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山高云飞

[佛教经藏] 依三藏,学佛法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 咕咚”

    【尔时,世尊说是记已,随路而去。至一村隅,林中而宿。
       如佛所说,苾刍住处乃至树下。亦应随次共分。
       时六众苾刍分得一枯树。夜被寒逼以火烧树。于此树中有蛇依止。蛇被烟熏缘枝而上垂身欲下。六众见蛇高声唱言。欲堕欲堕。时诸商人闻是声已咸作斯念。有师子入营跳踯而堕。便大惊怖四向奔走。
     于时世尊告阿难陀曰。何意商旅四面逃奔。阿难陀白佛言。大德。如佛教敕。凡诸苾刍所在之处。应随长幼而共分之。六众苾刍今宵宿处分得枯树。被寒所逼以火烧树。于此树中有蛇依止。蛇被烟熏缘枝而上放身欲下。六众见蛇高声唱言。欲堕欲堕。时诸商人闻是声已咸作斯念。有师子入营跳踯而堕。便大惊怖四面奔逃。
        世尊告曰。汝可急去报诸商人。如来在处离师子怖。速命商旅勿复惊惶。时阿难陀奉教告知。诸人咸至。
        时诸苾刍见是事已,悉皆有疑。
        俱来白佛。大德。何意六众,作堕落声,惊诸商旅。世尊因此,重为安慰,令离忧怖。


  佛告阿难陀。非但今日惊怖商旅。乃往古昔已曾恐惧于他。令彼四面逃走。我为安慰令离忧恼。汝等当听。
    于过去世在彼水侧有频螺果林。于此林中有其六兔。共为知友依止而居。
     时频螺果熟堕水作声。于时六兔闻果落声。形小志怯。便大惊怖四向逃走。时有野干。见其奔走来问其故。兔曰。我闻水内有非常之声。将非猛兽欲来害我。缘此事故我等逃奔。野干亦走。如是猪鹿牛象豺狼虎豹及小师子等。各相诘问。闻斯语已悉皆奔窜。
       去斯不远于山谷中。有一猛师子王依止而住。于时师子见诸兽类,惶怖奔驰而问之曰。汝等皆有爪牙勇力,何所怖惧。各见惊驰?皆悉报言。我闻恶声非常可畏。定有猛兽来害于我。为此惊惶求安靡地。师子报曰。在何处所而作恶声。诸兽答曰。我亦不知何处作声。师子报曰。若未委者君等莫走。我为审观是何声耶。即问虎曰。汝何处闻。答曰。我从豹闻。如是展转问诘至兔。兔云。此之怖声是我亲证。非是传闻。仁等俱来共观声处。
     于时诸兽咸悉共至频螺林所。兔曰。此是惊怖起处。
      须臾暂住。还闻果落堕水作声。
     师子报曰。此是食果,非关恐怖。尔时空中有天。见已说伽他曰。
            
  不应闻他语便信  当须亲自审观察
  勿如树果落池中  山林诸兽皆惊走
              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师子王者即我身是。往时六兔惊恐诸兽。我已为其作安隐事。六兔者即六众是。今时复缘惊诸商旅。我亦为其作安慰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八             触火学处第五十二》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生中,以动物为例,主要的故事,已找的差不多了,可以看出,即使身处恶道 ,那些菩萨种性的众生,也是具有善良,聪敏等 等 优点的。
       故《金刚经》云:
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佛通偈云:
诸恶 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道 。

发表于 2018-9-18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修一切善就是一句佛号,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已为人,应是一切菩萨的慈悲之行:



      《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载了这样一个菩萨雁的故事:

       因陀罗势罗窭诃山东峰伽蓝前,有窣堵波谓亘(许赠反)娑(唐言雁)。昔此伽蓝习翫小乘。
       小乘渐教也。故开三净之食。而此伽蓝遵而不坠。
       其后三净,求不时获。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诃萨埵宜知是时。
        言声未绝,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殒。
        比丘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咸相谓曰。如来设法,导诱随机。我等守愚,遵行渐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此雁垂诫,诚为明导。宜旌厚德,传记终古。
        于是建窣堵波,式昭遗烈。以彼死雁,瘗其下焉。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1: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菩萨济人,也是不惜身命,不管是当龟,鹿,兔,鱼。。。。。把自己的肉供出来,让他人吃,解决温饱,得以留存生命,并结下机缘。待成道后,再以正法,度众生出离生死。
只是现在有种观点,修行人自称行菩萨道,吃众生肉,说是给被吃众生结缘,乃至度化。
总感觉怪怪的,这是谁度谁呢?
若吃对方即是度对方,何不从周围人,如自己亲属先吃起?
再不然,吃自己自度也行~~~~试一试,先割下哪块肉来吃掉,才更利于解脱~~~~拿不定主意了,扔给众生吃,学学本师菩萨行,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拿动物与人作比较,总显得不是那么协调~~尤其是对于不信佛法的人。

