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大乘妙法莲华经----净界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000】为什么大藏经有一百部,其他宗教可能就一部而已?

这段经文主要讲到佛法的包容性。就是说,每一个人学佛,为什么那么多差别呢?你现在把佛教徒里面只要学佛超过十年以上的找出来,你问一百个人说,你认为学佛是什么?每一个人讲的都不一样。有的说,学佛很简单,所谓佛法,就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他学了十年,他的认知就是这样。也没错,这也是佛说的。就是说,他不管学什么经典,他学到最后的总结就是:我得到了这个法,不管你下多少雨,我要的是这一块,就是人天的业果。你再问另外一个人,什么是佛法真实义?“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佛法就是要我们看破、放下,追求空性的寂静。这个人二乘种性。就是说,这个人,你带他去拜忏也好,打佛七也好,打到最后他的结论就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为他是树,他只能够吸收他树相应的水,你讲什么都没关系。当然,你问大乘的种性说,什么是佛法真实义?他会告诉你,佛法就是要空有无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方面安住无所得的空性,一方面发菩提心、广修六度。大乘种性!

所以,你学得好不好,这不是佛法的问题。就是说,一片的雨水是普遍的。你看过雨水有不同的滋味吗?不可能。东边的雨水跟西边的雨水同一个滋味。但众生怎么样?各取所需。就是说,佛法是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它不会说你这个人善根太差了,档次不够。没有。佛法是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只要愿意学,都有你可以学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大藏经有一百部。你看其他宗教可能就一部而已,就没了。因为佛法的包容性太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1001】这个就是佛陀跟法雨的一种包容性

我们举一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说法。他隔壁附近有一个小国,这个小国的国王叫普达王。这个普达王虽然年纪很轻,但是用慈悲来治国,所以得到老百姓的爱戴。有一天普达王就带了文武百官到他自己的国家(其实古代的印度一个国家就等于一个小城)去城中巡视。用车子带着文武百官,突然间到了一棵大树下面,普达王就觉得有感而发,就说我们在这边休息一下。普达王看着这棵大树就掉下眼泪。旁边的大臣说,国王,你为什么看到这棵树而如此悲伤?这普达王说,你们知道先王过去有一个童子,叫做持盖童子(就是先王一出行,旁边有一个人拿一个宝盖的),给先王遮蔽太阳的那个持盖童子吗?老一代就说,我知道,那个持盖童子跟先王因缘很好,先王到哪里都带着他。然后文武百官说,您问这个干什么呢?普达王就默然不语。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有一个比丘就从这个大树前经过,这比丘是个阿罗汉。普达王就请这个比丘开示,为什么我看到这棵树会想到先王的童子呢?事实上我没有见过他,为什么想到先王的童子我会如此的悲痛呢?阿罗汉就入定给他观察。他说,你前生就是那个持盖的童子。过去你跟先王经常在一起,先王一旦出巡,他一定会在这棵大树下休息,所以你跟这棵大树就结下一个很深的因缘,所以你现在看到这棵树触景生情。他就问这个阿罗汉说,那我为什么会投胎做先王的儿子呢?这个阿罗汉说,我没办法回答这么深的道理。那这样子好了,我把佛陀请过来。

这阿罗汉就用神通力飞到舍卫国,跟佛陀如是如是报告。佛陀也用神通力,带着几个阿罗汉来到这个普达王的国度。那么普达王就请佛陀开示。佛陀说,你前生就是先王旁边的一个持盖童子,你做了两件很重要的善事:第一个,先王受八关斋戒的时候,到寺庙的时候,你一定陪同在旁边,你也一起跟先王受八关斋戒;第二个,你慈心修善,你私底下经常用慈悲心修习很多的善法。所以你后来在年纪轻轻死掉以后,就投生为先王的这个儿子,最后继承王位。普达王一听大欢喜,知道过去的善根、过去的因缘,所以就跟佛陀恭敬地皈依,就拜下去。拜下去,佛陀放大光明,跟他讲四谛法:“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讲四谛,讲了三遍。普达王当下证得初果,证得我空的真如。

就是说,作为佛陀,他心里面没有意见的,他会顺着你过去的因缘来为你说法。这就是所谓的法雨。就是说,雨水碰到的是一个草,它会顺着草的因缘让它生长;它遇到的是一棵树,就让树生长。它透过各式各样的方便力,让三草二木随其所分各得生长。这个就是佛陀跟法雨的一种包容性。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02】我们凡夫就看到因缘观,但是你忽略了“所润是一,而各滋茂”

癸二、颂差而无差

从差别的包容,我们会归到佛法的平等性,就是实法的问题了。我们看经文。

如其体相 性分大小
所润是一 而各滋茂

我们对佛法的理解,可能只看到因缘果报。就是说,普达王因为思惟四谛法,这个法进入他内心的时候产生了“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他过去生的这种善根力带动了他涅槃寂静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后来证得初果了。我们凡夫就看到因缘观。

但是你忽略了下面的那一句话,“所润是一,而各滋茂”。表面上每一个树各自茂盛,诸位!我们看一棵树好了。这一棵树你经常浇水,你看到这一棵树慢慢长大,最后产生了水果。那是你看得到的因缘果报。但是你知道,这棵树下面的根也不断地在蔓延,它也不断地向大地延伸,让它更加稳定。所以我们只知大地上面的三草二木,各自生长。就是说,今天普达王修学四谛法证得初果,那是一个差别相;但是你知道,他初果对真如产生的熏习力,让他更靠近真如了。这个就是我们不能理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003】一定等到事修圆满了,再修理观吗?

