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rick6269

请问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杀死了很多日本士兵的中国军人,他们是不是造了很多恶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17: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肯定杀过人吧?并没有堕地狱啊!

点评

你怎么知道,你用慧眼看到了?再说那是传说不是真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17: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9 17:16
三国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肯定杀过人吧?并没有堕地狱啊!

你怎么知道,你用慧眼看到了?再说那是传说不是真事。

点评

引经据典:智者大师度化关羽2011-05-22Tag:关羽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salc-logs/129650851.html 引经据典:智者大师度化关羽作者: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18:11
发表于 2015-11-9 17: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收关公做伽蓝护法。百度一下便知。

点评

那怎么不连刘备张飞一块收了,他们仨关系多铁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17:5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9 17:45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收关公做伽蓝护法。百度一下便知。

那怎么不连刘备张飞一块收了,他们仨关系多铁呀。

点评

缘聚缘散。各有因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18:16
发表于 2015-11-9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5-11-9 17:22
你怎么知道,你用慧眼看到了?再说那是传说不是真事。

引经据典:智者大师度化关羽2011-05-22Tag:关羽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salc-logs/129650851.html

引经据典:智者大师度化关羽作者:万一救世你据《佛祖统纪》卷六记载:十仲春,师至荆州,旋乡答地,将建福庭。乃于当阳玉泉山(此地在隋通为荆州,朱梁时分,置荆men军)创立精舍,及重修十住寺。道俗禀戒听讲者,至五千余人。初至当阳,看沮、漳,山色堆蓝。欲卜清溪,以为道场,意嫌迫隘,遂上金龙。池北百余步有一大木,婆娑偃盖,中虚如庵,乃于其处趺坐进定。一日天地晦冥,风雨号怒,妖怪殊形,倏忽千变。有巨蟒长十余丈,张口内向,阴魔列陈,炮矢如雨。经一七日,了无惧色。师悯之曰:“汝所为者,生死众业。贪着余福,不自悲悔。”言讫,象妖俱灭。其夕,云开月明,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前致敬曰:“余即关羽,汉末纷乱,九州瓜裂。曹操不仁,孙权自保。余义臣蜀汉,期复帝室。时势相违,有志不遂。死有余烈,故王此山。大德圣师,何枉神足?”师曰:“欲于此地建立道场,以报生身之德耳。”神曰:“愿哀悯我愚,特垂摄受。此往一舍,山如覆船,其土深厚。***当与子平(蜀先主拜羽前将军,率众攻曹仁不克。孙权已据江陵,羽因遁走,吴马忠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唐书,羽生侍复兴,其裔孙播相德宗)建寺化供,护持佛法,愿师安禅七日,以观其成。”师既出定,见湫潭千丈,化为平阯。栋宇焕丽,巧夺人目,神运鬼工,其速若是。师领众进居,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曰:“***本日获闻出世间法,愿洗心易念,求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秉炉,授以五戒。于是,神之威德,昭布千里,远近瞻祷,莫不肃敬。分享到:
[backcolor=initial !important]0



历史上的今天:



点评

权威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0 14:26
这种野经当个乐子看看就好,别当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23:06
发表于 2015-11-9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5-11-9 17:56
那怎么不连刘备张飞一块收了,他们仨关系多铁呀。

缘聚缘散。各有因缘。
发表于 2015-11-9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9 16:55
你把日本人随意杀害中国人认为是果`报,请你说出个因来。说不出就不要不懂装懂,好不好?

阿弥陀佛

无缘不聚

累世无缘,今生不会相聚

因缘果报不是通三世的吗?

您怎能断定因果只在今生今世

末学只是说我们不要妄言

如果您认为末学不应该这么说,

那么您就是认定自己没有妄言,

那么您就是确定自己是跟佛一样的真实语?

点评

不论因缘怎样,都不应支持恶,善是佛学根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1 10:25
从世间法角度,本人的观点有历史依据。你从佛法的角度,混淆视听,请你讲出因果所以然来。否则,你不但不懂佛法,也不懂世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19:10
发表于 2015-11-9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经藏 发表于 2015-11-9 18:35
阿弥陀佛

无缘不聚

从世间法角度,本人的观点有历史依据。你从佛法的角度,混淆视听,请你讲出因果所以然来。否则,你不但不懂佛法,也不懂世间法。


补充内容 (2015-11-9 19:13):
佛讲因果,佛有观察无量无边大劫的宿命通。不知道您有什么?

