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oom181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4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义贯》部分

   1 为了增广见闻,为了使大家更大的受益,所以,再用白话文把它消文释义一遍,绝对让大家普同受益

那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就要加入《楞严经义贯》。

翻开《义贯》,为什么,我们已经讲了楞严经的讲义,还要再讲一遍《义贯》呢?

因为文言文有文言文的程度能看,白话文可以作补强的工作。

还有一点;就是成观法师的《楞严经义贯》里面的见解,能增广我们的见闻。

换句话说:这本注解,跟《楞严经讲义》有许多不太一样,而且有的资料,它比较详细。

为了补强工作,为了增广见闻,为了使大家更大的受益,所以,再用白话文把它消文释义一遍,绝对让大家普同受益,

也希望《楞严经》的DVD或VCD,能流通于未来,各个阶层都能受益。

我们也没有时间的限制,讲多久算多久。

我们不会说急着要把它讲完,不急着讲完,就必须要发挥它的义理,增加里面的故事,还有活泼性,更使得《楞严经》有更丰富的内容,也满足了各个阶层,根器的需要。

所以,我们不厌其烦的再把它看一遍。

因为《楞严经义贯》里面的见地很好,我觉得值得参考,绝对有更大的受益,这绝对不是重复!

   2 [如是我闻]:[我],是指阿难尊者

第二节 序分,

经文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注释:

[如是我闻]:[我],是指阿难尊者;

此句义为:此经为我亲从佛闻。

   3 《大般涅槃经》中记载:佛临入涅槃前,阿那律尊者教阿难问佛四件事

《大般涅槃经》中记载:佛临入涅槃前,阿那律尊者教阿难问佛四件事:

一、佛灭度之后,佛弟子将依谁而住?

二、佛灭度之后,以何人为师?

三、于经典结集时,一切经首应安何语?(也就是:一切经典应如何开始?)

四、恶性比丘应如何处置?

佛答:一、如来灭度后,佛之弟子应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要以戒为师。戒在佛在,以戒为师。以上二者为答自修——四念处为定慧等持;[以戒为师]为不舍戒律;戒律者慈悲也,所以,不舍戒律就是不舍悲心。持戒就不会伤害众生。

是故如来答:佛灭度后,佛弟子应如是自修:自住定慧,不舍悲心。

注意听,那几个字很重要!为什么讲自住定慧?你要自己安住在你的心性上的定跟慧,不从外得。

换句话说:世尊、佛,或者是师父,也只能作为各位的增上缘,悟不悟、解不解脱,还是要看各位的努力,所以叫做自住定慧。因为心外无佛,心外无法,法就是心,心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了解,要自住定慧,也就是用自己的如来藏性运用,观照,打破无明,安住在定慧里。

不舍悲心,也就是不要去伤害众生,对因果负责任,也就是持戒,就是(毘尼)。所以,一个真正持戒的人,连一句恶口都不会出来,一辈子都不会讲一句恶口的。

三、将来结集经典的时候,一切经首应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某大众俱。]这是答如何利他。我们今天看的经典,经首都是这样子。表示此经可信。

第四、恶性比丘,再三的劝诫,怙恶不悛。[怙]就是做;[悛]就是改过,也就是做恶而不知悔改的。

这个恶性比丘,师父出家三十年,是真的看到了,有时候,连居士看了都摇头!我们法师看了很难过,可是他没有自觉。

因为出家众良莠不齐,所以,有的习性实在是很严重,有的那个口业实在是不敢领教,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劝,我们也劝不来,同样是出家众,不好说。他也不住僧团。住僧团,一个斗过一个,讲来讲去就是他对,从来也不认为自己是错,那个刚强难调难伏。所以,这个恶性比丘是很头痛的!

因此,我们要剃度,还是要经过谨慎的态度来观察,如果实在是不行,我们是没有办法来剃度的。

这恶性比丘,其实佛也头痛,佛在世,有时候也没有办法,何况佛灭度以后。

你看这个恶性比丘,两千五百年前,人家就提出这个问题了,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根器陋劣,恶性比丘,难调难伏。

[则应默摈之,不与共语]。诸位!有时候你默摈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跟你吵啊!像以前住在四楼一位比丘,大家已经都不要跟他讲话了,他还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没有办法了!后来他就离开了,回归到平静!

因此,我跟当家老实讲:宁可人少,没有关系,我们要记取忏公的告诫!人少没有关系,事非也少,工作量稍微大一点。人多看起来好做事,可是,事非也是多。

所以,还是要做恰到好处的教育、劝告,用僧团的力量约束。其实,佛说默摈之,有时候,你碰到很恶劣的,默摈没有用的,他会打人的,他会动武的,他会砍人的。

你不是说用慈悲心来感化恶性比丘就有办法的,没有办法!我们碰过的,看起来很难过,可是,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不与共语,亦不共住。不共住没办法,你赶还赶不走他。

这是答如何令僧团清净和合,这一条与自修、化他,以及护持正法,令法久住,皆有关系。

    4 [一时]:为在某一个时候。佛经之所以不定说为何时,是有深义的。因为佛法是属于一切众生之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一时]:为在某一个时候。佛经之所以不定说为何时,是有深义的。因为佛法是属于一切众生之法,而非专属于某一个国度、或某一个民族。

所以,佛法是超越民族、超越种族、超越国度的,因此佛法可以流于宇宙,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度,只要有缘。

而且佛住世说法时,常于各国游行布教,而各国的纪年与历法之计算也都不一样,为了避免诤论,所以,只标[一时]。没有标某年某月某日。

   5 [佛]:梵音叫做佛陀,意义为觉者,或者是已经开悟之人。看到佛这样的功夫,我们自惭形秽

[佛]:梵音叫做佛陀,意义为觉者,或者是已经开悟之人。

而如来之[觉]为[正遍知觉],正遍知就是没有一法不觉知。

即于三世十方,世出世间,一切因缘业果,如来以佛眼佛智,无不照了,故称为正遍知觉,又称为[正等正觉]。

因此,看到佛这样的功夫,我们自惭形秽,二千五百年后我们的今天,也会为一点点小事而困扰;也会为了一点钱而付出命的代价。

所以,佛说,众生,什么叫做众生?是值得可怜和同情的,叫做众生。是名可怜悯者,是让有智慧的人来怜悯的。

所以,佛不恨众生,他只是用:很可怜!譬如《楞严经》讲的很清楚,好几次了,是很可怜的!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6 [室罗筏城]:世尊曾前后于此居止二十五年,经常于此开示佛法

[室罗筏城]:就是憍萨罗国之都城,此国之主为波斯匿王。

此国在中印度,位于迦毘罗卫国之西北,波罗奈因之北方。

此亦即《法显传》所谓之[拘萨罗国]。

世尊曾前后于此居止二十五年,经常于此开示佛法。

   7 [祇桓精舍]:[精舍]为精修梵行者所居之舍。此精舍又称为[祇树给孤独园]

[祇桓精舍]:[精舍]为精修梵行者所居之舍。此精舍又称为[祇树给孤独园]。

[祇树],为祇陀太子之树之义,祇陀太子为波斯匿王之太子。

[给孤独],顾名思义,就是常常给这些贫穷的、孤苦无依的人。

这个名字是很慈悲的一个人,很能布施的一个长者。为须达多长者之雅号,

因长者常好施一切贫穷、孤苦之人,所以时人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

须达多长者为建一僧坊,供养世尊及弟子,便依祇陀太子之要求,以黄金布满祇陀花园,而购得此园以建精舍。

祇陀太子言:虽黄金布地,但树所在处,黄金不遍,园为你所拥有,但树仍属我所有,我愿以此等树,与你的园,一齐供养如来。因此便称此精舍为[祇树给孤独园]。

[桓]者,就是林也。  

    8 [大比丘众]:[比丘],为佛门出家男众弟子,受持二百五十戒,称为比丘。比丘之原义有四:[怖魔、乞士、破恶、不生]

    经文2:[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众]:[比丘],为佛门出家男众弟子,受持二百五十戒,称为比丘。

  又,比丘之原义有四:一、叫做怖魔:由于佛弟子执持如来清净戒法,当得出离三界尘染,故魔大怖畏。因为魔贪染五欲。所以一个贪染五欲的人,难离魔界。

  二、乞士:比丘僧,须离诸世间一切名、利、作业,不与俗人争名、争利、争位。

  诸位法师!这几句话要看得很清楚!做一个比丘有多么的不容易,要放弃世间所有的名、利,不与世间人争名、争利,什么都无争,才够资格作为一个出家人。

  作一个出家人是大丈夫的行为,是多么的值得让人赞叹、景仰,所以,我们要互相勉励。

第三、叫做破恶:比丘以修习戒定慧,所以能破贪嗔痴慢等恶法。

第四、不生:[不生]有二义:(1)烦恼不生——以比丘修习三圣学:就是戒、定、慧。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所以烦恼不生。此不生为制伏、止息烦恼,令暂不生(不起现行),非毕竟断,名为不生;此当前面三果位。

(2)不再来三界中受生——这是指已证四果阿罗汉道的圣僧,因为他们已经达到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我生已尽,就是我今生今世已经断尽烦恼了,要出三界了;梵行已立,也就是完全清净了;所作已办,身口意清净;不受后有,不再来投胎转世了。

此中[我生已尽],是指我这是最后身,最后的果报身。[梵行已立],是指一切圣道清净之法,也就是身口意完全清净。(梵行)我皆已成就——[圣道已修];[所作已办],是指一切烦恼我皆断尽;[不受后有],是指不再来三界中受生(受[后有]之身)。

那个[有]就是业力,不受后面的业力所牵引。因为[烦恼已断],所以,不再受三界之烦恼身。

  以上,[怖魔、乞士、破恶、不生],为比丘之四种意义。

  因此经文中[大比丘]实系特别指已经证得阿罗汉道的比丘僧。所以,真正的含义是了不起的,称为大比丘,可不比一般!

  [众],梵文为[僧伽],义为和合,故得称[和合众]。僧众以和合,故得共住、共修。

[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是世尊的常随圣众。[俱],是在一起之义。

   9 作一个出家人是大丈夫的行为,不与世间人争名、争利,什么都无争

    比丘僧,须离诸世间一切名、利、作业,不与俗人争名、争利、争位。

  诸位法师!这几句话要看得很清楚!

做一个比丘有多么的不容易,要放弃世间所有的名、利,

不与世间人争名、争利,什么都无争,才够资格作为一个出家人。

作一个出家人是大丈夫的行为,是多么的值得让人赞叹、景仰,所以,我们要互相勉励。

    10 乞食:一是向众生乞饭食维持色身,二是向佛乞法食,以长养法身慧命。此外尚有如下之义:离俗、无争、寡欲知足、修行忍辱、去我慢、修行无我

又此乞食有两种:

一、为向众生乞饭食也就是(段食),维持色身,以修梵行。

二、向佛乞法食,以长养法身慧命。

又,佛制比丘乞食以自活命(是为比丘之[正命]——不以世间之行业而自活命),除了有如上之二义:

一、离俗——也就是不为世俗行业;

二、无争——不与俗争名、争利、争权、争位,迥然超出世间。这个[迥然]就是远远地超过,绝对远远的超过世间。

此外,尚有如下之义:三、寡欲知足——比丘乞食而活,不但能食物上少欲知足,因不作世间行业,所以没有收入,因此其他衣、住、行等等也都必须寡欲知足。

所以,比丘要少欲,在家居士要看情形。因为有家庭、婚姻、事业,所以寡欲知足的居士是污泥里的莲花。我常常赞叹在家居士,我们出家修行比较容易,在家护法居士实在了不起。

有婚姻、有工作、有事业,又要拿钱出来供养护持正法、护持三宝,实在是让人赞叹,就象在座诸位一样。

第四、修行忍辱——众生根器不一样,有的众生有善根,知道恭敬布施修行人,有的众生根器下劣,不但不知布施修福,反而毁谤辱骂讥笑。这个有的!所以比丘乞食实为常行忍辱,成就忍辱行之要道。

第五、去我慢——这点尤为重要,因为依世俗人之见解,最为可耻之事不过向人乞讨,向人伸手,[有伤自尊心],所以世人非不得以,绝不出此下策。

而修行人为成就法身故,乞食而活,正好于此调伏无始以来之我慢习气,破除我慢。

但是,我们今天在咱们中国,或者是台湾,都不许托钵了,要不然我明天拿着出去嘉陵街托钵。你试试看,拿给我的不是饭跟菜,都是零钱。要不然我到大乐去坐一天,你试试看,有的会用丢的,锵!我们还能合掌令欢喜,还不能生气,真的!这比丘让你去乞食,试试看!

所以,现在的比丘比较好命,吃的住的统统好。我这个观念就是慈航菩萨来的,汐止那个肉身不坏的慈航菩萨,慈航菩萨影响到律航,律航法师影响到广化律师,广化律师就影响到我。所以,我总是把最好的供养我的徒弟,不管你是外来的,我没有分别。

所以,不要为了煮饭而困扰,慈航菩萨就是这样子,让法师有时候拜佛、念佛、研习经典、参禅实证,做师父的人要苦一点。

但是,如果反过来,师父要磨练徒弟,要像南传的这样子,要吃一餐饭,要出去托钵,就开始,那个我慢习气就出来了。为什么?养尊处优习惯了,虽然是知道我们是出家,可是,要称为乞士,没那么容易,降伏不了!

要人家远远的抛一个铜板过来,你的这个钵里面,当~~~~你就会用眼睛瞪他!搞什么东东?要供养也不放慢一点~~因为习气喔,真的!要做这样子,我慢的习气完全降伏,向人家乞讨,喔,这个要很大的功夫了!

第六、修行无我——佛之[无我智]非但言说,是要从实际的定慧观行以及四威仪中去作的。

承上所说,比丘于乞食中,破除我慢,我慢既破,无始以来之我执、我见、我爱等[我相],诸位!这三种情形,一辈子的痛。

执着,佛在经典里比喻,执着就像大石头压着你喘不过气来,大执着就是大石头压在心里;小执着就是小石头;不执着就是没有石头。

我见就像什么?像蜘蛛网,他到处建立种种观念,捆死自己,认为自己的观念是对的;只有我这个修行的方法是对的!处处看不起人家,毁谤修行人、毁谤道场,叫做我见。

我爱就是陷阱、火坑。所以我执、我见、我爱等[我相],一定要慢慢的,了悟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定要坚持放下。

亦皆随而易破,我相破已,就是[无我],若得[无我],即是[无我智]现前。

是故《金刚经》中,佛虽开示[无我无相]之法,然也从佛示现自持衣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为始,正显体现[无我]第一义空理之本,乃自乞食始。

又,大乘佛教中,出家众虽没有日日托钵行乞,然种种[化缘],以及不作俗业,依信施活命,乃至寺中点灯、打斋等以维持寺院开支,其实质上皆与依靠信施之[乞食]无异。因为中国及台湾不行乞食,就变种种的善巧方便,其他的化缘方式。

今处末法,有出家众自言不靠他人布施,而作种种行业(或工或商,或兼工商贩卖),自食其力,实乃不解佛]比丘乞食、之深重义理。

   诸位!有一个比丘尼,自己种菜,自己把菜整理好,拿到菜市场去卖,有人看过啦!有信心的居士,看了就不知道怎么说,现出家相在卖菜。所以,离佛太遥远、太久,不了解正法是什么,也很难规劝。

   现在分出去住的多,一个、二个都靠自己。所以,变得佛教没有僧团的约束力,力量就不够大,慢慢的分散、分化,这个就是末法,没有团结,各有立场、各有苦衷,也很难处理。也没办法处理,难说是非、对错。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我慢既破,无始以来之我执、我见、我爱等[我相],亦皆随而易破,我相破已,就是[无我],若得[无我],即是[无我智]现前。

修行无我——佛之[无我智]非但言说,是要从实际的定慧观行以及四威仪中去作的。

承上所说,比丘于乞食中,破除我慢,

我慢既破,无始以来之我执、我见、我爱等[我相],

诸位!这三种情形,一辈子的痛。

执着,佛在经典里比喻,执着就像大石头压着你喘不过气来,

大执着就是大石头压在心里;小执着就是小石头;不执着就是没有石头。

我见就像什么?像蜘蛛网,他到处建立种种观念,捆死自己,

认为自己的观念是对的;只有我这个修行的方法是对的!

处处看不起人家,毁谤修行人、毁谤道场,叫做我见。

我爱就是陷阱、火坑。

所以我执、我见、我爱等[我相],一定要慢慢的,了悟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定要坚持放下。

亦皆随而易破,我相破已,就是[无我],若得[无我],即是[无我智]现前。

是故《金刚经》中,佛虽开示[无我无相]之法,然也从佛示现自持衣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为始,正显体现[无我]第一义空理之本,乃自乞食始。

   12 因为中国不行乞食,就变种种的善巧方便,其他的化缘方式

大乘佛教中,出家众虽没有日日托钵行乞,

然种种[化缘],以及不作俗业,依信施活命,

乃至寺中点灯、打斋等以维持寺院开支,

其实质上皆与依靠信施之[乞食]无异。

因为中国大陆及台湾不行乞食,就变种种的善巧方便,其他的化缘方式。

   13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无漏]:漏是烦恼的异名。也就是一切众生只要没有听闻佛道,他的烦恼没有机会断除,会重复的一直循环,而且是生生世世

经文3:[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经文4:[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

经文5:[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无漏]:漏是烦恼的异名。也就是一切众生只要没有听闻佛道,他的烦恼没有机会断除,会重复的一直循环,而且是生生世世。

三界有三种漏:欲漏、有漏、无明漏。

欲漏就是贪着,像欲界里的财色名食睡;

有漏是上二界——色界和无色界的烦恼;

无明漏是遍三界,包括界内无明、界外无明。换句话说,无名漏就是微细也难以觉察。

因此,一切的烦恼总称为无明,包括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贪、嗔、痴、慢、疑等。用无明总代表一切的烦恼。

圣人已破淫,就是淫的习气都断了。

怒——就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发脾气,没有了,圣人不会发脾气的。除了示现要教化众生以外,那是例外。菩萨的怒目金刚相,那也是为了度众生。

而真正圣人的心从来没有怒气的,他的心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

诸烦恼的[痴]就是没有智慧。诸位!中国人造字很有意思,这个[知]上加个疾[病]部,知见有毛病叫做[痴],真了不起的中文!你的看法偏差,起种种的意识型态,你的知见生病了,叫做愚痴。

圣人已经破了淫、怒、痴诸烦恼,所以,达于无漏,也就是没有烦恼之境界。

因此,如果常常接近无漏的圣者,你自然而然就会感受那个慈悲的德行,而如果接近烦恼的众生,你的频率也被感化,你也会变得很烦恼,因为频率会相应的。

为什么要接近这个断除淫怒痴烦恼的圣人呢?因为去感受一下他们的频率,不错!

