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4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81 [佛子住持]。佛子,乃指内秘外现,内秘菩萨乘,外现声闻身,所以,称为佛子并不容易!

经文4:[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

[佛子,非指罗睺罗,乃指内秘外现,]

内秘,诸位做一下注解,内秘菩萨乘,外现声闻身,这样就更清楚了!

内在里面,隐藏着菩萨的修行,外现声闻身,[堪称佛子]。

这样子才够资格称为佛子。所以,称为佛子并不容易!

    82 [佛子住持]。住持有二:一、住法王家,二、住首楞严三昧

   经文4:[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

[住持有二释:一、住法王家,二、住首楞严三昧。]

什么叫做住法王家呢?也就是[持秘密藏],这秘密藏就是通达如来的心性,叫做秘密藏;了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叫做秘密藏。

如果一个人用意识心修行,则不住法王家,是住二乘人的家,意识心没有办法达到究竟的菩提。

要舍识用根,才能通达如来的秘密藏,也就是如来的如来藏性。

[二、住首楞严三昧,持如实行修证,不变随缘,示入生死,不同定性;]

这个[不变]把它改成几个字,更能显现它的正法意义。

不变,就是如如不动的心性,能随种种的因缘,这样子更清楚!

所以,不变随缘,是古人方便说。但是,真实义是在显示不生不灭如来藏性。

所以,不变如果变成说:如如不动的心性,能随种种的因缘,示现入于生死。

为什么示入生死呢?因为大用之体不变,大用之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但是,可以示现在生死的因缘当中,来救众生。

《华严经》讲:释迦牟尼佛已经八千往返娑婆世界,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来我们娑婆世界已经示现八千次了,我们还在这里醉生梦死,还没出三界!

所以,这个不变随缘,示入生死,不同定性,

[定性]后面加二个字,就是:声闻。不同于定性声闻,没有办法示入生死,他怕生死,能自利就不错了。所以,得少为足,没有办法契入大般涅槃。

[随缘不变,]随种种的因缘,[不变]就改成而心性如如不动,也就是随种种因缘,但是,but,而心性如如不动。

[不染尘劳,]禅宗有一句话:但莫染污,别无圣解。

只要你看一切相,知道那个是缘起缘灭的、如梦幻泡影的、不实在的境界。

所有的众生,都误认为有一个实在的外境让你追求。

而佛陀悟到万法唯心,没有境界的,这个境界都是生灭无常,境界都是缘起缘灭的、空无自性、不实在的,你所谓染污,是因为不了解万法唯心。

所以,你以为有一种境界可以追求,就染污了清净心。

一切众生,都把这个色身跟天地万物切割开来:我是我,外境是外境。

而佛陀悟到:我们这个色身,其实是四大,也可以讲是七大所构成的。外面的境界,还是离不开地水火风空见识,所构成的。

所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我们今天所影现出来的依报,其实是我们自己心所影现出来的,你有多少福报,就享受多少的福报;没有福报,追求来的就会是一种灾难。

因为我们不了解唯心无境,我们总认为有一种境界,所以,拼了老命要去追求,就一直染污、一直重复,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不染尘劳,那就[不同凡夫。]因为凡夫染欲太重了,染欲太重!

但是,我们修行人,如果你出家,那就好好修行。如果你是在家居士,我们也尽量的,懂得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的道理。

所以,不染尘劳,以目前今天这个世间来讲,我认为很难!要像在座诸位居士坐在这儿边,已经很了不起了!不去KTV、MTV;不去唱歌、跳舞、春天呐喊。不在家看电视,跑来这里听经闻法,你们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那个统统是尘劳啊!

    83 我们不了解唯心无境,我们总认为有一种境界,所以,拼了老命要去追求,就一直染污、一直重复,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随缘不变,]随种种的因缘,[不变]就改成而心性如如不动,也就是随种种因缘,但是,but,而心性如如不动。

[不染尘劳,]禅宗有一句话:但莫染污,别无圣解。

只要你看一切相,知道那个是缘起缘灭的、如梦幻泡影的、不实在的境界。

所有的众生,都误认为有一个实在的外境让你追求。

而佛陀悟到万法唯心,没有境界的,这个境界都是生灭无常,

境界都是缘起缘灭的、空无自性、不实在的,

你所谓染污,是因为不了解万法唯心。所以,你以为有一种境界可以追求,就染污了清净心。

一切众生,都把这个色身跟天地万物切割开来:我是我,外境是外境。

而佛陀悟到:我们这个色身,其实是四大,也可以讲是七大所构成的。

外面的境界,还是离不开地水火风空见识,所构成的。

所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我们今天所影现出来的依报,其实是我们自己心所影现出来的,你有多少福报,就享受多少的福报;

没有福报,追求来的就会是一种灾难。

因为我们不了解唯心无境,我们总认为有一种境界,所以,拼了老命要去追求,就一直染污、一直重复,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84 不要讲财色名食睡,就一个母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没有办法!

不染尘劳,那就[不同凡夫。]因为凡夫染欲太重了,染欲太重!

就举个例子吧,我看到了这个Discovery频道,或者国家地理频道,

它演了这个美国监狱,女监狱,进女监狱的都是贩卖枪支、贩卖毒品,再来就是斗殴、吸毒,被抓进去。

那典狱长讲,说:十个吸毒犯放出去,就是吸毒的毒犯,有五个会回来,因为没有办法克制那个毒品。

那毒瘾一发作的时候,叫做万虫钻洞,痛苦不堪,没有办法承受的痛!

典狱长说:我们很怜愍她,可是,她们造成社会的动荡,也应该负责,

但是,我们在对她们要求,为她们所做的负责,就是抓来关啊。

但是没有办法,改变不了那个毒品。

抓进去的时候,她们毒瘾发作,像疯子一样,把她关在一个铁笼里,发作时一直叫,那个铁笼一点点大,大概我的手掌打开来,还不到两个,一点点。

全部像关狗一样的,她就一直在里面发作、发疯,关起来,不给毒品。

有的人,抓去关以前就怀孕,基于人道,一样把她接生。

但是女囚犯没有监护权,一生出来,她抱着女儿一直哭,

我看了这一幕,很辛酸,她知道说:我吸毒,需要付出的代价,这是我应该得的果报!她很认命,

但是,刚出生的女儿实在很不舍,

法院、法官就判:她的祖父祖母或者是外祖父、外祖母都有监护权,看谁要这个孩子?

这个女囚犯就是不能有监护权,她抱着那个女儿痛哭。

典狱长派警察要去抱她的女儿的时候,她抱着女儿一直哭...没有办法,她吸毒啊!

还好那个小baby还满健康的,这一点是满安慰的,可是,就是没有监护权。

母女要分开来那种切割,那个很辛苦的!

所以,不要讲财色名食睡,就一个母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没有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85 不染尘劳,以目前今天这个世间来讲,我认为很难!要像在座诸位居士坐在这儿边,已经很了不起了!

那时我已经学佛了,回台北的时候,高中的同学来找我,他念台大的,

我见到他就说:喔!老同学,你难得,好久我们都没有见面!那时候已经大四了。

我说:那你最近有什么烦恼吗?

他说:唉!我没有学佛,我木讷,生性木讷,这个女朋友交了二、三年了,也不会讲话!

我就跟他讲:佛教讲的不染尘劳,你应该放下!

他说:没有办法啦!

因为我头脑特别好,他就问:我们交了二、三年了,我不像你准备要出家,我是做在家。

他也不是居士,佛法也不通。我就说:你念台大,头脑那么好!

他说:我就木讷,不会表达啊!

我说:这么简单不会表达?为什么不会表达呢?我对佛都很会讲话呢!对女朋友,太简单了!

我说:那你们交往几年?

他说:三年!三年,

出去有没有牵牵手啊?

他说:很少!我都静静的。

我说:你们在做什么?

他说:你教我几句,看我应该怎么讲?你是诸葛孔明嘛!

我说:这个简单!去的时候,你就告诉她,晚上再见面,碰到她,

第一句话就告诉她:当我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我就注定今生今世要照顾你!会不会?

他说:啊!这样会不会太肉麻?

我说:哄一哄嘛!你不是叫我教你吗?我是决定要出家的,但是,我头脑比你好,教你去讲一讲。

结果就去了,去了回来很高兴;但是,也不太高兴。

我说:奇怪!你这个表情很难形容,一下高兴,一下子又矛盾。你有没有讲啊?

他说:我女朋友很高兴!

那你为什么现在心情不好?

她(指他女朋友)说:是哪一个高人指点你?

我说:你怎么回答?

他说:我(对女朋友)说:不是高人,是矮人!(众笑)

我说:喔!我这么好意,你这样重色轻友,你出卖我!

他说:不要讲这么多啦,再来我们要见面,那怎么办?

我说:你都没有台词喔?

他说:不会呢!不晓得要讲什么呢?

我说:见面就告诉她,说:纵然这个是一个陷阱,我也很乐意跳下去!

他说:喔!

我说:纵然这是一种痛苦,我也乐意承担;就是火坑,我也勇往直前!

他说:这么长啊?

我:你不是叫我要给你台词吗?你就是要懂一些台词!

他:喔!这太长了,背不起来!

我说:背不起来,我写给你!

去了很高兴,就回来了,这一次成功了,

她(指女朋友)说:一定又是那个矮人讲的,你的程度讲不出这种话!(众笑)

他说:好厉害喔!喂!林同学!看看能不能不要用讲话的?

我说:那你们平常出去走一走,去做什么呢?

他说:就去看看电影啊,有时候,去水果店吃吃果汁。不过,那个是有钱的时候,我爸爸、妈妈没有给我很多钱!

我说:没有钱,你怎么办?

我们都是买二瓶汽水,那种拉环的,啵!

我说:这很简单,这一次不用讲话,我教你,你把那个拉环;晚上去买二瓶拉环的时候,把她的手指牵起来,那个拉环套上去,

告诉她:将来如果我有钱,我买一个相同这么大的钻戒送给你!

他说:喔!这样不会太大吗?(众又笑)

我说:就哄一哄嘛,我也不可能买这么大颗的给女朋友,更何况是你?就哄一哄嘛!你说不要讲话,这个是最好了!对不对?

后来真的结婚了,造业啊!(众大笑)真的结婚了,哄上了!

这个叫做尘劳。

但是,我们修行人,如果你出家,那就好好修行。

如果你是在家居士,我们也尽量的,懂得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的道理。

所以,不染尘劳,以目前今天这个世间来讲,我认为很难!

要像在座诸位居士坐在这儿边,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去KTV、MTV;不去唱歌、跳舞、春天呐喊。不在家看电视,跑来这里听经闻法,你们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那个统统是尘劳啊!

    86 [善超诸有]。不为诸有生缘所缚,来去自由,谓之善超。今大阿罗汉,不舍尘劳,而作佛事,即诸有而超诸有(即三界二十五有)

经文4:[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

[下三句即称性作用。]称性就是依本体起作用。

[善超者:不同二乘,断尽见思,灰身泯智,]灰身泯智就是把这个色身灭掉,不做利他之事。

所谓灰身泯智,也就是舍掉这个果报身,没有这个果报身,当然就没智慧了。

[泯智]就是智慧不作用,不起作用的智慧,本来可以起智慧的作用,来救度众生。可是,他不干,一直想:我要超出三界,世间太苦了!

[超出三界,不敢复入,如此虽超非善。]如此虽然超这个三界,但是,不善。

[今大阿罗汉,不舍尘劳,而作佛事,即诸有而超诸有(即三界二十五有)]。

诸位!翻开《表解》,三界诸有,如果讲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

1.gif

如果讲九有:就是五趣杂居地,这是欲界。色界有四有: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这是色界四有。

无色有:就是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简称非非想处,这个无色界有四有。

所以,欲界是一,色界有四,无色界有四,加起来,1、4、4就是9,也就是九有。

如果讲到二十五有,就更细的分了,欲界就分四洲,也就是: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就是四个地方。四恶趣: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欲天,就是我们上去的六欲界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兜率陀天等等,这个六欲天,后面会讲到。

这个加起来,4加4加6,也就是四洲、四恶趣,然后,六欲天,4、4、6就是14,也就是十四有。

色界——离生喜乐地——分为梵天——就是一有。再来就是四有: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在舍念清净地又分——无想天,还有五那含天,五那含就是五阿那含,称为二有。所以,色界变成1加4加2,就是7;无色有称为四有。

所以,二十五有,就是欲界十四有,色界七有,无色界四有,加起来二十五有。

好,翻回来,至少我们有一个概念。[不为诸有生缘所缚,]生缘就是因缘生种种的诸缘,我们就是不知道众相本空的道理,缘生的东西,我们误为是实在的。所以,拼了老命造业,造作烦恼,就一直束缚住。

当我们落实到真正的修行,虽然知道种种的道理,但是,我们那个无明冲动力,仍然是难调难伏,我们没有办法来去自由,没有办法。所以,这个越诸有,超越诸有很不容易的!

不为诸有生缘所缚,[来去自由,谓之善超。]


    87 [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我们出家众,或者是居士,都要时时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身口意、自己的言谈,千万不要伤害众生

经文4:[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

[能于国土du,成就威仪者,承上善超故能,非同寻常小圣,]

一般,小圣就是二乘人,[入灭尽定,形如槁gao木。]

槁木就是草木枯干,枯了或者是干了。

也可以叫做禾谷的干茎,禾谷就是五谷,禾谷的干茎叫做槁木。

这个槁木死灰是比喻没有生气,语出《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形如槁木,也就是没有生气,入灭尽定,起不了作用。

[心似死灰,尚无运用之能,那有威仪之事?

今显住楞严大定,从体起用,故能于同居国土,尘劳之内,三业无亏,六尘不染]。

所谓三业无亏是什么?什么是佛?也就是戒、定、慧具足。

也就是身、口、意完全清净,叫做三业无亏。

六尘不染,就是一点烦恼都不会。所以,大家应当降伏自我。

[有威可畏,][畏]就是敬服。

[有仪可象,]这个[象]就是效法,模仿。[仪]就是仪表。

有威仪看得到,可以效法的,因此叫做有威可畏,有威可以敬服,就是很有威德,又很有威仪。

因此,我们出家众,或者是居士,都要时时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身口意、自己的言谈,千万不要伤害众生。

[所谓即定而动,即动而定。]定就是体,动就是用,其实就是即体而用,即用而体,体用一如。  

底下,所谓即定而动,即动而定,[此叹定德也。]

   88 [三业无亏,六尘不染]。所以,大家应当降伏自我

[三业无亏,六尘不染]。

所谓三业无亏是什么?什么是佛?也就是戒、定、慧具足。

也就是身、口、意完全清净,叫做三业无亏。

六尘不染,就是一点烦恼都不会。所以,大家应当降伏自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89 自古以来,都把明心见性列位头等重要的任务,因为那是树的根啊!如果不了解佛心,修法无益,因为没有办法回归不生不灭的心性

([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所谓即定而动,即动而定。]定就是体,动就是用,其实就是即体而用,即用而体,体用一如。[此叹定德也。]  

住楞严大定,就是明心见性的定,二六时中,没有一个时刻不在定。

所以,禅宗有一句话,说:若人明心见性,诃佛骂祖亦是功德!就是:你是一个大悟的人,诃佛骂祖:诃佛,譬如说劈佛像,拿下去烧;当然我们凡夫不能做这种事,这个是比喻。

说:大彻大悟、大悟之人,诃佛骂祖亦是功德;不悟之人,礼佛、拜佛亦是罪恶。何以故?起心动念故,看你是动什么念?

为什么大悟之人诃佛骂祖亦是功德?因为他明心见性,他的心跟佛一样了,诃佛骂祖只是显现一个表相,让你降伏众生方便的,他的心跟佛是一样的。

所以,你看大悟的人在生气,你不要以为他在生气,他的内心是没有恨的,

他为了降伏众生,不得不做这种举动,没有办法,

因为面对的是凡夫,境界不够,他只有用这种方式呵叱他,叫诃佛骂祖,也是功德。

不悟之人,在佛前礼佛、拜佛,都是妄想,亦是罪过。

有的人说:师父,那这样讲,我们干脆就不要拜佛了,因为拜佛的时候,妄想很多了!

不!这是禅宗给人家勉励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你要注意你的起心动念,不是叫你不要拜佛。你说:哎呀!我妄想很多,不要拜佛,那不更糟糕吗?

自古以来,都把明心见性列位头等重要的任务,因为那是树的根啊!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如果不了解佛心,修法无益,因为没有办法回归不生不灭的心性,所以,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在讲的?

    90 [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此八句,叹利他之德用

    经文5: [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把笔拿起来,

从佛转轮,妙堪遗嘱,这个是赞叹慧德。

严净毘尼,弘范三界,这是赞叹戒德。

应身无量,度脱众生,这是赞叹慈德,慈悲的慈,慈者与乐,悲者拔苦。

拔济未来,越诸尘累,这是赞叹悲德。

[此八句,叹利他之德用。]

   91 [从佛转轮]。依从佛的轨辙、轨则,运载众生从这边生死的烦恼,运载到解脱的彼岸

[从佛转轮者:非徒随从佛之左右]。徒就是:不只是在佛佗的左右而已,在佛佗的左右,[执持巾瓶,

乃是依从佛之轨辙che][辙]就是车轮辗过的痕迹。

为什么师父要这样讲呢?因为我们上人说:在南普陀佛学院,说:当你弘法利生,讲经说法,就要把底下当作小学生来教,所以,包括字都要讲得很清楚!

车轮碾过的痕迹,是依从佛的轨辙、轨则。

  [助转法轮也。法以轮称者,]法为什么用轮子来称呼呢?

[谓轮有摧辗之功,]这个[辗]就是压、磨,辗过、压下去。也就是轮有摧碾之功。

[喻佛法能摧碾众生粗细烦恼;]

  我们今生今世没有学佛啊,诸位!我们会很惨!

单单我们这个个性,就很难改变过来!

不讲别人,就讲我自己,我今生今世要是没有学佛、听经闻法,不来出家,我这种个性也会很惨!

再来,没有智慧,就不知道怎么过日子了。每天就是打妄想。

像我昨天看旅游频道,介绍这个杜拜的帆船饭店,十年前拍的,喔!那个豪华...真是称为七星级,像棕榈岛这样子人工的,喔!好大好大!

然后,帆船饭店一直建起来,里面比皇宫还豪华,很惊人!连吃饭都要对位子,旁边一个鱼缸,好大,那个鱼看他。

进去的时候,那个大理石实在是没办法形容,那一种从上面看,一格一格的,像万花筒一样的,七星级的,这个都不会引起我注意;

住一个晚上多少钱呢?最少,一千块美金!最烂的房间,一千块美金就是台币三万二千块,

如果我住八个小时,花三万二千,也就是一个小时四千块,一个小时三千六百秒,答答!一块钱(就过去了)...

蹲个厕所五分钟,六十乘以五,三百!

我的天啊!这样晚上怎么睡得着呢?得了一种病,叫做富贵焦虑症,后期。这种饭店怎么睡得着?

这个不贵,说那里面最高贵的,一个晚上有上百万的、有五十万的,都是什么?都是影星啦,大牌的,像麦克杰克森,或者总统,还派保镖,劳斯莱斯来接!

我一边看:唉!我不出家也是差不多这样,每天就想去帆船饭店住一个晚上、住一宿,它的感觉怎么样?看,就是一片大海啊!

所以说,没有学佛是真的很辛苦的!学佛以后发现:这个色身迟早要死的啊!

所以,我喜欢看这个旅游频道,就是说去巴西、去澳大利亚、去意大利,看看他们的生活。

还有电视里[世界第一等],全世界都跑遍了,喔!原来如此!差不多啦,几乎都这样。

所以,粗烦恼、细烦恼,我们会不断的,没有办法间断的。

[又轮有运载之义,]从这边生死的烦恼,运载到解脱的彼岸。

[喻佛法能运载众生,速出昏衢,]这个[衢]就是叉路,[直登觉地。]

   92 [妙堪遗嘱]。因此,我们要发菩提心,要把正法传出去

[妙堪遗嘱者:以智慧深妙,能代转法轮,助扬佛化,故堪受如来遗命,嘱累宏法利生事业,

非若]就是不像,[趣寂声闻,]一心只想趣寂之声闻人,

非若趣寂声闻,就是不像一心只想趣于寂灭的声闻人。

[智悲并劣,如世老人,不堪遗嘱:此叹慧德也。]

因此,我们要发菩提心,要把正法传出去,

不能说我们自己听到正法,就把它起私心,不告诉别人,不可以的!

有钱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一定要作为佛陀法身慧命的推广的摇篮因此大家发大心。

还有《愣严经》,也感谢大家发大心,我们已经在大家的发大心当中流通出去,很多人都收到了这个法宝,感动莫名,都来感谢!

