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染心半半净

法华论疏-法华学习贴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8 00: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乐说不退者,内虽闻法不忘外,复有乐说辨才也。三说不退者已闻法不忘复有辨才,然复得为物说法也。四依止善知识不退者,以上三功德皆由善知识所成故须说也。以身心业依色身摄取故者,身心业谓菩萨身心等三业供养百千佛。依色身者,色身即是佛身,菩萨依止佛色身种善根也。问:何故不依法身种善根?
发表于 2017-9-28 00: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即明供养种善根等事,故须明色身也。摄取者依佛色身种一切善根为摄取也。五断一切疑不退者,虽种善根有疑未了就佛决之,故于三宝得不坏信,已无疑及决了,故为佛叹也。六者为何等何等事说法入彼彼法不退者,已得无疑,便并起慈身口意为物说法,故须上智也。为何等事说法者,所为事不同故重言何等也。入彼彼法者,于种种法门中通达也。七一切智如实境界不退者,上明慈悲今辨智慧,故相须也。问:一切智云何是如实境界。答:佛一切智于菩萨是所入之境界也。
发表于 2017-9-28 00: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依我空法空不退者,上明有慧今辨空慧,故相须也。问:我空法空何故名大智?答:我空法空是诸法实相,实相理广大,依实相所生故云大智。又小乘但得人空以为小智,菩萨具得二空,故言大智也。九如实境界不退者,上明空有二慧,今辨空有二境,亦可接上空慧,但明空境界谓如实境也。十作所应作不退转者,菩萨已入如实境界,得到彼岸,复欲令物亦到彼岸,故接上也。作所应作者化物也。化物是应作也。以常化物不绝故云住持也。
发表于 2017-9-28 00: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化物何故偏言作所应作?答:大品云:大事者所谓救一切众生,此是菩萨常所应作事。智度论云:菩萨得无生忍已后更无余事,唯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此中正明得无生忍菩萨,故唯当应教化众生,所以云作所应作也。摄取事门者,释第二摄取事门,凡有二周,初周别标章门,次释章门。
发表于 2017-9-28 00: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取事门者,所言摄取事者,以十三句摄取菩萨事也。示现诸菩萨下,第二释章门就文有二,初列三门,次释三门,住何等清净地中者,下列三门也。
发表于 2017-9-28 00: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示现诸菩萨住何等清净地中,因何等方便于何等境界中应作所作故,清净地明菩萨位也。龙树十地论云:地者谓菩萨阶级住处,因何等方便者,列第二章门,即地中所应作胜用名为方便,于何等境界者列第三章门,即行所对境界,于境界中应所作故也。地清净者下释三章门,即成三别。
发表于 2017-9-28 00: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清净者八地以上三地无相行寂静清净故,谓八九十三地无相行寂静清净故者,六地定不净,七地二国中间亦净不净,八地已上名定清净,七地无相有功用故未寂静,八地无相无功用故寂静,寂静故清净。又亦得无相为八地,寂静为九地,清净者谓十地,以十地于惑智二障中或障结习缠尽,故名清净,方便者下释第二门也。
发表于 2017-9-28 00: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方便者有四种,一者摄取妙法方便住持妙法,以乐说力为人说故,二者摄取善知识方便以依善知识所作应作故,三者摄取众生方便以不舍众生故,四者摄取智方便以教化众生令入彼智故,有四种者,总唱方便有四种也。一者摄取妙法方便者,标方便名住持,妙法已下释方便名住持,妙法者即上皆得陀罗尼,以得闻持故,今所闻妙法不失即是住持,以乐说者摄上乐说辨才,为人说者摄上转不退转法轮,故以经三句摄取妙法方便。问:云何名此为方便?答:即住持乃至为人说名方便。
发表于 2017-9-28 00: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云何名妙法?答:初句皆于三菩提不退转,即以菩提为妙法,二者摄取善知识方便者,标方便名,以依善知识下释方便,又摄经三句,以依善知识即经文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作应作者摄经三句,一摄供养,二摄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三摄常为诸佛所护念,此三并是依善知识,所作应作事,三者摄取众生方便者标方便名,以不舍众生故者释方便,即摄经以大方便,即摄经以大慈悲而修身心,四者摄取智方便者,标方便名,以教化众生,令入彼智者释方便也。则摄经善入佛慧通达大智也。
发表于 2017-10-1 12: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境界者易解,境界易解者,即释上第三于何等境界中应作所作故,则摄经到于彼岸也。故前论文云入如实境界不退转,则到于彼岸,又后文更释三智境界故此文不释。复有摄取事门者,第二周重释取事门,初标事门。