不如,再找些本师的本生中,在人间都扮演过哪些角色,有哪些异于常人的特点,这样,也许会更接地气一些。

点评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 二珠宝商事 世尊复告诸苾刍。汝等谛听。 昔时旷野有一大村。其中有二巧儿。作别宝人。其人各座一铺市易。不得相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3 20:0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9-27 18:21
不过,拿动物与人作比较,总显得不是那么协调~~尤其是对于不信佛法的人。

不如,再找些本师的本生中,在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
                           二珠宝商事

     世尊复告诸苾刍。汝等谛听。
     昔时旷野有一大村。其中有二巧儿。作别宝人。其人各座一铺市易。不得相侵。
     别时,有一识宝贫人。将一宝器来至其所止息。三五日间持此宝器。
     彼一铺人欲买其宝。酬价极下。时彼贫人不肯卖与。
     更将向彼别宝人边,酬价平和。即生欢喜,报言。汝可买取。
      铺主答言。我无尔许钱财可买。
      答曰。随日所得多少与我。其人闻已即便受取。
     酬价少者,即来共争云。我先见此人宝器。汝今因何夺我市易。
     从此已去遂至怨仇。
      佛告诸苾刍。彼酬价少者。即是提婆达多。于彼时中酬价多者。即是我身。乃至今时,如是结怨,恶意不息。
          (此节,南传作金碗事)


点评

六度集经卷第四 (三五) 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尊。守戒不亏。与舅俱行。炫卖自济。 之彼异国。舅先渡水。止独母家。 家有幼女。女启母曰。后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4 20:36
补:学佛法,千万不能干猴子捞月的事: 猴子捞月 乃往古昔,有一闲静林野之处。有群猕猴游住。 于此时诸猕猴游行,渐至一井。乃观井底,见彼月影。既见月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3 20: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3 20:03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
                           二珠宝商事

补:学佛法,千万不能干猴子捞月的事:

                                       猴子捞月
     乃往古昔,有一闲静林野之处。有群猕猴游住。
     于此时诸猕猴游行,渐至一井。乃观井底,见彼月影。既见月已,诣猴王处。
     白言。大王应知。其月见堕井中。我等今应,速往拔出,依旧安置。
     是诸猿猴咸赞言。善。
      便相议曰。云何方便,可能拔月。
      其中或云。不须余计。我等连肱为索,而拔出之。时一猕猴,在井树上,攀枝而住。其余一一次第以手相接。
      猕猴既多。树枝低下欲折。时彼最下近水之者,搅水觅月。
      由水浑故月便不现。树枝便折。一时堕水,被溺而死。

      时有诸天而说颂曰。                     
  此诸痴猕猴  为彼愚导师
  悉堕于井中  救月而溺死

                     
  佛告诸苾刍等。
      往昔猕猴王者。即提婆达多是。昔时由自愚痴故。以愚痴而为眷属。今时亦为愚痴眷属。
                             (《根有律。破僧。卷20 》)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3 20:03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九》
                           二珠宝商事


                                       六度集经卷第四   (三五)
    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尊。守戒不亏。与舅俱行。炫卖自济。
     之彼异国。舅先渡水。止独母家。
     家有幼女。女启母曰。后有澡盘。可从商人易白珠也。母顺女意以示商人。
      以刀刮视照其真宝。佯投地曰。污吾手矣。即出进路。
      母子耻焉。
     童子后至。女重请珠。母曰。前事之耻可为今戒也。
    女曰。观此童儒有仁人之相。非前贪残矣。又以示之。
     童儒曰。斯紫磨金也。尽吾货易之可乎。
     母曰诺。
    童子曰。□吾金钱二枚。以雇渡耶。
     舅寻还曰。今以少珠惠汝,取属盘来。
      母曰。有良童子。尽以名珠雇吾金盘。犹谢其贱矣。尔不急去。且加尔杖。
      舅至水边。蹋地呼曰。还吾宝来。性急椎胸吐血而死。
     甥还其金已睹殒矣。哽噎曰。贪乃至于丧身乎。