点评

阿弥陀佛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佛的宿命通,所以末学说我们不要妄言 佛陀智慧圆满无碍,我们学佛难道不是为了用佛法中的正知正见来转化凡俗知见吗? 师兄您这个讲法,很有意思 师兄您讲世间法,很有道理、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0 16:51
发表于 2015-11-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经藏 发表于 2015-11-9 08:43
简单来说,如果不持戒律,没有禅定工夫和圆满智慧,空有救度众生之心,这是空谈、嘴上说说而已

所以,初 ...

“一一诸菩萨,所将诸眷属,其数无有量,如恒河沙等。或有大菩萨,将六万恒沙,如是诸大众,一心求佛道。是诸大师等,六万恒河沙,俱来供养佛,及护持是经。将五万恒沙,其数过于是。四万及三万,二万至一万,一千、一百等,乃至一恒沙半及三四分,亿万分之一;千万那由他,万亿诸弟子,乃至于半亿,其数复过上。百万至一万,一千及一百,五十与一十,乃至三、二、一,单己无眷属,乐于独处者,俱来至佛所,其数转过上。如是诸大众,若人行筹数,过于恒沙劫,犹不能尽知。
  此颂菩萨来数。兹以经颂互证。释其数量之义如下。初一颂、总叹其数无量。以下各颂、乃次第举其数目。六万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一一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如是三十六万恒河沙之大师,既皆一心求道,俱来供佛,俱来持经。然仍有将五万恒河沙眷属之诸菩萨,此诸菩萨之数,更多于将六万恒河沙眷属之菩萨摩诃萨之数,即不止为六万恒河沙之数是也。然更有将四万恒河沙眷属之诸菩萨,此诸菩萨之数,又多于将五万恒河沙眷属之菩萨之数,即更不止为六万恒河沙之数是也。况犹有将三万、将二万、乃至一恒河沙、二分恒河沙之一、三分恒河沙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恒河沙之一,此诸眷属之数之大,姑不具论。而此一一大众导首菩萨之数,实已不可思议,况仍当加入将千万亿那由他眷属者,将亿万眷属者,将千万、百万眷属者,乃至将一千、一百、一十眷属者,乃至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乃至一无所将者。如是等诸菩萨众之数,故为筹人计算,历恒沙劫所不能尽。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浅释



补充内容 (2015-11-9 21:35):
认为末法时期都是业障众生是大错特错的观点,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他人。实际上许多高僧大德皆是愿力再来的,越是末法,菩萨们就会竭尽全力的来护持释迦如来正法。菩萨愿力使然。

点评

阿弥陀佛 末学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末学记得说过有“初心菩萨”和“累世久修菩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0 16:54
阿弥陀佛 末学有说过这样的话吗? 末学记得说过有初心菩萨和累世久修菩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0 16:5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9 18:11
引经据典:智者大师度化关羽2011-05-22Tag:关羽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 ...

这种野经当个乐子看看就好,别当真。

点评

个人愚见,前几年有个帖子,是十大元帅之一,有可能堕恶道了。逝世前多年昏迷不醒,况且常常喊叫,与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关描述相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23:18
发表于 2015-11-9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5-11-9 23:06
这种野经当个乐子看看就好,别当真。

个人愚见,前几年有个帖子,是十大元帅之一,有可能堕恶道了。逝世前多年昏迷不醒,况且常常喊叫,与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关描述相符。

点评

末学是看到个帖子说的是陈*元帅在鬼道,就是和那个大居士齐素萍有关联的帖子提到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23:27
发表于 2015-11-9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经藏 发表于 2015-11-9 13:47
末学理解,悉达多太子只娶了一个太子妃,

只是在不同的佛经之中,用了不同的名字,

但是说佛陀有三个儿子,老大罗睺罗,后面两个一个名字忘了也是大阿罗汉,另一个就是善星比丘,难道都是耶输陀罗生的。。。
发表于 2015-11-9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9 23:18
个人愚见,前几年有个帖子,是十大元帅之一,有可能堕恶道了。逝世前多年昏迷不醒,况且常常喊叫,与地藏 ...

