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rick6269

请问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杀死了很多日本士兵的中国军人,他们是不是造了很多恶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1-8 14: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是过去了。楼主关心的是抗日英烈是不是堕恶道了。

点评

阿弥陀佛 这要看每个人的因缘了 也就是共业中还有别业 也不能一概而论 再说,轮回之中,咱们谁没堕入过恶道呢? 恶道之中也有佛菩萨呢,能救度的一个也不会落下,咱们就别操心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4:13
发表于 2015-11-8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8 14:06
事情是过去了。楼主关心的是抗日英烈是不是堕恶道了。

阿弥陀佛

这要看每个人的因缘了

也就是共业中还有别业

也不能一概而论

再说,轮回之中,咱们谁没堕入过恶道呢?

恶道之中也有佛菩萨呢,能救度的一个也不会落下,咱们就别操心了
发表于 2015-11-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救度的一个也不会落下

对的,《华严经》上面说佛菩萨从没休息,从不失时,众生只要根基成熟即会救度。
确实不要操心的呢。
发表于 2015-11-8 16: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为抗日英烈回向,超度。离苦得乐才是摄取众生,不忘菩萨行。

点评

这个确实应该如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8:58
有寺庙这么做的,我们这里寺庙也做了。那个水陆法会也包括这些。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6:20
发表于 2015-11-8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龙儿 发表于 2015-11-8 11:48
佛教是种文化?
你也知道日本人中有善恶啊,那你咋知道我们说的是善的日本人还是恶的日本人?就以你自己 ...


我就不多说了

点评

嗯嗯。 我们互相学习。 言语若有冒犯,还望海涵!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6:21
发表于 2015-11-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8 16:14
应该为抗日英烈回向,超度。离苦得乐才是摄取众生,不忘菩萨行。


有寺庙这么做的,我们这里寺庙也做了。那个水陆法会也包括这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1-8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
我们互相学习。
言语若有冒犯,还望海涵!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每一个信仰佛教的人都要有一颗善良包容之心 谢谢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6:46
发表于 2015-11-8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龙儿 发表于 2015-11-8 11:50
日本人信佛是没错,不过侵入中国时日本人说杀中国人就是超度中国人呢,你怎么解释?

我要说的是日本人不是都坏,现在不是有许多善良的日本人反安培改宪,还记得小时候看的“血疑”“聪明的一休”,那里面不是有不少好人和真正信仰佛教的人?日本人又怎样,中国人又怎样,不是都有好人和坏人,要遣责的是当年行恶的日本人,而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难道不是吗?

点评

说得好,人不分国籍只分好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22:17
发表于 2015-11-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龙儿 发表于 2015-11-8 16:21
嗯嗯。
我们互相学习。
言语若有冒犯,还望海涵!

每一个信仰佛教的人都要有一颗善良包容之心
谢谢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1-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8 16:14
应该为抗日英烈回向,超度。离苦得乐才是摄取众生,不忘菩萨行。

这个确实应该如此。

点评

没有抗日英烈的英勇牺牲,浴血奋战。我们也许仍在日本天皇的领导下,像安倍拜鬼那样祭拜大日本战犯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9:12
发表于 2015-11-8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jkdfan 发表于 2015-11-8 18:58
这个确实应该如此。

没有抗日英烈的英勇牺牲,浴血奋战。我们也许仍在日本天皇的领导下,像安倍拜鬼那样祭拜大日本战犯呢。

点评

我的出发点和师兄不同。一切众生都当得度,我们没能力度,祈求佛菩萨来读。当得度的要度应度的,也就是有缘的,既然生在中国,那这些英烈既是与自己有缘,是当度应度的。 于出世间来说,两国交战就像网游里的帮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9:27
发表于 2015-11-8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8 19:12
没有抗日英烈的英勇牺牲,浴血奋战。我们也许仍在日本天皇的领导下,像安倍拜鬼那样祭拜大日本战犯呢。

我的出发点和师兄不同。一切众生都当得度,我们没能力度,祈求佛菩萨来读。当得度的要度应度的,也就是有缘的,既然生在中国,那这些英烈既是与自己有缘,是当度应度的。

于出世间来说,两国交战就像网游里的帮会战,游戏里有意义,退出游戏有什么意义?我们学佛就是了知这是一个“虚幻游戏”,修行也可以理解为找到这个“退出”按钮。

点评

退出世间,遁入山林是小乘法。大乘行人不舍众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9:35
发表于 2015-11-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jkdfan 发表于 2015-11-8 19:27
我的出发点和师兄不同。一切众生都当得度,我们没能力度,祈求佛菩萨来读。当得度的要度应度的,也就是有 ...