我们看附表十五来做一个总结,就是什么叫无差而差、差而无差。 附表十五,药草喻合五时说法。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顿教,华严时

渐教,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

法华时,一佛乘

佛陀说法,他是两个方法:第一个是直接的。就是说如果你准备好了,像六祖大师,他准备好了,所以佛陀就不用跟他讲一些枝枝叶叶了,“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你准备好了,佛陀就把他自己亲证的证法全盘地告诉你,讲到一佛乘的因果,你应该怎么样以无所得心发菩提心,广修六度。六度的因缘果报,就是华严时。所以有人说,不读《华严经》不知佛的富贵,这种各式各样的功德,布施有布施的功德庄严,忍辱乃至于般若度。华严时等于是佛陀不再为实施权了,直接进入实法。这种是利根人,这种是少之又少。

我们大部分都是要怎么样?先有个过程,所以有渐教。什么过程呢?有三个过程。比方说,有些人说,我这个菩萨道三大阿僧祇劫,太辛苦了,在三界里面不断地轮回,这个风险太高了。我应该要怎么样呢?先到涅槃寂静去。佛陀讲阿含时,讲四圣谛,证得我空,先到涅槃休息。可以。

或者,有些人可以先从方等。其实方等就是菩萨的功德,虽然不像佛的功德,不像《华严经》的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但它也是一种功德。

其实方等时是什么?我们的净土宗是判作方等时。诸位!你记得,只要讲有相的功德,而它的境界达不到华严的境界,全部入方等时。因为阿含时讲我空,般若时讲法空。只要是有相行,比方说净土宗,比方说有些六度,但是这个六度还没有达到波罗蜜的境界,没有到《华严经》的这种事事无碍,“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种有所得的功德,全部判作方等时。所以方等时范围非常广,只要是有相的都是方等时。好,那你现在不能无所得,那佛陀用六度的功德来摄受你。

般若时,般若时就讲法空,讲无生,一切法无生,讲生死涅槃等空华,一切法毕竟空,无我无我所。

那么,按照我们过去的〈信解品〉的规划,你一旦落入渐教,你一定是怎么样?阿含以后要经过方等,方等以后经过般若,般若以后才能入法华。对不对?你要次第修学。到了〈药草喻品〉说不是这么回事,那是对钝根人,法执特别重的。其实你阿含时随时可以回归法华,一心真如,你方等时也可以随时回归到法华,乃至于般若时可以回归到法华。就是你一个穷子在外面流浪,你回家以后扫厕所,你不一定要等到扫完厕所,其实你随时可以回家。不是说,不行,我一定要经过领知众物、掌管家业。那是钝根人!

其实,按照佛陀的本意,是希望我们理观事修一起修的,就是一方面内观真如,一方面外修三乘。比方说净土宗,我们内观真如、外顺弥陀。一方面我们知道我们的家在哪里,我们的这棵树的根直接达到大地,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我们具足极乐世界的功德;但从因缘上,我们求生净土。所以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就是说,我们理观上是安住在法华,但是在因缘上我们可以修方等。那这两个怎么样?互含互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1004】“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觉得这两句话互相矛盾吗?

其实理观跟事修是互相帮助的。我们上次讲到这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跟“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觉得这两句话会互相矛盾吗?我举个例子。一个镜子很多灰尘,虽然你一开始只看到灰尘,但是你这个灰尘不断地擦、擦、擦,擦到最后你看到什么?当然看到镜子。事修久了,一定会加强理观的。知道本来无一物,你也不可能执理废事。你知道镜子本来是干净,但是后来却脏了,你也是会去时时勤拂拭。所以,你扫厕所同时也可以回家,不是说一定要把厕所扫完、什么都做完才回家。就是说,你回家以后还是扫厕所;扫厕所还是回家。就这样子。

所以〈药草喻品〉就是说,不必等到事修圆满了再修理观,不要这样子。按照佛陀的意思就是,理观跟事修要同等操作而且是互相帮助的。一棵树受了雨水的滋润,它一方面在虚空中向上成长,一方面在地下它的树根向下蔓延,这才合乎诸法实相,本来这个权实二法是互相增上的。所以说,一棵树,它一方面向空中增长,一方面回归大地,这两个是同时的。这个就是〈药草喻品〉要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1005】佛陀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他的功德殊胜?

壬三、颂合法 分二:癸一、颂合无差而差;癸二、颂合差而无差

我们看讲义,壬三的“颂合法”。前面是一个譬喻,这以下我们把这个譬喻合到法上的修学。这个地方分两段。

癸一、颂合无差而差 分三:子一、颂合能润;子二、颂合能生所生;子三、颂合能润所润

我们看癸一的“颂合无差而差”。无差而差就是即实而权,强调的是差别的权法。这个地方分成三段。

子一、颂合能润

先看第一段的“颂合能润”,能润的法雨。我们看经文。

佛亦如是 出现于世
譬如大云 普覆一切
既出于世 为诸众生
分别演说 诸法之实
大圣世尊 于诸天人
一切众中 而宣是言
我为如来 两足之尊
出于世间 犹如大云
充润一切 枯槁众生
皆令离苦 得安隐乐
世间之乐 及涅槃乐
诸天人众 一心善听
皆应到此 觐无上尊

这一段是合大云,大云普覆。大云指的是谁呢?“佛亦如是”,就是佛。佛陀的出世就好像空中的大云,佛陀的大悲心是普遍地去关注到一切的,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佛陀的出世,“为诸众生,分别演说,诸法之实”。佛陀出世,先恒顺众生的根机演说五乘的法门,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要会归到诸法实相,一心真如。这是佛陀的大悲、平等。

这以下讲到佛陀的功德殊胜。

“大圣世尊,于诸天人,一切众中,而宣是言:我为如来,两足之尊,出于世间,犹如大云。”佛陀除了大悲以外,还会用十种德号,佛陀是如来、应供……乃至于两足之尊。佛陀的功德是圆满的,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让我们怎么样?令生皈依。这个很重要!佛陀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他的功德殊胜?因为你不对佛生起信心,你很难对法生起信心,这两个是有关系的。就是,佛陀是圆满的,所以我们才能够一心归命佛陀,我们才可以如法地修学。所以,佛陀先赞叹自己是两足尊、是如来,这个是先把他的功德给展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1006】强调佛陀的出世是以法摄众,这个很重要!