末学是看到个帖子说的是陈*元帅在鬼道,就是和那个大居士齐素萍有关联的帖子提到的。
发表于 2015-11-9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之子善星比丘事迹考 (2011-06-11 00:32:04)[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url]


标签: 悉达多 未曾有因缘经 罗云忍辱经 释迦牟尼儿子 善星 杂谈分类: 修习佛法

  摘 要: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太子时,曾有过三位夫人,育有三子。后来,三个儿子均随之出家修道,罗睺罗、优婆摩那成为大阿罗汉,而善星开始时很精进,后因自恃出身释迦族,贡高我慢,放任自己,又亲近外道恶友,以致退失四禅,沦落为恶人,甚至对佛恶心相向,最终堕入地狱受苦,且无法救拔。对于善星的自甘堕落,佛陀最为痛心,尽管他早已预知善星必定将断善根,成为“一阐提”。但佛还是苦口婆心地加以劝诫,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做到了仁至义尽。然而,善星始终固执己见,拒绝佛陀的教诲,不思悔改,终于自食其果。这一切无损于佛陀的光辉与伟大,反而恰恰证明了他一再强调的因果律的正确性:自作自受,他人是无能为力的。
  
  作者简介:夏金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 200235)
  一般人以为,释迦佛为悉达多太子时,曾娶耶输陀罗为妻,并有一子,名罗睺罗(?R?hula?),又称罗云。如佛在《大本经》里所说:“今我有子,名曰罗睺罗。”《大楼炭经》也只提“罗云”一人?①,《长阿含经》卷二十二所说,亦复如是。《未曾有因缘经》则详细地叙述了罗睺罗出家前后的经过。此外,由于《罗云忍辱经》、《中阿含经》中的《罗云经》和《法住记》等经论对罗睺罗的生平事迹也多有比较清楚的描述。因而,诸多经论的记载使得罗睺罗广为人知。
  ?但实际上,据《十二游经》、《五梦经》等记载,悉达多太子在出家之前有过三位夫人:瞿姨(?Gopī?,?Gopīk??或?Gop??,《修行本起经》卷上作“裘夷”)、耶输陀罗(?Yasodharā′?,经中作“耶惟檀”,系“耶输陀罗”之异译)和鹿野,并各领二万彩女。其中瞿姨为第一夫人,耶输次之,鹿野为末?②。《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三也有类似之说?③。因有三位夫人,所以,净饭王为之立春、夏、冬三时殿。她们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罗睺罗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善星(
  ?Sunaksatra •?,音译为“须那刹多罗”、“苏气怛罗”,一译“好星”)。罗睺罗是长子。这些事实在我国南北朝以来至唐宋时期的佛教界并不是什么秘密,在僧祐的《释迦谱》、智俨的《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法藏的《华严经探玄记》、澄观的《华严经疏》、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和知礼的《金光明经文句记》等著作中均或多或少地提到过。
  虽然《瑞应本起经》、《须达孥经》等经说,罗睺罗是瞿姨之子。事实上,根据《未曾有因缘经》、《十二游经》以及《法华经》的记载,耶输陀罗才是罗睺罗的生母。《大智度论》卷十七所引《罗睺罗母本生经》,亦持此说。隋天台智者《法华文句》据此解释说,瞿姨是“明女”,并未生育,罗睺罗乃耶输所生,只不过瞿姨是第一夫人,所以“从长母为名”,也是合乎情理的。隋末唐初的胡吉藏,在他的《法华义疏》中还引“经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优婆摩那,三罗睺罗。”
  唐代窥基《法华玄赞》也曾引用过这一说法。
  ?此外,《大般涅槃经》也有“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之说。所谓菩萨时,即指佛陀为太子时或成道之前也,但有时也指佛陀的前身,此乃佛门对佛陀的习惯称呼。善星的事迹,主要出自《大般涅槃经》。但在南北朝时期僧祐所撰之《出三藏记集》的第四卷里,即载有《善星比丘经》(一称《善星经》)一卷,唐代《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十二著录,智升《开元释教录》卷五和《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八亦著录。显然,这是一部专门描述善星事迹的经典,如《赖吒和罗经》、《大拘絺罗经》、《央掘摩罗经》等以人名命题的经典一样。隋末唐初时,《善星比丘经》尚存于世,胡吉藏《法华义疏》还证引过此经的内容。后来,即告失传,原因不明,也许是出于为尊者讳吧,因此,其内容也不得而知。
