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83|回复: 131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4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内容概述——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经文:从[如是我闻...(至七处征心止)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第一部分 讲经前的重点勉励
    第二部分 《楞严经讲义》部分
    第三部分 《楞严经义贯》部分


第一部分 讲经前的重点勉励

    1 《楞严经》研读了以后,它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

我们讲课到今天,大概有半年,才准备要进入经文:[如是我闻]。这个过程当然也碰到一些事。

在今天讲经前,有几句话要勉励:《楞严经》研读了以后,它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

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你心就是要有定;心没有定,就叫做结缘,种种善根,心无定就散乱;心有定就三昧。

你禅修也好,要入三昧;你念佛也好,也是要入三昧。

所以,整部《楞严经》的重点,就是要有三昧的功夫。

   2 这个三昧的功夫,是经过千锤百炼,而达到的成果,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一蹴即成

这个三昧的功夫,是经过千锤百炼,而达到的成果,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一蹴即成,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经典里面有一个比喻,它说:

如果你只有听经闻法,解解教理,对大藏经的教义、教理有粗浅的了解,概括性的研究,这个充其量只能说叫做坯。

坯,我们看过那个泥土、黏土,把它经过了转盘,经过了这个师傅的手,巧妙的手,把它捏成一个盘子、或碗、或者是花瓶。

坯的意思就是还没有经过烧,窑洞高温的烧,还不能成材。

这个坯如果把它拿到外面,只要一碰到下大雨,这个坯,淋雨就会坏掉!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一个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修行人,

我们只想听经闻法,不改掉自己的脾气,心一直没有在定中,也就是不堪一击,

随便一点境界、是非来,马上就跟着倒;

善恶的境界来,马上就跟着倒;

五欲六尘的境界来,马上就起贪染、执著。

换句话说:一个成就三昧的人,他一定要吃尽一切苦头,

十方三世一切佛,以苦为良师,出家人不经过苦、不吃苦,没有一个能够成就祖师大德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3 一个成就三昧的人,他一定要吃尽一切苦头

一个成就三昧的人,他一定要吃尽一切苦头,

十方三世一切佛,以苦为良师,

出家人不经过苦、不吃苦,没有一个能够成就祖师大德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吃要吃得好;睡要睡得很好;晚课不做、不随喜,自己觉得: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稍微一点苦都吃不消,苦的事情统统推给其他的比丘,我呢?我自己躲在凉的一个角度吹冷气,啥都不干、啥都不参与,自己还觉得自己很有成就、很有修行!

居士也是这样子的,今天我们来听听佛法,懂得一点皮毛,内心里面更谦虚的告诉自己:哎呀!佛法果真的是很深,不是你想像的这么简单。

所以,把苦当作是补。

   4 你能够在这个生灭无常的连续性里面,做一个超越的人,你变成一个奇迹

把苦当作是补。

有了境界,那么,勉励自己,

就是有这种逆境,

有人伤害你、攻击你、毁谤你,

有种种的是非恩怨,

你能够在这个生灭无常的连续性里面,

做一个超越的人,

你变成一个奇迹,是一个例外。

   5 生灭无常总是在进行着,你懂得在哪一点歇即是菩提,一下子就放下来,你就找到佛了!

生灭无常总是在进行着,你懂得在哪一点歇即是菩提,一下子就放下来,你就找到佛了!

要不然,我们就会再等啊,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我再继续找,继续参,

从一个道场参到十个;从十个道场参到一百个道场,还在找啊,

他不晓得万法回归现量,回归我们唯心,万法回归当下,

他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是等待某一天我要成就。

是的!这个期待并没有错;

但是,他不晓得,这个期待的当中,却在我们本性具足里面,不知道!

因此,只有解是不行的,你只有了解、只有认识这些,肤浅的认知这个佛法,没有三昧的功夫,佛道是没有办法成就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6 哪一点能够契入、稳住、贯穿,就见性!就看你有没有志气!

只有解是不行的,你只有了解、只有认识这些,肤浅的认知这个佛法,没有三昧的功夫,佛道是没有办法成就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也很有志气,下定决心,

从今天起,不看众生的过失;

我一直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我能够理解佛陀的用心良苦,因为佛是无为法,

无为法就是什么都放得下;无为法就是什么都解脱;无为法就是什么都自在;

无为法就是无所作为,做与不做,统统如如不动;成与不成,都是缘起性空,

哪一点能够契入、稳住、贯穿,就见性!就看你有没有志气!

    7 最有才干的人,是最危险的人,因为不懂得谦虚,不懂得忍辱,也不懂得退让

有才干的人,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

我看到了经典,有一个故事,给我很大的启示:

有一只蚕,就是会吐丝的蚕,碰到了一只蜘蛛。

这只蜘蛛正在结网,捕捉昆虫、蚊、虻,要当作大餐来吃。

这个吐丝的蚕就讥笑它,说:蜘蛛,蜘蛛!我觉得你很可耻,你编织了这个网,让人家掉进你的陷阱,而饱餐一顿,我觉得你很可耻啊!

这一只吐丝的蚕,就对这一只蜘蛛这么说了。

蜘蛛回答它,回答这只蚕,它说:我自食其力,自己编织这个网,捕捉昆虫来吃,我不觉得可耻,我自食其力啊!而你才是可耻,我觉得你很可怜!

蚕说:我能吐丝,吐这么好的丝,这个丝可以变成绸缎!丝可以织成布,像我们现在的蚕丝被。

你看,我的贡献有多大!我能吐这么好的丝,透气、清凉、重量又轻,最好的!

蜘蛛说:正因为你能吐出好的丝,所以,每一次,人们要把你这个茧煮熟,抽丝剥茧。

所以,你就是要面对死亡。要把你煮熟了,把你抽这个丝。

这个故事的含义、重点,这个蚕就表示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很有修行也好;或者是做大企业也好;或者是你当官,某一个角度、某一个地方的领导也好;

不管你事业成就、当官,或者是大和尚;或者是大居士,很有修行也好,就表示你很有才干。

但是,往往很有才干的人,他不懂得避开灾难。

所以,他很冲,他到处想指挥别人,看别人始终不顺,他的才干会害死自己!

就像这只蚕,吐丝捆绑了自己,而人们把它煮熟了,把它的丝抽出来!

所以,最有才干的人,是最危险的人,因为不懂得谦虚,不懂得忍辱,也不懂得退让。

   8 只有才干是不能服人的;必须具足佛陀的心,慈悲喜舍;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心,让人跟我们相处是这么的和谐

因此,如果你真的很有才干,我们一定要用佛的心,

只有才干是不能服人的;必须具足佛陀的心,慈悲喜舍;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心,让人跟我们相处是这么的和谐。

有才干加上有德行,就像一朵花有香气。

如果你只有才干,人家远远看说:这朵花很漂亮!可以欣赏;可是,他不会拿来身上戴着。

如果我们这朵花很漂亮,又有香气——就是有德行、有气质,

人家看到这一朵花很漂亮,有香气,连蜜蜂都会过来。

所以,就怕自己没有实力。

   9 修学佛道的重点,是在于降伏自我,不见他人的过失,我们进入无诤的状态,丛林无诤就是福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实力,搞宣传、广告;

有实力的人,随时都可以创造奇迹;

拥有奇迹的人,不一定有实力。

所以我们的重点,修学佛道的重点,是在于降伏自我,不见他人的过失,

我们进入无诤的状态,丛林无诤就是福。


   10 既然我们了解了真实的生命观,也就是缘起如幻的真实、真相,那么,我们就一定要轻轻松松的放下,把它神经弄得很大条

在一个团体里面,记得!会有很多的不同意见,这个叫做生命的常态,也叫做正常,

全世界都是一样,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是非。

所以,你要把它看作很正常,然后,用一颗虚空的心,去包容不同的意见,

这样,你每一个时间、空间,都在提升自己的正念。

不能说,哎呀!这个人意见跟我不同,你就一直讨厌他,那么,坏了自己的清净心。

我问你:哪一个团体没有是非?哪一个团体没有善恶?哪一个团体没有长短?

我问你啊!有!统统有,哪一个团体不闹意见?

所以,既然我们了解了真实的生命观,也就是缘起如幻的真实、真相,那么,我们就一定要轻轻松松的放下,把它神经弄得很大条。

诸位,该尽的责任还是要尽哦。不是说:我很谦虚了,我都当老二,你都当老大!

为什么?苦的自己都不做了,洗厕所:你是老大!你去洗!苦的都不参与,这个是没有责任心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我们不是道德的警察,我们也是业力的囚犯的一部分,我们也是不自在的。因此,我们互相勉励

因此,有才干的人,要懂得避开种种的灾难,

就是一定要谦虚,懂得包容跟宽恕,否则,这个世界一定大乱的,

我不是释迦牟尼佛,当然在座诸位也不是维摩诘居士啊;

你没有悟入不二法门,我也不是世尊,功德圆满,神通具足、德行具足、般若具足,我没有这个能耐啊!

如果要讲缺点,那么,全世界都有,计较不完!

了解了世间的常态,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就了解,

我们不是道德的警察,我们也是业力的囚犯的一部分,我们也是不自在的。因此,我们互相勉励。

    12 生命活对了,一次就够;生命活错了,就会百千万劫

生命活对了,一次就够,一次,这一次就是觉悟;

生命活错了,就会百千万劫。因为活错了。

这个就是我们在讲经前,跟大家作一个重点的勉励。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楞严经讲义》部分

   1 将经典解释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科,始于道安法师,诸位,这位道安法师是咱们中国非常伟大的祖师,我们一定要认识他

甲十,别解文义。这个别解文义,是对总释名题来讲的,总释名题就是解释[楞严经]这个经题;现在别解文义就是要把整部经开始讲解。别解文义(分三)乙初 序分、二 正宗分 、 三 流通分

此三分,始于道安法师,诸位,这位道安法师是咱们中国非常伟大的祖师,我们一定要认识他。

道安,西元312到385,就是道安法师活了七十四岁,这是佛教重要的一个人物,我们一定要认识他。

为东晋佛教,这东晋是朝代,我国初期佛教急遽发展之时代。这个[急遽]有几层的含义,也可以解释作仓促;[急遽]也可以说急速的发展;也可以说佛教草创时期,也就是佛法传到咱们中国来,还不是很久,大概二、三百年,所以叫做初期。

是咱们中国初期佛教在急速发展当中的中心人物,是一个代表。常山扶柳,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正定人,俗姓卫。

生于东晋永嘉六年,就是西元312;一说建兴二年,另外一种说法是生于建兴二年(314),为了不复杂,我们就取312。十二岁出家,这个不得了,比我早得很早!

敏睿逸伦,这个敏睿,[睿]就是智慧;[敏]就是高,特别高的智慧。逸伦,[逸]就是超过;[伦]就是一般人,[伦]就是类。敏睿逸伦,整句的意思就是:他的高超的智慧,是超越一般人。

所以,出家人,以前都相当的超越,不管是世出世间,都是了不起的大才干的人来出家。所以,敏睿逸伦就是:高智慧超越一般人。

研习了经论以后,就识志超卓,[识]就是立,立下了志向、志愿,非常的超越。

嗣入,就是继承。佛图澄,佛图澄这个神通广大。如果你看了佛图澄这个传记,师父也看过,这个佛图澄神通广大。我看这个《高僧传》的。嗣入佛图澄之门,也就是继承了佛图澄的门下,其后北方大乱,战争。

所以,这个战争不是今天才有,历史学家说:自古以来,有人类的历史以来,找不到一年,一年喔,没有战争,在这个世界上!说:哎呀!这一年整个地球都没战争!找不到,像现在的伊拉克,每天都在打。历史学家:这样平静一年都没办法!

所以,佛陀说:这叫做五浊恶世!我们今天有幸,六根具足,还能够坐在底下听《楞严经》,可不是一般的福报,是大福报。

其后北方大乱,与其师辗转避于诸方。而于湖北襄阳讲说教化十五年。

前秦,当然是对后秦来讲的。前秦苻坚闻其名,闻其名,只听到[道安大师]这个名,为了迎请他,对方不放人,就率兵攻陷襄阳。

诸位!前秦苻坚派多少的大军?你猜猜看!为了迎接一个法师,派十万大军!就是为了争取、迎请这个法师,派十万大军去请法师,还打仗哦,一个法师影响力有这么大!

古人对法师是恭敬备极,视为珍宝。是宝啊!一个影响力大的法师,可以让整个国家兴盛的,他的言论可以作为圭臬;他的理想、目标,可以作为趋吉避凶的指标、去恶从善的一个标准。

所以,这个祖师大德,国王一碰到这样子了不起的人,不惜动用军力,用了十万大军。叫做率兵攻陷襄阳,迎道安大师到长安,大家都知道长安是古都。

居五重寺,事之以师礼,[事之]就是服侍他,把他当作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上人这样的礼遇。

所以,古人要有所成就,就是要礼敬三宝。不敬三宝,礼佛无益。所以,我们敬佛、敬法、敬僧,这是咱们佛弟子的基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不要讲修行,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没有,佛弟子的基本盘都没有,谈什么修行呢?

道安,[尝]就是曾经,劝这个苻坚,召请西域的鸠摩罗什大师,并着手整理汉译的经论。因为世尊是印度人,所以,用梵文记载,梵文大家看不懂,当然就要翻译成汉语了。

编成综理众经目录一书,所作的目录等虽不存在于今,但是,后来的[出三藏记集],系根据其(道安大师)所著作的而编成的,都是由根据道安大师所著作而编成的。

此外,复致力于经典之翻译,以及诸经序文;什么叫序文?就是写在经典前面的文章,也就是把一部经典的重点,或者是赞叹之词;或者是感想,写在这个经典的前边,叫做序文。注释之作。共注序文二十二部。

又将经典解释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科。

诸位,讲这个有什么伟大呢?当时候,佛教来到咱们中国,才是短短的二、三百年,还没有一个人知道说,一部经典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道安大师有先见之明,可以看出一部经典的端倪,原来每一部经典都有这样的分段: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佛经翻译还不是很充足、充沛,量不是很大的时候,而道安大师就有先见之明,能看出佛经分三科的端倪,算是很了不起的!

我们看了老半天,还分不出来,人家念,我们跟着诵,管它什么分,是不是?道安大师呢?佛经不足,但是,以少许的佛经,就可以看出端倪,可见这个人是大智慧、有先见之明的一个高僧大德。

所以,为什么要提出来?你说:咦?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没什么。没有什么?很有什么!因为他看得出来啊,我们看不出来。此法,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亦沿用至今世。

另于僧团的仪式,仪式就是表现于外,威仪、种种的仪式。行规就是大众的规约,应该如何遵守大众的规约,还有种种的礼忏等等,多所制立。而且定释氏为僧姓。

所以,为什么所有的出家人都姓释?就是由道安大师。释迦牟尼佛姓释,就像我叫释慧律,为什么大家统统叫释呢?就是道安大师定的。因此,我们不必多此一举:慧律法师!您姓什么?我当然姓释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释]!

以佛陀为准则,所以,定释氏为僧姓,悉为后世所准。

其研究以般若经典为主,另又精通《阿含经》、阿毗达磨;阿毗达磨翻译成中文,叫做无比殊胜法,阿毗达磨称无比法,也叫做殊胜法,二个加起来,就叫做无比殊胜法。

开拓经文批判之先河,诸位!这个批判不是批评,千万不能搞错,批判就是次第分段,这一段讲什么主体,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科判。开拓经文分科、分段、分次第之先河。一生功业,于佛教史上贡献至巨。所以,师父勉励出家众:要做佛教的栋梁。

太元十年,西元385示寂,示现寂灭,要入涅槃。或说太元元年、太元十四年。诸位,这样传说很多,所以,我们取385,就是太元十年。因此原则上,道安大师是东晋的代表人物,从312到385,我们就取这为准则。

又道安手上有肉瘤隆起,世间人、世上的人,每每,每一次都称他为印手菩萨;当然,那个刀伤、烫伤不算啦,如果你烫伤也肿得很大,那个也不叫印手菩萨啦!

其与习凿齿二人复尝以[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语对答,甚为著名。

   2 我们今天有幸,六根具足,还能够坐在底下听《楞严经》,可不是一般的福报,是大福报

历史学家说:自古以来,有人类的历史以来,找不到一年,一年喔,没有战争,在这个世界上!

说:哎呀!这一年整个地球都没战争!找不到,像现在的伊拉克,每天都在打。

历史学家:这样平静一年都没办法!

所以,佛陀说:这叫做五浊恶世!

我们今天有幸,六根具足,还能够坐在底下听《楞严经》,可不是一般的福报,是大福报。

   3 古人对法师是恭敬备极,视为珍宝。是宝啊!

前秦苻坚闻其名,闻其名,只听到[道安大师]这个名,为了迎请他,对方不放人,就率兵攻陷襄阳。

诸位!前秦苻坚派多少的大军?你猜猜看!为了迎接一个法师,派十万大军!

就是为了争取、迎请这个法师,派十万大军去请法师,还打仗哦,

一个法师影响力有这么大!

古人对法师是恭敬备极,视为珍宝。是宝啊!

