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丁丁学佛

开悟不等于成佛,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些所有事的所有意思是什么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0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1-1-30 18:48
禅宗当然是最上乘, 其传承是正宗的迦叶尊者、阿难尊者

修法就是四念处
可惜,现在禅宗混入了大量外道思想,无法修了

请你出示禅宗混入了的外道思想!

你说是大量。

请举证!

点评

你看看六祖之前的证悟诗,全部都是讲十二因缘 看看六祖之后的证悟诗,都是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0 21:59
发表于 2021-1-3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1-1-30 18:48
禅宗当然是最上乘, 其传承是正宗的迦叶尊者、阿难尊者

修法就是四念处

修四念处能得定。没有禅,不是禅宗。

点评

修四念处得慧好不? 慧解脱阿罗汉根本没有禅定功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0 21:58
对这个禅,和禅宗禅是不一样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0 21:37
发表于 2021-1-30 21: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21-1-30 21:27
修四念处能得定。没有禅,不是禅宗。

对这个禅,和禅宗禅是不一样的。

点评

他们是息心除妄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0 21:51
发表于 2021-1-30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21-1-30 21:37
对这个禅,和禅宗禅是不一样的。

他们是息心除妄想。

点评

看心观净,不是禅宗,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0 21:59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21-1-30 21:27
修四念处能得定。没有禅,不是禅宗。

修四念处得慧好不?

慧解脱阿罗汉根本没有禅定功夫

点评

呵。慧解脱是很高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8:50
慧解脱,是即悟即证,工夫很深,才能一气和成。没有定力,慧就不能生。因果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0 22:01
发表于 2021-1-30 21: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21-1-30 21:51
他们是息心除妄想。

看心观净,不是禅宗,禅。

点评

小乘禅与禅宗都是佛教的禅。本来没有高下,心生差别,就有了高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8:55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思之路 发表于 2021-1-30 21:22
请你出示禅宗混入了的外道思想!

你说是大量。

你看看六祖之前的证悟诗,全部都是讲十二因缘

看看六祖之后的证悟诗,都是啥?

点评

证悟诗很短,如何论十二因缘?! 达摩诗: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请你从中开演十二因缘! 若不能开演十二因缘。你说你看看六祖之前的证悟诗,全部都是讲十二因缘即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17:02
发表于 2021-1-30 22: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1-1-30 21:58
修四念处得慧好不?

慧解脱阿罗汉根本没有禅定功夫

慧解脱,是即悟即证,工夫很深,才能一气和成。没有定力,慧就不能生。因果关系。

点评

无知啊 《杂阿含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8:51
发表于 2021-1-3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1-1-30 21:58
修四念处得慧好不?

慧解脱阿罗汉根本没有禅定功夫

呵。慧解脱是很高贵。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21-1-30 22:01
慧解脱,是即悟即证,工夫很深,才能一气和成。没有定力,慧就不能生。因果关系。

