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93|回复: 13

二十五圣述圆通---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四卷

**

**圆瑛大师著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

**寅三  六识圆通  分六    卯初  鹙子眼识    二  普贤耳识    三  难陀鼻识    四  满慈舌识    五  波离身识    六  目莲意识    今初

**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

**

**舍利弗,此云鹙子,起座顶礼白佛;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心见即眼识,不染色尘曰清净。如是指眼识清净。受生如恒河沙劫之久,世出世间,凡圣染净诸法,六凡法界,善恶攸分,苦乐不等,四圣法界,大小差殊,权实有异,故曰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者:祗要眼识一见,随念分别,则能通达,了然明白,获无障碍,不必意识,计度分别,此显多劫,眼识明利也。

**

**我于中路,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

**

**舍利弗,初事沙然梵志。沙然殁后,无师可事,一日于中路,逢三迦叶波,兄弟相逐即相随,宣说因缘深义,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此四句,即大乘因缘,天台宗,藏、通、别、圆四教,即依此偈而立,四句依次立四教。鹙子一闻,便悟圆理,圆理即是藏心,故曰悟心;周遍法界,故曰无际。  有云舍利弗,路逢马胜比丘,威仪庠序,即趋问汝师是谁?答曰:我师释迦牟尼。又问:汝师授汝何法,可得闻乎?答曰:我初入道,祗记得因缘之法: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闻已,即得初果。归告目连亦悟,二人率领徒众,投佛出家,今云逢迦叶波者,或同时所遇,非独一人,彼此互出耳。

**

**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

**既闻胜法,乃知师亦非常。遂从佛出家,见觉亦眼识也。向者眼识,虽得无碍,尚未明圆,今则更承佛诲,识精明圆,得大自在,具四无畏,为接乐小之俦,权取四果,成阿罗汉;欲伏邪外之众,示居智魁,为佛长子,乃以智德居长也。  从佛口生,从法化生者:非说色身,乃指法身,从佛闻法,而得悟证法身,如从佛口生也。在教法中,常承法乳,长养之力,是从法化生也。

**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

**此结答圆通。如我所修所证,心见发光,即由眼识,而成无障碍智,光即智也。智光极处,彻佛知见,斯眼识最为第一。他经云:‘鹙子过去,已成金龙如来,乃不舍大悲,倒驾慈航。’则知七日通达佛法,半月得证圣果,皆示现耳。

**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卯二  普贤耳识

**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

**此自述远因。普贤菩萨:行弥法界曰普,位邻极圣曰贤。起座顶礼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此显事佛之多,恒沙如来,悉皆承事,无空过者,故得证位之深,以为法王真子,位当等觉,可以承绍法王家业也。《行愿品》云:‘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十方诸佛如来,教其弟子,有大乘菩萨根器者,即圆顿一类之机,修普贤行,即大乘法界行,十大愿王是也。此行从我立名者有二意:一、令行人有所效法;二、令普贤有所加被也。

**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

**世尊我用心闻:心闻即耳识。惟用耳识,随念分别,不假五俱意,及独头意识,计度分别,便能分别众生,所有知见。然众生知见不一,有邪、正、大、小、权、实,种种差别,但用心闻,即能了知。若于他方,恒河沙界之外,极言其处之远。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先悟毗卢性海,次入普贤行门,虽然在远不遗,如十方世界,有无量众生,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此菩萨利生念切,及时而应。准《法华》象是白象,表清白梵行之相,六牙表六度,乘此为因,而到如来果地也。  分身百千:极言其多,非定数也。有无量众生,发明普贤行,菩萨即现无量身,而遍应之,此不思议之力用也。一身不分而普现,群机咸应以无违,如一月当空,影临众水,纵彼惑重障深,能障遇圣善根,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消其惑业,除其障难,冥中拥护,令不退转。如无障者,现身安慰,令其增进。成就、双指有障无障,皆得成就,普贤广大行愿心也。

**

**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

**此结答圆通。我上来所说,最初本因,但用耳识,随念分别。能发智慧光明,普照群机,得大自在,现前诸行,莫不资始乎此,故曰斯为第一。

**


发表于 2014-7-3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卯三  难陀鼻识

**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

**

**孙陀罗,此云艳,是妻名,难陀是本名,此云喜,连妻为名曰艳喜。因佛会下,难陀多人,加艳以别之。是佛胞弟,具三十相,短佛四指,身亦金色,若入众中,有不识者,谓是佛来。起座顶礼白佛言:我初出世俗家,从佛而入出世道。虽具戒律:言于戒虽然无缺,于定尚未时入,故曰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散者心摄不起,动者心定不下,因无定不能发慧,无慧不能断惑,故未获无漏。  世尊教我:乃因机施教。及拘絺罗,此云大膝,是舍利弗母舅,同为散心之机。故佛教观鼻端白,两目注视,鼻尖微有白相,令其注心一处,收摄散动也。

