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钰花源

转载《达摩大师破相论》二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18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18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同于大乘菩萨修的福。我们要学大乘菩萨,第一要先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译成中国语为觉有情,即发上求佛(觉)道,下化众生(有情)之心,为发菩提心。第二要深信因果,若是错了因果,背了因果,就造了罪,故当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者,在凡夫位,以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信因果,这是现世因果。能了知因果通三世者为深信因果,故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不知道知因果通三世,而只顾现世于因果的话,见行善之人,以因果说应当享福,他却生活艰苦;有的造恶之人,理当受苦,他却生活优裕。因此对因果便生怀疑,不敢相信。今示以三世因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当知那行善之人,生活艰苦,是他前世没有修福,故今生受苦;那个造恶者生活优裕,是他前世修了福,故今生富裕。‘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恶人享福,是他前世修来的,但他今生作恶,来世决定没有好结果,不但当个贫穷人当不到,还可能堕落到三恶道。那善人生活艰苦,还能行善,来生一定有好结果,因为他虽是贫穷人,还能行善事,来生一定有好的结果,不但生人,还可能生天,一定在人天道享福。这就是今生作的什么因,来生得的什么果。讲深信因果之‘深’义,以能相信因果通三世,可算是深了。但是这在凡夫位上,可谓深信因果,若较诸二乘因果,则凡夫位的三世因果是世间因果,为浅位因果。能相信修四谛、十二因缘法,可超出三界,了脱六道轮回,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果,这个信心就深了,叫深位因果。这里讲到第三种福业,发菩提心以后的因果,是大乘的因果。和二乘因果比较起来,那是浅信,一定要相信大乘因果,才得名为深信因果。大乘因果,就是因位作菩萨,果位能以成佛。作菩萨修的什么因?六度万行是也。修六度法门,开为万种行门,这就是成佛之因,将来必定得成佛之果,能相信此等因果,才可谓深信因果。大乘又分权教大乘和实教大乘。权教大乘是权巧方便,为二乘人令回小向大,说的权巧方便大乘法,他们修的六度法,是依事相修的;而实教大乘是真实的大乘,他修六度是按理性修的。所以相信修六度之因,可以成佛,若是著了事相,非深信因果,要相信修六度,而依著六度的理性起修,亦即依自己本具之佛性起修,那才是真正成佛之因,真能证得到成佛之果,要相信这个道理,才是深信因果。楞严经里佛和阿难尊者,辩论成佛之真因,不厌其繁,为什么要那样辩?因为‘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若是差了,绝对得不到正果。修行是因,而权教大乘人修的大乘之因,是权巧方便法,不是真实的大乘之因,这就是因地不真,因地既然不真,欲想得到真实之果,必定‘迂曲’--绕的弯子,得不到真实之果。譬喻‘蒸沙作饭’,饭的真因是米而非沙,蒸沙欲想作成饭,蒸到尽未来际,还是沙子,不会成饭,因为沙子不是饭的真因。这第三种福是大乘福,先发菩提心,次要信因果,而要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的工夫,自利利他,发了菩提心,信了因果,那只是个信心,要怎么样修行,怎么样了解呢?学佛法有四个步骤--信、解、行、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是属‘信’;还得了解甚深的佛理,要求解。求解从那里求?‘读诵大乘’。对本曰读,背本曰诵。先对著大乘经典读,读熟了再背诵。有人说:大乘不是不著相吗,为什么还要读诵经典?须知大乘不著相,是用功用到不著相的时候,才能够不著相。大乘不著相,尤其是不著文字相,今者‘读诵大乘’,拼命的读,拼命的背,若认为是著文字相,那是不懂佛法不著文字相的道理。佛法说不著文字相,是即文字而离文字,不是根本不读大乘经为不著相,为离文字相,这样就和那些不学佛法者一般愚痴,怎能叫做大乘的不著相,应叫做愚痴。所谓不著相者,是即文字而离文字,先当努力读,读熟了再背诵,足踏实地的用工夫。读时和诵时,随文作观,要了解它的道理,先是依文解义的了解,再进一步大开圆解,将经中圆满的道理,统统解悟出来,到那时候,才能说不著相,因为他已经开悟了,这叫做即文字而离文字;若是最初下手,经还没有看,就要不著相,那是十足的愚痴。‘读诵大乘’是自利的行门,大乘经要利他,以下‘劝进行者’这一句,是利他的行门。劝是劝导、劝诱。众生不信大乘法,我要劝他信,这叫劝导;劝导他不听,必须用方便引诱他信,就叫劝诱。进者将众生接引到佛门里来,叫做引进,再进一步,劝他努力修行,叫做精进。行者就是修行的人,此指新学的菩萨。先进的老菩萨,对未信大乘佛法的众生,劝导他信仰大乘,既信之后,再劝勉他努力修行,这就叫做‘劝进行者’
