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微尘众

默照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开始打坐,都要把姿势坐好,这是调身。坐好之后觉得身体很舒畅,然后晓得呼吸,享受呼吸,知道自己的身体在打坐,而呼吸只是身体的一部分,所有的感觉也都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不需要特别去注意某一或某些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去特别注意局部或局部的状况,不被身体的状况、环境的状况以及心里的状况困扰,还是保持清明的心,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在打坐,这是“默”;晓得身体在打坐,清楚地知道身体及周遭环境的状况,也觉察到心里所产生的杂念妄想,则是“照”。很清楚地知道身体在打坐,也知道身体上的状况,但是不去管它,这便是 “默照同时”。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调心   默照修行法有四个调心的层次:   1.收心   把心从缘过去境以及缘未来境的状况,收到缘现在境的这一点上。舍下过去境及未来境,是“默”;缘现在境是“照”。   2.摄心   摄心是将收回的心摄于现前正在用的方法上。也就是把心从过去境及未来境中收回来,只缘现前境之后,进一步将现前境的范围缩小,对于现前境里所发生的种种状况,虽然可能都看得到、听得到,但是不要被它们所影响而生起情绪反应。接着,很清楚地把现在的这一念,既不被杂念、妄想、瞌睡所困扰,也不要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只要把心轻松而又绵密地用在方法上,其他的问题就不会产生了。不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是“默”,把心用在方法上是“照”。   3.安心   是将心念安住于正在用的方法上。此时的心,已经可以不受身心环境的各种状况所影响,平稳、安定、持续地在用方法。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打坐,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平稳、安定的状况中打坐。清楚地知道就是“照”,平稳安定则是“默”。   4.无心   是放下一切攀缘心,既不执妄境,也不求真境,但仍如常人一般地生活,这便是《金刚经》的“无住生心”,亦即《六祖坛经》的“无念心”、“无相心”。从安心而至无心,是持续用功,不断地放舍诸相,一直到了无心可安亦无相可舍的状况。在这过程之中,收心的层次要舍过去、未来;摄心的层次要舍杂念、妄想;安心的层次要舍身心环境正在发生的状况;无心的层次要舍妄、舍真,不执有无两边,也不著中间。一如《永嘉证道歌》所说的“不除妄想不求真”,但也不是躲在无事窟中享受安逸,而是随缘摄化,悲智无量。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清楚地把现在的这一念,既不被杂念、妄想、瞌睡所困扰,也不要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只要把心轻松而又绵密地用在方法上,其他的问题就不会产生了。不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是“默”,把心用在方法上是“照”。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楚地知道就是“照”,平稳安定则是“默”。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   是放下一切攀缘心,既不执妄境,也不求真境,但仍如常人一般地生活,这便是《金刚经》的“无住生心”,亦即《六祖坛经》的“无念心”、“无相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一切攀缘心,既不执妄境,也不求真境,但仍如常人一般地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态度   修习默照禅必须遵守的基本态度有三,那就是:发大悲心,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发大悲心   大悲心就是菩提心,也是能够让我们彻悟成佛的心。如果要彻悟,首先要发大悲心,然后才能够顿悟成佛,因此,大悲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既然发大悲心,那么对任何人、任何众生,都不能有对立、仇恨、伤害、疑惧以及嫉妒的心,代之以包容、怜愍、体惜的平等爱护、普遍救援,那就是大悲心了。   发起大悲心的目的,在于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以及体验到各人的本地风光。为了达到修行的目标,就得从放舍诸相下手,虽然尚未见到本来面目,尚未体验到本地风光,但是要练习着朝这个方向努力。放舍诸相即是“默”,努力于放舍诸相的练习即是“照”。这就是默照禅法的入门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任何人、任何众生,都不能有对立、仇恨、伤害、疑惧以及嫉妒的心,代之以包容、怜愍、体惜的平等爱护、普遍救援,那就是大悲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使你不快的全放下,使你快乐的全放下。众生平等。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既使你快乐又使你不快的更应该全放下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0: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放舍诸相   放舍诸相就是不执著任何现象,实际上就是无住心。心不住于心理现象,不住于身体现象,不住于环境现象。所有心内、心外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的,但不要去执著它,不要去在乎它,便是放舍诸相。