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qq虚心求佛

寻找【全网络视频上的真正的高僧大德】,争强信众的信心,是权威的责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qq虚心求佛 发表于 2015-8-3 22:47
哭,很多人认为悟道修禅定,一心不乱,不错,【可是我悟的道性是多心,多到自己就像一颗蒲公英种子球。是 ...

有这么好的发心,别糟蹋了,历来发心不为不善,误人实不可免的尴尬事多了去了。
既然这么样,建议师兄去参访善知识,看看此心是否可用,以免自误误人。
发表于 2015-8-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qq虚心求佛 发表于 2015-8-3 18:10
我忙生意,对不起、不该有疑问么?消消火气、我只是寻找真正学佛的,替他们问。

学佛比较大的障碍有两个:1、是急于求成的心;2、是自以为已经懂了的心;

把一部楞严经读1000遍,静下心来,可能会有突然的悟处;印祖在文钞里,可以说是把我们这个时代学佛人的毛病说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和 发表于 2015-8-4 08:46
有这么好的发心,别糟蹋了,历来发心不为不善,误人实不可免的尴尬事多了去了。
既然这么样,建议师兄去 ...

我是新人,你都发1096贴了,可是我美发一帖都产生很大争议,为什么?因为与众不同。你的帖子我大概浏览一下,也符合我的行事风格,通观全局才能做出恰当评价判断,懂么?是一,是万,我肯定你一贴就意味着你全部帖子。否定一贴同样,所以我不待罪你就不回帖。。。。别临时学我的口吻,我发那么少的帖子我估计你都没看完。你回复看一万遍了、问自己吧。
发表于 2015-8-4 12: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同修:一心说走是为了满足常乐师兄!让其体悟胜败之短暂欢喜,如幻泡影,因其执着。认为一心着魔己悟魔,认为一心是佛或自己代表佛己亦悟魔!今时重返旧地,只为真理。主动扶聋哑残疾人士过马路可谓布施慈悲心,若在沙漠中布施干渴之人,其量多大?可谓布施慈悲心,在微信中转发乱开车门导致多起车祸伤亡之事,以示警示,可谓布施慈悲心,这便是世间法!不知同理之事常乐师兄做过多少?真实体验过多少?布施中可有财施?一理通自是理理皆通,一心自归依三宝,赞佛,赞法,赞僧,无起轻慢心,有一小念马上遏止。此为修己心。阿弥陀佛!
来自: 微社区
发表于 2015-8-4 12: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修习普贤十愿,要真实有感真实发心,再认真学习华严经,真实体悟!参习诸经!认真修习无量寿经!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闻得愿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赞叹!一心不再与师兄讨论经典!此来不为执着这些,回原处修心去了,也尊重师兄意见,不再发表言论!阿弥陀佛!愿同好同乐同归依同赞叹!
来自: 微社区
发表于 2015-8-5 06: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3 16:12
不生不灭,岂能有前0.1秒?0.00001秒?????
1、一点没看虚心,看到的是无知导致的狂妄
2、还说大疑 ...

同修你在此帖指责楼主  "无知导致的狂妄" 和 " 傲慢"。 我且不论你的评议是非合理。 同修你在此论坛也多次发帖中评议多人, 我也先不论你对那些多人的评议是否合理。

在另一同修主题帖你在跟帖中写到  " 在自度的时候很自然就度人", 按照你这一逻辑,你只管 "在自度的时候很自然就度人了" 就够啦,既然你的言辞中不赞成除 "在自度的时候很自然就度人了" 之外的其他度人方式,同修你有何必要多次对多人评议甚至对多人态度激烈的指责呢?

是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吧。是有色眼镜导致的吧。
发表于 2015-8-5 07: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_q55fu 发表于 2015-8-4 12:37
问好同修:一心说走是为了满足常乐师兄!让其体悟胜败之短暂欢喜,如幻泡影,因其执着。认为一心着魔己悟魔 ...

同修你真的走了吗? 还是你这一网名暂时走了? ?
顺便提醒,欺骗的言语和手段,不是学佛人该做的呢。
稍候,我和你把该说的话说清楚 !
正邪要分,是非要辩。否则作恶者会永远肆五忌惮的作恶下去。

妙祥法师的教导:  

所以说我们管闲事,有时候有些闲事还真得管,你不管他不管,任其泛滥也不行。

有时候都说,等我心平再管,这个天下事都等你心平(再管),恐怕早已经造成后果了。


发表于 2015-8-5 07: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_q55fu 发表于 2015-8-4 12:37
问好同修:一心说走是为了满足常乐师兄!让其体悟胜败之短暂欢喜,如幻泡影,因其执着。认为一心着魔己悟魔 ...