**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

**我初秉教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当知此气,由风火而起,鼓烦恼浊,故其状如烟,昧者不觉。惟谛观能见,视微若著。烟相渐销,鼻息成白两句:应接如烟下,观之既久,烦恼垂尽,烟相渐销,出入鼻息,竟成白相。身心内明者:身心即鼻识,以肉鼻同身,内明即定成之相,定功既成,便能发慧,明即智慧光明,烦恼既销,慧光迭发。圆满洞彻,依报世界,遍成虚净。虚则无碍,净则无染,皆慧光遍镕所致,故得内明外虚,犹如琉璃,内外明彻。

**

**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

**

**首句藏心开显,诸漏俱尽,诸出入气息,皆化为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得成大阿罗汉,此转烦恼成菩提之先声。故世尊记我,当得菩提,即当来成佛也。

**

**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

**此结答圆通,不取嗅、闻、鼻识,而取观息之功。我以销息者;始而观鼻摄心,见气如烟;继而烟相渐销,鼻息成白,故曰销息。销息乃销如烟之气,而成白净之息也。息久发明者:销息既久,定力愈深,并息亦销,诸出入息,称性发化,成为智慧光明。明圆灭漏者:光明圆照十方,销灭诸漏,不仅见思,并灭尘沙无明,惟斯鼻观,最为第一。

**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卯四  满慈舌识

**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

**满慈子,起座顶礼白佛,自述远因。我旷劫来,辩才无碍:此由宿命通,能忆远劫之事。辩才有四:一、法无碍辩,能说世出世法,一一名相,无不了知;二、义无碍辩,能说诸法,差别之义,通达无碍;三、辞无碍辩,能以一言,而含无边妙义,能收广义,纳在数语之中;四、乐说无碍辩,随顺众生好乐,善巧方便,而为说法。  宣说苦空:对小机说小法;深达实相:对大机说大法;又正说苦空之时,深达实相之理,了知苦本无苦,苦即法身,法身即实相也。了知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权实诸法,随宜能说。

**

**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即大乘了义秘密深奥法门。我于大众之中,将精微之义理,用巧妙之言词,对众开示,人众既多,根器不等。开示曰微妙者,自必三根普利,一雨均沾也。得无所畏者;分得如来,四无所畏:一、一切智无畏,二、漏尽无畏,三、说障道无畏,四、说尽苦道无畏。能于众中,作师子吼,心无所畏,于法而得自在也。

**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

**此叙现迹。本师世尊,知我有大辩才;诚为知弟莫若师,因才而教育。以音声轮:即口轮说法,亦即法轮。教我发扬者:教我观机发扬,慎勿不净错施于炉韝,数息竟授于冢人。我于佛前,助佛转轮者;助扬佛化,代转法轮。因师子吼;即说法无畏也。师子一吼,群兽皆伏,妙法一宣,邪、外归化。以此舌识,上辅佛化,下度众生,成阿罗汉。世尊印证我,说法人中,为无有上。

**

**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

**此结答圆通。我以舌识,说法无畏,即以法音,降伏三界诸魔,五阴怨贼,销灭结使,以及诸漏,以斯舌识,最为第一。

**


 楼主| 发表于 2014-8-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卯五  波离身识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



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优波离此云上首,严持净戒,为众纲纪故。起座顶礼,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者:据传说,佛为太子时,优婆离



为东宫执事之臣。及佛背父出家,彼─优婆离─亦有失职之咎,当然不安于位,且无职可供矣,故即随佛出家。但非国王




所派遣,不在五比丘之列耳。




亲观如来,六年勤苦者:太子剃除须发已,将宝冠宝衣等,交车匿持回,告禀父王母后,不必忧念。净饭王派遣五臣,同



车匿往请太子回国,太子曰:‘不成佛道,不回本国。’于是与太子随行。《普曜经》云:至伽阇山,苦行林,天献麻



米,日食一颗。五臣同波离,与太子伴修,五臣先后离去,惟波离始终不离,故曰亲观如来,六年勤苦。  亲见如来,降




伏诸魔,制诸外道者:佛在雪山苦行,本可成道,祗恐贻误众生,以苦为道,故不在雪山成道。遂起诣菩提树下安坐,誓




曰:‘不成佛道,不起此坐。’经四十八日,波旬魔王,梦见三十二变,觉已恐怖,观察阎浮提菩萨坐树下,将成正觉。




敕四魔女,令坏禅定,现三十二媚相,菩萨身心,寂然不动,令女自见九孔二藏,八万虫户,污秽不净,呕吐而去。魔怒




亲率魔兵,有欲加害,亦无可奈何,此亦波离目睹之事,故曰亲见。




制诸外道:此佛成道以后。佛未出世,印度只有外道婆罗门教,佛成道已,人多信仰,外道嫉妒,屡欲害佛,如申日以毒




饭害佛,佛自念我心无毒,自不受毒,食已安然。如以醉象害佛,佛伸五指,现五师子,醉象伏地不动。又度优楼频螺迦



叶等,皆亲见制诸外道也。  解脱世间,贪欲诸漏者:此波离自叙悟证有由,因亲观苦行,亲见降魔制外,信出世之有




益,厌世间之无常,深知贪欲,为诸漏根本,既已深知,自然不著,故曰解脱。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




