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钰花源

转载《达摩大师破相论》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印广法师的大弟子们提出来的。还请法师弟子慈悲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9 21: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6-1-19 21:19
师兄及贵师道场向来精研《楞严经》,师兄既然说“坛经就是楞严经的考卷,就是来考你是不是真懂楞严经”, ...

先回答这个,是为了归置你的思路,回答不了说明不懂楞严经,但是说坛经这么讲就是错误的,那更是不懂楞严经。
发表于 2016-1-19 21: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1-19 21:08
有哪位师兄可以解释圆满的,回答一下净杰

三个问题不多吧?认真看清再作答;说出您的真想法,千万别再玩虚夸。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9 21: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辩思与迷信 发表于 2016-1-19 21:38
三个问题不多吧?认真看清再作答;说出您的真想法,千万别再玩虚夸。南无阿弥陀佛。

明天再好好读读坛经
发表于 2016-1-1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1-19 21:37
先回答这个,是为了归置你的思路,回答不了说明不懂楞严经,但是说坛经这么讲就是错误的,那更是不懂楞严 ...

你不要预设立场,我并没有说坛经这么讲是错误的,只是对此经文不解,心中实是已于此三问题已疑惑多年苦无人解答,今见师兄如此说,因此特来请教于师兄,请师兄慈悲作答,以解我心中多年之疑惑。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19 21: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6-1-19 21:43
你不要预设立场,我并没有说坛经这么讲是错误的,只是对此经文不解,心中实是已于此三问题已疑惑多年苦无 ...

容我好好仔细学学
发表于 2016-1-1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此稀有难得机会,听听印广法师弟子高见。
发表于 2016-1-19 22:0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19 22:04
借此稀有难得机会,听听印广法师弟子高见。

开始将我军了!

点评

师兄一向熟读坛经。几天前还说过,就忘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2:11
发表于 2016-1-19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一向熟读坛经。几天前还说过,就忘了?
发表于 2016-1-19 22: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19 22:11
师兄一向熟读坛经。几天前还说过,就忘了?

惭愧的很,没有熟读,只读过大约两三回,所以需要重新读才敢和师兄交流。相信有很多师兄读的比较多,应该能奉献很多的,我自己也很期待这次学习的机会

点评

老兄就不要客气了。你以坛经为棒子,把后学打的满头是包。你一说坛经,后学就心突突。你一定要不吝赐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2:19
发表于 2016-1-19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1-19 22:15
惭愧的很,没有熟读,只读过大约两三回,所以需要重新读才敢和师兄交流。相信有很多师兄读的比较多,应该 ...

老兄就不要客气了。你以坛经为棒子,把后学打的满头是包。你一说坛经,后学就心突突。你一定要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16-1-1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1-19 22:15
惭愧的很,没有熟读,只读过大约两三回,所以需要重新读才敢和师兄交流。相信有很多师兄读的比较多,应该 ...

好吧,细处经文,师兄慢慢思考。
此经中最有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四句偈,师兄必是了然于胸,则末学有如是问题,请师兄解释:
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者,为一切法皆自心所现,当下这一念心性迷真起妄,则外现大河大地,内现身心世界,依正二报皆是唯心所现。那么我的问题是:既然本来无一物,那么我们这一念心性又在何处?若说有,则何来“本来无一物”,我们这一念心性有体有相有用,何能言无?若言心性亦无,则同无情草木,是断灭见。请师兄来解答这个“本来无一物”这句偈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发表于 2016-1-19 22: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19 22:19
老兄就不要客气了。你以坛经为棒子,把后学打的满头是包。你一说坛经,后学就心突突。你一定要不吝赐教。

师兄,是你老否定坛经,我自己看过,也看过几本注解,所以先拦你一下,现在净杰师兄认真问了,我也得认真读读了,你资料比较多,你也多看看各种注解,多提供一些参考,我都被你们两个问的心虚了!需要什么资料,还得向你请教

点评

你早期的帖子就是印广大师与能大师何其相似,如何又不懂坛经了?就别谦虚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2:34
发表于 2016-1-19 22: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6-1-19 22:22
好吧,细处经文,师兄慢慢思考。
此经中最有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这个到还熟悉,但也容我几天时间,我先再读读原文,看看注解,心虚啊…………
发表于 2016-1-19 22: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轮到我心里突突了
发表于 2016-1-19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1-19 22:26
师兄,是你老否定坛经,我自己看过,也看过几本注解,所以先拦你一下,现在净杰师兄认真问了,我也得认真 ...

你早期的帖子就是印广大师与能大师何其相似,如何又不懂坛经了?就别谦虚了。
发表于 2016-1-19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6-1-19 22:28
这个到还熟悉,但也容我几天时间,我先再读读原文,看看注解,心虚啊…………

你倒也是实在人,要是遇到能忽悠的,必然来个什么“真空即是妙有”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空有不二啊,有即非有,非有即无之类的文字,来胡乱解说一翻糊弄人
发表于 2016-1-19 22: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6-1-19 21:15
还有一个关于《坛经》经文中的疑惑,也要请师兄解答:
经文云: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
行十善在 ...