道源法师
发表于 2016-1-18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如上所说修凡夫福、二乘福、大乘福等三事,统名净业。今释净业一词,先释业,后释净。大乘起信论云:业者动义、因义。一动就是业,一动就是因。造业者造即动作义,既造了业即是因。
  释净业义:欲界业有二种,善业和恶业。色界、无色界的业,叫不动业。三界内的凡夫有此三种业。欲界中有六道,又分为三善道、三恶道,造善业生三善道,造恶业生三恶道,合称六道。上二界是修四禅八定生上去的,所谓四禅八定者,八定之中包含四禅,非谓四禅之外别有八定也,即色界修四禅定,无色界修四空定,合称四禅八定。因生到色界、无色界,都是修的定业,故名不动业(定即不动)也。三界之内的三种业:善业、恶业、不动业,我们先学不要造恶业,停止造十恶业,修学十善业;但是应知道,修行十善生天道,而这修十善业,只是修大乘法的基本工夫,非求生天道也。世尊不叫我们生天道受天福,因为天福享尽,还要堕落。故知此处说修十善业,非是叫我们生天道,而是准备修大乘法的。这个道理很容易了解,若是天天造十恶,还修什么菩萨道!上二界的不动业,是他们现今在定中为不动,定力散时,还要轮回下界,非永久不动也。到此以‘净业’校量之,欲界的恶业固非净业,而欲界的善业亦非真正的净业,它若与恶业比较起来,则可谓净业。但此净业非真正永久之净业,因它不脱出轮回,人天福报尽时,还堕三恶道。上二界的不动业亦不脱轮回,所以三界以内的业,只能叫做善业,不能叫做净业。二乘人修四谛十二因缘出世法,了生死出轮回,证声闻缘觉果,它这个业清净了。然而他们的净业,若是比对三界的凡夫言,二乘业是净业,若比对大乘业,则二乘业还不是清净业。因二乘人虽能超出三界不受轮回,但是他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他证得偏空涅槃,自以为所作皆办,不发菩提心度众生;他起了涅槃的法执,执著涅槃之相。又因度众生要在生死道上,他害怕生死之苦,才超出三界的,所以他著了生死之相。著了生死之相,故不肯到生死道中度众生;著了涅槃之相,故舍不得丢掉涅槃。结果,被法执所染污。他的业对凡夫业而言,名为净业;但被法执所染污,其净业又不得名为净业了。大乘菩萨有权教大乘和实教大乘,权教大乘之业,较诸二乘叫做净业。因他能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他上求佛道,著上求佛道之相,下化众生又著下化众生之相,因他按事相而修六度之故,所以权教大乘之业,对二乘言名为净业,若较诸实教大乘,又不得名净业了。实教大乘修六度行,上求下化与权教同,但实教大乘菩萨是依法(佛)性起修,不著事相,上求佛道不著佛道之相,下化众生不著下化众生之相,这才叫真实大乘。真实大乘,上求佛道,无佛道可成;下化众生,无众生可度,这种业才叫净业。金刚经说:‘度尽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可度者。’这即是叫人度众生不要著度众生相。又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求佛道是求法身如来,若是著佛相法相,即不能证得法身如来,因为行了邪道,已染污了。所以终日求佛道,若是著了佛相,著了法相,即非成佛的正因,而成了邪道。这是大乘最高的哲理:必须每日求佛道、无佛道可成,每日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每日求佛道、修成佛道之业,每日度众生、行度众生之业,这个业没有著相,这才叫清净业。‘如此三事,名为净业。’经文说这三件事,都是净业,如何融会贯通?刚才我说:凡夫福业 --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不是净业,是凡夫有漏之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亦不是净业,乃是小乘之业。、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业,但这大乘业须是真实大乘,权教大乘业还不净。那末,由此看来,只有第三种福才是清净业。还得了解明白,不要落到权教大乘上。怎么这个经文上‘如此三事,名为净业’?这就知道这三种福,叫我们要完全修的,因为十六观经是大乘理,修这三种福是作十六观想的初步工夫。要想修十六妙观,先修这三种福。虽然三种福统统修,其目的却在第三种大乘福。此大乘福含摄有前面二种的凡夫福和二乘福。但是前面第一种凡夫福,不含第二第三福。第二福含有第一种,而不含第三种大乘福,这叫‘得前前者不得后后,得后后者必兼前前。’所以这个地方叫我们统统修。实教大乘菩萨修六度万行,尚且不著相,何况他修凡夫十善及二乘戒法,怎么会著相。所以一清净一切清净,统统变成清净业了。---道源法师