    14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阿罗汉]:又译为[阿罗诃],其义为:一无生——阿罗汉烦恼已经不再生起;二叫做杀贼——阿罗汉具足戒定慧,能杀烦恼贼。这个不得了!三叫做应供——阿罗汉成就涅槃圣道,为世间第一福田

  经文3-5:[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阿罗汉]:又译为[阿罗诃],其义为:

  一、无生——阿罗汉烦恼已经不再生起,所以什么是阿罗汉,就是没有烦恼。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面对现实,同时要超越这个烦恼)。

烦恼已经不再生起,所以称为无生。

  为什么称无生呢?因为它是缘生缘灭的假相,所以,当体即空。

意思就是:万法看起来好像有生。其实是因缘生,如果用大智慧透视它,我们会发现,凡所有相都是缘起缘灭的幻化的假相。

  说[生],只是缘生,没有真实的生。

譬如说:一座山生起来,如果我们有耐性,用挖土机慢慢的挖,一座山就挖空了,山的相没有了。

  又,阿罗汉此身是最后身,只要入涅槃,灰身泯智,更不再来三界受生,他没有那个种子。

  为什么不来三界受生呢?这个三界在理上来讲,叫做贪嗔痴;在事相来讲,叫做欲界、色界、无色界,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为什么讲:菩提由来无一物,生死涅槃无距离?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从理上讲:你有贪嗔痴就会有三界,如果没有贪嗔痴,即于三界就是超越三界。

为什么?三界本如幻,无有一法真。

  既然三界本来就是如幻,哪来的真实性的三界呢?跳脱不了贪嗔痴,就是三界。

    所以每天我们过的什么生活?就是情绪轮回的生活。

  二、叫做杀贼——阿罗汉具足戒定慧,能杀烦恼贼。这个不得了!所以,禅宗讲动念即乖。

  戒者,对因果完全负责;定者,心完全可以掌控情绪;慧者,可以起大用现前。这个戒定慧就是佛所讲的三无漏学。

  三、叫做应供——阿罗汉成就涅槃圣道,为世间第一福田,佛说若人供养阿罗汉,得福无量,是故一切世间之众生,为令自身速离贫苦厄难,速得福智资粮,应当供养阿罗汉。故称应供。

  其实不要讲说供养佛、供养阿罗汉。在今天来讲,要供养一个守规矩,弘法利生,有德性,还不必说象大阿罗汉,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15 不要讲说供养佛、供养阿罗汉。在今天来讲,要供养一个守规矩,弘法利生,有德性,还不必说象大阿罗汉,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阿罗汉成就涅槃圣道,为世间第一福田,

佛说若人供养阿罗汉,得福无量,是故一切世间之众生,为令自身速离贫苦厄难,速得福智资粮,应当供养阿罗汉。故称应供。

其实不要讲说供养佛、供养阿罗汉。在今天来讲,要供养一个守规矩,弘法利生,有德性,还不必说象大阿罗汉,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最近看了很多片子,世界各地人多,但是,要看到一个出家人看不到。

像我看那个片子看到英国伦敦,他这样摄影,没看到一个出家人!

伦敦的生活比这里高,他们人挤人。我看那个影片,生活起来压力比高雄还大。

他们人很多,最出名的就大英博物院。再来就古董,英国人喜欢古董,因为大英帝国到处攻打、占领,把几百年来的古董统统收回来。他们有收集古董的习惯。

人多,地太小,他们旅馆盖在哪里呢?你想象不到的,盖在河的上面。而那个旅馆也有草皮、房间,也供早餐。

住一天四十英磅,大约八十美金,也就是二千多块到三千块台币。说实在的,他们那个生活很辛苦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佛子住持]。佛陀讲的正法,能解救众生的观念,避免错误发生。[佛子]为佛之真子,以能绍继佛志,拔济众生,所以称为佛子。

    经文3-5:[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佛子住持]:[佛子]为佛之真子,以能绍继佛志,拔济众生,所以称为佛子。

  又《法华经》说:菩萨是[从佛口出,从法化生,得佛法分,堪绍佛种。]也就是从佛口,佛当然是讲经说法,从法化生,也就是熏陶正法。

  得佛法分,因为佛叫我们依教入观,四念处、观四谛、十二因缘、行六度,这个就是佛所教的,我们一一按照佛所教的,得佛法分,堪绍佛种,也就是够资格继承佛种。所以,我们应当弘扬正法、推广正法,救救众生。

  我这几天看了那个新闻报导,说那个塔利班,把南韩的人质杀掉了,阿富汗的,电视是这样报导,说什么回教的极端分子,因为韩国出兵伊拉克,叫他们一定要撤军,结果阿富汗的塔利班,回教的极端分子,要他们撤军,韩国不要!

  这二十几个都是基督徒,其中一个牧师,这个牧师是最先死的!他们发愿去哪里呢?去医院里面当志工,也就是去行善,就被挟持,二十几个韩国人,全部都被抓去,抓去以后,听说这个牧师生重病,没办法走路。也不给药吃,干脆就打死,打了十几枪,全身都烂掉!这个思想上,他们的看法,它就是这样子。

  像我们佛弟子,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他们也认为在执行自己的正义,他们也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个角度。

  所以,我们一般人没有办法接受的观念,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习以为常。

  所以,一切众生的烦恼实在是很重,观念也不一样。因此,到现在为止,我都不带我的弟子到中东的地方去游览,不晓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像这韩国二十几个也是去做善事,被抓走。这几天要谈判,状况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韩国也是很头痛!

  我们学佛,最基本上的三皈、五戒很清楚,所以,佛陀讲的正法,能解救众生的观念,因为我们的思想,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

  我们如果思想上偏差了,我们的行为自己做错,也不认为那个叫做错误。因此,我们如果以佛来做标准,以佛法来做标准,那么,这些事情就可以避免就不会发生。

[住持]有二义:一、[住]法王家,[持]秘密藏(也就是首楞严之密法);二、[住]首楞严三昧,[持]如实修证。

    17 [善超诸有]。[有]具有二义:一是[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也就是三界;二是[二十五有],二十五有为从三界开出就是[广说]

    经文3-5:[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善超诸有]:[超]就是超越。[有]具有二义:一、[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也就是三界,这是站在事相的角度是说的;站在理的角度说,贪嗔痴就是三界。以三界皆是[有法]。

  什么叫做有法呢?有因有果、有生有死,而非涅槃之无生。所以,三界又称为[三有];这个[有]其实就是业力,业力在转动。

  什么叫宇宙?宇宙就是业力,业力之网就是宇宙,宇宙等于业力之网。我们逃不掉这个业力,所以就轮回三界。

  又,三有也就是三界的生死;[欲有]就是欲界的生死;[色有]就是色界的生死;[无色有]就是无色界的生死;以三界皆有生死、有烦恼、有苦,所以称为三有。

  二、[二十五有],二十五有为从三界开出([开出]义:再进一步详细分类,就是[广说]):

  (1)欲界有[十四有]:四恶趣(阿修罗、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六欲天:1.四天王天 2.忉利天([忉利]中文叫三十三,意思就是:这个地方分三十三个区域) 3、焰摩天 4.兜率天 5.化乐天 6.他化自在天。

  (2)色界有[七有]——四禅天,有四天;大梵天、净居天、无想天。加起来有七有,这是色界。

  (3)无色界有[四有]——四空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以上十四加七加四,合共二十五有。所以称为二十五有。

  所谓[二十五有]就是在三界中共有二十五种果报之义,众生在三界中无始生死往来,不离此二十五处。

  此言:这些大比丘众,都能以如来的妙善方便法门,超越三界诸有生死之苦果。

  所以我们有幸能够学佛,就有机会解脱生死;就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诸位要努力!

    18 [能于国土成就威仪]。这些大比丘众,都能于佛所化之国土,具足戒品,一切时中成就四威仪

    经文3-5:[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能于国土成就威仪]:[国土]就是佛土,也就是佛所化之土,或称为一佛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威仪]就是行住坐卧四威仪,[成就威仪]也就是成就戒法庄严之义。

所以,持戒就是庄严相,一切出家众所应持,在家众所应学。

  此言:这些大比丘众,都能于佛所化之国土,具足戒品,一切时中成就四威仪。

   19 [从佛转轮]。随从佛世尊转正法轮,度化有情。[轮]有七义:摧辗、运载、圆满、无量无尽、一切通达、万法归一、万法中空

   经文3-5:[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能于国土成就威仪]:[国土]就是佛土,也就是佛所化之土,或称为一佛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威仪]就是行住坐卧四威仪,[成就威仪]也就是成就戒法庄严之义。所以,持戒就是庄严相,一切出家众所应持,在家众所应学。

  此言:这些大比丘众,都能于佛所化之国土,具足戒品,一切时中成就四威仪。[从佛转轮]:随从佛世尊转正法轮,度化有情。

[轮]有七义:一、摧辗:我们常常说要转大法轮,为什么要转大法轮呢?能够把这个烦恼摧辗,摧辗就是车子压过去的痕迹。

二、运载:能载众生至彼岸故;我们烦恼三界方便说称为此岸;清凉、不生不灭的境界方便说称为彼岸。

为什么讲方便说呢?因为究竟悟了的圣者,三界本空,无明本空,无三界可出,无法可得,没有六道轮回,歇即是菩提。

所以,分此岸、彼岸,是站在众生的角度说的;站在大悟、佛菩萨的角度说: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因为不悟就会此岸,悟了就到了彼岸;如果如如不动,也没有此岸、也没有彼岸,以无所得故。

所以,第二、运载,能载众生至彼岸故。

三、圆满,世尊转法轮度化有情,[轮]是什么意思?就是圆满。佛的法门,刚开始叫做初,初善、中善、后亦善,也就是不管你在任何一部经典,佛法都是初善、中善、后亦善。

(《佛遗教三经》里面讲:佛所说的法,吃到中间也是甜的;吃到旁边也是甜的,因为佛陀时刻叫你去恶从善,没有一部经不是这样讲的。)所以究竟圆满,就像轮的形状一样。

譬之如轮的形状。圆的,你只要记得佛法是圆的,那就不要伤人。个性太有棱角,就磨得不够圆,你只要体悟到佛法是圆满的法,就不会去伤生了!

所以,个性自己修正一下,有个性就会有棱角;有角就会伤人,台语说:一撞很痛!我们的个性一发挥起来,就会很伤人;个性发挥起来无知、贪嗔痴、动怒了、嫉妒、满嘴恶口、恶言、骂詈,没有一句话是好听的,就不够圆满了。

所以,只要记得圆满就是佛法,圆满法就是佛法,圆满就是永远不会伤害众生,这就是懂得佛法的人。

四、无量无尽:佛的法门无量无边,譬如轮之转动,无有始终可得;为什么?轮子怎么可能找到起点?或者终点呢?轮子起点就是终点了。就像跑运动场一样,所以,没有始终可得。

五、一切通达:佛的法门,譬如轮之有辐,[辐]是车轮中的直木。有辏cou,就是车轮中的直木、辐条,集合在车毂上;[毂]就是车轮的中间。所以,诸辐通达于四方,而无障碍。

六、万法归一:佛的法门无量,譬如轮之众辐。然众辐亦皆归于一辏,好!古时候的轮子,中间,注意看中间有个圆圈,外边是轮子,中间这个圆圈接外面的大的,不是有一条一条木,这一条一条的木称为辐。把这个木集中在中间小圆圈,叫做辏。中间有一个洞,可以穿走的,叫做毂。如众海水,等同一味,谓菩提味、涅槃味;万法总诠一心,一心就是菩提味、就是涅槃味。

七、万法中空:佛的法门力用虽然是无量,譬如众辐,然辐之用系于一毂,车轮中心穿轴的部分叫毂。

简单讲:车轮一条条的直木叫辐;集中在圆圈的周围叫辏;中心点穿轴的部分叫毂。这样有个概念!要不然常常不知道转法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辐、辏、毂?这样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以毂中空,空才能够用啊,这个轮子中间因为有空,所以才能够用。

如来法亦如是,诸法体空,无相,所以成法之无尽的力用。如果你的烦恼全部都空,显现出来的就是般若智慧的力用。

什么叫知见立知呢?譬如:你动一个念头,贪,这就是知见立一个贪,贪本来不存在的,清净心让它作用,一直作用。

   20 只要记得圆满就是佛法,圆满法就是佛法,圆满就是永远不会伤害众生,这就是懂得佛法的人

    佛的法门,刚开始叫做初,初善、中善、后亦善,也就是不管你在任何一部经典,佛法都是初善、中善、后亦善。

  (《佛遗教三经》里面讲:佛所说的法,吃到中间也是甜的;吃到旁边也是甜的,因为佛陀时刻叫你去恶从善,没有一部经不是这样讲的。)

  所以究竟圆满,就像轮的形状一样。譬之如轮的形状。

  圆的,你只要记得佛法是圆的,那就不要伤人。

  个性太有棱角,就磨得不够圆,你只要体悟到佛法是圆满的法,就不会去伤生了!

  所以,个性自己修正一下,有个性就会有棱角;有角就会伤人,台语说:一撞很痛!

  我们的个性一发挥起来,就会很伤人;个性发挥起来无知、贪嗔痴、动怒了、嫉妒、满嘴恶口、恶言、骂詈,没有一句话是好听的,就不够圆满了。

  所以,只要记得圆满就是佛法,圆满法就是佛法,圆满就是永远不会伤害众生,这就是懂得佛法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21 禅宗为什么讲:动念即乖?清净心本来就在作用啊,你就硬要安上一个观念,有什么办法?

轮子中间因为有空,所以才能够用。

如来法亦如是,诸法体空,无相,所以成法之无尽的力用。

如果你的烦恼全部都空,显现出来的就是般若智慧的力用。

什么叫知见立知呢?譬如:你动一个念头,贪,这就是知见立一个贪,贪本来不存在的,清净心让它作用,一直作用。

譬如:对一件事情动怒,又是知见立知,立一个什么?立一个嗔恨心,本性发挥不出来。

诸法本来就空啊,我的左手,这表示般若智慧一直存在;而我们不是,我们动怒,知见又立知,又卡住一个知见了!为什么?在动怒啊!再放下来,过了几天又恢复理性了。

如果我们能够体悟诸法皆空,其实,本性它就是一直在作用啊,你只要不知见立知。

知见立知就是无明本了,动一个贪念,立一个贪,知见立知,其实,贪本不存在;

我们动念,嗔,又卡住一个知见,知见就是意识型态、就是分别心、颠倒见,其实,这个也不存在。

我们起了动念,又立了知见,动念即乖,所以,起了我慢,自己觉得自己很有修行,大我慢,不甩人家;不甩人家苦了谁?苦的当然是自己了!为什么?这清净心本来就存在了,我们一直卡住知见,贪、嗔、痴。

所以,禅宗为什么讲:动念即乖?清净心本来就在作用啊,你就硬要安上一个观念,有什么办法?

所以,为什么,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

六祖为什么这样讲?清净自性本来就没有什么知见,无端起知见,我们莫名其妙的动了一个念头,卡到一个意识型态,卡到善、卡到恶;卡到是、卡到非;卡到好、卡到坏,都是卡住啊,

别人的生死,跟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对不对?一直关心别人好、坏,别人的缺点,变成我们的负担!

别人的行为举止,变成我们的动怒,那我们是不是付出很惨痛的代价?

我们埋没了清净自性,做伤害自己的工作,做隐瞒自己清净自性的工作,却为什么?却反应世间无用、没有意义的、缘起缘灭的假相,多么悲哀的众生!

诸位!让清净心一直作用。什么叫做万法一如?清净心一直在作用啊,见一切相,就知道这个是幻,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连讨论都不行。语言、文字、观念都不行!

不立知见,也就是不落入意识型态,是非、善恶、对错,总是空,没什么好谈的!

所以,只要任何一个人来到你面前,讲别人怎么样,你反而要安慰他:你为什么这么愚痴,活得这么辛苦呢?

   22 大悟之人,心静如水,不管外界狂风暴雨,他一样如如不动,这个就是功夫,修行就是在修这个!

禅宗有一句话,说:大悟之人,心静如水,不管外界狂风暴雨,他一样如如不动,这个就是功夫,修行就是在修这个!

外面狂风暴雨,内心里面,真正修行人的心是宁静的。为什么?他掌握了修行的重点。

世间人不知道它是生灭无常的东西,借重某一件事相,一直想要去讨论它一个结果。

佛陀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你一直讨论它...对不对?没有错,得到一种经验、得到一种观念,

记得!要解脱自己,无论是经验、第一义谛;无论是解脱;无论是语言;统统要会通第一义谛的中道思想,这样你所有的生命都化为奇迹;你所有的时空,都活着有意义。

你不需要去改变众生,但改变你的心态,整个宇宙就随你而转,因为万法唯心现量。

    23 千万不要跳入污泥里面,跟众生打滚。人家好坏、生死,不关我们的事情。聪明的人,要对自己的因果负责,这个就是最聪明的人!

诸位!做一个站在高处的制高点上,来看一切愚痴的众生,千万不要跳入污泥里面,跟众生打滚。

所以,人家好坏、生死,不关我们的事情。

我不是叫大家学自私,我是叫大家学解脱,众生有困难,我们当然需要帮助他;

但是,众生的愚痴,你不需要耽搁他,你也不需要去挂碍他,因为他的果报逃不掉的。

所以,聪明的人,要对自己的因果负责,这个就是最聪明的人!

时时刻刻降伏自我,是佛陀的弟子,一切的是非恩怨,都消弭于无形,能够消化它。

所以,你碰到事情,一定要面对它、要接受它、要解决它、要放下它。为什么?你一定要面对啊!因为你要生存。

生存本来就是很残酷的,要活下去就是要拼啊,要面对它!要面对它、要生存,就会有是非恩怨,要面对现实啊,面对它!一步一步来。

因此,到最后,你就是要解决它、要放下它。

如果你大悟,这些都是多余的,根本就没有东西让你面对,让你去什么解决、让你去放下,没有东西啊!

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为什么?诸法体空嘛!所以,你如果能够这样子,就能够起大用。

诸法体空,无相,所以,成法之无尽力用,得度众生出于有为。

    24 [妙堪遗嘱]:[妙],就是智慧殊妙。这个[妙]如果参得透,你的心就是平静的

    经文3-5: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妙堪遗嘱]:[妙],就是智慧殊妙。但是,众生不懂得这个[妙],众生都是:哎呀!不妙!为什么?动念就不妙,只要你动执着的念头,妙不出来。不是尿不出来,是妙不出来。

  只要你动怒,你这个清净心就被掩盖,妙不出来,般若智慧心没办法起作用!

  所以,这个[妙]如果参得透,你的心就是平静的。智慧殊妙。

  [堪],就是能。[遗嘱],佛临涅槃以前,所咐嘱弟子度化有情之遗志。

  此言:这些大比丘,都证入了胜妙的智慧,还不是普通喔,普通最多只能知识。

  记得!世间人读书,只能学得知识,知识是后天的观念、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当然,也可以让我们得到相当大的作用。

  所以,有读书就有气质;有读书,书读得多,就能用电脑、能用网络,全世界走到哪里,也不会丢掉,这个就是读书的功用啰!

  但是,不能断烦恼、不能了生死。因此要学佛,学佛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佛可以把知识转化成超越的般若智慧。转化,因为通达空性,这些知识在大悟的人的心中,就是工具。

  所以,出家人书还是要读多,比较容易弘法,知识层面也比较高,大家也比较能够心服口服!为什么?因为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我们读书拿学历,只能过着现实的生活,获得种种的知识、观念、语言、文字、学历,但是,不能断烦恼、不能解脱。解脱要学佛,要开大般若智慧,这个是学佛的可贵!

  所以,知识是后天所学习的,般若是本性具足的,每一个人的本性都具足。

  既然本性具足,又不必花一毛钱,为什么我们不要用智慧呢?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待人要诚恳,要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要用这一颗佛的心,对待你的亲戚、朋友;对你的师长要恭敬;对你的先生、对你的老婆、朋友,都是用佛的这一颗心对待他,你学佛成功了!你度了自己,也度了别人。

  所以,底下说:[遗嘱],佛临涅槃前,所咐嘱弟子度化有情的遗志,此言这些大比丘,都证入了胜妙的智慧,而堪能绍继如来度化一切有情之咐嘱。

    25 这些大比丘僧,能拔济未来之众生,令其超越六尘之负累,而得解脱三界苦难,因此不负如来之殷勤嘱托

经文3-5:[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严净毘尼]:[严],就是庄严。[净],就是清净、净持。

[毘尼],梵文叫做[毘奈耶]或者是[毘尼耶]之省言,[省言]就是简单的。戒律之总称。

此言:这些大比丘僧,于敬持如来律法方面,都能清净、庄严。戒品清净就是不破戒、不漏戒、不缺戒、不污戒。以戒品清净,故得四威仪妙相庄严。

[弘范三界]:[弘],就是大。[范],就是模范、师范。能为三界一切众生之师范。


[应身无量]:[应]就是应机,感应。[应身]也就是三乘贤圣,为度众生,应其根机以及因缘,而示现之身。

此随机而应之[应身],虽非其本身,然也依于其本身。也就是(自受用法身)而得变化示现他受用身。

阿罗汉已证得神足通,故能于自身作种种不思议变化,应身无量,也就是神通自在啰!

