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解: 一、是:此,这。 二、诸法:一切的法,所有的法。 三、诸法空相:空相,诸法皆空之相状。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当体即空,是空之相状。中论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 长水之楞严经疏一之上曰:‘佛教因缘为宗,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大乘入楞伽经二曰:‘一切法因缘生。’ 先释因缘。 因缘为因与缘之并称,拆解开来即是因与缘。维摩经佛国品注:“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然后成立。”《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亲生为因,疏助为缘”。因者能生,缘者助生。例如种子为因,阳光、雨露、农夫耕作等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谷物。 因有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相应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缘有四缘,即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一切有为所生之法,不出此六因四缘。 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称为因缘生、缘生、缘起。因此,由因缘生灭之一切法,称为因缘生灭法;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之结果,称为因缘和合。一切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假生,无有自性,这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所说的“缘起性空。” 佛教以“正因缘”遍破古代印度盛行的邪因缘、无因缘两种法执。 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正因缘说一切法由因与缘和合而生,邪因缘说一切法从时、方、梵天等而生,无因缘说一切法自然而生。邪因缘说与无因缘说都是外道邪见。 若以烦恼为因,以业为缘,能招感迷界之果;以智为因,以定为缘,则能招感悟界之果。 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因缘,那么因果也就好懂了。那么什么是因果呢? 因者能生,果者所生。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有因则有果,有果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 众生所作善恶二业,能感召苦乐之果报,即善因得乐果,恶因得苦果。佛教的因果说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瑜伽师地论》卷三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所以我们由此可知,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讲因缘就是说因果,谈因果离不开因与缘,因缘和合而招感相应之果,这就是因、缘、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果又称因缘果报。图示为: 缘 因————果 又佛典中,性、相二字常为同义字,“空相”故亦可作“空性”解。 空性,真如之异名。真如为离我、法二执之实体,故修空观而离我、法二执之处,真如之实体跃然而显。真如依空而显之实性,就称为空性。 真如,真者为真实之义,如者是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有生灭变化,无常。真如则是如如不动,永恒不变。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我们常说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众生皆是未来佛,这里的佛性,指的就是真如,还有法身、自性清净心等等名称,不同的经论中有不同的说法,各宗各派也各有说法。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还有实相、中道、一真法界、圆成实性、大菩提、大涅槃、毕竟空,及真谛、第一义谛等等称谓,皆同体异名。 空相亦可作空性解,空性即真如,真如即实相。“诸法空相”即诸法实相。于诸经论中,对一切诸法之真实体相,有各种不同之名称,大品般若经称为般若、法性。大智度论卷十八认为诸法实相即般若波罗蜜,达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乃究竟之诸法实相。诶(éi),一说到“般若波罗蜜”,这个我们现在都知道,因为本经一开始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而且我们还知道“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到彼岸的意思。那么到彼岸又是什么意思呢?不就是成佛了吗?是的,究竟圆满,证到无上正等正觉,从苦的此岸到达了涅槃的彼岸,[度一切苦厄]。所以绕来绕去,兜了好大的一个圈子,我们又绕回去了。这里的[诸法空相],指的就是前文中的[般若波罗蜜多],与前文相呼应。名相不一,说的却是同一件事,或曰到彼岸,或曰涅槃,或曰真如。 那么什么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呢?就是说成佛的那个境界,是离语言文字相的,不能写出来也不能说出来,一说就错,需要我们各人亲自去实证。我们众生的心是虚妄之心,念念生灭相续不断,如瀑流一般。成佛的境界是离于六识心的,我们众生无法用虚妄的意识心去计度分别,也就是说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佛的境界唯佛能知,菩萨也无法完全明了,何况我们生死凡夫呢? [诸法空相]就是金刚经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光说这一句是不圆满的,别忘了还有后面的一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见诸相非相,就见到了我们本具的佛性。如来就是佛,也是我们本具的佛性。“诸相非相”就是能所双亡;(能所是能与所,比如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号。)“则见如来”即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修行到了能所双亡之时,便能见到我们本具的佛性,这也就是禅宗祖师据说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四、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由上文可知,[诸法空相]指的就是真如。这三句经文中有六个“不”字,分别从三个方面对真如作进一步的阐释。 我们知道真如又有佛性、法身、中道等不同名称。中道,中者,不二之义,绝待之称。《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常是一边,断是一边,离是两边行中道。” 谓中道远离断常之二见,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智度论六曰:‘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大乘中观派认为,以般若波罗蜜为根本立场,以远离一切执著、分别而无所得者为中道。据中论卷一观因缘品载,缘起之理法是打破生、灭、断、常、一、异、去、来等八种邪见,而阐明空之真理;万有以顺此缘起道理而存在,故离八邪,本无实体,不为执著之对象。如此,离八邪而住于无得正观,称为中道,此即八不中道、八不中观: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由此得破一切邪执,而显现诸法实相。 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几句经文说的就是真如理体。有生灭,有垢净,有增减,有来去,就是对立,就是分别,则成有为法,虚妄,非真实不虚如常不变的真如。 不生,不灭:不生也不灭,是常住的别名,就是永生、永恒的意思。涅槃经说:“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 天台宗的一心三观:摩诃止观卷五上载,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若一切法即一法,此法即是空,是为空观;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 所谓一法一切法,指真如随缘形成一切现象,皆不实在,故为假。说的就是不生——生非生,本来不生。 一切法即一法,指一切现象皆真如显现,无独立之实体,故为空。讲的就是不灭——灭非灭,实为不灭。 众生妄生计度,执着分别,视缘聚为生,缘散为灭,其实真如理体真常不变,何来生灭。 不垢,不净:垢,指染污心之垢物,烦恼之异名。净是清净,离烦恼之垢染,曰清净。 不垢不净是佛的境界,有垢净之别是凡夫的境界。我们众生有贪嗔痴慢疑种种烦恼,习气很重,业障也不轻,但是,我们的清净佛性曾经被染污过吗?没有,从来没有。比喻一面镜子,上面满是灰尘污垢,黯淡无光,看起来很脏的样子,但是,镜子的本体从来不曾脏过。只要一点一点拭去上面的尘垢,又会光洁如新,映现万物。我们的佛性亦如是。 不增,不减:指常存,即真如、法性或法界。法身乃不变、常住、遍一切处者,无一法增,亦无一法减。 涅槃经四十曰:“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实相无相。不增不减是就实相之空理而言,真空无增减。 小结: 第一小段经文讲[照见五蕴皆空],第二小段([色不异空]等句)是对“五蕴皆空”作解说,那么本小段则是对“空”作进一步地解释。如果说[五蕴皆空]揭示的是人生真相(众生真相),那么[诸法空相]揭示的则是宇宙万有的真相。 “诸法空相”,诸法皆空之相状。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是空之相状,也就是真如、实相、般若波罗蜜。 诸法空相是整部心经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部经讲的是般若,上一小段经文([色不异空]等句)只略有提及,这一段则专门讲到。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度一切苦厄]。如果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观照般若的话,那么此处[是诸法空相]则为实相般若,乃观世音菩萨(实为古佛)亲证。 实相般若就是一切种智。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道智是诸菩萨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卷八十四云︰“一切种智是佛智,一切种智名一切三世法中通达无碍智,大小精粗无事不知。佛自说一切种智义有二种相,一者通达诸法实相故寂灭相,如大海水中风不能动,以其深故波浪不起,一切种智亦如是,戏论风所不能动。” 白话译: 舍利子啊,这一切的法皆因缘和合而显现,空无自性,都如梦幻泡影一般并不真实。真如能生万法,但理体湛然不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