一个影响力大的法师,可以让整个国家兴盛的,

他的言论可以作为圭臬;

他的理想、目标,可以作为趋吉避凶的指标、去恶从善的一个标准。

所以,这个祖师大德,国王一碰到这样子了不起的人,不惜动用军力,用了十万大军。

   4 不敬三宝,礼佛无益。所以,我们敬佛、敬法、敬僧,这是咱们佛弟子的基本

古人要有所成就,就是要礼敬三宝。

不敬三宝,礼佛无益。

所以,我们敬佛、敬法、敬僧,这是咱们佛弟子的基本;

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不要讲修行,

做人的基本原则都没有,

佛弟子的基本盘都没有,

谈什么修行呢?

   5 为什么所有的出家人都姓释呢?就是道安大师定的

为什么所有的出家人都姓释?就是由道安大师。

释迦牟尼佛姓释,就像我叫释慧律,

为什么大家统统叫释呢?就是道安大师定的。

因此,我们不必多此一举:慧律法师!您姓什么?

我当然姓释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释]!

以佛陀为准则,所以,定释氏为僧姓,悉为后世所准。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6 皇帝讲了一句话,说:我用十万大军,仅得一人半!

  诸位,这位道安法师是咱们中国非常伟大的祖师,我们一定要认识他。

道安,西元312到385,就是道安法师活了七十四岁,这是佛教重要的一个人物,我们一定要认识他。

其与习凿齿二人复尝以[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语对答,甚为著名。

在这里要讲到前秦苻坚,刚刚讲到前秦苻坚攻打襄阳,用十万大军,这个苻坚讲了一句话,皇帝讲了一句话。

说:我用十万大军,仅得一人半!只有得到一人,还有半;要不是一个人,要不然就二个人,为什么仅得一人半呢?

因为道安大师才高八斗,大般若智慧,所以,安公称一人,安公就是道安大师,足足称为一人;

这个习凿齿算半人,为什么?因为他跛脚,就是残障人士,走起路来,en...(师学做跛脚一拐一拐动作),当然,我们不是说讥笑这个。

讲到这个的时候就是说:皇帝派十万大军攻打,只得一个人半,就是说:因为习凿齿是跛脚,残障人士。

但是,我告诉你:这个习凿齿是东晋的名士,他的博学多闻,精通史实,他的才智无人能比,经典是这样记载的,他的才干没有一个人可以比拟。

所以,他有一点自负,也就是四海之内无人可比拟,意思就是他是唯一。所以,是有才干,但是,有一点狂,有一点骄傲、自负。

这东晋名士,他是一个博学多闻,精通史实,才智无人能比的一个居士。后来他自己这样称:[四海习凿齿],

这个讯息传到了这个道安大师,道安大师说:哎呀!这么一点才干,就这样子,称四海之内?他最行!

道安大师就说了:我叫做[弥天释道安],你才四海,我比你更大!弥天就是整个天、虚空都是我的!要比大就是这样最大了,[弥天]就是满天,虚空叫做弥天嘛!

所以你叫做[四海习凿齿],道安大师我比你更大,我是整个虚空都是我释道安的!之语来对答,强中自有强中手。做人,还是谦虚一点比较好。甚为著名,后世遂以[弥天释道安]呼之。

《梁高僧传》卷一、卷二、卷五、《出三藏记集》卷十五、《历代三宝记》卷八、《续高僧传》卷九、卷二十九、《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中、卷下、《法苑珠林》卷十三。这个都有记载。

   7 在中国,没有人能讲出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道安大师已经有先见之明,先讲了

好!翻开课本,此三分始于道安法师,刚刚讲过了,东晋道安,西元312到385,

因为,这个法师特别的重要,所以,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

证于亲光菩萨《佛地论》,亲光菩萨,上次已经讲过了,

是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的学者,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约生于六世纪中叶,相传为护法之门人。

为什么讲[证于]呢?意思就是说:道安大师先提出来。

在中国,没有人能讲出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道安大师已经有先见之明,先讲了。

后来才把亲光菩萨的《佛地论》传过来,翻译,结果一看,完全一样!叫做证于。

所以,这个道安大师真是了不起!

亦有三分之意:亲光菩萨的《佛地论》,也有三分之意,

一、起教因缘分;起教因缘分就是序分。为什么讲这一部经典?有它的因缘。

二、圣教所说分;就是正宗分。

第三、信受奉行分;就是流通分。

    8 诸位!你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喔,一般拜鬼神的,只有[信受],没有[奉行]

诸位!你不要小看这四个字([信受奉行])喔,

一般拜鬼神的,只有[信受],没有[奉行]。

看这个经典要很注意看,一般人都是念过去而已。

我告诉你:这个[奉行],可是咱们学习佛法的修行人最重要的二个字!

拜鬼神、求佛菩萨,一般人啦,叫做信受;

独独佛弟子要讲奉行,依教奉行,

就是不能听了就算,

听经闻法是要切合实际,运用佛陀的般若智慧,开展我们自己的本身的般若智慧。

   9 这个婆婆很虔诚,但是,她把拜鬼神的心拿来拜佛。拜神的观念就是这样子,来就是求,而且是无理的要求

独独佛弟子要讲奉行,依教奉行,就是不能听了就算。

一般人拜佛叫做信受,为什么?

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婆婆年岁很大,佛法不怎么了解,但是,也有一点善根,常常来庙里拜拜。

有一次这个婆婆,就为她的二个女儿来求佛了,

她的大女儿是种花的,二女儿是开这个陶器的,黏土那个陶器,把那个土黏一黏,雕琢一下。

这个黏土要经过烧,一淋雨就会坏掉啊!这个陶土黏一黏,盘子、花瓶、碗盘等等。

好了!这个婆婆很虔诚,但是,她把拜鬼神的心拿来拜佛。

她端了一个篮子的水果,到庙里来,就往中间的供桌一摆,去点了三支香跪在佛前。

然后,旁边有一个小师父,这小沙弥刚好在旁边墙壁上清扫,大殿在这里,他刚好在佛的旁边,高高的,正好在清扫。

这婆婆三支香一点下去,看了那一篮水果以后,就看了佛像,

说:佛陀啊、菩萨啊!保佑下大雨喔,因为我们大女儿种花,需要雨水,没有雨水,花会干掉、会死掉!

拜一拜,结果,喔!菩萨显灵了,哗!一下子就下了很大的雨。

没多久,那个婆婆又赶快跑进来:菩萨!那个雨水太多了,我二女儿那个陶瓷还没经过烧,那个雨一淋,统统解开来溶掉了!菩萨啊!你要赶快显灵喔,出大太阳喔!

结果那个沙弥从上面在擦的时候,掉下来!

跟婆婆讲:婆婆!那个水果你拿回去。

她说:为什么要拿回去呢?

他说:佛菩萨做不到!

二、三分钟前、几分钟前,你来叫他要先下大雨;几分钟以后,叫他要出太阳,菩萨难做喔,很难满你的愿!你水果拿回去,

我从上面就掉下来!受不了,叫做无理的要求。

所以,这个天怎么做,没有办法满人的愿,何况人?

天,雨下得太多了,说:下不停了,菜都烂掉了,都不能出门游玩了。是不是?希望它停。

出太阳了,出了太久了、太热了,说:糟糕了!没水喝了、没水洗澡了!

你看,树木也死了、植物也死了;农田、农地、农夫,你看,太阳一晒,全部干掉了,没水了!

做天都没有办法满大家的愿,何况做人呢?

所以,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咱们尽力就行了,做天都没办法满人家的愿,何况我们平凡的人?是不是?

因此,拜神的观念就是这样子,来就是求,而且是无理的要求。

   10 我们要很清楚这个佛法,佛法是解脱的,是解脱的般若智慧

拜神的观念就是这样子,来就是求,而且是无理的要求。

所以,如果有婆婆拿这个水果来供佛,在那里念了老半天,

我就说:婆婆!你来,你刚念什么?

她说:我第一个愿望,希望我儿子考上大学;

第二个愿望,希望我老公升官;

第三、我希望我的女儿嫁一个好老公!

我说:你赶快把水果拿回去,因为观世音菩萨也不敢吃,

观世音菩萨也没有这个能力啊,吃那个水果要负责的啊!

所以,我们要很清楚这个佛法,佛法是解脱的,是解脱的般若智慧。

它重点,一般众生是[信受];可是,我们佛教是[奉行],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依教奉行]。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我们不是说像一般人迷信,拿了香来这里一直求,我们是有智慧的,要求就求解脱、求般若智慧

一般众生是[信受];可是,我们佛教是[奉行],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依教奉行]。

往生极乐世界,二十个字要背起来:

佛叫我们要深信因果,要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

我们不是说像一般人迷信,拿了香来这里一直求,

我们是有智慧的,要求就求解脱、求般若智慧。

所以,这个信受奉行分是很重要的。

所以,流通分,与道安法师全同,所以,后代法师皆依之。

    12 把六种因缘凑合,才有办法令这一部《楞严经》出现

[乙初(分二) 丙初 证信序],证信就是证明这一部经典是可信的。

[二 发起序]就是发起这一部经典的因缘,是从阿难讲起,就是阿难的因缘,这个波斯匿王斋僧,然后阿难示现堕入淫室,这个因缘。

[丙初 又二 丁初 先明五义 二 广列听众 今初],诸位看小字的,这小字的很重要!

[(先明五义者:]也就是信成就、([即信、])闻成就、([闻、])时成就、([时、])主成就、([主、])处成就,([处五义,])[加听众]叫做众成就,[则六种成就。]

也就是把六种因缘凑合,才有办法令这一部《楞严经》出现。

所以,先明五义:一、就是信;二、就是闻;三、就是时;[时]就是一时,就是时间;[主]就是佛;[处]就是处所;

那么,加上听众,就等于我们现在的人、事、时、地、物,开会在哪里开;谁主持这个会议;在哪里,有这个地点;有谁要参加这一次会议,完全跟现在的开会是一样的。

加听众则六种成就,[证明此法可信,故曰证信序。)]

   13 [如是我闻]。[如是]即指此经如是十卷玄文,乃我阿难亲从佛闻,由佛传授而我领受

经文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这个祇桓精舍,就是《弥陀经》里面所讲的祇树给孤独园。

如果你这样看不来,我这样重新念一遍,你更清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树给孤独园。那么,你就更清楚了!

因为我们每天在诵《弥陀经》,这祇桓精舍就是祇树给孤独园,只是译本的不同。

这个室罗筏城,是波斯匿王憍萨罗国的首都,就是室罗筏城,城当然就很大了,像我们现在的台北市。

[如是乃指法之辞,我闻明授受之本;][本]就是依据,显然是有所依据,就是非杜撰。

说:这一部《楞严经》是可信的、是有依据的、不是杜撰的,授受之本就是有传授的依据。

[即指此经如是十卷玄文,乃我阿难亲从佛闻,由佛传授而我领受也。

又如是者:信顺之辞,即信成就;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

当时阿难结集经时,大众请云:如尊者所闻,当如是说!阿难答言:如是当说如我所闻;皆信顺意。]

就是顺着佛意,佛确实有这么说,不是我阿难乱讲的,是有依据的,后代的末世众生,应当要生起信心。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诸佛因地,皆由信生解,]

所以,诸位!建立众生的信心,就是成就众生的佛道。

换句话说:你伤害了众生对三宝的信心,就会断众生的慧命。

    14 谤佛、谤法、谤僧,这个可不得了,这个比杀生罪过重百千万倍!

诸位!建立众生的信心,就是成就众生的佛道。

换句话说:你伤害了众生对三宝的信心,就会断众生的慧命。

诸位!你也许没有信佛前,你有杀过鸡、杀过猪、杀过牛、杀过羊;

但是,我告诉你喔:这种罪过都可以忏的喔!

反过来讲:你今天是佛陀的弟子,你所做的事情,又在刚刚初学佛法的众生,谤佛、谤法、谤僧,

这个可不得了,这个比杀生罪过重百千万倍!

你让众生信心,他能成佛;

你让众生起信心,他能往生极乐世界,解脱生死。

你让众生对三宝失去信心,这个罪很重的,断众生的法身慧命!

   15 如果这个法师实在不值得我们亲近,我们就这样子远离,啥话都不讲、不批评

你让众生对三宝失去信心,这个罪很重的,断众生的法身慧命!

所以,我们应当怎么样?

如果这个法师实在不值得我们亲近,他所作所为,跟我们的理想实在有落差,很难服我们在家居士,

诸位!我们就这样子远离,啥话都不讲、不批评。

人家讲说:哎呀!某某居士啊!你为什么离开你的上人、离开这个法师呢?

什么都不要讲,就说:我们慧律法师讲,法无恩怨,缘有深浅。很有学问!

法无恩怨,一个学佛道的人,是没有恩怨的心的;但是,缘有深跟浅。是不是?

把师父的话背起来,人家会说你很有学问喔,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我们把那个脾气翻过来,把我们的正念提起来。诸位!这叫做修行

我们学佛人的心态,也要这样子,

纵然法师和居士,或居士跟居士,纵然没有缘,也不可以结恶缘,要记得师父的话!

哎呀!这个居士看起来,实在是摇头;唉!就保持一个距离吧,互相尊重吧!

那有的人更会讲话了。有的居士搞东搞西、搞南搞北,然后,有的人很有修行,

说:哎呀!你对这个居士看法怎么样?

他就说了:喔!他的境界很高,我都看不懂!

他境界比我高,我境界低,我看不懂他在搞什么?

明明要把他,实在很气很气,然后就说:他是菩萨、他是佛,

他可能是示现的,要来让我生气,才不呢!

我这样就受到他动摇,修什么行?这样考试不过关!

我们把那个脾气翻过来,把我们的正念提起来。诸位!这叫做修行。

   17 真的修行人,二六时中都在三昧当中,一切的逆境来,都告诉自己:现在正在修行

修行,当你体会佛法的时候,你会发现,

修行是二十四个小时的,三昧,它是二十四个小时都在作用的。

一般人是在佛堂用功,

离开了佛堂,对杠、互骂、不愉快,互相攻击、毁谤。

真的修行人,二六时中都在三昧当中,一切的逆境来,都告诉自己:现在正在修行。

所以,记得!不一定在佛前叫做有修行,

碰到种种的逆境,人家伤害你的自尊心,恶意的中伤,

你也一样泰然自若,

我告诉你:你是大修行人,这个就是功夫!

    18 记得师父的话:给人信心,给人希望,千万不要断众生的法身慧命

底下,所以,都是由信生解,[依解立行,因行得证,无上道果,]

因此,信、解、行、证,最后才能有果,

诸位!信都没有,后面就甭谈了!

因此,记得师父的话:给人信心,给人希望,千万不要断众生的法身慧命,

不要一生气起来:哪个法师怎么样不好;哪个人讲得怎么样坏;这个居士怎么样,这整个团体里面就乱成一团!

人家有一个居士来问师父说:师父,师父!怎么样才能够没有是非?

我说:从你开始啊!很简单啊,对不对?从你开始啊!是不是?

[故信为佛道之根源。

又信为五根之首,]五根就是信、进、念、定、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既具,一切功德,由信而生,故为功德母;

一切善法,亦由信而得增长,故六种成就,以信为第一,]所以,[是为信成就。]

因此,奉劝所有的出家、在家,记得!给众生信心,给众生希望,

不能谤三宝,打死不能谤三宝的,因为我们也是佛的弟子啊。

   19 [如是我闻]。[我]之一字,有四种不同

[我闻:即闻成就。

我之一字,有四种不同:

一、凡夫妄执之我]。

因为凡夫不知道这个色身,是四大假合的,不知道世尊的用意,世尊常常叫我们要作白骨观。

白骨观,就是我们死后剩下这些白骨,如果是土葬,就剩下得比较完整;现在都是火化,就是剩下一堆骨灰。

拼死拼活,拼出一堆骨头!

我们就是这样子,今天拼、明天拼,拼来拼去,拼到剩下一堆骨头啊!

所以,我们到底要什么时候才会觉悟呢?

一、凡夫妄执之我,就是虚妄执着这个假的、缘起的色身为[我],那么,有这个[我],烦恼就来了,

有[我]就有我的老婆、我的老公,我的汽车、洋房,我的房地产、我的股票,

有[我]就有我所拥有,我,再来就是我所有的,

这一切附带的,我的老婆、我的儿女、我的子女,什么都是个[我]。

记得!这个[我]字,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就是执着一个假我。

但是,佛陀有时候也是讲[我]呢!

