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序讲佛教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来,从历史资料可以知道,讲经说法是非常盛行的。佛法之所以能在广大区域和长远历史里流布,都是历代大德法师们讲经说法的功效。净土宗的祖师道绰大师,一生讲过两百多部《观经》,大约是从五十岁讲到八十岁(道绰大师四十八岁时才接触到昙鸾大师的思想,信入净土法门)。这样算来,一年大概讲七部,不到两个月就要讲一部《观经》,几乎是天天都在讲。 道场是传道、学道的地方,所以希望弘愿寺、悟真寺,或者将来有关的寺院,都能形成讲学的风气,最好天天有人讲。这应该也可以做得到,大家可以轮流讲,至少要有定期、规范的演讲活动。 弘愿寺流通的书,产生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从回馈的信息来看,因为没有人宣讲,效果往往打了折扣,信众的信心难以得到确立和巩固。所以,不仅希望寺院里的出家师父常规性、系统性地讲经说法,也希望各个地方有弘法志愿的大德居士都来宣讲,这样可以促使大众闻法、学法、坚固信心。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佛法的义理深妙精微,如果没有人依据祖师的传承讲解,单单靠我们自己理解,很难把握精要,即使有智慧,也不能正确理解。所以,讲经说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以下三句话大家要记住: 第一,念佛为生命; 第二,弘法为家务; 第三,度生为事业。 第一,念佛为生命。人在世间生存,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不仅有色身的身命,还有法身的慧命,也就是以念佛作为我们的生命,活在念佛当中——这是最基本的。印光大师说:“以六字名号作为本命元辰。” 第二,弘法为家务。家务就是持家过日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年轻的法师,作为弘法布教人员,这就是我们的家务事。当然,其他事也是家务事,比如做慈善事业、建寺院、接待信众;但最重要的是讲经说法。如果没有法,寺院就缺少一种气象。 第三,度生为事业。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有事业。我们的事业就是广度众生,也就是“自信教人信”。 这三句话,要成为我们道场、个人弘法利生的行动指南。 一、教学理由和目的我们这次选《净土宗概论》作为第一本教课书,理由有三点。 第一,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对净土宗的简略概括,能让我们对净土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净土宗主要依据的就是三经一论、善导大师的《观经疏》等一系列经文祖典。可是我们并没有一开始就讲经典和祖典,而是先学习这部《净土宗概论》,让大家在深入经典、祖典的教义之前,对整个净土宗有个全貌性的认识。 第二,这次讲学的对象主要是青年法师,以及有志、有才、愿意弘法布教的大德居士。许多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他们也信仰这个法门,但是时间还短,需要对净土宗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那么看这本书就比较适合。 第三,还有一个特别的含义:现在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对“净土宗”的观念比较淡薄,它为什么被称为一个宗派?为什么会建立这个宗派?为什么我们要依据净土宗的宗学理论来学习?对这些,大家都很模糊,这样就学不好。而《净土宗概论》在这方面有框架性、结构性的论述,能让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和认识,让我们有正确的切入点和路子。所以,先学《净土宗概论》,是对我们未来学习经典、祖典,学习整个教门的教理、教义,有一个戴帽子、定调子的作用——定一个基调,就按这个基调来学习;帽子,是一个标志,是标准性、规范性的。 当然,这本书比较简略,这次学习的预期目的,不能指望学完之后大家就对净土宗的教理都通达了,那样要讲很长时间。所以,这次讲学的目的,从解门方面来说,是为了使大家对净土宗有个概括性、总体性的了解;从行门方面来说,对净土宗的教理、善导大师的思想,内心能够产生景仰,建立起坚固的信心,一向专念。 二、预习和读书方法虽然《净土宗概论》这本书是我编的,其实我讲的时候也作了很多的预习,希望在讲学的时候有较好的效果。