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微尘众

[论] 中观论颂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庚二 观缘生不成

      略广因缘中 求果不可得 因缘中若无 云何从缘出


      若谓缘无果 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 非缘中而出


      若果从缘生 是缘无自性 从无自性生 何得从缘生

  上面已观四缘实体不成,这三颂,进一步去观不成

      每一生起,是由众多因缘
      假定是有实体的,那他究竟那里生起
      或者,总「略」的,从因缘和合聚中看;或者详「广」的,从一一因缘中看:「求」的实体,都「不可得」。
      如五指成拳,在五指的紧握中,实拳不可得;在一一的手指中,也同样的没有实拳。
      这样,「因缘中」既「」有,「云何」说是「」中「出」来呢?
      世人听了,虽觉得广略的因缘没有,但总以为,而且有他的实在体。所以说:「若」承认了「缘」中「无果」,「而」又说果「从缘中出」,此「果」体为什么「非缘中而」呢?
      因为无果,就非缘没有差别了。
      如炭是生火的缘,泥土非是火缘,是缘的炭中无火果,而可以生火,非缘的泥土,照样的无火,为什么不生火呢?
      非缘中出,不是对方所承认的,不过难他的不成,等于非缘

      这两颂,从不成去难他的能生,下一颂从无自性破斥他。
      外人说,有真实的「,从缘生」起。
      假定能生真实的,或者也可说是真实,但究竟有否实在自体呢?
      仔细的推究起来,「是」也是从因缘和合的,「无自性」的,「从无自性」的因缘而「」,,当然也是无自性的,怎么可说真实果法,是「」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三 观一切不成

      果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 以果无有故 缘非缘亦无

  上面审定文中,有『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两句,不可能,已经一一说破;
      这里例非缘,总结一切不得成

      照上种种的观察,真实果法不可说的。
      有人以为缘生不成,自然是非缘了。
      非缘,就是无因
      无因,这是破坏世间善恶罪福等的一切因果律,决无此理,
      所以说「非特」,也「非缘」。
      因为非缘不生真实」法,就根本无有」,
      实果不成立,能生的「非缘」。
      非缘无有,既可以约所生果法不可得说,没有所生,怎么还有能生非缘呢?
      也可以这样说:非缘本身,也还是从其它缘、非缘果法,所以同样的实体不可得

      一切自性有不可得,就能理解无自性缘起正法了!


补充内容 (2018-11-3 13:59):
      非缘生,就是无因生

补充内容 (2018-11-3 14:03):
      」非特「生」,也「非缘生」。

补充内容 (2018-11-3 14:07):
      非缘不生,所生的真实「果」法,就根本「无有」。

补充内容 (2018-11-3 14:09):
      所生实果不成立能生的「缘、非缘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去来品第二
          这品的题目,是观去来,但论文中不破。      这是因为,同是一种运动;不过就立足点不同,有去来差别
      如以法王寺为中心,到赤水去叫去;以赤水为中心,这从法王寺去就叫来。

      动作运动,像我们身体的动作,在时间、空间中活动
      从此去彼,从彼来此,就名为去来
      但去来,不单就人说,流水、白云,在空间中有位置移动,也就称之为去来。
      就是在时间演变中,有性质分量作用变化;从过去现在,从现在未来,或者从未来现在,从现在过去,都是去来所摄。

      说到彻底处,生灭就是去来
      经上说:『无所从无所从』,这不是明白的证据吗?

      总之,诸行无常的生灭法,是缘起的存在。存在者,就是运动者,没有不是去来的。
      所以,前品观自性有法的不生不灭,利根者,早就知道是不来不去。

      不过,一般人受着自性见的欺诳,不愿接受一切法不生的正见。
      他们以为现实的一切我法,眼见有来去活动,从相续长时的移动,推论到刹那间也有作用来去;有来去,就不能说没有生灭
      所以,他们要建立来去,用来去成立诸法有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生不灭,是八不之初,前一品,特辨不生。      这因为生死、死生,生生不已的流转叫做(也就是),所以说前品观集不生。
      不来不去,是八不之终。
      如缘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等是来、生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等是去、出(三界)。

      本品特辨不去,所以判为不去
      也可以说,前一品总观诸法生灭用,本品总观众生来去用。
      前品法执,本品我执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诸法有真实自性的,如果观察他自性来去运动,就明白运动不可能的。      但缘起来去不能否认
      所以,自性有的见解,是虚妄的。