第三个是最重要的,开始以法摄受。以法摄受,蕅益大师说,作为一个功德圆满的佛陀,他在摄受众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四谛。

“充润一切,枯槁众生。”佛陀用苦谛,让我们知苦,产生出离心。“皆令离苦”,佛陀讲集谛。就是说,没有人喜欢痛苦,但是痛苦是谁造成的呢?是烦恼跟业力。你不喜欢来生痛苦,你尽量远离心中的烦恼和业力,因为你今天跟它在一起,你来生就会痛苦。所以,佛陀讲集谛,用集谛来远离痛苦的因。“得安隐乐”,佛陀讲各式各样的道法,四念处、五停心、忆佛念佛等等,以道让我们安定。最后讲到灭谛。

修学道法以后,当然现世得安稳,但来生,如果你善根不成熟,可能会先得世间的安稳。但是佛法的道法,我们讲过,每一个道法都会究竟涅槃,所以它会慢慢引导你,最后达到小乘涅槃跟大乘涅槃。所以“诸天人众”,应当“一心善听,皆应到此”,来顶礼无上尊贵圆满的佛陀。

这段经文,古德解释说,强调佛陀的出世是以法摄众。这个很重要!就是说,空中的云再怎么圆满,但是云不能滋润草木。你看过云可以去让草木生长吗?不可能。云一定要转化成雨水才能够让草木生长。就是说,佛陀虽然是法王,于法自在,但度化众生,他一定是用佛法来摄受你。这个人生天了,你看过哪一个人被佛陀摸一摸生天的吗?他生天是因为他内心当中的善根成熟,佛陀只是一个助缘。

所以这个地方古德解释说,佛陀只是让我们产生信心,真正的理解。一个人善根生起有三个条件:信解、观照、发愿。你对道理不理解,你没有善根。很多人说,我会念佛、拜佛,那你知道这个佛号是什么意思吗?你不理解。你不理解你是怎么样?你只有信仰!信仰叫做善念,你念佛没有善根。善根它要有增长力,就是说,你今天要比明天进步。这个树有根,不是花瓶。花瓶是没有根的,花放几天它就坏掉了。

就是说,善根的长成只有依法修学,佛陀不可能给你善根的。佛陀只能够让你得到信心,然后顶多显显神通、破障,但是佛陀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你引导到佛法修学。就是,作为一个云,云不能直接地滋润草木,对不起,它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云可以转化成雨水,雨水就可以滋润草木了。就是说,佛陀本身不能真正度化众生,但是佛陀可以说法,以法摄众,让你透过法的如理思惟产生信解、观照、发愿。所以这说明一件事情:佛陀有无量的慈悲、无量的功德,但是摄受众生必须透过佛法的力量。




补充内容 (2019-10-7 00:40):
【1007】你在念佛的时候是有信根、观照、发愿,你这个佛号,从显露意,表面上让你到净土去;其实你所不知道的是,“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我们再看最后一段,法雨。

我为世尊 无能及者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为大众说 甘露净法
其法一味 解脱涅槃
以一妙音 演畅斯义
常为大乘 而作因缘

前面讲到佛,这以下讲到法。佛是云,法就是雨。

“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当然这个法是佛说的,所以先讲佛陀,就是佛陀是一个九界所尊重的世尊。佛陀为什么出世呢? “安隐众生,故现于世。”这句话说得好!佛陀出世只有一个目的,先安稳众生。不管你什么善根,佛陀先契机,先用道法来安稳你。

为了安稳众生,佛陀先说甘露的净法。这个法门能够让你转凡成圣,有这个不死之药。这个法,它的本质是一味,一味就是它的中道的智慧;而且是一相,它是趋向于解脱涅槃之相。一味是讲因地,一相是讲果地。它的本质是一味一相,是中道实相,是趋向大般涅槃。

所以,佛法面对众生有两种情况:如果你的大乘善根已经准备好了,那佛陀就直接给你,“以一妙音,演畅斯义”,佛陀就用微妙的中道实相,比方说《华严经》来开显中道实相,直接让你走上大乘的菩提道,发菩提心,修六度。如果我们善根没有准备好,佛陀可能为我们讲净土法门,讲二乘的涅槃寂静乃至于讲人天乘,讲整个方便法门。目的:“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先以善巧方便摄受你,为以后做一个准备。

所以,法雨的施设有两个重点:一个叫做显露意,一个是秘密意。显露意就是说,佛陀表面上跟你讲念佛,让你求生净土,但是事实上这个佛号在心中运转的时候,我们讲过,佛陀绝对不会只是叫你念佛而已,他一定要怎么样?一定有一个兼带的条件,叫做善根力;他一定有一个道前基础,他要你信解、发愿。