   93 [严净毘尼]。毘尼戒律之总名。诸位!要持这个戒很不容易的

[严净毘尼者:毘尼戒律之总名,此云善治。]也就是善于对治,叫做善治,善于对治恶业。

[严以治身口,净以治心意,]身口意严紧,[严谓严紧,非但大戒当持,即小戒亦不得犯,如一星之火,能燎须弥之山;][燎]就是烧。

诸位!要持这个戒很不容易的,严以治身口,身三、口四的恶业;净以治心意,要有般若的智慧。

严谓之严紧,非但大戒当持,就是小戒也不得犯,如一星之火,能燎须弥之山。

[净谓清净,不仅诸恶能断,若有能断之心未忘。]认为:我还是持戒,我是持戒人!那么,[不足称净]。

因此,《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也是告诉我们:能持所持毕竟空寂,是名持戒之人。

[必须断性亦无,]也不能着一个:我在持戒。[方为净心,

此则于事戒则严,于道戒则净也。]

道戒就是心戒,说道本无形,般若心即是,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大智慧,道戒则净。

[又严则止诸恶,即摄律仪戒;净则作众善,即摄善法戒。]

摄律仪戒,编号A;摄善法戒,编号B。

摄律仪就是自利,净则作众善、摄律仪戒,也就是利他、自利统统具足。

其实,摄律仪、摄善法,二个就是自利,还利他。譬如说:我不杀生,当然就等于救众生嘛!所以,它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打成两段。

诸位!这个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持戒还得看时间、空间。我问你一个问题,看看你有没有智慧回答?

譬如说:你们乡下有一块田地,种了很多水果。结果快采收的时候,来一堆惹人厌的猴子,哇!那个猕猴来的时候,就把水果全部都摘下来,破坏农作物、破坏水果。

诸位!你是以慈悲心让它吃,供养那些猴子、猕猴,反正它也是众生啰!

可是,那些水果是你很辛苦种的,你这一季是靠这些水果,全家都是靠水果而过活的。

你的儿子、女儿的注册费,统统在水果里面喔!那你怎么办?你针对这些猴子怎么办?因为猕猴是台湾列为保育类动物,

现在请问你:如果我们文殊讲堂大殿里,来了一群猕猴,你是要跟它灌顶、洒大悲咒水?还是要赶它走呢?还是要水果让它糟蹋呢?

因此,我们要了解,持戒站在自己的角度很容易说:可以的;

但是站在某一种时间、空间的角度,很难!该怎么做,不是我讲了算,你们自己做决定。

所以,持佛的净戒,自己持很容易。

但是,你碰到那一种特殊状况的时候,却很困难做决定!

    94 [弘范三界]。不但持戒清净,又自行化他,能为三界人天之大师,也就是饶益有情

[弘范三界者:弘大也,范乃师范。

涅槃经云:戒是汝等大师。

又持戒清净,自行化他,能为三界人天之大师,即饶益有情戒。]编号C。

其实,这三个是一体三面的,摄律仪戒,也就是防止造恶;摄善法戒就是利益做善;饶益有情就是三学具足。也就是三聚无亏。

包括利他,饶益就是利益众生,因为是自行化他,不但持戒清净,又自行化他,能为三界人天之大师,也就是饶益有情,饶益就是宽恕的意思。

所以,师父曾经讲,仇恨跟宽恕,你一定要选择宽恕,

宽恕可以带我们去天堂;宽恕可以带这个佛弟子去极乐净土;

仇恨只会堕入三恶道,千万不要恨众生。

[三聚无亏,三学具足:此叹戒德也。]

    95 仇恨跟宽恕,你一定要选择宽恕

仇恨跟宽恕,你一定要选择宽恕,

宽恕可以带我们去天堂;宽恕可以带这个佛弟子去极乐净土;

仇恨只会堕入三恶道,千万不要恨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96 唱歌、跳舞,只能让世间人愈捆绑愈紧而已,愈贪着于五欲六尘,是不得解脱的!

    《阿含经》有一段,说演艺人员向佛请示,就是唱歌、跳舞,这个叫做演艺人员;杂耍,搞一些特技,来娱乐于大家。

他依附于外道,外道告诉他,说:做为演艺人员的人,下辈子可以生天堂,因为你取悦于一切众生,让众生快乐,那么,你自己就会上天堂!因此,这些演艺人员都很卖力的表演。

其中一个比较有智慧,就去祇园精舍,跟佛陀下跪顶礼,然后坐一边说:

世尊,我听某某大师,也是外道的,说我们演艺人员,唱歌、跳舞取悦于人,死后可以生天,佛陀,您的教化是如何?我们愿意听听世尊您的看法。

世尊说:譬如有一个人,被绳子捆住,他(佛)说:于汝意云何?能解脱吗?他说:不行!

世尊说:每隔一段时间,拿一些水,再把这条绳子浇湿,湿就不容易断,绳子越干燥越容易断,知道吗?它会捆得越来越紧。

生天要有正念,要行十善,不是靠唱歌、跳舞取悦别人,就可以生天的,那是只会让众生愈迷茫。

众生本来就是无明啊,再贪着于五欲六尘的外境,唱歌、跳舞取悦于众生,是不能上天堂的。

上天堂有上天堂的因,要有正念,要无贪、无瞋、无痴,要修十善,这才是上天堂的因。

这个演艺人员恍然大悟:喔!世尊说的才对!唱歌、跳舞,只能让世间人愈捆绑愈紧而已,愈贪着于五欲六尘,是不得解脱的!讲得太好了!

世尊实在是很会比喻,一条绳子捆起来,一直浇水,这绳子就不会干燥,就会愈来愈紧......捆死了!

意思就是:众生愈来愈贪着五欲六尘,摆脱不了的!

    97 [应身无量,度脱众生]。你要救度众生,就一定要大悟,佛的本妙觉心,你都体悟不出来,你如何能够说法,而不离第一义谛救度众生呢?

经文5:[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四句,正明上之三学(戒定慧),不唯自度,]不只是自度。[实欲普度众生。

以众生]因为众生[机多类广,]根器太多,种类太广。[其数无量,若欲度脱,应机示现之身,亦当无量。

如观音菩萨,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为什么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呢?为什么一个[上]呢?因为心性往上来讲,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跟佛是一模一样的。

换句话说:你要救度众生,就一定要大悟,佛的本妙觉心,你都体悟不出来,你如何能够说法,而不离第一义谛救度众生呢?

所以,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这个本妙觉心就是要大悟,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随类现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应以何法得度,即说何法,普度众生,同出爱河,]这个[爱]就是贪染的意思,爱河就是生死流、生死河。

一切的生死皆从贪染开始,意思就是:贪着于世间的假相、五欲六尘。

[诞登彼岸;]也就是入于彼岸。[即大菩萨,普现色身三昧,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以无遗,无作妙力,]无作妙力就是不假造作,如来藏性本来就有这个能力。

[自在成就:此叹慈德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谓非特现在,]不只是现在。[分身尘刹,度脱众生,乃至尽未来际,皆以三学,]戒、定、慧,[拔济群苦]。

这个戒、定、慧,用整体性来讲,戒就是对因果负责;定就是心如如不动;慧能起大用,一体三面,三而一,一而三。

说:戒、定、慧总括三藏。什么是戒?就是对因果负责。什么是持戒?就是连小因小果都很注意。

哲学家说:所谓成功的人,是那些懂得注意小节的人。这个就是因,注意那个因。连那个小节都不放过,特别注意,说他会成功,持戒就是这样。

定呢?有定就是大火炬,你点一根蜡烛;如果一个人没有定,就是容易落入情绪上的东西。就像点一根蜡烛到风中,风很大,蜡烛一点点,风一吹,呼!熄了!没有定就是这样子,没有三昧的定,他就这样子啊,很容易搞情绪!

但是如果我们的定愈来愈深,就要像佛一样,像大火炬一样!风多大,它一样不会熄灭,表示说有定的时候,它的火把不会熄灭的。

因此,定学很重要的,也就是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一切自利利他,皆必须在定中。意思就是:定就是真功夫了;一般定不下来。慧就是起作用。所以,定是体,戒跟慧统统叫做作用。

都是以三学拔济群苦,[谓众生陷于见爱烦恼污泥,不能得出,]

这二个字:我[见]、我[爱],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一切烦恼的根本从哪里来?就是我见、我爱。

我见就是观念,清净本性,歇即是菩提不会用,他就是一定要在清净自性里面,加上某一种善恶、是非、对错那种观念。

所以,一切众生不得解脱,统统在我见;而这个我见,如果没有学佛,书读得愈多愈可怕!

你要度他,他一下子就抵挡住。为什么?他很会讲话,书读很多,你说不过他,度不了他,落入知见的死河里面,跳脱不出来!一切众生,有时候,学历愈高愈难度,平常凡夫已经很难了。这个叫我见,这个是只要一跳进去某种角度,就不叫做圆满。

而佛悟到了本来面目,五蕴本来就空,所以,后天所学习的这些语言、文字,他一定不会落入观念,因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因此大悟的人,说:经典就遮遮眼睛!没有开悟的人看经典像要望穿了牛皮。说:禅师!您也看经典吗?那禅师说:我看经典遮遮眼睛;你看经典像要望穿了牛皮。为什么?

禅师的意思是告诉你:佛性不在这语言、文字里面,佛性在心,要会用心,是这个意思。

这个我见,只要你没有体悟到五蕴皆空,用我们现在最得体的,就叫做观念、意识型态,只要你落入爱恨情仇,落入善恶、是非这种观念,或者叫做意识型态,你死定了!绝对跳脱不出来!

   98 一切的生死皆从贪染开始

[随类现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

应以何法得度,即说何法,

普度众生,同出爱河,]

    这个[爱]就是贪染的意思,爱河就是生死流、生死河。

    一切的生死皆从贪染开始,

    意思就是:贪着于世间的假相、五欲六尘。

    99 [皆以三学,]戒、定、慧,[拔济群苦]。说:戒、定、慧总括三藏。戒就是对因果负责;定就是心如如不动;慧能起大用

[皆以三学,]戒、定、慧,[拔济群苦]。

这个戒、定、慧,用整体性来讲,戒就是对因果负责;定就是心如如不动;慧能起大用,一体三面,三而一,一而三。

说:戒、定、慧总括三藏。

什么是戒?就是对因果负责。什么是持戒?就是连小因小果都很注意。

哲学家说:所谓成功的人,是那些懂得注意小节的人。这个就是因,注意那个因。

连那个小节都不放过,特别注意,说他会成功,持戒就是这样。

定呢?有定就是大火炬,你点一根蜡烛;如果一个人没有定,就是容易落入情绪上的东西。

就像点一根蜡烛到风中,风很大,蜡烛一点点,风一吹,呼!熄了!没有定就是这样子,没有三昧的定,他就这样子啊,很容易搞情绪!

但是如果我们的定愈来愈深,就要像佛一样,像大火炬一样!风多大,它一样不会熄灭,表示说有定的时候,它的火把不会熄灭的。

因此,定学很重要的,也就是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一切自利利他,皆必须在定中。

意思就是:定就是真功夫了;一般定不下来。慧就是起作用。

所以,定是体,戒跟慧统统叫做作用。

都是以三学拔济群苦,[谓众生陷于见爱烦恼污泥,不能得出,]

    100 一切烦恼的根本从哪里来?就是我见、我爱。一切众生不得解脱,统统在我见;而这个我见,如果没有学佛,书读得愈多愈可怕!

以三学(戒定慧)拔济群苦,[谓众生陷于见爱烦恼污泥,不能得出,]

这二个字:我[见]、我[爱],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一切烦恼的根本从哪里来?就是我见、我爱。

我见就是观念,清净本性,歇即是菩提不会用,他就是一定要在清净自性里面,加上某一种善恶、是非、对错那种观念。所以,一切众生不得解脱,统统在我见;

而这个我见,如果没有学佛,书读得愈多愈可怕!你要度他,他一下子就抵挡住。为什么?

他很会讲话,书读很多,你说不过他,度不了他,落入知见的死河里面,跳脱不出来!一切众生,有时候,学历愈高愈难度,平常凡夫已经很难了。

这个叫我见,这个是只要一跳进去某种角度,就不叫做圆满。而佛悟到了本来面目,五蕴本来就空,所以,后天所学习的这些语言、文字,他一定不会落入观念,因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因此大悟的人,说:经典就遮遮眼睛!没有开悟的人看经典像要望穿了牛皮。说:禅师!您也看经典吗?那禅师说:我看经典遮遮眼睛;你看经典像要望穿了牛皮。为什么?

禅师的意思是告诉你:佛性不在这语言、文字里面,佛性在心,要会用心,是这个意思。

这个我见,只要你没有体悟到五蕴皆空,用我们现在最得体的,就叫做观念、意识型态,只要你落入爱恨情仇,落入善恶、是非这种观念,或者叫做意识型态,你死定了!绝对跳脱不出来!

以前有一个博士,有一次我到台北讲经的时候,去素食餐馆,刚好碰到那个博士。那个博士佛学懂一点,但是很狂妄!

人家说:哎呀!难得刚好在素菜馆碰到了慧律法师,博士,如果你有佛学上的问题,可以请示师父啊!

那博士说:只有我教人,没有人可以教我的!我说:喔!合掌令欢喜,那没办法啦!他一下子就自满,不晓得佛法是深不可测的东西,你要讲得让他领悟到佛的心胸、心怀,那讲到民国几年几月啊?何年何月啊?

所以,有一种人就最好度的,就是放下、放弃。

说:师父!您不慈悲!我告诉你:我这个人是学过成本会计的,我要度一个顽强的老女人,或者老男人。一个人,搞了一个晚上,说法说了一个晚上,一个都度不进来。

为什么不用一个晚上去讲经说法给好几万人听呢?同一个时间嘛,同一个空间嘛!

所以,师父就学一招很聪明的,看不对劲的,放弃!我没有办法,慢慢等待因缘。法师来我们这里也是这样子,或者是工作人员。

当我放弃那个人,那个人就会从我心中消失,永远不复存在,他等另外一个因缘来度他,没办法啊!

用硬的,不甩你;用软的,感化不了;软硬兼施,我们又不会这一套,没办法,那就这样子了,我们又不是佛!就放着给他烂了,等因缘了!我不能落入种种的知见啊!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101 你只要[见]、[爱]这二个,所有的痛苦就一定跟在后面了,不能得出

这个知见是很可怕的东西。学佛也是这样子,众生着于五欲六尘,而有轮回;修行人着于知见,继续轮回。

着于知见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对,自己罩住。像金钟罩一样,铜墙铁壁,真理打不进来,法不入心,没辙。

所以,佛菩萨包括师父也有叹息的时间,没辙!我很聪明就放弃,慢慢等因缘,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是要省掉时间。

还有我爱,我爱就是贪染,为什么这二个字解释那么多?因为这二个字最难处理,你只要动一个贪念,着这个假相,爱,你就跳脱不出来!

要怎么破这二个字呢?我见就是,第一个,我对世间所发生的现象界——生灭无常的现象界,彻底没有意见。才不会头上安头,彻底没有意见,你高兴就好,我没意见!要有意见就变成知见立知了。

(第二个)爱,观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你今天所有的贪染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不复存在。

所以,见爱烦恼污泥,禅宗里面讲:但莫污染,别无圣解。就是境界现前,你有一层保护层,就是般若智慧,不要被境界黏住了。黏住了就死定了,烦恼就一直跳脱不出来。

所以,众生就是这个坑跳到那个坑,自己觉得很有修行,也是跳到另外一个知见的坑;起我慢心,又跳到另外一个坑;读到博士也是坑啊;长得漂亮也是坑啊;自己觉得很自卑,我长得很丑,很矮也是坑!为什么?

每一个人都跳进自己的坑洞里。为什么?无明就是坑洞啊;知见就是坑洞。而跳进去,自己不觉知,恨一个人恨到咬牙切齿,还不知道已经落入坑道里了。

我们自己挖一个无明坑,自己跳,自己觉得行,记得!你只要动一个我慢的念头:我比你行!这个就是知见,就是坑洞,只要起任何的知见,你自己觉得很行,无明的知见就起现行。

因此,好好的降伏自我,眼睛看出去的、耳朵听的,一切是非、恩怨统统放下,要有这种功夫!难喔,修行难!

[爱]就是我爱,你只要[见]、[爱]这二个,所有的痛苦就一定跟在后面了,不能得出。

[则拔之令出,而置菩提正路;滞于分段生死此岸,不能得离,则济之使渡,而登涅槃彼岸;超越尘劳之羁累]。这个[羁]就是牵制、拘束,[累]就是负担。

[出于五阴三界之牢狱,]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三界就是六道轮回。五阴三界之牢狱,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内脱身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身,了悟四大本空;心,了解刹那生灭。

外遗世界,[遗]就是放下,这些外面的外太空,一切境界,统统是唯心所造的,意思就是:境界本身不是实在性的,千万不要产生错觉。

那么,内脱身心,外遗世界,[得大解脱:]

什么是佛法?就是大解脱。什么是佛法?就是大自在。

[此叹悲德也。]悲就是拔苦。所以,第二是显本叹德也,[二显本叹德竟。]

   102 [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者,舍利弗为第一。]所以,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故以大智称之。]

再来是[己三 列上首名。]

经文6:[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chi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此列举常随众,上首六名。

梵语舍利弗,译为鶖qiu子,鶖即鶖鹭,乃是鸟名。其母眼目明利,似彼鸟故。]像那个鶖鹭的鸟。

[弗即子也,心经译舍利子,舍利是其母名,言舍利所生之子也。在胎即能寄辩母口,出胎甫七岁,]刚刚七岁,[即辩胜论师,]就会帮助他妈妈能够辩论。

所以,出胎刚刚七岁,就辩赢了论师,[深本已证金龙佛位,][深本]就是时间久远的,就是久远劫来已证金龙佛位。[倒驾慈航,助扬法化。

《阿含》云:我佛法中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者,舍利弗为第一。]所以,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故以大智称之。]

   103 《阿含》云:我佛法中,神通轻举,飞到十方者,目犍连为第一

经文6:[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chi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摩诃目犍连,]摩诃,中国话称为大,[摩诃此云大,目犍连此云采菽氏,]采菽,这个[采],这个[菽]是豆类的总称。

所以,目犍连此云采菽氏,[姓也。先人入山修道,采菽而食,]就是采这个豆类而食。[因以命族。]叫做目犍连。

[采菽氏,从佛出家者多人,]也就是佛陀的弟子里面,有很多人称为目犍连,所以,加一个[大]目犍连来分别,[故加一大字以别之。]

[本名拘律陀,]中国话叫做无节树,([此云无节树,])这个无节树,佛经常常引用。属于桑科,形状类似榕树,产于印度、锡兰等地,高十至十五公尺,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生。

然其种子甚小,所以,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也就是因小果大。小因,种的因是很小;但是,果报却是很大,因为树会长得很大嘛!

或为覆物之譬喻,就是盖物的意思。此云无节树,也就是覆物之譬喻。

[父母无子,祷此树而生,]也就是目犍连的母亲祈祷无节树,而生目犍连。[即以名焉。]就以这个来作为名字。

[《阿含》云:我佛法中,神通轻举,飞到十方者,目犍连为第一。]

   104 摩诃拘絺罗因为自负心太胜,所以,与佛立约:如果我辩输你,我自己愿意斩头!

经文6:[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chi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即舍利弗母舅。]舍利弗的舅舅。母亲的哥哥或弟弟称为舅舅嘛。

[平日与姊论议辄胜,][辄]就是往往。[自姊怀孕以来,论不及姊。]从姊姊怀孕以来,要论、论议,论不过他的姊姊,知道姊姊怀的这个孩子,一定是大智慧的人。[知在胎必是智人,寄辩母口。]帮助他的母亲辩论,结果赢了他的舅舅。

[自念若甥出世]就是外甥。姊姊的儿子如果说出世以后,[为舅者]我这个母舅,[论不及甥,岂不大愧!]这不是很惭愧吗?

[由是发愤,往南天竺读十八经,四韦驮典(是名智书),]这四韦驮典很有名的。因为跟着外道,也很精进,但是,不能成正觉。

因为很用功,所以[无暇]没有时间[剪爪],[世称长爪梵志。]也就是指爪、指甲很长。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称为梵志。

[学毕囘国,欲与甥辩,]跟姊姊的儿子来辩论。[姊云:他已从佛出家。乃往佛所索甥,]就是要求要回来。

[佛令立论,]佛就告诉他:好!那么,你就立一个论吧,大家来议论一下啰!如果辩赢,佛陀说:[谓若辩胜,当还汝甥。]你姊姊的儿子,我就还你。

这个外道摩诃拘絺罗,[彼心中暗喜,]哎呀!太好了!往南天竺,南天竺就是南印度,读了十八经,四韦驮典,今天刚好用得上!心中暗自欢喜。[所学智书,今日正好在此一显本事。]但是,碰到的对象是佛陀。

[但自负心太胜,]自负就是狂妄、骄傲。[与佛立约云:]我跟你辩论,行![若我辩屈,][屈]就是输,[自愿斩头。]我如果辩论输你,我就斩头!

[佛即问曰:汝以何为宗?][宗]就是宗旨,立论的根本叫做宗。就是你以什么为最重要的宗旨,根本的立论是什么?

[乃曰: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不受]就是不执着,我一切法不受,我一切法都不执着。来啊,我一切法都不执着,你讲什么我都不执着!