      世间的智者,见到生老病死的演变,世界沧桑的变化,也有推论到一切一切,无时不在生灭变化中的。但一旦发觉他本身的矛盾,就从运动讲到不动上去。
      像希腊哲学者芝诺,早就有运动不可能的论证。中国的哲者,也说见鸟不见飞。
      的确,执有实在的自性运动不可能的,除非承认他本身的矛盾不通。
      譬如从这里到那里,中间有一相当的距离,在此在彼,自然不是同时的。这样,空间的距离、时间的距离,不妨分割为若干部分,一直分割到最后的单位,就是时间与空间上不可再分割的点。从这一点一点上看,在此就在此,在彼就在彼,并没有从这边移转到那边去的可能。如果有从此到彼,这还是可以分割的。
      所以,在现象上看,虽似乎是运动,有来去;但就诸法真实自体上看,运动不可能。我们所见到的活动,是假相不是真常实体。如电影,看来是动的,而影片本身,却是静止的。
      的学者,就是受这个思想支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的根本见解,诸行无常法印,是世间实相,就是诸法刹那刹那都在动,一刹那都是有生也有灭,没有一刻停止过。
      辩证法唯物论者,说在同一时间,在此又在彼,当体真常不动的思想,要深刻接近佛法些。
      但他执着一切的实在性,还是难得讲通,不得不把矛盾作为真理

      佛教的小乘学者,像三世实有派一切有部,他虽也说诸行无常,但无常是约诸法作用起灭,而法体三世一如,从来没有差别。可说是的。
      现在实有派经部,不能不建立长时生灭假名相续来去
      也有建立刹那生灭的,但一刹那生灭同时,与前后刹那间隔,是含有矛盾的。
      一分大乘学者,索性高唱真常不动了!
      所以,不能从一切法性空中,达到彻底诸行无常论。
      总之,执着自性有的,不是,就是承认矛盾真理


      唯有性空正见的佛学者,凡是存在(有)的,是运动的;没有存在真实常住的。
      自性有本无自性,说『诸法本来,常自寂灭相』。
      这常无自性缘起假名有,是的,不是真常的,所以说无常有常,而却不是断灭的。
      无性缘起上说,动静相待相离

      僧肇的物不迁论,就是开显缘起的问题。
      一切法从未来来现在,现在到过去,这是动;但是过去不到现在来,现在在现在,并不 到未来去,这是静。
      三世变异性,可以说是动;三世住自性,可以说是静。
      所以,即静是动的,即动是静的,动静相待的。
      从三世互相观待上,理解到刹那动静不二
      但这都是在缘起假名上说,要通过自性空才行。否则,等于一切有者的见解。

      本品在侧重否定实有自性者的运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去来品,可以分为三门:      一、三时门,是论的,从先后上观察。
      二、同异门,是望的,从自他上观察。
      三、定不定门,是深入的,从有无上观察。

      三时门中有观去观发观住三门
      正在动作事业方面说,最初活动方面说,是从运动停止方面说。
      就是静止不动,静是离不了动的,不去怎么会有住?照样的,动也离不了静。

      普通说运动,从这里发足叫正在的时候叫到达目的地
      必有这三个阶段,正是即静
      从世间的缘起上说,不能单说动,也不能单说静,自性有动静不可能,而必须动静相待,由,由
      动静无碍而现出动静随缘推移动相,即是不违性空的无常。

      若执有自性,不论主张动和静,或者动静不二,都不能正见诸法的真义,所以本品中一一的给予否定。



补充内容 (2018-11-12 20:06):
      是由是由正是即静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丙二  观灭不去

丁一  三时门

戊一  观去不成

己一  观三时无有去

庚一  总破三时去

      已去无有去 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 去时亦无去

  这首颂,是总依三时门中,明没有去法

      说到去,是一种动作,有动作就有时间相,所以必然的在某一时间中去。
      一说到时间,就不外已去、未去、去时三时
      若执着有自性去法,那就该观察他到底在那一时间中去呢?

