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钰花源

转载《达摩大师破相论》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0 09: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20 09:27
妄语,即是说谎,凡颠倒是非,乖曲事实,虚伪夸张,或借词掩饰自己的过失,皆是妄语。若修行人未得开悟言己 ...

这都是你自心作怪。还来指责别人。
发表于 2016-1-20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颠迦’,亦名一阐提,译名无善心,或断善根。大妄语之人,出言诳妄自大,梵行不立,唯名利是求,成佛无望,如恶心狂人,故名一颠迦。‘多罗木’,又名贝多罗树,树叶长广光滑,古印度人往往采用此树叶写经;但其树身一枝直上,以刀断之,则不再生。佛以此譬喻大妄语人,以魔刀剑,自断善根,故‘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正知正见,将永远沉沦三涂苦海,纵有禅智,只是魔业,不能修成真三昧。
发表于 2016-1-2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发表于 2016-1-20 09:3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得清静者 发表于 2016-1-20 09:32
这是何解也?请指教。

你得把你身中佛请出来问。也是自性。
发表于 2016-1-20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众生特别苦恼,所以佛敕诸大菩萨再来人间,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教化众生,摧邪显正。‘作种种形’,是随类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度诸轮转’,是令众生舍邪归正,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或作沙门’等四句,是现顺行,‘如是乃至’等三句,是现逆行,无论是现顺行或逆行,都是实行菩萨四摄法中的同事摄,目的是要深入社会,与各阶层人物接触,或与其同事共行,伺机教化,令入佛知见,以收潜移默化的效益。

点评

不见性。说得在好,即是魔说。说法无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09:41
你在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09:38
发表于 2016-1-2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此等出家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沙门,或白衣居士,甚至‘奸偷屠贩’之辈,都是菩萨再来的应化身,但在世时绝不会对人言,自己是菩萨,是阿罗汉,以泄漏佛敕令再来救世的秘密;反而轻言自己是晚辈、是末学。‘唯除命终’二句,显圣人应世,住则不泄,泄则不住;故除临终舍报,暗中遗言付嘱外,绝不自认是菩萨再来,或是佛应世。
发表于 2016-1-20 09: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20 09:36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众生特别苦恼,所以佛敕诸大菩萨再来人间,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教化众生,摧邪显正。 ...

你在那?      

点评

末法时期群魔舞,趁风吃屁好糊涂;狂禅习气迷人误,自吹牛皮自说悟。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11:03
发表于 2016-1-2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应世,出自寒山大士之口。据传说:丰干禅师,住于天台山国清寺碾米房,常骑虎出入,众皆不知其是何人。一日丰干邀寒山、拾得同朝五台山言:‘与我同行,是我同流;不与我同行,不是我同流’。寒山问:‘汝朝五台作甚么?’干言:‘朝礼文殊’。寒山言:‘汝不是我同流,我不与汝同行’。于是丰干独行,至杭州,适有闾邱胤被朝廷派任台州剌史,忽患头痛,医药罔效。丰干特别往访,取一杯水,持完毕,以水置手心,向其头三扑,痛即止;胤非常感激,问来自何处?丰干答:‘住在天台山国清寺’。问:‘寺中大师有道行者几人?’干言:‘我无道行,寺中高僧如文殊化身的寒山子,普贤化身的拾得,皆在寺中游化人间’。胤备厚礼酬谢,丰干不受而去。

**  三日后,刺史去国清寺礼佛,问知客师:寒山、拾得二大士何在?知客师说:此二人是疯僧,可命来相见。胤言:不可,坚持要亲往拜见。知客遂陪往厨房,见寒山、拾得,正在灶门烘火,二人且言且笑,他人都不识其所言何语。胤上前即拜,二人狂奔,胤追至寒山岩,二人入,寒山回头说:‘贼!贼!丰干饶舌,弥陀不事,礼我何谓?’胤随入岩中,不见二人,自此不复再见寒山、拾得,出现于人间。又如弥勒菩萨,应身布袋和尚,将舍寿时,留偈示人:‘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那得识。’所以古人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发表于 2016-1-20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何’,是斥责词,‘贼人’,指失如来种,成爱见魔的人。真是佛菩萨再来,是阿罗汉应世,尚且不露真相,而此堕爱见魔的人,未得菩提而言得,未证圣果而言证,迷惑扰乱世间无知众生,正是妄语中最大,罪业最深重的大妄语。

点评

吾不在此处。汝自疲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09:45
发表于 2016-1-20 09: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20 09:36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众生特别苦恼,所以佛敕诸大菩萨再来人间,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教化众生,摧邪显正。 ...

