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72|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一五八】周梨盘陀迦鼻根获圆通----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2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4-12 18:19 编辑

M2槃陀鼻根
周利槃特伽,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周利槃特伽:“周利、槃特伽”,这都是梵语;翻到中文,周利就叫“道生”,就是在道路上生的。
在印度的风俗,女人结了婚,要生小孩子,一定要回到娘家去生。周利的母亲要生小孩子的时候,本来应该早一点回去,早一个月、两个月的,她却等要生这几天,才往回走,回她妈妈的家里。怎么样啊?这相离大约也不是很近的路,或者一百mile(英哩)、两百mile的样子,偏偏走到半路上,这个时候就等不了了,于是把小孩子就生出来了。因为生在半路上,所以叫“道生”,在道路上生的这个周利。 而“槃特伽”,中文就是“继生”;她第一个儿子在道路上生,等到第二个儿子的时候,她还不早一点回到妈妈家里去,还是等到要生了这个时候,才回她妈妈家里去,又是在道上生的。你看,这巧不巧?真奇怪!又是在道上生的,所以叫“继生”,继续在道上生,这是周利槃特伽。周利槃特伽,因为他哥哥叫“周利”,他叫“槃特伽”,这就是说“周利”的弟弟叫“槃特伽”。 这个槃特伽最愚痴、最愚痴,愚痴到什么程度呢?在出家人最初要出家的时候,都要学四句偈颂;这四句偈颂,以前我给你们讲过。就是: 身语意业不作恶 莫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知欲境空 无益苦行当远离 “身语意业不作恶”,身和语和意,这三业都不作恶。“莫恼世间诸有情”,不要令这世间一切有情的众生生烦恼。
“正念观知欲境空”,要正念来观察这个欲境是空的。“无益苦行当远离”,那些个没有益处的、外道所修的苦行,应该远离。 可是要学这四句偈,有五百位罗汉教他;你说,教了一百天,也就是三个月的样子啰,他连一句也没有学会!连一句也没有学会,你说这愚痴得怎么样啊!第一句,“身语意业不作恶”,就这一句都没学会!记得“身语意业”,就忘了“不作恶”了;记得“不作恶”,这 “身语意业”又忘了。记前四个字,忘了后三个字;记住后边三个字,把前边那四个字又忘了。我相信在座没有一个有这么蠢,这么愚痴的!
我教你们学〈楞严咒〉,大约都有几个人可以背得出了;虽然有很多不能背的,但是相信都会记住好几句了。这个周利槃特伽,哈,愚痴到这个样子! 他的哥哥周利一看,这个弟弟!五百位罗汉教了一百天,连一句偈都没学会,这还有什么用?“你赶快还俗去了!你回家里去讨个老婆好了!”于是就把他赶走,不要他在这儿做比丘了。他自己一想:“啊,人家这么多人都在这儿出家做和尚,我回去有什么意思呢?”于是自己拿一条绳子,就到后边花园的树上去吊颈了!广东叫“吊颈”,中国北方叫“上吊”,英文不知道叫什么?
