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9|回复: 12

[学佛交流] 永明寿禅师论开悟十个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6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卷一:
  “设有坚执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绝他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
  一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否?
  二还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
  三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否?
  四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否?
  五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
  六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否?
  七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
  八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辩得真实否?
  九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十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原,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

  若实未得如是功。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教,博问先知。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又如以师子筋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此宗镜力亦复如是。举之而万类沈光。显之而诸门泯迹。以此一则则破千途。何须苦涉关津别生岐路。所以志公歌云。六贼和光同尘。无力大难推托。内发解空无相。大乘力能翻却。唯在玄览得旨之时。可验斯文究竟真实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个问题,可以作判断标准。


第一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上,一切清清楚楚,如同白天看画图的颜色一样,与文殊菩萨等人的境界相同。你能这样吗?

第二问,你碰到了人,碰到了事,或者别人当面妨碍了你,总之,逢缘结镜包括很广,见色问声了不动心,日常生活间,甚至晚上睡觉都能合于道,你做得到吗?

第三问,佛教的经典,法华经也好,楞严经也好,拿过来一看,都懂了,听到最高明的说法也不怖畏,而且彻底的透彻明了,没有怀疑,你做得到吗?

第四问,所有的学人,拿各种学问问你,你能给予解答辩才无碍吗?

其余还有六问,大家可以自己研究。最后一段:


若实未得如是,切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披至教,博问先知,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心。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

若这十个问题连一点都做不到,就不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有任何疑问都应到处向善知识请益,一定要到达诸佛祖师们的境界。祖师们所悟到的,你都做到了,才可以到绝学无疑之地,不须再学。“灰息游心”,妄想心都休息了。“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到达大彻大悟后,或走小乘的路子,再转修四禅八定,证得果位,六通具足,三身具备,神通妙用,一切具足;或走大乘路子,为他人牺牲自我的修持,出来宏法。

设不能遍参法界,广究群经。假设你认为三藏十二部太多看不完,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永明寿禅师劝你仔细参看他所编的宗镜录,因为一切经典的精要,他都集中在此书中。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正,牵衣而缕缕俱来。文字多美,这是永明寿禅师所讲此书的重要。



点评

以前也以为是开悟的标准,后来慢慢明白,这是教下圆解的标准,悟佛知见。明心见性后一一对照修治才能到此地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0:20
以前也以为是开悟的标准,后来慢慢明白,这是教下圆解的标准,悟佛知见。明心见性后一一对照修治才能到此地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0:07
发表于 2015-8-1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钻研者 发表于 2015-8-16 17:53
转: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个问题,可以作判断标准。


以前也以为是开悟的标准,后来慢慢明白,这是教下圆解的标准,悟佛知见。明心见性后一一对照修治才能到此地步。

点评

这段文字,看到师兄说的延寿大师“打广告”了。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0:27
开悟和“教下圆解”有什么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0:18
从后面一段文字看,这应该是“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的标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0:17
发表于 2015-8-16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8-16 20:07
以前也以为是开悟的标准,后来慢慢明白,这是教下圆解的标准,悟佛知见。 ...

从后面一段文字看,这应该是“彻祖佛自性之原。到绝学无疑之地”的标准吧?感觉这个标准非常高啊。
发表于 2015-8-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8-16 20:07
以前也以为是开悟的标准,后来慢慢明白,这是教下圆解的标准,悟佛知见。 ...

开悟和“教下圆解”有什么不同?

点评

宗门开悟,直指心性不由文字,单刀直入一路向上,直至纤毫不挂,性光遍照十方,彻贯中观不落二边。以共相空性摄别相。一路全靠师父指导印证。辩别细微性相上略有不如,有时候能做不能说。有时候甚至有知宗不知教开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1:27
发表于 2015-8-1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钻研者 发表于 2015-8-16 17:53
转: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个问题,可以作判断标准。


以前也以为是开悟的标准,后来慢慢明白,这是教下圆解的标准,悟佛知见。明心见性后一一对照修治才能到此地步。
发表于 2015-8-1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8-16 20:07
以前也以为是开悟的标准,后来慢慢明白,这是教下圆解的标准,悟佛知见。 ...

