么样,又是前世、又是怎么样子啦,有时候是胡说八道,然后唬住这些信徒,所得到的也是希望人家恭敬、供养,现在就是悲哀!

所以这个信徒很想修行,出家众也很想修行,但是跟错了上人。

在座诸位,跟错了师父,比不修行还可怕!那因为他的师父的知见偏了,后面那个就不用讲,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

所以在座诸位,修行必(须)要具佛的大智慧的慧眼,在你前面引导你,领导你,否则你会~法身慧命会摔得很惨!

话讲回来,如果有上师、或者是师父、上人引导你,入于正知、正见,开发你的法身慧命,一句话,你背这辈子的恩,报不完!,因为这个是无量劫,你的法身慧命要靠师父的,靠师父的。

父母亲只生你这个色身,上人是生出你的法身,所以上人也是母亲,也是父亲,上人的慈悲就是母爱,上人的这个教化就像严父,所以我这个母亲节也收到礼物,父亲节也收到礼物,太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629 色界天--四禅凡外四天结语:苦乐不动,于有为法达纯熟

2.结语:苦乐不动,于有为法达纯熟

(义贯)经文112:【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注释]

[「四胜流」:指四禅之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以上为凡夫天),以及无想天(此为外道天)以此四天虽不究竟,然于世间之有漏果报]当[中,亦属殊胜,故]所以[佛称之为四胜流。]

[「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谓此四禅之四天,皆已双舍世间之一切苦乐、入不苦不乐之舍定,故]所以[一切苦乐境界]所[不能动乱其心。]

[「有所得心」:以此四天虽言修舍定,舍于苦乐,而入不苦不乐之舍定,然以佛究竟义言之,此舍定仍有「不苦不乐」之「舍受」可得,而舍受仍为心所有法的「三受」之一,仍是有所得,非全无「心、心所」法可得,是故佛言仍是「有所得心」。]有所得心就是没有证到毕竟空寂的心性。毕竟空寂,心、心王、心所有法,都不可得,连成佛尚不可得,何况有心王、心所。

[义贯]

[「阿难」,于四禅天中的「此四」种定力与果报皆殊「胜」之「流」辈,已于下自欲界上至三禅的「一切世间」之「诸苦乐境」界「所不能动」乱;其所证境「虽非」真如「无为」不生不灭真境之「真不动地」,然于其所修舍定之「有所得心」(仍有舍受可证可得),其「功用」已臻「纯熟」,能任运其舍定之功用而住于舍受之不动,是,「名为四禅」之四天。]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630 色界天--四禅五净居天(五不还天)之因

(E)、四禅五净居天(五不还天)

当然就是三果的圣人。

1.五净居之因

(义贯)经文113:【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注释]

[「此中」:此]这[第四禅天之]当[中。]

[「五不还天」:「不还」,梵语为]叫做[阿那含,义为不还,指不]会[再回到欲界]来[受生,此为]这个是[小乘三果圣人,于人间证得阿那含果,命终之后,即不再生于欲界,而讬生于此]五[不还天,便在]于[此天中证阿罗汉道,随即入涅槃。以不还天共有五处,故]所以[称「五不还天」,又称「五净居天」;以其为净业之圣人所居,故]所以[称净居。]

[「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下界」,]是[指欲界。「九品习气」,为九品]的[思惑,]思惑就是习气,修所断惑就是思惑,九品思惑,[指贪瞋痴慢之]的[种子习气。以此习气系摄现行烦恼,而经中省文不言。「俱时灭尽」,九品]的[思惑断尽,故]所以[得证三果阿那含,为不还果,不须]要[再来欲界受生。]

[「苦乐双亡,下无卜居」:「下」,]就是[下界。「卜居」,]就是[居处。因为苦乐双亡,于欲界中已经没有此圣人可居之处。]

[「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舍心」,住舍定之心,指四禅天。故于同样已]经[达]到[舍心的众同分之第四禅天中寄居,暂住于此处,以断剩余之七十二品思惑,而求证阿罗汉果;然后即于此天般涅槃。]

[义贯]

[「阿难,此」第四禅天「中复有五」种「不还天」,乃不还果(三果阿那含)圣者所暂居之处。此五天之天人已「于下界」(欲界)「中九品」思惑(贪瞋痴慢)]的[之种子「习气」与现行「俱时灭尽」,]七十二品(思惑)一下子全部灭尽了,[而证三果]阿罗汉[圣位,达于「苦乐双亡」,心无欲界苦乐生灭,故其于「下」欲界已]经[然「无]没有[卜居」之处,是「故于」第四禅「舍心」之「众同分」地「中」,暂时「安立居处」,以断]其[余]的[七十二品思惑,]诸位,四果阿罗汉在一生一世当中,一下子七十二品(思惑)全断,[而证阿罗汉]果[。]简单讲,三果到四果,那一果,七十二品(思惑)同时断。

