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82|回复: 12

请大德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1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观于寂灭,亦不永灭。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不诚不欺,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语道断。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离众结缚。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以上二者有何区别?

发表于 2012-12-21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可错解佛经,真空无碍妙有,全事即理。

视频:大安法师《净土十疑论》讲记
http://www.shixiu.org/forum.php? ... D%C1%2B%CA%AE%D2%C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无分别是指修行人要远离分别心。《楞伽经》三种神力建立:声闻神力,菩萨神力,如来神力。
                           五无间种性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再次大慧,有五类无间种性。声闻乘无间种性(知少而足、没有慈心),缘觉乘无间种性(胆小),如来乘无间种性(具足六度波罗蜜),不定种性(修行在十字路口、其心常与无常不定),各别种性(外道不按经文乱修),但也容易反正过来。”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气烦恼不断。不度不思死。度分断死。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如何认识声闻乘无间种性?若听讲受得邪魔入侵于自相和共相,浑身毛孔倒立起来,且还喜欢能见到智慧境界。不接触外来缘和事物无能力为众生用顿教法开悟众生。修入八地后已断烦恼,不能得不思死,只是得分断死,益寿延年,来生要来轮回。对正的师子吼说法者,他便认为我生命已将尽,来生梵天之行已建立,凡夫神通已产生。无法修入如来智慧的有为法。只知要修人无我,乃至般涅槃觉(小乘、阿罗汉)。
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无间外道种性,不岀岀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大慧,各别无间者,不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以贪嗔痴爱充滿内心,造作虚伪,装钸外表,成为士夫身,这样的众生,这样的内心世界,却想求般涅槃。还有另一种外道,说一切法由造作见境界后说这就是般涅槃。他们作这样想;法无我将如何解脱?有境界现就是解脱。大慧,此一切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离法相,而作离法相的感觉。佛为扭转外道的邪知恶见。令一切声闻乘对此五无间法应当修学。”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彼是缘觉乘无间种性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性相。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听说各别缘无间,是外道种性者,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敢接触邪魔,唯恐修入外道,但若离若合的种种变化,听说是神通时,其心敢随入。若知自己是缘觉之乘,也顺随说缘觉乘无间种性。”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性,离自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相。
“大慧,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
一;未离自性法无间种性。
二;已离自法无间种性。
三;得自觉圣无间种性。
四;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各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正报身、依报财)所建立的不思境界时。心不惊不怖不畏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成。
上面佛说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这里为何说是三种呢?因为未离自性和已离自性同属如来乘。唐译把一与二合为一种。名为自性法,无自性法,如来乘无间种性,故说如来乘有三种。
“大慧,不定种性者,在说三种时,随说而入如来性,随彼而成如来种性。”
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气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大慧,由初学开始从何地修入门,现在已至何地来确定是属哪一种类性。比如声闻乘;断见者,只见一物得知少而足,皆因胆小所致。但也有自知是错误的修行法,而改变外道法修入佛乘者。”
缘觉乘;虽比声闻胜一筹,但还是比不上如来乘不惊不怖不畏,所以只逗留缘觉乘。
《妙法莲华经》云:“外道有九十五种”。《楞伽经》说五十种,《大涅磐经》说有九种,这里只说三种。
一;自成外道者。
二;依附佛门还是外道。
三;学佛经学成外道者。佛为挽救一切修入错误的修行人看清种性,认识岐途。在第二章;大慧菩萨所说的超越声闻缘觉外道的诸禅定乐。二至五地是声闻缘觉外道所修的。一切如来所不喜欢的。要超越声闻缘觉外道的诸禅定乐。从六地修起。建立五无间种性相。无间者;无间断坚定受持,能得自觉圣智,自心妄念烦恼习气已净。知修人法无我,得三昧乐正受声闻。这三昧乐正受声闻,即不放弃三昧法。八地要放弃三昧法。才能入九地修攀缘禅。九地须捨一切法才能入十地修如来禅,但又恢复七地无念正受修行法,称金刚三昧禅。
最胜之身,就是最静之身,是寂静一乘道罗汉(声闻)、辟支佛(缘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逮得阿罗汉 是等心惑乱 三乘与一乘 非乘我所说 愚夫少智慧 诸圣远离寂 第一法门 远离于二教 住于无所有 何建立三乘 诸禅无量等 无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灭 亦无有心量。
这时世尊总结这段道理;小乘四果都已开悟。
须陀洹;虽入圣流,因不离色、声、香、味、触、法、故要七死七还。若远离内外境界,也可以涅槃。
斯陀含;对自己所修有怀疑还要来受生?勤修入定、而得般涅槃。
阿那含;因放逸而自滿,故要再受一生。
阿罗汉;只修最静、不学神通与法,故不能成佛,其心还有惑乱想。
以三乘比佛乘,故佛说非佛乘。凡愚没有智慧,诸圣甚至寂灭都远离了。佛的第一法门就是要远离权实二教,佛的法门是住无所有。何必建立有相的三乘?诸禅是无量、无等、无色的三摩地、无念正受。把受、想、行、识寂灭尽了,就没有心量存在。所谓权实二教只暂时称用,实是永恒不灭,权与实,是小乘与大乘界限。佛说远离于二教,就是要打破二教的界限,只有一乘,并无三乘。
                                            以上可有分别?
发表于 2012-12-2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仔细看您贴的经文,但佛经的道理都是一样。