发表于 2016-1-18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19:46
那读诵大乘,解第一义。此解需要不需要?

成佛的都是第一义。
发表于 2016-1-18 19: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19:36
您没见楼上所引述的经中有----‘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吗?如果净土只需信不需要解---行----证。那经中言 ...

心中惦着擅经帽,信解一体好不好。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8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源法师讲述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得闻佛名、法名,及闻僧名,闻三宝名,即得往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下品亦分三种,先讲下品上生,或有众生,作众恶业。是说下品往生的众生,都是凡夫,而且是些作恶业的凡夫。这里下品上生的人,尚且作众恶业,等而下之的下品中生和下品下生的人,就可想而知了。‘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这个愚痴的人,他虽然不诽谤大乘方等经典,只是没有造诽谤大乘经典的罪而已,可是其他的恶业,造得很多,所以说他多造恶业。他造了恶业,还没有惭愧心,不知道羞耻。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他今生作了一生的恶业,还不知道惭愧,但是他前生前世曾经修行过,所以他有善根,若不然怎么在临命终时,会遇到善知识?那善知识给他‘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因为他快要命终了,给他详细一部经一部经的讲,没有这个时间,所以只说经的首题名字。例如说:你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妙法,佛说过净土三经,就是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和无量寿经。只讲了这些大乘经的题目给他听。‘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他到临命终的这个时候,听得善知识为他讲诸经的名题之故,就除却千劫极重恶业。他今生造了一辈子的恶业,都给他消了,他那前生前世,再前生前世,千劫以来所作的极重恶业,亦都通通消了。‘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智者就是那个善知识,给他说了大乘经的题目,还再教他修行,平常时他连合掌都没有合过,这个时候,智者才教他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教他念佛的名号。注意这个称字,前面所讲的是观想念佛,回向发愿念佛,没有持名念佛,到了这下三品才讲持名念佛。称就是用口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那叫持名。念是从心,称是从口。‘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因为到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称念佛名之故,念一句佛的名号,除却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前面说听得佛经的题目,除却千劫极重恶业,千劫很长,比较这五十亿劫却很短了。叫他称一声佛的名,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我们若是有信心,听到什么地方,就信到什么地方;若是心里有疑,说我们不但听了经的题目,而且一部一部的经,听过好几部了;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但念一句,而且念了几千几万几十万句,那里来的这么多业,消不完呢?我们现在还是个凡夫,要知道,我们自从无始劫来,就当凡夫,从无始劫来,就造恶业;那恶业是个无形无相之法,假若有形有相,尽虚空都容纳不下;虽说消了很多,乃是赞叹佛经题目的功德不可思议,念佛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实实在在,我们的业障还没有消完。‘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彼佛即阿弥陀佛。因为西方三圣,他感应不来,但是他念了佛,求生西方,所以遣变化的西方三圣来。他虽在临命终时发心念佛,亦是个行者,所以还得赞叹他‘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因为你口称佛名,诸罪消灭了,所以我现在来迎接你。