此述秉教得果。承佛教戒:即授以二百五十条比丘戒,此小乘戒也。如是乃至:渐次增进,大乘菩萨戒法。三千威仪:以



行、住、坐、卧四威仪,各具二百五十成一千,对三聚净戒,各一千则成三千。八万微细者:以三千威仪,配身口七支,




则成二万一千,复配贪、嗔、痴、等分,合成八万四千细行。



  性业遮业者:谓所戒之法,体性即恶,不待制止,犯则成



业,如杀盗淫妄等,是为性业。若所戒之法,体性非恶,以能引令作恶,佛故遮止;如饮酒食荤垦土等,是为遮业。由是



大、小两乘之戒,悉皆能持,清净无犯。  身心寂灭,成阿罗汉者:小乘制身,故身识寂然;大乘制心,故意识亦灭。此



即由戒生定,定力既成,慧光斯发,乃得人空慧,成阿罗汉道。




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




我是如来律中首领,于大众中,能以戒律,整纲肃纪。统领曰纲,维持曰纪,佛令稽查持犯,处断重轻,统领僧众,维持



律宗,故曰我是众中纲纪。  亲印我心者:此云大乘制心之戒;是我密行,无念总持,蒙佛亲印我心戒清净。小乘制身之




学,持戒修身,是我显迹,蒙佛于大众之中,推为无上。如智论云:‘长老优波离,于五百罗汉中,持律第一’是也。



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此结答圆通。佛问圆通,我以用也身识,执持小乘身戒,身识不起,于触尘中,并无违顺俱非等相,身得自在;由外及



内,次第以身识,执持大乘心戒。心得通达者:即悟明无作妙戒,既无所持之戒,亦无能持之心,然后若身若心,不待执




持,自然无犯。故曰:‘一切通利。’得入圆通,以斯身识,最为第一。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卯六  目连意识

**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

**大目犍连,此云大采菽氏。起座顶礼白佛:我当初于路乞食,逢遇三迦叶波,兄弟三人,优楼频螺此云木瓜林,依此林而修;伽耶山名,即象头山,依此山修故,那提江名,近此江修故。宣说如来,因缘深义: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非取世间和合粗因缘相。有云舍利,闻说因缘之法,归告目连,此目连自述,亲闻所说。我顿发心有二义:一、发心从佛出家;二、发明意识心,即如来藏。故曰:‘得大通达。’所谓穷源彻底,了知全识全性也。

**

**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

**

**既闻法已,仰慕于佛。闻舍利弗归投于佛,佛呼善来比丘四字,袈裟著身,须发自落,顿成比丘之相。我游十方,得无挂碍,去住自由。神通发明者:由此神通,发明意识即藏性,不变随缘,自在无碍,故于众中,神通推为无上,成阿罗汉道。

**

**宁惟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

**

**此言我之神通,岂独本师世尊,于阿含会上,许我神通第一。即十方如来,亦皆叹我神力,具有四义:一、遍游十方,作诸佛事,故曰圆明;二、一真不动,纤尘不染,故曰清净;三、任运示现,无碍解脱,故曰自在;四、无魔不降,有怨读冤皆伏,故曰无畏。

**

**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

**此结答圆通。佛今问我,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我以用也意识,旋转虚妄分别之意识,复归圆湛常住之心性,心地光明,由此显发宣流,现为神通,如澄浊水,流即水也。妄识种种分别如浊水,旋字即澄浊之功,旋之既久,而成湛然澄清,莹净皎洁之藏性,惟斯意识,最为第一。三六识圆通竟。

**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寅四  七大圆通  分七    卯初  鸟刍火大    二  持地地大    三  月光水大    四  琉璃风大    五  空藏空大    六  弥勒识大    七  势至根大  卯初分四    辰初  陈白因欲得观    二  观行成就得名    三  证果心发大愿    四  结答所证圆通    今初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

乌刍瑟摩此云火头,即火头金刚。七大本以地大为首,兹以火大居先者,以淫欲属火,淫为坏定之冤贼,当首戒之,故以火大居先。乌刍起座,顶礼白佛:我常先忆,久远劫前,身居凡位,性多贪欲,以宿生淫习,积习成性。于时有佛出世,名曰空王,佛名空王,证第一义空也。法华经佛云:我与阿难,同于空王佛所发心,则乌刍亦与佛,同在空王会下同学,今为护佛法、乃现力士之身。  空王善能观机施教,说多淫人,生为欲火,死为业火,淫多火亦多,故成猛火聚。欲火非惟烧诸善根,并能烧灭智种。乃教我遍观百骸四肢:百骸是周身骨节,四支即两手、两足。诸冷暖气者:于欲心未动之时,全身本自清冷,迨欲念既萌之后,举体便觉暖热,自信火聚之言不虚,心生怖畏,专心修观。