佛陀讲的[我]是真我,是指般若的空慧思想的我,体悟无我那个真心的我。

佛陀有时候讲[无我];有时候讲[我]。

[二、外道妄计神我;]

外道认为有一个神我。

[三、菩萨随世假我;]

假我,就是菩萨自己有悟,随世间人讲有一个[我],方便说。

因为世间人所能理会的,就是这个范畴,不能领悟如来藏性,常、乐、我、净的真我。

所以,菩萨只好随着他认识的语言来说一说。

[四、如来法身真我。]

什么叫真我?真我就是绝对,绝对的空慧,般若的思想,叫做真我。

所以,真的修行人,诸位!就是开大般若智慧,如来法身真我,

你千万不要观想,说:有一个我,把这个心扩展到宇宙。不是这个意思,

宇宙的虚空跟色法,都是缘起如幻的,只是一个有相,一个无相而已。

佛陀讲的法身的真我,是二六时中都不住着,

而不是说:把一个[我]观念扩大到:我们是不是有一个[我],大得像虚空那么大呢?不是这个意思,不能误会佛意。

意思就是说:当你无所住的时候,处处都是真我,尽虚空界,遍法界。

就是你今天如果无所住,你坐太空船到哪一个星球去,你了悟了无我,体会了真我。

所以,绝对的般若智慧,叫做真我。

绝对的般若智慧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切法无所住,

不是把心扩大,不是这个意思,去附和一个很大的宇宙,不是这个意思。

  [今阿难称我,乃随顺世间,假名称我也。]

   20 拼死拼活,拼出一堆骨头!我们到底要什么时候才会觉悟呢

[凡夫妄执之我]。

因为凡夫不知道这个色身,是四大假合的,

不知道世尊的用意,世尊常常叫我们要作白骨观。

白骨观,就是我们死后剩下这些白骨,

如果是土葬,就剩下得比较完整;现在都是火化,就是剩下一堆骨灰。

拼死拼活,拼出一堆骨头!

我们就是这样子,今天拼、明天拼,拼来拼去,拼到剩下一堆骨头啊!

所以,我们到底要什么时候才会觉悟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21 记得!这个[我]字,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就是执着一个假我

凡夫妄执之我,就是虚妄执着这个假的、缘起的色身为[我],

那么,有这个[我],烦恼就来了,

有[我]就有我的老婆、我的老公,我的汽车、洋房,我的房地产、我的股票,

有[我]就有我所拥有,

我,再来就是我所有的,这一切附带的,我的老婆、我的儿女、我的子女,什么都是个[我]。

记得!这个[我]字,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就是执着一个假我。

但是,佛陀有时候也是讲[我]呢!

佛陀讲的[我]是真我,是指般若的空慧思想的我,体悟无我那个真心的我。

佛陀有时候讲[无我];有时候讲[我]。

   22 绝对的般若智慧,叫做真我。绝对的般若智慧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切法无所住

[如来法身真我。]

什么叫真我?真我就是绝对,绝对的空慧,般若的思想,叫做真我。

所以,真的修行人,诸位!就是开大般若智慧,

如来法身真我,你千万不要观想,说:有一个我,把这个心扩展到宇宙。不是这个意思,

宇宙的虚空跟色法,都是缘起如幻的,只是一个有相,一个无相而已。

佛陀讲的法身的真我,是二六时中都不住着,

而不是说:把一个[我]观念扩大到:我们是不是有一个[我],大得像虚空那么大呢?不是这个意思,不能误会佛意。

意思就是说:当你无所住的时候,处处都是真我,尽虚空界,遍法界。

就是你今天如果无所住,你坐太空船到哪一个星球去,你了悟了无我,体会了真我。

所以,绝对的般若智慧,叫做真我。

绝对的般若智慧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切法无所住,

不是把心扩大,不是这个意思,去附和一个很大的宇宙,不是这个意思。

   23 [如是我闻]。[闻]者,从耳根发耳识,闻佛声教,由耳达心

[闻者,从耳根发耳识,闻佛声教,由耳达心,]

这重要的就是:

由有形达到无形的般若这一颗心,由有形达到无形,佛法是心法。

[故能记忆。

佛以一切众生,咸认肉耳能闻,]

认为我们的肉做的耳能闻。

[故不曰耳闻]。

    24 [如是我闻]。[我闻]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不生灭闻性在闻,叫做我闻

[而教称我闻者,]而教阿难说:要结集经典,要讲:如是我闻。

[我闻]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不生灭闻性在闻,叫做我闻。

我的不生灭的闻性在闻,虽闻,也无有能闻,无有所闻。

所以,听要听那个没有声音的,不生不灭的般若音;

看要看那个看不到的东西的般若智慧。

意思就是说:大智慧的看跟不看,心情是一样的。

因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色即是空,一眼就能透视相的不实在性。

所以,不见一物,名为见道,是什么意思?

因为见跟不见,你看到了相,总知它是空,所以,不起执着、不起分别的心。

  而教称我闻者,[有深意焉。]是有深层的意涵。

[我闻按本经如是闻性,是心非耳,由根中不生灭之闻性,托根闻法。]依托这个耳根来闻法。

[肉耳实无闻法功能,故曰我闻。]

   25 [如是我闻],有四义:断众疑、秉佛嘱、息诤论、异外教

如是我闻,有四义:

一、断众疑:因阿难结集经藏之时,一升法座,][升]就是登,或者是升,一升法座,或者是一登法座。[相好同佛,

众起三疑:1、疑佛再来?2、疑阿难成佛?3、疑他方佛来?至阿难高唱,如是我闻,三疑顿息。

二、秉佛嘱:佛将入涅槃,][将]就是准备。

佛准备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那律陀教阿难,]赶快问,不要只在那边哭。因为阿难那时候还没证阿罗汉。不要再哭泣,你要赶快问佛四件事情,

[问佛四事:]问哪四件事情?

[1、佛在世我等依佛而住,佛灭后我等依谁而住?

2、佛在世我等依佛为师,佛灭后我等依谁为师?

3、佛灭后结集经时一切经首,当安何语?

4、恶性比丘,佛灭后如何处之?]

这个恶性比丘,就是僧团的头痛人物!

这僧团的头痛人物,就是很困扰,你说他不懂佛法,他也能够为人开示;

但是,有自己的个性,始终在僧团里面没办法和合。

所以,这个叫恶性比丘,佛灭后当如何处置呢?

  [佛答:1、依四念处住。]前面不是讲吗?佛在世我等依佛而住,佛灭后我等依谁而住?

第一个就是依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身、受、心、法,依四念处而住。

  [2、以戒为师。]以戒为师,因为阿难问,说:佛在世我等依佛为师,佛灭后我等依谁为师?说:以戒为师。

  第3、佛灭后结集经的时候,一切经典之开始之首,当安何语?

就是[3、当来结集经时,一切经首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某大众俱。

  4、恶性比丘,]佛陀讲:[默而摈之。][摈]就是排斥、弃绝,因为阿难问:恶性比丘,佛灭后如何处之?叫做默摈。

[三、息诤论:以阿难位居初果,德业不及罗汉,何况上位?若不曰我闻,必滋诤论。

今曰如是我闻,以如是之法,乃我从佛所闻,众知阿难多闻第一,由耳达心,永不忘失,故息诤论。]

意思就是说:这是阿难从佛所闻的,不是杜撰的,不要诤论,这是佛讲的,佛是大圣人,是圣中圣,是人生、宇宙的大觉悟的圣人,应当没有诤论之处。

[四、异外教:外道经首,皆安阿忧二字,阿者无也,忧者有也;]

因为外道有跟无无法决定,[以其有无不决,故安此二字。]

所以,他们的开始就是[阿忧];我们所安的是[如是我闻]。

[佛嘱安六缘成就,]也就是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所以异也。]所以异也,就是异于外道,不同于外道。

[以上皆就事解释。今更约理解释,如是之法,按本经,如来藏妙真如性为如,如者不动之义]。

诸位!这个就是修行的重点,心如如不动,才是真修行人。

所以,修学佛道之人,第一个步骤,如果你无法掌控你的情绪,就遑论修行,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因为这是基本盘。

你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是虚无、是缘起、是如幻、是梦幻的、不实在的、是无常的、是缘起性的,众生很忙,可是,不知道在忙什么?

[藏性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湛然凝然,如如不动。][湛然]就是光明、光耀;[凝然]就是如如不动。

[一切事究竟坚固为是,是者无非之称,将一切事相之法,悉心穷究,究到毕竟之处,]

诸位!究到毕竟之处就是分析,彻底的透视的意思。

所以,禅宗里面那句话很重要:一等是学,直须无学,

你看到一个人,就知道,他一定会变成骨灰;

看到一只猫,你就知道这一只猫没有什么好看不好看,一定会变成一堆骨灰;

但是,该有的责任还是要有,我是人家的儿子,就要好好的孝顺;我是人家的父母,就好好的照顾儿女,

诸法毕竟空,不坏事相。

所以,究到毕竟之处,一棵树,你把它分析到最后,那一棵树就是地水火风;

一个星球也是,统统是!但是,星球也是业报、业感缘起的一个依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26 四念处1:观身不净。诸位!这个色身看不开,就不必讲修行了

(阿难问)佛在世我等依佛而住,佛灭后我等依谁而住?

第一个就是依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念处:身、受、心、法,你只要二六时中,观这个身实在是不清净,从上到下,没有一处清净。

佛告诉我们:把这一层皮掀开来,当你见到真相的时候,你就会很惊讶,没有所谓俊男,也无所谓美女,都是一具骷髅!

佛陀告诉我们:我么这个色身是无量虫聚,

如果把一个细胞当作是一只虫,这个细胞会新陈代谢的,虫会吃也会拉;我们这个细胞,会吸收也会排泄的。

所以,它这个细胞有新陈代谢,如果把每一个细胞当作一只虫来看待,

那么,佛所讲的,这个色身叫做无量虫聚,是真的是这样!

[聚]就是聚在一起,是无量的虫聚在一起的,

所以,这个色身死后,它就会长虫,而且要闻到那个浓浓的恶臭,

你要观想那个臭味,慢慢的慢慢的...

诸位!这个色身看不开,就不必讲修行了。

    27 四念处2:观受是苦。我们今天所有的拥有,其实是很苦的

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观受是苦,我们今天所有的拥有,其实是很苦的,但是,众生他明明知道苦,也要跳下去!

一个中央大学的女同学,我跟她劝,说:某某居士!结婚是很辛苦的,趁你现在还没有跳入火坑,我救你还来得及,你就止住吧!

她说:我知道,我明明知道结婚是一条不归路,很辛苦的路;可是,我就是很想跳下去!

煮云法师讲的:业障啊!

她就是真的结婚了!结婚以后,哇!那个生活也苦。

有一次因缘打电话来,说:哎呀!师父!结婚很苦喔!

我说:这个你不要告诉我,如果你今天结婚,再来学佛,没话讲;

你今天没有结婚,我这样劝你,你不听,那不能怪我,苦要跟谁讲?

她说:哎呀!我希望我儿子出家!

我说:你说什么笑话?你自己都不出家,让你儿子出家?

你儿子还有你老公一半呢,你才一半而已呢!对不对?自己提早那么快要结婚,希望自己的儿子、女儿出家?

后来她就一直讲:我希望我儿子出家,我希望我女儿出家!

我说:你自己都那么喜欢跳下去了!

所以,这个观一切的感受,其实是苦的。

这个世间,在佛的角度是唯苦无乐的,只有真理有快乐;

只有解脱有快乐;只有正念有快乐;只有歇才是真正的快乐。

而不是说:我今天像世间人一样,财色名食睡,所拥有的一切叫做快乐;

如果这个佛法的心法不懂,有什么用?

   28 四念处3:观心无常。我们活着为什么这么辛苦?喔!原来这个心是无常

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美国有一个大亨,建了一栋非常有名的别墅,

自己也很慷慨,请人家来他家开这个party,每到周末,六、日,他家聚集很多人,这个建得像皇宫一样的别墅。

可是,这个美国人,因为他没有听到佛法;我看这个记录片,

他说:我老是觉得,这个世界上缺少什么东西?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好像缺少什么东西?

虽然他是个大亨,他开采这个银矿而致富的,他家那个钱多得不得了,用不完,几辈子都用不完,儿子也用不完、孙子也用不完!

那一栋别墅好大好大。那个影片出来,有游泳池、图书馆;

那个餐厅布满了,那个灯光隐隐约约的,晚上吃饭还点蜡烛,

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电灯一开,不是很亮吗?还要点几根蜡烛?有病吗?说这样搞气氛!

然后就请客,开舞会,开舞会以后游泳。

可是,他这个大亨始终闷闷不乐,因为没有碰到慧律法师,

要不然,我单刀直入就告诉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他现在死了,已经死了好几年了,大亨呢!

很有钱的,因为他没听到佛法,不知道日子怎么过啊!

每天都是这样,哎呀!上菜,他的佣人,多少的佣人?煮饭的佣人、拖地板的佣人、清扫那个游泳池的佣人、开车的佣人,钱用不完!

可是,他不晓得这个受,佛陀说:当观一切相,生灭无常,有一天一定会消失。

追求这个,本身就是错误的东西,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观心无常,我们刹那刹那之间的执着。

所以,我们众生一直想解决这个痛苦的问题,只有佛找到路线。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一直觉得说:我们活着为什么这么辛苦?

喔!原来这个心是无常,刹那之间执着;刹那之间分别;刹那之间起无明、起贪、嗔、痴,

每天都在过这种情绪上的东西;每天都在讨论别人的是非,

没有听到佛法就是过这样子,每天都是在比家产的,看哪个是台湾首富?

哪一个人是比较有钱?哪个人是长得比较漂亮?哪一个人是长得比较帅?每天都比这个,

从来没有说:哪一个最先成佛?哪一个最先解脱?因为没机会听到佛法嘛!观心无常。

   29 四念处4:观法无我。[无我]就是没有真实性

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观法无我,这个无我是每一个事相的法,杯子,杯子无我;桌子,桌子无我,

不只是说这个色身无我,这个是小无我,


整个宇宙都是无我,一切法无我,哪有什么......

[无我]就是没有真实性。

后来我看到了佛法以后,觉得我得到了珍珠,这个是最宝贵的!

所以,我现在也在用功,看种种的影片,我看美国;现在看那个印尼的巴里岛。

再来,我现在正在看意大利,意大利的米兰,那个服装秀;再来就是模特儿、米兰的小吃、披萨,

这样看看...我不必坐飞机飞到意大利,这样看,他们生活就这样子。

印尼的巴里岛、美国的曼哈顿、纽约广场,他们就是过那个百老汇,百老汇就是歌唱、歌剧院。

美国,就这样看...

看了以后就空虚,再看,无聊、无知,不知道无常。

你看意大利那个名牌,喔!整排、整条街,名牌,

那个不动念只有我,真的!你们去不动念,那才怪!

看那个穿起来,喔!很lady;男孩那个领带,意大利出那个领带,是每一个月都不同喔,他们的观念就是:重复的领带是可耻的!

所以,他这个领带这个月卖完了,限量的卖完了,下个月领带统统重新再做,就是这样子,一直这样子。

没有听到佛法就是:领带一条,换过;领带二条、领带三条。

我一辈子打领带,就是读大学,打领带,(师父做结领带)这边,快没有气了(被领带勒住颈部貌)!

然后,就照着镜子就说——那时侯已经学佛了:学校为什么这么麻烦呢?

它领带是黑的,也不是很好看,我这个脸这么大,这个领带用大一点的嘛!

我看意大利那个领带吓死人了,整条街那个整个商圈里面,全部都是领带。

我现在正在看到意大利,米兰。还有那个歌德式的教堂,看,就这样子啊!

所以:没有听到这个佛法,哎呀!很可怜,非常的辛苦,活着也不晓得在活什么?

他就是比房子大的、比钱多的、比哪一个漂亮的,就那样,

死了以后,剩下那一堆骨头,还有珍珠、项链啊!

美国有一个人,你知道吗?戴了一颗几克拉的钻石,我看到那个报导都吓一跳,他洗手的时候,结果那个怎么样?掉到马桶里面;冲下去了!

那个影星说:这个不算什么!

人家说:要不要把厕所打掉?

就不用了,

几百万啊!我的话,半夜都把马桶打掉,拆!

那一颗几克拉的,他丢掉,眨都不眨一眼,因为太有钱了!

钱也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在座诸位!你们拥有无上的至宝,就是每个人的般若智慧,

今天我们听到了正法,哪里没有去玩,就哪里也是解脱;

你哪里去玩,也没关系。

如果你大悟,哪一国去也统统解脱;你就是不出国也解脱、出国也解脱!

为什么?智慧二六时中带在身上啊!是不是?

何处不是净土呢?何处不是解脱呢?

玩也解脱啊!

为什么?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嘛,照玩!是不是?

去走一走,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去走走,有什么再跟大家汇报一下。

   30 诸位!这个就是修行的重点,心如如不动,才是真修行人

([如是我闻]),[今更约理解释,如是之法,按本经,如来藏妙真如性为如,如者不动之义]。

诸位!这个就是修行的重点,心如如不动,才是真修行人。

所以,修学佛道之人,第一个步骤,如果你无法掌控你的情绪,就遑论修行,

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因为这是基本盘。

你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是虚无、是缘起、是如幻、是梦幻的、不实在的、是无常的、是缘起性的,

众生很忙,可是,不知道在忙什么?

[藏性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湛然凝然,如如不动。]

[湛然]就是光明、光耀;[凝然]就是如如不动。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31 禅宗里面那句话很重要:一等是学,直须无学。你看到一个人,就知道,他一定会变成骨灰;但是,该有的责任还是要有

([如是我闻]),[一切事究竟坚固为是,是者无非之称,将一切事相之法,悉心穷究,究到毕竟之处,]

诸位!究到毕竟之处就是分析,彻底的透视的意思。

所以,禅宗里面那句话很重要:一等是学,直须无学,

你看到一个人,就知道,他一定会变成骨灰;

看到一只猫,你就知道这一只猫没有什么好看不好看,一定会变成一堆骨灰;

但是,该有的责任还是要有,

我是人家的儿子,就要好好的孝顺;我是人家的父母,就好好的照顾儿女,

诸法毕竟空,不坏事相。

所以,究到毕竟之处,一棵树,你把它分析到最后,那一棵树就是地水火风;

一个星球也是,统统是!但是,星球也是业报、业感缘起的一个依报。

   32 星球也是业报、业感缘起的一个依报

究到毕竟之处,一棵树,你把它分析到最后,那一棵树就是地水火风;一个星球也是,统统是!