[诠论]

[净居天之所以有五种之别,依《俱舍论》]这么说[云:「杂修静虑,有五品不同,故]所以[生]为[五净居天」。静虑即]就是[禅定之别名。]那么三果的圣人都有禅定的功夫。[又云:「杂修者,初起无漏观,次起有漏观,后复起无漏观,间杂而修故」。]

[又释《五品》云:]五品就这么分的,[「五品者,下、中、上、上胜、上极也」。]

[问:何故名为净居?]

[答:三果圣人,于下界中九品思惑俱时灭尽,故名为净。净者所居之处,故名]为[净居也。」]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631 色界天--四禅五净居天:①无烦天

2.净居五天

①无烦天

(义贯)经文114:【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这是三果的圣人,他的心是无烦的。

[注释]

[「苦乐两灭」:「两灭「,]就是[双亡。]

[「斗心不交」:「斗心」,忻厌之心,以忻厌两者相反相对故。]我们对于喜欢的人就是忻,喜悦;我们对于不喜欢的就厌;也是内在里面的忻厌之心在交争、在斗,[按:忻厌即]就[是爱憎]恨的意思[也。「交」,]就是[交战。以内心无交战,故]所以[无]没有[重大]的[烦恼,因此烦]脑[热寝息,初得清凉。]哲学家说:爱恨之心会毁掉一个人。强烈的爱恨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再念一遍,这是哲学家讲的,哲学家说:爱恨之心会毁灭一个人。那么爱恨之心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一样。

[「无烦天」:此天之天寿一千大劫,身长一千由旬。]

[义贯]

[「阿难」,已达「苦乐两灭」,忻厌争「斗」之二「心不交」战,烦热寝息,初得清凉,「如是一类」圣者,「名无烦天」。]现在讲的都是圣人啦。所以在座诸位,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执着;看到不喜欢的东西,也不排斥,就是接近圣人的境界了。心中没有爱,也没有恨。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632 以内心无交战,故]所以[无]没有[重大]的[烦恼

[「苦乐两灭」:「两灭「,]就是[双亡。]

[「斗心不交」:「斗心」,忻厌之心,以忻厌两者相反相对故。]

我们对于喜欢的人就是忻,喜悦;我们对于不喜欢的就厌;也是内在里面的忻厌之心在交争、在斗,

[按:忻厌即]就[是爱憎]恨的意思[也。「交」,]就是[交战。

以内心无交战,故]所以[无]没有[重大]的[烦恼,因此烦]脑[热寝息,初得清凉。]

哲学家说:爱恨之心会毁掉一个人。强烈的爱恨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再念一遍,这是哲学家讲的,哲学家说:爱恨之心会毁灭一个人。

那么爱恨之心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633 色界天--四禅五净居天:②无热天

②无热天

(义贯)经文115:【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注释]

[「机括独行」:「机括」,]就是[弩上发]箭[矢之]的一种[机,]

这矢就是一种箭,[即]就是[弓弦上所安的机关,即]就是[今]现在[所谓的弹簧或]者是[机械装置。]以前没机关枪啦!

那么[「独行」,此弓上的机关之收或]者是[放,一时只能作一项,]不是收就是放,不可能同时收或者同放,只能做一项,[不可能收放二者同时进行。

以此比喻阿那含]的[圣者的心念,系独一无二,不杂余念,犹如机括之独行。]

在座诸位,如果你进入念佛三昧,就是这个境界。就是这个,只有一念,

所以为什么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会是最善巧,又同时是最究竟的,又同时最容易了生死的,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不复杂,

万念都在这一念,这一念全部集中阿弥陀佛,OK!又能够自力,又能够仰仗佛力,

为什么念佛的人了生死,力道会比较大?两股的力量。

但是在座诸位,还是要注意,自力的功夫要强,你这一点要记住师父的话,

许多修净土法门的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就是阿弥陀佛…然后他临命终有一个期盼,期盼什么?期盼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

现在?现在贪嗔痴不管啦!五欲六尘,照样贪;男女,一样淫;碰到了执着的事情,个么都割舍不下。

在座诸位,也念佛,阿弥陀佛…念得还会点头,阿弥陀佛…但是呢?习气一点都不放下。

诸位!那你临命终有办法吗?