  ‘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化佛说过那话之后,这行者即见他自己所住的房子,光明充满,见了就生欢喜心,就立即死了。他的神识,就‘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生到七宝莲池,因为他造的恶业太多,念佛的时间很短,所以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莲华才开。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华开之时,那阿弥陀佛,他还是看不见,只看见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照著他。‘为说甚深十二部经。’前面说他活著的时候,只听到十二部经的题目,这个时候才给他说十二部经里面甚深的道理。‘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讲的大乘经典最深之理,他听见就生了信心,了解那个甚深的大乘道理,当时就发了发无上道心。无上道心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讲经讲到此,我们得注意,欲想成佛,非发无上道心不可,要发应在这个地方发,若是在这个地方不发,到了西方还得发,可是到了西方才发,就太迟了。在娑婆世界发了菩提心,回向西方,无论功行多少,往生总是在上三品,所以大家要注意:那个下品上生的行者,生到西方去,发了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他要在西方经过十个小劫之久,才具足百法明门,得入初地。初地就是欢喜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发表于 2016-1-18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这下品中生的众生,和中品的众生,完全相反,在家弟子,受了五戒八戒,他们受了戒,不好好的持,犯了戒,出家弟子,受了比丘、比丘尼戒,受了戒,不好好的持戒,亦犯了戒,这就叫做愚痴人。‘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五戒里面有盗戒,具足戒里面亦有盗戒,这里单独提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来,是因为这两个罪最重。僧祇物就是十方常住物,十方常住物,属十方的出家人所共有,若是偷了十方常住的财物,那个盗戒罪犯的最重。现前僧物是现前的出家人用的,不通于十方人。例如今天打斋供众,供的是现前的僧众,不通于十方。或者有人买些水果、毛巾、牙膏等物来供众,这都是分送给现前的僧众,分了就算。如果有人偷了此等财物,罪过最重。‘不净说法’即是说法的法师,说法说得不干净,贪名贪利。说法本是好事,但是他存了贪名贪利的心来说法,这种说法就给他自己的名利心染污了。‘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总指上面那些犯戒破斋,偷僧祇物的,盗现前僧物的,还有不净说法的人,没有惭愧心,造了一生的恶业,以诸恶业而自庄严,人家菩萨庄严身体,是头戴花冠,身佩璎珞,他却造些恶业庄严其身。‘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他造了恶业,因果报应,自应当堕地狱。
  ‘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他平常不生惭愧,犯了戒,不怕堕地狱,到这临命终时,地狱火现前,把他烧得哇哇叫。可是这因为受了五戒八戒而犯戒的在家弟子,和受了具足戒而犯戒的出家弟子,他有他的善根,于是‘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善知识为他开示道:地狱相现前了,你看见猛火炽盛,你这口气一断,就要堕落到地狱里去,你赶快念阿弥陀佛,那阿弥陀佛有十种智慧力,有大威大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那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光,他有无量的智慧神通之力。‘亦赞戒、定、慧、解脱知见。’亦赞叹三无漏学,要持戒修定开智慧,还赞叹解脱、解脱知见。解脱者解脱烦恼的意思,具足知道己实解脱的知见,谓之解脱知见;合起来叫五分法身,是说法身具足这五种功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又叫五分法身相。‘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个时候‘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变了,地狱猛火变成了清凉风,这清凉风‘吹诸天华,’虚空之中,落天华下来。‘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就是来迎接这个人。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可是这个莲华不开,要‘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莲华开了,他看不见阿弥陀佛,只看见‘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两位菩萨以清净的法音,来安慰这个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发表于 2016-1-18 19: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19:46
那读诵大乘,解第一义。此解需要不需要?