请看下文:
佛法一般要从两方面展开去讲的:一个是理,一个是事。理事双备,真俗圆融。一个是从真谛的层面说,真谛的层面说是扫荡一切,不立一尘;一个是从俗谛的角度说,它要建立一切。《金刚经》般若空性是从空门进入的,所以它要扫荡;净土法门它是从有门施设的,这种有门就要建立相。但这个相不是我们凡夫的业力之相,这是阿弥陀佛的清净愿心里面显现的相,是从真空里面产生的妙有。这个妙有就等同于真空,真空妙有是一体两面。这叫“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所以透过这样的一个妙有,就能够契入到法身如来,就是实相。

摘自 http://www.shixiu.org/thread-24498-1-1.html

点评

何为‘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21 16:0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2-21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佛有三身
法身,法身无相,观法身佛无形无相。
报身,报身有相,十地菩萨可见报身佛。
化身,化身有相,有来有去,应机示现。
至于不同佛经指的是哪种情况要看上下文判断。佛应机说法,法无高下。
发表于 2012-12-2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12-21 21:49 编辑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西方三圣的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尚且念佛,我等凡夫不念佛即打妄想。不念佛可乎?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勤居士 于 2012-12-22 11:15 编辑

悟者有二种:理悟与事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所有大乘经典乃过去佛所说,我今也如是说。”
世尊临终善说一日一夜《大涅磐经》。五祖传法六祖时说到‘应无所住降伏其心’六祖才开悟。
事悟当然是无言无说。故有‘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传的是如来心印法要。
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见美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

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

之曰道。’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法海自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

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

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

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

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

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

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

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发表于 2012-12-2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庚二如来垂询圣众

  两时,即阿难意请之时。因阿难但求冥授,故佛不显说。而普告在会大众,诸大菩萨,如普贤、观音、药王、药上、弥勒、空藏等,有大智慧,大慈悲,大功德,大神通,能作大佛事者。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指回小向大者,非定性声闻。如法华经云:‘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曰生我法中。得成无学,通大小乘,佛果菩提,是大乘无学;菩萨分证大乘无学,故曰生我法中,得成无学。

  佛今不问各人所证,而问最初发心,以因地心,为起修之根本故。佛不问七大,而问十八界,以地水火风空五大合于六尘中,见大则合于六根中,识大合于六识中。故问十八界,四科七大,皆在其中。佛初问圆通,次问方便,意谓:法法皆真,头头是道,无法不圆不通。上根者,随拈一法,皆可入道;但钝根者,必须假以方便,始可下手修证。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今佛教阿难,选一圆通本根,正是对机设教之方便。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分五。辛初观六尘分六。壬初陈那观声尘

  六尘以色尘为首,今因陈那最先见佛闻法成道,弟子中第一位上首。故先说声尘。又:‘佛出娑婆界,声论得宣明。’‘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声尘既是闻性所对境,与最后观音菩萨之耳门圆通,互相对照,故今声尘居先。

  梵语憍陈那,译云火器。在家是事火婆罗门,将来成佛,号‘普明如来’。本门原是大菩萨,迹门示现声闻身,助佛转法錀。五比丘,憍陈那、十力迦叶、摩诃男、马胜、小贤等。前二是佛母族表亲;后三是佛父族堂兄弟。佛初出家,净饭王遣此五人,往劝太子回宫;后因太子修道志坚,皆留雪山,随从太子同修苦行。父族三人,因不堪其苦,先往鹿苑,别修异道。母族二人,后因太子受牧女乳糜之供,误以为太子已退初心,亦舍之而去鹿苑。及佛成道,先到鹿苑,为彼等三转十二行四谛法錀,故五人先得度。即从座起等三句,是经家叙仪。虽非求法,然为敬佛,故先顶礼后白佛。