[佛曰:还受是见否?]你讲的这一句话,执不执着呢?[见]就是你刚刚所讲的那一句话,你接不接受你刚刚讲的那一句话。

意思就是:你执不执着你刚刚讲的那一句话?如果执着,因为你一切法不执着;如果不执着,不须要讲嘛,不执着于不执着,那就是执着嘛,二边统统死嘛!还受是见否?那么,你还执着你刚刚说的这一句话吗?叫做还受是见否?

[自思:若受]就是如果着[是见,]如果我执着于不受,可是,我又有一个着啊[自宗相违]因为[以自立不受为宗故;]若受是见,如果执着: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那就变成矛盾了。因为你是一切法不受,现在你又执着于不受,那不是更糟糕吗?

所以,若受是见者,如果你执着于刚刚讲的: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那么,刚好相违,自宗相违。以自立不受为宗,因为你自己立论,就是不受嘛!

[若不受是见,自宗则坏]如果不受是见,是见就是不受,不受就是是见。如果[我不受]是不受,意思就是:不受于不受,那就是等于受了。

我不接受于[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那么,不受跟不受,就是负负得正嘛!我不接受[不接受],那就是接受了。我不接受你不供养,那就是你一定要供养了!听得懂吗?听得懂喔!负负得正。

哇!糟糕了!碰到佛就没辙!受也不对,不受还是不对,二边都是死路!可见佛的厉害,挖一个洞让你跳,二边死路,跳不出来。

若不受是见,自宗则坏,[自己还同众见,]一般人的见地,就是执着啊!你讲你不受于是见,不受于不受就是着啊,着就是一般众生啊!所以,自己还同众见,众见就是:大众都是执着的知见。

[不应立不受宗。]不应当立不受为宗。前面以自立不受为宗,是自相矛盾,现在怎么样?立不受为宗,又不受,那变成跟一般大家的见地是一样的,就是受了。[两头俱堕,理屈词穷,遂即逃走。]

我把整句再念一遍,用现在的观念就是说:摩诃拘絺罗因为自负心太胜,所以,与佛立约:如果我辩输你,我自己愿意斩头!

佛就问说:你以什么为议论的根本?宗旨!摩诃拘絺罗说:我以一切法不执着为宗。

佛就说:那么,你讲的这一句话执不执着呢?自己想:如果执着,因为我是立不执着;如果我不执着,变成不执着于不执着,也是执着啊,自宗则坏。

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你看起来可是很辛苦的。要学过一点哲学才有办法,逻辑、推论才有办法的。

两头俱堕,理屈词穷,遂即逃走,[走至中途,心思大丈夫一言既出,自当践约,]应当实践。

[乃返佛所,谓言:请取刀来],喔!很勇敢,把刀拿来,[斩我头去。

佛曰:我法无如是事。]我佛法一只蚂蚁都不杀,哪会砍你的头?[即向佛谢罪,求度出家。

《阿含》云:我佛法中,得四辩才,触问能答者,拘絺罗为第一。]

   105 《阿含》云:我佛法中,善能广说,分别义理者,满慈子为第一。]这个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也是《楞严经》的主角

经文6:[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chi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中国话叫做满愿,([富楼那此云满愿,])

[父名:弥多罗尼,此云慈女,母名。双兼父母为名,]就是把爸爸跟妈妈加在一起。[简称满慈子。

  《阿含》云:我佛法中,善能广说,分别义理者,满慈子为第一。]

这个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也是《楞严经》的主角。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106 这须菩提也是佛来的。[深本难思,佛弟子中,解空第一。]

经文6:[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chi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须菩提此云空生,因生时,其家库藏财宝忽空,故以名焉;未几]没多久,[库藏复现,又名善现。

其父往卜吉凶,]卜占、卜卦那一种。[卦占既善且吉,故又名善吉]。很好!

须菩提,[常修无诤三昧,]这个你听到就好,这个无诤三昧你只要懂一点点皮毛,都受益!

不跟任何人诤,守住我们的口业,紧闭你的嘴巴,苍蝇都飞不进来。

紧闭你的嘴巴,阎罗王也拿你莫可奈何!阎罗王不会去判一个紧闭嘴巴人的罪恶的;阎罗王会判一个嘴巴一直讲的人。我沉默寡言啊!阎罗王用什么来判你?不造口业。

所以,须菩提的无诤三昧,你懂一点,那日子很好过,不与自己的烦恼诤;不与人诤,不与团体诤,过着这种超越、解脱的生活。

但是,因为现实的生活要生存,不诤也没办法,这个世间人,这就是业!

哎呀!师父!我这个工作就是这样子啊,要叫我无诤,那我们这个团体,大家都吃定我们吃素的人了,就是要诤了!

这个就是业了,为了生存、为了工作、为了赚钱,不诤也没办法,要想活下去,又必须要这样子。你没有办法修,像须菩提一样,体悟到万法皆空的道理。

[过去劫中,已证青龙佛位,]你看,这须菩提也是佛来的。[深本难思,佛弟子中,解空第一。]

   107 [无诤三昧]。不跟任何人诤,守住我们的口业,紧闭你的嘴巴,苍蝇都飞不进来

须菩提,[常修无诤三昧,]这个你听到就好,这个无诤三昧你只要懂一点点皮毛,都受益!

不跟任何人诤,守住我们的口业,紧闭你的嘴巴,苍蝇都飞不进来。

紧闭你的嘴巴,阎罗王也拿你莫可奈何!阎罗王不会去判一个紧闭嘴巴人的罪恶的;阎罗王会判一个嘴巴一直讲的人。我沉默寡言啊!阎罗王用什么来判你?不造口业。

所以,须菩提的无诤三昧,你懂一点,那日子很好过,不与自己的烦恼诤;不与人诤,不与团体诤,过着这种超越、解脱的生活。

但是,因为现实的生活要生存,不诤也没办法,这个世间人,这就是业!

哎呀!师父!我这个工作就是这样子啊,要叫我无诤,那我们这个团体,大家都吃定我们吃素的人了,就是要诤了!

这个就是业了,为了生存、为了工作、为了赚钱,不诤也没办法,要想活下去,又必须要这样子。你没有办法修,像须菩提一样,体悟到万法皆空的道理。

   108 [优婆尼沙陀,此云尘性,因观尘性空,而得道果。]

经文6:[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chi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优婆尼沙陀,此云尘性,因观尘性空,而得道果。]尘性空就是分析,这些色相慢慢的分析,原来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

这个《楞伽经》,佛跟大慧菩萨说:佛子,我们见一切相,要彻底的把它碎为微尘,如是观照。

《金刚经》里面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树,究竟实相空;一座山、一辆车,也是空!

问一个你每天看到的问题:请问一部车子,大小零件加起来,有多少?1.一万个零件;2.二万个零件;3.三万个零件;4.一部车有四万个零件,大小螺丝、电线统统算,猜猜看,日产的,你平常在开的那一部车子,大小零件加起来有多少?标准答案:三万个零件!这个有根据的,可不是乱讲的!师父你连这个也知道?知道!

优婆尼沙陀,此云尘性,因观尘性空,而得道果。也就是记得,把这个色相碎为微尘。

[本经自陈圆通云:观不净相,生大厌离,]这个不净相有次第,在《阿含经》讲:观空大,也就是呼吸停止了,脸开始慢慢发黑了;再来,又变成紫色了;再来就慢慢的长蛆,脓烂、溃疡;再来就肿、就胀,就爆裂,因为我们里面有油脂,爆裂,自己脂肪会燃烧。

所以,你看,一个人的尸体放在那个地方,没有掩埋的时候,久了你去看,像被火烧过一样,皮肤表面也是黑黑的。

其实,那个没有火烧过,是人类死亡以后,譬如说:你一个人死在森林里,它自己长虫,烂了、坏了,这骨头有时候会黑色的,皮肤也是黑色的,你看,咦?好像是火烧过,其实不是,那是脂肪。

所以说:慢慢观照...到最后脓烂,剩下一张皮也烂掉了;再来就骨头,也烂掉了。如果把骨头再压碎,那就没有了,照见五蕴皆空了!

所以,你的父母亲往生的时候,你们去火葬场看一看,每天跟你最亲近的先生或老婆,往生的时候,放进去火化拖出来,就是一堆骨灰,碎为微尘,就是如是观察,有钱、没钱;漂亮的、丑的;俊男、老人,答案统统一样。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到最后还是归空啊!

[空色二无,]空色不二意思就是:你见一切相,就知道它是空相。[成无学道,]无学道就不用学了,就是四果阿罗汉。三果以前叫做有学,四果阿罗汉叫做无学。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也就是尘性,优婆尼沙陀就是尘性,观色相本来就空。

所以,禅宗里讲:一等是学,直须无学,色就是空,没什么好谈论的!花,花空;车子,车子空;我相、人相、众生相,一切相都空。为什么?尘就是空,色就是空。

[余众不能列举,以一等字该之。][该]之就是包含。[而为上首者,而为众中上座首领也。初声闻众竟。]

   109 一等是学,直须无学,色就是空,没什么好谈论的!

禅宗里讲:

一等是学,直须无学,

色就是空,没什么好谈论的!

花,花空;车子,车子空;

我相、人相、众生相,一切相都空。

为什么?

尘就是空,色就是空。

   110 前面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列出了上首的名字,现在要加入了缘觉众

[戊二 缘觉众]前面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列出了上首的名字,现在要加入了缘觉众。

经文7:[復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屬诸比丘,休夏自恣。]

缘觉就是修十二因缘而觉悟的,叫做缘觉;

声闻是闻佛的音声,修四谛法而成就的,叫做声闻。

[復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并]就是一同,还有那一些,[初]就是初发心,

如果[初心]的底下加四个字,就更清楚,就是:并其初心[有学之人],

因为初发心没有证圣果,当然是有学之人。

[同来佛所,屬诸比丘,休夏自恣]一同来到佛所,

这个[属]有二个角度来解释:

第一个角度叫做附属,也就是加进这个比丘的自恣行列,因为他是辟支佛,是他方世界来的,也有从深山中来的。

第二个解释,就是正好碰上,属诸比丘,正好、正值碰上了诸比丘。

休夏自恣,[休]就是停止的意思;[夏]就是结夏,[休夏]就是解夏的意思,停止结夏,当然就是解夏了。

律藏开三天可以休夏自恣,也就是七月十四、七月十五、七月十六三天,都可以作解夏自恣;

但是,一般都是以七月十五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1 佛陀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结夏安居?像我们现在这个僧团正在结夏,但是我们弘法没有停止

休夏自恣,[休]就是停止的意思;[夏]就是结夏,

[休夏]就是解夏的意思,停止结夏,当然就是解夏了。

律藏开三天可以休夏自恣,也就是七月十四、七月十五、七月十六三天,都可以作解夏自恣;

但是,一般都是以七月十五为主。

佛陀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结夏安居?

像我们现在这个僧团正在结夏,但是我们弘法没有停止。为什么?

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有一些比丘比较有攀缘性,刚好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中间,碰到了雨季,

大雨来得又快又急,就把袈裟、钵、锡杖都漂走了。

这些外道就开始造口业了,说佛陀放纵比丘践踏昆虫,也就是地上的昆虫。

因为夏天雨季,这个昆虫多,这比丘没有象外道,

当时外道已经有结夏安居的事情,比佛陀的更早,外道每一年也有固定时间都停止活动,一心修行、精进。

可是,佛当时还没有制定这个结夏安居。

大雨的急又快,而且到处都是昆虫。

因此,佛为了不杀生,不让比丘在这个雨季当中,踏杀更多的昆虫、众生;

第二、也让比丘安住,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安住,好好的结夏,

因此制定了三个月的结夏安居。

但是,印度跟中国都是以农历来计算的,因此会碰到闰月,

结夏安居如果碰到闰四月、五月、六月,结夏安居就变成四个月。

从佛制定以后,所有的比丘都不敢动,这是圣人制定的结夏安居的制度,

到今天,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如法、如律、如佛所说,坚持结夏安居。

所以,讲堂从建立到现在,没有一年没有结夏安居。结夏,弘法的事情也没有停止。

七月十五为什么称为佛欢喜日?就是因为从四月十五结夏,到七月十五解夏,这三个月当中,所有的比丘都非常的精进。

所以,在七月十五的时候,解夏自恣,很多人都证阿罗汉果,佛陀非常的欢喜。

所以,七月十五叫做休夏自恣,又称为佛欢喜日,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这三个月必须精进,定功课,像我们讲堂这样子,这三个月要念多少佛、要拜多少佛、要诵多少部的《金刚经》、持多少的大悲咒,看个人的喜好而定。

我们虽然是在家居士,对于比丘的事情,稍微略知一二。佛为什么要结夏安居?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观念。

所以,在结夏安居的期间,在座诸位居士,没事尽量不要邀请比丘出去。

没有特别很严重的事,就尽量让比丘好好的精进,这是佛陀制定的戒律。

但是,有三种事情可以开缘,一、为父母事,譬如说:父母重病,可以请假。二、为三宝事可以请假,三宝事就是为佛、为法、为僧(僧伽);三、为病缘故,可以请假,

譬如说:结夏安居统统不能出去,那你生重病怎么办?今天他得急性盲肠炎,这个人不能让他死,当然要赶快送医院啊!

所以,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我们讲堂也是这样,没有任何的理由,不准请假、不准攀缘,尽量不要打电话,也不写信件,三个月好好的稳住,听经闻法,这样才有那个结夏安居的味道出来。

不是说结夏安居,心动荡,身到处游走,美其名叫做参学,其实是放荡不羁。

众生往往把自己的习气认为是解脱跟自在,实在是误会佛陀的智慧。

放荡自己的行为举止,认为自己已经得到大自在解脱,增长了自己的习气,自己不知道。

所以,佛法修行必须在事相上修行,它才有办法磨练。

   112 七月十五为什么称为佛欢喜日?很多人都证阿罗汉果

七月十五为什么称为佛欢喜日?

就是因为从四月十五结夏,到七月十五解夏,

这三个月当中,所有的比丘都非常的精进。

所以,在七月十五的时候,解夏自恣,很多人都证阿罗汉果,佛陀非常的欢喜。

所以,七月十五叫做休夏自恣,又称为佛欢喜日,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这三个月必须精进,定功课,

像我们讲堂这样子,这三个月要念多少佛、要拜多少佛、要诵多少部的《金刚经》、持多少的大悲咒,

看个人的喜好而定。

   113 佛法修行必须在事相上修行,它才有办法磨练

众生往往把自己的习气认为是解脱跟自在,实在是误会佛陀的智慧。

放荡自己的行为举止,认为自己已经得到大自在解脱,增长了自己的习气,自己不知道。

所以,佛法修行必须在事相上修行,它才有办法磨练。

    114 如果你有带来的病苦,千万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增加自己的恶业,口无遮拦,谩骂、毁谤三宝,千万使不得!让这个果报自然痛苦的结束,我们还有机会了生脱死,往生净土

有一次,阿难尊者去看祇树给孤独园的给孤独长者,长者病得非常严重,躺在那里爬不起来,

阿难去看他,说:给孤独长者!你有没有好一点?他说:长老,我很痛苦,病得很严重!

阿难回去就告诉舍利弗、目犍连,舍利弗、目犍连说:哎呀!给孤独长者这么发心,黄金铺地来供养佛陀精舍,讲经说法,病得这么严重!

舍利弗告诉目犍连说:目犍连,我们也去跟给孤独长者看看病。这一段是出自《杂阿含经》里的。

舍利弗跟目犍连就来到给孤独长者的家探望,给孤独长者躺在那边,很严重,爬不起来,在《阿含经》是这样记载:他勉强的坐起来,很痛苦的迎接舍利弗和目犍连,病得快断气了!

舍利弗、目犍连就问了,说:给孤独长者!大家都很关心,你有没有好一点?

这时候给孤独长者动念,说:哎呀!世尊要是能来看我的病,看一下就更好!那么,佛有他心通,当然马上就知道。

给孤独长者就跟舍利弗、目犍连说:要是世尊有空,请他老人家慈悲,来看看我!

舍利弗、目犍连回去向佛陀禀报,

其实,世尊早就知道了,说:好!我去看看给孤独长者!

佛陀看到给孤独长者病得非常严重,躺在那边爬不起来。

说:长者!你好一点没有?

他说:世尊!我很痛苦!全身像要崩裂、要溃散,我痛苦不堪!

世尊说:像你这样子敬佛、敬法、敬僧;而且布施这个精舍,这么护持正法,犹得这样子的病苦的折磨,你是一个大福报的人,一样没有办法离开病苦的折磨。

不过,世尊平常开示你,不净、苦、空、无常、无我,正这个时候要拿出来用,不要只知道要病苦,加一层烦恼。

想想看这个色身,自无量劫来,就是业力、就是果报,你这么布施,仍然没有办法,避免这种病苦的痛苦的折腾!

佛陀一说法的时候,这给孤独长者一下子得到清凉,破了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一下子证三果阿罗汉!

所以,佛陀说:此正是时,也就是这正是修行的时刻。

也许我们身上有一些病苦,不要一直每天牢骚、抱怨,怨东怨西。

我们要怪是怪前世,自己无明,造了种种的恶业,

但回光返照说:这个病苦也可以当作我们修行的增上缘,也不错。

讲到这个结夏安居,就同时讲到给孤独园,这个给孤独长者证三果阿罗汉这个过程,来勉励出家、或者是在家。

不要被病苦打倒,要勇敢的站起来,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过生老病死的苦。

想想看,死的时候那是最严重,现在稍微病苦,正好是磨练。

如果你有带来的病苦,千万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增加自己的恶业,口无遮拦,谩骂、毁谤三宝,千万使不得!

让这个果报自然痛苦的结束,我们还有机会了生脱死,往生净土。

因此,纵然你病得很苦,仍然要坚持身口意清净,这是佛陀的教化。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115 [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辟支,一译缘觉,二译独觉

经文7:[復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屬诸比丘,休夏自恣。]

[复有,]复字去声,[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

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名含二义故不翻。今简称辟支,一译缘觉,二译独觉。]

缘觉是[出有佛世,秉佛所说十二因缘教,]

诸位!这个十二因缘教不是直线的,你要观想这个十二因缘像钟一样,无明就是在十二那个点,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接着又跳到无明。

就像时钟一样,环环相扣,继续转世投胎...要这样观想。

所以,十二因缘它是圆的,不是直线的,也就是轮回不停!

因此,无明最可怕,也就是没有智慧。

诸位拼了老命,也要听经闻法,倾家荡产都要护持正法,应当如是发愿。

禀佛所说十二因缘教,[缘断证真者,名为缘觉;]缘断,也就是十二因缘,在任何一个缘里砍断,

譬如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无明一砍断,那么,底下统统断。行就停止了,无明就破除,那当然就是智慧了,所有的行、造作都是无生。

爱、取、有,爱砍断,取就没有,也没有将来[有],这个[有]就是业力,有业力、有轮回、有生死。

因此,缘断证真者,这缘断就是看十二因缘哪一个环结都可以断。

不过,爱、取、有是最重要的,意思就是:你只要不贪染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这个爱彻底的断,生死就了,十二因缘就停止了,也就是歇即是菩提的意思,名为缘觉。

[出无佛世,乐独善寂,]喜欢自己一个人。[求自然慧,]自然慧就是本性的智慧。

[览物观化,觉悟无生者,][化]就是生灭无常。

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了解生灭就是不生不灭。

所以,生灭当体即空,就是无生。[名为独觉。]这个是很有功夫的人!

[若约佛世,应惟缘觉,]应当只有缘觉。[今以他方云集,许有独觉。

慈恩云:释尊出世,五百独觉,从山中来。此出无佛世,住世侍佛者。

《仁王经》云:八百万亿缘觉大仙,皆来集会。

无学者:果满取证,真谛涅槃]。真谛就是证空,空就是真,也就是证得万法性空;[涅]就是不生;[槃]就是不灭。[而于界内,堪称无学。]

[言无量者:极表其数之多也。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并者并及,初心即初发心,或依因缘观,研真断惑,]依因缘观,万法总是因缘生因缘灭。

研真,也就是穷究万物之体,本来就是空,叫做研真。

研究、彻底分析万物的本体,总是毕竟空。

空就是无一法可贪、无一法可取,自自然然的,无明就放下了,断惑。

[或寂居观化,][寂]就是心入于寂灭;[居]就是安定,心定在那个地方。

心入于寂灭,居住在定中,观一切法生灭,总是无常,求悟无生。

[求悟无生,诸有学人也。]有学就是四果以下。

[师来资随,][师]来就是辟支佛;[资]当然就是徒弟了,[资]就是助;

[师]就是主人,辟支佛来,当然徒弟就跟着来了。

[师资道合,]师徒一起来,[同来佛所,乃云集众,]像这个天空里面的云集合在一起,叫做云集。

    所以,有的人唱: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香云盖是什么呢?就是妙吉祥。香云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云来集。

    有的人,我们在戒坛上,唱到这个地方,就唱[云来集]。


    [非同前之常随众也。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属者附属],也可以说正好碰上,正值诸比丘在解夏安居。

   116 生灭无常是事实,你讲快乐是错觉,我们要活在正觉的世间里,不要活在错觉的世间里

[寂居观化,][寂]就是心入于寂灭;[居]就是安定,心定在那个地方。

心入于寂灭,居住在定中,观一切法生灭,总是无常,求悟无生。

所以,有的在家居士,刚初学佛不了解,来到讲堂就问说:

请问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呢?