辰二  观行成就得名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禅观之中,遍观周身暖触,厌畏心生,淫欲心歇,遂成正定。一段神光,内凝不动,能化多淫之心,转欲火,而成智慧之火,因得火光三昧。从是诸佛,以我善观火性,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辰三  证果心发大愿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我以观火成定,名为火光三昧,由此三昧力故,断诸结缚,证入圆通,成大阿罗汉。心发大愿:即护法之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拥护佛法,亲伏魔怨音冤决不姑容。《正法念经》云:昔有国王,第一夫人生千子,欲试当来成佛次第,以千筹令抽验之,拘留孙抽第一。释迦第四,弥勒第五,乃至楼至当一千;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轮,一愿为密迹,金刚神王,护千兄法。今诸佛成道乌刍为力士,诸佛或指贤劫千佛,释迦正当为四也。

辰四  结答所证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我以谛观,因谛观火大,得成三昧。初观百骸四肢,是观身之欲火;后神光内凝,是观心之欲火。暖触即火大,观行成就,则化淫心为道心,转欲火成智火,淫心既化,智火已成,不为惑业所碍,故曰无碍。复以神光智火,流贯十方,融通藏性,而成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诸漏既已销除,生大宝焰之智火,此即火光三昧。转凡成圣,登无上觉,此则显明,大本齐佛,示居因位,辅扬佛化矣!我证圆通,即以谛观火大,斯为第一。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卯二  持地地大  分五    辰初  陈白积平地行    二  兼叙修效力行    三  蒙佛授平心教    四  依教悟无生忍    五  结答所证圆通    今初

**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 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

**

**因积平地行,后持平心教,依教修证,故名持地。起座顶礼白佛:此自述远因,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佛名普光者,以身光智光,普照法界,乃五十三佛之首。我于彼佛,发心出家,而为比丘,勤修苦行,常于一切往来必经之要路,水陆交通之津口,田地险隘之处所。险者高深不平,隘者迫窄不宽。所有不如法,不便行走之道路,必至妨害于车,损伤其马,车有折轴之危,马有失足之患,我皆平填,高者夷之使平,深者填之使满,或作桥梁,以利津口,或负沙土,以修要路。

**

**辰二  兼叙修效力行

**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

**首句指上平填道路,或作桥梁,或负沙土,皆勤劳苦行。经无量佛出现于世:经时之久,常行不退。此结平地行,下叙效力行。或有众生:指老弱乏力者,于市垣曰阛,市门曰阓,商场贸易,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之处,放物即行,不论亲疏贵贱,悉皆不取其直,直即工价,非但不索,即物主与之,亦复不取。此以效劳,布施身力,以为其行,此中具足施度三施:一、财施,身为内财,以身力施故;二、法施,广结善缘,感化于人故;三、无畏施,人知其善,不生怖畏故。又不取其直,并以外财布施也。

**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

**梵语毗舍浮,此云遍一切自在。此佛是庄严劫之末,最后一尊佛,住世之时,众生同业所感,世多饥荒,即饥馑荒年,五谷不熟,粮食不足,乞食为难。我为荷负之人,与人负物,无论路途远近,人面生熟,平等为怀,唯取一钱之直,节取活命,更不多贪也。

**

**或有车牛,被于泥溺者:前云饥荒,饥荒有二:一、旱荒,二、水荒。此云泥溺,当是久雨之水荒。又前云饥荒,或是旱荒,其地必燥,何以泥溺?俗语有云:久晴必有久雨,旱时土地晒干,雨后成泥,此车牛被于泥溺,当是旱后时事也。  我有神力三句:上负物属利人,此拔苦兼利物,由积劫苦行,福报所感,故得神力。车牛或指牛车,或车与牛,被污泥之所陷溺,人牛俱受苦恼;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除苦恼。

**

**辰三  蒙佛授平心教

**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

**交光法师云:夫平地之行,志在普利,效力之行,不检亲疏,其心亦久平矣,何至此而方蒙平心之教乎?盖前属事相平心,未能悟理,今令悟知,内心外地,本惟一体,故惟平心,不分情、器,则境随心转,安有不平,较前岂不天渊乎?时、即国王请佛设斋之时;延、即请也。我在尔时,知佛必由此路,而至王宫,王既为国修福,屈九五之尊,而迓万德之圣,我则平地待佛,以表敬佛之意,此待佛,即所以待教也。  毗舍如来摩顶者,愍其事行久劳,慈悲摄受也。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此佛欲令以理融事,故谓之曰,当平心地,以心为诸法之本,地由心造,内心既平,外相斯夷,沧桑变易,常自如如,故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净名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换言之,欲平大地,当平心地,随其心平,则世界地平。毗舍、金粟二佛之言,若合符节。