但是,星球也是业报、业感缘起的一个依报。

譬如说:地球,地球为什么不受太阳的伤害呢?为什么呢?因为地球的地心里面有什么?有铁跟镍。

地球的地心有铁跟镍,这个铁跟镍,因为里面岩浆,液体它会转动,它转动转动,就会变成磁场,南极、北极这个磁场,这个磁场用眼睛看不到。

所以,太阳光照射过来的时候,这紫外线短波,或者是太长波、太短波,照射过来的时候,因为有这个磁力线挡住,所以,它这个光就透不进来,会折射出去。

还有南极跟北极的光,因为两极是白色的,白色有什么作用?它会反光,所以,70%、80%的光,照到南极、北极,它就会折射出去。

如果南极、北极的冰全部融化的时候,就会很惨!因为没有办法折射。如果这整个地球,没有南、北两极折射这个光,它全部要吸收这个能量。

全部要吸收的时候,它这个温度就会上升,温度上升就会产生CO2(二氧化碳),CO2会产生酸性,海水就会变成酸性,酸性就会伤害珊瑚,还有珊瑚就会滋养很多的有毒的藻类,这个藻类就被小鱼吃,大鱼就吃小鱼。人类在金字塔食物链的顶端,底盘会崩盘,上面也会垮掉!

那么,这个地球是业报,有这个南、北两极,因为里面有铁跟镍,所以,它有磁场。

所以,你看这个太阳光吹过来的时候,什么叫北极光?还要到阿拉斯加去看北极光吗?不用!我解释给你听:这个就是地球,地球里面有磁场,地球的地心里面有铁跟镍,所以,它会产生磁场,叫做磁力线,这个磁力线会挡住,太阳光过来的时候,它会转着北极圈;

北极圈不是所有喔,是那一圈那个纬度,北极圈看到北极光,只有那个纬度喔!知道吗?不是整个北极统统北极光,不是这个意思喔!

太阳射过来的时候,它会绕着北极圈。譬如说:北极,这个是北极的顶端,它是绕着北极的外围才看到极光,因为磁力线跟太阳的光粒子,叫做太阳风,一接触的时候,剩下的光度是太阳的十分之一。

所以,一扫过来,你看到北极光,鬼影幢幢,又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它的亮度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的亮度 。所以,你到南极去看,也是有南极光;到北极去看,也是有北极光。

  那么,如果你到月球去,月球里面没有铁跟镍,月球就没有磁场,像地球这个磁场,它就没有办法保护人类。

    所以,人类只要一到月球,如果不穿上太空装的时候,月球的南极是零下二百五十度,我们想想看,如果我们到月球去,不穿太空装,你把太空装一脱起来的时候。在二秒钟以内,我们的手指全部都发黑,血液全部凝固,叫做全部冻伤,

    零下二百五十度,只要一秒钟、二秒钟,一、二,所有的指头统统要截断,没有救!烫伤还有救,冻伤没有救,你看那个登山的,冻伤,只要一冻伤,所有的细胞全部都坏死,一定要切掉,没有任何的救治。

  所以,人类目前没有办法在月球上活动,一定要穿太空装,就是因为不像地球的环境。

  地球,为什么我们能够活着?是因为有磁力线保护,那个紫外线不必直接照射。

  诸位!如果没有磁力线,地球会是怎么样?它就一直热啊,挡不住光,如果没有南、北两极,就没有办法反射光。知道吗?它就热一直吸收......

  将来地球的人,如果就算活着,出去,也要带着那个太空装。为什么?外面的温度五十度,你怎么出去呢?

  那个太空装里面什么?刚好保持恒温二十几度、三十度,那就很不方便啊。要不然,你怎么活?

  地球就一直热,这个热就是排放CO2(二氧化碳),CO2会引发酸雨,下的这个酸雨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有CO2啊!

  我们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你知道吗?没有人知道吗?天空因为有氧气,天空因为有O2(氧气),所以天空是蓝色的;

  如果把所有的氧气拿掉,变成CO2(二氧化碳),我们这个世界变成红色的,知道吗?橘红色的,而且温度一直上升...

  所以,我们看看:蓝蓝的天,大大的海~~~是因为有氧气的关系。

  教你可不简单,还教物理、化学、科学、天文,你们真是高材生!  

    33 彻法流之源底,没有一法不是我的本体。但是,内四大会受外四大的影响。因此,一个人还是要把这个色身照顾得很健康

以上皆就事相来解释了,还有理上来解释了([如是我闻]),底下念一下。

就事相、就理,各个角度不同,将一切事相之法,悉心穷究,究到毕竟之处,

  [即所谓彻法流之源底,全事即理,全相皆性,坚固不坏,无一物不是我心,无一法不是我体。]

    没有一法不是我的本体。

   所以,万法都是心所影现出来的。

话虽这么说,但是,内四大会受外四大的影响。

因此,一个人还是要把这个色身照顾得很健康。

   34 [如是我闻]。[我闻]即以无我之真我,起不闻之真闻。因为闻性本自具足,不须要加一个[闻]

[我闻:]昨天解释了 [如是],今天解释[我闻],

就理上来说,([约理]),[即以无我之真我,]这个无我,就是破除执着,只存在真心的,那个就是真我。

所谓无我,是站在破相的角度说:

所谓真我,是站在真心自己作得了主的角度说,就是情绪完全可以控制,悟入不生灭的真心。

所以,一下子讲[我];一下子讲[无我];一下子讲 [真我],那是站在各个角度不同而说的。

所以,就理,就是以无我的真我,[起不闻之真闻,]

所谓不闻,就在清净的心性上不加一个[闻],头上安头。

所以,起不闻之真闻,因为闻性本自具足,不须要加一个[闻]。

    [闻如是之法,法法皆如,]

    什么叫法法皆如?就是法法毕竟空,无有一法不空。

    所以,令心无所增减,是真修行人。

    说:[法法皆是,唯一如来藏性,为此经之理体,是为闻成就。]

   35 [一时]:即时成就。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要因缘会合,要等。那么,掌握了机缘,就是要珍惜

[一时:即时成就。世事会合,尚待昌期,大法弘宣,岂无嘉运?]

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要因缘会合,你想要期待佛教兴盛,大法来弘宣,怎么没有好的...[运]就是机缘,没有好的机缘,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要等。那么,掌握了机缘,就是要珍惜。

[盖必假良时,][盖]就是因为;[假]就是假借;[良时]就是很好的时机因缘。[方成法益,

师资道合说听始终,谓之一时:]师资道合,有了上人,或者是我们称以佛为师,有了佛陀的因缘,然后,说的、听的会合,有人想说,就是佛陀;也有人想听,就是众生。

说听始终,谓之一时,始、终,那只是方便,站在缘起的生灭角度说:有说的佛陀、有听的听众;有起点、有终点,这个都是站在某一个阶段的缘起,假设而成立的,而我们的佛性是无始无终的。谓之一时:[不能定指何时:]

[一、以华夏]华夏就是中国,跟这个[印度],中国跟印度,它的历算不同,也就是[纪历不同故;]

[二、以《楞严》一经,通前后际故;是为时成就。]时成就就是有这样的时节因缘。

因此,在座诸位!我们要度众生,就是要观看时节因缘,看看对方的反应怎么样。

因此,我们能够衡量时间、空间,衡量对方的根器,然后,恰到好处的时候,给与善巧方便的引导。

如果你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

如果你先生,或者是你的妻儿,他本来就不是很信佛,你觉得说听经闻法很好,硬要把它塞进去,那没有办法!佛法本来是甘露,就会变成毒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看你怎么运用?

所以,会运用时间跟空间的人,是很有智慧的人,他知道在这个时间该讲什么法、该度什么众生,这个是很有智慧的,就像佛陀一样。

所以,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个世间人还是讲求这个因缘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36 会运用时间跟空间的人,是很有智慧的人

在座诸位!我们要度众生,就是要观看时节因缘,看看对方的反应怎么样。

因此,我们能够衡量时间、空间,衡量对方的根器,然后,恰到好处的时候,给与善巧方便的引导。

如果你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

如果你先生,或者是你的妻儿,他本来就不是很信佛,

你觉得说听经闻法很好,硬要把它塞进去,那没有办法!

佛法本来是甘露,就会变成毒药,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看你怎么运用?

所以,会运用时间跟空间的人,是很有智慧的人,

他知道在这个时间该讲什么法、该度什么众生,

这个是很有智慧的,就像佛陀一样。

    37 [佛者]:主成就,佛是说法主。诸位!没有听到佛法,没有一个人能够觉悟,包括我在内。我看到了一段守财奴故事,其实很有感触

[佛者:主成就,佛是说法主故。梵语佛陀,译为觉者,乃大觉悟之者。]

诸位!没有听到佛法,跟诸位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觉悟,包括我在内。我看到了一段故事,其实很有感触。

以前有一个守财奴,守财奴就是很悭吝,他把他的财产统统换成黄金,可是,他家设备简陋,因此他就把这个黄金偷偷的搬运到离他家不是很远也不是很近的山上,山上里面有一个洞,那个地方很少人去。

这个守财奴每天时间一到,就偷偷的走到他所藏的这个洞窟里面,有五百两黄金。

把他的财产全部都换,把他赚来的钱,他就每天都去看,啊!五百两黄金,看了就很舒服!每天这样看五百两黄金:我很有钱!

因为他常常去,引起一个小偷的注意,有一天,这个小偷尾随到他后面,而他自己不知道,他也一样一如往常,这样走到山洞,来看那一堆黄金,看后埋起来,表面上看不出来。

他每次去的时候,就挖起来看一下,黄金闪闪发亮,很高兴,又把它盖起来,地上的石头、灰尘,把它抹一抹,让人家感觉说,这里就像一般的山洞一样。

这个小偷等他离开以后,就跑进洞,把他的五百两黄金全部都偷走,挖出来全部都偷走。

这个守财奴,第二天也是按着时间要去看他的黄金,结果一进洞里一看,哇!五百两黄金统统不见了!

他内心里面那个痛苦、谩骂,说:哪一个人没有良心啊,把他一生一世的财产全部都偷走!回家郁郁寡欢,笑不出来,得重病!

这村子里边有一个长者,很有智慧,长者说:你五百两没有消失啊!他说:真的吗?长者说:不相信,我带你去看!这个长者就带这个守财奴进去山洞。

这位长者很有智慧,就在一块大石头上面写:[五百两黄金],叫他看,每天都看。他说:啊?那是石头啊!

长者很有智慧,就跟他回答,说:你每天都来看黄金,跟看石头没有什么两样啊!

长者就开示这个守财奴说:钱是要让我们来运用的,钱是让我们来运作的,来利益众生的,来布施行善的,来做有意义的,救人济世的,一堆五百两的黄金,每天放在那里,完全失去作用,跟一块石头摆在那儿没什么两样!

后来这个守财奴有所体会:恩!是真的,确实!赚了很多钱,没有运用,确实是像一块石头。后来他赚了钱,就懂得布施。

我们现在也要了解,放在银行里面的钱,自己要衡量,如果你的车子、房子统统有了,生活也统统足够了,有多出来的钱,就千万不要像这个守财奴,每天看那一堆黄金,变成一个石头一样。

我们如果每天去看这个银行薄,钱都不动,不肯做善,譬如说:你有五、六千万那么多,一辈子都吃不完,那么,你每天看那个银行的薄子里面,就像数目在变化,喔!我这里面存款多少...跟这个一样。

当然,佛陀也反对,譬如说:我们现在提倡助印《楞严经》,你已经三餐不继了,你去贷款二十万,这假设说啦:或者贷款三十万来,佛不赞叹这种行为跟举止,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的,这种负债的做善,佛陀不赞同也不认同!做善事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到底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然后,你要衡量一下。

因此,佛对金钱的安排就是,譬如说:我一个月赚一万块,那么,六千块做生活费,一切的开销。二千块要存起来,以备急需之用,这是佛开示的。二千块要施舍出去,做未来因,种未来的善因,这是佛经佛陀开示我们,对钱财的运用。

同时佛也不愿意这些众生去贷款,超越自己的负担去行善,你很穷,也许你负债,那么,你就安分守己,就出力就好,不一定要出钱。

譬如说:我们在提倡助印《楞严经》,你把这个讯息传播出去,这个也算是一桩功德,并不一定要你出钱,佛法是活用的。

这个守财奴也是提醒我们:我们要提早觉悟,佛法是运用在每一个时间跟空间,它是活用的东西。

我们今天听经闻法,是要开大般若智慧,时时运用在我们的清净的心灵上;并不是说:死守这些语言跟文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因此,我们要了解佛陀的本意,不能像这个守财奴一样的,每天看钱,那么,有钱有什么用?因此佛陀叫做大觉悟,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

    38 这种负债的做善,佛陀不赞同也不认同!做善事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我们如果每天去看这个银行薄,钱都不动,不肯做善,

譬如说:你有五、六千万那么多,一辈子都吃不完,

那么,你每天看那个银行的薄子里面,就像数目在变化,喔!我这里面存款多少...跟这个(守财奴)一样。

当然,佛陀也反对,譬如说:我们现在提倡助印《楞严经》,你已经三餐不继了,你去贷款二十万,这假设说啦:或者贷款三十万来,佛不赞叹这种行为跟举止,

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的,这种负债的做善,佛陀不赞同也不认同!

做善事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到底自己的能力有多大?然后,你要衡量一下。

因此,佛对金钱的安排就是,譬如说:我一个月赚一万块,那么,六千块做生活费,一切的开销。

二千块要存起来,以备急需之用,这是佛开示的。

二千块要施舍出去,做未来因,种未来的善因,这是佛经佛陀开示我们,对钱财的运用。

同时佛也不愿意这些众生去贷款,超越自己的负担去行善,你很穷,也许你负债,那么,你就安分守己,就出力就好,不一定要出钱。

譬如说:我们在提倡助印《楞严经》,你把这个讯息传播出去,这个也算是一桩功德,并不一定要你出钱,佛法是活用的。

   39 佛对金钱的安排是这样的

佛对金钱的安排就是,

譬如说:我一个月赚一万块,

那么,六千块做生活费,一切的开销。

二千块要存起来,以备急需之用,这是佛开示的。

二千块要施舍出去,做未来因,种未来的善因,

这是佛经佛陀开示我们,对钱财的运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40 梵语佛陀,译为觉者,乃大觉悟之者。觉有三义,作二种解释

  [佛者:主成就,佛是说法主故。梵语佛陀,译为觉者,乃大觉悟之者。]

[今按本经,终实教意释之,觉有三义,作二种解释:

一、本觉]这是站在理上说,叫做本觉理,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本能的觉悟。

始觉智([始觉、])如果你动念开始回光返照,产生了智慧,在一切相透视得过去,相就是空;受、想、行、识也是空,那么,开始有了智慧。

[究竟觉],就是觉悟到圆满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究竟觉。

佛陀就是究竟觉,究竟觉就是无觉,就是在觉上不加一个[觉],叫做无觉。

无觉者无所不觉,叫做究竟觉。无觉无不觉就是究竟觉,也就是不在头上安任何一个觉,或者是不觉,本来就具足。

[谓依根中所俱,]六根当中,都有不生不灭的根性,六根当中都有。

所以,依六根当中所具足的,不生灭的根性,([不生不灭之本觉理体,起始觉智照,])本觉理体,本觉理就是一切法无生;起始觉的智照,就是起般若的智慧。

要[回光返照,]为什么要回光返照呢?一切众生,心都往外攀援、往外追求;学佛懂得往内,歇即是菩提。

所以,回光返照,[照到惑尽智满,][惑]就是无明、就是烦恼,有见思惑、尘沙惑,还有根本无明。所以,[惑]是无明、烦恼的别名,惑尽了,智慧就圆满,唯有佛陀。

[始觉智与本觉理合,]诸位!这个[合],注意!是方便说,有合,那么,就当然有不合了。是不是?

