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4|回复: 1

[善导大师] 【净土宗义探讨】浅说要门与弘愿之“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要门”与“弘愿”是净土宗宗祖善导大师提出的一对名词。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正如《观经四帖疏》言:“楷定古今”“诸佛证定”“一句一字,不可加减”。因此,随着善导大师五部九卷著作的回归,净土宗行人逐渐把目光都投注到了善导大师的身上,研习大师净土思想的人越来越多;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偶闻时人对大师一脉的思想有不同的理解。今末学本着对法不对人的态度,不揣浅陋,试就大师“要门与弘愿”之“门”提出几点浅见。不当之处或许有刺人耳目之嫌,还恳诸位大德善知识海涵包容。

“门”之一字,有多种义。略举几种:第一,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如净土法门、特别法门、念佛法门等。第二,类别、门类。如道绰大师将一代佛教判为圣道与净土二门。第三,门户、门径。如房门为入房之门。以下就门的第二、第三义,对要门与弘愿之“门”略作解释。

一、从“门”的类别、门类之义,看要门与弘愿

门有类别、门类之义。佛教各宗各派的祖师,为建立其一宗一派,根据形式、内容、意义等,对佛陀一生所说教法之相状差别,进行判别、解释,而形成分类教说之体系,此即教相判释(简称教判)。一个成熟和完整意义的宗派须具备宗派名称、教相判释、正依经典、法脉相承等几大基本要素,而教判可以说是佛教宗派最突出的一个特色之一。善导大师在净土法门内提出的“要门与弘愿”,是净土宗教判上的一对概念。既然属教判,有类别、门类之义,故可说要门与弘愿二门。

净土宗之教判,首当龙树菩萨提出的难易二道,继有昙鸾大师的自他二力,道绰大师的圣净二门,至善导大师,承上师教,开出二藏二教与要门弘愿之判。善导大师集净土宗之大成,正式开创了净土宗。

观以上几位净土宗祖师之教判,因站的角度不同,用词略有不同,但法义却是一脉相承的。

先试举道绰大师的圣净二门之文,或许从中我们可以对祖师判教之意义及净土宗义探知一二。

道绰大师《安乐集》言: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经》(卷五五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第十八愿之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圣道一种,今时难证。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这是道绰大师将一代佛教判为圣道与净土二门,目的为帮助修行者舍圣道归净土,指引一条快速成就的康庄大道。需要注意一点的是,道绰大师在“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之后,直接引用《大经》第十八愿的取意文,从前后语句的紧密次第可以探知,绰大师直指净土法门的根本思想为第十八愿的念佛往生。

善导大师亲蒙道绰大师泻瓶之教,对净土法门的根本思想自然了然于胸。但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一门料简序题门处,又提出了要门与弘愿这对概念。原文如下: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明。虽可教益多门,凡惑无由遍揽。

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同时,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第四卷《散善义》流通分,总结而言: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然众生障重”这一段,意同道绰大师上文所言,圣道门修行对凡夫来说是不可通入的,是关闭的。如果直依圣净二门思想,末世凡夫当舍圣道直接进入念佛的净土门。但像韦提希夫人这种具有“思惟、正受”自力观念的众生而言,难以当下直接进入易行难信的念佛法门,故释尊巧顺机情,广开定散二善之要门。《观无量寿经》中,释尊应韦提之请,先教以定善十三观;后又为无力修行定善的散乱凡夫,自开散善三福九品;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众生,定散二善全无力修持,故世尊广开方便之门,在下品文中开说了非定非散的念佛法门。如此步步后退,将韦提希夫人从自力引导到佛力(此指释迦牟尼佛威神力。《观经疏》言:“夫人总领所现,感荷佛恩。”),再从佛力引导到愿力,亦即从方便之要门渐渐进入真实之弘愿。

将善导大师的要门弘愿之判,与道绰大师的圣净二门相比,善导大师好似在圣道门与净土门中间铺设了一个“要门”的台阶,通过这个台阶,圣道修行者或执自力观念者便可轻松转入到净土要门,而进入净土要门之后,再往前一跨,就进入到真实的净土弘愿门内。

此是大师将净土教作要门与弘愿之判的高明之处,目的是接引更广大的众生,所谓“广开净土门”。通过这样步步的引导,层层的深入,好似编织了净土的一张大网,铺展到每一位众生面前,然后再逐渐收网,最后将众生一个不漏地救到净土。可以窥见,“要门与弘愿”之教判,背后有着甚深广大的内涵。

二、从“门”的门户、门径之义,看要门与弘愿

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深彻佛意。大师的著作,文意力透纸背,同时遣词亦非常讲究,所谓“一句一字,不可加减”。关于“要门”之“要”字,应出自《观无量寿经》后面的经文: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大师对此释言:

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从经文来看,阿难问 佛,此法之要,云何受持?世尊答以“持无量寿佛名”。可见,“要”指的就是持名念佛。

如房门为入房之门,“要门”即入要(念佛)之门,即定散二善是进入弘愿念佛的一道门径。

相对弘愿念佛而言,此要门之门径,是有条件的,如修定修散、回斯二行求愿往生、具足三心;是方便的,当废舍的,就像通过房门是要进入房内,而不是一直停留在房门口。要门是一个入口,不应一直停留在要门,而是通过要门进入弘愿;要门的利益在于指向弘愿,要门最终的得益也在于弘愿。如大师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称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而弘愿,本身是即念佛,已在念佛门内,如大师《般舟赞》言:“念佛即是涅槃门”,故大师立此要门弘愿教判时,与“要门”相对应的,就用了“弘愿”,而没用“弘愿门”。

总之,大师的思想非常磅礴,我们粗浅而简略地可以得知,大师的要门与弘愿乃是对净土门的一个细判,目的是对相应根机的众生摄入净土门;弘愿广大,包含要门,而要门无法包含弘愿;要门是方便,弘愿是真实,譬如法灭时代,要门全无,那时的众生只能依弘愿而“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观经疏》初开要门与弘愿二门,后废要门立弘愿,即文言“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正显释尊之意,为说弥陀本愿之念佛。

善导大师的著作,其平实的文字背后,实蕴含着层层无尽的甚深意味在当中。孟子言:“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我们研习善导大师的思想,要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意义,不应只执于文字表面,如看原著用“弘愿”二字,没用“弘愿门”三字,便生硬地否认要弘二门判,否认弘愿门,倘若这样就是死于句下,离大师思想就南辕北辙了。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现今五浊恶世、末法时代,众生根机普遍浅陋,想要全面深入把握善导大师的思想,就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自身努力努力就能达到的。这一方面需要宿世深厚的善根,需要与大师有某种天然深厚的缘份,另一方面也需要长年累月一门深入潜心地研习,以及善知识的扶持等等。如我之下劣愚人,自审根机不成,当舍弃自我心中愚见,听从过来明眼善知识的教导,亦能信眼开明,往生成办,欢喜踊跃。其中法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愚而无有憾矣。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3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