**

**辰四  依教悟无生忍

**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

**前修二行,属权渐,此则心开,入圆顿。心开者:即藏心开发显现,始知藏心随缘成事,心歧则千差竞起;此心返妄归真,心平则法界坦然,了达内色外色,地大平等。到此则超过声闻之智,非但不执内四大为我,亦复洞明外四大唯心矣!见自身中,地大微尘,与能造世界,所有微尘,唯是藏心平等,无有差别。  微尘自性,不相触摩者:微尘,指内外地大色法,自性,即如来藏性心法,色、心不二,性色真空,内身外界,所有微尘,悉皆自性,不相抵触,不相擦摩,如空合空,似水投水,不相妨碍。乃至外地大之刀兵,与内地大之身根,以刀触身,亦无所触伤,如空合空,似水投水也。持地所修,具四法界:初修平地效力,事相之行,属事法界;蒙平心教,心平地平,以理夺事,属理法界;心开见尘,色心不碍,属理事无碍法界;刀兵触身,亦无所伤,属事事无碍法界。肇法师曰:‘将头临白刃,犹若斩春风。’彼但证性无伤,如六祖延颈,剌客三挥利刃,俱如斩影,此则到事事无碍矣!

**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

**《指掌》云:身界二尘,该一切法,彼既同一自性,则一切法,皆同一自性,谁为能生?谁为所生?由此于一切法,悟无生理,忍信不疑。按悟处巳齐八地,但以伏断分齐,分尽见思,故云成阿罗汉。悟大证小其故何也?以所知障轻,故得悟大,烦恼障重,故但证小。由其悟处既深,不住浅位,故回小乘心,今入大乘菩萨位中。  闻诸如来:当指贤劫中四佛,非独指释迦。以前毗舍浮佛时,悟明圆理,回小入大,故闻诸如来,宣说妙莲华,佛知见地,先为证明。妙莲华,即指本经,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佛知见:即根中不生灭性,一乘寂灭场地,为诸佛之因地心,依此进修,可获果地觉,我先证明,率众依修,而为上首。

**

**辰五  结答所证圆通

**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

**此结答圆通。我因谛观,身界二地大,内尘外尘,平等无差。此由蒙平心教,藏心开显,以无分别智,谛审观察,相妄性真,故曰本如来藏。所有地大,无非藏性随缘,循业发现而已;既属循业,虚妄显现,故曰虚妄发尘。今既悟全相即性,万法唯心,则尘相销除,智光圆满,能成无上觉道,以斯地大进修,最为第一。

**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卯三  月光水大  分四    辰初  陈白古佛授观    二  观成未得亡身    三  亡身方能合界    四  结答



所证圆通   



今初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

修习水观,入

三摩地。




童子乃童真入道,月光具童真德,故得是名。起座顶礼白佛:我回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



此佛因修水




观,得悟性天,乃三十五佛之一。教诸菩萨者:乃为一类之机,非专为月光一人也。修习水观:以水为观行,



观成得入三




摩地。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

与世界外,浮

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此依观久修。上八句观内水,下五句观外水,先观自身中水性,无相倾夺,此为总标;下释无夺之义。初从



涕唾:在鼻曰




涕,在口曰唾,此水在外易见者;在咽下咽曰津,在喉外溢曰液,此水近内可觉者;在骨髓曰精,在筋肉曰血



,此水幽隐




难知者。饮食茹退,曰大小便利。其中津液,水之清相,余皆水之浊相,在一身之中,旋环往复,清浊虽异,



水性一同,




性既相同,故无倾夺。  见水身中者:见水在一身之中,旋环往复,内观既熟,引令扩充,观世界水。《乳峰



摘脉》云:



按华藏庄严世界海,名普光摩尼香水海,海中有一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芷香幢,华中有十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一一海




中,各有一刹种;每一刹种,皆有二十重佛刹;累高如幢,为佛刹之王,故曰浮幢王刹。诸香水海,即指总




别诸香水海。



观身内水,与世界外香水海水,虽有远近大小,水性亦复一同,平等无有差别。又同者通也,内水外水互通,



不相留碍



也。




辰二  观成未得亡身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




此则依教修习。是时即修习时,能观之智,与所观之境,初得相应,是为初成。此观即水观,观行成就,入观之时,不见




其人,但见其水,即以水为身,尚未得无相,不能无身。

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惟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