[拔济未来,越诸尘累],[未来],就是未来世的众生。[尘累],六尘之负累;诸位!注意那个[累]字,[累]字就是负担。


动念即乖是什么意思?就是:动执着的念,就是心灵的负担;动分别心,就会变成心灵的负担;动到愚痴的念头,就会变成心灵的负担。

所以,诸位!什么叫做众生?时时刻刻给自己压力,叫做众生;时时刻刻给自己不舒服,叫做众生;时时刻刻给自己痛苦不堪,叫做众生,不懂得般若智慧本来就具足,这些多余的六尘之负累,就是因为源自于无明。

所以,尘累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攀缘六尘,而变成一种负担。所以,大家控制一下欲望,尤其控制一下口业。

  底下,六尘之负累;众生以缘取六尘,而自障蔽自心本明,而成为灵明本性之负累。

  此言:这些大比丘僧,能拔济未来之众生,令其超越六尘之负累,而得解脱三界苦难,因此不负如来之殷勤嘱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记得!世间人读书,只能学得知识,但是,不能断烦恼、不能了生死

记得!世间人读书,只能学得知识,知识是后天的观念、语言、文字、意识型态,当然,也可以让我们得到相当大的作用。

所以,有读书就有气质;有读书,书读得多,就能用电脑、能用网络,全世界走到哪里,也不会丢掉,这个就是读书的功用啰!

但是,不能断烦恼、不能了生死。因此要学佛,学佛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佛可以把知识转化成超越的般若智慧。

转化,因为通达空性,这些知识在大悟的人的心中,就是工具。

所以,出家人书还是要读多,比较容易弘法,知识层面也比较高,大家也比较能够心服口服!为什么?因为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27 我们读书拿学历,只能过着现实的生活。解脱要学佛,要开大般若智慧,这个是学佛的可贵!

   我们读书拿学历,只能过着现实的生活,获得种种的知识、观念、语言、文字、学历,但是,不能断烦恼、不能解脱。

  解脱要学佛,要开大般若智慧,这个是学佛的可贵!

  所以,知识是后天所学习的,般若是本性具足的,每一个人的本性都具足。

  既然本性具足,又不必花一毛钱,为什么我们不要用智慧呢?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待人要诚恳,要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

  要用这一颗佛的心,对待你的亲戚、朋友;对你的师长要恭敬;对你的先生、对你的老婆、朋友,

  都是用佛的这一颗心对待他,你学佛成功了!

  你度了自己,也度了别人。

    28 什么叫做众生?时时刻刻给自己压力,叫做众生

   动念即乖是什么意思?

   就是:

   动执着的念,就是心灵的负担;

   动分别心,就会变成心灵的负担;

   动到愚痴的念头,就会变成心灵的负担。

   所以,诸位!什么叫做众生?

   时时刻刻给自己压力,叫做众生;

   时时刻刻给自己不舒服,叫做众生;

   时时刻刻给自己痛苦不堪,叫做众生,

   不懂得般若智慧本来就具足,这些多余的六尘之负累,就是因为源自于无明。

   29 聪明的人,会紧闭自己的嘴巴,出来都是讲好话

动执着的念,就是心灵的负担;动分别心,就会变成心灵的负担;动到愚痴的念头,就会变成心灵的负担。

所以,尘累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攀缘六尘,而变成一种负担。所以,大家控制一下欲望,尤其控制一下口业。

讲一个可怕的故事,佛在世,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跟着佛出家,这个妈妈对三宝没有信心,不但不赞叹佛、不赞叹法、不赞叹僧,这个无所谓、没关系。

但是,因为她嗔恨佛陀度了她儿子,断了她的后代,因此,就到大街小巷里面散播佛陀的坏话,就一直告诉人家,说:瞿昙。

瞿昙就是世尊的名字,断人后代,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儿子跟佛出家,释迦牟尼专门断人家的后代!

因此,这个事情传到了佛陀的耳中,佛陀请这个大弟子去跟她安抚、跟她劝告,说:谤佛、谤法、谤僧是不善,是大不善。

说:谤世尊则不善,这是很严重的罪的!她不管,像泼妇骂街一样,这个村庄毁谤完,到另一个村庄...让所有这些出去托钵的比丘统统没饭吃。

佛陀跟她授记,说:此人当下十八层地狱,求出无期!

就这样一个儿子出家,跟佛对立,一直谤佛、一直谤三宝,而且停不了,佛跟她授记说:这个人经百千万劫下地狱;

再来出,经百千万劫会堕饿鬼道,没有东西吃;再经百千万劫变成畜生;经百千万劫,再转世成人,还贫穷下贱,六根不具。

我们这一只嘴巴喔,阿弥陀佛!我看到这一段,赶快讲给诸位听,谤佛、谤法、谤僧则不善,无论如何,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能一直发挥,像泼妇骂街一样骂三宝,这样下来,就会像世尊所授记的一样。

  大家要冷静,聪明的人,会紧闭自己的嘴巴,出来都是讲好话。但是,也不要赞叹得让人家变成一种负担:哎呀!慧律法师啊!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吧!我说:你这样赞叹变成妄语,你有罪,我没有!你怎么乱讲呢?

   30 这些大比丘僧[皆是]已经证圣道,更能救[拔]赈[济]尽[未来]际无量有情,令皆超[越诸尘]劳之负[累],而得解脱

    经文3-5:[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义贯:这些大比丘僧[皆是]已经证圣道,离欲[无漏],烦恼永息之[大阿罗汉];

  彼等皆是[佛]之真[子],安[住]护[持]如来正法,自身[善]修如来无量妙法而得[超]脱三界二十五有等[诸有]之系缚,

  并且[能于]此娑婆[国土](乃至十方佛土),[成就]三千[威仪],随[从佛]世尊[转]正法[轮];

  并且以其所证深[妙]之智慧,而[堪]能绍继如来[遗嘱]之度生事业;

  是故彼等皆能庄[严净]持[毘尼]戒品,[弘范]于[三界](为三界众生之师范),并能随众生之机缘,而示现[应身无量],以[度]化解[脱]现在之[众生]于生死之中,

  更能救[拔]赈[济]尽[未来]际无量有情,这个[赈]就是救,拿财产救助受灾的人,叫做赈灾、赈济。

  现在是拿佛法救济众生,说:更能救[拔]赈[济]尽[未来]际无量有情,令皆超[越诸尘]劳之负[累],而得解脱。

成观法师写的《楞严经义贯》,写得非常好,你看,他把这个义理全部贯穿起来,看起来就一目了然。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31 此等大阿罗汉本身实在也是菩萨示现,并借此以默示本经[真如一相]之深旨

经文3-5:[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诠论:本段经文,看来与一般经文之[序分]中,陈述与会大众的大比丘,好像没有什么不同,而实际上,本段经文中即暗藏了许多玄机,此言何解?

我们知道,所谓[佛子],依理而言,也就是指菩萨,以菩萨为能绍隆佛种,故为佛之真子,而堪称佛子。

但是本经文中,明明是在讲阿罗汉,为什么经文又称阿罗汉为佛子呢?岂不是违道理?

接着又说这些阿罗汉[从佛转轮,妙堪遗嘱],阿罗汉怎么能够绍继如来遗志,度化众生?他们不是都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是[最后身],即将入涅槃了吗?既然马上要入涅槃,如何还能继佛遗志?

再下去,经文又说他们能够[应身无量,度脱]现世[众生],不仅此也,而且更能[拔济未来]之众生,令[越诸尘累],而得解脱——这岂不是菩萨境界了吗?这正是本经的玄机,也是本经一经的大旨。

何则?依藏教、通教、乃至别教,我们前面有讲过了,五时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这个前面也讲过了,天台宗的《教观纲宗》,我们也讲过了。

依藏教、通教、乃至别教,藏教是专指小乘;通教就是通前通后,也就是通前面的小乘,也通后面的大乘;这别教是专门为大乘讲的,叫做别教;那么,圆教就是无所不圆。

二乘与菩萨是有别的:形相与智慧皆不同。但依于圆教,则心、佛、众生平等不二,三乘会归一乘,唯一佛乘,无二无三。

三乘、五乘只是如来大悲智慧之权说化导,诸位!注意那个[权说],为什么讲[权说]呢?法是绝对,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包括我们今天讲经说法,也叫做权说化导。

我们现在叫做权说化导,但如果我们悟了,所有的权说化导,统统是一实相,无一法不是实相。

一乘为实,众生毕竟成佛,此是《法华》之大旨,所以《法华经》中佛与在家出家、三乘贤圣皆授记成佛。

而《法华》[一佛乘]之得以建立,乃依于《大般涅槃经》佛所开示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故[一切众生当得作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当得作佛],这是在勉励人家的话。是故,在通教当中,声闻人被斥为[焦芽败种]。焦芽,譬如说:这个芽烧焦了,种子坏了,叫做败种;这个芽发出来了,烧焦了,那就没有办法继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这就不用谈了!

一个人发心不够,只想度自己,不想弘法利生、救众生,那么,接着后面的菩提果统统停止!因此要互相勉励,每一个人的能力不同;但是,总要尽一点心力。

然于圆教当中,则得授记,将[回小向大],这三回向之一:回小向大、回因向果、回事向理,三种回向。有三种回向,当得作佛。

又,依《楞伽经》,阿罗汉有二种,一为[实法阿罗汉],[实法阿罗汉]就是实取涅槃灭度者,意思就是说:被限制住,他实实在在就是阿罗汉!

第二个:[权法阿罗汉],权法就是示现的,这外表看起来像阿罗汉,事实是菩萨。乃为菩萨依本愿力,为护持如来正法,为护持如来,以及护持正法而示现者,此类阿罗汉,以是菩萨示现故,所以不实取涅槃,绝对不实取涅槃,继续本着愿力,来示现度众生。而继佛种性,度化有情,尽未来际。

像大迦叶尊者,现在仍于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菩萨下生成佛,而传与释尊衣法,即是菩萨示现之权阿罗汉。

又如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当中所记载的,罗睺罗亦为护持如来正法,不入涅槃,也是权阿罗汉之一。

又宾头卢尊者,表面上虽受佛教敕,不准入涅槃,永住此世间受众生供养,然也是慈悲示现的[权阿罗汉]。

菩萨悲心之深,不拘于本身的形相,于此可知。说不定我们讲堂也很多是菩萨示现的,很难讲,在座诸位也许是菩萨再来的。

本经因是如来开示真如本性之圆顿大经,所以已经超越[藏通别]教之三乘分别,而以万法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什么叫做万法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万法都是真如的影现。

我们的缘起法有五种:一、业感缘起;二、阿赖耶缘起;三、如来藏缘起;四、真如缘起;五、法界缘起。

现在这个就是讲真如缘起,意思就是:虽然一切缘起,但是一切都是真如自性,这个就是真如缘起。但是,真如缘起就是如来藏缘起;如来藏缘起就是真如缘起。

而会三乘于一乘圆教,是故暗示此等大阿罗汉本身实在也是菩萨示现,并借此以默示本经[真如一相]之深旨。

    32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当得作佛;可现在你不是啊,还要受无量苦。你所受的苦就是白费,多余的!

一乘为实,众生毕竟成佛,此是《法华》之大旨,所以《法华经》中佛与在家出家、三乘贤圣皆授记成佛。

而《法华》[一佛乘]之得以建立,乃依于《大般涅槃经》佛所开示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故[一切众生当得作佛]。

诸位!这是站在本体的究竟理上来说,虽然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当得作佛;

可是,现在你不是啊,还要受无量苦啊,你所受的苦就是白费,多余的!

因为我们造了种种的身口意的不净业,就是继续受苦;

而这个受苦,受苦得很冤枉,就是众生,因为没有智慧。

我们学佛,受苦得有意义,我们坐在这边听经闻法,在佛门里面吃尽一切苦头,碰到了大善知识,自己也解悟了佛理,彻底的自我打破无明、解脱,我们所有的苦都值得,统统值得!

    33 此类阿罗汉,以是菩萨示现故,所以不实取涅槃,继续本着愿力,来示现度众生

[依《楞伽经》,阿罗汉有二种,一为[实法阿罗汉],[实法阿罗汉]就是实取涅槃灭度者,意思就是说:被限制住,他实实在在就是阿罗汉!

[权法阿罗汉],权法就是示现的,这外表看起来像阿罗汉,事实是菩萨。

乃为菩萨依本愿力,为护持如来正法,为护持如来,以及护持正法而示现者,

此类阿罗汉,以是菩萨示现故,所以不实取涅槃,绝对不实取涅槃,继续本着愿力,来示现度众生。而继佛种性,度化有情,尽未来际。

  像大迦叶尊者,现在仍于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菩萨下生成佛,而传与释尊衣法,即是菩萨示现之权阿罗汉。

  又如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当中所记载的,罗睺罗亦为护持如来正法,不入涅槃,也是权阿罗汉之一。

  又宾头卢尊者,表面上虽受佛教敕,不准入涅槃,永住此世间受众生供养,然也是慈悲示现的[权阿罗汉]。

  菩萨悲心之深,不拘于本身的形相,于此可知。

说不定我们讲堂也很多是菩萨示现的,很难讲,在座诸位也许是菩萨再来的。

    34 [列上首名]。楞严会上这些大比丘僧,都不得了

经文6:[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舍利弗]:梵语[舍利]为鹙;[弗]为子。因舍利弗的母亲,她的名字为鹙qiu。这是水禽类,体型像鹤,居住在湖边,吃蛇也吃鱼。这个鹙就是水禽类的,就是不能离水而居的,叫做水禽。印度人常以母之名为名,故名之为[鹙子]。

有时亦翻为[舍利子],也是中文和梵文合并之翻译。所以,[舍利]是梵文,[子]是中文,所以,舍利子,舍利子。

舍利弗为佛十大弟子之中,智慧第一,常代佛宣说法要,或者是重诵佛所讲之经。

诸佛菩萨之示现,皆有[本]、有[迹],[本]就是其本身;诸位!这个[本]在《法华经》讲,就是从久远劫以来,这个[本]的定义是这样子。

[迹]就是今生今世所示现的。舍利弗为释尊之十大弟子之首,此为其迹现,[迹现]就是今生今世的示现。

而其[本]就是久远劫,而久远劫就是过去的金龙如来,这个可不是一般喔,舍利弗也是佛来的!今倒驾慈航,助佛转轮。

[摩诃目犍连]:梵文[摩诃](maha),maha就是大的意思。佛弟子当中,仍有同名目犍连者,中国话叫做大目犍连,以示有别。

加一个[大]。目犍连为佛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阿含经》云:我佛法中,神通轻举,飞到十方者,目犍连为第一。

[摩诃拘絺罗]:梵文[拘絺罗]为膝。大膝为舍利弗之母舅,出家前又号[长爪梵志]。

[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总称,叫做梵志,《阿含经》讲得最多;而[菩萨]的名词,《阿含经》提到[菩萨]这个名词少得可怜!拘絺罗在佛弟子中为四辩才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义为满愿;[弥多罗尼]意思是慈子,所以常合译为[满慈子]。富楼那为佛弟子中,论说第一。就是很有辩才。

论说就是一问一答叫做论,我们为什么叫做《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为什么讲这[论]?唯识论,为什么?一问一答叫做论,就是一直讨论...

[须菩提]:义为空生、善现、善生。所以《大般若经》中常译为[善现须菩提]。须菩提为佛弟子中解空第一,其本为过去青龙如来。你看,这也是佛再来的,也是示现的。

[优婆尼沙陀]:义为尘性,以观尘性空而得道果。本经中,优婆尼沙陀自陈([陈]就是自己陈述,)圆通时说: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二无就是:连那个空跟色都不复存在,也不着一个空。

意思就是:把色尘分析归空,同时也不着空,叫做空色二无。成无学道,无学道就断所有的烦恼了。

我们所有的烦恼,就是不悟缘起性空,所以,我们有烦恼。我们的烦恼从哪里来?不悟一切法无我,没有悟到诸法毕竟空,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成无学道,变成有漏有学。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所以,[尼沙陀]这个名字是释尊印许他所证的法,为显其法,而赐其如是之名。[而为上首]:就是领众带头在前之义。

   35 我们所有的烦恼,就是不悟缘起性空,所以,我们有烦恼

    [优婆尼沙陀]:义为尘性,以观尘性空而得道果。

  本经中,优婆尼沙陀自陈([陈]就是自己陈述,)圆通时说:

  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

  二无就是:连那个空跟色都不复存在,也不着一个空。

  意思就是:把色尘分析归空,同时也不着空,叫做空色二无。

  成无学道,无学道就断所有的烦恼了。

  我们所有的烦恼,就是不悟缘起性空,所以,我们有烦恼。

  我们的烦恼从哪里来?不悟一切法无我,没有悟到诸法毕竟空,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成无学道,变成有漏有学。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所以,[尼沙陀]这个名字是释尊印许他所证的法,为显其法,而赐其如是之名。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36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经文7:[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

[辟支无学,并其初心]:[辟支]就是辟支佛道,也就是缘觉,也翻译成独觉。

[缘觉]与[独觉]所修虽同,都是修十二因缘,但他们的修行因缘则不同:

[缘觉]是出现在有佛之世,闻佛开示十二因缘之法,因而修行而得开悟[缘起无常]之道理,得证涅槃者;

[独觉]是在无佛之世,自观世间兴衰法,得悟无常、因缘之理,证入涅槃者。

所以,其实要修学佛道,只要你好好的体悟无常;只要你好好的体悟因缘本空,很容易就得道的!

辟支佛乘与声闻乘人,因为没有度生之悲愿,亦不趣求无上菩提,所以在通教上合称为[二乘]。

[无学],为二乘已证道果者,在此则为指已经证辟支佛果者。[初心]:为指辟支佛乘初发心之学人。因为这都看过了,容易理解。

[属]:值,正好碰到。[休夏自恣]:[休夏],即解夏。结夏是四月十五,七月十五是解夏。

佛制比丘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结夏安居专心办道,不外出行乞,或作其他事。

[自恣],[恣]为任之意思,也就是安居三个月完了,众僧齐集,大家一齐共同检讨三月修行的得失,通常是自举所犯的过错,而不是自述功德。

详言之,即若自知己过,便自行陈说,如果知道自己过错,就自己讲。若自己不知过,则[恣任僧举]。

自恣时之白文为:[白]就是告白、表白的意思,这个[白文]就是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说:[大德长老,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我语,我当忏悔。]这是何等的境界!修行人当如是为护法身慧命,不顾世间虚假的颜面。

如是庶几速与[无我智]相应乎!诸位!这三个字可是重要,无我就开智慧;有我就愚痴。这三个字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却很重要!

为什么[智慧]会连接在[无我]的后边?因为有执着一个四大的假我,就是愚痴;放下四大的假我,就是无我,一切法无我,智慧就现前。

所以,既然一切法无我,有什么好争的呢?与[无我智]相应乎!然而末法时期,这种自恣之法,早已不能行了!变成只是一个仪式,很少人行这个法。

义贯:[复有无量]的[辟支]佛乘已证道果的[无学]圣人,[并其初]发[心]的学人,一[同来]到[佛所],正[属](值遇)[诸比丘休]止一切活动,结[夏]安居三月完毕,正要作[自恣]自恣就是(自我检讨)的时候。

   37 其实要修学佛道,只要你好好的体悟无常;只要你好好的体悟因缘本空,很容易就得道的!

[辟支]就是辟支佛道,也就是缘觉,也翻译成独觉。

[缘觉]与[独觉]所修虽同,都是修十二因缘,但他们的修行因缘则不同:

[缘觉]是出现在有佛之世,闻佛开示十二因缘之法,因而修行而得开悟[缘起无常]之道理,得证涅槃者;

[独觉]是在无佛之世,自观世间兴衰法,得悟无常、因缘之理,证入涅槃者。

所以,其实要修学佛道,只要你好好的体悟无常;只要你好好的体悟因缘本空,很容易就得道的!

辟支佛乘与声闻乘人,因为没有度生之悲愿,亦不趣求无上菩提,所以在通教上合称为[二乘]。

   38 无我就开智慧,有我就愚痴

自恣时之白文为:[白]就是告白、表白的意思,这个[白文]就是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说:[大德长老,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我语,我当忏悔。]

这是何等的境界!修行人当如是为护法身慧命,不顾世间虚假的颜面。

如是庶几速与[无我智]相应乎!

诸位!这三个字可是重要,

无我就开智慧;有我就愚痴。

这三个字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却很重要!

为什么[智慧]会连接在[无我]的后边?

因为有执着一个四大的假我,就是愚痴;

放下四大的假我,就是无我,一切法无我,智慧就现前。

所以,既然一切法无我,有什么好争的呢?