无知啊
《杂阿含经》
(三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若王、大臣、婆罗门、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所共恭敬、尊重、供养佛及诸声闻众,大得利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都不恭敬、尊重、供养众邪异道衣被、饮食、卧具、汤药。
  尔时众多异道聚会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昔来常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余一切之所奉事,恭敬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但恭敬供养沙门瞿昙声闻大众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此众中,谁有智慧大力,堪能密往诣彼沙门瞿昙众中出家,闻彼法已,来还广说。我等当复用彼闻法,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其信乐,可得还复供养如前。”
  时有人言:“有一年少,名曰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听彼法已,来还宣说。”
  时诸外道诣须深所,而作是言:“我今日大众聚集未曾讲堂,作如是论:‘我等先来为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人之所恭敬奉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今悉断绝。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诸世间,悉共奉事沙门瞿昙声闻大众。我此众中,谁有聪明黠慧,堪能密往沙门瞿昙众中出家学道,闻彼法已,来还宣说,化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令我此众还得恭敬、尊重、供养。’其中有言:‘唯有须深聪明黠慧,堪能密往瞿昙法中出家学道,闻彼说法,悉能受持,来还宣说。’是故我等故来相请,仁者当行。”
  时彼须深默然受请,诣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众多比丘,出房舍外,露地经行。尔时须深诣众多比丘,而作是言:“诸尊!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不?”
  时众多比丘将彼须深,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外道须深,欲求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修梵行。”
  尔时世尊知外道须深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汝等当度彼外道须深,令得出家。”
  时诸比丘愿度须深出家,已经半月。有一比丘语须深言:“须深当知,我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须深语比丘言:“尊者,云何学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具足初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离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比丘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喜舍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乐,圣说及舍,具足第三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离苦息乐,忧喜先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具足第四禅,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若复寂静解脱,起色、无色,身作证具足住,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
  答言:“不也,须深。”
  复问:“云何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云何不得禅定而复记说?”
  比丘答言:“我是慧解脱也。”
  作是说已,众多比丘各从座起而去。
  尔时须深知众多比丘去已,作是思惟:“此诸尊者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得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作是思惟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彼众多比丘于我面前记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即问彼尊者:‘得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耶?’彼答我言:‘不也,须深。’我即问言:‘所说不同,前后相违。言不入正受,而复记说自知作证?’彼答我言:‘得慧解脱。’作此说已,各从座起而去。我今问世尊,云何彼所说不同,前后相违?不得正受,而复说言自知作证?”
  佛告须深:“彼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我今不知,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法,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告须深:“不问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心善解脱。”
  须深白佛:“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得知法住智,得见法住智。”
  佛告须深:“我今问汝,随意答我。须深,于意云何?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耶?”
  须深答曰:“如是,世尊。有生故有老死,不离生有老死。”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无明,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有无明故有行,不离无明而有行。”
  佛告须深:“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耶?”
  须深白佛言:“如是,世尊。无生故无老死,不离生灭而老死灭。”
  “如是乃至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耶?”
  须深白佛:“如是,世尊。无无明故无行,不离无明灭而行灭。”
  佛告须深:“作如是知、如是见者,为有离欲恶不善法,乃至身作证具足住不?”
  须深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须深:“是名先知法住,后知涅槃。彼诸善男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离于我见,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须深见法、得法、觉法、度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心得无畏。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今悔过!我于正法中盗密出家,是故悔过!”
  佛告须深:“云何于正法中盗密出家?”
  须深白佛言:“世尊,有众多外道来诣我所,语我言:‘须深当知,我等先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及余世人恭敬供养,而今断绝,悉共供养沙门瞿昙声闻大众。汝今密往沙门瞿昙声闻众中出家受法,得彼法已,还来宣说我等,当以彼闻法教化世间,令彼恭敬供养如初。’是故世尊,我于正法律中盗密出家。今日悔过,唯愿世尊听我悔过,以哀愍故!”
  佛告须深:“受汝悔过。汝当具说:‘我昔愚痴、不善无智,于正法律盗密出家,今日悔过,自见罪,自知罪,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
  佛告须深:“今当说譬,其智慧者以譬得解。譬如国王有防逻者,捉捕盗贼,缚送王所,白言:‘大王,此人劫盗,愿王处罪。’王言:‘将罪人去,反缚两手,恶声宣令,周遍国中,然后将出城外刑罪人处,遍身四体,劖以百矛。’彼典刑者受王教令,送彼罪人,反缚两手,恶声宣唱,周遍城邑,将出城外刑罪人处,遍身四体,劖以百矛。日中,王问:‘罪人活耶?’臣白言:‘活。’王复敕臣,复劖百矛。至日晡时,复劖百矛,彼犹不死。”
  佛告须深:“彼王治罪,劖以三百矛,彼罪人身宁有完处如手掌不?”
  须深白佛:“不也,世尊。”
  复问须深:“时彼罪人,劖以三百矛因缘,受苦极苦剧不?”
  须深白佛:“极苦,世尊。若劖以一矛,苦痛难堪,况三百矛当可堪忍!”
  佛告须深:“此尚可耳。若于正法律盗密出家,盗受持法,为人宣说,当受苦痛,倍过于彼。”
  佛说是法时,外道须深漏尽意解。
  佛说此经已,尊者须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点评

不想和你杠。佛有没有说,如是如是,你是慧解脱。他只是自称慧解脱。你就不发现,蹊跷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9:47
发表于 2021-1-3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21-1-30 21:59
看心观净,不是禅宗,禅。

小乘禅与禅宗都是佛教的禅。本来没有高下,心生差别,就有了高下。

点评

手段,高度都不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9:49
发表于 2021-1-31 09: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1-1-31 08:51
无知啊
《杂阿含经》

不想和你杠。佛有没有说,如是如是,你是慧解脱。他只是自称慧解脱。你就不发现,蹊跷吗?

