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慧剑心魔

[佛法知识] 慧剑山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8 10: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剑心魔 发表于 2019-1-27 16:45
本论坛曾有一人和我辩论,我说佛性不离像,佛像不是佛,佛性佛像一体。但该网友坚持认为佛像就是佛,并数次 ...

师兄别来无恙?欢迎师兄回归!


我听过一个说法
有佛无佛只在一念心。有心佛像是佛,无心佛像是土。

点评

染心兄真辛苦,打字发言不少,我就太懒了。你说的这句是有点意思,我也说几句。无情有没有佛性也和你这个话类似。在适合有佛性的知解中有佛性,在另外的境界中或许无佛性。比如,有人说无情有佛性,那石头也就有佛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8 14: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4: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9-1-28 10:13
师兄别来无恙?欢迎师兄回归!



染心兄真辛苦,打字发言不少,我就太懒了。你说的这句是有点意思,我也说几句。无情有没有佛性也和你这个话类似。在适合有佛性的知解中有佛性,在另外的境界中或许无佛性。比如,有人说无情有佛性,那石头也就有佛性,可是你注意,这话石头同意吗?并没同意。石头无情,那就谈不上有没有佛性,有情才能谈得上有没有佛性。情和性是一体相生的,有情则生出性,无情是生不出性的。所以,石头无所谓有没有佛性,人的知解境界中才有佛性,但这个知解仅局限在人的某个知解境界,不能把它当成普遍境界中的道理,在石头的境界中,它认为自己有佛性吗?无情,就没有有性的问题。所以,无情,非有佛性,非无佛性,因人见之境界或站立的角度不同而生有佛性及无佛性。佛性论于本质,万物本来皆同。佛性立于知解,随境而生有无。随其境而言有,过其界可言无。体本一同,相立万用。
发表于 2019-1-2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剑心魔 发表于 2019-1-28 14:15
染心兄真辛苦,打字发言不少,我就太懒了。你说的这句是有点意思,我也说几句。无情有没有佛性也和你这个 ...
佛性论于本质,万物本来皆同。佛性立于知解,随境而生有无。随其境而言有,过其界可言无。体本一同,相立万用。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因东西两堂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大众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子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景德传灯录》

点评

赵州置履于头羞臊王老师,王老师也非省油的灯,一句子若在即救得猫儿,把赵州亦一网捞了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1 21:43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厢争猫难决者,执念起而未解,迷心生而未断。求道须破迷心而斩执念,故住持和尚言斩猫者,端在启人斩我执破迷念。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尚言:“道得则留之”。意思说你们谁能破我执之迷那我就可以放过他的念。破不了呢那就过不了这个关,开不了这机,生不了这个慧。结果大众谁也破不了他这个考题。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案是留来给后人启机破碍的,不要弄到实事上探究有没有真的杀猫!杀与没杀都是世见之念,与启机破碍无关。所以,公案要点要从破执启机,开慧引道入手方能解中有悟,参中开慧。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8: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案的参究不需要唯一解,如果你说和尚的意思一定是这样或一定是那样,那你就错了。不同层次的参究者会参出不同的收获和启悟,这都是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9: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在大众中,我会对住持大师说:“修道为得道,争猫为护猫,所以这猫我要”。大师若说:“道本无心,争岂可得?”我就说:“不争不能无心,无心也须争得。”无心不也是争到的吗?世人所争者名利,我之所争者无心,争名虽同,心境有异。和尚若问:“争即为有,如何归无?”我答:“争之为有,不住还无。”我虽争猫,但非为得猫而争,乃为护猫而争,于争而离我,于执而不住,不离于争而争争无定,不舍于我而法法皆空,故争而不争,有而还无,争不是道,道不碍争。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19: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翻译一下其他人怎么说?赵州大师大概说:“欲求解脱于足下,权且安立于头上。”归根之心不碍出头之念,若知此境,则大众此心争不争均可,和尚于猫斩不斩也均可。
发表于 2019-3-2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剑心魔 发表于 2019-3-21 18:48
师因东西两堂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大众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 ...
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子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赵州置履于头羞臊王老师,王老师也非省油的灯,一句子若在即救得猫儿,把赵州亦一网捞了去。

点评

羞臊与否只是世俗之见,与参公案之破关开慧无关。什么叫救猫儿?就是救自己的念,自己的念合道就叫救了猫儿。脱鞋是解脱之道,那就鞋也念也是行,赵州之念,脱也脱得,戴也戴得,提起放下,不碍道行,这不是一般修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1 23:26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23: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9-3-21 21:43
赵州置履于头羞臊王老师,王老师也非省油的灯,一句子若在即救得猫儿,把赵州亦一网捞了去。