大悟,始觉智就是本觉理;本觉理就是始觉智;始觉智就是究竟觉,三个是一体的。

为什么要讲一个始觉智、本觉理,还有一个究竟觉呢?是站在迷的角度,这样次第的分析,让你感觉到有在进步;但事实上,大悟的人,起点就是终点。所以,始觉智与本觉理合,[成究竟觉之极果,名之为佛。]

[二、自觉、觉他、觉满;]就是觉行圆满。佛陀开采了无师智、自然智,自己在菩提树下内证:喔!人人都是佛!自己觉悟了,原来我们的佛性无关于语言;我们的佛性无关于文字;我们的佛性也无关于学历,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叫做自觉。

觉他呢?就是起慈悲心,每一个佛弟子,都应当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有因缘就要救救众生;没有因缘就要修养自己,努力的听经闻法,观照自我,这是觉他。

觉满就是觉行圆满。[谓自己觉悟,本来是佛,只因迷故,而为众生,犹幸虽迷,而佛性不失,][犹幸]就是还好;[幸]就是幸运的。还好幸运的是:今日我们虽然迷惑;[而]就是但是,但是我们的佛性不失。

[而此生灭身中,自有不生不灭之佛性。]诸位!如果你也能够了悟,即生灭就是不生不灭,你能体悟这个不二的道理,生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智慧也不灭,灭是指无明烦恼灭,智慧本来就无量。如果你能体会,即生灭便是不生不灭的佛性。

所以,生灭是指相,还有妄识;不生不灭是指全部都歇,相可以透视,妄心跟妄识全部放下。

这一句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寂灭为乐。因为众生不知道寂灭为乐的道理,所以,在生灭法的当中,无量的缘起假相,一直割舍不下、放不开。

[既自觉已,以此大乘之理。辗转化他,觉悟一切有情,]所以,佛弟子应当尽力的把正法传出去,要[智悲双运],[智]就是指自觉;[悲]是指利他,自己有智慧,又能够有悲心救众生,所以叫做双运。

[自他两利,三觉圆满,]三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以,[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这二个可是很重要。你只有自觉,没有利他,你只有慧,没有福。

所以,什么事情可以任劳、可以任怨,多做一点不会死。譬如说:僧团多分配了一点工作,也不计较。

这个[福慧满足,万德具备,超九界以独尊。]就是九法界,就是唯佛独尊,只有佛做得到。

[自觉异凡夫,]意思就是:我们能够自觉,就不同于凡夫了。

能自觉便不同于凡夫,[则超六凡法界;

觉他异小乘,]因为小乘只修自己,菩萨则能够利益众生,

所以,觉他是不同于小乘的。[则超二乘法界;]二乘就是声闻、缘觉。

[觉满异分证,]菩萨还没有证到究竟觉,所以叫做分证觉。这个分证就是分分证悟,叫分证。

意思就是:佛陀如果像十五号的月亮那么圆满;菩萨就像十一、十二、十三的月亮,虽然有光明,但是,不够圆满。

所以,觉满异分证,[则超菩萨法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之为佛。]

    41 你能体悟这个不二的道理,即生灭便是不生不灭的佛性

[而此生灭身中,自有不生不灭之佛性。]

诸位!如果你也能够了悟,即生灭就是不生不灭,

你能体悟这个不二的道理,生当体即空,就是不生;

灭,智慧也不灭,灭是指无明烦恼灭,智慧本来就无量。

如果你能体会,即生灭便是不生不灭的佛性。

所以,生灭是指相,还有妄识;

不生不灭是指全部都歇,相可以透视,妄心跟妄识全部放下。

这一句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寂灭为乐。

因为众生不知道寂灭为乐的道理,

所以,在生灭法的当中,无量的缘起假相,一直割舍不下、放不开。

    42 你只有自觉,没有利他,你只有慧,没有福。所以,什么事情可以任劳、可以任怨,多做一点不会死

[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这二个可是很重要。

你只有自觉,没有利他,你只有慧,没有福。

所以,什么事情可以任劳、可以任怨,多做一点不会死。

譬如说:僧团多分配了一点工作,也不计较。

我看我们文殊讲堂的护法居士,每一天,尤其星期六,很多的居士大德,都发心来清扫文殊讲堂,

包括厕所、大殿,有的人插花,都来帮忙,很让人感动!

就是自动自发,只要有空,就把讲堂当作自己的家回来,

有什么事,捡起来就做,也不分别,也不计较,这个是真正学佛的人。

他能够理解文殊讲堂是十方的道场,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都是自己人。

所以,我看到那些居士,哎呀!那个厕所洗得真是干净,就很感动!

有时候,我半夜起来,也很想去洗厕所,作一下表率,结果那个厕所人家都洗好了,连修福报的因缘都没有!

所以,这个教育很重要,当我们能够教育每一个佛弟子,能够启动自己的觉性,

什么事都自己来,不需要人家在后面催,或者是命令,

他来到讲堂就会发觉:这是我自己的家!

什么事,自己修,自己得福。

所以,他很高兴说:哎呀!感谢上人,有这个因缘、机会,让我们修福、修慧。

修慧:听经闻法;修福:来做义工。哎呀!

所以,这个讲堂的义工没话讲!

助念团,没有死人则已;一死人,文殊讲堂几乎都到,很厉害的!

讲到这个助念,那个比丘,我一再告诉他:

一个人准备往生的时候,他会很痛苦,四大要分散,你不要在旁边开示得那么多!

   43 一个人准备往生的时候,他会很痛苦,四大要分散,你不要在旁边开示得那么多!

讲到这个助念,那个比丘,我一再告诉他:

一个人准备往生的时候,他会很痛苦,四大要分散,你不要在旁边开示得那么多!

我们那个法某师:他去的时候,就一直开示,一直讲...

讲到那个死人快起来,受不了,讲到那个死人不想死,你看多严重!

只要那个法师去,那个居士都不要参加,为什么?那个人已经呼~~~快断气,已经很痛苦了,就讲二、三句:

放下!一切儿女自有儿女的福报,你的财产我会替你处理,

某某居士!你就放下,一心念佛,你一定可以往生,你要求生极乐世界,死好看一点,作个榜样!

这样不是很好吗?你讲得让死人快起来?

这个,他一去,二个钟头还没有开始助念,那个死人不会起来吗?

所以,我死的时候,法无师!不要在我旁边念(意指开示)很久,

你就告诉我:师父!您对佛教贡献很大,您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您很了不起,我们很景仰您,您死好看一点,作榜样!我就:来吧!对不对?

你在那边念(意指开示)二个钟头:师父啊!怎么样...还用慢板的!那个适合在出殡的时候用,那已经往生了。

如果说:正在助念,用那么慢的,我跟他讲:好了没有?二个钟头了!

我就会起来:我不想死了,换你躺下去,搞什么东东?二个钟头还没开始念佛?

所以,不让师父死的时候,就在我临命终多念(意指开示)几句,我就会起来,(众笑师亦笑)会受不了的!

所以,我们包括助念,都要掌握一下。

所以,那个法师一到助念团,所有居士都散掉,因为回去煮个饭来,他还在开示:这样知道吗?知道吗?菜、饭都煮好了,来,还在念(意指开示)!喔!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要看情形,度众生也要掌握这个时间、空间,虽然我们要修慧、要修福,修得要恰到好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44 凡夫,你看他很快乐,其实不然。为了这一餐,完全失去自由!

这个[福慧满足,万德具备,超九界以独尊。]就是九法界,就是唯佛独尊,只有佛做得到。

[自觉异凡夫,]意思就是:我们能够自觉,就不同于凡夫了。

凡夫,你看他很快乐,其实不然。

讲一个故事:有二只骡子,一只是野外的,这个野外的骡子,饮食比较少,不容易得到饮食;但是,一大片的旷野任它奔驰。

有一天,他找不到食物,肚子很饿,走了很远,来到一户人家,围着一个篱笆。

这篱笆里边儿,有人豢养着一只骡子,跟它一样。

这个野外的骡子就在篱笆外边看说:哎呀!它真是有福报啊!我要找一点食物、找一点草,都找不到,拼了老命就得到一点点,三餐不怎么具足,

像它这样子给人家养,多好!主人供养它这个草很丰盛!它就趴在外面:喔!好羡慕喔!

有一天,它找不到草,它想说:我去看看那一只篱笆里面的骡子。

这篱笆里面的骡子看它来了,没打招呼,心情很沮丧,也不快乐。

野外的骡子就问了,它隔着篱笆,一个是篱笆外,一只是篱笆里面。

篱笆外的就问了:我在外面很苦啊,这个草跟水不好找,找了老半天,才得到一丁点食物,吃不饱!

它(篱笆里的)说:你千万不要羡慕我,我很苦的,我的苦,你不能体会的!

野外的骡子听了以后,不当一回事。

后来,二只骡子像是朋友,一个篱笆外、一个篱笆内的。

这个野外的骡子,有空就远远的看这个篱笆里面的那一只骡子。

结果这主人给它吃草以后,就开始拼命的做,工作开始一直做,早上也做,晚上也做,灯火通明也做。

这个骡子可以磨石碓,就原地一直打转...就是要做事,有空歇一会儿,吃一点草,再继续一直磨,

野外的这一只骡子惊吓:喔!原来这么苦喔!为了这一餐,完全失去自由!

我虽然在篱笆外边,食物少,但是,旷野任我奔驰,我自由、我自在!

篱笆里面的这一只骡子,有食物,却一直做...

佛陀这个比喻是什么?篱笆外的这只骡子就是学佛的人,听经闻法,开般若智慧的人。

篱笆里面那一只骡子呢?就是世间人,类似大富大贵。

虽然是大富大贵,在咱们台湾,有钱人讨了四五个老婆,生了好几十个儿子!事业搞得很大。

在佛法的角度:事大,业就大,他为了这个家庭,白天干,晚上也干,干活,点灯,达旦通宵,要做事赚钱啊!

佛告诉我们:世间人为了一个小小的家庭,可以从白天做到傍晚;从傍晚做到晚上;从晚上做到凌晨,他就一直做,为了赚钱养活这一家。

所以,因为他不听经闻法,以为这样很快乐。

而佛陀告诉我们:其实,这样实在是很苦,而且他不知道这个苦,完全不知道,那篱笆里面是很苦的!

意思就是说:世间人没有听经闻法,他建立了一个家庭,就要开始操心,操心金钱、儿女,操心没有关系。

但是,不能解脱,他没听到正法。日以继夜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这么忙碌?

你忙碌、吃苦,有没有目的?有没有目标?没有!

我们出家、在家,修学佛道的人,就像那一只野外的骡子,虽然草少一点,不容易觅到饮食,可是,自由自在。

这一句意思是什么?当我们开大般若智慧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多世间的欲望,

你今天拥有少许的钱,只要身体健康,听到佛法,什么都很知足,什么都很快乐,

内心里面,清净自性任君遨游。知道吗?

我们就是遨游在空性的般若智慧里面,没有一种东西可以障碍你;没有一种欲望可以束缚你;没有一种烦恼可以困扰你;

你可以遨游在无量无边际的般若智慧的心性里面,没有任何的障碍。

所以,二个角度说:你千万不要去羡慕世间人,官当很大的,不要去羡慕;很有钱的,什么几百亿、几千亿的,不需要羡慕。

反过来讲:那一些人要羡慕咱们学佛的人,我们多么的快乐,我们少许的物质,就可以过超越的、快乐的日子,没有任何的障碍。

因此,觉悟是很重要的,能自觉就是很了不起的!

因此,师父今天也是在讲经的因缘上,呼吁咱们佛弟子,要自己觉悟自己,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比学佛更可贵的,没有的!

你的儿子考上台大、北大,或者是哈佛,你要以平常心看待,因为那是生灭法。

但是,我告诉你:你的儿子如果发心要出家,你要放鞭炮,真的!

那个儿子(说):我发心,我要剃度出家!

我告诉你:你赶快,家里赶快放鞭炮!

如果儿子是说:妈妈!我要结婚了!唉!又多一个业障!所以,要看情形,要看是不是有那个根?

   45 当我们开大般若智慧的时候,内心里面,清净自性任君遨游

当我们开大般若智慧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多世间的欲望,

你今天拥有少许的钱,只要身体健康,听到佛法,什么都很知足,什么都很快乐,

内心里面,清净自性任君遨游。知道吗?

我们就是遨游在空性的般若智慧里面,没有一种东西可以障碍你;没有一种欲望可以束缚你;没有一种烦恼可以困扰你;

你可以遨游在无量无边际的般若智慧的心性里面,没有任何的障碍。

所以,二个角度说:你千万不要去羡慕世间人,官当很大的,不要去羡慕;很有钱的,什么几百亿、几千亿的,不需要羡慕。

反过来讲:那一些人要羡慕咱们学佛的人,我们多么的快乐,我们少许的物质,就可以过超越的、快乐的日子,没有任何的障碍。

因此,觉悟是很重要的,能自觉就是很了不起的!

因此,师父今天也是在讲经的因缘上,呼吁咱们佛弟子,要自己觉悟自己,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比学佛更可贵的,没有的!

   46 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比学佛更可贵的。你的儿子如果发心要出家,你要放鞭炮,真的!

要自己觉悟自己,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比学佛更可贵的,没有的!

你的儿子考上台大、北大,或者是哈佛,你要以平常心看待,因为那是生灭法。

但是,我告诉你:你的儿子如果发心要出家,你要放鞭炮,真的!

那个儿子(说):我发心,我要剃度出家!

我告诉你:你赶快,家里赶快放鞭炮!

如果儿子是说:妈妈!我要结婚了!唉!又多一个业障!所以,要看情形,要看是不是有那个根?

   47 [佛]是十种通号之一,十种都可以称为佛

[佛是十种通号之一,]

什么叫十种通号?我们八十八佛里不是常常念吗?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十种都可以称为佛。

[乃指本土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

[即中天竺迦毗罗国,净饭王太子,]

    48 这太子不做,跑去出家,你看!世尊有多么的伟大!今天身为国王的儿子,哪一个人可以放弃荣华富贵、享受?

释迦牟尼佛,[即中天竺迦毗罗国,净饭王太子,]

这太子不做,跑去出家,你看!世尊有多么的伟大!

今天身为国王的儿子,哪一个人可以放弃荣华富贵、享受?

我这是看电视剧,不晓得皇上是不真的有一百零八个老婆?不知道!常常讲三十六宫、七十二院,这个怎么得了!

我去北京时,导游就介绍,说:以前的皇帝是怎么样?真的是三十六宫、七十二院。

然后,那匹马,看看晚上去吃哪里的草,就在那边睡觉,说不定生一个太子,母以子为贵,她就变成母后。

我说:这样轮要轮到什么时候呢?皇帝的这些三十六宫、七十二院,有时候,要巴结这一些太监,请那只马晚上到我们这里来吃草,希望皇上在这里休息。

不过,真的假的还不知道,我没当过皇帝,我可能生生世世也都出家,不知道皇帝是这样子。

电视剧也是这样演的,导游也是这样介绍的,真的假的不知道!

一百零八,那一百零八,把它换成一百零八粒念珠,不是很好吗?娶一百零八个老婆,还得了!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

想想看!人家是三十岁成佛啊,我们今天已经五、六十了,还一点消息都没有!

干到[五星上将]了,[五星上将]就是满脸皱纹了,一点消息都没有,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就成佛了。

   49 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就成佛了。我们今天已经五、六十了,还一点消息都没有!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

想想看!人家是三十岁成佛啊,我们今天已经五、六十了,还一点消息都没有!

干到[五星上将]了,[五星上将]就是满脸皱纹了,一点消息都没有,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就成佛了。

[号释迦牟尼,是为主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50 [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处成就。在者住也。佛有三身:一、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二、报身佛,有无量相好庄严,在莲华藏世界;三、应身佛,乃应众生之机,所示现之身,或在灵鹫山,或在竹林园

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处成就。上句是所化处,下句为所住处。]

所化处是室罗筏城,那住哪里呢?就是祇树给孤独园,也就是祇桓精舍。

[在者住也。佛有三身:

一、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我们常常以法身,把它当作是虚空来比喻。

[以法身无相,故无所在;]无所在就是你指不出来。

[以法身遍一切处,故无所不在。]所以,这个无所不在,遍一切处,

记住!不是用心去合虚空,不是的。是虚空跟万象都是如来藏性,要这样观照才对的。

不是你扩大你的心一直往外,认为心跟虚空合,这个观念是错的。

但莫于相上住着,性等同虚空,要做这样子这个动作,回光返照,这样才对的!

[二、报身佛,有无量相好庄严,在莲华藏世界。]

在座诸位!大乘佛法讲法身、报身、应身。

而小乘,包括今天的泰国、缅甸、柬埔寨,不谈法身,也根本无所谓的报身,就是一尊释迦牟尼佛,

他不承认大乘所讲的经典的思想,没有什么叫做法身,也没有什么叫做报身,就是释迦牟尼佛。

这三身是大乘佛法才接受的,小乘不接受这种观念的。

[三、应身佛,乃应众生之机,所示现之身,或在灵鹫山,或在竹林园,]

讲到灵鹫山,在《法华经》里面,说有几千个比丘退席。

但是,我们那个法师到印度去,灵鹫山上面,这灵鹫山只能容纳一百个人。

法师回来跟我讲,说:灵鹫山上面很小呢!

我说:那是不是经典记载,到底是有什么时间、空间的不同?

要不然,为什么有几千个比丘退席呢?那最多容纳一百个、二百个,就要很挤了!

所以,我不了解,时间、空间的转换,真正的情形是什么?

因为佛经是这样记载,我慧律只是一个凡夫,佛的境界我不敢臆测。

祖师大德所记载下来的,我更不敢动。一个字都不敢动,也不敢生疑。所以,跟实地的状况有出入。

或在灵鹫山,或在竹林园,

[今在室罗筏城,祇园精舍,以示迹此处,无论久暂,去来行止,皆名为住。]

   51 法身无相,故无所在;法身遍一切处,故无所不在

佛有三身:一、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我们常常以法身,把它当作是虚空来比喻。

[以法身无相,故无所在;]无所在就是你指不出来。

[以法身遍一切处,故无所不在。]所以,这个无所不在,遍一切处,

记住!不是用心去合虚空,不是的。是虚空跟万象都是如来藏性,要这样观照才对的。

不是你扩大你的心一直往外,认为心跟虚空合,这个观念是错的。

但莫于相上住着,性等同虚空,要做这样子这个动作,回光返照,这样才对的!