预习就是要事先读书。 读书是有方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方法有好有坏,各人不一样。 读书有三先:第一是书名,第二是目录,第三是前言。这是正确的读书方法,从前往后看比较有整体性,这是不能变的。 书名对整本书有个概括;目录是书的组织框架,像人体的骨骼、经脉一样,它能把整本书牵起来,所以目录非常重要;前言,一本书重要的地方,作者要表达的核心和意趣,往往在前言里都有交代,前言能反映一本书的精神气质。 (一)书名这本书叫《净土宗概论》。“净土宗概论”由两组名词形成,就是“净土宗”和“概论”。“净土宗”就是“概论”所要解释的;“概论”就是来解释“净土宗”的,以“概论”的形式解释“净土宗”:这是它的含义。 “概”有三重含义:概括、概略和概要。所谓三重,就是说有一层一层的递进关系。 “论”也有三重意义:论述、论证和论定。 综合在一起,这本书就是对净土宗概括、概略和概要地论述、论证和论定。 概括,指示它的全面性,无余地把总体都包含进来。如果有遗漏,不能完全包含进来,就不能称为“概论”。概括,就要有总体性和全面性。 要全面,就不可能巨细无遗,就要有简略性。所谓概略,就指示它的简明性。 既然简明,就要把要点保留,把次等的略掉,所谓概要,就指示它的重要性。 这是“概”的三个层次。 “论”也有三个层次:论述、认证、认定。 论述,就是平铺直述,阐述,客观、中正、平稳、理性地表述出来,述而不作。 论证,通过论述来证明一种论点。 论定,有论证,就得出了结论和决定。 所以,概论有论的性质。 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是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阐述净土宗的教义,来证明善导大师一系的净土思想是净土宗的正脉传承;依之修学,乘佛愿力,皆得往生:这是“净土宗概论”五个字所包含的意义。 由此可知,想要全面、轻松、快速地掌握净土宗教义的要点,就可以看这本书;如果要知道净土宗的正脉传承,依据正脉传承达成决定往生,就可以以这本书为线索。所以,不管是初学还是老参——初学就是初入净土门的,老参就是在这个法门里时间较久的——都有必要看这本书。说起“净土宗概论”,在中国,从善导大师创立净土宗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当中,还没有这样一本系统、概论性的著作,所以老参也是值得参考的。学解、学行都可以看。学解,就是了解教理、解门。学行,就是达到安心起行,能够决定往生。这是这本书的摄机。 (二)作者这本书的作者,写了我的名字——释净宗。不过,需要和大家说明,就是所谓“述而不作”——“述”就是表述,“作”就是创作。打个比喻:净土宗如果是一座殿堂,这本书就是一本导游书,我本人就是一个导游。导游来到殿堂里,不可能像工人一样去添砖加瓦——不添一块砖,不加一片瓦,也不折掉一棵草或一枝花,原模原样地展示出来:这就叫“述而不作”。 导游,首先要展示殿堂的总体形象,然后带大家参观里面最重要的几个区域,不可能每一个细节都看到,那是来不及的。殿堂主要有哪几个部分,出入路线怎么安排,参观的时间要多长……对这些,导游要心里有数,这都是导游的任务。我编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意图。这本《净土宗概论》也是一个“导游”,引导我们在净土宗的教海中游一圈。 关于这本书的缘起,是慧净上人交代的。大约在三年前,上人说,净土宗系列的经典、祖典都出来了,但是有关经典、祖典解释的书还没有,需要一本总括性、概论性的书,上人说:“那你来写吧。”那我就要写了。当时我正在写《净土宗教学》这本书。这本书分量比较多,大概在十几万字到二十万字之间,目前还没有完成;可是它的框架结构和《净土宗概论》相似,所以我也觉得比较轻松。《概论》这样一本书不可能太厚。后来和上人商量之后,就定了一个分量,五万字左右把这本书完成。后来就形成这么一本书。 写这本书,是以净土三经和《观经疏》作为参考资料。如果前人有这样的概论可以参考就好了,但中国净土宗这一千多年来没有这样的著作,所以几乎没有参考。找到一本日本的著作,但是我又不懂日文,稍微能看懂目录,感觉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净土宗概论》我列了十章,骨干就是反映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也依据教、行、证这三个方面,因为一个宗派理论的建立,必然要反映这三方面,说明它的教理、行法、最后的证果是什么样的。所以,就按这样的次第和组织框架,把整个净土宗的教理、教义,组织化、系统化地表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