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微尘众

默照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8: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保任(四种辅助法门)   前面已经解释了四种增上,接下来将陆续说明四种增上的四种辅助法门: (一)以求法闻法心,来坚固信心增上   求法闻法,乃是修学佛法者的基本工作,因为信心的成长,要靠多闻熏习,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求法闻法依教奉行,便可由仰信、解信,而至于证信。   修学佛法的第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将信心建立起来。如果信心不坚定,其他的都谈不上。   “信”有许多层次:   1.迷信   第一个层次是“迷信”。也就是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不管是什么,只要有人相信,我也跟着相信,是盲目的信仰。所谓不清楚,也就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就是 “人云亦云”,人家信,自己也跟着去信。还有信的目的不纯粹、不清净,是为了得到不合理的利益,而相信一样东西或者是人,或者是无形的鬼神。所谓不合理,就是不合因果、不合逻辑,像这种信仰,就是民间信仰的层次。   迷信并不等于没有用,迷信也可以有若干的功能。但是因为它不合理,所以有后遗症;因为不合理,所以未必见得有用。如果真的有一些用处,也只是寅吃卯粮,只是借贷的性质。借了高利贷,借了多少钱,将来要还的钱更多,双倍以上地还。   2.仰信   第二个层次是“仰信”。仰信是听着可信的人,譬如听释迦牟尼佛说,或者是听某某善知识说修行有用,说佛经怎么讲,说修行禅法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那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不清楚的道理,只是听到对方讲,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人的人格,我们相信这些人不会说谎,不会骗我们,于是我们相信,这就是仰信。也就是说自己是不清楚的、不了解的、不明白的,但是有比我们智慧更高的人,他们的福德智慧都超过我们,值得我们相信他们讲的话。我们接受他们讲的法,他们信了我们也跟着信,这个叫仰信。   我们对于佛菩萨和所谓神明的崇拜,往往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在“仰信”的阶段,对象并不一定,凡是他有特殊的技巧、技能,或者是他的成就特别高、特别大,我们一般的人做不到,就会对他产生崇拜的信仰。这种好不好呢?很好啊!虽然我们做不到,但是见贤思齐也不错的。   3.解信   第三个层次是“解信”。解是理解的意思。从道理上能使你觉得这是值得可信的、讲得通的,而且正是你需要知道、所向往的,而其他的法没有讲过,只有佛经里面讲了,或者是在大善知识写的佛书之中讲了,因此你就相信。从文字、书本、理论而进入佛法之门,这些都是解信。   仰信比较容易,解信要花时间研究以及理解。有很多的学问家或知识分子,都是从“解”而进入佛门。禅宗主要是靠证信而不是解信。可是证信如果没有解信的基础,这个证可能有问题。切切不可以不懂佛法、不懂佛经,而以自己修行的体验来解释佛经,那就是以外道见来看佛法的正知正见,也就是用非正见来解释佛法,而把佛法变成了外道法。   重视禅修的人,不一定要去做学问家,不一定要去考证,从文字上来做整理,从资料上来做汇整、研讨、探索,不一定!但是正确的、基础的知见还是要有的。所以解信是不论是谁,不论是哪一宗、哪一派,这是共同的基础,然后才能够谈到证信。   4.证信   第四个层次是证信。也就是说,学习了解的同时也照着去做。照着做的时候,做多少就兑现多少,这样子会觉得“真有用”!有用,就会产生信心。   所以证信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无论在生活上或是自己禅修的过程中实际体验佛法,用佛法的观念和方法照着去做;在生活中得到利益,使身心健康得到受用,待人接物得到好处。对于生存环境的看法、想法和验,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让我们得自在、得解脱,这就是慈悲和智慧的现前。而究竟是谁在修?谁在用?谁得利益?是自我得利益,自我得解脱。以自我得到的利益,再分享给和我们相关的所有的人,或者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所有的人。   凡是用佛法自利而又利他,那是真正地已经体验到、得到佛法的利益,会让我们不仅对三宝产生信心,也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因为只要用、只要练,就能够成功,能够得到利益。因此我们自己的身心就是一个道器,就是一个练习、修持、弘扬、护持佛法的工具,我们就会相信自己是很重要的,能够修学佛法,能够弘扬佛法,能够实证佛法。   我们自心中如果证信完成了,或者是证信生起的时候,我们自心就是和谐的,就是和合的。我们的自心没有矛盾冲突,跟外境也就没有矛盾冲突,都是和合、和谐的。进一步而言,因为没有自我的执著,没有自我的棱角,因此和任何人、事物都能够相应。因为没有自我中心,只有众生而没有自我,如此,自己就和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这叫做“一体的三宝”。   如果我们修行佛法而进到证信层次的话,心外没有三宝,自心就是三宝,这个时候是不是说我们不要拜佛了?不要看经了?也不要供僧了?错!