答案很简单:

万法总是生灭无常,没有快乐可言。

他说:师父!您为什么事情都要往这个无常来观照呢?为什么不想说:我活得很快乐呢?因为他没有学佛,刚刚接触到佛法。

师父,是不是我想得很快乐,我自己就感觉很快乐呢?

我说:那是错觉!

生灭无常是事实,你讲快乐是错觉,我要活在正觉的世间里;我们不要活在错觉的世间里。

正觉的世间就是生灭无常,诸法毕竟空,这是事实。这不能辩论的,

不是辩一辩,就让生灭无常变成永恒,

你要去体悟那一颗永恒的心,才有办法,要下功夫!

   117 这个[恣]就是任意你举过。现在的人,没有几个人做得到啦,你讲他二、三句就不行!

经文7:[復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屬诸比丘,休夏自恣。]

[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属者附属],也可以说正好碰上,正值诸比丘在解夏安居。

[此二句陈述辟支来意,为值遇休夏之时,要附属诸比丘,作自恣法耳。]

这个[恣]就是任意你举过。现在的人,没有几个人做得到啦,你讲他二、三句就不行!

现在我们的教育部规定,对学生不能打、不能骂、不能惩罚,现在小朋友这个教育,教育部就是这样规定。最多只能罚站。

我们那个年代很热闹的,我们一惩罚,隔壁班的女孩子都跑来看。

我们那老师,到现在名字我都记得,为什么?裤子要脱下来,要趴在讲堂的下面,脱起来,用藤条打!

真的,受到那种日本的教育、还有中国传统的教育,恨铁不成钢,棍棒出孝子。

打我们还要借理由,打得那皮开肉绽,家长来:打得好!没有办法的,那个时候教育就是这样子的,那有象现在的小朋友,碰不得,还告你!

前几天一个国中生,那个老师叫他到训导处来,你知道吗?才站好而已,那个同学才十多岁,老师训他几句,训他几句,在训导处用脚踹老师呢!大庭广众,老师一堆,用脚踹老师。

可想现在小孩子的教育,你看怎么办呢?打不行、骂不行、罚站也不行!做老师的,现在要领那一份薪水,实在是很痛苦的!当老师的举手!还好!

现在的教育跟以前传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全部都是网路、电脑,都不用人脑,写那个字,都不会说。全部都讲科技!

我们那个时候,统统要作文、要背诵,《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孔子、《孟子》,

有时候,高中的时候,就觉得说孔子啰嗦讲那么多话,现在才知道孔子很好用,哎呀!没有念那么多孔子,你现在文言文看不懂。

所以,现在就感觉、感受到说:我们很感恩老师,打啊、骂啊,藤条,打了,同学就拿去丢掉。

老师来说:你们尽管丢,我准备一百枝,而且你丢一支,再来一支会更粗。你们丢没关系!

没有人敢丢,因为丢了,下一次就更粗啊!我们连吭一声都不敢。

我们那个时候,说实在的要考上大学,是要相当相当的实力跟程度的。

不是现在六十分可以考上大学,三个字:好好笑,录取率95%。

很可怜,现在的学生,很辛苦!

   118 如果看到我有什么过失,或者是听到我有什么罪过。请你哀愍的来告诉我,我当忏悔。诸位!这是何等的胸襟啊!

经文7:[復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屬诸比丘,休夏自恣。]

[诸比丘,指常随众:辟支师资,外来参加。休夏者:止夏也,又竟也。佛制比丘,结夏安居,九旬]。旬,一个旬就是十天,九旬就是九十天。

九旬[禁足,]所以,在这里也呼吁在家居士,结夏安居期间,没事尽量不要麻烦比丘,就这么交代。

[一为结制办道;一为护生避嫌。]因为雨季、大水来了,所以,佛制的戒律,不要去伤害昆虫。

[休夏,即九旬限满,结夏休止之时,亦为解夏,亦称解制。当此夏竟,佛制七月十五日解制,]注意!如果是闰四月、五月、六月,结夏安居则是四个月,就是这样子。

[考劾九旬德业,][劾]就是举发有罪的人,审核的核,审察一下,九旬德业。

[作自恣法。孤山曰:自恣律开三日:七月十四]也可以;农历七月十五也可以,([十五])农历七月十六也可以([十六也。])。[自恣者:自知己过,自行陈说;自不知过,恣任僧擧]。也就是[(任他僧检擧其过。)]

[对众白言:大德长老!或见我过,]如果看到我有什么过失。[或闻我罪,]或者是听到我有什么罪过。[或疑我犯,]或者怀疑我犯戒。[恣任所擧,]任你所检举。

[哀愍语我,]这个当作动词,语(yu四声)我,[语]就是告诉我,当作动词用。请你哀愍的来告诉我,[我当忏悔。]

诸位!这是何等的胸襟啊!现在不是,大德长老!不要见我过,不要举我罪,不要怀疑我犯戒。如果举我罪,我当杀掉你,我绝对不忏悔!现在刚好要反过来,打死不忏悔,会干掉你!你试试看!我们跟佛在世所过的日子完全不同!

[故曰自恣。][恐有瑕疵即玷清众。]瑕疵就是过失,或者是缺点;玷清众就是侮辱清净众。

[此经虽为大乘了义之教,][本科]本科就是这一段。

[辟支初心,俱属当机之众。]或者辟支佛;或者是初发心的,都是《楞严经》对机之众。

[经云: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又云:令有学者,]就是四果以下。

[从何摄伏,]到底怎么样来摄心,来降伏自我?

[畴昔攀缘,][攀缘]如果加一个[心],更清楚![畴昔]就是往昔,以前都是用意识心、分别心在攀援外境,怎么样能够降伏?

畴昔的攀缘心,就是往昔的执着、强烈的意识分别心,就是习气。

[得陀罗尼,]这个就是入总持,[入佛知见?皆欲令其回小乘心,向大乘道也。]

缘觉众就是这一段。([二缘觉众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19 诸位!没有经过真枪实弹修行、降伏的人,那刹那之间的冲动力、爆发力,没有办法克服的!

诸位!没有经过真枪实弹修行、降伏的人,那刹那之间的冲动力、爆发力,没有办法克服的!

譬如说:你碰到一件很生气的事情,这个时候就看功夫了。

有功夫的人,如如不动,像佛;

稍微功夫像菩萨这样子,稍微动一个念头,摄心,无所住;

再差一点的,懂得回光返照;

那么,最差的就是很冲!

所以,那一念的八识田中无量劫来的意识、习气,刹那之间的爆发力,修行就是在修这个。

愈有修行,那爆发力就愈来愈没有力量。

爆发力就是烦恼力,我们刹那之间的爆发力,就是蕴藏在八识田中的烦恼力。

平常我们可以讲得很好听:我原谅你、我宽恕你。

但是,在那个节骨眼的时候,那一念爆发力。

像佛就没有爆发力,佛完全是智慧力,他如如不动,他连爆都不须要,连降伏都不须要。

因为久远劫来,他就这样修行,碰到什么事情,连动都没有,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嘛,这是功夫很好的!

所以,修学佛道,在那一刹那之间的爆发力,愈有修行的人,就愈容易降伏,而且时间会缩得愈短。

这就是《印光大师菁华录》里讲:不要每天问别人,我能不能往生?我有没有修行?

印光大师叫我们:看看你的习气断了多少?

就是所谓恶劣的爆发力:贪、嗔、痴,或者是攻击、伤害、排斥、骄傲、嫉妒、我慢,

这种瞬间的爆发力,能不能瞬间降伏?

换句话说:愈有修行的人、愈能调伏的人,瞬间的爆发力要爆发的时候,

他马上就摆平,笑一笑,这个就是功夫,因为临命终就是靠这一念。

所以,我们修行能够降伏自我。

   120 [菩萨众]。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底下是菩萨众,[戊三菩萨众(分二),己初 自恣先集众 二 闻音后至众。]

经文8:[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咨]就是问的意思,要把内心里的疑惑作一个裁决、作一个决定,对理上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叫做咨决心疑。

[钦奉慈严],[钦]就是钦承;[奉]就是奉事,三宝弟子都要做这种动作的,钦承奉事就是供养。[慈严]就是慈悲还有威严,也就是严肃,这个就是佛的恩。钦奉慈严就是承事供养佛,慈严就是指佛陀。

[将求密义]。要求这个密义,如来藏性如何能够趣于究竟涅槃、菩提?

[自恣之时,不仅辟支咸集,而十方菩萨,亦来预会。菩萨解见题中。]前面解这个经题当中,已经解释过了。

[咨谓咨问;]为什么?又有疑问了。[决求决断;心疑即心中之疑。]但是,我告诉诸位:这个问问题,还是要有一点点水平才来问;没有一点点佛学底子,就是围着圆环转。

说: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说自恣的时候,不仅辟支咸集,而十方菩萨,也来预会。[菩萨],经题里面已经讲过了。

这个[咨]就是咨问,来决求、来决断,心中有疑惑,心中种种的疑问,

[菩萨于大乘律仪,未能心无疑虑,故当休夏之期,而来咨问于佛,请求决断也。

属诸比丘,休夏自恣二句,可以连上辟支,及此菩萨,皆云集而来,附属法会也。

钦奉慈严,将求密义者:上咨决心疑是一事,此将求密义,又是一事。

钦奉:是钦承奉事,敬顺无违之义,乃表菩萨之心。慈严:是慈悲严肃,恩威并着之称,用显如来之德。将求:是欲求未求,存诸心,而未形于口也。]也就是没有讲出来。

密义:有二释:一、即秘密之义,菩萨志在菩提,自是]就是当然。[理趣冲深,][冲]就是虚;[虚]就是空的意思,就是不可测,冲深。菩萨志在求菩提,当然是理趣不可测,很深了。[故称密义,而曰将求者,待自恣法竟,乃行请求。]

[二、即密因了义,以为悟修之本,不可不求,而云将求者,正是心有所待也。此菩萨为密机,亦《楞严》发起之众,故经中如来鉴机施化,因阿难示堕,而与说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密应菩萨之求,正见感应道交之妙也。]

这一段就是: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问一些心中的疑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咨问决求决断,种种的疑惑,统统在这个休夏之期间来问佛。

钦奉慈严,将求密义者:上咨决心疑是一事,此将求密义,又是一事。密义就是如来,不生不灭如来藏性。

所以,钦奉就是钦承奉事,敬顺无违之义,乃是表菩萨之心。慈严:是慈悲严肃,恩威并着之称,用显如来之德。将求:是欲求未求,存诸心,但是,没有形于口。

密义:一个是秘密;一个是密因了义,菩萨志在菩提,当然理趣冲深,故称密义,而曰将求者,待自恣法竟,乃行请求。二、即密因了义,以为悟修之本,不可不求,因为你要找到根本。

而云将求,正是心有所待。所以,菩萨是密机,为《楞严》发起之众,经中如来鉴机施化。

这个鉴机要看根器,很重要!为什么?小根器的就像小昆虫,饮一点水可以饱;大根器的要饮很多的水。譬如说:大象,这大机啊!这个佛常常比喻。

说法一定要鉴定这个根器,看是小根、是大根的。因为阿难示堕,而与说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密应菩萨之求,正见感应道交之妙。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21 我告诉诸位:这个问问题,还是要有一点点水平才来问;没有一点点佛学底子,就是围着圆环转

[自恣之时,不仅辟支咸集,而十方菩萨,亦来预会。菩萨解见题中。]前面解这个经题当中,已经解释过了。

[咨谓咨问;]为什么?又有疑问了。[决求决断;心疑即心中之疑。]但是,我告诉诸位:这个问问题,还是要有一点点水平才来问;没有一点点佛学底子,就是围着圆环转。

师父?什么叫做无明?我就说:无明就是烦恼执着了。那烦恼执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智慧。

师父!那为什么会没智慧呢?就是因为无明!师父!那为什么会无明呢?无明就是无始劫以来、无量劫来,我们本来是佛,自性是佛,但是,因迷而变成众生。

他说:师父!那本来是佛,我们又为什么会变成众生呢?到底是在搞什么?愈问火就愈大,这个没办法解,因为他这佛法什么都不懂,他就会像绕圆环一样一直绕...绕不出来!

然后,他要再问下去的时候,好!停!师父!不能问问题吗?我说:可以,三年后,你再来问我。三年。后来回去自己看DVD、VCD、佛教电视节目,三年后碰到他:师父!我自己听,三年内自己的问题都慢慢慢慢自己解决了。是的!

所以,佛学要来问,诸位,要有三、五年的基础,你来问,还有一点点[谱],那刚刚初学的,那也没办法。或者初学佛法就求法心切,但是不懂。

有的人来打八关斋戒,一个女众居士。什么八关斋戒从来没听过,她只听到说:八关斋戒一天,六十万世衣食无忧,她很高兴,来打八关斋戒。

打八关斋戒,我们要持八关斋戒,要过午不食,她也不晓得什么叫过午不食。

后来晚上回家,肚子饿,刚好附近有菜市场,买什么?买蚵仔煎,八关斋戒跑去菜市场买蚵仔煎!阿弥陀佛!过午不食她听不懂啊。

第二天,我问她说:你功德赚起来了!是啊!我昨天打八关斋戒呢!

我说:你回去有没有好好念佛啊?没有呢!为什么要念佛?我回去肚子饿啊!

我说:肚子饿?那你做什么动作?我楼下刚好有菜市场,我去买蚵仔煎啊!喔!阿弥陀佛!

我说:那个过午不食,就是晚上不能吃啦!啊?还有这样子喔?八关斋,结果我什么都不知道!很糟糕!

我说:哎呀!不错,不错啦!你是第一次来嘛,很了不起了!师父就赞叹她,因为她不懂八关斋戒嘛,不过,也跟人家念了一天的佛,不错!

我说:八关斋就是要守八条戒,过午不食最重要!下次要注意!说:知道!知道!所以,听起来好笑,但也结了善因缘。师父就原谅她,下次注意。

   122 如来应机施教,敷座宴安,为诸会中,一类密机,宣示甚深秘密奥妙之义。我们没有办法全部都学佛。但是,我们以佛为标准,调整一下我们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经文9:[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敷]就是铺设;[宴安]就是安详的在那边坐着。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清众]也就是在座菩萨、声闻;

[筵]就是法席。就像我们办这个酒筵一样的了,参与这个结婚典礼,人聚会。可是现在是讲法,所以称为法筵。[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此段有二释:一、约自恣法会解释:即时者,]就是当时候。[即自恣时也。如来应时及节,]应时节。

[自敷尼师坛具于座]。尼师坛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坐或者是卧具。但我们今天大乘的中国佛教,把这个具当作展具来礼佛,事实不如法。不如法也没办法!

佛当时在世,展具是为了坐下来,随这个具坐下来;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展具要行大礼、要礼佛。

事实上佛在世,尼师坛是用来坐的,或者是卧的。因为以前印度当时,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哪里都很干净,重视这个卫生。

[宴者,恬然寂静之貌,安者安处不动之仪。为诸自恣法会之中,常随云集大众,作自恣法会,羯磨之法,]羯磨就是今天所讲的开会。

[以除三乘圣贤之过罪心疑,]有什么心、有什么怀疑。

[即宣示深奥之义。法筵清众:筵者席也,谓法席海众,而曰清者,即三业无亏,]也就是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

诸位!我们没有办法全部都学佛。但是,我们以佛为标准,调整一下我们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这三业无亏,经中处处可见三业清净之重要,也就是成佛的关键。[六尘不染,过罪既除,心疑已释,各皆欢喜,得未曾有!]

[二、约将求密义解释:即时者,即意请时也。如来应机施教,敷座宴安,为诸会中,一类密机,宣示甚深秘密奥妙之义。

经中无文,]意思就是:经中并没有这一段文章。[例如佛未说法华之前,入于无量义处三昧,]我们《法华经》用台语讲过了。

无量,乃三乘、五乘等无量法门,也就是无量义,义处,乃是无量义之依处,也就是实相。

无量义的依处是什么?就是实相,也就是证得实相就入三昧,就得无量义处,生出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三昧,叫做无量义处三昧。

生出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三昧,什么叫实相?就是无相。什么叫实相?就是无不相。

所以,[先说《无量义经》法]但是,[《法华经》中,亦复无文,义则准此。初自恣先集众竟。]

   123 到了那个地方会发现,其实烦恼还是来自于这颗心。所谓地狱是自己打入的、自己起烦恼的!

经文9:[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自敷尼师坛具于座]。尼师坛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坐或者是卧具。但我们今天大乘的中国佛教,把这个具当作展具来礼佛,事实不如法。不如法也没办法!

佛当时在世,展具是为了坐下来,随这个具坐下来;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展具要行大礼、要礼佛。

事实上佛在世,尼师坛是用来坐的,或者是卧的。因为以前印度当时,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哪里都很干净,重视这个卫生。

如果你有机会到印度去看,印度到现在还是一样,牛满街跑,他们称牛为神。印度也是有一个很奇怪的,整个庙里面都是老鼠,在电视上看就是这样子,牛到处都是大便。

我到尼泊尔去的时候,印度我没去过。是加德满都!你就不会说,那是什么味道,真的不会说。

他们那个国家也很奇怪,神比人多,然后拜拜的东西也不收起来,就放着给它臭酸,馊味很重!

诸位!如果你住在台湾很不满意,很不知足。我奉劝你不要去先进的国家,不要到欧洲去、美国、加拿大,这个是先进的国家,日本都不要去,去哪里?去[尼泊]。感受就很深,我们在台湾有什么不知足,

我到[尼泊]的时候,[尼泊]是师妈讲的。要借一个厕所都不借,我去跟导游讲:他们为什么不借我厕所?他们根本没有厕所。啊?要有钱的人就有厕所,要有钱!好了!因为到处,满地都是大便,真的!

回到台湾,只要上厕所,就感觉到上天堂,没有一个地方不满意;没有一个地方不知足。

所以,去那边,就看到那边很穷,小女孩都在叫卖纪念品。她跟我讲:她们不会叫师父,小朋友,小女孩流着鼻涕,跟我讲:八个,八个一百!四个,四个五十!我说:我知道了,这还要你讲。八个一百,四个当然五十了。这要你重复在那边一直讲?因为她只会讲一句,她每次都背这句,好可怜!

[尼泊]的观念,就是生越多,母亲越能生天,就拼了老命,爸爸、妈妈就一直生。放着就没有办法,吃垮了政府。

所以,尼泊尔值得去一下,如果你对台湾不是很满意的时候,去走一走。因为那国家也没有什么。最留恋的就是奇旺,那个奇旺我们去,多严重!衣服洗好,晒在那边两天两夜不会干,太阳是那么大!

去坐大象!坐大象不晓得有没有犯戒,骑它,下辈子会不会被它骑?这要考虑一下!说:师父,你不要这样子!你观想,去度它。

我说:嗯!你头脑比我好!好!就骑大象了,就持毗卢遮那佛咒。持毗卢遮那佛咒的时候,看到前面一头大象,啵!一坨的大便冒出来,喔!那一坨有一个月的饭量,好大一坨,吓死人!没什么好玩,就这样子。

到尼泊尔的时候,那机场好好笑,要过海关,二间破屋子,你没有看过那个机场,机场没有跑道的!我们三十几人去,坐了二辆轻型的飞机,我很怕它掉下来,一直念观世音菩萨,那个机场都是开放的,一看都是草原,人骑脚踏车可以穿梭喔。

在台湾的机场没看过骑来骑去的。我们去尼泊尔就是这样,那个机场,人可以走来走去的,我们坐飞机,旁边还站一堆送机的人,一直看我们,黑黑的。

   然后他们也不用钱币喔,到荒郊野外的地方,现在二十一世纪喔,你想想看,还有国家没有用钱币的,以物易物。

   我们这一团,有一个天才,带了什么?用一堆卫生纸去换。碰到人就:change!就换了一堆东西回来,好厉害!

   所以,到了那个地方会发现,其实烦恼还是来自于这颗心,如果我们有机会,不要去先进的国家,去很落后的地方,你会很珍惜,原来台湾是天堂!所谓地狱是自己打入的、自己起烦恼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24 [闻音后至众]听到佛的音声再来集合的。佛的音声是无穷尽的,不是你的能力可以穷尽

[己二 闻音后至众]听到佛的音声再来集合的,叫做闻音后至众。

经文10:[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迦陵仙音],迦陵就是佛音、仙音,迦陵跟仙音,都在描述佛的音声。

[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现在要讲十方恒沙菩萨,这个楞严大法会可不得了,除了佛以外,无人能说得出。

十方恒沙菩萨来聚道场,当然是文殊师利菩萨为上首,这表示《愣严经》是开大智慧的,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代表,那么就是[开慧的楞严]。因此,我们了解,看人就知道这一部经的重要,在开智慧。

[迦陵:具云迦陵频伽,此云妙声;]中国话叫做妙声。[又称仙音:鸟名也。此鸟在觳qie出音,],蛋已经孵出。[已逾众鸟,]已经超过众鸟了。

[其音和雅,听者欢悦。有云迦陵频伽是仙禽,其音非众鸟所可及。如来法音微妙,超过一切音声,故以喻之。又佛名大觉金仙,故称仙音。遍十方界:佛之音声,称性周遍,但有缘者,皆可得闻;]要看你有没有缘,[今欲召集诸圣,所以遍至十方世界。]

[《宝积经》云:目连试佛音声,以神足力,飞过西方,恒沙国土,还同近闻。

至一佛国,]到了另外一个佛国,报身很大,[报身甚钜],很大![饭钵围边,]也就是钵的边缘,[可当道路,]可见那个钵有多大!