他正想要上吊的时候,佛就现一个树神来了,问他说:“你干什么?” “我不想活了!” “你不想活了,你死了干什么?” “那我不知道啊!死了干什么,我不知道啊!” “你不要死!不要残害自己的生命!你这愚痴是有因缘的,你应该痛改前非;你改过,然后就可以了。” “我以前有什么因果,使我现在这么愚痴啊?” 这个树神本来是释迦牟尼佛变化身来的,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又现出来本有的佛身,告诉他说:
“因为你前生本来是一个三藏的法师,你有五百个弟子。可是五百弟子向你学法,你一天到晚也不教他们法,也不讲经,也不说法。有人向你求法,你也不说法,跪到你面前三日三夜,你都不讲一句法给他听。因为这样子,你不说法,所以你就变成愚痴了,愚痴得以后连一句法你都不懂了!一句法你也记不住了!”喔,他由此之后,就生大惭愧:“唉呀,我怎么这样子呢?人家五百个弟子跪到面前求法三天,都不讲一句法。我因为吝法,自己舍不得这个法,不肯讲法给一般人听!” 所以你们大家记清楚啊!以后我教你们佛法,你们要各处去,见着人家就给他讲佛法;切记不要说:“喔,我不给你讲!我讲,你明白了,我怎么办哪?”不要这样子!不要妒忌人明白佛法!你越妒忌人,你自己越不明白了。周利槃特伽就因为在过去生中吝法──吝,就是悭吝,就是舍不得──不布施法给众生,所以就得愚痴的果报。但是他因为还有善根,所以和佛生到同一个时候。 佛说完这个因缘,就指着一把笤扫说:“你认识这个是什么?” “这是个笤扫。” “喔,说这个,你会不会忘?” “这我不会忘的。” 于是佛教他说:“你就天天念这个好了!你就念‘笤扫、笤扫、笤扫、笤扫’,一天到晚你念这‘笤扫’两个字就得了!”他就念。念了大约几个礼拜之后,佛说:“你这回还会不会忘?” “不会忘!” “不会忘?我再给你转一转名。笤扫,就干什么的呢?就除垢,除去尘垢。你现在念‘除垢’!” 所以他又念“除垢、除垢、除垢、除垢”,一天到晚就念这个“除垢”;念“除垢”,用这一把无相的笤扫,来把他的尘垢都扫除了,所以就恢复清净了。就是这“除垢”,除去他吝法的这一种尘垢;他吝法,不欢喜讲法给人家听,这也是尘垢,所以他得的果报就是愚痴。 我们每一个人,你若想聪明,就尽量去给人说法;见着谁,就给谁说法,你就聪明了。
你们在我这儿学的《楞严经》,从头学到现在了,每一天你写的笔记,你把它记熟了,见着人就给他讲,随时随地都给人讲法。这样子,你来生就绝顶的聪明,就辩才无碍,你那种聪明智慧,就没有人能比得了了。为什么?你愿意做法布施,就不会愚痴了。这位周利槃特伽,就因为他不愿意做法布施,所以就愚痴得这么可怜。一百天学一句偈颂也记不住,你说可怜不可怜?我们现在谁都比他聪明!
这时,这位周利槃特伽尊者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就从座上起来了,向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这位继生,自己讲自己修道的经过,他说,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我缺少这诵持的这种智慧,没有多闻的性。阿难就是过目不忘,有诵持的这种智慧,又有多闻的性;而我继生,可是愚痴得不得了!最初值佛,闻法出家:我在最初遇着佛的时候,听见佛所说的法,我就出家了。可是出家是出家,
忆持如来一句伽陀:忆持佛所说的一句偈颂,我想把它念熟了。这一句偈颂,就是“身语意业不作恶”这一句。可是怎么样?
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在这一百天里边,我把前边四个字、或者三个字记住了,就把后边的四个字、或者三个字忘了。若把后边的三个字、或者四个字记住了,又把前面的又忘了。所以这一句偈颂始终不能成诵,不能把它背诵出来,就愚痴得这样子! 这个继生,他这愚痴,就因为他在宿生不肯说法教化众生。所以你学佛法的人,无论到什么地方,就要尽量去帮人家;讲经、说法,弘法教化众生,以这个事情做为自己的责任,不要吝法。周利槃特伽为什么愚痴呢?就因为他吝法,不肯行法布施。布施有三种:
(一)财施、
(二)法施、