此举事以证,尚为身累。当时我为比丘,在静室之中,安心禅观,即修水观。我有弟子,乃巾瓶执侍之人,因见久在室




中,遂乃窥其窗缝,观其室中,以探情形,唯见满室清水,了无他物所见,此即心境相应,观水现水,是谓定果色,定境




现前也。但定果色,寻常入观之时,唯自见之,此月光水观,与乌刍火观,皆能令他人见者,实观力殊胜也。





后梁汉州绵竹县,水观和尚,时寇作乱,欲入绵竹。水观和尚,即作水观观绵竹县,全县皆水,寇至惟见汪洋泽国,不见



县境,全县人民,皆免于难,可证此义。

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




童子幼稚,无有知识,心怀疑虑:一、疑此室何故有水,遍满其中?二、疑师在室中安禅,何以不见其人?不知此水是水



非水,乃取一瓦砾,投于水中,激水作声。激是激动,水既作声,信知是水,乃顾视盼望而去。我出定后,忽然觉著心




痛,就如舍利弗,遭违害鬼之事。舍利弗于耆阇崛山,入定之时,有二鬼从虚空过,一名违害,一名复害。复害谓违害



言:我欲以拳打此沙门。违害劝云:勿兴此意。复害不听,违害即去。复害以拳,便打舍利弗之头,出定后顿觉头痛。白




世尊言:体素无患,今何头痛?佛告之曰:有伽罗鬼,手打汝头,彼鬼大力,打须弥山,便成二分,汝若无定,身应粉



碎,此鬼受报,身已陷入阿鼻地狱矣!今云违害者,乃同时所遇,错举其名耳。

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





我自心思量惟忖,疑虑莫释: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应当无有现业,云何今日,忽生心痛之病?将无退失句,且



作二解:



一、心痛之病,出定将无退失?




二、阿罗汉,久离病缘,今得心痛之病,将无退失果位耶?



《正脉》云:罗汉有病无病,当明子、果二缚。夫宿种今种,应召来果,而尚未受身者,谓之子缚;今已受身,即身应




受,谓之果缚;若实行新证四果,已将子缚见思二惑断尽,不受后有,不要再来受生,然现身尚未灰灭,则果缚犹存,所




有病苦,即身应受,故舍利头痛,毕陵足痛,皆斯类也。

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即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

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




捷来者:月光出定,童子速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料知,心痛必是瓦砾投水之故。遂告童子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




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月光复至室中入定,童子还复窥见,水中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体也




如初无恙。自觉心痛者,未得亡身之故也。




辰三  亡身方能合界

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

名,预菩萨会。





逢佛无量,经劫必久,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此佛亦从水大圆通,成无上觉,若山若海,水性自在流通。山属地大,俗




云山高水更高,水大地大,自在无碍。王即自在之义。先修内观,后修外观,由浅及深,至此佛时,逢佛既多,观力愈




深、方得亡身合界、与十方世界,诸香水海之水,一味流通,性合真空者:即悟明藏性,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无二无




别,全相全性,即体即用。今于如来座下,得童真名,预入大乘菩萨之会。




辰四  结答所证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此结答圆通。我因修水观,观内水外水,同一气分,一味流通,等无差别,了悟水性空寂,本自无生,得无生忍,证入圆




通。如欲圆满无上菩提,惟斯水大,最为第一。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卯四  琉璃风大  分四    辰初  陈白古佛示观    二  观察群动无二    三  观成顿证彻悟    四  结答所证圆通    今初

**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

**琉璃光依观得名,取后身心发光,洞彻无碍,故得是号。梵语具云吠琉璃,此云青色宝。此法王子,常放青色光明,同彼琉璃,即《涅槃经》,琉璃光菩萨,放青色光,至释迦座前者。今在楞严会上,自述圆通,起座顶礼白佛:我回忆往昔,经恒河沙劫之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声,此佛亦由观风大所成之佛。由观一切音声,因风而生,声既无量,风亦无量,即声观风,在在可成观境,故知此佛,亦由观风大所成也。  开示菩萨,本觉妙明二句,有机教体用两对:开示是教,菩萨是机,对大机说大教,故说本觉妙明,最上一乘之理。本觉即天然本具,灵觉之性,寂然不动,有感则通,在众生分上,为本来佛性。妙是体,明是用,称体起用,全用即体,体用不相舍离,即妙而明,即明而妙;又妙是不变义,明是随缘义,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而风性不变,常随众缘,而成声也。

**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下,示修观法,观即能观之智,世界指无情依报之世界,众生身指有情正报之众生,为所观境。此依正之境,皆是无明妄缘,风力所转变而有也。本觉即真如,真如界内,本来不立一尘,岂有世界众生?皆由最初一念无明妄动,动则有风,风大即一念,心中动相耳,情器世间,一切诸风,莫不资始乎此,故曰皆是妄缘,风力指无明所转变也。欲细释此二语,可将第四卷首,佛答三种忽生之文,从性觉必明起,至彼无同异,真有为法止,可作此注脚。

**

**辰二  观察群动无二

**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

**

**我于尔时:即彼佛授观时,指示风大发源时,风大由于本觉妙明,随缘起念,一念妄动,自蔽妙明,妄循无明风力所转,故有世界众生。但能观得风性本空,动相非有,便可旋妄复真,还归本觉妙明之真心矣!故我依教修观,观察界之安立,十方界相,皆由风力执持;世之流动,三世推迁,皆由风力密移;身之动止静也,行、住、坐、卧,莫非风力所使;心之动念,生、住、异、灭,莫非风力所推。如此观察,外而世界,内而身心,诸动虽多,其体无二,唯一风性,故曰等无差别。