这段文字,看到师兄说的延寿大师“打广告”了。呵呵。
发表于 2015-8-1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海 发表于 2015-8-16 20:18
开悟和“教下圆解”有什么不同?

宗门开悟,直指心性不由文字,单刀直入一路向上,直至纤毫不挂,性光遍照十方,彻贯中观不落二边。以共相空性摄别相。一路全靠师父指导印证。辩别细微性相上略有不如,有时候能做不能说。有时候甚至有知宗不知教开口便乱道的说法。且悟有深浅,师父印证不当,未彻时逢缘对境又生挂碍,昔年憨山大师入狱流放时方知当年所悟不彻,直到南海再证海印三昧。
      教下圆解,与宗门开悟不同。先由广阅经论,由一乘圆教性相圆融为依,向下一一统摄一切教法,三藏十二部。细辨各乘自相共性,所证所见不足之处。建立一个圆融自洽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是建立在文字知见上,故需要在一一事相,行住坐卧,起心动念,百法明门种种善恶心所。一一印证消融文字,消融境界。方能不落知见。不然则有能知不肯认。学与行脱节,只得个文字成佛。
       祖师承法眼宗,主张依教悟宗,声色见佛。这十问就是法眼成就标准,一心为宗照万法为镜性相圆融宗镜录一书就是法眼的传承,此书能铸法眼,过得十问便得传承。现在末法善知识难逢名师难遇。但是各种经论确能随时阅读。依教悟宗方是禅宗真正出路。

点评

那这里说的,“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是非毁赞,得一心不动”,等等,这还是干慧地吗?我觉得不止是开圆解吧?这没有止观定力吗?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1:59
南无阿弥陀佛,感谢师兄解答。有点了解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1:51
发表于 2015-8-1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8-16 21:27
宗门开悟,直指心性不由文字,单刀直入一路向上,直至纤毫不挂,性光遍照十方,彻贯中观不落二边。以共相 ...

南无阿弥陀佛,感谢师兄解答。有点了解了。
发表于 2015-8-1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8-16 21:27
宗门开悟,直指心性不由文字,单刀直入一路向上,直至纤毫不挂,性光遍照十方,彻贯中观不落二边。以共相 ...

那这里说的,“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是非毁赞,得一心不动”,等等,这还是干慧地吗?我觉得不止是开圆解吧?这没有止观定力吗?阿弥陀佛

点评

是干慧地。因为还有观有照,有相有功用。还有立了个东西在,以这个东西做标准。你细读每一问,都还有个见在。依这个见在做功夫。就人腿脚不好借拐杖才能行走,不到无间加行。不得断智。断烦恼证智。 所有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2:35
发表于 2015-8-1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海 发表于 2015-8-16 21:59
那这里说的,“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是非毁赞,得一心不动”,等等,这还是 ...

是干慧地。因为还有观有照,有相有功用。还有立了个东西在,以这个东西做标准。你细读每一问,都还有个见在。依这个见在做功夫。就人腿脚不好借拐杖才能行走,不到无间加行。不得断智。断烦恼证智。
       所有后面有要自办禅观,就是要断烦恼证果。祖师给我们的标准还是比较低的。老实看完宗镜录就能达到的。


补充内容 (2015-8-16 22:52):
对照唯识三十颂,
加行位。
现前立少物,谓为唯识性,以有所得故,不住真唯识。
通达位。
若时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禅宗有偈
日南午,随分随缘只么度。

心地不容正觉生,口中且吃油盐醋。

这东西,唯自悟,酸甜苦辣皆圆具。

西天东土总皆然,有甚男儿没去处。

点评

了解了。非常感谢师兄解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6 22:58
发表于 2015-8-16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5-8-16 22:35
是干慧地。因为还有观有照,有相有功用。还有立了个东西在,以这个东西做标准。你细读每一问,都还有个见 ...

了解了。非常感谢师兄解惑
发表于 2016-3-27 20: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7 1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