      是已去时吗?
      运动作业过去了,怎么还可说有去呢?
      所以,「已去无有」。

      未去动作没有开始,当然也谈不上去,所以「未去」时中,也是「」的。

      若说去时,这格外不可
      因为不是已去就是未去,「」了「已去未去」二者,根本没有去时第三位,所以「去时」。

      这对三时,作一个根本否定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庚二 别破去时

辛一 立去时去
动处有去 此中有去时 非已去未去 是故去时去

  这是外人成立
      上面从三时门中说明没有
      已去未去,因为没有动作现象,他们不得不承认他

      去时,就是正在的时候,他们以为是已去未去别有的,所以去时
      亲眼见到世间的举足下足,正在行动当儿,这「动处」就「」,「此」动作的刹那「中」,不是明白的「时」吗?不是「已去未去」的第三位吗?
      有刹那顷实体,「是故去时」是可能的。

      前一颂虽开三门,但主要的是迫走上去时的死路。
      他既走上了这条路,下面就针对着这点,暴露去时去的矛盾不通。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二 破去时去
      云何于去时 而当有去法 若离于去法 去时不可得


      若言去时去 是人则有咎 离去有去时 去时独去故


      若去时有去 则有二种去 一谓为去时 二谓去时去


      若有二去法 则有二去者 以离于去者 去法不可得

  这四颂是去时的。
      去时没有实体,这在初颂中已显示了。

      外人执着去时去时,那要观察去时到底什么
      要知道,时间是在动作变异上建立的,能离开具体的运动执着另有一实体的时间

      时间不离动作存在,这是不容否认的。
      那么,怎么「于去时」中「而」说应「当去法」呢?

      为什么不能说去时
      因为「若离于去法去时不可得」。
      去时不离去法存在的,关于去法有无自性,正在讨论,还不知能不能成立,你就豫想去法的可能,把去法成立的去时,作为此中有去的理由,这怎么可以呢?
      譬如石女儿的有无,双方正在讨论;敌者就由石女儿的长短妍丑来证明石女儿之有,岂非错误到极点?
      这样,去时要待去法成立,所以不能用去时理由成立去法实有

      「若」不知这点,一定要说「去时」中」的话,此「人」就「有」很大的」。
      他不能理解去时去法存在,等于承认了「去」法之去时」,「去时」是「的,是离了「去」法存在的(相离的意思)。

      自性有去时不可得执着去时,不消说,是不能成立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离了动作没有去时,这是对的,但去时还是可以成立。      这因为,所以能成立去时,就在这去时

      执着实有者,论理不能承认矛盾,事实上却无法避免。
      所以进一步的破道:「若」固执「去时」,「则」应「有二种」的「」:
      「一」、是去法去时」的这个时先);
      「二」、是「去时」中动作的那个「」(时后)。

      一切是观待假名因果不异交涉的。
      去时,也就去时假名缘起是这样的

      但执着自性的人,把去法去时,看成各别实体
      因之,成立去时,在去时之前
      去时,却在去时
      不见缘起无碍正义主张去时,结果,犯了二去过失

      有两种,又有什么过失呢?
      这犯了二人的过失,因为去法离不了去者的。
      去者异名
      如:我能见东西,说是见者什么事,说是作者走动的说是去者

      佛教虽说缘起无我,但只是没有自性的实我
      中观家的见解,世俗谛中是有假名的。
      互相依待存在的。
      凡是一个有情,必然现起种种的相用,这种种,像五蕴六处等,就是假名一切法种种和合统一的,不碍差别统一,就是假名补特伽罗
      假名假名非一非异的,相依相待存在

      所以,去者去法二者不容分离的,有去法就有去者,有去者也就有去法
      这样,「若」如外人的妄执,承认「有去法」,岂不是等于承认「有去者」吗?

      要知道:「离于去者」,「去法」是「不可得」的啦。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二 观去者不能去
      若离于去者 去法不可得 以无去法故 何得有去者