这个信解、发愿来念佛跟直接念佛,那是不同的概念。外道也念佛,我看到很多一贯道都在念佛,但是他心中这个佛号是空的,没有信根,没有愿力。根据佛法的传承,你在念佛的时候如果是有信根、观照、发愿,你这个佛号,从显露意,表面上让你到净土去,其实你所不知道的是,“常为大乘,而作因缘”。念佛只是让你往生那么简单?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经过无量劫,这个佛号会让你成佛的!只是这个佛号有它的秘密的力量,但我们不知道。当然你方法要正确。

就是说佛陀的法是怎么样?表面上先满足你。你喜欢人天快乐,我哪里都不想去,我来生就想做国王。没关系,佛法也可以摄受你,就受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好,修五戒。你透过三皈依产生信解、观照、思惟业果以后,你这个五戒跟一般人修善业就不一样,它有它的显露的功德,有它的秘密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什么力量呢?“常为大乘,而作因缘。”这一点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所以,作为雨水,表面上它让草木往上生长,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草木在地下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已经慢慢地跟大地结合在一起了。这个就是“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07】你在念佛的时候是有信根、观照、发愿,你这个佛号,从显露意,表面上让你到净土去;其实你所不知道的是,“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我们再看最后一段,法雨。

我为世尊 无能及者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为大众说 甘露净法
其法一味 解脱涅槃
以一妙音 演畅斯义
常为大乘 而作因缘

前面讲到佛,这以下讲到法。佛是云,法就是雨。

“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当然这个法是佛说的,所以先讲佛陀,就是佛陀是一个九界所尊重的世尊。佛陀为什么出世呢? “安隐众生,故现于世。”这句话说得好!佛陀出世只有一个目的,先安稳众生。不管你什么善根,佛陀先契机,先用道法来安稳你。

为了安稳众生,佛陀先说甘露的净法。这个法门能够让你转凡成圣,有这个不死之药。这个法,它的本质是一味,一味就是它的中道的智慧;而且是一相,它是趋向于解脱涅槃之相。一味是讲因地,一相是讲果地。它的本质是一味一相,是中道实相,是趋向大般涅槃。

所以,佛法面对众生有两种情况:如果你的大乘善根已经准备好了,那佛陀就直接给你,“以一妙音,演畅斯义”,佛陀就用微妙的中道实相,比方说《华严经》来开显中道实相,直接让你走上大乘的菩提道,发菩提心,修六度。如果我们善根没有准备好,佛陀可能为我们讲净土法门,讲二乘的涅槃寂静乃至于讲人天乘,讲整个方便法门。目的:“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先以善巧方便摄受你,为以后做一个准备。

所以,法雨的施设有两个重点:一个叫做显露意,一个是秘密意。显露意就是说,佛陀表面上跟你讲念佛,让你求生净土,但是事实上这个佛号在心中运转的时候,我们讲过,佛陀绝对不会只是叫你念佛而已,他一定要怎么样?一定有一个兼带的条件,叫做善根力;他一定有一个道前基础,他要你信解、发愿。

这个信解、发愿来念佛跟直接念佛,那是不同的概念。外道也念佛,我看到很多一贯道都在念佛,但是他心中这个佛号是空的,没有信根,没有愿力。根据佛法的传承,你在念佛的时候如果是有信根、观照、发愿,你这个佛号,从显露意,表面上让你到净土去,其实你所不知道的是,“常为大乘,而作因缘”。念佛只是让你往生那么简单?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经过无量劫,这个佛号会让你成佛的!只是这个佛号有它的秘密的力量,但我们不知道。当然你方法要正确。

就是说佛陀的法是怎么样?表面上先满足你。你喜欢人天快乐,我哪里都不想去,我来生就想做国王。没关系,佛法也可以摄受你,就受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好,修五戒。你透过三皈依产生信解、观照、思惟业果以后,你这个五戒跟一般人修善业就不一样,它有它的显露的功德,有它的秘密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什么力量呢?“常为大乘,而作因缘。”这一点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所以,作为雨水,表面上它让草木往上生长,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草木在地下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已经慢慢地跟大地结合在一起了。这个就是“常为大乘,而作因缘”。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四卷 

【1008】佛法到底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增长呢?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三十三面,我们看子二的“颂合能生所生”。

在〈药草喻品〉,佛陀用草木的生长来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的进步情况。作为一个草也好,树也好,它要生长,是需要雨水的。如果你是干燥的,你老是不学佛法,你这个树就干枯,可能就死掉了。所以我们一辈子都不能离开佛法。

那么佛法到底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增长呢?两种增长:

一个是因缘上的增长。首先,雨水掉到地上,树跟草吸收水分以后往空中生长。就是它会顺着你的善根,让你的善根快速地成熟。你喜欢人天快乐,佛陀会让你的快乐果报快速地出现;你喜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会让你快速地成长。

第二个是我们看不到的,就是大地方面的安住。其实,你的树向上发展的时候,你跟大地更加地紧密,因为你的树根蔓延的范围更大,就是理观的智慧。你离真如更近了。其实我们回顾一下〈药草喻品〉。作为一个流浪的穷子,他一开始被长者带回家干什么?他是带回去工作的,带回去扫厕所的。但是诸位,我们看他整个情节过程,穷子不断地扫厕所,越扫越干净的时候,其实他跟这个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当他把厕所全部扫干净以后,经文出现了四个字:“心相体信”,他跟父亲的距离拉近了,我相信你,你相信我。佛陀知道他闻大不谤;穷子知道父亲所言不虚,你答应我的东西我都得到了。