[经云:清净法身,犹若虚空,亦无在无所不在。]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佛性,诸位!你就学习胸量放大,慢慢的扩大我们的胸量,

胸量有多大,我们生命的舞台就有多大。

学佛是做什么?要得大自在!

学佛是为什么?得大解脱啊!

学佛为什么?是不同于世间那种泛泛之辈,

世间人,一点小事可以三个月不讲话、一年不讲话,十年还是敌人啊,甚至一辈子都解不开。其实,只是一句误会,一点点小事,这个就是世间凡夫。

    52 学佛是做什么?要得大自在!学佛是为什么?得大解脱啊!

学佛是做什么?要得大自在!

学佛是为什么?得大解脱啊!

学佛为什么?是不同于世间那种泛泛之辈,

世间人,一点小事可以三个月不讲话、一年不讲话,十年还是敌人啊,甚至一辈子都解不开。

其实,只是一句误会,一点点小事,这个就是世间凡夫。

    53 世尊讲:不相在。佛陀叫你用透视,不是叫你用控制的。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就很清楚的看到缘起缘灭的假相。

真正学佛的人,就很清楚的看到缘起缘灭的假相。

譬如说:世间很讨厌某一个人、很恨某一个人。

而学佛很容易就透视,那是一堆骨头,没有可以让你恨的对象。

那一个人是因缘生,父母所生,他身上也是骨头、肌肉、筋脉,流着血液,皮肤一拆开来,你所恨的人不存在。

世尊讲:不相在。所以,佛陀叫你用透视,不是叫你用控制的。

譬如说:你对一件事情不满,那是因为你不能透视缘起如幻的假相,这样的修行,没有办法达到炉火纯青。

你先生气,再来控制,这个功夫算是很差了!

当你碰到一件事情,你用大般若智慧,就透视空的道理,它是不实在的,不要被它骗去。

凡所有相,都是假相,但凡所有相,都在欺骗你的真性。

你只有能够如是体悟,不要被假相所骗,清清楚楚的如是见,如是无所见,

完全站在至高点、超越的立场上,看这一件事情,

你会觉得世间人很可笑的,也很悲哀的,非常可怜的,值得圣人去同情他的。

他可以为一句话、一件小事情,这样耿耿于怀一个月、一年、十年、一辈子,

众生拿这个石头压在自己的心灵上,这石头就是执着、就是分别心。

    54 [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室罗筏城译为丰德,有国丰,有四德,一、叫做五欲;二、叫做财宝;三、就是多闻;四、就是解脱,四种皆丰足故

[室罗筏城,即憍萨罗国都城,因有两国同名,]所以,必须以皇帝不同来判别,[故以帝都见称,]

这个室罗筏城,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室罗筏城。[乃波斯匿王所都也。]所都就是首都。

[译为丰德,旧云国丰四德,][旧云]就是以前,有国丰,

有四德,一、叫做五欲;二、叫做财宝;三、就是多闻;四、就是解脱,四种皆丰足故。

所谓五欲,诸位!在这里讲的五欲,要有正确的观念,不是五种欲望,不是这个意思,

是指人民必需、需求品很丰富,意思就是:食物充足,人民的生活很好。

这个跟世间的欲望的追求,意义完全不同。

意思就是说: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很富饶,叫做五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

第二是[财宝、],丰足。

第三是[多闻、],多闻,那就是讲经说法了,大家听经闻法,开智慧了。

解脱的圣者也多,([解脱]),证阿罗汉果的也多。[四皆丰足故。]

[余以财宝五欲,]尚[不足称德,],如果加一个尚更清楚。

意思就是说:只有色、声、香、味、触,还不够资格称为德。

[乃将丰德二字,分而释之。谓地多五欲财宝之丰,人有多闻解脱之德,]

所以,听经闻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解脱。

在座诸位!当你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自己卡住了,没有解脱,就表示说:你学佛虚度时间、虚度光阴。

我们都几岁了?学佛都几年了?碰到什么一点小事,还这么大的情绪变化?称不上学佛的。

因此,我们要起惭愧的心,既然学佛是教我们解脱,我们今天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如幻,赞叹我们、批评我们的,都是如梦幻泡影。

人有多闻解脱之德,[故名丰德。]

意思就是:物产丰富,又听经闻法,解脱的人也多。

   55 听经闻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解脱

听经闻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解脱。

在座诸位!当你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自己卡住了,没有解脱,

就表示说:你学佛虚度时间、虚度光阴。

我们都几岁了?学佛都几年了?碰到什么一点小事,还这么大的情绪变化?称不上学佛的。

因此,我们要起惭愧的心,

既然学佛是教我们解脱,我们今天见一切相,知道一切相如幻,赞叹我们、批评我们的,都是如梦幻泡影。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56 [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他布施了这一栋,到现在二千五百年了,后代的佛弟子,都知道祇树给孤独园

[祇者,具云祇陀,]也就是祇陀太子,这是波斯匿王儿子的名字,[亦名逝多,]中国话叫做战胜,[译为战胜,乃匿王太子名。

以其生时,适王战胜他国,奏凯回朝,赐以是名,以志喜也。]来庆祝喜悦,

[桓huan即是林。]就是林。 [精舍,乃须达多长者,为佛建立,以供众僧,精修梵行之舍。今连祇桓并称者,以林是太子布施,]

[舍]就是精舍。[乃长者所建,存其功永留盛事]。他布施了这一栋,到现在二千五百年了,后代的佛弟子,都知道祇树给孤独园。

我们连印度的一些名字都不认识,印度的国王只认识阿育王。要不然,你认识谁啊?布施了佛陀这个精舍,到今天二千五百年,还有人认识,还有这个名字存在。

[有他经,称祇树给孤独园。] [他经]就是别的经典,譬如说:《弥陀经》,就翻译成[祇树给孤独园],所以,只是译本的不同。

[祇树,即祇陀林中诸树。给孤独,乃须达多长者之善名。长者家财大富,生平乐善布施,]

所以,有财富的人,不一定是罪过,反而是修福的好机会。

底下,祇树给孤独园,就是长者跟祇陀太子合成的。

这长者家财大富,生平乐善布施,[常以财物,周给孤独之人,]就帮助一些没有结婚的、单独的人。[故得是名。

园本祇陀太子之花园,]这个是祇陀太子的花园。[长者欲请佛说法,乃与商买。]商讨把它买起来。

[太子戏曰:卿财富无量,][卿]就是你。你的财富无量,[能以金砖布满园地,]你只要有能力,用金砖铺满整个园地,[即算卿买。]

这个给孤独[长者即毅然]马上立刻下决心,[运金砖以铺之,]铺了![太子止之曰:前乃戏言耳。]我刚刚是在跟你开玩笑的。

[长者曰:今日之殿下,他日之君王,君无戏言,讵可失信?]你是今天的太子殿下,将来要做国王的,开什么玩笑?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也?

[迨]就是等待,[金砖布满,太子曰:我当与卿,]我应当给你。[共成供养佛僧功德,长者不允。]长者不允许。

[太子曰:园地金砖铺遍,自当属卿,]当然是属于你的。[而树根金砖铺不到,]这树根怎么铺呢?树根埋在地底下了。[自当属我。]太子的了。

[长者只得承允。]好!那就共襄盛举,二个一起来!所以,[太子自起门楼,]亲自打开这个门楼,[请佛出入,]

我们没有碰到佛,要是今日有碰到佛,那不得了!我们也会用财产啊,包括身命都施舍给佛陀!

反正财产...有时候地震,一下就消失,像九二一;一下火灾烧光光;一下子水灾,全部都漂流。像最近几天,四川省、华南地区大雨不停。我看新闻报导,死了一百多个人,房屋倒塌好几百间,流离失所千万的人!

但是真的假的不知道的,台湾的报纸有时候会比较夸张一点,也许是真的。

如果果然是真的,你想想看,那些财产,能够真的永远装在我们的口袋吗?能够真正的拥有吗?没办法!

有时候是地、水的、有时候是火的、有时候是台风,地、水、火、风,还有不肖子。留了很多财产,碰到不肖子,花光光!

所以,我在世是这样做,我希望徒弟也是以散播正法,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其他的钱就要推广正法。

底下说:树根金砖铺不到,自当属我。长者只得承允,太子自起门楼,请佛出入,[故曰祇树给孤独园。]

所以,二个人,[祇树]就是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的园,二个合成。

[《楞严》大法得此胜地,可以宏宣,是为处成就。合上信闻时主处,]最后加一个:众成就,叫做六种成就。

所以, [初先明五义竟。]你看看,要请佛来讲经说法,要全部的因缘都具足。

那我们今天在这里讲《楞严经》,也是全部的因缘都具足,所以,请大家要珍惜!

   57 你愈有钱愈好,为什么?能做很多的善事,可以随手拈来做布施、积功德、修福报了!

[给孤独,乃须达多长者之善名。长者家财大富,生平乐善布施,]

所以,有财富的人,不一定是罪过,反而是修福的好机会。

所以,你愈有钱愈好,为什么?

能做很多的善事,可以随手拈来做布施、积功德、修福报了!

所以,师父也是这样子的,我在世的时候,就要把所有的财产,化作般若的智慧财宝,

我不能等待着徒弟来给我做功德。等待作功德,眼睛一闭上,谁也不知道未来怎么样?

所以,我走了,或者是我们的当家走了,换作另外一个人,也许佛像会拆掉啊,也许西方三圣会不见了!这个很难讲啊!

那时候,我已经不在了,不会管那么多。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我告诉你: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58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我告诉你: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我告诉你: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有一个居士,以前我还没有建这个文殊讲堂,这个居士身上有一笔退休金八百万。

每次碰到我就跟我说:慧律法师!我现在已经退休了,都在吃这个八百万的利息,因为我没有结婚、没有儿女,我靠这个来过活。

我说:那你有什么打算?他说:我打算要在我临命终死的时候,要把这八百万全部都布施出来,在我闭上眼睛之前,就要全部布施!

我听了以后就跟他鼓掌,说:居士!这种大愿实在是了不起!

他说:因为我完全没有收入,是靠这个。这个居士嘴巴这样讲,钱却拿不出来。

有一天,人家打电话给我,我那时侯刚好在雷音寺,说:师父,师父!某某居士往生了!

我一听:咦?不是那个讲八百万在他往生前要布施完吗?结果怎么样?八百万都没有动,一毛钱都没有布施出去,死的时候躺在那边,当我赶到时,脸色不是很好,我就在旁边跟他加持。

你看,一个人身上拥有八百万,很想做功德,结果他没有后代,放在银行,没有人来领,怎么样?充公!阿弥陀佛~~煞板!全泡汤了,一毛钱都没有布施到!

你什么时候要死,不知道!所以,往生是现在的事,布施也是现在的事,你有多少能力,做多少功德。

我的观念就是这样子:我这个布施,不能说等到临命终,靠徒弟来做功德,那不成!

你记得!你也千万不要靠你的儿女,不要想到说你死后,靠你儿子、女儿给你做一点功德,那可很难讲啊!

这一听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了,明天就赶快把那个钱拿给我了!不要这么急,急什么呢?要看情形做功德,看你的因缘具足、条件。

    59 财产,能够真的永远装在我们的口袋吗?能够真正的拥有吗?没办法!

我们没有碰到佛,要是今日有碰到佛,那不得了!

我们也会用财产啊,包括身命都施舍给佛陀!

反正财产...有时候地震,一下就消失,像九二一;一下火灾烧光光;一下子水灾,全部都漂流。

像最近几天,四川省、华南地区大雨不停。我看新闻报导,死了一百多个人,房屋倒塌好几百间,流离失所千万的人!

但是真的假的不知道的,台湾的报纸有时候会比较夸张一点,也许是真的。

如果果然是真的,你想想看,那些财产,能够真的永远装在我们的口袋吗?能够真正的拥有吗?没办法!

有时候是地、水的、有时候是火的、有时候是台风,地、水、火、风,

还有不肖子。留了很多财产,碰到不肖子,花光光!

所以,我在世是这样做,我希望徒弟也是以散播正法,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其他的钱就要推广正法。

    60 [广列听众]:引众证信。证明《楞严经》不是伪经,是真正一部佛所讲的经典,而且是特重要的经,非比寻常!

[丁二 广列听众(分三)]这些听众包括[戊初 声闻众 二 缘觉众 三 菩萨众。巳初 据迹标教 己二 显本叹德 三 列上首名 今初。]
经文2:[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此第六众成就,]

世尊讲经说法,当然一定要有听众,这些听众可不是一般的听众,是大比丘。

[上先明五义证信,]五义,前面已经讲了:信、闻、时、主、处。

[此引众证信。]

意思:这一本经,《楞严经》不是杜撰的,还有参与的大比丘众,缘觉众、菩萨众都有,

可以证明《楞严经》是可信度的,不是杜撰的。

   [与者共也,结集者,谓如是之法,非我独闻,乃共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同闻也;

并有无量辟支,]就是辟支佛了。[恒沙菩萨,亦所共闻,

具足六种成就,证明是法可信。]

    所以,《楞严经》不是伪经,是真正一部佛所讲的经典,而且是特重要的经,非比寻常!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61 [大比丘],大具三义:谓大、]或者是[多、]或者是[胜。]

[大比丘,大具三义:谓大、]或者是[多、]或者是[胜。]

[大]是什么意思呢?

[大者]就是大德,[拣非小德,]就不是一般小德了,是大德。[天王大人,所敬仰故]。

[多者拣非寡解,内外典籍,]什么叫内外典籍呢?内典、外籍,就是佛法、就是世出世间法统统通达,叫做内外典籍,[无不博通故;

胜者拣非劣器,超出九十六种外道故。]九十六种外道,因为外道是心外求法,所以,永远不能成佛。

在律学里讲:很差、最差最差、最没有修行的比丘,都比外道来得强上百千万倍!为什么?外道不讲缘起法。

    62 最差、最没有修行的比丘,都比外道来得强上百千万倍!为什么?外道不讲缘起法

外道是心外求法,所以,永远不能成佛。

在律学里讲:很差、最差最差、最没有修行的比丘,都比外道来得强上百千万倍!为什么?外道不讲缘起法。

佛门最差最差、最没有修行的比丘,都知道佛陀讲的是缘起法,单单这一个观念,就超越一切外道。

意思是说:佛门最差的比丘,都比外道殊胜百千万亿倍!

因为最差的比丘,有一天,回光返照,好好修行,也能成就佛道。

外道是永远没有办法,他一开始就走错路了!

因此,我们要礼敬僧宝、要赞叹僧宝。

但是,我们僧宝、出家众,要自己检视自己的行为,

要洁身自爱,不能期盼别人一直供养我、别人来赞叹我,而我自己不修行,那不可以的!

   63 [比丘],名含三义:乞士、破恶、怖魔

[比丘梵语,即五不翻中]五种不翻译当中,叫做[多含不翻,]

什么多含?就是讲[比丘],有好几种含义,叫做多含。俱云叫做多种含义不翻译,叫做多含不翻。

[以名含三义故。比丘:

一、乞士:]佛在世是随缘吃,也就是说:没有分什么荤、素,比丘出去托钵,众生供养什么,他就吃什么。

[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资慧命;]诸位!没有色身,哪来的慧命呢?所以是不二的。因此,要把身体照顾得健康,也要听经闻法。

内乞法以资慧命,来长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所以,生命有二种:一种是色身的性命;一种是智慧的生命。

[二、破恶:粗破身口七支之非,]身三、口四。不杀、不盗、不淫;不恶口、不两舌,不诳语、不绮语等。口业有四支,身有三,加起来有七支之非。

[细破三界见思]见思之恶。见惑是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思惑是指贪、瞋、痴、慢、疑,一个是迷理之惑;一个是迷事之惑。

[(界内烦恼也)之恶;]三界见思之恶,就是界内的烦恼,就是见思二惑。

[三、怖魔:谓比丘登坛受具足戒,得三师七证]就是七尊证。[作法,白四羯磨竟,]

白四羯磨,在家居士不了解,叫做一白三羯磨,

[白]就是向大众广播,用现在的话,你听得懂的:[白]就是禀告大家;

[羯磨]就是决定,也就是举手赞成或者反对,羯磨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决定,要作结论了。

所以,一白三羯磨加起来,叫做白四羯磨。羯磨就是今天所讲的开会、讨论。

羯磨也可以翻译叫做造作。叫做白四羯磨竟,[名为得戒,成比丘性,入僧宝数。]

所以,要真正成为一个出家的比丘众,现在依佛戒律,佛的戒律要观察四个月。

而且要几岁呢?《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讲的都不太相同,律学里面讲的,说几岁可以出家,都不一定!