点评

。。。。 无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9:48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21-1-31 09:47
不想和你杠。佛有没有说,如是如是,你是慧解脱。他只是自称慧解脱。你就不发现,蹊跷吗?

。。。。

无知

点评

你自问自答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9:49
发表于 2021-1-31 09: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毛中 发表于 2021-1-31 08:55
小乘禅与禅宗都是佛教的禅。本来没有高下,心生差别,就有了高下。

手段,高度都不一样。

点评

缘分不同,需要不一样的手段和高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9:55
发表于 2021-1-31 09: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1-1-31 09:48
。。。。

无知

你自问自答吧!
发表于 2021-1-3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21-1-31 09:49
手段,高度都不一样。

缘分不同,需要不一样的手段和高度。
发表于 2021-1-3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1-1-30 21:59
你看看六祖之前的证悟诗,全部都是讲十二因缘

看看六祖之后的证悟诗,都是啥?

证悟诗很短,如何论十二因缘?!
达摩诗: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请你从中开演十二因缘!
若不能开演十二因缘。你说你看看六祖之前的证悟诗,全部都是讲十二因缘即是妄语!

达摩诗: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请你从中开演十二因缘!
若不能开演十二因缘,你说你看看六祖之前的证悟诗,全部都是讲十二因缘即是妄语!

且看五祖诗: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请你从中开演十二因缘!
若不能开演十二因缘,你说你看看六祖之前的证悟诗,全部都是讲十二因缘即是妄语!
...................

点评

比如达摩的: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佛性就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从哪里证得呢? 最后一句就是 心生【对待法就是心解脱】即贪嗔痴生,贪嗔痴生则取、有、生、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17:25
比如五祖的: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这四句偈, 恰恰说的是因缘法的 有为法 【无明-行。。】 和 无为法【无明灭-行灭】 有为法: 有情来下种,  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17:19
禅宗三十二代祖师的传法偈语,全齐了,你能领悟几首偈语?哪首偈语能让你能开悟?世尊传法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第一祖:西方初祖迦叶尊者传法偈:“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17: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思之路 发表于 2021-1-31 17:02
证悟诗很短,如何论十二因缘?!
达摩诗: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 ...

禅宗三十二代祖师的传法偈语,全齐了,你能领悟几首偈语?哪首偈语能让你能开悟?世尊传法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第一祖:西方初祖迦叶尊者传法偈:“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第二祖:西方二祖阿难尊者传法偈:“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第三祖:西方商那和修尊者传法偈:“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第四祖:西方优波鞠多尊者传法偈:“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第五祖:西方提多迦尊者传法偈:“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第六祖:西方遮迦尊者传法偈:“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第七祖:婆须蜜尊者传法偈:“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第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法偈:“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传法偈:“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第十祖:胁尊者传法偈:“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法偈:“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第十二祖:马鸣尊者传法偈:“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法偈:“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第十四祖:龙树尊者传法偈:“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瞋亦无喜。”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法偈:“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第十六祖:罗侯罗多尊者法偈:“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法偈:“心地本无生,因地従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法偈:“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法偈:“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传法偈:“言不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偈:“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第二十二祖:摩蝗罗尊者法偈:“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法偈:“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传法偈:“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偈:“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偈:“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偈:“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祖师偈:“吾本来磅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第二十九祖:慧可禅师传法偈:“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第三十祖:僧璨禅师传法偈:“华种虽因地,従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第三十一祖:道信禅师传法偈:“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第三十二祖:弘忍禅师传法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第三十三祖:慧能禅师传法偈:“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思之路 发表于 2021-1-31 17:02
证悟诗很短,如何论十二因缘?!
达摩诗: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 ...

比如五祖的: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这四句偈, 恰恰说的是因缘法的  有为法 【无明-行。。】  和 无为法【无明灭-行灭】

有为法: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爱【有情】-取-有【下种】-生【因地果还生】
无为法: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爱灭【无情】-取灭-有灭【无种】-生灭【无生】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思之路 发表于 2021-1-31 17:02
证悟诗很短,如何论十二因缘?!
达摩诗: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 ...

比如达摩的: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佛性就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从哪里证得呢?  最后一句就是 心生【对待法就是心解脱】即贪嗔痴生,贪嗔痴生则取、有、生、老病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