十善为菩萨道之根本,亦为佛功德之生处。非单为人天之报。只认为十善单为人天之乐,狭窄了。奉行诸善得成佛道。
如海龙王经:龙王。具观如来之身。以百千福而得合成。超于众会普现巍巍。其百千德由得自在。而使梵释覆蔽不现。观如来身目不敢视。当其威光察诸大士。色身相好庄严具足。皆以善德挍饰其体。佛语龙王。仁所严净皆因福成。诸释梵天龙鬼神香音神无善神凤凰神山神甜柔神。所有庄严皆因福生。今此大海若干种身。善恶大小广狭好丑。强羸细微皆自从心而已获之。为若干貌悉身口意之所作为。是故龙王。自护身行救济罪福。当作是学。汝等以护身行救济罪福。奉行诸善得成佛道。灭弃邪见不住有常无常之见。当求众祐已殖供养。因供养故。当为诸天世人所敬。佛语龙王。菩萨有一法皆断一切恶趣众难。何等为一。专察妙法。云何正谛。入于法乐多观善法。不听诸恶众邪之想。已断恶法奉行众善。在在所生与佛菩萨贤善性俱。佛言。何等善事已立德根天人之安。不为声闻缘觉之本。立道本者志无上正真道。何谓立本。谓行十事。何谓十。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嫉恚痴。是谓立本。
又十善依永明禅师皆有事理,一一通甚深理不可闲视。宗镜录二十一卷
一不杀者。害命名事杀。不害命名事不杀。法门解者。析法名理杀。体法名理不杀。若圆教人持事不杀戒。又持理不杀戒。不坏身因常随一相。不断痴爱起于明脱。体阴界入无所伤毁。若子若果不生不灭。成就智慧居寂光土。常寿湛然五眼具足。得根自在。得命自在。修短自任。是则名为究竟持戒诸根具足命不损减。
二不盗者不与取名事盗。与取名事不盗。法门者。如佛言。他物莫取名法门不盗。菩提无与者。而取菩提。是名法门盗。若持戒作业求可意果者。无常速朽悉是他物。臭如粪果。害如毒食。有智之人所不应求。云何殷勤饮苦食毒而自伤毁。洄洑困苦。岂过有流。三障障佛。第一义天之所舍离。是盗非不盗也。圆人观法实相。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亦受亦不受亦不受。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不取是菩提。障诸取故。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高故不取。不下故不舍。如是观者。观如来藏具足无缺。是如意珠随意出宝。即修罗琴任意出声。即是大富。大富故无取。即第一义天故不远离。是名究竟持不盗戒。

三不淫者。男女身会名事淫。法门解者。若心染法是淫。若关禁七支。如猿着锁擎一油过诸大众。割舍乐触乐求于未来净洁五欲。如市易法。如铜钱博金钱。此乃增长欲事。非不欲也。若断欲界弊之欲。染着色无色界禅定之乐。如冰鱼蛰虫。堕长寿天。是为一难贪着禅味名大缚是染欲法非不欲也。若憎生死爱涅槃。弃之直去。涉路不回。诸有色声不能染屈。如八风不动须弥。若闻菩萨胜妙功德甄迦罗琴声。迦叶起舞不能自持。毗岚风至破如腐草。是染欲。非不染欲也。若菩萨恶生死如粪秽。恶涅槃如怨鸟。舍于二边志存中道。起顺道法爱生名顶堕。是菩萨旃陀罗。既无方便。此慧被缚不能胜怨。已所修治为无慧利。是染欲法。非不欲也。圆人观一心三谛。即空何所染。即假何所净。即中何所边。即空即假何所中。即空故。无我人十六知见依正等爱。即假故无空无相无愿等爱。即中故无佛菩提转法轮度众生等爱。三谛清净名毕竟净。唯佛一人具净戒。余人皆名污戒者。
四不妄语者。法门者。未得谓得。凡夫痴人于下苦中横生乐想。竖我慢幢。打自大鼓。执有与无诤。执无与有诤。起六十二见破慧眼不见于真实。备口四过。三十三天黄叶生死谓是真金。非想自地谬计涅槃。此非妄语。谁是妄语耶。二乘竞执瓦砾。欢喜持出生灭度想。生实未尽。宁得灭度。生安乐想。所作未办。宁得安隐。其实未得一切解脱。未得谓得。岂非妄语耶。佛为别教人。四门说实相。执于一有隔碍三门。乃至执非有非无。不融有无。夫实相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云何以字。字于无字。云何以数。数于无数。岂非妄语耶。圆人如实而观。如实而说。如实观者。非内观。乃至非离内外观。亦不以无观得是智慧。如实说者。一切实乃至非实非不实等。如是皆名诸法实。经云。诸佛皆实语。即是以佛道声。令一切闻。

点评

二地菩萨仍然修五戒十善。十善业是基础是做人修行的基础毫无疑问了。 华严经谓,不发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修十善业如何是魔业。 能大师认为,认真修十善业了用不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是否可以理解为只要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00:00
发表于 2016-1-19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19 22:34
你早期的帖子就是印广大师与能大师何其相似,如何又不懂坛经了?就别谦虚了。

师兄且莫如此说,我是认真请教,不是故意为难他,实话讲,我接触《坛经》甚早,88年在大学图书馆,因缘巧合借到一本《六祖坛经》,当时记得标价才0.13元一本,一读之下,感觉同俗世之书实是天差地别,但限于本人智慧不足,也看得懵懵懂懂,几乎不懂。最近学习一些佛法经典,于此经中文字,疑问又生,所以请教有礼师兄,非是故意为难于他,因为我自己也是解释不了此三个问题,万请师兄口下留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点评

只恐有礼师兄不肯轻传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9 22:45
发表于 2016-1-1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6-1-19 22:42
师兄且莫如此说,我是认真请教,不是故意为难他,实话讲,我接触《坛经》甚早,88年在大学图书馆,因缘巧 ...

只恐有礼师兄不肯轻传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5 1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