《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摩诃僧祇律》,略有出入,有的讲六十岁以前;有的讲七十岁;有的论藏里讲:只要你身体作得了主,就是八十岁也可以剃度出家。

作得了主就是说:你的生活起居作息,不需要别人扶持,你没有生重病,饮食或者是走路,或者是六根都还有办法,那么,也可以出家。所以,这个律学里,讲得不太一样。

所以,在座啊!如果你们要出家的话,就变成说:你们要找你们自己的因缘。

看下去,白四羯磨,名为得戒,成比丘性,入僧宝数。

[当时地行罗刹高声唱言:]地行罗刹就是地面上的罗刹。

说:[善哉!善哉!此处有正信男女,如法出家,受具足戒,当使人天增胜,修罗减损,]

因为大家都行善,人界、天界增加,所以是修罗减损,修罗就是瞋恨心很重的。

所以,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要改一改,不要出家修行了好几年;或者居士听经闻法已经很久了,老是那一副个性,这样不好!

个性改一改,讲话不要太大声,不是你凶,人家就怕你;是你很有修行、很谦虚,人家才怕你。

你大声,人家也大声啊;你用大声,人家装麦克风啊;你骂前面,人家骂你后面啊,不是一样平等吗?

所以,我们要了解,你现在很凶,人家表面上怕你,背后把你说得一文不值,那不是负面的吗?赔本的生意吗?

所以,待人处世还是好一点,小声、轻声细语好好的讲。不要用瞋恨心,要不然,会堕阿修罗道。

修罗减损,[于是空行夜叉,]传到虚空,[天行夜叉,辗转赞美,声传第六天。魔王闻已,心生恐怖,]

这魔王[以彼贪着尘劳,不舍生死,恐出家人众,则佛界增多,魔界减少。]

但事实上,佛界不增,魔界也不增;佛界不少,魔界也没有少,这就事相方便说。

   64 待人处世还是好一点,小声、轻声细语好好的讲。不要用瞋恨心,要不然,会堕阿修罗道

修罗就是瞋恨心很重的。

所以,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个性要改一改,不要出家修行了好几年;

或者居士听经闻法已经很久了,老是那一副个性,这样不好!

个性改一改,讲话不要太大声,不是你凶,人家就怕你;

是你很有修行、很谦虚,人家才怕你。

你大声,人家也大声啊;你用大声,人家装麦克风啊;你骂前面,人家骂你后面啊,不是一样平等吗?

所以,我们要了解,你现在很凶,人家表面上怕你,背后把你说得一文不值,那不是负面的吗?赔本的生意吗?

所以,待人处世还是好一点,小声、轻声细语好好的讲。不要用瞋恨心,要不然,会堕阿修罗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65 [与大比丘众]。众者: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和合有二:一叫做理和,二叫做事和

[众者: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所以,诸位注意听喔!僧伽叫做samgha。

一个学校也叫做僧伽。一个公司行号也叫做僧伽;一个政府机构也叫做僧伽;一个group,一个团体统统叫做僧伽。

这个[僧伽]演变到今天,就变成[僧],[僧]就变成出家人的专有名词,

事实上,它是指一个集团、一个和合,统统叫做僧伽。

后来变成出家众的专有名词,是因为演变已久,后来称为僧。

本来是三个字,是:僧伽耶;后来少了一个字,中国人比较喜欢简单,又叫做[僧伽];后来又更简单,就称一个字,叫[僧]。

就像释迦牟尼佛,本来三个字的:[佛陀耶],后来中国字称二个,叫做:[佛陀];

后来,哎呀!麻烦啦,中国字个性跟我一样,我也是这样子直接了当,后来称一个字:佛。

所以,称佛陀、佛,[佛]是一个字;[佛陀]两个字;[佛陀耶]是三个字。

[僧]也是这样子,僧伽耶、僧伽,又称为僧,

那么,法就比较很少人称了,[法]称为达磨耶,南无达磨耶,达磨耶就是法,后来有的人称二个字,叫做[达磨];

但是,没有人称一个字叫做[达],达什么呢?所以,这个[法]没有人称一个字的,二个字的还有,[达磨]祖师就是法嘛!

所以,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换句话说:出家人不和合,也就不够资格称为叫做僧团。

这一句要另外一个角度来诠释出家众,来勉励我们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这个团体不和合,就不够资格称为僧团。

如果有时候意见不同,要互相包容,因为和合众叫做僧伽嘛!

那我们这个团体有没有和合呢?不要说只有住四个、五个,或住不到十个人,整天你争我夺,每天都闹情绪、闹意见,这样不好!出家众要作表率。

[和合有二:]一、叫做理和;二、叫做事和。[一、理和:谓同证择灭无为;]

诸位!这个是三无为里面的其中一个,叫做择灭无为。

我现在把三无为三种无为法,念一遍给大家听,

一、叫做虚空无为;二、叫做择灭无为;三、叫做非择灭无为,

我们一句一句来解释。

一、叫做虚空无为,这个三无为里面的其中之一,

什么叫做虚空无为呢?虚空就是无碍,我们看虚空,就是没有障碍,叫虚空即无碍。

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真空之理,也就是说:诸法是毕竟空,这个毕竟空的道理,不为惑染,[惑]就是无明,迷惑颠倒的惑,染就是杂染的染。不为惑染之所障碍,也就是无明没有障碍到他。

虚空就是无碍,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以无碍为性,心没有任何的障碍,容受万物而遍满一切处,称为虚空无为。

就是胸量像虚空的意思,只要你放得下,像虚空就是无为法,直接了当的解释,意思就是这样子。尽管放大你的心胸,包容一切,你就是进入佛的无为法。

二、叫做择灭无为,择灭无为的意思是:声闻之人。声闻,是专指声闻之人,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的束缚,就是见思二惑的束缚,证寂灭真空之理。

譬如说:涅槃、解脱,远离见惑和思惑的系缚,[系]就是捆住了。证得寂灭真空之理,叫做择灭无为。

譬如说:证得涅槃,得大自在、大解脱。

所以,择灭就是用智慧选择,选择没有烦恼、选择解脱、选择自在。

众生不懂得用智慧,看了相就着,看了知见就着,看了烦恼就着,着于烦恼、着于知见、着于种种的假相。所以,他不懂得用智慧去选择,把它分析、把它摆脱。

什么叫做择灭呢?用智慧选择修行,进入寂灭的方法,[灭]就是寂灭真空之理,叫做灭。

所以,这[择灭]二个字的意思:第一个,[择]就是用智慧选择;[灭]就是寂灭真空之理,也就是不选择烦恼的那一方面。

而众生都是选择烦恼的,众生都是选择财色名食睡、众生都是选择贪瞋痴。可是,声闻人知道听佛的语言,选择智慧,用智慧抉择,寂灭真空之理。

三、叫做非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就是功夫到家了,不需要加以分别,自然的契入寂灭法,叫做非择灭。非择灭意思就是不假用功行,自然契入寂灭法。

声闻人证果之后,诸惑不复续起,种种的惑不会再起来,自然契悟寂灭真空之理,不假拣择。

所以,非择灭就是不假拣择,自然契悟寂灭真空之理,叫做非择灭无为。这就是第一个:理和。理和:谓同证择灭无为,就是用智慧选择。

[事和有六:谓戒和同修;]也就是如果戒律相同,一起修行。

[见和同解;]知见、看法一样,一起互相勉励,来解这个佛意。

[利和同均;]就是得到供养,一律平均。所以,文殊讲堂不分我剃度的,或者是外来的比丘,一律以佛的心,利和同均。

供养完全都是相同,不过,有分年资,你刚进来,或者住满五年,这是有分别的。所以,利和同均也是这样子的。我对工作人员也是这样子,厨房、水果、饭菜自己拿,统统有,利和同均。

[身和同住;]所以,我们这个身体,形相一样、思想一样,我们好好的安住。要不然,身体打斗,它是一个工具了,是不是?打架啦、斗争啦,这个行吗?能说是一个僧团吗?所以,身和要同住。

[口和无诤;]这个特别的重要!一切诤论由口来。所以,一个真正的出家修行人,不但是口和无诤,根本就是与世无诤。这个[诤]加一个言部,就是言语上的刺激、闹意见。

[意和同悦。]我们的心、念头,这个[意]就是正念相同,我们互相的喜悦,祝福对方。

   66 三种无为法1:虚空无为。以无碍为性,心没有任何的障碍,容受万物而遍满一切处

一叫做虚空无为,这个三无为里面的其中之一,

什么叫做虚空无为呢?

虚空就是无碍,我们看虚空,就是没有障碍,叫虚空即无碍。

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

真空之理,也就是说:诸法是毕竟空,这个毕竟空的道理,不为惑染,[惑]就是无明,迷惑颠倒的惑,染就是杂染的染。

不为惑染之所障碍,也就是无明没有障碍到他。

虚空就是无碍,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

以无碍为性,心没有任何的障碍,容受万物而遍满一切处,称为虚空无为。

就是胸量像虚空的意思,只要你放得下,像虚空就是无为法,直接了当的解释,意思就是这样子。

尽管放大你的心胸,包容一切,你就是进入佛的无为法。

   67 三种无为法2:择灭无为。声闻之人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的束缚,证寂灭真空之理

二叫做择灭无为,择灭无为的意思是:

声闻之人。声闻,是专指声闻之人,

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的束缚,就是见思二惑的束缚,证寂灭真空之理。

譬如说:涅槃、解脱,远离见惑和思惑的系缚,[系]就是捆住了。

证得寂灭真空之理,叫做择灭无为。

譬如说:证得涅槃,得大自在、大解脱。

所以,择灭就是用智慧选择,选择没有烦恼、选择解脱、选择自在。

众生不懂得用智慧,看了相就着,看了知见就着,看了烦恼就着,着于烦恼、着于知见、着于种种的假相。

所以,他不懂得用智慧去选择,把它分析、把它摆脱。

什么叫做择灭呢?用智慧选择修行,进入寂灭的方法,[灭]就是寂灭真空之理,叫做灭。

所以,这[择灭]二个字的意思:第一个,[择]就是用智慧选择;[灭]就是寂灭真空之理,也就是不选择烦恼的那一方面。

而众生都是选择烦恼的,众生都是选择财色名食睡、众生都是选择贪瞋痴。

可是,声闻人知道听佛的语言,选择智慧,用智慧抉择,寂灭真空之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68 三种无为法3:非择灭无为。就是功夫到家了,不需要加以分别,自然的契入寂灭法

三叫做非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就是功夫到家了,不需要加以分别,自然的契入寂灭法,叫做非择灭。

非择灭意思就是不假用功行,自然契入寂灭法。

声闻人证果之后,诸惑不复续起,种种的惑不会再起来,自然契悟寂灭真空之理,不假拣择。

所以,非择灭就是不假拣择,自然契悟寂灭真空之理,叫做非择灭无为。

这就是第一个:理和。理和:谓同证择灭无为,就是用智慧选择。

   69 要当一个大比丘,说来不容易的!所以,不要看认为这么简单

诸位!打开《表解》。

大比丘众,大(俱三义),比丘(有三义);众(就是和合)。

大(有三义)。大 ——拣非小德,天王大人,所敬仰故,连天王大人都要敬仰了。

多——拣非寡解,意思就是说:才学多闻,内外典籍,无不博通故。

胜——就是非常殊胜了,拣非劣器,根器很利的。

要当一个大比丘,说来不容易的!所以,不要看认为这么简单,称:比丘,事实很难的!

现在所有的三坛大戒都称为比丘。如果在佛经来讲,事实上还要好好的进修,还要好好的修行,才够资格称比丘的。

胜——拣非劣器,超出九十六种外道故。

    70 要支撑一个僧团,事实很不容易。除非上人很有这个德行,很有这个能耐

(诸位!打开《表解》)。

比丘(有三种意义),

乞士——外乞衣食以养色身性命。内乞佛法以养法身慧命。

破恶——破身口七支之恶。如果有恶,就不能称比丘,称比丘不容易的!

怖魔——受具足戒魔王恐怖。

众(就是和合),有二种——理和——同证择灭无为之理,也就是用智慧选择、抉择,而证入涅槃。

事和(有六):一、身和同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悦;四、见和同解;五、戒和同修;六、利和同均。

所以,要支撑一个僧团,事实很不容易。除非上人很有这个德行,很有这个能耐,尤其是比丘。

有一个国外来的比丘,韩国来的比丘。他不会讲中文,然后,会讲韩文的跟他翻译,说:哎呀!我们文殊讲堂慧律法师,剃度了一百三十几个比丘!

这个韩国的比丘说不得了:哎呀!目前是难,很赞叹师父,能剃度这么多的比丘,实属不容易!

他是很赞叹,我们当然就很谦虚了,人家愈赞叹,我们就要愈谦虚了,说:哪里哪里,不敢当!

但是,剃度了这么多比丘,要成材的,有几个呢?要成为栋梁之材的,有几个?成为顶尖的栋梁之材,那又几个呢?

是剃度不少比丘。但是,要成为栋梁之材的,还需要多加以磨练,好好的教化。

   71 [与大比丘众]。[众]乃四人以上之称,所以一比丘不名僧,二三比丘,亦不名僧,四比丘同住,方作一切如法僧事。唯除自恣、授具、出罪三种羯磨

[众乃四人以上之称,所以一比丘不名僧,二三比丘,亦不名僧,四比丘同住,方作一切如法僧事。]

什么叫如法?就是如律,如法、如律、如佛所说。所以,你僧团所做要如法。

但是,现在困难,现在自己一个人买一个公寓,如法吗?当然不如法啊!

可是,僧团他又住不下,有时候是为了养病,自己一个比丘住,不如法。不如法又没办法!

所以,变成说中国佛教会也没办法管了,因为那么多比丘、比丘尼啊,三三两个。

有的人想自己用功,在僧团里面,这个要这样子,僧团要规定这样子,我自己想用功,可是,僧团又这样规定,所以,只好自己搬出来,自己租个公寓住。

所以,他也有他的立场跟苦衷,我们可以理解的。所以,这个目前变成中国佛教协会也没办法管,也没有能力管。也没人管,我们也不敢管啊!你也不能说他一定不对,所以,这个就困难!

所以,出家人三三两两分开来,佛教就没有力量,因为没有僧团的约束力嘛,容易自己把自己的习气发挥,自己没办法觉察。

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苦衷,每一个人都有立场,也不能说:谁对还是谁错。

不过,按照佛讲的戒律,这是不如法的,这个就要衷心的、诚恳的这样讲了:

一个人是不如法,二个人也是不如法,如果要僧团,要四个人才叫做如法。

[惟除自恣,]自恣就是农历七月十五。这个自恣就是:自知己过,自行陈说,自己讲。

自不知过,恣任僧举。恣任僧举就是:任意你举我的过失;自恣就是:我愿意让你说出我的过失,我可以接受。

但是,目前结夏安居完以后,自恣是变成一个仪式了,目前几乎没有在实行了。你一开检讨会,你一讲,又闹意见。

我曾经在自恣会上,才讲那个比丘,我也不是恶意的,好意的,才讲他几句话,他回去,不来了,后来还俗。

他不晓得跟他家人怎么讲,他姐姐或者他家人也造口业,毁谤师父,毁谤文殊讲堂僧团。

所以,这个自恣会上,要真的坦诚相见,把自己的缺点让对方来检举,这个是很大的勇气喔,就是没有我执、我见、不狂妄、不自负。

现在的人,你稍微跟他点一下,你不要再说我了,你再说我,我就翻脸!你知道吗?我现在是五十岁!五十岁是什么意思呢?五十岁就是更年期,我会打人的喔!

所以,这个自恣会是很不容易的。意思就是:我的缺点让你讲,我可以承受!不容易的!

[授具]就是授具足戒。

[出罪三种羯磨,]就是比丘或比丘尼犯了重戒,初篇或二篇,要出罪的,要二十个比丘。像比丘犯第二篇,要二十个比丘出罪。出罪就是把这个罪显露出来,就变成无罪了。

我们一般是隐藏着罪,二十个比丘出来,作这个羯磨,出罪。

那比丘尼更难,要四十个,要二十个比丘、要二十个比丘尼,而且这二十个比丘、二十个比丘尼,要全部四十个统统要持戒清净,才够资格跟人家出罪。

我们这个时期,哪找二十个完全清净的比丘呢?还一点小戒都不可以犯!

所以,现在只有授具足戒还存在,关于农历七月十五自恣会上,几乎没有。

还有出罪这个羯磨,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广化律师有实行过,二十个比丘出罪,确实有!