**

**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

**

**先观世界身心,诸动虽多,唯一风性;我此时觉了,此群动之风性,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当体全空,无有实体,可跟究故。十方微尘世界:此指无情之器界;以及颠倒众生:此指有情之根身,同一虚妄,皆妄缘风力所转耳。

**

**辰三  观成顿证彻悟

**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

**

**如是乃至:是从广至狭,从微尘数世界,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一切众生:上是法,下举喻。喻如一器皿之中,贮百蚊蚋,啾啾小鸣之声乱鸣,在分寸小器之中,鼓发狂闹:鼓动也,狂乱也。一器喻一界,蚊蚋喻众生;一界众生,如小器中,贮百蚊蚋,于分寸中,乱鸣鼓动狂闹,喻各为妄缘风力所转,于世界中,争人竞我,称王图霸,求名谋利,此皆狂闹。由观力故,观大同小,观妄非真,即妄缘风力,亦皆虚妄无体。逢佛未几者:逢遇无量声佛授观,经时未久,速得悟证;先悟风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当体性空。风大如是,诸大皆然,本无生灭之相可得,即得无生法忍,获证圆通。

**

**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

**心开:乃本觉真心开显。东方属震,为群动之首,乃见动中有不动佛,即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佛。梵语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云不动。此乃于风性妄缘动中,亲见本觉不动之真体;即于不动佛会下,为法王子,乃能遍事十方诸佛,即如观世音,在弥陀会下,为法王子,而能游化诸国,遍事诸佛。身心发光者:既了妄身妄心,皆属妄缘,风力所转,亲见法身真心,乃是当人自性本具,内外洞彻,如净琉璃,映现诸法,此即得名所以。

**

**辰四  结答所证圆通

**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

**此结答圆通。我以因也观察风力无依,即是无体,此了妄也;悟明本觉菩提真心,此悟真也。又观风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则风大无依,当体即空;则由妄缘风力所转,身心世界,岂不亦空?此句即前所云,诸妄销亡。悟菩提心,妄穷真显,即前所云,不真何待?从此得入三摩地,合十方诸佛,所传微妙心印:如第二卷,显见不分科中,文殊代问,佛告文殊,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即诸佛所传妙心。琉璃光,因观风大证此,故曰斯为第一。

**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卯五  空藏空大  分五    辰初  陈白自身所证    二  详明色空无碍    三  依正摄入圆融    四  总由观空神力   




五  结答所证圆通    今初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




清凉云:混虚空为体性,故名虚空藏,以虚空为身,又名无边身,因虚空无边故。藏字之义,如《宗镜》云:大集会中,




虚空藏来时,纯现虚空相,谓阿难言:我以自身证知,是故如所证知,能如是说,何以故?我身即是虚空,以虚空证知一




切法,为虚空印所印。尔时五百声闻,各以所著,郁多罗僧,奉虚空藏,一时同声说如是言。智法藏中,不堕其外。所奉




之衣,即便不现,诸声闻问:衣何至耶?虚空藏言:入我藏中。又此菩萨,以虚空为库藏,雨十方无量阿僧祗世界,所有




宝物,衣服饮食故。偈云:虚空藏菩萨,得虚空库藏,充足诸有情,此藏无穷尽,因是名为虚空藏;即从座起,顶礼白




佛。





我与如来:指释迦如来,定光佛即然灯佛。《大论》云:太子生时,身光如灯,后发心出家,直至成佛,故名然灯。是释




迦如来,第二僧祗,授记本师。虚空藏与释迦,但同事然灯,得无边身,乃菩萨自述所证,非与释迦同得也。





辰三  详明色空无碍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




菩萨既以空性为身,应以空慧为手;四大宝珠:即照空四大之智珠,菩萨已得虚空身,则内四大之我已空,若外四大之法




不空,则身相不纯,大用不遍;故复以空智,照明十方微尘数佛刹,所有外四大,一一化成虚空;此空非断灭空,乃空诸妄相,妄尽真纯,以真空妙智,智光所融,一一化成真空妙理;为此得体,证法身德。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




自心:即自己本觉真心。现出大圆镜智:此智是佛转第八识所成。因虚空藏,分证如来三德秘藏,故能现此智,且能于此



总智,更现十种别智;十种微妙宝光,即十智,如《华严》三世智,乃至无边诸佛智。智光流灌十方,尽虚空边际:则空



中所有世界,无一不在智光所照之中,色空无碍。或以一智,而现十智,照彻十法界,穷尽真空妙有,此属现相,全事即




理,而成理事无碍法界,证般若德。




辰三  依正摄入圆融




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




此摄刹入身,及下分身入刹,依正互相摄入,圆融自在,乃事事无碍法界,不思议业用。诸幢王刹:即无量香水海中,诸




浮幢王刹,乃依报广大之境,摄入我正报身中,身同虚空,彼此不相妨碍,此广陕自在无碍门。





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作佛事,得大随顺。




此以正报入依报。身能善入者:以一身而入一国,或多身而入多国,皆不得称为善入;今能善入者,以一身而分无量身,



同时遍入微尘国,广作无边佛事。得大随顺:即大自在。此乃起用,证解脱德。




辰四  总由观空神力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此大神力:即指色空无碍,依正摄入。由我下:出神力之来由,由我观空所致,我则谛观四大,本非心外实有,唯心所