      去者则不去 不去者不去 离去不去者 无第三去者


      若言去者去 云何有此义 若离于去法 去者不可得


      若去者有去 则有二种去 一谓去者去 二谓去法去


      若谓去者去 是人则有咎 离去有去者 说去者有去

  上面观去时,这里观去者不能去。
      在去时中,因二去法而谈到二去者;接着上文,就从去者不去

      根据上文所说的,知道去法去者相依相待存在
      「离于去者」,「去法」是「不可得」的,
      去法不能离去者去法没有决定性
      去法的实性不可得,那里还会有真实去者
      所以说「以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上一颂,直从去者扫除去者妄执
      下面四颂,是纵破,就是假使去者,也仍然不能有动作的
      要有,就不外的那个人在那里,或者没有的那个人往那里
      的那个人能够有的动作,一般都看为是的,其实去者就是已经的人,动作过去了,哪里可说去者呢?
      所以「去者」「不去」,「不去者」当然也「」能有「」的动作,因为不去,就等于没有动作
      去者不去者,都不能去;或者以为有第三者能去,但是这第三者,不是去了,就是没有去,「」了「去」者与「不去者」,根本「无第三去者」的存在,所以第三者去,同样的不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去者能去的人,听了上面的破斥,并不满意,他没有了解论主的深意,于是就说:你所说的去者,与我所说的去者不同。我所说的,是正在去时去者;你却看为已经到那里的去者,这怎么能承认呢?所以我说的去者,是可以去的。      这样的解说,并不能离去错误,他又走上第三者岐途了!
      「去者」,怎么会「有此义」呢?
      去者之所以去者,不是因为观待去法动作安立的吗?
      现在去法没有实体,是一个问题,你却豫想去法的成立,说有去者,并且想用去者成立去法,这不是更成问题了吗?
      要知道:「若离于去法去者」是「不可得」的。
      去法既还是问题,怎么敢武断的说有真实去者呢?

      「若」一定说有「去者」,「则」应「有二种」了。
      「一」、因而名为「去者」的「」,
      「二」、是去者在那里去的「去法」。
      既没有二种,就不应去者

      并且,「若」说「去者」有「」,「是人」就「有」很大的过「咎」;
      因为他不能解缘起的人、法相待,以为「去」法而可以去者」的,这才「说去者」。

      这样,去法不可得去者也就不可得
      去者不可得去者妄见也就可以取消了!

      观去者不能,与上文的观去时不能,方法是一样的,
      不过,上文是从不离说,这里是约不离说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观发不成
      已去中无发 未去中无发 去时中无发 何处当有发


      未发无去时 亦无有已去 是二应有发 未去何有发


      无去无未去 亦复无去时 一切无有发 何故而分别

  这三首颂,是最初发动不成。

      外人听了去时不可能去者不可能,但他的内心,总觉得有真实
      他觉得眼见有开始动作初发
      有了不能没有
      从世间的常识说,最初提起两只脚来是发,正在走的时候是去。
      约动作说:没有差别的;
      约先后说,那么。有决定有
      他提出最初发动,目的仍在成立他的

      外人既执着初发动作,那不妨观察所说的初发,是在已去中、未去中,还是去时中呢?
      「已去中」是「」的,因为,早已过去了,不可说还有去因的初发。
      「未去中」也的转扭点,但已是动作,未去没有动作,所以不能有
      已去未去,既没有去时别体,「去时中」也当然「」。
      在三时中观察,求初发不可得三时不可得,「何处」还可说「有发」呢?

      作三时的推究,不说发则已,要说有,那决定在已去去时中,因为发动未去没有的。
      但是,似乎应有去时已去,要在发动以后才能成立没有发动之前,根本谈去时已去
      因此,在去时已去中求初发,也同样的不可得
      所以说「时是「去时,亦无有已去」的。
      假定要说有,就在这已去去时的二者中;这「二」者,「应有」而实际还是没有,没有动作的「未去」,哪里还会「有」呢?

      这样,「已「去」的,「未去」的,也「去时」的,在「一切」中都「无有」,
      既没有初发,就没有去法的实体
      没有,「何故」还要「分别已去未去去时呢?
      最初动作不可得去法仍然不得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三 观住不成
      去者则不住 不去者不住 离去不去者 何有第三住
      去者若当住 云何有此义 若当离于去 去者不可得
      去未去无住 去时亦无住 所有行止法 皆同于去义

  这三颂是住止不成的。

      外人听了不可得不可得,心想,这不是静止吗?静止安住,这是明白见到的,可不能再说不成。
      的,的,有为什么没有呢?
      这样,外人的成立有,还是为了成立他的

      其实论主只说,并没有说有真实,他想用住成立去,还是不行,所以再予以破斥。
      前面,是以三时破的。,却用三者门。

      你说有,是什么人在住呢?
      的人在吗?正当行动的「去者」,论理是「住」止的。
      不去的人在住吗?到那边去,静止下来,才叫做不去者,还没有去,怎么会有住呢?所以「不去者」也是「不住」的。

      「去」者与「不去者」,那里还「有」个「第三」者能「住」呢?
      这种破斥的方法,与上面是一样的,利根者早可了解了。
      但是固执的人,常会走上第三者的绝路。
      外人的意见,从行动息下来,叫做。这样的住,在去者与不去者之中,说不去者不住是可以的,说去者不住是不可以的。