不见性。说得在好,即是魔说。说法无凭。
发表于 2016-1-2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  佛敕令阿难,于末法时代现身说法,教人修习首楞严王大定时,在断淫、断杀、断偷之后,还要断除诸大妄语。不得自称圣人,愚惑众生。此不但是今佛如来,亦是过去诸佛世尊,第四种清净决定,明智的教诲。


发表于 2016-1-20 09: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敬诸佛 发表于 2016-1-20 07:37
十善与清净等同似有未妥。阿罗汉尚在化城,人天善法就心净则土净了。欲漏,有漏,无明漏,仍然未解决,心 ...

一,不杀者,于有情不杀,于诸法不杀。不杀法者不断灭诸法如虚空,即拔无因果。深信因果缘起是诸法不杀。
二,不与取。诸法本空,不可执持,非有与人。人皆执而取之。不与取不执诸法实有。
三,不淫。不淫即不爱。不爱诸法,不希不求。上祈涅槃下不怖轮回。
如是身三粗,深信因果,不取不爱。即断欲漏。

四者不妄语。不妄语者谛实言。谛实者,实见自心谛知诸。如实觉知。
五者不恶口,口如刀剑心中有弃,不护不爱。于有情不得平等大悲。不恶口者,心生大悲平等爱护一切众生,不舍不弃。
六者不两舌。两舌者是非,是非者二边。心行中道,不取戏论,不堕二边是不两舌。
七者不绮语。绮语者无义语。《中阿含经》:
绮语,彼非时说,不真实说,无义说,非法说,不止息说;又复称叹不止息事,违背于时而不善教,亦不善诃。
即不自主其心,顺应诸缘。应语而语,应作而作。心不造作,顺应诸缘为不绮语

如是口四,谛了诸法,心生大悲,直缘中道,无作修行。如是能断诸有漏。

身三,口四。了诸所取,不了能取。尚有能修能观者。故意三,心无贪嗔痴。了其能取,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非有真实,唯是无明,妄生取舍。无明为痴,贪即为取,嗔即为舍。能所本空,内外明彻,等觉圆明。如是意三断诸无明漏。

点评

师兄关于十善的解释很有条理,堪做法师。赞叹。 释迦如来在经典中说此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在法华经里把三界比喻为火宅,把三乘法比喻为羊车,鹿车,大白牛车。声闻乘是羊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10:08
发表于 2016-1-20 09: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20 09:40
云何’,是斥责词,‘贼人’,指失如来种,成爱见魔的人。真是佛菩萨再来,是阿罗汉应世,尚且不露真相,而 ...

吾不在此处。汝自疲劳

点评

末法时期群魔舞,趁风吃屁好糊涂;狂禅习气迷人误,自吹牛皮自说悟。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11:04
发表于 2016-1-20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狂禅,狂禅到。看看狂禅是怎样一副嘴脸。

点评

呵呵,这都是你自己心在作怪。经云。知见立,无明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10:09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2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20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迦陵水音 发表于 2016-1-20 10:01
此六即佛是就众生即佛的理上讲。分位解释。信满成佛,解满成佛,行满成佛,证满成佛。是从凡夫转 ...

此人貌似要发疯,多说无益。
发表于 2016-1-2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6-1-20 09:41
一,不杀者,于有情不杀,于诸法不杀。不杀法者不断灭诸法如虚空,即拔无因果。深信因果缘起是诸法不杀。 ...

师兄关于十善的解释很有条理,堪做法师。赞叹。
释迦如来在经典中说此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在法华经里把三界比喻为火宅,把三乘法比喻为羊车,鹿车,大白牛车。声闻乘是羊车。缘觉乘是鹿车。菩萨乘是牛车。出离三界火宅。
按照师兄修十善业即不异于西方极乐世界佛国。岂非与佛说大乘经典相违耶?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心住执持,无处不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11:57
发表于 2016-1-20 10: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6-1-20 09:57
说狂禅,狂禅到。看看狂禅是怎样一副嘴脸。

呵呵,这都是你自己心在作怪。经云。知见立,无明本。

点评

末法时期群魔舞,趁风吃屁好糊涂;狂禅习气把人误,自吹牛皮自说悟。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0 10:18
发表于 2016-1-20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五浊呢?(一)劫浊:是时间污浊,时间的污浊是什么造成的呢?它以其它的四浊一天比一天增加,一天比一天厉害,以其他四浊增而又增作为它的本体,要有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四种浊来帮助它,才能变成一个劫浊。所以以四浊增加作为它的本体,炽然不停作为它的相,如火越燃越旺之相,作为它的相。

**

**(二)见浊:见浊是以五利使作为它的本体。五利使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及戒禁取见。以错知六觉作为它的相,本来是真道理,但它想偏了,成为邪知邪见,这叫错知六觉。