那个钵拿起来,圆圈外围可以当作道路,人可以站在上面走路。你看那个国家,那个佛国度,人报身有多大,持那个钵有多大!

[目连振锡而游其上。]掉进钵里,一直游。[彼诸弟子见已,问佛:何以此虫,竟人其头?]为什么这个虫是人的头呢?

[佛告云:此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高足弟子目犍连,神通第一,未可轻视也。

佛问目连,因何至此?]你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呢?[答曰:欲穷佛音。][穷]就是彻底,想要彻底的了解佛的音声,到底能传遍多远?

[彼佛语云:佛音无尽,非汝可穷。]佛的音声是无穷尽的,不是你的能力可以穷尽。[目连闻已,遂还本国。]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恒即恒河,正音殑jing伽河,此云天堂来。恒河发源于雪山之顶,阿耨达池,状其来处之高,][状]就是形容。

里边有一个阿耨达池,这阿耨达池是来自于雪山之雪水,所以,形容来处是很高的。[故曰天堂来。

此河阔四十里,]当然,以前的里数比较小一点。所以,看起来很宽,事实上没有,四十公里还得了!

[沙细如面,]细如面粉。[擧此沙数,以喻菩萨之多。而菩萨心闻通达,故得闻音远集,来聚道场。道场乃自恣作法办道之场,即祇恒精舍也。]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此云妙德,其德微妙,曾为七佛之师。]所以,文殊师利不是普通人,这是佛再来的。

   125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文殊师利不是普通人,这是佛再来的

经文10:[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此云妙德,其德微妙,曾为七佛之师。]所以,文殊师利不是普通人,这是佛再来的。

我们这里,人家问说:师父,这里为什么叫做高雄文殊讲堂呢?

我说:其来有自,因为高雄有一个普贤讲堂,我们在高雄弘扬正法,我们怕跟人家重复,所以,命这个文殊讲堂。高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叫起来也比较通顺,免得重复。

他说:喔!师父,你命这个文殊讲堂,人家都说很有含义喔!我说:什么含义呢?人家都说,你是文殊师利菩萨,所以命这个文殊讲堂。

我说:胡说八道!我哪是这样子的心,你这样犯妄语不好,要赶快停止,莫谤师父!谤师父则不善,这样不好!我没有这个意思。

命这个文殊讲堂,很简单,就是不要重复,别弄错了。所以,命名就是这样来的。

[又云妙吉祥,降生之时,有十种吉祥瑞相:又称妙首,以智慧深妙恒居众首。在《华严》为根本智,]

根本智是对后得智讲的,根本智就是证得诸法毕竟空,叫做根本智。后得智是后天种种所必须学习的。[在本经为择法眼,]就是用智慧选择。

[深本]就是久远劫来。[乃过去龙钟尊王如来,]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也是佛再来的。[现在北方为欢喜摩尼宝积如来,未来成佛,名曰普现。盖为影响大化,示居因门,为众上首。]

   126 这本《楞严经》为什么不列天龙八部呢?

[问:诸经听众,皆有八部,此经]这本《楞严经》为什么不列天龙八部呢?([何以不列?])

[答:诸经别序,各有不同],有的列天龙八部,有的不列,[本经别序,发起在自恣之时,]也就是结夏安居那个时候,解夏的时候。

[乃是考劾九旬德业,全属三乘僧事,]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全部都现出家相了,是以不列天龙八部。([是以不列。])

  [二广列听众竟;合上科初证信序竟。]也就是证明这本《楞严经》是可信度的,绝对不是伪经,不是杜撰的。

   127 [发起序]:是什么因缘,而有这一部《楞严经》的缘起?叫做发起序。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

[丙二 发起序],发起序,我们前面叫做证信序,也就是证明这一部经是的确佛说的,是可信的!

那么,接下来是什么因缘,而有这一部《楞严经》的缘起?叫做发起序。

[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以阿难过去空王佛所,][所]就是之时。

空王佛这个时候,[与佛同时发心,其深本同前上首,]深本就是阿难尊者是有相当来历的,不是泛泛之辈。

[非实有学人也。误堕淫室,但是大权示现,]只是大权示现,[引发大教而已。

且此经欲明]这一本《楞严经》,最重要的在说明什么?[恃多闻,而不勤定力,不能抵敌邪咒]。

这一本《楞严经》最重要的,是说明你只有听经闻法,而不勤于定力,意思就是不实修。

为什么要勤于定力呢?因为我们的习气、意识太强,虽然懂得一点道理、皮毛,但是,烦恼的境界现前,就会使不上力。

因为众生都是顺着习气在走,只要你稍微有一点逆的境界,就会起烦恼。

这就是只有听经闻法,而不勤于这个定力的修持,不能抵敌邪咒,没有办法抵抗,敌人就是对方。[而被摄入淫席]。

所以,《楞严经》[正劝多闻者,策力于大定耳!][策力]就是要勉励、要用功于这个首楞严大定。

意思是说:听经闻法不能听了算,要实修,实修才能显这个大定,道理知道是一回事,而我们的意识执着、烦恼的心太强。

所以,不好好的降伏,是得不到楞严大定的。

   128 你只有听经闻法,而不实修,烦恼的境界现前,就会使不上力

[恃多闻,而不勤定力,不能抵敌邪咒]。

这一本《楞严经》最重要的,是说明你只有听经闻法,而不勤于定力,意思就是不实修。

为什么要勤于定力呢?因为我们的习气、意识太强,虽然懂得一点道理、皮毛,但是,烦恼的境界现前,就会使不上力。

因为众生都是顺着习气在走,只要你稍微有一点逆的境界,就会起烦恼。

这就是只有听经闻法,而不勤于这个定力的修持,不能抵敌邪咒,没有办法抵抗。

   129 不好好的降伏,是得不到楞严大定的

听经闻法不能听了算,要实修,

实修才能显这个大定,

道理知道是一回事,

而我们的意识执着、烦恼的心太强。

所以,不好好的降伏,是得不到楞严大定的。

   130 此经以阿难示堕,有二意:一闻不足恃,必宜从闻思修。二以是佛堂弟,修不能代

  [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然必以阿难示堕者,有二意:

  一、以多闻第一,力不胜邪,可证闻不足恃,必宜从闻思修。]

  第一段的意思,是你多闻第一的阿难,道力也没有办法抵过邪咒,因为阿难是证初果。

  可以证明闻不足恃,只有闻法而不实修,那是靠不住的。[恃]就是靠、依靠。

  言外之意就是:修行入于寂灭,是真枪实弹的东西,不能说听经闻法说了就算,是真的实在的功夫,碰到一切顺逆二境,是真的能够全部稳住情绪,那个是真的修行。

  必宜从闻思修,[闻]就是闻慧;[思]就是思慧;[修]就是修慧,这个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正确的修持。

  [二、以是佛堂弟,修不能代,]你看看,这一句就很明显的,让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

  佛力是很了不起的,阿难是生长在释迦牟尼佛的同世,又是亲戚,又是他的堂弟,你看,生死都没有办法互相来代替!

  以是佛堂弟,修不能代,[以见佛不足恃,]佛也是靠不住的。[必宜自己深修。]所以,生死还是回归到自己的问题。

  因此,什么叫做修行?提起正念,发菩提心,时时刻刻要正视自己的正念。


  如果悟了,刹那即见永恒,悟了,就是没有刹那也没有永恒,如果大悟,刹那是幻,永恒还是幻。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31 修行不是等待,修行必须回归当下,现在就必须解脱!

什么叫做修行?提起正念,发菩提心,时时刻刻要正视自己的正念。

如果悟了,刹那即见永恒,悟了,就是没有刹那也没有永恒,如果大悟,刹那是幻,永恒还是幻。

在《阿含经》有一段对话,特别的重要!有一次,外道来问舍利弗和目犍连,

说:二位尊者!如来灭度后,如来是存在呢?或者是不存在?如来是有限呢?或者是无限?如来是存在?或者是与不存在的中间?到底佛、如来灭度后,如来是存在否?佛不答,沉默。

这个事情,舍利弗、目犍连就来问佛,佛说:无记!就是不值得回答,没有任何的意义!

那外道又说:那如来灭度后,佛是不存在啰?如来就不存在啰?世尊也不回答,认为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说:如来灭度后,是有边是无边?或者是介于有边或无边?佛沉默,不回答,无记,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由这一点,我们就很清楚的,不能期待到临命终的那个时候,等待着一个极乐世界修行,佛已经在《阿含经》指示得很清楚:万法回归当下,

现在有了大般若智慧,法本不生,法本不灭;法本不增,法本不减,所以,万法必须回归当下,

就必须要享受现在的生命,享受现在的解脱,如果一直问未来,反而不切实际。

所以,佛陀不回答,佛陀说:这些都是无记!修行不是等待,修行必须回归当下,现在就必须解脱!

   132 万法还是要回归当下这一念来修持,才受益、才现实、才切身

修行不是等待,修行必须回归当下,现在就必须解脱!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去游山玩水,跟朋友去游山玩水,朋友看了山、看了水,朋友一直在享受。

那个人跟朋友也这样去看山、看水,可是,他计划下一次。

现在山水已经现在他的前面了,他不懂得去欣赏,他跟朋友去游山玩水的时候,他就开始计划,他不看山,眼睛看等于不看;水很漂亮,有看等于不看。

因此,他满脑子都在计划明年的三月、明年的六月、明年的九月,我要去哪里玩,我要去哪里!

对于现在这么漂亮的美景、美不胜收的美景,视而不见!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他就是这样子,美好的风景,现在就可以欣赏!

意思就是:万法要回归当下,你一定要享受现在的那一种般若的智慧、解脱的思想、自在、无执着、不分别、不颠倒,那一种祥和、宁静的心灵状态,这个才是佛!

而不是说:现在没有破烦恼,一直期待将来,那接不上去啊!

你现在心清净了,你临命终,当然就感应得极乐世界现前,心净则佛土净嘛!

所以,万法还是要回归当下这一念来修持,才受益、才现实、才切身。

而不是说:就像那个故事一样,已经去游玩了,可是,眼睛看,却一直计划明年。

我明年三月去哪里;后年的六月去哪里;再来,隔二年,我又要去哪里;而对现在这么美好的山水风景,都不去欣赏它。所以,就一直等待。

后来经过了几年以后,大家谈起游山玩水的感想,这个人一直在计划的,统统讲不出所以然!

人家说:哪里山啊、水啊很漂亮!他说:喔!是这样子吗?因为他满脑子都在计划未来啊!

因此,我们要了解,佛的用意是什么?自己不救,佛绝对没有办法!亦见佛不足恃,必宜自己深修。

   133 这个大凡深位示现这个浅位,一定能演得完全跟浅位一样

    [此经以阿难示堕淫室为发起之端,以阿难过去空王佛所,][所]就是之时。

  空王佛这个时候,[与佛同时发心,其深本同前上首,]深本就是阿难尊者是有相当来历的,不是泛泛之辈。

  [非实有学人也。误堕淫室,但是大权示现,]只是大权示现,[引发大教而已。且此经欲明]这一本《楞严经》,最重要的在说明什么?[恃多闻,而不勤定力,不能抵敌邪咒]。

  [此处以显阿难深本,至下文中,仍应据迹发挥,][迹]就是示现的情形,来发挥。

  [方能激引真实凡小。]什么叫做真实凡小?就是非权现的菩萨,不是善巧方便示现的菩萨,叫做真实的凡小,是真正的凡夫和小乘人。

  [大凡深位,][大凡]就是真正的,久修的人。[示现浅位,]浅位就是初果。

  [必能曲尽浅位情态,][曲尽]就是全部演得很像,浅位就是修行功夫不到。这个大凡深位示现这个浅位,一定能演得完全跟浅位一样。

  [如执迷谬辩,][谬辩]就是错辩。[感悟涕泣,皆所以尽其情态,]这个就是浅位的情态了。

  [旁发诸真实者之心曲,][旁发]就是从旁引发出,就是侧引的意思,从侧边引发出诸真实者之心曲,真实者就是悟真如自性的人;心曲就是全部的心意。

  这些浅位示现,像执迷不悟、用种种的辩论、感悟涕泣,皆所以尽其情态,都是为了从旁边引发出悟道人的心曲,就是全部的心意。

  [令生]令众生,[庆快解悟耳,]就是生起庆快解悟之心:哎呀!太好了!有这种感受。

  [不必处处回护阿难。]说:他是久修之人!这个不管!所以,被佛呵叱,不管你是什么来历的,今生今世示现的就是这样子。

   134 [王臣设供]:众僧自恣之时,诸佛欢喜之日,供佛斋僧,功德倍胜

[丙二 发起序 分四 丁初 王臣设供 二 佛僧赴请 三 阿难示堕 四 如来垂救 今初]

经文11:[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ye,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我简单解释一下:时,也就是众僧自恣之时,诸佛欢喜日的时候,波斯匿王为他的父亲;[讳]就是忌日,波斯匿王的父亲已经往生了,替亡者做功德。所以,为其父王讳,这个忌日,讳日营斋,办这个斋僧。

请佛宫掖,[掖]就是宫殿中的偏室,也就是皇宫的左右二边,因为皇宫的大殿是要施政,办理政务的,所以,就请来皇宫的二边应供。

自迎如来,这自迎如来,含义就是说:亲自到衹桓精舍,它是这个意思。叫做自迎如来。

不是说佛陀自己来到这个皇宫,然后,皇帝自己出来皇宫前面迎接,不是这个意思,是亲自到衹桓精舍,恭请佛来应供。

广设珍馐,这个[馐]就是熟食,煮过的食物,上味的食物,叫做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以下发起序,为此经发起因缘,与诸经不同,又名别序,]别序就是[别在此经故。]就是别于、个别,[别]就是专指《楞严经》,又名别序。

因为序文每一部经都有;但是,只有《楞严经》是这个的序文,说:别在此经故。

[时,即众僧自恣之时,诸佛欢喜之日,供佛斋僧,功德倍胜。]就像我们现在在结夏安居,也有许多的在家居士,都办了这个素菜,办桌来供僧,一样的!

[《盂兰盆经》,佛告目连,应于是日斋僧,以度亲灵,]应当在七月十五,诸佛欢喜之日斋僧,来度自己的双亲,[灵]就是灵魂,就是我们所讲的神识了。[故王臣皆喜是日设供。

波斯匿此云月光,]波斯匿王[与佛同时降生,其父王见诸光明,]搞错方向了,[不知是佛生祥瑞,]以为是生了一个不得了的太子!

[谓是太子福力所致,故命名月光,]搞错方向了,原来是佛!佛当然是示现的了。

[亦名胜军,以其军旅最胜,诸国无能敌故。]也就是波斯匿王的军队很强。

[过去龙光佛世,位登四地,与释迦同为地上菩萨,释迦当时居第八地,今来成佛,彼即大权示现,内秘菩萨行,外现国王身,以助扬法化也。]

[为其父王讳日营斋,为其父王,即匿王之先王,]波斯匿王得爸爸。

[讳日乃亲丧之日,俗谓忌辰;人子而于是日隐讳而不敢言,]有种种的禁忌了。[言之即恸tong故!][恸]就是哀伤过度。

[世教每岁兹辰,][世]就是世间人,教导每年在这个时候,[辰]就是这个时候。

[服食俱变,]无论是衣服,要表现哀戚;无论是饮食,统统要改变一下,表示失去父母很哀伤,叫做[示恸如初,内教]也就是佛教。

前面讲的是世教,就是世间的一般,内教是佛教导。[令人]七月十五佛欢喜日,[是日修斋,以资冥福。][资]就是帮助,帮助亡灵,冥福。

[今匿王父王讳日,适当自恣之期,故营斋请佛宫掖,]宫殿的二旁,[掖]就是侧边。

[资荐亲灵。][资]就是助;[荐]就是超荐、超度,亲灵。

[营办也;宫掖为王宫左右掖庭,]也就是宫殿中的偏室,[偏]就是不正。

[谓请佛在王宫掖庭受斋。问:王以万乘之尊,而迓ya][迓]就是迎接的意思。而迓:迎接[万德之佛,何以]为什么[不请佛于内宫正殿,]为什么不干脆把佛请到皇帝的正殿来呢?[而请于掖庭之理乎?

答:正殿原为施政重地,营斋亦非所宜也。]那是问政的地方。

[自迎如来者:示崇敬之极,亲自迎接如来也。广设珍馐:珍馐是贵重食品,馐熟食也;无上妙味,具足色香美味,诸般俱备。]

[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延亦迎请也,观文中匿王请佛,具有六种敬意:谓其处则内;]请到皇宫来。

[其迎则亲;]亲自恭迎。[其设则广;其馐则珍;]广就是人多,很大的一种无遮大会,请的众生很多。其馐则珍;[其味则妙;其伴则同;]就大家一起来。[可谓敬之至也。]恭敬到极点。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饭,就是供养,在这里是动词。[伫佛来应]。[伫]就是等待佛来应供。

[室罗筏城之中,复有长者居士,同受佛化,]佛当时在世,不只是度出家众,也度在家。

所以,这些居士也深受佛的感化,所以叫做同受佛化。[故亦同时饭僧,以自恣作福胜故。]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135 [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要称在家居士叫做长者,可不容易!应具十德

经文12:[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饭,就是供养,在这里是动词。[伫佛来应]。[伫]就是等待佛来应供。

[长者不独年高,]以前称长老,是很不容易的,这[长老]是称出家众;要称在家居士叫做长者,可不容易!

[应具十德:]长者不独年高:不只是说年龄很高,而且必须具足有十种德行,

[一、姓贵;]姓贵就是印度的四种阶级是非常鲜明的,这个长者的出生,就是很高贵的,意思就是:必须生在贵族;你生在下贱种,就不够资格。

[二、位高;]权位很高。

[三、大富;]要很有钱,有钱才能救众生,像给孤独长者。

[四、威猛;]这威猛就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很有能力了!

[五、智深;]相当有智慧!

[六、年耆;]这个[耆]通称年老的人,《礼记》说:《礼记》,古书,就是六十岁的老人;《说文》也是古书,《说文》说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叫做年耆。

[七、行净;]行为是清净的。

[八、礼备;]礼备,还懂得进退,知礼进退,叫做礼备。也就是说:时间、空间,那个礼节拿捏得恰到好处!

[九、上叹;]在上位的人赞叹他,叫做上叹。

[十、下归。]比他年纪轻的,这些年轻的人都归顺于他,因为他很有德行!

   136 居士乃居家守道之士,身处尘劳,心恒清净

经文12:[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

    [居士乃居家守道之士,身处尘劳,心恒清净,]

  诸位在家居士!这八个字可是修道的重点,

    身体虽然处在现实的尘劳当中;但他的心是永远清净的。

  [有有德有位者,]这个[有位]是官位,有德行又当官的,[如此方苏东坡居士之类,]

  还有一种是[有有德无位者,]也没有当官的,[如此方庞居士之类。]这大家都知道庞蕴居士了。

  [伫,候也,待也。伫佛来应者,作二解:

一、长者居士,不知佛受国王之请,则等待佛来应供;

二、已知佛受王请,则伫候佛派菩萨圣众,前来应供。]有二种情形,

所以,大家都等待佛来应供。

   137 [佛僧赴请 阿难示堕]:阿难为什么会堕入淫室?阿难是初果有学之人,想要学佛菩萨的平等心:不管你是净家、秽家,我这样平等的行乞,就出事了!

[丁二佛僧赴请]

经文13:[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这个[敕]就是命令,帝王的诏命叫做敕,我们常常看电视,古装剧常常这样讲: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就是皇帝的命令。

[此明佛僧分赴,以应斋主。佛敕命文殊分派者,以文殊为众中上首,诸菩萨、罗汉皆能信从故。二佛僧赴请竟。]

底下,[丁三 阿难示堕(分二)]

经文14:[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师父先简单解释一下:佛以及菩萨、阿罗汉等等,都去应供,只有一个人来不及。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这个[别请]就是另外,阿难被别人请了,去应供了!去很远,远游未还;

[不遑]就是来不及。僧次,大部分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个僧次就是说:我们出家众,应供有分僧次的。轮番应供。叫做不遑僧次,来不及加进去僧伽的行列,应供的次第,所以叫做不遑僧次。

既无上座在旁边,以及阿阇黎在左右,都没有!途中独归。

[此下叙将堕之由,]这个是叙述阿难为什么会堕入淫室之由来?[厥有四端:][厥]就是其或者是彼,其有四端。

[一、别请未还;唯(独也)有阿难一人,自恣之前,先受别请,远游未还。阿难具云阿难陀,]


[自恣时到,理宜早归。远游未还二句,即别请处远,未克][克]就是在指定时间,也就是来不及,[早还,所以不及分列众僧,]分列,诸位!