但是,目前各个僧团比丘、比丘尼,因为实施起来很困难,要找二十个比丘,清净的比丘,很不容易!连小罪都不可以犯。

[若五比丘同住,即可自恣,]五个比丘就可以。

[亦可边方授具,]边方就是指特殊、没有正法的地方,叫做边方。

那么,意思就是:本来要三师七尊证。但是,譬如说:我们到非洲去,假设说啦,那个非洲的部落,完全没有佛法,不用二十个比丘、不用十个比丘,五个比丘就可以作羯磨。

比丘本来就是一种草啦,苾蒭,苾蒭,这是一种草。在印度,这种草长养力很强,滋生能力非常强,这种草打不死的,你把这个砍断,它又生,遍地都是苾蒭。

意思就是说:只要法师所到之处,就可以弘法利生,转DA法轮,度无量众,是表示这个意思。

这苾蒭本来是一种草,后来就变成比丘。这苾蒭叫久了,就变成专有名词,就比丘。

所以,真正的根源,苾蒭是一种草,是很容易长养,而且生根发芽,生殖力很强,不会灭亡。

意思就是说:只要有比丘到的地方,都应当弘法利生,度无量...会扩展开来(指僧团)。

所以,演变到今天,就叫做比丘。其实,它是一种草,生命力很强的一种草。

亦可边方授具足戒,[边方]就是特殊、没有正法的地方。[若十比丘同住,皆可授具。]十个比丘同住,皆可授具足戒,是三师七尊证了。

[若二十比丘同住,则一切羯磨可作,]那么,像我们这个僧团,就超过二十个比丘同住了,则一切羯磨可作。

[至此则擧类皆是大比丘众。]

   72 比丘本来就是一种草啦,苾蒭。这种草长养力很强,意思就是说:只要有比丘到的地方,都应当弘法利生

比丘本来就是一种草啦,苾蒭,苾蒭,这是一种草。

在印度,这种草长养力很强,滋生能力非常强,这种草打不死的,你把这个砍断,它又生,遍地都是苾蒭。

意思就是说:只要法师所到之处,就可以弘法利生,转DA法轮,度无量众,是表示这个意思。

这苾蒭本来是一种草,后来就变成比丘。

这苾蒭叫久了,就变成专有名词,就比丘。

所以,真正的根源,苾蒭是一种草,是很容易长养,而且生根发芽,生殖力很强,不会灭亡。

意思就是说:只要有比丘到的地方,都应当弘法利生,度无量...会扩展开来(指僧团)。

所以,演变到今天,就叫做比丘。其实,它是一种草,生命力很强的一种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73 [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标数。此等皆先修外道,勤苦无获,遇佛得益,感恩常随

[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标数也。

先度鹿苑]。鹿苑就是鹿野苑,养鹿的地方。 [陈那]就是憍陈那,

[先度鹿苑陈那等五人,

次度三迦叶兼徒一千人,

次度舍利、目连师徒各一百人,

次度耶舍等五十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

打开《表解》,一、憍陈那五人——五比丘——马胜比丘、小贤比丘、摩诃南比丘、十力迦叶比丘、憍陈那比丘,所以,以憍陈那等,为五比丘作代表。

所以我们常常讲,憍陈那五比丘,就是包括马胜比丘,这个威仪最好的,《阿含经》讲的;小贤比丘、摩诃南比丘、十力迦叶比丘、憍陈那比丘。

有的印度是依父族、父系的;有的是母族的,根据父亲命名;有的根据母亲命名。

二、优楼迦叶五百人;

三、伽耶迦叶三百人;

第四、那提迦叶二百人,叫做三迦叶。优楼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称三迦叶,

五百人、三百人、二百人,共一千人。

第五、舍利弗一百人,师徒一百人。

六、目连一百人,目犍连,还有带领徒众一百人,刚开始都是学习外道的。

第七、耶舍等五十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人。

好,翻回来(讲义),[今略去零数。

此等皆先修异道,][异道]就是外道。[勤苦无获,]

勤苦无获是什么?虽然精进,因为没有正知正见,没有佛的指导,所以,无所获。勤苦无获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勤苦修行,but,但是,无所获。

为什么无所获?没有人教,乱修行一通,跟着外道,知见不正,所以,后来都归依佛,从佛出家。

[遇佛得益,感恩常随,]古人啊,一听到正法,一辈子都不离开自己的恩师。

不像现在的比丘,有的很好;但是,有的很难,这个心就是定不下来,自己有自己的角度,自己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到处去参。

这个刚刚出家的,或者比丘心浮动,到处都想去参,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也年轻过啊!

所以,有的比丘出去参,我们都祝福。有缘嘛,我们聚在一起,好好的研读、研究;没有因缘,师父就祝福你,法无恩怨,缘有深浅,师徒的因缘也是这样子的。

所以,古人一闻正法,就在他的师父的旁边,一辈子当侍者,也不离开自己的恩师。不是像现在,东奔西跑,当然有的比丘很好,稳得住,这个要赞叹!

感恩常随众,[俱即不离也。][俱]就是皆,马上就不离开佛陀,佛是三界的至尊啊!

所以,[初据迹标数竟。]据[迹]就是示现,据我们可见的示现的迹象,有迹可寻的,这个有形的,[迹]就是有形,

从有形的角度来,从示现的角度来说,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感恩常随佛陀,俱皆不离佛陀。

   74 古人啊,一听到正法,一辈子都不离开自己的恩师

[遇佛得益,感恩常随,]

古人啊,一听到正法,一辈子都不离开自己的恩师。

不像现在的比丘,有的很好;

但是,有的很难,这个心就是定不下来,自己有自己的角度,自己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到处去参。

这个刚刚出家的,或者比丘心浮动,到处都想去参,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也年轻过啊!

所以,有的比丘出去参,我们都祝福。

有缘嘛,我们聚在一起,好好的研读、研究;

没有因缘,师父就祝福你,法无恩怨,缘有深浅,师徒的因缘也是这样子的。

所以,古人一闻正法,就在他的师父的旁边,一辈子当侍者,也不离开自己的恩师。

不是像现在,东奔西跑,

当然有的比丘很好,稳得住,这个要赞叹!

    75 [显本叹德]这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众,是何等人物呢?[皆是无漏大阿罗汉]。其实久远劫来,都是诸佛、都是大菩萨,来辅助释迦牟尼弘扬正法的

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感恩常随佛陀,俱皆不离佛陀。

[己二 显本叹德]经文3:[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这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众,是何等人物呢?[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漏]就是烦恼的别名,无漏就是破除了烦恼、破除了无明、破除了爱和见的大阿罗汉,所以,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此显大比丘过去之本。佛子住持,至越诸尘累止,]

这是指经文,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届,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就是这几句。

说:此显大比丘过去之本,[本]就是久远劫以来叫做本。

意思是:今生今世示现阿罗汉,但其实久远劫来,都是诸佛、都是大菩萨,来辅助释迦牟尼弘扬正法的。

此显大比丘过去之本,[佛子住持]这一句经文,一直到[越诸尘累]为止,[乃据本叹德。]

根据他们无量劫来,还有今生今世的示现,赞叹他们的德行。

  [众皆内秘大心(即菩萨)之行]。这个内在隐藏着大心,大心就是大菩萨的心,也就是菩萨之行。

  [外现声闻(闻声)]这个[声]就是闻佛的音声,闻佛的四谛法门的音声,修苦集灭道,断烦恼。

  所以,[修道证果之阿罗汉之身。]原来久远劫来发菩萨的心肠,但是,今生今世示现为释迦世尊的弟子。

  所以,在座诸位法师或者是居士,都有可能是菩萨再来的,只是示现。

   76 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位位皆是不漏落于生死

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感恩常随佛陀,俱皆不离佛陀。

这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众,是何等人物呢?[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无漏大阿罗汉之名,虽同常途,][常途]就是一般的解释。[下十二句所叹之德,实异二乘。]

把笔拿起来,十二句,佛子住持,编号一;善超诸有,第二句;

能于国土,第三句;成就威仪,第四句;从佛转轮,第五句;妙堪遗嘱,

第六句;严净毘尼,第七句;弘范三届,第八句;应身无量,第九句;

度脱众生,第十句;拔济未来,第十一;越诸尘累,第十二。

翻回来,虽同常途,下十二句所叹之德,实异二乘:实在是不同于二乘人,因为二乘人没有这个功夫。

[今叹千二百五十五人,位位皆是不漏落于生死,]位位皆是不漏落于生死,[故曰无漏。]

诸位!不漏落于生死,很容易,也很困难。

如果你直接了当,就是不贪、不瞋、不痴,就这么直接了当,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的习气。

    77 我们一般人很难去克服那种心理的困扰。有一个居士就曾问世尊:当我独自一个人在黑暗处,如何克服心灵的恐惧感?

诸位!不漏落于生死,很容易,也很困难。

如果你直接了当,就是不贪、不瞋、不痴,就这么直接了当,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的习气。

我们一般人很难去克服那种心理的困扰,譬如说:在《阿含经》里面有一段对话,

有一个居士内心非常惶恐,他的恐惧感一直没有办法克服,

他说:世尊!当我到旷野林下无人之处,心生恐惧!

世尊!当我独自一个人在黑暗处,我也一直恐惧,莫名其妙的恐惧,我一直没有办法克服这种心灵的恐惧感。

我请问世尊:应当如何来正思维?

佛陀说:应当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也就是念大般若智慧,无量的慈悲喜舍心的佛陀,求佛加被,同时也开采自己的般若智慧,这个叫做念佛,能克服恐惧感。

常常思维:我是凡夫,我以佛为模样,以佛为榜样。

这样渐渐的思维,把标准拉高,愿意像佛陀一样,恐惧感会慢慢的消失。

二要念法,法是诸法毕竟空,来去、生灭、增减,皆是幻,如是观照诸法皆空,慢慢就会得到无恐惧感,没有挂碍。

念僧,僧都是大慈悲、大德、无漏,所以要念僧。也是内心要和合,看到出家众的大威德力,念僧,能够克服这个恐惧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78 礼敬三宝,这个是修学佛道一个基本,没有这个作前导,后面就什么都不要谈!

在《阿含经》有一段话很重要:有一次,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对各位弟子这么说:

诸位弟子!我们应当敬佛、敬法、敬僧;若不敬佛、敬法、敬僧,则无圣戒。

若无圣戒,则无圣果,圣果者: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统统叫做圣果。

意思就是说:一个修行人他最基本的条件,要懂得礼敬三宝,要敬佛、敬法、敬僧;若不敬佛、敬法、敬僧,则无圣戒。

圣戒就是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叫做圣戒。因为一个持戒的人,当然就是懂得礼敬三宝了。

不得圣戒,则无圣果,意思就是说:这个人不敬三宝,那么,后面就没有圣戒。

没有圣戒,心就没有佛、没有法、没有僧,他怎么会持佛的净戒呢?那么,就更不用说要证初果阿罗汉、二果、三果、四果,这个都不可能!

所以,礼敬三宝,这个是修学佛道一个基本,他没有这个作前导,后面就什么都不要谈!

因此,我们要了解,佛、法、僧是值得我们赞叹的。

   79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漏有三漏:]谓欲漏、有漏、无明漏。有此三漏生死之因,必漏落于三界,而受生死之果

我们要了解,佛、法、僧是值得我们赞叹的。为什么呢?位位皆是不漏落于生死,[故曰无漏。]

[漏有三漏:]谓欲漏、有漏、无明漏。

[谓欲漏(欲界烦恼),]其实,放眼看过去,尤其在我们这个末法的众生,打开电视、报章杂志,都是财色名食睡。

在这里要附带说明的,《阿含经》只有讲正法跟像法,末法是后人推测出来的,佛经最多只有讲到像法。

也就是说:佛灭度以后一千年,叫做正法;佛灭度以后一千年到二千年,叫做像法。

在《阿含经》有一段对话,说:世尊!什么是法?正法欲灭的时候,什么是正法会灭亡的时刻到了?

世尊回答:如果有人,有比丘依附于自己的上人,同时不顺从上人,也不供养上人,上人所说的法也听不进去,忤逆自己的上人,同时也不离开他的上人。

就是说:要依附,捣蛋、破坏,然后也不离开,此是法末时,这个就是法要灭亡的时刻到了!

所以,诸比丘应当和合,不可以做破法的罪人。

我们自己不修行没关系,我们退出来让整个僧团和合。

所以,这个欲漏,其实在目前就更多。

讲到正法、像法、末法,其实,经典没有讲到末法,末法是后人推测出来的,因为《阿含经》只有讲正法和像法。

那么,这个欲漏,也就是欲界的烦恼。

这个欲界就是有男女的欲望,还有卡在种种的知见的欲望、财的欲望、男女的欲望、名的欲望、饮食的欲望、睡觉,种种的欲望。

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个欲界的烦恼特别的重,特别的难断!

[有漏(上二界烦恼)],也就是四禅、四空,上二界的烦恼。

[无明漏]遍三界,统统叫做无明,所以叫做三界无明。这个无明当然也通界外无明。

这个无明分界内的无明,还有界外的无明,叫做三界内的无明,还有三界外的无明。

三界内的无明叫做见思惑;三界外的无明叫做尘沙惑和根本无明。

所以,我们要了解,[(三界无明)也]叫做无明漏,也是最可怕的,就是没有智慧。

没有智慧,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不知道;自己无知,自己也不知道。

  [有此三漏生死之因,必漏落于三界,而受生死之果,]

所以,这个是很可怕的!

[今下句是大阿罗汉,则第三漏当并指界外无明。]

也就是说:无明包括界内无明,还有界外无明,

这个无明有三种:一、叫做见思无明;二、叫做尘沙无明;三、叫做根本无明,又叫做生相无明,动念就是无明,叫做生相。

所以,[界外]后面加二个字更清楚:叫做[微细]无明。

所以,则第三漏当并指界外微细无明。

《楞严正脉》这么说:([正脉云:[二乘无漏,方超三有])三有[(即三界)]为什么称为[有]呢?

[有],很简单,有无明、有烦恼、有生死、有爱、有见,知见的见,有贪、有瞋、有痴、有嫉妒、有烦恼、有攻击、有伤害、贪染,叫做有,动念,统统叫做有,所以叫做三有。

所以,这个[有]就是有生死、有烦恼、有无明、有贪、有瞋、有痴,这个叫做有。

[菩萨无漏,]无漏的。[更越三空。]也就是我空、法空、空空。

   80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是前大比丘之果,今生今世示现,虽同于二乘人,[本实在是菩萨,内秘外现,]内隐藏着菩萨行,外现声闻身。[助扬佛道]

[大阿罗汉,是前大比丘之果,]所以,修行证得大阿罗汉,

我们常常讲: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呢?

[亦含三义:曰应供、二杀贼]、[贼]就是烦恼的别名。

[无生][无生]就是一切法毕竟空,所谓生,只是因缘生;灭,只是因缘灭。

所以,因缘生者,其实不生,因为当体即空;

因缘灭者,其实不灭,也是虚幻的缘灭,不是有一种东西真正的灭。

[既曰大阿罗汉,三义亦与小乘不同,

小乘应供,止于天上人间,

大阿罗汉,则通世出世间]。出世就是超三界了,世就是三界内;出世就是三界外。

[小乘杀贼,只断见思烦恼(界内烦恼)之贼,

大阿罗汉则界外无明亦得分断;][亦得]就是也能够;[分断]就是渐渐的断尽生死。

[小乘无生,但出界内分段生死],

分段的意思就是一段一段,像我们人投胎,活了八十岁又死亡,这一个段落。

下辈子出生一匹马,从小马养到大马、到老马,就变成死马,又一个段落。

这中间的过程很辛苦、很累,叫做一段一段,叫做分段生死。

[大阿罗汉,则变易生死亦将垂尽。]

什么叫做变易生死?变易生死就是对分段生死来说的,分段生死就是苦不堪言,人一投胎就有生老病死。

这个变易生死不一样,它完全是心境的转变,也就是外表好好的。

譬如说:你的果报,在净土里面很庄严,但是,因为你破无明、断烦恼的...

譬如说: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花为父母,这个就是变易生死,没有生死,但是,境界会转变。

所以,我们在极乐世界的莲花境界,听经闻法,般若智慧愈来愈大,定力愈来愈深,莲花就愈大,就是这样子。

因此,你在这儿修学佛道,好好的听经闻法,到极乐世界,境界会更高,莲花会更大,你功不唐捐。

因此,唯心境界的提升,每一个念头的转变叫做变易...直接了当讲:就是智慧提升叫做变易,智慧一直提升...到最后,如如,万法一如。那么,连变易生死也没有,则变易生死亦将垂尽。

所以,分段生死是有这个色身,一段一段,生老病死的苦;变易生死则是完全境界上的转变。

[又小乘取证偏真],[真]就是空,但破我空,叫做偏真,他一直修,诸法皆空,但是,只有破这个我执,所以叫做偏真,叫做[沉空滞寂,]

沉就是沉迷在空性,哎呀!很安详,诸法皆空。滞寂,哎呀!这是寂灭的境界,停滞在那个境界,不肯回小向大,因为大乘要度众生啊,他自己悟得了这个真理,他没有度众生的心。[不肯回小向大,]就没有办法得大果,大菩提果。

所以,[名定性阿罗汉,]定性阿罗汉就是难以改变了,固定的形式了,他就是这样子的根性,改变不了他,叫做定性。

[今大阿罗汉,]不一样,[迹虽同于二乘,]这个[迹]跟[本]是出自《法华经》,[本]是指久远劫来,[迹]是指外形示现,看起来,也就是今生今世示现,现声闻身。

所以,[迹]是对[本]讲的,简单讲,[本]就是久远劫;[迹]就是今生今世,

所以,今生今世示现,虽同于二乘人,[本实在是菩萨,内秘外现,]内隐藏着菩萨行,外现声闻身。

[助扬佛道,故叹德皆约本叹。]也就是要赞叹这些大阿罗汉,都是根据他久远劫来赞叹的。

经文4:[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

[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实德,

意思就是说:这些大阿罗汉不是小人物,是有非常高的德行,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二乘人,只求自己解脱。

所以,[显然菩萨作略][作略]就是没有讲出来,语意可以看出来他是菩萨,只是[菩萨]二个字没有讲出来,所以,这个叫做作略。

[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9: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