(三)无畏施。现在我在给你们讲经说法,这就是“法施”。 为什么我要给你们法施呢?如果我懂得法,我不给你们讲的话,等到来生,我或者连周利槃特伽都不如了!他一百天记不住半句,我一年或者连一个字都记不住。因为这个,我也不求代价,也不论你们对我有什么报酬、没有什么报酬,我就给你们讲经说法,我就怕愚痴。如果你们哪一个不怕愚痴的话,只管试一试。你说:“我懂得佛法,我不讲给你听。”试一试!等到愚痴过周利槃特伽那时候,你就知道,这果然是真的,你做过实地的试验了:“难怪当初我听法师讲,不行法布施,要愚痴的!”那时候你就知道了!不过那要很长的时间的。
讲到这个地方,我又想起一个公案来,什么公案呢?在以前,有这么一个做官的,大约做省长这么大的官。这个做官的很奇怪,怎么呢?他对《法华经》很有兴趣,《法华经》有七卷,前三卷半,他就熟得不得了,很熟很熟,一读就能记得;后三卷半,他就读了也不记得,读一遍也不记得、读二遍也不记得,生得不得了,特别陌生。他是个信佛的,但对这个道理就不懂:“我怎么对前半部《法华经》这么熟,后半部就这样生呢?前半部我很容易就记得了,后半部就记不清楚。” 当时有一位高僧是明眼的善知识,佛眼、慧眼、天眼、肉眼、法眼都开了,这善知识有五眼六通的。他就去请问这位善知识,这善知识听说省长来了,也就很欢迎。
省长就请问老和尚:“我对《法华经》是特别感觉兴趣,在佛教里,其他的经典我都不欢喜,只有《法华经》我很欢喜。可是这《法华经》前半部,我就记得清清楚楚的,我也很容易不要看经就背得出,也可以诵了;而后半部,我怎么样读,也不能成诵,记都记不住。这什么道理呢?” “喔,你问这个道理吗?我说了,你不要生气,你也不要不相信哪!” “好,你说,我相信的!” “为什么你做省长呢?因为你前世有一点功。有什么功呢?你原来是一头牛来着,帮着一座寺院耕田,这是供养三宝,所以就有功,今生你就做省长了。你对《法华经》前半部非常熟,后半部你就非常生,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寺院里头,在六月六日这天要晒经的,经典都要拿出来到外边用太阳晒;晒一晒经,佛经就不会被虫蛀了。在这个期间,你就到《法华经》的前边,你用鼻子闻前半部的《法华经》,后半部就没有闻到。所以你今生对前半部的《法华经》就非常的熟,后半部就不熟,非常的陌生,也就是这种的因果。”这省长一听,就向这位老和尚叩头顶礼,于是他又加功精进,研究这部《法华经》。这是一个公案的因缘。 这牛闻一闻《法华经》,就这么聪明;周利槃特伽不愿意讲佛法,哈,就那么愚痴!这一相比较起来,我们每一个人千千万万切记:不要试验!我希望你不要试验。因为试验到周利槃特伽那种程度上,那是太苦恼了!不过我们又不要轻视周利槃特伽,他虽然那么蠢,可是念的“笤扫”两个字,然后念“除垢”,最终他没有好久就开悟了。我们比周利槃特伽聪明是聪明了,但是我们开悟可没有那么快,这一点,又是我们不如周利槃特伽的地方!
佛愍我愚:佛怜悯我非常愚痴,所以教我念“笤扫”,又念“除垢”。
教我安居,调出入息:令我不要忧愁,在那儿好好地安居用功,调和我的出入息。这口气出去、回来,要数息,修“数息观”;数息,就由一念到十念,到十念上再回来。你再愚痴,大约数十个数都会数吧?呼吸气一出一入,就一呼一吸,这叫“一息”;数这个呼吸,数到第十上,然后再从第一上开始。你再愚痴,大约十个数都可以数得到了,所以教他调出入息。
我时观息,微细穷尽:我这个时候,就观察我的出入息,到那个微细微细的息上,把理追求尽了。
生住异灭:呼吸气里边,也有生、住、异、灭。怎么叫“生”呢?这气初呼吸的时候,就最初想要吸起的时候,这生了。这个数息,在天台有“六妙门”,也就是“数息观”,就是从这儿来的。六妙门是:数、随、止、观、还、净,有六种修行调呼吸的法门;这现在不讲它。生、住、异、灭──在起初的时候,这是“生”;这个气来回不断的时候,这叫“住”;在呼吸气将要没有的时候,这叫“异”;没有了,就叫“灭”。在生、住、异、灭的呼吸气里边,
诸行刹那:“刹那”,是很短的时间,在我们一念里头,就有九十个刹那;在一刹那里头,就有九百个生、灭。你看这个!所以你若往细了研究,那微细微细的,不是肉眼所能知道的,所以说“诸行刹那”。 周利槃特伽尊者说,我观出入息,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呼也不知呼,吸也不知吸;在这个时候,心打成一片、凝成一团,连分别心也没有了,攀缘心也没有了,什么心都停了!