[分]就是分别;[列]就是列入,所以,来不及分别依照僧次,来列入僧众,来不及![应供班次,]依照受戒的时间长短分班,有次第的。[故有致堕之事。]

[二、无侣独归: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阿阇黎,我们称为教授师。


[律制一僧远出,侣须二人:一、上座;二、阿阇黎,所以严行止,防过失也。][严]就是庄严;[行]就是行为;[止]就是举止。

我们要严行止,防过失,防止一切的过失,也就是要有威仪、要持戒,行为举止不可以让人家讥谤。

[今阿难无侣独归,]没有伴侣,独自一个人回来。[故有致堕之事。]

经文15:[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

因为当天,大家都去波斯匿王那边应供,那个时候阿难执持应器,就是钵,叫做应量器,应量,钵有大有小,看你的饭这个量,叫做应器,就是钵。执持这个应量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依次第循乞,就是乞食了。

[三、无供循乞:其日即自恣时,匿王请佛之日,众知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同时供养出家众,[故无人送供,]因此必须出去托钵。[若有斋供,]就不必出去,所以,应该就没有堕入淫室之事。([应无堕事。])

因其日没有人送斋来,([因其日无供,])所以,只好出去托钵了!

[阿难不得已行乞,即于午前未食之时,执持应器(钵也),梵语钵多罗,]中国话叫做应法器,([此云应法器,])或者叫做应量器。

[于所游城:即平日所游室罗筏城也。次第循乞:循者顺也,]

经文16:[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不分净家或者是秽家,[不分净秽]。

当时候印度分得很严格,贵族就是净、当官的就是净;下贱种的:旃陀罗、杀猪、杀羊的,那就是秽家;唱歌的,以前唱歌的也是列为秽家。不是像现在的歌星,大家崇拜得不得了,以前把唱歌的列为是秽。说:不分净秽,也就是不管你做任何的职业。

[挨户顺序,次第行乞。乃以小乘力薄,弱羽只可缠枝,]弱羽是指出生的鸟,它的羽毛不够硬,只可缠枝,意思就是:跳来跳去,也只能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没有办法离开大树。只可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意思就是:没办法离开树干,只能缠着枝干。

[阿难乃初果有学之人,欲学佛菩萨行履,故有致堕之事。]

想要学佛菩萨的平等心:不管你是净家、秽家,我这样平等的行乞,所以,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就出事了!

因此,我们比丘也是,如果要远行,就不要单独。有什么事情,就是三个一起出去、四个一起出去,佛制的戒律就是这样子。

[四、欲行等慈:小乘乞食,向拣五家:][向]就是一向;[拣]就是拣别,也就是五种人家不靠近、不乞食,也不受他们供养,因为要避嫌。二、要避受境所转,怕这个恶的境界现前。一个是避嫌;一个是受境界所转。

[一官,]权位高的,我们要避开来,我们是出家人,常常去,人家会说我们攀缘高官,说高攀。[二唱,]就是唱妓,专门演唱,娱乐大家的。[三屠,]就是杀,杀猪、杀牛、杀羊、杀鸡、杀鸭的,只要是杀业,以杀为业的,统统叫做屠。[四沽,][沽]就是买卖,这个[沽]包括二个:买进来再卖出去,买卖酒的。所以,沽酒,只要是买卖酒的地方,都不能靠近。[五淫舍。]淫舍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妓女户,灯红酒绿的地方,出家众乞食是不可以的,是佛所禁止的,因为怕讥嫌,而且怕被境界所转。

[今次第循乞,阿难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檀即是施,谓檀施获福,能越贫穷苦海。最后云者,以王及长者居士,修供在先,为先前檀越;阿难心中,初求有发心施我者,乃最后檀越,以为我之斋主(反显王及长者居士,为佛菩萨阿罗汉斋主。)矣!]他们在先,阿难当然是最后了!所以,阿难心中的初求,也就是发心布施给阿难那个,就是最后的檀越。

经文17:[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说:阿难已经知道,如来、世尊诃责须菩提,须菩提是专门向富有的人乞讨,因为怕他们今生今世的富有享完了,下辈子没福,所以,须菩提专向富有的人行乞。大迦叶刚好相反,专门向穷的人行乞,怕穷的人没有种福田的机会,让他转贫为富,给他种福田。

所以,一个转向富的——须菩提;一个转向穷的——大迦叶,行乞,二个人发心都是好的,富的,怕他下辈子没钱,所以去乞食;穷的,不希望他再穷下去,给他种福田,这二个都是偏。所以,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开]就是开发;[阐]就是阐明;[遮]就是限,开发阐明如来中没有限制的一种慈悲心,没有偏的意思,不可以偏富,也不可以偏穷、贫穷。所以,[遮]就是被限制住,叫做无遮。我们常常讲:无遮大会,无遮大会,[遮]就是止、就是限制。度诸疑谤,也可以度脱众生的怀疑和毁谤。

所以,[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就是开发阐明我们出家人慈悲是没有限制的,无止境的慈悲心,不可以限制在富;也不可以限制在贫。

[钦者敬也;仰者慕也;敬慕如来,开发阐明,无遮限之慈心,平等行乞,可以度诸疑谤。]偏富,人家会毁谤;偏穷,人家也会毁谤;他已经没钱了,你一直跟他化缘,人家都快饿死了,你比丘一直向他化缘!人家会毁谤!偏富有的,人家也会毁谤;你看,看有钱人才要化缘!

[专乞贫必致疑,专乞富多招谤;]也就是[既贫富无遮,慈无偏利,方合大乘之行,故可度脱众生之疑谤。诸乃助语辞。初将堕之由竟。

经文18:[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此入城行乞之仪。经谓经历、经过,彼指室罗筏城。隍者城外濠堑qian]。

诸位!有河的就是护城河,濠;那么,这个[堑]就是绕城的河流。[无水为隍,]就是没有水的叫做隍。[郭门即护城之门。]也就是外门,护城的门。

我们看电视就知道,古时候的城有大门,你没有经过这个大门,你进不去,那个城墙很高大的,你用跳的、用飞的,也飞不进去啊!所以,一定要经过那个门,那个门一关,你怎么进出呢?那里都有时间性的控制,还有站卫兵。

[徐步者:行履端庄,犹如清风徐来,即要入城,则加倍矜持,][矜持]就是拘谨。[端严整饬其威仪,][饬]就是整治,非常庄严,严格的整理自己的威仪。所以,出家众重视威仪,尤其对外。

[肃穆敬恭其斋法,以期感化于人,]于无形,很有威仪的时候,人家看了就很敬仰、很赞叹!

以期感化于人,[岂知反以误己耶!]反而误了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38 僧次就是一种伦理道德,很重要的!佛在世是很重要的

佛在世的时候,有在家居士经济能力不够,一次没有办法请几千个大阿罗汉来吃饭,没有这个经济能力,他又很想供养僧,就问佛,

佛跟他讲:从受戒,先受戒的叫做长老,受戒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十年先排,不是看年龄的,看受戒戒腊的。

受戒戒腊如果都相同,看出家,譬如说:他出家十年还是沙弥;他出家一年也是沙弥,二个同时去戒坛受戒,那个戒坛还要看谁先登坛?还要看谁先登坛?

譬如说:三百个,这一次受戒三百个,我先登坛受比丘戒,出来,我必须排在前面,你慢登坛,你要排在后面。

三百个人没办法一起同时受戒啊!它一次登坛九个,我先登坛,我就是戒兄。

那有的人讲说:那另外一个就是戒弟啰?佛教没有讲戒弟的,都要互相称为戒兄,你听过:戒兄,戒兄!这是恭维,然后,对方会不会称:喔!戒弟!你来了!没有这样子的,二个都要互称为戒兄。

所以,同一个戒坛上,假设说:我今天出家十年,他出家二年,同样同时登坛,那么,受三坛大戒后,我要排在前面,因为我出家已经十年了。

这个僧次,就是有按照受戒的时间次第,还要按照登坛的,三坛大戒的登坛的时间来排的。

所以,佛在世,有在家居士很想供养僧;可是,没有办法一下子供养一千多大阿罗汉。

所以,就派出家众轮流,僧次就是看谁这一次轮到,这一次轮到一到一百,戒腊高的先去应供;再来就一0一到二百,这样一直慢慢的轮;

戒腊后的在最后了,也许还没有轮到,那个居士就死掉了,那就没有福报了,没办法了!

所以,在佛教界是很重视长老的!

你知道吗?以前要三衣一钵很困难的,佛在世的时候,他们那个袈裟,都不是现在做得这么好看,都是要捡人家丢掉的布,深褐色的布,这样裁一裁缝起来,佛当时在世的袈裟,是这样补补贴贴,一块一块这样补起来的呢!那要一件衣服很难呢!

如果这一块布料比较好,来,放着,要由所有的长老开始轮,长老说:我有了!轮第二个,次第。第二个说:我袈裟够了!才轮第三个,这样一直轮,轮到最后,那个慢受戒的说:我没有!才有你的份。

在僧众里面,有严格的纪律的。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家有家规,佛教是很重视纪律的,按部就班来。

所以,你钵来也是一样,佛当时在世,吃饭是用钵来托钵的,这个钵也是一样,这个钵有二种:一种是铁做;一种是陶器做的。

这个钵如果是很好,还是必须由上座长老。譬如说:你出去外面,你新戒的比丘出去外面,人家送一个新钵给你,这个新钵不会轮到你呢!

要由长老,说:长老!这个新钵,您们哪一个要?然后,那个破的、有缺角的那种,或者是裂痕的,只要不渗水的,师徒慢慢轮。

最上钵一定要是长老;最好的钵一定要是长老;最新的钵还是长老!

铺的卧具也是一样,要把所有最好的必须供养长老,慢慢慢慢依次第来。所以,这个僧次;在目前来讲,已经没有这种情形。

像我们讲堂的比丘,分院的就不算,譬如说:有三桌的法师来,那在家居士都有这个经济能力啊,来,当然就同时请了!

现在很少论这个僧次的,僧次就是一种伦理道德,很重要的!佛在世是很重要的。

那现在的经济能力都够了,一下供养,全部都有红包;一下供养,大家都可以吃饭。

而佛在世不是这样子的,几千个大比丘,证阿罗汉果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你想想看,那些没有证大阿罗汉的,有多少人啊?

那叫做,不是一大群,那一大票喔,那多少的出家众喔!所以,一般人请不起的,请佛来,还要请佛陀的弟子来,对不对?比较穷的,一次就倒了,如果来几万个人,你一下子就没办法,就倒了!

所以,这个就按照僧次伦理道德,轮番应供。

   139 [既无上座及阿阇黎]。上座有四种:生年上座、戒腊上座、福德上座、法性上座

[上座有四种:

一、生年上座,年龄长故;]叫做生年上座。

[二、戒腊上座,]也就是[受戒久故;

三、福德上座,]也就是[福慧尊故;

四、法性上座,]就是[无为证故。]所以,法性上座就是证阿罗汉,证阿罗汉果叫做法性上座。

所以,有时候这个次第,坐的位置也不一定。

譬如说:他年轻,才二十岁就证阿罗汉果,佛就可以请他坐在前面,因为他精通心性,

那些没有证阿罗汉果的,就会坐在后面,所以叫做法性上座,

特别的认同他的功夫,也算是一种优待,但是,这个不简单!

   140 [阿阇黎]:此云轨范师,堪为人师范故,共有五种:出家阿阇黎、教授阿阇黎、羯磨阿阇黎、依止阿阇黎、教读阿阇黎

[阿阇黎此云轨范师,堪为人师范故,共有五种:

一、出家阿阇黎,]出家要请阿阇黎剃度。或者是[授沙弥十戒法者;

二、教授阿阇黎,于受具足时,屏处][屏处]就是私下。[问遮难,]受三坛大戒的时候,其他人都不能靠近的,三师七尊证,那个戒坛上是非常严格的、非常严肃的,一班一班的来受三坛大戒的,在家居士根本连靠近都不行!叫做屏处问遮难。屏处就是私下,

什么叫做遮难呢?所谓遮难,就是小乘的律法当中,授具足戒的时候,教授师为了简别受戒者之器或者是非器,而设有十三难跟十遮,以询问受戒者。

遮者非自性之恶,但以不适受戒,受具足戒,所以,遮止不受戒,所以,遮难就是停止受戒。

[难]也就是自性恶,毕竟非受具足之器,也不得受具足戒。所以,有遮有难,就要停止受戒。所以叫做屏处问遮难。

[教令乞戒者;]乞戒就是:你要受戒,要乞求戒师传授。

[三、羯磨阿阇黎,为忏摩灭罪,受比丘戒时,当坛白四羯磨者;]一白三羯磨,叫做白四羯磨,叫做羯磨阿阇黎。

说这些人受比丘戒成不成?然后,这一些三师七尊证就要说:成!这样才得戒了,没有他说成,都不行的!

[四、依止阿阇黎,即从受依止,乃至一夜者;]依止,譬如说:来到讲堂依止师父,那么,师父就是依止阿阇黎。

  [五、教读阿阇黎,即从受经义,乃至四句偈者。]四句偈颂。

  [律制一僧远出,侣须二人:一、上座;二、阿阇黎,所以严行止,防过失也。][严]就是庄严;[行]就是行为;[止]就是举止。

  我们要严行止,防过失,防止一切的过失,也就是要有威仪、要持戒,行为举止不可以让人家讥谤。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41 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应器,就是钵。钵五彩缤纷色的,佛都不允许!

阿难执持应器,就是钵,叫做应量器,应量,钵有大有小,看你的饭这个量,叫做应器,就是钵。执持这个应量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依次第循乞,就是乞食了。

[执持应器(钵也),梵语钵多罗,]中国话叫做应法器,([此云应法器,])或者叫做应量器。

[乃受食之具,体、色、量三,]这样你看不懂,要加一个[钵]:钵之体、钵之色、钵之量,你这样才看得懂;你一下子讲体、色、量,他根本就看不懂!

钵之体,就是所谓的质料,钵的体,就是它是用什么质料做的?有一定的,佛有制这个戒律。

钵之色,要什么颜色的?总不能五花八门啊!是不是?那这个钵如果赶流行的话,大家拿起钵来,就会变成五彩缤纷了!你看看我们出家人的钵,完全符合佛制的,就是暗褐色,像鸽子的色。他的钵有一定的颜色,佛制戒制得清清楚楚的!

量就是看你的食量大和小。所以,体、色、量三。

[皆应法故;体则铁、瓦二种;]意思就是:钵的材料,必须用铁做的;或者是用瓦做的,这是如法的二种。这个是佛制的。

你总不能用金子做的,变成金钵了。金钵可以啊!你放着,这个金钵很快就会被人家偷走了!这是讲到这个钵,钵之体,则铁或者是瓦二种。

[色则用竹烟、][烟]就是熏,要熏黑,这个钵还不能五花八色,五彩缤纷色还不行!

如果佛没有限制这样子,你看到那一千个比丘的钵,会像放烟火一样的,因为佛没有限制钵的颜色,大家喜欢这种颜色,那个喜欢那种颜色,那个比丘一排一千个,十个,你没有感觉到什么,一千个钵的颜色统统不一样,你观想一下,这种是什么僧团?

你就会觉得说:喔!那很不可思议!有的喜欢白的,黑的、金色的、五彩缤纷色的,佛都不允许!必须要熏成怎么样?黑色的,[杏仁,]你看这杏仁,杏仁那个表皮,它就是那种色。

[烘如鸠鸽之色,][烘]就是借火力将湿物烤干,慢慢的烘干。叫做烘如鸠鸽之色,鸽子的颜色,要这种颜色,合于佛制。

[炎夏盛食不馊;]馊就是馊水;[盛]就是装食物;不馊就是不会坏掉,食物坏了有了异味,叫做馊,台湾话馊水。就不会变酸味。

[量则应己食量多少而为,]要拿大钵的,[极大不过三升,]三升很大了!

我到泰国去的时候,看到他们那个钵,还用一条巾子背起来,在前面的时候,我都吓一跳!那个钵多大,你知道吗?我知道你,那个钵我们讲堂所有的碗公,都比它小!

我到泰国去看的时候,他们的钵象脸盆这么大!我告诉你,它那个如果装满的时候,我放在冰箱来吃,可能要吃半个月,好大好大,大到吓一跳的大!适合那个体重一百多公斤的。我们讲堂僧团,有一个一百多公斤的,就比较适合那个三公升的钵!

[至少亦容升半。]升半就是一公升半。所以,身材大的用大钵;像我这样子的,叫做袖珍型的,一公升半。但是,还是吃不完,一公升半又多少了呢?很大了呢!1500CC呢,很大呢!

   142 比丘如果要远行,就不要单独。有什么事情,就是三个一起出去、四个一起出去

[次第循乞:循者顺也,]不分净家或者是秽家,[不分净秽]。

当时候印度分得很严格,贵族就是净、当官的就是净;下贱种的:旃陀罗、杀猪、杀羊的,那就是秽家;

唱歌的,以前唱歌的也是列为秽家。不是像现在的歌星,大家崇拜得不得了,以前把唱歌的列为是秽。

说:不分净秽,也就是不管你做任何的职业。[挨户顺序,次第行乞。

乃以小乘力薄,弱羽只可缠枝,]弱羽是指出生的鸟,它的羽毛不够硬,只可缠枝,

意思就是:跳来跳去,也只能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没有办法离开大树。

只可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意思就是:没办法离开树干,只能缠着枝干。

[阿难乃初果有学之人,欲学佛菩萨行履,故有致堕之事。]

想要学佛菩萨的平等心:不管你是净家、秽家,我这样平等的行乞,所以,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就出事了!

因此,我们比丘也是,如果要远行,就不要单独。有什么事情,就是三个一起出去、四个一起出去,佛制的戒律就是这样子。

   143 出家人行乞,就是要让这些贫穷、富贵的都有布施的机会,也借着因为布施僧宝,来超越生生世世的贫穷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解释一下:阿难心中初求,出去行乞;最后檀越,为什么是最后呢?因为修供佛在先啊,所以,大家都出去应供,阿难当然就是最后了。就是发心布施给我阿难的,名是最后的。

这个檀越,[檀]就是梵语;[越]是中文,梵语跟中文加起来,叫做檀越。

这一句话特别的重要,[檀]是布施;[越]就是超越贫穷。意思就是说:你要肯布施的人,才有办法超越那个贫困。

换句话说:贫穷怎么来的?就是不肯布施,就一定会感得贫穷的果报;唯有布施,能够超越贫苦。

所以,这个[檀越],是梵文和中文黏在一起,二个字的。

阿难的初求,就是等于最后的施主,以为斋主,也不管是净、是秽,是刹利尊姓,或者是下贱的旃陀罗;旃陀罗叫做屠夫。

方行等慈,就是效法、依法,行这个平等乞食之慈。也不选择微贱,绝对不会选择微贱。

发意圆成,[意]就是发大乘心,圆满成就一切众生,不管是贵族,或者下贱种;或者是有钱、没钱,富贵、贫穷;不管你的职业,我都这样子的平等的行乞,让大家都有种福田的机会,无量功德。

所以,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也就是说:让这些贫穷、富贵的都有布施的机会,也借着因为布施僧宝,来超越生生世世的贫穷。

   144 世尊是真的很了不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可以想想看,在那种阶级那么严明的一个印度,只有佛陀悟到毕竟空。所以要讲人权,就是释迦牟尼佛最讲人权了、最讲究竟平等了,大家都有佛性

[欲行等慈:小乘乞食,向拣五家:][向]就是一向;[拣]就是拣别,也就是五种人家不靠近、不乞食,也不受他们供养,因为要避嫌。二、要避受境所转,怕这个恶的境界现前。一个是避嫌;一个是受境界所转。

[一官,]权位高的,我们要避开来,我们是出家人,常常去,人家会说我们攀缘高官,说高攀。

[二唱,]就是唱妓,专门演唱,娱乐大家的。

[三屠,]就是杀,杀猪、杀牛、杀羊、杀鸡、杀鸭的,只要是杀业,以杀为业的,统统叫做屠。

[四沽,][沽]就是买卖,这个[沽]包括二个:买进来再卖出去,买卖酒的。所以,沽酒,只要是买卖酒的地方,都不能靠近。

[五淫舍。]淫舍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妓女户,灯红酒绿的地方,出家众乞食是不可以的,是佛所禁止的,因为怕讥嫌,而且怕被境界所转。

[今次第循乞,阿难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檀即是施,谓檀施获福,能越贫穷苦海。

最后云者,以王及长者居士,修供在先,为先前檀越;阿难心中,初求有发心施我者,乃最后檀越,以为我之斋主(反显王及长者居士,为佛菩萨阿罗汉斋主。)矣!]

他们在先,阿难当然是最后了!所以,阿难心中的初求,也就是发心布施给阿难那个,就是最后的檀越。

[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此无问净秽,即次第循乞也。

刹利具云刹帝利,]中国话叫做王种,[此云王种,或译田主,]田主就是:好大的一片的土地,他是主人。[为王家种族,乃四姓中尊,]

印度分得非常清楚,到现在还是,印度到现在还是,四种阶级,仍然是严格的壁垒分明。[是为净家]。

旃陀罗,中国话叫做杀,[旃陀罗此云杀者,谓屠杀为业,不许与良民共处,]

你看看,底下,[行走鸣铃]还要摇铃,说:我是下贱种,请避开!连影子都要避开,也不可以踩到人家的影子;他的影子也不可以让人家踩到。

[持帜,]还要旗帜,拿着一支下贱种的旗帜,还要摇铃,你看,多瞧不起人啊!