  ?优婆摩那,意译为“譬喻”。亦随佛出家,后来成为得道的罗汉,他曾为阿提目多比丘解答过有关方便修习“七觉分”的问题,而南传经典则记作是与舍利弗讨论。南传佛典还记载,优婆摩那还因有沙门、婆罗门说“苦是自作,或他作,或是自作亦他作,不是自作,亦非他作”之疑问,向佛请教。佛陀告诉他:“苦是缘生,依触而有苦。”
  在阿难之前,优婆摩那也做过佛陀的侍者,后又与阿难一起照料佛陀晚年的生活。
  ?关于优婆摩那的事迹,佛经记载不多。据说,佛陀在拘萨罗国时,有一次罹患背痛,需要药品和蜂蜜等物。于是,优婆摩那著衣持钵,来到一位名叫天作 (或作“天敬”)的婆罗门家化缘。天作虔诚地供养,“取钵盛满稣油、黑石蜜一篋、燸药水一車”。优婆摩那谢过天作,即带着药物,赶回住地,立刻以油稣和燸药水涂洗佛陀的身体,同时,服侍其饮用黑蜜浆水,佛陀的背痛便消失了。而天作还特地过来看望佛陀,佛陀便为之说法。
  ?另据《大般涅槃经》所说,佛陀涅槃前三个月,在毗舍离视优婆摩耶为“顾命比丘”,委托他去找纯陀(?Cunda?),来供养饮食。但很不幸的是,佛陀食用纯陀供养的食物后,便发病了,并且一直没有痊愈。佛陀一边抱病为弟子们说法,一边向着涅槃之地——拘尸那进发。《游行经》对这一段史实记录得非常详细,是了解佛陀最后时日的权威资料。
  ?问题在于,既然悉达多太子有三个儿子,而《大本经》、《楼炭经》、《长阿含经》为何只提罗睺罗而不及其他两个儿子呢?这里有三个原因:
  ?(1)在《大本经》里,佛陀在说到“今我有子,名曰罗睺罗” 时,是在叙述过去世六位佛陀的事迹时提到的,如“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弃佛有子,名曰无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觉。拘楼孙佛有子,名曰上胜。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导师。迦叶佛有子,名曰集军。今我有子,名曰罗睺罗”
  《长阿含经》卷1,《大正藏》第1卷,第3页。。这里叙及的六佛陀之子,均为一位,所以,佛陀自然也只说一位。《七佛父母姓字经》亦作如是说,并非有意回避提另外二子。此与《大本经》里叙说六佛中每位佛陀的两名弟子时,佛陀也提供相应数量的两名弟子的做法是一致的,并无不妥。
  ?(2)经里提到的六位佛陀之子——方膺、无量、妙觉、上胜、导师、集军和“罗睺罗第七”,“此诸豪贵子,绍继诸佛种;爱法好惠施,于圣法无畏”。而佛三子中,惟罗睺罗,堪与其匹,以童子身成罗汉。在法华会上,佛又为其授记,将来当成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因此,只提罗睺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合情合理。
  ?更为重要的是,佛陀本人也在《法华经》里证实了罗睺罗是长子:
  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于未来世中,见无量亿佛,皆为其长子。一心求佛道,罗睺罗密行,唯我能知之。现为我长子,以示诸众生。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
  既然佛陀的偈颂明确说明罗睺罗是长子,也等于承认另外还有孩子,他们分别是善星和优婆摩那。只是他们俩谁为老二、老三,限于史料,无法确指。
  据《修行本起经》、《瑞应本起经》等所说,悉达多太子十七岁开始娶妻,二十九岁出家。十二年间育有三子,不要说他的王子身份与地位,即便是一般平民男子也是极为普通的事情,何况他还有三位夫人、六万彩女。若以人间佛陀而论,三夫人、三子之说,更与事实相符。
  这里之所以取太子“二十九岁出家”而舍“十九岁出家”之说,一者“二十九岁出家”也是通说;二来,这也与佛陀生平中公认比较可靠的年龄段之说基本相合,比如,二十九岁出家,经六年苦行,三十五岁成道,复经四十五年说法,年八十入灭。如若取十九岁出家,则中间有将近十年时间无法落实。
(3)《大楼炭经》里只提罗云,是由于佛陀在叙述自己家族历史时所说,仅言继承王位的长子(太子),并不违背常理。比如,悉达多太子的祖父师子颊王,生有四子:长子净饭,次子白饭,三子斛饭,四子甘露饭,而《大楼炭经》却只提太子净饭王,不及其他三子;再者,净饭王也有二子:悉达多和难陀,但经中也仅说悉达多一人,并未出现难陀的名字,即是明显之例证:
  ?悉达菩萨,即悉达多太子。至于《长阿含经》所说,与《楼炭经》提及的是同一件事情,道理自然是一样的,毋庸赘述。