赶时间顺便说,为了免得你再诽谤造恶业 :

我管闲事我的心 "平 "吗?
我可不是为自私自利而求,因而就是无所求 ,
在此论坛我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是为自己私利而作的。

所以,恐怕我的心 " 平" 得很 ,也  " 正" 得很呢 !
菩萨戒的教导,被人冤枉诽谤是需要辩解的。
发表于 2015-8-5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常乐 发表于 2015-8-5 06:50
同修你在此帖指责楼主  "无知导致的狂妄" 和 " 傲慢"。 我且不论你的评议是非合理。 同修你在此论坛也多 ...

这个师兄理解偏了,实在不好意思,自度和度人,我表达的是顺序问题,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可能我表达的不完整,谢谢师兄多次提醒。
关于我说楼主的狂妄,师兄不同意我也理解,因为楼主的帖子也表达了师兄理解的意思,不过他的傲慢是显然的,楼主对我的回帖也认可了。
悟的都挺深,但是一慢,就会退步,我提醒提醒而已,不认可就不认可,没关系的。
发表于 2015-8-5 07: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7:39
这个师兄理解偏了,实在不好意思,自度和度人,我表达的是顺序问题,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可能我表达的不 ...

说明一下,和同修你指责楼主一事没多大关系。
我是在借题发挥对你的感受。
不反对同修你学菩萨行对人指错和管闲事为自己修福报,
只是我强烈的感觉,同修你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却瞎管。
所以我只能猜想究竟是有色眼镜 ? 还是预设私人立场?



补充内容 (2015-8-5 08:23):
有时该管的不管。。。
发表于 2015-8-5 08: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_q55fu 发表于 2015-8-4 12:37
问好同修:一心说走是为了满足常乐师兄!让其体悟胜败之短暂欢喜,如幻泡影,因其执着。认为一心着魔己悟魔 ...

妙祥法师:

" 如果有闹众不受谏、不听话,等现象发生时,”我们一定认真对待。

首先我们要有慈悲心。对某个人不管大事小情要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气,有他的想法,我们要理解他,要关心他。不管有病啊、吃饭啊等等的事情,腰疼啊,今天如何如何啦,都要关心他,应该把这些事情要做好,不能麻痹。虽然我们告诉大家不要贪饮食,不要爱护身体,但作为执事人首先应该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关心大家、理解大家,在关心和理解的这个基础上,才能处理这个闹众。

我们帮助他、批评他,采取一切的办法都为了慈悲,都是为了教育。有的不受谏、不听,我们耐心地、和气地跟他讲,甚至可以呵斥他,大声呵斥他,这是根据我们的需要去讲。有时候不听话,一个人说不行,大家集体去说。

如果再不听,我们大家不理他,谁都不理他,不管你平时和他怎么好也不理他,坚决不理,你想帮助人,只有按执事人的方法去做,这才行。你们俩关系特别好,越好越不理他,让他有惭愧心。所以说这个大家必须统一行为。有的人就认为,那是你执事人的事,你说他批评他,但我俩说我俩好,背后还问:你怎么样?困不困啊?累不累啊?饿不饿啊?难不难受啊?我给你按摩按摩啊。这些事情就整个破坏了执事人所做的一切。这不合适,你帮倒忙,他就会生起一种慢心:你看还有人关心我,看来我做的这个事不是完全不对,还有对的地方,我还有我的势力呢。他就跟执事人继续干下去,争执下去,最后导致了他下地狱,你也跟着下地狱。这不是真正的帮助,是害人。

我们帮助必须用集体的力量,执事人就代表了集体,代表了僧团。集体做的事情,不管是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这样我们就有了力量,就有了摄受力。

一个人是不能跟大众所对抗得了的,为什么他这样做?因为他那个心,自己也控制不了,被妄想和习气所左右,他很希望有力量把自己那个心给降伏,把自己的毛病习气给扭转过来,执事人的做法正是他的需要。有的人说:你看执事人太不慈悲,他怎么这样呢?对他态度这么不好呢?他不知道这是不听话的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它是一副药,必须这么做,只有这么做他的心才能降伏。

过去祖师大德棒打啊,拿水浇啊,等等的方法,目的就是降伏我们的心。因为我们的心特别坚固,他想起做一件事的时候自己也控制不了。明知不对,第一回不对,第二回不对,第三回连“不对”这二字他都忘了,就不能清醒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他浇一瓢凉水,打他一棒子,他可能从突然地袭击中,突然地一停顿:唉呀错了,不再往前走了。就像一个人要掉到河里了,有个人要给他突然拽上来,并没有管他疼还是不疼,救命为主,采取了一点办法是很有效的。所以说对这个办法不要怕挨说,我们做执事人的也要常讲。
发表于 2015-8-5 08: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7:39
这个师兄理解偏了,实在不好意思,自度和度人,我表达的是顺序问题,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可能我表达的不 ...

