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71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20-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0-7-5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388 此总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皆是虚妄
[壬二 通前总结]经文176:【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解释一下:
诸位!这一段很是重要!此皆不了,这些都是因为不能了悟什么?我们本妙、本觉、本明之真心。
妙觉明心,要这样解释,就解释得很圆满,叫做本妙、本觉、本明之真心。真心就是不生不灭啦!
就是不了解在这一颗心。所以积妄发生,什么叫做积妄?
因为没机会听到佛法,累积了种种虚妄的心,一直产生…所以妄有三界,所以虚妄而有这个三界,
诸位!这个佛在经典里面讲,你千万不要讲说:这个是欲界、这是色界、这是无色界。
在座诸位!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统在你这一颗心来判断,不是说欲界、色界、无色界,有底层、中层、高层,
所以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全部论心,因为那是妄的。
正、依二报,三界里面的正依二报,都是虚妄!虚妄的本身,就没有实体可得。
所以唯心来论断,才能把三界解释得圆满。
简单讲,内心的三界,就是贪、嗔、痴。就这么简单!
你贪嗔痴不断,三界的轮回,你就跳脱不了。
所以理上的三界,就是贪嗔痴,这三种心,这是最强大的,一切的烦恼,都是由贪嗔痴,演练、演化出来的,这个是理上来说:
从事相来讲,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但是这三界,其实是由内心贪嗔痴,粗或细的妄惑所引起的,叫做妄有三界。
意思就是,这三界没有实体可得,只是因为众生的坚固的贪嗔痴,而所幻化出来的一个不实在的三界。
中间妄随,因为没有空观,没有空慧的思想,所以认为是实在的,为什么?因为都是这样子啰!所有的众生都是这样子。
譬如说,举个例子来讲,有的人啊,到一个节庆日的时候,就准备了很多饼干啊、中秋月饼啊,就铺在地上,然后等什么?要看月亮,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到十二点多了,一点了,月亮就开始销微出来因为云层太厚了,喔!月亮出来了,然后就大家鼓掌。喔!月亮出来了,出来了,来,来,到最后,然后就回去了。头壳坏掉了!月亮每天都这样。
还有的人,就是这样子啊!我们去哪里看日出?喔!好。然后去阿里山,去坐火车,我有看过MIT的“台湾志”,看看看~然后怎么样?很早就要起来了,很冷的早上就要起来,然后去那边,要看日出,sunrise。
Sunset,是夕阳嘛!sunrise,要看日出,然后有那个围观,很多人!太阳出来了,然后那个影片就摄影起来,鼓掌,喔!太阳出来了,
头壳坏掉!太阳本来就没有出来,没有下去,都是这样,只是地球在运转,每天都是这样子啊,
没学佛,他就是这样的凄惨!一下子要看这个,一下子要看那个,要看啥?有什么可看的?就是这样,没办法!因为众生嘛,就是这样子!
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补特伽罗就是数取趣。数取趣,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投胎,一次又一次的投胎,叫做数数的取着,诸趣受生,叫做数取趣。
补特伽罗,简单用一字,用一句比较你听得懂的话,叫做重复的轮回,重履的改头换面,重履的轮回,叫做补特伽罗。
用你听得懂的名词,就是这样子,叫数数取着,诸趣受生。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此总结三界,皆是虚妄。自四王以至非想,皆由不了自己本妙觉性,本明真心,此性本来自妙,寸丝不挂,]
这寸丝不挂,是什么意思?一点都不执着。简单讲,就是无所住,于法无所住,叫做寸丝不挂。若有所住,即成非住。
[此心本来自明,灵光独耀,圆陀陀,光灼灼,清净本然,而觅三界依正,本不可得。
由不了故,所以从迷积迷,以妄起妄,]前面讲的那个圆陀陀,光灼灼,什么意思?光灼灼,这个灼灼就是光明的样子。
所以清净本然,而觅三界依正,本不可得,为什么?诸法本来就空。
所以为什么叫做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是因为三界的依报、正报,都是空无自性。所以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你千万不要说,我修行,我要修出什么东西,错了!
修行,没有修出什么东西,修行是越修越没有,不是越修越有!然后你就会得到拥有大有,大有的体,大的相,无量庄严相,大的智慧的妙用。
所以在座诸位!三界的相尽管舍,有后面的体,真如的体,等着我们,有无量的庄严相,等着我们。
诸位!菩萨不怕牺牲,再多的钱都布施,身心不可得也布施,后面无量的庄严,在等着我们,无量的智慧,在等着我们。
在座诸位!如果你不肯舍掉贪嗔痴,简单讲,你的舍心不够,你后面的无量庄严,你就开发不出来。
所以,诸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有真如、有妙智、有无量的庄严相,都是从哪里来?从能舍。
由不了故,所以从迷积迷,以妄起妄,遂有业相转相现相,[遂有业转现,]业相转相现相,业相就是无明业相;转相就是能所不断;现相就是现种种的假相。
那么这个在《楞伽经》讲的跟这个不一样,《楞伽经》讲的,是每一世都有业相、转相、真相。[三种细相发生;由三细,即有六粗;]
在座诸位!这里稍微注意一下,由三细这个境界,都是菩萨的境界,凡夫没有办法觉察,叫做三细。即有六粗,[惑、业、苦三,悉皆俱备,故妄有三界。
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者:中间,即三界之中间,复随妄业,沉溺七趣,以受其报。
八识田中,无量劫业种俱有,随何种业成熟,即趣何趣受报。]趣就是向,何趣受报。
[补特伽罗:此翻有情,又云数取趣;谓诸有情,起惑造业,于三界中,数数取著,诸趣受生。
各从其类者:谓各从自己之业因,而受同类之业果;故文中每言,如是一类也。六诸天趣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