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微尘众

默照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0: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了了分明,朗照。只照即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亦不住,只知即可。知道,知道,即是默照。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以柔软忍辱心,来促进禅定增上   柔软心即是忍辱般若蜜,似乎与《维摩经》所说的“直心是道场”不一致。   若依《六祖坛经》所释的“一直心”是“于一切法,勿有执著”,等于就是不受一切境界所动的忍辱心及柔软心。《六祖坛经》中有三处提到“不思善,不思恶”的心,其实也是柔软忍辱的一直心。世界上最柔软的物体是水,修行人最柔软的态度是忍辱,禅修时最有力的功夫是一直心。   水的适应性很强,因为它柔软,所以能适应一切状况,能随机缘而变化多端。常流的溪水,遇到了小石头,它会翻过石头或把石头带着走;遇到了大石头,水就绕过石头从缝里渗透着走;石头太大、太多,形成了堤坝,挡住了去路,水就停在那儿,变成水池、水库,等水慢慢多了之后,再从挡住的那个堤坝上翻过去;如果天旱,太阳强,温度高,水就变成蒸气,升空而去。水就是这个样子,它总是有办法过去的,可以化零为整,也可以化整为零,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它都能以柔软的姿态来如实地因应。   冷天,水会变成冰;热天,水会化为气;在天空,水会变成云雾;遇到冷风,云雾会变成雨、霜、雪。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变化成不同的形态,但只要一有机会,又可以变回水。因此,水的本质没有变,永远是水,但是它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也可以根本不变,只是为了适应环境的状况而暂时改变了形状,这就是可资禅修者们学习的柔软心、忍辱心、一直心。   默照禅的练心过程是:放松身心、收心摄心、集中心、统一心,放下统一心,即是无心。不是像木头、顽石、死人一般的没有心,乃是打破自我情执的烦恼心之后的智慧心及慈悲心。   若要实证无心,必须先以柔软心,修习默照禅法,当在实证无心之后,那就是柔软忍辱心的完成。因为自己没有一定要坚持什么思想、观念、立场,唯一的原则就是对人要有慈悲,对己不起烦恼。对自己不起烦恼是解脱自在,对人要有慈悲则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而自己不起烦恼,便是利人利己的菩萨行,为了修持菩萨行,可以千变万化,应人、应物、适应环境,这就是将修行默照禅的柔软心、忍辱心、一直心,用在日常生活中了。   在精进的禅修期间,在禅堂用方法之时,遇到身心上的任何状况,都要用柔软心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不去管它,便是适应它了。对于逆境的状况,要适应它,对于顺境的状况,也用同样的柔软忍辱心来应对它,那才能够默而常照,照而常默,默照同时,超越了好坏得失的情执之心。   象冈道场曾为从台湾来访的八十位信众,办了两天的禅修活动。在那两天之中,有一个节目相当有意思,就是每个人从湖边托着一碗水慢慢地走回到禅堂来,途中不能泼出一滴一点,并且自我约束:“如果流出一滴,就等于丢了一个头。”有的人很贪心,把水装得满满的一碗,走不到几步水就流出一滴,虽然很快走回禅堂,但几乎丢了几十个头,这就是心不够柔软,没有耐性的结果。也有人一开始很谦虚,只装了八分满的水,慢慢地走回到禅堂时,一滴也没流出来,这就是用柔软心和一直心的锻炼方法所得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的本质没有变,永远是水,但是它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也可以根本不变,只是为了适应环境的状况而暂时改变了形状,这就是可资禅修者们学习的柔软心、忍辱心、一直心。