       菩萨守信以获宝。调达贪欺以丧身。童子者吾身也。舅者调达是。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点评

《六度集经》卷第三 (三三) 昔者菩萨。处世贫困。为商人赁。 入海采利。船住不行。商人巨细靡不恐惧。请祷神祇。上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4 20: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4 20:36
六度集经卷第四   (三五)
    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 ...

                               《六度集经》卷第三
                                          (三三)
      昔者菩萨。处世贫困。为商人赁。
     入海采利。船住不行。商人巨细靡不恐惧。请祷神祇。上下赒拯。
      贫人唯三自归。守戒不犯。悔过自责。日夜各三。慈心誓愿。十方众生莫有恐怖。如吾今日也。吾后得佛当度斯类矣。
     乃至七日船不移迈。
      海神讹与货主梦曰。汝弃贫人,吾与汝去。货主得梦。怆然悼之。私密言议。
     贫人微察具照所以。曰:无以吾一人之体丧众命也。
      货主作簰给其□量。下著簰上。推簰远之。
       大鱼覆船,尽吞商人。
      贫人随风。得岸还其本土。九族欣怿。
        贫人以三自归五戒十善。奉斋忏悔,慈向众生。故得是福。
          贫人者我身是也。
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点评

《六度集经卷第六》 (七三)然灯授决经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少寡守节。归命三尊。处贫乐道。精进不倦。蠲除凶利。卖膏为业。时有沙门。年在西夕。志存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4 21:0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4 20:51
《六度集经》卷第三
                                          (三 ...

                           六度集经卷第六》
                         (七三)然灯授决经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少寡守节。归命三尊。处贫乐道。精进不倦。蠲除凶利。卖膏为业。
时有沙门。年在西夕。志存高行。不遑文学。内否之类谓之无明矣。礼敬有偏终始无就。分卫麻油以供佛前。
   独母照然。贡不缺日。
有一除馑。稽首佛足叉手质曰。斯老除馑。其虽渺明戒具行高。然灯供养。后获何福。
世尊叹曰。善哉问也。是老除馑。却无数劫。当为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项有重光。将导三界。众生得度。其为无数。

独母闻之。驰诣佛所。稽首陈曰。除馑然灯。膏即吾所贡云。其当获为无上正真道。将导众生还神本无。天人鬼龙靡不逸豫。唯愿加哀。复授吾决。
佛告女人。女身不得为佛.缘一觉道.梵.释.魔天.飞行皇帝。斯尊巍巍非女人身所得作也。夫欲获彼当捐秽体受清净身。
女稽首曰。今当捐之。还居净浴。遥拜而曰。夫身者四大之有。非吾长保也。登楼愿曰。以今秽身惠众生之饥渴者。乞获男躬受决为佛。若有浊世众生盲冥背正向邪无知佛者。吾当于彼世拯济之也。
自高投下。观者寒栗。佛知至意。化令地软犹天綩綖。睹身无害。即化为男。厥喜无量。驰诣佛所踊跃而云。受世尊恩已获净身。唯愿加哀授吾尊决。
佛叹之曰。尔之勇猛世所希有。必得为佛无怀疑望。然灯除馑。其得佛时当授汝号。天人鬼龙闻当为佛皆向拜贺。还居咨叹。各加精进。尔时劝发群生不可计数。

佛告鹙鹭子。时老比丘者锭光佛是也。独母者吾身是。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点评

也就是说,即使是“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百姓”,菩萨也有与众不同的优良品质。 这些,也许当时看不出有什么好的结果,但它们确确实实指向了将来成为无上正觉之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5 05:4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4 21:03
《六度集经卷第六》                         (七三)然灯授决经     昔者 ...

也就是说,即使是“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百姓”,菩萨也有与众不同的优良品质。
这些,也许当时看不出有什么好的结果,但它们确确实实指向了将来成为无上正觉之道。

点评

再看一看,菩萨在高位时,都 有哪些有表现: 《六度集经卷第一》 (七) 昔者菩萨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5 06: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5 05:48
也就是说,即使是“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百姓”,菩萨也有与众不同的优良品质。
这些,也许当时看不出有 ...