**

**(三)烦恼浊:以五钝使作为它的本体,五钝使就是贪、嗔、痴、慢、疑,以烦恼逼迫作它的相。

**

**(四)众生浊:此以三缘和合作为它的体,三缘即父缘、母缘和自己的业缘。以轮回不息作它的相,有三缘和合,然后轮回不息,头出头没,今生姓张,来生姓李;或今生是比丘尼,来生又做比丘,然后再来生又是比丘尼,然后比丘尼又转比丘,你说多妙!如此转来转去,轮回不息。

**

**(五)命浊:命是暖息识,又有说是寿暖识为它的体,以摧灭年寿为它的相,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这是命里的相。

**

**以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而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你看!释迦牟尼佛自己都知道,说这种法是很少有人能相信的。‘舍利弗当知’,舍利弗!你应该知道,‘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我在五浊恶世中,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一切世间说这种最难相信的佛法,是很难很难的。释迦牟尼佛这么说,但我(上人自称)却说很容易,为什么?只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非常容易,既不费钱,又不费力、费时间,故说这是很容易的一个法门。

**

**‘佛说此经已’,释迦牟尼佛说完了这部阿弥陀经,大智‘舍利弗及诸比丘’,与‘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这阿修罗包括其他天龙八部,‘等’,以及其他天龙八部...紧那罗、乾闼婆、迦楼罗之类的。‘闻佛所说’,听到佛所说的‘欢喜信受,作礼而去。’他们全都非常欢喜,向佛叩头顶礼,谢谢佛说这部经来救度众生。你们看!当初这些阿罗汉,都要向佛叩头顶礼谢法。你们现在能闻此法,都是往昔有大善根,与阿弥陀佛有大因缘,才能听到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

**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宣化上人


发表于 2016-1-2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华经讲义火宅三车喻---太虚大师编辑[url=]删除[/url][url=]转载[/url]2015-09-21 11:13:28

子四  令依言免难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火宅。

此合上求羊车。智性、为因力,从佛闻法、为善友力,闻法信受、为作意力,殷勤精进、为资粮力。依此四胜力修于涅槃,为声闻乘。涅槃、亦译灭度,谓己度生死河,灭尽烦恼法也。在四涅槃之中,为择灭涅槃──以智慧择别破灭烦恼而得解脱──之少分。此为小乘涅槃,以但能度见思惑、灭分段苦也。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

此合上求鹿车。辟支佛、一称独觉,出无佛之世,不待值佛方成道故。一名缘觉,以观十二因缘法成道故。辟支佛者,已曾于百劫以来闻法修行,广种福德。其证果也,为求自在慧,不必尽从他缘而得,以自性中之智慧种子最强有力,纵无外缘亦能生起。又所谓自在慧者,因福德、智慧在因已熟,故其慧力不假闻法而始能发动。其性好习静,不乐愦闹,独求独习,亦无急于利众之心。声闻但信受佛语以求解脱,辟支虽共闻法,然以好求自在慧故,须观一切因缘,故名缘觉,是为辟支佛乘。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牛车出于火宅。

此合上求牛车。凡乘必具教、理、行、果四义,即闻教、解理、起行、证果。四者兼具,始谓之乘。二乘皆从佛闻法,大乘则专求佛智,佛智以平等法性为体。然平等法性不从求得,故所求者为佛智慧之德。然此德何由成?必求证于法性,斯无明可去而智慧之德以显,由证法性故成一切智。一切智仍可通于三乘,以二乘亦得人空智故,惟必二空智证真如性,始为根本无分别智等缘一切,无有所缘能缘之相,即成法体性相之相,斯为佛智。盖真如性本相,即根本一切智,以有无明故其相未显,然体自未失。若无明一分灭,则智相一分显矣。得此则起后得智,为万行之先导,成万德之庄严,由此万行、万德之二智,即可成为佛智也。一切智及佛智之成就圆满,均起于自觉,故名自然智。豁破根本无明,智性显现,不待外缘,为无师智。如释迦牟尼坐大树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于座,是即其无师智也。如来知见,总上四智而言。在菩萨因地心中名为般若,在佛果上名为一切种智及一切不共德之种智,如来知见即其别名也。愍念与以乐,是为大慈;利益拔其苦,是为大悲。求此佛智及力、无畏等功德以自度,利益人天众生以度他,如是发心、领境、修行、成果,均各无上,故名大乘。就发心向大之因行言之,则名菩萨乘。就果地言之,亦名佛乘。萨、言有情,摩诃萨、义言大有情也。
法华经讲义---太虚大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19: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