    39 [得未曾有]:从来没有这么欢喜过,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好的道理

经文8:[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经文9:[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十方]:先讲重要的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加上四隅,[隅]就是角,四个角落:东北角;如果加一个[角]更清楚!东南角、西南角、西北角,加一个[角]更清楚!再加上跟下,称为十方。

也就是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下,称为十方。一切的方向,都可以由十方来表达。

[菩萨]:大道心有情,也就是发大心,详如经题中有解释。[咨决心疑]:[咨]就是询、就是问。[决]就是决断、解决。

[心疑],就是心中的疑惑、疑问。又,疑在唯识五位百法中为六大根本烦恼之一。

六大根本烦恼为:诸位!注意看这儿,什么叫做根本烦恼?根本就是犹如树有根,人家讲: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底下是六大根本烦恼:[贪心]是可怕的根本烦恼;[嗔恨心]是可怕的根本烦恼;[愚痴]就是没智慧;[我慢]就是骄傲、狂妄,法水不入,大我慢;[疑],没智慧,疑东疑西,疑神疑鬼,什么人都不相信,对三宝怀疑、没信心,疑就是对信心打折扣;[恶见]。

以[疑]能令人于正法、正理心生犹豫,而踟蹰不前,踟蹰(chi chu)。

踟蹰不前,就是徘徊不进的样子,不得安心如法修行,因而令心恼乱不安,故为一大烦恼。

一切修行人皆应速求善知识决疑——心中有疑惑。我们今天为什么在台下听经闻法呢?也是要把我们的疑惑解开。

决断心中的疑惑,永断疑网,否则智眼永被疑惑所障,不得开显。此言:来咨问决断心中的疑惑。

[钦奉慈严]:[钦],就是敬;又钦,重就是殷重。[奉],就是奉事。[慈],就是慈母。[严],就是严父。此言:诸菩萨众,皆敬事如来,如奉事父母一般的敬重、殷勤。

[将求密义]:[将],就是欲,想要。[求],就是请问、请示。

[密义],这个跟《六祖坛经》当中,道明法师问六祖大师,说:上来。[上来]就是刚刚。[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刚刚讲的这一些关键的密语密意以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秘密啊?中的[密意]相同。

密义为秘奥的道理,此理因为凡愚障重不解、不相应,恐生疑谤,所以如来不常开示,唯对大根器人说。以不常开示,所以称之为[密]。

又,此理幽隐高深,为如来自行境界,非凡外权小能知能解,所以称之为[密]。

然而此[密],虽为[如来密因],不与他共,而此密实为一切众生本具、共有,[密]就是如来藏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

所以六祖答道明上座云:[若汝返照,密在汝边。]这一句话很重要!什么叫做返照?你只要返过来,你的心只要不向外一直奔驰、攀缘,就是这个意思。

若汝返照,换另外一个角度,六祖讲:你的心只要不向外攀缘、奔驰,密在汝边。是故,此密虽各人皆有,然迷而不悟、不知不觉,所以非密成密,须求善知识指示,乃得开解、知见。

[敷座宴安]:[敷],就是铺。[宴],就是安,很安详,恬然安详寂静之义。[安],就是安坐,身心不动。

[法筵]:[筵],同宴,也就是席。法筵,就是法席。以法会为供给大众法食,如同宴席。像我们办这个结婚,不是有这个宴席吗?法会聚在一起,好像宴席,所以称为法筵。

[得未曾有]:从来没有这么欢喜过;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好的道理。

    40 什么叫做根本烦恼?根本就是犹如树有根,人家讲: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六大根本烦恼为:诸位!注意看这儿,什么叫做根本烦恼?

  根本就是犹如树有根,人家讲: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底下是六大根本烦恼:

  [贪心]是可怕的根本烦恼;

  [嗔恨心]是可怕的根本烦恼;

  [愚痴]就是没智慧;

  [我慢]就是骄傲、狂妄,法水不入,大我慢;

  [疑],没智慧,疑东疑西,疑神疑鬼,什么人都不相信,对三宝怀疑、没信心,疑就是对信心打折扣;

  [恶见]。

  以[疑]能令人于正法、正理心生犹豫,而踟蹰不前,踟蹰(chi chu)。

  踟蹰不前,就是徘徊不进的样子,不得安心如法修行,因而令心恼乱不安,故为一大烦恼。

  一切修行人皆应速求善知识决疑——心中有疑惑。

  我们今天为什么在台下听经闻法呢?也是要把我们的疑惑解开。

  决断心中的疑惑,永断疑网,否则智眼永被疑惑所障,不得开显。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41 [迦陵仙音]:义为妙声,令听者皆欢悦。因此,劝大家多讲好话、多赞叹别人,不要造口业,音声果报好,会很好的

    经文10:[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迦陵仙音]:[迦陵],全名为迦陵频伽,义为妙声,是一种鸟名,此鸟之音和雅,令听者皆欢悦;

  在此为比喻如来之法音,如来梵音和雅,闻者莫不欢悦。

  这个音声是自然的;你看看这个电视,有的人唱歌,这个声音就很好听!

  所以,人家赞叹邓丽君说:百年只有出一个邓丽君这样的音声,百年才能出一个!

  所以,这个音声也是一种果报。

  因此,劝大家多讲好话、多赞叹别人,不要造口业,音声果报好,会很好的!

  [仙],为大仙,是指如来。仙之原义为已经成正果之修行人。

    42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一个道场没有正法的传递,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道场]:有二义,一为修道之场所,二为讲道、传道之场所。

这里指祇桓精舍,为众僧自恣办道,以及如来宣说正法的道场。

又,有人修道、有人传道之处,即是道场,像我们讲堂也算是道场。

然若无[道],纵有种种的庄严具,也不得谓为真实道场。

所以,一个道场没有法的传递,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个道场没有正法,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只唱唱念念,没有宣扬正法。

所以,弘扬正法、推广正法,是当急之务。

又,直心、深心、菩提心,是菩萨道场。什么叫做直心?这三心可是很重要!

直心就是不能扭曲,这个直心是对弯曲的心讲的,一般众生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弯曲的,面是背非,是讲非,非讲是,不直。

深心,深心就是坚固的信心,绝对不动摇,对三宝的信心,绝对不动摇,也深信自己有如来藏性。

菩提心,就是彻底觉悟的心,这是菩萨的道场。

    43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文殊主大智,曾为七佛之师

经文10:[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文殊师利]:义为妙吉祥,以其出生时有十种祥瑞。

文殊主大智,曾为七佛之师,其本为过去龙种尊王佛,现在为北方之欢喜摩尼宝积佛,未来成佛,名为普现如来。

[十方界]:为十方之佛世界。一佛世界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义贯:世尊如[迦陵]频伽鸟的大觉金[仙]之美妙梵[音],普[遍]至于[十方]佛世[界],

于是十方如[恒]河[沙]数一般的无量[菩萨],皆闻声而[来聚]集于此祇园[道场],

此菩萨众中,以[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44 今释尊成佛,波斯匿王他就大权示现,内秘菩萨行,外现国王身,以助佛法化

经文11:[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波斯匿王]:[波斯匿],义为月光,波斯匿王在过去龙光佛的时候,与释迦菩萨同为地上菩萨;那时释迦位居第八地,而波斯匿王为四地菩萨。今释尊成佛,他就大权示现,内秘菩萨行,外现国王身,以助佛法化。

[讳日]:即忌日,即去世之周年纪念日。此日之所以称为忌日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一天有许多避忌或者是忌讳之事,也就是不可作或不该作之事,尤其是歌舞、饮酒、欢乐之事。因为此日既然是先亡的纪念日,理应哀悼,以示敬意及孝顺之义,何况还在这天大肆畅饮、笑谈、欢乐。

[营斋]:营,就是办。[斋],素食饭菜。在父亲的忌日那天供佛及僧,是为了增进亡父的冥福。又,众僧自恣之日,亦即佛欢喜日;在《盂兰盆经》中,佛告目犍连,可于是日斋僧,可救拔其母,故波斯匿王遵教于此日设供,而修孝顺。

[宫掖]:宫殿中的旁舍,称为掖庭。[亲延]:[延],就是请。[亲],就是亲自。国王亲自延请诸大菩萨,而非派人去请,表示十分尊重菩萨。

义贯:那[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的忌日([讳日])而[营]办素[斋],敦[请佛]到他的[宫]中之[掖]庭里受供;波斯匿王亲[自]到衹桓精舍[迎]请[如来,广设珍馐]皆为[无上]之[妙味];国王并([兼复])的意思[亲]身去[延]请[诸大菩萨。]

经文12:[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

[长者]:在佛法中称长者,不只是说年纪高,而是应具有十德,方才配称长者: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这前边师父都解释过了。

[居士]:居家修道之士,也就是优婆塞、优婆夷。佛法中,须正式于僧中受三皈、五戒,方得称为优婆塞、优婆夷。

[饭僧]:设斋饭供僧。[饭],在此作为动词。就是供养的意思。

[伫佛来应]:[伫],就是等待。[应],就是应供。[伫佛来应]在此之义为:城中长者及诸居士,知国王亲自供佛,则各地一定有很多僧众及菩萨来应供,他们在门口等待,希望佛慈悲,分派一些弟子以及菩萨圣众让他们供养,以修无上之福。

因为国王如不请佛,平常便不可能有这么多圣僧齐集一地,接受供养,所以这是一个很稀有难得的修福机会。

经文13:[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为阿罗汉,应诸斋主。]

[敕]:就是诫、教、令的意思。[分领]:就是分配、领导。因为文殊为诸菩萨之上首,所以佛命文殊菩萨作分派之工作,诸菩萨及阿罗汉皆能信服。[斋主]:是供斋之主。

   45 施食之利养是属于十方僧的,若受别请,即是取十方僧物,故大小乘律皆禁之。然而受[别请]亦有开缘

经文14:[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阿难]:全名为阿难陀,义为庆喜,为佛之堂弟,白饭王之子。

诸位!白饭王有二个儿子,第二个儿子就是阿难;你们猜一猜,他的哥哥是谁呢?阿难的哥哥呢?很有名的,在佛经里面是很有名的!

阿难的哥哥是谁呢?不会,猜不出来吗?这佛经常常看到的啊!叫做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就是阿难的哥哥,弟弟是当佛的侍者,哥哥是专门跟佛作对,要霸占僧团。

底下,阿难为在佛成道之日出生,佛的父王净饭王听到太子成道,又听到皇弟得子,实为一门双喜,故赐小王子名为庆喜。

[别请]:[别],就是特别、个别。这是对僧次讲的,大众僧次第请,叫做次第请,个别请,当然就有别于僧次请了,所以,这个叫做别请。

所以,别请就是针对僧次请,就是不同,僧次请就是按部就班来;别请就是个别,有特殊的因缘。

[别],就是特别、个别。指在家居士于僧众中,特别指定某僧接受供养,称为[别请]。

又,由僧众中别请四人以上,称为[别请众食]。出家人接受在家人的斋食供养,必须依照僧腊,次第赴请,所以,(相对于[别请]而言,这称为[僧次请]),所以,阿难是有特殊的原因别请。

这样才如法;应知于平时受别请是戒律上所禁止的,犯者得波逸提罪。波逸提翻译成中文叫做堕地狱罪,堕罪。

因为施食之利养是属于十方僧的,若受别请,即是取十方僧物,故大小乘律皆禁之。

然而受[别请]亦有开缘(也就是在某些特别的情况下,受而不犯),譬如说生病的时候、行时、或者是作衣时;这作衣,诸位不知道,这个叫做功德衣,七月十五的时候。

施衣就是施功德衣,这个讲到律学上,又是很麻烦!所以,作衣时、施衣时等时,无犯。现在因为是自恣时,也就是施衣之时,所以,阿难可受别请而无犯。

[不遑僧次]:[遑],就是赶上。[次],就是列。阿难因受远地之人别请,而赶不及参与众僧之列。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46 出家戒腊从二十夏,也就是每年有一个夏天,也叫做二十年的意思。到四十九年,称为[上座]。依《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有三种上座

经文14:[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上座]:《毘尼母经》说:出家戒腊从二十夏到四十九夏,为什么要称[夏]?

结夏安居叫做一夏。每一年有一个夏天,叫做一夏。

所以,如果严格来讲:不结夏,就没有这个腊,这个几夏几夏的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出家人,他出家都不结夏安居,就不能算是二十夏、四十九夏,因为他没有结夏安居啊!如果要依佛的严格律学来讲,出家人还得每年都必须结夏,才算夏。

出家戒腊从二十夏,也就是每年有一个夏天,也叫做二十年的意思。到四十九年,称为[上座];

(零夏到九夏称为[下座[;十夏到十九夏称为[中座];戒腊五十夏以上,为一切沙门、国王所尊敬,称为[长老])。

所以,师父现在还不够资格称为长老。但是,我也是长老;但是,这个[长老],跟这个定义不一样,我这个[长老]算是愈长愈老,就是叫做长老,长了很多的岁数,又老化了,我是这个[长老]。要五十年啊,这个不简单!

又,依《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有三种上座:

一、生年上座——这个可别弄错了,这个生年上座不是出生年月日喔;这个是戒腊二十夏以上者。此[生年]不是指世间的年纪,而是指[出世间]的年纪。

盖佛说出家受具足戒,才是真生,以于法中出生,所以,出家受具足名为[生年],非关世俗的年龄。

有一个伯伯,八十四岁,人家问他,就说:伯伯!你几岁?他说:我四岁!四岁?他说:从出生到八十岁,统统没有听到佛法,不算数!

我四年前,八十一岁才听到佛法,所以,我只有四岁!我的生命,只有四年才活得有意义!所以,人家问他,他每次回答:我只有四岁!那么,你们几岁呢?

二、法性上座——是为已经证得涅槃法性,法性就是空性,涅槃法性就是不生不灭的绝对的心性、空性。之阿罗汉,不问其老少、戒腊,皆得为上座。

三、世俗上座——也就是大族大姓出身,又大眷属、大徒众、众所推尊者。

    47 [阿阇黎]:又译为阿阇黎耶,义为轨范师;为能矫正弟子行为,并为其轨则、师范的高僧的敬称

经文14:[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阿阇黎]:又译为阿阇黎耶,义为轨范师;为能矫正弟子行为,并为其轨则、师范的高僧的敬称。

据《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记载:阿阇黎有五种:

一、出家阿阇黎:为出家时授与沙弥十戒之师。

二、羯磨阿阇黎:为受具足戒时之羯磨师,又称[受戒阿阇黎]。

三、教授阿阇黎:于受具足戒时,屏处问遮难,教令乞戒,以及教授威仪之师。叫做教授阿阇黎。

四、授经阿阇黎:学人从其教授经典、法义,乃至四句偈者。

五、依止阿阇黎:比丘依之而住,乃至一宿。以上为显教的阿阇黎,此外尚有密教的[真言阿阇黎],真言阿阇黎又称为金刚阿阇黎。

《大日经疏》卷三这么说:显教叫做毘卢遮那佛;密教叫做大日如来。所以,这个《大日经疏》卷三,

如果对曼荼罗之种种支分;曼荼罗就是坛场。乃至一切诸尊,就是本尊,其真言,就是咒语、手印、观行,就是观行,以及悉地,[悉地]就是成就,或者叫做吉祥。

悉地就是我们所讲的梵字的字母,一个学密的,他都会通达梵文,所以,称为悉地,悉地叫做成就;或者翻译为吉祥;或者叫做梵字的字母。皆悉通达,得传法灌顶者,是名为阿阇黎。

   48 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一个比丘没办法住僧团,心稳不住,这个人要成就,是五个字:根本不可能!

经文14:[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途中独归]:律制比丘五夏未满,不得暂离依止。

诸位!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可以说:你要找到完全依佛的戒律,已经没有了!

这个五夏未满是说:一个比丘必须在如法如律,而且律师的旁边,结五年的结夏,这个叫做五夏。

五夏未满就是五年,亲近律师还没有满五年,不可以离开依止师。

现在没有了,现在剃度的沙弥,有的没有一年、二年就溜掉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讲堂每一个剃度的沙弥,剃度前,都要跪在师父面前发愿,要在文殊讲堂住五年,我才跟你剃度;不住五年,我们不剃度,因为律制比丘五夏未满,不得暂离依止。所以,我们这样严格规定,是对法师好。
有很多男众来这里要等着剃度,住一住,住一住,住没几天,一个月、二个月,就急着要剃度,

我跟他讲说:你急着要剃度做什么?他说:我要做比丘啊!我以后诵经就不必排后面啊!我以后出家没多久,就可以披红色祖师衣了!

我说:你这样发心不合佛制。他就住不下来,完全住不下来。所以,来这里急着要剃度的,马上要离开的,我们不会跟他剃度,不可能这样做的!

所以,我这里就是:宁可人少,少到剩下少数几个,也没关系!

他们要剃度前,要先念一张,这里所有的比丘都知道,要跪在师父面前,要读我写的那一张发愿文,没有在这里住五年,对不起!

好!说:那我剃度以后,不到五年,我自己离开。因果你自己负责,犯大妄语戒,欺骗师父!

你明明在我这里发愿,剃度以后,依止讲堂师父五年;剃度以后,因为某种原因,不舒服、不高兴、闹情绪、搞分裂,走了,因果自己负责!叫做什么?叫做欺诳上师、欺诳上人,犯大妄语罪,因果自己负责!

这里每一个剃度前都要很稳,我们才要剃度。我们这里不是酒楼、不是旅社,也不是给你过客方便,来一下,一下子,像流水一样,不要这样子。

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一个比丘没办法住僧团,心稳不住,这个人要成就,是五个字:根本不可能!连一个团体最基本上的,团体生活都受不了,他出去,他就不让人家管了。

所以,大家都喜欢住什么?茅蓬啰,没人管啊,大家都喜欢住山上,比较不喜欢住这个僧团,在僧团就是三、四点就要起来早课、要晚课、要午供、要过堂、要听课,在山上多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49 过着僧团的生活,有规律,看起来好像很慢,却是很快,反而更快,善知识开导,一日一夜,胜过你读十年书,你相信吗?你搞十年,有办法这样子吗?没办法的!

  律制比丘五夏未满,不得暂离依止。五夏未满就是五年,亲近律师还没有满五年,不可以离开依止师。

有一个比丘跟我讲,说:师父!我在这里,住了超过了五年,我觉得这里很好;但是做课的时间,午供、诵戒占了大半的时间,我自己想看书都没办法!

我说:喔!那你打算怎么办呢?他说:我现在要去住茅蓬,我要专攻大藏经!

我跟他比这一只的(师父竖起大拇指),我说:很好!你已经住五年了,师父也就随缘,也就没话讲。

结果就搬出去了,搬出去以后就怎么样?买了大部的大藏经,统统买了,也运上山了,也运到茅蓬里面了,

这问题来了,没人煮饭,开始自己下山去买菜,买菜回来,自己搞一点饭菜吃,要看大藏经,结果发现看不懂,艰涩,糟糕了!没有他想像得这么简单,离开了善知识,自己没办法,台语说:搞不定它!

好!走一走,就去草皮上、外面树这样走一走,再来看,坐着看,还是看不懂!

再来,明天又肚子饿,还要继续去买菜啊,就买菜、煮饭,再来就是看不懂。

这大藏经整部都搬上去了,住了三年,我就问他说:你住了几年啊?他说:我住了三年。

住了三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是什么意思呢?听不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是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吗?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他说:本来就空啊!我说:这一句我会啦,不用你教我!

没办法!他原本好意就是说:这样比较专,要去用功,更糟糕!三年,大藏经一本都没看完,第一本都看不完,少骗人了,想骗我这个内行人?看大藏经,那么简单喔?

我们有一个比丘,在南普陀,开玩笑,我说:比丘!你看完了吗?大藏经?我每天都看一遍!

我说:为什么?我进去就看那三个字啊:[大藏经],我每天都看一遍[大藏经],我说:那三个字谁不懂啊?内容没看,就是看那[大藏经]三个字。

所以,我们很清楚的了解说:有时候,我们用自己的观念,想要更用功,刚好相反;

过着僧团的生活,有规律,看起来好像很慢,却是很快,反而更快,善知识开导,一日一夜,胜过你读十年书,你相信吗?你搞十年,有办法这样子吗?没办法的!

因此,我们要了解,大藏经要看谁在看,要看你的程度,我们想要愈快的,有时候反而更慢!

所以,后来他又来讲堂,我就说:那你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他说:我现在到处都劝人家,千万不要住茅蓬!