再看一看,菩萨在高位时,都 有哪些有表现:

                                              《六度集经卷第一》

                                                              (七)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理民以正。心无偏颇。然不游观。
      国相启曰。愿一出游。王曰大善。
      明日即出。人民悦豫。普得其所。睹国富姓,居舍妙雅。瓦以金银,服饰光道。曰:吾国丰哉。心甚欣豫。
      还宫忆之。曰:斯诸理家,何益于国乎。敕录其财,为军储矣。
        有一理家。其私财有三千万,以疏现王。
       王怒曰。何敢面欺乎。
       对曰。少来治生。凡有私财,宅中之宝。五家之分,非吾有也。
       曰:何谓私财。
       对曰。心念佛业。口宣佛教。身行佛事。捐五家分,兴佛宗庙。敬事贤众,供其衣食。慈养蜎飞蠕动蚑行之类。心所不安,不以加之。斯之福德,随我所之。犹影随形。所谓私财也。
         五家分者。一水。二火。三贼。四官。五为命尽。
        身逮家宝捐之于世,已当独逝。殃福之门,未知所之。睹世如幻,故不敢有之也。计五家分,可有十亿。斯为祸之窠薮。常恐危己,岂敢有之也。愿士众辇之,以除吾忧。
        王曰。诚哉斯言也。
      即遣之去。退入斋房。靖心精思。即醒寤曰。身尚不保。岂况国土妻子众,诸可得久长乎。
       即撰录佛经,诵文释义。心垢照除。进贞臣,纳忠谏,大赦其国。还民宝,序群僚,议宽正。
       谓群臣曰。夫不睹佛经妙义重戒者。其为聋盲矣。彼理家富,唯我贫矣。
        即敕国界,散出财宝。赈给贫困,恣民所欲。立佛庙寺,悬缯烧香。饭诸沙门。身自六斋。
         如斯三年。四境宁靖。盗贼都息。五谷熟成。民无饥寒。王后寿终。即上生第二天。

       佛告诸沙门。时王者吾身是。理家者秋鹭子是。劝王观国者阿难是。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点评

(八)昔者菩萨为大理家。名曰仙叹。财富无数,睹佛明典。觉世无常。荣命难保。财非己有。唯有布施,功德不朽。令告黎民。若有贫乏恣愿取之。如斯数月。时政宽民富,无财乏者。仙叹念曰。惟当市药,供护众疾耳。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5 06:2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5 06:19
再看一看,菩萨在高位时,都 有哪些有表现:

                                              《六度 ...


(八)昔者菩萨为大理家。名曰仙叹。财富无数,睹佛明典。觉世无常。荣命难保。财非己有。唯有布施,功德不朽。令告黎民。若有贫乏恣愿取之。如斯数月。
时政宽民富,无财乏者。仙叹念曰。惟当市药,供护众疾耳。即市良药济众生命。慈育普至。恩无不周。累年之惠。德香远熏。四方病者驰来。首尾叹其弘润。以德配天。
财贿都尽,身行采宝。去家百余里。于一水上,逢数乘车载重病者。曰尔所之乎。
答曰。之仙叹所,庶全余命。仙叹即还,从王贷金五百两。市药以疗。病者悉瘳。
自与商人入海采宝。所获弘多。还国置舟步行。道乏无水。仙叹得一井水。呼等人汲之。却自取饮。
商人睹其所得白珠。光耀绝众。贪为尤恶。毁圣残仁。共排仙叹投之于井。
菩萨仁德感神动只。天神接承令不毁伤。
商人还国。王曰。仙叹何之。
对曰。去国即别不知所之。
曰尔乃杀之乎。
曰不也。
仙叹于井睹空傍穴。寻之而进出彼家井。准七日行得其本国。
王曰。何缘空还乎。
对曰不遇。
王靖思曰。其必有以乎。
召商人问。尔诚首之即活。欺者死矣。即皆首之,付狱定罪。
仙叹涕泣。驰诣宫门,叩头请罪。
王曰。违政也。
又重请曰。愚者倒见,未足明责,原其无知也。
王嘉仙叹之仁覆。原商人之凶罪。敕令还物。
商人佥曰。仙叹不奉佛者。岂有斯仁乎。各择名宝以还之矣。仙叹各受其半。
商人叩头曰。蒙祐命全。愿尽纳焉。
于斯受之,以还王金。又大布施。王逮臣民。相率受戒。子孝臣忠。天神荣卫。国丰民康。四境服德。靡不称善。