  鹿苑在波罗奈国,为古帝王养鹿之园。据传,昔有国王喜猎,时有二群鹿,各有五百,其二鹿王中,一为释尊过去,现畜生身而行菩萨者;一为提婆达多之故身。时释迦鹿王,谓达多鹿王云:‘今国王围猎,我等及一切禽兽,皆身命难保,我与汝当向王请愿,由我汝二群鹿中,每日轮流送去一鹿进贡国王,以免困猎残杀众多。达多鹿王同意是议,即谐往谒王,士兵欲杀之,鹿王忽作人语云:勿杀我,我来与王请愿。鹿能人语,且欲请愿,遂报国王接见。时释迦鹿王,陈述来意,王因奇其事而允其请,下令解围,勿再困杀。有日,达多鹿王群中,被派母鹿,因有孕待产,乃求达多鹿王,先派他鹿前往就死,王怒不许。该母鹿转求释迦鹿王,另派他鹿,先行进贡,候产子后,即往受死。时释迦鹿王,既不忍拒其所请,又不能先派他鹿,唯有自往就死。国王怪而问之,鹿王以鹿母请愿事奉告。国王因而感悟,而说偈曰:‘汝是鹿头人,我是人头鹿;我从今日起,不食众生肉。’遂将群鹿养于鹿苑中,并下令禁止加害,故称鹿苑。又此处人杰地灵,仙人辈出,亦名仙苑。据传说昔日林中失火,有雉鸡飞往恒河,湿身救火,经七日夜;感帝释下雨,因名鸡园。

  观见如来,最初成道,其意有二:一约佛本门,最初成道。如法华经如来寿量品:‘如来成道已来,甚大久远,过于无量世界,微尘数劫。’二约迹门,即今于娑婆国,菩提树下,腊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觉。今约迹门,佛最初于菩提树下成道后,即往鹿苑,为五比丘等,三转十二行四谛法錀。初谓示转:‘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灭可证性。’其次是劝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最后是证转:‘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道我已修,此是灭我已证’三转法錀,皆以音声为教体,故曰: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说四谛法竟,问彼五人解否?陈如答:解。佛云:汝何所解?陈如云:佛说是苦,真实是苦,不可令乐;集是苦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因亦灭,因灭故果亦灭。灭苦之道,是真实道,更无异道。佛知其已悟,即印其名曰阿若多,译云解本际。其次是十力迦叶得道,再其次是马胜等,三月调根,方证圣果。此因根性利钝不同,故悟道有先后。

  释尊,昔行菩萨道时,曾为国王,以十善法教化国人,人皆奉行十善,恶鬼不能侵。时有五夜叉,为饥饿所逼,来至王所,求王救济,王即以剑刺身五处,命五鬼饮血,鬼饮血毕,身心安乐,叩谢王恩。王曰:我今以身血济汝等身命,将来成佛,以甘露法味,济汝等法身。昔之国王,即今释尊;其五鬼者,即憍陈如等五比丘,以此宿缘,故佛成道,最先得度。

  ‘妙音密圆’,谓佛之音声,相妄性真,此真妙觉体,无形无相,谓之秘密;其用周遍,谓之圆。一切众生,不了音声如幻,而起分别;今五比丘,闻佛音声,而知声尘缘生,相妄性真,因而悟道,得证四果,故曰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阿罗汉含三义:一证无生理,二杀烦恼贼,三堪受人天供。憍陈那等,因闻佛音声而证四果,是答佛问,从何方便。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是答佛问,谁为圆通。

  昔有农夫,至马祖前求道,祖曰:吾无道,云何会说法。农夫恳切请求再三,祖云:汝信我否?曰:信。祖教用泥作耳环,挂于双耳,自会与汝说法;农夫依教奉行,不久耳环坠地,农夫因闻其声而悟道,故古德云:溪声尽是广长舌。

会者法法圆通,楞严会上二十五圣证圆通。不会者处处障碍。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条条大路通北京。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世尊!
发表于 2012-12-2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观世音菩萨!
随喜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禅勤居士 于 2012-12-23 14:01 编辑