他以前的观念,是拚了老命要住茅蓬;现在观念改变了,劝人家:不要!自己一个、二个,千万不要!现在彻底改变观念了!

我说:广化律师早就讲了,不行的!

   50 小乘过着原始佛教的这个生活,因此,你去看佛陀当时候的生活,也像泰国现在的托钵

经文15:[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

说:[其日无供]:也就是那一天在路上,没有人请他到家里受供养。

[应器]:叫做应量器,所以,出家人的钵,又叫做应量器。梵文叫做钵多罗,义为[应法器],也就是钵。

因为僧人之钵,于体、色、量三者,都必须[应法],也就是合于佛陀所制的戒律的。

现在小乘的,泰国、缅甸、柬埔寨、寮国等等,比较重视这个钵。在咱们中国大陆和台湾,就比较少用这个钵吃饭了,有的持戒律的道场,还用这个钵在吃饭。

事实上,生活习惯也都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用小碗吃饭比较多。

因此,小乘过着原始佛教的这个生活,因此,你去看佛陀当时候的生活,也像泰国现在的托钵;

但是,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庙没有盖那么大,也只是小小的,就算讲堂,也不是很大很大,我们现在后来的人,硬体设备、建筑设施愈来愈好,所以,我们现在才有这个大的建筑物,在佛陀当时在世是比较少的。

底下,都须[应法](也就是合法、要如法),如法就是佛所制的。所以称为应法器、简称为应器。或者叫做应量器。

钵之体(也就是材料),必须是铁制的,还有瓦。瓦分成(陶和瓷器)二种;钵的色,熏成黑赤色,或者是孔雀咽色,咽就是喉咙,我们看那个孔雀的咽,就是喉咙这个部分,就是深灰色。或者是鸽色,鸽子的颜色,大家都看过了,台湾就很普遍了,赛鸽大会!所以就是深灰色、褐色都行!

钵之量:应己之食量而为,极大也不可以超过三升,三升就是3000cc。最少也要能容下一升半。

[次第循乞]:[循],就是顺。僧众分卫(也就是乞食)时,也不拣别净秽贫富,顺着门户之次第而行乞。也就是没有跳过去。

经文16:[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心中初求]:就是阿难的心中初求,就是最后一个布施者。

[最后檀越]:[檀越]这个名词是中文和梵文合并的。[檀],梵语檀那,布施的意思。[越],也就是超越。以行布施,而获福报,得超越贫穷之海,所以称施者为檀越。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51 无量的功德,来自一颗喜悦的心;没有喜悦的心,布施不得功德

在《华严经》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也就是说:

布施的人要很庆幸说对方接受你的布施,由于对方接受你的布施,所以,你才有办法完成檀波罗蜜,才有办法完成布施波罗蜜;

如果你想布施,而对方不接受,你变成没有因缘完成这个布施波罗蜜。

因此,布施的人喜悦、感恩;接受布施的人,也是喜悦、也是感恩。

换句话说:无量的功德,来自一颗喜悦的心;没有喜悦的心,布施不得功德。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出家众要看情形,这个檀越不生欢喜心,千万不能增加他的困扰和负担。

所以,祖师大德有讲,说:宁做饿死的蒲团僧,不做世间应付僧。

这个是告诉出家人:咱们出家人要很有骨气、要很有志气,宁可坐在蒲团饿死,也不要做一个世间浑浑噩噩的应付僧!

应付僧就是说:今天大官来了,应付一下;今天这个比较有钱的檀越来,就应付一下,就整天搞这个东西,道业忘失了!

所以,出家众他的深责重任就是修行,降伏自我,这个修行很困难的,如果你不了解生灭无常世间的真相,你修起行来会很辛苦!

   52 这个世间,不管你怎么做,都有肯定跟否定;但是,只有超越的人懂得放下

有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子,从老远的地方,爸爸带着一个小儿子,还不到十岁,二个人牵着一头小驴子,这个驴子,走了很远,来到了城的东门,

大家就笑他,说:这二个父子很笨!这一头驴子不会好好利用,二个人竟然牵着走,那养驴子做什么呢?这二个父子还真是笨呢!

这爸爸跟儿子听了都满有道理的,就来到了城的南门,跟儿子讲,说:这一头驴子不利用、不骑,实在是可惜!

因此,这爸爸跟儿子讲说:我来骑!就骑上去了。这儿子就牵着这一头驴子,爸爸坐在上面,很满意的走。

走到一半,人家就骂他爸爸,说:这个爸爸没有怜悯心,这个儿子这么小,身体那么孱弱、那么小,这个爸爸身体那么壮,还骑在驴子上面!这像话吗?

这爸爸听,也有道理,下来,牵着这一头驴子就走到西门,他爸爸就说:儿子!换你上!说得有道理啊,我来骑,要不然,这个驴子空在那边也不行!儿子就上去骑了。

走到一半,人家就对这个儿子说:这个儿子不孝顺,哪有让爸爸在路上走呢?儿子骑在上边的?是不是?这个儿子应该让爸爸坐!这儿子听,也有道理,就下来了。

二个到北门,父子就商讨说:我们到城东的时候,人家说我们不骑浪费;到南边,爸爸骑也不对;到西边,儿子骑也不对。

他们二个商讨一个最好的对策,就把那一只驴子绑起来,二个人用扛的,走到北门的时候就用扛的。

走到北门,大家都笑翻天了,说:哎呀!这二个父子笨得可以,哪有这样子的?驴子不骑用扛的?

这个当然是一个寓言,这个就告诉我们,生灭无常的世间,只要你活着,没有破无明,众生他就会有意见,我们一定要很清楚的,认识这样子的真理、世间人的常态。

所以,我们要很清楚的认识这个常态以后,便能了解说,当我们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因果的时候,其他就啪!切掉!放下,要不然,你怎么做呢?

这个世间,不管你怎么做,都有肯定跟否定;但是,只有超越的人懂得放下。

    53 这个世间就是:你怎么做,大家都会有意见,你要做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因果就好了,其他就不要一直讨论、一直讲

这个世间,不管你怎么做,都有肯定跟否定;但是,只有超越的人懂得放下。

有一个比丘尼,带着一个老居士来,这个比丘尼看到师父下来了很高兴,特别的赞叹,她说:我看了您讲的《六祖坛经》,您讲的真是好!《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她说:慧律法师啊!我认为您是个大悟的人,您将来一定会得到金刚不坏身!意思就是:我将来会肉身不坏,就赞叹。

然后,比丘尼就看我没什么表情,我看她讲完了,我跟那个比丘尼讲:你这一句话也是妄想!

这个在家居士听了很纳闷,也不是很舒服,就说:敢问师父!我说:啥事啊?他说:我师父肯定您,您为什么否定她呢?

我说:我这是什么地方呢?哪来的肯定跟否定呢?肯定是你的妄心;否定还是你的妄心,平常心是道,本来就具足,没有肯定跟否定这种东西,我们都是头上安头。

所以,平常心是道,也就是不能加任何的观念。知道吧!

那么,这样子过,平平凡凡的过一辈子。

所以,这个世间就是:你怎么做,大家都会有意见,你要做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因果就好了,其他就不要一直讨论、一直讲。

    54 我们都误会了佛陀的意思,佛陀是告诉我们要看破它,而不是放弃它,透视这个相的不实在性,你一样要过现实的生活

我们到年纪大的时候,会得到一种叫做强迫症,强迫症叫做躁郁症,

有一个太太,她就得到这种症,她就是晚上起来,睡到一半,起来开电灯,啪!电灯一开,然后,走一走,半个钟头又去睡觉;

再经过一、二个钟头,再起来,又再去开灯,她先生就拿她没办法,这个叫做强迫症,强迫自己去做一种循环的工作,而且自己没有办法控制,完全没有办法自己控制。

西药用得太重也会,打针,或者是安眠药用得太重也会!譬如说:医学上讲:你安眠药用得太重,每天都吃,你突然有一天没有吃安眠药,他会心悸、恐慌,会得忧郁症。因此,我们要用西药,一定要控制那个量。

因此,得到这种症,就叫做很可怜,它叫做强迫,会重复一直做重复的工作,这个厨房很干净了,擦一擦,还是觉得不干净,再擦;然后再来,又不干净又去擦,他会强迫自己去做某一种事情,一直重复。让对方受不了,

你如果娶到这种老婆,你就惨了,完蛋了!你要陪她啊,她是你老婆啊,她半夜起来要讲话,你就一定要继续跟她讲,就一直讲啊!对啊!

她就是没有开始、没有起点,她自己在做什么,自己都不知道,很同情!

所以,修行还是要健康第一,不管是中、西药都要控制,药微量就好,最好是丢掉。

因此,互相勉励一下,告诉大家:佛法第一前,健康要排第一。

很多人,初学佛法的人,他就说:哎呀!这个是臭皮囊,统统不要照顾它!

因此,吃素吃得也不像素,为什么?完全没有营养,所以,走起路来就像天人一样,为什么?飘飘欲仙,快倒下去了,台风稍微大一点,就躺下去了!

因此,我们都误会了佛陀的意思,佛陀是告诉我们要看破它,而不是放弃它,透视这个相的不实在性,你一样要过现实的生活。

所以,我们因为扭曲佛陀的意思,把健康搁在旁边。

    55 佛陀为什么叫人家要脱鞋子?脚底都是穴道,因此,佛在世的时候,托钵都是打赤脚

   佛法第一前,健康要排第一。我们都误会了佛陀的意思,佛陀是告诉我们要看破它,而不是放弃它,透视这个相的不实在性,你一样要过现实的生活。所以,我们因为扭曲佛陀的意思,把健康搁在旁边。


    佛陀为什么叫人家要脱鞋子?

    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没有鞋子的,连那个托钵,都有很大的学问的!

    当我们打赤脚的时候,脚底都是穴道,因此,佛在世的时候,托钵都是打赤脚,

    那么,那时候没有柏油路,所以,因此这个石头,大石头、小石头会怎么样?刺激这个穴道,连打赤脚托钵都是大学问!

    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了,打赤脚,人家觉得我们很奇怪!

    所以,事实上,如果你住在山区里面,没有人,比较少的地方,可以打打赤脚走一走,刺激一下穴道。

    那么我们现在都是穿鞋子了,因此,也很少磨练自己的身体。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56 小乘乞食,一向避开五种人家

    经文16:[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施者为檀越。[最后檀越],因为大家都已经准备供佛及僧,剩下还没有准备供的,阿难称为最后的檀越。

[无问净秽]:小乘乞食,一向避开五种人家:

一、官家,就是当官的,

二、倡优家,也就是唱戏的,我们现在所讲的跳舞的。你总不能托钵的时候,跑到垦丁,人家跑到垦丁去春天呐喊,你怎么去那边托钵呢?所以,不管有修没修,总是要避开这些讥嫌,毕竟是出家人。

第三、屠户,

第四、叫做沽户,也就是买卖酒的地方,我们去买酒,他们卖我们,那么,他们就叫做沽家,就是沽户。

第五、叫做淫舍。也就是现在灯红酒绿的地方,也就是妓女户了。阿难因发心等慈,所以决定不避秽户。

[刹利]:全文为刹帝利,义为王种,这便属于[净家]。[旃陀罗]:义为杀者,也就是以杀为业,是为[秽家]。

[方行等慈]:[方],就是法,效法之义,是说效法佛菩萨而行平等之慈心。[发意]:就是发心。

义贯:阿难[心中]最[初]只[求最后]一家尚未供佛菩萨的[檀越]家,[以为]他的[斋主],而[无问]其家是[净]家还是[秽]户,是属于[刹利]的[尊姓]之族,以[及]行杀为业的[旃陀罗]秽种,

意欲效法([方行])佛菩萨之平[等慈]心,而[不]拣[择]低[微]下[贱]种姓之人家,[发意]要[圆]满[成]就[一切众生无量]的[功德]。

    57 这两位尊者之用意虽善,但心却不平等,所以为世尊所诃

经文17:[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世尊]:梵文叫做薄伽梵。因为如来十号具足,也就是说:你称释迦牟尼佛;或者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世尊;释迦牟尼薄伽梵;释迦牟尼明行足;释迦牟尼善逝,都可以!

因如来十号具足,能为六凡、三乘、九法界之所尊敬,所以称世尊。

[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须菩提认为富人好逸乐,难修行,这《佛遗教经》讲的:富贵学道难,

像台湾的首富说:我这么有钱。我看新闻报导的,他说:我这么有钱,为什么不买飞机来自己坐呢?好像买了二架。

所以,出门都是自己坐飞机,自己开自己的飞机,自己的司机,因为钱太多了,不知道怎么用?

世尊教我们要以法为乐,毕竟五欲六尘是生灭的东西。所以,你看看,首富也没办法救得了他的弟弟。新闻报导,四十七岁就癌症往生了!

所以,因此我们了解,金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生命所有发生的问题,唯有佛法,彻底的透视!

所以,今世福报受尽了,来世堕于恶道,为悯此等,所以舍贫乞富,令来世不堕落。

大迦叶的想法正好相反:他认为穷人因为累世不修福,所以世世贫穷,因而更加无法修行而超脱贫困;因此大迦叶舍富就贫,令种善根。

这两位尊者之用意虽善,但心却不平等,所以为世尊所诃。

[无遮]:我们常常称:无遮大会,无遮大会[遮]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限制,无遮限(也就是没有预设什么限制)的慈心,究竟平等。

所以,公园帮的来吃饭,我们也是这样,无遮大会,让他们吃了!师父也很高兴,有因缘让师父或者讲堂修福,我也很高兴!这些流浪汉也很辛苦,每年就等梁皇七天、等水陆七天,也很辛苦!

[度诸疑谤]:若专向贫人求乞,必致招俗人疑心;如果专向富人求乞,则会招来毁谤。平等行乞可以度脱众生的疑谤之心。

义贯:这是由于[阿难]早[已知如来世尊诃]责过[须菩提及大迦叶]两位尊者,说他们身[为阿罗汉]之圣者,而对待众生之[心]却[不均平],有所偏颇。

阿难心中非常[钦]敬[仰]慕[如来]所[开]示[阐]明的[无]有[遮]限等慈之心,如是更可[度]化[诸]众生的[疑]心以及诽[谤],令不造罪。

   58 金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生命所有发生的问题,唯有佛法,彻底的透视!

  这《佛遗教经》讲的:富贵学道难,

    像台湾的首富说:我这么有钱。我看新闻报导的,他说:我这么有钱,为什么不买飞机来自己坐呢?好像买了二架。

    所以,出门都是自己坐飞机,自己开自己的飞机,自己的司机,因为钱太多了,不知道怎么用?

    世尊教我们要以法为乐,毕竟五欲六尘是生灭的东西。

    所以,你看看,首富也没办法救得了他的弟弟。新闻报导,四十七岁就癌症往生了!

    因此我们了解,金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生命所有发生的问题,唯有佛法,彻底的透视!

    59 摩登伽女因见阿难具佛之二十种相好,心生爱染;又因过去五百世曾与阿难为夫妇,爱业所感,一见欢喜,不能自己,必欲与之结为夫妇。便求其母满其所愿

经文18:[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经文19:[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

经文20:[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城隍]:[隍]是城外的壕沟;无水的称为城隍,我们称为:城隍庙,城隍庙,是不是?这个台湾最流行城隍、城隍庙。有水的叫做城池。

[徐步郭门]:[徐步],安详漫步。也就是一个比丘出去托钵要有威仪,要现出安详的样子,同时不急躁,要慢步。

[郭门],护城之门,内门称之为城门,外门称之为郭门。以前的城墙都有二个门,你看过这个古装剧的,那个攻城就是好几个门,你攻不进去的!

你去看看那个咱们中国的万里长城,它就这样子,外门;再来,里面又门;又里面又一个门,好几道门,所以,以前要战争,因为不是像现代化的武器,像现代化的武器,你筑一道长城有什么用呢?

以前没有飞机啊、没有大炮、没有什么原子弹,那当然最多就是骑马嘛!那么,最会骑马的是谁呢?就是蒙古族的,十三世纪的时候,横跨欧亚,打到欧洲去,蒙古族的,成吉思汗!

底下,[肃恭斋法]:是肃穆恭敬,敬持化斋之法仪。[大幻术]:也就是虚幻的咒术,能变化物像,迷惑于人,令人失性,为其咒术之力所摄,不觉而随从其命。此幻术能咒令日月堕地,令梵天下降,威力强大,故名之为大幻术。

[摩登伽]:义为小家种,或下贱种,为其母之名,其女名为钵吉蹄,义为本性,谓虽堕为淫女,然本性不失。

[娑毗迦罗先梵天咒]:[娑毗迦罗]义为黄发,又译为黄发外道。[先梵天咒],此派外道伪称其咒为过去梵天所授。黄发外道将此咒传给摩登伽。

[摄入淫席]:摩登伽女因见阿难具佛之二十种相好,心生爱染;又因过去五百世曾与阿难为夫妇,爱业所感,一见欢喜,不能自己,必欲与之结为夫妇。便求其母满其所愿。

于是其母便持咒修法,引摄阿难,阿难不觉为咒力所摄,心意恍惚,入于家室、便至摩登伽女之寝席。

[戒体]:就是受戒之时,登坛白四羯磨竟,所得的妙善无漏色法,称为无作戒体。

其实,这个无作戒体就是我们的本性,这个意思就是说:见性的人,见到不生不灭的无作本性的人,自然有止恶行善的力量。

意思就是说:大悟的人,更能够了解因果的可怕,因为恶因必招恶果。所以,悟了,就知道去恶从善,很自然,他就会朝这一条路。

你叫大悟的人要去造一句口业,是非常困难的!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讲一句很难听的话,不可能!

但是,不悟的人,他随时随地都会造口业,很容易就讲出来。所以,广化律师常常劝我们:各位比丘!你千万不要双手造的功德从你的嘴巴花光光!

   60 大家不只是说行动要去做善、做功德,但是,这只嘴巴一定要守得住,要不然很快就花光光了,一开口就等于刷卡

经文20:[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戒体]:就是受戒之时,登坛白四羯磨竟,所得的妙善无漏色法,称为无作戒体。

其实,这个无作戒体就是我们的本性,这个意思就是说:见性的人,见到不生不灭的无作本性的人,自然有止恶行善的力量。

意思就是说:大悟的人,更能够了解因果的可怕,因为恶因必招恶果。

所以,悟了,就知道去恶从善,很自然,他就会朝这一条路。

你叫大悟的人要去造一句口业,是非常困难的!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讲一句很难听的话,不可能!

但是,不悟的人,他随时随地都会造口业,很容易就讲出来。

所以,广化律师常常劝我们:各位比丘!你千万不要双手造的功德从你的嘴巴花光光!

就是他看这一些比丘很认真的在作务,在做功德、精进修行;可是,有的比丘比较不会节制这个口业,有时候,跟这个信徒有一些过节,或者是不愉快,就这样讲。讲一些,或者是师兄弟有一些意见,

广化律师就劝我们:千万不要双手所做的功德嘴巴花掉了!

你来这里洗厕所,有功德;记得!嘴巴闭起来,功德跑不掉的;嘴巴一直讲,功德就一直一直花,就是一直花钱!

你来这里插花,有功德;记得!插花以后,怎么样?嘴巴用YKK拉链拉起来,功德就锁住,当你到阎罗王那边去的时候,我们就很坦然的了,那就不怕了!

阎罗王,你死后到阎罗王那边去,阎罗王看一看:我要判你。不晓得判你什么?

然后,你就很大声:我静静的也不行吗?那个阎罗王要判都判不下去,我静静的也不行吗?对不对?他敢判吗?对不对?就是这样,判不下去了!所以说:我们要知道,律师劝我们的。

所以,大家不只是说行动要去做善、做功德,但是,这只嘴巴一定要守得住,要不然很快就花光光了,一开口就等于刷卡;shu。再一开口,功德shu。又花了一些功德。

本来功德很多,今天刷一点、明天刷一点,到最后怎么样?破产了!

所以,最容易造业的,就是口业,很容易就出来了!因此,我们要守得住。

行善其实很多人都会。但是,口业一般都守不住,因为愤怒,愤怒的时候,一下子就自然的反应!

人家走稍微快一点,撞到他也是不小心的,他就:你要死了啊!这实在是。阿弥陀佛!这不好!