佛言。时仙叹者是我身也。
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补充内容 (2018-10-15 06:27):
《六度集经卷第一》

点评

《六度集经卷第八》 (八九)镜面王经(盲人摸象的故事)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众比丘以食时持应器入城求食。而日未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5 07:3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5 06:26
(八)昔者菩萨为大理家。名曰仙叹。财富无数,睹佛明典。觉世无常。荣命难保。财非己有。唯有布施,功 ...

                               《六度集经卷第八》

                      (八九)镜面王经(盲人摸象的故事)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众比丘以食时持应器入城求食。而日未中。心俱念言。入城甚早。我曹宁可俱到异学梵志讲堂坐须臾乎。佥然曰可。即俱之彼。
    与诸梵志更相劳来。便就座坐。
     是时梵志自共争经。生结不解。转相谤怨。我知是法。汝知何法。我所知合于道。汝所知不合道。我道法可施行。汝道法难可亲。当前说说著后。当后说反前说。多法说非。与重担不能举。为汝说义不能解。汝空知汝极无所有。汝迫复何。对以舌戟。转相中害,被一毒报以三。
    诸比丘。闻子曹恶言如是。亦不善子曹言。不证子曹正。各起坐到舍卫求食。食竟藏应器。还到祇树。
    为佛作礼。悉坐一面如事说之。念是曹梵志。其学自苦。何时当解。


    佛告比丘言。
    是曹异学非一世痴冥。比丘。过去久远。是阎浮提地有王。名曰镜面。讽佛要经。智如恒沙。臣民多不诵。带锁小书。信萤灼之明。疑日月之远见。目瞽人以为喻。欲使彼舍行潦,游巨海矣。敕使者。令行国界,取生盲者,皆将诣宫门。
臣受命行。
     悉将国界无眼人到宫所。白言。已得诸无眼者。今在殿下。
    王曰。将去以象示之。
    臣奉王命。引彼瞽人将之象所。牵手示之。
   中有持象足者。持尾者。持尾本者。持腹者。持胁者。持背者。持耳者。持头者。持牙者。持鼻者。瞽人于象所争之纷纷。各谓己真彼非。使者牵还。将诣王所。
   王问之曰。汝曹见象乎。对言我曹俱见。
    王曰。象何类乎。
持足者对言。明王象如漆筒。持尾者言如扫帚。持尾本者言如杖。持腹者言如鼓。持胁者言如壁。持背者言言如高机。持耳者言如簸箕。持头者言如魁。持牙者言如角。持鼻者对言。明王。象如大索。
    复于王前共讼言。大王。象真如我言。
     镜面王大笑之曰。瞽乎瞽乎。尔犹不见佛经者矣。
    便说偈言
   今为无眼曹
 空诤自谓谛
 □一云余非 
 坐一象相怨

又曰。夫专小书。不睹佛经汪洋无外。巍巍无盖之真正者。其犹无眼乎。于是尊卑并诵佛经。



佛告比丘。
镜面王者即吾身是。无眼人者即讲堂梵志是。是时子曹无智。坐盲致诤。今诤亦冥。坐诤无益。
佛是时具捡此卷。令弟子解。为后作明。令我经道久住。说是义足经
自冥言是彼不及 著痴日漏何时明 自无道谓学悉尔 倒乱无行何时解

常自觉行尊行  自闻见行无比  已堕系世五宅  自可绮行胜彼

抱痴住望致善  以邪学蒙得度  所见闻谛受思  虽持戒莫谓可

见世行莫悉随  虽黠念亦彼行  与行等亦敬持  莫生想不及过

是以断后亦尽  亦弃想独行得  莫自知以致黠  虽见闻但行观

悉无愿于两面  胎亦胎合远离  亦两处无所住  悉观法得正止

意受行所见闻  所邪念小不想  慧观法意见意  从是得舍世空

自无有何所待  本行法求义谛  但守戒未为慧  度无极终不还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5 07:36
《六度集经卷第八》

                      (八九)镜面王经(盲人 ...