发表于 2015-11-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乙.善星出家后,长期与佛过不去,直至堕入地狱

  ?出家之初,善星修行精进,断除了欲界的烦恼,从而引发得第四禅定。因此,《大般涅槃经》说善星“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別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是基于事实的表述。结,是“烦恼”的别称。善星曾获得四禅,所以,有时也称他为“四禅比丘”。还有的论书,如《大毗婆沙论》甚至认为,善星有天眼通。但这只是一家之言。

  ?后来,善星开始逐渐懈怠,不再精进努力,又亲近外道恶友,渐次变坏,自行其是,甘于堕落,还居然当面顶撞佛陀,不仅退失了四禅,沦落为与佛唱对台戏的恶人,甚至在行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肯回头,令佛陀十分痛心与苦恼,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大般涅槃经》将善星、提婆达多等人归于“暂出还没”一类,是十分贴切的。善星与优婆摩那一样,也做过佛陀的侍者,且在僧团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手下有一帮人跟随,如经中所说“善星比丘多有眷属,皆谓善星是阿罗汉,是得道果”。总括善星做与佛过不去之事,表现在好多方面,其中突出之处有四:

  ?(1)诈言薄俱罗鬼惊吓佛。佛陀住王舍城时,一日初夜时分,佛为帝释天说法,不觉时间很久。按照僧团里的规矩,弟子应当在师父之后入睡。这时候善星等得不耐烦了,心生恶念。于是,就吓唬佛说,快回来吧,薄俱罗鬼来抓你啦。因此,受到佛陀的斥责。

  ?(2)对佛陀预言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外道是罗汉。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一酒家的门口,佛陀与善星看见一外道尼乾,卷曲着身子,蹲在地上吃酒糟,模样十分狼狈。善星居然说:“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佛陀当即批评他,并告诉善星:“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盗淫。如是之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捨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阿罗汉者。永断三恶。云何而言是阿罗汉?”然而,善星依然固执己见,说:“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⑦佛陀虽为之说法,但他并无信受之心。

  (3)有一尼乾,名叫苦得,经常宣扬说,众生的烦恼是无有因缘的,众生的解脱也是无因无缘。善星深以为然,且称赞说:“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佛陀当即告诫他,此人并非罗汉,也不懂罗汉之道。可善星却认为,佛陀这么说,是出于嫉妒。佛陀不以为忤,再次耐心地开导他,并预言道,此人将不久于人世,七日后因腹胀而死,且被其同学拉至寒林中。为了使佛陀的预言落空,善星提前将此事告知苦得。于是,苦得开始断食。七日后,苦得饥饿难忍而食用黑蜜,同时又饮冷水,结果腹胀而死,其同学将他的尸体送置寒林中,与佛陀预言丝毫不差。可是,善星罔顾事实,竟然还说苦得能生三十三天。