我看到这一句[鸣铃持帜],我如果生长在印度,那怎么办?这实在是太看不起人家了!总统这票绝对不要投他,真的是太看不起人家!

[与人异道而行,]还跟一般人走的道路还不一样![是为秽家。]是污秽家。你看,这个阶级活得多可怕!其实是人分出来的。

所以,世尊是真的很了不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可以想想看,在那种阶级那么严明的一个印度,只有佛陀悟到毕竟空。

所以要讲人权,就是释迦牟尼佛最讲人权了、最讲究竟平等了,大家都有佛性。

所以,在印度当时,要打破那个,实在是很困难的!刚强难化,固执的那种观念,到现在都很没办法打破的,何况说佛陀当时在世?所以,世尊真的是圣人,也算是大革命家。但是,佛入灭以后,还是一样啊,没办法!

[不问净家秽家,皆次第顺序而乞。方行等慈,不择微贱:此二句释上无问净秽之意。方者法也,因要效法佛菩萨,以平等之慈心,行平等之乞食,不拣择卑微下贱之家,而不乞也。

等心乞食,有五义:一、由内证平等理,外不见有贫富相;二、心离贪慢,慈无偏利]。没有偏哪一方面的,心没有贪,也没有傲慢。

[三、表威德,不惧恶象,沽酒、淫女家;]印度当时候很多象的,现在也有啊;不过,现在的象都是野生的,或者是豢养的。但是,已被人类城市所占用了,不像古时候了!所以,不畏惧恶象,沽酒、淫女家,表示很有威德。

[四、息凡夫猜疑;]说:我偏富的,或者偏穷的才乞食。[五、破二乘分别。是以阿难有欲取法,而行等慈,故不择微贱也。上虽云无问净秽,其意实在不择微贱耳。]

[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发意即发心也,发大乘心,行平等乞,既不择微贱,令微贱者,亦可施食求福,故能圆满成就,一切净秽众生,无量功德;如小乘舍贱不乞,则此等众生,不得布施功德矣。]

所以,我们讲堂就不管你是怎么样子,你要供养,都没有关系,不分这个贫富,都可以做功德。

[又平等行乞,无有拣择,免生疑谤,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从饮食这样平等的行乞,就知道佛法是讲平等的,于法也是平等。

[功德亦等,故能圆成众生,无量功德。若令人疑谤,非特功德不得圆成,而反令人疑谤生罪,其大小乘之损益,为何如耶?]这差别很大了!

[然取法大乘,]要效法大乘,行[等心行乞,]很好![美则美矣!]好是很好![但宜审自己根器如何?力量如何?]力量就是道力,

[如阿难犹如婴儿,自应傍母,][傍]就是依傍、就是依附,依附在母亲的旁边。

[今顿忘自身根器力量,离佛无侣,]离开佛而没有伴侣。[取法大乘,而行等乞,]想要效法大乘,行平等之乞。[故有致堕之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145 富的怕他下辈子没钱,穷的不望他再穷下去,所以出家人慈悲地向他们平等行乞

经文17:[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说:阿难已经知道,如来、世尊诃责须菩提,须菩提是专门向富有的人乞讨,因为怕他们今生今世的富有享完了,下辈子没福,所以,须菩提专向富有的人行乞。

大迦叶刚好相反,专门向穷的人行乞,怕穷的人没有种福田的机会,让他转贫为富,给他种福田。

所以,一个转向富的——须菩提;一个转向穷的——大迦叶,行乞,

二个人发心都是好的,富的,怕他下辈子没钱,所以去乞食;穷的,不希望他再穷下去,给他种福田,这二个都是偏。所以,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开]就是开发;[阐]就是阐明;[遮]就是限,开发阐明如来中没有限制的一种慈悲心,没有偏的意思,不可以偏富,也不可以偏穷、贫穷。

所以,[遮]就是被限制住,叫做无遮。我们常常讲:无遮大会,无遮大会,[遮]就是止、就是限制。

度诸疑谤,也可以度脱众生的怀疑和毁谤。

[此下明等乞之由。由阿难于净名会上,早已知也。如来解见在前。]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世尊世字,含二种世间,]就是世出世间。[佛具足十号,能为六凡有情世间,三乘正觉世间,]也就是世出世间,[九法界之所尊敬,故称世尊。]

[诃者诃责,因须菩提,舍贫乞富,恐其福尽,与续善根,且无减尅ke之难;][减]就是减少食物,[尅]就是克己不贪,而行布施;[之难]就是困难。

整句的意思就是说:有钱人不必减自己的食物,克制自己不食,而来行布施的困难。所以,无减尅之难,也就是没有减食,不必减少自己的食物来布施;不必克制自己来行布施,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没有任何的困难。

[大迦叶舍富乞贫,怜其久苦,令植乐因,且避趋富之议。][议]就是怕人非议、讥嫌;趋富就是说:你看,你专向有钱人攀缘!

[二尊者,意虽善而心不平,]一个偏富,一个偏穷、贫穷。[故为净名居士所诃。]也就是维摩诘居士所诃责。

[文中说如来世尊诃者,净名]这个是维摩诘居士,[为金粟如来后身,]这个粟,就是我们北方所讲的小米。金粟如来就是金粟佛了。

[则知净名之诃,即世尊之诃。]所以,净名为金粟如来后身,也就是:以前叫做金粟如来;今生今世示现,叫做维摩诘居士。

所以,金粟佛在前,当然我们现在这个维摩诘居士在后,所以就是金粟如来后身。

所以,佛在世有二尊佛:一尊示现释迦牟尼;一尊示现在家居士,就是维摩诘居士。则知净名之诃责,也就是世尊之诃。

[又释迦世尊,不以净名之诃为非,]也就是维摩诘居士说你们偏,也就跟佛讲的是一样。[足知亦诃也。]世尊也是诃责。

所以,[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就是开发阐明我们出家人慈悲是没有限制的,无止境的慈悲心,不可以限制在富;也不可以限制在贫。

[钦者敬也;仰者慕也;敬慕如来,开发阐明,无遮限之慈心,平等行乞,可以度诸疑谤。]

偏富,人家会毁谤;偏穷,人家也会毁谤;他已经没钱了,你一直跟他化缘,人家都快饿死了,你比丘一直向他化缘!人家会毁谤!偏富有的,人家也会毁谤;你看,看有钱人才要化缘!

    146 世尊当时在世的时候,行这个乞食不过七家,行托钵是有一定的时间的

世尊当时在世的时候,行这个乞食不过七家,行托钵是有一定的时间的。

譬如说:我们以前拿的这个锡杖,有的人说:师父!出家人拿锡杖做什么?他就是行乞啊,锡杖、钵,就这样子行乞,撞到地的时候,锡杖当,有这个声音,人家就知道说:喔!这个出家众要来托钵了!人家就自动出来供养。

世尊是一直制定比丘不可以干扰在家居士的,世尊讲了一个很幽默的比喻,

他说:比丘们!一只狗,当它在饮食的时候,你走过去跟它分一半,第一次,这一只狗也许会分给你。

他说:你走过第二次,下一次它在吃饭的时候,走过去要把它分一半,它就会(不高兴),

再第三天,你再走过去这一条狗的旁边,要再把它分一半,你还没有拿到饭,它就会咬你!

世尊说:一切众生贪着自己的食物,是如此的坚固,难以施舍,狗都会看着它的食物;人也一定会看住他的财产。

所以,一切比丘,不准攀缘任何的在家居士,一再的、无止境的去跟人家化缘,这是佛所诃责的!

   147 世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制定戒律:所有的比丘要清净自活,饿死了也不可以困扰在家居士,也就是因为一切众生如果不是欢喜心布施出来的,也得不到功德

世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制定戒律:所有的比丘要清净自活,饿死了也不可以困扰在家居士,也就是因为一切众生如果不是欢喜心布施出来的,也得不到功德。

一切功德,从欢喜心来得到功德;对方如果不欢喜,千万就不可以去化缘。

所以,我一辈子都遵守这个原则:我们要印经典、要推广法宝,我们公布,你自动自发,你自己看你的能力多少。

师父遵守世尊的教化,来到文殊讲堂,各位在家居士,你们放心,我一辈子都不会跟你开口的,这是佛陀制定的戒律,不准困扰在家居士,我们也应当这样清净自活,有钱做有钱的打算;没有钱做没有钱的打算、的计划。就是不可以带给在家居士困扰。

我们在这里,以前也有发生这种事情,这比丘动不动就请在家居士说:你帮我买一下,买一个照相机。

好!他从国外买了照相机回来,已经交给那个比丘了,这在家居士也不敢向他要钱,这一台相机二万多了!好!交给师父了!

这个法师去的时候说:哎呀!这个多少钱,回来我再给你!好!买一台摄影机、照相机,给你!再接着,再请他买录音机、收音机,好!

说:我要看师父的节目,我要放DVD。好!买一台,又不给钱!这在家居士钱已经付给人家了,看到比丘又不敢说,他是师父呢!

然后,又不敢说:哎呀!那个摄影机二万多呢!师父!您怎么都不赶快给我呢?

看到他说:师父!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忘记呢?没有啊!我都记得很清楚啊!师父!您再想想看,是不是有什么还没有处理呢?没有啊!

他又不敢直接讲,这个就是带给在家居士很困扰了,人家钱都拿去买来东西给你了,你也不钱给人家。人家也不敢向你要!比丘啊!要小心!

在家居士,如果有这样的比丘,跟你这样子的化缘,私下化缘,你一定要告诉我,经查证属实,严格处理,不会带给在家居士困扰的;包括我向你们开口,也可以检举的,可以的,没有问题的!我一定遵守世尊的原则。

所以,你们在文殊讲堂,这一辈子来亲近二十几年了;我们来到文殊讲堂,完全没有经济的压力,完全没有负担!为什么?因为我们如法、如律、如佛所说嘛,完全遵循佛陀的教化,没有给在家居士任何的负担的。

你来我这里,不要有任何的负担,你尽管来,我一举手,就是叫你拜佛,因此,出家众一定要自己节制,要善待自己的信徒,也是善待自己的戒律;善待自己的威仪,应当如此。

   148 这个起教的因缘,我们还要感谢她,没有她爱上阿难,就没有这一部《楞严经》可听了

经文19:[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

说:那个时候,就是入城乞食的时候,因为他不分贵贱,次第乞食,来到了淫室,也就是卖淫的地方,我们中国话叫做妓女户。

遭大幻术,这个[摩登伽]是母亲的名字,[摩登伽女],中间如果加一个[之],就更清楚了!摩登伽是母亲,之女就是她的女儿。

这个摩登伽之女儿,以娑毘迦罗先梵天咒,这个是外道的咒语。摄入淫席,也就是摩登伽女的房间、寝室,

[尔时即入城乞食时。因阿难欲学菩萨,等心乞食;]也就是平等心来乞这个食物。

[次即次第循乞,]不分贵贱,都给大家种福田的机会;但是,因为功夫不到,碰到了恶的因缘;但是,也是好的因缘。

[经历淫女之室,遭遇大幻术。]被下咒。

[幻术者:寻常变化物像,虚幻咒术,]台湾尤其多!台湾这个道教的,或者是拜鬼神教的,这个符咒特别多!虚幻的咒术。

[今则迷惑于人,令人失性,]就是失去定力,原来有的定性失去了![被其咒力所摄,不觉随从而已。]没有办法抗拒。

[彼之幻咒,能移日月堕地,能咒梵天使下,知非其余幻术可比,]表示这个咒语,外道的咒很厉害的![故以大称。]还不是一般普通的咒,这个是大幻术,表示威力很强!

[摩登伽:依《戒因缘经》,]翻译成中文叫做小家种,[翻小家种,亦云下贱种,]因为是卖淫的,母亲是卖淫的,[是其母名。

女名钵吉蹄,]中国话叫做本性。[此云本性,谓虽堕淫女,本性不失,今云摩登伽女者,]这个摩登伽女你要是背不起来,很简单就把她背成[摩拿番茄女],就很容易背起来。

这个起教的因缘,我们还要感谢她,没有她爱上阿难,就没有这一部《楞严经》可听了,没有这个因缘。反正大家都是演戏的嘛!

摩登伽女者,依母亲的名字来命的。[依母彰名也。]就是用母亲的名字,印度都是这样子,不是用父亲的名字,就是用母亲的名字。

[以娑毘迦罗三句:以用也;娑毘迦罗,]中国话叫做黄发外道,[此云黄发,亦云金头,]金色的头,[以发黄如金故,苦行外道名。]

这个苦行有种种的苦行,这个苦行太多了,都是吃苦,而且那个苦都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无益的苦行当远离。

[其咒称先梵天者:伪云,][伪]就是不是实在的、骗人的。[过去先梵天所授也。金头外道,传与摩登伽,]就是她的母亲。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149 这个摩登伽女跟阿难,做了五百世的夫妻。看到了,又碰上了因缘,[一见则喜,]爱习未忘

经文19:[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

经文20:[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摩登伽的女儿,[其女因见阿难,具佛二十种相好,色白如银,心生爱染,因过去五百世,与阿难为夫妇,]

这个摩登伽女跟阿难,做了五百世的夫妻。因为[爱习未忘,]以前因为夫妻一场,还五百世呢!看到了,又碰上了因缘,[一见则喜,]爱习未忘。

[故白其母,]跟她母亲说:[愿得为夫。]希望得到阿难,来作为她的夫婿。

[母告以阿难从佛出家,舍离爱欲,莫作是念,女求其母,当满所愿,]这也算很无理取闹,讲不通,没办法!

[母不得已,乃咒巾覆食,]咒巾覆食就是这样子,(师父拿一杯与一毛巾)

譬如说:他们要供养,就拿这个(装在杯子里的)食物出来倒,念一念,念一念的时候,念这个外道的咒,(用毛巾)把食物盖起来,然后要供养的时候,翻起(毛巾)来再倒下去,可是这个食物已经下咒了,就是这样子。

好!底下,乃咒巾覆食,[嘱女送与阿难。]也就是说,希望能够跟阿难在一起。

[而阿难心意恍惚,][恍惚]就是没有办法控制,她把这个食物供养阿难,阿难就中了这个咒。

说:你把这个食物送给阿难!阿难接受了这个食物,心意就恍惚。

[被其邪咒所摄,便至其家,身入淫席,即摩登伽女之寝席也。淫躬抚摩,将毁戒体。此戒体垂危]。

淫躬(身也)抚摩者:乃指钵吉蹄,淫心炽盛,]为什么讲淫心炽盛呢?这个[炽]是火在烧。

底下说:[欲焰飞扬,]这个[焰]也是火在烧。所以,淫欲它属火。

我们常常讲:欲火焚身,也就是说:无量亿劫来,我们因为有淫欲,所以有轮回。而这个无量亿劫来非理性的行为,挡不住!

因此,我们有生死轮回,只要有碰到这个因缘,就像火在烧一样,所以叫做欲焰飞扬。

[将己身迫近阿难,抚之,摩之,阿难则如痴似醉,心虽明了,力不自由。将毁戒体者:戒体即受戒时,登坛白羯磨竟,]

登坛就是一定要经过三师七尊证证明,叫做登坛。所以,一个没登坛的,是不如法的比丘,在咱们中国跟台湾是这样子的。

    150 你今天你作为一个佛的弟子,有皈依过,不一定得到这个戒体的,因为没有人如理、如法、如戒律的教导大家如法的观想

登坛就是一定要经过三师七尊证证明,叫做登坛。所以,一个没登坛的,是不如法的比丘,在咱们中国跟台湾是这样子的。

在泰国就不是这样子了,泰国他们就跟我们有一点差别,不是像我们中国这种方式了。

[所得妙善无漏色法,即是无作戒体。]什么叫做无作?无作就是无为法,清净自性本自无所作,本来就有善的体性,所以叫做无作戒体。

所谓无作戒体就是说:你引发了,它自然可以保护我们的戒体、我们的体性避免去犯戒。

[羯磨师第一番白已云:]第一番羯磨讲完了,就说:[此是第一番羯磨已成,十方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这是受三坛大戒的时候,戒师都是这样念。

说:十方妙善戒法,其实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本来的面目,十方就是我们的心性,本来就是遍十方,每一个人都具足有妙善,只是迷了,没有人启发。

从哪开始呢?也就是从心,由心这个业力,悉皆震动,万法唯心所造,恶还是由心;善还是由心。

[次云:此是第二番羯磨已成,十方妙善戒法,于虚空中,如云如盖,覆汝顶上。]盖住你的顶上。

[三云:此是第三番羯磨已成,十方妙善戒法,从汝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是为戒体。]

好!把笔放下来,看这里,比丘有戒体,我们三皈依也要观想,叫做纳受戒体。受五戒也要纳受戒体;包括八关斋戒,也要纳受戒体。因此,不是只有比丘。但是,一般人受戒,都是迷迷糊糊的!

所以,当我们皈依的时候,说:我弟子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这样念的时候,念第一遍的时候,其实就是要观想。

观想什么?第一次要观想大地震动,全部都被破坏,其实,这个就是表法的,也就是诸恶破坏,就是去恶的意思,这是表法的,去恶当然就是善了。

今天这个讲的,跟大家都是息息相关的,你今天你作为一个佛的弟子,有皈依过,不一定得到这个戒体的,因为没有人如理、如法、如戒律的教导大家如法的观想。

所以,念第一遍的时候,要观想山崩地裂,你知道?地裂开来,山摧毁,树全部破坏,石头全部碎掉,观想!为什么?表示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彻底的摧毁这个相。

第二个步骤,念第二遍的时候,所有的裂缝,山崩地裂的裂缝,要冒出白色的烟,念第一遍的时候,山崩地裂,同时要观想这个白色的烟,而这个烟,像云的有,又好像没有,同时带有金光明色。这是广化律师讲给我听的。

然后上升,一直上升,而上升汇集到,汇集到,念第二遍的时候,集中在我们的顶部。

所以,我们的顶部,变成观想整片吉祥的云,云层。而且这个云像金色的,又像白色的,放出万道的万丈的光芒照射我们,这是念第二遍的时候。

第一遍是破恶,第二遍就是修善了,妙善,这吉祥的宝盖,像云一层一层的,凝聚在我们的头顶上,这个对出家、在家都很重要的!

然后,念第三遍的时候,这个金光明色的云要下降,下降到了顶部,诸位!到顶部的时候,灌下去的时候,如果你观想的集中,马上会感觉到像甘露灌顶一样,马上感觉到清凉,同时一直下降。

把全身都观空,观空,这个记得!到脚底的时候,不能流出去;到脚底流出去,就纳受不了戒体,到脚底的时候,就观想停止。

简单讲就是,全身都充满着金光明色的,又是金色,又是白色的,里面全部都是透明的,从毛细孔,八万四千个毛细孔,全部都放光,有的人在这个时候就见佛;有的人在这个时候就完全清凉,这个太多人感应了!

像我们有一次,在这个鱼池乡办皈依,师父亲自主持,办这个皈依。然后,叫他们这样观想,如理、如法、如律、如佛所说的观想,办皈依。

结果没多久就写信来说:他得到很大的感应,他看到了护法,很高的护法,同时觉得全身都是清凉,然后,他后面赞叹一句说:我觉得师父您很有修行!

他这样一个很平凡的。他受过大学毕业,他也不打妄语,他说:我是受过大学的教育,我绝对不打妄语!我觉得说我一个平凡的,我不祈求什么。可是,却得到这么大的感应!他就是非常专注的,连皈依都这么大的感应!

所以,佛法不怕恶人,怕什么?怕虔诚的人,那个很虔诚的,佛就最怕这个,很恭敬的、很虔诚的求佛加被,就得到感应了!


   那么,第三次灌顶下来的时候,全身放光,毛孔放出这个光芒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表示去恶从善,身心是不二的,所有的外相,其实是由内心里面影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51 佛法不怕恶人,怕什么?怕虔诚的人。很恭敬的、很虔诚的求佛加被,就得到感应了!

佛法不怕恶人,怕什么?怕虔诚的人,那个很虔诚的,佛就最怕这个,很恭敬的、很虔诚的求佛加被,就得到感应了!

今天台中传真,说这个金光明沙,跟这个往生被,得到大感应!

说:他的堂哥这个肝病很久了,然后,堂哥也没什么善根,后来往生以后,把他撒这个金光明沙,盖这个往生被,

助念了经过几个钟头以后,掀开来看,全家人都吓一跳,全家人都没学佛,怎么样?那个脸全部都是微笑的,比他在世的时候还好看!

一辈子都没有信佛,但是,就这样碰到金光明沙、三张咒轮跟往生被而已,就有这么大的感应!

这佛法就是怕你没有信心,没信心就没办法了,有信心就不得了!