还有给人家使那个眼神、眼色,也不好!两个眼睛瞪着,这个也是花功德;斜视就另当别论啦!碰到人家,瞪着人家,这个也是花功德。

所以,我们会做功德,一定要懂得守,守得住,守得住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就收敛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61 有定才有办法成就,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因此诸位!修行一个关键就是:离一切相,心保持如如不动,这个是修行的关键,你这个关键找到了,佛道就成就了!

    经文19-20:[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经文21:[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斋毕旋归]:通常佛受斋供后,都会为斋主说法,令其除得福之外,更得智慧,所以,这个说法是咱们出家人的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修福以外,一定要修慧。

所以,世尊在斋供以后,一定说法,让大家得到永恒的解脱。以令速入菩提解脱之道。

[旋],就是立刻。今日如来斋毕,便马上要回精舍,必有非常之因缘。

[俱来随佛,愿闻法要]:因为佛在受供处未开示法要,所以国王等人都随佛回到精舍,要听佛开示法要。

经文22:[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经文23:[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所以,由这一段我们就知道,楞严咒是斋供以后才宣说的,因此,念楞严咒,没有说限定一定是早上的,这里已经很清楚了!

注释:[提奖]:[提],就是提携;[奖]就是勉励、劝勉。诠论:化佛居于佛顶,表尊中之尊,其所说之咒即为密中之密。

[佛顶]代表诸佛之极果,而[宝莲花]则代表如来密因。[光]代表佛大无畏之智慧,所以能破魔。

[百宝]则代表佛所成就的无量功德。是故大佛顶法为最殊胜之法,显密皆然。

经文24:[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以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无始来]:长久以来,言时间之久远。[一向多闻]:佛赞阿难有八不思议,其中之一为[法不再问],就是闻法以后,阿难就不必再问。

阿难闻佛说法,一听便记住,从不忘失一字,故为佛弟子中的[多闻第一]。

[未全道力]:[全],就是完全,究竟成就之义。[道力]者,定慧之力;又,道力为成就三十七助道品所得之力用,称为道力,而三十七品,从四念处开始,主要都是在修定或者是定慧等持。

其实,《阿含经》全部都在讲定,有定才有办法成就,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因此诸位!修行一个关键就是:离一切相,心保持如如不动,这个是修行的关键,你这个关键找到了,佛道就成就了!

底下,三十七助道品所得之力用,称为道力,而三十七品,从四念处开始,主要都是在修定或定慧等持。

所以[道力]具言之即定慧力,简言之就是定力。如果有定力所持,便不会被邪咒所摄,也就是不会有示堕之事发生。

[妙奢摩他、三摩、禅那]:阿难此时不知十方如来得证菩提所修的定之名称为何,所以,姑举此三种定之名而言,然实不了其中底蕴,只知其神用之奥妙,甚至可以放光,动地、化佛、救苦,所以称之为[妙],这个[妙]字在此为贯其下的三个定名,只是经文避免繁复而省略,具言应是: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

[最初方便]:[方便]就是法门,此也是最初入手的法门。

义贯:[阿难]被文殊菩萨带回来,[见]到[佛]以后,便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伤啜[泣],啜泣就是哭泣。

[悔]恨自己从[无始]以[来], [一向]只于教理上求[多闻]多知,而[未]能亦于思修上成[全]定慧[道]之[力]。

于是[殷]切[勤]谨地[启请]世尊开示,[十方如来]之所以[得成]就无上[菩提],所修的奥[妙]的[奢摩他],或者是微妙的[三摩]钵底,或者是神妙的[禅那]等等,这些佛定的[最初]入门的[方便]法门。因为阿难没有定,所以,才被摄入淫席,有定就不会。

经文25:[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于时]:于此时,当此之时。[承受圣旨]:[圣],就是圣人,指佛;[旨],就是意旨,所言之要旨。

诠论:因为阿难问的是佛定,也就是佛所行的境界,所以不只是阿难或者是初发心人,以及未证道者想听,连十方的大阿罗汉及菩萨等,也都想知道如来所行境界。

   62 这个说法是咱们出家人的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修福以外,一定要修慧

  通常佛受斋供后,都会为斋主说法,令其除得福之外,更得智慧,

    所以,这个说法是咱们出家人的责任。

    为什么呢?因为修福以外,一定要修慧。

    所以,世尊在斋供以后,一定说法,让大家得到永恒的解脱。以令速入菩提解脱之道。

   63 父母亲都一样,出来的兄弟,你看!差这么多!

二个兄弟差太多了!阿难的哥哥叫做提婆达多,你想想看,这二个这样兄弟,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呢?

所以,医学常常用DNA遗传,生物的DNA遗传,是的,是没有错的!用遗传。

那你想想看,爸爸、妈妈的DNA都一样,染色体DNA都一样,一个出世是要来害佛的,一天到晚老是跟佛过意不去的调达(提婆达多);

一个是阿难,阿难是做佛的侍者,佛成道,阿难出世,做佛的侍者,这么恭敬佛!

佛也很了不起,阿难来出家,佛也不会说:你哥哥对我这样子!你回去,你回去!你们这一家族的,DNA都是相同的,回去,回去!这阿难就要哭回去了。是不是?佛没有啊!兄弟归兄弟。

所以,佛陀是真的了不起,科学家所没有办法解释的,叫做业力,科学家不知道;遗传学家也没有办法诠释这么深入的。所以,研究佛法,它可以弥补科学的缺失。

所以,为什么同样父母亲的基因,基因都相同,所谓ATGC,它就是化学元素区块不同,由这样排列组合双螺旋的DNA,父母亲都一样,出来的兄弟,你看!差这么多!

一个每天都要害佛,这个提婆达多还去收买、贿赂这个狂象的主人,然后,把这个狂象放出去,要把佛踏死!这在《阿含经》里面讲的。

佛当然是大无畏了,那是大圣人,大象跑到佛前,稳住了,心情都稳住了,狂象马上就歇,佛陀再跟它皈依、说法。就自然的心服口服!

    因此,用科学是没有办法解释所有的人生、宇宙所发生的种种现象,没有办法的!

    同样的兄弟姊妹,为什么个性不一样、学历不一样、成就不一样、看法不一样?这就是宿世的业力。

    你看,佛所说的那个法,有多么的圆满!所以,佛法要用贯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才有办法把一件事情诠释到圆满。

    64 佛法要用贯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才有办法把一件事情诠释到圆满。因此所有的科学家,都很佩服佛学,都非常佩服!

用科学是没有办法解释所有的人生、宇宙所发生的种种现象,没有办法的!

同样的兄弟姊妹,为什么个性不一样、学历不一样、成就不一样、看法不一样?这就是宿世的业力。你看,佛所说的那个法,有多么的圆满!

所以,佛法要用贯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才有办法把一件事情诠释到圆满。

因此所有的科学家,都很佩服佛学,都非常佩服!

所以,英国的大科学家也是这样子,他是一个残障的,这全世界有名的,也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他就说:这个世间根本就不需要上帝,因为世间的宇宙,它就是这样成住坏空,很自然的发生。这一句话,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早就讲完了。

他说:这个宇宙不需要上帝的!这科学家讲的;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就讲完了!

所以,知识愈高的人、书读愈多的人,他就对佛法愈深信,坚固的深信不疑,佛陀实在是圣人中的大圣人。

而且是在没有显微镜,佛陀竟然能够讲: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释迦牟尼佛没有用显微镜,竟然可以讲: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八万四千虫就是八万四千细菌。

你看《华严经》,世尊那时候没有天文望远镜,就可以讲:我们这个世界有圆形、有椭圆形、有三角形、有马蹄形、有长形。

你看我们现在的天文望远镜,银河世界,有螺旋形,我们这个银河就螺旋形;有马蹄形银河,还有仙女银河,真不可思议!

佛是一切智者,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二千五百年前没有天文望远镜,我们所能看到的,眼睛看到什么?最多就是看到山,前面几座山,哪能看到无量无边的世界?

所以,佛是何许人物?我们就知道,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没话讲!是不是?我们的世尊!

   65 离一切相,心保持如如不动,这个是修行的关键

经文24:[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道力]者,定慧之力;又,道力为成就三十七助道品所得之力用,称为道力,而三十七品,从四念处开始,主要都是在修定或者是定慧等持。

    其实,《阿含经》全部都在讲定,有定才有办法成就,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

    因此诸位!修行一个关键就是:离一切相,心保持如如不动,这个是修行的关键,你这个关键找到了,佛道就成就了!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时间、空间,众生都会有意见;而我们没有意见。

    我们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就不会头上安头,见善随喜,见到恶宽恕;

    见到是如如不动,见到非也如如不动;好如如不动,恶还是如如不动,你看到这些这么恶的人、丑恶的人,也是如如不动。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66 世间人没有听闻佛法,会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呢?

世间人没有听闻佛法,会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吗?

这二天我看报告新闻,有一个人负债,刷卡负债,负了三百多万的负债!

他做什么事呢?他去帮他的爸爸投保,投保八百万,然后,后来把他的爸爸捆绑起来,到了河边的时候就推下去,死掉了!他要制造成意外。

这个还没有把他爸爸推到河里面,他故意的带他爸爸,去认识的人家去坐一坐,表示他跟他爸爸这十个时间是完全存在的。这个时间以后,把他爸爸捆绑起来推下去!

后来出了破绽了,这个保险公司发现不对劲了,查,结果发现是一桩谋杀案,儿子竟然会为了钱,为了自己的卡债,可以杀掉自己的爸爸!

爸爸叫作爹地呢,妈妈叫作妈咪呢,这个爹地是很大的呢,是生我们的呢!

这个是很可怕的一个讯息,这很可怕的!人可以为了钱,可以枉顾伦理道德,把自己的爸爸谋杀,还不认罪,后来查出来,抓到了!

学佛的人像我们,这一只蚂蚁,我们都不敢踩死它;不学佛,可以把自己的爸爸踩死,把他弄死,制造意外,为了领保险!

所以,现在的科学发达,也很麻烦,办这个卡,大家就拼命的刷。

    67 有时候我们这个国家政策方便人民,有时候也会害死人民。太容易拿到这个卡了,太容易负债了!是不是?

现在的科学发达,也很麻烦,办这个卡,大家就拼命的刷。

那个银行说:慧律法师!您办的这个卡要缴二千四!

说:为什么办卡要缴二千四呢?

他说:您整年都没有刷啊!啊?没有刷也要缴费喔?

就说:对哦!没有刷就是要缴!

我说:那帮我取消!

说:不要!

明天我钱全部领出来!不要,免费!

怕了吧!你看!二千四?我都没有接受你的供养,就很惨了,你想要我的二千四?

我说:钱明天全部领出来!

说:不用啦!

所以,我一年就给它刷了一千多块买卫生纸,因为不知道要买什么,钻石用不到、名牌用不到,鞋子一双穿一辈子;

袈裟,人家供养好的;有饭吃有水果吃,钱统统在做功德,刻录VCD、印经、弘法利生,就是做这种工作。

我看那些卡奴实在是很苦,然后,有的人去贷款这个高利贷,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到最后都是烧炭自杀,让你借钱方便嘛!是不是?刷卡,一直刷卡,然后,到最后刷爆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这个国家政策方便人民,有时候也会害死人民。太容易拿到这个卡了,太容易负债了!是不是?

   68 禅是最厉害的,整个大藏经没有禅,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个修行人不懂得禅,他的佛也会念得不好,因为他不知道要放下

经文24:[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妙奢摩他、三摩、禅那]:阿难此时不知十方如来得证菩提所修的定之名称为何,所以,姑举此三种定之名而言,然实不了其中底蕴,只知其神用之奥妙,甚至可以放光,动地、化佛、救苦,所以称之为[妙],

这个[妙]字在此为贯其下的三个定名,只是经文避免繁复而省略,具言应是: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

这三个,虽然都是定的名称,但是有差别的:

一、妙奢摩他——义为止,止息乱心之义,若得奢摩他,即是所谓得定。这是一般修定的第一步功夫。

二、叫做三摩——梵文全文为三摩钵底,义为观。通常修定的程序是先止后观,也就是先修奢摩他,令心得定后,再修观,开大智慧,破除烦恼。

第三、叫做禅那,妙禅那——此为止观双运之法。禅那亦可为一般定的通称或为总名,代表所有的禅定。

因此,这个[禅],禅那,中国人好简,称一个[禅],这个[禅]就是由这个禅那而来的,我们说:禅定,第一个字是梵文,第二个字是中文。

禅,喝茶是禅;行住坐卧都是禅,佛的心,体悟佛的心,就懂得禅,不是一直坐在那边,坐不一定是禅;禅也不一定要坐。所以,坐是禅的前方便,而禅是靠悟,悟就是破无明。

若以三观而言,则奢摩他为观空,也就是一切法皆空。

三摩钵底就是假观,假观就是缘起,叫做不坏缘起观,或者称为方便缘起观。

换句话说:缘起就是如幻,这个世间总是幻,当体即空,你不能坏事相啊,为什么要假观?它不能坏事相啊!

虽然诸法皆空,像我们今天,我们也是一样要讲经说法啊,要不然,大家怎么能够体悟佛陀的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呢?

所以,一定要假观,一定要借重缘起的假法,才能够入真。讲经说法,没有能说,也没有所说,诸法毕竟空;但是,也必须如是说。

所以,经过缘起的善巧方便,让大家每一个悟到无生:喔!原来一切法无生,缘生就是无生,让大家体悟到佛的心是什么。

所以,禅是最厉害的,整个大藏经没有禅,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个修行人不懂得禅,他的佛也会念得不好,因为他不知道要放下。

为什么念佛常常讲:万缘放下,一念提起?为什么?修净土的人要这样:万缘放下,万缘放下就是禅啊;一念提起,一念提起就是禅定啊,把心定在那个地方啊!

诸位!净土法门能离开佛的心吗?不行的!为什么?要一心不乱啊,一心不乱就是什么?就是禅。

三摩钵底是假观,禅那就是中观。所谓中观就是不着一物,知道吗?中就是不着一物,在佛法的中观就是没有中,是因为你有空观、有假观,方便才称为有一个中观;如果你还着一个中观,那就不对了!

六祖讲:本来无一物,哪里有中呢?本来无一物,就无所谓中。所以,我们佛教讲的中,就是究竟第一义谛,无一物,不着二边叫做中。

    69 如果你也认识这个世间,万法都是败坏之相,而这个世间,不值得一法让你苦恼、烦恼、执着,简单讲:什么事情都放得下,为什么?缘起如幻嘛!

好!诸位!把这本收起来,翻开《义贯》,如果文言文有一点艰涩、困难度,那么,看一下白话也不错。程度好的就当作是复习。

经文26:[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尔时]:就是那个时候。[舒金色臂]:[舒],就是张开。[金色臂],如来三十二大人相之一为[身黄金色,如紫磨金](在《中阿含经》卷第十一:《三十二相经》第二——《大正藏》卷一,四九三页--四九四页)。

所以佛身金色,为佛世尊在大小乘经典中,皆如是金口亲说,并非神话,或今世学者所谓[神格化]。为佛弟子,于佛亲言,应一心谛受,不应依于凡夫六根境界以判圣人境界,而妄生疑、不信。

[三摩提]:又译为三摩地,中国古代又省译为[三昧],而[三昧]一词虽是简便,却是错误的,实是讹化。

三摩地义为等持,[等]为定慧均等,又称为等引或等至,为一切禅定修行最高成就的总名,也就是于一切禅定修习成就的时候,便得三摩地,但由于所修的法门不同,而有种种不同的三摩地(三昧)。

譬如说念佛三摩地、法华三摩地,般舟三昧、一行三昧、如幻三昧,

什么叫做如幻?就观一切法如幻,即得实相。为什么?缘起如幻,整部大藏经就是讲这四个字:缘起如幻。

再讲更深一层的,也就是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再讲直接了当的,这个世间没有一种东西、没有一法,世出世法都一样,没有一法值得我们执着,值得我们这样伤心、痛苦、哭泣、烦恼,没有一种东西,值得让你起无明。

为什么?本来无一物,这是站在体的角度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是佛陀站在一切法性空、不可得的角度说。

站在缘起的角度说:虽然存在,可是,是生灭,刹那生灭,是无常;站在缘起的角度说,缘生即成,缘灭即离,缘生就是无生;缘灭也没有灭,因为本来无生,现在不需要灭。为什么?缘生当体即空,凡所有相,都是虚妄。

为什么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因为凡所有相,都是因缘生,因缘生的东西,刹那生就会刹那灭。

如果你也认识这个世间,万法都是败坏之相,而这个世间,不值得一法让你苦恼、烦恼、执着,简单讲:什么事情都放得下,为什么?缘起如幻嘛!

所以,我们要了解佛的用意,如果一个学佛的人,仍然因为这个世间的琐碎的人情世故,而一直在困扰的,他还不能讲修行。

譬如说:人家误会你,你一直想要解释给别人听,那么,就是要看时间、空间的因缘,有因缘才解释,没有因缘,你愈解释就愈糟糕;愈抹就愈黑;愈搅就愈痛、愈烦恼、愈困扰!

   70 生命是一种假相、生命是一种妄想,所有的幻想,都必须面对残酷的觉醒

如幻三昧,什么叫做如幻?就观一切法如幻,即得实相。为什么?缘起如幻,整部大藏经就是讲这四个字:缘起如幻。

因此,我们要了解,如幻三昧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听得懂,你所有的般若智慧都打开,你就找到了修行的关键,叫做如幻,如幻三摩地,弹指超无学。

你体悟了如幻,有什么好处呢?就像你进去黑暗的房间,找到了开关。

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假相、生命是一种妄想,所有的幻想,都必须面对残酷的觉醒。

你要觉醒,一定要摆脱这些习气,对一个修行人来讲,它是很残忍的;但是,对见性的人来讲,它是很慈悲的。

一般人都顺着习气走。所以,所有的梦想,都有黑暗的一面。为什么?世间所有的好,它一定有痛处。

譬如说:你欺诳人家的财产,欺骗人家,简单讲:不应该你得到的,超过你本身的背景时空的欲望,多出来的,记得!你的灾难就会到,而且很快!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你自己知道!

所以,修行,他是要对自己的良心跟因果负责的,而不是说做表相,让人家看一下看一下!你的内心世界是什么?你动什么念头?

所以,这个三昧、三摩地,就是通达了如幻,一切法它就不实在的。

而本经中佛所开示的,就是[大佛顶首楞严三昧],也就是佛定,或者是首楞严大定。

[大佛顶首楞严王]:以此三昧为依于佛顶,力用无上,为诸定之最上者,所以称为王。

又此定为依于如来本修密因(也就是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叫做如来藏性,每一个人都具足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71 美女、帅哥,一定会化作灰烬,一个都没有任何例外

涅槃是整个佛教的中心思想,诸位!讲经说法,讲讲几个感应的故事,可以激发人家,没有错;但是,这个是生灭的。

讲讲几个因果关系、几个故事,可以激发人的道心,是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把他引入究竟的第一义谛,实相究竟第一义谛,这个人无量亿劫来的法身慧命,没有根深蒂固的种下去,他不了解究竟的实相是什么?究竟的第一义谛是什么?

有的功夫到了,今生今世就可以成就,不必等到什么下辈子,今生今世就能证果、就能解脱,因为你有正知、有正见、有正念、有正观、有正确的思惟。

因此,我们听经闻法,要听那个究竟义、实相义、究竟一实相义。

那怎么看呢?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说:你这个色身,一定会变成一堆骨灰,直接了当,单刀直入。

简单讲:美女、帅哥,一定会化作灰烬,一个都没有任何例外,叫:一等是学,直需无学,没有任何东西好讨论的,我们这个色身,一定会败坏,所有的追求都会毁灭的,一个都跑不掉!这样就停!休息,歇即是菩提。

但是,当你开始要修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不是在学佛;你会发现:你不是在学佛,我是在学猴!你在学猴,猴子蹦蹦跳,对不对?就是这样子啊!一个世间的爱跟恨,都很难放下的。

而佛陀说:你所爱的人,那个对象,其实他不存在的;你所恨的对象,也不存在的;可是,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因此,[背叛]那一首歌就是这样写。

所以,如果我们爱到疯狂的时候,会变成一种很严重的后果的,会使人盲目的勇敢、疯狂的勇敢,看起来很勇敢!为什么?就无明在作用啊!