所以,我们表面上看到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了,其实这个阿罗汉果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的大乘的力量。佛陀是把这个秘密力量放在阿罗汉果,佛陀知道这个阿罗汉迟早有一天要遇到《法华经》的。所以佛陀刚开始不说,他把那种大乘的能量放在阿罗汉果里面,等到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把权法打开;这个表相打开以后,实法的善根就出现了。所以,佛陀每做一件事情,都在为以后大乘做布局。这就是佛法殊胜的地方,“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因为现在佛陀不能够去违背你的善根。如果你说,我要得到人天快乐,佛陀却说不行,那你就不学佛了,你就学外道去了。

佛陀对众生从来不说不行。你只要肯学,只要愿意进步,佛陀都满足你。但是,满足你的当下,其实佛陀有一种秘密的力量,叫做“常为大乘,而作因缘”,这是其他法门没有的。就是说,当树在增长,它的根也在向下蔓延,跟大地(跟真如)更加紧密、更加坚固。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09】这个就是佛心平等

子二、颂合能生所生

前面是从理论上来论述佛法的施设,这以下讲到实际的操作。看子二的“颂合能生所生”。看经文。

我观一切 普皆平等
无有彼此 爱憎之心
我无贪着 亦无限碍
恒为一切 平等说法
如为一人 众多亦然
常演说法 曾无他事
去来坐立 终不疲厌
充足世间 如雨普润

这地方讲到佛陀的心是平等的。“我观一切,普皆平等。”佛陀看每一个众生,他看到的是他内在的真如本性。由真如本性虽然现出五乘的善根,但是佛陀对于这种善根是尊重的,“无有彼此,爱憎之心”。这个“彼”就是比较远,跟佛的因缘比较疏,就是,可能你不是佛陀的长子,可能是庶子或者外子,就是三乘的根机叫做“彼”。如果你过去栽培的善根是大乘善根,那就是“此”,佛陀的长子。不管你是“彼”也好,“此”也好,佛陀的心是平等。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无贪着,亦无限碍”。佛陀在施设法门的时候,他不会悭法,他不会把好的留下来,所以对众生没有任何的设限。“恒为一切,平等说法”,你喜欢深的就给你讲深的,你喜欢浅的就讲浅的。“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常演说法,曾无他事。”我们看佛陀度化众生,佛陀除非不得已,他才显神通。因为你要破障,要启发你的专注、好乐,佛陀放光显神通。其实佛陀真正的目的是要说法,因为只有说法才会让你进步。

佛陀说法采取四个重点:去、来、坐、立,终不疲厌。佛陀知道对你这个人必须要示现灭度,因为你老是在佛陀身边,自己就生起懈怠,所以佛陀示现灭度,叫做“去”。有些人必须要紧紧跟随佛陀,佛陀就“来”,就出世。什么是“坐”呢?“坐”就是直说大法。你善根成熟了,佛陀就不耽误你时间了,直接讲《华严经》,让你广修六度,直说妙法。“立”,就是方便等待,佛陀站在这边等待。就是你善根不成熟,佛陀先用五乘的或者人天乘法门来摄受你。所以佛陀说法有去、来、立、坐这四种方便。

总而言之,目的就是“充足世间,如雨普润”,就是满足所有众生的需要。就像一片的雨水,下一场雨,小草、小树、大树各得所需,每一个人都进步。这个就是佛心平等。




补充内容 (2019-10-7 22:08):
【1010】为什么说,如果你认为是佛陀把你带走,你这个人是不会往生了?

这个佛心平等,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无作妙德”。就是佛陀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没有设定目标,说我一定要把你度化成什么样,没有。佛陀的心就是无作妙德。无作妙德,简单地说,讲一句白话就是,佛陀是被动配合。

我们看感应道交。我今天往生了。怎么往生的呢?佛陀把我带走了!如果你认为佛陀把你带走,你这个人是不会往生的,你因缘观错了。怎么佛陀把你带走呢?如果佛陀可以把你带走,那佛陀为什么没有把他带走呢?就是说,如果佛陀度化众生,佛陀是扮演主动的角色,那一切法就不是因缘生,那一切法是佛说了算了,佛有主宰性了。如果佛陀可以把某一个人带走,那整个佛教的因缘观全部被推翻了,那一切法就不是因缘生,就是某一个人可以主宰因缘了。有一个人可以在因缘之上去操纵因缘,那你佛教的根本思想就全部推翻掉了。

记住!你会往生,是你准备好了你才会往生的,是因为你“众生心垢净”,然后“菩萨影现中”。我们净土宗很多人会颠倒因果,我们净土宗很多人会认为说,因为“菩萨影现中”,所以我“众生心垢净”。说,佛陀出现了,所以我保持正念了。这样解释净土宗,你把因果都颠倒了。

我们再讲一次。感应道交,能感的是谁?是你的信愿持名。佛陀是应哪!感,能感的是主动。当你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你对佛号的信解、发愿是追求人天的快乐(很多人念佛是为了追求快乐,他希望家庭平安,他希望子女考试考得顺利,他念佛,他这种意乐是为了得到快乐的信解跟发愿),当然佛陀没有意见,佛陀说我心平等。这句佛号也会给你快乐,因为你的信解是这样子。如果你今天为了往生,你有往生的准备,你要有念想西方。

所以我们看佛陀整个“去来坐立,终不疲厌,充足世间,如雨普润”,佛陀的角色,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得很清楚,佛陀是被动的。就是,你可以成功,是来自于你的努力、你的准备,佛陀是个被动的配合。你是什么根机,佛陀就顺你的根机满足你的需要。佛陀没有任何意见的,他也不主导任何事情。

这段是说明佛陀的平等大悲。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010】为什么说,如果你认为是佛陀把你带走,你这个人是不会往生了?