《净土五经》乃出世法!后者是大乘法!所以说不可以文字解法,法无实修万世空。大乘顿教法唯有传法者与授法者心知肚明。故有‘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六祖也是。可惜六祖之后佛法一直衰退。现在修行人仍不知悔过。多看几部佛经就在沾沾自喜。最终一事无成来回报世尊!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生不灭不坠文字语言
  【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有馀义。唯止言说。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
大慧。一切言说,坠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无身。】
“大慧,彼一切痴人作这样说,佛理就是文字言说,佛理与言说无差别。为什么?佛理无实用价值,除了言说之外理无其它道理,就是以文字而言说。大慧,痴人邪恶烧智,不知言说有生有灭。就是可以信口开河,也可以巧辩推翻。佛理是已成定论,是不生不灭之法。大慧,一切言说来自文字。佛理却离开文字。”《大涅槃经》说:“佛理非文字语言,依智不依识。”还要离外性非性故,没有它生,只有佛理。也没有本质。
【大慧。如来不说坠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坠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坠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大慧。
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
“大慧,如来不说坠文字而离开佛理的法,文字的有无皆不可得。故应除之,则不坠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坠文字法者,便是妄说。因为所有法,是离开文字与言说的。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作一切法,成就一切众生从来不说一个字。众生也无所答。为什么?因为佛法是离开文字的,闭口不说一个字。不是不饶益众生,为他说佛理。因为众生所得法是从佛经上自得的。所以,外道者便认为修行有妄想故。大慧,若不为众生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产生与成长。若无者,谁能以自身经历说佛的法,又有谁认识佛法。”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处。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
“是故大慧!菩萨大菩萨,莫按文字作言说,要随宜众生方便广说经法,说佛义佛性法性。满足众生之希望。善分别众生与圣者的烦恼。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善解说不同的法。令他们远离外境界心意意识,不只是为了得自觉圣智。大慧,这样说于一切法是无所可说,只说一切法,一切相,要觉自心现量,离这二种妄想,诸菩萨大菩萨依正佛理,莫依文字。”
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则能以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
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而说法者,自坏第一义佛理。不但不能自觉。同时若以此义,教他人也害了别人。是坠邪知见的相续为众生说法,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有层次的修行,不能善分别自觉圣智与虚妄相的境界。不知什么是主,什么是次要的主题思想。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联接成整个佛性法性,具足佛理佛义。则修行人能以正心,得无相乐,常乐我净。以大乘尔焰与烦恼的平等来建立众生。
【大慧。攝受大乘者,则攝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则攝受诸佛菩萨缘觉声者,则攝受一切众生。攝受一切众生者,则攝受正法。攝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身,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攝受,随说计著。真实者,离文字故。】
“大慧,纳受大乘者,则纳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但诸佛菩萨缘觉声者是由众生中来。所以纳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就是纳受一切众生。但众生不纳受一切正法,则不能成为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故众生要纳受一切正法,成为诸佛菩萨缘觉声闻,则佛种不断。能修得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殊胜佛法所入之处。能依佛法殊胜所入之处的菩萨,常能化度众生建立大乘。这些菩萨则具足常住佛的威神之力,现一切色像。对慧根不同的众生说不同法,令其断除诸烦恼相如实说法,如来实法者是不来不去相,于是一切境界永息是名如实。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纳受虚妄相计着说法。真实者是离开文字,由实践修行中所得。拥有实用的价值成就一切众生,使佛种种不断,后继有人。”
【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实义。如是愚随言说指,攝受计着,至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大慧。比如婴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发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视指端。】
“大慧,愚夫者以文字理解,只看表面而看不到本质内容(隐覆之说)。比如以手指月,愚夫观指不观月(坠于文字,不得佛理)。如是也学着为人说法,随口说手指的各种因缘而自心纳受计着。从始至终都无法舍弃外道的恶习,离开文字修入第一义法。大慧,比如为众生说佛理,就像要煮熟食物喂婴儿,不应吃生的,就是不要死般硬套,从文字上理解。若以生食喂养婴儿,则令以狂,使众生不知如何次第受持,使众生不能打开修入大乘方便之门。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能够方便众生,而随言说手指则为不善,莫随愚夫者随口说指(手指)。
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堕一切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善义。与此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
“是故大慧,于真实第一义佛理,当为方便他而修,这真实义。是既有微妙,能成就开悟众生,又要寂静得常乐我净,这是修行涅槃的因。至于坠文字的言说,没有微妙的法也没有寂静的涅槃。只有妄想,妄想者集生死轮迥。大慧,真实的佛理,从多见多闻得。大慧,多闻者能善解佛义。并非只善于言说,而能自通为人说通,不坠一切外道经论,自身不坠也不让别人坠,是则名曰大德多闻。因此想求法者要亲近多闻。所谓世闻自以为善于义,而恰恰事与愿违。计着言说应当远离,这是学佛经学成外道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而说偈言:灭除彼生论 建立不生 我说如是法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无性无所有 犍达婆幻梦 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 何因空当说 以离于和合 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 我说无自性 谓一一和合 性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梦幻及垂发 野马犍达婆 世间种种事 无因而相现 折伏有因论 申暢无生 申暢无生者 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 恐怖诸外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4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