      但是,如果说去者正在行动的时候,现在就有,这自然是不对的。
      正在行动去者,在当来到达目的地时,从动而,说这样的去者,是没有过失的!
      论主的见解,这也不对,行动的「去者,若」说他「当」来可以有「」,这怎么会「有此义」呢?
      要知道去者去法,是不相离的,「若」 是「当」来到了静止的时候,那时已「离于去」法离了去法,「去者」就「不可得」。
      已经下的时候,去者名义不再存在,或者可以说住者,怎么可以说去者住呢?
      这样的一一推究起来,已「去」是没有的,「未去」是「」的,「去时亦」是「无住」的。
      自性有住止不可得,想以住成立去,那更是不行了。
      不但人的来去,应作如此观,「所有」的「行止」,都应作这样的正观

      凡是时间上的过去现在现在、去、未来空间中的;就是十二缘起中的无明缘行行缘识等的诸行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等的寂止
      这一切一切的动静,都可以准此类推。
      三界生死流动的诸行,诸行息灭无余的寂止,在缘起如幻的世俗谛中,本来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若执着实在的自性,说我与法别体,法与时别体,法与法别体,那么所有的动静相,都不可能了!
      般若经说:『从三界中出,到一切智智中住』,这是约无自性的如幻缘起说。
      动、出、来、去、行、住,都在诸法性空中建立的,若说诸法不空,来去等等都不可立,所以经上说:『若一切法不空,无动无出』。



补充内容 (2018-11-14 20:21):
      执着实在自性,说法别体时别体法别体,那么所有的动静相,都不可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二 一异门

戊一 观体不成

      去法即去者 是事则不然 去法异去者 是事亦不然
      若谓于去法 即为是去者 作者及作业 是事则为一
      若谓于去法 有异于去者 离去者有去 离去有去者
      去去者有二 若一异法成 二门俱不成 云何当有成

  从三时门中观去法不成,上面已告一段落。
      这里再以一异门观察去者不成
      先有四颂,观去法去者体性不成
      初一颂是总标,后一颂是总结,中间两颂正明一异不成。

      去法去者,是呢?还是
      若说是,这是不对的,所以说:「去法去者,是事则不然」。
      若说是,同样的不通,所以说:「去法去者,是事亦不然」。

      是一是异,为什么不然呢?
      假使说「去法去者」,是一体相即的,就了「作者作业」,「是」「为」的过失
      去者五蕴和合全体统一者,去法只是不离去者身业活动,是可见、有对表色
      前者是有分,后者是,这怎么可以看为一体相即呢?
      如说饮食者,食者是具有四肢百骸的全体,饮食只是口齿舌等一分的动作。

      假定说「去法异于去者」,去者与去法,是条然别异的,这就二者可以分离过失
      去是去,去者是去者,彼此互不相干,没有任何的关系。
      那就应该「离去者」而「有去」法,「离去」法而「有去者」了。
      或者可以去法到这里去,去者到那边去。
      但他们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有去法才有去者,有去者才有去法;离了去者,就没有去法,离了去法,就没有去者,所以别异不成
      这样,「去」法与「去者」──「是二」,说他由「一」体成立,或者由「异法成」立,从这「二门」去观察,都「不」得「成」立。
      要是去者与去法两者,是有真实自性的,那么,非异即一。一异二门都不成,怎么还能说「有」去法去者的「成」立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戊二 观用不成
      因去知去者 不能用是去 先无有去法 故无去者去
      因去知去者 不能用异去 于一去者中 不得二去故

  外人听了上文一异的观察,他生起另一见解:不错,去者,是相依不相离的,但还是去者去法自体可成。意思说:因了,所以知道有去者;这去者不相离的。既有了去者,这去者当然可以有了。
       粗看起来,似乎与正因缘义相近,其实不然,他虽说不离,仍然执有二者实在自性。如把两种不相干的东西,让他积累在一起。实际上,还是彼此各别的。

      现在再来考察他的去者是否能
      你说去者能用去法;这去者是「因」而「知」道有「去者」的,请问去者所用去法,是哪一种呢?
      「不能用」因「」的这个,说有去者
      因为说去者,就是去者在前去法在后,有了去者,才有所用去法的活动。
      但是,在因而知去者去法中,就是去法」的去法中,无有去者所用的「去法」,所以也就不能说有「去者」。
      这是说:因去者去者去者去者不能成为去者所用去法

      假定说:「因去者」的因不能为去者所用,既有了去者,不妨另用一个去法
      这还是「不能」。去者不能异去」而的。
      去者去法相待的,去者只有一个,「于一去者」之「中说有「二去」法
      理由是去者之所以为去者,是因为有去法;有去法,就有去者,若有两去法,就应有两去者了!