                       六度集经卷第三
                            (一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佛告诸比丘。
昔者有国王号和默。王行仁平。爱民若子。正法治国。民无怨心。
其国广大郡县甚多。境界炽盛。五谷丰熟。国无灾毒。寿八万岁。
和默圣王明令宫中。皇后贵人百官侍者。执纲维臣。教以正法。各理所部。
王常慈心愍念众生。悲其愚惑狂悖自坠。寻存道原喜无不加。哀护众生如天帝释。杀盗淫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如此之凶无余在心。孝顺父母敬爱九亲。寻追贤者尊戴圣人。信佛信法信沙门言。信善有福为恶有殃。
以斯忠政十善明法自身执行。重敕后妃下逮贱妾。皆令尊奉相率为善。布告四镇臣民巨细皆令带诵心执修行。
国有贫者不任穷困。失计行盗财主得之。将以启闻。
王曰。尔盗乎。
盗者曰。实盗。
王曰尔何缘盗乎。
盗者曰。实贫困无以自活。违圣明法蹈火行盗。
王怅愍之。嘉其至诚恧然内愧。长叹而云。民之饥者即吾饿之。民之寒者即吾裸之。
重曰。吾势能令国无贫者。民之苦乐在我而已。
即大赦其国出藏珍宝布施困乏。饥渴之人即饮食之。寒者衣之。病者给药。田园舍宅金银珠玑。车马牛钱恣意所索。飞鸟走兽都及众虫。五谷刍草亦从所好。
自王布施之后。国丰民富相率以道。民无杀者。盗人财物。淫人妇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凶愚之心。寂而消灭。皆信佛信法信沙门。信为善有福作恶有殃。举国和乐。鞭杖不行。仇敌称臣。战器朽于藏。牢狱无系囚。人民称善。我生遇哉。天龙鬼神无不助喜祐护其国。毒害消竭。五谷丰熟。家有余财。
王内独喜。即得五福。一者长寿。二者颜华日更好色。三者德勋八方上下。四者无病气力日增。五者四境安隐心常欢喜。
王后寿终。如强健人。饱食快卧。忽然上生忉利天上。
其国人民奉王十戒。无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者。寿终魂灵皆得上天。

佛告诸沙门。时和默王者吾身是也。诸沙门闻经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者有国王号和默。王行仁平。爱民若子。正法治国。民无怨心。其国广大郡县甚多。境界炽盛。五谷丰熟。国无灾毒。寿八万岁。和默圣王明令宫中。皇后贵人百官侍者。执纲维臣。教以正法。各理所部。王常慈心愍念众生。悲其愚惑狂悖自坠。寻存道原喜无不加。哀护众生如天帝释。杀盗淫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如此之凶无余在心。孝顺父母敬爱九亲。寻追贤者尊戴圣人。信佛信法信沙门言。信善有福为恶有殃。以斯忠政十善明法自身执行。重敕后妃下逮贱妾。皆令尊奉相率为善。布告四镇臣民巨细皆令带诵心执修行。国有贫者不任穷困。失计行盗财主得之。将以启闻。王曰。尔盗乎。盗者曰。实盗。王曰尔何缘盗乎。盗者曰。实贫困无以自活。违圣明法蹈火行盗。王怅愍之。嘉其至诚恧然内愧。长叹而云。民之饥者即吾饿之。民之寒者即吾裸之。重曰。吾势能令国无贫者。民之苦乐在我而已。即大赦其国出藏珍宝布施困乏。饥渴之人即饮食之。寒者衣之。病者给药。田园舍宅金银珠玑。车马牛钱恣意所索。飞鸟走兽都及众虫。五谷刍草亦从所好。自王布施之后。国丰民富相率以道。民无杀者。盗人财物。淫人妇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凶愚之心。寂而消灭。皆信佛信法信沙门。信为善有福作恶有殃。举国和乐。鞭杖不行。仇敌称臣。战器朽于藏。牢狱无系囚。人民称善。我生遇哉。天龙鬼神无不助喜祐护其国。毒害消竭。五谷丰熟。家有余财。王内独喜。即得五福。一者长寿。二者颜华日更好色。三者德勋八方上下。四者无病气力日增。五者四境安隐心常欢喜。王后寿终。如强健人。饱食快卧。忽然上生忉利天上。其国人民奉王十戒。无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者。寿终魂灵皆得上天。佛告诸沙门。时和默王者吾身是也。诸沙门闻经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度集经》,内容被 审。。。。