点评

干嘛要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3 07:0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默照禅的练心过程是:放松身心、收心摄心、集中心、统一心,放下统一心,即是无心。不是像木头、顽石、死人一般的没有心,乃是打破自我情执的烦恼心之后的智慧心及慈悲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要实证无心,必须先以柔软心,修习默照禅法,当在实证无心之后,那就是柔软忍辱心的完成。因为自己没有一定要坚持什么思想、观念、立场,唯一的原则就是对人要有慈悲,对己不起烦恼。对自己不起烦恼是解脱自在,对人要有慈悲则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而自己不起烦恼,便是利人利己的菩萨行,为了修持菩萨行,可以千变万化,应人、应物、适应环境,这就是将修行默照禅的柔软心、忍辱心、一直心,用在日常生活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先以柔软心,修习默照禅法,当在实证无心之后,那就是柔软忍辱心的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自己没有一定要坚持什么思想、观念、立场,唯一的原则就是对人要有慈悲,对己不起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自己不起烦恼是解脱自在,对人要有慈悲则是利益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利益众生而自己不起烦恼,便是利人利己的菩萨行,为了修持菩萨行,可以千变万化,应人、应物、适应环境,这就是将修行默照禅的柔软心、忍辱心、一直心,用在日常生活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默照即是以不变应万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精进的禅修期间,在禅堂用方法之时,遇到身心上的任何状况,都要用柔软心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不去管它,便是适应它了。对于逆境的状况,要适应它,对于顺境的状况,也用同样的柔软忍辱心来应对它,那才能够默而常照,照而常默,默照同时,超越了好坏得失的情执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不去管它

点评

不管就随波荡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3 07: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顺境的状况,也用同样的柔软忍辱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冈道场曾为从台湾来访的八十位信众,办了两天的禅修活动。在那两天之中,有一个节目相当有意思,就是每个人从湖边托着一碗水慢慢地走回到禅堂来,途中不能泼出一滴一点,并且自我约束:“如果流出一滴,就等于丢了一个头。”有的人很贪心,把水装得满满的一碗,走不到几步水就流出一滴,虽然很快走回禅堂,但几乎丢了几十个头,这就是心不够柔软,没有耐性的结果。也有人一开始很谦虚,只装了八分满的水,慢慢地走回到禅堂时,一滴也没流出来,这就是用柔软心和一直心的锻炼方法所得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以惭愧精进心,来维护智慧增上   智慧是没有我执的态度。可是,当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也是会说:“我,如来!”或“我,佛!”但这个不是情执烦恼的我,而是智慧慈悲的假名我。因为对众生而言,如来还是要以假名讲我。   对于正在修行中的人来说,所谓智慧,应可分成未见佛性之前,以及见了佛性之后的两个段落。   1.因惭愧而生精进   如何养护增上这两个段落的智慧?关键就在“惭愧心”。对于三宝,对于众生,对于自己,应修的未修,应断的未断,已修的不足,已断的未尽,都当感到惭愧。当在尚未开发自己的智慧之前,应当运用佛及诸善知识智慧的教法,精进修习。见性之后,所得的智慧性质,虽与诸佛相同,但所得的智慧力用,仍与诸佛有天壤之别,犹如毛端一滴水与四大海水相比,湿性全同,但量体悬殊。有些狂士,看过一些禅宗语录,就满口的佛言祖语,听起来他们似乎已经大悟彻底,已与诸佛平坐平起。   事实上,如果自己尚未成佛,就用佛的口气训人;自己尚未开悟,就用祖师的悟后语卖弄;自己尚不是明眼的善知识,就用善知识的姿态来以盲引盲,这就是不知惭愧的人了。麻烦的是,不知惭愧的人往往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也不会再去精进修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智慧是没有我执的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释迦牟尼成佛之后,也是会说:“我,如来!”或“我,佛!”但这个不是情执烦恼的我,而是智慧慈悲的假名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就在“惭愧心”。对于三宝,对于众生,对于自己,应修的未修,应断的未断,已修的不足,已断的未尽,都当感到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3: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如果自己尚未成佛,就用佛的口气训人;自己尚未开悟,就用祖师的悟后语卖弄;自己尚不是明眼的善知识,就用善知识的姿态来以盲引盲,这就是不知惭愧的人了。麻烦的是,不知惭愧的人往往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也不会再去精进修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0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