" 自度和度人,我表达的是顺序问题,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

未必有这个所谓的顺序,看同修你从什么角度讲。

转载:

经云:“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

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看似自相矛盾,实则从不同角度而说,片面的理解就会造成误解。

太虚法师当年说佛教是“思想是大乘,行为是小乘”,形成的原因与经文“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有一定关系。

最主要是这个“度”字的标准不同。

能“自度”的标准至少悟道,更高标准是了了生死,更或出三界。要是这个标准,那么能度人的人就很少,佛教就真的都成小乘法了。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就如自己是过来人,有一定的经验,而能教没有经验的人。

经云:“众善奉行”也属于度人。

那么这个情况下的“度”的标准就不同了。

“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句古德最常用的比喻是,如自己不会游泳,那么就不能去救落水的人。

学佛是学智慧的,要识得善分别,善用方便。

自己不会游泳,那么不可以去叫其他人帮忙吗?不会想点办法吗?能帮多少就帮多少,救落水人不一定需要自己一定会游泳的,不一定要自己亲自去救的。

如果因为自己不会游泳就什么都不做,不仅是小乘一点同情心、慈悲心都没有,而且连点道德素质都没有。

自己没开大智慧,但是有佛经指导,有圣言量,把佛经道理告诉别人就是度人了。

这样则是“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所以大乘里不能认为只有打坐、念经、做早晚课,参禅、念佛才是修行,待人接物、利益救度众生,一切行住坐卧都是在修行,经云:“一切法悉是佛法”。这样用功,才是真精进,才是自度度他的大乘修行,“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发表于 2015-8-5 09: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7:39
这个师兄理解偏了,实在不好意思,自度和度人,我表达的是顺序问题,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可能我表达的不 ...

请参看传道法师的对于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的开示:

若见他非,自不动念而批评之,若评议之,则憎恶怨结滋生而成过失;

但自除却非议他人之心念,则烦恼妄心顿销、不除自破,当下体证无生而自在无碍!

但这是自我反省与自证的工夫,而不是待人处世的原则,否则就变成无是非、善恶的痴人!

所谓‘反省’,是指向内心觉照、检点自我过愆,而使净心相继、与道相应。

‘自证’,乃指行者观察缘起无我,超越能所、言诠的体证,进而展现于日用的自在生活。

待人处世,首先就要‘分别善恶’、‘抉择善恶’,否则‘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如何‘止恶行善’、‘诸恶莫作’而‘众善奉行’?又如何‘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发表于 2015-8-5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常乐 发表于 2015-8-5 09:13
请参看传道法师的对于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的开示:

若见他非,自不动念而批评之,若评议之,则憎恶怨 ...

这个帖子很好,师兄也要自勉;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发表于 2015-8-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常乐 发表于 2015-8-5 08:17
" 自度和度人,我表达的是顺序问题,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

未必有这个所谓的顺序,看同修你从什么角度 ...

师兄说的非常好
发表于 2015-8-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常乐 发表于 2015-8-5 08:17
" 自度和度人,我表达的是顺序问题,不是两个互相排斥的"

未必有这个所谓的顺序,看同修你从什么角度 ...

谢谢师兄的开示,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也许更圆满些:
1、明心或证道之前:自度为主,度人为辅;比如溺水救人,自己不会游泳,不能跳下去救人,但要想办法救人
2、明心或证道之后,度人为主,自度为辅;溺水救人,自己要跳下去救人,因为自己已经会游泳;

这样看来,我说的自度度人是顺序问题,确实不妥,主次问题更贴切一些

谢谢师兄智慧开导,不妥之处,请继续指正
发表于 2015-8-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8-5 14: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38
谢谢师兄的开示,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也许更圆满些:
1、明心或证道之前:自度为主,度人为辅;比如溺水救 ...

谢谢师兄的开示,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也许更圆满些:
1、明心或证道之前:自度为主,度人为辅;比如溺水救人,自己不会游泳,不能跳下去救人,但要想办法救人
2、明心或证道之后,度人为主,自度为辅;溺水救人,自己要跳下去救人,因为自己已经会游泳;
——————————————————
仍然不妥,那可以是你的做法,别强加于人。
按照你的逻辑,
"在明心或证道之前" 没有人可以受菩萨戒了 !
有几个人明心见道? 而不少法师鼓励修行人受菩萨戒。
楞严经:'自 未度  而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发表于 2015-8-5 14: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5-8-5 09:38
谢谢师兄的开示,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也许更圆满些:
1、明心或证道之前:自度为主,度人为辅;比如溺水救 ...

开示不敢当。请不必客气。
不过我的说法几乎从来不是我自己的想当然,
而是来源于高僧大德们的开示,和我自己的多方查证。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常乐 发表于 2015-8-5 14:23
谢谢师兄的开示,这个问题这样表达也许更圆满些:
1、明心或证道之前:自度为主,度人为辅;比如溺水救 ...

论坛都是会游泳的,有不会的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9 0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