自心本身就是三宝,当然会自然而然地信佛、学法、敬僧,否则的话,你就是在自己否定自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比我们智慧更高的人,他们的福德智慧都超过我们,值得我们相信他们讲的话。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主要是靠证信而不是解信。可是证信如果没有解信的基础,这个证可能有问题。切切不可以不懂佛法、不懂佛经,而以自己修行的体验来解释佛经,那就是以外道见来看佛法的正知正见,也就是用非正见来解释佛法,而把佛法变成了外道法。   重视禅修的人,不一定要去做学问家,不一定要去考证,从文字上来做整理,从资料上来做汇整、研讨、探索,不一定!但是正确的、基础的知见还是要有的。所以解信是不论是谁,不论是哪一宗、哪一派,这是共同的基础,然后才能够谈到证信。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自心中如果证信完成了,或者是证信生起的时候,我们自心就是和谐的,就是和合的。我们的自心没有矛盾冲突,跟外境也就没有矛盾冲突,都是和合、和谐的。进一步而言,因为没有自我的执著,没有自我的棱角,因此和任何人、事物都能够相应。因为没有自我中心,只有众生而没有自我,如此,自己就和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这叫做“一体的三宝”。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修行佛法而进到证信层次的话,心外没有三宝,自心就是三宝,这个时候是不是说我们不要拜佛了?不要看经了?也不要供僧了?错!自心本身就是三宝,当然会自然而然地信佛、学法、敬僧,否则的话,你就是在自己否定自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以知过忏悔心,来保护持戒清净   知过忏悔,乃是用忏悔心来扶助戒增上,因为凡夫受了戒,随时还会犯错,如何弥补犯错的行为?便是要忏悔。在声闻戒的忏悔,主要是针对身口二业的恶不善行及恶律仪要忏悔;大乘菩萨戒的忏悔,包括身口意三业的恶不善行及恶律仪,都要忏悔。声闻戒在于长养出离心,菩萨戒重在长养无上菩提心。   持戒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修行禅定成功,可是持戒而不犯戒是很难的,也就是说接受了戒的准则和规定之后,常常还是会犯错的。因此?《菩萨璎珞本业经》中说:“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犯戒之后要以忏悔心来修补。一次次地犯戒,一次次地忏悔;一次次地忏悔,一次次地改善,终至于持戒清净。声闻戒的忏悔方式,有犯小错的自责己心忏悔,得罪了某一个人时的当面对首忏悔,犯了稍大的过失须在三人中忏悔,犯了大过失则要在十人或二十人前忏悔。大乘菩萨戒的忏悔方式,则有自责己心忏悔,在佛菩萨像前忏悔,乃至要礼三世诸佛,恳切忏悔,直到见光、见华等瑞相现前,始知罪已忏除。   不一定要犯了什么重大的过失,才需要忏悔,而是要随时存忏悔的心。因为不仅?生曾犯的过失,往往已经忘了,何况过去世的无量劫来,有许多许多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有意无意,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有的是因贪心,有的是因嗔心,有的是因愚痴心;凡是做了害人害己、或知或不知、或忆或不忆的恶事,这都是需要忏悔的。   忏悔,可以使烦躁、闭塞、不开朗的心,变成清凉、豁达、很舒坦的心。不忏悔,则会使自己假借理由来推卸责任,而犯下更多的错误;犯了错误还找理由,以为是正当,这就是邪见了。邪见是不知因果、不信因缘,自己造了恶业,还认为是理所当然。   通常的人,都会认为他们自己是个善良的好人,曾有受过他人的伤害,自己是不曾伤害过他人的,因为自己从没有做过杀人、放火、强暴、抢劫等这些坏事。但是,当我们在修行禅定、听闻佛法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及过失是满多的,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忏悔心。因此,忏悔能护持净戒,修习禅定不得力时,要知道忏悔。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的好理由,认为中国太穷、太落后了,所以便发动侵略中国的大东亚战争,理由是为了帮助中国人。这样的理由,有点像一个寓言所说:曾有一匹狼,看到有一只羊要过河却过不去,狼就说:“我来带你过河,不让你过去的话,你会不安全,我心里真是不放心。”羊说:“你这么好心,真是谢谢你,可是你怎么带我呢?”狼说:“最安全的就是你进入我的肚子,那就会永远安全了。”这似乎很有道理,若要叫那匹狼承认错误而来忏悔,那就难了。除非侵略者受到大挫败,才不得不忏悔,普通人是不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愿主动忏悔的。   一般常人,平时不知要忏悔什么。如果遭逢灾病厄难祸事,尤其是中国人,便相信延僧拜一堂什么忏,例如:水忏、大悲忏、梁皇忏之类就没事了。这不是没用,就信仰上这也真的有用;但在祸事过后,又不知要忏悔了。其实,忏悔是平常生活中随时都该做的,表示对于所犯的过失负责,是诚实的做人原则。   如果在修习禅法之时,心绪不宁,妄想杂念太多,便是心浮气躁的业障现前,此时应当以至诚恳切之心,做忏悔礼拜,一边礼拜,一边口念心系:“弟子某某人,至诚忏悔,先世今生,一切恶业,尽皆消灭。”或者礼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尽忏悔。”诵一遍,拜一拜。经过忏悔礼拜之后,心绪就会沉稳,可以顺利打坐了。   以上所说,不论是声闻忏法或是菩萨忏法,都属于有相忏,《六祖坛经》更说有“无相忏”的法门。