在乎品位就需要,没有矛盾好不好。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8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这个人恶透了,作不善业,五逆大罪,他都造了,十种恶业全犯了,具诸一切不善业。一切净土经论,最容易得往生的,就是这十六观经。由此可见佛是大慈大悲,不舍弃一切众生,纵然造了五逆大罪,他还是要摄受你,只有这十六观经有这句经文,造了五逆大罪的人,还是可以生西方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这种人他应当堕落到三恶道去,经过多少劫,受无穷的苦,才得出来。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像这样的愚人,亦有他的善根,那是他前生前世的善根,今生造了五逆十恶的大罪,在这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了。善知识给他‘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注意这个念字,念是修观想、观念。‘彼人苦逼,不遑念佛。’遑字解作有空闲的时候。他这个人,为苦所逼迫,到这时教他观想念佛,他为苦所逼,观想不来,故说不遑念佛,亦就是来不及修观想念佛了。‘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善友即善知识,这个地方,对念字的意义,说得很明白,他道:你若是观念不来,就称名--称无量寿佛的名。‘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个临命终人,经善知识开示他,教他观想念佛,他观想不来,于是再教他口称佛名,口称佛名即十念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十念,一口气算一念,再换一口气,再念一口气,这样名为一念,如此念十口气,便叫十念,不是念十声。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就是至诚恳切,一口气接一口气的念,念个十念,中间不要间断。因为他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故,念念之中,就是每一念每一念都能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这人命终之时,便见金莲华,现在他前面,像个太阳。‘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之中,可是这个时间很长,满十二大劫,莲华才开。莲华开后,看见‘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实相就是大乘实相妙理。‘除灭罪法’即教他作实相忏悔,若能观想实相,一切的罪业都消灭了。‘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发菩提之心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总合起下三品来,名下辈生想,依次序算来,这叫第十六观。
  此经说下品下生的人,五逆十恶,无恶不造,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教他用十念法,念佛念了十念,就生西方了。这就叫我们一定要相信,我可以生西方。因为我们的恶,不会恶到这个样子,我们念佛,亦不止念十念,所以你就可以相信,一定能够往生西方。

发表于 2016-1-18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18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1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把佛国,佛菩萨观出来。一心不乱都是证。
发表于 2016-1-18 20: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20:13
讲往生净土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这当然是善说教导。净土行人自己信受奉行是 ...

看出您是好抬杆,谁说他宗错误了?藏密伪经迷害众,岂能由你说成正?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8 20: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20:13
讲往生净土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这当然是善说教导。净土行人自己信受奉行是 ...

您能确定印光大师做到了您所认为的“只管人家,不管人家”吗?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8 20: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20:13
讲往生净土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这当然是善说教导。净土行人自己信受奉行是 ...

您能确定印光大师做到了您所认为的“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吗?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8 20: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17:42
那这个问题真要好好弄明白了。善星比丘侍佛二十年。天天见佛,六根对的皆是佛吧。为什么还下地狱? ...

念佛往生有两种,有一种是远生,以念佛所种善根于久远必定往生,善星比丘谤法地狱业尽,亦因见佛侍佛善根必往生佛国,成就佛果。佛功德佛名号功德真实不虚。如法华一称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二是,临终往生依阿弥陀佛大愿第十八愿,有临终十念,至心信乐欲生佛国不谤法无五无间之条件。设不能往生亦为来世亲近阿弥陀佛信乐阿弥陀佛之善根。功不唐捐。
于佛号功德,念佛功德不应设难生疑。
发表于 2016-1-1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19:42
善行比丘是佛的儿子?那罗侯罗是谁呢?其他先不问了.............

佛不止一个儿子。有三个夫人。
发表于 2016-1-1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18 20:13
讲往生净土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浅。这当然是善说教导。净土行人自己信受奉行是 ...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同于大乘菩萨修的福。我们要学大乘菩萨,第一要先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译成中国语为觉有情,即发上求佛(觉)道,下化众生(有情)之心,为发菩提心。第二要深信因果,若是错了因果,背了因果,就造了罪,故当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者,在凡夫位,以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信因果,这是现世因果。梦参老和尚指出,圆满十信位要一万大劫。圆满菩提不是轻而易举的。




点评

阿弥陀佛 学佛这么难呀 末学等还要沉沦多久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09:04
发表于 2016-1-18 20: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悉发菩提心,皆修成佛道。南无阿弥陀佛。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18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9 0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