其心豁然:喔,在这个时候,就返本还原了!“豁然”,就是开悟了。豁然,就好像屋子门开了,把门开了,房子里边空气立刻就清净,没有浊气了。我们现在虽然有这么多人,但是我们堂里边空气是清净的。为什么?你要问我为什么,我很难说。总而言之,就是清净了!我们这儿是个道场,道场都是有一股清净妙不可言的这么一种气氛。 我们这儿是讲经的法会,每一个人在讲经、听经的时候,必须要存一种恭恭敬敬的心。为什么?诸佛菩萨都在我们这个道场里边,监护着我们,看着我们。看着哪一个人有真的诚心,就给哪一个人一点甘露的法水;哪一个人有真正想要学佛法的心,就默默中开你的智慧。本来你听经听不懂,因为你心真,他默默中把你的心窍给开了,你开智慧了!不过你看不见,你没有开五眼六通看不见的。如果你真开五眼、六通,那你的境界就更不可思议,更妙不可言了!但是你要守规矩,不要到道场里边尽逞人我的是非:“你看我,我什么都是第一!”不要争第一。一争第一,佛菩萨一看:“喔,你这个坏蛋!在佛的道场里边,都来这么样搞法!”所以要小心一点! 每一个人对任何人都要很谦恭、很和蔼的,不要生出贡高我慢心。不要说:“嘿,你看你多蠢!我比你聪明得多。”你生出这一念来,你就该愚痴了!所以不要看不起人。要看这个法会里边的人,都是我过去的父母;你不知道哪一个人或者是我过去生的父母到这个地方来了。要看作都是未来的诸佛,将来都成佛的;你如果轻慢这个人,那就等于轻慢佛一样了。所以学佛法,就要对人人都平等平等的,没有一种骄傲的心,这是最要紧的!因此在这个法会里边,一定要守规矩。听经的时候,没有必要的事情,切记不要走来走去,也不要往这儿躺着,往那儿歪着,要端然正坐。坐一定要坐正当一点,不要这么懈懈怠怠、懒懒惰惰的。你即便就是懒虫,也要不变懒虫,要变成一个不懒的;这回变成一个勤力的人。所以最要紧的,听经不要睡觉;听经若睡觉,那将来就像那位阿那律。 周利槃特伽尊者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什么叫“得大无碍”?就是一切都没有障碍了,就是开悟了;开悟,就无碍了。
乃至漏尽,成阿罗汉:由开悟之后,一点一点的就无漏了!“漏尽”,就是无漏了。就成阿罗汉了,到四果阿罗汉的果位。
住佛座下,印成无学:我常常随着佛的座下听法,佛给我印证,说我也是得到无学的果位,得到四果阿罗汉了。这么愚痴的人,也得四果阿罗汉;我们这么聪明,连一果都没有得,你说,惭愧不惭愧?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现在佛询问什么是最圆通的法门;像我所证的,数出入息,回来归于空境上了,这个法门是最为第一的。 我来这儿很多年,总也不敢讲规矩。为什么?这个国家,什么事情都讲自由的,父亲、母亲也不管小孩子,随他自由的发展。于是,我到美国来,收徒弟也不管了,也由他自由发展;他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就到什么地方去,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子,很自由的。可是在这个讲经法会里边,我看有几个太不像样子了!这自由得太厉害了,就太随便了!
所以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若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所谓规矩,圆的就是“规”,四方的就是“矩”。如果你不用规矩,方的也就变成一个长的、或者三角形的了;圆的也不圆了,变成一个三角形了,就没有一定了。所以在这个楞严法会,今天我告诉你们,不要懒惰!要恭恭敬敬地听经。听经,就好像佛在这儿说法一样的;你不要认为:“喔,这是这位法师在这儿讲,好像讲故事这么讲,好像讲笑话这么讲,好像胡哄小孩子,给我们这么讲一些个可笑的事情。”不是的!我所讲的,你们如果真能领会得到,当堂就会开悟的,也会当堂就证果的!当下就证果、当下就开悟,这只要你有一种真正求法的心,就可以了!现在讲这部经,大约快讲到一半了,所以我给你们一点好的消息:你们若是诚心听,在这二十五圣各诉圆通的时候,当下就会开悟的。为什么?这二十五圣都有这个愿力,说:“以后谁要是修这个法门,我都帮助他开悟的。”所以你们好好用心来研究这部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8 08: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