那是自性已明者,随师称念:“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不被骄诳染,不被嫉妒染,愿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今已觉悟,悉皆永断。因为“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犯过失造恶业,皆由情执的虚妄之心,迷情不除,业障不消。一旦情消执亡,明心见性,性本空寂,罪亦不存,所以最上的忏悔是无相忏法。但亦切切不可否定有相忏法对于初机修行者的重要性。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闻戒的忏悔方式,有犯小错的自责己心忏悔,得罪了某一个人时的当面对首忏悔,犯了稍大的过失须在三人中忏悔,犯了大过失则要在十人或二十人前忏悔。大乘菩萨戒的忏悔方式,则有自责己心忏悔,在佛菩萨像前忏悔,乃至要礼三世诸佛,恳切忏悔,直到见光、见华等瑞相现前,始知罪已忏除。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定要犯了什么重大的过失,才需要忏悔,而是要随时存忏悔的心。因为不仅?生曾犯的过失,往往已经忘了,何况过去世的无量劫来,有许多许多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有意无意,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有的是因贪心,有的是因嗔心,有的是因愚痴心;凡是做了害人害己、或知或不知、或忆或不忆的恶事,这都是需要忏悔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可以使烦躁、闭塞、不开朗的心,变成清凉、豁达、很舒坦的心。不忏悔,则会使自己假借理由来推卸责任,而犯下更多的错误;犯了错误还找理由,以为是正当,这就是邪见了。邪见是不知因果、不信因缘,自己造了恶业,还认为是理所当然。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的人,都会认为他们自己是个善良的好人,曾有受过他人的伤害,自己是不曾伤害过他人的,因为自己从没有做过杀人、放火、强暴、抢劫等这些坏事。但是,当我们在修行禅定、听闻佛法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及过失是满多的,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忏悔心。因此,忏悔能护持净戒,修习禅定不得力时,要知道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人是不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愿主动忏悔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忏悔是平常生活中随时都该做的,表示对于所犯的过失负责,是诚实的做人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诚实的做人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诚实的做人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修习禅法之时,心绪不宁,妄想杂念太多,便是心浮气躁的业障现前,此时应当以至诚恳切之心,做忏悔礼拜,一边礼拜,一边口念心系:“弟子某某人,至诚忏悔,先世今生,一切恶业,尽皆消灭。”或者礼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尽忏悔。”诵一遍,拜一拜。经过忏悔礼拜之后,心绪就会沉稳,可以顺利打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19: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浮气躁的业障现前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0: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原来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0: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应是我、敌皆不住,不动亦不住。

点评

呵呵,动的是那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8 06:3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0: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住风浪,不住渔船,不住稳,亦不住坐,一切不住,但知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0: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默照禅,朗照即是。虽了了分明,一切无住,不住念,不住相,不住觉,不住境,一切无住,不住我,不住无我,只知即可,只照即可,其余一概不管,任其去来,任其生灭,任其变化,但知而已,不起第二念。

点评

如此定能得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3 07: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2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