    152  [禅]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什么?就是佛心,佛的心就是禅。当我们有了禅的这个心,我们的心有免疫系统,无论你碰到多大的困难,你的生命会过得很超越

身心是不二的,所有的外相,其实是由内心里面影出来的。

因为戒律学是由相入性,知道吗?而禅宗是直捣黄龙,就是明心见性,直接了当就见性!

因此,我们可以说:对禅的心法不懂,念佛没有兴趣。

我们要了解,[禅],它是整个佛法的灵魂,为什么?我这一次到台湾大学要上课,就是要讲这个字,[禅]是整个佛教的灵魂,

禅,我们可以讲打禅七、禅堂、参禅、禅坐、禅修,到底有几个人了解这个禅呢?[禅]最重要的定义是什么?

[禅]是梵文,不是中文,叫做禅那,有的人念禅那nuo。所以,简单一个[禅]字。

[禅]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什么?就是佛心,佛的心就是禅。

[禅那]是二个字,中国话好简,就把它简称一个字,这个字有很深的定义,这个字的定义是什么?也就是充满智慧的定,

当我们有了禅的这个心,我们的心有免疫系统,无论你碰到多大的困难,你都不至于像世间人。

你的心有免疫系统,你的生命会过得很超越。

你有了禅,你才能够真正的享受生命。

所以,这一次到台湾大学去上课,十月五日,因为大学生他就是喜欢要有一个很明确的题目,你去跟他讲念佛,他没看到啊,他怎么相信极乐世界呢?你要跟他讲天台空、假、中,他听不懂啊!你要一个很强而有力的摄受他。所以,我就命这个题目: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众生要的东西,不要讲得很玄,今天众生都是喜欢很显眼的东西,你对她讲佛法,她没兴趣。

但是,你跟她讲说:我这里,LV包包一个四万打二折,剩下八千!就会从这里排到民权路,民权路排到二圣、排到三多路,就会排整排,要来买包包!

说:师父要讲禅!一个都没有!为什么?看不到啊、摸不到!

所以,要坐在底下的人,你看这个大学生,他不希望宗教带进去学校,我也要告诉他:我今天来台大上课,不是要叫你信佛的,是要叫你认识自己的,因为禅就是佛心,每一个人的心。

大家都要去垦丁春天呐喊,谁要来台大晨曦社秋天的禅坐的呢?没有的!

所以,要赞叹这些小朋友!请最有名的大学教授去演讲,佛学社请最有名的大学教授去演讲,十五个,二十个,最多最多五十个,这五十个就不是普通人有办法的,掌握五十个而已,就没办法掌控,你看佛学的演讲有多困难!

   153 什么叫做道共戒?道共戒跟定共戒要一起讨论

    经文19:[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


   [被其邪咒所摄,便至其家,身入淫席,即摩登伽女之寝席也。

经文20:[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此戒体垂危]。[阿难则如痴似醉,心虽明了,力不自由。]

底下,[交光云:]就是交光法师《楞严正脉》。[即护戒心。此将毁戒体句,作二义释之:一、乃钵吉蹄,]就是摩登伽女。[将欲毁阿难之戒体,以遂其欲;

二、幸阿难已证初果,有道共戒力,]什么叫做道共戒?道共戒跟定共戒要一起讨论。

先讲定共戒,定共戒是三乘的圣人发色界定,我们三界不是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吗?发色界的定,自然防非止恶。

就是说:三乘的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圣人发色界的定,也就是有这个色界的定力,色界的定力就是抛开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统统放下,自自然然能够防非止恶,这是定共戒。

道共戒就更深,定共戒站在定的角度发色界定;道共戒更深,发无漏慧,也就是三乘的圣者发无漏慧,无漏慧道,也就是无漏道,自契废恶修善之律仪。自然契合废恶修善的律仪,很自然的!

再讲一遍:定共戒是三乘的圣者发色界定,自得防非止恶;道共戒是三乘的圣者发无漏慧之道,自契废恶修善之律仪。

好!这样子讲还是体会不出来,我再举一个例子,让诸位更清楚。譬如说:我们有皈依的佛弟子,有正确的因果观念,那么,我们佛弟子有因果的观念的时候,碰到了种种的恶境,自自然然的,就会产生强大的因果观念:这个能做、这个不能做!

定共戒、道共戒就是这样子,他们更进一层,一般三皈的佛弟子,有因果的观念,自然能够戒恶修善;定共戒更进一层,是发色界的定;而道共戒是发无漏慧,所以更高!

第二,幸阿难已证得初果,有道共戒。道共戒很简单,几个字就可以很清楚,就是共依无漏道,[共戒]就是共同依靠;[道]就是指无漏道。所以,[道共戒]如果把它翻过来,叫做共依无漏道,那就对了!

[身虽近,而心不动,乃将毁而未毁,犹得保全戒体。然当此势迫情危,遂默祷世尊大慈,寗ning不救我!]这个[寗]跟那个[宁]一样的,怎能不救我阿难呢?

[世尊他心悉知,]世尊有他心通。[故有下文,斋毕即归,说咒救脱也。]斋毕就是用斋结束,一般佛都会说法;但是,这一次例外,斋毕马上回来,就是有重大事情要发生!

说咒救脱,这个非常明显的,楞严咒是过午以后佛才宣说的。所以,因此,说楞严咒只有早上念,是不对的,这个是没有依据的!经典,楞严咒是过午以后才念的,说咒救脱。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154  [如求垂救]。文殊将佛所说神咒,持往登伽家中,救护阿难,以及登伽;神咒一至,恶咒消灭,如汤销冰

(前述阿难被邪咒所摄,身入淫席)[三、阿难示堕竟。]

[丁四 如求垂救。分二 戊初 速归说咒 二 遣往救脱 今初]

经文21:[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如来知彼:彼指阿难,佛心真知,无所不知,知阿难为淫术所加。

    淫术:指邪咒为导淫之术。既被咒力所加,无力敌苦,故望佛垂救。

  佛常仪斋毕,][常]就是每次固定的仪则,每次都这样子,叫做常仪斋毕。[皆为说法,

今日速归,必有因缘,故王臣等,俱来随佛,愿闻大法心要之义。]

经文22:[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诸位!看喔!这是顶部放光喔!

[光中出生千叶宝莲],从光中化出千叶的宝莲,而这个莲花上还有化佛,

[有佛化身,]释迦牟尼佛的顶放光,放光结莲花,莲花上再坐佛,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诸位!这个有什么呢?有因果的关系。佛陀,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证果的圣者,放光结这个莲花,叫做果中有因,知道吗?这个莲花上又化佛,表示什么?因中有果。

果中有因,因中有果,表示都不离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连一个放光,结跏趺坐,宣说神咒,都有很深的含义。

[于时:即佛归众随,阿难戒体将毁未毁之时。顶即肉髻顶相,表如来藏性,本觉理体;光明表始觉智用;光具百宝,表慈悲德用,]

因此,我们的般若智慧就是要能用,禅是什么?就是佛的心;就是大般若智慧,能起慈悲喜舍的妙用。

[有求必应,可以摄受群品;]所以,学佛的人,记住!要学佛陀的慈悲,无论如何,你要宽恕众生,要用大慈悲心、大喜舍心,面对一切的困难、逆境。

[光具无畏,表威势力用,无恶不摧,可以折服众邪;从顶放光,表从体起用;]从体起用就是依体起用,用不离体,体用一如。

[依本觉理体,而起始觉智用也。]为什么本觉理呢?如果加[无生],就更清楚了,一切法本自无生。

本觉的无生的理体,因为这个体是不可得;但是,它有般若的用。你说佛性是什么?佛性无形无相,大般若心就是了。

所以,佛性就是:要拿,你拿不出来,看不到、摸不到;可是要用,般若的智慧就用得出来,因为它是无形相的东西。所以,依本觉的理体,而起始觉的智用。

[光中出生千叶宝莲(表因行):表蹑解起行,谓依始觉智,而修大乘行也。]

[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上乃放光生莲,此则化佛说咒。]所以,这个咒,还不是释迦牟尼佛本身讲的,是化佛所宣说的。

[戒环禅师云:无为心佛,无上心法是也]。[佛居佛顶,乃尊中之尊,]你可以知道,佩带那个咒轮、楞严咒有多大的威力!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戴那个咒轮,有这么大的威力和感应?就是依从如来、世尊教导的,或佩带、或持诵,都有无量的护法保护着。

佛居佛顶,乃尊中之尊,[所说神咒,即密中之密。佛顶,表诸佛极果;莲花,表如来密因;今华从顶出,显因心不离果觉;佛在华中,显果觉不离因心。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诸位!这个要画双红线,免得你执理废事,就是要好好修行;就是要守住因果,千万不要开口闭口都讲空,而一天到晚都是造恶业,身口意都不清净!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这个不是很清楚了吗?慢慢要把习气修掉,不能空谈理论。[能成究竟觉佛。跏趺坐,乃叠足而坐,]乃是叠足而坐。

[具详止观。本经],就是《楞严经》。[共有五次放光,此第一次从顶,表依理起智;第二次从面门,表诸智将开;第三次从卍字,表因心显见;]很有次第的,你看,顶、脸、卍字,卍字放光,表示因心显见。

[第四次从诸佛顶,表一多无碍;]为什么一多无碍?一多无碍就是事事无碍,一是毕竟空,多还是毕竟空,当然是一多无碍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无碍就是事事无碍。

[第五次从五体,]头、双手、双足放光。[表耳根圆通,总摄诸根。]你只要从耳根的闻性去参,你耳朵听到人家赞叹的音声,如如不动;人家毁谤的声音,也是心如如不动,用这样的心,其实,跟你眼睛见一切相,有相、无相;恶相、善相,心如如不动的心,是同一体的。

所以,叫你从耳根圆通下手,也就是说:你不要去听世间的是非恩怨,要听就听阿弥陀佛,听佛号,用如如不动的心起念,所有的念都是阿弥陀佛;每一念的阿弥陀佛,都是如如不动的心性。

其实,无量寿、无量光,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为什么要讲无量呢?因为我们如来藏性、我们的佛性,超越一切时空,超越,当然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啊!

无量光,就是比喻空间无量;无量寿就是表示寿命无量,那当然就是时空无量了。时间、空间都无量,就是我们的本性,阿弥陀佛,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就事相来讲,阿弥陀佛先成佛;就理上来讲,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是一体的,我们的心性就是无量寿、无量光。

所以,这个念佛法门为什么这么殊胜?就是用佛陀的果地觉,作为我们的因地心,我们自己能够提升自己的正念,又单刀、又直入、又方便、又善巧、又是究竟!为什么?阿弥陀佛就是有大悲愿力要救众生啊!我们从本性来念他,他又从本性来救我们,心心相印。

所以,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劝人家要念佛,我也是不例外![初速归说咒竟。]

[戊二 遣往救脱]经文23:[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敕]就是命令,佛命令文殊师利菩萨,将咒往护,把佛所宣说的咒,去那边诵咒,把阿难救回来,这恶咒就消灭了!

提奖阿难,及摩登伽,这稍微要注意一下,这个[提]是针对阿难讲的;这个[奖]是针对摩登伽女讲的,提奖阿难,及摩登伽,这样念就更清楚!为什么?这个[提]就是牵引、拖着走,提就是把阿难拖着走,有一点牵引着走、拉着走。阿难因为中了这个毒咒,恍神,没有办法作主了,文殊师利菩萨就牵引着走,叫做提。

这个[奖]就是劝,劝这个摩登伽女,说:哎呀!这个痴爱,你这个痴爱不悟,贪着这个男女的淫欲,这是生死的根本![奖]就是劝劝她。所以,一个是用牵引的,属于行动;一个是用语言奖励、劝劝她,一个是动手,一个是动口。归来佛所。

[敕者敕令,]人间的王叫[人王],[法王]就是佛了。[俱可称敕。佛为能敕人,文殊是所敕人,咒虽佛说,必假僧传。]佛所说,僧所传。

[必敕文殊者,以阿难为邪术所魇,]这个[魇]就像我们作恶梦,被魍魉所压迫,知道,但是,醒不过来,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经验。诸位!尤其你到国外去旅行的时候,特别的多,真的!

所以,你记住!到国外去,要带师父加持过的什么?往生被。往生被,其实应该讲叫做陀罗尼被,其实是活人也可以盖;但是,很多人都误会。我觉得[陀罗尼被]比较契合,因为活人或往生都可以盖。你要讲:[往生被],那就活人不能盖了!
譬如说:你在国外,晚上有来捉弄你,很简单,把往生被摊开来,先盖棉被,再盖这个往生被在棉被的上面。要不然,你盖往生被在底下,往生被柔软,柔软的时候,它会滑动。所以,棉被盖第一层,再盖上往生被,绝对没问题!

说:师父!那我如果觉得还是有人在压我呢?那就是你有病,你一定生重病、重感冒,那绝对不是鬼在压你,就是说重感冒,头昏眼花。咒轮、往生被都护着你了,不会有问题的!

以阿难为邪咒所魇,[非大智莫能醒;登伽为痴爱所缚,非大智莫能解故。将咒往护者:文殊将佛所说神咒,持往登伽家中,救护阿难,以及登伽;神咒一至,恶咒消灭,如汤销冰,]

[汤]就是热汤,这个洒下去,热汤洒下去,冰融化了![如日破暗,究竟邪不敌正,阿难如从梦觉,]从这个恶梦觉醒。

[登伽欲焰顿息,]欲焰顿息。在这个地方,为什么用[焰]?因为欲望难以控制,

世尊在《佛遗教三经》讲说:人生有二十难,其中就讲到忍色忍欲难,就是一般的凡夫众生要忍这个女色;男女,男对女,女对男,这统统叫做色,忍色忍欲难!这是列为人生二十难,就是非常困难突破的!

因此,一个佛弟子能够把它看得很淡,就相当不错了,有进步,进步,再一点点,毕竟在家居士都有家庭嘛!

    155 学佛的人,记住!要学佛陀的慈悲,无论如何,你要宽恕众生

    我们的般若智慧就是要能用,

  禅是什么?就是佛的心;就是大般若智慧,能起慈悲喜舍的妙用。

  [有求必应,可以摄受群品;]

  所以,学佛的人,记住!要学佛陀的慈悲,

  无论如何,你要宽恕众生,

  要用大慈悲心、大喜舍心,面对一切的困难、逆境。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56 你说佛性是什么?佛性无形无相,大般若心就是了

    [依本觉理体,而起始觉智用也。]

  为什么本觉理呢?如果加[无生],就更清楚了,一切法本自无生。

  本觉的无生的理体,因为这个体是不可得;但是,它有般若的用。

  你说佛性是什么?佛性无形无相,大般若心就是了。

  所以,佛性就是:要拿,你拿不出来,看不到、摸不到;

  可是要用,般若的智慧就用得出来,因为它是无形相的东西。

  所以,依本觉的理体,而起始觉的智用。

   157 《楞严经》共有五次放光

[本经],就是《楞严经》。[共有五次放光,

此第一次从顶,表依理起智;

第二次从面门,表诸智将开;

第三次从卍字,表因心显见;]

很有次第的,你看,顶、脸、卍字,卍字放光,表示因心显见。

[第四次从诸佛顶,表一多无碍;]为什么一多无碍?一多无碍就是事事无碍,一是毕竟空,多还是毕竟空,当然是一多无碍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无碍就是事事无碍。

[第五次从五体,]头、双手、双足放光。[表耳根圆通,总摄诸根。]

你只要从耳根的闻性去参,你耳朵听到人家赞叹的音声,如如不动;人家毁谤的声音,也是心如如不动,用这样的心,

其实,跟你眼睛见一切相,有相、无相;恶相、善相,心如如不动的心,是同一体的。

所以,叫你从耳根圆通下手,也就是说:你不要去听世间的是非恩怨,要听就听阿弥陀佛,

听佛号,用如如不动的心起念,所有的念都是阿弥陀佛;每一念的阿弥陀佛,都是如如不动的心性。

   158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诸位!这个要画双红线,免得你执理废事,就是要好好修行;就是要守住因果

[莲花,表如来密因;今华从顶出,显因心不离果觉;佛在华中,显果觉不离因心。

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诸位!这个要画双红线,免得你执理废事,就是要好好修行;就是要守住因果,

千万不要开口闭口都讲空,而一天到晚都是造恶业,身口意都不清净!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这个不是很清楚了吗?

慢慢要把习气修掉,不能空谈理论。[能成究竟觉佛。]

   159 用如如不动的心起念,所有的念都是阿弥陀佛;每一念的阿弥陀佛,都是如如不动的心性

你只要从耳根的闻性去参,

你耳朵听到人家赞叹的音声,如如不动;

人家毁谤的声音,也是心如如不动,

用这样的心,其实,跟你眼睛见一切相,有相、无相;恶相、善相,心如如不动的心,是同一体的。

所以,叫你从耳根圆通下手,也就是说:

你不要去听世间的是非恩怨,要听就听阿弥陀佛,听佛号,

用如如不动的心起念,所有的念都是阿弥陀佛;

每一念的阿弥陀佛,都是如如不动的心性。

    160 阿弥陀佛就是有大悲愿力要救众生啊!我们从本性来念他,他又从本性来救我们,心心相印

  其实,无量寿、无量光,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

  为什么要讲无量呢?因为我们如来藏性、我们的佛性,超越一切时空,超越,当然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啊!

  无量光,就是比喻空间无量;无量寿就是表示寿命无量,那当然就是时空无量了。

  时间、空间都无量,就是我们的本性,

  阿弥陀佛,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就事相来讲,阿弥陀佛先成佛;就理上来讲,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是一体的,我们的心性就是无量寿、无量光。

  所以,这个念佛法门为什么这么殊胜?就是用佛陀的果地觉,作为我们的因地心,

  我们自己能够提升自己的正念,又单刀、又直入、又方便、又善巧、又是究竟!

  为什么?阿弥陀佛就是有大悲愿力要救众生啊!

  我们从本性来念他,他又从本性来救我们,心心相印。

  所以,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劝人家要念佛,我也是不例外!

    161 这个[魇]就像我们作恶梦,被魍魉所压迫,知道,但是,醒不过来,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经验

[必敕文殊者,以阿难为邪术所魇,]

这个[魇]就像我们作恶梦,被魍魉所压迫,知道,但是,醒不过来,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经验。

诸位!尤其你到国外去旅行的时候,特别的多,真的!

所以,你记住!到国外去,要带师父加持过的什么?往生被。

往生被,其实应该讲叫做陀罗尼被,其实是活人也可以盖;但是,很多人都误会。

我觉得[陀罗尼被]比较契合,因为活人或往生都可以盖。你要讲:[往生被],那就活人不能盖了!
譬如说:你在国外,晚上有来捉弄你,很简单,把往生被摊开来,先盖棉被,再盖这个往生被在棉被的上面。

要不然,你盖往生被在底下,往生被柔软,柔软的时候,它会滑动。所以,棉被盖第一层,再盖上往生被,绝对没问题!

说:师父!那我如果觉得还是有人在压我呢?那就是你有病,你一定生重病、重感冒,那绝对不是鬼在压你,就是说重感冒,头昏眼花。咒轮、往生被都护着你了,不会有问题的!

    162 忍色忍欲难!这是列为人生二十难,就是非常困难突破的!

[登伽欲焰顿息,]欲焰顿息。

在这个地方,为什么用[焰]?因为欲望难以控制,

世尊在《佛遗教三经》讲说:人生有二十难,其中就讲到忍色忍欲难,

就是一般的凡夫众生要忍这个女色;男女,男对女,女对男,这统统叫做色,忍色忍欲难!

这是列为人生二十难,就是非常困难突破的!

因此,一个佛弟子能够把它看得很淡,就相当不错了,有进步,进步,再一点点,毕竟在家居士都有家庭嘛!

   163 你看,佛陀当时在世,一个淫欲心这么重,一下子就证三果阿罗汉,生在佛世有多么的了不起!

以阿难为邪咒所魇,[非大智莫能醒;登伽为痴爱所缚,非大智莫能解故。

将咒往护者:文殊将佛所说神咒,持往登伽家中,救护阿难,以及登伽;神咒一至,恶咒消灭,如汤销冰,][汤]就是热汤,这个洒下去,热汤洒下去,冰融化了!

[如日破暗,究竟邪不敌正,阿难如从梦觉,]从这个恶梦觉醒。[登伽欲焰顿息,]欲焰顿息。

[提携奖劝,二人归来佛所。][提携]就是牵着、牵引着走,二人归来佛所。

[提对阿难,]是针对阿难讲的。[似醉初醒,精神未复,故须提携;]就是用手牵引。[奖对登伽,]针对摩登伽,[如痴不悟,未肯放归,故须奖劝。]

恩爱、淫欲是生死的根本,不应当如此,何况阿难出家!

[登伽见佛,承佛开导,顿证三果,]你看,佛陀当时在世,一个淫欲心这么重,一下子就证三果阿罗汉,生在佛世有多么的了不起!

我告诉诸位:在座诸位比丘和护法居士,如果你们大家生长在佛世的时候,很快,出家就证四果阿罗汉;在家居士很快就证三果阿罗汉,很快!

但是,我们偏偏生长在佛灭度以后,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但是,不错!还能碰到师父讲《楞严经》,还不错了,还有这个因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