  (4)善星接受外道之说,以为无佛、无法、无有涅槃之法,并否定因果。

  为了挽救善星,佛陀与大迦叶一起,来到善星所住之处。遥见佛陀前来,善星便生恶邪之心,由此生身堕入地狱,无法救拔。佛陀不由地深深感叹:“譬如有人,沒圊厕中,有善知识,以手挠之。若得首发,便欲拔出;久求不得,尔乃息意。我亦如是,求觅善星微少善根,便欲拔济。终日求之,乃至不得如毛发许,是故不得拔其地狱。”

  ?尽管对于善星来说,依据生死轮回之说,在未来之世,他虽仍有获得救度的可能,但是,“现在之世,无如之何,是故名为不可救济”?③。由此可见,一个人要自甘堕落,其他任何人都是无能为力的,即使是贵为天人之师的佛陀,也无法度得。

  丙.善星堕落的原因——放逸、交恶友

  ?根据佛经所说分析,善星堕地狱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出于释迦族出身的优越感,从而放逸自己,不再精进,以致退失道行,走向堕落。

  ?在佛陀的僧团中,这种以出身释种为自豪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长老难陀(?Nanda?),佛陀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平时即“著鲜净衣,执持好钵,意气骄慢,陵蔑余人,自贡高言:‘我是佛弟,姨母之子。’”

  佛陀没少批评他。而佛陀的姑姑之子窒师比丘,也是贡高我慢,嗔恨心重。作为六群比丘之一的阐那(?Chandaka?,亦译为车匿,或阐陀),曾是太子出家时的御马者,后随佛出家为比丘。当别人批评他时,也是傲慢地反诘:

  大德!汝等不应教我,我应教汝!何以故?圣师法王,是我之主。法出于我,无豫大德。譬如大风,吹诸草秽,并聚一处。诸大德等种种姓、种种家、种种国,亦复如是,云何而欲教诫于我?

  阐那自恃出于释迦族,拒绝别人的教诫,认为佛陀是释种,法是佛陀说的,理应由释迦比丘来教育他们。他们本来不过是一些“草秽”、被大风吹到一起而已,有什么资格来教育我们呢?十二众比丘尼的首领偷兰难陀(亦称吐罗难陀)也以自己出身释种、种姓高贵而生骄慢。在她看来,大迦叶、舍利弗和目犍连等婆罗门种人,是“小小比丘”、乌鸦,至多不过是“小象”,唯有出身释种的提婆达多、阿难、阐那、俱伽离、骞陀达多、三文达多、迦留卢提舍等大德,才是“大龙比丘”、“大象”或者“孔雀”。

  ?在这种情形之下,传统上以出身最高等级自居的婆罗门比丘,自然不会认同释迦族比丘(或比丘尼)的看法。于是,两个种族之间的矛盾是难以避免的。对此,佛陀历来提倡并实施僧团内部一律平等,没有种姓的差异,无论原先出身释种,还是婆罗门,抑或是吠舍,乃至于首陀罗。同时,总是以大局为重,较多地批评释迦族的比丘,而对大迦叶之流基本上是赞赏的态度,例如,佛陀并不主张苦行,但对迦叶的头陀行,却称赞有加,甚至还让半座给他,表现出格外的尊重

  《迦叶赴佛涅槃经》里说:“佛每说法,迦叶常与对坐,人民见之,或呼为佛师。”《杂阿含经》卷41:“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善来!迦叶!于此半座,我今竟知谁先出家,汝耶?我耶?’彼诸比丘心生恐怖,身毛皆竖,并相谓言:‘奇哉!尊者!;佛陀重用舍利弗、目犍连,甚至将长子罗睺罗委托给舍利弗教导,充分表现出对他的信任,目的是为了维护僧团的和合一味,这么做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释迦族中的在家眷属也不乏这种优越感,如有一位名叫菩提的人,因快得善利,便认为自己是佛陀亲属的缘故,因而受到佛陀的纠正与告诫。