补充内容 (2018-10-16 07:37):
连审三篇,呵呵。。。。

点评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些的话,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成佛之路,简直就是阳光大道。 不过,既然称之为六度,六波罗蜜 以成无上正觉,肯定不会是做到这些就可以。 随举一例,: 【 云何菩萨施波罗蜜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6 20:5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18-10-16 07:22
《六度集经》,内容被 审。。。。


                            (四○)顶生圣王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是时阿难闲居深惟。众生自始至终。厌五欲者渺。
过日中后至向佛所。稽首毕退白言。唯世尊。吾闲坐深惟。众生知足者渺。不厌五欲者众。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如尔之云。
所以然者。往古有王。名曰顶生。东西南北靡不臣属。
王有七宝。飞金轮力。白象。绀色马。明月珠。玉女妻。圣辅臣。典兵臣。王斯七宝睹世希有。又有千子。端正妍雅。聪明博智。天下称圣。猛力伏众有如师子也。
王既圣且仁。普天乐属。寿有亿数。
王意存曰。吾有拘耶尼一天下地纵广三十二万里。黎庶炽盛。五谷丰沃。比门巨富。世所希有。吾国兼焉。虽其然者。愿彼皇干。雨金银钱。七日七夜。惠吾若兹。不亦善乎。天从其愿。下二宝钱满其境界。天宝之明。奕奕曜国。王喜无量天下拜贺。日与群臣欢喜相乐。民皆称善。获无极乐。数千万岁。
王又念曰。吾有西土。三十二万里。七宝之荣。千子光国。天雨宝钱世未尝有。虽其然者。吾闻南方有阎浮提。地广长二十八万里。黎庶众多靡求不获。吾得彼土不亦快乎。王意始存。金轮南向。七宝四兵。轻举飞行。俱到其土。彼王臣民靡不喜从。其土君民。终日欣欣。王止教化。年数如上。
王又念曰。吾有西土今获南土。天人众宝何求不有。今闻东方弗于逮土三十六万里。其土君民。宝谷诸珍无愿不有。吾获其土不亦快乎。口始云尔。金轮东向。七宝四兵飞行俱至。君臣黎庶靡不乐属。又以正法仁化君民。年数如上。比门怀德。
王又念曰。吾有西土南土东土。天人众宝无珍不有。今闻北方爵单曰土。吾获王之不亦善乎。开口言愿。金轮北向。七宝四兵俱飞如前。始入其界。遥睹地青如翠羽色。王曰。尔等睹青地乎。对曰见之。曰斯爵单曰地。又睹白地。曰:睹之。曰:斯成捣稻米。尔等食之。又睹诸宝树。众软妙衣。臂钏指环。璎珞众奇。皆悬著树。曰:睹之乎。对曰唯然。曰:尔等服之。王治以仁化民以恕。居彼年久其数如上。
又生意曰。吾有三天下。今获北方四十万里。意欲升忉利天之帝释所。
王意始然。金轮上向。七宝四兵飞行升天。入帝释宫。
释睹王来。欣迎之曰。数服高名。久欲相见。翔兹快乎。执手共坐。以半座坐之。王左右顾视。睹天宫殿黄金白银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车渠真珠以为宫殿。睹之心欣。
即又念曰。吾有四国。宝钱无数。斯荣难云。令天帝殒吾处其位。不亦上愿乎。
恶念兴而神足灭。
释还之故宫。即获重病。
辅臣问曰。天王疾笃。若在不讳。将有遣命乎。
王曰。如有问。王何以丧身。
答如所睹。以贪获病。遂致丧身。夫贪残命之刃。亡国之基也。去三尊处三涂。靡不由之。戒后来嗣。以贪痴火烧身之本也。慎无贪矣。夫荣尊者其祸高矣。宝多者其怨众矣。
王终后嗣诵其贪戒。传世为宝。四天下民尊其仁化。奉三尊行十善。以为治法。遂致永福。

世尊曰。睹世渺能去荣贵捐五欲者。惟获沟港.频来.不还.应仪.缘一觉。无上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能绝之耳。飞行皇帝。所以存即获愿不违心者。宿命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所致。不空获也。

顶生王者吾身是也。
佛说经竟。阿难欢喜。为佛作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09: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