发表于 2017-10-1 12: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更有摄取事门。从示现诸地摄取胜功德下,释门也。即简与前门为异,前门明地位及方便境界,今明摄取地上功德也。
发表于 2017-10-1 12: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示现诸地摄取胜功德不同二乘诸功德故,第八地中无功用智不同下上故不同下者下功用行不能动故不同上者上无相行不能动故自然而行故于第九地中得胜进陀罗尼门,具足四无碍自在智故,于第十地中转不退转法轮得,受佛位如转轮王太子,故以得同摄功德义故。不同二乘功德者,总明地中功德不同二乘也。第八地中无功用者下,别明三地中功德,不同下上故者,简八地功德也。
发表于 2017-10-1 12: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标不同上下,从不同下者释不同上下,下功用不能动者,从初地到七地并是功用位,就功用位中开为上下二分,六地已下名有相有功用为一位,七地一地名无相有功用为一位。今登八地不为此上下二功用所动也。自然而行者,则第八地无相无功用也。以无功用故言自然而行也。又大判十地为三位,一有相有功用位,二无相有功用位,三无相无功用位。初地至六地谓有相有功用位,第七地是无相有功用位,八地已上无相无功用位,论云下功用不能动则是初位,上无相行不能动即第二,自然而行则第三位。
发表于 2017-10-1 12: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何故云下功用上无相行不能动?答:正释不动地名,所以称不动者不为二功用所动故名不动,唯法华论有此三位,余论所无。问:不同二乘及不同下位释何经耶?答:释上于三菩提不退转,言不退转者,一不退为二乘,则上不同二乘功德谓勉位退也。下功用不能动谓行不退也。上无相行不能动谓念不退也。以勉三退故言于三菩提不退转也。亦得从不同二乘功德竟至自然而行,并是释八地功德,次第八地名为不退转地,以勉三退故也。
发表于 2017-10-1 12: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第九地中者释九地功德,得胜进陀罗尼,则摄上皆得陀罗尼,具足四无碍智摄上乐说辨才,则九地菩萨具足十种四无碍智,于第十地中者,简第十地功德不退转法转者。摄上经文转不退转法轮,以得同摄功德义故者,则摄上善入佛慧已下经文,已云善入佛慧,则与佛同慧名同摄功德,又依仁王经五忍义,第五寂灭忍佛与菩萨同共此忍,下忍为菩萨上忍为佛,故言同摄功德,初位称叹菩萨德者,从初三菩提不退转是叹八地功德,皆得陀罗尼乐说辨才叹九地功德,从转不退转法轮竟能度百千众生,叹十地功德,三摄功德成就者,众成就有四门,一数,二行已竟,今释第三摄功德门。今详此论文当是通释大小二众功德,前二门别释二众功德竟,今后二门总释大小二众功德,就文为二,初标章。
发表于 2017-10-1 12: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摄功德成就者,示现依何处下释章门,就文有二,初列五章门,则是问。
发表于 2017-10-1 12: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示现依何处依何心依何智依何等境界行依何等境界能辨故,从依何处下释五章门,即是答。
发表于 2017-10-1 12: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答。 依何处者依善知识故,依何心者我依度众生心教化毕竟利益一切众生故,依何智者依三种智,一者授记密智,二者诸通智,三者真实智。依何等境界行依何等能辨者即三种智所摄应知。夫二乘菩萨所有功德,必依善知识而有故,初明依善知识,依何心者初句明上有所凭,此句明下有所利菩萨正尔,二乘亦得分有之,故前释罗汉,总别门中云:应将大众教化一切故故名为应,乃至第十五句云,应如实知同生众生得诸功德,为利益一切诸众生故,当知二乘亦有下济之心,依何智者释第三智章门,授记是未来冥密之事,故云授记密智,诸通智则是五神通,并以智慧为体,三者真实智谓无漏智及照空智,依何等境界行依何等能辨者,合彼第四五也
发表于 2017-10-1 12: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三种智所摄应知者,合释第四第五也。谓智所照境则释境界义,依三智所照境起三智名为能辨。问:论主依何文明此五门?答:还依叹菩萨德中起此五门,前第二周摄取事门叹八九十三地,第十地只释其转不退转法轮,从供养无量百千诸佛至能度无量百千众生,其文未释,今欲释此经文故开为五门,依善知识处起,即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依何心即是以大慈悲而修身心,依何智则善入佛慧通达大智,依何等境界到于彼岸,依何等能辨即能度无量百千众生。问:若依叹菩萨德中,起此五门者,云何释二乘?答:二乘亦有上凭下济之义,故得通明
发表于 2017-10-1 12: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威仪如法住成就者,有四种下,释章又二前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