  正因为如此,善星作为佛陀之子,出家之初,修行精进,获得四禅,自以为有了炫耀的资本,是符合事实的。甚至目空一切,不把佛放在眼里。如此一来,他越来越放逸自己,不再努力,加上他虽受持、读诵十二部经,但却不理解其中“一偈、一句、一字之义”,加上又亲近苦得等外道恶友,以致退失四禅。人一旦堕落,往往会变本加厉,一发不可收拾,善星不但满嘴谎言,试图让佛出丑,并且恶心相向,断然拒绝佛陀的挽救,自以为无佛、无法、无因果、无有涅槃,其罪过越来越大,终至于堕入地狱。对此,《涅槃经》有非常精到的推论,其中说道:

  于同行中,自谓为胜,是故亲近同己恶友。既亲近已,复得更闻不具足法。闻已心喜,其心染著。起於骄慢,多行放逸。因放逸故,亲近在家。亦乐闻说,在家之事,远离清净出家之法。以是因緣,增长恶法。增恶法故,身口意等,起不净业,三业不净故,增长地狱、畜生、饿鬼。由此之故,佛门里有句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无论这个师父是谁,都是一样的。“阿难、调达,并为世尊之弟;罗睺、善星,同为如来之胤,而阿难常亲给侍,调达每与害逆;罗睺则护珠莫犯,善星则破器难收。”

  因此,“有情无情,各无定性,但随心变。唯逐业生”。关键在于个人对自己的期许,以及实现这种期许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的程度。

  丁.佛陀对善星的态度与做法、帝释天等

  善星诈以薄拘罗鬼来吓唬佛,帝释天于是问佛,为何让善星进入僧团。佛回答说:“骄尸迦!。例如,有一位婆罗门出身的在家居士,名叫善德(?Kusaladatta?′ ),后来也成为罗汉。他持戒精严,属于那种身在家、心出家之人。善德乐于听法,而且有极强的悟解力。在《大方等无想经》里,善德问佛,为何僧团中有提婆达多(?Devadatta?)、六群比丘一类人,为何又听其出家?大云密藏菩萨出面代佛回答,认为提婆达多并非地狱种,而是为开显如来世尊真实功德,所采取的权巧方便手段。围绕这个主题,他说了一大堆的话,归结到一点,是“提婆达多所行恶行,为欲显示释迦如来功德力故”。

  ?


发表于 2015-11-9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答复,从信仰的角度来说,并无不妥,同时也确实得到了佛的认可和赞许。但必须指出的是,大云密藏菩萨的真实身份却是摩诃男(?Mah?n?ma?)?②,是最早侍佛出家的五比丘之一,乃佛陀之父净饭王亲自为之挑选的释迦族人,是与提婆达多关系异常密切的亲属。
  ?而且,如果从寻找历史真相的研究来说,无论如何,上述回答总觉得有些难以服人。事实上,佛陀之所以让善星出家,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这个苦衷是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里回答大迦叶的疑问时流露出来的:
  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时,吾弟难陀、从弟阿难、调婆达多、子罗睺罗,如是等辈,皆悉随我出家修道。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王位,其力自在,当坏佛法。以是因缘,我便听其出家修道。
  ?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断善根,于无量世,都无利益。今出家已,虽断善根,能受持戒,供养恭敬,耆旧长宿,有德之人,修习初禅,乃至四禅,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习道;既修习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听善星出家。
  ?善男子!若我不听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足十力。
  由此可见,佛陀是在预见到无论出家与否,善星都将确定无疑要断善根的前提下,出于维护佛法的需要,防止他将来继承王位,毁坏佛法。同时,也为了便于拯救他,使他有机会为自己种下持戒、供养和修禅的善因,所以允许他出家,尽管明知无多大作用,但还是做到了仁至义尽。佛陀将他留在身边长达20年,加以教诲,不放过任何一个拯救的机会,却始终未能如愿。如果远离自己左右,善星将会教唆无量众生造作恶业。这是佛陀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将他放在身边的真实原因。
  ?接着,大迦叶又问佛陀为何不能救善星比丘,使之免遭地狱之苦。佛陀用了三子、三田、三罂(盛酒的器具)、三病人、三种马、三人等譬喻回答,说明佛陀施教需要分清轻重缓急的重要性?⑥。因此,佛陀优先培养罗睺罗,委托舍利弗教导,虽然在做沙弥时,罗睺罗也有过种种不如法之事,为此还受到佛陀的训诫,但他后来即严守戒制,精进修道,得阿罗汉果,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比丘。而善星则不然,佛陀屡次教诲,他根本听不进去,面对他一步步地走向堕落,佛陀的心情无疑非常沉痛,但又非常无奈,他曾多次说过善星等人:
  亲对我前,闻我说法,见我经行,见我端坐,见我神足游处虚空,见我降伏多千外道,于大众中,摧彼邪法。如是等人,尚于我所,不生信乐,于步步间,恒欲毁我;由是步步,渐增其恶。
  ?在《大方广三戒经》中,也有同样的表述,佛陀说善星等人,“是我给侍,面闻我说,见我经行,见我端坐,见我神通,经行虚空;见我降伏百千外道。如是等人,尚于我所,不生好心,以足下虫,与我相违,自致恶道”。因此,在《楞严经》里,善星比丘被看作是与诛灭释迦族的恶王——毗琉璃王并列之人,是有理由的。所不同的是,善星的罪过是“妄说一切法空”
  参见《楞严经》卷8,原文是:“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說一切,因而,后来堕入地狱受苦。
  ?佛教因果报应的规律是,谁作谁受,自作自受——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别人代替不得,包括自己的亲人,也怪不得别人。善星受佛依荫,不思报恩,反而厌佛嫌经,不信佛法,忝为佛子,实在枉然,《楞严经》所说:“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
  ?在一般人眼里,善星的所作所为,颇有些难以理解,以为佛陀之子为何也会如此?其实不然,在佛教看来,父子之间除了血缘关系之外,最根本的在于业报轮回的因缘。善星在佛身边长达20年,彼此生活在一起,遂以平庸的眼光来看待佛陀,觉得他并无特殊之处,更不觉得佛陀有多伟大,这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现象,不足为奇。也因此,善星根本听不进佛陀的累次劝诫,依然我行我素,终至于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其实,在善星眼里,他所看到的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父亲的形象,不是作为佛祖的崇高人格、非凡神力,乃至圆满德行的全部,甚至也不是佛陀生活的主要方面,所以,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和抉择,导致自己的悲剧发生。