      依正确因缘义说,去法去者都没有固定性,是缘起相待存在彼此不一不异非前非后非一时的。
      在不观察的世俗谛中,去者去法都成立
      如果一一看为实有性,那就不是就是,不是就是,必然的陷于拘碍不通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三 有无门
      决定有去者 不能用三去 不决定去者 亦不用三去
      去法定不定 去者不用三 是故去去者 所去处皆无

  这再从有无实体,观察去法去者
      决定不决定,就是固定的自体没有固定的自体

      这有无实体,外人与中观者有一绝大的差别:
      中观者看来,没有固定的自体,就是无自性无自性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没有固定性,缘起的假名的。这样,决定有妄见不决定有正见
      但外人的见解不然,他不解缘起,把自性实有见,与缘起法打成一片。所以他听说,就以为有真实自体;如果说无实体,他就以为什么都没有。像这样的有实性无实性,都是错误的。
      本文批评决定有也不成,不决定有也不行,是就外人所执而破斥的。

      外人说的决定有去者,或不决定有去者,都不能成立用去法。
      如说「决定有去者」,那去者自性有不因去者去者常常如此没有变异差别可说,也就「不能」说「用」已去、未去、去时的「三去」。
      若说「不决定去者」,去者根本没有,哪还谈得上用已去、未去、去时三去呢?所以「亦不用三去」。

      再从「去法」的」看,
      去法决定有,就不因去者,那就不问去者与他和合不和合,去法就应该永远,这样,「去者」自然也就说「」上「已去、未去、去时的「
      不决定有去法,就是没有去法,那去者还能用三去吗?

      从上面种种看来,「去」法、「去者」及「所去」的「,「皆无自性唯是如幻缘起

      本品从来去的运动中,推论到人、法、时、处都没有决定自性,显示出一切无自性缘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六情品第三


      世间,不但指山河大地,反而主要的是指有情的自体。      阿含经中有人问佛:什么是世间,佛就拿『眼是世间,耳鼻舌身意是世间』答复他。
      不断变化中(世间)的现实生命,由过去的业力所感;感得的,佛说是五蕴、六处、六界
      这蕴、处、界和合有情自体
      有了有情自体,就有来去活动
      所以,外人建立实有六情,目的还是成立来去,来去成立了,一切也自然成立。

      六情,理应译为六根,什公却译做六情
      情识,这是因为六根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
      同时,六根和合有情自体
      五根外境意根内境就是能遍取五根
      五根意根,有密切的关系。
      五根所知的,意根都明白;有了意根,才有五根的活动。
      六根中意根重心,所以就译为六情了。

      蕴、处、界,这是一般的次第,但古时却每每是六处为先,阿含经中的六处诵,就是专谈这六处中心的世间集灭的。
      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引发心理活动──六识
      根、境、识三者和合,就有。触缘,受缘,爱缘,取缘等,生死流转,就是从六处认识活动出发的。
      解脱,也还是从六根下手,所以阿含经的六处诵,特别注重『守护六根』。
      这因为六根取境的时侯,如能认识正确不生烦恼不引起行业,那就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老死灭了。


补充内容 (2018-11-19 19:51):
      蕴、处、界和合有情自体

补充内容 (2018-11-19 20:12):
      情识,这是因为六根六境相涉,有生起六识的功能。

补充内容 (2018-11-19 20:13):
      六根和合有情自体

补充内容 (2018-11-19 20:14):
      五根取外境意根取内境就是能遍取五根

补充内容 (2018-11-19 20:16):
      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就因为这六根六根照了六尘引发心理活动──六识

点评

六情 (名数)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 是意之一,为当体之名,以意根为心法故也。 他五者生情识,故从所生之果而名为情。 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9 20:0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情
      (名数)旧译经论多谓六根六情,以情识故也。
      是之一,为当体,以意根心法故也。
      他五者情识,故从而名为

      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诸根,随逐诸尘。’
      普贤观经曰:‘忏悔六情根。’
      智度论四十曰:‘眼等五情名为内身,色等五尘名为外身。’
      止观四之二曰:‘十住毗婆沙云:禁六情如系狗鹿鱼蛇猿鸟。’

      嘉祥之中论六情品疏曰:‘问:可是余五云何是
      答:意当体余五情识,从果得称也。
      六情亦名六根,五根能生五识意根能生意识
      六情亦名六依,为六识所依。’

      此等皆名根为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7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