这个佛心平等,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无作妙德”。就是佛陀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没有设定目标,说我一定要把你度化成什么样,没有。佛陀的心就是无作妙德。无作妙德,简单地说,讲一句白话就是,佛陀是被动配合。

我们看感应道交。我今天往生了。怎么往生的呢?佛陀把我带走了!如果你认为佛陀把你带走,你这个人是不会往生的,你因缘观错了。怎么佛陀把你带走呢?如果佛陀可以把你带走,那佛陀为什么没有把他带走呢?就是说,如果佛陀度化众生,佛陀是扮演主动的角色,那一切法就不是因缘生,那一切法是佛说了算了,佛有主宰性了。如果佛陀可以把某一个人带走,那整个佛教的因缘观全部被推翻了,那一切法就不是因缘生,就是某一个人可以主宰因缘了。有一个人可以在因缘之上去操纵因缘,那你佛教的根本思想就全部推翻掉了。

记住!你会往生,是你准备好了你才会往生的,是因为你“众生心垢净”,然后“菩萨影现中”。我们净土宗很多人会颠倒因果,我们净土宗很多人会认为说,因为“菩萨影现中”,所以我“众生心垢净”。说,佛陀出现了,所以我保持正念了。这样解释净土宗,你把因果都颠倒了。

我们再讲一次。感应道交,能感的是谁?是你的信愿持名。佛陀是应哪!感,能感的是主动。当你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你对佛号的信解、发愿是追求人天的快乐(很多人念佛是为了追求快乐,他希望家庭平安,他希望子女考试考得顺利,他念佛,他这种意乐是为了得到快乐的信解跟发愿),当然佛陀没有意见,佛陀说我心平等。这句佛号也会给你快乐,因为你的信解是这样子。如果你今天为了往生,你有往生的准备,你要有念想西方。

所以我们看佛陀整个“去来坐立,终不疲厌,充足世间,如雨普润”,佛陀的角色,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得很清楚,佛陀是被动的。就是,你可以成功,是来自于你的努力、你的准备,佛陀是个被动的配合。你是什么根机,佛陀就顺你的根机满足你的需要。佛陀没有任何意见的,他也不主导任何事情。

这段是说明佛陀的平等大悲。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1011】法是圆满的、平等的,只是众生各取所需

子三、颂合能润所润  分二:丑一、颂合能润;丑二、颂合所润

我们看下一段的“法”,子三的“颂合能润所润”。当然,前面的能生所生是佛陀面对众生,这以下能润所润是讲法雨怎么面对众生。

丑一、颂合能润

先看能润,“颂合能润”。

贵贱上下 持戒毁戒
威仪具足 及不具足
正见邪见 利根钝根
等雨法雨 而无懈倦

在前面是讲佛陀,这以下讲佛法。

首先,佛陀说的法没有分你是“贵贱”的。这个贵贱就是你的发心:你是发增上心,你是发出离心,你是发菩提心。这各种的五乘种性差别,佛法没有贵贱的差别。你只要能够信解发愿,你就可以修。

其次,它也不管你的“持戒毁戒”,你的福德资粮是不是有亏损,威仪是具足还是不具足。“持戒毁戒”是约根本重戒,“威仪具足”是约微细戒。这个牵涉到福德资粮。

第三个,“正见邪见,利根钝根”。如果你今生是个外道,但前生有佛法的善根,你修习四谛,你照样成就初果。佛陀的阿罗汉弟子里面很多是外道过来的。所以法门也不拣别你是什么根机,只要你相应,你就能够受益,不管你是“正见邪见,利根钝根”。这个牵涉到智慧的浅深。

佛陀“等雨法雨,而无懈倦”。前面讲佛陀,叫做“无作妙德”,佛陀是被动配合,这以下讲法雨。法雨的摄受有四个过程,就是欢喜、生善、破恶、入理。

比方说佛号好了。你念佛,你把佛号念到生天了。那也不错,你得到欢喜益。那么你把佛号念到往生了,那就是生善、破恶了,你至少消除了生死烦恼,虽然你没有成佛。你把佛号念到了破无明、证法身,那就入理了。一句佛号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你准备到什么程度,这个佛法是给你欢喜,是给你生善,是给你破恶,还是让你入理,完全是你心态的准备。法是圆满的、平等的,只是众生各取所需。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1012】人生的成败就看你的根机的栽培

丑二、颂合所润  分二:寅一、颂欢喜善利现世安隐;寅二、颂后生善处乃至渐得入道

我们对佛跟法有了解以后,接下来就是重点了:了解自己的根机。就是,我们自身的准备影响到我们的成就。其实佛跟法都是平等圆满的,人生的成败就看你的根机的栽培。

我们看丑二的“颂合所润”,就是所滋润的根机就有差别了。这个差别有两方面:第一个从现世的差别,佛法往往会让你现生得到欢喜、善利,得到现世安稳;第二个再讲来世的差别。

寅一、颂欢喜善利现世安隐

我们看寅一,先做一个总标。

一切众生 闻我法者
随力所受 住于诸地

每一个人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会有个人的善根力。这个善根力我们前面讲过:信解、观照、发愿。你相信的是业果,是空性,是真如,是净土,那么你今天修这个法就产生一种“地”,就产生你的一个阶位,就形成一个所谓的种性的差别。你到底是个草还是一个树,你是一个小树还是大树,就是你的善根力,就是你对真理的信解。你一天到晚都想到因果,你布施、拜忏,总是想到离苦得乐,那你果然就是离苦得乐;你想到空性,你未来的力量就趋向空性;你所有的为了要到净土,未来就是趋向净土。所以,你内心的信解、观照、发愿,已经有一个阶级了,有一个“地”。这个“地”有五种,《法华经》分成小草、中草、大草、小树跟大树,五种。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1013】你追求的是人天的快乐,你就是一棵小小的草,严格来说连药的力量都不够