不住于任何一种现象,就是“默”;知道所有的现象都是正在发生中,那就是“照”。所有的生灭状况,都是知道的,只是不去执著它,不因各种状况的发生而心生波动,这就是放舍诸相;但这并不是说,就像木头、顽石或者死人那样。了知任何现象,是正常的人,这是“照”;知道任何现象都可能发生,但不需去忧虑烦恼,这是“默”。在打坐中,了知任何一种现象出现时,能够不起第二念,就是默照同时的放舍诸相。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1: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心内、心外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的,但不要去执著它,不要去在乎它,便是放舍诸相。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1: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知任何一种现象出现时,能够不起第二念,就是默照同时的放舍诸相。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1: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放舍诸相?就是从放松身心、安定身心着手:第一,先把眼球放松,然后将整个身体放松,头脑不要去注意什么,也不要去思考什么,只晓得自己是在放松状态。第二,身体坐直,脸部的肌肉放松,肩颈放松,臂不用力,手结法界定印置于腿上,不再管它;后腰放松、小腹放松,然后享受呼吸,欣赏呼吸从鼻孔出和入的感觉,其他的不要管它。第三,进一步,心已比较安定,杂念也少了,此时如果不清楚体验呼吸从鼻端进出的感觉,很可能会打瞌睡。这个时候便可用只管打坐的方法,很轻松地体验、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打坐,但不要特别注意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些部位的感受状况,也不去特别注意心里的反应,以及周遭环境里正在发生的任何状况,你的责任只是晓得你正在打坐。事实上,这就是提起默照的方法,正在练习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1: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只管打坐,只知打坐。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1: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休息万事   彻悟的人,我们称之为无事道人。道人,就是修行佛道的人,无事道人是心中已经没有自己的事,既然自己没有事,那还有什么事呢?事实上,对于凡夫而言,修行和烦恼都是事,凡在心中有所牵挂的,就叫做“事”。随时随地要把心中的牵挂停止,心里没有任何牵挂之时,虽也照常过生活,但那就是休息万事。   有位菩萨来参加禅修,尚未办妥报到手续,就接到他太太的电话说,如果他参加禅七,她就要在家里自杀。于是这位菩萨问我:“师父!我该怎么办?”我问他太太要自杀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她过去好像也说过这样的话,不知道是真是假,我想我还是在这里打禅七,过两天再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吧!”于是我跟他讲:“我想你不必看了,禅七期间你的心中老是牵挂着‘我的太太不知道自杀了没有’?还打什么禅七呢?你心中有事,太太说要自杀是大事,而且是不得了的事,我看你还是回去吧!”   请问诸位的心里有事吗?虽没有家人自杀的问题,心中也会牵挂着很多很多的事,也许你们一边打坐一边在想着许多之前和之后的事,也可能想着:“默照禅能让我开悟吗?能给我智慧吗?默照禅何时才能够让我断烦恼呢?”有的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么多问题,只是期待着平顺地打完禅七,或者想:“禅修期间会发生什么事啊?再往下会怎么样呢?”一类是期待、等待,另一类是担心、推测,这些全都是“事”。其实,修行就是用方法修行,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羡慕他人,不跟他人比较,也不跟自己比较,否则,便成不务正业的闲事了。   你的心,不要被任何状况所动,不要被任何现象牵着走。当发现鸟在叫,风在吹,苍蝇、蚊子在飞舞;或感觉到肩颈痛,腰椎酸,皮肤痒;或者觉察心里正有杂念、妄想、邪思在浮动,这些都是现象。被你发现了,便是“照”;发现了之后,随时放舍,就是“默”。   事,是不可能没有的,吃饭、走路、打坐、睡觉、上洗手间、打扫环境等,每一样都是事,但你千万不要把前一念已发生过的事,以及后一念尚未发生的事,牵挂在身上。刚刚做的事已经做过了,可以有记忆,但不必牵挂;还没有发生的事,可以有计划,但不要悬念;凡跟当下所用的方法不相应者,全是闲事,必须随时放下,这就是“休息万事”了。   发现心中有事,就是“照”;不讨厌它,不去管它,休息心中所有的事,则是“默”。当你清清楚楚没有杂念妄想而只有方法时,便是正在修行默照。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1: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时随地要把心中的牵挂停止,心里没有任何牵挂之时,虽也照常过生活,但那就是休息万事。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01: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修行就是用方法修行,不要瞻前顾后,不要羡慕他人,不跟他人比较,也不跟自己比较,否则,便成不务正业的闲事了。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1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