现,无体可得;无依、即无体也。乃随妄想以生灭,念起则非有似有,念息则当体即空,故曰虚空无二。四大既同虚空,




无有差别,佛国亦以四大为能成?故佛国亦自本空;同、即空也,以虚空为同故。  于同发明,得无生忍者:即于空性,




发明藏性,悟明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空性生即无生,诸大亦然,自不见有少法生灭之相,故曰得




无生忍。前所发大自在用,皆此忍之力也。




辰五  结答所证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此结答圆通。我因修空观,观察虚空无边,观成得定,入三摩地。妙力圆明者:即前色空无碍,依正互融,十方圆明,得




大自在,以斯空观,最为第一。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卯六  弥勒识大  分四    辰初  陈白上古佛世    二  教修唯心识定    三  中古定成得记    四  结答所证圆通    今初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
弥勒,梵语具云梅怛利曳,此云慈氏,姓也,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今称慈氏,由得慈心三昧故,慈无能胜。起座顶礼白佛: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此佛以三智立名。我从彼佛,而得出家;此但出世俗之家,心重世间名闻去声利养,名与利相因,则身为利役,好奔走于贵族,交游乎大姓,有名利可图,故曰好游族姓。法华经云:‘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好游族姓家,弃舍所习诵’是也。
辰二  教修唯心识定
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
尔时世尊,观机授教,因我重世名,心驰散故,教我修唯心识定,观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通达一切外境,无非心识之所变现,如梦如幻,无一真实。因修此定,心不驰散,而不外求,得入三摩地。此唯心识定成,自日月灯明佛起,历劫以来,以此三昧,奉事恒沙诸佛。唯识定深,观‘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但修内观,无复外求,故求世名心,歇灭无有。
辰三  中古定成得记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然灯佛乃释迦如来,第二僧祗授记本师。出现世时,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前虽得三昧,未臻妙圆,不能称为无上,然积行虽经多劫,入理在一刹那,如瓜熟蒂落,一刹那间,顿悟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全识全性,全性全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曰妙,圆满周遍曰圆,此即由相宗之权,而入圆教之实。
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上科成定得体,此科称体起用。此现国土,为所依处,后现如来为教化主;所现如来国土有三:净秽有无,即对三土。或法性土,法身所依,无净无秽,即常寂光土;次现受用土,报身所依,有净无秽,即实报庄严土;三现变化土,应身所依,有净有秽,即凡圣同居土。一一皆我识心,变化所现。既云所现,体本自空,既曰变化,相非实有,真空不碍妙有,故现国土;妙有不碍真空,故唯变现。
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
我既了达如是,净秽国土,唯是心识所现之故,识性又复流出,无量如来,我虽未成佛,已能现土现佛,成办诸佛所应作事,广度无量众生。今佛知我已证无上妙圆识心三昧。故得蒙授记,候补作佛,以为贤劫第五尊佛,于当来下生,龙华三会,说法度生。
辰四  结答所证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此结答圆通。我以识大,谛观十方,一切依、正,染、净,唯是识心之所变现,了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识心无二,一体圆明。又一解:识心具足一切法,普照一切法,法法无非识心,故曰圆明。是以能入,圆满成就,真实之性;既入圆成实性,自可远离,依他起性,遍计执性。
圆成实性是真体,能为诸法所依,喻如麻;依他起性,依圆成实性所起,虚妄之相,相有性无,此约依真,喻如绳;绳依麻所成故。遍计执性,于依他起性,周遍计度,分别妄执,情有理无,喻如蛇如夜间见绳妄认为蛇。。今既远离二种情执,如佛所言,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便得无生法忍,即入圆成实性,我即以斯谛观唯识,最为第一。
《三性唯识》云:一、遍计执性,颂曰:‘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论曰:周遍计度,故名遍计;品类众多,说为彼彼。以六、七二识,遍于一切染、净法上,计有实我实法,名遍计所执。遍计本空,如绳上蛇。二、依他起性,颂曰:‘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论曰:众缘所生,心心所体,及相、见分,皆依众缘,而得起故。以依他众缘,和合互起,犹如幻事,如麻上绳。三、圆成实性,颂曰:‘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论曰:于依他起上,常远离前遍计所执,内不执实我,外不执实法,我、法二空,所显真如为性,故云:圆成实性,此则如麻。故摄论云:‘分别性如蛇,依他性如绳,圆成性如麻。’麻上生绳犹是妄,何况绳上更生蛇。
发表于 2014-8-3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