这个就是修净土的人对净土法门看得太简单啦!其实净土法门真的不容易,不容易。

平常你要下功夫,能够舍掉五欲六尘,要能够伏惑,让它暂时不起现行,习气在临命终的时候,完全都是念佛的习气,都是行善的习气,都是修行、拜佛、念佛的习气,持咒的习气。

在座诸位,这样临命终才不会颠倒,

平常的人也念佛,在临命终的时候,快死掉了,然后就说:唉呀,我已经当姥姥啦,我那个最后的孙子我还没看到,阿弥陀佛站在旁边要接引她,阿弥陀佛,你等到一下啰!我要看我孙子最后一眼。等到看到孙子那一眼,阿弥陀佛不见了。

所以现在就是说,要了解这个世间的所谓孝子贤孙,都没有办法让你了生死的!

要牢牢的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孝子贤孙要是能学佛,你在临命终就得大的助益,

所以在座诸位,一定要度你的家人,一定要度你四周围的人,一定要度你的下一代的人,你临命终人家才会安排你,才懂得助念,

否则你临命终怎么办?全家人都没学佛,只有你一个人,阿弥陀佛…对不对?

你一断气,人家就摇你,爸爸你要醒过来,爸爸醒过来~儿子也不认识佛法,他爸爸离开他,伤心,你的女儿在旁边,爸爸,对不对?一直摇着你,她不知道临命终不能动的。

所以在座诸位,这是个重点,我们不必说证到三果阿罗汉,要抓到那个重点,伏惑、一心念佛、一心行善,同时放掉这个五欲六尘,临命终,一万个人往生一万个人,一个都不漏,不会有遗漏的!

所以在座诸位,你要对今天所有的五欲六尘完全没有兴趣,不唱歌,也不跳舞,然后也不~食衣住行也看得很淡薄,谁得罪你,你也能割舍得下,这些亲情都知道,

有一天,我们都要离开,迟早的事,提前做心理准备,那么你临命终要看得开,那就一定的,一定的!

接下来,

[「研交无地」:「研」,]就是[研求。「交」,]就是[交诤。「无地」,]就是[无处,即谓不可得。

谓吾人若研求其心中与其当前一念交诤之第二念,则了不可得(其心中,于一切时中,唯有一念,从无第二念生起、或]者是[交杂),因此连微烦之热]也没有[亦无。

按:前面的无烦天]当[中,仍有「斗心」,只是「不交」;而今无热天中,连能起相斗之第二念]也没有[亦无。]

在座诸位,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最清凉的,最清凉的,

不过这一辈子有个重大的功课,你一定要做!《大悲咒》,你这一辈子一定要持十万八千遍;《往生咒》一定要持三十万遍;

诸位,为什么这两个咒这么重要?《大悲咒》里面都讲了,如果有人持《大悲咒》,十万八千遍,不生诸佛国土的,观世音菩萨誓不成佛!《大悲咒》的重要可见一般。修净土的人,《大悲咒》,十方净土随愿往生喔!

二、如果有人持,虔诚地持,一心不乱地持,不是说念一念~又看水果;念一念~又看那个饭;念一念~又看她的孙子;不是这样的!是真的下功夫持的,

《往生咒》三十万遍,经典里面这样写,如果有人持往生咒,至诚恳切的持三十万遍,临命终佛光注顶,灭五逆十恶重罪,接引往生,苦不如此,誓不成正觉!

《大悲咒》,十万八千遍。《往生咒》三十万遍。非常的重要,这个叫做辅助的行,一心念佛以外,这个咒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告诉你,你今天你如果到台北,坐一下捷运的,上去,闭上眼睛,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念了几遍,你的目的地就到了。

捷运很快,你今天要来高铁,从高雄,我们从文殊讲堂出去,那个公园,是不是?距离十分钟,劳工公园,去那边,咦!坐个十五分钟,就到高铁了,十五分钟,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念《大悲咒》很快就到了,这个叫做无热清凉。

所以你要善用你的心,不要说:我觉得很烦~就是你心没有在佛号,没有在咒语上。所以这个无热天当中,连起相斗的第二念也没有。

[「无热天」:此天之天寿二千大劫,身长二千由旬。]

[义贯]

[此天之圣者,其心念之收放,有如弓弩上「机括」(弹簧)之收放一般,是或收或放、单「独」运「行」的,故]所以[其心念极其单一,从不间杂余念,吾人若「研」求其心中「交」诤之第二念,则「无地」可求(了不可得);第二念既无,故]所以[连微烦之热]也没有[亦无。「如是一类」圣者,「名无热天」。]不是那个吴乐天喔!是这个无热天。不是讲古的那个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4: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