先看第一种,看小草。

或处人天 转轮圣王
释梵诸王 是小药草

有些人,他的信解完全从因缘、业果,造善成就快乐果报,造恶成就痛苦果报,所以他要的就是创造快乐。创造快乐,他就怎么样?“或处人天,转轮圣王。”他为了追求来生能够做大国王,或者做转轮圣王,他怎么样?修五戒十善。这个还是欲界的果报,但是你要到色界诸天,就要禅定跟慈悲喜舍。

总而言之,你追求的是人天的快乐,你就是一棵小小的草,严格来说连药的力量都不够,只是一棵草!这就是你今生所得到的东西。当然,你来生会进步,但是至少,你今生得到的就是——你就是一棵小草!你吸收的是人天善法的养分,结果你得到人天的快乐,你在佛法一辈子就得到这些。就是你的善根决定你的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4】哪些修行人属于中药草?

我们看中草。

知无漏法 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
独处山林 常行禅定
得缘觉证 是中药草

这个就有资格叫做药,因为药一定要能够灭除烦恼、了生脱死。中等的药草,他“知无漏法”。无漏法,要么是我空,要么就是法空。这个是比较浅的无漏法,它能够调伏烦恼。这个就是思惟无常、无我,证得我空,得到出世的涅槃寂静。

阿罗汉有两种:第一种叫“慧解脱”。慧解脱的阿罗汉可能禅定薄弱,他可能只是在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修无常、无我,证得阿罗汉。这种禅定薄弱的阿罗汉基本上是没有神通的,他得阿罗汉以后就跟我们平常人这样,他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跟我们凡夫一模一样,但是他的内心有一种涅槃寂静乐,这个是我们没有的。

第二种阿罗汉叫做“俱解脱”。他得到智慧,他还有禅定。有禅定的阿罗汉那不得了,他是有神通,三明、六通、八解脱。他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他六种神通,还多一个“明”。我们前面说过,这个“明”只有圣人才有。你看“宿命明”:“宿命通”知道结果,你过去是怎么样,是生长在什么地方,“宿命明”会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子。天眼明知道未来,漏尽明知道现在。

这个是声闻人,他有可能有神通,有可能没有神通。总而言之得到涅槃寂静。

那么缘觉乘是什么样呢?“独处山林,常行禅定。”缘觉乘的人喜欢孤独、喜欢寂静,就像鹿,鹿不依人。但是他理观强,所以他不需要四谛这么复杂,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他只要知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他知道因缘生,缘生性空,他就能够证得我空。这种利根人。

所以他这两个,总而言之,二乘人发出离心得涅槃,但他最后结果都一样。过程,缘觉乘比较快,声闻乘比较慢,而且缘觉乘不立分果。你看声闻人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缘觉是,要么你是凡夫,要么你是缘觉,他中间不安立分果的。

反正结果就是涅槃寂静,所以他判作同一个,都是中药草。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015】藏教菩萨为什么佛陀叫他上等药草?

我们看第三种,上草,上等的药草。

求世尊处 我当作佛
行精进定 是上药草

这个上药草,蕅益大师把他判作藏教菩萨。《阿含经》其实它是有三乘,声闻、缘觉、菩萨,《阿含经》也有菩萨道。“求世尊处”,他也是要追求成佛之道,他也相信他可以作佛,他也广修六度,他也发菩提心。这个是藏教的六度,藏教的六度叫做“事六度”,它没什么理观的。

其实藏教的六度,天台宗给它一个名称,叫有位无人。你想想看,你认为真的有一个人,他是藏教,他发菩提心,然后他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以后,广修六度,最后结果还是入了涅槃?有这种人吗?不可能。所以这个地方是有位无人。

不过,因地上当然是有,但他中间过程一定会转变的。我们后面会说,其实善根会不断变化的,只要你学习不同的教理,产生不同的信解、观照、发愿。

但是的确是有这种人,他只知道因果,只是深信因果、深信我空,就想行菩萨道,佛陀也是给他赞叹,叫上等药草。藏教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1016】通教菩萨,小树;圆教菩萨,大树!

再看下一个,通教菩萨。

又诸佛子 专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决定无疑 是名小树

这个是通教菩萨,就是般若经的菩萨。他也一心一意地要追求佛道,而且也生起广大的慈悲菩提心,重点是他“自知作佛,决定无疑”。他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以无生观来修六度,所谓的“留惑润生”。这种是通教菩萨,般若经的菩萨。

我们看真正的大菩萨,大树。

安住神通 转不退轮
度无量亿 百千众生
如是菩萨 名为大树

这个是《华严经》的菩萨。“安住神通”,表示这个菩萨是有禅定的。“转不退轮”,这种菩萨起码是三贤位。三贤以上,就是一个圣位的菩萨。一个人能够“转不退轮”,他起码是十住。初住就断见惑,他自行已经不退转了,他智慧不退转了。“安住神通”表示他的高深的禅定,“转不退轮”表示他已经是转凡成圣了。这个圣位菩萨。

圣位菩萨当然他的目的就是怎么样呢?历事炼心。他广度众生,同时从广度众生当中增长他的菩提心。那么度化多少众生呢?“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这就是《华严经》的菩萨,这是大树。这种大树当然吸收的水分大,增长得也快。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1017】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得到自己相应的那一滴法水,就各自生长,这都没关系,但是重点在后面,后世,这才是佛法的力量慢慢出现了