为了女朋友,是不是?可以杀人,得罪了他女朋友,叫一堆兄弟打!这个世间就这样子。

   72 不幸的事情,不学佛,随时随地,那爆发出来,它都随时随地,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

  佛陀说:你所爱的人,那个对象,其实他不存在的;你所恨的对象,也不存在的;可是,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

今天报导的新闻,昨天一个二十八岁的特种部队的,他才搬来那个公寓,他住在五楼,有一个小姐,年轻的少妇离婚,他看上眼了,情人节要约人家出来吃饭,被人家拒绝!

人家也不甩他,他这个年轻人,又有吸毒、安非他命的习惯,吸强力胶的习惯。我也不知道强力胶为什么能吸?强力胶不是在黏壁纸的,为什么强力胶能吸?我就弄不清楚,还是不知道强力胶为什么能吸?到现在我都弄不清楚,Why?真的不知道!

他有一天,他在五楼就吸了强力胶,后来,警察发现说是推诿之词,他就从五楼那个窗户、铁窗爬到四楼来,就怎么样?进去,那个少妇,她已经有女儿了,然后就把她杀死了,又强奸了二次尸体。

然后,用热水把她滚烫,要把她剖尸,截肢一块一块的。后来,发现截肢很麻烦,就把整袋拿去丢掉,现在抓到了!

才一念之间,生死一瞬间,解脱、束缚,也在一念之间。

所以,我们真的不敢想像,一个人没有学佛怎么办?没有正确的生命的观念,日子怎么过?后半辈子怎么办?往后的生生世世,无量亿劫的法身慧命怎么办?

所以,这个讲经说法,又变成非常非常的重要,给众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当你性本来很冲动的时候、当你爱恨交织的时候,你学佛以后,就比较能够踩着煞车,比较踩得住。

我不是说全部的佛弟子都有办法,至少他也不敢杀人啊!也许他财色名食睡,会某一种感染力很强,但是,还不至于像这么严重!

不幸的事情,不学佛,随时随地,那爆发出来,它都随时随地,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

什么叫无明?不定时炸弹就是无明,随时随地会炸,炸得自己粉身碎骨!我们这个无明,就是这样子,踩到了无明,就是踩到了地雷。

所以,当你无明在发挥的时候,记得!你现在踩到地雷了,快炸毁你自己了。无明稍微收敛一下,贪瞋痴、脾气一直发,收敛一下,好好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慢慢的慢慢的降伏,最后就停止了!

一直爆发的时候,你就是踩到地雷了,那个地雷就是无明的地雷。

当你口无遮拦,攻击性很强的时候,你就是踩到地雷,就是无明的地雷一直爆炸!对不对?

人家劝他:哎呀!某某居士啊,不要这样!他就说:你不知道啦!这又一颗更大的地雷!这个地雷一直炸,把自己的法身慧命炸得粉身碎骨!

所以,真正了解佛法的人,是懂得节制的人,克制自己的。

    73 记得!一边念佛,一边听经闻法,体悟:喔!原来即心就是佛

此三昧之行者,须先悟了本具之性,方得真修。

所以,师父才一直告诉你:见性是很重要的!

记得!一边念佛,一边听经闻法,体悟:喔!原来即心就是佛。

原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自己的心,全部都放得下,烦恼放得下,全部的心,统统集中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禅净其实它是不二的,不可以分开的。

你听经闻法,经教愈强,你的念佛的功夫就愈厉害,因为你烦恼少啊,是不是?

烦恼来了:哼!一念之间就OK了!是不是?

以前晚上气得都发抖了、睡不着了!被你老公、被你老婆气得发抖了;现在,哼!好好睡,修行就成功了!

   74 此三昧,可引导行人,速历六十位修证,速达无上菩提,速获法身,无量庄严,故称此法门为妙庄严路

  经文26:[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好!《义贯》,[具足万行]:因为此[首楞严王],不但具足一切三昧,乃至具足诸波罗蜜,所以六度所摄之万行,具在其中。

[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一门],就是此首楞严金刚三昧门。

[超出],为超越出过九法界的二种生死(也就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

所谓分段生死,就是六道众生的生死;变易生死,是二乘以及菩萨,断惑出三界的生死,其实没有生死,只是境界的转变,叫做变易生死。

我们将来到极乐世界去,也是这样子的。将来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花开见佛,当我们听闻了阿弥陀佛、诸大菩萨说法,我们增长了我们的般若智慧的时候,莲花的光、香、庄严,会愈来愈大,愈来愈强!

所以,那个时候方便说,那个叫做生死。但是,事实没有。就像一个人,经历了一番痛苦、挫折以后,他说:重新再生,大死一番,再大活一番!所以,这个变易生死是境界的转变。

[妙庄严路],为殊妙庄严的修行路,因此中之行人,以首楞严之定慧而自庄严,所以,我们也是这样子,心中有定、有般若智慧。

所以,定要从各个角度,要见性、要无诤、要忍辱、要体会空性,如此的这样体会。

而慧呢?要听经、要闻法、要诵经、要拜佛、要念佛,求佛加被我们,同时开采自己的本来的般若智慧。

因此以首楞严的定慧而自庄严,所以称为庄严。

又此三昧,可引导行人,速历六十位修证,速达无上菩提,速获法身,无量庄严,故称此法门为妙庄严路。

   75 找到了解脱之门,是用什么方法呢?但莫污染,别无圣解,也就是万法现前,知道它是妄,不要跟着跑、不要被骗、不要被牵制着走,那么,你就算有功夫!

经文26:[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义贯:[尔时](那个时候),[世尊]即[在大众]之[中,舒]张其紫磨[金色]的手[臂],而[摩阿难顶],

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说[有]一种[三摩提],是如来所行,[名]为[大佛顶首楞严王],

此三昧即[具足]一切波罗蜜及阿难所问的三观,就是奢摩他、三摩、禅那,三观等[万行,十方如来]以此[一]妙法[门]。

其实,这个妙法门,一妙法门就是明心见性的定,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用本来的清净心修行。

所以,修学佛道,你抓住了根本,就是找到了解脱之门。

找到了解脱之门,是用什么方法呢?但莫污染,别无圣解,也就是万法现前,知道它是妄,不要跟着跑、不要被骗、不要被牵制着走,那么,你就算有功夫!

底下,而得直[超]越[出]过九法界二死,达于无上殊[妙庄严]境界之修行[路]。

[汝今]应舍虚妄分别之心,而以真心[谛听]谛受。于是[阿难顶礼]而[伏]地听[受]如来[慈]悲大法之妙[旨]。

诠论:在此,如来即正答阿难,佛所行定之名,即非奢摩他、或三摩钵底,亦非禅那,而是大佛顶首楞严三昧,因为阿难所说那三种定,是一般藏教以及通教行人所修。佛之所修,非比寻常,乃一乘圆顿之法。

又,此节经文,系依圆瑛法师所言,应置于此处,经文方得顺畅。虽然以前流通本都是放在[七处徵心]中,其实是所执七处咸非之中。第一番破[执心在身内]以后。本人觉得圆瑛法师所言甚是,故亦从之,读者请详。

那么,第五节七处徵心——这个大标题是方便说;这个大标题应当改为:所执七处咸非,这个才对的。

佛只问二次,问阿难:你心在哪里?佛只问二次,没有问七次,徵,[徵]就是问。

所以,阿难找了七个地方,都找不着,所以叫做所执七处咸非,而不是七处徵心,佛没有问七次,佛只问了二次,二次而已,阿难转来转去,找了七次,找了七个地方,找不到心。

叫做所执七处咸非,所执着的七个地方都不对,这个大标题,应当是这样子才是正确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76 无上清净法身,由般若心见。阿难不依法身,他不依无相的般若心,而依有相化身发心,所以不是究竟

七处破妄(令明真心)经文27-29:[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

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同气]:同一祖宗之气脉、气血、气质。[情均天伦]:[均],就是同。在感情上犹如同胞兄弟。

[顿舍世间深重恩爱]:这个[恩],是指父母来讲的,因为父母对我们有恩。[爱],是指妻子、兄弟、奴婢等,在座诸位!

为什么说:出家人要赞叹?一个出家人,假设说:他有结过婚,能够把这个妻儿放下,是真的很不简单的!兄弟、奴婢等,以及其他一切如名位、田产、舍宅等等。

[如来三十二相]:这是百福庄严之相,如来于因地中修百福,果地方成一相,从[足下平满相],到顶上[肉髻相],共有三十二相。详如《中阿含》卷十一,《三十二相经》,或者《三藏法数》。

[形体映彻]:[映]就是发亮,照,发亮的意思。[彻],就是透彻,透明。

[何以故]:为什么。[麤浊]:这个[麤]跟这个[粗]是一样的。

[腥臊交遘]:[腥臊],腥臭之气味,[交遘],就是交合。这个当然是指男女了。[脓血杂乱]:[脓],是指父精。[血],是指母卵。

我们佛经里面,不讲精跟卵,精、卵是后来的名词;我们佛法是二千五百年,佛当时在世,不用这个名词。

[剃落]:剃发有四义:诸位!在这儿就要跟出家人一同来互相勉励了,我也是正在学习的人,底下这四项,四个重点,是咱们出家人所应当重视的,剃度出家,应重视明心见性,明佛心,见不生灭的本性。要如何的明心见性呢?底下这几个很重要,尤其对出家人!

底下说:一、离我相的贪爱;二、清净;[清净]底下要加一个:心,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没有污染。

第三、就是平等;还加一个[心],要平等心看待一切众生,千万不要觉得你有钱,看不起别人;你长得漂亮,看不起别人;有时候,漂亮比丑还糟糕,就像被谋杀的那个,她就是因为长得漂亮。

今天如果她长得很丑,自己就有保护色,一看就是门神、八家将那种脸,哇!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就了解说,你看,人家长得丑,人家就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长得漂亮就比较麻烦,性骚扰、性侵害等等。所以,长得丑有它的优点,就是不会有烦恼。

第四、断烦恼。就是能断烦恼。

义贯:[佛告阿难:汝]与[我]为属[同]一祖宗之[气]血传承,[情]感[均]如同胞之[天伦[。(因此你老实对我说,不要客气,不要顾忌甚么——因为我们是自己人!)

[当]你于最[初发心]时,[于我]佛[法中],是[见]到了[何]等殊[胜]之[相],才令你[顿舍世间]之[深重]的父母亲[恩]以及男女等之[爱]而出家?

阿难白佛:[我]是因为[见]到[如来]之[三十二相]如此[胜妙殊]特超[绝]一切,[形]貌[体]质内外[映]照透[彻,犹如琉璃]一般。

因此我阿难便[常]常[自]己如是[思惟]:如来[此]极其清净之[相]绝[非是]由世间之淫[欲]染[爱]之[所生,何以故?]

因为淫[欲]之[气]分[粗]重污[浊],味道极其[腥臊]之男女体液,[交]相[遘]合,如[脓]之精、含[血]之卵[杂乱]混合,

如是污浊之处绝[不]可[能]从其中[发生]如彼殊[胜]清[净]绝[妙]光[明],如[紫]磨[金]百[光]会[聚]之金刚不坏身。[是以]我极其[渴]求[仰]慕,因而[从佛剃落]发须而出家。

诠论:诸法因缘生。由于前面阿难表示他要开始好好修行,以全其道力,而问如来怎么修。

于佛法中,首重发心,因为发心是因,因正则果才能正;若因不正,则果不得正。发心亦如是,唯有正发心,才能正修行,发心不正,便与正修行不相应。

因为阿难问修行,所以如来釜底抽薪,穷源达本而问其最初发心为何。以最初发心就是他当初心中所最想要达到的目的。

但阿难答说是因为见到如来的三十二相殊妙而发心出家,如此便是见相而发心,如是见相发心,便非正发心,即使他所见的相是最清净殊妙的如来相,亦然,何以故?

依于六识分别心,起于爱憎之心,如是之心就是妄心,非是真心,若复依如是之心而发心出家,便非正发心。

又,如来所有功德,不只是在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只是如来大悲示现的他受用化身,非是如来之无上清净法身。

诸位!无上清净法身,就是无相般若心。为什么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如来是无相,般若心即是。

所以,无上清净法身,由般若心见。阿难不依法身,他不依无相的般若心,而依有相化身发心,所以不是究竟。

    77 要如何的明心见性呢?底下这几个很重要

底下这四项,四个重点,是咱们出家人所应当重视的,剃度出家,应重视明心见性,明佛心,见不生灭的本性。

要如何的明心见性呢?底下这几个很重要,尤其对出家人!

一、要离我相贪爱;离我相的贪爱,也就是千万不要一直讲、执着这个骨头、筋脉、五脏六腑所构成的这个组合,一直认为这个是[我]。

意思就是说:世间人讲有我,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没有听到正法,可以原谅;

而我们剃度出家,了解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一切法本来就不值得我们这样贪爱。

所以,应当离我相的贪爱,你有[我],就什么都贪;有定位这个[我],你就什么都贪。

所以,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的,世间法可以从语言、文字、考试,可以位位这样一直进步的。

譬如说:小学生、初中、高中、大学,可以用考试、笔试啊;佛法没有办法,它不是逻辑、不是哲学,也不是玄学,它是内证的功夫。

逻辑,本身定位有一个点,由A推论到B,由B推论到C,这个A是假设的,逻辑本身的推论,这个有起点,有一个范畴来互动、来讨论,这是属于逻辑学的范畴。

佛法不是,佛法没有办法用逻辑去推论出来,那是完全脱离意识型态的东西,完全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任何的观念统统没有,那是绝对放下,绝对的清净心的一种境界。所以,没办法考试。

没办法用笔,你笔拿起来,可以画一只猪、画三只小猪,没有关系。佛法,般若心怎么画呢?你定位就不对了,一加一等于多少?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多少?等于四。四加四等于多少?等于八,这个叫做数字、叫做观念、叫做推论。

一从哪里来?有一才有二、才有三、才有四啊,一从哪里来?一从无中生有来。爸爸、妈妈没有生你,你怎么知道那是一二三四?

一从假设来、一从无中生有来、一从缘起如幻来、一从全世界认同来、一从观念来、一从习惯性来,画一条叫做一,

你的一从哪里来?不会回答!为什么?那是禅的境界,单刀直入告诉你!对不对?它不是观念的东西,一加一等于二,这大家都会啊,那一从哪里来?大家都不会啊!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一加一就是等于二啊,一从哪里来?一就是一啊,这还要争辩吗?就一啊!就是这样子,强迫自己,接受这种观念叫做一啊!

而佛陀说:一不存在的,那是缘起如幻、是假设、是观念,是给你逻辑学上推论方便而已,让你语言上有一个数字的观念,number,它是一种游戏规则。为什么?定位是这样子嘛!叫做一二三。

所以,因此,我们会因为钱增加而高兴,多嘛;我们会因为没有钱而烦恼,因为少嘛!钱很重要,因为我们要生活,生活当中挟带着现实,现实又是这么残酷,因此,我们必须面对钱多、钱少的困扰,没有钱,没办法坐飞机啊;没有钱,注册费怎么办?

因此,现实的社会,把我们压得不得不接受,这个数目字存在的观念,这是有钱人、这是没有钱,所以,没有钱列为痛苦,事实上就是要面对现实。

而圣人没有这个东西,圣人身上十亿,心如如不动,知道这是假相;圣人三餐过得去,一贫如洗,日子也是这样过!为什么?因为就是一堆骨头啊,吃了消化吸收。我们因为,就是这样,吃了消化吸收,产生能量。

这些观念:有钱,十亿跟十块钱,在圣人没有这种观念的。为什么?没有数量的观念,已过量,《维摩诘经》讲的:已过量超数量,这个是何等的境界!

所以,为什么佛教讲的:无量无边?讲无量无边,其实也不对呢!无量是对有量讲的,才讲无量,因为你有量,才讲无量,佛不得已才讲:无量无边、不可思、不可议、不可尽,因为没办法讲,只好这样子来形容它。

所以,你讲无量也不对,为什么?本来就是绝对,绝对就是空;空就是绝对的存在,于一切现实当中,就见到了究竟本体,没有任何语言、文字跟意识型态去诠释它,所以,只好让众生理解的观念。众生所能理解的,就是有边无边、有量无量,没办法,只好这样讲了。

所以,你只要用重叠的观念,就是贫穷。譬如说:我很有钱!那就是你就是一个穷人,因为你讲你很有钱,就是表示还有人家比你更有钱的。

那不计较,我就安住我的本分,我一个月赚一万,我懂得般若的智慧,这一万就是绝对,放下,无比自在,我不需要跟你比较、也不需要跟你计较。

这是讲圣人的境界,你二万,二万就是绝对啊,我就是知足,我就是常乐。

让你领二十万,你不知足,你也是穷啊,穷跟富,你怎么比啊?钱赚不完啦,也讲不完啦!所以,这个还是属于观念的部分。

生命是妄想的产物,生命就是一种观念,而一切众生都卡住观念,而老死不可破,没有办法破那个观念,打死没有办法!

从假设当中;从无中生有当中,一种缘起如幻的假相,而不知道,父母没有生出我们,我们根本没有执着。

不懂得执着;也不晓得什么叫做一二三四?后天慢慢学习的数字观念。

所以,佛讲的:后天所学习来的东西,不堪使用!因为它不是智慧,不是本有的智慧,没有办法突破那个无明跟烦恼,没有办法的!要突破无明烦恼,必须开采本来我们有的般若智慧。

底下说:一、离我相的贪爱;二、清净;[清净]底下要加一个:心,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没有污染。

第三、就是平等;还加一个[心],要平等心看待一切众生,千万不要觉得你有钱,看不起别人;你长得漂亮,看不起别人;有时候,漂亮比丑还糟糕,就像被谋杀的那个,她就是因为长得漂亮。

今天如果她长得很丑,自己就有保护色,一看就是门神、八家将那种脸,哇!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就了解说,你看,人家长得丑,人家就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长得漂亮就比较麻烦,性骚扰、性侵害等等。所以,长得丑有它的优点,就是不会有烦恼。

第四、断烦恼。就是能断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78 开悟,就是见到自己的心。反之不见自心者,就是迷,迷人以迷失自本心故,随逐五欲六尘而去,不知返观自照,是故尽其一生悠悠忽忽,受六尘之摆布,为五欲之所驱使,空造许多业,空受许多的苦

经文30:[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善哉]:此为赞其直心。[众生]:生生死死,生死不断,底下念:数shuo,数数,一次又一次;不能念数shu生。

诸位!最近考这些初中、高中的中文,还有老师的中文。台湾的中文,一个礼拜才有五台中文。

现在统统用电脑网路,他们的中文就是这样常常念错。譬如:记者写罄qing竹难书,他念:sheng竹难书;罹li难,他念成luo难;破绽zhan,念破ding,就一直念错。

中文系看起来就很好笑,这个最基本上的东西,现在都是由电脑网路,不重视中文,喜欢那个电动玩具。

所以,要打开佛经的般若智慧,语言、文字能力是一把钥匙,中文强的人是很受益的,它是非常重要的!师父还是劝大家好好的学中文。

二十一世纪,是中文的天下,大家都在学中文。像美国人现在不学英语、美语,把中文列为最为重要的外国语言,第一个就是中文。那我们现在大家都念中文了,要加强。

所以,研究《楞严经》有一个好处,就等于上中文补习班,我们来这里等于上中文补习班。来这里,师父念一念,喔!知道!以后就会念了!

有一个比丘在诵经的时候,众生luo难,我跟他讲:法师,法师,不要叫luo难,叫li难,还不高兴呢!还凶我呢!这没办法,我教他念对的,他又起烦恼。

所以,数数生,称为众生。又称数取趣。趣,就是六趣。

[数取趣]以白话来讲,就是:一再地往六趣跑。也就是轮回没有停止。轮回怎么停止?我们的贪心、财色名食睡的心这么重,轮回怎么停呢?痛苦怎么有办法停呢?

所以《大智度论》里面讲:去贪则清凉。诸位!佛经一句话,可以影响你一辈子,你只要把这个贪放下,你一辈子都清凉,真的!没有贪嘛!