羞臊与否只是世俗之见,与参公案之破关开慧无关。什么叫救猫儿?就是救自己的念,自己的念合道就叫救了猫儿。脱鞋是解脱之道,那就鞋也念也是行,赵州之念,脱也脱得,戴也戴得,提起放下,不碍道行,这不是一般修行者的境界了。高手过招,出手便见,赵州一动,南泉便说行了。赵州救得了猫儿,是念不碍道,故生解脱,实则是救得了自己。一般修行人就不行了,救不了猫儿,其实是救不了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23: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身无相,触目皆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这是证悟之见,想要悟知它的真义,就要在破我破相破执上参悟,在此基础上修证方可有得。若还是用世俗常理知见来思维分辨是入不了禅法之道的。这几句话直接了当,直探玑珠,是上乘悟见,但对一般人来说太远了,多数人难以领会。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23: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看到般若无知这话,大众就会用二元分别见来思索无知的意思,它是和有知相对的。但证悟之见是超二元对待境界的知见,所以他说的无知不是二元对待境界中和有知相对的无知。若要描述的更准确点,应该说成般若无知无不知。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23: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举例来破一破二元对待见的问题。一老者问: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百丈禪師答道:「不昧因果。」  老人言下大悟。这个例子是演程居士网友在另一个帖子里贴出来的,现在辨析一下。这个公案就是一个坑,它考的是你能不能跳出二元对待的知见常境?你回答落因果或不落因果都错,因为都落到二元对待知见里了,都不是悟见。百丈禅师答:“不昧因果”,这就是证见,因为跳出了常境,才能明二元对待之因果,不迷于因果,所以叫不昧因果。将此证见作个悟解翻译:“我知道因果,但因果奈何不了我,因为我不迷,那就谁也奈何不了我。”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23: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德韶禅师说:“法身无相,触目皆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五灯会元》)真如法性当体即空,但它又能随缘而显现为万法。法眼宗常用“满目青山”来表达这种触目菩提、一切现成的禅悟之境。有僧问清耸禅师:“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答曰:“青山绿水”又问:“见后如何?”答曰:“绿水青山。”(《五灯会元》)
 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20: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在相见性中并存”这个理。理是可以应事的,那我来举例:“衰运到来,众生云集我实无把握不被障碍”。看客想想,这个事是什么性?相见(对)性,其实就是人我分别见,若破不了此“我”见,就迷在我有没有把握不被障碍的执念中了。若能破此二元分别见,那我即众生,谁障碍谁呢?衰运到来就到来啊,我不能代众生悟,但本来境中不立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点评

师兄出个好题目!俺也来说几句。 一切唯心所现,所以在相见性是唯心所现的一个逆过程,是唯心所现的智慧观照,从相上见到心,从相上见到性; 在相见性最简单的实际应用应该是: 看到的一切相,都是我有的,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5 21:25
发表于 2019-4-15 21: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剑心魔 发表于 2019-4-15 20:41
说说“在相见性中并存”这个理。理是可以应事的,那我来举例:“衰运到来,众生云集我实无把握不被障碍”。 ...

师兄出个好题目!俺也来说几句。

一切唯心所现,所以在相见性是唯心所现的一个逆过程,是唯心所现的智慧观照,从相上见到心,从相上见到性;

在相见性最简单的实际应用应该是:
看到的一切相,都是我有的,我没有的永远不会看到,从中去体验自性具足、能生万物,坚定信心,这就是一念信解如来藏。
我们在修行中为什么要随喜,因为看到的别人的福报恰恰是你有的,从这个相上你看到了自性的具足,随喜是因为你从相上看到了自性的具足而欢喜,每一次都是在提高你的品味,这就是在相相见性,

相由心生,是告诉我们当下一切从哪里来,在相见性就是知道相即是性,因为我们对外的攀缘、执着的太久就忘记了这一切都是自己变现出来的了。

点评

看到的一切相,都是我有的,我没有的永远不会看到,从中去体验自性具足、能生万物。先说这段话,看了两天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这话分出了有和没有两端,而且没有端永远看不到,这并不能说明自性具足,反而说明自性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8 18:35
这个说来话多,有空再回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6 06:3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06: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大德之注释可以,但也不须执着化。任何人的注解都只是参考之物,用信不信大德来判断本身就是错的,因佛法不可言,所言皆是强名之言,譬喻之言。须知,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参考大德注解自己实修悟证才是关键。所以,经里说,诸有智者,也要以譬喻而使其明悟,就是说经里有很多比喻,所比喻的境界要靠实修悟证来接近和进入,而不能靠正确的大德注解来让自己明白。虚云和尚说,读楞严不必看注解,这是虚云不敬大德而戏弄后学吗?当然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06: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半净 发表于 2019-4-15 21:25
师兄出个好题目!俺也来说几句。

一切唯心所现,所以在相见性是唯心所现的一个逆过程,是唯心所现的智 ...

这个说来话多,有空再回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5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