我们看总结。

佛平等说 如一味雨
随众生性 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 所禀各异
佛以此喻 方便开示
种种言辞 演说一法
于佛智慧 如海一滴

虽然众生有五种的三草二木的差别,但是对佛陀来说,佛陀的心还是平等的;对法来说,佛陀的法雨也是一味,就是中道实相,大般涅槃,就是一味一相。只是佛也好,法也好,面对众生差别根机的时候,是众生各人的准备不同,就造成了每一个人各取所需了。草木因为今天的根部能够吸收的水分各不一样,上面的草木就各自生长。佛陀用这种三草二木的比喻来方便开示,用所谓种种的五乘言辞演说中道实相之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滴”。

每一滴的雨水都是中道实相,但是进入到你心中的时候,它会产生转变,所以,你现在的认知——其实,你学佛不管十年二十年,你认知的是你自己要的东西。我们举一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他也是在舍卫国说法。在隔壁城有一个国家,国王叫做摩楼王。这个国家的人民有两个特点:特别的勤劳,而且善于耕种。又勤劳,又有技术,所以它的物产非常丰富,不管是五谷杂粮,不管是各式各样的水果,生产很多。所以他们经常要把它销到其他国家去。

但是这个地方出了一个问题:它通往其他国家的唯一道路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几乎像一座山一样的大石头挡在中间,造成交通很不方便。所以摩楼王就下令,无论如何,倾全国之力也要把这块石头给搬走。就召集了很多的壮士,白天晚上不休息,三班制,就搬这个石头。经过几年以后,效果有限,这个石头还是在那里,几乎是一动不动,所以大家都很沮丧。

就在大家沮丧的时候,佛陀的那种平等大悲心终于感应到众生的根机成熟了。众生有感,佛陀有应,佛陀就带着弟子来到了摩楼国。佛陀就明知故问,说你们在干嘛呢?我们要把这个石头搬走,它挡碍我们这个交通要道,我们的经济都靠这条路在输送。佛陀就走过去,面对那个石头,用脚指头轻轻地碰一下这个石头,石头就飞起来了。佛陀就一只手把它撑住,往空中一抛,抛到空中用右手再接住,把它放到旁边去了。

与会的大力士跟摩楼王看了,皆大欢喜。我们花了几年时间这个石头搬不出去。就问佛陀说,您老人家怎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佛陀说,我身体的力量来自于我心灵的力量。因为我心灵有大力,所以我身体才有大力。您怎么有这么大力量呢?佛陀说,我内心有四种力:一个是布施力。我过去生广修布施,不管是财施、法施、无畏施,我广修布施,所以我今生心力有这么强大的力量。第二个,精进。其实他这个精进,看经文的意思就跟持戒一样,我持不杀生、不盗、不妄语、不饮酒。布施力,精进力。第三个是忍辱力。别人对我毁谤、辱骂,我安忍不动。第四个是父母力,我仰仗父母的生育。我之所以有这么大力,来自于布施力、精进力、忍辱力跟父母力。大家都很高兴,所以这些人后来就皈依佛陀,修这四种力,皈依三宝。

这个意思就是说,众生他不是要解脱,他要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那你要力量,佛陀也有力量教给你。就是说,你不就是要力量吗?那佛陀就用四种力来成就你的大力,就用布施法、精进法、忍辱法跟透过父母的因缘。所以,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得到自己相应的那一滴法水,就各自生长,这都没关系。

这个是讲到佛陀先“各取所需”,让你今生得到欢喜安稳。但是重点在后面,后世,这才是佛法的力量慢慢出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1018】当你今天得到佛陀的传承以后,不管你一开始得到什么利益,更重要的是,它有后续的力量让你渐得入道

寅二、颂后生善处乃至渐得入道

当你今天得到佛陀的传承以后,不管你一开始得到什么利益,后面它有后续的力量。我们看经文,看第一个,总标。

我雨法雨 充满世间
一味之法 随力修行
如彼丛林 药草诸树
随其大小 渐增茂好

“我雨法雨”,我用平等心降下一味的法雨,目的是“充满世间”,满足众生的需求。其实这个法雨是一味的,都是从我的中道实相显现出来的;只是众生,不管讲多少,只是各取所需。你看很多人去诵经,每一个人刚好去读到他自己相应的东西,你要你的,他要他的。就好像这个广大的丛林,“药草诸树,随其大小,渐增茂盛”。你能够吸收多少水,你就长得多大。小草只能吸收少的水分,大树吸收多的水分。就是一味的法雨,各自增长。这是总标。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1019】你可能在这一味当中先表现出人天,但没关系,最后的结果会“渐次修行,皆得道果”

这以下看是怎么个增长法,看下面的“别明”。别明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人天种性的增长。

诸佛之法 常以一味
令诸世间 普得具足
渐次修行 皆得道果

虽然他今生可能在佛法修了几十年,但他只知道一件事情——我要得到人天的快乐,我要来生比今生好。但是你别忘了,佛法的法味是一味的,虽然人天是表现在外,它一定有隐藏在内的东西,因为佛陀是“常以一味,令诸世间,普得具足”。就是说,他刚开始可能只受了五戒十善,五戒十善表面上让他生天了,但是五戒十善会有一种力量,会让他转到小乘的四谛,或者转到大乘的六度,就是这个人迟早一定会发出离心或者菩提心的。因为佛陀的法力不可思议,他绝对不会只是让你得到人天就停顿的,不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佛陀就不是一味了,那就是很多味了。佛陀因为一味,所以你可能在这一味当中先表现出人天,但没关系,最后的结果叫做“渐次修行,皆得道果”。这是人天种性的增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