退出世间,遁入山林是小乘法。大乘行人不舍众生。

补充内容 (2015-11-8 19:43):
方便度化,令归佛道。

点评

师兄如果有空的时候,还是把下面这段佛经的白话说明或学习笔记写出来吧 时间长一些没关系,只要用心思维、用心写,发心利益众生,诸佛菩萨和天龙护法全部都会欢喜护持的 末学把繁体全部都转成简体,方便师兄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10:09
有人会问:菩萨行者应该以普度众生为业,为什么要安住阿兰若清净之处,例如山林川泽等安闲寂静之处,独善其身、舍弃众生呢? >>>>>>>>>>>>>>>>>>>>>>> 大智度論卷第十七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9 08:40
如果小乘还没修成如何转入大乘,自己还没自度如何度别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22:21
遁入山林也在世间。大乘不舍众生的前提是自己生出离心要出世间,进而不忍众生在世间轮回受苦,发大悲心,要度众生出离世间。而不是耽着世间的利益纠纷。出离心是共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9:43
大乘行人不舍众生 ~~~~~~~~~~~~~~~~~~ 真是至理呀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9:41
发表于 2015-11-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8 19:35
退出世间,遁入山林是小乘法。大乘行人不舍众生。

大乘行人不舍众生
~~~~~~~~~~~~~~~~~~
真是至理呀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1-8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8 19:35
退出世间,遁入山林是小乘法。大乘行人不舍众生。

遁入山林也在世间。大乘不舍众生的前提是自己生出离心要出世间,进而不忍众生在世间轮回受苦,发大悲心,要度众生出离世间。而不是耽着世间的利益纠纷。出离心是共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的。

点评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发菩提心是一念,不需要几十年。人生仅仅几十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9:46
发表于 2015-11-8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jkdfan 发表于 2015-11-8 19:43
遁入山林也在世间。大乘不舍众生的前提是自己生出离心要出世间,进而不忍众生在世间轮回受苦,发大悲心, ...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发菩提心是一念,不需要几十年。人生仅仅几十年。

点评

过去因足够,现在缘足够,出离心与菩提心都可以很快发起。此生发不起还有来生,娑婆世界发不起,去极乐世界发。 菩提心不是耽着世间利益的借口,真正的菩提心一定是以出离心为基础的。为什么说菩提心有大慈悲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19:58
发表于 2015-11-8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2 16:00
如果不在长崎,广岛投下核弹,日本准备与美国决一死战,什么亿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亿总玉碎”

点评

日本人准备与美国人村村抵抗,人人抵抗,顽抗到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20:08
发表于 2015-11-8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5-11-8 19:46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发菩提心是一念,不需要几十年。人生仅仅几十年。

过去因足够,现在缘足够,出离心与菩提心都可以很快发起。此生发不起还有来生,娑婆世界发不起,去极乐世界发。

菩提心不是耽着世间利益的借口,真正的菩提心一定是以出离心为基础的。为什么说菩提心有大慈悲心?因为发菩提心者是自己明白三界如火宅,但不仅自己不先跑,反而要行六度四摄去让众生明白要逃出这个火宅的道理。如果自己觉得三界甚好,让众生去成佛,自己在世间享受?这是菩提心?

补充内容 (2015-11-8 20:03):
要生起出离心、菩提心,不是说知道道理就够了,而是要“见到”道理。就像我们都知道月球上的景象,但没有去过。去过才算“见到”。如何去呢?以持戒为基础,以听经闻法为阶梯,以止观为法门。

点评

更正,见道。每个人的想法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愿力有所不同。人各有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20:06
发表于 2015-11-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jkdfan 发表于 2015-11-8 19:58
过去因足够,现在缘足够,出离心与菩提心都可以很快发起。此生发不起还有来生,娑婆世界发不起,去极乐世 ...

更正,见道。每个人的想法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愿力有所不同。人各有志。

点评

不是,我专门用的“见到”,打引号也是这个原因,因为“见道”离我还太远。。。发起菩提心也只算入门而已,离“道”也远着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8 20: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6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