[常住真心]:常住就是不生不灭,此真心非生灭之心。

义贯:[佛言:善哉,阿难],你能直心地自陈出家之发心因缘,直言不讳。

[汝等]大众[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世以[来],依惑造业,依业受报,因此无量劫中[生]与[死相续]不断,生了又死,死已复生,

此[皆由]于[不知]自身中具有[常住]不生不灭的[真心],其[性]本[净]、并具本[明]之[体];

众生以不自见真心故,反[用诸妄想]心去思惟分别一切法,然[此]等妄[想]实在[不真],但是虚妄(因为妄想就是心中起惑,既起妄惑,所以就造妄业,而受妄报),[故有]六道生死[轮转]之事。

诠论:众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见自心,以不见自心,所以,故虽身受轮转而不自知。为什么呢?因见心名为悟,见到了自心才是悟。

所以[悟]字从心从吾,此字之义为[见吾心者,名之为悟];所以,开悟,就是见到自己的心。

反之不见自心者,就是迷,迷人以迷失自本心故,随逐五欲六尘而去,而不知返,不知返观自照,是故尽其一生悠悠忽忽,受六尘之摆布,为五欲之所驱使,空造许多业,空受许多的苦。斯皆由于不见自心之过。

   79 修学佛道就是不能虚伪了。在无量劫中,历经六十阶位,其过程中,永远也没有一点点弯曲、偏出直道之相

经文31:[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欲研无上菩提]:[研],就是求。

[无上菩提]就是佛道佛菩提。因为前面阿难请法的时候;

[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所以就是请问成就无上菩提之法。

[真发明性]:[真],就是真正地,而不是虚伪、不是表面、不是造假。[发],开发;[明],就是明了,就是悟。[性],就是如来藏性。

[应当直心,酬我所问]:[酬],就是对,答也。《维摩诘经》里面说:[直心就是道场]。

意思就是:人不能虚伪。也就是直心相反的,就是谄曲心,心若谄曲,便会吹牛、拍马屁、谄上欺下、趋炎附势等恶事,以及覆藏,覆藏就是隐藏,隐藏自己的缺失,叫做覆藏。

委过,委过就是弯曲,这个[委]就是弯曲;[过]就是过失。[委]就是弯曲,就是不直的过失,就会覆藏自己的缺点,就会有种种的弯曲、种种的过失。

就会文过饰非,修饰自己,自己的过失,文一文,[文]就是修饰的意思。饰非,自己的非,也是修饰一下,修饰一下过,修饰一下非,叫做文过饰非之事,皆会发生,如是便无法修行,以谄曲心者其心虚妄盛故,所以与道不相应,与道格格不入,所以修行人必须直心。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十方如来皆是同行一直心之大道,行不由径,不走险路,不由小道、邪道、不抄小径。

[出离生死皆以直心]:一切众生得以出离生死者,皆是以直心去修行,而不以邪心、曲心。

[心言直故]:[心言],心跟言。谓心与言皆不弯曲、不扭曲。

[终始地位]:[终],为十地等妙(等觉、妙觉)。[始],就是初发心。[地位],菩萨修证的六十阶位。

[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中间],就是过程。[诸],就是种种、各种。[委],就是弯曲。此言,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其修行一直依纯一直心。

简单讲:修学佛道就是不能虚伪了。在无量劫中,历经六十阶位,其过程中,永远也没有一点点弯曲、偏出直道之相。

[出]就是离,没有偏离正道。因此,你没有偏离正道,你必须要有什么?要有卫星定位了,现在讲的卫星定位。

简单讲:修学佛道一定要什么?一定要大善知识;修学佛道没有大善知识,除非你是六祖再来的,要不然,很容易走错路的!

底下,义贯:[汝今]既[欲研]求[无上菩提,真]正去开[发明]见自己本具的如来藏[性],便[应当]秉一纯诚之[直心],来[酬]答[我]以下[所]要[问]的问题。(我问甚么,你答甚么,不要顾忌、或者是讳疾忌医,逃避问题。)

[十方]世界的[如来]皆是[同]行[一]直心之大[道故,]而得证无上菩提;

不仅诸佛如是,连一切众生,之所以得[出离生死]轮转,亦[皆]是[以]纯一无曲之[直心]去修行,以其持[心]与[言]语皆一向[直]而不扭曲[故,

如是乃至]在他们修行的最[终]之十地、金刚后心,以及最初[始]发菩提心所经历的十[地]、六十阶[位],于其[中间]之过程,也无诸委曲、迂曲之相,也[永无诸委]婉迂[曲]之[相]。

   80 修学佛道一定要什么?一定要大善知识;修学佛道没有大善知识,除非你是六祖再来的,要不然,很容易走错路的!

修学佛道一定要什么?一定要大善知识;修学佛道没有大善知识,除非你是六祖再来的,要不然,很容易走错路的!

有一个女众,去信一个外道,那个上人跟她讲,所谓无上师跟她讲,他说:要赤裸裸的打坐,要见本来面目,就要在房间里面脱光光,脱光光打坐,他说这个叫做本来面目。因为佛法她不懂!所以,要碰到了恶知见的,那就惨了,那死定了!

譬如说:美国有一种类似异教徒,常常妖言惑众,那多严重呢?他说:最近外太空飞碟要来了!他们那个神跟他相应,有告诉他了。

他说:我们人的肉体跑不过飞碟,我们要跟这个飞碟,就像光带着我们上天堂。这个是在美国,现在被禁止了!

上天堂,我们用什么去?用神识,所以,神识就要摆脱这个肉身,摆脱这个色身。结果怎么样?大家想不想去?想!怎么去?统统要自杀!当天,互相帮忙,死一百多个喔!

我用毒药把你灌进去,先注止痛的,毒药灌进去,然后,三号就灌二号的,就这样互相灌这个药。有的打这个针、有的灌药,太痛苦了,打这个针,打这个毒针,让他昏迷、死掉!

他说:这样死了以后,神识出来,跟着光跑、跟着飞碟跑,这样会上天堂!结果调查下来,死了一百多个!

你知道要碰到佛法有多难?要碰到正知正见、正法的法师有多难?要碰到邪知邪见,想要更快的,所以,给你大搞神通,你也不知道,外表上看,他也很慈悲啊,口中讲的类似佛法,类似。

你看,他也讲布施啊;也将慈悲啊;也讲爱啊!完全模棱两可,在外行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他到底是正是邪?而在佛经的五十种阴魔判断,他的确是恶知见、是邪的!

所以,这个邪知邪见,一下子带进去以后,思想中毒。思想中毒以后,改不过来;不是一辈子改不过来,是断了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

由美国这个例子,我们看到这个报导,我们都吓一跳!这样用打毒针的让他死掉,怎么能够上天堂呢?上天堂是这样去的吗?那一百多个就白白死亡了!

要不然,就这么简单,那我这里就用毒药,你们就准备上西天了,来的每一个人打一针,让你死掉,一个一个拖去火化!就说:你们统统上西方极乐世界!这种道理讲得通吗?

所以,没有福报、没有因缘,就是碰不到正法。就是无法碰到大善知识,怎么死的也不知道,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

所以,佛的知见有多重要!所以,讲经说法有多么的重要!能救多少众生的法身慧命,不会走错路,能够不受邪师、邪见、恶知见所干扰、所误导,讲经说法有多么多么的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81 [1、破计心在身内]。我们参参看,每天拖着这个一定会死的,我们现在活得等同尸体!为什么?因为万法都是败坏之相

1、破计心在身内,经文:[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就是以如来三十二相为攀缘。所以,阿难因为看到佛的相好出家。

因此,比丘如果现庄严相,也可以度众生;现威仪相也能度众生,因此,比丘要重视威仪。

说[将何所见]:[将],就是用,以。你是以甚么来看,而能有所见?换言之,也就是说:问[谁见?]

这个[谁]跟我们平常参禅的人说[念佛的人是谁?][拖着死尸的是谁?]这个都是禅宗的。

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念佛的人是谁?这个都是禅宗。为什么要那样问,最重要就是打破那个无始无明,禅宗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无始无明,也就是卡到一层深层的执着意识。所以,就要参:念佛的人是谁?

本来无可念,也无所念,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念佛?所以,这一句话其实就是要检视你是用什么心?是用真心?真心无所念,无所不念。

还是用妄心?妄心虽然也是能念,但是,变成有能念跟所念,这个变成一种虚妄,不实在的意识型态。

拖着死尸的是谁?也就是说:你每天跟着这个色身,我们每天跟着这个色身在一起,可是,我们有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这个色身?

这个色身死了,会烂、会长虫、会发臭、会流这个尸臭,我们一直这样执着、贪婪、愤怒、攻击、伤害、排斥,都存在!

那么,我们参参看,每天拖着这个一定会死的,我们现在活得等同尸体!为什么?因为万法都是败坏之相。

简单讲:换另外一个角度说,你就明明知道,你这个色身会死,为什么我们这么烦恼?我们到底在忙什么?在苦恼什么?在贪婪和执着什么?到底为什么?好!研究到最后就是无知、探讨到最后就是无明。

所以,禅宗的每一个公案,都是叫你见性;每一个公案,都是叫你破无始无明。

拖着死尸的是谁?你为什么那么爱乐这个假相、这个色身?而难割难舍,是为什么?这个就是苦的来源了,苦!

说[谁为爱乐]:谁为能生爱乐?也就是:谁爱?谁乐?这个[谁],跟上面参是一样的。

   82 我们这个色身,就是呼吸这个氧气,氧气燃烧身体的脂肪,变成把食物转换成能量。但是,如果氧化得太快的时候,他就老化得更快

  破计心在身内,经文32-33:[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如是爱乐用我心目]:[如是],就是这样。这样的爱乐之产生,是用我的心和眼。

又,心有六种:一、叫做肉团心;二、叫做集起心;三、叫做思量心;四、叫做缘虑心;五、叫做坚实心;六、叫做积聚精要心。

什么叫做肉团心?肉团心,梵文叫做纥栗驮耶,也就是世间所称的心脏。这个大家都知道,心脏。

这个心脏还有学问的,心脏,正常的情况下,心脏跳得愈慢的动物,它的寿命就愈长;心脏跳得愈快的动物,它的寿命就愈短。

譬如说:狮子、虎、狼、豹,它们的寿命,平均大概就是十岁到十二岁,因为心脏跳得很快;心脏跳得很快,也就是它的氧化速度愈快。

像老鼠,老鼠它的心跳的速度就非常的快,它的寿命周期就非常的短。

像大象,它的心脏,心跳的速度慢,怦怦,乌龟,乌龟它的心跳就很慢,叫龟息大法,乌龟可以闭气的,乌龟可以活到二百多岁,有人捉到那个乌龟,是二百多年前的,上面有刻西元几年,还捉到!因此,我们还有一点点学问,讲到这个心。

正常的心跳,人类是七十二下;人类的最高的极限,是一百五十岁。换句话说:人类的寿命的极限,最高最高,不能活超过一百五十岁,这是人类的极限。但是,我们都活不到一半,大部分都活了八十岁,就不错了!

为什么我们常常讲要抗氧化?我们这个色身,就是呼吸这个氧气,氧气燃烧身体的脂肪,变成把食物转换成能量。因此继续氧化,就继续燃烧能量,使我们运作正常。

但是,如果氧化得太快的时候,他就老化得更快,荷尔蒙它就会失调。所以,不是自然的东西,还是少吃。

譬如说:你生理期停了,你吃这个荷尔蒙,她就很容易得癌症!

如果说:你的这个身体运作不是很正常,补钙,他就会结石,因为它不是你本能所产生的一种钙质。你补钙,喝了很多,钙质喝了很多,不一定你的骨质就不会疏松。

就像喝牛奶一样,一般人说:喝牛奶会补钙,骨骼健康,事实上,有时候刚好相反,医学现在证明,刚好相反!

因此,我们要了解,这个肉团心要保养它,还是需要一点功夫。所以,现在抗氧化的东西很多。

底下说:心的各种意义当中,唯有这个是物质的,其他皆非物质的。就是肉团心,也就是我们讲的心脏。

诸位!你知道吗?大海中曾经捕到的蓝鲸,它的心脏有多大,你知道吗?鲸鱼的心脏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像我们一部小轿车,鲸鱼的心脏像我们的小轿车,怦怦,鲸鱼的血管,动脉,小孩子可以跑进去玩,有始以来,捉到最重的蓝鲸,一百多吨,专吃浮游生物的。

   83 我们这一辈子,如果不好好的做、好好的修行,下辈子会很惨,因为人的造因力最强!

心有六种:一、叫做肉团心;二、叫做集起心;三、叫做思量心;四、叫做缘虑心;五、叫做坚实心;六、叫做积聚精要心。

什么叫做肉团心?肉团心,梵文叫做纥栗驮耶,也就是世间所称的心脏。这个大家都知道,心脏。

第二、叫做集起心,集起心,也就是所谓的第八意识,佛教讲的八识田中。为什么把第八意识称为一个[田]字呢?就像你在耕耘,种善的种子,将来你有善的,善因就一定有善果;恶因就一定有恶果;无记因就无记果。

也就是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我们称为八识田中,这个比喻实在是太好!这个就是心识的总体,以阿赖耶的性能为能搜[集]诸业习之种子。

万法唯心所造,这个集起心是很可怕的,这个集起心它重视的就是你的起心动念,我们的起心动念。

我们的起心动念,变成种子的时候,将来就会起现行;现行又会继续薰种子。就像蜡烛,蜡烛一点的时候是火;火继续燃烧这个蜡烛,这蜡烛再继续让它起这个火,它就是一直循环。

我们业会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所以,我们六道轮回就没有停止过;我们的烦恼也没有停止过,也不知道说:什么叫做歇即是菩提!所以,又能生起诸现行法,所以称为阿赖耶识为集起心。

集起心就包括三个角度:集一切善的种子;集一切恶的种子;集一切无记,无记就是:也不能说善跟恶。

譬如说:我看这个森林,我也没有去做坏事,也没有去干恶事啊,所以,我喜欢看个森林,那个不能算善,也不能算恶啊!

譬如说:我喜欢喝茶,我这喝茶,也不是说去干善事,也不是干恶事啊,不能论善、恶,叫做无记,叫做无记的种子。

无记也会培养一种习惯啊,那么,这个惯性意识一产生的时候,上辈子它就集中在这一辈子,从小它就会显现。

你看,有的人从小,他看到昆虫,就会用刀子把它切成一块一块,后来就变什么?大流氓!电视报导的,杀人不眨眼的,结果从小他就很喜欢杀死动物,他那个前世的种子、业力牵引过来。

有的人一转世以后,他就很会读书,像香港有一个九岁读大学,你有没有觉得很不可思议?九岁的小朋友,经过测试,他的能力可以念大学,直跳十级!九岁而已喔!所以,如果没有论这个三世因果,没办法解释的!

如果要讲上帝:上帝!你为什么这么偏心呢?为什么把一个小朋友,九岁程度可以念到大学?他是念数学系的,四个教授跟他考试,他速度快,快到惊人,连那四个大学的教授就说:他够资格!

台湾有一个心算的小朋友,才几岁而已?八、九岁而已,心算的,旁边八个教授用计算机跟他比赛,那个数目都是很长的,加减乘除的,这样子,他一支笔拿起来,那个题目一看的时候,lu~~答案出来,那个大学教授还在按计算机,输他!

一个小朋友不到十岁,台湾的,心算实力最高级、最高段,超过那八个教授计算机的速度!

所以,人脑发挥到极处的时候,爆发力是惊人的。但是,人脑在集起恶业的时候,那种杀盗淫妄,力道也很可怕!

所以,六道轮回里面,人的造因力最强!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一辈子,如果不好好的做、好好的修行,下辈子会很惨,因为人的造因力最强!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84 心有六种:一、叫做肉团心;二、叫做集起心;三、叫做思量心;四、叫做缘虑心;五、叫做坚实心;六、叫做积聚精要心。禅者行禅须善了自种种的心,我们要发坚固的实相心,叫做坚实心

心有六种:一、叫做肉团心;二、叫做集起心;三、叫做思量心;四、叫做缘虑心;五、叫做坚实心;六、叫做积聚精要心。

什么叫做肉团心?肉团心,梵文叫做纥栗驮耶,也就是世间所称的心脏。这个大家都知道,心脏。

第二、叫做集起心,集起心,也就是所谓的第八意识,佛教讲的八识田中。为什么把第八意识称为一个[田]字呢?就像你在耕耘,种善的种子,将来你有善的,善因就一定有善果;恶因就一定有恶果;无记因就无记果。也就是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我们称为八识田中,这个比喻实在是太好!

第三、思量心——也就是第七末那识,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染有我。意思就是:有我执还有法执,二种执着。

为什么叫做我执呢?凡夫。为什么叫法执呢?因为修行人。修行人只要说:我很有修行、我比你行!就着法执。

说:我证初果阿罗汉,着初果。说我证二果阿罗汉,着二果。所以,佛法就是唯证相应,心知道就好,嘴巴不能一直讲、一直执着。为什么?他会卡在某一种阶段里面。

也就是第七末那识,以末那识之性,这个[性]不是本性。也就是说:末那识;性就是指作用,它的专属作用性,这个[性]不是指如来藏性。

以末那识的专属的作用功能,做什么?能为恒审思量。意思就是:二十四个小时都在思量,没有停止的执着,所以,最困难修行的就是这个,微细的执着。

第四、叫做缘虑心——又称虑知心、了别心,也就是前六识。以前六识之性能为能攀缘前尘,并起思虑而了别之。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很清楚的,思量心是微细的;缘虑心是对境起来的,所以,它比较粗。换句话说:缘虑心就是粗糙的思惟;思虑心就是更微细的思惟、更微细的执着。

第五、坚实心——也就是自性清净心,也就是如来藏心,以其他各种心皆是生灭无常败坏之法,唯有此心究竟不生不灭,所以是坚实之法。

第六、积聚精要心——也就是积聚诸经要义之法要或者是经典,譬如说《般若心经》。

如此看来,阿难所用的心,到底是那一种心呢?所以禅者行禅须善了自种种的心,我们要发坚固的实相心,叫做坚实心。

以及一切世间种种心。世间一切种种心,当然都是妄心,那么,对大悟的人来讲,就是智慧心。

所以,虽然我们是这个臭皮囊;但是,学佛的人要更加珍惜,让我们的生命发光、发热,活出意义,为了报效、回馈整个社会而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活;为了全人类而活,这样活出意义、活出真正的生命!

[故我发心愿舍生死]:愿舍生死之志愿是不错,不过阿难不知这个[见相生爱]之心,正是生死之本!

   85 无常在圣人的角度,它是美的,很漂亮的东西。知道吗?它是很美的东西,因为它会作用,作用就是无常了!没有无常,我们怎么作用呢?

诸位!你不要看到无常败坏之法,就认为不好,诸位要很清楚,为什么要讲生灭无常败坏之法?佛讲这一句,是告诉我们:万法执着不得。

但是,话讲回来,如果没有生灭无常,诸位!我们没有水果吃,你听得懂吗?为什么?水果长出来,为什么?

常,常就一直维持原状啊;人也不会长大,常,就永远那么小,出世的时候那么一点点,都不会长大,因为没有生灭无常的转换,他就一点点而已啊!

所以,无常在圣人的角度,它是美的,很漂亮的东西。知道吗?它是很美的东西,因为它会作用,作用就是无常了!没有无常,我们怎么作用呢?

所以,佛陀讲生灭无常,是叫你破除执着;而对圣人讲诸行无常,是告诉你:要起清净心的作用,清净心也是无常。是不是?没有无常,你怎么作用呢?

佛陀讲经说法,声音是不是无常?是的!佛陀的心灵呢?是如如不动。佛陀的心,是大般若智慧如如不动,他可以起作用,可以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生灭,

生灭即于生灭,就是不生不灭的心性;不生不灭的心性,可以作用在生灭的无常法里面。这样知道吗?

所以,没有无常,我们变成没有水果吃、没有饭吃,稻子种不起来;水果不会成熟;人也不会变漂亮啊!

出生时那么一丁点,过了再久还是一点点,因为长不大啊,吃了再多,他也不会长大,因为没有无常啊!

所以,因此我们要知道,无常就是转变、转化的意思。因此学佛的人,就是在转化生灭的无常里面,去找到那个真、善、美的东西。

我们要了解,真正一个悟道的人,所有的法,统统叫做享受;所有的法,统统叫做解脱;所有的法,统统叫做觉知。

二六时中,没有一种东西,可以干碍一个大修行人,就算今天他要死亡,他也了解说:朝闻道,夕死可以,反正人死后,就是一堆骨头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