分享:





发表于 2015-11-1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是杀业。。。。。。个别师兄爱国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和支持,但是按照因果解释就是定业。。。。。。。。战争死亡的人,并非一定堕落恶道,阿修罗 道也是有可能的,这还是三善道的中品呢
发表于 2015-11-1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9 18:11
引经据典:智者大师度化关羽2011-05-22Tag:关羽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 ...

权威的吗?
发表于 2015-11-1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轮转何道,只和他的业有关。总在世间飘零而已。
说善说恶,都是相对而言,说某国将士奋勇杀敌,在另一国眼里就是残酷杀害,至于说正义非正义,也是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都是轮回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段而已,如果放到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全时间段来全面衡量,他杀你自有杀你的因,他杀了你自有后面受报的果,此果成下一个轮次的因,如此轮转不休,带来苦的感受。试问,你如果痛恨这个果,却容忍引发此果的因,甚是不智,或为不见此因,或为情见太深。
自古以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成了将军元帅的悲叹调,但世间无一事不合理,但有自己的理解有问题而已。将军元帅们看似是君主欲削兵权减少对自己的威胁,实质上应该是杀业太重带来的现世报而已,一将成名万骨枯就是真实的写照。所有的道理都会有事情的发生显现出来,但本质只是因果而已。

补充内容 (2015-11-10 14:49):
但我们既然轮转其中,也不妨行梦中佛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做到真正的善,还要有智慧,发心似善,实害众生的事也不少见。
发表于 2015-11-10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9 19:10
从世间法角度,本人的观点有历史依据。你从佛法的角度,混淆视听,请你讲出因果所以然来。否则,你不但不 ...

阿弥陀佛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佛的宿命通,所以末学说我们不要妄言

佛陀智慧圆满无碍,我们学佛难道不是为了用佛法中的正知正见来转化凡俗知见吗?

师兄您这个讲法,很有意思

师兄您讲世间法,很有道理、很有依据

而末学是在从佛法的角度来混淆视听?

点评

你说你的观点,别人说别人的观点。你说与不说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拉上别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0 19: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2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